跷跷板设计图
电动车跷跷板设计方案
电动车跷跷板设计方案电动车跷跷板是一种创新性的设计,可以帮助人们更方便地停靠和启动电动车。
在许多城市,电动车已经成为主要的出行方式。
然而,电动车在停车时,需要使用力量将车辆托起或降下,这对于一些年纪较大或身体不适的人来说可能会很困难。
因此,电动车跷跷板是一项非常有用的发明,能够让电动车的停放更加容易和便捷。
一般来说,电动车跷跷板有两种设计方案:手动操作和自动操作。
手动操作的设计需要用户手动旋转跷跷板,以将电动车推起或降下。
这种设计成本较低,但用户需要一定的力量和技能才能轻松完成操作。
另外,手动操作的设计需要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不太适合老年人或身体有残疾的人。
自动操作的设计是一种更加先进和高级的设计,它利用电动机和控制器来完成跷跷板的升降操作。
用户只需要轻按按钮或开关即可完成整个过程。
自动操作的设计有多种控制方式,包括遥控器、传感器和自动识别系统等等。
这种设计的成本更高,但用户可以省去很多时间和精力,使用起来非常方便。
除了操作方式的不同,电动车跷跷板的设计还有很多其他的特点。
比如,电动车跷跷板的材料可以采用钢板、铝合金、塑料等多种材质,不同的材料有着不同的优势和劣势,需要根据风险防范、耐用性、安全性和成本等多个因素来选择。
电动车跷跷板的设计还可以增加一些额外的功能,如夜视灯、加热器、视音频系统等等,这些增强功能可以使车辆的停放更加智能化和便捷。
除了以上提到的基本设计特点,为了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和喜好,电动车跷跷板还可以增加一些个性化的设计元素。
比如,可以在跷跷板表面印上个性化的图案或标志,让用户可以将自己的电动车个性化地装扮起来。
此外,电动车跷跷板的外形和尺寸也可以根据用户需求进行定制。
在选择电动车跷跷板方案时,需要考虑很多因素,如成本、设计和效果等等。
这些因素关系到电动车跷跷板的使用效果和意义,也与对于产品的整体评估有关。
因此,我们需要在设计电动车跷跷板时,充分考虑不同用户的需求和喜好,以期为用户提供最佳的使用体验。
跷跷板PPT教学课件
钻孔安装
使用钻孔机在木板上钻 孔,然后安装支点和座 椅,确保安装牢固、稳
定。
打磨修整
使用砂光机对木板进行 打磨,使其表面光滑, 同时检查跷跷板是否平
衡、无晃动。
质量检验标准和方法
01
02
03
04
外观检查
检查跷跷板表面是否光滑、无 裂纹、无刮痕等缺陷。
尺寸检查
使用测量工具检查跷跷板的长 度、宽度、高度等尺寸是否符
力学分析
介绍牛顿第三定律在跷跷板运动中的应用,解释作用力和反作用 力的概念。
能量转化
分析跷跷板运动过程中的能量转化,包括重力势能、动能和弹性 势能的相互转化。
学生自我评价报告分享
学习成果展示
学生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如实验报告、课堂笔记、小组讨论记 录等。
学习心得分享
学生分享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心得体会,包括遇到的困难、解决问 题的方法以及收获的知识和技能。
。
检查安装配件
核对所有安装配件是否齐全,如 螺丝、螺母、垫片等,确保无缺
失或损坏。
阅读安装说明
仔细阅读安装手册,了解安装步 骤和注意事项,确保正确安装。
调试过程检平衡,无倾斜或偏重 现象。
运动顺畅性检查
测试跷跷板上下运动是否顺畅,无卡 滞或异响现象。
固定性检查
检查所有连接部位是否牢固,无松动 或晃动现象。
作用
跷跷板作为一种儿童游乐设施,可以锻炼孩子的平衡能力、协调能力和勇气。 同时,它也是一种有趣的集体游戏,可以增进孩子们之间的友谊和互动。
杠杆原理在跷跷板中应用
杠杆原理
杠杆原理也称为“杠杆平衡条件 ”,要使杠杆平衡,作用在杠杆 上的两个力矩(力与力臂的乘积 )大小必须相等。
一年级上数学教学设计-跷跷板-北师大版
教学时间:2013、9、22第三周星期日 2013年9月19 、20日中秋节放假
跷跷板
教学内容:北京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22、23页。
教学目标:
1.经历比较轻重的过程,体验一些具体的比较方法及轻重的相对性。
2.初步体会借助工具确定轻重的必要性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
3.经历简单的推理活动,培养初步的推理能力。
4.培养合作学习的意识,并在与他人的合作中体验数学学习的快乐。
教学重点:体验一些具体的比较方法及轻重的相对性。
教学难点:培养初步的推理能力。
教学用具:多媒体光盘。
跷跷板 《跷跷板》教学设计优秀6篇
跷跷板《跷跷板》教学设计优秀6篇作为一名老师,时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
如何把教学设计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作者给大家整理的6篇《跷跷板》教学设计,希望可以启发您对于跷跷板的写作思路。
《跷跷板》教案篇一活动目标1、能仔细观察图片,较完整的讲述图中小动物玩跷跷板的经过。
2、学习词语:高高兴兴;丰富词汇:抛。
3、懂得同伴之间要互相分享的道理。
活动准备1、物质准备:教育挂图4张,小图书每人1本2、知识经验准备:幼儿有玩跷跷板的经验活动过程一、谈话引入,激发幼儿兴趣师:小朋友玩过跷跷板吗?玩得开心吗?过度:今天,我们要看一个故事,一个关于跷跷板的故事。
二、引导幼儿观察、理解,讲述图片内容1、出示图四,直接引入提问:图上有谁?他们的心情怎么样?小白兔为什么哭?2、出示图一,学习词语:高高兴兴(1)提问①小白兔和小灰兔在做什么?(学习词语“高高兴兴”)②小熊看见了,他会想什么?怎么做?(2)个别幼儿讲述图一。
3、出示图二、三(1)提问①小熊是怎么做的?(丰富词汇“抛”)②为什么小兔会被抛到半空中?(2)幼儿集体讲述图二、三。
4、揭示小兔哭的原因提问:结果怎么样?三、幼儿自由讲述,师提讲述要求1、运用所学词汇,按顺序完整讲述图片。
2、与同伴轻声分享讲述故事。
四、个别幼儿讲述,师幼评价、补充。
重点引导幼儿按顺序完整讲述图片,并为故事命名。
五、讨论:在哪几幅图中小熊做得不对?如果你是小熊,想要加入同伴的游戏,你会怎么说、怎么做?《跷跷板》教案篇二活动目标:1.学唱歌曲,感受三拍子旋律的强弱变化。
2.在创编表演动作的过程中,体验同伴合作表演的乐趣。
3.对音乐活动感兴趣,在唱唱玩玩中感到快乐。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能根据音乐的速度,变换动作速度。
活动准备:1.大鼓。
2.音乐磁带。
活动过程:一、一上一下翘起来。
1.师:我们都坐过跷跷板,现在用动作来表演好吗?幼儿尝试用动作来表现:两人面对面双手拉紧,一蹲一站、一上一下翘动。
跷跷板教学设计幼儿园小班《跷跷板》教案含反思(精选6篇)
跷跷板教学设计幼儿园小班《跷跷板》教案含反思(精选6篇)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促进我们快速成长,使教学工作更加科学化。
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设计吗?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本文是可爱的小编燕子为家人们分享的6篇幼儿园小班《跷跷板》教案含反思,欢迎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幼儿园小班《跷跷板》教案含反思篇一教学目标:让幼儿了解跷跷板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
通过实践活动,锻炼幼儿的平衡感和协调性。
培养幼儿相互合作和分享的精神。
教学准备:跷跷板数个。
安全防护设备,如头盔、护膝等。
观察记录表。
教学内容:一、引入活动向幼儿介绍跷跷板,并展示其使用方法。
询问幼儿是否玩过跷跷板,分享他们的经验和感受。
二、实践活动榜样正确的跷跷板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幼儿分组进行跷跷板活动,教师巡回指导,确保幼儿安全。
观察并记录幼儿的表现,特别是他们的平衡感和协调性。
三、分享与讨论请幼儿分享他们在跷跷板活动中的体验和感受。
讨论如何更好地保持平衡和协调,提高跷跷板技能。
教学反思:经过这次《跷跷板》的教学活动,我深刻认识到幼儿教育的重要性和挑战性。
本次活动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幼儿们在跷跷板活动中不仅锻炼了平衡感和协调性,还培养了合作和分享的精神。
在实践活动中,我注意到有些幼儿在开始时表现出一些恐惧和不安,这可能与他们对高度的。
敏感有关。
为了让他们更好地适应和享受活动,我采取了一些措施,如提供安全防护设备、耐心指导和鼓励等。
这些措施逐渐消除了他们的顾虑,使他们能够更自信地参与活动。
此外,我还注意到幼儿之间的合作和分享精神在活动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他们互相帮助、鼓励和支持,共同面对挑战。
这种合作精神不仅有助于他们在活动中的表现,也将对他们未来的成长产生积极影响。
然而,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例如,我没有充分考虑到幼儿之间的个体差异,导致一些幼儿在活动中感到困难。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注重个体差异,为不同水平的幼儿提供相应的教学计划和内容。
一年级数学《跷跷板 》教学设计
跷跷板〔比轻重〕
一、教材与学情分析
《跷跷板》是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材第22~23页的内容。
学生在生活中已初步感知了“多少〞“大小〞“长短〞“高矮〞“轻重〞等数学知识的存在,但还不会用专业的数学方法去比拟,更不会准确地运用数学语言去表达。
因而,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兴趣,让学生通过操作、探索进行准确的比拟和表达。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经历比轻重的过程,并能用正确的方法比出物体的轻重。
〔2〕探索比轻重的方法,并能准确地用语言表达谁轻谁重。
过程与方法
学生通过猜测、讨论、动手探究等方法来总结归纳比轻重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初步观察、比拟、探究的能力及初步的推理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及突破方法
重点:轻重的比拟方法。
突破方法:给出不同形象的直观的例子,由学生探索发现。
难点:多个物体轻重的比拟。
突破方法:通过动手操作、合作交流、实践论证得出方法。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皮球、水晶球,苹果、石榴、天平等。
教学过程
个作为标准。
四、课堂小结今天你有哪些收获用不同的方法比
拟物体的轻重。
板书设计。
北师大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跷跷板》教学设计
北师大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跷跷板》教学设计学习目标:结合古人的生活智慧,初步认识直观感受“掂一掂”和工具测量“称一称”两种比较轻重的方法。
在掂一掂的操作活动和称一称的思考活动中,体会两个物体之间的轻重比较;在跷跷板的生活情境中,初步学习三个物体最轻与最重的比较。
在各类生活情境中,巩固比轻重的方法,发展推理能力,深化总结比较这个单元的知识体系。
重难点:重点:比较两个物体的轻重。
难点:通过等量代换推出两个物体的轻重。
教学过程:一、绘本开篇,提出问题今天的天气很好,是个钓鱼的好日子,沃特和他的宠物小补丁来到海滩,准备出海钓鱼。
出海前,沃特发现船限重。
如果只去自己和小补丁,那就刚刚好,但不带物品可不行!看来,小补丁这次肯定不能去,那午餐、钓鱼工具、背包三样物品,可以带哪些呢?这可真是个难题!提出问题1. 午餐、钓鱼工具、背包,分别与小补丁比,谁轻谁重?怎么比较?2. 最多可以带哪几样?设计意图:将数学绘本融入轻重的比较的课堂教学中,创设生动贴切的教学情境,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让课堂更鲜活!二、做思融合,深入浅出掂一掂1. 学生指出:可以掂一掂。
2. 教师回应:是的,很久以前,人们靠双手提东西来比较两边的重量,也就是掂一掂。
3. 操作活动:拿起身边的两样物体,一样放在右手,一样放在左手,试着掂一掂,说一说。
称一称1. 营造冲突:物品差不多重时,掂一掂就不准确了。
2. 学生指出:可以称一称。
3. 教师回应:是的,随着科学的发展,现在的我们一般用天平来称东西的质量。
这往往比我们的感觉(掂一掂)更准更精确。
4. 联想生活——跷跷板:游乐园里,狮子、老虎和豹子正愉快地玩着跷跷板。
问题串①说一说,谁轻?谁重?②谁最重,谁最轻?③老虎最重,对不对?设计意图:通过“掂一掂”的操作活动,认识“掂一掂”的轻重判断方法,直观体验物品的轻重;通过营造矛盾冲突——物品质量相近时,掂一掂已不能准确地比较轻重,由此引出天平称东西质量的解决办法,进而提升质疑的精神;通过创设跷跷板的生活情境,初步学习三个物体最轻与最重的比较,初步发展推理能力。
《跷跷板》教案
《跷跷板》教案教案:《跷跷板》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小学科学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动物和植物》,具体为第7课《跷跷板》。
本节课主要通过观察和实验,让学生了解跷跷板的原理,以及动物和植物在生态平衡中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跷跷板的原理,并能够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2. 学生能够了解动物和植物在生态平衡中的作用,增强环保意识。
3.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合作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跷跷板的原理,动物和植物在生态平衡中的作用。
难点:跷跷板原理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对生态平衡的理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跷跷板模型、图片、视频等。
学具:笔记本、彩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视频展示生活中常见的跷跷板现象,引导学生关注跷跷板原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 知识讲解(10分钟)讲解跷跷板的原理,并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动物和植物在生态平衡中的作用。
3. 例题讲解(10分钟)以实际案例为例,讲解跷跷板原理在解决问题中的应用,如生态平衡、资源分配等。
4.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运用跷跷板原理解决实际问题,如设计一个生态平衡的公园、家庭资源分配等。
六、板书设计跷跷板原理:动物、植物、资源、平衡生态平衡:生物、环境、相互依存、共生七、作业设计1. 请结合生活实际,举例说明跷跷板原理在生活中的应用。
答案:如家庭中兄弟姐妹之间的资源分配,父母工作与家庭生活的平衡等。
2. 请谈谈你对生态平衡的理解,以及如何在生活中维护生态平衡。
答案:生态平衡是指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依存、共生的状态。
在生活中,我们可以从保护环境、节约资源、植树造林等方面来维护生态平衡。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讲解跷跷板原理和生态平衡,让学生认识到其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讨论,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但在对生态平衡的理解上,部分学生还存在一定的困惑,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
《跷跷板》完整版课件
05 实验验证环节安 排
实验目的和步骤梳理
01
02
03
04
实验目的
通过实际操作,验证跷跷板原 理,探究平衡条件及力矩关系
。
பைடு நூலகம்
步骤一
准备实验器材,包括跷跷板、 支架、砝码等。
步骤二
搭建实验装置,将跷跷板固定 在支架上,确保稳定无晃动。
步骤三
进行实验操作,分别在跷跷板 两端放置不同质量的砝码,观
察并记录现象。
《跷跷板》完整版课件
contents
目录
• 课程介绍 • 理论基础 • 结构设计与制作 • 互动体验环节设置 • 实验验证环节安排 • 课程总结与展望
01 课程介绍
课程背景与目标
课程背景
跷跷板作为一种儿童游乐设施,广泛 应用于幼儿园、公园等场所。通过跷 跷板游戏,可以锻炼儿童的平衡感、 协调性和团队合作能力。
教材与资源简介
教材
本课程采用图文并茂的教材,内容包括跷跷板的基本原理、 安全注意事项、玩法示例等。教材以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呈 现,易于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
资源
本课程配备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包括实物跷跷板、教学视频 、互动游戏等。这些资源旨在帮助学习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课程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02 理论基础
协作能力
通过游戏过程中的相互配 合,提高团队成员间的默 契度和协作能力。
竞技性和趣味性结合
竞技性体现
设置计时器,记录团队完 成挑战任务的时间,鼓励 团队之间的竞争。
趣味性元素
在游戏中加入趣味元素, 如障碍物、特殊道具等, 增加游戏的难度和趣味性 。
奖励机制
设立奖励机制,对表现优 秀的团队或个人给予奖励 ,激发参与者的积极性和 热情。
北师大新课标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二 比较 跷跷板》_8
教学设计课题:跷跷板年级:一年级《跷跷板》(轻重的比较)教材分析教材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引入轻重的比较。
再通过用手掂一掂的方法,从实践中感受物体轻重的比较。
再通过用手掂一掂的方法,发现无法解决两个大小相似的物体的轻重,引入天平称一称,同时教会学生称一称来比较物体轻重的方法。
再次通过感知比较,了解大的物体不一定重的概念。
本节课由具体生活情境问题导入,引入“跷跷板”这节课的课题,让学生带着情景问题进行学习,逐步感知数学来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
在此基础上,让学生通过观察小动物玩跷跷板的过程中,渗透轻重的概念,并比较轻重。
引导学生用完整的数学语言进行表述。
并巩固“最”的用法,通过简单的推理,找到最重和最轻的动物。
再让学生动手掂一掂,在实践中切身的比较物体的轻重。
其次,通过猜测验证的方法,引入天平,提出通过称一称的办法比较轻重。
最后,让学生感知不能仅从看物体的大小来确定轻重。
回到导入时的问题,由学生根据当堂内容进行解决,前后呼应,并巩固练习,进行小结。
学情分析因一年级的学生刚刚开始小学的学习生活,在课堂中的很多数学问题要靠他们的生活实践经验来解答,在具体的情景问题中应注重锻炼学生初步的逻辑推理能力。
此课在比轻重时,培养学生对图片的观察和表达,注重学生语言阐述的完整性和动手实践。
特别是在学生动手实践中,要加强学生对本课重难点的理解和应用。
最后,通过巩固练习来验证学生的学习效果。
西安高新第一学校教师备课用纸第十周星期五第 3 节 2019年4 月26日西安高新第一学校教师备课用纸(续页)西安高新第一学校教师备课用纸(续页)。
二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小小游乐园2跷跷板教学设计大象版
第二课跷跷板
一、目标确定的依据
课标要求:
1.使用工具对材料进行简单加工。
2.根据提供的材料和工具,通过口述、图示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设计与想法,并完成任务。
3.对自己和他人的作品提出改进建议。
教材分析:
本节课选自大象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二节《跷跷板》,内容选择贴近学生生活,学生对跷跷板非常熟悉,并且其结构简单,容易制作;内容安排以任务驱动式呈现,能有效的调动起学生的兴趣;内容设计上注重作品的设计与评价,其中设计注重以画图的形式表现,以及简单分析可用的资源,选择合适材料的能力。
评价注重培养学生提出改进建议的意识和能力。
学生分析:
在认知上,二年级的学生对游乐场的中器材,尤其是跷跷板是非常熟悉的,为观察跷跷板的结构奠定基础;在能力上,通过第一节课《滑梯》的学习,学生对工程技术的一般流程,尤其是对“设计”有了初步的意识和能力,但选择合适的材料设计并制作一个跷跷板,对学生来说还需要继续练习提高。
二、学习目标:
1.在教师的指导下,选择合适的材料制作跷跷板。
2.小组合作,用画图的形式表达自己对跷跷板的设计与想法。
3.根据设计图,独立制作完成一个跷跷板。
三、学习重点:
在教师的指导下,选择合适的材料制作跷跷板。
四、学习难点:
小组合作,用画图的形式表达自己对跷跷板的设计与想法。
五、教学准备:教材、学生活动手册、教学课件
六、学习过程:。
《跷跷板》教学设计及反思
《跷跷板》教学设计及反思中班语言教案《跷跷板》4—5岁幼儿数学思维的发展应不受物体空间排列形式和物体大小等外部因素的干扰,正确判断10以内的数量关系,逐步建立等量观念;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解决新的问题,促进初步的推理和迁移能力的发展。
所以,数的分解组合熟练掌握是今后更复杂的运算的基础,否则会造成计算困难,影响数学成绩。
《跷跷板》中,通过情境游戏小动物玩跷跷板,引导幼儿进行8和10的分解组合,并通过跷跷板的高低状态判断分组后两组数量的多少。
游戏范例:1.8只小兔玩跷跷板,这个跷跷板是一头高,另一头低。
这些小兔一样重,哪个杯子里的小兔多为什么2.一共10只小兔。
现在有2只小兔子藏在了这个杯子里,另一个杯子里会有几只小兔呢游戏目标:1.引导幼儿理解天平始终会向重量大的一侧倾斜,能根据数量来判断重量。
2.理解10可以分成2和8,还可以分成几和几游戏说明:幼儿通过跷跷板放小兔的游戏,提高了对数学活动的兴趣,熟练掌握了8和10的分解和组合。
感知了总数与部分数之间的辩证关系。
今后能轻松的应对加减法的计算幼儿园小班结构游戏《滑滑梯,跷跷板》教案活动目标:1、知道滑滑梯的正确方法。
2、懂得用不正确的方法玩滑滑梯易造成伤害,初步培养幼儿的安全意识。
活动准备:1、手偶小狗或其他动物。
2、幼儿用书。
活动过程:1、欣赏故事《小狗受伤了》教师:小动物们都在干什么小狗是怎么做的它为什么会受伤呢小狗受了哪些伤,受伤后怎么办的2、幼儿听故事回答问题。
(1)老师有哪些小动物啊它们在玩什么(2)教师提问:哎呀,你们发现玩滑滑梯时,哪个小动物的行为是正确的,谁的行为是不正确的(3)总结:小狗没有好好玩滑滑梯,做了不正确的动作,谁的行为是不正确的2、讨论:怎样才能安全玩滑滑梯(1)教师:谁来告诉大家,怎样玩滑滑梯才安全呢(玩滑滑梯,先要用手扶着滑滑梯两边的扶手,从台阶爬上去,坐好后再往下滑,人多时要排好队,不推不挤。
(2)做了不正确的动作,可能会发生哪些危险(3)后来和爸爸妈妈外出猴宝宝怎么做了上幼儿园怎么去的3、幼儿欣赏儿歌《滑滑梯》(1)教师:我们将正确的玩滑滑梯的方法编成了一首儿歌,大家听一听,学一学。
跷跷板设计图
摘要本设计使用89C52单片机为主的微处理器作为电动车跷跷板的检测和控制核心,从而达到小车按迹寻规,正确行驶和精确显示等目的。
当系统电路采用由激光发射管射到黑带时,接收管未检测到信号,输出端为低电平。
当激光发射管射到地面或跷跷板时,它反射回来的光会被接收管检测到信号,输出端会输出一个高电平。
此时检测到的信号会经过放大送到单片机处理,从而控制电机的正反转,并且使液晶显示器显示出一段路程的时间。
在设计电动小车自动平衡系统中,包括中心处理单元、电机驱动、轨迹检测、角度检测、状态指示和用户接口等模块。
系统采用光电检测电路和角度传感器构成闭环反馈电路,实现小车自动在跷跷板上寻找平衡点。
采用激光对管检测引导线,控制行驶轨迹,液晶实时显示系统状态信息。
1、方案论证与比较1.1系统方案该系统由寻迹模块、单片机控制模块,电机执行模块,显示电路模块等构成。
根据各模块实现的功能及所能达到的要求,通过电路分析总结出几种不同的方案。
1.1控制器部分方案一采用常用的89C51控制。
技术比较熟练,应用广泛,现在的51系列技术硬件发展的也非常得快,也出现了许多功能非常强大的单片机,因此使用单片机可以实现要求的基本功能。
但是为了实现多组预存信息,必须外加具有掉电存储功能的EEPROM,这增加了系统的复杂程度。
而且在执行动态刷新的时候读取EEPROM的速度慢,刷新频率受到限制。
方案二应用ARM,ARM是一种功耗很低的高性能处理器,技术具有性能高、成本低和能耗省的特点。
方便、安全、高效。
作为嵌入式领域中最为广泛使用的32位处理器结构体系,ARM已经成为多个应用领域的标准CPU。
ARM处理器技术正在成为多数嵌入式高端应用开发的首选。
ARM2138芯片具有高达32KB的内存作为数据的缓冲区,因此能够实现非常快的读取速度。
并具有丰富的I/O资源,而且其外围电路简单,在片内即可实现所有控制。
简化了整个系统的复杂程度.通过比较,我们选择方案二。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跷跷板》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跷跷板》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22页--23页《跷跷板》。
教学目标:1. 结合生活经验,在掂一掂等活动中,经历物体两两间的轻重比较过程,初步学习三个物体最轻与最重的比较,进一步体验两个物体之间的轻重比较。
2. 在比较交流中发展初步的推理能力。
3. 经历与他人合作和交流比一比的过程,并尝试解释自己的思考过程。
教学重点:掌握比较轻重的方法。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初步的推理能力。
教具:课件、天平、橘子、猕猴桃、大皮球、小弹力球学情分析:通过前两课的学习,学生对物体间的比较有了初步的认识,了解比较结果的相对性,会用完整的语言表达比较的结果,积累了一定的思维经验。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同学们,你们玩过跷跷板吗?是怎么玩的?谁来跟我们分享一下你玩跷跷板的感受?学生交流自己的经验,明白翘上去的一端轻,压下去的一端重。
设计意图:游戏导入,吸引学生的兴趣,为学习新知识做好铺垫。
二、活动探究,积累经验1.说一说师:今天,动物乐园的几只小动物开展了一场跷跷板比赛,我们一起去看看吧!课件出示教材第22页情境图。
(1)第一场是由小狮子和小老虎两位选手进行比赛,认真观察,你发现了什么?它俩谁轻谁重?(2)小老虎不服气,又找来小豹子比,你发现了什么?(3)三只小动物比,谁最轻?谁最重?为什么?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判断轻重。
我们从跷跷板学到了这么多知识,这节课我们就来“比轻重”。
2.掂一掂师:在生活中我们经常要比轻重,有时不能明显看出,还有什么方法可以让我们感受到物体的轻重?(1)掂一掂活动要求:一手拿书,一手拿文具盒,掂一掂,跟同桌说哪个轻哪个重,用“谁比谁轻,谁比谁重”表达。
学生掂后感受拿重物的手有被往下压的感觉。
(2)淘气和笑笑也在掂一掂比轻重,你能看出他哪只手拿的东西重吗?学生观察图后交流,明白拿重物的一只手低。
3.称一称(1)师:老师有一个橘子和一个猕猴桃,大小差不多,不能一眼看出谁轻谁重,我第一次掂,觉得橘子重,第二次掂,又觉得猕猴桃重,谁来帮帮我?部分学生掂一掂,意见不同,发现不能确定谁轻谁重。
2024年大象版二年级科学上册 2.2跷跷板(课件)
2.跷跷板
大象版秋季
情境导入
轴
(zhóu)
仔细观察跷跷 板,由哪几部
分组成?
跷板
(qiāo bǎn)
底座
(dǐ zuò)
设计制作 明确任务:制作跷跷板
想一想:
1.如何设计跷跷板才能保证翘起 它们呢? 2.怎样设计会让跷跷板更稳固?
设计制作 安全提醒
安全提醒 1.注意安全,传递剪刀采用正确 方法,剪刀用完后立刻放回工具 区。 2.同伴之间要互相帮助。 3.是要保持安静,轻声交流。
继续改进和完善 自己的作品的!
整理小结
跷跷板制作流程 制作底座→制作跷板→组装
让科学流行起来
设计制作
选择材料
材料超市
纸板塑料尺ຫໍສະໝຸດ 纸杯牙签别针
透明胶
安全剪刀
设计制作 绘制设计图
设计制作
1.制作底座,用透明胶固定别针。
设计制作
2.制作跷板,把牙签放在尺子正中间, 用透明胶固定牙签。
设计制作
3.组装把跷板组装在底座上。
交流评价
想一想,我们可以对跷 跷板进行哪些修改,使 它更稳固、更美观?
《跷跷板》课件(
《跷跷板》课件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探讨《跷跷板》的相关知识,教材为《物理与生活》第四章第一节,详细内容包括跷跷板的平衡原理、力矩的计算、杠杆的运用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跷跷板的平衡原理,了解力矩的概念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力矩的计算和应用,杠杆原理在跷跷板中的体现。
教学重点:跷跷板的平衡条件,力矩的计算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跷跷板模型、砝码、尺子、计算器。
学具:笔记本、笔、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邀请两位学生上台演示跷跷板的平衡现象,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跷跷板平衡的原理。
2. 例题讲解:(1)跷跷板的平衡条件是什么?(2)如何计算力矩?(3)如何运用杠杆原理解决跷跷板平衡问题?3. 随堂练习:(1)已知跷跷板长度和两边力的大小,求力矩。
(2)已知跷跷板长度和力矩,求力的大小。
4. 学生实验:分组进行跷跷板实验,测量并计算力矩,验证跷跷板平衡条件。
六、板书设计1. 跷跷板的平衡条件:F1 L1 = F2 L22. 力矩的计算公式:M = F L3. 杠杆原理在跷跷板中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已知跷跷板长度为2米,一边力为30N,求另一边力的大小。
(2)已知跷跷板长度为1.5米,两边力矩相等,求两边力的大小。
2. 答案:(1)另一边力的大小为15N。
(2)两边力的大小相等,均为1.5米。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和实验,让学生掌握了跷跷板的平衡原理和力矩的计算方法。
在课后,教师应关注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对学生的疑问进行解答。
拓展延伸方面,可以引导学生思考跷跷板在生活中的应用,如天平等,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
同时,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物理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跷跷板的平衡条件及其应用2. 力矩的计算方法3.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和随堂练习4. 作业设计中的题目难度与答案解析5.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实际操作一、跷跷板的平衡条件及其应用跷跷板的平衡条件是力的乘积与力臂的乘积相等,即 F1 L1 = F2 L2。
跷跷板教学设计 《跷跷板》教学设计(优秀3篇)
跷跷板教学设计《跷跷板》教学设计(优秀3篇)《跷跷板》教学设计篇一从本次活动的目标来看此次活动,目标:感受三拍子旋律的强弱变化,在音乐中体验玩跷跷板一上一下的感觉。
我利用多种形式让幼儿感受三拍子音乐的旋律变化,但是对强弱的变化就有点忽略了,也是感到有点困惑的地方不知道怎么样去表达让幼儿更深入的感受强弱变化。
对于音乐旋律的感受方面,我先让幼儿听听音乐说说自己的感受,再次欣赏音乐时轻轻跟着哼唱。
但是幼儿没有哼唱的相关经验,在今天的活动中有些幼儿有点不知所措了,以往的活动我们也是用“啦”来唱一唱,实际上只要是能够感受音乐的旋律无论是哼唱还是用“啦”来唱都是可行的。
在为音乐打节奏的环节,我觉得还是没能放手让幼儿自己去探索。
第一次可以让幼儿自己听音乐来打打节奏,无论是否正确让孩子要去尝试,这样才能让幼儿有自己的感受能力。
再集体交流用了什么样的身体动作来打节奏的,这样可以丰富幼儿用不同形式来打节奏,最后用统一的方式来为音乐打打节奏并点一下三拍子音乐的强弱变化,这样集体打节奏有利于帮助能力弱的幼儿对于节奏方面的感受。
学唱歌曲的环节中,可以先让幼儿欣赏音乐磁带中童声范唱激发幼儿想学的欲望,教师再次清唱这样便于幼儿听清楚歌曲里唱了什么。
在幼儿学唱的之后,问一问哪里有困难?这样有利于帮助个别有困难的幼儿,这时教师应该弹琴范唱,再次让幼儿学唱,才能将歌曲中的难点突破,钢琴能够帮助幼儿找准音。
分男女声唱一唱是比较好的,能够帮助幼儿更熟悉歌曲。
最后在创编动作表演的环节,只是拘泥于玩出跷跷板一上一下的感觉而忽略了歌曲。
其实是在音乐优美舒缓的大环境下,去表现跷跷板的好玩。
在活动过程中,幼儿听到要表演就非常的兴奋,教师要如何更好的引导幼儿是值得思考的,怎么让孩子能够静下心来活动呢?基于目标“在创编表演动作的过程中,体验同伴合作表演的乐趣”可以让幼儿来创编动作表演出玩跷跷板开心的样子,激发幼儿创编的欲望。
艺术活动更着重的是让幼儿感受音乐的旋律美。
《跷跷板》教案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三节《跷跷板》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材P22-23教学目标:1、通过说一说,掂一掂,称一称等活动,让学生逐步加深对轻重的体验和理解。
2、通过学生动手操作来比较事物轻重的过程,体验一些具体的比较轻重的方法。
3、通过中介物质的等量代换,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推理能力。
4、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交流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重点:比较两个物体的轻重。
难点:通过等量代换推出两个物体的轻重。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物展台、天平等。
教学流程设计:一、谜语导入(出示PPT第一页,猜谜语。
)一匹马儿两人骑,这边高来那边低。
虽然马儿不会跑,两人骑着笑嘻嘻。
师:今天,邹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谜语,比比看谁最聪明。
(学生得到谜底:跷跷板。
)导入课题。
师:我们班小朋友真聪明,一下就猜到了答案。
那谁都玩过跷跷板呢?(邀请甲、乙两位学生,这两位同学体格有差异。
)师:现在他俩去玩跷跷板,大家想想会出现什么样情形呢?生:甲会沉下去,乙会翘起来。
生: 翘翘板就会倾斜,因为甲重,乙轻,。
(引导学生说甲比乙重,乙比甲轻。
)师:那现在邹老师也想玩跷跷板,谁想和我一起去玩呢?(挑选学生甲。
)师:老师和甲去玩跷跷板,小朋友们觉得会怎么样呢?生:老师那边低,甲那边高。
生:老师那边会沉下去,甲那边会翘起来,因为老师比甲重,甲比老师轻。
师:那请大家想一想,邹老师和甲、乙相比,谁最轻?谁最重?生:邹老师最重,乙最轻。
师:小朋友们真棒,只是通过观察就看出了谁轻谁重。
为了奖励你们,瞧,老师为你们带来了什么?(出示:宝盒)师:通过刚才的学习,同学们获得了第一箱宝藏!接下老师还为你们准备了更多的惊喜,你们有没有信心继续迎接挑战呢?生:有师:那么这节课我们就从跷跷板出发一起来学习比较轻重,继续闯关,收获更多的宝藏吧。
(板书课题:跷跷板——比轻重)二、探索新知1、感受“掂一掂”师:现在老师手里有一本数学书和一本字典,请同学们猜猜看哪个轻哪个重呢?生:数学书重。
跷跷板课件
通过实际操作跷跷板,学生可以观察和记录实验数据,分析实验结 果,培养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力。
跨学科应用
跷跷板课件还可以与数学、物理等学科结合,帮助学生理解相关概念 ,提高跨学科学习的能力。
物理教育
物理原理
跷跷板课件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杠杆平衡的条件,掌握力矩的计算 方法,以及理解力与运动的关系等物理原理。
种类
01
02
03
传统木制跷跷板
采用木材制作,经典款式 ,适合公园、游乐场等户 外场所。
充气式跷跷板
使用充气材料制成,柔软 舒适,适合家庭、幼儿园 等室内场所。
高科技跷跷板
结合电子传感器和智能技 术,可实现互动游戏和健 身功能。
用途
娱乐
提供儿童和成人之间的互 动游戏,增进亲子关系和 友谊。
健身
通过跷跷板运动,锻炼身 体的平衡能力和协调性。
跷跷板课件可以激发儿童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培养积极的学
习态度和情感体验。
儿童社交能力
03
在与其他儿童一起玩耍跷跷板的过程中,儿童可以学会合作和
分享,提高社交能力。
06 跷跷板课件总结与展望
总结
内容丰富
该课件涵盖了广泛的主题,包括物理原理、数学模型、技术实现 等方面,为学生提供了全面的学习资源。
互动性强
组装结构
按照设计图纸,将杆件 和连接件组装成稳定的
结构。
安装轴承
在跷跷板两端安装轴承 ,确保转动灵活。
完成制作
检查所有部件的安装情 况,确保安全可靠后即
可完成制作。
安全注意事项
01
02
03
04
使用年龄限制
限制使用者的年龄范围,确保 儿童在家长监护下使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
本设计使用89C52单片机为主的微处理器作为电动车跷跷板的检测和控制核心,从而达到小车按迹寻规,正确行驶和精确显示等目的。
当系统电路采用由激光发射管射到黑带时,接收管未检测到信号,输出端为低电平。
当激光发射管射到地面或跷跷板时,它反射回来的光会被接收管检测到信号,输出端会输出一个高电平。
此时检测到的信号会经过放大送到单片机处理,从而控制电机的正反转,并且使液晶显示器显示出一段路程的时间。
在设计电动小车自动平衡系统中,包括中心处理单元、电机驱动、轨迹检测、角度检测、状态指示和用户接口等模块。
系统采用光电检测电路和角度传感器构成闭环反馈电路,实现小车自动在跷跷板上寻找平衡点。
采用激光对管检测引导线,控制行驶轨迹,液晶实时显示系统状态信息。
1、方案论证与比较
1.1系统方案
该系统由寻迹模块、单片机控制模块,电机执行模块,显示电路模块等构成。
根据各模块实现的功能及所能达到的要求,通过电路分析总结出几种不同的方案。
1.1控制器部分
方案一采用常用的89C51控制。
技术比较熟练,应用广泛,现在的51系列技术硬件发展的也非常得快,也出现了许多功能非常强
大的单片机,因此使用单片机可以实现要求的基本功能。
但是为了实现多组预存信息,必须外加具有掉电存储功能的EEPROM,这增加了系统的复杂程度。
而且在执行动态刷新的时候读取EEPROM的速度慢,刷新频率受到限制。
方案二应用ARM,ARM是一种功耗很低的高性能处理器,技术具有性能高、成本低和能耗省的特点。
方便、安全、高效。
作为嵌入式领域中最为广泛使用的32位处理器结构体系,ARM已经成为多个应用领域的标准CPU。
ARM处理器技术正在成为多数嵌入式高端应用开发的首选。
ARM2138芯片具有高达32KB的内存作为数据的缓冲区,因此能够实现非常快的读取速度。
并具有丰富的I/O资源,而且其外围电路简单,在片内即可实现所有控制。
简化了整个系统的复杂程度.
通过比较,我们选择方案二。
1.2寻迹部分
跷跷板板面我们采用优质KT板,在翘翘板中心贴25mm宽度的黑胶带作为电动车的引导。
方案一采用红外探测器。
红外发射端二进制数字信号调制成某一频率脉冲形成发射出去,接收管一接收到的光脉冲转换成为电信号经
放大滤波器等处理后调解为二进制信号输出。
该器件探头与发射频率有关,容易受环境影响,形成误操作信号。
方案二:用摄像头采集路面黑线位置信息,利用图像处理判断小车行驶位置。
此种方法,对路面的信息处理准确,但对硬件和软件的要求都较严格,对本系统来说过于复杂。
方案三;采用激光传感器。
三个发射管对应一个接收管,通过单片机控制让他们分时发射,这样一来可以降低成本,二来可以减少电能的损耗。
该系统采用激光反射对管进行信号采集,若激光反射管检测到黑带时输出低电平,当有光反射回来时会呈现高电平,信号送至单片机处理来控制前轮的转向。
该系统受自然光影响较小,稳定性较好,并且有较远的前瞻。
经过试验证明,本设计采用方案三比较合适。
1.3电机驱动部分
方案一采用直流电机进行驱动。
直流电机的调速性能好。
可以在重负载条件下,实现均匀、平滑的无级调速,而且调速范围较宽。
起动力矩大,可以均匀而经济地实现转速调节。
但是直流电机换向困难,还会产生火花,寿命短,要经常维护,价格也相对较贵。
方案二应用步进电动机。
步进电机低速运行相对平稳,步进电动机使用方便,转速分辨率高,精度高。
经过对比分析,决定采用方案二。
1.4 显示模块
方案一:采用LED数码管为显示元件。
整个界面内容单一,显示信息量少,而且耗电量大,界面不够友好。
方案二:使用LCD1602液晶显示模块,可显示丰富的信息,界面友好。
经过对比分析,本设计选择方案二
2、系统的具体设计与实现
2.1系统总框图
本系统采用激光传感器寻迹、舵机、角度传感器以及步进电机构成闭环路系统。
其中前后两个激光传感器将采集的导航信息反馈到单片机,单片机根据该导航信息通过舵机控制小车的行驶方向。
角度传感器用以采集小车的倾斜角度信息,单片机根据倾斜角度信息控制小车的行驶速度和状态,并用指示灯标示小车的状态。
2.2系统硬件设计
本系统硬件结构由传感器信号检测、单片机控制、电机驱动及液晶显示等部分组成
2.2 小车控制模块
(1)转向控制模块
采用型号为S3010舵机控制小车的方向。
调试成合适的占空比值,从而引导小车的方向运行。
(2)步进电机驱动模块
本设计采用步进电机进行驱动,具体驱动原理如图所示:
(3)角度传感器设计模块
本模块选用电位器进行平衡调控,电路如图所示。
(4)液晶显示电路模块
显示电路采用液晶1602动态显示。
用来显示小车往返时间。
需要5V
电源,3个使能端分别接单片机p2.0、P2.1、 P2.2来控制液晶读/写,判忙清零等。
另外8个端子与单片机P1口相连进行数据的传送,显示字符
(三)算法、软件流程图
3.1寻迹算法
为了提高寻线的精度,我们再车得前后两侧都加上激光传感器。
舵机控制我们采用PD算法,根据前后两个传感器采回的信息综合判断小车的位置,然后控制舵机打角。
这样一来可以精确控制舵机,使黑线始终在小车正下方,不会出现跑偏丢线的情况。
如图:
发射部分接收部分
3.2 平衡点数据采集算法
首先通过现场采集小车在板上的平衡位置时电位器的电压值,并以此作为0°角记录下来。
具体在寻找平衡点过程中,利用电位器控制电压的作用,通过比较电位器在当前小车倾角时的电压数据与先前采集的平衡位置时的电压数据,电压差值越大,说明车离平衡点越远。
其
原理如下图:
3.3电机驱动控制算法
电机驱动我们采用位置式PID算法,当采集到的电位器电压值与平衡时的电压值响相差越大则说明小车离平衡点越远,此时具体的系统软件设计
(四)系统指标测试
4.1 测试方法
本系统分阶段进行测试:在不加重物的情况下:①小车从起始端A出发,用秒表分别记录小车到C的时间、从C到平衡位置的时间和保持平衡的时间;②分别记录小车从平衡点到B点的时间和从B 点返回到A的时间;③测量并记录小车处于平衡位置时跷跷板两端(A、B)的高度差;④计算整个过程的总时间,对比显示屏上的时间值并记录。
(4.2 )测试仪器
本系统测试所需仪器有游标高度尺、秒表、弹簧称、米尺以及量角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