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及芯片行业亟需标准与规范
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印发《物联网“十二五”发展规划》的通知
![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印发《物联网“十二五”发展规划》的通知](https://img.taocdn.com/s3/m/119b8cc3f80f76c66137ee06eff9aef8941e482f.png)
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印发《物联网“十二五”发展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日期】2011.11.28•【文号】工信部规〔2011﹞552号•【施行日期】2011.11.28•【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通信业,发展规划正文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印发《物联网“十二五”发展规划》的通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通信管理局,有关中央企业:物联网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具有重要推动作用。
为加快物联网发展,培育和壮大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我部制定了《物联网“十二五”发展规划》。
现印发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工业和信息化部二O一一年十一月二十八日物联网“十二五”发展规划物联网已成为当前世界新一轮经济和科技发展的战略制高点之一,发展物联网对于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为抓住机遇,明确方向,突出重点,加快培育和壮大物联网,根据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和《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特制定本规划,规划期为2011-2015年。
一、现状及形势(一)发展现状目前,我国物联网发展与全球同处于起步阶段,初步具备了一定的技术、产业和应用基础,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产业发展初具基础。
无线射频识别(RFID)产业市场规模超过100亿元,其中低频和高频RFID相对成熟。
全国有1600多家企事业单位从事传感器的研制、生产和应用,年产量达24亿只,市场规模超过900亿元,其中,微机电系统(MEMS)传感器市场规模超过150亿元;通信设备制造业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
建成全球最大、技术先进的公共通信网和互联网。
机器到机器(M2M)终端数量接近1000万,形成全球最大的M2M市场之一。
iso18752中文版标准
![iso18752中文版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4639b7fb77a20029bd64783e0912a21614797fb0.png)
iso18752中文版标准《ISO18752中文版标准》是ISO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于2020年8月发布的一项国际标准,它是由十多个国家或地区的技术专家组成的小组开发,旨在指导物联网(IoT)技术的发展和使用。
该标准涵盖了物联网的关键组成部分,包括设备,中间件,通信网络,服务和用户操作系统,旨在指导IoT环境的各种方面,从技术性能到应用程序等各个方面。
该标准主要涉及一系列应用领域:智能家居,物联网健康,物联网安全,智能实时位置,低功耗物联网,智能交通,无线电市场认证,智能城市,无线连接,上网服务等。
标准主要目的是为了实现产品的可操作性和可靠性,提高用户的安全性和满意度,维护社会的和谐和稳定,促进物联网领域的发展。
该标准为物联网领域的发展开辟了新的路线,它提出了关于以下方面的规范和要求:(1)物联网技术、硬件和软件之间的相互协作和兼容性;(2)物联网安全和数据保护;(3)物联网服务和应用程序的可操作性;(4)物联网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标准还建议了物联网产业中设备、通信网络、服务和中间件的工作原理,以及如何实施和控制每个部分的功能,以便更好地应用于各种环境和场景中。
该标准的实施可以促进物联网的普及,促进智能化的发展,其中包括软件的普遍应用,用户体验的改善,智能设备的普及,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等。
物联网的发展将为社会提供更多、更新更高品质的服务,使人们生活得更加便利、更加安全、更加智能化。
然而,该标准也带来了一些问题。
首先,因为该标准是国际标准,考虑到国家的差异,它的实施可能会遇到一些挑战,但这也可以通过技术协议和双方合作来解决。
其次,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和使用可能会引起隐私和安全方面的问题,因此应该制定有效的安全措施和政策,以保障用户和产品的正常使用。
总之,ISO18752中文版标准旨在促进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它既有助于提高物联网产品的可操作性和可靠性,也有助于实现智能化,普及物联网技术应用,为人们提供更加安全、高效的服务。
物联网国家标准
![物联网国家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a3831f9ddaef5ef7ba0d3c7b.png)
物联网标准体系框架
物联网标准体系
总体标准 感知层标准 网络层标准 应用层标准 共性标准
数据采集
短距离传输和 自组织组网
协同信息处理 和服务支持
服务支撑
行业应用
共性技术
传 感 器
射 频 识 别
二 维 条 码
数 据 采 集 接 口
低 速 短 距 离 传 输
中 速 短 距 离 传 输
自 组 织 组 网 和 路 由
传感器网络标准化进展
2006年
全国信标委开 始组织相关单 位进行传感器 网络标准方面 的研究工作
2007年
国标委正式批 准在全国信标 委下成立无线 传感器网络工 作组
2008年
传感器网络工 作组4月上报 筹备方案, 11月在无锡 召开筹备会议
2009年
分为8个项目 组,召开工作 组全会,开展 具体国家标准 的制定工作
智能计算技术
网 络 层
SOA
平台增强技术
云计算
安全 技术 互联网 QoS 管理
承载网支撑技术
下一代承载网 异构网融合 移动通信网
网络层与感知层互通 自组织组网和协同信息处理
感 知 层
低速和中高速短 距离传输技术
自组织组网 技术
协同信息处 理技术
传感网中间 件技术
网络 管理
数据采集
传感器 二维条码 RFID 多媒体信息
天线设计 天线设计 和制造 和制造
标签封装 标签封装
读写设备 读写设备 开发与生 开发与生 产 产
接口与软件 接口与软件 中间件 中间件
系统集成 系统集成 与应用系 与应用系 统开发 统开发
使用者
RFID应用系统架构
应用系统
物联网标准化测评技术及测试规范发展分析
![物联网标准化测评技术及测试规范发展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c52cd1b6534de518964bcf84b9d528ea80c72f1b.png)
I nternet Technology互联网+技术一、引言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IoT)作为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应用迅速渗透各行各业,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
随着物联网的日益复杂化,如何有效地进行标准化测评和测试,以保证系统的质量、可靠性和安全性,已经成为业界和学界关注的重点。
在此背景下,物联网的标准化测评技术和测试规范迅速发展,对于推动物联网技术的进步和保障其应用的成功至关重要。
本文将全面地分析和讨论这一领域,以期为相关研究和实践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二、物联网标准化测评技术的现状(一)物联网标准化测评技术的概念与发展历程物联网标准化测评技术是指对物联网系统、设备和应用进行质量评估的一套科学方法和技术,目的在于通过标准化的评估流程和指标,确保物联网解决方案的性能、安全性、兼容性和可靠性。
这些技术的应用可以帮助设计者和用户理解和改进系统的性能,提高系统的质量和可靠性。
物联网标准化测评技术的发展可以追溯到物联网的起源。
在物联网技术初期,由于缺乏统一的标准和规范,不同的物联网系统往往存在兼容性和互操作性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相关行业和研究机构开始探索和制定物联网的标准化测评技术。
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标准化测评技术也逐步完善。
特别是近年来,由于物联网应用的广泛性和复杂性不断增长,对标准化测评技术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为了应对这一挑战,各行业和研究机构正在积极开发新的测评方法和技术,以便更好地满足物联网系统、设备和应用的标准化测评需求[1]。
(二)物联网标准化测评技术的现行标准和规范当前,物联网标准化测评技术的标准和规范主要由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国际电工委员会(IEC)以及各国的国家标准机构等负责制定和维护。
这些标准和规范涵盖了物联网系统的各个方面,包括系统架构、通信协议、数据格式、安全性、隐私保护等。
同时,对于物联网的用户来说,这些标准和规范也提供了选择和评价物联网产品和解决方案的重要参考。
物联网安全技术国家标准
![物联网安全技术国家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cbc892b1a1116c175f0e7cd184254b35eefd1a1f.png)
物联网安全技术国家标准物联网安全技术国家标准1.引言1.1 背景1.2 目的1.3 适用范围2.术语和定义2.1 物联网2.2 安全技术2.3 国家标准3.物联网安全基本框架3.1 总体安全要求3.2 风险评估3.3 安全管理体系3.4 安全通信4.物联网设备安全4.1 设备标识和身份验证 4.2 设备固件安全4.3 设备访问控制4.4 设备数据隐私保护4.5 设备远程管理安全5.物联网数据安全5.1 数据收集与传输安全 5.2 数据存储与处理安全 5.3 数据隐私保护5.4 数据备份与恢复6.物联网网络安全6.1 网络架构安全6.2 网络通信协议安全 6.3 网络接入安全管理6.4 网络入侵检测与防御7.物联网应用安全7.1 应用访问控制7.2 应用数据安全7.3 应用安全漏洞防御7.4 应用能力细分安全8.附件8.3 附件3、物联网数据安全管理指南9.法律名词及注释9.1 信息安全法9.2 网络安全法9.3 数据隐私保护法9.4 关键信息基础设施保护法10.附录本文档涉及附件:附件3、物联网数据安全管理指南本文所涉及的法律名词及注释:9.1 信息安全法:指年月日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安全法》。
9.2 网络安全法:指年月日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
9.3 数据隐私保护法:指年月日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
9.4 关键信息基础设施保护法:指年月日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关键信息基础设施保护法》。
工业互联网技术中的工业物联网标准化及技术规范化分析
![工业互联网技术中的工业物联网标准化及技术规范化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9f08a33d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3d00c3e.png)
工业互联网技术中的工业物联网标准化及技术规范化分析随着“工业四点零”的到来,工业互联网技术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让工业生产中的各种设备、机械、传感器等互相联通起来,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物联网系统,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工业物联网。
而工业物联网的应用需要遵循一系列的标准和规范,才能让设备的互联变得更加可靠、高效、安全。
因此,工业物联网的标准化及技术规范化变得十分重要。
一、工业物联网标准化的基础标准化是指将某个行业、某个领域所需要的原则、规格、技术、过程等内容,按照一定的方法和要求进行系统化的整理、规范化的制定出来。
工业物联网的标准化是在具备一定技术基础的前提下,对工业物联网的各种设备、组件和模块进行标准化、规范化。
这样,各个设备和模块之间就可以进行更加顺畅、高效的通讯和交互,提升整个工业生产流程的效率和安全性。
工业物联网的标准化包括物理层、网络层、传输层和应用层四个方面的内容:物理层标准:指定义物理层协议和接口标准,包括设备之间的传输介质接口、连接方式和物理信号传输等内容。
网络层标准:指定义网络拓扑结构、网络协议是否互通等内容。
传输层标准:指定义数据的传输方式、速率、安全性等内容。
应用层标准:指定义应用程序的开发和数据通讯标准等内容。
二、工业物联网标准化的现状截至目前,国内外标准化组织已经陆续发布了一些针对工业物联网的标准和规范,建立了一些工业物联网标准体系并形成了相对完整的标准体系:1.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发布了许多工业物联网领域的标准,如ISO 14543、ISO/IEC 11801、ISO/IEC 10165等。
2. 国际电信联盟(ITU):发布了一系列与物联网相关的标准,如ITU-T Y.2221、ITU-T Y.2222、ITU-T Y.2223等。
3. IIC(Industrial Internet Consortium):提出了工业物联网技术的标准化,核心在于“物联网测试和验证框架”,该框架包括标准化测试、标准化验证和拓扑结构及交互能力三部分内容。
芯片行业的国际标准与技术标准化
![芯片行业的国际标准与技术标准化](https://img.taocdn.com/s3/m/6b201f43f68a6529647d27284b73f242326c3172.png)
芯片行业的国际标准与技术标准化近年来,芯片行业的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并逐渐成为科技产业的核心驱动力。
随着全球范围内芯片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应用的广泛应用,对国际标准的需求及技术标准化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
本文将探讨芯片行业的国际标准与技术标准化的重要性以及其在行业发展中的作用。
一、国际标准的意义与作用国际标准是由国际组织或相关国家协商制定的共同遵循的技术规范,其具有普遍适用性、公认性和权威性的特点。
在芯片行业中,国际标准起到了统一技术规范、提高技术质量和降低技术障碍的作用。
首先,国际标准的统一性使得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芯片生产商在技术方面达到了一致的要求,从而避免了各种技术规范的碎片化和混乱。
无论是在芯片设计、制造、组装还是测试等环节,都需要遵循一定的技术规范,而国际标准的存在使得全球范围内的企业能够基于相同的规范进行生产,从而提高了产品的可比性和互操作性。
其次,国际标准的制定有助于提高芯片技术的质量水平。
通过国际标准的规范,企业能够加强对产品技术要求的把握,提高产品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同时,国际标准的推广和应用还可以促进技术创新和升级,推动芯片行业的长远发展。
最后,国际标准在技术贸易中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由于芯片行业是国际化程度较高的产业,各国之间的芯片贸易频繁。
国际标准的存在可以消除技术壁垒,降低贸易摩擦,促进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合作与交流,推动全球芯片市场的繁荣。
二、技术标准化的重要性及发展趋势技术标准化是芯片行业发展的重要基石,它不仅能够推动行业技术的进步,还能够提升行业整体的竞争力。
首先,技术标准化有助于提高芯片产品的质量和可靠性。
通过制定技术标准,行业能够建立起一套完整的生产流程和测试方法,从而保证产品的质量和性能稳定。
此外,技术标准化还可以规范产品的测试参数和评估方法,方便用户进行产品选择和比较。
其次,技术标准化对于行业的创新和发展至关重要。
芯片技术的快速进步使得行业对新技术、新工艺不断追求,而技术标准化可以为创新提供一个统一的平台。
人工智能物联网设备接入管理规定
![人工智能物联网设备接入管理规定](https://img.taocdn.com/s3/m/84094c42580102020740be1e650e52ea5418ce7b.png)
人工智能物联网设备接入管理规定第一章总则 (4)1.1 管理目的与原则 (4)1.1.1 管理目的 (4)1.1.2 管理原则 (4)1.1.3 管理范围 (5)1.1.4 管理职责 (5)第二章设备接入标准 (5)1.1.5 设备基本要求 (5)1.1.6 设备软件要求 (5)1.1.7 设备接入网络条件 (6)1.1.8 设备接入申请 (6)1.1.9 设备接入协议 (6)1.1.10 设备接入实施 (6)1.1.11 设备接入验收 (6)1.1.12 功能测试 (6)1.1.13 功能测试 (6)1.1.14 安全测试 (6)1.1.15 兼容性测试 (7)第三章设备认证与授权 (7)1.1.16 认证申请 (7)1.1.17 认证审核 (7)1.1.18 认证结果通知 (7)1.1.19 认证证书管理 (7)1.1.20 授权申请 (8)1.1.21 授权审核 (8)1.1.22 授权结果通知 (8)1.1.23 授权证书管理 (8)1.1.24 认证撤销 (8)1.1.25 授权撤销 (9)第四章网络安全与数据保护 (9)1.1.26 网络安全总体要求 (9)1.1.27 网络安全策略实施 (9)1.1.28 数据加密 (10)1.1.29 数据传输 (10)1.1.30 数据存储 (10)1.1.31 数据备份 (10)第五章设备监控与管理 (10)1.1.32 监控目的与原则 (10)1.1 设备状态监控的目的在于实时掌握设备运行状态,保证人工智能物联网设备的稳定、高效运行。
(10)1.2 监控原则:全面、实时、准确、高效。
(10)2.1 监控内容 (10)2.1.1 设备运行状态:包括设备的工作状态、负载情况、温度、湿度等; (10)2.1.2 设备功能指标:包括响应时间、处理能力、通信质量等; (11)2.1.3 设备安全状态:包括设备安全防护措施的有效性、入侵检测等。
(11)2.2 监控方式 (11)2.2.1 数据采集:通过设备内置传感器、网络协议等方式,实时采集设备状态数据;11 2.2.2 数据处理: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监控报告; (11)2.2.3 数据展示:通过监控平台、移动应用等方式,实时展示设备状态信息; (11)2.2.4 预警与报警:根据设备状态,实时发出预警和报警信息。
物联网安全现状分析及解决策略
![物联网安全现状分析及解决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a2af3995c0c708a1284ac850ad02de80d5d8065a.png)
物联网安全现状分析及解决策略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简称IoT)的快速发展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便利,然而随着其规模和复杂度的增加,物联网安全问题也日渐凸显。
本文将分析物联网安全的现状,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1.设备漏洞:由于物联网设备的数量庞大且来自不同的制造商,设备安全漏洞层出不穷。
这些漏洞可能导致设备受到黑客攻击,造成数据泄露、服务中断或设备被操控。
2.数据泄露:物联网设备产生的大量数据可能包含个人隐私信息,如位置、健康状况、购物习惯等。
如果这些数据未经适当的保护,恶意方可能滥用这些信息或进行针对性的攻击。
3. 通信安全:物联网设备通过各种通信方式进行数据传输,如Wi-Fi、蓝牙、Zigbee等。
如果这些通信通道受到干扰或攻击,将会导致数据丢失、篡改或设备无法正常工作。
4.缺乏统一的安全标准:由于物联网设备种类繁多,缺乏统一的安全标准,导致不同设备间安全防护能力不一致,黑客可以借助最脆弱的设备入侵整个系统。
1.设备安全加固:制造商应加强物联网设备的安全设计和制造,包括安全芯片的集成、漏洞修补和固件更新机制的维护等。
同时,用户也应保证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及时升级最新的安全补丁。
2.强化数据保护:物联网设备收集的数据应进行加密并存储在安全的服务器上,限制访问权限。
相关法律法规应明确规定物联网设备数据的隐私保护责任。
用户应定期清理设备上的敏感数据,并审查设备的隐私政策。
3.增强通信安全:采用安全的通信协议和加密算法,对物联网设备之间的通信进行加密和身份验证。
对于无线通信,采用物理层技术来防御无线攻击。
4.建立统一的安全标准:加强跨行业、跨领域的合作,制定和推广物联网设备的统一安全标准。
这将有助于规范物联网设备的安全要求和测试流程,降低设备被攻击的风险。
5.加强教育和意识提升:提高用户和相关从业人员对物联网安全的意识,加强安全教育和培训,使其掌握基本的安全知识和技能。
用户应关注设备的安全配置,定期更换默认密码,避免使用弱密码。
物联网涉及的四大领域
![物联网涉及的四大领域](https://img.taocdn.com/s3/m/ca000245b307e87101f69627.png)
RFID关键技术什么是RFID主要包括产业化关键技术和应用关键技术两方面[1],其中RFID产业化关键技术主要包括:标签芯片设计与制造:例如低成本、低功耗的RFID芯片设计与制造技术,适合标签芯片实现的新型存储技术,防冲突算法及电路实现技术,芯片安全技术,以及标签芯片与传感器的集成技术等。
天线设计与制造:例如标签天线匹配技术,针对不同应用对象的RFID标签天线结构优化技术,多标签天线优化分布技术,片上天线技术,读写器智能波束扫描天线阵技术,以及RFID标签天线设计仿真软件等。
RFID标签封装技术与装备:例如基于低温热压的封装工艺,精密机构设计优化,多物理量检测与控制,高速高精运动控制,装备故障自诊断与修复,以及在线检测技术等。
RFID标签集成:例如芯片与天线及所附着的特殊材料介质三者之间的匹配技术,标签加工过程中的一致性技术等。
读写器设计:例如密集读写器技术,抗干扰技术,低成本小型化读写器集成技术,以及读写器安全认证技术等。
RFID应用关键技术主要包括:RFID应用体系架构:例如RFID应用系统中各种软硬件和数据的接口技术及服务技术等。
RFID系统集成与数据管理:例如RFID与无线通信、传感网络、信息安全、工业控制等的集成技术,RFID应用系统中间件技术,海量RFID信息资源的组织、存储、管理、交换、分发、数据处理和跨平台计算技术等。
RFID公共服务体系:提供支持RFID社会性应用的基础服务体系的认证、注册、编码管理、多编码体系映射、编码解析、检索与跟踪等技术与服务。
RFID检测技术与规范:例如面向不同行业应用的RFID标签及相关产品物理特性和性能一致性检测技术与规范,标签与读写器之间空中接口一致性检测技术与规范,以及系统解决方案综合性检测技术与规范等。
什么是RFID技术?RFID射频识别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它通过射频信号自动识别目标对象并获取相关数据,识别工作无须人工干预,可工作于各种恶劣环境。
基于物联网的NB—loT标准及优势
![基于物联网的NB—loT标准及优势](https://img.taocdn.com/s3/m/de4f957686c24028915f804d2b160b4e777f8146.png)
基于物联网的NB—loT标准及优势【摘要】摘要:物联网在现代社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NB—loT 技术作为物联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着不可忽视的发展背景。
本文主要介绍了NB—loT标准的概述、核心特点、优势以及在物联网应用中的价值,同时探讨了NB—loT标准未来的发展方向。
通过本文的分析可以看出,NB—loT标准将推动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带来的优势将促进物联网应用的普及,推广将推动物联网市场的快速增长。
NB—loT标准在推动物联网的发展和普及方面将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推进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和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关键词】物联网、NB—loT、标准、发展、优势、应用、价值、未来发展方向、推动、普及、市场增长1. 引言1.1 物联网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物联网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体现在各个领域,包括智慧城市、智能家居、工业互联网等。
通过物联网技术,可以实现智能化管理和控制,提高效率和便利性。
在智慧城市方面,物联网可以实现城市基础设施的智能监控和管理,提升城市的安全性和舒适度。
在智能家居领域,物联网可以实现家电设备之间的互联互通,实现智能化的生活方式。
在工业互联网方面,物联网可以实现设备之间的智能化联接,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成本。
物联网在现代社会的应用范围广泛,对提升生活质量和促进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1.2 NB—loT技术的发展背景随着物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传统的通信网络已经无法满足对于大规模物联网设备所需的低功耗、低成本和广覆盖的需求。
NB—IoT 技术应运而生。
NB—IoT是一种专门为物联网设备设计的低功耗广域网技术,它基于现有的蜂窝网络,具有较低的功耗、更广的覆盖范围和更低的连接成本。
2. 正文2.1 NB—loT标准概述NB-IoT是指窄带物联网(Narrowband IoT)标准,是一种低功耗、广覆盖、低成本的物联网技术。
它是在4G LTE网络上进行优化改进的一种物联网通信技术,旨在为大规模物联网连接提供更好的解决方案。
2023年上半年中级系统集成项目管理师《基础知识》真题及答案
![2023年上半年中级系统集成项目管理师《基础知识》真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93ca988e32d4b14e852458fb770bf78a65293acf.png)
2023年上半年中级系统集成项目管理师《基础知识》真题及答案[单选题]1.在()领域,我国还远未达到世界先进水平,需要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集中政府和市场两方面的力量全力发展。
A.卫星导航B.航天C.集(江南博哥)成电路D.高铁正确答案:C参考解析:考查先进水平成果。
卫星导航、航空航天和高铁领域,我国已经达到世界先进水平,集成电路、芯片领域还任重道远。
故此题正确答案为C。
[单选题]2.ChatGPT于2022年11月30日发布,它是人工智能驱动的()工具。
A.自然语言处理B.数据存储托管C.网络隐私安全D.数据采集算法正确答案:A参考解析:考查ChatGPT。
ChatGPT是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技术驱动的自然语言处理工具,它能够通过学习和理解人类的语言来进行对话,还能根据聊天的上下文(context)进行互动。
故此题正确答案为A。
[单选题]3.()不属于智慧城市建设的基本原则。
A.以人为本,务实推进B.因地制宜,科学有序C.政府主导,协同创新D.可管可控,确保安全正确答案:C参考解析:考查智慧城市。
智慧城市建设的基本原则:①以人为本,务实推进;②因地制宜,科学有序;③市场为主,协同创新;④可管可控,确保安全。
故此题正确答案为C。
[单选题]4.《“十四五”国家信息化规划》中提出建立高效利用的数据要素资源体系,聚焦数据管理、()、数据应用、授权许可、安全和隐私保护、风险管控等方面,探索多主体协同治理机制。
A.数据脱敏B.数据收集C.共享开放D.信息监测正确答案:C参考解析:考查《“十四五”国家信息化规划》。
《“十四五”国家信息规划》中(二)建立高效利用的数据要素资源体系中-加强数据治理中指出:加强数据治理。
强化国家数据治理协同,健全数据资源治理制度体系。
深化数据资源调查,推进数据标准规范体系建设,制定数据采集、存储、加工、流通、交易、衍生产品等标准规范,提高数据质量和规范性。
(技术规范标准)中国移动物联网专网写卡技术规范
![(技术规范标准)中国移动物联网专网写卡技术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09b1cdaf647d27284b7351c7.png)
中国移动通信企业标准QB-╳╳-╳╳╳-╳╳╳╳中国移动物联网专网写卡技术规范C h i n a M o b i l e T e c h n i c a l S p e c i f i c a t i o n o fM2M S I M R e m o t e M a n a g e m e n t版本号:1.2.0╳╳╳╳-╳╳-╳╳发布╳╳╳╳-╳╳-╳╳实施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发布目录前言 (V)1.范围 (1)2.规范性引用文件 (1)3.术语、定义和缩略语 (1)3.1. 术语、定义 (2)3.2. 缩略语 (2)4.业务概述 (3)4.1. 业务定义 (3)4.2. 业务范围 (3)5.业务功能 (3)5.1. 发行实卡 (3)5.2. 发行白卡 (4)5.3. 发行空卡 (4)5.4. 发行SoftSIM (4)6.系统结构和组网 (4)6.1. 系统结构 (4)6.2. 各模块功能描述 (5)6.3. 系统组网 (5)6.3.1.专网写卡平台 (5)6.3.2. PBOSS/HLR (6)6.3.3.运营管理平台 (6)6.3.4. 物联网SoftSIM库生成平台 (6)6.3.5.省BOSS (6)6.3.6.专用写卡终端 (6)7.技术流程 (6)7.1. 支持空中写卡功能的制卡数据申请流程 (6)7.2. SoftSIM库申请流程 (7)7.3. 空中写卡流程 (9)7.4. 专用终端写卡流程 (11)7.5.营业厅现场写卡流程 (12)8.码号要求 (13)8.1. 短信接入码 (13)8.2. EID (13)8.3. MSISDN (15)8.4. IMSI (15)8.5. ICCID (15)9.设备要求 (16)9.1. 写卡管理 (16)9.2. 用户管理 (16)9.3. 号码及卡个人化数据管理 (16)9.3.1. 号码规则 (16)9.4. 密钥管理 (17)9.4.1. 机器卡密钥 (17)9.4.2. 平台传输密钥 (17)9.5. 事务管理 (17)9.5.1. 与机器卡 (17)9.5.2. 与系统平台 (18)9.6. 安全管理 (18)9.7. SoftSIM库管理 (18)9.7.1. SoftSIM库申请 (18)9.7.2. SoftSIM库生成 (18)9.7.3. SoftSIM库分发 (18)9.8. 专用写卡终端管理 (19)9.8.1. 操作员管理 (19)9.8.2. 终端信息管理 (19)9.8.3. 终端登录及写卡 (19)9.9. 模组厂商管理 (19)9.9.1. 统计管理 (19)9.10. 模组管理 (19)9.11. 查询统计 (19)9.12. 机器卡要求 (20)10.安全要求 (20)10.1. 应用层安全要求 (20)10.1.1. 访问控制 (20)10.1.2. 通信安全 (21)10.1.3. 可用性 (22)10.1.4. 安全审计 (23)10.1.5. 防攻击/防病毒 (24)10.2. 基础设施层安全要求 (24)10.2.1. 系统层安全要求 (24)10.2.1.1.访问控制 (24)10.2.1.2.通信安全 (24)10.2.1.3.可用性 (25)10.2.1.4.安全审计 (25)10.2.1.5.防攻击/防病毒 (26)10.2.2. 网络层安全要求 (27)10.2.2.1.访问控制 (27)10.2.2.2.通信安全 (27)10.2.2.3.可用性 (28)10.2.2.4.安全审计 (28)10.2.2.5.防攻击/防病毒 (29)10.2.3. 物理层安全要求 (30)10.2.3.1.环境安全 (30)10.2.3.2.媒体安全 (30)10.2.3.3.设备安全 (30)11.接口要求 (30)11.1. IF1(与物联网机器卡) (31)11.1.1. IF1-1下行数据格式 (31)11.1.2. IF1-2上行数据格式 (36)11.1.3. 加密算法 (38)11.1.4. MAC算法 (38)11.1.5. 计数器管理 (39)11.1.6. 批次号管理 (39)11.2. IF2(与PBOSS) (40)11.2.1. IF2-1写卡结果查询接口 (40)11.2.2. IF2-2同步批量卡数据接口 (40)11.2.3. IF2-3请求写卡接口 (43)11.2.4. IF2-4写卡结果通知接口 (44)11.2.5. IF2-5 SoftSIM库生成通知接口 (45)11.2.6. IF2-7 请求卡个人化数据接口 (46)11.2.7. IF2-8 同步写卡密钥数据接口 (46)11.2.8. IF2-9写卡密钥生成请求接口 (48)11.2.9. IF2-11现场写卡响应接口 (49)11.2.10. IF2-12 写卡密钥文件生成通知接口 (50)11.3. IF3(与运营管理平台) (50)11.3.1. IF3-1SoftSIM库文件同步接口 (50)11.3.2. IF3-2 模组在网状态查询接口 (51)11.4. IF4(与专用写卡终端) (51)11.4.1. IF4-1请求登录接口 (51)11.4.2. IF4-2请求写卡接口 (52)11.4.3. IF4-3写卡响应接口 (52)11.5. 省BOSS与PBOSS的接口 (53)11.6. PBOSS与运管平台的接口 (53)11.7. 现场写卡组件接口 (53)12.性能和可靠性要求 (53)12.1. 吞吐量 (53)12.2. 存储能力 (54)12.3. 可靠性要求 (54)12.3.1. 备份和恢复要求 (54)12.4. 容灾要求 (54)12.5. 稳定性要求 (54)13.软硬件要求 (54)13.1. 软件要求 (54)13.2. 硬件要求 (55)14.操作维护要求 (55)14.1. 可管理性 (55)14.2. 可维护性 (55)14.3. 易用性 (56)15.网管要求 (56)15.1. 网络管理方式 (56)15.2. 网络管理的主要功能 (56)15.3. 性能管理 (56)15.3.1. 故障管理 (57)15.3.2. 安全管理 (57)15.3.3. 配置管理 (57)16.编制历史 (58)附录A密钥分散算法 (58)A.1.8字节分散参数 (58)A.2.16字节分散参数 (59)附录B省编码 (60)附录C卡商代码 (61)附录D状态码定义 (61)附录E多运营商临时个人化数据方案 (61)附录F移动签名登录方案 (62)前言本标准对基于中国移动物联网专网写卡平台技术规范实现过程中需要规范的技术方案提出全面要求,是中国移动物联网专网写卡平台实现所需要遵从的纲领性技术文件。
建立浙江省物联网产业标准体系对策探索
![建立浙江省物联网产业标准体系对策探索](https://img.taocdn.com/s3/m/7cbbd9ce5fbfc77da269b15b.png)
际电信联盟( U 专门成立 了“ I ) T 泛在网络社会( b u os U i iu qt
N tokSc t) e r oiy 国际专家工作组”提供了一个在国际上 w e ,
讨论物联网的常设咨询机构, 并发布了《T IU互联网报告 20 : 0 5物联网》对“ , 物联网” 的含义进行了扩展。报告认为, 无所不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的“ 物联网” 通信时代即将来临, 世界上所有的物 体都可以通过因特网主动进行信息交换, 射频识别技术、 传 感器技术、 纳米技术、 智能嵌入技术将得到更加广泛的应
物联网是指通过信息传感设备, 按照约定的协议, 将特 定物体与信息网络及存储集控系统连接起来, 进行信息交 换和自动控制, 以实现智能化识别、 定位、 跟踪、 监控和管理 的一种网络体系, 被称为继计算机和互联网之后 的第三次 信息技术革命。随着物联网技术开发应用的 日 益广泛 , 物 联网产业呈现市场前景广、 综合效益好、 产业带动性强、 战 略地位突出等特点, 成为世界主要经济体竞相争夺的经济
成为后金融时代世界主要经济体将竞相争夺的经济科技竞 争战略焦点之一。日 韩基于物联网的“ u社会” 战略、 欧洲
“ 物联网行动计划”美国“ 、 智能电网” 智慧地球” 及“ 等计划 纷纷出台, 物联网已经开始在军事、 工业、 农业 、 环境监测、
建筑、 医疗、 空间和海洋探索等领域投入应用。20 年包括 09 G ol在内的互联网厂商、 M、 og e I 思科在内的设备制造商和 B
之前, 占物联网产业发展的制高点提供了一次难得的历 抢 史机遇。 二、 探索物联网产业标准体 系是推动浙江省物联网产
业发展壮 大的迫切要求
物联网国家标准
![物联网国家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a3831f9ddaef5ef7ba0d3c7b.png)
智能传感器在物联网中的地位和作用
应用系统
分布式信息处理
微型化
系统管理
管理服务
定 位
时间同步
传输层
低成本 低功耗
通信与组网 网络层 数据链路层 物理层 智能传感器 拓扑生 成
抗干扰 灵活性
智能传感器的性能决定物联网性能。 传感器技术的升级换代将提升网络的升级换代。 智能传感器是物联网发展的瓶颈。 智能传感器产业化决定物联网市场应用前景。
物联网产业
传统电信产业与传统行业的交叉与融合,根本推动 力是传统行业改进生产和管理效率的紧迫需求 应用领域众多,不同应用差异大,每个细分市场的 产业规模小。面临用户需求不清晰、行业前景不明 朗、产业化力量投入目标模糊等根本问题; 行业用户基于行业信息及流程的保密性、安全性等 考虑,将在物联网的产业价值链中扮演着完全不同 的角色。大规模产业化必须打破原有的电信产业价 值链形式及思维模式,实现商业模式创新 物联网标准与行业内标准仍旧存在标准化空白,这 些因素的存在也阻碍了物联网的快速规模产业化
分布式节点自组织 组成的网络,用于 战场侦察。
早期传感网 自组织网络
可以以“任何地点、任何 时间、任何人、任何物” 的形式被部署,由智能传 感节点组成的网络。
泛在传感器网络 ITU研究报告
由智能网络、最先进的计算技 术以及其他领先的数字技术基 础设施武装而成的技术社会形 态,将以“无所不在”、“无 所不包”、“无所不能”为基 本特征,帮助人类实现“4A” 化通信。
标识推荐制定2010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工业和信息化部全国信息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20092807tsj机场围界传感器网络防入侵系统技术要求推荐制定2010工业和信息化部全国信息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20092810tsj面向大型建筑节能监控的传感器网络系统技术要求推荐制定2010工业和信息化部全国信息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已立项国家和国际标准计划编号项目名称标准性质制修订完成年限主管部门技术归口单位传感器网络网关技术要求推荐制定2010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工业和信息化部全国信息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传感器网络协同信息处理支撑服务及接口推荐制定2010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工业和信息化部全国信息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传感器网络节点中间件数据交互规范推荐制定2010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工业和信息化部全国信息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传感器网络数据描述规范推荐制定2010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工业和信息化部全国信息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2010年3月23日servicesandinterfacessupportingcollaborativeinformationprocessinginintelligentsensornetworks已通过isoiecjtc1的新工作项目投票即将启动国际标准的制定工作
物联网技术的关键技术及标准化
![物联网技术的关键技术及标准化](https://img.taocdn.com/s3/m/909b6073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ab045f0.png)
人工智能与大数据技术融合:将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融合到物联网技术中,提高物联网系统的智能化和数据处理能力。
物联网与区块链技术结合:利用区块链技术的去中心化、不可篡改的特性,保障物联网系统的数据可信度和安全性。
物联网与5G技术协同发展:借助5G技术的低延迟、高带宽特性,提升物联网系统的响应速度和数据处理能力。
安全性问题:物联网设备数量庞大且分散,难以进行统一的安全管理
隐私保护问题:物联网设备收集大量用户数据,如何保障用户隐私成为一个重要问题
互操作性:物联网设备之间需要实现无缝连接和互操作性,但目前还存在一些技术障碍
标准化和规范化:制定统一的物联网技术标准和规范,促进物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
安全性与隐私保护:加强物联网技术的安全性和隐私保护,保障用户的数据安全和隐私权益。
提高物联网技术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促进物联网技术的互操作性和兼容性
降低物联网技术的应用成本
国际物联网技术标准化组织:IEEE、ETSI、3GPP等
国内外物联网技术标准化组织对物联网技术标准化的研究与探索
行业物联网技术标准化组织:OneM2M、LoRaWAN等
国内物联网技术标准化组织:CCSA、NB-IoT产业联盟等
目前,物联网技术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未来,物联网技术将会更加重要,成为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关键组成部分
工业领域:实现自动化生产,提高效率
智能家居:智能家电、智能照明等,提高生活品质
智慧城市:智能交通、智能安防等,提高城市治理水平
医疗健康:远程医疗、智能医疗器材等,改善医疗体验
农业领域:精准农业、智能温室等,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关键技术:包括数据加密、身份认证、访问控制、安全协议等。
标准化:ISO、IETF、IEEE等组织正在推动物联网安全技术的标准化工作。
cpu卡和ic卡行业的标准_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cpu卡和ic卡行业的标准_概述说明以及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633f5d47a7c30c22590102020740be1e650ecc3a.png)
cpu卡和ic卡行业的标准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 引言1.1 概述本文旨在对CPU卡和IC卡行业的标准进行概述说明和解释。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应用领域的不断拓展,CPU卡和IC卡成为了数字化支付、身份认证、信息存储等方面的重要工具。
而这些卡片在生产制造、技术规范以及市场需求方面都需要遵循一系列的行业标准,以确保其性能稳定可靠,并且能够与其他系统和设备进行兼容。
1.2 文章结构本文由引言、CPU卡行业的标准、IC卡行业的标准、CPU卡与IC卡行业的标准比较与对比分析以及结论五个部分组成。
其中,引言部分将介绍文章整体框架并提出研究目的。
随后,我们将详细探讨CPU卡行业的标准、IC卡行业的标准,包括定义和作用以及国内外主要标准介绍。
接下来,我们将对这两个行业的标准对市场影响进行深入分析,并比较它们之间在技术特点和应用领域上的差异。
最后,在结论部分我们将展望该行业的发展趋势,并提出对标准化工作的建议和总结。
1.3 目的本文旨在全面了解和解释CPU卡和IC卡行业的标准,通过分析其定义、作用以及对市场的影响,帮助读者更好地把握这两个行业的动态。
同时,在比较这两个行业标准时,我们将探讨它们在技术特点、应用领域上的差异,并分析制定标准过程中存在的合作与竞争关系。
最后,我们将通过对行业发展趋势进行展望,为相关从业人员提供参考并给出相应的标准化工作建议。
通过本文内容的研究与分析,预计可以对CPU卡和IC卡行业标准有一个全面而深入的了解,并为该领域未来发展指明方向。
2. CPU卡行业的标准:2.1 定义和作用:CPU卡,即中央处理器卡,是一种集成了微处理器的芯片卡。
它结合了存储卡和计算机芯片的功能,可以进行复杂的数据处理和存储。
CPU卡行业的标准主要包括对于CPU芯片、通信协议、数据存储与安全等方面的规定和要求。
CPU卡行业的标准在以下几个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确保不同厂商生产的CPU卡具有互操作性,可以相互通信和兼容。
华为物联网终端安全技术规范
![华为物联网终端安全技术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884d31005901020207409cb5.png)
华为物联网终端安全技术规范文档版本01发布日期2018-9-24版权所有©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2017。
保留一切权利。
非经本公司书面许可,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摘抄、复制本文档内容的部分或全部,并不得以任何形式传播。
商标声明和其他华为商标均为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的商标。
本文档提及的其他所有商标或注册商标,由各自的所有人拥有。
注意您购买的产品、服务或特性等应受华为公司商业合同和条款的约束,本文档中描述的全部或部分产品、服务或特性可能不在您的购买或使用范围之内。
除非合同另有约定,华为公司对本文档内容不做任何明示或暗示的声明或保证。
由于产品版本升级或其他原因,本文档内容会不定期进行更新。
除非另有约定,本文档仅作为使用指导,本文档中的所有陈述、信息和建议不构成任何明示或暗示的担保。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地址:深圳市龙岗区坂田华为总部办公楼邮编:518129网址:目录前言 (3)Revision record 修订记录 (4)华为物联网终端安全技术规范 (5)1范围 (5)2术语、定义和缩略语 (5)3总体安全技术要求 (6)3.1 物联网终端安全框架 (6)3.2 安全技术要求级别 (6)4基础级安全技术要求 (7)4.1 物理安全要求 (7)4.2 接入安全要求 (7)4.3 通信安全要求 (8)4.4 系统安全要求 (8)4.5 数据安全要求 (10)4.6 芯片安全要求 (10)5增强级安全技术要求 (10)5.1 物理安全要求 (10)5.2 接入安全要求 (11)5.3 通信安全要求 (11)5.4 系统安全要求 (11)5.5 芯片安全要求 (12)参考文献 (13)前言物联网广泛应用在农业、工业、卫生、城市管理等领域,与一般信息系统相比,物联网信息系统中使用的终端具有安全防护水平参差不齐、数量众多、种类繁杂、分布区域广、部署环境多样、安全功能受限等特点,这些特点使得终端应用面临软硬件故障、物理攻击、通信不正常、信息泄露或篡改、非授权访问或恶意控制等安全风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联网及芯片行业亟需标准与规范
文/中国三网融合观察家、融合网总编吴纯勇//
物联网的出现,让你我他对于未来的衣食住行、工作、学习等方面都有了一个很全新、很宽泛的遐想空间——
在可预见的未来,物与物、物与人、人与社会、社会与星球之间都将建立一种或多种联系,这种不同层次的联系可以让人类与世间万物有了一个对话、交流的平台。
在解决好物联网行业商业发展模式的背景下,要真正实现上述场景,就需要给你我他与世间万物“安上可进行信息交流与连接的芯片”,基于此,物联网发展速度与空间很大程度上要依赖并取决于物联网芯片行业。
目前来看,作为最底层、最基础、最关键的物联网芯片行业甚至于物联网行业都亟需规范化,如何定义物联网芯片行业、物联网芯片主要构成有哪几部分、如何将物联网芯片嵌入到物体中等成为物联网发展的核心话题。
物联网概念要重新定义
“Internet of Things”是国外对“传感网/物联网”的英文全称,对于物联网这一新兴产物,中国相关业界人士用中文方式进行了一个定义——把世界上各种通过物品通过信息标签识别传感技术和装备与互联网连接起来,利用计算机来进行智能化的管理。
工业和信息化部总工程师朱宏任就曾多次公开表示,物联网到现在为止还没有一个约定俗成的公认的概念。
对于这种目前业界较为公认并认可的物联网定义,笔者这里表达的则是,仅从字面上把物联网的定义进行了一个直译并不是很合适,正在进行中的“三网融合、三网合一”,从信息、数据的传输通道来看,国外网络是三网合一,中国则是三网融合,由这一点来看直译过来不太适宜,应根据中国国情与特色,加上中国元素的内容在定义中。
毕竟在全球“三网合一”及中国“三网融合”大背景下,今后传输的通道不再局限于互联网这个平台,还包括移动通信网,甚至于现有的及正在发展中的广播类的传输技术——如,有线电视网、NGB、CMMB等都可以“百花齐放并参与到物联网传输平台”,甚至于在技术成熟的背景下,电力网也可成为一条并非仅仅进行输送电力,电力网也可成为一条全新的数据、信息等方面的传输通道。
在上述诸多的传输通道与技术中,作为新兴产业参与方可通过市场应用的检验与用户的使用,把不成熟的技术/通道淘汰出局。
物联网芯片构成要细化
在近一两年与物联网芯片相关的报道中,部分企业都纷纷以各种名义对外宣布自身已研发出首颗物联网XX芯片,那么在现有物联网概念并没有最终确定的背景下,这些被宣称为物联网XX芯片到底是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芯片还有待考察。
在可想像的空间及芯片应用的角度,我们知道,物联网芯片可围绕着物与物、物与人、人与社会等重大市场。
有了上述那个很明确的需求后,作为统筹者就可按照上述物联网芯片的实际需求规定一
下物联网芯片到底分为哪几类、哪些领域,各类芯片主要实现的职能是什么,物联网芯片核心架构有哪几层、每层中包括哪些芯片。
如,物联网的嵌入式芯片主要特征是什么;传感网络芯片都包括哪几类;物联网芯片当中的二维码编解码的条码芯片、RFID芯片主要组成部分是什么;在物联网传输、接收等环节,则需对这两个环节当中接收芯片、发射等芯片进行了一个定义、界定。
芯片研发及资金分配要有规划
在全球经历了金融危机之后,各个国家都有针对性的提出了与物联网相关的信息化战略,更有准备借助物联网这个全新的产业与业态形式推动各自经济的增长这个意图。
国家发改委产业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的曾智泽曾对物联网发展表示忧虑,“目前我国在传感器网络芯片研发方面与世界领先国家差距较大,高灵敏度、高可靠性传感器80%以上需要进口,一定程度制约了物联网规模发展。
”
就物联网的发展现状而言,国务院发展中心的王忠宏也不乐观,他表示,传感器、芯片、关键设备制造、国内智能交通高端市场70%以上被国外企业抢占。
GSM协会CEORobConway也曾表示,就物联网所用芯片来说,一是时间还不足够将芯片价格降到相应水平,二是也无法构建类似目前手机检测网络一样的物联网芯片检测体系。
一旦芯片问题解决了,运营商和设备商均将主动采用。
此外,由于物联网关键技术涉及业务层、网络层、接入层、延伸网四个层面,在标识解析技术、安全技术、QoS业务控制技术、网络管理等技术问题上,目前我们还没有建立相对统一的技术标准,这造成了物联网的应用割据,难以进行资源共享。
目前,全国各地物联网建设热潮层出不穷,各地也纷纷投入巨额资金进行物联网相关层面的建设,笔者这里所想表达的在于,作为一个新兴的物联网而言,在发展初期,一定要集中自身的优势,有重点的去寻找突破口去发展物联网产业,各地做物联网产业不应过于趋同。
作为国家相关主管部门则要全局通盘考虑一下物联网主要构成、核心是什么,根据这个信息再来做全国物联网产业的规化,要有条理、有规划的按照物联网未来的产业链条并结合各地人才、资金、技术等方面特点进行物联网芯片产品不同的研发,避免给物联网这个新兴的产业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如何解决物联网芯片植入
工信部无线电管理局局长谢飞波曾在一次物联网峰会上强调了IPv6对物联网发展的重要性,他当时表示,“在这个世界上,要把物和物都联起来,要给它一个识别码,这个识别码就是地址,IPv4的地址已经不够用了,所以要发展IPv6。
如果到那个时候,把任何人东西、任何人、任何机器都联起来就没有问题了,也就达到了物联网推进目标。
”
据笔者统计,截止2010年4月21日凌晨,全球IPv4地址的数量仅为327863000个,而离IPv4地址耗竭也仅仅有513天,也就是2012年前后全球IPv4地址将会耗尽。
而来自IPv6技术的传播者几年前就曾很认真的对笔者表示,IPv6的出现却可让世界上每一粒沙子都能分配到一个IP地址。
在成功解决世界上每粒沙子都有一个IP地址这道难题之后,如何将世间万物都内嵌上一颗物联网的芯片就成为另外一个棘手的问题。
目前,业内外人士在关注物联网芯片行业如何快速有效取得进展的同时,也要调整思路,以便解决好如何更好将物联网芯片嵌入到物体中、物联网芯片能写什么等上述难题。
物联网芯片可以商养商
对于物联网芯片领域较为知名的几家芯片厂商与研发机构(如,中科院上海微系统所新大陆、上海贝岭、士兰微、长电科技、美新半导体、南京三宝等)都很清楚,芯片半导体行业所特有的烧钱式的研发与投入是摆在他们面前一个很严峻的问题。
回首中国IT、通信、互联网等新兴产业,依托于一个很好的idea、技术等构建出来的产品,在初期也并不是尽善尽美的,但他们却能把这种劣势转化为优势,那就是从普通大众的生活、工作需求等方面出发进而研发出相应的产品、业务、技术。
尽管初期这些产品、业务、技术等不成熟,但他们却通过各种渠道与平台,将这些产品推向市场,在自身技术资金等方面等到加强后,再推出升级版的产品、业务、技术等,周而复始,在这个产业链条层面就形成了一个很好的产业循环,这种以商养商的策略值得物联网芯片企业借鉴。
规范中求发展
中国移动公司总裁王建宙也曾表示,物联网的实现并不仅仅是一个技术方面的问题,建设物联网的过程中将涉及到许多规划、管理、协调、合作等方面的问题,还涉及个人隐私保护等方面的问题。
这就需要有一系列相应的配套政策和规范的制订和完善。
唯独对物联网进行一个清晰、规范的定义,才能促进物联网芯片及其他配套技术、产品等方面的发展。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规矩是人类生存与活动的前提与基础,人们总是要在规与矩所成形的范围内活动,把此俗语套用在目前国内外正在很火热的物联网行业就极为贴切,目前,关于物联网准确定义是什么;物联网产业链条主要包括哪几部分;物联网芯片主要架构等等都没有一个很好的定义与规范。
规矩与创新似乎是有冲突的,但笔者这里所强调的则是我们在一个标准、规范下的体系中也可以有条件的进行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