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内科个临床路径

合集下载

神经内科-脑梗死新临床路径

神经内科-脑梗死新临床路径

急性脑梗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急性脑梗死(ICD10:I63.9)二、诊断依据:根据《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年1月第1版)脑梗死分类及临床诊断要点:1、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1)常于安静状态下发病;(2)大多数发病时无明显头痛和呕吐;(3)发病较缓慢,多逐渐进展,或呈阶梯性进行,多与脑动脉粥样硬化有关,也可见于动脉炎、血液病等;(4)一般发病后1-2天内意识清楚或轻度障碍;(5)有颈内动脉系统和/或椎-基底动脉系统症状和体征;(6)应做头颅CT或MRI检查;(7)必要时腰穿,脑脊液一般不应含血。

2、脑栓塞:(1)多为急骤发病;(2)多数无前驱症状;(3)一般意识清楚或有短暂性意识障碍;(4)有颈内动脉系统和/或椎-基底动脉系统症状和体征;(5)必要时腰穿,脑脊液一般不含血,若有红细胞可考虑出血性脑梗死;(6)栓子的来源可为心源性或非心源性,也可同时伴有其他脏器、皮肤、粘膜等栓塞症状。

3、腔隙性脑梗死:(1)发病多由于高血压动脉硬化引起,呈急性或亚急性起病;(2)多无意识障碍;(3)应进行头颅CT或MRI检查,以明确诊断;(4)临床表现都不严重,较常见的为纯感觉性卒中、纯运动性轻偏瘫、共济失调性轻偏瘫;构音不全-手笨拙综合征或感觉运动性卒中等;(5)必要时腰穿,脑脊液无红细胞。

4、无症状性脑梗死:为无任何脑及视网膜症状的血管疾病,仅为影像学所证实,可视具体情况决定是否作为临床诊断。

5、出血性梗死。

6、其他。

7、原因未明。

二、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根据《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年1月第1版)1、静脉溶栓治疗:(1)适应证:①年龄18-75岁;②发病在6h以内;③脑功能损害的体征持续存在超过1小时,且比较严重(NIHSS 7-22分);④脑CT已排除颅内出血,且无早期脑梗死低密度改变及其他明显早期脑梗死改变;⑤患者或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

神经内科脑梗死诊疗临床路径

神经内科脑梗死诊疗临床路径

目录前言 (2)标准临床路径病种的选择 (4)标准临床路径制定及管理小组 (5)急性脑梗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6)脑梗死(急性期)静脉溶栓治疗临床路径 (12)脑梗死(急性期)非静脉溶栓治疗临床路径 (20)急性脑梗死临床路径患者告知书 (28)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知情同意书 (30)成本控制 (31)前言临床路径是针对病人管理的无序状况进行的一种优化、简化和增效的管理。

它是一个用系统管理、过程管理等科学手段建立的质量管理模式,是一个综合多学科,基于标准化方式的质量控制工具。

急性脑梗死是神经内科常见病,目前临床治疗药物种类繁多,治疗标准尚不统一,病人治疗质量难于得到保证,建立急性脑梗死诊疗临床路径很有必要。

其优点如下:1、保证医疗质量①采用医院专家共同制定的最佳处理方式,减少患者住院管理的各种变异情况,避免医疗处理不当,增加患者医疗的一致性和规范性;②明确职责,使每个医护清楚各自在医疗过程中扮演的角色;③促进医院内工作人员的合作关系,有助于医院内外的沟通;④可以作为医疗质量、医疗水平评价的工具,有助于医疗质量的持续改进。

2、控制医疗成本①规范医师行为,减少浪费,降低医疗成本,减少住院天数。

医务人员依据预先制定的最佳方式开展诊治工作,减少医疗行为的随意性,进而减少浪费;②通过减少变异以及为医疗卫生供应方提供改进质量和成本效益所必需的关键信息,来帮助改善资源利用。

3、提高医院管理水平①通过临床路径识别和清除过度或无效的医疗行为,引导医师根据合理的过程开展医疗工作,促进医务人员医疗行为的规范化,提高管理水平;②通过设计,临床路径可弥补个人知识的不足,提高医务人员的整体技术水平;③临床路径在医务人员培训中扮演教育角色,成为教育各级医师的有力工具;④患者可以通过临床路径对医疗过程有一定的了解,主动配合医疗工作,促进医疗工作的顺利进行,减少或避免医疗事故的发生。

4、提高患者的满意度①通过临床路径可减少医疗成本,而不影响治疗效果,使患者少花钱,看好病;②医院专家共同制定的最佳处理方式,无论医师水平如何,都可以尽量为患者提供医院目前最佳的治疗方案;③一定程度满足患者的知情权,使其对自己从住院到出院的全过程都有一定的了解。

神经内科5个临床路径

神经内科5个临床路径

短暂性脑缺血发生临床路径(县级医院2012 年版)一、短暂性脑缺血发生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合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短暂性脑缺血发生:椎基底动脉综合征(ICD-10:G45.0),颈动脉综合征(大脑半球)(ICD-10:G45.1)(二)诊断依照。

依据《临床诊断指南-精神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着,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 年 12 月第一版)、《中国缺血性脑卒中和短暂性脑缺血发生二级预防指南( 2010年)》(中华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缺血性脑卒中二级预防指南撰写组,2010 )。

1.起病忽然,快速出现局灶性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

2.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多半连续十至数十分钟,并在 1 小时内恢复,但可频频发生。

3.除外癫痫。

4.神经影像学未发现任何急性梗死病灶。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依据《临床诊断指南-精神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着,人民卫生出版社)、《中国缺血性脑卒中和短暂性脑缺血发生二级预防指南(2010 )》(中华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缺血性脑卒中二级预防指南撰写组, 2010 )。

1.进行系统的病因学检查,拟订治疗策略。

2.抗血小板齐集治疗。

3.频发短暂脑缺血发生者应予抗凝治疗。

4.病因、危险要素、并发症的治疗。

5.明确有血管狭小并达到介入标准者予经皮血管内成形术(支架成形术或球囊扩充术)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9-14 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一定切合短暂性脑缺血发生:椎基底动脉综合征(ICD-10:G45.0),颈动脉综合征(大脑半球)(ICD-10:G45.1)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拥有其余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时期不需要特别办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行时,能够进入路径。

(六)住院后的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惯例、尿惯例;(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脂、凝血功能;(3)心电图;头颅 MRI 或 CT ,颈部血管超声。

2.依据详细状况可选择的检查项目:同型半胱氨酸、TCD,CTA、MRA或 DSA ,心脏彩超、胸部X 线平片。

神经内科临床路径带教方法及优势分析

神经内科临床路径带教方法及优势分析

神经内科临床路径带教方法及优势分析1. 引言1.1 研究背景神经内科临床路径带教方法是一种新型的带教方式,旨在通过结合临床实践和教学指导,提升医学生、住院医师和实习医生在神经内科领域的临床技能和知识水平。

随着医学教育的不断发展,传统的带教方式已经难以满足医学生的需求,因此探索和引入新的带教模式显得尤为重要。

深入研究神经内科临床路径带教方法的优势和价值,对于提升医学生在神经内科领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临床思维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神经内科临床路径带教方法的介绍和分析,探讨其在医学教育中的作用和意义,为未来的带教模式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1.2 研究目的神经内科临床路径带教方法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探讨在神经内科临床教育中采用路径带教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以及其对学生和患者的影响。

通过深入研究神经内科临床路径带教方法的实施过程及效果,可以为提升神经内科临床教学质量和效果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经验。

研究还旨在探讨如何更好地培养神经内科专业人才,提高他们在实践中的应变能力和诊疗水平。

通过本研究,希望能够为推动神经内科教育改革与发展,提高神经内科医生的综合素质和临床技能水平做出贡献。

神经内科临床路径带教方法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探索提升神经内科临床教学教育质量与效果的有效方法,为未来神经内科医学教育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1.3 研究意义神经内科临床路径带教方法的研究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路径带教方法可以有效提高带教效率,使得学生可以在更短的时间内掌握更多的知识和技能。

通过路径带教,学生可以按照设定好的学习路径,系统地学习和实践,避免了传统的带教方式中可能存在的教学内容零散、学习进度不明确等问题,从而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路径带教方法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在路径带教中,学生需要根据自己的学习进度和水平,主动参与学习过程,解决可能遇到的问题,这对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批判性思维能力非常重要。

神经内科临床路径14个

神经内科临床路径14个

神经内科临床路径14个神经内科临床路径⽬录1短暂性脑缺⾎发作临床路径22脑出⾎临床路径73吉兰-巴雷综合征临床路径124多发性硬化临床路径185癫痫临床路径236重症肌⽆⼒临床路径287病毒性脑炎临床路径338成⼈全⾯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临床路径439肌萎缩侧索硬化临床路径5110急性横贯性脊髓炎临床路径5811颈动脉狭窄临床路径6612颅内静脉窦⾎栓形成临床路径7113视神经脊髓炎临床路径7814亚急性脊髓联合变性临床路径84短暂性脑缺⾎发作临床路径(2009年版)⼀、短暂性脑缺⾎发作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适⽤对象。

第⼀诊断为短暂性脑缺⾎发作:椎基底动脉综合征(ICD-10:G45.0),颈动脉综合征(⼤脑半球)(ICD-10:G45.1)(⼆)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神经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民卫⽣出版社)1.起病突然,迅速出现局灶性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

2.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多数持续⼗⾄数⼗分钟,并在1⼩时内恢复,但可反复发作。

3.神经影像学未发现任何急性梗死病灶。

(三)治疗⽅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神经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民卫⽣出版社)1.进⾏系统的病因学检查,制定治疗策略。

2.抗⾎⼩板聚集治疗。

3.频发短暂脑缺⾎发作者应予抗凝治疗。

4.病因、危险因素、并发症的治疗。

5.明确有⾎管狭窄并达到⼿术标准者予⼿术治疗。

(四)标准住院⽇为5-7天。

(五)进⼊路径标准。

1. 第⼀诊断必须符合短暂性脑缺⾎发作:椎基底动脉综合征(ICD-10:G45.0),颈动脉综合征(⼤脑半球)(ICD-10:G45.1)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路径。

(六)住院后的检查项⽬。

1.必需检查的项⽬:(1)⾎常规、尿常规、⼤便常规;(2)肝肾功能、电解质、⾎糖、⾎脂、凝⾎功能、抗“O”、抗核抗体、ENA、类风湿因⼦、纤维蛋⽩原⽔平、蛋⽩C、感染性疾病筛查(⼄肝、丙肝、梅毒、艾滋病等);(3)胸⽚、⼼电图;(4)头颅MRI或CT,颈动脉⾎管超声。

临床路径释义·神经内科分册

临床路径释义·神经内科分册

临床路径释义·神经内科分册
临床路径是指医学上规范化的、标准化的诊疗流程,它是根据
患者的病情和诊断结果,结合临床经验和医学指南,制定出的一套
规范化的治疗方案和管理流程。

神经内科分册是指在临床路径中针
对神经内科疾病制定的具体的治疗和管理方案。

神经内科疾病包括
脑血管疾病(脑血栓、脑出血等)、神经系统感染、神经系统变性
疾病(如帕金森病、肌萎缩侧索硬化症等)、脊髓疾病、神经肌肉
疾病等。

在神经内科分册的临床路径中,通常会包括患者的病史采集、
体格检查、辅助检查(如MRI、CT、脑电图等)、诊断标准、治疗
方案(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康复训练等)、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出院管理等内容。

这些内容是根据神经内科疾病的特点和治疗需要
而制定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临床路径的制定需要结合大量的临床实践经验和医学研究成果,因此在神经内科分册的临床路径中,医生们会根据最新的指南和研
究成果不断地进行更新和修订,以确保患者得到最合适的治疗和管理。

同时,患者和家属也可以通过了解临床路径,更好地理解疾病
的治疗过程和预后,更好地配合医生的治疗方案,从而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总之,神经内科分册的临床路径是为了规范化治疗流程、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而制定的一套具体的治疗和管理方案,它是医学进步和临床实践经验的结合体,对于提高神经内科疾病患者的治疗质量和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神经内科临床路径分析

神经内科临床路径分析

神经内科临床路径分析1. 引言1.1 神经内科概述神经内科是研究神经系统疾病的临床医学专业,主要涉及大脑、脊髓、神经和肌肉等部位的疾病。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加剧,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病率不断上升,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神经内科疾病种类繁多,包括脑血管疾病、神经肌肉疾病、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等,其诊断和治疗具有一定的复杂性。

因此,神经内科的发展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1.2 临床路径的概念与意义临床路径是一种标准化、系统化的医疗管理模式,通过制定一系列具有时间顺序的医疗措施,规范医护人员的行为,提高医疗质量,降低医疗成本,缩短住院时间。

临床路径的实施有助于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提高医疗服务效率,确保患者得到最佳的治疗和护理。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神经内科疾病种类繁多,治疗过程复杂,临床路径在神经内科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旨在分析神经内科临床路径的现状,探讨临床路径在神经内科疾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为优化神经内科临床路径提供理论依据。

研究内容包括神经内科疾病分类、临床路径的实施、优化策略等,旨在为提高神经内科疾病治疗效果和患者满意度提供参考。

2. 神经内科疾病分类及临床路径2.1 神经内科疾病分类神经内科疾病涵盖了多种与神经系统相关的疾病,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脑血管疾病:包括脑梗死、脑出血、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等。

2.神经肌肉疾病:如重症肌无力、多发性肌炎、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等。

3.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如脑膜炎、脑炎、脑脓肿等。

4.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包括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路易体痴呆等。

5.癫痫和发作性疾病:如癫痫、偏头痛等。

6.脊髓疾病:如脊髓炎、脊髓压迫症等。

7.周围神经病:包括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吉兰-巴雷综合征等。

各类疾病在神经内科中的发病率、死亡率、致残率等方面均有所不同,因此需要针对不同疾病制定相应的临床路径。

2.2 常见疾病临床路径2.2.1 脑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临床路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早期诊断:利用CT、MRI等影像学检查,快速识别脑梗死、脑出血等疾病。

卫生部临床路径(附表单)

卫生部临床路径(附表单)

目录一、呼吸内科疾病临床路径1.1 社区获得性肺炎1.2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1.3 支气管扩张1.4 支气管哮喘1.5 自发性气胸1.6 肺血栓栓塞症二、消化内科疾病临床路径2.1胆总管结石2.2胃十二指肠溃疡2.3反流性食管炎用2.4大肠息肉2.5轻症急性胰腺炎2.6肝硬化腹水2.7无胆管炎或胆囊炎的胆管结石2.8慢性胆囊炎行腹腔镜胆囊切除2.9肝脓肿2.10胃恶性肿瘤2.11慢性胆囊炎2.12胆总管结石合并胆管炎2.13胆囊结石合并急性胆囊炎2.14脾破裂2.15上消化道出血2.16十二指肠溃疡出血2.17胃溃疡合并出血三、神经内科疾病临床路径3.1短暂性脑缺血发作3.2脑出血3.3吉兰巴雷综合症3.4多发性硬化3.5癫痫3.6重症肌无力3.7脑挫裂伤3.8脑梗死3.9病毒性脑炎3.10成人全面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四、心内科疾病临床路径4.1不稳定性心绞痛介入治疗4.2慢性稳定性心绞痛介入治疗4.3急性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4.4急性左心功能衰竭4.5病态窦房结综合征4.6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4.7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4.8急性左心功能衰竭临床路径五、血液内科疾病临床路径5.1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5.2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5.2.1初治APL5.2.2 完全缓解的APL六、肾内科疾病临床路径6.1终末期肾脏病6.2狼疮性肾炎行肾穿刺活检6.3急性肾损伤6.4IgA肾病行肾穿刺活检七、内分泌疾病临床路径7.1 1型糖尿病7.2 2型糖尿病7.3 嗜铬细胞瘤/副神经节瘤7.4库欣综合征7.5 Graves病八、普通外科疾病临床路径8.1急性乳腺炎8.2直肠息肉8.3门静脉高压症8.4腹股沟疝8.5下肢静脉曲张8.6血栓性外痔8.7急性单纯性阑尾炎8.8结节性甲状腺肿8.9乳腺癌九、神经外科疾病临床路径9.1颅前窝底脑膜瘤9.2颅后窝脑膜瘤9.3垂体腺瘤9.4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9.5三叉神经痛9.6慢性硬脑膜下血肿9.7创伤性急性硬脑膜下血肿 9.8创伤性闭合性硬膜外血肿 9.9颅骨良性肿瘤9.10前窝底脑膜瘤十、骨科疾病临床路径10.1腰椎间盘突出症10.2颈椎病10.3重度膝关节骨关节炎10.4股骨颈骨折10.5胫骨平台骨折10.6踝关节骨折10.7股骨干骨折10.8股骨头坏死10.9肋骨骨折合并血气胸10.10尺桡骨干骨折10.11胫腓骨干骨折10.12股骨下端骨肉瘤10.13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10.14强直性脊柱炎后畸形10.15胸椎管狭窄症10.16髋关节发育不良10.17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10.18锁骨骨折10.19肱骨干骨折10.20肱骨髁骨折10.21尺骨鹰嘴骨折10.22股骨髁骨折10.23髌骨骨折10.24髋关节骨关节炎10.25膝内翻10.26膝关节骨关节炎十一、泌尿外科疾病临床路径11.1肾癌11.2膀胱肿瘤11.3良性前列腺增生11.4肾结石11.5输尿管结石11. 6睾丸鞘膜积液11.7精索静脉曲张十二、胸外科疾病临床路径12.1贲门失缓和症12.3支气管肺癌12.4非侵袭性胸腺瘤12.5平滑肌瘤12.6管裂孔疝12.7肺良性肿瘤十三、心外科疾病临床路径13.1房间隔缺损13.2 室间隔缺损13.3动脉导管未闭13.4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13.5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病变十四、妇科疾病临床路径14.1子宫腺肌病14.2 卵巢良性肿瘤14.3宫颈癌14.4输卵管妊娠14.5子宫平滑肌瘤十五、产科临床路径15.1胎膜早破行阴道分娩15.2自然临产阴道分娩15.3方案性剖宫产十六、儿科临床路径16.1轮状病毒肠炎16.2 支原体肺炎16.3麻疹合并肺炎16.4母婴ABO血型不合溶血病十七、小儿外科疾病临床路径17.1先天性巨结肠17.2先天性幽门肥厚性狭窄17.3尿道下裂17.4急性肠套叠17.5支气管肺炎17.6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十八、眼科疾病临床路径18.1 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18.2单纯性孔源性视网膜脱离18.3共同性斜视18.4上睑下垂18.5老年性白内障18.6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 18.7角膜裂伤临床路径18.8翼状胬肉十九、耳鼻喉科疾病临床路径19.1慢性化脓性中耳炎19.2声带息肉19.3慢性鼻-鼻窦炎19.4喉癌19.5慢性扁桃体炎19.6突发性耳聋19.7鼻出血19.8鼻中隔偏曲二十、口腔科疾病临床路径20.1舌癌20.2唇裂20.3腭裂20.4下颌骨骨折20.5下颌前突畸形20.6腮腺多形性腺瘤20.7乳牙中龋20.8乳牙慢性牙髓炎20.9个别乳磨牙早失20.10复发性口腔溃疡20.11口腔扁平苔癣20.12口腔念珠菌病二十一、皮肤科疾病临床路径21.1带状疱疹21.2皮肌炎/多发性肌炎21.3寻常型天疱疮21.4重症多形红斑/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型药疹二十二、肿瘤科疾病临床路径22.1甲状腺癌22.2结肠癌22.3胃癌22.4原发性肝癌22.5直肠癌22.6食管癌22.7甲状腺良性肿瘤二十三、肛肠科疾病临床路径23.1肛瘘23.2肛裂社区获得性肺炎临床路径〔2021年版〕一、社区获得性肺炎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神经内科十种技术病种及临床路径

神经内科十种技术病种及临床路径

一、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一、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临床路径〔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ICD-10:I67.6〕。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神经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

1.急性或亚急性起病,伴有或不伴有意识障碍。

2.临床表现多样,主要为颅内压增高、癫痫发作和神经功能缺损。

3.头颅CT直接征象和间接征象提示颅内静脉系统血栓,头颅MRV显示颅内静脉窦显影不良,DSA显示颅内静脉窦显影不良。

4.腰穿脑脊液压力增高,常规、生化检查能排除其他疾病。

5.排除良性颅内压增高等。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神经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和?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

1.抗血栓治疗:〔1〕抗凝:普通肝素/低分子肝素或华法令〔每日监测APTT、INR〕。

〔2〕溶栓:尿激酶或r-TPA。

2.病因治疗:针对炎症性和非炎症性两类疾病进行治疗。

3.对症治疗:〔1〕降低颅内压。

〔2〕控制体温。

〔3〕防治癫痫。

〔4〕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5〕治疗感染。

〔6〕营养支持。

〔四〕标准住院日为2–4周。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I67.6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疾病编码。

2.患有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临床路径流程实施。

3.无严重脑内出血及其他并发症和伴发疾病〔恶性肿瘤、血液系统疾病、免疫系统疾病、心、肺、肝、肾功能衰竭、外伤等〕。

〔六〕住院期间检查工程。

1.必需的检查工程:〔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沉,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梅毒、艾滋病等〕、血同型半胱氨酸、凝血功能、抗“O〞、纤维蛋白原水平;〔3〕心电图、X线胸片;〔4〕腰穿脑脊液压力、常规生化、病原学检查等检查;〔5〕头颅CT平扫及增强扫描、头颅MRI和CTV/MRV。

神经内科临床路径

神经内科临床路径
• (六)住院后检查的项目。 • 1.必需检查的项目:(1200) • (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 • (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脂、心肌酶谱、凝血功能、血气
分析、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等); • (3)头颅CT 、胸片、心电图。 • 2.根据具体情况可选择的检查项目: • (1)自身免疫抗体、肿瘤指标、出凝血指标等; • (2)头颅MRI,MRV、CTA、MRA或DSA。
脑血管病学组制定,中华神经科杂志;2015;48:246-257) • 1. 急性起病; • 2. 局灶神经功能缺损(一侧面部或肢体无力或麻木,语言障碍等),少
数为全面神经功能缺损; • 3. 症状或体征持续时间不限(当影像学显示有责任缺血性病灶时),或
持续24 h以上(当缺乏影像学责任病灶时); • 4. 排除非血管性病因; • 5. 脑CT/MRI排除脑出血
脑梗塞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 (七)选择用药。
• 根据《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4》,结合患者具体情况选择治疗 药物。
• 1.溶栓治疗:可选择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或尿激酶。 • 2.抗血小板治疗:根据患者情况可选择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 • 3.抗凝、降纤、扩容、神经保护、中药: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使用。 • 4.降低颅内压:可选择甘露醇、甘油果糖、呋噻米、高渗盐水和白蛋白等。 • 5.并发症治疗: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抗感染、控制癫痫发作及预防深静脉
• (四)标准住院日为7-10天。 • (五)进入路径标准。 • 1. 第一诊断必须符合脑梗死疾病编码(ICD-10:I63)。 • 2. 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
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神经内科临床路径分析

神经内科临床路径分析
增强医患之间的信任和理解。
对未来神经内科临床路径发展的展望和期待
拓展应用范围
提高个性化治疗
随着神经内科疾病谱的不断变化和新的治 疗手段的出现,临床路径需要不断更新和 完善,以适应新的需求。
在保证规范化治疗的基础上,临床路径应 更加注重个性化治疗,以满足不同患者的 特殊需求。
加强科研支持
强化跨学科合作
提高医疗资源利用效率
通过优化医疗资源配置,可以更加高效地利用医疗资源,提高资源 利用效率。
提高患者满意度和信任度
1 2
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
临床路径的实施,可以让患者更加了解自己的疾 病和治疗方案,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和自我管 理能力。
改善患者就医体验
通过优化诊疗流程和减少不必要的检查和治疗, 可以改善患者的就医体验,提高患者满意度。
加大对神经内科临床路径研究的投入,通 过科学研究推动临床路径的持续改进和创 新。
神经内科疾病的治疗往往需要多学科的协 作,加强与其他相关学科的合作,有助于 提高整体治疗效果。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神经内科临床路径分析
汇报人: 日期:
目录
• 引言 • 神经内科疾病的概述 • 神经内科临床路径的制定和实
施 • 神经内科临床路径的效果分析 • 神经内科临床路径的挑战和对
策 • 结论与展望
01
引言
目的和背景
目的
分析神经内科临床路径,提高医疗质量和效率,降低医疗成 本。
背景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医疗需求的不断增加,神经内科 疾病的诊断和治疗面临着越来越大的挑战。临床路径作为一 种标准化、规范化的医疗模式,对于提高医疗质量、降低医 疗成本具有重要意义。
癫痫
临床表现包括抽搐、痉 挛等,诊断方法包括脑

神经内科临床路径分析

神经内科临床路径分析

神经内科临床路径分析神经内科是以研究神经系统疾病为主要内容的临床学科。

在神经内科的临床实践中,路径分析是一种重要的诊断工具。

本文将围绕神经内科临床路径分析展开论述,从患者就诊初期的病史收集、体格检查与辅助检查,到病程观察、诊断与治疗方案制定等方面进行阐述。

一、病史收集在神经内科临床路径分析中,患者的病史收集是基础和起点。

医生应仔细询问患者的主诉、病因、发病过程、症状变化等信息,并结合家族史、既往史和个人习惯等因素,有针对性地进行问诊。

通过全面收集患者的病史,可以为后续的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参考。

二、体格检查体格检查是神经内科临床路径分析的重要环节。

医生应仔细观察患者的面容、步态、姿势等方面的特征,检查患者的神经系统功能和肌力情况,以及相关的生理反射和病理征象等。

通过体格检查可以初步了解患者的疾病情况,为后续的辅助检查和诊断提供线索。

三、辅助检查辅助检查在神经内科临床路径分析中具有重要地位。

常规的辅助检查包括神经影像学检查(如CT、MRI等)、电生理检查(如脑电图、肌电图等)以及实验室检查(如血液、尿液等)。

通过这些辅助检查,可以获得更加全面和准确的患者信息,协助医生做出正确的诊断。

四、病程观察病程观察是神经内科临床路径分析中的关键环节之一。

医生应对患者的病情进行持续观察和记录,了解病情的发展和演变过程。

通过对病程的观察,医生可以判断疾病的自然进展,进一步指导治疗方案的制定。

五、诊断与治疗方案制定神经内科临床路径分析的最终目标是做出准确的诊断并制定有效的治疗方案。

通过对患者的病史、体格检查和辅助检查的综合分析,医生可以进行诊断的推理和验证。

以此为基础,医生可以制定出个性化、科学合理的治疗方案,为患者提供最佳的医疗服务。

六、随访和预后评估随访和预后评估是神经内科临床路径分析中的重要环节之一。

医生应密切关注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病情变化,进行定期的复诊和观察。

通过随访和预后评估,医生可以判断治疗效果,调整治疗方案,并为患者提供长期的健康管理建议。

临床路径最新版目录

临床路径最新版目录

卫生部临床路径目录一、呼吸内科疾病临床路径1肺脓肿2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3结核性胸膜炎4慢性肺源性心脏病5慢性支气管炎6特发性肺纤维化、7胸膜间皮瘤8原发性支气管肺癌9社区获得性肺炎10慢性阻塞性肺疾病11支气管扩张12支气管哮喘13自发性气胸14肺血栓栓塞症二、消化内科疾病临床路径1贲门失缓和症内镜下气囊扩张术2肝硬化并发肝性脑病3肝硬化合并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内科治疗)4经内镜胆管支架置入术5溃疡性结肠炎〔中度〕6上消化道出血7十二指肠溃疡出血8胃溃疡合并出血〔药物治疗〕9内镜下胃息肉切除术10胆总管结石11胃十二指肠溃疡12反流性食管炎13大肠息肉14轻症急性胰腺炎15肝硬化腹水三、神经内科疾病临床路径1病毒性脑炎2成人全面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3肌萎缩侧索硬化4急性横贯性脊髓炎5颈动脉狭窄6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7视神经脊髓炎8亚急性脊髓联合变性9短暂性脑缺血发作10脑出血11吉兰巴雷综合症12多发性硬化13癫痫14重症肌无力四、心内科疾病临床路径1房性心动过速2肥厚型心肌病3肺动脉高压4风湿性二尖瓣狭窄〔内科〕5主动脉夹层6肾血管性高血压治疗7心房颤抖介入治疗8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9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介入治疗10不稳定性心绞痛介入治疗11慢性稳定性心绞痛介入治疗12急性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13急性左心功能衰竭14病态窦房结综合征15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16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五、血液内科疾病临床路径1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2慢性髓细胞白血病3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4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5血友病A6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7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8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9初治APL10 完全缓解的APL六、肾内科疾病临床路径1Ⅰ型新月体肾炎血浆置换治疗2腹膜透析并发腹膜炎3急性肾盂肾炎4急性药物过敏性间质性肾炎5终末期肾脏病常规血液透析治疗6慢性肾脏病贫血7终末期肾脏病8狼疮性肾炎行肾穿刺活检9急性肾损伤10IgA肾病行肾穿刺活检七、内分泌疾病临床路径1垂体催乳素瘤2原发性骨质疏松症3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4尿崩症5原发性甲状旁腺机能亢进症6 1型糖尿病7 2型糖尿病8 嗜铬细胞瘤/副神经节瘤9库欣综合征10 Graves病八、普通外科疾病临床路径1甲状腺癌2结肠癌3胃癌4胃十二指肠溃疡5急性乳腺炎6直肠息肉7门静脉高压症8. 腹股沟疝9下肢静脉曲张10血栓性外痔11急性单纯性阑尾炎12结节性甲状腺肿13乳腺癌九、神经外科疾病临床路径1颅骨凹陷性骨折2创伤性急性硬脑膜下血肿3创伤性闭合性硬膜外血肿4颅骨良性肿瘤5大脑中动脉动脉瘤6颈内动脉动脉瘤7高血压脑出血8大脑半球胶质瘤9大脑凸面脑膜瘤10三叉神经良性肿瘤11椎管内神经纤维瘤12颅前窝底脑膜瘤13颅后窝脑膜瘤14垂体腺瘤15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16三叉神经痛17慢性硬脑膜下血肿十、骨科疾病临床路径2肱骨髁骨折3尺骨鹰嘴骨折4尺桡骨干骨折5股骨髁骨折6髌骨骨折胫腓骨干骨折7股骨下端骨肉瘤8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9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10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11胸椎管狭窄症12股骨头坏死13髋关节发育不良14髋关节骨关节炎15膝内翻16膝关节骨关节炎17腰椎间盘突出症18颈椎病19重度膝关节骨关节炎20股骨颈骨折21胫骨平台骨折22踝关节骨折十一、泌尿外科疾病临床路径1肾癌2肾盂癌3输尿管癌4前列腺癌5肾上腺无功能腺瘤6睾丸鞘膜积液7精索鞘膜积液8精索静脉曲张9肾癌10膀胱肿瘤11良性前列腺增生12肾结石13输尿管结石十二、胸外科疾病临床路径1肋骨骨折合并血气胸2漏斗胸3非侵袭性胸腺瘤4肺良性肿瘤5纵膈良性肿瘤6食管裂孔疝7支气管扩张症8气管恶性肿瘤9食管平滑肌瘤和纵膈恶性畸胎瘤 10贲门失缓和症11自发性气胸12食管癌13支气管肺癌十三、心外科疾病临床路径1法洛四联症2主动脉瓣病变3升主动脉瘤4房间隔缺损5 室间隔缺损6动脉导管未闭7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8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病变十四、妇科疾病临床路径1子宫腺肌病2 卵巢良性肿瘤3宫颈癌4输卵管妊娠5子宫平滑肌瘤十五、产科临床路径1完全性前置胎盘2过期妊娠3医疗性引产4阴道产钳助产5宫缩乏力导致产后出血6阴道分娩因胎盘因素导致产后出血7产褥感染8胎膜早破行阴道分娩9自然临产阴道分娩10方案性剖宫产十六、儿科临床路径1矮小症2病毒性心肌炎3川崎病4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5癫痫61型糖尿病7急性肾小球肾炎8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9原发性肾病综合征10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11过敏性紫癜12毛细支气管炎13热性惊厥14胃食管反流病15消化性溃疡16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17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18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和支气管肺炎 19轮状病毒肠炎20 支原体肺炎21麻疹合并肺炎22母婴ABO血型不合溶血病十七、小儿外科疾病临床路径1先天性肠旋转不良2甲状舌管囊肿或鳃源性囊肿3先天性胆管扩张症4急性化脓性阑尾炎5发育性髋脱位〔2岁以上〕6先天性马蹄内翻足7梅克尔憩室8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性肾积水9肾母细胞瘤〔Ⅰ-Ⅱ期〕10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中低位〕11先天性肌性斜颈和隐睾〔睾丸可触及〕 12先天性巨结肠13先天性幽门肥厚性狭窄14尿道下裂15急性肠套叠十八、眼科疾病临床路径1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2慢性泪囊炎鼻腔泪囊吻合术3急性虹膜睫状体炎4角膜白斑穿透性角膜移植术5角膜裂伤6难治性青光眼睫状体冷冻术7经巩膜二级管激光睫状体光凝术8翼状胬肉切除手术9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10单纯性孔源性视网膜脱离11共同性斜视12上睑下垂13老年性白内障十九、耳鼻喉科疾病临床路径1鼻出血2鼻腔鼻窦恶性肿瘤3鼻中隔偏曲4分泌性中耳炎5甲状腺肿瘤6慢性扁桃体炎7双侧感音神经性耳聋8突发性耳聋9下咽癌10腺样体肥大11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12慢性化脓性中耳炎13声带息肉14慢性鼻-鼻窦炎15喉癌二十、口腔科疾病临床路径1牙列缺损2牙列缺失行种植体支持式固定义齿修复3牙列缺失行种植体支持式可摘义齿修复4复发性口腔溃疡5口腔扁平苔藓6口腔念珠菌病7单纯疱疹8乳牙中龋9乳牙慢性牙髓炎10个别乳磨牙早失11舌癌12唇裂13腭裂14下颌骨骨折15下颌前突畸形16腮腺多形性腺瘤二十一、皮肤科疾病临床路径1白癜风2淋病3慢性光化性皮炎4荨麻疹5系统性硬化症6寻常痤疮7寻常型银屑病8带状疱疹9皮肌炎/多发性肌炎10寻常型天疱疮11重症多形红斑/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型药疹。

神经内科临床路径分析

神经内科临床路径分析

专家共识
组织神经内科专家撰写共识意见 ,作为制定临床路径的参考依据 。
系统评价
对相关文献进行系统评价,综合 评估不同治疗方案的有效性和安 全性。
实施步骤与内容
患者评估
根据临床路径要求,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包 括病史、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等。
治疗方案
根据患者病情和诊断,按照临床路径要求,制定 最佳治疗方案,包括药物治疗、康复治疗等。
02
神经内科常见疾病与治疗策略
脑卒中
诊断标准
包括临床症状、体征和影像学检查,如CT或MRI等。
治疗策略
包括溶栓治疗、抗血小板治疗、抗凝治疗和外科干预等,根据患者具体情况 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癫痫
诊断标准
包括病史、脑电图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等,根据发作症状和检查结果综合判断是否 为癫痫。
治疗策略
包括药物治疗、癫痫灶定位手术治疗和神经调控治疗等,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 合适的治疗方案。
改进措施与建议
要点一
建立标准化诊疗流程
要点二
加强数据收集与分析
制定神经内科常见疾病的诊疗规范和 流程,明确诊疗路径,提高诊疗质量 和效率。
建立神经内科数据库,收集和分析相 关数据,为临床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要点三
实施多学科联合诊疗
建立多学科联合诊疗模式,发挥不同 专业优势,提高诊疗效果和患者满意 度。
诊断依据
根据患者临床表现、影像学和实验室检查结果, 确定患者是否符合神经内科疾病诊断标准。
疗效评估
治疗过程中定期进行疗效评估,根据评估结果调 整治疗方案。
优势与局限
优势
神经内科临床路径的实施可以规范诊疗流程,提高医疗质量和安全性,同时 减少不必要的医疗资源浪费。

临床路径病种

临床路径病种
21、直肠癌腹会阴联合切除手术
22。乳腺癌改良根治术
23.乳腺癌保留乳房手术
24、胃癌根治手术
25、胃癌联合脏器切除手术
26.乳腺良性肿瘤
27、原发性甲状腺机能亢进症
28.原发性肝细胞癌
29、肝门胆管癌
30、细菌性肝脓肿
31、胰腺癌
32、胰腺假性囊肿
33。肠梗阻
34。小肠间质瘤
35.克罗恩病
36。肠外瘘
13。十二指肠溃疡出血
14.胃溃疡合并出血(药物治疗)
15、内镜下胃息肉切除术
1、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2。脑出血
3、吉兰-巴雷综合征
4.多发性硬化
5。癫痫
6。重症肌无力
7。病毒性脑炎
8、成人全面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
9、肌萎缩侧索硬化
10。急性横贯性脊髓炎
11、颈动脉狭窄
12。颅内静脉窦血栓
13、视神经脊髓炎
10、慢性肾脏病贫血
七、内分泌10个临床路径病种
1.1型糖尿病
2。2型糖尿病
3。嗜铬细胞瘤/副神经节瘤
4。库欣综合征
5。Graves病
6.垂体催乳素瘤
7.原发性骨质疏松症
8、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9、尿崩症
10、原发性甲状旁腺机能亢进症
八、普外科37个临床路径病种
1.胃十二指肠溃疡
2、急性胰腺炎
3。直肠息肉
3.良性前列腺增生
4.肾结石
5、输尿管结石
6。睾丸鞘膜积液
7。精索静脉曲张
8.精索鞘膜积液
9、前列腺癌
10、肾上腺无功能腺瘤
11.肾盂癌
12、输尿管癌
十二、胸外科16个临床路径病种
1、贲门失迟缓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心整理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临床路径(县级医院2012年版)一、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版社但可反复发作。

3.除外癫痫。

4.神经影像学未发现任何急性梗死病灶。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神经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着,人民卫生出版社)、《中国缺血性脑卒中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二级预防指南(2010)》(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缺血性脑卒中二级预防指南撰写组,2010)。

:G45.0),颈动脉综合征(大脑半球)(ICD-10:G45.1)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住院后的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脂、凝血功能;(3)心电图;头颅MRI或CT,颈部血管超声。

MRA或小时时间和活动度调整用量。

要求凝血酶原时间(PT)和活动度(AT)维持在15%-25%(或20%-30%,门诊病人则25%-35%),或国际标准化比(INR)值2-3。

开始时应每天查凝血功能,稳定后每周查1次,若连续数周均稳定,可每月复查一次。

华法令维持量约1-3mg。

(1)反复发作的TIA的患者可予抗凝治疗。

(2)对于非心源性TIA患者,以下可考虑给予抗凝治疗,如主动脉弓粥样硬化斑块、基底动脉梭形动脉瘤、颈动脉夹层、卵圆孔未闭伴深静脉血栓形成或房间隔瘤等。

天。

可以作为首选药物;(3)不推荐常规应用双重抗血小板药物,但对于有急性冠状动脉疾病(例如不稳定型心绞痛,无Q波心肌梗死)或近期有支架成形术的患者,推荐联合应用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

3.必要时可予他汀类降血脂药:如辛伐他汀20mg/天;氟伐他汀40mg/天。

(1)TIA如果有动脉硬化证据,LDLC≥100mg/dl(2.6mol/L),无冠心病史,推荐强化降脂他丁治疗减少卒中,使LDL-C降低50应。

5.中成药治疗:如丹参川芎嗪、丹红等。

(八)出院标准。

1.患者病情稳定。

2.没有需要住院治疗的并发症。

(九)变异及原因分析。

1.辅助检查异常,需要复查和明确异常原因,导致住院治疗时间延长和住院费用增加。

2.住院期间病情加重,出现并发症,需要进一步诊治,导致住院治疗(县级医院2012年版)一、脑出血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脑出血(ICD-l0:161)。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神经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着,人民卫生出版社)。

1.临床表现:急性起病,出现头痛,伴或不伴意识障碍,并伴有局灶症状和体征者。

版社)36.必要时外科手术。

7.早期康复治疗。

(四)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日为14-21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161脑出血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住院后检查的项目。

(3.抗菌药物: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无感染者不需要使用抗菌药物。

明确感染患者,可根据药敏试验结果调整抗菌药物。

4.缓泻药。

5.纠正水、电解质紊乱药物。

6.继发于出血性疾病的脑出血酌情应用止血药,根据实际情况选用胰岛素、抑酸剂等对症治疗药物。

(八)监测神经功能和生命体征。

入3.住院期间病情加重,出现并发症,需要进一步诊治,导致住院时间延长和住院费用增加。

4.既往合并有其他系统疾病,脑出血可能导致既往疾病加重而需要治疗,导致住院时间延长和住院费用增加。

(十一)参考费用标准:4000-5000元左右。

二.脑出血临床路径表单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脑出血(ICD-10:I61)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住院日期:年月日出院日期:年月日标准住院日:14-21天脑梗死临床路径(县级医院2012年版)一、脑梗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脑梗死(ICD-l0:I63)。

染等并发症;(2)维持呼吸道通畅,鼻导管吸氧;(3)不能经口喂食者给予鼻饲,以维持机体营养需要,避免吸入性肺炎;(4)控制血压;(5)降低颅内压。

存在颅内压升高的征象时,采取降(3)抗血小板治疗;(4)降纤治疗;(5)神经保护治疗;(6)中药治疗。

(四)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日为8-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I63脑梗死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七)选择用药。

1.脱水药物:甘露醇、呋塞米等。

2.降压药物:收缩压大于180mmHg或舒张压大于110mmHg时,可选用卡托普利、依那普利、尼群地平、硝苯地平等3.抗菌药物: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八)监测神经功能和生命体征。

1.生命体征监测。

2.监测神经系统定位体征。

(九)出院标准。

1.患者病情稳定。

2.没有需要住院治疗的并发症。

(十)变异及原因分析。

1.脑梗死病情危重者需转入lCU,转入相应路径。

住院日期:年月日出院日期:年月日标准住院日:8-14天病毒性脑炎临床路径(县级医院2012年版)一、病毒性脑炎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病毒性脑炎(ICD-10:A86/G05.1)。

实质)病变。

5.腰穿检查脑脊液压力正常或升高,白细胞轻中度增高,和蛋白质正常或轻度增高,糖和氯化物正常;无细菌、结核菌和真菌感染依据。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及依据。

(五)进入临床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A86/G05.1病毒性脑炎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3.就诊时或治疗过程中出现昏迷者进入重症病毒性脑炎路径,余进入轻症病毒性脑炎路径。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的检查项目:(1)血气分析(重症)、肿瘤全项及相关免疫学检查;(2)并发其他感染的患者,行分泌物或排泄物细菌/真菌培养及药敏试验;(3)诊断有疑问者检测血液和尿液毒物。

(七)选择用药。

1.抗病毒药物:阿昔洛韦或更昔洛韦或利巴韦林等。

(1)推荐阿昔洛韦静脉滴注:②孕妇禁用,对本品过敏者禁用,有严重贫血、肝功能异常者慎用。

(3)可选用的其他抗病毒药物:①更昔洛韦静脉滴注:更昔洛韦每次5mg/kg体重,每12小时1次,每次静滴1小时以上,疗程14-21日。

对本品或阿昔洛韦过敏者禁用,肾功能减退者剂量应酌减。

②免疫球蛋白0.4g/kg?d,连用5天。

每3-5日减5-10mg,直至停药。

(2)推荐甲泼尼龙静脉滴注:甲泼尼龙:重症时采用冲击疗法:500-1000mg/次,1次/日,静脉滴注,连用3天,后改为强的松30-50mg/d,每日1次口服,以后每3-5日减5-10mg,直至停药。

(3)糖皮质激素禁忌症:2.并发症得到有效控制。

(九)变异及原因分析。

患者出现呼吸肌麻痹,需机械通气治疗;频繁癫痫持续发作或癫痫持续状态;严重感染等并发症须进入ICU治疗。

(十)参考费用标准:轻症8000-10000元;重症20000-40000元。

二、病毒性脑炎临床路径表单(轻症患者)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病毒性脑炎(ICD-10:A86/G05.1)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成人全面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临床路径(县级医院2012年版)一、成人全面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全面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GCSE)(ICD-10:G40.309)。

正电解质紊乱、低血糖和酸中毒等。

(2)实验室检查:血常规、血糖、电解质、肝功、血气分析、心电图等。

(3)病因检查:根据病史和体格检查进行相应临床检查,以寻找GCSE病因,并予以病因治疗。

2.终止GCSE措施(1)一线药物:首选地西泮,首次负荷剂量10mg-20mg,静脉推注,推注速度2mg/min。

发作未终止者,15-30min后重复注射一次;如未终止,可用100mg-200mg 地西泮溶于5%葡萄糖生理盐水中于12小时缓慢静脉滴注。

量0.2mg/kg,静脉推注;维持剂量0.05mg/kg/h-0.4mg/kg/h。

24小时后改为肌肉注射苯巴比妥。

患者在三线药物治疗治疗期间,持续监测呼吸、心电,并在机械通气前提下开始用药,必要时请麻醉师协助。

3.后续治疗:根据患者具体请况选择合适的口服抗癫痫药物。

4.病因治疗:对病因明确的GCSE患者,积极予以病因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7–14天。

终止癫痫持续状态。

2.静脉输注AEDs注意事项:注意药品的禁忌证和不良反应,特别是老年群体。

注意药物的相互作用,主要是P450肝酶诱导药物的作用。

(1)肝功能损害患者慎用丙戊酸钠。

(2)肾功能损害患者和老年患者适当减少AEDs剂量。

(3)过敏体质患者慎用卡马西平、奥卡西平、拉莫三嗪等口服抗癫痫药物。

(4)应用苯巴比妥患者合并用药时考虑其P450肝酶诱导作用。

二、成人全面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临床路径表单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全身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ICD-10:G40.309)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住院日期:年月日出院日期:年月日标准住院日:7-14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