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试与检测技术基础》课程总结复习提纲

合集下载

测试技术复习提纲

测试技术复习提纲

复习提纲一、信号分析基础1.信号分类:确定性/非确定性信号,周期信号,非周期信号,能量信号/功率信号,等等。

2.周期信号的特征,傅里叶级数(含义)3.非周期信号的特征,频谱特征,傅里叶变换及性质4.随机信号的特征及参数,卷积定理,自/互相关函数定义、性质及应用二、测试装置的静、动态响应特性1.测试装置的静态特性:灵敏度、非线性度、回程误差、分辨率、稳定性、测量范围等2.测试装置的动态特性:传递函数,一阶系统及二阶系统特性,常见的一阶系统(温度/湿度/压力传感器等),环节串并联,频率响应函数(模、相位),一阶系统频率响应函数3.不失真测试的条件:定义、幅频特性、相频特性4.测试装置对典型输入信号的响应:脉冲、单位阶跃(重点是一阶系统对单位阶跃输入的响应)5. 测试系统基本构成6.干扰与噪声三、工程中常用传感器的转换原理及应用1.传感器概述2.工程中常用的传感器及原理:电阻式(重点)、电容式、电感式、磁电式、压电式、热敏(热电偶)、磁敏、超声波等四、信号调理方法1.电桥转换原理、平衡条件、直流电桥联接方式2.信号的调制与解调:调制作用、类型、方法,调幅频率特性3.滤波器原理、种类(低通、高通、带通、带阻)、特性及作用,理想滤波器,RC滤波器4.模拟-数字转换原理:A/D、D/A转换过程、指标5.采样定理练习题■在机械工程中常见的有哪些参数的测量?■识别信号波形的周期、频率、均值、峰值和峰峰值?■噪声形成干扰必须具备哪些条件?■什么是测试系统的基本组成部分?■什么是功率信号?■电器式传感器包括哪几种,各自的工作原理如何?■写出下图所示直流电桥的平衡条件,电桥分别为单臂、半桥和全桥连接时输出Uo 的表达式。

设R1=R2=R3=R4=R0,ΔR1=-ΔR2=ΔR3=-ΔR4=ΔR 。

■某一阶压力传感器的时间常数为1秒,如果阶跃压力从25MPa 降到5MPa ,试求经过2秒和4秒后,压力传感器指示的压力各是多少?什么是不失真测试,不失真测试的条件是什么?■下面三个图分别是哪一种滤波器的幅频曲线特性图,并说明各自的工作特征。

测试与检测技术基础课程

测试与检测技术基础课程

测试与检测技术基础课程一、课程简介测试与检测技术基础课程是一门基础性的课程,旨在为学生提供测试与检测技术领域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通过学习本课程,学生将了解测试与检测的概念、原理和常用方法,并具备一定的实践能力。

本文档将介绍该课程的重要内容和教学目标,帮助学生对该课程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二、课程内容1.概述:介绍测试与检测的基本概念、定义和分类。

讲解测试与检测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和重要性。

2.测试技术:介绍测试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涵盖测试环境搭建、测试方案设计、测试用例编写和执行、测试数据分析等内容。

3.检测技术:介绍检测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包括传感器原理、信号处理、特征提取和模式识别等内容。

4.常用工具:介绍测试与检测领域的常用工具软件,包括测试管理工具、自动化测试工具、数据分析工具等。

学生将学会使用这些工具来提高测试与检测的效率和准确性。

5.实践项目:通过实践项目,学生将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并完成相应的测试与检测任务。

实践项目将提供丰富的实际案例,帮助学生培养实际操作能力。

三、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如下:1.掌握测试与检测领域的基本概念、定义和分类,了解测试与检测的重要性和应用领域。

2.理解和掌握测试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能够独立设计和执行测试方案,并对测试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估。

3.理解和掌握检测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能够应用传感器和信号处理技术进行实时监测和检测。

4.熟练使用测试与检测领域的常用工具软件,提高测试与检测的效率和准确性。

5.在实践项目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实际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四、课程评估本课程的评估方式主要包括平时表现、实验报告和期末考试。

1.平时表现:包括课堂积极参与和作业完成情况。

2.实验报告:每个实验项目需提交一份实验报告,报告内容包括实验目的、实验步骤、数据分析和结论等。

3.期末考试:针对课程的理论知识进行考核,内容覆盖课程的重要概念、原理和方法。

五、参考资料1.《测试与检测技术导论》2.《现代测量与检测技术》3.《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基础》4.《实验设计与数据分析》以上为《测试与检测技术基础课程》的简要介绍,希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够为学生今后在测试与检测技术领域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检测技术复习大纲

检测技术复习大纲
检测技术复习大纲
本复习大纲仅供参考,后面的例题 仅给出考题类型范例。考题与例题 如有雷同,纯属巧合。一般情况下, 几率较小。但可以相信,考题全部 涵盖在基本知识点内。 认真准备,全面复习。 (闭卷,100分钟,100分)
一、基本知识点
1、基本概念(名词解释) 传感器;检测;测量;计量;测试;误差; 系统误差;随机误差;粗大误差;精度;准确度;精确度; 测量不确定度; 调制;解调;调频;采样;保持;滤波; 电阻应变效应;电涡流效应;磁阻效应;霍尔效应;压电效 应;热电效应;光电效应; 微传感器;莫尔条纹;热释电效应;智能传感器,微传感器;
2、传感器分类(掌握其工作原理)
电阻应变片;(金属应变片、半导体应变片) 电容传感器(变极距、变面积、变介电常数、差动) ; 电感传感器(差动,自感、互感、电涡流) ; 磁敏传感器;(磁阻、磁敏二极管、磁敏三极管) 压电传感器(石英晶体;压电陶瓷;) 热电传感器(金属热电阻、热敏电阻、热电偶、AD590、 DS18B20);
B
D A C
(3)下图为有害气体鉴别、报警与控制电路,分析器工作原理? )下图为有害气体鉴别、报警与控制电路,分析器工作原理?
例题6:设计题
(1)利用光敏电阻设计一个路灯照明电路, 要求:天黑照明,天亮熄灭。 (2)利用热电偶设计一个多点温度检测系统。 (3)设计一个电动机转速测量系统。 …..
二、例题
例题1、名词解释 传感器是指能感受规定的被测量并按照一定的规律转换成可用 输出信号的器件或装置。所以传感器又称为敏感元件、检测器 件、转换器件等。如在电子技术中的热敏元件、磁敏元件、光 敏元件及气敏元件,在机械测量中的转矩、转速测量装置,在 超声波技术中的压电式换能器等都可以统称为传感器。 涡流效应:金属导体置于变化着的磁场中,导体内就会产生感 应电流,这种电流像水中旋涡那样在导体内转 圈,所以称之 为电涡流或涡流。这种现象就称为涡流效应。 …

测试技术复习提纲及课程要点总结

测试技术复习提纲及课程要点总结

02
测试技术基础
黑盒测试
总结词
通过输入和输出来验证软件功能是否符合要求。
详细描述
黑盒测试也称为功能测试,它关注软件的功能和行为,而不考虑其内部结构或 实现细节。测试人员根据需求文档设计测试用例,通过输入数据并观察输出结 果来验证软件的功能是否符合要求。
白盒测试
总结词
通过检查软件内部结构或代码逻辑来发现潜在的缺陷。
测试用例设计
采用合适的测试用例设计方法,如等价类划 分、边界值分析等。
如何提高测试效率与质量
持续集成与持续部署 (CI/CD):快速反馈, 减少缺陷。
性能测试:确保系统性能 达标。
代码审查:提高代码质量, 减少缺陷。
测试环境管理:确保测试 环境与生产环境的一致性。
THANKS
感谢观看
03
测试技术方法
静态测试
总结词
在代码不执行的情况下进行测试。
VS
详细描述
静态测试通过检查代码的语法、结构、逻 辑等来发现潜在的问题,通常在代码编写 过程中进行。这种方法可以发现一些明显 的错误和不符合规范的问题,但无法检测 到运行时的错误。
动态测试
总结词
在代码执行过程中进行测试。
详细描述
动态测试通过运行代码并观察其行为来发现 潜在的问题。这种方法可以检测到静态测试 无法发现的运行时错误,但需要更多的资源 和时间。常见的动态测试方法包括单元测试、 集成测试和系统测试。
单元测试
确保每个模块的功能正常,独立于其他模块。
集成测试
检查模块之间的交互是否正常。
系统测试
验证整个系统的功能是否符合需求。
验收测试
客户验收阶段,确保系统满足客户期望。
测试技术的最佳实践与经验分享

测试与检测技术基础

测试与检测技术基础

测试与检测技术基础测试与检测技术基础测试与检测技术是通过对被测对象、系统或设备进行测试和检测,验证其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和规范标准的过程。

常见的测试与检测技术演进包括传统软件测试技术、自动化测试技术和全面质量管理技术等。

传统软件测试技术传统软件测试技术是指通过手工或半自动化方式对软件进行测试和验证。

常见的传统测试方法包括需求分析测试、设计测试、编码测试、集成测试、系统测试、验收测试等。

传统软件测试技术的优点是简单易行、成本低廉;缺点则是测试覆盖率较低、测试效率低下、难以保证系统稳定性等。

自动化测试技术自动化测试技术是指利用软件自动化测试工具和脚本,实现对软件的自动化测试和验证。

自动化测试技术包括功能测试自动化、性能测试自动化、安全测试自动化等。

自动化测试技术的优点是测试过程更加全面、准确、高效、覆盖率更高;缺点则是实施难度较大、投入成本高。

全面质量管理技术全面质量管理技术是指将测试和验证过程集成到整个软件开发生命周期中,从需求分析、开发设计、测试验证、发布运维等各环节,实现对软件质量和可靠性的全面管理。

全面质量管理技术的优点是具备较高的测试覆盖率、较高的测试效率和质量保证能力;缺点则是利用集成测试平台的投入成本较高。

测试与检测技术的应用测试与检测技术广泛应用于软件开发、硬件开发、电子产品制造等领域中,以保证产品的质量和稳定性。

以下是测试与检测技术在不同领域中的应用案例:软件开发在软件开发过程中,通过测试与检测技术可以实现对软件各个阶段的自动化测试和验证,以验证软件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和规范标准、是否具备可靠性和安全性等。

常见的应用包括代码静态分析、构建自动化、单元测试自动化、集成测试自动化等。

硬件开发在硬件开发过程中,通过测试与检测技术可以实现对硬件各个阶段的自动化测试和验证,以验证硬件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和规范标准、是否具备可靠性和稳定性等。

常见的应用包括电路板测试、芯片测试、硬件系统测试等。

电子产品制造在电子产品制造过程中,通过测试与检测技术可以实现对电子产品各个阶段的自动化测试和验证,以验证电子产品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和规范标准、是否具备可靠性和安全性等。

测试与检测技术基础实验报告总结

测试与检测技术基础实验报告总结

测试与检测技术基础实验报告总结1. 引言测试与检测技术在现代科学研究和工程实践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在各个领域中,测试和检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对于确保产品质量、发现问题和提高工作效率至关重要。

本实验报告总结了测试与检测技术基础实验的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并对实验过程中的主要问题和改进方法进行了讨论。

2. 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实际操作来学习测试与检测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具体目标包括:•理解测试和检测的概念及其在不同领域中的应用;•学习基本的测试与检测方法和工具;•掌握测试计划的编制和实施过程;•分析测试和检测结果,形成结论和建议。

3. 实验方法3.1 实验设备本实验使用的设备和软件如下:•计算机•特定领域的测试设备(例如,网络分析仪、信号发生器等)•数据采集仪•编程工具(例如,MATLAB、LabVIEW等)3.2 实验步骤本实验包括以下步骤:1.研究测试对象和测试要求,明确测试的目标和范围。

2.设计测试计划,确定测试方法和工具。

3.准备测试环境,安装和配置必要的设备和软件。

4.实施测试计划,采集测试数据并记录结果。

5.对测试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得出结论和建议。

6.撰写实验报告,总结实验过程、结果和改进措施。

4. 实验结果与讨论4.1 实验结果本实验中,我们选择了某个特定领域的测试对象,并根据具体要求进行了一系列的测试。

通过测试,我们采集了大量的测试数据并进行了分析。

4.2 结果分析与讨论根据对测试数据的分析,我们得出了一些结论和发现。

然后,我们对实验过程中的问题进行了讨论,并提出了改进的方法和建议。

5. 结论本次实验通过实际操作,增强了我们对测试与检测技术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我们深入学习了测试与检测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并通过实验获得了实际的测试经验。

通过分析实验结果,我们得出了相关结论,并提出了改进方法和建议。

6. 参考文献[1] Smith, A. B., & Johnson, C. D. (2018). Introduction to Testing and Measurement Techniques. Journal of Test and Measurement, 10(2), 45-58.[2] Thompson, R. W., & Brown, S. T. (2019). Test Design Techniques for Quality Assurance. Quality Assurance Journal, 15(4), 78-89.[3] Chen, L., & Liu, W. (2020). Practical Guide to Testing and Inspection Techniques. Testing and Inspection Today, 25(3), 112-124.。

《测试技术》复习要点2024-

《测试技术》复习要点2024-

《测试技术》2024考试题型及复习资料一、填空(2分*5=10分)测试的基本概念1.测试技术是(测量)和(试验)技术的统称。

测试的目的是( 获取被测对象信息)测量的目的是获取被测对象的(量值))。

2.按误差的性质(统计特征)分,测量误差可以分为:(系统误差、粗大误差和随机误差)。

按误差的表示方法分,误差可以分为:(绝对误差、相对误差和引用误差)3.信号频谱的特点:周期信号频谱的特点(离散非周期)/非周期(连续非周期)周期信号的频谱特点是:(离散性、谐波性和收敛性)。

周期信号的频谱是(离散)的,非周期信号的频谱是(连续)的。

非周期信号x(t)的傅里叶变换X(jf)是(频谱密度函数)联系信号时域与频率的数学工具是(傅里叶变换)信号在时域时移,其频谱在频域(相移),幅频(不变)4.测试系统的静态特性指标的定义,具体指标的定义在静态测量情况下,(测量装置的静态特性)描述实际测量装置与(理想线性时不变系统)的接近程度;5.测量装置的静态特性指标有:(线性度、灵敏度、回程误差、迟滞、分辨力)等。

6.精度等级为0.1级的电压表,表示该电压表的引用误差为(±0.1%)7.(非线性度)是指测量装置输入输出之间的关系与理想比例关系的偏离程度。

8.一阶测试系统适用于测量(低频或缓变)的被测量9.为了减小误差,在实际测试中,一固有频率为2kHz的二阶测试系统,适用于测量频率不超过(2/3kHz)的信号10.按型号的变换特征来分,玻璃管温度计属于(物性)型传感器。

电容传声器属于(结构)型传感器。

11.极距变化性的电容式传感器,器灵敏度与极距成(反比)12.交流电阻桥的实质是一个(乘法器/幅值调制器)器。

输出是(调幅波)13.信号调理包括(电桥、调制与解调和滤波放大)14.所谓平稳随机过程是指其(统计指标)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的随机过程。

15.直接作用于被测量,并能够按一定的规律将被测量转换成同种或别种两只输出的器件称之为(传感器)。

大学《检测技术》复习重点

大学《检测技术》复习重点

检测技术》课程复习重点、掌握以下名词1、系统误差:在重复性条件下,对同一被测量进行无限多次测量所得结果的平均值与被测量的真值之差,称为系统误差。

2、应变效应:当应变片变形时,其电阻值发生相应改变的现象。

3、横波:指点的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垂直,称为横波。

4、霍尔元件不等位电动势:在额定激励电流下,当外加磁场为零时,霍尔输出端之间的开路电压称为不等为电动势。

5、固有噪声:在电路中电子元件本身产生的,具有随机性、宽频带的噪声称为固有噪声。

6、总线:计算机的芯片之间、内部插片之间以及系统与系统之间都需要用导线连接起来,这些互连信号线的集合称为总线。

7、绝对误差:测量值与真值之间的差值。

8、分辨力:是指传感器能检出被测信号的最小变化量,是有量纲的数。

9、电涡流效应金属导体置于变化的磁场中时,导体表面就会有感应电流产生,电流的流线在金属体内自行闭合,这种由电磁感应原理产生的漩涡状感应电流称为电涡流。

10、反射波:当超声波以一定的入射角从一种介质传播到另一种介质的分界面上时,一部分能量反射回原介质,称为反射波。

11、直接接触测温法:采用各种型号及规格的热电偶,用粘接剂或者焊接的方法,将热电偶直接与被测金属表面直接接触,然后把热电偶接到显示仪表上的测温方法。

12、屏蔽:利用金属材料制成容器,将需要防护的电路包围在其中,可以防止电场或磁场耦合干扰的方法称为屏蔽。

13、电磁兼容性:电子设备在规定的电磁干扰环境中能按照原设计要求而正常工作的能力,而且也不向处于同一环境中的其他设备释放超过允许范围的电磁干扰。

14、磁阻效应:半导体材料的电阻率随磁场强度的增强而变大的现象。

15、声波的指向性:超声波声源发出的超声波以一定的角度逐渐向外扩散,在声束横截面的中心轴线上,超声波最强,随着扩散角度的增大而减少的特性。

掌握以下知识点1、磁场引起磁敏电阻发生变化的原因。

一是材料的电阻率随磁场强度增强而变大,二是磁场使电流在器件内部的几何分布发生变化,从而使物体的等效电阻增大。

测试技术复习提纲 2011

测试技术复习提纲 2011
线性系统及其主要性质
(1) (2) (3) (4) (5)
叠加原理 比例特性 微分特性 积分特性 频率保持特性

2.2 测试系统的静态特性
测试系统的静态特性就是在静态测量情况下描述实际测试装置与理想定常线 性系统的接近程度 2.2.1线性度 线性度是指测试系统的输入、输出关系保持常值线性比例关系的程度
工程应用 1、求线性系统的幅频特性 2、检测信号中的周期成分
5.4.2互谱密度函数 应用 1、求线性系统的频率响应函数 2、能排除噪声

5.4.3
相干函数
如果相干函数为零,表示输出信号与输入信号不相干,那 么,当相干函数为1时,表示输出信号与输入信号完全相 干。若相干函数在 0~1之间,则表明有如下三种可能: 1、测试中有外界噪声干扰; 2、输出y(t)是输入x(t)和其它输入的综合输出; 3、联系x(t)和y(t)的线性系统是非线性的。
2.4 测试装置对任意输入的响应
从时域来看,系统的输出就是输入与系统的 脉冲响应函数的卷积:
2.5 实现不失真测试的条件 时域条件 设测试系统的输入为x(t),若实现不失真测 试,则该测试系统的输出y(t)应满足:

式中:A0、t0均为常数
即为测试系统在时域内实现不失真测试的条件。此时,测 试系统的输出波形精确地与输入波形相似,只是幅值放大 到A0倍,相位产生了位移t0,

1、传感器的定义、组成和分类。 2、应变片的组成及各部分作用。 3、金属电阻应变片和半导体应变片的工作原理。 4、电感式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及其分类。 5、电容式传感器的分类。 6、压电效应。 7、压电式传感器及其前置放大器。 8、光电效应及光电式传感器工作原理。
第4章 信号的调理与记录

新软件测试技术复习大纲精选全文

新软件测试技术复习大纲精选全文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第1章概述1、软件测试的目的是尽可能发现并排除软件中潜藏的错误,提高软件的可靠性2、软件缺陷、软件错误和软件失败的关系是软件错误导致软件缺陷,软件错误导致软件失败。

3、测试与调试是有区别的,测试不是调试的一个部分。

4、软件生存周期是从软件开始开发到软件淘汰的整个时期。

5、可以发布具有配置缺陷的软件产品。

有些缺陷可以在以后的版本中修复。

所以测试人员要坚持原则,但有些缺陷未修复完可以通过。

6、发现错误多的程序模块,残留在模块中的错误也多。

错误的群集现象是指模块错误发现率与模块的残留错误数成正比关系。

7、缺陷跟踪的流程有添加缺陷、审阅新缺陷;修复打开的缺陷、测试新版本;分析缺陷数据8、在软件开发过程中,若能推迟暴露其中的错误,则为修复和改正错误所花费的代价就会很高。

9、软件测试概念,软件测试的目的和作用。

P4,5概念:软件测试是为了发现错误而执行程序的过程。

目的:尽可能发现并排除软件中潜藏的错误,提高软件的可靠性。

作用:1、测试是执行一个系统或者程序的操作。

2、测试是带着发现问题和错误的意图来分析和执行程序。

3、测试结果可以检验程序的功能和质量。

4、测试可以评估项目产品是否获得预期目标和可以被客户接受的结果。

5、测试不仅包括执行代码,还包括对需求等编码以外的测试。

第2章软件测试方法1、动态测试指通过运行程序发现错误。

对软件产品进行动态测试时使用黑盒测试法和白盒测试法。

2、如果一个判定中的复合条件表达式为(A > 1)or(B <= 3),则为了达到100%的条件覆盖率,至少需要设计2个测试用例。

3、白盒测试以检查处理过程的细节为基础,对程序中尽可能多的逻辑路径进行测试,检查内部数据结构和运行状态是否有错,程序的语句和条件与预期的状态是否一致。

4、黑盒测试依据软件需求规格说明,检查程序是否满足功能要求。

因此,黑盒测试由称为功能测试或数据驱动测试。

5、黑盒测试的测试用例是根据功能需求说明设计的。

检测技术复习资料

检测技术复习资料

检测技术复习资料检测技术复习资料近年来,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检测技术在各个领域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无论是医学诊断、环境监测还是食品安全检测,都离不开精准、高效的检测技术。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复习和了解检测技术,本文将从不同角度介绍一些相关的知识和资料。

一、基础知识概述在学习任何一门学科之前,了解基础知识是必不可少的。

对于检测技术来说,了解什么是检测技术、检测技术的分类以及其在不同领域中的应用是非常重要的。

可以通过查阅相关教材、学术论文或者参考书籍来获取这方面的知识。

二、常见检测技术1. 生物传感技术生物传感技术是一种将生物分子与传感器相结合的技术,可以用于检测生物标志物、药物残留、环境污染物等。

常见的生物传感技术包括酶传感器、抗体传感器、核酸传感器等。

学习这些技术的原理和应用,可以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和学术期刊来获取更多的信息。

2. 光谱分析技术光谱分析技术是一种通过测量物质与光的相互作用来获取信息的技术。

常见的光谱分析技术包括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红外光谱、拉曼光谱等。

学习这些技术的原理和应用,可以通过阅读相关的教材和学术论文来深入了解。

3. 质谱分析技术质谱分析技术是一种通过测量物质的质量和相对丰度来确定其化学组成的技术。

常见的质谱分析技术包括质谱仪、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等。

学习这些技术的原理和应用,可以参考相关的教材和学术期刊。

三、实验操作技巧在进行检测技术的实验时,熟练掌握实验操作技巧是非常重要的。

这包括样品的准备、仪器的操作、数据的处理等。

在复习过程中,可以通过阅读实验操作手册、参考书籍或者观看实验视频来学习和掌握这些技巧。

四、案例分析与综述了解一些检测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案例和综述是非常有帮助的。

这些案例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检测技术的原理和应用,同时也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当前研究的热点和趋势。

可以通过查阅相关的学术期刊、专业杂志或者学术会议的论文集来获取这方面的信息。

五、学术交流与讨论学术交流与讨论是提高自己学习和研究能力的重要途径。

检测技术复习资料最终版较完善

检测技术复习资料最终版较完善

检测技术复习资料一、检测技术的基本知识1、检测技术定义:以研究自动检测系统中的信息提取、信息转换以及信息处理的理论和技术为主要内容的一门应用技术学科。

2、检测技术三大功能:参数测量功能、参数监测控制功能、测量数据分析判断功能。

3、检测技术包括:寻找某种信号,确定被测量与显示量两者间的定性、定量关系,并进一步提高测量精度、改进实验方法以及测量装置能提供可行一句的整个过程。

⏹5、任务⏹ 1.寻找与自然信息具有对应关系的种种表现形式的信号,以及确定二者间的定性、定量关系;(确定传感器类型及输入输出关系)⏹ 2.从反映某一信息的多种信号表现中挑选出在所处条件下最为合适的表现形式,以及寻求最佳的采集、变换、处理、传输、存储、显示等的方法和相应的设备。

(确定传感器输出信号及其调理电路)4、测量过程的核心是比较,在大多数情况下,是将被测量和标准量变换为双方易于比较的某个中间量来进行比较。

5、为提高测量精度以及动态性能,通常将被测量转换为电压或电流信号,利用电子装置完成比较、示差、平衡读数的测量过程,因此,转换是实现测量的必要手段,也是非电量电测法的核心。

6、被测参数主要有电工量(电压、电流、电功率、电阻、电感、电容、磁场强度等)、热工量(温度、热量、压力、压差、流量、液位等)、机械量(位移、形状、应力、力矩、重量、转速、线速度、噪声等)、物性量(气体成分)、状态量(颜色)等。

7、非电量电测法:利用传感器,将非电量转换为电学量,再使用丰富、成熟的电子测量手段对传感器的输出信号进行各种处理和显示记录。

非电量电测法便于对被测量进行连续的测量、记录和远距离集中控制;便于实验测量过程的自动化,电测装置具有,精度高、频率响应高、人机交互性好等优点。

8、评定检测设备的性能指标有:精确度、稳定性(随时间、和外部环境)、输入输出特性。

9、测量三要素:一是(测量单位)、二是(测量方法)、三是(测量仪器与设备)。

10、测量分类:按测量方式分直接测量、间接测量和联立测量;按测量方法分偏差式测量、零位测量和微差式测量;按测量精度分等精度测量、非等精度测量。

测试技术重点内容复习

测试技术重点内容复习

q=DF
压电效应 式中,q 电荷[量]; D 压电常数,与材质及切片方向有关; F 作用力。
单片晶片的输出电荷很小,常常将两片或两片以上的 晶片粘结在一起。粘结的方法有两种,即并联和串联。
并接时,负电荷集中在中间电极上,正电荷集中在两侧电极上。 传感器的电容量大,输出电荷量大,时间常数大,故这种传感器适用 于测量缓变信号及电荷量输出情况。 串联时,正电荷集中于上极板,负电荷集中于下极板,传感器本 身的电容量小,响应较快,输出电压大,故这种传感器适用于测量以 电压作输出的信号和频率较高的信号。
2. 前置放大器
由于压电式传感器的输出电信号很微弱,通常应把传感 器信号先输入到高输入阻抗的前置放大器后,再用一般的 放大检波电路将信号输入到指示仪。 前置放大器有两个作用: 其一是将传感器的高阻抗输出变换为低阻抗输出, 其二是放大传感器输出的微弱电信号。 前置放大器电路有两种形式: 一种是用电阻反馈的电压放大器,其输出电压与输入 电压成正比; 另一种是用带电容板反馈的电荷放大器,其输出电压 与输入电荷成正比。由于电荷放大器电路的电缆长度变化 的影响不大,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故而电荷放大器应用日 益广泛。
感应线圈的感应电动势e为
d e W dt
d N d , B S cos , dt dt ( B, Rm , )
磁通变化率与磁场强度、磁阻、线圈运动速度有关, 改变其中一个因素,都会改变线圈的感应电动势。
二、 分类
d e W U N dt
d dt


若有相同的示值误差,指示值愈小,相应的测量 误差愈大。例如测量100mm和10mm长度,如果 示值误差都是0.01mm,显然10mm的测量误差 大,也就是说,它的测量精度低。 在选用测试装置时应注意使它的量程与被测量的 大小相适应,最好是被测量接近满量程处。

测试与计量技术基础知识点汇总

测试与计量技术基础知识点汇总

测试与计量技术基础知识点汇总1. 测试与计量技术简介测试与计量技术是指通过观测、测量和分析来评估、验证和控制系统、设备、产品或过程的性能、质量和可靠性的技术领域。

在现代工程和科学领域中,测试与计量技术的应用非常广泛,涉及到各个行业和领域。

2. 基本概念2.1 测试与计量技术的定义测试与计量技术是一种用来测量、评估和控制系统、设备、产品或过程性能、质量和可靠性的技术。

它通过观测和测量来收集数据,并通过分析数据来得出结论和做出决策。

2.2 测试与计量技术的分类根据不同的应用领域和目的,测试与计量技术可以分为以下几类:•物理量测量技术:用于测量物理量,如长度、重量、温度等。

•电气量测量技术:用于测量电气信号,如电压、电流、电阻等。

•化学量测量技术:用于测量化学物质的性质和含量。

•工程量测量技术:用于测量工程结构的性能和参数。

•自动化测量技术:用于自动化系统和设备的测量和控制。

•数据分析与处理技术:用于处理和分析测试数据,提取有用的信息。

3. 测试与计量技术的应用3.1 工业制造在工业制造过程中,测试与计量技术被广泛应用于产品质量控制、工艺参数监测和设备可靠性评估等方面。

通过对关键参数、材料和工艺的测量和分析,可以提高产品的一致性和可靠性,降低缺陷率和生产成本。

3.2 科学研究在科学研究中,测试与计量技术是获取实验数据和验证理论模型的重要手段。

科学家们可以通过测量和观测来验证和推翻假设,并通过数据分析来揭示事物的规律和机理。

3.3 医疗诊断测试与计量技术在医疗诊断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医生们通过测量和分析患者的生理参数,如体温、血压、心率等,来判断患者的健康状况,并作出诊断和治疗方案。

3.4 环境保护测试与计量技术在环境保护中起着重要作用。

通过测量和监测环境中各种污染物的含量和分布,可以评估环境的质量和健康状况,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治理和保护。

4. 测试与计量技术的挑战与发展方向4.1 复杂性与精确性的平衡现代系统和设备越来越复杂,对测试与计量技术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测试与计量技术基础知识点总结

测试与计量技术基础知识点总结

测试与计量技术基础知识点总结1. 背景介绍测试与计量技术是现代科学和工程领域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涉及到测量、验证和分析各种物理、化学、工程等过程的数据。

在各行各业中,测试与计量技术都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介绍一些测试与计量技术的基础知识点,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些技术。

2. 测量的基本概念测量是通过采集、分析和解释数据来获得对于被测量对象或过程的了解。

在测试与计量技术中,测量可以分为直接测量和间接测量两种。

直接测量是指通过直接读数来获取被测量对象的参数值,而间接测量是通过其他相关的参数值计算获得被测量对象的参数值。

测量的基本概念还包括准确度和精度。

准确度是指测量结果与被测量对象真实值之间的接近程度,而精度是指测量结果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3. 测量误差与校准在实际的测量过程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干扰,测量结果往往会存在误差。

误差可以分为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两种类型。

系统误差是由于仪器、环境等因素引起的固定的偏差,可以通过校准仪器来减小系统误差。

校准是指通过与已知准确值进行比较,确定并调整测量系统的准确性。

随机误差是由于测量条件的不确定性导致的偶然性误差,可以通过多次重复测量并取平均值的方法减小随机误差。

统计方法对于处理随机误差非常重要。

4. 测量的不确定度测量的不确定度是指测量结果与实际值之间的差异,反映了测量结果的可信性。

不确定度可以通过合成不确定度和拓展不确定度进行评估。

合成不确定度是通过对各种误差源进行分析、求和以及合成得到的不确定度,而拓展不确定度是在合成不确定度的基础上增加一个扩展因子,考虑到其他不确定度的因素。

在实际测量中,降低不确定度非常重要。

常用的方法包括提高仪器的测量精度、减小随机误差、增加测量次数等。

5. 常见的测试方法和测量技术在测试与计量技术中,有多种方法和技术可供选择。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测试方法和测量技术:•传感器技术:利用传感器对某些物理量进行测量,例如温度、压力、湿度等。

测试与检测技术基础学习指南

测试与检测技术基础学习指南

测试与检测技术基础学习指南第一章绪论在学习过程中要着重掌握如下知识点:1.了解测量的本质,测试技术的发展历程;2.掌握测试系统的原理结构:传感器、信号调理级、数据显示与记录三个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3.测量的基本前提;4.国际单位制及其7个基本单位和导出单位本章的重点与难点:1.测量的意义、本质和基本前提2.测试系统原理组成,传感器、信号调理、数据显示与记录三级之间的联系3.国际单位制的定义、基本单位及导出单位第二章测试信号分析与处理在学习过程中要着重掌握如下知识点:1.测试系统的基本结构以及信号与测试系统间的关系;2.信号的定义,信号的5种分类方法及相应的类型;3.周期信号时域和频域的描述方法:傅里叶级数、傅里叶变换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傅里叶变换的特点、卷积的方法与特点;4.随机信号的描述方法:相关分析方法、功率谱分析方法;5.数字信号处理方法:FT、IFT、DFT的比较,DFT的性质;6.采样定理和乃奎斯特频率的定义。

泄露、加窗和栅栏效应的定义和处理方法;7.快速傅里叶变换(FFT)的原理和特点;本章的重点与难点:1.信号与信号处理的理论与方法2.信号的时域和频域描述方法,信号的频谱和谱分析方法,信号的卷积,以及数字信号处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第三章测试系统特性分析在学习过程中要着重掌握如下知识点:1.测试系统的参数及其评价方法;2.测量误差的分类和消除方法;3.测试系统的9种静态特性的定义,注意对精确度、灵敏度、分辨率,误差和线性度的比对;4.测试系统传递特性的时、频域描述,脉冲响应函数和频率响应函数;5.测试系统的传递函数和频率响应函数之间的关系;6.线性不失真系统的形式;7.一、二阶系统的动态特性描述及其参数的测量方法;8.不失真测试的条件。

本章的重点与难点:1.测试系统的参数及其评价方法;2.测试系统传递特性的时、频域描述,脉冲响应函数和频率响应函数;3.一、二阶系统的动态特性描述及其参数的测量方法4.不失真测试的条件第四章被测量的获取在学习过程中要着重掌握如下知识点:1.传感器的定义和分类方法;2.各类传感器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方法,重点掌握电阻式、电感式、电容式、压电式、磁电式传感器的测量原理、测量特性和应用注意事项;3.各类传感器的适用对象和应用领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 误差分析与处理 一、随机误差
1、性质、特点;随机真误差d与标准差s的关系
*2、统计处理;利用有限次测量(子样)估计真值和误差 直接测量误差分析与处理 算术平均值和贝塞尔公式 间接测量误差分析与处理 误差传布原理 组合测量误差分析与处理 最小二乘法原理
(正规方程、测量值误差、未知参数的误差) 二、粗大误差
*二元测压管:原理,校准曲线(实验获取) 三、热线风速仪、激光多普勒测速技术和PIV原理 7
原理、主要特点(与测压管比)
习题:二、15、16; 思考:14,如何对电阻应变片进行
温度补偿
§2-4 流量测量
一、节流式流量计
* 测量原理、流量方程、流量系数、膨胀系数、压力损失。
标准节流装置的设计计算(思路分析,计算)
• *热电阻校验(方法、设备、步骤;可与热电偶一并考 虑)和误差分析。
*3、接触测温技术和误差
导热误差(管道流体温度测量、壁面温度测量 )
辐射误差(高温气体温度测量 )
速度误差(高速气流温度测量 )
二、 非接触式温度测量
*光学高温计:工作原理、亮度温度与实际温度关系、影
响测温精度的主要因素。
6
全辐射高温计、比色高温计原理。影响测温因素并与光 学高温计比较 习题:二、4、5、7、9、10;思考:二、3 § 2-2 压力测量 一、常规测压方法与压力信号电变送 几种常规测压方法的基本原理 压力信号的电变送:电阻、电容、电感,了解原理和特点 二、利用测压管测量气流压力和速度 *基本原理(伯努利方程、绕流规律、压力系数Cp=1和Cp =0处取压分别是总压、静压,总、静、动压及方向管气 动特性)
误差分析
系统特性
随机
静态
粗大
KAR
系统
动态(拉氏变换)
直接
一阶 二阶
间接 误差传布 T wn x 组合 最小二乘 特殊响应
有效数字
阶跃 (实验)
正弦 幅频 相频
精度 校准曲线
静态 动 实验
温度
具体方法(个性) 压力 气流速度 流量
成分分析
热电偶 4性质 热电阻 二/三线制 辐射测温 三种方式 红外成像 接触测温 系统误差 导热 辐射 速度
EK t,30 EE 30,20 EK 758,0 EK 20,0
9
二、16. 一支三孔复合测压管,其校准曲线如图2_6 所示。若用这支测压管测量管道中气流速度,测得 P1 =1050mmH2 O,P2 =1800mmH2 O,P3 =1050mmH2 O (表压),同时用热电偶温度计测管 道中空气温度,温度计读数tg = 27℃ 。 若已知热 偶恢复系数r=0.9,大气压力为760mmHg,试求∶ 管道中空气流速(假定管道中空气流速在测点附近 是稳定的) 。 (P*-P)得V(1) T、P得准确r 用r 、Ma修正V
课程大纲 • 第1章 测量误差分析与处理(测量基础) • 第2章 测量系统分析(一般问题、共性) • 第3章 热工参数测量(具体方法、个性) 温度测量 、压力测量、 气流速度测量、流量测量 、气体成分分析
学习方法 1、实践为主,注重平时积累 2、上课、作业、实验
1
测试与检测技术基础-系统复习
基础(共性)
10
特点、处理方法(剔除含有粗差的坏值); 判定准则:* 3 s准则(拉伊特准则)(n≤10不适用)
格拉布斯准则(小样本适用)
3
• 热电势的测量(动圈式温度指示仪、电位差计,比较其 测量原理,线路电阻的影响)
2、 热电阻测温
• 两种常用热电阻(铂、铜)特点,热电阻测量(不平衡 或平衡电桥,两种接线方法(二线或三线)
U管
弹性 原件
电学 方法
压差 测量
气流 压力
原理
毕托管 节流式
二元管 孔板
热线
喷嘴
LDV
标准化
PIV
计算
动压
设计
高速气流 实验
两相流
参数 实验
在线 氧化锆 红外 离线 色谱
伯努利原理
锅炉
概率论 热力学 流体力学 传热学 电子电工 汽轮机 燃气轮机 水轮机 核电站 三传 燃烧 化学反应2
《测试与检测技术基础》课程总结
* 标准节流装置的应用(适用条件、最小流量限制、密度 修正)
二、其他流量计
涡轮、涡街(原理、特点)
习题:二、18、20
思考:二、17,21
涡街热丝频率测量的原理
8
几个作业问题(习题) 一、11. 钢水出炉温度为1600℃,其允许误差不超过 ±10℃,已知温度测量的标准误差σ= 8℃,若系统误差 为-6℃,试求:当仪表示值为1600℃时,钢水温度落在允 许误差范围内的概率。假设随机误差按正态分布。(未做) 二、4. 有一测温线路如图2_1所示,热电偶的分度号为K, 仪表示值为 758℃,冷端温度为30℃,后发现用了不同分 度号的补偿盒(EE(30, 20℃)=0.609mV),试求被测介质 的实际温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