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表达技巧虚实结合
虚实结合手法赏析
虚实结合手法赏析
虚实结合是中国文学中常用的表现手法之一,它将现实与想象、具体与抽象、已知与未知、主观与客观等元素巧妙地结合起来,以产生深远而富有艺术感染力的效果。
在诗歌中,虚实结合的手法可以用来营造特定的意境和表达情感。
例如,在柳永的《雨霖铃》中,上片描述的是眼前的实景、实事、实情,而下片则是对别后生活的设想,这是虚写。
通过这种方式,诗人淋漓尽致地写出了离别的依依不舍之情。
此外,在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诗人运用了“己方为实,对方为虚”的写法。
诗中说自己思念家乡和亲人,却从对方的角度出发,说对方如何思念自己。
这种写法比单方面表达自己的思念更加委婉,情感更加深沉和真挚,增强了艺术感染力。
总的来说,虚实结合的手法在文学中具有丰富的表现力和深远的艺术效果。
它不仅可以帮助诗人和作家创造出独特的意境和情感,同时也为读者提供了更广阔的想象空间和更深层次的审美体验。
古诗表达技巧讲析——虚实结合
古诗表达技巧讲析——虚实结合一、虚实结合的概念。
在古诗中,“虚”与“实”是相对的概念。
所谓“实”呢,就是诗人描写的那些实实在在存在的事物,像眼前看到的景色、人物的行为动作之类的。
比如说“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这黄鹂、翠柳、白鹭、青天都是实实在在能看到的东西,这就是实写。
而“虚”就比较有趣啦,它可以是想象出来的东西,像对未来的憧憬、对过去的回忆,或者是梦幻中的情景。
就像李商隐的“庄生晓梦迷蝴蝶”,这个“梦”就是虚的,是一种幻想中的情景。
也可以是一些抽象的情感、概念等,把它们当作一种“虚”的存在来描写。
二、虚实结合的作用。
1. 丰富内容。
虚实结合就像给古诗加了个“扩充包”。
只写实的话,内容有时候会显得比较单调。
比如说写送别,要是光写眼前的长亭、古道、友人的背影这些实景,虽然也能表达送别之情,但总觉得少了点什么。
要是加上虚写,像想象友人此去的路途艰辛,或者回忆两人曾经的美好时光,那诗的内容一下子就丰富起来了。
就像柳永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前面可能是实写喝酒送别,这后面想象自己酒醒后的情景,就把那种离别后的孤独、凄凉的感觉更深刻地表现出来了,而且让整首词的内容更饱满。
2. 营造意境。
3. 深化主题。
三、虚实结合的例子赏析。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这首诗里,“旅馆寒灯独不眠”是实写,诗人在旅馆里,对着寒灯睡不着觉,这是眼前真实的场景。
而“故乡今夜思千里”就是虚写啦,诗人不说自己思念故乡,而是说故乡在思念千里之外的自己,这种从对方角度来写思念的虚写手法很巧妙。
通过这种虚实结合,把那种浓浓的思乡之情表达得既含蓄又深刻。
如果没有这虚写的一笔,诗就只是一个孤独旅客的自怨自艾,有了这虚写,就好像把故乡和自己的思念连接起来了,让思乡之情弥漫在两地之间,更能打动读者的心。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2024年)诗歌鉴赏之虚实结合说课稿课件
引导学生分析诗歌中的虚实结合手法,探讨诗人是如何通过虚实结 合来表达主题和情感的。
讨论方式
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分享自己的看法和感受,同时倾听他人的观点, 进行深入的交流和讨论。
2024/3/26
25
分享各自对于所选诗歌中虚实结合手法理解和感受
分享内容
每组选派一名代表,分享本组对于所选诗歌中虚实结合手 法的理解和感受。
15
04
鉴赏诗歌中虚实结合方法 探讨
2024/3/26
16
抓住关键词句,理解作者意图
抓住实写词句,理解诗歌表面意义
通过仔细阅读诗歌,找出其中实写的词句,如具体的景物、人物、事件等,理解诗歌的
表面意义。
抓住虚写词句,体会诗歌深层内涵
在理解表面意义的基础上,进一步挖掘诗歌中的虚写词句,如象征、隐喻、夸张等手法 ,体会诗歌的深层内涵和作者的真正意图。
2024/3/26
结合虚实词句,全面把握诗歌主旨
将实写和虚写的词句结合起来,相互印证、补充,全面把握诗歌的主旨和作者的创作意 图。
17
关注背景信息,深入挖掘内涵
1 2
了解作者生平和时代背景
通过查阅相关资料,了解作者的生平和时代背景 ,为深入理解诗歌打下基础。
关注社会现实和历史文化背景
结合社会现实和历史文化背景,挖掘诗歌中所反 映的社会现象、时代精神、民族心理等内容。
2024/3/26
用具体事物象征抽象意义
诗人常常运用具有象征意义的具体事物来表达抽象的概念 或情感。
象征与比喻的结合
诗人在运用象征手法时,常常结合比喻等修辞手法,使诗 歌的表达更加生动形象。
象征手法的多样性
现代诗歌中的象征手法丰富多样,包括意象的象征、色彩 的象征、音响的象征等,这些手法的运用使得诗歌的内涵 更加丰富深远。
鉴赏古诗词中的虚与实的方法
鉴赏古诗词中的虚与实的方法鉴赏古诗词中的虚与实的方法虚和实原本是一对哲学范畴,在它的影响下,美学领域的虚实理论得以形成。
在我国古代的艺术创作和艺术评论中,虚实理论得到了广泛地运用。
宗白华先生在《中国艺术表现里的虚和实》一文中对中国的戏曲、绘画、书法、建筑、印章、舞蹈等艺术形式中的虚和实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探索。
中国的古典文学,特别是中国的古典诗词中,存在着大量的虚和实结合的现象。
古人评论虚实,有云:有者为实,无者为虚;有据为实,假托为虚;客观为实,主观为虚;具体为实,抽象为虚;显者为实,隐者为虚;有行为实,徒言为虚;当前为实,未来为虚;已知为实,未知为虚……这样的评论很经典。
仔细分析,文学中的虚实与其他作用于视觉听觉的艺术形式中的虚实虽然有相通之处,但却有许多不同的地方。
古典诗词中的虚实,与其他艺术形式中的虚实究竟有何不同?古典诗词中的虚和实之间又有何种关系?笔者想就这些问题作个肤浅的探讨,以求教于方家。
一、虚实与情景的关系人们在分析艺术作品虚和实的关系时,常说:“虚由实生,实仗虚行,以实为本,以虚为用。
”这一现象在中国古典诗词中表现得尤为突出。
如李白的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的“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这两句诗形式上是写景,但这景中却包含了诗人对朋友依依不舍的深情厚意,是抒情。
写景是实,抒情是虚。
这实际上是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的写法。
又如朱熹的《水口行舟》:“昨夜扁舟雨一蓑,满江风浪夜如何?今朝试卷孤篷看,依旧青山绿水多。
”写舟行江上的见闻,是实景;诗人在绘景叙事中蕴含了人生的哲理:风雨总是暂时的,风浪总归会平息的,青山绿树总是永恒的,一切美好的事物的生命力终究不可遏抑。
这是虚。
这实际上就是我们所说的借景抒情,叙事寓理的写法。
再如李忱的诗《瀑布》:“千岩万壑不辞劳,远看方知出处高。
溪涧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
”诗中描写了雄伟壮观而最终历尽坎坷奔向大海的瀑布形象,这是客观的景物,是实;而诗人在这首诗中寄托了自己的思想:—个人,决不可满足于现状,要志存高远,不惧艰难,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完整word版)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虚实结合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虚实结合导入: 我们在做诗歌鉴赏题时, 经常碰到这样的问题: 结合诗的内容, 分析它的表达技巧。
然后答案中有时就会出现这样的字样: 实中有虚, 虚中有实, 虚实相应, 虚景和实景巧妙地融合在一起, 而我们往往因写不出或写不完全而被扣分。
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一下这个“虚与实”到底是怎么回事。
一、虚实结合何为诗歌中的“实”与“虚”?“实”是指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象、实事、实境。
它可以通过视觉、听觉、触觉等具体感受得到, 是真实具体的描绘;“虚”:则是想象之景, 存在于人的思想意识之中, 引发人的联想。
具体说来, 诗歌中的“虚”包括以下三类:例如《梦游天姥吟留别》仙境就是一个虚象。
诗云:霓为衣兮风为马, 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
虎鼓瑟兮鸾回车, 仙之人兮列如麻。
忽魂悸以魄动, 恍惊起而长嗟。
惟觉时之枕席, 失向来之烟霞。
a、神仙鬼怪世界和梦境。
李白描绘了一幅美好的图景, 图景的美好反衬出现实的黑暗。
诗人往往借助这类虚无的境界来反衬现实。
这就叫以虚象显实境。
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云: “谈笑间, 樯橹灰飞烟灭。
”再现了火烧赤壁这一史实。
显然不是发生在眼前, 故也是虚景。
李煜《虞美人》中“雕栏玉砌应犹在, 只是朱颜改”, 句中“故国”的“雕栏玉砌”存在, 但此时并不在眼前, 也是虚象。
作者将“雕栏玉砌”与“朱颜”对照着写, 颇有故国凄凉, 物是人非之感。
b、已逝之景之境。
这类虚景是作者曾经经历过或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景象, 但是现时却不在眼前。
柳永《雨霖铃》中云: “今霄酒醒何处, 杨柳岸晓风残月”这是设想的别后的景物: 一舟离岸, 词人酒醒梦回, 只见习习晓风吹拂萧萧疏柳, 一弯残月高挂柳梢。
c、设想的未来之境。
这类虚境是还没有发生的, 它表现的情将一直延伸到未来而不断绝。
故写愁, 将倍增其愁;写乐将倍增其乐。
诗歌中的“实”:在中国画中, 实是指图画中笔画细致丰富的地方。
而在诗歌中, “实”是指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象、实事、实境。
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复习备考: 表达技巧专题--描写手法
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复习备考:表达技巧专题--描写手法描写手法【虚实结合】含义:虚实结合,就是把抽象的述说与具体的描写结合起来,或者是把眼前现实生活的描写与回忆、想象结合起来。
作用:①让读者从虚中想象实,从实中体会虚,激发想象,增强吸引力;②丰富诗歌内容,使其内涵丰富,外延无边,增强表现力。
例句赏析: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这首诗前两联写实。
诗人初闻蜀中大地“收蓟北”,禁不住“涕泪满衣裳”。
他回头看看与自己一同饱受战乱苦难的妻子儿女,她们哪里还有愁云?遂卷起诗书,与家人同喜同乐。
后两联写虚。
我们“放歌”、“纵酒”共庆失土的收复;我们焕发青春,与年少的儿女作伴还乡,告别流离失所的生活。
诗人虽然此时身在异域,思绪早已鼓翼而飞,沿着涪江入嘉陵江,穿巴峡入长江,再出巫峡至襄阳,转向洛阳还故乡。
虚实结合,大大拓展了诗歌外延,表现了诗人乍闻胜利消息时的喜极心情和急欲赶路返乡的强烈愿望,富有极强的感染力。
【动静结合】含义:动静结合是指对事物、景物同时做动态和静态的描写,两者相互映衬,构成一种情趣。
艺术创作中离不开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
或以动衬静,或以静衬动,或一动一静,相辅相成。
作用:①突出事物特征,将对象表现得活泼有致;②增强画面的动感,营造出具有感染力的意境;③凸显语言表达的艺术性,使句子灵活多变,富于诗意;④烘托作者的某种心境和情绪。
例句赏析: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
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
——杜甫《漫成一首》动静结合,相互映衬。
诗中末句对大鱼跃出的“动”态描写,更衬托出前三句白鹭屈曲着身子、恬静地夜宿在月照下的沙滩上的“静”态美,一静一动,富有诗意。
抒发了诗人对平静、安宁生活的向往。
【正侧结合】含义:正侧结合是古代诗文中写人、写物常用的一种手法。
“正“指的是正面描写,“侧”指的是侧面描写。
诗歌鉴赏表达技巧之诗歌结构手法
1.衬托2.虚实结合例1:《梦游天姥吟留别》:【析】仙境就是一个虚象。
诗云:“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李白描绘了一幅美好的图景,图景的美好反衬出现实的黑暗。
例2:李白《蜀道难》:【析】以虚写实,从蚕丛开国说到五丁开山,由六龙回日写到子规夜啼,天马行空般地驰骋想象,创造出了让人惊叹不已的蜀道形象例3:李商隐《锦瑟》:【析】运用“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四个典故,以虚写虚(过去的经历、梦想、挫折等),让后学者畅想不已,被喻为古代“朦胧诗”。
3.白描例1:“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温庭筠《商山早行》)【析】“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六个名词(即六种景物)组合,纯用名词组合,没有(动词)形容词修饰点缀。
即所谓白描手法。
它集中地表现了早行的辛苦。
在鸡鸣声起,残目未落之时,冒着寒霜上路,可见早行辛苦。
例2:“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北朝民歌《敕勒歌》)【析】对草原景象的白描,显得简洁有风骨,写出了草原的壮美,点染出牧民的生活。
4.对比5.细节描写例1: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杜牧《过华清宫》)【析】诗人仅摄取杨贵妃看到跑马飞送荔枝的人发出会心一笑的细节入诗,一切尽在不言中了。
诗人的隐讽态度在于“妃子笑”与“无人知”,由此可见,千里迢迢飞送荔枝,完全为了博得一人的欢心,至于外人是不知内情的,看到快马飞驰的紧急情况,或许以为是为了军国大事呢?“妃子笑”的细节,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例2: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
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元稹《行宫》)【析】此诗寓引古鉴今之意,抒凭吊今昔之情,向来极负盛名。
诗云《唐诗别裁》说它:“只四语已抵一篇长恨歌矣。
”诗人只是选取了白头宫女“闲坐说玄宗”的细节组成全篇。
古诗中最难的手法!高考诗歌鉴赏之虚实结合指导与突破
古诗中最难的手法!高考诗歌鉴赏之虚实结合指导与突破在《蜀道难》中,李白以虚写实,创造出了让人惊叹不已的蜀道形象,也给读者以无穷的想象和回味。
赏析古代诗歌的虚实结合手法是高考古代诗歌鉴赏的考查点。
虚实结合原则:抓物象的特点,抓物与志的契合点,抓物象的特殊内涵。
一、虚实结合的含义虚实结合是把抽象的述说与具体的描写结合起来,或者是把眼前现实生活的描写与回忆、想象结合起来。
虚与实是相对的。
诗中的“实”指: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像、实事、实境。
诗中的“虚”指:①幻想:神仙鬼怪世界和梦境。
②想象:设想的未来之境。
③回忆:已逝之景的情境。
④联想:由此及彼,从对方的角度写。
总之,眼见为实,心想为虚;已然为实,未然为虚;身临其境、仰视俯察为实,思接千载、视通万里为虚。
二、虚景和实景的关系“虚实相生”是指虚与实二者之间互相联系、互相渗透与互相转化,以达到虚中有实、实中有虚的境界,从而大大丰富诗中的意象,开拓诗中的意境,为读者提供广阔的审美空间,充实人们的审美趣味。
1.形成强烈的对比效果如:姜夔《扬州慢》中虚景是指“春风十里”,写往日扬州城十里长街的繁荣景象;实景是“尽荠麦青青”,写词人今日所见的凄凉情形。
这一虚一实两幅对比鲜明的图景,寄寓着词人昔盛今衰的感慨。
2.形成渲染烘托的作用如:欧阳修的《踏莎行》,上阕写实,通过初春景象反衬“行人”的离愁别绪。
下阕写虚,通过设想“行人”妻子凭栏远望,思念“行人”的愁苦之象,来写愁思。
妻思夫,夫想妻。
虚实相生,从而将离愁别绪抒发得淋漓尽致。
三、规范答题步骤第一步:明手法。
准确指出用了虚实结合手法。
第二步:阐运用。
结合诗句阐释哪些是实景,哪些是虚景。
第三步:析效果。
a.前后形成对比,突出主旨、情感。
b.烘托渲染某种氛围,表达作者某种情感。
四、详细内容01虚与实有者为实,无者为虚;有据为实,假托为虚;客观为实,主观为虚;具体为实,抽象为虚;显者为实,隐者为虚;有行为实,徒言为虚;当前为实,未来为虚;已知为实,未知为虚。
古诗表达技巧讲析——虚实结合
古诗表达技巧讲析——虚实结合虚实结合既是古诗词重要的艺术手法之一,也是高考古诗鉴赏题中出现频率较高的知识点之一。
诗词的虚实结合写法变化多端。
一、虚写与实写的类型所谓“实”,是诗词中可以通过视觉、听觉、触觉等具体捉摸到的部分,主要指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象、实事、实境。
所谓“虚”则是指诗词中表现的存在于人的思想意识之中的部分。
从表现手法上看,“虚”就是指实体形象所暗示出来的空白形象,包括人物的心理、抽象议论、景中之情等。
从描写内容上看,“虚”就是指亲历的场景、历史场景、梦中场景和设想的未来场景。
1.当前之景为实,已逝之景为虚已逝之景主要指作者经历过的,或是历史上发生过的景象。
作者把这些景物写入诗词中,大多是通过与当前的实景构成某种关系来表达诗人内心的情怀。
如李煜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上片中“春花秋月”、春风(东风)拂槛、明月照楼等都是词人眼前所见之美好景色。
下片中的“雕栏玉砌”“朱颜”是词人对故国的追思,“雕栏玉砌”也许还在,宫中的红粉佳人也已迟暮。
这些都是虚写之景。
诗人竭力将往昔与当今、景物与人事进行对比,在虚实对比中突出国亡家破、物是人非的无限悲愁悔恨。
再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上片中“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具体景物描写是实写。
下片中“雄姿英发”“羽扇纶巾”描绘了周瑜才华横溢、意气风发的形象,“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再现火烧赤壁这一史实,这都是对赤壁之战中人物、事件和场景的想象还原,是对历史事件的虚写。
词人怀古伤己,借对英雄人物周瑜的仰慕,抒发了自己功业无成的感慨。
诗歌鉴赏表达技巧虚实结合(教案)
诗歌鉴赏表达技巧虚实结合(教案)诗歌鉴赏表达技巧——虚实结合(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古诗歌中虚景与实景的概念;2、能力目标:掌握诗歌鉴赏中“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
正确运用诗歌表达技巧中的“虚实结合”的鉴赏术语规范答题。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自主研究,自主探讨,主动总结规律的惯。
教学重难点:掌握古诗歌中虚景与实景的概念,正确运用诗歌表达技巧中的“虚实结合”的鉴赏术语规范答题。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请大家看一幅画,XXX老先生的《蛙声十里出山泉》。
这幅画中只有蝌蚪,你们说说它符合画题的要求吗?(符合,因为随着泉水的流淌,时间的流逝,小蝌蚪会变成青蛙,到时候就可以听到十里外泉水里的蛙声了)同学们说的很好,我们看到的蝌蚪是实景,而蛙声确是我们想像出来的,是虚的。
在鉴赏这幅画的过程中我们用到了虚实相生的手法。
的确,在音乐和美术作品中,我们往往会使用真假相生的技法。
同样,我们中国古典的诗词也经常用到这类手法,本日我们就来研究一下诗词鉴赏中的真假相生。
二、初步体验1、有备而来:回忆:诗歌鉴赏施展阐发手法类题型答题步调:①、说明是什么技巧。
②、结合诗歌分析技巧。
③、表达了什么感情。
2、步步深切。
诗中的实: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象、实事、实境。
诗中的虚:看不见摸不着,虚象。
是诗人主观意识中存在的,是通过诗人主观想象得到的部分。
3、小战热身:找出下列诗词中的虚和实:①、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繁而来下。
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虚)②、今宵酒醒何处,XXX残月。
(虚)③、遥想XXX当年,XXX嫁了,雄姿英发(虚)④、XXX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虚)⑤、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实)念去去千时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虚)⑥、飞流直下三千尺,(实)疑是银河落九天。
(虚)◆小结1:诗中的虚有哪几种类型?①空想:神仙鬼魅世界和梦境②想象:假想的未来之境③回忆:已逝之景之境④联想:由此及彼,从对方的角度写三、链接课本,总结规律。
诗歌表达技巧——虚实结合
八归·湘中送胡德华
姜夔
芳莲坠粉,疏桐吹绿,庭院暗雨乍歇。无端抱影销魂处,还见篠墙①萤暗 ,藓阶蛩②切。送客重寻西去路,问水面琵琶谁拨?最可惜、一片江山,总 付与啼鴂③。
长恨相从未款,而今何事,又对西风离别?渚寒烟淡,棹移人远,飘渺行 舟如叶。想文君④望久,倚竹愁生步罗袜。归来后,翠尊双饮,下了珠帘, 玲珑⑤闲看月。
诗歌表达技巧
虚实结合
烟 霞 锁 其 腰 , 则 高 矣 。
山 欲 高 , 尽 出 之 则 不 高 ;
学习目标
1.辨别虚实结合的手法,总结虚实结合 手法的分析技巧。
2.归纳总结虚实结合试题的答题步骤, 规范答题。
诗歌中的“虚”与“实”
诗歌中的“实”,指对客观事物的描述。 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象、实事、实境。 可以通过各种感官捕捉到的部分
【规律总结】 “虚”与“实”的
关系及作用
(1)虚景和实景的关系,有时是相反相成,形 成强烈的对比,从而突出中心,表达诗人 的某种感慨。
(2)虚景和实景的关系,有时是相辅相成,互 相映衬,形成渲染烘托,从而突出中心, 或渲染出一种某种气氛,或是烘托出浓浓 的情感。
例2 塞上听吹笛 (唐)高适
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请简析本诗是如何运用虚实结合的艺术手法 的?有何作用?
①前二句写的是实景:胡天北地,冰雪消融,傍晚牧民赶着马群 回去,天空洒下明月的清辉……营造一种和平宁谧的气氛。 ②三、四句将“梅花落”的曲名拆用, 构成一种虚景,仿佛风吹的 不是笛声而是落梅的花片,它们四处飘散,一夜之中洒满关山。 ③虚实交错,相辅相成,与雪净月明的实景搭配和谐, 构成美妙阔 远的意境,委婉含蓄地表达了征人思乡之情。
虚实结合题型的答题步骤: 第一步:明手法 (准确指出用了什么手法) 第二步:阐运用 (结合诗句阐释哪些是实景,哪些是虚景) 第三步:析效果 用虚实结合的手法
表达技巧之虚实结合、抑扬关系-2023年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全国通用)
8、①这首诗描写了雪消溪涨、游客
9、①三四句实写山花随流水流出的
渡溪、古槎横溪 、山花随流水流出
景象;
等画面。
②虚写山中的春意,以及溪源之远,
②表现了作者对琅琊溪美景的喜爱
溪流的曲折。
之情,体现了作者寄情山水的悠然
③虚实结合,激发了读者的想象,
情怀。
丰富了画面的内涵。
扬州慢
姜夔 〔宋代〕 淳熙丙申至日,予过维扬。夜雪初霁,荠麦弥望。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 渐起,戍角悲吟。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 想得家中夜深坐, • 还应说着远行人。
人在客店里,抱着膝坐在灯前,只有影子与 他相伴是实写,表现其孤寂、思家之情。
• 而三四两句 “家中夜深坐” “说着远行人”
• 问题:作者是怎样写“思家”的?
等是虚写,是想象,想象家里的人或许像我
这样深夜坐着,在谈论着我这个“远行人” ,
• 从对方的角度写为虚。从对方进行设想, 表现家中人也在想我。
上阙写实,通过初春景象反衬“行人”的离愁别绪。 下阙写虚。通过“行人”设想妻子凭栏远望,思念“行人”的愁苦之
象,来写愁思。 妻思夫,夫想妻。虚实相生,从而将离愁别绪抒发得淋漓尽致。
你知道这首诗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吗?
• 南宋诗人叶绍翁 • 《游园不值》
• 应怜履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其中抒情和描写是高考考查的重点。
四、鉴赏诗歌的构思立意技巧 诗歌构思立意的精妙往往由篇章结构的技巧体现出来。 以小见大、卒章显志、欲扬先抑或欲抑先扬、借古讽 今、托物言志等都是比较常见的构思技巧。这些技巧 对提高诗歌的表现力有很大帮助。
2013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诗歌鉴赏表达技巧之虚实结合资料
❖ 〔2023广东卷〕望江东 黄庭坚
❖ 江水西头隔烟树,望不见、江东路。思 考只有梦来去。更不怕、江阑①住。
❖ 灯前写了书很多,算没个、人传与。直 饶寻得雁分付②,又还是、秋将暮。
❖ 注:①阑:阻隔;阻拦。 ②直饶:纵使 。分付:交付。
①上❖片请前从两虚句实实写角远度望分不见析江词东的路上,引片起或后下两片句梦。中〔相4 见慰孤分独〕的虚写〔想象〕;想象中的相见反衬了现实中
❖ 塞上听吹笛 高适 ❖ 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天山。
❖ 一二句写实景,描写的内容是胡天北地,冰 雪消融,牧马的季节到了。黄昏,战士赶着 马群归来,天空洒下明月的清辉。在如此苍 茫而又清澄的夜景里,不知哪座戍楼里吹起 了羌笛,那是生疏的《梅花落》曲调啊!三 四句写虚景,将“梅花落”拆用,仿佛风吹 的不是笛声而是落梅的花片,它们四处飘散, 一夜之间和色和香洒满天山。此诗抒写战士 们由听曲而想到家乡的梅花〔胡地没有梅 花〕,想到梅花之落,写出了他们的浓浓的 思乡情。
❖ 答案:作者主要通过一幅想像的画面,即冬 至夜深时分,家人还围坐在灯前,谈论着自 己这个远行之人,以此来表现“思家“的。
虚实结合〔虚实相生 〕
❖指现实的景、事与想象的景、 事相互衬托,穿插一起共同表 达情感。虚实结合可以丰富诗 歌意象和内容,开拓诗的意境, 从而表现中心、表达情感。
虚实结合〔虚实相生 〕 1、实:
渲染出某种情感〔衬托出某种气氛〕。
望江南 李煜
❖ 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似旧时游上苑,车 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
❖ 这是南唐李后主亡国入宋后写的词。有人说 这是一首极尽繁华之作;有人说这是一段凄 凉无限之吟唱。
❖ 请从艺术手法运用的角度谈谈你对这首词的 看法。
诗歌鉴赏之表达方式
1.指出运用了哪种抒情手法。
2.结合文本简析是如何运用
答 题
这种手法的。
模 式
3.简析这种手法在塑造Biblioteka 象、表情达意中的作用以及作者
表达的情感。
随堂练习
春日秦国怀古 周 朴① 荒郊一望欲消魂②,泾水萦纡③傍远村。
——《木兰诗》
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十七 为君妇,心中常苦悲。君既为府吏,守节情不移,贱妾留空 房,相见常日稀。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三日断五匹, 大人故嫌迟。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妾不堪驱使,徒留 无所施,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
——《孔雀东南飞》
“乐府双璧” 借事抒情
作者写了这样一个细节:家书将 要发出时,又觉得有话要说,故 “又开封”。表达了漂泊异乡的 游子对家乡亲人的无尽思念。
七.描写角度 层次角度:远近高低俯仰; 感官角度: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或通感; (或描绘的角度:绘形绘声绘色绘势) 色彩的角度:色彩的对比、映衬 观察角度:定点观察、移步换景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王安石《咏梅》
物 言 志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
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 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 云:何陋之有?—— 刘禹锡《陋室铭》
通过对莲的形象和品质的描写,歌颂了莲 花坚贞的品格 ,从而也表现了作者洁身自 爱的高洁人格,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和对追 名逐利的世态的鄙视和厌恶。
兰溪棹歌 戴叔伦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诗歌鉴赏中的虚实结合、动静结合
诗歌鉴赏中的虚实结合、动静结合虚实结合是中国古典诗歌中重要的艺术表现手法之一。
所谓“实”是指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景、实事、实境,是可以通过视觉、听觉等感觉捕捉到的部分。
所谓“虚“是指主观意识中存在的情感、设想、梦境,是通过诗人主观想象得到的部分。
虚实结合是指现实的景、事与想象的景、事互相映衬,交织融合。
典诗歌历来追求“虚”与“实”的完美结合。
清代唐彪在《读书作文谱》中说得很精辟:“文章非实不足以阐发义理,非虚不足以摇曳神情,故虚实常宜相济也。
”可见虚实结合得好可以使诗意蕴藉含蓄,有“飞动之趣”。
又可以大大丰富诗的意象,开拓诗的意境,为欣赏者提供广阔的审美空间,使其获得充盈的审美趣味。
虚实结合的形式多种多样,就方法而言,有详写为实,简略为虚;具体为实,抽象为虚;写景为实,抒情为虚;正面为实,侧面为虚;当前为实,追忆为虚;当前为实,未来为虚;己方为实,对方为虚;客观为实,想象为虚等等。
本文拟就常见的几种表现形式作初步的探讨。
1、详写为实,简略为虚。
详写可以细致入微,如在目前,略写则给人留下无尽的想象空间。
比如贾岛的《寻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此诗中,实写作者与童子的对话,而诗人“问”的内容却省略掉了,采用虚写。
隐者是什么样子,采药去了哪里,多久回来都没有介绍。
但山峰高峻,云海茫茫,童子天真纯朴,隐者仙风道骨,诗人寻访隐者时平和的心情与闲雅的态度,则是我们可以通过想象来补充的。
诗歌通过虚写给我们留下了充分的想象空间。
读诗时我们通过补充(即想象)能得到美妙的审美愉悦和享受。
2、具体为实,抽象为虚。
抽象的情况大致可分为哲理和志向二端。
①哲理为虚:在诗歌中,抽象的哲理往往通过具体的事物形象表现出来。
比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此诗中,作者登楼所见的具体形象为实,抽象的说理为虚。
前二句写登楼所见万里之广阔景象,使人视界为之一开,精神为之一振,是实写。
诗歌鉴赏专题 古诗歌表达技巧——虚实结合
课堂练习:1、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送魏二 王昌龄 醉别江楼橘柚香, 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 愁听清猿梦里长。 请从虚实关系的角度赏析这首诗。 实写: 参考答案 : 江楼醉别,橘柚飘香,江风骤雨 这首诗前两句实写江楼醉别,橘柚飘香, 虚写: 江风骤雨, 遥远的潇湘 凄清的猿啼 后两句虚写,由眼前情景转为设想对方 效果: 抵达遥远的潇湘愁听凄清的猿啼的孤寂与 烘托 氛围 愁苦的情景, 表达 情感 虚实相生,烘托出与友人分别时的惆怅
诗歌中“虚”境包括以下四大类:
探究一: 《梦游天姥吟留别》:霓为衣 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 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忽魂悸以魄动, 恍惊起而长嗟。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 霞。 1、虚无之境(仙境和梦境)。 幻想 诗人往往借助这类虚无的境界来反衬现实。 标志词:梦、觉、醒、恍等
探究二:
2015届高考诗歌鉴赏专题
鉴赏古诗歌表达技巧 ——虚实结合
虞美人 · 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 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 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本词的结构及技法
虞 上片 美 人
下片
景 春花秋月小楼东风 情
离愁别绪亡国之恨
实
虚
情景交融
柳永《雨霖铃》中云:“今霄酒醒何处, 杨柳岸晓风残月” 想象 3、未来之境(将来之境)。 这类虚境是还没有发生的,它表现的情将 一直延伸到未来而不断绝。故写愁,将更 增其愁;写乐将更增其乐。 标志词:何时、何处、何家等
探究四:
《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 抱膝灯前影伴身。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之虚实结合1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之虚实结合1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之虚实结合三维目标:1、了解并掌握诗歌鉴赏中“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
2、在合作学习中培养学生鉴赏古代诗歌的能力。
学习重点:结合作品分析实写和虚写的内容及其作用。
学习难点:掌握分析方法和答题思路,形成完整答案。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方法:通过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合作交流----思考归纳的方法,来突破重点难点。
教学过程:导入:我们曾学了柳永抒写离情别绪的千古名篇《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学生齐背)在词中,作者将他与恋人惜别时的真情实感表达得淋漓尽致。
词的上片写临别时的情景,是实写;下片主要书写别后想象,是虚写。
这种虚实结合的表达技巧在古典诗词中经常用到。
那何为虚,何为实呢?(板书:虚实结合)一、虚实结合何为诗歌中的“实”与“虚”?(学生四人一组讨论)“实” 是指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象、实事、实境。
它可以通过视觉、听觉、触觉等具体感受得到,是真实具体的描绘;“虚”:则是想象之景,存在于人的思想意识之中,引发人的联想。
实:现实的,眼前的;虚:想象的,过去的、未来的;那虚在诗歌中又有哪几种常见的形式呢,大家能结合具体的诗歌谈谈吗?讨论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
列缺霹雳,丘峦崩摧。
洞天石扇,訇然中开。
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
(神仙鬼怪的世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
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界、梦境)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
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
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二、探究诗歌中虚与实的作用接下来请大家结合学案上的三首诗,两两组合,相互讨论,探究虚与实在诗歌中有何作用如李白《越中览古》:“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前三句着重虚写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破吴后富贵威武、繁盛热闹的往事,结句实写只剩下几只鹧鸪在王城故址上飞来飞去的眼前之景,虚实对比中寄寓着词人昔盛今衰的感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歌鉴赏表达技巧--------虚实结合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古诗歌中虚景与实景的概念;2、能力目标:掌握诗歌鉴赏中“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
正确运用诗歌表达技巧中的“虚实结合”的鉴赏术语规范答题。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讨,主动总结规律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掌握古诗歌中虚景与实景的概念,正确运用诗歌表达技巧中的“虚实结合”的鉴赏术语规范答题。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请大家看一幅画,齐白石老先生的《蛙声十里出山泉》。
这幅画中只有蝌蚪,你们说说它符合画题的要求吗?(符合,因为随着泉水的流淌,时间的流逝,小蝌蚪会变成青蛙,到时候就可以听到十里外泉水里的蛙声了)同学们说的很好,我们看到的蝌蚪是实景,而蛙声确是我们想像出来的,是虚的。
在鉴赏这幅画的过程中我们用到了虚实相生的手法。
的确,在音乐和美术作品中,我们往往会使用虚实相生的技法。
同样,我们中国古典的诗词也经常用到这种手法,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诗词鉴赏中的虚实相生。
二、初步体验1、有备而来:回顾:诗歌鉴赏表现手法类题型答题步骤:①、说明是什么技巧。
②、结合诗歌分析技巧。
③、表达了什么感情。
2、步步深入。
诗中的实: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象、实事、实境。
诗中的虚:看不见摸不着,虚象。
是诗人主观意识中存在的,是通过诗人主观想象得到的部分。
3、小战热身:找出下列诗词中的虚和实:①、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
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虚)②、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虚)③、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虚)④、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虚)⑤、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虚)(实)念去去千时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⑥、飞流直下三千尺,(实)疑是银河落九天。
(虚)◆小结1:诗中的虚有哪几种类型?①幻想:神仙鬼怪世界和梦境②想象:设想的未来之境③回忆:已逝之景之境④联想:由此及彼,从对方的角度写三、链接课本,总结规律。
比较这两首词虚实结合的手法的运用有何区别,分别有何作用?试分析诗歌中的虚实手法。
例 1:读柳永的《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参考答案:“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描写了离别时凄清的环境和两人难舍难分的情景,写的是现实之景,是实写。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是想象中的别后所见景象和凄清孤寂的生活情景,是想象之景,是虚写。
本诗虚实结合,丰富了诗歌离别的内容,拓展了诗歌凄清的意境,渲染和强化了诗歌词人与恋人离别时的伤感,孤独,无奈的感情。
从虚实结合的角度分析诗歌。
例 2:读姜夔的《扬州慢》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
纵豆蔻词工,青楼好,难赋深情。
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
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参考答案:本诗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虚景是指“春风十里”,写往日扬州城十里长街的繁荣景象;实景是“尽荠麦青青”,写词人今日所见的凄凉情形。
由这一虚一实两幅对比鲜明的图景,寄寓着词人昔盛今衰的感慨。
◆小结2:虚景和实景有几种关系?分别有什么作用?虚景和实景的关系,有时则是相辅相成形成渲染烘托,从而突出中心的。
如柳永《雨霖铃》中“今霄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是设想的别后的凄清之景:一舟离岸,词人酒醒梦回,只见习习晓风吹拂萧萧疏柳,一弯残月高挂柳梢。
虚实结合,强化了离别时的伤感,孤独,无奈的感情。
《夜雨寄北》《琵琶行》虚景和实景的关系,有时是相反相成形成强烈的对比,从而突出中心的。
如姜夔《扬州慢》中的虚景是“春风十里”,写往日扬州城十里长街的繁荣景象;实景是“尽荠麦青青”,写词人今日所见的凄凉情形。
由这一虚一实两幅对比鲜明的图景,寄寓着词人昔盛今衰的感慨。
《梦游天姥吟留别》《念奴娇赤壁怀古》《虞美人》◆小结3:虚实结合题型的答题步骤:第一步:明手法(准确指出用了什么手法)第二步:阐运用(结合诗句阐释哪些是实景,哪些是虚景)第三步:析效果用虚实结合的手法(a.前后形成对比,突出主旨、情感)(b.烘托渲染某种氛围,表达作者某种情感)。
四、牛刀小试,点击高考,1、(2005 年全国卷Ⅱ)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邯郸冬至夜思家》白居易(唐)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问题:作者是怎样写“思家”的?参考答案:本诗运用了虚实相生的表现手法。
诗的一二两句写冬至之日,诗人一个人在客店里,抱着膝坐在灯前,只有影子与他相伴是实写,表现其孤寂、思家之情。
而三四两句“家中夜深坐” “说着远行人”等是虚写,是想象,想象家里的人或许像我这样深夜坐着,在谈论着我这个“远行人” ,表现家中人也在想我。
虚实结合,相辅相成,突出表现了诗人孤寂之感,思家之情。
2、(2010 年江苏卷)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送魏二王昌龄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请从虚实关系的角度赏析这首诗。
实写:江楼醉别,橘柚飘香,江风骤雨虚写:遥远的潇湘凄清的猿啼效果:烘托氛围表达情感参考答案 :这首诗前两句实写江楼醉别,橘柚飘香,江风骤雨,后两句虚写,由眼前情景转为设想对方抵达遥远的潇湘愁听凄清的猿啼的孤寂与愁苦的情景,虚实相生,烘托出与友人分别时的惆怅悲凉的氛围,表达了对友人不舍和牵挂之情。
3、((2010 广东卷)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7分)《望江东》黄庭坚江水西头隔烟树,望不见、江东路。
思量只有梦来去。
更不怕、江阑①住。
灯前写了书无数,算没个、人传与。
直饶寻得雁分付②,又还是、秋将暮。
【注】①阑:阻隔;阻拦。
②直饶:纵使。
分付:交付。
请从虚实关系的角度分析这首词的上片或下片。
参考答案:上片:词人触景生情,实写江边目光阻隔感受,虚写梦中回到江东。
抒发不忍离去之愁。
下片:词人实写灯下写书信,虚写希望大雁捎带思念,却是节令已过。
流露浓重的牵挂不舍愁绪及深深的无奈之情。
五、课堂回顾,学习小结:本堂课我学到了什么?六、课后作业:1、分析下面这首词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江城子》苏轼(宋)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2、请从虚实角度对本词略作赏析踏莎行欧阳修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熏风暖摇征辔。
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
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梳理:春暖了,旅舍的寒梅日渐凋谢,只剩细细碎碎几片残瓣儿;溪桥边的柳树却萌出了浅绿嫩芽。
暖暖的春风在大地上拂过,风中带了花草芳香,远行的人,也都在这时动身了。
在这美好的春光里,我也送走了你。
你渐行渐远,我的愁绪也渐生渐多,就像眼前这一江春水,来路无穷,去程不尽。
于是只好上楼远望你离去的方向,期盼能够早归。
然而,映入眼帘的,只是绵绵无绝的春草原野,原野尽处是隐隐青山。
而你,更在遥远的青山之外,渺不可寻!参考答案:上阙写实,通过初春景象反衬“行人”的离愁别绪。
下阙写虚,通过设“行人”想妻子凭栏远望,思念“行人”的愁苦之象,来写愁思。
妻思夫,夫想妻。
虚实相生,从而将离愁别绪抒发得淋漓尽致。
3.2010潍坊二检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
忆秦娥邯郸道上望丛台有感曾觌(dí)风萧瑟,邯郸古道伤行客。
伤行客。
繁华一瞬,不堪思忆。
丛台歌舞无消息,金樽玉管空陈迹。
空陈迹。
连天衰草,暮云凝碧。
【注】 1169 年隆冬,在去金国进贡时,作者路过邯郸望见六国时期赵王宴乐之所——丛台,遂作此词。
问:“虚实结合”是这首词的突出手法,请结合全词加以简析。
答案:2运用想象虚写了古时繁盛一时的丛台歌舞奢靡的画面,实写了邯郸古道上萧瑟秋风中衰草连天的凄凉景象。
以虚衬实,寄寓了词人对宋王朝割土分疆、国势衰微的悲痛之情。
七、板书设计诗词鉴赏中的虚实相生诗词里的虚:1、神仙鬼怪世界和梦境。
2、已逝之景之境。
3、设想的未来之境。
4 、从对方的角度写为虚。
诗词里的实: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象、实事、实境。
(注:文档可能无法思考全面,请浏览后下载,供参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