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中哲学思想
《易经》的主要哲学思想简析
![《易经》的主要哲学思想简析](https://img.taocdn.com/s3/m/b262d3f95a8102d276a22fcb.png)
《易经》的主要哲学思想简析《易经》简称《易》,又称《周易》,是中国最古老的文献之一,相传为周文王所著,成书于周代,故而称呼《周易》。
周,原是一个朝代名,但它做为书名,却是周普的意思。
所以,《经典释文》说:“周,至也,遍也,备也。
今名书,义取周普。
”广义的《周易》包括《易经》和《易传》。
《易经》分为《上经》三十卦,《下经》三十四卦。
由于《易经》成书很早,大约在西周时期,文字含义随时代演变,《易经》的内容在春秋战国时便已不易读懂,因此春秋战国时代的人撰写了《十翼》,又称为《易传》,以解读《易经》。
《周易正义·序》说:“夫易者,变化之总名,改换之殊称。
……郑玄依此义作《易赞》及《易论》云:‘易一名而含三义:易简,一也;变易,二也;不易,三也。
’”长期以来,人们普遍认为《易经》最初是占卜用的书,其实《易经》是以一套符号系统来描述状态的变易,表现了中国古典文化的哲学和宇宙观。
它的中心思想,是以阴阳两种元素的对立统一去描述世间万物的变化。
它的影响遍及中国的哲学、宗教、医学、天文、数学、物理、文学、音乐、艺术、军事和武术。
自从十七世纪开始,《易经》亦在西方流传。
由于《易》本是古人卜筮时用来参考占断吉凶的底本,所以,易经,在历史上除了我们在这里介绍的《周易》外,还有《连山易》、《归藏易》。
遗憾的是这两种易已经失传了。
易经,最初主要以图案和符号为主体内容;随着文字的发生和演化,才逐渐完善。
原始的易经主要由河图和洛书的图案中内涵规律演化而来,并逐渐形成八卦符号。
如果说作为一个占卜的操作系统,《易经》逐渐只为一小部分巫觋拥有于民间,那么作为一个关于世界意义的解释系统,它的基本思维模式和观念内容则几乎为全部的思想大家所重视。
它不仅为道家所传袭利用,也为儒家所继承发展。
太极一元论,阴阳二元论,乃至重功能轻实体,重直觉轻分析的思维特征无不与《易经》所包含的原始思维及巫文化因子有关。
朱熹称颂:“至哉易乎!其道至大无不包,其用至神而无不存”。
易经国学之道解读易经中的哲学思想
![易经国学之道解读易经中的哲学思想](https://img.taocdn.com/s3/m/e2abaf07f11dc281e53a580216fc700abb685299.png)
易经国学之道解读易经中的哲学思想易经国学之道:解读易经中的哲学思想易经,又称《周易》,是中国古代一部具有丰富哲学思想的经典著作。
它不仅是一本卜筮之书,更是一部揭示人生哲学的智慧之典。
本文将通过解读易经中的哲学思想,探索易经国学之道。
一、天人合一:天道人道相应易经中最基本的哲学思想是天人合一的观念。
易经认为,天地万物是一个整体,人与自然是相互关联的,人的思想与行为必须与自然法则相应。
易经通过八卦和六十四卦,描述了天地之间阴阳的变化和相互影响。
八卦是易经的核心概念之一,它代表了天地自然万物的两种基本状态——阴与阳。
易经通过八卦的变化组合,揭示了阴阳之间的相互转化,以及天道人道相应的道理。
二、阴阳平衡:和谐发展的哲学思想易经强调了阴阳平衡的重要性。
阴阳是自然界相对而统一的两个方面,它们之间的相互调和、平衡相处是推动世界变化的根本动力。
易经中阐述的“阴阳交感”思想,强调了事物在发展过程中必然存在阴阳两个方面,而阴阳的平衡则是事物健康发展的关键。
在人的生活中,也需保持心理、身体的阴阳平衡,以实现和谐发展。
三、变通无穷:灵活应对的哲学思想易经主张的变通无穷的哲学思想,强调了适应变化的重要性。
易经认为,世界是一个变化不居的整体,变化是永恒不变的规律,唯有随机应变,才能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持续发展。
易经中的卦爻变换,展示了变通无穷的智慧。
卦爻的变动代表着事物的不断变化,通过灵活应对,才能在变化中找到机遇,并实现自身的发展。
四、道法自然:顺应自然之道的哲学思想易经强调了顺应自然的道德观念。
道法自然是中国古代哲学的核心思想之一,易经作为道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刻反映了中国古人崇尚自然的思维方式。
易经中的“无为而治”思想,强调了顺势而为、顺应自然的原则。
易经认为,只有适应自然之道,才能获得成功,并实现自身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五、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宏观与微观的哲学思想易经中提出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哲学思想。
易经认为,个体的修身需要通过养性、修养和道德修行来实现。
易经的哲学思想
![易经的哲学思想](https://img.taocdn.com/s3/m/8f03b8ab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5275f33.png)
易经的哲学思想易经是中国古代的一部重要经典,自古以来便有许多学者和哲人将其视为重要的哲学源泉,对其进行深入研究和思考。
易经展现了生命与自然运动的规律,倡导了一种谦虚、平和、顺应变化的思想,这些思想观念今天依然深深地影响着人们。
本文将探讨易经的哲学思想,以期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领悟它所传达的观念。
一、和谐的哲学视角⑴阴阳思想易经中最重要的概念之一就是阴阳,这是一个极其丰富、复杂的哲学思想。
阴阳符号代表的图案是由一个圆形的中心区域和两个彼此互补的形形色色的半圆组成。
阴阳之间是互相依存、互相转化而不可分割的。
在作为哲学思想的范畴中,阴阳反映了自然界中事物的各种对立性质,如宇宙的宏观结构、社会现象和个体的身体机能等。
⑵宇宙视角易经也提倡通过宇宙的视角来看待人类和自然。
宇宙是整个宇宙系统的总观念,包括天、地、万物。
它也是一个系统整体的观点,对于人类来说,宇宙是人类认识自己和世界的基础。
易经中强调宇宙与人之间的和谐,认为人应顺应自然变化,与天地间的阴阳协调,实现天人合一。
⑶谦虚与平和易经中另一个重要的哲学思想就是谦虚平和。
易经指出,如果我们能够保持平和的态度,才能不受贪欲所困扰,才能在经历痛苦和挫折之后重新恢复心态,继续前行。
同时,易经也强调了人类的谦虚,认为人应该谦虚,才能在跟自然规律相适应时,长久地生存下来。
二、人类关系的哲学视角⑴人力量在易经的哲学观念中,人类的力量是至关重要的。
易经认为,人类的力量最初来自于自然界,但是人应当通过不断地实践和修炼,不断地提高自己的能力,到达人类的全面发展境界。
⑵和谐的人际关系易经强调了人际关系以及这种关系的和谐。
易经认为,和谐的人际关系对于维护社会和谐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易经的哲学中,一个人的行为和言谈举止不仅会对自己产生影响,也会对他人产生影响。
因此,易经呼吁人们在相互交往时要尊重人性、互相关爱,保持谦虚态度和乐观的人生观。
三、易经的哲学教诲易经中的哲学教诲是指对人类生活的管理和控制。
易经中最有智慧的人生哲理、名言警句
![易经中最有智慧的人生哲理、名言警句](https://img.taocdn.com/s3/m/f67f6ff76394dd88d0d233d4b14e852458fb3998.png)
微小中蕴含着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只有“见微知
著”“知小而谋大”,才能把握事物吉凶的先兆,才能
迅速行动争取先手。
《易经》中最有智慧的人生哲理20 条 17.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
《易经》中最有智慧的人生哲理20 条
8.中行无咎 中行,指中正,行中道。无咎是指没有灾祸。易 经告诉我们,凡事要行得正坐得直,不要过头走极 端,也不能不及,这样人生才没有灾祸,这与孔子 的“过犹不及”和朱熹的“不偏不倚”有异曲同工 之妙。
《易经》中最有智慧的人生哲理20 条
9.与时偕行 这句名言告诉我们一个很平实的哲学道理:做任 何事情,我们都要顺应时机,把握规律,才能取得 事半功倍的效果。这与“与时俱进”是一个道理。 如何才能与时偕行,孟子告诉我们,“天时不如地 利,地利不如人和”,要把握好最佳的时机,并能 够得天时地利人和之助,则事业大成。
易经认为,天下的事情不是全部显露在外的,而是像
大海中的冰山一样,绝大部分是隐藏不显的。所以我们
必须掌握以明测暗以显探幽的方法,才能通晓人事,明
白生死的意义。
《易经》中最有智慧的人生哲理20 条
16.几者动之微,吉凶之先见者也
易经强调未雨绸缪的实践哲学。如何才能未雨绸缪从
而防患于未然?几,指的是细小的微不足道的事物,但
《易经》中最有智慧的人生哲理20
全面精讲儒家经典《易经》哲学智慧(内容完整 可编辑使用)
![全面精讲儒家经典《易经》哲学智慧(内容完整 可编辑使用)](https://img.taocdn.com/s3/m/1e8cf5f2da38376bae1fae2f.png)
• 人類在以前遭到洪水,結果了,人煙斷絕,就剩他們兩個 人了。沒辦法,爲了繁衍後代,他們就結婚了。本來兩人 結婚沒什麽,可是問題就出在他們還有另外一層關係,他 們是兄妹。我們都知道近親是不能結婚的。這個多不好意 思呀。於是,他們就跑到了昆侖山。
•第 二 個 寫 易 經 的 人 。 週 文 王 、 週 公 . •週 文 王 和 週 公 是 同 一 個 人 嗎 ? 不 是 。 週 公 是 週 文 王 的 第 四 個 兒 子 。 單 名 一 個 旦 字 , 元 旦 的 旦 。 週 文 王 本 名 叫姬昌。他姓姬,所以週公全名又叫姬旦。
儒家经典《易经》的哲学智 慧
天 机 不 可 泄 露
我们将知道:
——易经是怎么来的? ——为什么要学易经? ——什么是真正易经? ——什么是八卦五行? ——别人如何用易占?
人更三圣 世历三古
- - < < 汉 书 ·艺 文 志 > >
• (一)起源:三种说法
• 1、“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 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 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 之情。“(《系辞传》)
• (1)创始人:包牺氏(伏羲)
• (2)产生的方式:法天象地,仰观俯法。八卦产 生的客观基础,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八卦是圣人 法天象地的结果。
• 2、 “天垂象,见吉凶,圣人象之。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 《系辞传》 )
• (1)河图:在古文字产生之前,用一些点、符号表示的图形。传说伏羲在黄河边见到一匹生有河图斑纹的 龙马,泅水而来,受河图花纹的启发,画出了八卦。
冬北水
• 3、五行观念的基础。“天 一生水,地二生火,天三生 木,地四生金,天五生土。”
易经白话解说-南怀瑾(非常完整)
![易经白话解说-南怀瑾(非常完整)](https://img.taocdn.com/s3/m/24d1747cdc36a32d7375a417866fb84ae45cc39d.png)
易经白话解说-南怀瑾(非常完整) 易经,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上的一部瑰宝,是一部揭示宇宙、人生、社会规律的哲学巨著。
它以其深邃的智慧和丰富的内涵,影响了无数的人,成为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
今天,我们就来一起探讨一下这部千古奇书的奥秘。
一、易经的基本概念易经,分为两部分:卦和爻。
卦是由六个爻组成的,共有六十四种卦象。
每个卦象都有一个名称,如乾、坤、震、巽等。
爻则有阴和阳之分,阴爻用六点表示,阳爻用九点表示。
爻的位置也有讲究,从下到上,依次为初爻、二爻、三爻、四爻、五爻、上爻。
二、易经的哲学思想1. 易经的核心思想易经的核心思想是“天人合一”,即人要顺应自然,与自然和谐共生。
这一思想贯穿于易经的每一个卦象、每一个爻辞之中。
2. 易经的辩证法易经运用了辩证法的思想,强调事物的发展是矛盾斗争的结果。
在易经中,有阴有阳,有吉有凶,有顺有逆,这些都是事物发展的不同方面,相互依存、相互转化。
3. 易经的道德观易经提倡“仁爱”、“中庸”、“诚信”等道德观念,强调人要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实现个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三、易经的应用1. 卜卦预测易经的卜卦预测功能是最为人们所熟知的。
通过摇卦、解卦,可以了解事物的发展趋势、吉凶祸福等信息。
这种方法在古代主要用于国家政治、军事、经济等方面的决策。
2. 指导生活易经不仅适用于国家大事,还广泛应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
比如在婚姻、事业、健康等方面,都可以借鉴易经的智慧,做出明智的选择。
四、易经的传承与发展易经作为一部古老的经典,其传承和发展历久弥新。
从先秦时期的《周易》,到汉代的《十翼》,再到宋代的《程氏易传》、《朱子语类》等,都是对易经的深入研究和传承。
现代学者也在不断挖掘易经的新价值,将易经与现代科学相结合,为人类的发展提供智慧支持。
总结:易经是一部博大精深的哲学巨著,它以其独特的魅力和智慧,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人。
我们应该珍视这部千古奇书,从中汲取智慧,为我们的生活和事业提供指导。
坤卦的象征意义易经中的生命哲学
![坤卦的象征意义易经中的生命哲学](https://img.taocdn.com/s3/m/98d83f6eec630b1c59eef8c75fbfc77da2699727.png)
坤卦的象征意义易经中的生命哲学坤卦的象征意义:易经中的生命哲学易经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哲学著作,也是一部预测和解释天地万物的指南。
其中,卦象是易经的核心,它们代表了不同的象征意义和哲学思想。
坤卦是其中之一,它在易经的卦象系统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本文将探讨坤卦的象征意义以及它在生命哲学中所承载的思想。
一、坤卦的卦象和象征意义坤卦由两个阴爻(————)组成,表示大地的形象。
在易经中,阴象代表了柔顺、顺应、虚柔等特质,因此坤卦所代表的意义是“顺应大地”。
地作为一个容器,包容着天下万物,象征了母亲般的充满温暖、包容和 nurturing 的特质。
坤卦也象征了女性的柔顺和阴性的创造力。
在易经中,坤卦是天地万物的源头,是一切事物的始祖。
二、坤卦的生命哲学意义从坤卦的象征意义中,我们可以探索到它在生命哲学中的重要地位。
1. 包容与接纳坤卦所代表的“顺应大地”意味着它具备了包容性与接纳性。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遇到各种各样的困境和挑战,而坤卦提醒我们要保持柔顺的心态,接纳事物的变化和不确定性。
坤卦告诉我们,只有通过包容与接纳,我们才能与外界建立良好的关系,实现与周围环境的和谐互动。
2. 柔顺与顺应坤卦所代表的柔顺特质教导我们要在生活中学会适应和顺从。
柔顺并不等同于软弱,而是一种相对柔软而有弹性的力量。
正如大地一样,坤卦告诫我们要对事物采取柔和的态度,以适应周围环境的变化,并抱持一种积极的心态去面对挑战。
3. 阴性的创造力坤卦作为阴性的象征,代表了生命的创造力和能量。
在生命哲学中,创造力是一种强大而神秘的力量,它使得我们能够产生新的想法和创新。
坤卦提醒我们要珍视和承认阴性的力量,且不可轻视它所带来的洞察力和智慧。
三、坤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易经及其中的坤卦也可以被应用于现实生活中,帮助我们更好地面对挑战和困境。
1. 接纳自己与他人坤卦的包容性和接纳性教导我们要接纳自己和他人的不完美和差异。
这有助于我们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增强团队合作能力,并培养自己积极乐观的心态。
易经思想体系
![易经思想体系](https://img.taocdn.com/s3/m/891d94ff370cba1aa8114431b90d6c85ec3a88c6.png)
易经思想体系
易经,又称《易经》,是中国最古老的文化遗产之一,是中华民
族宝贵的文化瑰宝。
易经是一套完整的思想体系,以八卦为基础的智慧,反映了中国古代对人生、命运、宇宙道理的思考。
传说易经是由伟大的诸子百家——春秋战国时期的春秋五霸之一
的晋文公——天官赐书,晋文公收集众多诸子百家的思想,经过大量
推敲,整理出了一套完整的思想体系,称之为“易经”。
易经思想体系主要涉及四大核心内容:宇宙规律、自然规律、人
生运势及哲学和道德修养。
按照易行,宇宙是由八卦六十四爻构成的,每一个八卦都代表着宇宙的不同状态和涵盖着宇宙规律,其中有阴阳
轮回、天地太极、形而上学、天道酬勤等等。
自然规律就是指大自然
中出现的真理,也就是万物皆有其因果循环,简单而言就是“轮回转世”的道理。
人生运势,就是指一个人在生活上或者求名求利的过程中,怎样
调节八卦的规律,避免败绩,维持正常的人生运势。
这也是六十四篇
的易经最重要的内容之一。
此外,易经还讲究思想与哲学,认为因果
绝非偶然,所以道法自然,不能强求;又认为万物生长而后死亡是天
道定律,所以营造一个和谐安详的内心世界。
易经思想体系,就是由这四大要素组成的。
古人通过研究这些理论,得出一套自成一体的完整的思想体系。
它涵盖了宇宙规律,自然
规律,人生规律,以及哲学思想,有着深远的影响力,在中国历史上
曾得到过广泛应用。
易经中的哲学思想
![易经中的哲学思想](https://img.taocdn.com/s3/m/8e02cacc89eb172ded63b736.png)
易经所包含的哲学思想——台湾师范大学曾仕强教授讲解易经的学习体会三听了台湾师范大学曾仕强教授讲解易经的部分课程感觉易经包含许多哲学思想。
易经以符号之组合与移动、描绘自然界千变万化的奥妙,展示人世的吉凶与因应之道。
六十四卦形成一套完整的人生密码,首尾相应,福祸相倚,其中蕴含有自我意识的觉醒、自我责任的提升、德行修养的必要,以及乐天知命的智慧。
易经对人们的日常生活有很多启示:身处逆境,应思《否bi极泰来》。
否极泰来,讲的是事物发展到一定程度,就会转向它的对立面。
否可转化为泰。
泰则亨通,否则失利。
最近正看电视剧《寻路》,其中红军被迫离开井冈山根据地后,红四军中存在许多非无产阶级思想和宗派思想,特别是在留过洋的人中,有人生搬硬套俄国、法国、德国的经验,反对党对军队的领导,强调军事领导人的作用,进而认为前委书记毛泽东管事太多,提出红四军要成立军委,向党、向前委争权。
在这种情况下,毛泽东成了少数,显得很无奈。
曾志同志曾经问毛委员怎么办,毛泽东说,我这个人是相信否极泰来的,大不了我这个前委书记就交给他们先干一个时期。
结果在福建上航召开的红四军七大会议上,真的解除了毛泽东前委书记的职务,还给了他两个处分。
没有毛泽东领导的红四军,在反国民党围剿的斗争中损失惨重。
后来,毛泽东又被请了回来,当时红四军的领导朱德、陈毅向毛泽东作了检讨,毛泽东也作了自我批评。
1929年12月28、29日,在上杭古田举行的红四军九大会议上,毛泽东作了报告,通过了他起草的8份文件,重新当选了前委书记。
通过开展纠正党内错误思想等活动,把红军又带上了正确的道路,实现了自己相信否极泰来的预言。
前无去路,当想《剥极而复》。
剥,剥落;复,来复。
《易.杂卦》中说,剥,烂也;复,反也。
合用为盛衰、消长之意。
车到山前必有路,没有过不去的火焰山,恐怕就是最通俗的解释。
见社会乱象,期《革故鼎新》。
《易.杂卦》中说,革,去故也;鼎,取新也。
社会出现乱象,需要破除旧的,建立新的。
易经中旅卦的哲学思考旅途中的领悟与体悟
![易经中旅卦的哲学思考旅途中的领悟与体悟](https://img.taocdn.com/s3/m/d2bf0896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ff84953.png)
易经中旅卦的哲学思考旅途中的领悟与体悟易经,又称《易经》、《周易》,是中国古代哲学经典之一。
它以八卦为基础,描述了宇宙万物的变化和演化规律。
其中,卦象中的旅卦,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考,可以帮助人们在旅途中领悟和体悟人生的真谛。
旅卦的卦象由泽上山下组成,象征着旅途中的山水景色,代表着人们行走和旅行的过程。
在易经哲学中,旅卦意味着离开舒适区,踏上未知的旅程,同时也暗示着一种成长和变化。
以下将从变革、准备、修行和归途这四个方面,探讨旅卦的思考和人生体悟。
首先,旅卦代表了变革和蜕变的过程。
旅途中,我们离开了熟悉的环境,迎接未知的挑战,这种转变往往伴随着内在的成长和改变。
正如易经所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旅途中的变革不仅帮助我们了解自己的潜力,还促使我们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和需要改进的方面。
通过面对旅途中的各种挑战和困难,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自己,并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质。
其次,旅卦提醒我们在旅途中做好准备。
旅程中遭遇的困难和意外是不可避免的,因此,准备工作至关重要。
旅者需要提前规划行程,并准备好必要的物品和技能。
同样,在人生的旅途中,我们也需要充分准备自己。
这不仅包括物质方面的准备,还包括精神、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准备。
通过不断学习和修炼,我们可以提升自己的能力,增强面对困难的勇气和韧性。
正如易经所说:“乘其时,利剑无刃,利无所往。
”只有在充分准备之后,我们才能在旅途中无畏地前行。
第三,旅卦提醒我们在旅途中进行内心修行。
旅程中的风景和遭遇,往往可以唤醒我们内心深处的思考和感悟。
旅者可以通过欣赏自然的美景,与陌生人交流,体验当地文化等方式,深入感受旅途中的人际关系、情感变化和内心的自省。
在修行的过程中,我们学会了放下过去的包袱,学会了更加深刻地理解自己和他人。
通过对自我的思考和修炼,我们可以达到与自己和谐共处的境界。
最后,旅卦也提醒我们在旅途结束后,要有一个完美的归途。
旅途结束后的回家,是旅途结束的象征,也是旅途中取得成果的体现。
把握《易经》哲学思想辩证解卦
![把握《易经》哲学思想辩证解卦](https://img.taocdn.com/s3/m/ccd1e280a0116c175f0e481d.png)
《 易经》 卦 爻辞 的吉 凶互 现 , 表述形式为 : 取 象
之辞+ 断 占未来 吉 凶之辞 ,卦 与爻 的直 接意 义就 是
《 易经 》 的对 立统 一思 想 。 这一 对立 统一 思想 运用 于
解卦 , 则是启 示求 卦 者 : 有矛盾 、 有相 交 , 就有 统一 、
有 发展 , 终将 是好 结 局 。
今天 , 学术 界 一致 认 为《 易经 》 的思想 核 心是 运
用对 立统 一 的宇宙 观 和辩 证 的方 法论 , 揭 示 事物 发 展和 变化 的规 律 . 来指 导人 们 应对 生产 和生 活实 践 中 的诸 多 问题 。 而 整 部《 周 易》 无论是《 经》 还是《 传》 都 是 围 绕 着卦来说事的 , 因此 《 易经》 蕴 藏 着 的 哲理 思 想 , 就
应 该从 哲 学 的角度 辩证 解卦 : 即遵循 一分 为二 的原 理 , 对立 解卦 ; 把握 “ 变” 的 法则 , 灵 活解卦 。
关 键词 : 卦; 卜筮 ; 对 立统 一 ; 一分 为二 ; 变
中图分 类号 :B 2 2 1
文 献标 志码 : A
文 章编 号 : 1 6 7 2 — 7 3 8 X ( 2 0 1 3 ) 0 3 — 0 0 9 3 — 0 3
一
如 既济 , 上下 卦 的矛 盾 : 水在 火 上 , 水 势 总是 向 下的, 而 火 焰 总 是 冲上 的 , 上下对 立 、 相 交 而成 既
济, 两者 成 功 的组 合 统一 ; 反之, 未济 , 火 在水 上 , 各
自朝 自己 的方 向延 展 , 没 有相 交 , 没有 矛 盾 冲突 , 最 终 没有统 一 . 也就 没 有成 功 。类 似 的还 有 天地 否 和
浅谈周易的辩证思想
![浅谈周易的辩证思想](https://img.taocdn.com/s3/m/4eef7637580102020740be1e650e52ea5518ce13.png)
浅谈周易的辩证思想《周易》是一部中国古代熠熠生辉的哲学著作。
其中的辩证统一、矛盾转化的思想是我国古代哲学思想的精华。
这部著作的核心是运用“一分为二”对立统一的宇宙观、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方法论揭示宇宙间事物发展、变化的自然规律。
《周易》全篇由《易经》和《易传》两部分组成。
《易经》主要是六十四卦,《易传》是对64卦的阐释与补充。
首先《周易》揭示了世界的物质属性。
不论八卦还是阴阳五行,都在揭示世界的物质属性的同时,还揭示了物质运动、转化的规律。
《周易》的太极图,就反映了阴阳互根和物极必反的规律。
阴阳五行中的金木水火土的相克相生既反映了事物强弱的相对性,又反映了事物之间的对立统一规律。
中医的辩证施治正是以阴阳五行的相克相生理论为基础。
五行对五脏,即:金对肺、木对肝、水对肾、火对心、土对脾胃、肾阳不足引起肝阳上冲是水不含木的表现,肝病首要表象为食欲不振是木克土的表现,这些都需要辩证施治。
《周易》中包含的阴阳五行思想既体现在64卦中相邻两卦互为倒置的次序,又通过易象的变化说明五行相克相生的哲理。
在著名的太极图中,更是形象地表明了阴阳互相转化、此长彼消的原理。
图中黑白相环,白中有黑点,黑中有白点,表示阴中有阳,阳中有阴,《洛书原理》指出:“太极一气产阴阳,阴阳化合五行,五行既萌随含万物。
”在另一幅太极五行图中,更是准确地描述了五行的方位,即:木在东,金在西,水在北,火在南,土居于中。
阴阳是一对矛盾,五行是矛盾的属性,五行相克是矛盾的斗争性,五行相生是矛盾的同一性。
《周易》上论天文,下讲地理,中谈人事,从自然科学到社会科学,从社会生产到社会生活,从如何兴邦安国到如何处世做人等等,都有绝妙的辩证法。
且看《周易》是怎样论述改革、发展、稳定之间的辩证关系的。
64卦中的第49卦为《革卦》,50卦为《鼎卦》,51卦为《震卦》52卦为《艮卦》。
不仅这四卦的排列顺序颇具匠心,而且其反映的因果律、辩证关系更是与今天党中央提出的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战略决策入出一辙。
易经十句经典语录
![易经十句经典语录](https://img.taocdn.com/s3/m/06bf839e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8ea2cb4.png)
易经十句经典语录《易经》(又称《周易》)是中国古代的一部经典文献,属于儒家六经之一,主要探讨宇宙和人生的哲理。
以下是《易经》中的一些经典语录,它们凝练地表达了《易经》的核心思想:1."易有太极,是生两仪。
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 - 说明万事万物都源自太极,通过阴阳变化而产生。
2."一阴一阳之谓道。
" - 强调阴阳平衡是自然和人生的基本法则。
3."君子以自强不息。
" - 鼓励人们要不断努力,自我加强。
4."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 - 提倡君子应效仿天地,既要自强不息,又要厚德载物。
5."刚柔相济,吉。
" - 提出刚强与柔和相结合是最佳的处世原则。
6."履虎尾,不咥人,亨。
" - 表示在危险环境中小心行事,可以平安无事。
7."知止不殆,预知不疑。
" - 指出明智的人知道何时停止,预见未来而不迷茫。
8."易无思也,无为也,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天下之故。
" - 强调《易经》的智慧在于顺应自然,不强求。
9."天地变化,草木蕃;天地闭,贤人隐。
" - 描述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变迁和相互关系。
10."君子学以聚之,问以辨之,宽以居之,仁以行之。
" - 对君子学习和实践道德的指导。
《易经》的这些语录蕴含深奥的哲学思想,影响了中国几千年的文化和哲学发展。
周易中得到的人生哲理
![周易中得到的人生哲理](https://img.taocdn.com/s3/m/06c6b2dc18e8b8f67c1cfad6195f312b3169eb26.png)
周易中得到的人生哲理在东方遥远年代的中国大地上,诞生了一部至今仍令人叹为观止的奇书《周易》。
这是用最简单的阴阳符号象征来阐说最复杂的宇宙、大自然及人类社会变化规律的最古老而奇特的哲学专著。
纵观中华几千年的文明史,大凡凝聚着人类智慧之光的思想,其源盖出于《周易》。
易道广大,无所不包,体大思精。
《周易》的形成和完备,经过了长期的历史演变过程。
所以说,易道深,人更三圣,世历三古。
《周易》的哲理光芒发自远古,映照今天,又源源不断地启迪着未来。
《周易》被称为中华文化的根。
在中国古代的传说中,伏羲画八卦,为我国文字的雏形;文王演周易,是我国文化的开端。
文王的儿子,创造周代文化黄金时代的周公,著作《爻辞》。
用文字阐述易理,始成《周易》。
优秀的作品无论你怎样去探测它,都是探不到底的。
潜心读《易》,使人深切感受到《易》学智慧于人生各领域中之无所不在。
孔子晚年喜易,序彖、象、说卦、文言,读易韦编三绝。
经过岁月的浪淘沙汰和鉴别比较,历史终于选定了班固《汉书·艺文志》的说法,“《易》为群经之首也”,这就成为历代经学研究者共同遵循的观念。
《周易》以阴阳变化阐释宇宙万物的一切变化,以占断启示天理亦即人道的变化法则,究明这一法则,就可以把握人生立身处世的要谛。
综观《周易》六十四卦,蕴含着极为丰富的人生哲理,是先哲们对人生经验的积累和思考,闪烁着探索人类未来道路的智慧火花,也回荡着对后人的苦心劝诫,其深刻、其博大、其用心良苦,不能不令人叹服。
了解《周易》的思想,要由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的“系辞”中,去仔细玩味,探赜索隐,钩深致远。
《周易》中的人生哲理,微言大义,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顺应时势,刚健自强。
人类生活在广袤无涯的大自然之中,每日一抬头就见到辽阔的天空,一举足就接触厚实的大地。
日月运行,寒暑更迭。
“天”之雨露和“地”之膏泽养育着人类及大自然万物。
天地的变化,风雨寒温,阴晴霜雪,动静炎凉,无不直接影响我们的生存现状。
中国古代的天人合一思想与哲学
![中国古代的天人合一思想与哲学](https://img.taocdn.com/s3/m/3cfbe72bfd4ffe4733687e21af45b307e871f995.png)
中国古代的天人合一思想与哲学中国古代的历史文化源远流长,文化底蕴深厚,形成了独特的思维方式和哲学观念。
其中,天人合一思想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中的重要一环。
这一思想贯穿了中国古代各个领域,如哲学、自然科学、政治、文学艺术等。
本文将介绍中国古代的天人合一思想在哲学领域中的体现。
一、天人合一思想的来源天人合一思想最早可以追溯到《易经》中的“天人合一”之说。
《易经》认为,天地之间存在着一种相互依存、互相制约的关系,是一种天人合一的关系。
这种观念在后来的哲学思想中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探讨。
天人合一思想还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的道家哲学。
道家认为,人应当遵循天地间的自然规律,努力追求与自然的合一,从而达到彼岸境界。
另外,儒家哲学也强调天人合一。
儒家思想主张人与自然相和谐,通过对人与社会、人与天地之间的关系的理解,来促进个体和社会的和谐。
二、天人合一的含义和意义天人合一,顾名思义就是指天和人之间的合一。
在古代思想中,“天”往往被视为自然界的一种力量,具有不可抗拒和超越人力的作用。
而“人”则代表着另一类力量,是在天地规律下活动的,存在于自然界之中的有机体。
天人合一的含义是指,自然与人类之间的某种结合和协调,人应当追求与自然的和谐。
天人合一思想的意义在于,它代表了中国古代人文思想中的一种理想境界,是对自然和人类关系的一种理性宣示,也是实现人类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一种方式。
对此,人们需要通过不断地探索和实践,来完成天人合一的过程。
三、天人合一的体现1. 自然与人类的统一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认为自然和人类是一体的。
自然是人类生存的基础,是人类的物质来源,人类应当通过对自然的探索和了解,来认识自然的规律,从而适应自然的变化并实现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2. 天人合一的实践在实践中,天人合一的思想就体现在人们对自然环境的保护以及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探索。
中国历史上很多著名的思想家和政治家都强调过天人合一的实践,如孔子在《大学》中说:“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易经》中的三个基本观点
![《易经》中的三个基本观点](https://img.taocdn.com/s3/m/beac05693968011ca30091fd.png)
《易经》中的三个基本观点《易经》对大多数人来讲,太深奥,晦涩难懂,不能理解。
但我们可以尝试去繁就简,抓主要矛盾,抓精髓,提纲挈领,弄懂《易经》的核心思想,如此则不失为一条了解它的捷径,虽然只是观其大略而已。
《易经》的核心思想,大体来讲,包含三个方面:01变易自然界一切事物,都是发展变化的,这即是“易”的第一个含义。
天象也罢,地势也罢,人类社会也罢,都处在发展变化之中。
刚与柔,互相作用,推动者事物向前发展,变化了,才能推动进步,或者出现暂时的倒退现象。
也只有变化之后,才能打开新的局面,变化,也是为了与时俱进,乘势而为。
日月交替,寒来暑往,都是变化的证明,时间,就是记录变化的一种存在,所以,物理学甚至认为,时间并不存在,唯一存在的,是变化,而时间,只是为了证明变化的存在而已。
变易的道理,一是不得不变,二是主动求变,总之,行不通时,都得变,不管是主动还是被动,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02简易何为简易?就是简单话,概括化,凝练化。
世间万事万物,纷纷扰扰,杂乱无章,如何把这些庞杂的信息,系统化,规律化?只有抓住其重点,要点,核心,抓主要矛盾,才能办到。
简易还有一层意思,人类的智慧,是可以把这些纷繁复杂的事物,化繁为简,总结出其规律,为人类服务的。
《易经》旨在提出一种简明的方法论,把复杂的人类社会和自然之道,讲清楚,说明白。
把主要矛盾抓住,其他方面的问题和难点,也能很好地解决和回答。
简易,一是为了认识规律,归纳规律,二是为了运用规律,掌握规律,为人类自身服务。
三是只有把规律具体化,简单化,才在使用时具有可行性和可操作性。
03不易易而不易,变化之中,又有不变的东西。
何为不易?不变的规律,一直恒定存在着的那些方面,就是不易。
比如说:阴阳相生,一阴一阳之谓道,这是不变的。
如果把不易理解为保持一种平衡状态的话,那么变易就是变化发展,是一种从不平衡到平衡的过渡阶段,简易,则是认识他们的方法和捷径。
自然界的规律,社会发展兴衰的规律,一些真理性的东西,都是不变的。
易经中的天地人三才观
![易经中的天地人三才观](https://img.taocdn.com/s3/m/aff3ae4d591b6bd97f192279168884868762b80f.png)
易经中的天地人三才观在中国古代哲学中,易经是一部具有深刻意义和强大影响力的经典之作。
它涵盖了许多重要的思想和观念,其中之一便是天地人三才观。
天地人三才观是易经哲学中的核心概念,它试图解释宇宙和人类之间的关系。
本文将深入探讨易经中的天地人三才观,并对其进行全面解析。
一、天地人三才观的基本概念天地人三才观源于易经中的一种哲学观念。
它认为宇宙是由三个要素构成的:天、地和人。
天代表着天空、自然界的力量和宇宙的奥秘;地代表大地、自然环境和地球的力量;人则代表人类个体和人的力量。
这三者之间相互作用和互相影响,构成了万物生存和发展的基石。
1. 天天是易经中最重要的要素之一。
它象征着宇宙的力量和秩序,是生命起源的根源。
易经认为天有无穷的智慧和能量,它能够决定事物的发展和命运。
因此,在易经的观念中,人类应该尊重天的意志,并与天相应,以顺应宇宙的大道。
2. 地地也是天地人三才观中不可或缺的要素。
地代表着大地的能量和生命的营养。
易经认为,地是人类生存的基础,它提供了养分和资源,使得生命能够茁壮成长。
人类应该保护地球的环境,珍惜大自然的恩赐,与地相应以保持和谐。
3. 人人作为天地人三才观的一部分,代表着人类的能力和智慧。
易经认为人具有独特的理性和自主性,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影响和改变世界。
人类应该根据天地的法则来行事,并积极进取,发挥自己的潜能,实现人生的价值。
二、天地人三才观的相互关系天地人三才观强调天、地和人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
在易经的观念中,天地人三者有着密切的联系,并在宇宙的整体中扮演各自的角色。
1. 天与地天和地之间存在着紧密的互动关系。
天提供了资源和能量,而地则接收和利用天的赐予。
天的力量影响地表现为自然灾害、气象变化等,而地则通过自身的作用来影响和调节天体运动。
2. 天与人人是天地关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人类根据天的指引和启示,运用自己的能力和智慧来改变和影响生活。
人应当顺应天的意志,遵循天的法则,以达到身心灵的和谐。
浅谈周易中蕴含的哲学思想
![浅谈周易中蕴含的哲学思想](https://img.taocdn.com/s3/m/fb203387cc22bcd126ff0cd7.png)
《易经》中蕴含的哲学思想之浅谈内容提要:对易经中蕴含的哲学思想进行分析,其主要是从哲学的辩证法出发进行阐释,并且分析了易经中所体现的深刻思想内核。
导言《周易》是一部在中国文化史上具有深远影响的重要书籍。
它内容丰富。
其中一些精粹思想具有历久常新的义蕴,也熔铸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提到周易,大多数人便把算命、占卜、问卦等概念与之联系起来。
《周易》在最早的时候确实是用来卜筮,但用《周易》来占卜并不能随便,所谓“卜以解疑,不疑何卜?”《周易》的作用也并不是让碌碌无为之人无须做任何事只凭算命便能得到什么,而是当人在进退两难之时为人们稍做判断。
关于《周易》到底是什么性质的书,历代学者多有争议,但至少可以肯定,《周易》绝不单单是一本卜筮之书,而是融合了哲学、史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等学科为一体的书。
正文:{一}易学思想与中国哲学的联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哲学概念是对事物本质的最高概括,其内涵最小,外延最大。
《易经》中乾卦说明了事物由浅到深的发展过程。
初九爻:“潜龙勿用”,潜在水里的龙自然是未成气候。
“飞龙在天”才是事物发展的成熟时机。
如果过于狂妄自大,必乐极生悲,正是“亢龙有悔”。
又如《彖传》中:“‘师’,众也;‘贞’,正也。
能以众正,可以王矣。
”说明了“得道多助”的道理,有民心才能王天下。
《周易》以“神道设教”,接过一般民众都迷信的筮法,装进自然哲学和社会哲学的内容。
将卜筮与哲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使对哲学不感兴趣的民众也易于接受。
正如《春秋》的“微言大义”一样,《易》学中也包括许多看似浅显,但内涵十分丰富与深刻的哲学道理。
二、《大象传》在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这是《周易》之正道,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经久不衰的精神。
细读这两句话,会发现这其中有可贵的涵义存在。
如今,中华民族的子孙仍用“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规勉着自己,鞭策着自己。
由此可见,《周易》中的哲学精神对人本身的教化作用之大。
剥卦的哲学思想易经中的解构与再生
![剥卦的哲学思想易经中的解构与再生](https://img.taocdn.com/s3/m/6448bdcc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7225eb4.png)
剥卦的哲学思想易经中的解构与再生剥卦的哲学思想——易经中的解构与再生易经,又称为《周易》,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典籍之一,被誉为“六艺之首”。
其内包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其中剥卦就是易经中的一种重要卦象。
本文将探讨剥卦的哲学思想,从解构与再生的角度进行阐述。
一、剥卦的概述剥,指的是去除外在的包围、遮盖等东西,以及剥离、解开等意。
卦象中,剥卦由下卦为乾(刚)上卦为坤(柔)组成,乾坤皆为八卦之首,因此剥卦也具有特殊的地位。
剥卦的象征意义在于解构,它代表着对复杂事物进行拆解,以达到深入理解和再造的目的。
在易经中,剥卦所表达的哲学思想贯穿于人生、宇宙、道德等多个领域。
二、解构的意义剥卦所强调的解构,涵义丰富,包括对待事物的认知、道德观念的建立,乃至日常生活的规划等。
下面我们来一一探讨。
1. 认知的解构剥卦中,乾代表着阳刚、刚健、积极的态度,坤则代表柔顺、包容、消极的态度。
剥卦的组合意味着在认知事物时,需要从表象去掉外在的干扰,剖析本质,以达到真正理解的目的。
只有通过解构,我们才能从大千世界中领悟到事物的本质规律,进一步提升自己的认知水平。
2. 道德观念的解构剥卦所倡导的解构,不仅贯穿于认知层面,还深刻影响了道德观念的塑造。
在解构的过程中,我们不仅仅是拆解表象,更要拆解内心的固有观念和道德观念。
只有通过剥离传统的束缚,深入理解道德的底层逻辑,我们才能建立起独立、全面的道德观念体系。
3. 日常生活的解构剥卦的哲学思想还体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
在繁忙而复杂的现代社会,我们常常被琐碎的事物所困扰,无法找到内心的宁静。
而剥卦则提醒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善于去除冗杂与表面的浮躁,净化内心,解构琐事,找到生活的本质与意义。
只有如此,我们才能活出简单而充实的生活。
三、再生的意义剥卦除了强调解构,还具备再生的含义。
解构不仅是为了理解事物的本质,更是为了能够在这个基础上进行再创造、再生。
1. 知识与智慧的再生剥卦所强调的解构,旨在打破旧的束缚,为新的思维方式和知识观念的生成创造条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更三圣
易经的创立和发展: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世历三古
人更三圣:伏羲 周文王 孔子
世历三古:远古 中 古 近古
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 画 卦 台 也, 仰则观象于天,俯则 观法于地,观鸟兽文,与 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 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 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 情。
伏 羲 创 八 卦
太极
阳爻 阴爻
太极与阴阳 太极:太有至的意思;极有极限之义,就是至于 极限,无有相匹之意。既包括了至极之理,也包 括了至大至小的时空极限,放之则弥六合,卷之 退藏于心。 阴阳:万事万物皆由阴阳互动而生。阴阳相对, 有阴有阳,阴离不开阳,阳离不开阴;阴中有阳, 阳中有阴;阴极成阳,阳极生阴;阴阳互动,万 物自生。
兆,所以断定人事的吉凶祸福,而教人趋吉避 凶,赴善就福,而远离灾殃呀。
“八卦”与六十四卦
伏羲创易:“一画开天地”;“太极生两 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 乾坤”。 文王演易:八卦中的阴阳互动,推演变化, 生出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以类万物之 情。 孔子修易:作《十翼》以较为全面地阐述并 丰富了易经的哲学思想。
《易经》中的“经”由64个“卦”组成,每一个 卦,又是由称为“爻”的两种符号排列而成。 “――”叫做“阴爻”,“──”叫做“阳爻”, 这两种爻合称“两仪”。如果每次取两个,会得 到四种排列,称为“四象”;如果每次取三个, 会得到八种排列,称为“八卦”;如果每次取六 个,那就会得到64种排列,称为“64卦”。现在 我们把阳爻看作数码1,阴爻看作数码0,于是我 们就可以把各种卦转化为二进制中的数了。如由 6个阴爻组成的坤卦可看作是:000000(相当于 十进制中的0),而由6个阳爻组成的乾卦可看作 是111111(相当于十进制中的63)。
稳中有变的运动观
进取有为的人生观
《易经》中的哲学思想(人生感悟)
重在元始厚积薄发 心有乾坤刚柔幷济 锲而不舍奋发进取 目标明确果断前行 宽厚仁慈广结善缘 善于沟通诚信待人 审时度势进退有度 顺应自然持中守正 流而不盈柔和谦逊 爱满天下立德修身
衷心祝愿各位君子: 元、亨、利、贞、吉!
杨 步 安
附录:(易经与二进制)
研读经典 启迪智慧
感悟人生
《易经》中的哲学思想
杨步安 主 讲
群经之首 大道之源
《易经》堪称中国文化的源头。从伏羲八卦定乾坤算起,约有 7000年历史,从“文王拘而演周易”,也有3000多年 的历史。它的内容极其丰富,对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 领域都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无论诸子百家、孔孟之道,老 庄学说,还是《孙子兵法》,抑是或《黄帝内经》,无不和 《易经》有着密切的联系。 后世称其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在古代是帝王之学,政 治家、军事家、商家的必修之术。易经中的象数之学对世界科 学技术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象数推演方法被许多科学家所采 用,阴阳学说直接启发莱布尼茨发明二进制数学,为电脑的发 明奠定了基础。 从哲学上看,无论是老子“道可道非常道”之中的道,还是孔 子的“吾道一以贯之”中的道,都来源于《易经》中最基本的 的思想,那就是:一阴一阳之谓道。
“易经”是作什么的?
孔子说:“易经是作什么的呀?《易经》即是开创万 物成就事务,包括天下一切道理,如此而已的一门学 问呀。所以圣人以《易》通达天下一切人的心志,以 《易》肇定天下的事业,并以之决断天下一切的嫌 疑。” 《易经》之原始有太极,太极即阴阳未生浑茫 广大之气,太极变而产生天地,是谓两仪;两仪变而 产生金木水火,是谓四象;四象变而生生天地水火风 雷山泽,是谓乾坤坎离巽震艮兑八卦;由此八卦相重 而产生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以含盖宇宙万象,而 系之以辞告诉我们智慧的哲理,复定之以吉凶的征
乾 乾上乾下
用九:见群龙无首,吉。 乾:元,亨,利,贞。
象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潜龙 勿用,阳在下也。见龙再田,德施普也。 终日乾乾,反复道也。或跃在渊,进无 咎也。飞龙在天,大人造也。亢龙有悔, 盈不可久也。用九,天德不可为首也。
1、天之阳气是始生万物 的本原,称为"元"。 2、天能使万物流布成形, 无不亨通,称为"亨"。 3、天能使万物和谐,各 得其利,称为"利" 4、天能使万物,正固持 久地存在,称为"贞"。
离 -火
巽 -风 坤 -地
南
震 -雷 兑 -泽
艮 -山 坎 -水
乾 -天
上九
九五
九四 九三 九二 初九
乾 乾上乾下
上六 六五 六四 六三 六二 初六
既济 坎上离下
坤 坤上坤下
未济 离上坎下
解 读 乾 坤
上九
九五
九四 九三 九二 初九
上九:亢龙有悔。 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 九四:或跃在渊,无咎。 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 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 初九:潜龙,勿用。
孔子作《十翼》(也称《易传》)
“翼”有附翼、辅佐之义。因《易传》有十篇:《彖》 上下、《象》上下、《文言》、《系辞》上下、《说 卦》、《序卦》、《杂卦》, 故称“十翼” 。《史 记· 孔子世家》:“孔子晚而喜易,序彖、系、象、 说卦、文言。读易,韦编三绝。”
“十翼”(《易传》)是有机的整体,是自成体系 的哲学著作。《易传》)的特点是:“舍象立言”、 “富于思辨”、“以形判道”、“百虑致一”、“尚 简”。
上六 六五 六四 六三 六二 初六
上六:战龙於野,其血玄黄。 六五:黄裳,元吉。 六四:括囊;无咎,无誉。 六三:含章可贞。 或从王事,无成有终。 六二:直,方,大,不习无不利。
初六:履霜,坚冰至。
坤 坤上坤下
坤:元亨,利牝马之贞,君子 有攸往,先迷,后得主,利。 西南得朋,东北丧朋,安贞吉。
用六:利永贞。
“一阴一阳之谓道”
文王拘而演周易
82岁的姬昌被拘于羑里,要思考的事情太多,可只 有一个问题最紧迫,那就是思考自己的命运,他太想 知道自己未来的命运了,太想预测自己还会碰到什么, 预测等在自己前边的是什么事情。可怎样预测?用何 种办法预测?也许就在这时,他想起了伏羲的八卦, 想起了八卦中的乾、坤、震、巽、坎、离、艮、兑, 他于是依此琢磨,开始了自己的发现和创造。整整7 年时间。在两千多个日夜里,文王就用监狱地上长的 蓍草作为工具,把六十四卦和三百八十四爻演绎得清 清楚楚。对中国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做了最早的探索。
象曰:地势坤,君 子以厚德载物。
《易经》中的哲学思想
《易经》的精髓部分是它的哲学思想。易经》 通过卦名、爻名立论,通过卦辞、爻辞论述事 物的发展变化,通过断辞指导人们吉兇趋僻。 哲学原理就包含在卦序、爻序、卦名、爻名、 卦变、爻变之中。
《易经》中的哲学思想
天人合一的宇宙观 有无相生的终始观 朴素自然的唯物观 亲比和谐的联系观 生生不息的发展观 对立统一的矛盾观 持正守中的位时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