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桥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及反思【范本模板】
《桥》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授课教师:卢莹莹授课时间:2014/5/21教学目标:1、通过研读课文词句,结合洪水肆虐和人们惊慌失措的危急情境,逐步深刻感受老汉在危急时刻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自己扛起来的人格与精神。
2、理解课文以“桥"为题目的深刻含义3、初步领悟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教学重难点:重点: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令人感动的地方,感悟老共产党员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崇高精神。
难点:理解课文以“桥”为题目的深刻含义以及本文在表达上的特点教学过程:一、导入1、课前谈话:回忆学过的关于“桥”的课文;欣赏一组桥的图片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3、复习词语,归纳共同点板书:人们洪水老汉4、谁能看着这些词语说说文章的主要内容。
二、回顾洪水肆虐1、师过渡:让我们一起走进那个黎明,请同学们翻开书第78页,配乐齐读课文2、这究竟是一场怎样可怕的洪水呢?回顾找到的描写洪水的句子3、出示句子◆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
像泼.像倒。
◆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水渐渐的窜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4、用你喜欢的方式再读读,边读边想想画面.读完了,你有什么感受?(自由读)5、体会比喻、拟人的神奇效果6、带着自己的感受,有感情地朗读这些句子。
(齐读)7、归纳写法上的特点8、观看洪水视频,感受一下洪水带给我们的视觉冲击。
9、小结三、体会村民惊慌出示3、(齐读)村庄惊醒了。
人们翻身下床,却一脚踩进水里。
是谁惊慌地喊了一嗓子,一百多号人你拥我挤地往南跑。
人们又疯了似的折回来。
人们跌跌撞撞地向那座木桥拥去。
1、从这里你又体会到了什么?(板书惊慌)从哪些词感受到的?2、那此刻这窄窄的木桥在人们的心中变成了什么?(预设:救命桥生命桥救命的稻草唯一的道路……5、同学们,如果大家就这样乱七八糟,毫无秩序地拥向那窄窄的木桥,会有什么样的后果?6、急需要什么?(沉稳的组织者,有序地疏散)四、品读描写老汉语句,体会老汉崇高精神1、在这危难时刻有一个人出现了,谁?(老汉)2、老汉长相如何?课文中只用了一个词语。
桥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桥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村支书临危不乱、忠于职守、舍己为人的高尚品质。
2、通过对重点词句的理解,感受洪水的凶猛和情况的危急。
3、学习作者通过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村支书的高尚品质。
(2)领悟作者通过描写人物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
2、难点理解“桥”的深刻含义,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朗读法、讨论法、情境教学法四、教学过程1、复习导入(1)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提问: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2)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回忆洪水肆虐的场景,为进一步学习课文做铺垫。
2、感受洪水的凶猛(1)让学生默读课文,找出描写洪水的句子,并用波浪线画出来。
(2)指名学生朗读画出的句子,教师相机出示相关语句,如:“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
”(3)引导学生抓住“咆哮”“狂奔”“势不可当”等词语,体会洪水的凶猛和可怕。
(4)播放洪水肆虐的视频,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洪水的凶猛,加深印象。
3、体会情况的危急(1)思考:在这样凶猛的洪水面前,人们的表现是怎样的?(2)学生自主阅读,找出相关语句,如:“人们翻身下床,却一脚踩进水里。
是谁惊慌地喊了一嗓子,一百多号人你拥我挤地往南跑。
”(3)分析人们“惊慌失措”的表现,感受情况的危急。
4、感悟村支书的形象(1)默读课文,找出描写村支书的语句,用横线画出来。
(2)重点分析村支书的语言、动作、神态,如:“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边!”“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3)通过这些描写,引导学生体会村支书临危不乱、心系群众、不徇私情的高尚品质。
(4)分角色朗读村支书和小伙子的对话,加深对人物形象的理解。
5、理解“桥”的含义(1)组织学生讨论:课文为什么以“桥”为题?(2)引导学生理解“桥”不仅是指那座窄窄的木桥,更是指村支书用自己的身躯为村民筑起的生命之桥。
《桥》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桥》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桥》第二课时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3、领悟课文在表达方法上的特点。
4、介绍小说的三要素,扩展学生阅读视野。
【教学重点】通过对环境的烘托,故事情节的展开感受人物的形象。
【教学难点】通过人物的表达方法体会人物形象。
【设计理念】本文以频频分段的形式,笔调简练而利索地勾勒出洪水来袭的迅猛,老汉临场指挥的果敢,舍己救人的震撼力量。
虽然桥是连接当时生与死的纽带,但是这桥是窄的,是经不起折腾的。
所以,真正联结起村民生与死的坚实的桥梁,恰是老汉沉稳指挥的风范,舍己救人的力量,这正是文章的主旨所在。
而语言表达是为主旨服务的,所以,本课的设计旨在借以想象,描述,增加语言实践的机会,并以情感渲染为依托,以多层次回环朗读为情感推波助澜,力求体现思维、语言及情感三者的和谐共振。
【教学过程】:一.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16课,谈歌的小小说《桥》。
板书课题你们读过小说吗?知道小说的三要素是什么吗? 随机板书:(环境故事情节人物)二. 1、现在老师请一名同学读课文,再现那个可怕的黎明。
老师不了解大家,我们班谁的朗读最好,给我们读一下。
如果他在读的过程中出现问题请及时在书上标注。
(读完后,找其他同学订正)2、老师考虑到这篇课文所在单元的训练重点,又想大家已经五年级了,我决定采用大家自主学习的方式,老师设计了这张表,请组长把表格发给同学们。
请大家再次走入文本,深入细致的读,你会有很多发现!然后用精炼简短的语言填写手中的表。
(3-4分)3、回到你的小组中,看看另外三个同学的表格,如果有问题,可以相互交流一下。
(2分)4、同学们通过自学,讨论已经把表格完成,哪位同学愿意汇报你们的学习成果?(指生回答)我们应先从哪方面汇报起? 环境是为了烘托故事情节和人物,我们就围绕环境先来汇报,其他人也可以就这一主题进行补充。
老师把这些描写水的句子组合在一起,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课件出示句子)指导学生找出修辞方法。
我觉得你们的读得缺少点东西,这样,我们一起看一段录像,看看这里面有没有咱们朗读时需要的那种感觉。
《桥》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桥》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桥》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__的思想感情。
3、通过研读课文中的重点词句,感悟洪水的凶猛,感受人物的人格魅力。
教学重点:理解描写老汉的句子,感受老汉的人格魅力。
教学难点:通过重点词句的品读,学生想象,换位思考,入情入境,体会老汉党员形象和父亲形象,达到情感上的共鸣。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同学们?你们都见过些什么样的桥?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一篇以桥为题的课文,让我们一起走进《桥》这篇课文,去看看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出示课题《桥》2、自学课文,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3、从课文中自己读懂了什么?二、走进洪水,感受“洪水的可怕”1、这个故事发生在怎样的一个场景中?让我们一起看看1——2段,在文中找到描写洪水的句子。
2、课件出示: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
像倒。
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
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
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
水渐渐窜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
水,爬上了老汉的胸膛。
3、假如当时你也在场,面对可怕的洪水,你会怎么做?4、洪水如猛兽般席卷了整个村子,农田被淹没了,房屋被冲毁了,死亡向人们步步逼近,灾难来临了,人们是怎么做的?5、惊慌失措的人们你拥我挤地逃跑,寻找出路,他们找到了吗?如果大家你争我抢的向木桥涌去,会有怎样的结果?三、细读感受人物形象1、是啊!灾难来临了,人们极度孔慌,一心想着逃生,唯有一人是例外的,他是谁?在这生死攸关的时刻,他又作出了怎样的抉择?2、再读课文,找出描写老汉的句子,读一读。
(1)老汉清瘦的脸上趟着雨水,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
他像一座山。
(2)老汉沙哑的喊话:“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边”(3)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中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
语文知识《桥》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一、复习朗读,导入新课1、(播放洪水画面)上节课我们读了《桥》这篇课文(板书课题:桥),理解了生字词,了解了课文内容,感受到了洪水的迅猛。
现在,就让我们回到当时的场景,再次感受人们所面临的危急情势。
(点击,在画面上出示描写洪水的句子)齐读句子。
2、是的,求生是人的本能。
当一百多号人跌跌撞撞地向那唯一可以逃生的木桥拥去时(板书:村民),有一位老汉早已站在了木桥前(板书:老汉)。
让我们继续与文本对话(示意学生拿起书),去感受老人的人格魅力,体验文章的思想感情。
二、研读课文,感受人物形象1、师:古人云:不动笔墨不读书。
现在请大家默读课文,画下令你感动的句子,多读一读,把你感动的原因写在句子旁边。
2、学生自主研读,写批注。
教师巡视。
3、交流感悟,指导朗读。
(课件分别出示句子)⑴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山。
(学生读7、8、9自然段)老汉沉着冷静,嘴上不说话,心里正思考着应对突然来临的灾害的办法。
“像一座山”,说明他临危不惧,形象地表现了老汉是村民的主心骨,对稳定村民情绪所起的作用。
这座“山”是人们获得生的希望的“靠山”。
(齐读句子后,学生再举手发言,继续谈下面的句子。
)⑵老汉沙哑地喊话:“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面!”(学生读10、11、12、13自然段)说话简单有力,以严格的先人后己的党纪控制了局面,组织大家有序地撤离。
(在这里相机板书:党员、群众)(指导有感情朗读老汉说的两句话,要读得干脆、有力,节奏快,采用个别读、分角色读、评读等方式。
)⑶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到:“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
(学生读14、15、16自然段)从“冲、揪、吼”这几个动作,看出老汉对小伙子很凶。
(你能不能把老汉很凶的态度读出来?)这个小伙子是他的儿子,老汉却一定要他排到队伍最后去,老汉此时想到的是什么?(群众的利益应该放在第一位。
)师:文章当中还有令你感动的地方吗?(学生继续发言)⑷老汉吼到:“少废话,快走。
13《桥》第二课时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13《桥》第二课时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单元第4单元课型精读课文课时第2课时主备人课题《桥》目标确定依据课标依据《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自读自悟是阅读的基础。
教师切忌用自己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遵循这一理念,我充分利用本课内容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读懂重点句、段、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材分析在第二课时中,《桥》这篇课文的教学将继续深入。
在第一课时的基础上,学生已经对课文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形象有了初步的了解。
第二课时将更加注重对课文深层含义的挖掘和人物形象的深入分析。
通过引导学生进一步品味课文中的语言文字,理解作者如何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人物的高尚品质,以及如何通过设置悬念和运用修辞手法增强文章的表现力。
同时,教师还需要引导学生思考课文所蕴含的深层含义,如共产党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价值观等,以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课文的主题思想。
学情分析经过第一课时的学习,学生对《桥》这篇课文已经有了较为全面的了解。
在第二课时中,学生将需要更加深入地理解课文的内容和人物形象。
然而,由于学生的年龄和认知水平有限,他们可能难以完全理解课文中蕴含的深层含义和主题思想。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如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案例分析等,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积极表达,以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课文的内容和主题思想。
同时,教师还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鼓励他们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见解,形成自己独立的思考和判断能力。
学习目标评价任务1.领悟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2.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令人感动的地方,感受老共产党员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崇高精神。
★★★3.理解课文内容,深刻感受老汉危急时刻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自己扛起来的高尚人格与可贵精神。
★★★★★核心知识核心能力重点: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令人感动的地方,感受老共产党员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崇高精神。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桥》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桥》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神态、语言、动作描写感受人物形象。
2.引导学生关注小说情节与环境对表现人物的作用。
3.感受微型小说结构特点,体会文章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通过重点词句的品读,让学生能够入情入境体会老汉形象,达到情感上的共鸣。
【教具准备】课件、背景音乐【教学过程】第二课时一、关注环境描写,感受洪水的凶猛。
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桥》这篇课文。
打开课本54页,默读课文,边读边在文中用横线勾画出描写大雨和洪水的句子。
(板书:洪水)(生找句子并分享,师适时点拨。
)师:谁愿意来分享你找到的句子?师:“像泼。
像倒。
”两个字一句话,给你怎样的感觉?生:雨非常大而且下得很急。
师:你想到了哪个四字词描写这如倾如倒的大雨?生:倾盆大雨、瓢泼大雨、大雨滂沱、暴雨如注……师:你能读出一场灾难的由远而近,转瞬即至吗?注意要表现出紧张的气氛。
生:读师:你找到的描写洪水的句子是?师:哪儿让你感到了势不可当?生:“咆哮”声音大。
“狂奔”水速快。
“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作者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洪水比喻成受惊的、狂奔的野马,从中我们感受到了洪水的来势凶猛。
二、抓住关键词句,感受村民的慌乱师: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可怕洪水,村里的一百多号人会有怎样的反应?(板书:村民)自由读第1-6自然段,找出描写村民逃生的语句,并在旁边简单的写一写你的感受。
生反馈:面对灾难时惊慌、恐慌、害怕(板书:惊慌)师:如果我们把这几个句子放在一起,结合板书,你还能发现什么?(画洪水箭头)生:洪水不断上涨,村民的恐慌程度也随之不断上升。
师:这些随着洪水上涨变得越来越惊恐的村民全都跌跌撞撞地拥向了面前唯一的求生之路,他们眼中——只有那座窄窄的木桥。
此时此刻,曾经那座毫不起眼的木桥已经成了人们心中的(师板书,学生读)“救命桥”。
再读一读文中描写木桥的话:师:如果是你,面对着即将要人命的洪水、看着周围你推我挤的村民,面前只有这窄窄的救命桥时,你会愿意让别人先走吗?说实话!生:不愿意。
《桥》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桥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到桥的结构构成及其作用。
2.学生能够根据桥的使用环境、承重环境、地域特征等条件,选择合适的桥梁类型。
3.学生能够动手制作一座小型桥梁模型,并能简单分析其结构。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桥梁构造和结构。
2.桥梁种类及其特点。
教学难点1.帮助学生理解桥梁的承重原理。
2.辅导学生完成小型桥梁模型。
三、教学方法1.授课和讲解相结合的方法。
2.设计小组合作制作小型桥梁模型。
四、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新课(10分钟)1.引导学生讨论和思考:在日常生活中,大家都见过哪些桥梁?有何作用?结构构造有何不同?尺寸大小有何不同?2.讲解本课学习目标和教学重点。
第二步、分析桥梁种类(20分钟)1.通过ppt课件简单讲解并列举现行桥梁的主要种类及其特点,包括梁桥、悬链桥、拱桥等等。
2.通过实际案例和图片讲解并分析不同桥梁类型的选择条件,如承重能力、运用环境、地域特征等等。
第三步、桥的结构构造及承重原理(40分钟)1.讲解桥的基本结构构造,如梁部、桩墩部、墩柱部和桥面等。
2.辅导学生了解桥的承重原理,从桥的梁部开始详细讲解。
3.设计实验活动,设计6个阶段的实验让学生感受不同桥梁类型缘来龙去脉和承重的重要性。
第四步、设计模型制作(40分钟)1.设计小组。
2.要求学生基于前面讲解的桥的结构构造和承重原理,选择一种桥梁类型,设计并制作一座小型桥梁模型。
3.排列赛道,并用过的器具制作关卡,学生可以放假登台比赛,激发创造力,并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桥梁结构。
第五步、总结和课堂复习(10分钟)1.教师要求学生简要总结课堂所学内容。
2.确认学生已经掌握桥的结构构造、承重原理及其在不同环境下选择的基本知识点。
3.布置相关学习内容进行自主阅读、思考,为下节课做好准备。
五、教学反思本次课程教学定位清晰,教学重点明确。
让学生能够通过实际的体验活动,更好地去理解桥的构造及其承重原理。
同时,通过自主的小型桥梁制作活动,拓展了学生们的创新思维能力,并体现了课程的趣味性。
13《桥》第二课时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语文六年级上册统编版
-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完成作业和拓展学习。
-反思总结法: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反思和总结。
作用与目的:
-巩固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桥梁的结构和功能。
-通过拓展学习,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和思维方式。
-通过反思总结,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并提出改进建议,促进自我提升。
拓展与延伸
3.请解释桥梁的组成。
4.请举例说明我国桥梁建设的发展和成就。
5.请描述你制作桥梁模型的过程和收获。
参考答案:
1.桥梁的结构主要包括桥台、桥墩、桥面、桥拱等部分,功能是跨越障碍物,连接两段道路,保证交通的畅通。
2.桥梁的分类主要有梁式桥、拱式桥、斜拉桥、悬索桥等。
3.桥梁的组成包括桥台、桥墩、桥面、桥拱、桥墩、桥台等部分。
(二)存在主要问题
1.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不足:在教学中,我发现部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较弱,需要更多的引导和鼓励。
2.教学评价方式单一:目前的教学评价方式主要依赖于学生的考试成绩,忽略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评价。
3.学生参与度不高:在课堂讨论中,我发现部分学生参与度不高,需要更多的激发和引导。
(三)改进措施
4.我国桥梁建设的发展和成就包括港珠澳大桥、南京长江大桥、武汉长江大桥等。
5.制作桥梁模型的过程包括设计、制作、测试等环节,收获是加深了对桥梁结构的理解,提高了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板书设计
2.教学年级和班级:六年级(1)班
3.授课时间:2023年10月10日,上午第2节
4.教学时数:45分钟
二、核心素养目标
五、教学评价
1.学生对桥梁结构的了解程度
2.学生小组合作探究问题的能力
3.学生对我国桥梁建设成就的认识和自豪感
《桥》的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桥》的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了解桥的分类及建筑原理
•理解桥的结构及其对各类桥的使用的影响
•通过折纸练习,理解桥的结构设计及其稳定性
教学重点
•桥的分类及建筑原理
•桥的结构及其对各类桥的使用的影响
教学内容
1.课前热身
–通过老师讲解和讨论,检查前一节课学习的知识点。
–提问桥的基本概念,例如建桥的目的、桥的种类、桥的结构等,并要求学生进行回答和发言。
2.知识点讲解
–观看视频资料,了解桥的分类。
–使用图片解释不同种类的桥的结构设计及其关键点。
–分享具有代表性的桥梁案例。
–引导学生理解桥的主要压力承载部位,并探讨桥的建造过程及关键原则。
3.折纸练习
–提供不同种类的模型,要求学生进行手工折纸操作,模拟不同类型的桥梁结构,重点了解桥梁的稳定性和构造原理。
–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后,可以达到更深层次的理解。
4.总结回顾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及桥的结构原理。
–强调桥在公路、铁路、文化遗产保护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激励学生应用所学的知识点,关注大桥建设及其在交通事故救援、文化遗产保护等方面发挥的作用。
教学方法
本节课采用讲解、探究式教学、手工练习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在知识点讲解的同时,引导学生探索桥梁的结构和相关原理,并进行手工实践,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互动性,发现学习中的问题并解决。
总结
桥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因其重要性而成为世界各地民众关注的焦点,本节课教育学生桥的分类、结构及其影响,并引导学生通过手工自主探究和操练,进一步理解桥的结构原理,提高学生对桥梁工程的兴趣和讨论,推进学生的创造力和实践能力。
《桥》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桥》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16课《桥》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1、通过研读课文词句,结合洪水肆虐的危急情境,逐步深刻感受老汉在危急时刻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自己扛起来的人格与精神。
2、积淀情感,让学生通过层层深入的感情朗读课文,得到语感的有效提升。
3、积累课文特色语言,了解课文布局谋篇、环境描写的表达特点,理解题目“桥”的深刻含义。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结合飞速上涨的洪水,感受情况的危急,领悟老汉的每一次举动的内涵与精神。
难点:理解“桥”的深刻含义。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感受洪水的肆虐1、同学们,你们从电视上看到过山洪暴发时的画面吗?当时你有什么感受?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
2、如果你遇到这种危急的情况,你会怎么做?3、今天我们继续学习16课《桥》,看看文中的老汉在山洪暴发时又是怎么做的?让我们穿越时空,走进那个村庄,走进那个特殊的黎明和村民们一起感受灾害突然降临时那惊心动魄的一幕。
二、走近洪水,感悟洪水的可怕1、请同学们快速读课文,并说说这场洪水给你带来什么样的感受?用一个词来形容。
2、交流,用一个词形容这场洪水给你带来的感受。
3、你们是从课文哪些语句的描写中感受到危急、恐怖、害怕的?找到并划下来读一读。
4、同桌或前后桌的同学交流一下找到的句子。
5、出示: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
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
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
水渐渐窜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
水,爬上了老汉的胸膛。
6、同学们找得很准,但是,像刚才几位同学那样读,能让人感受到洪水的可怕吗?请同学们反复朗读,通过朗读,让大家感受到这的的确确是一场可怕的洪水。
7、洪水如猛兽般正以强大的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席卷了整个村庄,淹没了农田,冲毁了房舍,死亡正向人们一步步地逼近。
可劳动了一天的人们还在熟睡中。
一声惊呼,大家突然一脚踩进水里,如果你是其中一员,你是什么感受?你能想象出男女老少命在旦夕时的样子吗?找找课文中的人们作出了怎样的反映?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从哪儿感受到的?用一个词形容人们的表现。
16 《桥》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16 《桥》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课时目标:1、通过研读课文词句,结合洪水肆虐的危急情境,逐步深刻感受老汉在危急时刻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自己扛起来的人格与精神。
2、有感情朗读课文,3、通过比较,了解作者结尾布局之妙。
4、体会《桥》的深刻涵义。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研读课文,感悟老支书沉着镇定、先人后己、大公无私的高尚品质。
难点:体会《桥》的涵义及文章结尾布局的巧妙。
三、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四、课时安排:第二课时五、教学过程:(一)导入课题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第16课《桥》板书课题————桥2.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这篇课文的生字新词,我们一起来读读。
(出示所有词语齐读一遍)能不能给词语加点感情再来读一读呢?(再次读词语)(二)朗读课文,深入体会1. (出示描写洪水的词语)谁来试着带感情读读这几个词语(请几个学生读)同学们知道这是描写什么的词语吗?(板书“洪水”)是啊,这些是描写洪水的词语,大家一起来读读。
(齐读)读着读着,你感觉这洪水(学生回答,板书:凶猛、可怕)书上是怎么来写这凶猛、可怕的洪水呢?大家翻开语文书来找找描写洪水的句子,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把每句话中给你感受最深的字词圈一圈。
(学生有感情地读找到的句子)同学们很不错,老师也找到了,瞧(出示这五句话)(1)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
(2)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
(3)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
(4)水逐步窜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
(5)水,爬上了老汉的胸膛。
大家一起来读读这些句子(齐读)2.洪水越涨越高了,人们会……(学生自由说或者按书上说)3.是啊,面对死亡的危险,人们惊慌了,你拥我挤,疯了似的地向木桥奔去。
而此时,有一个人,他却像山一样地站在那里。
他是——(老支书)。
(三)品悟老汉的言行,体会人物品质出示句子(1)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
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
他像一座山。
《桥》公开课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部编本六年级上册)
《桥》公开课教学设计(第二课时)(部编本六年级上册)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3.领悟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重点: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令人感动的地方,感受老共产党员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崇高精神,体会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难点:理解题目所蕴含的深意。
教学准备:课件音乐预习作业:1.熟读课文,请用“——”勾出文中描写洪水的句子,并旁批出你的理解;2.请用“﹏﹏”勾出老汉让你感动的句子,并旁批出他是个怎样的人?3.把这些句子抄写下来,练习有感情地朗读,体会老汉让你感动的品质。
4.这篇文章的表达方法是什么?一、复习引入。
1.昨天我们学习了12课《桥》,知道桥有看得见的,如:木桥、石桥、铁素桥;也有看不见的,如:心灵的桥、生命的桥、友谊的桥。
那么今天我们学习的是一座怎样的桥呢?这节课我们将一起来继续学习。
下面我们复习一下这些词语,请同学们来看看,这些词语你都会读吗?(出示词语,抽生朗读):咆哮狞笑放肆势不可当(个别读或开火车读)拥戴清瘦沙哑揪出2.这些词语是有规律的,你发现了吗?(上面一排是写——洪水的,下面一排是写——老汉的。
)(师相机板书:洪水老汉)3.请你们在上面一排每个词语的前面,添上“洪水”两个字读读。
(分组赛读)4.读完之后,你有什么感受?(洪水汹涌、很是可怕……)那么洪水到底有多可怕,老汉有多伟大。
我们一起看看自学提示。
(课件)自学提示:(1)熟读课文,请用“——”勾出文中描写洪水的句子,并旁批出你的理解;(2)请用“﹏﹏”勾出老汉让你感动的句子,并旁批出他是个怎样的人?(3)把这些句子抄写下来,练习有感情地朗读,体会老汉让你感动的品质。
(4)这篇文章的表达方法是什么?请大家把你的预习作业拿出来。
让我们一起感受洪水的可怕。
二、走近洪水,感悟洪水可怕1.这究竟是一场怎样可怕的洪水呢?请将你找到的描写洪水的句子读读。
2.抽生汇报:师:同学们找的都很准确,但是像刚才几位同学那样读,能让人感受到洪水的可怕吗?(不能)请自由练读,通过朗读告诉大家,这是场怎样可怕的洪水。
《桥》第二课时教学设计5篇
《桥》第二课时教学设计5篇《桥》是一篇微型小说,以洪水、村民、老汉三个词贯穿全文。
下面是给大家分享的《桥》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阅读。
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桥》第二课时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积累文言实词和虚词2、理解作者的相关文学常识3、学习景物描写的方法过程与方法1、学生自学谓语与教师的精讲点拨结合起来2、通过互动探究和交流展示翻译课文3、反复诵读,体会文章的结构特色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感受西湖春月之美,品味西湖的奇景和作者流露出的情感,以及高雅的志趣教学重点:雪后奇景的赏析教学难点:理解作者的精神世界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多媒体投影西湖图片俗语云:“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杭州西湖,是我国优美的名胜之一多少文人墨客不惜笔墨来赞美它宋朝苏东坡《饮湖上初晴雨后》中曾以古代美人西施比拟西湖:“水光潋滟晴偏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今天,我们学习明代文学家袁宏道写的《西湖游记二则》中的《晚游六桥待月记》,看看作者是怎样独具慧眼,描绘西湖胜景的二、作者及背景简介(1)袁宏道:明代文学家,字中郎,湖广公安(今属湖北省)人他的美学思想的核心是“独抒性灵,不拘格套”作品有《锦帆集》《解脱集》《瓶花斋集》等(2)写作背景:袁宏道于万历二十三年二月由京师至江苏吴县任县令,虽颇有政绩,但却感到“性与俗违,官非其器”,羡慕陶潜”归去来兮”,万历二十五年春被准解官,此时恰如游鳞纵壑,大有“无官一身轻”的解脱之感,是年辞官后自春至夏,乃畅游惠山、西湖、五泄、天目等东南山水名胜,在大自然的怀抱中寄托其追求自由的心灵,欣赏造化之奇妙将其所见所感形诸笔墨其中描叙杭州西湖山水风光的散文即十六篇之多三、自学质疑学生反复朗读课文,掌握下列词语夕岚:傍晚的山光勒:抑制相次:一个接一个恋:迷住去:离开歌吹:唱歌奏乐粉汗:年轻妇女的汗艳冶:美丽,妖艳设色:用颜色描画夕春:夕阳花态柳情,山容水意:花的姿态,柳的情调,山的容颜,水的意境受用:享用四、互动探究和交流展示翻译课文1、学生翻译,师生共同纠正五、互动探究、精讲点拨:分析欣赏本文,品味重点词语、句子思考并讨论问题①作者认为西湖最盛是什么季节与时辰?答:西湖是人间仙境,春夏秋冬、阴晴朝夕皆各有其美,但作者却别具慧眼,情有独钟所以开篇便说:“西湖最盛,为春为月”②为何西湖之春月为最盛,朝烟、夕岚为一日之盛呢?③西湖之月为最盛表现在哪里?④按逻辑,本文应该在描写“西湖最盛”“为春”之后,应接着描写“西湖最盛”“为月”,但作者却先写了什么?⑤本文有什么写作特色?六、课堂总结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得知本文所描绘的由白堤断桥至苏堤六桥一带着日盛景,并显示出作者独特的审美情趣文章以审美感受为线索,按照游西湖的先后顺序,用平实的文笔记叙了自己游西湖的感想和西湖美丽壮观的景色,而描绘春季杭州西湖美景时不尚夸饰,只就眼前之景点染几笔,却活画出西湖的“灵性”,表达了与常人不同的独到审美情趣,从而表现出作者的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独以自然山水为乐的情感七、课外作业课后认真观察校园的秋景,依照本文的方式,写一篇《校园秋景图》《桥》第二课时教学设计2一、教学目标:1、帮助学生在读书思考中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13桥 第二课时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13桥第二课时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13《桥》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文作者满怀深情地塑造了一位普通的老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面对狂奔而来的洪水,以自己的威信和沉稳、高风亮节、果决的指挥,将村民们送上跨越死亡的生命桥,他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一座不朽的桥梁。
这座桥是我们党以老支书为代表的优秀共产党员密切联系群众的“桥",这正是课文以“桥”作题目的深刻内涵。
教学本文时,注重引导学生抓住文中令人感动的地方,感受老党员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崇高精神,体会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理解题目所蕴含的深意。
【教学目标】1.通过研读关键词句,感悟洪水肆虐的危急情境,感受党支部书记的感人形象。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题目“桥"的深刻含义。
【重难点分析】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研读关键词句,感受老汉在危难面前表现出来的无私无畏、舍己为人、英勇献身的崇高精神。
教学难点:理解“桥”的深刻含义。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检查生字词学习情况。
咆哮狞笑放肆势不可当拥戴清瘦沙哑揪出(1)谁能读一读文中的这几个词语?你发现了什么?(上面一排是写——洪水,下面一排是写——老汉。
)(2)请你们在上面一排每个词语的前面,添上“洪水"两个字再读读。
文中的洪水带给村民怎样的灾难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
二、感受山洪的凶猛1.出示要求:这是一场()的洪水。
请“”从文中划出描写大雨和洪水的语句。
2.汇报分析。
(1)写雨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
像泼。
像倒。
①自由读这三句话,哪一句最简短?(像泼。
像倒。
)②两字就是一句。
读读!有什么感觉?(句子简短,却写出了雨的力度。
短而有力,就是第一种表达特色。
)③说一说:这是一场()的洪水。
(2)写洪水①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
a.出示句子并读一读,你感受到什么?(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洪水的来势凶猛。
小学语文统编版六年级上册桥(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10
分钟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四、
感受人物
(一)品读“组织撤离”感悟党员形象
重点感悟情节一:组织撤离
1.通过抓重点词感受老支书的人物形象:心系群众、沉着镇定、有原则
2.有感情地朗读。
3.感悟表达特点:
(1)与群众形成鲜明对比。
(2)老汉的三句话均使用感叹句,简短有力。
(二)品读“被水吞没”,感悟父亲形象
1.生分享批注,感受浓浓的父爱。
2.解决疑问:前面老汉揪出儿子,这里为什么又推儿子?
关注情节的发展,环境的变化,想想从这“一揪一推”中感受到了什么。
(三)品读“前来祭奠”,升华人物形象
1.品读结尾,思考第24-27自然段可不可以去掉?
2.关联上文,感受小说构思巧妙。
【设计意图】分析不同情境下老支书的所作所为,全面感受人物形象,感知作者在谋篇布局时的巧妙。
2
分钟
五、
升华主旨
(一)回扣课题,升华主旨。
回看题目,小说以“桥”命题,有着什么样的含义?
(二)总结学法,推荐阅读。
【设计意图】升华题目的含义,从而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去感知身边党员的高尚品质。
1
分钟
六、
布置
作业
运用所学读小说的方法,阅读高尔基的《童年》。
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课例编号
学科
语文
年级
六
学期
秋季
课题
《桥》第二课时
教科书
书名: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日期:2020年8月
教学人员
姓名
单位
13《桥》第二课时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13《桥》第二课时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小学语文《桥》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文本分析】《桥》是一篇微型小说,叙述了一位村党支部书记面对暴发的山洪,以自己的威信、忠于职守的信念和沉稳果决的指挥,将村民们送上跨越死亡的生命桥。
在党性面前,他一视同仁,要求同是党员的儿子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在人性面前,他又推儿子先走,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
他用一位共产党员的信念和一个父亲的爱筑起了一座不朽的桥梁。
课文在环境的描写上抓住“雨”“洪水”“桥”的不断变化,突出了当时情况的危机,推动了情节的发展,暗示人物的命运。
也为人物的忠于职守、大公无私的光辉形象作了背景铺垫。
课文的语言形式也很有特点,多以短句,自然段也较为简短,已形成急促、紧张的节奏。
二、【教学目标】1.通过品读描写人物动作、语言、神态的句子,关联环境,感受老支书的人物形象。
2.通过关注环境描写和情节设计,初步体会它们对刻画人物的作用。
3.感受小说最后才点明老支书和小伙子的关系,这样写的好处。
4.理解课题“桥”所象征的意义。
三、【教学重点】1.通过品读描写人物动作、语言、神态的句子,关联环境,感受老支书的人物形象。
2.通过关注环境描写和情节设计,初步体会它们对刻画人物的作用。
四、【教学难点】1.感受小说最后才点明老支书和小伙子的关系,这样写的好处。
2.理解课题“桥”所象征的意义。
五、【教学准备】《桥》多媒体课件六、【教学过程】(一)导入课文,直切主题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知道了《桥》是属于一篇(微型小说),那你们还记得小说三要素吗?谁来说说?(人物情节环境)说明你上节课学的很扎实,那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13课《桥》。
(二)聚焦环境,感受环境师:请同学们打开课本,快速默读课文,用横线画出文中描写雨、洪水的句子,批注好自己的感受。
找完的同学可以举手示意老师,请你来说说你找到了哪些描写雨洪水的句子?生答: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
像泼。
像倒。
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
桥第二课时内容教学设计
《桥》的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咆哮、狂奔、狞笑、拥戴、清瘦、沙哑、放肆、豹子、呻吟、搀扶、祭奠、乱哄哄、势不可挡、跌跌撞撞”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4.领悟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一 .引读启智1课文中有一个村庄,曾经有过一座窄窄的木桥,(板书课题:桥)桥虽窄,却是村子通往外面世界的一条重要的通道。
可是有一天黎明,它和村子里的一百多号人一起经历了一场可怕的灾难,这是一场百年洪灾,故事中的主人公让我们无比崇敬!就让我们跟随作者谈歌一起走进那位看似平凡却并不平凡的人物一一老汉(板书:老汉)二 .精读理解精读提示1).默读课文,画出具体描写“洪水”和“大雨”的语段,“村民”和“老汉”的语段读一读。
2).把阅读后的理解和感受写在旁边,再与同学交流分享。
3).难理解的句子联系上下文多读几遍,可与同学合作探究。
教师引导难理解的句子:(1),课件出示:描写“洪水”和“大雨”的句子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
像泼。
像倒。
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
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
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
水渐渐窜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
水,爬上了老汉的胸膛。
(1)读一读,说说从中感受到了什么?这些句子都写出了洪水凶猛,威胁着人们的生命。
(2)水位在不断上升,情势越来越危急。
(并相机指导感情朗读: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进行朗读,并说说为什么要这样读;教师范读,请学生评价;师生一起再读。
)(3)这些句子很多都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以一、两句为例,不用拟人或比喻与原句进行比较,看有什么不同。
引导学生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
你也能用这种方法来描写洪水狂奔的场景吗?(学生说句子。
)三.品读体会1老师激情叙述:洪水如猛兽般席卷了整个村庄,农田被淹没了,房舍被冲毁了,死亡正向人们一步步地逼近。
可在田间地头劳动了一天的人们还睡得正香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6《桥》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积淀情感,让学生在塑造的情境与氛围中感情朗读课文,得到语感的有效提升。
2.品味语言,深刻感受老汉危急时刻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自己扛起来的人格与精神。
3.在语言情境中,体验生命的意义,促进生命的成长。
教学重点:
通过研读课文中的重点词句,感悟洪水肆虐的危机情境,体会老汉的大山形象。
教学难点:
理解题目所蕴含的深意。
领悟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板书设计
16.桥
责任镇定
老汉(共产党)如山村民(群众)
恩重父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