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入超声临床技术操作要求规范
介入技术操作要求规范
![介入技术操作要求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18a7e4c84b35eefdc9d33366.png)
介入技术操作规X经皮穿刺术经皮穿刺术是介入放射学的根底,主要目的是建立通道,包括血管与非血管性通道,进而完成诊断和治疗过程,也可穿刺实体器官,进展活检诊断和治疗。
一、根本技术【器材与药物】1.穿刺针:是经皮穿刺术的主要器械,分为血管穿刺针和Chiba针等,常用14~23G。
2.活检针:根据穿刺针头的形态和抽取组织细胞的方式不同,可分为细胞抽吸针和组织切割针两大类;前者多为细针,主要用于获取细胞学和细菌学材料,后者包括自动或弹射式活检枪,取材较多,可供组织学检查。
另一类特殊的活检针是锯齿状的旋切针,常用于骨活检。
3.治疗针:包括21~22G千叶针和套管针,主要用于实体肿瘤经皮消融治疗。
4.定位针:主要用于小的乳腺病变的术前定位,常用者为Kopans针和Homer针。
5.药物:经皮穿刺消融术的常用药物包括无水乙醇、醋酸、热生理盐水或热造影剂。
【操作方法】1.血管穿刺术:穿刺的血管包括动脉和静脉,一般采用局部麻醉,对不合作者和婴幼儿需作全麻。
方法包括Seldinger穿刺法和改良穿刺法,目前多采用后者。
2.活检术:1〕导向手段包括电视透视、超声、CT和MRI等,各有优点和不足,应根据病变所在的部位、大小、深度、X围和患者的经济能力综合考虑。
2〕术前准备:选定穿刺点后,对穿刺点与其周围皮肤进展消毒,铺洞巾或无菌单,用1%~2%利多卡因作穿刺点局部麻醉。
3〕根据病变性质和检查目的,采用抽吸针或切割针穿刺进入病灶内,影像扫描核实针头位置无误后,进展活检。
4〕对取材标本与时进展涂片、细菌培养或固定,然后送检。
5〕并发症:主要有疼痛、出血、感染、邻近组织器官损伤和肿瘤沿针道种植转移等。
3.肿瘤消融术:1〕影像导向手段与活检术类似,超声和CT是最常用的手段,磁共振为今后开展的一个方向。
2〕操作方法与活检根本一样,注射药物时要注意观察其在瘤体内的弥散情况,必要时可行病灶多点穿刺与注射,同时注意防止药液进入血管。
3〕副反响与并发症:除了与穿刺活检类似的一些并发症外,另有一些与药物有关的反响,如药物刺激引起的疼痛、肿瘤坏死引起的发热等。
超声介入穿刺实施方案范本
![超声介入穿刺实施方案范本](https://img.taocdn.com/s3/m/9a437a2cf4335a8102d276a20029bd64783e62e7.png)
超声介入穿刺实施方案范本超声介入穿刺是一种常见的医疗操作,用于引导医生进行穿刺操作,以获取组织样本或进行治疗。
在实施超声介入穿刺时,医生需要严格按照操作规范进行,以确保患者的安全和操作的准确性。
下面是超声介入穿刺实施方案的范本,供医生参考和遵循。
一、术前准备。
1. 确认患者的个人信息和病史,包括过敏史、药物使用情况等。
2. 对患者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评估患者的一般情况和手术适应症。
3. 准备好超声引导设备和穿刺器材,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转和无损坏。
4. 与患者进行充分沟通,解释手术的目的、过程和可能的风险,并取得患者的同意。
二、手术操作。
1. 将患者安置在适当的位置,保持患者的舒适和稳定。
2. 使用超声设备定位目标部位,并进行实时监测。
3. 消毒目标穿刺部位,使用局部麻醉药物麻醉皮肤和组织。
4. 选择合适的穿刺器材,根据超声引导进行精确定位,并进行穿刺操作。
5. 在穿刺过程中,注意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及时处理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6. 获取组织样本或进行治疗操作,确保操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7. 完成穿刺操作后,对穿刺部位进行处理,观察患者的情况并做好术后护理。
三、术后处理。
1. 观察患者的术后情况,包括穿刺部位的情况、疼痛程度、出血情况等。
2. 对患者进行必要的护理和指导,包括休息、饮食、药物使用等。
3. 对手术操作进行记录和总结,包括手术过程中的注意事项、操作技巧和并发症处理等。
4. 与患者进行术后随访,了解患者的恢复情况和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以上就是超声介入穿刺实施方案的范本,医生在实施超声介入穿刺时应严格按照该方案进行操作,以确保手术的安全和有效性。
同时,医生在实施手术过程中应密切关注患者的情况,及时处理可能出现的并发症,确保患者的健康和安全。
希望该范本对医生们在临床实践中有所帮助。
超声介入操作规范
![超声介入操作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12e6730ede80d4d8d15a4fc6.png)
介入医师操作规范一、介入术前1、介入医师在介入术前应详细了解患者的病情,包括以前的超声、CT和其他影像学检查资料,了解以前是否进行过手术或介入性操作及操作中遇到的困难,有无麻药及酒精过敏史,有无出血性疾患及手术后或拔牙后异常出血史,了解患者是否服用影响凝血功能的药物(如阿司匹林)和扩血管药物。
2、介入医师必须明确实施超声引导下介入性操作的临床原因和预期结果,严格掌握介入操作的适应证。
3、介入医师在介入操作前必须争得患者的同意。
首先要对患者详细解释操作过程,使患者了解操作所需要的时间以及在操作中可能出现的不适,并告知患者在操作过程中需要积极配合的地方。
4、穿刺前须检查血常规、凝血五项、血清三项(HBsAg 、抗HIV 、抗HCV),老年患者须查血糖、尿糖,并询问有无高血压史、糖尿病史及血压、血糖控制情况。
5、介入医师在介入操作前应在使用局部麻药前再次亲自进行超声检查,了解病灶的解剖位置及其与周围重要脏器、血管的关系,再次分析最佳的介入路径,避免非技术性因素造成的损伤肠道、血管等问题。
二、介入术中1、操作时必须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则。
2、对肿瘤病灶,要避免在癌瘤中心部位取材,因中心部位坏死组织较多,易导致假阴性或诊断困难。
3、注射麻药前一定要注意排尽气体,因为即使很小量的气体也可能在穿刺时严重影响声像图。
局麻时不仅对皮肤及皮下组织进行麻醉,还应对腹膜及脏器被膜进行麻醉。
利多卡因成人最大剂量为 4.5mg/kg(1%的溶液0.45ml/kg),3岁以上的儿童最大剂量为3~4mg/kg(1%的溶液0.3~0.4ml/kg)。
4、穿刺过程应存图,记录病灶声像图特征及术中、术后的声像图变化。
5、对感染病灶进行穿刺或对免疫功能低下的病人进行穿刺时,要常规使用抗生素。
对黄疸病人,术前3天使用维生素K。
三、介入术后介入操作结束后,病员宜留观1-2小时,如脉搏、血压情况无异常,方可让病人离去。
一旦病人出现并发症,应马上予以处理或请相关科室会诊。
介入超声资质要求
![介入超声资质要求](https://img.taocdn.com/s3/m/2b664672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aef10db.png)
介入超声的资质要求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 医师资质:介入超声必须在超声科医生指导下进行,因此需要超声科医生取得相应的资格证书,并在规定的执业地点、类别、范围内进行执业。
2. 技能要求:介入超声医生需要熟练掌握超声医学专业知识及超声解剖图像等,能够熟练掌握超声仪器参数及功能软件的调节和使用,同时还需要掌握相关疾病临床表现、诊疗策略、并发症的处理等临床专业知识。
3. 培训要求:介入超声医生需要接受操作培训,在上级医师指导下能完成某一操作过程,或者能独立规范操作并无并发症发生。
4. 设备要求:介入超声手术室应具备适宜的空间、地面、墙壁、供水系统、照明和空气净化等基本条件,以确保手术的顺利进行。
5. 人员配置:介入超声手术需要至少两位介入超声医师、一位护士参与,即一机三人。
另外根据手术性质决定是否需要麻醉人员。
6. 政策遵守:医院和医生应遵守国家和地方的法律法规,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开展介入超声手术。
7. 其他要求:医疗机构应当具备必要的急救设备和急救能力,以确保患者的安全。
总之,介入超声的资质要求非常严格,需要医生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同时医疗机构也需要具备相应的设备和人员配置。
只有符合
资质要求的医生和医疗机构才能提供安全、有效的介入超声服务。
介入超声临床技术操作规范方案
![介入超声临床技术操作规范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6c0bc5f059f5f61fb7360b4c2e3f5727a4e92449.png)
介入超声临床技术操作规范方案介入超声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第一节概述介入超声是一门新技术,其主要特点是在实时超声的监视下或引导下,通过穿刺或置管技术来进一步诊断或治疗体内的病变或目标。
作为微创技术,介入超声可以用一次精确的小手术来替代大手术。
因此,操作医师需要具备良好的超声成像基础理论知识、丰富的超声检查临床经验和全面的临床诊疗知识。
在上岗前,需要经过正规的培训和严格的考核。
介入超声属于有创操作,应在专门的介入超声室中进行,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范。
整个过程需要有专门的人员密切配合,以保证操作顺利完成。
适应症1.诊断性介入性超声1)穿刺抽液化验检查。
2)穿刺抽吸细胞学检查。
3)穿刺切割组织病理检查。
4)穿刺和置管后注药行X线检查。
2.治疗性介入性超声1)抽液(注药或不注药)。
2)引流(单纯、清洗或加注药)。
3)药物注入(乙醇、抗生素、血凝剂、抗肿瘤药及免疫制剂等)。
4)物理能量导入(射频、微波、核素、冷冻、高强聚焦超声、激光等)。
禁忌症1.灰阶超声显示病灶或目标不明确、不清楚或不稳定者。
2.严重出血倾向者。
3.伴大量腹水者。
4.穿刺途径无法避开大血管及重要器官者(粗针及治疗性穿刺更列为禁忌)。
5.化脓性感染病灶如脓肿可能因穿刺途径而污染胸膜腔或腹膜腔。
术前准备在穿刺之前,超声医师必须掌握病人的病史和病情,明确穿刺目的,尤其要明确是诊断性还是治疗性。
然后,用超声诊断仪仔细观察病灶或目标,研究穿刺引导是否可行。
同时结合具体适应症和禁忌症的规定,确定病人是否适宜做介入性超声并通知病人实际情况。
化验与器械1)检查血常规和凝血三项。
2)必要时,检查心功能、肝功能及肾功能。
3)治疗前1周停服抗凝剂(如阿斯匹林等)。
4)操作前禁食8小时,腹胀明显者应事先服用消胀药或清洁灌肠。
5)做好病人及其家属的术前谈话,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6)完成超声引导探头及穿刺针、导管等介入操作器械的清洁、消毒。
介入超声室的基本要求1)操作间实用面积不小于20平方米,易于清洁、灭菌,保持低尘,入室需换鞋、戴帽、戴口罩。
超声介入治疗工作制度
![超声介入治疗工作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cb83ebd66aec0975f46527d3240c844768eaa054.png)
超声介入治疗工作制度超声介入治疗是一种将超声影像技术与介入治疗技术相结合的新型治疗方法,能够在无创的情况下通过体表进行操作,准确地将导管等介入器械引导至病变部位进行诊断和治疗。
在超声介入治疗过程中,需要一个严格的工作制度来确保操作的安全和质量。
下面将从工作环境、工作流程和工作纪律三个方面来介绍超声介入治疗的工作制度。
其次是工作流程。
超声介入治疗的工作流程包括患者筛选、手术准备、术中操作和术后处理等环节。
在患者筛选阶段,医生需根据患者病情和影像学检查结果判断是否适合进行超声介入治疗,并向患者解释治疗的原理、方法和风险。
在手术准备阶段,医生需核实患者的个人信息和手术部位,并嘱咐患者进行必要的术前准备。
术中操作时,医生需准确地将导管等介入器械引导至病变部位进行操作,同时密切观察超声影像进行定位和导航。
术后处理包括停止出血、处理并发症和观察患者的术后恢复情况。
最后是工作纪律。
超声介入治疗的工作纪律包括操作的规范和纪律的要求。
操作规范要求医生在操作过程中严格按照操作步骤进行,不得随意更改治疗方案或操作方法。
操作要求医生具备扎实的基础理论和丰富的临床经验,严格遵守医疗道德和法律法规,保证操作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此外,医生还应做好操作记录和资料归档工作,确保治疗的可追溯性和科学性。
总之,超声介入治疗是一项非常专业和技术要求较高的工作,需要医护人员密切合作、严格执行工作制度,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只有在良好的工作环境下,按照规范的工作流程和纪律要求进行操作,才能实现超声介入治疗的安全、有效和可持续发展。
超声介入诊疗规范
![超声介入诊疗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2729dd217375a417866f8f29.png)
超声介入诊疗规范【工作室及特殊要求】(一)工作室(使用面积至少15平方米)1,保持室内低尘。
2,具电及备用电,备用光源。
3,入室戴帽、戴口罩。
(二)超声诊断仪及探头1,常规二维超声诊断仪必须工作稳定,性能良好,图形显示清晰。
在显示屏上可显示穿刺指示线。
2,使用正规的专用可消毒穿刺探头及穿刺附加器,应急情况下可使用一般探头及手控进针。
(三)器材及辅助物品1,各种一次性穿刺活检针。
2,各种一次性使用引流针(如PTCD针)及无菌穿刺手术包。
3,自动活检枪。
4,相关消毒试剂及空气消毒设备。
5,药物包括特殊治疗药物及抢救备用药物等。
6,配备常用抢救设备【术前准备】1,出、凝血时间及凝血酶原时间测定。
2,局麻皮试。
3,乙醇及其他拟用药物作过敏性皮试。
4,阻塞性黄疸病人术前3d开始使用维生素K2注射。
5,与病人及(或)家属做好手术前谈话,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6,有关各脏器及不同疾病的术前准备。
7,穿刺探头、穿刺附加器等物品的可靠消毒。
【方法及注意事项】1,先用常规二维超声显示第一靶标(及第二靶标)区声象图,选定第一靶标的最佳入路,确定进皮点。
用沙袋等方法固定病人体位。
2,皮肤消毒禁用氯化高汞、红汞酊、硫柳汞酊及一切有机溶剂与酸、碱、金属盐类,以防止损坏超声探头。
碘酊消毒时,应尽量用乙醇擦尽残碘。
3,减少声束与进针间角度。
(1)探头与皮肤表面间的倾角,在30度以内。
(2)穿刺针在声束扫查显示面中的偏角,在15-30度之间。
4,在进针至脏器表面时,应暂时屏息呼吸,防止针尖切开脏器表面出血,在穿刺脏器实质病灶时,应避免针路穿经管道;在穿刺管道时,应减低对邻近管道同时被穿成瘘的可能。
5,有时针尖不能显示,为防止穿刺过深而误伤重要结构时,应使用深度固定器。
6,行切取活检时,速度应迅速,最好使用自动活检枪。
7,插入导丝及导管时,手法应轻柔,并常规二维超声追踪监视。
8,介入性超声手术结束,拔针或拔管后局部手压5min,再以二维超声观察有无内部出血。
超声介入规章制度
![超声介入规章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c81c2c5b842458fb770bf78a6529647d2728348f.png)
超声介入规章制度
1.接受临床申请单,预约安排患者,并发出手术通知单,通知病房有关医师、患者。
2.治疗前,超声医师必须掌握患者的病史和病情,了解临床的要求,明确介入操作的目的。
主操作医师至少提前1-2天对患者要进行一次专门的超声检查,具体了解病灶或目标情况,确定穿刺途径,拟定操作程序。
对于病灶显示不清或无安全穿刺途径者,则视为禁忌证,通知临床主管医师和患者,并取消手术安排。
3.工作时间,非有关人员不得进入介入超声室;非有关操作人员不得进入主操作间。
4.进入主操作间以前须换鞋,着洗手衣,戴帽子及口罩。
5.操作室内保持安静,不得大声说话、聊天说笑。
6.每次介入操作过程中一定要严格遵守无菌技术要求:从皮肤消毒、超声引导显示病灶、定位、瞄准、穿刺及病灶处理,直至最后出针。
要求操作人员精力集中,配合默契,动作连贯,准确高效完成。
7.须接台手术时,应遵守无感染患者在先,有感染患者,在后做的原则。
8.治疗后,介入室要及时通风、清洁、消毒、保持清洁,物品到位。
9.为取活检做诊断的患者一般可以以门诊方式进行;囊肿、脓肿及良性肿瘤患者的介入治疗,可以门诊方式也可以住院方式进行,酌情而定:恶性肿瘤患者的介入治疗,原则上应住院后再进行。
介入诊疗技术管理规范
![介入诊疗技术管理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672729fb79563c1ec4da718b.png)
沂南县人民医院介入诊疗技术管理规范为规范我院介入医学科介入诊疗技术临床应用,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制定本规范。
本规范为开展介入诊疗技术的最低要求。
本规范所称介入诊疗技术是指综合介入诊疗技术、外周血管介入诊疗技术、神经血管介入诊疗技术.一、医院及相关科室的基本要求(一)医院开展介入诊疗技术应当与其功能、任务相适应。
(二)有卫生厅核准登记的介入放射学的诊疗科目,有血管造影室和重症监护室.1。
介入医学科。
开展介入医学临床诊疗工作5年以上,床位不少于25张。
2。
血管造影室.(1)符合放射防护及无菌操作条件。
(2)配备800mA,120KV以上的心血管造影机,具有电动操作功能、数字减影功能和"路途”功能,影像质量和放射防护条件良好;具备医学影像图像管理系统.(3)能够进行心、肺、脑抢救复苏,有氧气通道、麻醉机、除颤器、吸引器、血氧检测仪等必要的急救设备和药品。
(4)有存放导管、导丝、造影剂、栓塞剂以及其他物品、药品的存放柜,有专人负责登记保管。
(5)配备主动脉内球囊反搏仪、有创压力监测仪、血氧饱和度监测仪、除颤仪、心电监护仪、呼吸机。
3。
重症监护室。
(1)设置符合规范要求,达到III级洁净辅助用房标准,病床不少于10张,每病床净使用面积不少于15平方米,能够满足综合介入诊疗专业需要.(2)有多功能监护仪和呼吸机,多功能监护仪能够进行心电图、血压和血氧等项目监测.(3)能够开展有创监测项目和有创呼吸机治疗。
(4)有经过专业培训的、具有5年以上重症监护工作经验的专职医师和护士。
4。
其他辅助科室和设备。
(1)医学影像科能够利用多普勒超声心动诊断设备进行常规及床旁超声心动图检查。
(2)有计算机X线断层摄影(CT)和医学影像图像管理系统。
(三)有至少2名具有综合介入诊疗技术资质的本院在职医师,有经过综合介入诊疗相关知识和技能培训的、与开展的综合介入诊疗相适应的其他专业技术人员。
二、医务人员基本要求(一)介入诊疗医师.1。
超声科介入管理制度
![超声科介入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a773c78a5ebfc77da26925c52cc58bd6318693ba.png)
一、前言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超声科介入治疗在临床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超声科介入治疗是指利用超声设备进行影像引导的介入治疗,可以有效地对肿瘤、血管病变和其他疾病进行治疗。
为了确保超声科介入治疗的安全和有效性,建立一套科学规范的管理制度势在必行。
二、管理制度的目的超声科介入管理制度的目的是在保证超声科介入治疗的安全和有效性的基础上,规范医疗操作、提高工作效率、加强质量管理、推动医疗机构的科学发展。
三、管理制度的内容1. 超声科介入治疗管理规范超声科介入治疗管理规范包括超声科介入治疗的适应症和禁忌症、影像引导技术的操作规范、治疗操作流程、设备操作和维护保养、术后监测及处理等内容。
医务人员必须认真学习并遵守这些规范,确保超声科介入治疗的安全和有效性。
2. 质控管理制度质控管理制度是超声科介入管理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医疗设备的日常检查和维护、医务人员的专业培训和考核、医疗事故的处理、患者投诉的处理等方面。
通过质控管理制度的实施,可以提高医疗质量,降低医疗事故发生的风险。
3. 安全防护管理制度安全防护管理制度是超声科介入管理制度的关键环节,包括医疗设备的安全使用和保护、医务人员的防护措施、患者的安全监护等方面。
通过严格执行安全防护管理制度,可以预防医疗事故的发生,确保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安全。
4. 数据管理制度数据管理制度包括临床信息的记录和归档、患者数据的保密和安全、医疗数据的分析和评估等内容。
通过建立健全的数据管理制度,可以提高医疗信息化水平,促进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5. 知识管理制度知识管理制度是超声科介入管理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医务人员的学习和培训、科研成果的传播和应用、临床经验的总结和分享等方面。
通过建立健全的知识管理制度,可以不断提升医务人员的专业水平,推动超声科介入治疗的科学发展。
为了确保超声科介入管理制度的有效实施,医疗机构必须建立科学的管理体系,包括指定专人负责制度的制定和执行、设立监督检查机制、开展培训和考核等措施。
介入类诊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规范(2019版共4个)
![介入类诊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规范(2019版共4个)](https://img.taocdn.com/s3/m/a46116b3192e45361066f5dd.png)
附件4神经血管介入诊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规范(2019年版)为规范神经血管介入诊疗技术临床应用,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制定本规范。
本规范为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开展神经血管介入诊疗技术的最低要求。
本规范所称神经血管介入诊疗技术是指在医学影像设备引导下,经血管或经皮穿刺途径对头颈部和脊柱脊髓病变进行诊断或治疗的技术。
一、医疗机构基本要求(一)医疗机构开展神经血管介入诊疗技术应当与其功能、任务和技术能力相适应。
(二)具有卫生健康行政部门核准登记的神经内科、神经外科和医学影像科的诊疗科目,有与开展神经血管介入诊疗技术相关的辅助科室和设备。
1.神经外科。
床位不少于30张,具备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条件,能够独立开展脑室外引流、颅内血肿清除、动脉瘤夹闭等开颅手术。
2.介入手术室。
(1)符合放射防护及无菌操作条件。
(2)配备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具有“路途”功能,影像质量和放射防护条件良好;具备医学影像图像管理系统。
(3)具备气管插管和全身麻醉条件,能够进行心、肺、脑抢救复苏,具备供氧系统、麻醉机、除颤器、吸引器、血氧监测仪等必要的急救设备和药品。
(4)具备存放导管、导丝、造影剂、栓塞剂以及其他物品、药品的存放柜,有专人负责登记保管。
3.重症监护室。
(1)设置符合相关规范要求,病床不少于6张,能够满足神经血管介入诊疗技术临床应用需要。
(2)配备呼吸机和多功能监护仪等设备,符合神经专业危重患者救治要求。
(3)有院内安全转运重症患者的措施和设备。
(4)具备经过专业培训的、有2年以上重症监护工作经验的专职医师和护士。
4.其他辅助科室和设备。
(1)能够利用多普勒超声诊断设备进行常规和床旁脑血管检查。
(2)有磁共振(MRI)、计算机X线断层摄影(CT)和医学影像图像管理系统。
(三)有至少2名具备神经血管介入诊疗技术临床应用能力的本机构执业医师。
有经过神经血管介入诊疗技术相关知识和技能培训并考核合格的其他专业技术人员。
二、人员基本要求(一)医师。
介入超声临床技术操作规范方案
![介入超声临床技术操作规范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0e2021c60342a8956bec0975f46527d3240ca61c.png)
介入超声临床技术操作规范方案一、引言超声临床技术是一种无创的、可重复的、无辐射的临床检查方法,广泛应用于医学各个领域。
为了保证超声临床技术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规范操作流程非常重要。
本文旨在制定一套操作规范方案,以指导临床医师和技术人员正确操作超声设备。
二、基本原则1.操作人员必须具备相关医学知识和技术培训,并持有相关资质证书;2.操作人员必须严格遵守医疗机构的规章制度,并保持良好的职业操守;3.操作人员必须正确使用超声设备,合理设置参数,并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4.操作人员必须按照医嘱进行超声检查,并及时记录相关信息;5.操作人员必须对患者进行有效的交流,解释超声检查的目的和操作过程,获得患者的配合;三、操作流程1.准备工作(1)核对患者信息,包括患者姓名、年龄、性别和病史等;(2)检查申请单信息核查;(3)确认检查目的,并向患者解释超声检查的目的和过程;(4)清洁超声探头,安装好探头保护套;(5)检查超声设备是否正常工作,如屏幕显示是否清晰、设备操作是否灵敏等;(6)做好记录准备,包括记录表、扫描图像的保存和存储等;2.操作过程(1)正确确定超声检查部位,根据医嘱选择相应的探头;(2)正确放置探头,保证探头与被检查部位的接触良好;(3)适当调整超声设备的参数,包括增益、深度、频率等,以获得清晰的图像;(4)进行超声扫描,按照医嘱的要求进行扫描范围和方式;(5)观察超声图像,认真分析结构和异常改变,并记录相关信息;(6)根据需要进行病灶定位、测量和评估;(7)根据医嘱的要求,进行超声引导下的穿刺或治疗操作;(8)检查结束后,关闭超声设备并清理探头;3.注意事项(1)操作过程中要确保患者的隐私和安全,给予足够的关注和照顾;(2)操作人员应该关注患者的反应和不适情况,并及时采取措施;(3)操作人员要与其他医护人员及时沟通,确保检查的连贯性和完整性;(4)操作人员要合理利用超声设备的功能,以提高检查的准确性和效率;(5)操作人员要不断学习和更新超声临床技术知识,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四、质量控制1.操作人员要定期参加超声临床技术的培训和考核,以保持和提高技术水平;2.医疗机构要定期对超声设备进行维护和校准,确保设备的正常工作;3.医疗机构要制定超声设备的使用和维护标准操作规程,并定期进行评估和审核;4.医疗机构要建立超声临床技术的质量控制体系,包括质量评估和质量监控等;5.医疗机构要及时处理和记录超声设备的故障和错误,以及处理的结果;五、结论制定超声临床技术操作规范方案,对于规范超声检查流程和提高检查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介入超声工作制度
![介入超声工作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655eb0a3f80f76c66137ee06eff9aef8941e488a.png)
介入超声工作制度一、总则介入超声学是超声医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是在超声引导下进行的一系列诊断和治疗技术。
为了规范介入超声工作,确保医疗安全,提高医疗质量,制定本制度。
二、人员配备与培训1. 介入超声科医务人员应具备超声医学专业背景,并获得相应的医师资格证书和聘任证书。
2. 介入超声科医务人员应接受介入超声学专业的系统培训,掌握介入超声学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
3. 介入超声科医务人员应定期参加介入超声学及相关领域的学术交流和培训,不断提高业务水平。
三、设备与器材管理1. 介入超声科应配备符合国家标准的超声诊断设备和相关的配套设施。
2. 介入超声科应建立健全设备管理制度,定期进行设备维护和保养,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3. 介入超声科应严格按照国家规定和产品说明书,使用和保存超声耗材,防止交叉感染。
四、检查与治疗规范1. 介入超声检查和治疗应在充分了解患者病情和术前准备的基础上进行。
2. 介入超声检查和治疗前,应向患者充分解释检查和治疗的必要性、风险和可能的并发症,取得患者同意。
3. 介入超声检查和治疗过程中,医务人员应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确保患者安全。
4. 介入超声检查和治疗后,应认真观察患者病情,及时处理并发症,并做好随访工作。
五、医疗安全与质量控制1. 介入超声科应建立健全医疗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医疗安全管理,预防医疗事故的发生。
2. 介入超声科应定期进行质量控制检查,分析存在的问题,制定并落实改进措施。
3. 介入超声科应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医疗事故报告制度,对发生的医疗事故及时报告并处理。
六、学术交流与科研1. 介入超声科应积极开展学术交流,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交流介入超声学的最新研究成果和经验。
2. 介入超声科应鼓励医务人员开展科研工作,提高介入超声学的科研水平。
3. 介入超声科科研成果应积极参加各类科研成果评选,争取立项和资助。
七、信息化管理1. 介入超声科应建立健全信息化管理制度,实现医疗信息的规范化管理。
超声检查技术操作要求规范
![超声检查技术操作要求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8da5f38fce2f0066f53322fa.png)
超声检查技术操作规一、心脏及大血管【检查前准备】患者无需作特殊的准备,经胸心脏超声检查需暴露患者前胸和腹部检查部位、左侧卧位和(或)平卧位。
小儿若因哭闹乱动不能检查,应待安静后在检查,必要时给予镇静剂。
【检查容及适应症】1.判定心脏的位置以及心脏与脏的位置关系。
2.检出心脏结构异常。
判定心脏各房室腔大小,室间隔和室壁厚度,室壁整体运动和节段性运动,瓣膜功能,间隔缺损的部位和大小、流出道、大动脉、体(肺)静脉,心肌病变、心异常结构如肿瘤、赘生物和血栓等。
3.检出心脏结构关系的异常。
判定心房排列关系、心房与心室、心室与动脉的连接关系、体静脉回流、肺静脉回流以及冠状动脉发育和起源异常。
4.评价心脏血流动力学变化。
多普勒常规测量各瓣口流速和压差,判定心血管异常血流部位和起源,定量或半定量分流、流出道狭窄、瓣膜狭窄和反流等异常血流的流速、压差及流量等。
5.检出心包疾病。
定量和半定量评价心包积液,指导心包积液穿刺,评价药物疗效。
判定缩窄性心包炎、心包填塞和心包肿瘤等。
6.评价心脏手术及介入治疗后心脏结构的恢复情况和血流动力学的转归。
7.评价心脏功能。
常规应用二维和(或)M型超声测定心脏收缩功能,也可用多普勒超声评价心脏的收缩和舒功能。
【检查程序】1.检查室应安静、整洁、安全,并配有暗色窗帘。
2.启动仪器,调节仪器的分辨力,以保持显像清晰。
在仪器基本具备M型、二维和(或)脉冲和连续波多普勒及血流显像功能的基础上,选择适合成人或儿童的探头。
3.操作者应具有至少两年心血管超声工作经验并已取得医师执照。
4.常规将探头置于四个主要部位显示心脏和大血管的基本切面:胸骨旁心前区(第二到第四肋骨的胸骨左缘)、心尖区、剑下区及胸骨上窝。
特殊情况探头应置于胸骨右缘,如右位心等。
5.无论先天性或后天性心脏病应首选经胸超声检查,经胸超声基本方法的常规步骤:(1)用M型超声从心尖到心底水平完成心尖波群、心室波群、二尖瓣波群及心底波群的基本检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介入超声临床技术操作规(一)第一节概述介入超声所在超声成像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新技术。
其主要特点是在实时超声的监视下或引导下,针对体的病变或目标,通过穿刺或置管技术以达到进一步诊断或治疗的目的。
介入性超声属于微创技术,相当于用一次精确的小手术来替代大手术。
因此,对操作医师素质要求较高,须具备良好的超声成像的基础理论知识,较丰富的超声检查临床经验和较全面的临床诊疗知识。
须经过正规的培训和严格的考核才能上岗。
介入超声属于有创操作,应有专门的介入超声室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
整个过程须有专门人员密切配合,以保证整个操作过程的顺利完成。
【适应症】1.诊断性介入性超声(1)穿刺抽液化验检查。
(2)穿刺抽吸细胞学检查。
(3)穿刺切割组织病理检查。
(4)穿刺和置管后注药行X线检查。
2.治疗性介入性超声(1)抽液(注药或不注药)。
(2)引流(单纯、清洗或加注药)。
(3)药物注入(乙醇、抗生素、血凝剂、抗肿瘤药及免疫制剂等)。
(4)物理能量导入(射频、微波、核素、冷冻、高强聚焦超声、激光等)。
【禁忌症】1.灰阶超声显示病灶或目标不明确、不清楚或不稳定者。
2.严重出血倾向者。
3.伴大量腹水者。
4.穿刺途径无法避开大血管及重要器官者(粗针及治疗性穿刺更列为禁忌)。
5.化脓性感染病灶如脓肿可能因穿刺途径而污染胸膜腔或腹膜腔。
【术前准备】1.在穿刺之前,超声医师必须掌握病人的病史和病情,明确穿刺目的,尤其要明确躔次的目的所诊断性还是治疗性。
然后,用超声诊断仪仔细观察病灶或目标,研究穿刺引导是否可行。
同时结合具体适应症和禁忌症的规定,确定病人是否适宜做介入性超声并通知病人实际情况。
2.化验与器械(1)检查血常规和凝血三项。
(2)必要时,检查心功能、肝功能及肾功能。
(3)治疗前1周停服抗凝剂(如阿斯匹林等)。
(4)操作前禁食8h,腹胀明显者应事先服用消胀药或清洁灌肠。
(5)做好病人及其家属的术前谈话,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6)完成超声引导探头及穿刺针、导管等介入操作器械的清洁、消毒。
3.介入超声室的基本要求(1)操作间实用面积不<20m2,易于清洁、灭菌,保持低尘,入室换鞋、戴帽、戴口罩。
(2)要求有图像清晰、分辨力高的超声诊断仪,并配备有专用超声引导穿刺探头及引导架。
后者于介入应用前须清洁、消毒灭菌。
(3)麻醉设备需备有局麻针、局麻药(皮试)。
开展介入治疗的介入超声室宜请麻醉科医师来建立全身麻醉及相关心肺功能监护系统。
(4)针具导管及辅助物品需备有穿刺针、活检针、导管针、导丝、引流管、自动活检枪、负压吸引器等。
(5)治疗设备需备有激光治疗仪、微波治疗仪、射频治疗仪、高能聚焦超声治疗仪、冷冻治疗仪等。
【检查方法】1.患者体位根据病灶或目标所在部位可选取仰卧位、侧卧位或俯卧位。
在侧卧位时,须用沙袋等方法维持病人体位稳定。
2.皮肤穿刺点的选择。
用灰阶超声显示病灶或目标后,确定皮肤进针点。
3.对穿刺区域进行常规消毒,铺手术巾。
4.局麻后,用穿刺探头扫描病灶或目标,嘱患者屏气不动后,迅速将穿刺针沿着超声仪屏幕上的引导线穿刺进入预设的穿刺点。
5.根据每例病情的要求具体完成穿刺活检、抽液引流、注入药物或导入能量等诊断或治疗操作。
6.介入操作完毕后,病人留观1~2h,注意呼吸、脉搏、血压以及有无加剧性的疼痛、咯血、尿血等异常表现。
有可疑异常情况者再用超声观察有无部出血。
【注意事项】1.介入性超声的突出价值不仅在于微创,更重要的在于定位精确。
否则,无论穿刺活检或介入治疗都可能导致失败。
高质量的超声显示仪,精确鉴别的引导穿刺系统以及既掌握理论有具有丰富经验并经过严格训练的超声专业医师,是保证介入超声在临床成功应用的三要素,缺一不可。
2.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原则(1)开展介入超声必须严格掌握适应症、禁忌症。
操作者必须事先验证所用超声引导系统的准确性,并且具备了做精确穿刺的理论知识和实际经验;在实施介入操作是,若目标不清楚,针尖位置不确定,不宜进行活检或治疗操作。
(2)穿刺操作要求准确、快速,一次到位,禁止针尖显示不清条件下反复试穿。
(3)介入治療后,必须认真严密观察病情。
任何异常清露昂发生,如疼痛加剧、胸闷憋气,咯血、尿血等等,必须认真查清原因,同时给予针对性的有效治疗。
情况严重的病例,应及时请外科及影像科大会诊,以明确原因,及时正确处理,同时进行抢救处理。
(4)介入超声室突发急症抢救主要有三类:出血、过敏反应及迷走神经反射性心动过缓,针对以上情况事先准备好复苏(基础生命支持)输液、纠正休克、止血及抗过敏等急救的设备条件及药物准备与工作人员的训练。
第二节超声引导穿刺细胞学检查和组织学检查一、细针抽吸细胞学检查【适应症】1.经影像学检查发现腹部肿物或病变,需进一步确定其性质为良性或恶性者。
包括肝、胆、胰、肾等脏实质性肿物,以及位于腹壁、腹膜和腹膜后性质不明的肿物。
2.经影像学检查发现位置浅表的胸部肿物,需进一步确定其性质为良性或恶性者。
包括周围型肺癌,胸壁和胸膜肿物或病变。
3. 经影像学如超声等证实浅表部位的肿物,如甲状腺肿物、颈部其他肿物,肿大淋巴等、转移性肿瘤等。
4.原因不明的含液性病变,如不典型肝肾囊肿、血肿和可疑脓肿,治疗前需明确其性质者。
【禁忌症】1.具有出血倾向,出、凝血时间显著延长,凝血酶原活动度明显减低。
2.位于肝表面较大的癌肿、血管瘤、包虫囊肿,而且穿刺针无法通过一段正常肝组织进入病灶者。
3.肾上腺肿瘤疑为嗜铬细胞瘤或异位嗜铬细胞瘤者。
4.影像学检查疑为动脉瘤囊肿。
5.穿刺针途径可能损伤临近重要器官,如:肺和腹部大血管者。
6.急性胰腺炎发作期。
7.中等量以上腹水。
8.体质过度衰弱和气喘、咳嗽等难以合作者。
【术前准备】1.实时超声诊断仪,一般采用扇扫或小凸阵探头,附加超声导向装置,也可采用普通凸阵探头或线阵探头,附加导向装置。
胸腹部采用3~5MHz,浅表部位宜采用5~7MHz以上的探头。
2.穿刺针采用20~30G带针芯的细针(Ciba针),针长15cm、18cm、20cm,根据需要选择。
3.引导针选用18G针,长7cm。
引导针仅用于穿刺胸腹壁软组织,不进入胸膜腹腔,用于防止细针偏向或弯曲,也可减少沿针道的污染。
4.有出血倾向的患者应查血小板计数和出血时间、凝血时间或凝血酶原活动度。
5.患者禁食8~12h。
6.向患者做必要的解释,说明局麻、穿刺等步骤,消除紧情绪。
【检查方法】1.患者一般取仰卧位,亦可根据病灶穿刺部位选取侧卧位或俯卧位。
2.先用普通探头扫查,初步确定穿刺点,用色笔做好皮肤标记。
3.对穿刺区域进行皮肤消毒,铺消毒巾,换用已消毒的穿刺探头(或将谈妥用无菌乳胶套覆盖,套探头变面涂耦合剂),再次确定穿刺点和穿刺角度,将穿刺导向线对准穿刺取样目标,估测穿刺深度。
4.用1%利多卡因溶液5ml对皮肤、胸腹壁肌肉、胸膜或腹膜逐层浸润麻醉。
5.在局麻部位,将带针芯的引导针穿刺胸腹壁软组织(勿刺破胸膜或腹膜)。
然后,重复用消毒探头及导向器瞄准穿刺目标,注意初步固定探头和导针穿刺方向。
6.取出导针针芯,通过导针插入穿刺针,穿刺针尖勿穿透胸腹膜。
7.当屏幕上目标显示最清晰时,嘱患者屏住呼吸,将引导线对准目标并充分固定探头与穿刺角度。
将穿刺针迅速推进,直至针尖强回声进入病灶或肿块边缘预定的穿刺位置。
8.拔除针芯,接上5ml注射器抽吸。
在保持负压的条件下,使针尖在病灶小幅度上下提插3~4次。
解除负压并迅速退针。
嘱患者自由呼吸。
9.迅速将抽吸物推置于玻片上,用推片法将抽吸标本均匀涂片。
立即用95%乙醇固定,染色后显微镜观察。
10.为保证取样标本的阳性检出率,降低假阴性率,需重复进针穿刺和上下提插动作,取样3~4次。
抽取过程中,针尾“一旦见红”(少量血性液体),立即停止抽退针,以防止标本被血液过分稀释。
【注意事项】1.严格掌握适应症,穿刺术前核实有无出血倾向等有关检查。
2.患者接受穿刺前,必须由其本人或委托的监护人对超声引导穿刺申请单表示同一并签字(注:申请单上必须开列可能产生的并发症,如出血、感染等)。
3.穿刺点和穿刺途径的选择原则扫,病灶离体表最近,又能避开其他重要脏器,如:胆囊、胆管、胰腺、肺下缘、肝下缘和大血管。
4.严格注意无菌操作。
5.上腹部肿物穿刺过程中,嘱病人屏气不动,尤其注意避免咳嗽和急剧的呼吸运动。
6.对于较大肿物尽可能在其周边开始取样,避开肿物中心坏死液化区,提高肿瘤细胞的检出率。
7.穿刺完毕后病人需休息1~3h,按穿刺脏器不同进行术后护理。
例如:肝肾活检后,按肝肾穿刺常规进行术后护理。
8.向患者本人或家属交代可能发生的延迟并发症,以便及时向医生报告并及时处理。
二、组织学穿刺活检【适应症】1.经影像学检查发现的腹部肿物或局限性病变,需明确其组织学诊断者。
2.前列腺肿物或其他病变。
(1)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显著增高。
(2)直肠指诊发现前列腺硬结,或指诊阴性仍不能排除前列腺癌远处转移者。
3. 临床科、儿科、肾病科医师送检的肝肾实质弥漫性病变,需明确其病理组织学诊断者。
包括肝活检(肝硬化、慢性肝炎、非均匀性脂肪浸润、硬化与弥漫型肝癌鉴别、肝糖原贮积症)和肾活检(肾病、肾炎的诊断与分型,不明原因的血尿、高血压等)。
4.浅表器官肿物病理组织学诊断。
包括:颈部和甲状腺肿物、浅表淋巴结肿大、乳腺肿块等。
5.经CT或超声检查证实的位置表浅的胸前和纵隔实性肿物,如:周围型肺肿物、胸膜肿物、胸壁肿物,前纵隔或后纵隔实性肿物等。
【禁忌症】1.具有出血倾向和凝血机制障碍者。
2. 中等量以上腹水。
3.严重阻塞性黄疸。
4.一般情况较差,恶液质、心肺功能不全或检查难以合作者。
5.位于肝包膜下较大的癌肿和血管瘤,穿刺针无法先通过一段非肿瘤的肝实质者。
6.疑为肾上腺嗜铬细胞瘤者7. 穿刺途径难以避开肺、胆囊、肝外胆管以及大血管者。
8.胰腺炎合并胰管扩者宜谨慎。
【术前准备】1.超声诊断仪一般采用扇扫或小凸阵探头,附加超声导向装置,也可采用普通凸阵探头或线阵探头,附加导向装置。
胸腹部采用3~5MHz,浅表部位宜采用5~7MHz以上的探头。
经直肠前列腺活检,采用5~9MHz端射式腔探头。
2.备手动式负压抽吸式“配套活检针”,如Sure-cut针或Sonopsy-C1针。
有16G、18G、21G、22G、23G之分。
通常选择21G(细针组织学活检)和18G (相对粗活检针)后者有被自动活检取代的趋势。
3.备自动活检枪装置(活检枪),配以专用的槽式切割针。
有14G、16G、18G、20G。
通常选用18G(相对粗针)和20G(细针)。
4.引导针,原则上选择比活检针略粗一些的针管,例如18G活检针需用16G 引导针,20~23G活检针可用18G引导针。
【检查方法】1.患者一般取仰卧位,或根据病灶穿刺部位选取侧卧位或俯卧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