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法基本原则解析.ppt

合集下载

厚大司考YY学院ID21101行政法之基本原则幻灯片PPT

厚大司考YY学院ID21101行政法之基本原则幻灯片PPT
❖ 2、类型: ❖ (1)按照范围不同: 内部行政法律关系;外部
行政法律关系 ❖ (2)按照性质不同: 实体行政法律关系;程序
行政法律关系
三、行政法律关系
(二)行政法律关系的构成 ❖ 1、主体:行政主体、行政相对人 ❖ 2、客体:物质财富、精神财富、行为 ❖ 3、内容
三、行政法律关系
(三)行政法律关系的特点 ❖ 1、主体的多样性和恒定性 ❖ 2、权利义务不对等性 ❖ 3、法律关系的及时变动性 ❖ 4、行政主体实体上的权利义务是重合的,也因
33

行政法的基本原则
1 合法行政原则
2 合理行政原则
3
程序正当原则
5
权责统一原则
4 诚实守信原则
6
高效便民原则
一、合法行政原则
(一)法律优先 行政机关实施行政管理,应当依照法律的规定进
行,禁止行政机关违反现行有效的立法性规定。 (二)法律保留原则
行政机关做出对当事人权利义务有影响的行为, 应当取得法律授权。法无授权即禁止。
,对录用残疾人达一定数量的企业予以奖励 ❖ C.孙某受他人胁迫而殴打他人致轻微伤,某公安局决定对孙某从轻处
罚 ❖ D.某市政府发布文件规定,外地物流公司到本地运输货物,应事前得
到当地交通管理部门的准许,并缴纳道路特别通行费
39
2013年卷二第76题 76.合法行政是行政法的重要原则。下列哪些做法违反了合法行政要求
4
❖ 2、实质意义上的“行政”
特征 公共性(为 国家职权性 执行性 积极性 管理性
实现公共利 (以强制力
益)
为后盾)
区别 私行政(为 行政机关的 立法活 司法活 统治行
对 象 追求利润) 一些私法行 动

第二章 行政法的基本原则2

第二章   行政法的基本原则2
第二章 行政法的 基本原则
行政法的灵魂
一、行政法的基本原则
• (一)含义:行政法的基本原则是指指导和规制 行政法的立法、执法以及指导、规制行政行为的 实施和行政争议的处理的基础性规范。它贯穿于 行政法具体规范之中,同时又高于行政法具体规 范,体现行政法基本价值观念。 • 行政法基本原则是在行政法调控行政权的历史中 形成的,由行政法学者高度概括出来调整行政关 系的普遍性规范。
(七)民事基本制度;
(八)基本经济制度以及财政、税收、海关、 金融和外贸的基本制度; (九)诉讼和仲裁制度; (十)必须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 会制定法律的其他事项。 ————— 《立法法》
吗?
• 妇女权益保障法§40:“禁止对妇女实施性 骚扰。” • 国务院能否制定反性骚扰的行政法规:性骚 扰? • 何为性骚扰,肢体的骚扰、语言的骚扰、还 是信息的骚扰?到什么程度叫骚扰? • 伊湖水《我爱上了王小丫》:小丫是个可爱 的女孩子/要是不去主持电视节目多好/最好 和我一起在山坡上放牛/我放牛的时候,她打 猪草/没人的时候就亲一亲/当然不用避开牛
• 如何理解行政合法性原则中的 “法”? • 行政合法性原则,指不仅要符合立法机关 的立法,也要符合行政机关的立法。这表 明,行政合法性原则中的法也在不断发展, 具有时代的内容和特征。 • 在我国现阶段,行政合法原则要求行政机 关进行行政活动时应遵循宪法、法律、行 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 例以及行政规章等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规范 性文件。
考虑到对公民自由权和隐私的尊重,新修改的 《婚姻法》和国务院《婚姻登记条例》废止了原来 有关“强制婚检”的规定。但是,一些数据表明, 强制婚检的废止对控制传染病和防止新生儿畸形产 生了负面影响。于是,黑龙江省通过地方立法恢复 了强制婚检的要求,其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母 婴保健法》。于是对于是否需要强制婚检,《婚姻 法》、《婚姻登记条例》、《母婴保健法》、地方 法规的规定明显不一致。

第三章行政法基本原则

第三章行政法基本原则
• 1.行政行为非有法定事由和程序不得随意撤销、 废止;
• 2.授益行政行为即使发现违法,但只要不是由 于行政相对人过错引起,一般不得撤销和改变, 除非有重大公共利益,但必须给予相对人赔偿和 补偿。
• 3.依法、依公共利益需要撤回、废止、改变行 政行为的,需进行利益权衡。
比例原则
• • 是指行政机关实施行政行为应兼顾行政目标的
返回
越权无效原则
• 行政机关必须在法定权限范围内行为,一 切超越法定权限的行为无效,不具有公定 力、确定力、拘束力和执行力。
• 但是各国对“越权”的具体解释和具体适 用范围有广有窄。
• 我国行政法的解释较窄。 • 无权限,级别越权,事务越权,地域越权。
返回
信赖保护原则
• 是指政府对自己作出的行为或者承诺应守信用, 不是随意变更、反复无常。该原则表现有:
实现和保护相对人的权益,如果为了实现行政 目标可能对相对人权益造成某种不利影响时, 应使这种不利影响限制在尽可能小的范围和限 度,使二者处于适度的比例。
• 该原则包含以下三个子原则: • 1.适当性原则; • 2.必要性原则;(最小损害原则) • 3.均衡性原则;(狭义上的比例原则)。
返回
正当程序原则
• 行政公开:政府行政行为和信息,除法律规定 保密的之外,一律必须公开。
• 行政公正:办事公道,平等对待所有的行政相 对人,不偏私。
• 行政公平:行政相对人机会平等
返回
第二节 我国行政法的基本原则

我国行政法基本原则为下述六项:

1.合法行政原则;

2.合理行政原则;

3.程序正当原则;

4.高效便民原则;
进行整体和宏观的调

第二讲行政法基本原则

第二讲行政法基本原则

矿产资源法
第十一条 国务院地质矿产主管部门主管全国矿产资源勘查、 开采的监督管理工作。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协助国务院地质矿 产主管部门进行矿产资源勘查、开采的监督管理工作。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地质矿产主管部门主管本 行政区域内矿产资源勘查、开采的监督管理工作。省、自治区、 直辖市人民政府有关主管部门协助同级地质矿产主管部门进行 矿产资源勘查、开采的监督管理工作。
第三十九条 违反本法规定,未取得采矿许可证擅自采矿的,擅自进入国家 规划矿区、对国民经济具有重要价值的矿区范围采矿的,擅自开采国家 规定实行保护性开采的特定矿种的,责令停止开采、赔偿损失,没收采 出的矿产品和违法所得,可以并处罚款;拒不停止开采,造成矿产资源 破坏的,依照刑法第一百五十六条的规定对直接责任人员追究刑事责任。 单位和个人进入他人依法设立的国有矿山企业和其他矿山企业矿区范围 内采矿的,依照前款规定处罚。 第四十条 超越批准的矿区范围采矿的,责令退回本矿区范围内开采、赔偿 损失,没收越界开采的矿产品和违法所得,可以并处罚款;拒不退回本 矿区范围内开采,造成矿产资源破坏的,吊销采矿许可证,依照刑法第 一百五十六条的规定对直接责任人员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十四条 违反本法规定,采取破坏性的开采方法开采矿产资源的,处以 罚款,可以吊销采矿许可证;造成矿产资源严重破坏的,依照刑法第一 百五十六条的规定对直接责任人员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十五条 本法第三十九条、第四十条、第四十二条规定的行政处罚,由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负责地质矿产管理工作的部门按照国务院地质矿产主 管部门规定的权限决定。第四十三条规定的行政处罚,由县级以上人民 政府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决定。第四十四条规定的行政处罚,由省、自治 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地质矿产主管部门决定。给予吊销勘查许可证或者 采矿许可证处罚的,须由原发证机关决定。依照第三十九条、第四十条、 第四十二条、第四十四条规定应当给予行政处罚而不给予行政处罚的, 上级人民政府地质矿产主管部门有权责令改正或者直接给予行政处罚。

第2章 行政法的基本原则

第2章 行政法的基本原则
在行政法的制定和执行中具有法律的适用性和约束力。可以通过解释、适用行政法的 原则处理具体案件,弥补行政法规则漏洞的作用。 ▪ 3、价值性 ▪ 必须体现行政法的特性,体现行政法的本质和根本价值。 ▪ 二、行政法基本原则体系 ▪ 行政法基本原则并非只有一个,而是多个,各有侧重,密切关联。
第二节 依法行政原则
▪ 行政机关和其他行政公务组织必须依法行使行政权或者从事行政 管理工作。
▪ 一、职权法定 ▪ 国家行政机关以及其他组织的行政职权,必须由法律予以规定或
授予。否则,其权利来源就没有法律依据。 ▪ 二、法律优先 ▪ 消极的依法行政。指行政活动均不得与民意代表机关制定的法律
相抵触。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行政活动在位阶上均低于法律 ,二是行政行为至少不得与法律规定相违背。 ▪ 三、法律保留 ▪ 积极的依法行政。行政机关的行为必须有明确的法律授权,法律 无明文授权即无行政。法律保留又分为绝对保留、相对保留。
▪ 一、诚实守信 ▪ 1、行政主体不得为了自身利益欺骗行政相对人,不得“钓鱼执法”和“养鱼
执法”。 ▪ 2、事先谨慎行动。 ▪ 3、不得任意反悔。 ▪ 4、法律规范应当具有稳定性和不可溯及性。 ▪ 5、行政活动应具有真实性和确定性。 ▪ 二、信赖保护 ▪ 1、信赖保护的适用条件:一是须有信赖基础;二是须有信赖表现。 ▪ 2、信赖保护的法律效果:分为存续保护和财产保护,且两者之间存在选
向和目标,反映现代民主法治国家的宪法精神,规范法与行政之间的关系。 ▪ 1、普遍性 ▪ 行政法基本原则具有普遍性,贯穿于行政法的制定、执行、遵守和适用等行政法治实
践的整个过程,对全过程的参与者均具有指导和规范作用。 ▪ 2、适用性 ▪ 并不只是学理上的原则和指导,是行政法的构成部分,体现了行政法的价值和精神,

行政法的基本原则(5)幻灯片PPT

行政法的基本原则(5)幻灯片PPT

对法治政府的扩张解读:
▪ 法治政府应当是 有限政府
▪ 法治政府应当是 服务政府
▪ 法治政府应当是 阳光政府
▪ 法治政府应当是 诚信政府
▪ 法治政府应当是 效能政府
▪ 法治政府应当是 责任政府
第二节 依法行政原则
依法行政原则的涵义
依法行政原则,又称“行政法治原则”或“行政合 法性原则”,是指行政必须依法实施,受法之拘束。
五、比例原则的地位和作用
(一)地位 比例原则被誉为行政法上的“帝王条款”。
(二)作用 1.能够有效控制行政裁量权。 2.能够对人民的权利、利益提供实质保障。 3.能够促进行政效益的最大化。 4.能够促进和谐善治。
比例原则的案例(一)
案情:某市规划局为华达公司颁发建设工程规划许 可证,同意华达公司将其临沿江大道的二层楼房改 建为三层楼房,其后华达公司又申请增建两层,但 未获批准。一年后,华达公司建成五层楼房一栋, 命名为华达商厦。规划局察知,即向华达公司作出 了行政处罚决定。其中认定:华达公司超出批准范 围建成华达商厦,属违法建设;商厦所在沿江大道 是历史名街,该市城市总体规划对沿江大道景观之 保护规定要求“从整体环境出发,使新旧建筑互相 协调,保证完美的风貌”,而商厦第4—5层遮挡了 沿江大道的典型景观武陵阁,严重影响了沿江大道 的完美风貌。根据《城市规划法》第40条规定,限 华达商厦60日内整体拆除商厦的第4—5层,华达公 司复议请求减少拆除面积,遭到拒绝后,遂诉至法 院。
法院判决:法院经现场勘查确认:华达商厦第4—5 层只有一小部分遮挡了武陵阁。基于上述事实,法 院认为:华达商厦第4—5层确属违法建设,市规划 局有权责令华达公司采取补救措施,但由于华达商 厦第4—5层只有一小部分遮挡了武陵阁,故市规划 局要求华达公司整体拆除第4—5层明显超出了必要 限度,从而可能给华达公司造成不应有的损失,是 不合理的,所以处罚决定显失公正,依法应予变更。 根据《行政诉讼法》第54条(4)项、《城市规划法》 第40条的规定,法院判决将处罚决定变更为:拆除 华达商厦4—5层的遮挡武陵阁的部分,对违法建设 的其余部分处以罚款若干。宣判后,双方均服。

行政法课件PPT

行政法课件PPT

b.行政相对人,是指行政主体行政行为所涉及的对象,即其权利、义务受 到行政主体行政行为影响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包括在中国境内的外 国人、无国籍人)。 ②在行政管理关系中,行政主体的特征:a.能依法行使行政职权;b.能 以自己的名义行使行政职权;c.由其本身对外就自己行使职权的行为承担 法律责任。 ③在行政管理关系中,行政相对人的特征:a.行政相对人是行政管理的对 象;b.行政相对人的权利、义务受到行政主体行政行为的影响;c.行政 相对人既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组织。 ④行政管理关系的特点:a.关系的双方只能是行政主体和行政相对人; b.行政主体在关系中占主导地位。
吴伊博
第一篇
1、行政法的地位
行政法概述
2、学习这门课程的目的及意义
3、学习这门课程的重要性 4、学习方法
知识体系
行政许可 行政处罚 行政强制 行政公开
行政行为
管理 不平等
行 相 公 私 权 权 政 对 力 利 人 被授权组织 主 体 行政机关
监督 平等
公 民
组 织
行政救济
行政复议 行政诉讼 国家赔偿
(3)行政救济关系 ①行政救济关系是行政相对人认为其权益受到行政主体行政行为的侵犯, 向行政救济主体申请救济,行政救济主体应行政相对人的请求,对其申 请予以审查,作出向相对人提供或不予提供救济的决定而发生的各种关 系。
②行政救济主体,是指法律授权其受理行政相对人申诉、控告、检举和 行政复议、行政诉讼的国家机关。主要包括受理申诉、控告、检举的信 访机关,受理行政复议的行政复议机关以及受理行政诉讼的人民法院。
(2)司法部第二部行政法教材《行政法学》 行政法是国家重要部门法之一,它是调整行政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或 者说是调整国家行政机关在行使其职权过程中发生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 规范的总称。

行政法的基本原则(ppt 38页)

行政法的基本原则(ppt 38页)
2020/7/17
• 三人的代理律师指出,考生参加的“平均红细胞体积”检测 和“地中海贫血基因分析”超出了《公务员录用体检通用标 准(试行)》中规定的血常规检测项目,且从未对其必要性
做出任何说明,这种做法违反了相关法律规定,侵犯了考生 的“身体隐私”。

佛山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的代理律师回应,在公务
• 某些事项必须且只能由法律予以规范,行政法规、 规章都无权予以规范。
• 在我国,法律保留原则严格区分了全国人大及其常 委会的立法权与行政立法权之间的界限,保障了法 律的至上性或者法律效力等级的有序性,有利于控 制行政立法权的膨胀,也有利于行政相对人的权益 保护。
2020/7/17
《立法法》 第8条 下列事项只能制定法律: (一)国家主权的事项; (二)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人民政府、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的产 生、组织和职权; (三)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特别行政区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四)犯罪和刑罚; (五)对公民政治权利的剥夺、限制人身自由的强制措施和处罚; (六)对非国有财产的征收; (七)民事基本制度; (八)基本经济制度以及财政、税收、海关、金融和外贸的基本制 度; (九)诉讼和仲裁制度; (十)必须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法律的其他事 项。 第9条 本法第八条规定的事项尚未制定法律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 其常务委员会有权作出决定,授权国务院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对其中 的部分事项先制定行政法规,但是有关犯罪和刑罚、对公民政治权利 的剥夺和限制人身自由的强制措施和处罚、司法制度等事项除外。
2020/7/17
第三节 依法行政原则
• 一、依法行政原则的涵义
– 依法行政就是行政机关行使行政权力、管理公 共事务必须由法律授权并依据法律规定进行。

第三讲 行政法的基本原则

第三讲 行政法的基本原则

(一)行政合法性原则
(2)法律优位(或称优先),指法律位阶高于行政法规、 法律优位(或称优先)
行政规章和行政命令,一切行政法规、行政规章和行政命令 皆不得与法律相抵触。含义主要有三。第一,行政法规、规 章的规定不得与法律的规定相抵触,凡有抵触,应当以法律 的规定为准,如果需要行政法规、规章对法律已经规定的事 项作出具体规定,则行政法规、规章必须要在法律规定的范 围内作出具体规定,不能超出法律已经规定的范围;第二, 根据特别授权,行政法规、规章可以就法律尚未规定的事项 作出规定,而一旦法律就该事项作出了规定,则行政法规、 规章应当服从法律;第三,在具体的执法活动中,在有法律、 行政法规、规章规定的情况下,应当优先适用法律的规定。
(二)行政合理性原则
2、行政合理性原则主要内容 (1)行政行为符合法定目的; (2)行政行为具有合理动机; (3)行政行为需考虑相关因素; (4)行政行为符合公正法则。 3、行政合理性原则的意义(自由发挥)
(三)比例原则
1、含义:行政法意义上的比例原则是指行政权力的行使除 、
了有法律依据这一前提外,行政主体还必须选择对人民侵害 最小的方式而进行。(其他教材的定义均可,如:行政机关 实施行政行为应兼顾行政目标的实现和保护相对人的权益, 如为实现行政目标可能对相对人权益造成某种不利影响时, 应使这种不利影响限制在尽可能小的范围和限度,保持二者 处于适度的比例。狭义的比例原则又称最小损害原则,指行 政机关实施行政行为,其目的和手段必须对称和相适应。行 政机关不得采取超过目的需要的过度的措施,应尽可能使行 政相对人的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 2、主要内容:(1)妥当性、目的性;(2)必要性,也 、 称不可替代性;(3)比例性,也称相称性。
一、基本原则概述

第二章行政法基本原则

第二章行政法基本原则

2020/3/20
四川大学
22
行政效率原则的要求
行政立法要考虑行政效率的提高:时限、简易程序 行政决策进行成本效益分析:考虑投入产出 严格遵循行政程序法律规范和时限的规定
2020/3/20
四川大学
23
六、正当法律程序原则
正当法律程序(Due process)来源于英国的自然公正 原则(Natural justice)
(2)不能为自己案件的法官
2020/3/20
四川大学
25
正当法律程序原则的含义
自己不做自己案件的法官 行为说明理由 听取陈述和申辩
2020/3/20
四川大学
26
刘燕文诉北京大学案
刘燕文系北京大学92级电子、离子与真空物理专业博士研究生。1996 年1月10日,刘燕文所在系论文答辩委员会召开答辩会,刘燕文经过答 辩,以全票7票通过了答辩。1996年1月24日,北京大学学位评定委员 会召开会议,应到委员21人,实到委员16人,同意授予刘燕文博士 学位6人,不同意7人,3人弃权,其表决结果为:校学位评定委员会不 批准授予刘燕文博士学位。之后,北京大学据前一个表决结果颁发给刘 燕文博士研究生结业证书,而不是博士研究生毕业证书。
四川大学
12
环保部门多次处罚案
2006年,某市环保部门在执法中,发现一建筑工地夜 晚无噪声排放许可证施工,分别于当晚9、10、11、 12点发出处罚通知书,并于第二天作出四个处罚金额 达12万余元的行政处罚决定。
该四个处罚是否合法?
2020/3/20
四川大学
13
为何我国依法行政的道路比较漫长
2020/3/20
四川大学
16
合理行政原则的要求
A:行使权力的动机应符合法律授予该权力的宗旨 B:行使权力的行为应当建立在正当考虑基础上 C:行使权力的内容和结果应当公平、适度 D:符合比例原则(必要、利益平衡、损害最小) E:符合先例原则

《行政法学电子教案》课件

《行政法学电子教案》课件

《行政法学电子教案》PPT课件第一章:行政法学的概念与特征1.1 行政法学的定义1.2 行政法学的特征1.3 行政法学的研究对象与方法1.4 行政法学的历史发展第二章:行政法的基本原则2.1 行政法的基本原则概述2.2 合法行政原则2.3 合理行政原则2.4 程序正当原则2.5 高效便民原则第三章:行政主体与行政行为3.1 行政主体的概念与特征3.2 行政主体的种类3.3 行政行为的定义与分类3.4 行政行为的合法要件3.5 行政行为的无效与可撤销第四章:行政诉讼制度4.1 行政诉讼制度的概述4.2 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4.3 行政诉讼的被告与原告4.4 行政诉讼的程序与步骤4.5 行政诉讼的裁判与执行第五章:行政强制措施与行政强制执行5.1 行政强制措施的定义与种类5.2 行政强制措施的合法要件与程序5.3 行政强制执行的概念与特征5.4 行政强制执行的种类与程序5.5 行政强制执行的裁执分离与裁执合一第六章:行政许可与行政确认6.1 行政许可的概念与特征6.2 行政许可的种类与设定6.3 行政许可的申请与审查6.4 行政许可的决定与救济6.5 行政确认的概念与种类第七章:行政处罚与行政强制措施7.1 行政处罚的概念与特征7.2 行政处罚的种类与设定7.3 行政处罚的决定与执行7.4 行政强制措施的适用与限制7.5 行政强制措施的救济与监督第八章:行政合同与行政给付8.1 行政合同的概念与特征8.2 行政合同的种类与范例8.3 行政合同的签订与履行8.4 行政给付的概念与种类8.5 行政给付的适用条件与程序第九章:行政复议制度9.1 行政复议制度的概念与特征9.2 行政复议的受案范围与管辖9.3 行政复议的申请与受理9.4 行政复议的审理与决定9.5 行政复议决定的执行与监督第十章:行政信息公开与政府信息公开10.1 行政信息公开的概念与特征10.2 行政信息公开的范围与方式10.3 行政信息公开的申请与答复10.4 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主要内容10.5 政府信息公开的监督与责任第十一章:行政垄断与不正当竞争行为11.1 行政垄断的概念与形式11.2 行政垄断的法律责任11.3 不正当竞争行为的种类11.4 不正当竞争行为的法律责任11.5 反不正当竞争的行政监管第十二章:行政强制与侵权赔偿12.1 行政强制的概念与适用12.2 行政强制的程序与法律后果12.3 行政侵权的概念与特征12.4 行政侵权的责任形式12.5 行政赔偿的申请与处理程序第十三章:行政指导与行政建议13.1 行政指导的概念与特征13.2 行政指导的种类与方式13.3 行政指导的法律效力13.4 行政建议的概念与作用13.5 行政建议的实施与评价第十四章:行政监督与行政法制监督14.1 行政监督的概念与体系14.2 行政监督的主要内容与方式14.3 行政法制监督的概念与特征14.4 行政法制监督的机构与职责14.5 行政法制监督的程序与效力第十五章:行政法学的应用与实践15.1 行政法学在行政决策中的应用15.2 行政法学在行政争议解决中的应用15.3 行政法学在行政诉讼中的应用15.4 行政法学在行政监督中的应用15.5 行政法学的实践意义与未来发展重点和难点解析本《行政法学电子教案》PPT课件涵盖了行政法学的概念、特征、研究对象与方法、历史发展、基本原则、行政主体与行政行为、行政诉讼制度、行政强制措施与行政强制执行、行政许可与行政确认、行政处罚与行政强制措施、行政合同与行政给付、行政复议制度、行政信息公开与政府信息公开、行政垄断与不正当竞争行为、行政强制与侵权赔偿、行政指导与行政建议、行政监督与行政法制监督以及行政法学的应用与实践等多个方面。

行政法培训课件

行政法培训课件
明确部门间职责边界
合理划分各部门职责范围,避免职能交叉和重复,提高工作效率和 执行力。
加强跨部门协作能力培训
提升公务员跨部门协作意识和能力,促进部门间协同配合,形成工 作合力。
公务员制度在行政管理中作用
1 2
选拔优秀人才
通过公务员考试选拔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优秀 人才进入公务员队伍,提高行政管理水平和服务 质量。
社会监督力量参与方式
社会监督途径
公众可以通过信访、举报、媒体曝光等方式对行政执法活动进行 监督。
社会监督力量引入
执法机关可以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专家学者等社会各界人 士参与行政执法监督活动,提出意见和建议。
社会监督反馈机制
执法机关应当建立健全社会监督反馈机制,对公众反映的问题及 时进行调查处理,并将处理结果向公众反馈。
案例二
某公民成功维护自身权益行政 诉讼案例。
案例四
某律师团队协助客户成功应对 复杂行政复议和诉讼案例。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构,确保行政权力规范运行。
强化外部监督
接受人大、政协、司法机关以及 社会公众等外部监督,保障行政
行为的合法性和公正性。
完善考核机制
建立科学的绩效考核体系,对行 政机关及公务员进行全面、客观 、公正的考核评价,并根据考核
结果实施奖惩措施。
04 行政执法过程中权益保障 措施
当事人合法权益维护途径
陈述和申辩权
建立健全内部监督机制,加强 对自由裁量权的监督和制约,
防止权力滥用。
推进信息化建设
通过信息化手段提高执法透明 度和可追溯性,减少人为干预
和误判的可能性。
加强执法人员培训
提高执法人员的法律素养和业 务水平,增强其对自由裁量权

《行政法学教案》课件

《行政法学教案》课件

《行政法学教案》PPT课件第一章:行政法导论1.1 行政法的定义与特征解释行政法的概念阐述行政法的特征1.2 行政法的基本原则介绍行政法的基本原则分析行政法原则的具体内容1.3 行政法的主体与客体界定行政法的主体与客体解释行政法主体与客体的关系第二章:行政组织法2.1 行政机关的组织结构介绍我国行政机关的组织结构阐述行政机关的职能与权限2.2 行政机关的设立与变更讲解行政机关的设立条件与程序分析行政机关变更的原因与程序2.3 行政机关的监督与责任阐述行政机关的监督机制解释行政机关的责任制度第三章:行政许可法3.1 行政许可的概念与特征解释行政许可的概念阐述行政许可的特征3.2 行政许可的设定与实施介绍行政许可的设定条件与程序讲解行政许可的实施规定3.3 行政许可的监督与救济阐述行政许可的监督机制解释行政许可的救济途径第四章:行政处罚法4.1 行政处罚的概念与特征解释行政处罚的概念阐述行政处罚的特征4.2 行政处罚的种类与设定介绍行政处罚的种类讲解行政处罚的设定条件与程序4.3 行政处罚的实施与救济阐述行政处罚的实施规定解释行政处罚的救济途径第五章:行政诉讼法5.1 行政诉讼的概念与特征解释行政诉讼的概念阐述行政诉讼的特征5.2 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与管辖介绍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讲解行政诉讼的管辖规定5.3 行政诉讼的程序与裁判阐述行政诉讼的程序解释行政诉讼的裁判结果第六章:行政强制法6.1 行政强制措施与行政强制执行解释行政强制措施与行政强制执行的概念阐述行政强制措施与行政强制执行的适用条件与程序6.2 行政强制的种类与设定介绍行政强制的种类讲解行政强制的设定条件与程序6.3 行政强制的实施与救济阐述行政强制的实施规定解释行政强制的救济途径第七章:行政复议法7.1 行政复议的概念与特征解释行政复议的概念阐述行政复议的特征7.2 行政复议的受案范围与管辖介绍行政复议的受案范围讲解行政复议的管辖规定7.3 行政复议的程序与决定阐述行政复议的程序解释行政复议的决定类型与效力第八章:行政赔偿法8.1 行政赔偿的概念与归责原则解释行政赔偿的概念阐述行政赔偿的归责原则8.2 行政赔偿的范围与标准介绍行政赔偿的范围讲解行政赔偿的标准8.3 行政赔偿的程序与执行阐述行政赔偿的程序解释行政赔偿的执行规定第九章:行政诉讼证据法9.1 行政诉讼证据的概念与分类解释行政诉讼证据的概念阐述行政诉讼证据的分类9.2 行政诉讼证据的收集与保全讲解行政诉讼证据的收集与保全措施分析行政诉讼证据收集与保全的程序9.3 行政诉讼证据的审核与使用阐述行政诉讼证据的审核标准解释行政诉讼证据的使用规则第十章:行政诉讼法律适用10.1 行政诉讼法律适用的一般原则解释行政诉讼法律适用的一般原则阐述行政诉讼法律适用的具体规定10.2 行政诉讼法律适用的特殊问题介绍行政诉讼法律适用的特殊问题分析行政诉讼法律适用特殊问题的处理方法10.3 行政诉讼法律适用的发展趋势阐述行政诉讼法律适用的发展趋势预测行政诉讼法律适用未来的发展方向第十一章:行政法与宪法的关系11.1 行政法与宪法的关系概述解释行政法与宪法的关系阐述行政法与宪法相互影响的具体表现11.2 宪法对行政法的限制与规范介绍宪法对行政法的限制与规范分析宪法对行政法实际运用的影响11.3 行政法对宪法实施的保护阐述行政法对宪法实施的保护作用解释行政法在维护宪法权威中的职责第十二章:行政法与民法的关系12.1 行政法与民法的关系概述解释行政法与民法的关系阐述行政法与民法相互影响的具体表现12.2 民法对行政法的限制与规范介绍民法对行政法的限制与规范分析民法对行政法实际运用的影响12.3 行政法对民法实施的保护阐述行政法对民法实施的保护作用解释行政法在维护民法权威中的职责第十三章:行政法与经济法的关系13.1 行政法与经济法的关系概述解释行政法与经济法的关系阐述行政法与经济法相互影响的具体表现13.2 经济法对行政法的限制与规范介绍经济法对行政法的限制与规范分析经济法对行政法实际运用的影响13.3 行政法对经济法实施的保护阐述行政法对经济法实施的保护作用解释行政法在维护经济法权威中的职责第十四章:行政法与刑法的关系14.1 行政法与刑法的关系概述解释行政法与刑法的关系阐述行政法与刑法相互影响的具体表现14.2 刑法对行政法的限制与规范介绍刑法对行政法的限制与规范分析刑法对行政法实际运用的影响14.3 行政法对刑法实施的保护阐述行政法对刑法实施的保护作用解释行政法在维护刑法权威中的职责第十五章:行政法的发展趋势15.1 行政法发展趋势概述解释行政法的发展趋势阐述行政法未来发展的可能性15.2 行政法面临的挑战与应对介绍行政法面临的挑战分析行政法应对挑战的策略与方法15.3 行政法的创新与发展阐述行政法的创新领域预测行政法未来发展的方向与目标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文主要介绍了行政法的基本概念、原则、主体与客体,以及行政许可法、行政处罚法、行政诉讼法、行政强制法、行政复议法、行政赔偿法、行政诉讼证据法、行政诉讼法律适用、行政法与宪法、民法、经济法、刑法的关系,分析了行政法的发展趋势。

行政法课件:行政法基本原则

行政法课件:行政法基本原则
1.必要性原則:指行政行為應以達到行政目的、目 標為限,不能給相對人權益造成過度的不利影響,即行 政的行使只能限於必要的度,以盡可能使相對人權益遭 受最小的侵害,也就是在數個能夠達成目的的手段中選 擇侵害最小的手段。 (手段 vs. 手段):不可用大炮打麻雀、殺雞焉用牛刀
2.合比例性原則: 是指行政行為的實施應當衡量其目的達到的 利益與侵及相對人的權益二者孰輕孰重,只有 前者重於後者,其行為才具有合理性。行政行 為在任何時候均不應給予相對人權益以超過行 政目的、目標本身價值的損害。 相稱性,手段不得超過目的——利益衡量; 殺雞取卵。
三、行政法基本原則的確立標準
(一)應當融入現代憲政精神 (二)應當反映行政法的目的 (三)必須具有普遍性、統率性
第二節 我國行政法基本原則的構成
一、行政法治原則 二、行政合理原則(均衡原則) 三、行政正當原則 四、效益原則
一、行政法治原則
(一)職權法定原則:指法律對行政權的產 生、運作具有絕對有效的拘束力,行政權不 可逾越法律而行為。
匯豐實業訴哈爾濱規劃局處罰案
原審判決認定該處罰決定顯失公正是正確的。原 審判決將上訴人所作的處罰決定予以變更,雖然 減少了拆除的面積和變更了罰款數額,但同樣達 到了不遮擋新華書店頂部和制裁匯豐公司違法建 設行為的目的,使匯豐公司所建商服樓符合哈爾 濱市總體規劃中對中央大街的規劃要求,達到了 執法的目的,原審所作變更處罰並無不當。
判決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行政強制法
第四十三條 行政機關不得在夜間或者 法定節假日實施行政強制執行。但是,情況 緊急的除外。
行政機關不得對居民生活採取停止供水、 供電、供熱、供燃氣等方式迫使當事人履行 相關行政決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