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届高三复习 文言文翻译解析
2017年高考语文必考知识点:《拟行路难·其六》原文翻译及赏析
![2017年高考语文必考知识点:《拟行路难·其六》原文翻译及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b8e42edaaeaad1f346933f6e.png)
2017年高考语文必考知识点:《拟行路难·其六》原文翻译及赏析语文网的小编给各位考生整理了2017年高考语文必考知识点:《拟行路难·其六》原文翻译及赏析,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更多的资讯请持续关注语文网。
目前,高三的同学已经开始了高考第一轮复习,在这一阶段的复习当中,我们要注重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牢固的基础知识会为我们今后的深入复习打下基础。
那么现在,小编就为大家搜集整理《2017年高考语文必考知识点:《拟行路难·其六》原文翻译及赏析》,帮助大家进行第一轮复习。
古诗和文言文翻译是高考必考的内容之一,所以平时学习过程中要注意积累。
文言文翻译要以直译为主,并保持语意通畅,而且应注意原文用词造句和表达方式的特点。
以下《拟行路难·其六》原文及翻译仅供参考,请大家以所在地区课本为主。
《拟行路难·其六》原文对案不能食,拔剑击柱长叹息。
丈夫生世会几时?安能蹀躞垂羽翼!弃置罢官去,还家自休息。
朝出与亲辞,暮还在亲侧。
弄儿床前戏,看妇机中织。
自古圣贤尽贫贱,何况我辈孤且直!《拟行路难·其六》原文翻译对着席案上的美食却难以下咽,拔出宝剑对柱挥舞发出长长的叹息。
大丈夫一辈子能有多长时间,怎么能小步走路的失意丧气?放弃官衔辞职离开,回到家中休养生息。
早上出家门与家人道别,傍晚回家依然在亲人身边。
在床前与孩子玩耍,看妻子在织布机前织布。
自古以来圣贤的人都生活得贫贱,更何况我这样的清高孤寒又正直的人呢?《拟行路难·其六》注释①案:一种放食器的小几。
又,案,即古“椀”字。
②会:能。
这句是说一个人生在世上能有多久呢?③安能:怎能。
蹀躞:小步行走的样子。
这句是说怎么能裹足不前,垂翼不飞呢。
④弄儿:逗小孩。
戏:玩耍。
⑤孤且直:孤高并且耿直。
这二句是说自古以来圣人贤者都贫困不得意,何况像我们这样孤高而耿直的人呢!《拟行路难·其六》赏析全诗分三层。
前四句集中写自己仕宦生涯中倍受摧抑的悲愤心情。
昆明市2017届高三复习教学质量检测语文文言文翻译
![昆明市2017届高三复习教学质量检测语文文言文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be5db01c90c69ec3d5bb75fc.png)
崔群,字敦诗,清河武城人。
十九登进士第,又制策..登科。
元和初。
召为翰林学士,历中书舍人。
崔群,字敦诗,清河武城人,十九岁登进士第,又参加制策考试而登科。
元和初年,被召担任翰林学士。
历任中书舍人。
群在内职,常以谠言政论闻于时。
宪宗嘉赏,降宣旨云:“自今后学士进状,并取崔群连署..,崔群在朝内奉职,常以直言正论闻名于当时。
宪宗嘉奖他,下诏宣旨说:“从今以后学士进呈奏状,须同时有崔群的联合署名,然后进来。
”群以禁密之司,动为故事,自尔学士或恶直丑正,则其下学士无由上言。
群坚不奉诏,这才可以呈上来。
”崔群认为宫禁的管理举措动辄成为定规,从此学士中有嫉害毁谤正直的人,则他下面的学士无法向上投诉。
因而崔群坚持不遵奉此诏,帮助他的人,将立储君时,命崔群替澧王写辞让的奏本。
崔群上奏道:“大多己身承担这个位置的,才可以奏表表示辞让的仪礼;己身不能承当这个位置的,怎么可以有辞让的奏表?今遂王嫡长,所宜正位青宫..。
”竟从其奏。
时魏博节度使天季安进绢布五千匹,充助修开业寺。
现今遂王是嫡长子,应当居东宫正位。
”宪宗最后听从了他的奏言。
那是魏博节度使田季安献绢五千匹用来资助修开业寺。
群以为事实无名,体尤不可,请止其所进。
群前后所论多惬旨,无不听纳。
迁礼部侍郎,崔群认为这件事没有正当理由,尤其不符合规矩,于是奏请停止了田季安的进献。
崔群前后奏议大多符合圣意,皇上没有不听取采纳的,升迁礼部侍郎,选拔才行,咸为公当。
十二年七月,拜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盐铁福建园官权长孺坐赃,选拔才德之士,均公允恰当。
元和十二年七月,拜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盐铁福建园官权长孺因赃获罪。
诏付京兆府决杀。
长孺母刘氏求哀于宰相,群因入对言之,宪宗愍其母耄年,乃曰:“朕将屈法赦长孺何如?”下诏命令京兆府处决。
权长孺的母亲刘氏向宰相哀求,崔群于是就入朝奏论此事。
宪宗怜悯其母年事已高,于是说:“我将破坏法令赦免权长孺,你看可以吗?”群曰:“陛下仁恻即赦之,当速令中使宣谕。
语文知识2017年高考语文必考知识点:《涉江采芙蓉》原文翻译及鉴赏_2
![语文知识2017年高考语文必考知识点:《涉江采芙蓉》原文翻译及鉴赏_2](https://img.taocdn.com/s3/m/954d1e70bceb19e8b9f6ba94.png)
免费范文的小编给各位考生整理了2017年高考语文必考知识点:《涉江采芙蓉》原文翻译及鉴赏,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更多的资讯请持续关注免费范文。
目前,高三的同学已经开始了高考第一轮复习,在这一阶段的复习当中,我们要注重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牢固的基础知识会为我们今后的深入复习打下基础。
那么现在,小编就为大家搜集整理《2017年高考语文必考知识点:《涉江采芙蓉》原文翻译及鉴赏》,帮助大家进行第一轮复习。
古诗和文言文翻译是高考必考的内容之一,所以平时学习过程中要注意积累。
文言文翻译要以直译为主,并保持语意通畅,而且应注意原文用词造句和表达方式的特点。
以下《涉江采芙蓉》原文及翻译仅供参考,请大家以所在地区课本为主。
《涉江采芙蓉》原文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涉江采芙蓉》原文翻译我踏过江水去采荷花,生有兰草的水泽中长满了香草。
可是我采了荷花要送给谁呢?我想要送给远方的爱人。
回头看那一起生活过的故乡,路途显得那么无边无际。
两心相爱却不能在一起。
于是我们要各在一方,愁苦忧伤以至终老异乡。
《涉江采芙蓉》注释1.芙蓉:荷花的别名。
2.兰泽:生有兰草的沼泽地。
3.遗(wèi):赠。
4.远道:犹言“远方”。
5.还顾:回顾,回头看。
6.旧乡:故乡。
7.漫浩浩:犹“漫漫浩浩”,形容路途的遥远无尽头。
形容无边无际。
8.同心:古代习用的成语,多用于男女之间的爱情或夫妇感情融洽指感情深厚。
9.终老:度过晚年直至去世。
《涉江采芙蓉》鉴赏《涉江采芙蓉》初读时十分单纯,而这”单纯“其实寓于颇微妙的婉曲表现中。
初看起来,似乎无须多加解说,即可明白它的旨意,乃在表现远方游子的思乡之情。
诗中的“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正把游子对“旧乡”的望而难归之思,抒写得极为凄惋。
那么,开篇之“涉江采芙蓉”者,也当是离乡游子了。
不过,游子之求宦京师,是在洛阳一带,是不可能去“涉”南方之“江”采摘芙蓉的,而且按江南民歌所常用的谐音双关手法,“芙蓉”(荷花)往往以暗关着“夫容”,明是女子思夫口吻,当不可径指其为“游子”。
2017年高考语文必考知识点:《木兰辞》原文翻译及赏析
![2017年高考语文必考知识点:《木兰辞》原文翻译及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a9b3dbe449649b6648d7476f.png)
2017年高考语文必考知识点:《木兰辞》原文翻译及赏析语文网的小编给各位考生整理了2017年高考语文必考知识点:《木兰辞》原文翻译及赏析,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更多的资讯请持续关注语文网。
目前,高三的同学已经开始了高考第一轮复习,在这一阶段的复习当中,我们要注重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牢固的基础知识会为我们今后的深入复习打下基础。
那么现在,小编就为大家搜集整理《2017年高考语文必考知识点:《木兰辞》原文翻译及赏析》,帮助大家进行第一轮复习。
古诗和文言文翻译是高考必考的内容之一,所以平时学习过程中要注意积累。
文言文翻译要以直译为主,并保持语意通畅,而且应注意原文用词造句和表达方式的特点。
以下《木兰辞》原文及翻译仅供参考,请大家以所在地区课本为主。
《木兰辞》原文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惟闻通:唯)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一作:愿借明驼千里足)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
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
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木兰辞》原文翻译织布机声一声接着一声,木兰姑娘当门在织布。
织机停下来不再作响,只听见姑娘在叹息。
问姑娘在思念什么,问姑娘在惦记什么。
姑娘并没有思念什么,姑娘并没有回忆什么。
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卷三文言文许将传全文翻译
![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卷三文言文许将传全文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a187dda276a20029bd642d72.png)
2017年全国卷三文言文许将传全文翻译【许将字冲元】许将字冲元,【福州闽人】是福州闽县人。
【举进士第一】考中进士第一。
【神宗召对】神宗召见他回答有关问题,【除集贤校理、同知礼院】任集资校理、同知礼院,【编修中书条例】编修中书条例。
【初】当初,【选人调拟】候选官员的调动,【先南曹】先要经过南曹,【次考功】接着是考功。
【综核无法】综合考核没有法度,【吏得缘文为奸】官吏得以靠着改动文字干坏事,【选者又不得诉长吏】候选的人又不能告诉长官。
【将奏罢南曹】许将上奏罢免南曹,【辟公舍以待来诉者】开辟公堂用来接待前来上诉的人,【士无留难】士人没有再遭遇故意刁难。
【契丹以兵二十万压代州境】契丹以二十万的兵力逼近代州地界,【遣使请代地】派遣使者要求代州的土地,【岁聘之使不敢行】宋方每年受聘的使者不敢去,【以命将】就任命许将去。
【将入对曰:】许将入朝对答说:【“臣备位侍从】我在侍从的职位上(充数),【朝廷大议不容不知】朝廷重要的决议不能不知道。
【万一北人言及代州事】万一契丹谈到代州的事情,【不有以折之】(直译)没有能够用来驳斥他们(的材料/依据)//(意译)不对他们进行驳斥,【则伤国体】就会伤害到国家的体面。
”【遂命将诣枢密院阅文书】于是命令许将到枢密院查阅公文资料。
【及至北境】到了契丹境内以后,【居人跨屋栋聚观】当地住的人骑在房梁上聚众观看,【曰】说道:【“看南朝状元】看看南朝的状元。
”【及肄射】等到练习射箭,【将先破的】许将先射中。
【契丹使萧禧馆客】契丹派萧禧接待宾客,【禧果以代州为问】萧禧果然拿代州来提问,【将随问随答】许将随问随答。
【禧又曰】萧禧又说:【“界渠未定】界线没有定下来,【顾和好体重】以和好为重,【吾且往大国分画矣】我将到贵国去进行划分。
”【将曰】许将说:“【此事】这(件)事,【申饬边臣岂不可】命令/指示守边大臣/边地官员难道不可以(吗),【何以使为】为什么要用/派使者呢?”【禧惭不能对】萧禧羞愧/惭愧不能回答。
语文知识2017年高考语文必考知识点:《赠从弟》原文翻译及鉴赏
![语文知识2017年高考语文必考知识点:《赠从弟》原文翻译及鉴赏](https://img.taocdn.com/s3/m/8374270a700abb68a882fb68.png)
免费范文的小编给各位考生整理了2017年高考语文必考知识点:《赠从弟》原文翻译及鉴赏,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更多的资讯请持续关注免费范文。
目前,高三的同学已经开始了高考第一轮复习,在这一阶段的复习当中,我们要注重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牢固的基础知识会为我们今后的深入复习打下基础。
那么现在,小编就为大家搜集整理《2017年高考语文必考知识点:《赠从弟》原文翻译及鉴赏》,帮助大家进行第一轮复习。
古诗和文言文翻译是高考必考的内容之一,所以平时学习过程中要注意积累。
文言文翻译要以直译为主,并保持语意通畅,而且应注意原文用词造句和表达方式的特点。
以下《赠从弟》原文及翻译仅供参考,请大家以所在地区课本为主。
《赠从弟》原文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赠从弟》原文翻译高山上挺拔耸立的松树,顶着山谷间瑟瑟呼啸的狂风。
风声是如此的猛烈,而松枝是如此的刚劲!任它满天冰霜惨惨凄凄,松树的腰杆终年端端正正。
难道是松树没有遭遇凝重的寒意?不,是松柏天生有着耐寒的本性!《赠从弟》注释①亭亭:高耸的样子。
②瑟瑟:形容寒风的声音。
③一何:多么。
④惨凄:凛冽、严酷。
⑤罹( lí)凝寒:遭受严寒。
罹,遭受。
⑥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二句是说,难道松柏没有遭到严寒的侵凌吗?(但是它依然青翠如故,)这是它的本性决定的。
⑦本文选自《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魏诗》卷三。
刘桢(?--217),东汉末诗人,建安七子之一,以五言诗著称。
有《赠从弟》诗三首,都用比兴的修辞手法。
这是第二首。
作者以松柏为喻,赞颂松柏能够挺立风中而不倒,经严寒而不凋。
勉励他的堂弟坚贞自守,不因外力压迫而改变本性。
⑧从弟:堂弟。
《赠从弟》鉴赏刘桢的诗刚劲挺拔,卓荦不凡。
曹丕称“其五言诗之善者,妙绝时人”。
《赠从弟》共三首,为其代表作,尤以第二首著称于世。
《赠从弟》(其二)貌似咏物,实为言志,借青松之刚劲,明志向之坚贞。
2017年高考语文必考知识点:《涉江采芙蓉》原文翻译及鉴赏
![2017年高考语文必考知识点:《涉江采芙蓉》原文翻译及鉴赏](https://img.taocdn.com/s3/m/71261c05b90d6c85ec3ac669.png)
2017年高考语文必考知识点:《涉江采芙蓉》原文翻译及鉴赏语文网的小编给各位考生整理了2017年高考语文必考知识点:《涉江采芙蓉》原文翻译及鉴赏,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更多的资讯请持续关注语文网。
目前,高三的同学已经开始了高考第一轮复习,在这一阶段的复习当中,我们要注重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牢固的基础知识会为我们今后的深入复习打下基础。
那么现在,小编就为大家搜集整理《2017年高考语文必考知识点:《涉江采芙蓉》原文翻译及鉴赏》,帮助大家进行第一轮复习。
古诗和文言文翻译是高考必考的内容之一,所以平时学习过程中要注意积累。
文言文翻译要以直译为主,并保持语意通畅,而且应注意原文用词造句和表达方式的特点。
以下《涉江采芙蓉》原文及翻译仅供参考,请大家以所在地区课本为主。
《涉江采芙蓉》原文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涉江采芙蓉》原文翻译我踏过江水去采荷花,生有兰草的水泽中长满了香草。
可是我采了荷花要送给谁呢?我想要送给远方的爱人。
回头看那一起生活过的故乡,路途显得那么无边无际。
两心相爱却不能在一起。
于是我们要各在一方,愁苦忧伤以至终老异乡。
《涉江采芙蓉》注释1.芙蓉:荷花的别名。
2.兰泽:生有兰草的沼泽地。
3.遗:赠。
4.远道:犹言“远方”。
5.还顾:回顾,回头看。
6.旧乡:故乡。
7.漫浩浩:犹“漫漫浩浩”,形容路途的遥远无尽头。
形容无边无际。
8.同心:古代习用的成语,多用于男女之间的爱情或夫妇感情融洽指感情深厚。
9.终老:度过晚年直至去世。
《涉江采芙蓉》鉴赏《涉江采芙蓉》初读时十分单纯,而这”单纯“其实寓于颇微妙的婉曲表现中。
初看起来,似乎无须多加解说,即可明白它的旨意,乃在表现远方游子的思乡之情。
诗中的“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正把游子对“旧乡”的望而难归之思,抒写得极为凄惋。
那么,开篇之“涉江采芙蓉”者,也当是离乡游子了。
不过,游子之求宦京师,是在洛阳一带,是不可能去“涉”南方之“江”采摘芙蓉的,而且按江南民歌所常用的谐音双关手法,“芙蓉”往往以暗关着“夫容”,明是女子思夫口吻,当不可径指其为“游子”。
2017高考语文北京卷文言文《秦废封建》重点字词详细注释真题参考答案译文
![2017高考语文北京卷文言文《秦废封建》重点字词详细注释真题参考答案译文](https://img.taocdn.com/s3/m/bd243dd1ba4cf7ec4afe04a1b0717fd5360cb27c.png)
一、《秦废封建》重点词详细注释秦废封建秦初并天下,丞相绾等言:“燕、齐、荆地远,不置王无以镇之,请立诸子。
”始皇下其议,群臣皆以为便。
廷尉斯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天子不能禁止。
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
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易制。
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
置诸侯不便。
”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
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廷尉议是。
”分天下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
苏子曰:圣人不能为时,亦不失时。
时非圣人之所能为也,能不失时而已。
三代之兴,诸侯无罪不可夺削,因而君之虽欲罢侯置守,可得乎?此所谓不能为时者也。
周衰,诸侯相并,齐、晋、秦、楚皆千馀里,其势足以建侯树屏。
至于七国皆称王,行天子之事,然终不封诸侯。
久矣,世之畏诸侯之祸也,非独李斯、始皇知之。
始皇既并天下,分郡邑,置守宰,理固当然,如冬裘夏葛,时之所宜,非人之私智独见也,所谓不失时者,而学士大夫多非之。
汉高帝欲立六国后,张子房以为不可,李斯之论与子房无异。
高帝闻子房之言,知诸侯之不可复,明矣。
然卒王韩信、彭越、英布、卢绾,岂独高帝所为,子房亦与焉。
故柳宗元曰:“封建非圣人意也,势也。
”昔之论封建者甚众,宗元之论出,而诸子之论废矣,虽圣人复起,不能易也。
故吾取其而附益之,曰:凡有血气必争,争必以利,利莫大于封建。
封建者,争之端而乱之始也。
自书契【1】以来,臣弑其君,子弑其父,父子兄弟相贼杀,有不出于袭封而争位者乎?自三代圣人以礼乐教化天下,至刑措不用,然终不能已篡弑之祸。
至汉以来,君臣父子相贼虐者,皆诸侯王子孙,其馀卿大夫不世袭者,盖未尝有也。
近世无复封建,则此祸几绝。
仁人君子,忍复开之欤?故吾以为李斯、始皇之言,柳宗元之论,当为万世法也。
2017年高考语文必考知识点:《王顾左右而言他》原文翻译及释义
![2017年高考语文必考知识点:《王顾左右而言他》原文翻译及释义](https://img.taocdn.com/s3/m/778afefe26fff705cc170ad2.png)
2017年高考语文必考知识点:《王顾左右而言他》原文翻译及释义语文网的小编给各位考生整理了2017年高考语文必考知识点:《王顾左右而言他》原文翻译及释义,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更多的资讯请持续关注语文网。
目前,高三的同学已经开始了高考第一轮复习,在这一阶段的复习当中,我们要注重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牢固的基础知识会为我们今后的深入复习打下基础。
那么现在,小编就为大家搜集整理《2017年高考语文必考知识点:《王顾左右而言他》原文翻译及释义》,帮助大家进行第一轮复习。
古诗和文言文翻译是高考必考的内容之一,所以平时学习过程中要注意积累。
文言文翻译要以直译为主,并保持语意通畅,而且应注意原文用词造句和表达方式的特点。
以下《王顾左右而言他》原文及翻译仅供参考,请大家以所在地区课本为主。
《王顾左右而言他》原文孟子谓齐宣王曰:“王之臣,有托其妻子于其友而之楚游者。
比其反也,则冻馁(něi)其妻子,则如之何?”王曰:“弃之。
”曰:“士师不能治士,则如之何?”王曰:“已之。
”曰:“四境之内不治,则如之何?”王顾左右而言他。
《王顾左右而言他》原文翻译孟子对齐宣王说:“大王的臣子,将妻子儿女托付给朋友,自己到楚国去游历。
到了他回来的时候,他的朋友却使他的妻子儿女挨饿、受冻,那么对他怎么办?”齐宣王说:“和他绝交。
”孟子说:“司法官不能管理好他的下属,那么对他怎么办?”齐宣王说:“罢免他。
”孟子说:“一个国家不能好好治理,那么对他怎么办?”齐宣王环顾周围的大臣,开始说其它的事情。
《王顾左右而言他》注释1.托:托付。
2.其:代王之臣。
3.于:介词,给。
4.游:游历。
5.比:等,等到。
6.反:回来。
7.妻子:妻子儿女。
8.冻馁:使...受冻挨饿。
9.如之何:对他怎么办?10.弃:断绝,抛弃,绝交。
11.“士师”句:士师,古代的司法官,典狱官12.治:管理得好,太平,与“乱”相对。
13.已:停止,这里指罢免。
14.四境:国家。
境:疆界15.不治:治理不好。
2017年高考语文必考知识点:《愚公移山》原文翻译及鉴赏
![2017年高考语文必考知识点:《愚公移山》原文翻译及鉴赏](https://img.taocdn.com/s3/m/c68e8e90f121dd36a32d82dc.png)
2017年高考语文必考知识点:《愚公移山》原文翻译及鉴赏语文网的小编给各位考生整理了2017年高考语文必考知识点:《愚公移山》原文翻译及鉴赏,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更多的资讯请持续关注语文网。
目前,高三的同学已经开始了高考第一轮复习,在这一阶段的复习当中,我们要注重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牢固的基础知识会为我们今后的深入复习打下基础。
那么现在,小编就为大家搜集整理《2017年高考语文必考知识点:《愚公移山》原文翻译及鉴赏》,帮助大家进行第一轮复习。
古诗和文言文翻译是高考必考的内容之一,所以平时学习过程中要注意积累。
文言文翻译要以直译为主,并保持语意通畅,而且应注意原文用词造句和表达方式的特点。
以下《愚公移山》原文及翻译仅供参考,请大家以所在地区课本为主。
《愚公移山》原文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
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
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愚公移山》原文翻译太行、王屋两座山,方圆七百里,高七八千丈,本来在冀州南边,黄河北岸的北边。
北山下面有个名叫愚公的人,年纪快到90岁了,在山的正对面居住。
他苦于山区北部的阻塞,出来进去都要绕道,就召集全家人商量说:“我跟你们尽力挖平险峻的大山,一直通到豫州南部,到达汉水南岸,好吗?”大家纷纷表示赞同。
2017年高考语文文言文真题的逐句分析
![2017年高考语文文言文真题的逐句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7aaed5ecdc3383c4bb4cf7ec4afe04a1b171b05e.png)
2017年高考语文文言文真题的逐句分析2017年的高考语文考试中,文言文部分的真题是考察学生对于文言文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下面将对2017年高考语文文言文真题进行逐句分析,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对文言文的考试。
题目:请根据所学的文言文知识,对下面文言文句子进行分析。
句子一:朝中措置事务者多言曰“廷杖则不行所宜焉,下寄挞则不行所宜焉,当按则不行所宜焉,斥责则不讳所宜焉。
”此世之大醇也。
分析:这句话主要是讲述了官员在处理事务时存在的问题。
句中的“廷杖”、“寄挞”、“当按”都是指对官员处罚的方式。
然后通过四个“则不行所宜焉”的说明,强调了官员所做的措施都不符合规则和宜官之道。
最后加上“此世之大醇也”的评价,暗示官员在处理事务上应当诚信守法。
句子二:上字透上官愈清,下字透下官愈明,官吏之所以宜尊君上者,百世之良相也。
分析:这句话是在赞扬官员尊重国家元首的重要性。
通过上字和下字透露出官员对于上级及下级在官场中的地位不同,上级愈清,下级愈明。
然后通过“官吏之所以宜尊君上者”表明,官员尊重上级是为了让自己能够在历代中成为良好的官员,从而服务于国家百世之良相。
句子三:昔者秦人用兵伐韩、赵,则草木为兵,甚于人民;赵、韩人用兵救己,则民以守辱,兵以图存。
分析:这句话主要讲述了秦国和赵、韩两国的战争时的情景。
句中的“草木为兵”和“民以守辱,兵以图存”两句话,通过对比表现了双方在战争中的不同。
秦国用草木来军事进攻,让草木兵力超过了人力,而赵、韩两国则以人民来进行守卫,=不顾个人的尊严和威信,为的是图存。
句子四:乃聚群臣而谋曰,“岁之穷年,宜省以恤民有伤于时者”乃止兵卒而代之以民夫。
分析:这句话主要描述了谋士们在解决困难时的行动。
通过“乃聚群臣而谋曰”表明了谋士们商议后的方案,在穷年时节时,应该节省开支,用于救济那些受到时局伤害的民众。
然后“乃止兵卒而代之以民夫”说明停止了征召士兵,而是让民众来承担农田的耕作,以缓解困境。
2017届高三复习 文言文翻译
![2017届高三复习 文言文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29d254de9ec3d5bbfd0a74f5.png)
(孟子)问:“一个人欣赏音乐快 乐,和别人一起欣赏音乐也快乐,哪一 种更快乐呢?” (齐宣王)回答说: “不如同别人(一起欣赏音乐快乐)。”
把文言句中特殊句式(判断句、被 动句、宾语前置、定语后置和状语后 置)按现代汉语要求调整过来。
甚矣,汝之不惠。 你太不聪明了。
汝之不惠甚矣 主谓倒装
何陋之有?
调
客有为齐王画者,齐王问 曰:“画孰最难 (他) 客有为齐王画者,齐王问
2分
0-1分
2.原句:乃工于谋人而拙于谋天也! 译文:这是善于谋划人事而不善于谋划 天道啊。 评分细则:“乃、工” 翻译对各得1分; 全句意思翻译错误,不得分。 2.你的功能在于谋划别人,然而不能谋 划上天啊! 0分 2.这是在谋略别人的方面专攻,而在谋 略上天的方面笨拙。 1分
启示小结: 翻译文言文的两个关注点
偏义复词 [zhì fá zāng pǐ]
皇宫的侍臣和丞相府 的宫吏都是一个整体, 对他们的提升、处分、 表扬、批评,不应该 不同。 不同
我有亲父兄,性行暴如雷 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删同 除义 一连 个用
换:
文要 意 的 对 攻打 通换 义 词 古 军队 达成 却 语 今 明现 不 , 意 十年春,齐 师 伐 我。 快在 同 或 义 。通 的 词 相 愚 愚以为宫中之事,事 俗词的同 悉 的语结, 无大小,悉以咨 咨 之。 词 , 构 但 我 商量 都 语翻古说 , 译 今 法 妻子 邑人来此绝境。 绝境 率妻子 使时相不 译都同同 妻子儿女 与世隔绝的地方
高考文言文专题复习
——文言文翻译
文言文翻译的标准 信 达 雅
“达”,就是译文明白晓畅, 符合现代汉语表达要求和习惯,无语 病。
“雅”,就是译文语句规范、 得体、生动、优美。
2017年高考文言文参考译文
![2017年高考文言文参考译文](https://img.taocdn.com/s3/m/8a88427576c66137ee0619f0.png)
(全国卷Ⅰ)【原文】谢弘微,陈郡阳夏人也。
父思,武昌太守。
从叔峻,司空琰第二子也,无后,以弘微为嗣。
弘微本名密,犯所继内讳,故以字行。
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弘微家素贫俭,而所继丰泰,唯受书数千卷,遣财禄秩,一不关豫。
混风格高峻,少所交纳,唯与族子灵运、瞻、曜、弘微并以文义赏会。
尝共宴处,居在乌衣巷,故谓之乌衣之游。
瞻等才辞辩富,弘微每以约言服之,混特所敬贵,号约微子。
义熙八年,混以刘毅党见诛,妻晋陵公主以混家事委之弘微。
弘微经纪生业,事若在公,一钱尺帛出入,皆有文簿。
高祖受命,晋陵公主降为东乡君。
自混亡,至是九载,而室宇修整,仓廪充盈,门徒业使,不异平日,田畴垦辟,有加于旧,中外姻亲,道俗义旧,入门莫不叹息,或为之涕流,感弘微之义也,性严正,举止必循礼度,事继亲之党,恭谨过常。
太祖镇江陵,弘微为文学。
母忧去职。
居丧以孝称,服阕逾年,菜蔬不改。
兄曜历御史中丞,元嘉四年卒。
弘微蔬食积时,哀戚过礼,服虽除,犹不啖鱼肉。
弘微少孤,事兄如父,兄弟友穆之至,举世莫及也。
弘微口不言人短长,而曜好臧否人物,曜每言论,弘微常以它语乱之。
九年,东乡君薨,资财钜万,园宅十余所,奴僮犹有数百人。
弘微一无所取,自以私禄营葬。
曰:“亲戚争财,为鄙之甚。
今分多共少,不至有乏,身死之后,岂复见关。
”十年,卒,时年四十二,上甚痛惜之,使二卫千人营毕葬事,追赠太常。
(节选自《宋书·谢弘微传》)【译文】谢弘微,是陈郡阳夏人。
父亲叫谢思,任武昌太守。
堂叔谢峻是司空谢琰的第二个儿子。
谢峻自己无子,就以谢弘微为继子,谢弘微本名密,因为触犯了继母的名讳,所以就用字代名。
谢弘微孩童时期,风采充溢,但却端庄谨慎,遇上适当的时机才説话,他继父的弟弟谢混有知人之名,见到谢弘微,认为他不同于寻常之人,谢混对谢思説:“这个孩子深沉早慧,将成为才行出众之人,有这样的儿子,满足了。
”谢弘微自己家里一向贫寒,而继父産业却很丰盈,他却只承继接受了继父的几千卷书而已,遗産俸禄,一概不加过问。
2017年高考语文真题文言文阅读详注详解
![2017年高考语文真题文言文阅读详注详解](https://img.taocdn.com/s3/m/0f92ce825901020207409cf7.png)
2017年高考语文真题文言文阅读详注详解2017年高考语文【新课标Ⅲ】文言文详解原文译文与注释许将字冲元,福州闽人。
举进士第一。
神宗召对,除集贤校理、同知礼院,编修中书条例。
初选人调拟先南曹次考功综核无法吏得缘文为奸选者又不得诉长吏将奏罢南曹辟公舍以待来诉者士无留难。
许将字冲元,是福州闽县人。
考中进士第一。
神宗召他入对,任集资校理、同知礼院,编修中书条例。
当初,选拔调动人才,先要经过南曹,接着是考功,综合考査没有法度,官吏得以改动,选人不能向上级官吏诉说。
许将上奏罢免南曹。
设公堂接待前来上诉的人,士人没有无理阻止,故意刁难。
契丹以兵二十万压代州境,遣使请代地,岁聘之使不敢行,以命将。
将入对曰:“臣备位侍从,朝廷大议不容不知。
万一北人言及代州事,不有以折之,则伤国体。
”遂命将诣枢密院阅文书。
及至北境,居人跨屋栋聚观,曰:“看南朝状元。
”及肄射,将先破的。
契丹以二十万的兵力逼近代州,派遣使者要求代州的土地,每年宋方的使者不敢去,就任命许将去。
许将入朝对答説:“我在侍从的职位,朝廷的重要决定不能不知道。
万一契丹谈到代州的事情,不对他们驳斥,就会伤害国家大体。
”于是命令许将到枢密院查閲文书。
等到了契丹境内,当地住的人骑在房梁上聚众观看,説道:“看看南朝的状元。
”等到练习射箭,许将先射中。
契丹使萧禧馆客,禧果以代州为问,将随问随答。
禧又曰:“界渠未定,顾和好体重,吾且往大国分画矣。
”将曰:“此事,申饬边臣岂不可,何以使为?””禧惭不能对。
归报,神宗善之。
契丹派萧禧作陪客,萧禧果然拿代州来提问,许将随问随答。
萧禧又説:“界线没有定下来,以和好爲重,我将到贵国去进行划分。
”许将説:“这件事情,命令守边的大臣去做还不行吗?爲何还要出使呢?”萧禧羞愧不能回答。
回来报告,神宗称赞他,明年,知秦州,又改郓州。
上元张灯,吏籍为盗者系狱,将曰:“是绝其自新之路也。
”悉纵遣之,自是民无一人犯法,三圄皆空。
父老叹曰:“自王沂公后五十六年,始再见狱空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助和连接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山北面有个名叫愚公的,年纪将近九十 岁了,向着山居住。
如: “夫赵强而燕弱” (语气助词) (发语词) “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 (结构助词) 唯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句中停顿助词)
宫中府中,俱为一 体,陟罚臧否,不 宜异同。 异同
有什么简陋呢?
有何陋 ? 宾语前置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盖简修狭者桃核为之。 定语 后置
原来是挑选桃核中又长又窄的雕刻成的。
还自扬州。《伤仲永》 我从扬州回来 自扬州还。
状语后置
①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定语后置)
译:尖利的爪牙,强健的筋骨。
②夫晋,何厌之有?
译:有什么满足的?
(宾语前置)
译:(秦)有并吞天下,统一四海的雄心。
一、联想推断法
⒈根据所学来推断 05年湖南卷11题答案A: 李超,字魁吾,淄之鄙人。
高考文言文专题复习
——文言文翻译
文言文翻译的标准 信 达 雅
“达”,就是译文明白晓畅, 符合现代汉语表达要求和习惯,无语 病。
“雅”,就是译文语句规范、 得体、生动、优美。
“信”,就是译文要准确表达原 文的意思,不歪曲、不遗漏、不增译。
翻译文言文的基本要求
信 达 雅
字字落实 文从句顺 文 言 文 翻 译 二 标 准
① 璧有瑕,请指示王 (单、双音节词的变化)
译:璧上有斑点,请让我指出来给大王看。
②既泣之三日,乃誓疗之……以五年为期, 必复之全之。 (词类活用) 译:已经为它们哭泣了三天,于是发誓要治 疗他们…… 把五年作为期限,一定要使它们 恢复 使它们保全。 (为动用法,使动用法)
③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 从。 (通假、活用)
字字落实 留删换
练一练
留
删
换
1、孔子云:何陋之有?
2、鱼,我所欲也,熊掌,亦 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 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3、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4、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 者,太守也。 5、子何恃而往。 6、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 劳形。
有 8 曰 7 汉、 。、 ,问 蒋 无今 氏 论是 大 魏何 戚 晋世 , 。, 汪 然 乃 出 不 涕 知
(孟子)问:“一个人欣赏音乐快 乐,和别人一起欣赏音乐也快乐,哪一 种更快乐呢?” (齐宣王)回答说: “不如同别人(一起欣赏音乐快乐)。”
把文言句中特殊句式(判断句、被 动句、宾语前置、定语后置和状语后 置)按现代汉语要求调整过来。
甚矣,汝之不惠。 你太不聪明了。
汝之不惠甚矣 主谓倒装
何陋之有?
③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译:月亮从东山上升起,在 北斗星和牵牛星之间徘徊。
(状语后置)
④“甚矣,汝之不惠!”(主谓倒装) 译:你的不聪明,太严重了!(你太愚笨了!)
指要根据上下文语境,灵活 贯通地翻译。这往往指前五 种方法都用上了还不能解决 问题时。 因为对文言文翻译而言 ,我们首先要 “直译”(留删换调补),在“直译” 不能完成时,不得已才用“意译”,这 个“贯”就是所谓的“意译”。
文言文的翻译方法
留 删
换
调
字
补
贯
留
人名
A.庆历四年春,藤子京谪守巴陵郡。” (《岳阳楼记》)
B.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
年号
地名
如:
“《水经》云:彭蠡之口有石钟山焉。郦 元以为下临深潭……”
“元封七年六月丁丑,余自齐安舟行适临 汝。”
总结一:凡朝代、年号、人名、 地名、官职等专有名词或现代汉语也 通用的词,皆保留不动。
译:天下人如同云一样聚集起来,回 声似的响应他,都带者粮食,像影子 一样跟从着他。(名词作状语)
1、先帝不以臣卑鄙 ……
先帝不因为我地位低 …… 2、岁征民间。 3、而翁归,自与汝复算尔。 4、京中有善口技者。
另外:
单音词
词类活用 词
双音词
活用后的 词
通假字
字本义
本字
引申比喻
小结:对文句的每个字, 我们运用留删换这三种方 法,就不会有遗漏和增多 了,能做到“字字落实”
不过,这种情况在考试时,遇到的可能 性不大,所以大家不必太过担心。
①太史公牛马走,司马迁再拜言:
—司马迁《报任安书》 (注:牛马走,像牛马一样的人。此处为作 者自谦词,可意译为“鄙人”或“您的仆 人”) 译:太史公、像牛马一般的仆役,
司马迁拜了又拜说:
②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 意,并吞八荒之心。
偏义复词 [zhì fá zāng pǐ]
皇宫的侍臣和丞相府 的宫吏都是一个整体, 对他们的提升、处分、 表扬、批评,不应该 不同。 不同
我有亲父兄,性行暴如雷 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删同 除义 一连 个用
换:
文要 意 的 对 攻打 通换 义 词 古 军队 达成 却 语 今 明现 不 , 意 十年春,齐 师 伐 我。 快在 同 或 义 。通 的 词 相 愚 愚以为宫中之事,事 俗词的同 悉 的语结, 无大小,悉以咨 咨 之。 词 , 构 但 我 商量 都 语翻古说 , 译 今 法 妻子 邑人来此绝境。 绝境 率妻子 使时相不 译都同同 妻子儿女 与世隔绝的地方
1、()见渔人,()乃大惊,() 问()所从来。()具答之,()便 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2、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 一()椅、一()扇、一()抚尺 而已。 3、可以( 之 )一战
4、公之视廉将军与秦王 。
诸位认为廉将军与秦王相比,谁更(厉害)? 5、曰:“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 曰:“不若与人。”——《庄暴见孟子》
1、德祜二年二月十九日,予除右丞 相兼枢密使,都督诸路军马。 2、和氏璧,天下所传宝也。 3、卢陵文天祥自序其诗。 4、督相史忠烈公知势不可为。
删:
把无意义或没必要译 出的衬词、虚词删去 发语词,没有 实在意义,翻 译时删去 夫 夫战,勇气也。
打仗,是靠勇气的。
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医生喜欢给没有病的人治病, 把它作为自己的功劳
即:补出文句中省略了的内容 (主语、谓语、宾语、介词等)
在省略句中,补出省略的成分:
( 你) 度我至 ①沛公谓张良曰:“……
军中,公乃入。”
(省略主语)
②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 而衰, (鼓) (鼓) 三 而竭 。 (省略谓语)
(之) ③竖子,不足与 谋。 (省略宾语)
(于) ④今以钟磬置 水中。 (省略介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