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研究报告-2020年年中国产业结构调整发展形势展望
中国宏观经济形势研究与展望(2020年下半年)
已设定目标的省市
(会议时间:1月7日-18日) (目标平均值:6.45左右)
2020年各省/直辖市设定的经济增速目标概况 高于去年目标的省/直辖市 天津
从2020年到本世纪中叶可以分两个阶段来安排: 第一个阶段,从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 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二个阶段,从2035年到本世纪 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 义现代化强国。
4
1 战略切换期的经济目标: 政策目标与潜在增长率
GDP:潜在增长率(预测值)
19… 19… 19… 19… 19… 19… 19… 19… 20… 20… 20… 20… 20… 20… 20… 20… 20… 20… 20… 20…
注:潜在经济增长率:一国(或地区)在各种资源得到最优和充分配置条件下,所能达到的最大经济增长率。
6
1 战略切换期的经济目标: 政策目标与潜在增长率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逆周期调控:下半年财政政策的空间基本确定,建立特殊转移支付机制,资 金直达市县基层,提升财政资金的有效性是关键;货币政策仍处于稳杠杆的大周期中,下半年政 策空间储备充足,目前还有两次全面降准机会,但总量型调控政策的实施依然谨慎。
海外主要经济体的不确定性可能带来的冲击:美国骚乱和年底大选、欧洲债务问题、新兴市场国 家的资本外流、地缘政治、疫情第二波爆发的风险等使得今年下半年全球的形势异常复杂,中国 的汇率、外贸、产业链都将经受持续考验,“内稳”是应对外部冲击的基础。
疫情冲击下的2020年中国经济形势与政策选择
疫情冲击下的2020年中国经济形势与政策选择1. 引言1.1 疫情对中国经济造成的冲击疫情爆发以来,严峻的疫情对中国经济造成了严重的冲击。
疫情导致了国内外需求的急剧下降,生产和供应链受到了严重扰乱,许多企业面临着停工、裁员甚至倒闭的困境。
消费市场受到了打击,尤其是餐饮、旅游、零售等行业受到了严重影响。
疫情还加剧了我国在全球产业链中的脆弱性,使我国经济更加容易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
政府在疫情期间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包括出台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等,以应对疫情对经济的冲击。
一方面,政府加大了支持中小微企业和个体经济的力度,推出了一系列减税降费政策,帮助企业渡过难关;政府还加大了基础设施建设和重点项目投资,以拉动经济增长。
疫情对中国经济造成了严重的冲击,但在政府的积极应对下,我国经济正在逐渐走出困境。
未来,政府需要继续加大宏观调控力度,支持企业复工复产,促进消费市场恢复,推动经济稳定增长。
1.2 2020年中国经济形势概况2020年,中国经济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压力。
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中国经济在上半年遭遇了严重的冲击。
1月底,中国政府采取了严格的封控措施,导致大规模的停工停产和交通封锁,许多企业和行业受到了严重影响。
国内生产总值(GDP)在第一季度同比下降6.8%,创下了历史新低。
随着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中国经济逐渐恢复,第二季度GDP增长3.2%,并在第三季度继续保持增长态势。
2020年,中国经济形势呈现出明显的两难局面。
一方面,疫情对经济造成了严重冲击,消费需求、出口和投资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积极的财政和货币政策措施,促进了经济恢复。
尽管整体经济增速有所放缓,但中国经济仍然表现出了韧性和弹性。
2020年,中国经济面临着许多挑战和困难,但也有着许多机遇和希望。
政府将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和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大对重点领域和重大项目的支持力度,促进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
中国还将深化改革开放,扩大对外开放,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推动经济向高质量发展。
2020-2021年企业未来发展趋势报告
2020-2021年企业未来发展趋势报告2020年初的一场疫情,让中国所有行业都面临着困境和机遇并存的艰难时刻。
突如其来的危机,各行各业受到什么样的影响?如何迅速应对,才能变“危”为“机”?疫情后能否迅速掌握未来行业风口、人才动向,及时调整布局,抓住产业变革升级的历史性“拐点”?任仕达作为跃首行业,领跑全球的综合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及时洞察了八大行业,484名企业高管的最新最热观点,以翔实的数据制作了此份研究报告。
2目录.01市场拓展及业务模式的未来发展02内部管理的未来发展03人才策略的未来发展04雇主品牌建设的未来发展能够拉近“人与人交流距离”的领域将成为未来黑马过去几年,云技术、在线教育、在线医疗、人工智能,一直被视作行业的几大“风口”,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
此次疫情下,远程办公、在线协作医疗、在线授课等新举措被率先大规模运用后,人们越发体会到远程在线协作的高效与便捷。
对此,大部分企业高管纷纷看好“云技术、互联网教育、互联网医疗、人工智能”这四大行业,认为将成为2020年的行业黑马。
云技术52%互联网教育52%互联网医疗服务51%人工智能32%大数据21%在线娱乐生活化产业20%5G技术18%保险16%物流运输15%数字化转型和高品质服务成为企业未来的业务重点“数字化”并不是疫情之后的新生事物,但企业以往并未将此作为业务发展的重点,可能仅是锦上添花的举措。
此次疫情突然来袭,企业数字化进程被按下快进键,企业的态度不得不发生转变,从“被动”转换为“主动”。
积极拥抱变化,才能在未来的竞争中赢取先机。
此外,制造、医疗制药等行业将在日常工作中加快应用智能机器,以此降低用工成本,提高工作效率;建筑、贸易、IT互联网等行业也将加快整合线上及线下并行的商品配送服务来解决物流问题。
加快业务向线上转型48%利用大数据进行数字化营销43%提供“零接触”高品质的客户服务41%提供在线教育、远程培训等服务38%提供线上下并行的商品配送服务29%加强自媒体营销模式27%加快人工智能机器人的日常应用27%目录.01市场拓展及业务模式的未来发展02内部管理的未来发展03人才策略的未来发展04雇主品牌建设的未来发展增强协同办公与全方位协作是未来内部管理的重点无论是积极接纳还是无奈之举,云办公(远程办公)是疫情之下最有效的解决方案。
2020年中国游戏产业报告
2020年中国游戏产业报告2020年是中国游戏产业发展的关键一年,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市场的扩大,游戏产业在经济发展和文化传播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本报告将对2020年中国游戏产业的发展趋势、市场规模和重要事件等进行详细分析,并展望未来发展的前景。
一、市场规模2020年中国游戏市场规模进一步扩大,游戏产业在国内经济中的地位进一步提升。
根据数据统计,2020年我国游戏市场总收益达到了1.6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了15%。
其中,手机游戏成为增长最快的领域,占据了整个游戏市场的近60%份额。
而PC游戏和主机游戏市场也保持了相对稳定的增长。
二、产业结构2020年中国游戏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和升级。
随着云计算、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游戏行业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单机游戏和网络游戏,而是向更广阔的领域扩展,如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移动互联网和电竞等。
这些新技术和新平台的出现,不仅为游戏产业注入了新的发展动力,也带来了更多的商机和创新机会。
三、游戏用户2020年中国游戏用户规模继续扩大,用户结构也发生了一些变化。
根据报告数据显示,全年游戏用户数量超过6.5亿,其中手机游戏用户占据了绝大多数。
游戏用户的年龄结构更趋于多元化,老年人、女性和儿童等特定用户群体也逐渐成为游戏市场的重要消费力量。
这为游戏开发公司提供了更多的商机和用户需求。
四、重要事件2020年中国游戏产业发生了一系列重要事件,其中值得关注的有以下几个方面:1. 政策支持:政府加大对游戏产业的扶持力度,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加强了知识产权保护,规范了行业发展,提高了游戏企业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2. 跨界合作:游戏产业与其他行业的合作进一步加强,游戏IP被改编成电影、动画和文学作品,推动了游戏文化的传播和产业的发展。
3. 电竞兴起:电竞产业在2020年迎来了爆发式的增长,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热衷于参与电竞比赛和观看电竞赛事,电竞产业也成为游戏产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2020年中国经济现状与未来走势分析
2020年中国经济现状与未来走势分析2020 年上半年,新冠疫情对我国经济发展和世界政经格局造成重大冲击。
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大幅下滑,消费、投资增速出现断崖式下跌。
随着我国对疫情的有效防控,二季度实现大部分复工复产,消费、投资、工业企业利润等的降幅均出现不同程度收窄。
但受全球疫情蔓延及世界变局的进一步影响,疫情不仅对中国对外贸易增速形成拖累,也导致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重新调整及贸易保护主义叠加,进一步加剧了经济下行压力,我国经济复苏的前景仍不明朗,具有较大不确定性。
劳动力市场冲击大,就业、收入、劳动力流动影响明显,用人需求与求职人数均有较大幅度下降,城乡居民收入不平等加大,复工复产仍需稳步推进,不同地区、群体和行业的影响差异较大,再加上包括南方部分地区洪涝等自然灾害,稳就业、保民生的压力仍不容忽视。
家庭债务持续累积,受疫情冲击影响,不同收入群体间家庭流动性差异加大,低收入家庭流动性面临枯竭风险。
劳动力市场的震荡和收入不确定性的增加导致消费恢复缓慢。
受抗疫所采取的区域隔离和政策调控举措的影响,中小银行区域性经营的局限性进一步凸显,其风险加速积聚。
同时,为对冲疫情影响,稳定地方经济,地方政府债务扩张压力持续增加,极易与影子银行等金融风险交织传染,需警惕财政金融风险反弹回潮。
银行风险溢出自2 月以来连续上升,尤其是中小银行的风险溢出比例上升速度高于平均水平,银行系统的总体稳定性有恶化的苗头。
疫情冲击导致国际金融市场大幅震荡,尽管当前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区间内双向波动,人民币长期贬值压力不可忽视。
从外部环境看,世界经济在新冠疫情冲击下正陷入衰退境地,加上全球性、地域性政经摩擦和冲突导致的不确定性急剧上升,更对下半年经济运行提出了严峻挑战。
中国在应对外部挑战的同时,应立足于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正如课题组一直分析强调的,当前中国经济的主要矛盾依然是内部的结构性失调,长期增长潜力仍未得到充分释放。
疫情冲击下的2020年中国经济形势与政策选择
疫情冲击下的2020年中国经济形势与政策选择随着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在2020年初的爆发,全球范围内的经济发展受到了巨大的冲击,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也难以避免地受到了影响。
面对疫情带来的巨大挑战,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积极的应对措施,包括宏观经济政策调整、投资和消费刺激等,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本文将分析2020年疫情冲击下的中国经济形势,并探讨政府应对疫情的政策选择。
一、疫情冲击下的中国经济形势疫情的爆发对中国经济造成了严重的冲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生产活动受阻由于疫情防控措施的实施,许多企业停工停产,部分地区甚至实施了封城措施,导致生产活动受到了极大影响。
尤其是在春节期间,许多企业原本应该开始复工的时间被推迟,生产计划受到了严重的延误。
2. 出口市场下滑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制造业出口国之一,受到疫情的影响,出口订单大量减少,出口市场下滑,不少企业面临订单大幅减少的困境。
3. 居民消费受挫受到疫情的影响,居民消费活动也受到了一定的压制。
在疫情期间,由于担心疫情的传播,人们少出门,不愿外出消费,这也导致了零售业、餐饮业等行业的销售额明显下滑。
4. 失业人数增加疫情导致了一些企业倒闭,裁员现象较为普遍,失业人数有所增加,这也给社会稳定造成了一定的压力。
疫情冲击下的中国经济形势严峻,经济增速明显放缓,一些行业受到了重创,失业人数也有所增加。
二、政府应对疫情的政策选择面对疫情带来的经济困难,中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以应对疫情对经济的冲击,主要包括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投资和消费刺激等方面。
1. 减税降费政策为了减轻企业的负担,增强企业的生产和竞争力,中国政府实施了一系列减税降费政策。
其中包括免征小微企业的增值税、降低制造业企业税率等,大力支持企业的发展。
2. 货币政策调控中国央行采取了一系列货币政策措施,包括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定向降准、降息等,以增强金融机构支持实体经济的力度,为企业提供更多融资支持。
中国近三年数据分析报告(3篇)
第1篇摘要:本报告基于对中国近三年(2019-2021年)的经济、社会、科技等领域的数据分析,旨在全面展现中国在这段时间内的发展态势和趋势。
报告将从宏观经济、科技创新、产业发展、社会民生等多个维度进行分析,为政策制定者和企业决策提供数据支持。
一、宏观经济1. 经济增长2019-2021年,中国经济总体保持稳定增长,GDP增长率分别为6.1%、2.3%和8.4%。
尽管受到新冠疫情的影响,但中国经济展现出强大的韧性和恢复力。
2. 产业结构调整产业结构持续优化,第三产业增加值占比逐年提高,2019年达到53.9%,2021年达到54.5%。
服务业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
3. 对外贸易对外贸易稳定增长,2019年进出口总额为31.54万亿元,同比增长3.4%。
2020年,尽管受到疫情影响,进出口总额仍达到31.16万亿元,同比增长1.9%。
2021年,进出口总额达到32.16万亿元,同比增长21.4%。
二、科技创新1. 研发投入中国研发投入持续增长,2019年研发投入为2.19万亿元,同比增长10.3%。
2020年,研发投入达到2.44万亿元,同比增长10.3%。
2021年,研发投入达到2.79万亿元,同比增长15.5%。
2. 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2021年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达到7.49万亿元,同比增长10.9%。
其中,电子信息制造业、生物医药产业、新材料产业等增长迅速。
3. 重大科技成果在人工智能、5G通信、新能源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科技成果。
例如,我国自主研发的“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着陆火星,成为世界上第二个实现火星着陆的国家。
三、产业发展1. 互联网产业互联网产业保持高速增长,2021年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务收入达到1.35万亿元,同比增长20.9%。
电商、在线教育、远程办公等成为新的增长点。
2. 新能源汽车产业新能源汽车产业快速发展,2021年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352万辆,同比增长157.5%。
2020年 中国经济展望
S展望Expectation新的一年即将到来,针对广大读者关注的中国经济发展走势,£中国周刊》与询瞻产业研究院联合推出“中国经济展望”专题,为2020年中国以及世界经济的发展询景和相关产业进行预测把脉0442019-12CHINA WEEKLY233据经合组织测算,2019年全球经济增长率为2.9%,2020年预计增长率仍然为2.9%o在贸易摩擦、汇率波动、英国脱欧等不确定因素威胁下,2019年全球经济将呈现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最无力的扩张期。
预计2020年,经贸摩擦局势可能暂时缓和、多国财政和货币政策的加码将使得全球经济在2019年的低基数下出现弱势回稳的态势。
2020年是“全面小康”宏伟目标的实现之年、“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三大攻坚战”的最后攻关之年,经济结构调整及产业升级关键之年,也是中美经贸摩擦走势不确定之年。
时逢外部乱局,中国经济正在积极转向内敛化发展,向体内寻觅增长潜力。
展望2020年,中国经济增速下行压力不减,逆周期调节政策将在经济环境不确定中保持“确定性增长”。
2020年三大目标将全面“收官”,但GDP可能降到金融危机以来的最低增速。
有关机构预测,2020年中国GDP增速或将放缓至5.7%。
改革加速继续调整开放格局2019年改革开放措施陆续推出和落地,如健全营商环境和知识产权保护;自贸区扩容至第五批试点,探索制度创新和对标国际先进标准;举办第二届中国进口博览会,宣示中国坚定对外开放的行动和决心;粤港澳大湾区和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规划相继出台,明年或将有更多城市群规划出台。
明年中国改革开放将加速落地,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持续推进;结构改革的定力有增无减、新经济生机勃勃,金融市场加速对外开放,上海的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也已进入冲刺阶段。
瑞银亚洲预测,美国对中国的科技出口限制可能会促使中国进一步045冋展望 Expectation加大研发和科技投入,从而带动产业价值链升级。
2019-2020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报告
2019-2020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报告摘要2019 年,在内需走弱、外部经济不确定性加大和中美贸易摩擦持续发酵的复杂局面下,中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预计全年增长 6.1%。
由于经济持续下行,失业率也较去年有所上升。
总需求疲弱使得工业增加值增速继续下降,汽车销售低迷导致消费增速延续下滑趋势,虽然房地产投资保持韧性,基建投资也有所回升,但制造业投资增速大幅下滑拖累整体投资增速下降,受需求走弱和贸易摩擦影响,进出口增速均较去年大幅下降。
物价方面,在猪肉供给冲击的影响下,2019 年下半年猪肉价格大幅攀升,并带动其他肉类和部分食品价格上涨,导致下半年 CPI 同比增速突破了 4%。
但由于总需求依然较弱,全年除食品和能源以外的核心 CPI 增速还略有下降。
全球经济增速下滑导致对大宗商品需求下降,叠加内需不振,使得全年 PPI 小幅负增长。
展望 2020 年,在中美贸易摩擦放缓和稳增长政策支撑下,预计经济增长将保持平稳,全年可实现 6.1%的增速。
失业率也将有所下降,但人口老龄化结构性问题不容忽视。
工业增长的放缓趋势将持续,继续下降 0.4 个百分点至5.2%。
制造业投资可能维持低位,房地产投资保持较高增速,基建将继续回升,整体投资增速将上行 0.1 个百分点。
消费虽然仍下降 0.1 个百分点,但下降趋势大为缓解。
出口在外部经济增速放缓下将有所下降,增速-1.2%。
进口则在内需带动下回升至 2.1%。
价格方面,预计 CPI 将冲高回落,尤其是下半年在猪肉供给恢复和基期因素下同比将快速下降至 1%附近,全年为 3.4%。
PPI 有望回到正增长,全年增速约 1.1%。
经济基本面不支持汇率大幅贬值,预计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将稳定在 6.8-7.0 区间;货币政策将偏向宽松,预计年内仍有两次降准,而财政政策将更加积极,赤字率将达到 3%。
2019 年,中国经济在内外部不确定性明显上升的局面下总体实现了稳中求进,前三季度 GDP 增速累计同比达 6.2%,预计全年增速 6.1%。
2020-2021年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报告
2020-2021年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报告复产顺利推进,2020年二季度GDP 增速恢复至3.2%。
在疫情得到有效防控的条件下,2020年三季度经济增速恢复至5%以上、四季度经济恢复到6%左右已经成为共识,这也意味着2020年末中国经济将大体上回归到疫情之前的增长轨道上来。
按照这一增速水平来进行估算,中国全年增速将达到2%左右。
根据IMF 在10月发布的《世界经济展望》中的预测,2020年全球增速为-4.4%,其中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增速为-3.3%,发达国家为-5.8%。
根据OECD 在9月给出的预测,中国将成为G20集团中唯一实现正增长的国家。
总体上,疫情冲击下的中国经济表现出较强的韧性,宏观调控政策总体上取得了较为积极的效果。
图1 中国经济增速:GDP 季度数据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
其中,正方形数据来源为市场预测值,来自Wind数据终端,2020。
中国经济从整体上将在2020年末回到原有增长轨道上来,但是在后疫情时期,中国经济的供给、需求结构已经发生了较为明显的变化。
本研究将揭示,在后疫情时期,供给端将表现为:工业强于服务业,需求端则将表现为:投资强于消费、有形的物质消费强于无形的服务消费,并进一步得出结论,中国工业或将迎来第三次工业“小时代”。
在疫情冲击下,中国经济在2020年一季度增速陡然降至-6.8%。
不过之后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基本处于零星偶发状态。
在此条件下,中国的复工一 什么是中国工业的“小时代”?观察工业、服务业的GDP增速对比关系,新中国成立以来大半个世纪可以分为以下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96年及以前的大部分时间,工业增速都快于服务业增速,结果是工业在GDP中的占比不断上升。
第二阶段,从1997年开始出现了总需求不足、产能过剩的问题,直到2013年的这一时期,工业增速与服务业增速大体一致。
从另一个角度看,工业在总体GDP中的占比较为稳定。
第三阶段,2014年进入新常态之后,工业增速显著、持续低于服务业增速,工业占GDP比例出现下降趋势,中国进入了产业结构的深刻调整时期。
形势政策论文世界经济结构调整带给中国的机遇和挑战(启示)(DOC)
世界经济结构调整带给中国的机遇和挑战(启示)摘要: 经济全球化是当今全球经济发展的一个不可抗拒的大趋势,并推进了新一轮全球产业结构的调整,这为中国产业结构的调整提供了机遇,但也带来了挑战。
我们一方面要从过去的几次全球产业结构调整及几次产业结构调整的主要受益国的发展过程中吸取经验教训和启示;另一方面又要结合我们本国的特点及世界经济.科技.文化等最新发展的态势,找出最适合我们发展的道路,这是现在和未来一段时间内我们主要解决的问题.关键词: 世界经济,大调整,趋势,国际经验. 启示日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在最新公布的《世界经济展望报告》中将今年全球经济增速预期由7月时的3.4%下调至3.3%。
这是IMF 今年以来第三次下调全球经济增长预期。
同时,IMF还将全球明年经济增速预期由4.0%下调至3.8%。
种种迹象表明,一段时期以来全球经济持续复苏的态势正在遭遇挑战。
仔细分析背后的原因,对正致力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中国而言有三大启示。
首先,要更加注重稳增长。
在可预见的未来,跛足前行、弱势复苏将成为未来全球经济的新常态。
因此对中国而言,必须将经济发展的动力更多转向内需—投资和消费。
这就需要一方面要保证投资保持一定的增长速度,另一方面要努力释放消费需求的增长潜力。
其次,宏观调控要更加注重定向调控和精准调控,避免运用大水漫灌式的刺激手段。
要更加注重资金投入的使用效率,而不仅仅是量的增长。
本文来源:瞭望观察网此次IMF之所以调低对世界经济增长的预测,主要是出于对欧元区和日本经济的担忧。
这两大经济体正面临着类似的矛盾—若进一步注入资金以刺激经济增长则有可能引发新的债务危机,若收紧资金以弥补财政缺口则有可能导致经济停滞。
之所以出现这样的被动局面,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这两大经济体此前为刺激经济过于依赖于量化宽松等“猛药”,进而留下了一系列后遗症。
鉴此,“微刺激”仍应成为未来中国实施宏观调控的主要基调。
最后,虽然危机爆发后,各国依靠灵活多样的财政政策和金融政策来推动经济复苏,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此次危机本质上是由于全球经济结构失衡所导致,因此要真正走出危机,必须要推进结构改革。
2019—2020年中国宏观经济报告——结构调整攻坚期的中国宏观经济
一、总论与预测
在中美贸易冲突全面加剧、世界经济同步回落、 国内结构性因素持续发酵、周期性下行力量有所加 大等多重因素的作用下.2019年中国宏观经济告别 T 2016-2018年“稳中趋缓”的平台期,经济增速 回落幅度加大,经济结构分化明显。但中国宏观经济 的弹性和韧性在“六稳”政策的作用下显示出强大的 力量,中国宏观经济依然在预期、可控的区间运行。
2020年是中国全面建成小康年.也是中国 GDP增速持续回落的一年。中国宏观经济将在延 续2019年基本运行模式的基础上出现重大变化。
22
一方面,2019年下行的趋势性力量和结构性力量 将持续发力,导致2020年潜在GDP增速进一步回 落;另一方面,2019年下行的很多周期性力量在 2020年开始岀现拐点性变化.宏观经济下行有所 缓和.下行幅度将较2019年明显收窄。
第五.值得注意的是,在经济增速回落的过程 中,经济的结构性分化较为严重,升级型的结构调 整速度放慢.而萧条型的结构调整却持续加速.从 而导致2019年中国经济结构调整步入艰难期。一 是虽然第三产业增速依然高于第二产业.但第三产 业增速回落幅度明显高于第二产业。二是虽然很多 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增速依然高于传统行业,但 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增速的回落明显加速,开始 与传统行业增速有拉平的趋势。三是行业分化、区 域分化、不同规模的企业绩效分化较为严重,导致 很多行业、区域和中小企业的绩效恶化.开始触及 底线.短板效应开始不断累积。
21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2()年第1期
持续负增长以及制造业份额的持续下滑说明中国经 济传统动能之一的工业化红利递减不仅没有止跌, 反而在近期出现加速的态势。三是人口老年化率的 加快、流动性人口的负增长以及储蓄率的持续下滑 说明另一中国经济传统动能的人口红利依然处于加 速递减期。
从2020年统计公报浅析中国未来发展趋势
从2020年统计公报浅析中国未来发展趋势1、2020年中国经济规模首次突破100万亿元,占全球17%以上,相当于美国的约70%,中美经济规模快速接近2020年中国GDP规模达101.6万亿元,首次突破百万亿大关,以美元计价,中国GDP规模14.7万亿美元。
IMF预测2020年全球经济总量84万亿美元,中国和美国占全球GDP比重分别为17.5%和24.9%,中美主导全球。
疫后中国经济恢复全球领先,2020年中国GDP实际增速2.3%,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唯一实现经济正增长。
2020年美国GDP同比-3.5%,欧盟GDP同比-6.4%,日本GDP同比-4.8%,IMF预测全球经济在2020年萎缩3.5%。
中美经济规模差距正在快速缩小。
美国2020年GDP为20.9万亿美元,中国GDP相当于美国的约70.3%。
2000-2020年,中美经济规模差距从9.1万亿美元快速缩减至6.2万亿美元。
中国有望在十年左右跃升为第一大经济体。
如果未来几年中国经济保持年均5.5%左右的增长,则将在2030年前后超越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经济体,再回世界之巅,全球政经格局和治理版图进入新的篇章。
最好的投资机会就在中国,中国有全球最大的统一市场(14亿人口),有全球最大的中等收入群体(4亿人群);中国的城镇化进程距离发达国家仍有约20个百分点的空间,潜力大;中国的劳动力资源近9亿人,就业人员7亿多,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才总量约2亿,每年大学毕业生有800万,人口红利转向人才红利;中国的新经济迅速崛起,中美独角兽数量全球领先;中国GDP潜在增速5%以上,是美国的2倍;新一轮改革开放将开启新周期,释放巨大活力。
但也同时面临挑战,中美贸易摩擦具有长期性和日益严峻性;渐行渐近的人口危机来临;必须重新调动地方政府和企业家的积极性。
2、人均GDP超1万美元,2024年前后有望跻身高收入国家行列,但需警惕中等收入陷阱风险预计2020年中国人均GDP为72447元,较上年名义增长2.2%;人均GNI(国民总收入)为71960元。
2020年中国石化行业市场现状及发展趋势调查报告
2020年中国石化行业市场现状及发展趋势调查报告1、石油化工行业产业链分析:生产线长、涉及面广,产品多石油化工是以石油和天然气为原料,生产石油产品和石油化工产品的加工工业。
石油产品又称油品,主要包括各种燃料油(汽油、煤油、柴油等)和润滑油以及液化石油气、石油焦碳、石蜡、沥青等。
石油化工产品以炼油过程提供的原料油进一步化学加工获得。
石油化工产业在国民经济的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是我国的支柱产业之一。
石化产业生产线长、涉及面广,产品多,影响大,从最初的原油到化工原料再到化工产品,经过了众多生产和加工流程。
从产业链来看,石油化工产业上游主要为勘探、开发、生产三个环节,中游的任务主要进行石油的储运,下游的任务是石油的加工和销售,具体包括炼油、化工、销售三个环节。
具体细分可包括石油开采行业、石油炼制行业、基本有机行业、高分子行业和高分子合成材料成型行业等。
石油天然气通过开采、裂解、合成、聚合等可形成塑料、合成树脂、合成橡胶等产品。
在石油化工生产过程中,通过油气开采、炼油阶段后,为了促进炼油和分解过程,会添加化工催化剂以提高加工效率,生产出液化石油气(LPG)、成品油、化工轻油、重油、石蜡、石油沥青、石油焦等。
2、政策情况:国家政策引导石化产业健康发展石化产业是国民经济重要的支柱产业,产品覆盖面广,资金技术密集,产业关联度高,对稳定经济增长、改善人民生活、保障国防安全具有重要作用。
但仍存在产能结构性过剩、自主创新能力不强、产业布局不合理、安全环保压力加大等问题。
石油化工产业作为高污染性产业,面临结构性改革的矛盾,国家政策引导对于促进石化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016年4月,《石油和化学工业“十三五”发展指南》指出到2020年全行业主营业务收入年均增长7%左右,达到18.4万亿元;化工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占比明显提高,新经济增长点带动成效显著,产品精细化率有较大提升,行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明显增强。
3、中国石油化工产业市场规模:产量上升,收入、利润下降——石化产品产量不断上升在国家政策的持续引导下,我国石化产业发展取得了长足发展,主要产品产量不断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