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生态系统

合集下载

生态系统的组成

生态系统的组成
组成成分 主要包括 作用 各成分 间的关 系
非生物成分 生产者 生物 成分 消费者
光、空气、水、土壤等。
主要指 : 绿色植物
为生物提供 能量、营养和生存空间 。
光合作用 进行 ,为各种生物提 食物能量 供 ,生态系统中最 基本 、 相互
最 关键 的生物组成成分。
联系 、

各种动物

现成有机物 直接或间接地以 为 食,将物质和能量传给下一营 养级。 相互
将动植物遗体等含有的 分 有机物 解成 无机物 ,归还到环境中, 促进物质的循环。
分解者
指细菌、真菌 等营腐生
生活的微生物。
依存

(1)所有的植物都是生产者吗?消费者
菟丝子
猪笼草
(2)所有的动物都是消费者吗?
小型腐食动物如蜣螂 、蚯蚓等属于消费者和分解者的关系:
“相互联系,相互依存”
消费者
A
消费者
B
D
生产者
C
分解者
小结:第一节 生态系统的组成
一 、 生态系统的概念:
相互联系、 二、 生物部分 相互依存 生态系 统的成 分 非生物部分: 阳光、空气、水、温度等
生产者 消费者 分解者
自主检测 1.下列属于生态系统的是 ( C ) A.洞庭湖中所有的鱼 B.天空中飞的鸟 C.东明县 D.长白山上所有的植物 2.“我为花草呵护,花草向我微笑”,体现了人与自 然的和谐相处。“ 花草”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的角色是( B ) A 消费者 B 生产者 C 分解者 D 非生物部分 3.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从生态学 角度分析,在“落 红”化作“春泥”的过程中,起决定作 用的是( C ) A 生产者 B 消费者 C 分解者 D 阳光 4.生态系统中的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右图中没有画出 的生物成分是( C ) A.生产者 B.消费者 C.分解者 D.生产者和消费者

初中一年级 生物学第二章第四节 生态系统

初中一年级 生物学第二章第四节 生态系统

隐含的食物链是树木 ___树_木____蝉____螳_螂___黄__雀________________
如果乱砍滥伐树木,对这三类动物的数量 有何影响?_三_类_动__物_的__数_量_减__少________。
鹰 蛇
兔 狐 鼠
1.你连接的这些食草物链有多少条?他们是互不相 关的吗? (5条,相互关联) 2发.假生如变蛇化的?发数生量怎大样量的减变少化,那? 些(生鼠物数的量数先量增可加能后减少)
8.生物圈具有自我维持相对稳定的能力这种能力是( C )
A.无限的 B.不受影响
C.有限的 D.永不改动
• 12.下面是生态系统的组成图解,请你补 充完整。
• 植物——生产者
动物—— 消费者
• 细菌、真菌— 分解者
• 阳光、空气、水等— 非生物成分
• 13.从生物学角度分析成语“螳螂捕蝉, 黄雀在后”,并回答相关问题: 此成语所
• 课堂训练
1.下列属于生态系统的是…………( D )
A . 池塘中的水草
B. 池塘中的鱼
C.池塘中的所有生物 D. 一个池塘
2.维持生态系统的存在,下列不是生物成分是……( D )
A.生产者 B.消费者
C.分解者 D.阳光、水、空气等
3.在“草→兔→鹰”这个食物链中,如鹰被大量捕杀,则草 的数量会 …(C )
2、上图中腐烂的树桩最终会消失吗?腐烂后树桩中的物质跑 到哪里去了?
会消失,通过真菌、细菌等分解作用释放到无机环境中
3、在生态系统中,植物、动物和真菌分别扮演着什么角色?
资料分析
红 色 圆 点 表 示 有 毒 的 物 质 微小的水生植物 剑水蚤 蜻蜓的幼虫 小鱼 大鱼 生物富集:指生物从周围的环境中吸收并积累某种物质, 使生物体内该物质的浓度不断增加的现象。

第二章 生态系统

第二章 生态系统

(4)营养信息 )
营养信息由食物和养分构成。通过营养 营养信息由食物和养分构成。 交换的形式, 交换的形式,可以将信息从一个种群传递给 另一个种群。 另一个种群。食物网和食物链就是一个营养 信息系统。 信息系统。
第二节 生态平衡及其破坏
一、生态平衡
1.概念: .概念:
在一定时期内,系统内生产者、 在一定时期内,系统内生产者、消费者和 分解者之间保持着一种动态平衡, 分解者之间保持着一种动态平衡,系统内的 能量流动和物质平衡在较长时期内保持稳定, 能量流动和物质平衡在较长时期内保持稳定, 这种状态就是生态平衡,又称自然平衡。 这种状态就是生态平衡,又称自然平衡。
(3)行为信息 )
有些动物可以通过特殊的行为方式向同 伴或其他生物发出识别、挑战等信息, 伴或其他生物发出识别、挑战等信息,这种 信息传达方式称为行为信息。 信息传达方式称为行为信息。 如蜜蜂通过舞蹈告诉同伴花源的方向、 如蜜蜂通过舞蹈告诉同伴花源的方向、 距离等,人类的哑语也是一种行为信息方式。 距离等,人类的哑语也是一种行为信息方式。
第二章 生态系统
30年代(1935年 30年代(1935年)英国植物学家坦 年代 斯莱(A.G.Tansley)提出,50年代广 斯莱(A.G.Tansley)提出,50年代广 泛传播,60年代成为生态学研究核心。 泛传播,60年代成为生态学研究核心。 年代成为生态学研究核心
本章的主要内容
第一节 第二节 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 生态平衡及其破坏
2.物质循环 .
生物要满足机体生长发育、 生物要满足机体生长发育、新陈代谢的 需要,需不断地从环境中获取营养物质, 需要,需不断地从环境中获取营养物质,这 些物质进入有机体后经传递、代谢和分解后, 些物质进入有机体后经传递、代谢和分解后, 又重新回到环境中,这一过程称为物质循环。 又重新回到环境中,这一过程称为物质循环。

第二章 土地生态系统和土地生态分类

第二章 土地生态系统和土地生态分类

4、土地生态系统按利用现状进行分类(P58)
就是按利用现状类型划分土地生态系统: 农用地生态系统:农用地生态系统是人类在土地这个自
然历史综合体中,利用其生物和非生物成分,通过劳动, 促进、调整和控制人和自然之间物质变换的过程,从而达
到一定的经济目的的生态系统。 建设用地生态系统:指人类聚居地的环境和人类、动植 物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生态系统。
1、土地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概念
土地生态系统作为生态系统的一种类型,其稳定性可
借用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概念。
土地生态系统稳定性可以看作是干扰条件下土地生态 系统的不同反应,即生态系统的恢复性和抗性。 如果把土地生态系统看作是干扰的产物,那么可以认 为土地生态系统之所以稳定,是因为建立了与干扰相适应 的机制。 不同的干扰频度和规律下形成的土地生态系统的稳定
流的传输率和系统的吸收率变化、系统的输出流变化、能
量的分配等。
(四)土地生态变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土地生态变化对区域气候的影响; 土地生态变化对土壤和水环境的影响; 土地生态变化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土壤侵蚀和土地 沙化;湿地减少;水资源短缺;非点源污染;等等
第二节 土地生态分类
土地生态分类是以土地生态系统的特性、演变特征、人
土地生态系统变化动态是指土地生态系统变化的过去,
现在和未来趋势。 包括空间变化动态和过程变化动态两方面的内容。 空间变化动态主要包括土地生态系统内部地块数量变 化、地块大小变化、地块类型变化、廊道的数量和类型变 化以及影响扩散的障碍物类型和数量变化等。 过程变化动态主要包括土地生态系统的输入流变化、
四、土地生态系统的功能
净化功能:进入土毒性降低, 降低其对环境的污染。
植物生产功能:初级生产功能。 承载功能:植物生产的场所、动物(包括人)离不开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二章第二节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知识点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二章第二节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知识点

生态系统的概念一、生物与环境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为了防止鸟吃草籽,有人曾用网将草场罩起来,结果草几乎被虫子吃光,而未加网的草却长势良好。

在草场上,昆虫吃草;有的鸟吃草籽,有的鸟吃昆虫,有的鸟既吃草籽又吃昆虫;吃草籽和昆虫的鸟又往往被狐和鹰等动物捕食。

由此可见,自然界中的各种生物是相互制约的。

草被网罩起来以后,鸟飞不进去,吃草的昆虫失去了鸟的控制,就猖獗起来。

这个实例说明,生物与环境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二、生态系统的概念1.概念: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2.范围:可大可小,一片森林、一条河流、一个湖泊、一块农田等都可以看作一个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的组成一、组成成分及各部分的功能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由非生物成分和生物成分组成,根据获得营养和能量方式的不同,二、各成分之间的关系生态系统的各种成分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

某种成分的变化,往往会引起其他成分发生相应的改变,甚至会引起整个生态系统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如图)。

亦可用以下图示表示:食物链和食物网一、食物链1.概念:在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之间由于吃与被吃的关系而形成的链状顺序叫做食物链。

食物链的起始部分是生产者。

2.食物链各环节之间的关系在某生态系统中,蚱蜢以青草为食,青蛙可以捕食蚱蜢,又可以被蛇捕食。

在这条食物链中,青草作为生产者,是最基础的环节,蚱蜢为初级消费者,青蛙为次级消费者,蛇则为三级消费者。

图例:二、食物网在生态系统中,生物之间实际的取食和被取食关系并不像食物链所表达的那么简单,一种肉食性动物可以吃多种植食性动物,而一种植食性动物也可以成为多种肉食性动物的食物。

所以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可能有许多条食物链,而且各条食物链彼此交错,形成了复杂的网状联系。

1.食物网:在生态系统中,许多食物链彼此交织在一起形成复杂的营养关系,叫做食物网。

(如图)2.食物网与生态系统的关系一个复杂的食物网是使生态系统保持稳定的重要条件。

人教版 生物 七年级 上册 第一单元 第二章 第二节 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43张ppt)

人教版 生物 七年级 上册 第一单元 第二章 第二节 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43张ppt)

【2014.宜昌】
下列正确表示食物链的是: A、阳光→草→兔→狐 B、鼠→蛇→鹰→腐生细菌 C、小麦→鼠→蛇→鹰 D 、草籽←麻雀←鹰
活动二:
请用箭头将教材22页 “观察与思考”中的生物连 接起来。
狐 兔
猫头鹰


猫头鹰

蛇 猫头鹰
食 吃虫的鸟 猫头鹰

青蛙

猫头鹰

虫 蜘蛛 吃虫的鸟 猫头鹰
小鱼 剑水蚤
是(大 鱼 ),最少的
是( 微小的水生植 )。
蜻蜓的幼虫

微小的水生植物
2、由此可知,有毒物 质在生物体内的含量与 动物的营养级别之间的 关系是:( 营养级别越
高,
3、如果大鱼被人吃了, 产生的后果是:
( 更多的有毒物质积累在人体 内,从而危害人体的健康 )
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 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
三、食物链和食物网
在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之间由于吃与被吃的 关系而形成的链状结构叫做“食物链”。
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往往有很多条食物链,它 们彼此交错链接,形成“食物网”。
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链和 食物网进行传递的。
能量的在传递过程中是逐渐减少的。
大鱼
1、从图中可以看出,
体内有毒物质最多的
想一想,议一议
有人为了防止鸟吃草籽儿,把人工种草的试验 区用网罩了起来。过一段时间发现,草几乎被虫吃 光了,而未加罩网的天然草原,牧草却生长良好。 这是什么原因呢?这个实例说明了什么道理?
生物与环境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第二节 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
一、生态系统的定义
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 的统一的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第二章 生态系统

第二章 生态系统



五、生态系统的功能
三大功能: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
(一)能量流动
地球是一个开放系统,存在着能量的输入和输出。能量输入 的根本来源是太阳能,食物是光合作用固定和储存的太阳能,化石 燃料则是过去地质年代固定和储存的太阳能。 光合作用是植物固定太阳能的惟一有效途径,其全过程很复 杂,包括100多步化学反应,但其总反应式却非常简明: 6CO2+12H2O→C6H12O6+6O2+6H2O 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食物分子的植物被称为“自养生物”, 主要是绿色植物。其他生物靠自养生物取得其生存所必须的食物分 子,这些生物称为“异养生物”。它们无法固定太阳能,只能直接 (如食草兽)或间接(如食肉兽)从绿色植物中获取富能的化学物 质,然后通过“呼吸作用”把能量从这些化学物质中释放出来。
4.磷循环
生态系统中磷是生物的重要营养成分,主要以磷酸盐(PO43- HPO42-)的形式存在。磷是携带遗传信息DNA的组成元素,是动物 骨骼、牙齿和贝壳的重要组分。 生态系统中的磷具有不同于其他元素的特点: 1、它全部来源于岩石的风化作用,经破碎、溶解在土壤水中, 被植物吸收。但生态系统中可利用的磷很少,因为磷酸盐难溶于水, 地球上含磷的岩石也不多。因此,在许多土壤和水体中,缺磷常常 是植物生长的限制性因素。另一方面,水体中磷的过度增加又可能 引起富营养化。 2、它在循环过程中和微生物的关系不像碳和氮那样大。生物 死亡后,躯体中的磷酸盐逐渐释放出来,回到土壤和海洋中去。 3、磷不进行大气迁移,因为在地表的温度和压力下,磷及其 化合物不以气态存在。虽然磷酸盐的颗粒能被风吹扬至远距离,但 它并不是构成大气的组分。 动物从植物或其他动物中获取磷,其排泄物和遗体腐解后,其 中的磷酸盐又回到土壤和水体中,最终在海底成为含磷沉积岩。

2.生态系统

2.生态系统
的物质。 资源的分类 ------不可更新的资源,如各种金属、非金属、化石原料 ------可更新的资源,如水、土壤、动植物 ------不竭的资源,风能、太阳能 目前,人类对资源利用的增长率远大于人口增长率。
加上人口无限制发展和环境污染的严重,资源在不太 长的时间内可能枯竭。
五、人类与环境
六、人工生态系统
1、城市生态系统 城市生态系统是在自然环境的基础上,通
过人的劳动和智慧创造出来的,人工控制 对该系统的存在与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是以人为主体的生态系统。 城市生态系统是不完全的生态系统:城市 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数量少,不能满足当 地消费者的需求;在城市生态系统中,需 要异地分解者分解废弃物。
四、生物与环境
1、生物依赖于环境 组成生物体的微量元素和大分子物质,包括蛋白质、碳
水化合物、脂类、核酸的基础元素均来自环境。 生物的发展、进化依赖于环境 ------环境因子为生物提供生存空间和营养条件。 ------生物对环境的限制因子有一定的适应性和耐性。 利比赫法则:生物的生存和繁衍依赖于综合的环境因子,
气圈中的大气循环和流动,还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生物圈 的生命活动和环境变化。如空气中的微粒,像花粉、种 子、细菌、昆虫会被气流输送到不同的地方;同样,核 放射性微粒,工业生产中的二氧化硫气体,农业上使用 挥发的有机有毒气体都会被传播到地球各地。污染物也 可因逆温现象在某地区上空大量富集,对生物造成极大 危害。
三、自然生态系统
------森林生态系统的生物地质化学循环 碳循环的主要参与者:森林生态系统是最有效的利用
光能和吸收二氧化碳的生态系统。每公顷阔叶林每天 可固定1吨的二氧化碳,释放出0.73吨的氧气。 森林生态系统的有机物转化是营养物质的最大生产和 储存库。森林生态系统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占 整个生物圈的50%。 动物、植物、微生物所需的水分等物质可通过森林生 态系统从气相循环的交换作用中获得。森林生态系统 每年可向大气中蒸腾48万亿立方米的水。

生态学概论-生态学概念

生态学概论-生态学概念

第一章绪论现代水文循环:注重陆面生态-水文过程与空间格局的变化规律和受人类活动影响的关键问题。

生态学:研究生物与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

可持续发展:既满足现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需求的能力。

第二章生态系统系统: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而成的具有一定结构的功能整体。

生态系统:在一定时间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生存环境,生物与生物之间密切联系相互作用,通过能量流动物质循环星系传递和构成的具有一定结构的功能整体。

生态系统服务:人类直接间接从生态系统得到的利益,是对人类生存和生活质量有贡献的生态系统产品和服务。

生态系统健康:不受生态系统综合征的影响、具有恢复力、自我调控能力、不影响相邻系统、不受风险因素的影响、在经济上可行、维持人类和其他邮寄群落健康的一种状态。

生态系统健康评价:反应生态系统为人类社会提供生态系统服务的质量与可持续性。

生态系统管理:运用生态学、社会学、管理学原理,以生态健康、生物多样性、可持续性发展为目标,对整个生态系统的内外环境进行调控手段。

第三章生物与环境物种:一类生物个体的集合,其中个体之间在自然条件下能相互交配产生具有生殖能力的正常后代个体。

个体生态学:以生物个体及栖息地为研究对象,研究栖息环境因子对生物的影响及生物对栖息地的适应和生态适应的形态生理及生化机制。

环境:生物的栖息地,某一特定生物体或群体以外的空间,以及直接或间接影响该生物或生物群体生存与活动的外部条件的总和。

环境因子:构成环境的各要素。

生态因子:环境因子中一切对生物的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直接间接影响的因子。

生存因子:生态因子中生物生存不可缺少的因子。

生境:具体的生物个体或群体生活区域的生态环境与生物影响下的次生环境统称。

生态作用:环境对生命系统的影响生态适应:生命系统改变其自身的结构与过程以便与其生存环境相协调的过程限制因子:生物在一定环境中生存,必须得到生存发展的多种生态因子,当某种生态因子不足或过量都会影响生物的生存和发展。

第二章生态系统退化与恢复

第二章生态系统退化与恢复
41
第二节 生态系统退化与恢复
一、生态退化 二、生态恢复
42
生态退化研究的意义
现今,各类生态系统广泛存在着退化现象。干扰作用是引 起退化的最主要原因。
人类对自然生态系统的过度及不合理的利用,造成一系列 生态恶化现象,愈演愈烈。
自然生态系统一旦遭到破坏,其能量、物质交换、信息流 均发生改变,其恢复非常艰难。
28
四、生态系统的功能
2、物质循环:生物 ← →环境,双向
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三大类型 : 水循环:主要存储库是水圈。 气体型循环:主要存储库是大气圈,其次为海洋。属于气体
型循环的物质主要O、CO2、N、Cl、Br和F等。 沉积型循环:主要存储库是岩石圈和土壤圈。主要物质有P、
S、 Ca 、Na、Mg、Fe等。
5
二、生态系统的组成
四大基本成分
气候因子 无机物质 有机物质 土壤
①非生物成分
②生产者
(producer)
③消费者
(consumer)
④分解者
(还原者) (decomposer)
生物成分 (生物群落)
三大功能群
②生产者:自养生物,主要是各 种绿色植物,也包括蓝绿藻和一 些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菌。
课内思考:
5.金龟子遇敌害后装死,从植株上滚落地下,属于( )
信息C。 A.物理信息
B.化学信息
C.行为信息 D.其他信息
6.牧草生长旺盛时,兔的繁殖也会加快,数量增加。牧草
与兔之间传递的是( )D A.物理信息 B.化学信息 C.行为信息 D.营养信息
36
五、生态平衡(ecological balance)
当生态系统中某一成分发生变化的时候,它必然会引起 其他成分出现一系列的响应变化,这些变化最终又反过 来影响最初发生变化的那种成分,这个过程就叫反馈。

2-生态系统

2-生态系统

城市生态系统
(七)城市生态系统
1、城市生态系统的结构
城市生态系统是指特定地域内的人口、资源、 环境通过各种相生相克的关系建立起来的人类聚 居地或社会、经济、自然复合体。
结构:分为社会生态亚系统、经济生态亚系统、 自然生态亚系统,它们交织在一起,相 辅相成,形成了一个复杂的综合体。
城市生态系统
2、城市生态系统的功能
海洋
海洋
(五)海洋生态系统
1、海洋生态系统的主要特征
1).生产者均为小型即由体型极小、数量极大、 种类繁多的浮游植物和一些微生物组成。
2).海洋为消费者提供了广阔的活动场所 ①海洋面积大,海洋中有大量的营养物质 ②海洋条件复杂
3).生产者转化为初级消费者的物质循环效率高 4).生物分布的范围很广
② 湿地土壤是湿地的又一主要特征,通常称 为水成土,即在淹水或水饱和条件下形成 的无氧条件的土壤。
③ 湿地生态系统位于水陆交错的界面,具有 显著的边际效应。
边际效应 两类生态系统的过渡带或两种环境的结 合部,由于远离系统中心,所以经常出 现一些特殊适应的生物物种,构成这类 地带具有丰富物种的现象。
城市生态系统最基本的功能就是系统内部以 及系统与外界间物质(包括人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能量和信息等 的交换: • 物质流:包括人口流、劳力流、智力流、价值流、 货物流、资源流等。 • 能量流:包括热能、光能、太阳能、机械能、化 学能、生物能、核能等。 • 信息流
四、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
物质生产 能量流动 物质循环 信息传递
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外貌会随时间不同而 变化,这反应出生态系统在时间上的动态。
短时间周期性变化在生态系统中是较为 普遍的现象。
(三)营养结构

人教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二章第二节 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 课件

人教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二章第二节 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   课件

植物

螳螂
黄雀
一个生态系统中,很多条食物 链彼一此个交生错态连系接统,中形,成很了多食条物食网物。 链彼此交错连接,形成了食物网。
1、数一数食物链有多少条?列举其中的一条。
1、数一数食物链有多少条? 9条
想一想
当雨水充分时,草木生长十分繁茂 兔的数量会增加,那兔的 数量会无限增加吗?
兔子的数量不会无限制的增加,当兔的数量增 加到一定程度,草原上的草一部分就会被兔吃光。 很多兔会缺少食物而死,兔子的数量就会降落, 草的数量恢复到一定程度。
1、概念
一、生态系统
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 一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该池塘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有哪些?
2、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生态 系统
生物部分
绿色植物 动物
微生物
生?产者 消费? 者 分解? 者
非生物部分:阳光、空气、温度、水分等。
(1)生产者 (主要是植物)
• 在生态系统中,能够通 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有 机物中储存着来自阳光的能 量。制造的有机物 ,不仅供 给了,也是其他生物的食物 来源。
课堂小结
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
植物—— 生产者
生态系统的组成 动物 —— 消费者

细菌、真菌—— 分解者
态 食物链和食物网
非生物部分— 阳光、空气、水


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
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调节能力
1、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但这种调节能力是 有一定的限度的。如果外界干扰超过了该限度,生态系统就 会遭到破坏。

第六单元第二章 生态系统 八年级下册电子课本

第六单元第二章 生态系统 八年级下册电子课本
图 6.2-4 食性不同的消费者
分解者主要是指细菌、真菌等
消费者
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它们能将动 植物残体等含有的有机物分解成简
消费者
5
单的无机物,归还到无机环境中,
生产者
促进了物质的循环。 生态系统的各种成分之间是相
分解者
互联系、相互依存的(图 6.2-5), 图 6.2-5 生态系统中各成分之间的关系
1. 为什么消费者级别越高,体内 DDT 的浓度越大? 2. 如果这些积累了有毒物质的鱼被人吃了,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
在生态系统中,一些有害物质如铅、汞、铜等重金属和某些杀虫剂,
9
可以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使其浓度随着消费者级别的升高
而逐步增加,这种现象叫做生物富集(biological enrichment)。通过生
观察思考

自行搜集自然风光图片,识别其中的各种生物和非生物成分,标注你所

认识的生物和非生物成分名称。将观察结果填写在下面的表格中。
图 6.2-2 草原牧场
图 6.2-3 森林
编号
1 2 3 4 ……
名称
类 别 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与其他成分的关系
1. 你认为还有哪些生态系统的成分没有在图片中显示出来? 2. 根据各种成分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尝试归纳生态系统的组成。
是不可能的事。从某种意义上说,食物网就是一张“生命之网”,可谓是
牵一发而动全身。
在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越丰富,个体数量越庞大,食物网就越复杂。
即使在池塘这样的小型生态系统中,食物网也可能很复杂(图 6.1-12)。

食物网内的各种生物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只要某一物种的数量突然发

章 生变化,就会牵动整个食物网,从而影响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第二章第四节生态系统

第二章第四节生态系统
①把最近一段时间所吃的食物,通过一系列箭头连接成食物网,观察自己在食物网中的位置。
②学生观看录像,讨论分析动物、植物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
学生进行资料分析,通过分析了解食物链中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同时了解营养物质在食物链中的流动。
创造一个愉悦的氛围
总体要求:1.“统一”设计“分段”教学;2.围绕“三维”落实“三问”;3.充实“心案”活化“形案”。
课前准备
总体要求:1.“统一”设计“分段”教学;2.围绕“三维”落实“三问”;3.充实“心案”活化“形案”。
教学流程
分课时
环节
与时间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资源准备
□评价○反思
生态系统的概念
生态系统的组成
食物链和食物网
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环保教育
①教师列举生活中常见实例,如家庭水族箱
②教师播放一段优美的音乐,朗读一段充满诗情画意的文章,。
教学设计
题目
Hale Waihona Puke 第三节生态系统总课时1
学校
星火一中
教者
孙亚东
年级

学科
生物
设计来源
自我设计
教学时间




增强爱护生物、保护生物的情感
学情分析
认同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①说出生态系统的组成。
②描述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增强爱护生物、保护生物的情感。


生态系统的组成


食物链和食物网
①教师引导:下面大家分析一下书中的资料,看看它们之间是什么关系。
②教师组织学生分组扮演角色,并且帮助他们寻找其中的关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 生态系统
第二章生态系统
由各自独立又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组 分构成的统一整体即为系统。小至细胞, 大至宇宙,都是系统。生态系统是一定空 间内有生命成分和非生物成分组成的一个 生态学功能单位。任何生态系统都具有以 下共同特性:
第二章生态系统
1、具有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三大功能。 能量流动是单向的,不可逆的,物质流动是循环的,信息 传递包括物理、化学、营养和行为信息,构成一个复杂的 信息网。
第二章生态系统
二、食物链和食物网
各种生物之间存在着捕食和被捕食的关系, 这就是食物链。通过这种关系,能量在生态系统 中流动和传递。我国民谚所说的“大鱼吃下鱼, 小鱼吃虾米”就是食物链的生动写照。当然,自 然界中实际存在的捕食关系要复杂得多。例如, 小鸟不仅吃昆虫,也吃野果;野兔不仅被狐狸捕 食,也被狼捕食。因此,许多食物链经常互相交 叉,形成一张无形的网络,把许多生物包括在内, 这种复杂的捕食关系就是食物网。
第二章生态系统
一般来说,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就 越稳定。因为食物网中某个环节(物种)缺 失时,其他相应环节能起补偿作用。反之, 食物网越简单,则生态系统越不稳定。
第二章生态系统
三、营养级和生态金字塔
尽管食物链和食物网在理论上反映了声 系统中物种和物种间的营养关系,但这种 关系是如此复杂,迄今尚未有一种食物网 能如实地反映出自然界食物网的复杂性。 为了研究的方便和更真实地描述生态系统 只能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生态学家 提出了营养级的概念。
2、具有自我调节能力。生态系统受到外力的作用或破坏, 在一定范围内可以自行调节和恢复。系统内物种数目越多, 结构越复杂,则自我调节能力越强。
3、是一种动态系统。任何生态系统都有其发生和发展的 过程,经历着由简单到复杂、从幼年到成熟的过程。
• 本章介绍了生态系统的组成及类型、生态系统的功能以 及生态平衡的破坏等基本概念。
四、生态系统的功能
生态系统具有三大功能: Ⅰ 能量流动 Ⅱ 物质循环 Ⅲ 信息传递
第二章生态系统
地球是一个开放系统,存在着能量的输 入和输出。能量输入的根本来源是太阳能, 食物是光合作用新近固定和储存的太阳能, 化石燃料则是地质年代固定和储存的太阳 能。光合作用是植物固定太阳能的唯一有 效途径,其全过程很复杂,包括100多步化 学反应,但其总反应式很简明:
第二章生态系统
第二章生态系统
上述元素中的四种,即碳、氧、氮和氢, 占生物有机体组成的99%以上,在生命中起 着最关键的作用,被称为关键元素或能量元 素。其他元素分为两类:常量元素和微量元 素。其中的微量元素虽然数量少,但所起的 作用不亚于常量元素,一旦缺少,动植物就 不能正常生长。反之,微量元素过多也会造 成危害。当前的环境污染问题中,有些就是 由于某些微量元素过多引起的。
第二章生态系统
C6H12O6+6O2=6CO2+6H2O+ATP+热量
生成物中的ATP即三磷酸腺苷,是生物化学 反应中通用的能量,可保存供未来之需,也可以 构成和补充细胞的结构以及执行各种各样的细胞 功能。
第二章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都是按照热力学 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进行的。根据热力学 第一定律,能量可以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 一种形式,在转化过程中,能量既不会消 失,也不会增加,这就是能量守恒原理。 根据热力学第二定律,能量的流动总是从 集中到分散,从能量高向能量低的方向传 递。在传递过程中总有一部分能量成为无 用能被释放出去。
第二章生态系统
在热力学定律的约束下,自然界中的大 大小小的生态系统处于完美的和谐之中。 不幸的是,这种生态平衡虽然很精巧,但 很脆弱,易遭外力破坏。人类虽不能改变 热力学定律,但往往能轻易地破坏生态金 字塔和生物多样性,使不少地区陷入生态 危机之中。
第二章生态系统
有机体中几乎可以找到地壳中存在的全 部90多种天然元素。但是,生物学研究表 明,对生命必须的元素只有大约24种,即 碳、氧、氮、氢、钙、硫、磷、钠、钾、 氯、镁、铁、碘、铜、锰、锌、钴、铬、 锡、钼、氟、硅、硒、钒,可能还有镍、 溴、铝和硼。
(5)消费者:指以其他生物为食的各种 动物(植食动物、肉食动物、杂食动物和 寄生动物等);
(6)分解者:指分解动植物残体、粪便 和各种有机物的细菌、真菌、原生动物和 一些食腐动物。
第二章生态系统
2、生态系统的类型
生态系统可以根据地理条件的不同而分为两 大类:水生生态系统和陆地生态系统。二者还可 以分为更多的生态系统。如水生生态系统可分为 海洋生态系统和淡水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又 可分为流水生态系统和静水生态系统等。同样, 陆地生态系统也可分为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 系统、高山生态系统、荒漠生态系统、冻原生态 系统等。森林生态系统还可细分为热带、亚热带、 温带和寒温带森林等生态系统。
第二章生态系统
某个营养级就是食物链某个环节上一切生物 种的总和,是处在某一营养层次上一类生物和另 一营养层次上另一类生物的关系。例如,所有绿 色植物和自养生物均处于食物链的第一环节,构 成第一营养级;所有以生产者为食的动物属于第 二营养级,又称为植食动物营养级;所有以植食 动物为食的肉食动物为第三营养级;以上还可能 有第四和第五营养级等。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 量就这样通过营养级向上传递。
第二章生态系统
但是,当能量在食物网中流动时,其效 率是很低的。下面营养级所储存的能量只 有大约10%能够被其上营养级所利用。其 余大部分能量被消耗在该营养级的呼吸作 用上,以热量的形式释放到环境中去。这 在生态学上被称为1/10定律。生物量金字 塔和能量感应金字塔就是这条定律的说明。
第二章生态系统
6CO2+6H2O=C6H12O6+6O2
第二章生态系统
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食物分子的植物被称为 自养生物,其他生物靠自养生物取得其生存所必须 的食物分子,这些生物称为异养生物。异养生物无 法固定太阳能,只能直接或间接从绿色植物中获取 富能的化学物质,然后通过呼吸作用把能量从这些 化学物质中释放出来。呼吸作用包括70多步反应, 但其反应式也很简明:
第二章生态系统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一、生态系统的组成和类型
1、生态系统的组成
生态系统中包括以下六种组分: (1)无机物:包括氮、氧、水、二氧化碳和各种无机盐 等; (2)有机物:包括蛋白质、糖类、脂类和土壤腐殖质等; (3)自然因素:包括阳光、风、降雨等等;
第二章生态系统
(4)生产者:指能进行光合作用的各种 绿色植物、蓝绿藻和某些细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