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治.ppt
合集下载
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疗指导规范(2021年版)解读PPT课件
可考虑机械取栓治疗。
操作要点
选择合适的取栓器械,如支架取栓 器、抽吸取栓器等,规范操作,尽 量缩短开通血管时间。
围手术期管理
术前评估患者风险,术中监测生命 体征和神经功能,术后密切观察并 发症并给予相应处理。
04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措施
颅内压升高预防与处理
预防措施
控制血压、血糖水平,避免过度 通气和脱水,保持呼吸道通畅。
通过制定规范,明确急性 缺血性脑卒中的诊疗流程 和标准,提高医务人员的 诊疗水平。
规范诊疗行为
规范医务人员的诊疗行为 ,减少不必要的检查和治 疗,减轻患者经济负担。
改善患者预后
通过规范诊疗,提高急性 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效果 ,改善患者预后和生活质 量。
规范适用范围及对象
适用范围
适用于各级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 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诊疗工作 。
患者病情稳定后尽早开始,一般缺血 性脑卒中发病后24-48小时,出血性 脑卒中则在生命体征平稳、病情不再 进展后48小时开始。
介入方式
包括被动运动、主动运动、作业治疗 等,根据患者病情和康复需求制定个 体化方案。
康复评估指标和方法选择
评估指标
包括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运动功能、平衡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等。
06
质量控制与持续改进方案
关键质量指标设置和监测方法
溶栓治疗时间窗内就诊率
统计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在发病后 时间窗内就诊的比例,反映患者及时 就医情况。
溶栓药物使用率
监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接受溶栓 治疗的比例,评估溶栓药物使用规范 性。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改善率
对比患者入院时与出院时的神经功能 缺损评分,评估治疗效果。
持续追踪改进效果
操作要点
选择合适的取栓器械,如支架取栓 器、抽吸取栓器等,规范操作,尽 量缩短开通血管时间。
围手术期管理
术前评估患者风险,术中监测生命 体征和神经功能,术后密切观察并 发症并给予相应处理。
04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措施
颅内压升高预防与处理
预防措施
控制血压、血糖水平,避免过度 通气和脱水,保持呼吸道通畅。
通过制定规范,明确急性 缺血性脑卒中的诊疗流程 和标准,提高医务人员的 诊疗水平。
规范诊疗行为
规范医务人员的诊疗行为 ,减少不必要的检查和治 疗,减轻患者经济负担。
改善患者预后
通过规范诊疗,提高急性 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效果 ,改善患者预后和生活质 量。
规范适用范围及对象
适用范围
适用于各级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 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诊疗工作 。
患者病情稳定后尽早开始,一般缺血 性脑卒中发病后24-48小时,出血性 脑卒中则在生命体征平稳、病情不再 进展后48小时开始。
介入方式
包括被动运动、主动运动、作业治疗 等,根据患者病情和康复需求制定个 体化方案。
康复评估指标和方法选择
评估指标
包括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运动功能、平衡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等。
06
质量控制与持续改进方案
关键质量指标设置和监测方法
溶栓治疗时间窗内就诊率
统计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在发病后 时间窗内就诊的比例,反映患者及时 就医情况。
溶栓药物使用率
监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接受溶栓 治疗的比例,评估溶栓药物使用规范 性。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改善率
对比患者入院时与出院时的神经功能 缺损评分,评估治疗效果。
持续追踪改进效果
《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8版)》解读PPT课件
推广远程医疗技术,实现跨地区专家会诊,提高基层医疗机构诊治水平。
患者认知度提高途径探讨
加强公众教育
通过媒体、宣传册等多种形式,普及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防治知识 。
提高患者依从性
加强医患沟通,提高患者对指南的认同度和依从性。
家属参与与支持
鼓励家属参与患者诊治过程,提供心理支持和生活照顾。
未来研究方向展望
调脂稳定斑块药物
他汀类药物可降低血脂、稳定斑块,减少脑卒中复发 风险。
控制危险因素
积极控制高血压、糖尿病、心房颤动等危险因素,降 低脑卒中复发风险。
长期随访管理要求
定期随访
建立长期随访机制,定期评估患 者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生活质量 及药物使用情况。
康复训练指导
根据患者恢复情况,制定个体化 康复训练计划,提高患者生活自 理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高龄、家族史、肥胖等也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
临床表现与分型
临床表现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主要症状包括突然出现的头痛、头晕、恶心、呕吐、意识 障碍、偏瘫、失语等。
分型
根据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可分为轻型卒中、中型卒中和重型卒中等不同类 型。其中,轻型卒中症状较轻,恢复较快;重型卒中病情较重,死亡率较高。
溶栓药物选择
根据患者病情和药物特点选择 合适的溶栓药物,如rt-PA、尿
激酶等。
溶栓治疗时间窗
严格掌握溶栓治疗的时间窗, 一般在发病4.5小时内进行。
溶栓禁忌证
了解溶栓治疗的禁忌证,如近 期颅内出血、严重高血压等, 确保患者安全。
溶栓后护理
加强溶栓后护理和监测,观察 患者病情变化,及时处理并发
Hale Waihona Puke 症。介入手术时机与适应证03
患者认知度提高途径探讨
加强公众教育
通过媒体、宣传册等多种形式,普及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防治知识 。
提高患者依从性
加强医患沟通,提高患者对指南的认同度和依从性。
家属参与与支持
鼓励家属参与患者诊治过程,提供心理支持和生活照顾。
未来研究方向展望
调脂稳定斑块药物
他汀类药物可降低血脂、稳定斑块,减少脑卒中复发 风险。
控制危险因素
积极控制高血压、糖尿病、心房颤动等危险因素,降 低脑卒中复发风险。
长期随访管理要求
定期随访
建立长期随访机制,定期评估患 者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生活质量 及药物使用情况。
康复训练指导
根据患者恢复情况,制定个体化 康复训练计划,提高患者生活自 理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高龄、家族史、肥胖等也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
临床表现与分型
临床表现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主要症状包括突然出现的头痛、头晕、恶心、呕吐、意识 障碍、偏瘫、失语等。
分型
根据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可分为轻型卒中、中型卒中和重型卒中等不同类 型。其中,轻型卒中症状较轻,恢复较快;重型卒中病情较重,死亡率较高。
溶栓药物选择
根据患者病情和药物特点选择 合适的溶栓药物,如rt-PA、尿
激酶等。
溶栓治疗时间窗
严格掌握溶栓治疗的时间窗, 一般在发病4.5小时内进行。
溶栓禁忌证
了解溶栓治疗的禁忌证,如近 期颅内出血、严重高血压等, 确保患者安全。
溶栓后护理
加强溶栓后护理和监测,观察 患者病情变化,及时处理并发
Hale Waihona Puke 症。介入手术时机与适应证03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血管内治疗中国指南2023》解读PPT课件
03
指南核心内容解读
患者筛选与评估
快速识别
通过临床症状、神经影像学和生 物标志物等手段,快速识别急性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
评估病情
采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梗死体 积和侧支循环等指标,全面评估 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
筛选适合治疗的患
者
根据患者的年龄、病因、发病时 间窗和禁忌症等因素,筛选适合 接受血管内治疗的患者。
治疗时间窗
指南强调了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血管内治疗的时间窗重要性,建议在发病后尽快进行血管内治疗,最好在发病6小时内 开始治疗。
治疗效果评估
指南指出,在进行血管内治疗前,应该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包括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影像学检查结 果等,以确定患者是否适合接受血管内治疗。
实建立由多学科专业人员组成的脑卒中血管内治疗团队,包括神
围手术期管理要点
术前准备
完善相关检查,评估患者全身状况,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
术中监测
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神经功能及影像学变化,及时调整治疗 方案。
术后管理
加强术后护理,预防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
04
指南推荐意见及实践 建议
推荐意见概述
血管内治疗适应人群
对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指南推荐使用血管内治疗方法,包括血栓切除术和颅内血管成形术等,适用于大血管闭 塞引起的脑卒中。
推动技术发展
指南的制定和实施,有助于推动血管内治疗技术 的发展和创新,造福更多患者。
指南适用范围
适用人群
指南适用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 包括症状出现时间、病情严重程度等 方面的限定。
医疗机构要求
指南对实施血管内治疗的医疗机构提 出了一定的要求,包括设备设施、专 业人员等方面的规定。
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PPT课件
和关爱。
长期随访建议及注意事项
随访时间
出院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及1年进行定期随访。
随访内容
了解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生活质量、心理状态等,评估治疗效果及预后。
长期随访建议及注意事项
注意事项 遵医嘱按时服药,定期复查;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低盐低脂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等;
长期随访建议及注意事项
01
关注病情变化,如出现新的症状 或原有症状加重,应及时就医;
02
加强康复训练,促进神经功能恢 复。
06 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进展方向
CHAPTER
本次指南更新内容总结回顾
指南更新背景
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和临床经验的积累,急性缺血性脑卒 中的诊治策略不断更新。本次指南更新旨在更好地指导临 床实践,提高患者预后。
定义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是由于脑部血管突 然阻塞导致脑部血流减少或中断,使 得脑部组织缺氧、坏死,从而引起神 经功能障碍的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
发病机制
主要包括血栓形成、栓塞、血流动力 学改变等。其中,动脉粥样硬化是急 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主要病因。
流行病学及危害程度
流行病学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具有高发病率 、高死亡率和高致残率的特点。 在全球范围内,每年有大量患者 因此病死亡或留下严重残疾。
包括血常规、凝血功能、 血糖、血脂等,可了解患 者一般情况及病因。
心电图检查
可发现心脏病变,如心房 颤动等,为心源性栓塞提 供依据。
TCD检查
可监测颅内血流速度及方 向,评估血管狭窄程度及 侧支循环情况。
诊断标准与鉴别诊断
诊断标准
急性起病,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和体征持续数小时以上,且不能用非血 管性病因解释者应考虑缺血性脑卒中。
缺血性卒中诊疗进展PPT课件
不明显
脑脊液
多正常
压力增高,含血
压力增高,血性
பைடு நூலகம்CT检查
脑内低密度灶
脑内高密度灶
蛛网膜下腔高密度影
*
七、治疗 1、急性期治疗原则 (超早期治疗): (1)首先要提高全民的急救意识,认识到脑 卒中同样是一种急症,为获得最佳疗效力争超早期溶栓治疗; (2)针对脑梗死后的缺血瀑布及再灌注损伤 进行综合保护治疗; (3)要采取个体化治疗原则;
1、 概述 缺血性脑卒中(CIS),是指由于脑部血液供应障碍、缺血、缺氧引起的局限性脑组织的缺血性坏死或脑软化。其中脑血栓形成(即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占14%~40%,脑栓塞占20%~30%,腔隙性梗死占15%~30%,其他为血流动力学(分水岭)梗死及其他原因引起等。
*
缺血性卒中
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 吸烟、高龄、代谢综合征
大动脉粥样硬化
心源性
小动脉闭塞
其他病因
病因不明
病因
动脉到动脉 栓塞
载体动脉 堵塞穿支
低灌注/ 栓子清除下降
混合型
发病机制
危险因素
缺血性卒中
、、、 、、
大动脉粥样硬化
心源性
小动脉闭塞
其他病因
病因不明
动脉到动脉 栓塞
载体动脉 堵塞穿支
低灌注/ 栓子清除下降
*
缺血性卒中的病因
*
缺血性卒中的病因
与梗死病灶相对应的颅内或颅外动脉闭塞或狭窄(≥50%或<50%但有易损斑块证据) 在狭窄或闭塞动脉外无急性梗死灶 有至少一个以上卒中危险因素或有至少1个以上的系统性动脉粥样硬化证据
*
缺血性卒中的病因
大面积脑梗死或多发梗死,符合栓塞病灶特点 有高危或低危心源性栓塞的心脏病变 不存在与急性梗死灶相对应,并能解释病灶分布的颅内外大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或闭塞
脑脊液
多正常
压力增高,含血
压力增高,血性
பைடு நூலகம்CT检查
脑内低密度灶
脑内高密度灶
蛛网膜下腔高密度影
*
七、治疗 1、急性期治疗原则 (超早期治疗): (1)首先要提高全民的急救意识,认识到脑 卒中同样是一种急症,为获得最佳疗效力争超早期溶栓治疗; (2)针对脑梗死后的缺血瀑布及再灌注损伤 进行综合保护治疗; (3)要采取个体化治疗原则;
1、 概述 缺血性脑卒中(CIS),是指由于脑部血液供应障碍、缺血、缺氧引起的局限性脑组织的缺血性坏死或脑软化。其中脑血栓形成(即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占14%~40%,脑栓塞占20%~30%,腔隙性梗死占15%~30%,其他为血流动力学(分水岭)梗死及其他原因引起等。
*
缺血性卒中
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 吸烟、高龄、代谢综合征
大动脉粥样硬化
心源性
小动脉闭塞
其他病因
病因不明
病因
动脉到动脉 栓塞
载体动脉 堵塞穿支
低灌注/ 栓子清除下降
混合型
发病机制
危险因素
缺血性卒中
、、、 、、
大动脉粥样硬化
心源性
小动脉闭塞
其他病因
病因不明
动脉到动脉 栓塞
载体动脉 堵塞穿支
低灌注/ 栓子清除下降
*
缺血性卒中的病因
*
缺血性卒中的病因
与梗死病灶相对应的颅内或颅外动脉闭塞或狭窄(≥50%或<50%但有易损斑块证据) 在狭窄或闭塞动脉外无急性梗死灶 有至少一个以上卒中危险因素或有至少1个以上的系统性动脉粥样硬化证据
*
缺血性卒中的病因
大面积脑梗死或多发梗死,符合栓塞病灶特点 有高危或低危心源性栓塞的心脏病变 不存在与急性梗死灶相对应,并能解释病灶分布的颅内外大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或闭塞
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PPT课件
溶栓时间窗
溶栓治疗的时间窗通常为发病后3小时内,越早溶栓,效果越 好。
抗血小板治疗
常用药物
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抗血小板药物 ,抑制血小板聚集,预防血栓形成。
用药时机
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发生后,应尽早 开始抗血小板治疗,以降低复发风险 。
抗凝治疗
常用药物
华法林、肝素等抗凝药物,降低血液凝固风险,预防血栓形成。
二级预防策略
01
02
03
控制危险因素
针对高血压、糖尿病、高 血脂等危险因素进行控制 和管理,降低脑卒中的复 发风险。
合理饮食和运动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包 括低盐、低脂、低糖饮食 ,适量运动等。
药物治疗
根据医生的建议,使用抗 血小板聚集药物或抗凝药 物等,预防血栓形成。
生活方式与长期管理
戒烟限酒
戒烟、限制饮酒量,有助 于降低脑卒中的风险。
适用人群
抗凝治疗适用于某些特定的高危人群,如房颤患者等,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治疗。
降纤治疗
常用药物
巴曲酶、降纤酶等降纤药物,降低血液 中纤维蛋白原的含量,减少血栓形成的 风险。
VS
适用人群
降纤治疗适用于某些特定的患者人群,如 高纤维蛋白原血症患者等,需在医生指导 下进行治疗。
03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并发症的
04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康复与二
级预防
康复治疗
康复治疗的重要性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后,康复治疗 对于恢复患者的功能、减轻残疾 程度、提高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
义。
康复治疗的方法
包括物理治疗、作业治疗、言语治 疗、心理治疗等,应根据患者的具 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康复治疗方案 。
康复治疗的时间
越早开始康复治疗越好,一般在发 病后2-3周内开始,持续时间因个体 差异而异。
溶栓治疗的时间窗通常为发病后3小时内,越早溶栓,效果越 好。
抗血小板治疗
常用药物
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抗血小板药物 ,抑制血小板聚集,预防血栓形成。
用药时机
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发生后,应尽早 开始抗血小板治疗,以降低复发风险 。
抗凝治疗
常用药物
华法林、肝素等抗凝药物,降低血液凝固风险,预防血栓形成。
二级预防策略
01
02
03
控制危险因素
针对高血压、糖尿病、高 血脂等危险因素进行控制 和管理,降低脑卒中的复 发风险。
合理饮食和运动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包 括低盐、低脂、低糖饮食 ,适量运动等。
药物治疗
根据医生的建议,使用抗 血小板聚集药物或抗凝药 物等,预防血栓形成。
生活方式与长期管理
戒烟限酒
戒烟、限制饮酒量,有助 于降低脑卒中的风险。
适用人群
抗凝治疗适用于某些特定的高危人群,如房颤患者等,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治疗。
降纤治疗
常用药物
巴曲酶、降纤酶等降纤药物,降低血液 中纤维蛋白原的含量,减少血栓形成的 风险。
VS
适用人群
降纤治疗适用于某些特定的患者人群,如 高纤维蛋白原血症患者等,需在医生指导 下进行治疗。
03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并发症的
04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康复与二
级预防
康复治疗
康复治疗的重要性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后,康复治疗 对于恢复患者的功能、减轻残疾 程度、提高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
义。
康复治疗的方法
包括物理治疗、作业治疗、言语治 疗、心理治疗等,应根据患者的具 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康复治疗方案 。
康复治疗的时间
越早开始康复治疗越好,一般在发 病后2-3周内开始,持续时间因个体 差异而异。
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诊治进展ppt课件
胆固醇与脑卒中
近年国内外几项大的临床试验证实,应用他汀类降脂药物可明显降低脑卒中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约可使缺血性卒中发生的危险减少19~31%
流行病学研究资料表明,血清胆固醇水平过低时(<160mg/dL),可增加出血性卒中死亡的危险。
血脂异常
1
糖尿病患者较非糖尿病人群缺血性卒中的发病率提早10~20 年。
灌注加权成像(PWI)通常在快速静脉注射顺磁性对比剂后进行,可提供脑血流动力学状态的相对测量值。
缺血半暗带在MRI上通常表现为有弥散改变但无相应灌注异常的区域(PWI-DWI不一致区)。
壹
贰
影像学检查---DSA
采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技术,应用数字计算与程序将组织图像变成数字信号输入储存,经动脉或静脉注入造影剂后获得第二次图像,输入计算机后减影处理,保留充盈造影剂的血管图像.
中国脑卒中的流行现状
• 发病率: 120~180/10万人口 每年新发病例: >200万 • 死亡率: 80~130/10万人口 每年死亡病例: >150万 • 患病率: 400~700/10万人口 全国脑卒中患者: 600~0万,死亡率约为60~ 120/10万
但它对小的早期皮质或皮质下梗死,特别是后颅窝病变不太敏感。
影像学检查---颅脑CT
影像学检查---颅脑MRI+MRA+DWI, PWI
常规MRI序列检查在卒中发病最初几小时内的急性缺血性改变不太敏感,仅能在不到50%的患者中发现异常。 由于早期即有缺血脑组织内水分子弥散降低的改变,弥散加权成像(DWI)可在症状出现后几分钟内发现缺血区,能早期确定病灶体积、部位和病灶存在的时间,能检测到相对较小的皮质或皮质下病变,包括脑干或小脑的病变。
近年国内外几项大的临床试验证实,应用他汀类降脂药物可明显降低脑卒中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约可使缺血性卒中发生的危险减少19~31%
流行病学研究资料表明,血清胆固醇水平过低时(<160mg/dL),可增加出血性卒中死亡的危险。
血脂异常
1
糖尿病患者较非糖尿病人群缺血性卒中的发病率提早10~20 年。
灌注加权成像(PWI)通常在快速静脉注射顺磁性对比剂后进行,可提供脑血流动力学状态的相对测量值。
缺血半暗带在MRI上通常表现为有弥散改变但无相应灌注异常的区域(PWI-DWI不一致区)。
壹
贰
影像学检查---DSA
采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技术,应用数字计算与程序将组织图像变成数字信号输入储存,经动脉或静脉注入造影剂后获得第二次图像,输入计算机后减影处理,保留充盈造影剂的血管图像.
中国脑卒中的流行现状
• 发病率: 120~180/10万人口 每年新发病例: >200万 • 死亡率: 80~130/10万人口 每年死亡病例: >150万 • 患病率: 400~700/10万人口 全国脑卒中患者: 600~0万,死亡率约为60~ 120/10万
但它对小的早期皮质或皮质下梗死,特别是后颅窝病变不太敏感。
影像学检查---颅脑CT
影像学检查---颅脑MRI+MRA+DWI, PWI
常规MRI序列检查在卒中发病最初几小时内的急性缺血性改变不太敏感,仅能在不到50%的患者中发现异常。 由于早期即有缺血脑组织内水分子弥散降低的改变,弥散加权成像(DWI)可在症状出现后几分钟内发现缺血区,能早期确定病灶体积、部位和病灶存在的时间,能检测到相对较小的皮质或皮质下病变,包括脑干或小脑的病变。
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PPT课件
03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 治疗
药物治疗
抗血小板聚集药物
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 ,用于预防血栓形成,降 低脑卒中复发的风险。
降纤药物
如巴曲酶、降纤酶等,通 过降低血纤维蛋白原水平 ,改善血液高凝状态。
他汀类药物
如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 汀等,具有抗炎、稳定斑 块等作用,有助于降低脑 卒中风险。
手术治疗
加强培训和宣传工作,提高临 床医生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 治的认知和技能水平。
开展更多的临床研究,为急性 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治提供更加 科学和有力的证据支持。
THANKS
感谢观看
溶栓治疗
通过静脉或动脉注射溶栓药物 ,溶解血栓,恢复脑血流。
机械取栓
使用机械装置将血栓从血管中 取出,迅速恢复脑血流。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
通过手术剥离颈动脉内的斑块 ,改善脑供血。
颅内外动脉搭桥手术
通过建立新的血流通道,改善 脑供血。
其他治疗方式
高压氧治疗
通过高压氧舱治疗,提高血氧含量, 改善脑组织缺氧状态。
06
总结与展望
总结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是一种常见的脑血 管疾病,其诊治需要遵循一定的指南 和规范。
指南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断、评 估、治疗和康复等方面进行了详细阐 述,为临床医生提供了全面的参考。
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旨在 为临床医生提供科学、实用的指导, 提高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诊疗水平。
研究展望
康复治疗
控制危险因素
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通过 药物和非药物治疗,降低脑卒中复发 的风险。
通过物理疗法、作业疗法等手段,促 进患者肢体功能和认知功能的恢复。
04
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 中诊治指南的内容和 特点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PPT课件
脑梗塞急性期不用5%的葡萄糖是因为葡萄糖能够通过 血脑屏障,进入梗塞区,从而增加梗塞区的渗透压,加 重脑水肿,脑水肿进一步妨碍脑血流,使局部脑缺血缺 氧进一步恶化。局部脑血流量减少,又促使梗死灶扩大 及脑水肿加重,甚至引起颅内压增高。而且脑组织需要 葡萄糖有氧代谢释放能量,梗塞区(主要是缺血半暗带) 缺血缺氧,葡萄糖不能进行有氧代谢,而进行无氧酵解, 产生乳酸,在局部形成乳酸酸中毒,加重神经系统功能 损害,导致病情加重。
应注意避免因此类检查而延误溶栓时机。 (7)根据上述规范的诊断流程进行诊断(Ⅰ级推荐)。
23
呼吸与吸氧:(1)必要时吸氧,应维持氧饱和度>94%。 气道功能严重障碍者应给予气道支持(气管插管或切 开)及辅助呼吸。(2)无低氧血症的患者不需常规吸氧。
心脏监测与心脏病变处理:脑梗死后24 h内应常规进 行心电图检查,根据病情,有条件时进行持续心电监 护24 h或以上,以便早期发现阵发性心房纤颤或严重 心律失常等心脏病变;避免或慎用增加心脏负担的药 物。
1
TIA 可逆性缺血性神经损伤(RIND) 进行性卒中 完全性卒中(脑梗塞)
2
脑梗塞分为:血栓性梗塞和栓塞性梗塞。血栓性梗塞就 是脑血管本身发生硬化造成官腔狭窄,血流通过受阻而 产生脑坏死。栓塞性梗塞,是因为心脏或者其他部位血 管外来栓子堵塞了脑血管而造成脑坏死。
脑梗塞是指局部脑组织由于血液供应缺乏而发生的缺血 性坏死,或称脑软化。一般来讲,在动脉闭塞后6h以 内,脑组织的缺血性改变是可逆的。但超过8h,就会 出现脑肿胀,脑沟变窄,脑回变平,脑灰白质界限不清。 7-14d开始脑软化,坏死达到高峰,并开始液化。3-4 周后坏死的脑组织液化,被吞噬转移,同时开始胶质纤 维增生,修复病灶。这种修复过程往往需要几个月甚至 1-2年的时间。
应注意避免因此类检查而延误溶栓时机。 (7)根据上述规范的诊断流程进行诊断(Ⅰ级推荐)。
23
呼吸与吸氧:(1)必要时吸氧,应维持氧饱和度>94%。 气道功能严重障碍者应给予气道支持(气管插管或切 开)及辅助呼吸。(2)无低氧血症的患者不需常规吸氧。
心脏监测与心脏病变处理:脑梗死后24 h内应常规进 行心电图检查,根据病情,有条件时进行持续心电监 护24 h或以上,以便早期发现阵发性心房纤颤或严重 心律失常等心脏病变;避免或慎用增加心脏负担的药 物。
1
TIA 可逆性缺血性神经损伤(RIND) 进行性卒中 完全性卒中(脑梗塞)
2
脑梗塞分为:血栓性梗塞和栓塞性梗塞。血栓性梗塞就 是脑血管本身发生硬化造成官腔狭窄,血流通过受阻而 产生脑坏死。栓塞性梗塞,是因为心脏或者其他部位血 管外来栓子堵塞了脑血管而造成脑坏死。
脑梗塞是指局部脑组织由于血液供应缺乏而发生的缺血 性坏死,或称脑软化。一般来讲,在动脉闭塞后6h以 内,脑组织的缺血性改变是可逆的。但超过8h,就会 出现脑肿胀,脑沟变窄,脑回变平,脑灰白质界限不清。 7-14d开始脑软化,坏死达到高峰,并开始液化。3-4 周后坏死的脑组织液化,被吞噬转移,同时开始胶质纤 维增生,修复病灶。这种修复过程往往需要几个月甚至 1-2年的时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临床上对房颤、频繁发作一过性脑缺血性发作 (TIA)或椎-基底动脉TIA 患者可考虑选用抗凝治 疗。 2. 低分子肝素并非适用于所有急性缺血性卒中患 者。 3. 所有卒中患者积极进行颅内外血管检查,包括 脑血流图、血管造影或磁共振血管造影、CT 血管 成像等。 4. 对于合并颅内血管狭窄的急性卒中患者,低分 子肝素治疗有效。 5. 如果患者因房颤、夹层动脉瘤等,拟长期应用 华法林,治疗卒中时可以考虑应用低分子肝素。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治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脑梗死)是最常见的 脑卒中类型,占全部脑卒中的60%~80% 其急性期的时间划分尚不统一 临床一般指发病后2 周内为急性期,2-6月 为恢复期,6月后为后遗症期
病理分期
超早期(缺血1-6小时):病变不明显 急性期(缺血6~24小时):苍白,轻度肿 胀,各细胞呈明显缺血改变 坏死期(缺血1~2日):细胞脱失,坏变, 明显水肿 软化期(3日-3周):液化 恢复期(3-4周后):瘢痕或中风囊形成
一、评估和诊断
脑卒中的评估和诊断包括:病史和体征、 影像学检查、实验室检查、疾病诊断和病 因分型等。
(一)病史和体征 1.病史采集:询问症状出现的时间最为重 要。 2.评估气道、呼吸和循环功能后立即一般 体格检查与神经系统体检 3.可用脑卒中量表评估病情严重程度。
NIHSS(NIH Stroke Scale )美国国立卫生院脑卒中量表
脑卒中后低血压的患者应积极寻找和处理原因, 必要时可采用扩容升压措施。 低血压增加预后不良的可能性 低血压的原因应该查明,潜在的原因是主动脉夹 层,低血容量,失血,心输出量减少,继发心脏 缺血或心律失常
特异性治疗
改善脑循环 神经保护 其他治疗 中医中药
三、特异性治疗 (一)改善脑血循环
急性缺血 性脑卒中
症状和 体征持 续数小 时以上
排除出 血 有责任 病灶
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病因分型有 助于判断预后、指导治疗和选择二级预防 措施。
当前国际广泛使用TOAST(the Trial of Org 10172 in Acute Stroke Treatment)病因分型
常用分型
TOAST分型法
大动脉粥样硬化型(LAA) (最新:动脉粥样硬 完全前循环梗死(TACI) 化性血栓形成) 部分前循环梗死(PACI) 心源性栓塞型(CE) 后循环梗死(POCI) 小动脉闭塞型(SAA) 腔隙性梗死(LACI) 其他明确病因型(SOE) 不明原因型(SUE)
②禁忌证:A.既往有颅内出血,包括可疑蛛网膜下腔出
血;近3个月有头颅外伤史;近3周内有胃肠或泌尿系统出 血;近2周内进行过大的外科手术;近1周内有在不易压迫 止血部位的动脉穿刺。B.近3个月内有脑梗死或心肌梗死 史,但不包括陈旧小腔隙梗死而未遗留神经功能体征。 C.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或严重糖尿病患者。D.体检 发现有活动性出血或外伤(如骨折)的证据。E.已口服 抗凝药,且INR>1.5; 48h内接受过肝素治疗(APTT超出 正常范围)。F.血小板计数低于100×109/L,血糖 <2.7mmol/L。G.血压:收缩压> 180 mmhg,或舒张压 >100 mmhg。H,妊娠。I.不合作。
心脏监测与 心脏病变处理
一般处理
血糖控制
体温控制
血压控制
合并低氧血症患者应给予吸氧,气道功能严重障 碍者(3或4度呼困)应给予气道支持及辅助呼吸。 避免或慎用增加心脏负担的药物。 >38℃退热;中枢性高热予物理降温,感染予抗 生素 血糖超过11.1 mmol/L 时给予胰岛素治疗;血糖 低于2.8mmol/L时给予10%~20%葡萄糖口服或注 射治疗。 正常经口进食者无需额外补充营养;不能正常经 口进食者可鼻饲,持续时间长者经本人或家属同 意可行经皮内镜下胃造瘘(PEG)管饲补充营养
常用药有肝素,低分子肝素,口服药有华法林
抗凝治疗最好监测INR值,应控制在2.0~3.0之间 (正常0.9-1.1 )。如果没有监测INR的条件,则不 能使用华法林,只能选用阿司匹林(200mg)等 治疗。低分子肝素钙虽然使用后出血副作用几率 低,但仍应该定期复查凝血功能及血小板情况
诊断和评估步骤
是否为 脑卒中? 是缺血性还是 出血性脑卒中? 是否适合 溶栓治疗?
排除非脑血管病 如脑外伤、中毒 、癫痫后状态、 瘤卒中、高血压 脑病、血糖异常 、脑炎及脏器功 能严重障碍等引 起的脑部病变。
排除出血性 脑卒中
发病时间是 否在4.5或 6h内,有无 溶栓适应证
二、处理
需紧急处理的情况:颅内压增高,严重血 压异常,血糖异常和体温异常,癫痫等。 推荐意见:快速诊断,尽可能在到达急诊 室后60 min内完成脑CT等评估并做出治疗 决定(Ⅰ级推荐)。
分水岭梗死:病因治疗, 1.全身性疾病:如 休克、血液病等导致脑低灌注;2.局部因素: 血管狭窄、闭塞等所致低灌注。扩容升压、 脑保护剂 。 心源性栓塞型:脑栓塞治疗,原发病治疗, 抗凝治疗(本型易出血)。
诊断步骤
是否为 脑卒中?
是否为缺血 性脑卒中?
脑卒中 严重程度 能否进行 溶栓治疗
病因分型?
OCSP英国牛津郡社区脑卒中规划 (oxfordshire死
大脑中动脉梗死
丘脑出血
在临床上最实用的是急性期确定梗塞部位及大小的分型,然而在早期, 尤其是在3~6小时的复流时间窗内,常规CT和MRI不易显示梗塞灶及 确定范围。 按解剖部位分为大脑梗塞、小脑梗塞及脑干梗塞,其中大脑梗塞 有可分为:
危险因素越多使用氯吡格雷的获益可能越 大 :预防剂量75 mg/d
抗凝
推荐意见:大多数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不需早 期抗凝 少数需要者需慎重选择抗凝治疗 特殊情况下溶栓后还需抗凝治疗的患者,应在 24h后使用抗凝剂(Ⅰ级推荐,B 级证据)。
《低分子量肝素在脑血管疾病中应用的专家 共识》中建议
主要影响因素:缺血速度、耐受性
I 院前处理
院前处理的关键是迅速识别疑似脑卒中患 者并尽快送到医院。 一、院前脑卒中的识别 若患者突然出现以下症状时应考虑脑卒中的 可能:一侧肢体无力麻木;一侧面部麻木 口角歪斜;语言障碍;眼视物改变、凝视; 眩晕伴呕吐;头痛、呕吐;意识障碍或抽 搐。
二、现场处理及运送
推荐意见: 1、完成上述必须检查(Ⅰ级推荐)。 2、在溶栓等治疗前,应进行头颅平扫CT检查 (Ⅰ级推荐)。 3、用神经功能缺损量表评估病情程度(Ⅱ级推 荐)。 4、应进行血管病变检查(Ⅱ级推荐),6h内可 不查 5、根据上述规范的诊断流程进行诊断(Ⅰ级推 荐)。
二、一般处理 吸氧与呼吸支持 营养支持
所有患者都应做的检查:
①平扫脑CT或MRI; ②血糖、血脂肝肾功能和电解质; ③心电图和心肌缺血标志物; ④全血计数,包括血小板计数; ⑤凝血酶原时间(PT)、国际标准化比率 (INR)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APTT); ⑥氧饱和度; ⑦胸部X 线检查
诊断
急性起 病
局灶性 神经功 能缺损, 少数全 面
0-1分表示正常或趋近于正常,1-4分表示轻微中 风,5-15分表示中度中风,15-20分表示中重度中 风,20分以上为重度中风,分数越高表示病况越 严重。 比Glasgw Coma Scale 简洁、可信度高、准确性高, 且具有共通性及低敏感度。
1.脑病变检查:CT,MRI(DWI)
2.血管病变检查:颈动脉超声, TCD,CTA,MRA,DSA
静脉溶栓
对缺血性脑卒中发病3h 内(Ⅰ级推荐,A级证据) 和3~4.5h(Ⅰ级推荐,B级证据)的患者,应根 据适应证严格筛选患者,尽快静脉给予rtPA溶栓 治疗。 使用方法:rtPA 0.9mg/kg(最大剂量为90 mg) 静脉滴注,其中10%在最初1 min内静脉推注,其 余持续滴注1h,用药期间及用药24h内应如前述 严密监护患者(Ⅰ级推荐,A级证据)。
Ⅲ卒中单元或神经内科病房
推荐意见:收治脑卒中患者的医院应尽可 能建立卒中单元,所有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患者应尽早、尽可能收入卒中单元(Ⅰ级 推荐,A 级证据)或神经内科病房(Ⅱ级推 荐)接受治疗。
Ⅳ 急性期诊断与治疗
一、评估和诊断 二、一般处理 三、特异性治疗 四、急性期并发症的处理
抗血小板聚集
48小时内启用;溶栓治疗者24h后开始使用 单独用药,当合并不稳定心绞痛、无Q波MI或冠 脉支架置入术者联合使用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
首选阿司匹林:急性缺血性卒中48h内阿司 匹林至少150mg (150~300 mg/d) ,疗 程一般要2周,2周后按照二级预防 (50~150 mg/d,常用100 mg/d)进行抗 栓治疗。
1. 大梗塞:超过一个脑叶,5cm以上。 2. 中梗塞:小于一个脑叶,3.1 ~ 5cm。 3. 小梗塞:1.6 ~ 3cm。 4. 腔隙梗塞:2cm以下。 5. 多发性梗塞:多个中、小及腔隙梗塞。
各型脑梗死的治疗
1. 大梗塞(OSCP的TACI):抗脑水肿降低颅内压, 在时间窗(3~6小时)内符合条件者可紧急溶栓 (本型易出血)。 2. 中梗塞(PACI、较重的POCI):时间窗内的溶 栓,有脑水肿征象者须抗脑水肿、降颅内压。 3. 小梗塞(较局限的PACI、较轻的POCI):缓和 的改善脑血循环。 4. 腔隙性梗塞:改善脑血循环,控制危险因素 (尤其是高血压)。 5. 多发性梗塞:按轻重情况,分别采用小或中梗 塞的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