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总体规划学习资料
重庆经济技术开发区总体规划.
![重庆经济技术开发区总体规划.](https://img.taocdn.com/s3/m/62b2b100ff00bed5b9f31d86.png)
北京 天津 GDP(亿元)
苏州
上海 广州 重庆 地均GDP(亿元/平方公里)
背景解读——国家级经开区发展态势
国内先进经开区主要经济指标:
重庆经开区 778亿元 85亿元 165亿元 8亿元
工业产值规模:3000-4000亿元左右,
地均工业产值:120亿元/平方公里左右。
工业增加值规模:500-1000亿元左右。 地均GDP :20亿元/平方公里左右(GDP)
形地貌较为破碎、起伏较
大。 场地整理代价较高,
土地开发需要考虑投入产
出的综合平衡。
1 自然本底条件
景观格局分析
河流湿地 保留山体
制高点
景观控制点 连续山脊线 垂直界面
“一江两河两山”的格局 肌理形成了未来片区的总体 景观骨架。
两河之间地带为用地范围 内空间层次最多,景观丰富 度最高的地区。 沿长江内河两岸地区从空 间尺度、水体功能、用地开 敞度、平整性、连续性上来 考察,均构成了区域难得的 滨水空间。
促进国家级开发区向多功能综合性产业区发展。
初 始 发 展 阶 段
努力优化投资环境 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 深化体制改革 快 速 发 展 阶 段 着力形成特色产业集群 切实推动城市化进程 大力推动改革创新 科 学 发 展 阶 段 鼓励技术引进和创新 集约发展,注重生态与节能 优化结构,发展现代服务业 统筹整体安排,推进区域联动
以发展产业为主 线,整体建设逐步 高端化、综合化。
快速发展阶段:“三为主,一致力”
• • 以引进外资为主,兴办工业项目为主,加工出口产品为主 致力于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科学发展阶段:“三为主,两 Nhomakorabea力,一促进”
《重庆市城乡总体规划(2007-2020年)》(2011年修订)
![《重庆市城乡总体规划(2007-2020年)》(2011年修订)](https://img.taocdn.com/s3/m/1eb6488316fc700aba68fc0b.png)
《重庆市城乡总体规划(2007-20年)》(2011年修订)概况一、总则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市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加快富民兴渝、建设长江上游地区经济中心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步伐,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城市,坚持经济建设、城乡建设和环境建设同步规划,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规划范围市域城镇体系规划范围为重庆市行政辖区,面积8.24万平方千米。
主城区规划范围包括渝中区、大渡口区、江北区、南岸区、沙坪坝区、九龙坡区、北碚区、渝北区、巴南区九个行政区,面积5473平方千米。
适用范围在重庆市行政辖区内从事各项城乡规划编制、进行规划管理和各种与城乡规划有关的建设活动必须符合本规划。
二、城市性质与城市职能城市性质重庆是我国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长江上游地区的经济中心,国家重要的现代制造业基地,西南地区综合交通枢纽。
城市职能充分发挥国家中心城市的重要职能,具体包括:(一)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内陆开放的重要门户和科学发展的示范窗口;(二)我国内陆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和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基地;(三)我国内陆重要的现代服务业基地,长江上游地区的金融中心、创新中心、商贸会展中心和科教文化信息中心;(四)西南地区综合交通枢纽和国际贸易大通道;(五)全国重要的旅游集散地、西部著名的旅游目的地。
三、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市域人口与城镇化水平至20年,总人口3250万人,城镇人口2280万人,城镇化水平达到70%左右。
区域协调发展构建“一圈两翼”的区域空间结构,即以主城区为中心的一小时经济圈,以万州为中心的三峡库区核心地带为渝东北翼,以黔江为中心的乌江流域和武陵山区为渝东南翼。
分别发挥三大区域各自的优势,取长补短,争创特色,实现错位发展:渝东南和渝东北两翼地区实施生态移民和加快剩余劳动力转移;依托一小时经济圈带动渝东南和渝东北两翼地区发展,逐步缩小市域的城乡差距和区域差距,形成大城市带大农村的整体推进格局。
【完整版】重庆市城乡总体规划(2007-2020年)
![【完整版】重庆市城乡总体规划(2007-2020年)](https://img.taocdn.com/s3/m/613773ddfe4733687e21aabe.png)
重庆市城乡总体规划(2007-2020年)一、总则(一)编制背景1998年经国务院批准实施的《重庆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2020年)》对指导重庆城市建设,完善城市功能,促进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规划确定的2010年的部分发展目标已提前实现。
经过直辖以来的建设,重庆已整体步入快速发展的新阶段。
为紧紧抓住本世纪前二十年的重要战略机遇期,适应新世纪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引导城市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根据2004年3月建设部《关于同意修编重庆市城市总体规划的函》,特编制《重庆市城乡总体规划(2007-2020年)》。
(二)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市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加快富民兴渝、建设长江上游地区经济中心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步伐,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城市,坚持经济建设、城乡建设和环境建设同步规划,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三)规划期限近期:2007-2010年;远期:2011-2020年;远景展望到2050年。
(四)规划范围市域城镇体系规划范围为重庆市行政辖区,面积8.24万平方千米。
都市区规划范围包括渝中区、大渡口区、江北区、南岸区、沙坪坝区、九龙坡区、北碚区、渝北区、巴南区九个行政区,面积5473平方千米。
(五)规划区都市区的规划区范围与都市区范围一致。
都市区以外的各城市、镇、乡、村庄的规划区范围由有关人民政府在组织编制的总体规划、乡规划和村庄规划中,根据城乡经济发展水平和统筹城乡发展的需要划定。
二、城市性质、发展目标(一)城市性质重庆是我国重要的中心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长江上游地区的经济中心,国家重要的现代制造业基地,西南地区综合交通枢纽。
(二)发展目标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和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等机遇,把重庆加快建成西部地区的重要增长极、长江上游地区的经济中心、城乡统筹发展的直辖市,在西部地区率先实现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
重庆市城乡总体规划(2007-2020年)
![重庆市城乡总体规划(2007-2020年)](https://img.taocdn.com/s3/m/8575e2069b6648d7c0c74602.png)
未经批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改变或占用基本农田重点保护区。村庄和居民点建设应尽量少占农田,积极引导农村人口转移,加强土地整理。区域性的交通、能源、水利等基础设施选址,应尽量避让基本农田。严格控制建设用地总量,严格控制农用地特别是耕地转用总量。
经济发展和土地资源保护与利用相统一,统筹安排各类用地。根据城镇体系布局,合理确定城乡土地利用规模,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提高土地使用效益。完善土地利用政策机制,完善土地市场建设,加强城乡规划对建设用地总量的控制和土地开发与管制的引导。
都市区的规划区范围与都市区范围一致。
都市区以外的各城市、镇、乡、村庄的规划区范围由有关人民政府在组织编制的总体规划、乡规划和村庄规划中,根据城乡经济发展水平和统筹城乡发展的需要划定。
城市性质、发展目标
(一)城市性质
重庆是我国重要的中心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长江上游地区的经济中心,国家重要的现代制造业基地,西南地区综合交通枢纽。
2、水资源保护与利用
禁止向长江、嘉陵江和乌江等江河及湖泊水库倾倒固体废弃物和排放处理未达标的废水。合理调整全市生产力布局,在缺水地区和水源上游地区严格控制耗水量大和污染严重的建设项目。保护饮用水源,以城镇供水和农村人畜饮水功能为主的水库库区和水源保护区,严禁大规模开发利用,严禁布局污染性产业项目。加强地下水和温泉资源的保护。尽快对污染严重的次级河流进行综合整治。
3)东南部地区
东南部地区包括黔江、秀山、酉阳、石柱、彭水、武隆等6个区县(自治县),面积1.98万平方千米。依托乌江和渝湘高速公路、渝怀铁路等构成的东南线发展轴,形成以黔江为核心,以秀山为主要节点,其它城市和建制镇为基础的点轴状城镇发展区。
2、与周边省的协调发展
建立健全区域协作机制,构建成渝经济区,强化与南贵昆经济区、汉中经济区、武汉城镇群等的区域合作,进一步发挥重庆在长江上游经济带中的区位优势和增长极优势,发挥中心城市的战略支撑、对外交流和辐射带动功能,推动西部地区的整体发展。
重庆两江新区总体规划中规院课件
![重庆两江新区总体规划中规院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7867937a2161479171128d8.png)
钱江新城CBD:占地约4平方公里
浐灞生态商务区:包含总部经济区、金融核心区、贸易会展中心和世园会服务配套
金融中心拓展:CBD东扩、金融街西拓 金融后台建设:中关村科技金融区、丰台新兴金融区,海淀稻香湖
中国民航科技产业化基地 百万吨乙烯和千万吨炼油 新一代运载火箭产业化基地
空客A320中国总装厂 京粮集团天津临港粮油产业基地 中石油百万立方米商业原油储备库 中船重工天津临港造修船基地 中航直升机总装厂
商贸项目
创新项目
服务项目
产业项目
1.2 转型时期的国家特区和中心城市
*
于家堡商务区
空客组装基地
中澳皇家游艇城
中新生态城
于家堡商务区
东丽湖 高端社区
大飞机 项目
长征火箭制造基地
海河中游文化和 行政中心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中澳皇家游艇城
中新生态城
于家堡商务区
东丽湖 高端社区
大飞机 项目
长征火箭制造基地
海河中游文化和 行政中心
*
北京
广州
杭州
西安
中关村扩区:向海淀山后地区教育基地和科技园区
兴建广州科学城 打造大学城和国际生物岛 中新知识城项目落地
迪斯尼
浦东机场
市中心
12km
世博会
20km
30km
空间结构的调整:工业职能从黄浦江一线向滨海的全面转移,滨江及纵深拓展带上高端服务、高端消费和研发创新功能的强化。
1.2 转型时期的国家特区和中心城市
周康
惠南新市镇
临港产业城
空港城
重庆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年)新闻版
![重庆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年)新闻版](https://img.taocdn.com/s3/m/81a7f72758fb770bf78a55e9.png)
重庆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年)一、什么是城市总体规划(一)城市总体规划的主要任务综合研究和确定城市性质、规模和空间发展形态,统筹安排城市各项建设用地,合理配置城市各项基础设施,处理好远期发展与近期建设的关系,指导城市合理发展。
(二)城市总体规划如何制定城市人民政府负责组织编制城市规划,直辖市的城市总体规划由直辖市人民政府报国务院审批,在报请审批之前,须经同级人民代表大会或者其常务委员会审查同意。
根据实际需要,在编制总体规划前可以编制城市总体规划纲要。
(三)城市总体规划的期限和范围城市总体规划的期限一般为20年,同时对城市远景发展作出轮廓性的规划安排。
总体规划中包含近期建设规划,对城市近期的发展布局和主要建设项目作出安排,近期建设规划期限一般为五年。
城市规划区范围是指城市市区、近郊区以及城市行政区域内因城市建设和发展需要实行规划控制的区域。
城市规划区的具体范围,由城市人民政府在编制的城市总体规划中划定。
(四)城市总体规划的主要内容城市性质和发展方向、发展目标和发展规模,城市主要建设标准和定额指标,城市建设用地布局、功能分区和各项建设的总体部署,城市综合交通体系和河湖、绿地系统,各项专业规划,近期建设规划。
二、重庆历次城市总体规划概况(一)陪都十年计划重庆陪都建设计划委员会在1946年4月,完成了现代重庆的第一个城市规划---《陪都十年建设计划草案》,提出了疏散市区人口,降低人口密度,发展卫星城镇的设想,在渝中半岛以外规划了弹子石、沙坪坝、铜元局等12个卫星市,香国寺、杨家坪、新桥等18个卫星镇和五里店、歇台子、九龙坡等12个预备卫星市镇。
(二)重庆城市初步规划重庆于1960年编制完成了解放后的第一个城市总体规划《重庆城市初步规划》。
城市用地继续“大分散、小集中、梅花点状”的布局原则,强调将工业在更大范围内分散,规划了市中区、大杨区、大渡口区、沙磁区、中梁山区、江北工业区、弹子石工业区、南坪工业区、李家沱—道角工业区等9个片区,在外围规划了北碚、歇马、西彭和南桐4个卫星城。
重庆重点区域规划图
![重庆重点区域规划图](https://img.taocdn.com/s3/m/6d27a7cfaa00b52acfc7caf5.png)
十五、重庆市主城区两路组团E标准区分规划图
十六、重庆市两路寸滩保税港区规划
十六、重庆市两路寸滩保税港区交通图
十六、重庆市两路寸滩保税港区水港规划图
十六、重庆市两路寸滩保税港区空港规划图
十二、重庆市西永组团H标准分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十二、重庆市西永组团I\J标准分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十二、重庆市西永组团U标准分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十二、重庆市西永组团U标准分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十二、重庆市西永组团R标准分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十三、重庆市主城区西彭组团B标准分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十三、重庆市主城区西彭组团R\O标准分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目
一、重庆市城市总体规划图系列 二、重庆市都市区规划图系列
录
七、沙坪坝组团各分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系列
八、两路组团各分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系列 三、九龙坡区规划图系列 四、重庆市西部新城规划 九、两路寸滩保税港区规划系列
五、西永组团各分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系列 十、重庆市保税港区建设方案图 六、西彭组团各分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系列
八、重庆市西永组团九龙坡区E标准分区东部片区
九、重庆市西永组团九龙坡区A标准分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十、重庆市九龙坡区金凤镇龙潭湖南侧控制性详细规划
十一、重庆市西部新城规划
十二、重庆市主城区走马功能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十二、重庆市西永组团B标准分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十二、重庆市西永组团C标准分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十三、重庆市主城区西彭组团R标准分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十五、重庆市主城区两路组团A标准区分规划图
十四、沙坪坝组团B标准分区土地利用控制性详细规划
十四、沙坪坝组团C标准分区土地利用控制性详细规划
十四、沙坪坝组团J标准分区土地利用控制性详细规划
重庆市永川区城乡总体规划文本说明书
![重庆市永川区城乡总体规划文本说明书](https://img.taocdn.com/s3/m/83d25c83cc7931b764ce1538.png)
1 永川区城乡总体规划编制的背景及意义经过直辖十年的发展,永川区在年度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考试中已位列渝西地区前列,在未来的发展中如何发挥城市潜力,是社会经济、环境发展保持高度的可持续性,是本次规划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本次《永川区城乡总体规划》编制主动适应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即将实施的一次新的尝试。
1.1 川渝国家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设立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07年6月7日发出通知,批准重庆市和成都市设立国家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为永川区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通知要求重庆市和成都市要从两市实际出发,根据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的要求,全面推进各个领域的体制改革,并在重点市域和关键环节率先突破,大胆创新,尽快形成统筹城乡发展的体制机制,促进两市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也为推动全国深化改革,实现科学发展与和谐发展发挥示范和带动作用。
1.2 重庆市“一圈两翼”的区域发展战略构想重庆市一圈两翼的发展战略构想作为落实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314总体部署的主要举措,在《一小时经济圈规划》中明确“一圈”的定位是:“西部地区重要的增长极的核心区、长江上游的地区经济中心的主要载体、重庆市统筹城乡发展的战略平台”。
其中对永川区定位为“重庆1小时经济圈的西部增长极,长江经济带与川渝经济带的重要支点,渝西地区的经济文化中心。
”于是永川区的面临新的历史机遇和挑战,在“一圈两翼”的发展战略中处于规划的核心发展区内,如何参与重庆核心发展区的功能分配,创造性的发挥区域服务功能,为本次规划提出了新的要求。
1.3 宏观经济面临产业转移,消费结构升级当前宏观的经济发展面临产业转移、买方市场形成,消费结构升级,金融资产流动性过剩等新形势,对完善城市功能,提高城市经济增长的质量和产业竞争力提出了新的要求。
沿海发达地区的产业升级,使部分传统产业转向内地寻求发展空间,其目标地区首选区位条件和市场条件较好的城镇发展空间。
永川地处国家西部的川渝两个大城市之间,占有长江黄金水道,有较好的交通区位条件,成为众多产业转移的理想目的地,这使永川区面临新的产业选择机会。
重庆市城市总体规划(文本)
![重庆市城市总体规划(文本)](https://img.taocdn.com/s3/m/f07ac64c0740be1e650e9acf.png)
重庆市城市总体规划(文本)第一章 总则第三章 城市性质与城市规模 第五章 都市圈用地布局第七章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第九章 环境卫生第十一章 城市交通第十三章 城市能源第十五章 邮电通信、广播电视第十七章 市场建设第十九章 城市防灾第二十一章 总体规划的实施 第二章 城市发展目标第四章 城镇体系第六章 主城及社区建设第八章 环境保护第十章 园林绿地与风景旅游第十二章 对外交通第十四章 城市水源、供水和排水 第十六章 教育、文化、体育、卫生第十八章 蔬菜、副食品基地第二十章 主城近期建设与中期安排第二十二章 附 则第一章 总则第一条 为了进一步指导重庆在本世纪末和二十一世纪初的城市建设和发展,实现把重庆建设成为长江上游经济中心和现代化城市的战略目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重庆市城市规划管理条例》、《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九个五年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特编制1996---2020年城市总体规划。
第二条 总体规划修编的原则:(一)贯彻严格控制大城市规模,合理发展中等城市和小城市的方针,重点控制城市中心地区的人口规模。
协调城市群的发展,实现市域范围内大、中、小城镇的有机结合;(二)遵循"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在城市发展的同时,努力提高土地的使用价值,节约用地,保护耕地。
合理配置城市空间资源,优化城市用地结构,综合部署各项建设,促进人口的合理分布;(三)坚持城市可持续发展战略,控制环境污染,增加城市绿地,注重城市景观,建立与城市和人口发展相适应的生态环境,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的统一;(四)加强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保护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科学和文化艺术价值的文物古迹、风景名胜和传统街区,弘扬优秀的城市文化传统,充分体现山城和江城的特色。
第三条 1983年编制的《重庆市城市总体规划》和1990年的调整规划,是本次总体规划修编的基础,它所确定的城市结构形态、城镇体系发展战略及重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规划等,对重庆市十多年由改革开放带动的城市高速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重庆市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学习资料
![重庆市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学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58d58a327e21af45b307a8e8.png)
全市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学习资料(整理)到2020年,重庆将建设成为西部地区教育高地和长江上游地区教育中心。
12月25日,全市教育工作会议召开,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总结“十一五”全市教育工作,部署“十二五”期间全市教育工作任务,发布实施《重庆市中长期城乡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重庆教育规划纲要》)。
《重庆教育规划纲要》确定的总体目标是:2020年,重庆要实现城乡教育一体化、教育现代化和教育国际化,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把重庆建设成为西部地区教育高地和长江上游地区的教育中心,率先进入教育强市和人力资源强市行列。
“十一五”期间,重庆教育在六个方面取得重大成就黄奇帆在讲话中说,过去五年,我市教育工作在六方面取得重大成就,为重庆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第一,在教育普及上迈出了三大步,实现了历史性的“三大突破”:第一步,经过10年努力,到2006年,重庆实现“普九”全覆盖,西部率先;第二步,在“普九”基础上,用4年时间实现了“普十二”,初中学生升入高中阶段比例达90%,超过全国平均水平;第三步,大学毛入学率已达30%,西部领先。
第二,始终坚持教育改革创新,解决了十大历史遗留问题。
一是解决“普九”债务问题。
“十一五”期间,重庆偿还了“普九”全部债务近28亿元,成为全国第一个用财政性资金偿还“普九”欠债的省市。
二是解决中小学危旧房问题。
投入超过70亿元,全面消除了420多万平方米中小学危房,60%的中小学校舍实现标准化建设。
三是解决农村学生寄宿难问题。
近年来,累计投资68亿元,建成农村寄宿制学校2080所,基本解决农村学生的寄读问题。
四是解决农村代课教师问题。
2007年,通过公开招聘考试,按照90%的录取率择优录取了8941名公办教师,在全国率先解决了农村代课教师问题。
五是全部解决库区迁校资金缺口问题。
通过协调三峡工程补偿资金、纳入三峡后续工程规划等渠道,全部解决库区迁校资金缺口。
重庆各区规划详细图ppt课件
![重庆各区规划详细图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24f1fc24693daef5ff73d12.png)
一、重庆市城市总体规划(市域)-土地利用区划图
二、重庆市城市总体规划(市域)-区位关系图
三、重庆市城乡总体规划-市域城镇体系布局规划图
四、重庆市城乡总体规划-市域城镇空间组织规划图
五、重庆市都市区控规整合示意图
六、重庆市都市区城镇空间结构示意图
七、重庆市城乡总体规划-都市区道路网规划图
八、重庆市西永组团九龙坡区E标准分区东部片区
九、重庆市西永组团九龙坡区A标准分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十、重庆市九龙坡区金凤镇龙潭湖南侧控制性详细规划
十一、重庆市西部新城规划
十二、重庆市主城区走马功能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十二、重庆市西永组团B标准分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十二、重庆市西永组团C标准分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十二、重庆市西永组团H标准分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十二、重庆市西永组团I\J标准分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十二、重庆市西永组团U标准分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十二、重庆市西永组团U标准分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十二、重庆市西永组团R标准分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十三、重庆市主城区西彭组团B标准分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十三、重庆市主城区西彭组团R\O标准分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目录
一、重庆市城市总体规划图系列 二、重庆市都市区规划图系列
三、九龙坡区规划图系列
七、沙坪坝组团各分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系列 八、两路组团各分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系列
四、重庆市西部新城规划
九、两路寸滩保税港区规划系列
五、西永组团各分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系列 六、西彭组团各分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系列
十、重庆市保税港区建设方案图
十三、重庆市主城区西彭组团R标准分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十五、重庆市主城区两路组团A标准区分规划图
重庆市黔江区城乡总体规划
![重庆市黔江区城乡总体规划](https://img.taocdn.com/s3/m/c6b9134a5bcfa1c7aa00b52acfc789eb162d9e7c.png)
(四)电信工程规划。规划预测2020年中心城区电信用户达到31.8万部。
(五)燃气工程规划。规划预测2020年中心城区总用气量为33.54万立方米/日。
(六)环卫工程规划。
谢谢观看
城区交通
规划路网结构总体为自由式布局,局部为方格网状结构,道路系统主要由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和支路组 成,形成“一环六横四纵”的“带状方格网络”城市主干路网络,成为中心城区东西联系、南北拓展的道路骨架 系统。规划快速路密度为0.46公里/平方公里,主干路密度1.98公里/平方公里,次干路密度1.33公里/平方公里, 支路密度3~4公里/平方公里。快速路红线按32米进行控制,主干路红线按26~36米进行控制,次干路红线按 16~24米进行控制。
(二)全区城镇化水平约为69.7%。 (三)中心城区建设用地及人口规模。人口规模约45万人,中心城区城市建设用地约49.5平方公里,人均 城市建设用地约110平方米。
空间规划
空间规划
(一)城乡空间结构。黔江区构建“一心、一轴、两区、多点”的城乡空间结构。“一心”即中心城区,打 造成为武陵山片区和渝东南地区的中心城市;“一轴”即依托319国道的平坝集中地区,培育全区城乡产业和人 口集聚发展轴;“两区”即依托319国道东西两侧丘陵地区的良好生态环境资源,培育以生态农业和生态涵养为 主的两大片区;“多点”即构建以濯水、石会、阿蓬江、马喇和石家等五个中心镇为重点的农村地区服务中心体 系。
01-重庆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公示版
![01-重庆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公示版](https://img.taocdn.com/s3/m/a6867d411fb91a37f111f18583d049649b660ea0.png)
1- 重庆高新区2- 璧山高新区3- 荣昌高新区4- 永川高新区
7
5- 重庆经开区6- 万州经开区7- 长寿经开区
-18-
重庆市国土空间Leabharlann 体规划2021-2035 年4
高质量发展的重庆
智造重镇 智慧名城 国家级现代服务业经济中心 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
习近平总书记对重庆提出营造良好政治生态,坚持“两点”定位、“两 地”“两高”目标,发挥“三个作用”和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 重要指示要求,为新时代重庆改革发展导航定向。“两点”定位,即西部 大开发的重要战略支点、“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联结点,在国家区 域发展和对外开放格局中具有独特而重要的作用。“两地”“两高”目标, 即加快建设内陆开放高地、山清水秀美丽之地,努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创 造高品质生活。发挥“三个作用”,即在推进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中发挥支 撑作用、在共建“一带一路”中发挥带动作用、在推进长江经济带绿色发 展中发挥示范作用。《规划》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重庆提出的重要指 示要求和党中央决策部署,全面融入“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发展,共 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构建市域“一区两群”协调发展国土空间格局。习近平总书记对国土空间规划作出重要指示要求:“要坚持底线思维, 以国土空间规划为依据,把城镇、农业、生态空间和生态保护红线、永久 基本农田保护红线、城镇开发边界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规划产业发展、推 进城镇化不可逾越的红线,立足本地资源禀赋特点、体现本地优势和特色。”《规划》把生态和安全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优化空间布局,完善功能配套, 彰显山水之城、美丽之地的独特魅力,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安全感。
渝东北三峡库区城镇群推动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打好“三峡牌”,建好“城镇群”。推动适宜发展区 域土地集约使用、产业集聚发展、人口集中承载,加快“万开云”板块同城化, 强化在三峡库区生态保护、“江城”特色城镇化发展、生态产业体系建设上的 示范作用。渝东南武陵山区城镇群推进文旅融合发展,立足生态资源和民族特色,打造文旅融合发展新标杆,丰 富拓展生态康养新业态,建设绿色创新发展新高地、人与自然和谐宜居新典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土地利用特点
大城市,大农村。重庆市是我国中 西部地区唯一的直辖市,也是全国 四大直辖市中幅员面积最大,直辖 时间最短的大城市,城市化水平尚 不高,城市实体正在发育成长之中。 而且全市农业用地比重大,2005年 全市农用地占土地总面积的84.42%, 农村建设用地占城 乡建设用地的 77.62%,充分体现了大城市、大农 村的土地利用特点。
土地利用特点
各类用地分布各异,土地利用水平 地区差异大。2005年,全市城镇工 矿用地的75%、耕地的50%主要分布 在中西部地区,而林地的78%主要
分布在渝东南、渝东北地区,土地 分布地区差异明显。同时,中西部 地区单位城镇建设用地二三产业增 加值分别为渝东南、渝东北地区平 均水平的1.5倍和1.3倍,耕地亩产量 分别为1.4倍和1.03倍,土地利用水 平地区差异大。
经济地理位置
1.重庆是东部经济发达地区和西 部资源富集地区的结合部 . 重庆之东 , 是我国经济发达和较发达的地区 ; 重庆之西 ,是 经济发展较慢 的地区. 重庆的结合部区域位置 ,具有承东启 西 ,左右传递的枢纽作用。 2.重庆在西南 经济协作区与长江经济带的交汇位置 ,使重庆 地区 成为两大地带联系的纽带。
土地人口承载力高,人地矛盾突出。 2005年重庆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340 人,是全国平均人口密度的2.6倍; 人均耕地面积1.07亩,仅占全国平 均水平的76%;土地利用率91.34%, 土地垦殖率27.50%,均高于全国平 均水平。
规划依据
理论依据
事实依据
法律法规Βιβλιοθήκη 《城市规划原理》重庆的自然社 会经济等一切 资料数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 城市规划法》、 《重庆市城市规划 管理条例》、《重庆 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 展第九个五年计划和 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
重庆市城乡总体规划(2007-2020年)
城市发展目标
把重庆建设成为世界知名,富有山城江城特色和历史文化传统,充 满吸引力和竞争力,适宜创业发展和生活居住的现代化的国际大都市。
谷; “四脉”即缙云山脉、中梁山脉、铜锣山脉、 明月山脉—东温泉山脉。
城市建设与地形地貌的有机结合
1.城市道路设计:自由式道路网布局,充分结合地形,建筑顺着 等高线趋势走,道路蜿蜒曲折,过境隧道多。 2.地下空间:利用地势高差,充分开发地下空间,有地下建筑, 地下步行道、地下车库等。 3.城市防涝防洪:地形高差大,山洪流速大,容易引发泥石流、 滑坡等灾害。 4.建筑形式:吊脚、筑台、错层跃层等丰富的形式,与高低的地 形以 及坡度有关,形成特有的建筑群与街道景观。 5.城市空间组织与景观特点:丰富的地形地貌、山水环境为山地 城市的空间结构与景观特色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基础,高低错落的 建筑群与街道交通结合形成多维的空间组织,形成了山城特有的 立体艺术风貌。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农用地
694.50万公顷(10418万亩),占 土地总面积84.42%。其中耕地 226.27万公顷(3394万亩),园地 23.53万公顷(353万亩),林地 327.31万公顷(4910万亩),牧草 地23.79万公顷(358万亩),其他 农用地93.60万公顷(1403万亩), 分别占土地总面积的27.50%、 2.86%、39.79%、2.89%和11.38%。
重庆市区域位置分析
自然地理位置
1.重庆市位于四川盆 地东 部 , 跨 东 经 105°17′~ 110°11′, 北 纬 28°10′~ 32°13′之间,具有冬冷夏热 、热量丰富 、 雨量充沛 、无霜期长 、云雾多而日照少 ,光 、热 、雨同 期的特点。 2.处于长江与嘉陵江 、乌江交汇地带 ,水运发达 . 有著名的 黄金水道贯通东 、中 、西三大经济地带 ,在重庆境内流 程 达 665 km,长江干流两侧有上百条河流汇入 。 3.在 全国自然环境中 ,重庆市处于四川盆地东部 , 是盆 地与 长江中下游平原的过渡地带 . 在地貌构成上 , 最典型的特征 是山多河多。地貌类型复杂多样 ,有利于因地制宜地发展 ; 相对高度相差大 , 导致水热等自然因素的层状分异 ; 大小河 谷纵横交错 , 形成了丰富多样的自然资源。
重庆市总体规划浅析
目录
一一、、地地形形地地貌貌概概况况 二、区位分析 三二、、土区地位综分合析利用 四三、、总土体地规利划用及规其划深化 五、发展中的问题及方向 四、总体规划分析与深化 五、发展问题与方向
地形地貌概况
重庆地处四川盆地东南缘,北部和东南部分别靠大巴山、武陵山两座大山脉,西北部和中 部以丘陵、低山为主。地形沿河流、山脉起伏,地势南北高、中间低,由南北向长江河谷 倾斜,构成以山地、丘陵为主的地形状态。主要形成“一岛、两江、三谷、四脉”的山水 格局。“一岛” ,即渝中半岛; “两江” ,即长江、嘉陵江; “三谷”即缙云山与中 梁山之间的西部槽谷、中梁山 与铜锣山之间的中部宽谷,铜锣山与明月山之间的东部槽
大库区,大山区。三峡工程是世界 上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共淹没重 庆市土地8.63万公顷(129万亩), 其中耕地1.56万公顷(23万亩), 波及全市22个区县,占全市区县总 数的55.00%。同时,全市山地占 75.8%,丘陵占15.2%,地形起伏、
地貌各样,致使农用地中林地比重 大,田坎比例高;耕地零散,坡地 多;旱地多,水田少;建设用地可 利用率低,基础设施投资成本高, 充分体现了大库区、大山区的特点。
未利 用地
71.28万公顷(1069万 亩),占土地总面积 8.67%。其中荒草地29.76 万公顷(446万亩),公 益性水域16.69万公顷 (251万亩),其他自然 保留地24.83万公顷(372 万亩),分别占土地总 面积的3.62%、2.03%和 3.02%。
土地利用现状
建设 用地
56.91万公顷(854万亩),占土地 总面积6.91%。其中城乡建设用地 46.48万公顷(697万亩),交通水 利建设用地9.73万公顷(146万亩) 和其他建设用地0.70万公顷(11万 亩),分别占土地总面积的5.65%、 1.18%和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