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上册月考试卷及答案.doc

合集下载

高一第一学期语文第二次月考试卷1(含答案)

高一第一学期语文第二次月考试卷1(含答案)

高一第一学期语文第二次月考试卷(含答案)考生注意:1. 本试卷满分150 分,考试时间150 分钟。

2. 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 小题,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 题。

《文学与时代精神》文学作为人类精神活动的重要表现形式,始终与时代紧密相连。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文学作品反映出特定的时代精神,同时也对时代的发展产生着深刻的影响。

首先,文学是时代的镜子。

优秀的文学作品能够真实地反映社会现实、人民生活和时代风貌。

例如,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通过对法国社会各阶层人物的描写,展现了19 世纪法国社会的全貌,成为那个时代的生动写照。

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和社会背景,都蕴含着丰富的时代信息,让读者能够从中了解到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状况和人们的思想观念。

其次,文学是时代精神的引领者。

文学作品不仅能够反映时代,还能够引领时代精神的发展。

伟大的作家往往以其深刻的思想和独特的艺术表现力,为人们提供新的价值观念和精神追求。

如鲁迅的作品,在黑暗的旧中国,以犀利的笔触批判社会的种种弊病,唤起了人们的觉醒和抗争精神。

文学作品通过对人性的探索、对社会问题的思考和对美好未来的憧憬,激发人们的创造力和奋斗精神,推动社会的进步。

最后,文学是时代文化的传承者和创新者。

文学作品承载着一个民族的文化传统和历史记忆,同时也在不断地创新和发展中丰富着时代文化。

从古至今,文学经典作品传承了人类的智慧和情感,成为民族文化的瑰宝。

在当代,文学创作在继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不断融入新的时代元素,展现出多元的文化风貌。

文学的创新不仅为时代文化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为人类文明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总之,文学与时代相互依存、相互促进。

在当今时代,我们应该更加重视文学的价值和作用,鼓励优秀的文学创作,让文学更好地反映时代、引领时代、传承和创新时代文化。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A. 文学与时代毫无关系,不能反映时代精神。

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附答案解析)

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附答案解析)

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附答案解析)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深厚、内容丰富,但在进行短视频创作和传播时,往往因为晦涩难懂、缺乏新颖角度而曲高和寡。

如何让传统文化短视频传播跨越历史的时空阻隔,引发普遍共鸣?这是诸多短视频创作者面对的共同难题。

有些传统文化短视频作品,注重“以古观今”,致力于把中华文化长河的人和物带入当下生活,构建跨越历史、古今互通的共情空间。

这些短视频往往从当下人们普遍困惑、广泛关注的问题中寻找选题,如“情绪来了怎么办”“当你无可奈何时怎么办”“我们为什么会感到不幸福”等。

再从传统文化中寻找切合的人、事、物,例如苏东坡的故事、李白的诗歌、庄子的言行等来探讨这些问题。

于是,这些短视频就能切中当下人们的普遍困惑和人生的根本问题,使其创作直击现代人的灵魂,具备最大公约数,广泛吸引受众。

当历史和现实进行对接,古人和今人展开对话,传统文化中的器物、故事、人物变得鲜活,并借助根植于受众心中的文化记忆产生了深刻的情感共鸣。

优秀传统文化饱含着与当代人共通的精神内核,要注重情感的共通性和凝聚性。

而传统文化中的不少故事、诗文、理念等,更是通过学校教育、家庭传承、媒体传播等深刻地烙印在大众的记忆中,成为人们知识体系和集体记忆的重要部分。

短视频创作可借助优秀传统文化在大众心中具有的超越性的情感动力和扎实深刻的认知基础,善于挖掘其中所蕴含的认知认同、情感情绪、集体记忆等,与当下大众的生存状态、生活境遇和思想观念等建立连接。

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 (解析版)

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 (解析版)

2024-2025学年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高一(上)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1小题,19分)1.(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我们的大脑非常奇妙。

通常,大脑包括1000亿个脑细胞,每个脑细胞都同其他10000个脑细胞相互联系。

这些细胞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个精密的网络,正是这个网络控制着我们的言语、饮食、呼吸和行动。

虽然大脑非常复杂,但其大致外形却很简单也很对称。

但奇怪的是,直到最近科研机构还认为,但却是主次有别的。

他们认为,大脑左半球居于主要地位;而右半球只是辅助性的,居于从属地位,擅长逻辑思考和分析,符合我们对大脑的一切预期。

而右脑是无语言能力的,是一个已经退化的人类器官。

20世纪50年代,美国神经学家罗杰斯佩里发现我们的大脑的确分为左右两半,但他指出:“对于所谓的从属或次要的右脑,有些权威人士甚至还认为它没有意识,然而实际上当大脑在从事某些智力活动时,右脑并非不如左脑,它只是不同于左脑。

斯佩里写道:“大脑似乎具备两种思维模式,分属左脑和右脑。

”左脑负责顺序推理,擅长分析和文字处理大脑的左右半球并不像开关那样运作,一边接通后,另一边就会断开。

事实上,大脑的两个半球都会发挥作用。

此外,神经科学家一致认为,大脑两个半球的作用截然不同。

这些差异,在很大程度上指引着我们的个人生活和职业生涯的发展方向。

不知为什么,人类似乎很自然地倾向于以对立的方式来看待生活。

如东方对西方、火星对金星、理性对感性,以及左对右。

但通常情况下;如果非要如此,则会很危险。

比如,人就会变得冷漠;而空有情感却缺乏逻辑,钟表永远不准,公车也总是晚点。

说到底同样,我们的大脑也是如此。

它的两个半球是协同合作的,正如一个管弦乐队,都会使整个演奏十分糟糕。

正如麦克马纳斯所说:“无论人们多么想孤立地看待左右大脑,它们都是一个紧密结合的单一整体,而右脑负责综观全局。

把左右脑结合在一起,人们就拥有了强大的思考能力。

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月考语文试卷含参考答案

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月考语文试卷含参考答案

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月考语文试卷含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总29分)(一)现代文阅读(1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国家的希望在青年,民族的未来在青年。

作为整个社会力量中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新时代中国青年要牢记党的教诲,立志民族复兴,勇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在矢志奋斗中谱写新时代的青春之歌,创造出让世界刮目相看的新奇迹。

国家深刻指出:“青年工作,抓住的是当下,传承的是根脉,面向的是未来,攸关党和国家前途命运。

”共青团是党的青年工作的重要力量,肩负引领凝聚青年、组织动员青年、联系服务青年的职责,必须坚持“党旗所指就是团旗所向”,坚持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把巩固和扩大党执政的青年群众基础作为政治责任,把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作为工作主线,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增强对青年的凝聚力、组织力、号召力。

新时代是追梦者的时代,也是广大青年成就梦想的时代。

与新时代同向同行、共同前进,当代中国青年生逢盛世,肩负重任;身处中华民族发展的最好时期,把理想追求融入党和国家事业,方能不负韶华、不负时代、不负人民。

广大青年要树立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不断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树立为祖国为人民永久奋斗、赤诚奉献的坚定理想;要自觉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矢志追求更有高度、更有境界、更有品位的人生;要敢为人先、敢于突破,以聪明才智贡献国家,以开拓进取服务社会;要擦亮奋斗这个青春最亮丽的底色,在青春的赛道上奋力奔跑,在真刀真枪的实干中成就一番事业,让青春在为祖国、为民族、为人民、为人类的不懈奋斗中绽放绚丽之花。

材料二青春因磨砺而精彩,人生因奋斗而升华。

青年是国家的希望、民族的未来。

一百年来,从石库门到天安门,从兴业路到复兴路,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这一初心和使命,一代代中国青年前赴后继、英勇奋斗,以血肉之躯、忘我情怀谱写了一曲曲感天动地、荡气回肠的英雄壮歌,用青春浇灌热血,用行动诠释理想信念的力量。

高一年级第一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3(附答案)

高一年级第一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3(附答案)

高一年级第一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3(附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 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 题。

中国传统文化具有丰富的内涵和独特的价值。

它涵盖了哲学、文学、艺术、宗教、道德等多个领域,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

中国传统文化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道家主张“道法自然”,认为人应该顺应自然的规律,与自然和谐相处。

儒家也强调“天人合一”,认为人是自然的一部分,应该尊重自然、爱护自然。

这种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思想,对于我们今天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中国传统文化注重道德修养和人格完善。

儒家提出“仁、义、礼、智、信” 的道德规范,强调个人的品德修养和社会责任。

道家则主张“无为而治”,强调内心的平静和自由。

这些道德观念和价值取向,对于我们今天培养良好的品德和价值观具有积极的作用。

中国传统文化还具有丰富的艺术形式和审美价值。

中国的书法、绘画、音乐、舞蹈等艺术形式,都具有独特的风格和魅力。

这些艺术作品不仅是艺术家们的创作成果,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们体现了中国人对美的追求和对生活的热爱,对于我们今天提高审美水平和丰富精神生活具有重要的意义。

1. 下列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 中国传统文化涵盖多个领域,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

B. 中国传统文化强调人与自然和谐统一,对今天处理人与自然关系有启示意义。

C. 中国传统文化只注重道德修养和人格完善,对其他方面关注较少。

D. 中国传统文化具有丰富的艺术形式和审美价值,对提高审美水平有重要意义。

2. 下列对中国传统文化中人与自然和谐统一思想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 分)A. 道家主张“道法自然”,认为人应该征服自然。

B. 儒家强调“天人合一”,认为人是自然的主宰。

C. 道家和儒家都认为人应该顺应自然规律,与自然和谐相处。

D. 道家和儒家的人与自然和谐统一思想在现代社会已经没有价值。

2024-2025学年人教版高一语文上册月考试卷191

2024-2025学年人教版高一语文上册月考试卷191

2024-2025学年人教版高一语文上册月考试卷191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 姓名:______ 班级:______ 考号:______总分栏一、选择题(共7题,共14分)1、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读书①借鉴别人的经验。

切勿忘记②关注学生读些什么书,他是怎样对待书籍和科学的。

③当读书成为学生的一种很重要的精神需求,④当他不仅有书⑤也有读书的时间的情况下,他⑥有可能借鉴别人的经验。

A. 会一定那么/并且就B. 可以/只有只有而且才C. 能要如果那么/仍D. 最好必须因为所以还/2、意象是诗歌表达情意的主要手段,我国古代诗歌中有大量的意象意义比较固定,下面对诗句中意象意义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月亮:思乡B.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大雁:表达对远方亲人的思念和归乡的渴望C.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浮云:象征着游子漂泊不定D.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捣衣:羁旅愁思的情愫3、下列成语依次填入语段中划横线处,最恰当的一组是()梦想是一个民族保持生机、激发活力的源泉。

没有梦想的民族是可悲的,对美好梦想没有______和矢志不渝精神的民族同样没有前途。

______,坚韧不拔是中华民族固有的精神基因。

回望历史,面对列强的坚船利炮,中华民族奋起抗争;面对新中国成立之初的____,中国人民__________;面对现代化征程中的困难与挑战,中华儿女怀揣中国梦。

一路高歌前行。

梦想的太阳,已经在东方地平线上喷薄而出,灿烂的朝霞正在光耀在我们的眼前……A. 坚贞不屈自强不息百废俱兴奋起直追B. 坚定不移自强不息百废待兴奋发图强C. 坚贞不屈生生不息百废待兴奋发图强D. 坚定不移生生不息百废俱兴奋起直追4、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2024-2025学年佛山市南海区高一语文上学期10月考试卷附答案解析

2024-2025学年佛山市南海区高一语文上学期10月考试卷附答案解析

2024-2025学年佛山市南海区高一语文上学期10月考试卷(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在乡村工作者看来,中国乡下佬最大的毛病是“私”。

说起私,我们就会想到“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的俗语。

小到两三家合住的院子,公共的走廊上照例是尘灰堆积,满院生了荒草,谁也不想去拔拔清楚,更难以插足的自然是厕所,没有一家愿意去管“闲事”。

如果我们要讨论私的问题,就得考虑一下社会结构的格局了。

西洋的社会有些像我们在田里捆柴,几根稻草束成一把,几把束成一扎,几扎束成一捆,几捆束成一挑。

每一根柴在整个挑里都属于一定的捆、扎、把。

每一根柴也都可以找到同把、同扎、同捆的柴,分扎得清楚不会乱的。

在社会,这些单位就是团体。

我说西洋社会组织像捆柴就是想指明:他们常常由若干人组成一个个的团体。

团体是有一定界限的,谁是团体里的人,谁是团体外的人,不能模糊,一定得分清楚。

在团体里的人是一伙,对于团体的关系是相同的,如果同一团体中有组别或等级的分别,那也是事先规定的。

我们不妨称之作团体格局。

家庭在西洋是一种界限分明的团体。

如果有一位朋友写信给你说他将要“带了他的家庭”一起来看你,他很知道要和他一同来的是哪几个人。

在中国,这句话含糊得很。

在英美,家庭包括他和他的妻以及未成年的孩子。

如果他只和他太太一起来,就不会用“家庭”。

在我们中国“阖第光临”虽常见,但是很少人能说得出这个“第”字究竟应当包括些什么人。

我们的社会结构本身和西洋的格局是不相同的,我们的格局不是一捆一捆扎清楚的柴,而是好像把一块石头丢在水面上所产生的一圈圈推出去的波纹。

每个人都是他社会影响所推出去的圈子的中心。

被圈子的波纹所推及的就发生联系。

每个人在某一时间某一地点所动用的圈子是不一定相同的。

我们社会中最重要的亲属关系就是这种丢石头形成同心圆波纹的性质。

亲属关系形成的波纹可以一直推出去,包括无穷的人,过去的、现在的和未来的人物。

高一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含答案解析)

高一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含答案解析)

高一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提笔忘字:科技进步导致文化衰退?日前美国《洛杉矶时报》的一则报道一石激起千层浪:“由于使用拼音发手机短信及电脑打字正在取代拥有数千年传统的一笔一画汉字书写,越来越多的中国人不记得如何用笔书写汉字。

”显然“提笔忘字”不是个别现象,否则也不会吸引国内诸多媒体纷纷发表报道和评论。

虽然现在用得着手写的地方越来越少,但在偶尔出现需要的时候,如写个便条,填个表格,答个试卷等等,“提笔忘字”却并非偶尔。

此时,人们的解决之道颇为典型:不再去翻《新华字典》,而是掏出手机按几个键,用拼音打出忘了的字。

“键盘依赖症”,就是这样活灵活现。

其实,自从选择了现代化发展之路,汉字手写被更为高效和标准的键盘输入所替代就是必然结果。

御牛耕地,烧火做饭,这些中国人千百年来赖以糊口吃饭的基本技能,都在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生存和生活技能的更新换代,是人类文明逐渐进步的伴随现象,这是生产力不断上升的结果,是历史的必然。

然而,对于汉字书写的淡忘,却绝对是中华文化──至少是传统文化的衰退。

相对于其他生存和生活技能,汉字书写还担负着重要的文化传承作用,因为中国文化之精髓所在就寄托在汉字字形和书写汉字的手脑配合之中。

这是汉字区别于其他字母类文字的地方,也是台湾地区力主要把繁体汉字申报为世界遗产的原因之一。

倘若大部分中国人都不再会手书汉字,将是以汉字为基础的中国文化的重大缺失。

作家王蒙曾言:“遗失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之精髓与汉字原形,我们成了数典忘祖的新文盲。

”可是,避免成为“新文盲”的目标绝不是一纸政令或者法律法规所能达成的。

今天的人们虽然偶尔还会发出“原来你写的一手好字啊”这样的惊叹,但基本上人们已经淡忘隽秀字体所带来的荣光。

因为,写一手好字已经失去了当年的实际作用,比如找到更好的工作甚至找到更好的对象;因为,写一手好字并不能与现在的办公自动化“无缝衔接”,这是实用主义的选择。

2024-2025学年济南市高一语文上学期10月考试卷附答案解析

2024-2025学年济南市高一语文上学期10月考试卷附答案解析

2024-2025学年济南市高一语文上学期10月考试卷试卷满分15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一、基础知识(18分)1.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A.枉用相存(存在)山不厌高(满足)少无适俗韵(适合)B.虚室有余闲(空屋子)迷花倚石忽已瞑(昏暗)暮去朝来颜色故(旧、老)C.艰难苦恨繁霜鬓(痛苦怨恨)潦倒新停浊酒杯(刚刚停止)惟觉时之枕席(感觉)D.对酒当歌(对)如听仙乐耳暂明(忽然,一下子)却坐促弦弦转急(退回)2.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的活用情况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3分)()例:云青青兮欲雨A.乌鹊南飞B.栗深林兮惊层巅C.虎鼓瑟兮鸾回车D商人重利轻别离3.下列各项中,加点的词语不全都是古今异义的一项是(3分)()A.明明如月暮去朝来颜色故B.人生几何铁骑突出刀枪鸣C.凄凄不似向前声老大嫁作商人妇D.失向来之烟霞秋月春风等闲度4.下列各项中,句式特点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3分)()例句:使快弹数曲A.感斯人言B.何以解忧C.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D.马之千里者5.下列各项中,两句诗句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唯有杜康羁鸟恋旧林B.久在樊笼里仙之人兮列如麻C.势拔五岳掩赤城小弦切切如私语D.举酒欲饮无管弦大珠小珠落玉盘6.下列对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古体诗是与近体诗相对而言的诗体。

从诗句的字数看,有四言、五言和七言等。

其格律自由,不拘对仗、平仄,篇幅长短不限。

B.建安文学的代表作家是“三曹”(曹操、曹丕、曹植)和“七子”(孔融、王粲、刘桢、陈琳、徐干、阮瑀、应场)。

C.“行”是近体诗的一种体裁,有“奔放”的意思,此类作品大多放情长歌,与“歌”相似,常合称“歌行体”。

D.“青青子衿”中的“子”是对对方的尊称,“衿”是“衣服的交领”,“青衿”是周代读书人青色交领的服装,这里指代有学识的人。

二、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高一第一学期语文月考试题及答案.doc

高一第一学期语文月考试题及答案.doc

高一第一学期语文月考试题及答案在高一语文月考的备考期间,大家应有目的性地做语文月考试题进行自我检测并依据结果调整自己的复习计划,对复习过的知识进行查缺补漏。

以下是我给你推荐的高一第一学期语文月考试题及参考答案,希望对你有帮助!高一第一学期语文月考试题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8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有两个错误的一项是( )A.寥廓(lio) 遒劲(qi) 灰烬(jng) 瞠目(chēng) 澄清(chng)B.戕害(qiāng) 驽马(l) 不啻(ch) 恪守(g) 抹煞(shā)C.甫健(pǔ) 商榷(qu) 省察(shěng) 蟠桃(pān) 憎厌(zēng)D.蛟龙(jiǎo) 犄角(jǐ) 摭拾(zh) 甄别(zhēn) 溺爱(n)2、下列选自课文的文句均有错别字,其中错别字最多的一项是( )A.故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

B.蟹六跪而二鳌,非蛇蟮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燥也。

C.我汗流夹背,四肢颤抖,恨不得立刻躺倒在那片刚刚开垦的泥土之上。

D.在数千年来不计其数的语言和书籍交织成的斑澜锦缎中,在一些突然彻悟的瞬间,真正的读者会看见一个极其崇高的超现实的幻象,看见那由千百种矛盾的表情神奇的统一起来的人类的容颜。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恰当的一项是( )A.他在沿袭了父亲顺手牵羊的不好习惯的基础上,逐渐发展到了拦路抢劫的地步,大有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趋势。

B.同学们嘻嘻笑着,彼此交换答案。

一看之后,却都不做声了。

我吃惊地发现,每个人留在纸上的物件,琳琅满目,绝不雷同,有些简直让人瞠目结舌。

C.世界文学的辉煌殿堂对每—位有志者都敞开着,谁也不必对它收藏之丰富望尘莫及,因为问题不在于数量。

D.要在整个学校里树立起正确使用祖国语言文字的风气,学生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正如蓬生麻中,不扶自直。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语意明确的一项是( )A.当多数缺少天赋的人将自己的阅读能力很快就只用来读报上的新闻或商业版时,少数人仍然为字母和文字的特殊魅力所风魔(因为它们古时候都曾经是富有魔力的符箓和咒语)。

高一上册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高一上册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安徽淮北名校2022-2023学年度高一上册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语文试卷(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总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3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4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材料一:从东汉末年到魏晋,意识形态领域内的新思潮即所谓新的世界观人生观,和反映在文艺——美学上的同一思潮的基本特征,是什么呢?简单说来,这就是人的觉醒。

它恰好成为从两汉时代逐渐脱身出来的一种历史前进的音响。

在人的活动和观念完全屈从于神学目的论和谶纬宿命论支配控制下的两汉时代,是不可能有这种觉醒的。

文艺和审美心理比起其他领域,反映得更为敏感、直接和清晰一些。

《古诗十九首》以及风格与之极为接近的苏李诗(东汉无名氏文人假托李陵所作的三首抒情诗,及假托苏武所作的四首诗,被人们合称为苏李诗-编者按),无论从形式到内容,都开一代先声。

它们在对日常时世、人事、节候、名利、享乐等等咏叹中,直抒胸臆,深发感喟。

在这种感叹抒发中,突出的是一种性命短促、人生无常的悲伤。

这种对生死存亡的重视、哀伤,对人生短促的感慨、喟叹,从建安直到晋宋,从中下层直到皇家贵族,在相当一段时间中和空间内弥漫开来,成为整个时代的典型音调。

他们唱出的都是同一哀伤,同一感叹,同一种思绪,同一种音调。

可见这个问题在当时社会心理和意识形态上具有重要的位置,是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的一个核心部分。

这个核心便是在怀疑论哲学思潮下对人生的执着。

在表面看来似乎是如此颓废、悲观、消极的感叹中,深藏着的恰恰是它的反面,是对人生、生命、命运、生活的强烈的欲求和留恋。

而它们正是在对原来占据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从经术到宿命,从鬼神迷信到道德节操的怀疑和否定基础上产生出来的。

正是对外在权威的怀疑和否定,才有内在人格的觉醒和追求。

也就是说,以前所宣传和相信的那套伦理道德、鬼神迷信、谶纬宿命、烦琐经术等等规范、标准、价值,都是虚假的或值得怀疑的,它们并不可信或无价值。

只有人必然要死才是真的,只有短促的人生中总充满那么多的生离死别哀伤不幸才是真的。

高一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附答案)

高一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附答案)
4、选出下列成手为雨,变化莫测,而这一切又往往发生在几秒钟或数分钟之内。
B、令人叹为观止的则是极光的色彩,早已不能用五颜六色去描绘。
C、最为动人的当然是极光运动所造成的瞬息万变的奇妙景象。
D、即使得了冠军,也不能对同伴侧目而视,自以为老子天下第一。
5、下列句子句意明确、无语病的一项是
A、韩文指“士大夫之族”;柳文指“韩愈”
B、韩文指“曰师曰弟子者”;柳文指“为人师者”
C、韩文指“为人子弟者”;柳文指“为人师者”
D、韩文指“耻学于师者”;柳文指“不事师者”
11、对韩、柳两文在阐述“师道”时的侧重点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两文章都侧重于抨击“人不事师”的弊端
B、两文都着眼对“耻于从师”的社会陋习的披露
(一)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高一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
卷一(共45分,每小题3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及能力
1、选出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
A、间(ji n)断 琐屑(xi)狭隘(i) 累(l i)积
B、依赖(l i) 轻率(shu i)筛(sh)选调(di o)皮

2023-2024学年上学期第一次月考高一语文试题含答案

2023-2024学年上学期第一次月考高一语文试题含答案

2023-2024学年上学期第一次月考高一语文试题(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用2B铅笔在“考场号”和“座位号”栏相应位置填涂自己的考场号和座位号。

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条形码粘贴处”。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测试范围:第一单元、第二单元。

5.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你认为自己在过去的一周里睡眠充足吗?你能回想起上一次没有闹钟,睡到自然醒,不需要咖啡因就能保持神清气爽的时候吗?如果这两个问题的答案都是“不”,那么你并不孤单。

在所有发达国家中,有三分之二的成年人无法获得通常提倡的8小时夜间睡眠。

你可能对这一事实并不感到意外,但它的后果也许会让你惊掉下巴。

每晚的规律睡眠少于6~7个小时会破坏你的免疫系统,罹患癌症的风险将增加一倍以上。

睡眠不足——哪怕只是一个星期的适度减少,也有可能严重影响血糖水平,使你跨入糖尿病前期患者的行列。

缺乏睡眠还会增加冠状动脉堵塞、变薄的风险,使你受到心血管疾病、中风和充血性心力衰竭的威胁。

此外,英国作家夏洛特·勃朗特曾言:“一颗焦躁的心使人难以入眠。

”睡眠障碍会加剧各种主要精神疾病的病症,包括抑郁、焦虑和自杀倾向。

把以上这些健康后果放到一起,我们会更容易接受这个经过证实的关联:睡眠时间越短,寿命就越短。

睡眠剥夺这根橡皮筋在崩断之前,能够承受的拉力是有限的,然而可悲的是,人类实际上是唯一一种会在没有合理益处的情况下故意剥夺自己睡眠的物种。

详细版高一语文上学期月考试卷及答案.doc

详细版高一语文上学期月考试卷及答案.doc

高一语文上学期月考试卷及答案高一语文月考考试能较准确地评价学生的语文知识掌握情况,做好语文月考试卷的练习是非常重要的。

以下是我给你推荐的高一语文上学期月考试卷及参考答案,希望对你有帮助!高一语文上学期月考试卷一.选择题共13小题,每题3分,共39分1.词牌,就是词的格式的名称,又叫词调。

下列是词牌的是A.沁园春B.长沙C.雨巷D.再别康桥2.徐志摩是现代诗人、散文家,新月派代表诗人。

被称为“情才”“奇才”。

A.鲁迅B.郭沫若C.林语堂D.老舍3. 被评为“当之无愧的人民诗人”。

A.徐志摩B.郭沫若C.戴望舒D.艾青4.司马迁创作了中国第一部体通史。

A.断代B.国别体C.纪传体D.编年体5. 就是渗透着诗人主观情意的客观物象,是“象”与“意”的完美结合。

A.景物B.意象C.意境D.形象6.下列句子中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例:夫晋,何厌之有?A.沛公安在?B.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C.此天子气也D.得复见将军与此7.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词类活用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箕踞以骂曰A. 太子迟之B.范增数目项王C.项伯杀人,臣活之D.常以身翼蔽沛公8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A.沛公军霸上B.张良出,要项伯C.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D.今老矣,无能为也已9.下列句子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A.素善留侯张良/不如因善遇之B.然不自意/其意常在沛公也C.君为我呼入/为击破沛公军D.君子引而不发/秦王惊,自引而起10、在下列句子的空缺处依次填入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①原来,中国政府对躲进“避罪天堂”的腐败分子,“天网”行动开始后,罪犯陆续被遣返回国。

②2015伊始,各大卫视综艺打擂日臻激烈。

湖南卫视《我是歌手》第三季在周末黄金档拿下的超高收视率,让其他的电视综艺节目只能。

③在追求理想的过程中,有人面对困难束手无策,只能_ _____ ;有人却迎难而上,披荆斩棘,永不言败。

A鞭长莫及望尘莫及望洋兴叹 B望尘莫及望洋兴叹鞭长莫及C鞭长莫及望洋兴叹望尘莫及 D望洋兴叹望尘莫及鞭长莫及1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中的成语,最恰当的一项是①社会要进步,就要大胆改革。

高一年级第一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1(附答案)

高一年级第一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1(附答案)

高一年级第一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1(附答案)考生注意:1. 本试卷满分150 分,考试时间150 分钟。

2. 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 小题,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 题。

《文学经典的价值及其当代意义》文学经典是一个民族的精神财富,具有永恒的价值。

在当今社会,文学经典依然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文学经典可以提升人的精神境界。

经典作品中蕴含着深刻的思想、高尚的情感和美好的人性,能够启迪人的智慧,陶冶人的情操,让人在阅读中感受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例如,《红楼梦》通过对封建社会的深刻描写,展现了人性的复杂和人生的无奈,让读者在阅读中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巴黎圣母院》通过对美与丑的对比,表达了对人性美好的向往和追求,让读者在阅读中感受到人性的光辉。

其次,文学经典可以传承民族文化。

经典作品是民族文化的瑰宝,承载着民族的历史、文化和传统。

通过阅读经典作品,我们可以了解到不同民族的文化特色和精神风貌,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

例如,中国的四大名著《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不仅是文学经典,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展现了中国古代的政治、军事、文化和社会生活,让读者在阅读中了解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最后,文学经典可以促进文化交流。

经典作品是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具有超越国界和民族的价值。

通过阅读不同国家和民族的经典作品,我们可以了解到不同文化的特色和魅力,促进文化交流和融合。

例如,莎士比亚的戏剧、托尔斯泰的小说、雨果的作品等,都是世界文学经典,它们在世界范围内广泛传播,促进了不同国家和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和融合。

总之,文学经典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在当今社会,我们应该重视文学经典的阅读和传承,让文学经典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活力。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A. 文学经典只对本民族具有价值,对其他民族没有意义。

2024-2025学年沧州市高一语文上学期10月考试卷附答案解析

2024-2025学年沧州市高一语文上学期10月考试卷附答案解析

2024-2025学年沧州市高一语文上学期10月考试卷(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2024.10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作为唯一没有中断的伟大古老文明,中华文明有着明显的特殊性,在世界文明史上独树一帜。

在数千年的发展历程中,中华文明以物质性和非物质性两种形态为人类社会留存下极为珍贵且丰富的文化遗产。

这些文化遗产既彰显着绵延不断的中华文明所具有的文化主体性和文化自信,又体现了中华文明在与全球文明交流互鉴过程中突出的包容性,蕴含大量美学、史学、哲学等人类共通价值,构成了中华文明故事的基础。

我们要立足中国大地,讲好中华文明故事。

向世界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

在向世界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过程中,以文化遗产为源头活水的中华文明故事,其内涵的深刻性、形态的多样性,成为国际传播舞台上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最佳方式,“让文物说话,让历史说话,让文化说话”。

由于历史原因,在国际传播场域中,中国故事一度由“他者”言说,进而形成了以有色眼镜看中国的“西方版故事”,各种有意曲解、误读中华文明的论调层出不穷。

中国大地上的文化遗产镌刻了中华民族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生产生活与社会变迁印记,这些经由考古学家、历史学家科学严谨研究后所得出的结论,是对舆论场中不实言论的有力驳斥,是讲好中华文明故事的现实例证。

在国际传播舞台上,文化遗产是讲好中华文明故事的重要载体与现实基础。

在以社交媒体为主要媒介的国际传播场域中,我国文化遗产具有极大的国际传播价值,需深入挖掘、系统梳理文化遗产所具备的多模态呈现方式,向世界讲好中华文明故事。

中华文明具有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具备最广泛的世界意义与全球价值。

文化遗产记录着中华民族在繁衍生息的过程中与全球文明的交往史,尤其体现了中华文明对其他文明起源与扩散的正向作用,成为彰显中华文明世界价值的具体体现。

广布于中国大地上的文化遗产,映射着以“和合文化”为重要特征的中华文明对于人类社会进步所具有的巨大推动性作用,在全球性层面上对中华文明的意义予以观照。

2022-2023学年全国高中高一上语文人教版月考试卷(含解析)

2022-2023学年全国高中高一上语文人教版月考试卷(含解析)

2022-2023学年全国高一上语文月考试卷考试总分:145 分考试时间: 120 分钟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卷II(非选择题)一、默写题(本题共计 1 小题,共计11分)1.(11分)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论语·述而》)(2)大学之道,在明明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大学》)(3)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此第一境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第二境也。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此第三境也。

(《人间词话》二、文言文阅读(本题共计 1 小题,共计11分)C.庆历三年/湖南徭人唐和等劫掠州县/擢提点本路刑狱/专治盗贼事/乃募才勇/深入峒讨击/然南方久不识兵/士卒多畏慑/D.庆历三年/湖南徭人唐和等劫掠/州县擢提点本路刑狱/专治盗贼/事乃募才勇/深入峒讨击/然南方久不识/兵士卒多畏慑/(2)下列对文中画横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吏部,我国古代官署之一。

掌管全国文武官员的任免、考核、升降、调动等事宜。

B.契丹,古代民族名。

源于东胡,北魏时自号契丹,唐末时建立辽国,后为金所灭。

C.正旦,此指农历正月初一。

与《窦娥冤》“引正旦扮端云上”中“正旦”含义不同。

D.飞白,即“飞白书”,是一种特殊的书法。

这种书法笔画中丝丝露白,像枯笔所写。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杨畋虑事深远,见识过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语文上册月考试卷及答案高一语文月考考试是整个高中语文教学的关键,一定要好好做好高一语文月考试题的练习。

以下是我给你推荐的高一语文上册月考试卷及参考答案,希望对你有帮助!高一语文上册月考试卷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自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中国古代社会就开始它漫长的封建社会发展史。

秦王朝的国运不长,而且秦王朝推行"以法为教"、"以吏为师"的文教政策,所以在家庭教育方面没有什么建树。

但是,随着汉王朝的建立和封建社会的持久安定,加上长期推行"独尊儒术"的文教政策,采取科举取士和以经术取士,注重以三纲五常之教统治人们思想和以孝道之教稳定家庭与社会的伦理道德关系,所以家庭教育得到迅速发展,并且日渐形成了它的特色。

魏晋南北朝时期,除了汉代形成的以经学作为主要内容的教育继续推行之外,由于统治阶级和一些知识分子的提倡,玄学、佛学、史学以及一些自然科学技艺及生产技艺等,也进入了不同阶层的家庭教育范围。

总体说来,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战乱频仍、社会动荡不安,家庭的生产与生活也缺乏稳定性,所以这一时期的家庭教育与汉代相比,相差甚远,尤其是统治阶层受"九品中正"制取士制度的影响,豪门士族的子孙天生就是"上三品"的高官世袭者,而寒门士族的子孙即使学富五车也难以入上品,至于平民百姓的子孙就更不在话下,由此所造成的"读书无用"的观念也渗透到不同阶级和阶层的家庭教育实践中,造成诗书教育日渐衰落的局面。

汉魏六朝的家庭教育,尽管有由盛转衰的趋向,但是由于封建社会制度和家庭制度不断发展和完善,所以家庭教育的阶级性和等级性也日益明显起来。

形成了以皇家宗室为主体的贵族家庭教育,以及在职文官为代表的官宦家庭教育和广大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平民家庭教育的家教制度。

这三类家庭教育,一直沿续和发展到清末,在客观上对我国封建社会政治、道德、家庭乃至社会秩序等,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皇家的教育主要在于培养储君,所以皇太子及诸王子的教育受到特别的重视,乃至成为国家政治的一件大事。

皇家的家教具有特权性,在措施上一是尽一切努力把全国图书搜集在皇家图书馆,垄断文化以作为皇家宗室的教材;二是收买天下第一流的学者充任宫廷教师;三是建立一整套宫廷教师制度和完备的教学制度。

官宦之家的家教,其目的在于造就其子孙的德才学识,教学内容主要是为官之道,所以十分强调儒家经典的学习。

自汉代推行以经术取士和任官的政策以来,经艺在官宦之家的家教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官宦之家的子弟自小就学习《礼》、《乐》、《诗》、《书》、《春秋》、《论语》和《孝经》等。

其家庭教师大多是当地的名儒。

除此之外。

部分官宦子弟或外出从师,或跟随父兄习业。

平民之家的家教,各因经济条件和文化环境的不同而有所区别,富商大户或从事教育职业的文人之家,一般是注重儒术教育的,他们希冀其子弟通过读"圣贤书"而成为做官人。

但绝大多数平民百姓之家多以传授社会生活知识和生产技能为主要内容,在道德教育上其内容与统治阶级所推行的封建纲常教化没有什么区别,主要是孝悌之教。

1.关于"汉魏六朝家庭教育"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魏晋南北朝时期玄学、佛学、史学以及一些自然科学技艺及生产技艺等,也进入了家庭教育范围,但不同阶层的家庭教育内容不尽相同。

B.积极推行"以法为教"、"以吏为师"的文教政策,为家庭教育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并且日渐形成它的特色。

C.汉朝推行"独尊儒术"的文教政策,注重三纲五常之教和孝道之教,家庭教育得到迅速发展。

D.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家庭教育和汉代相比趋向衰落,"九品中正"取士制度的影响,造成"读书无用"的观念在家庭教育实践中的渗透。

2.下列对原文内容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A.皇家的教育主要围绕皇太子和诸王子展开,为此不惜垄断文化以作为皇家宗室的教材,收买第一流的学者充任宫廷教师,建立宫廷教师制度和教学制度。

B.汉魏六朝的家庭教育呈现贵族家庭教育、官宦家庭教育、平民家庭教育的家教制度三足鼎立的态势。

C.汉魏六朝的家庭教育,一直沿续和发展到封建社会末期,在客观上对我国封建社会政治、道德、家庭、社会秩序等,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D.汉魏六朝的家庭教育,尽管有由盛转衰的趋向,但是由于阶级性和等级性也日益明显起来,家庭教育功能日渐强大,所以这使得封建社会制度和家庭制度不断发展和完善。

3.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汉朝经学在官宦之家的家教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主要还是为了培养子孙的德才学识以满足官宦子弟参加经学考试和担任朝廷官职的需要。

B.汉魏六朝官宦子弟的家庭教育主要延请名儒进行教授,以传授儒家的经典典籍、灌输儒家思想为主。

C.家境富裕并不意味着身份的高贵,许多富商之所以在家庭教育上比较注重儒术教育,是希冀子孙能够取得一官半职,因为在当时官员的地位和身份在社会上处于高层。

D.除富商外的大多数平民百姓和从事教育职业的文人之家的家教多以传授社会生活知识和生产技能为主,在道德教育上主要是孝悌之教。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荆轲者,卫人也。

其先乃齐人,徒于卫,卫人谓之庆卿。

而之燕,燕人谓之荆卿。

荆卿好读书击剑,以术说卫元君,卫元君不用。

其后秦伐魏,置东郡,徙卫元君之支属于野王。

荆轲尝游过榆次,与盖聂论剑,盖聂怒而目之。

荆轲出,人或言复召荆卿。

盖聂曰:"曩者吾与论剑有不称者,吾目之;试往,是宜去,不敢留。

"使使往之主人,荆卿则已驾而去榆次矣。

使者还报,盖聂曰:"固去也,吾曩者目摄之!"荆轲游于邯郸,鲁勾践与荆轲博,争道①,鲁勾践怒而叱之,荆轲嘿②而逃去,遂不复会。

荆轲既至燕,爱燕之狗屠及善击筑者高渐离。

荆轲嗜酒,日与狗屠及高渐离饮于燕市。

酒酣以往,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于市中相乐也。

已而相泣,旁若无人者。

荆轲虽游于酒人乎,然其为人沉深好书;其所游诸侯,尽与其贤豪长者相结。

其之燕,燕之处士田光先生亦善待之,知其非庸人也。

居顷之,会燕太子丹质秦亡归燕。

太子曰:"愿因先生得结交于荆卿,可乎?"田光曰:"敬诺。

"即起,趋出。

太子送至门,戒曰:"丹所报,先生所言者,国之大事也,愿先生勿泄也!"田光俯而笑曰:"诺。

"偻行见荆卿,曰:"光与手相善,燕国莫不知。

今太子闻光壮盛之时,不知吾形已不逮也,幸而教之曰燕秦不两立,愿先生留意也。

光窃不自外,言足下于太子也,愿足下过太子于宫。

"荆轲曰:"谨奉教。

"(节选自《史记刺客列传》)注:①争道:争夺博局上的格道。

②嘿:同"默"。

4.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A.与盖聂论剑,盖聂怒而目之目:瞪视B.曩者吾与论剑有不称者称:合适C.荆卿则已驾而去榆次矣去:前往D.愿足下过太子于宫过:拜访5.下列文学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词是我国古代一种可配乐歌唱、句式长短不齐的诗体,又名长短句、曲子词、乐府等。

它成于唐,盛于宋。

B.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纪传体著作,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

《左传》实质上是一部独立撰写的史书,以《春秋》为本,通过记述春秋时期的具体史实来说明《春秋》的纲目,是儒家重要经典之一。

C. 《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书。

主要记述了战国时期的纵横家的政治主张和策略,展示了战国时代的历史特点和社会风貌,是研究战国历史的重要典籍。

D. 《沁园春长沙》是毛泽东用古体诗词的形式写的一首现代诗歌,词中"看"这一动作,其对象包括:万山、层林、漫江、百舸——这是远眺和近观,长天的鹰、水底的鱼——这是仰视和俯瞰,"红遍""尽染""碧透"则是展示物象的广度、深度、透明度。

6.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这篇传记一开始先用几段文字交代荆轲的身世籍贯,从文中可知,荆卿是燕国人对他的称呼。

B.荆轲与盖聂论剑,盖聂对他怒目而视;与鲁勾践玩博戏,鲁勾践发怒呵斥,都反衬了他的隐忍。

C.荆轲与屠狗者、高渐离的交往,特别是酒后在街上狂歌哭笑,表现了荆轲想报仇而不得的苦恼。

D.燕国隐士田光知道荆轲不是一个平庸之人,当太子丹想通过田光结识荆轲时,田光就推荐了他。

7、把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使者还报,盖聂曰:"固去也,吾曩者目摄之!"②燕秦不两立,愿先生留意也。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减字木兰花苏轼莺初解语,最是一年春好处。

微雨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休辞醉倒,花不看开人易老。

等待春回,颠倒红英间绿苔。

(1)词中所写春天的最美好时节是什么时候?为什么?结合词中描写简要说明。

(5分)(2)结合全词,简要分析词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1)鹰击长空,鱼翔浅底,______________。

携来百侣曾游,。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2)但我不能放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沉默是今晚的康桥!(徐志摩《再别康桥》)(3)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复为慷慨羽声,__________,发尽上指冠。

(《荆轲刺秦王》)>>>下一页更多关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