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力学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合集下载

实验力学实验教学大纲

实验力学实验教学大纲

实验力学实验教学大纲01.教学单位名称: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02.实验中心名称:力学实验中心03.课程名称:实验力学04.课程代码:41212205.课程类别:学科基础课06.课程性质:必修07.课程学时:60学时,其中含实脸20学时。

08.课程学分:309.面向专业:工程力学10 .实验课程的教学任务、要求和教学目的教学任务和目的《实验力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基础必修课,着重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为学生用实验手段解决力学和工程实际问题打下基础。

其主要任务是使学生掌握用电测法及光测法进行应力测试的基本原理、方法及应力分析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实验课是本课程的重要教学环节,其目的是使学生接受电测及光测应力测试、仪器使用及数据处理等实际技能的训练。

培养学生具有拟定测量方案和处理测量结果的能力。

教学要求通过电测应力分析实验,掌握应变片的粘贴和信号采集与处理,学会多点静态应变测量,了解动态应变测量方法;通过光测应力分析实验,了解条纹值测定和平面光弹。

11 .学生应掌握的实验技术及实验能力(1)掌握应变计对测量结果的影响;(2)掌握静态应力测量的基本原理与方法及测试精度;(3)掌握动态应力测定原理与方法;(4)掌握平面光弹性法的基本原理、方法、原始数据的采集、结果分析处理及仪器的正确使用操作;(5)在平面光弹性基础上初步掌握三维光弹性实验方法、结果处理及误差评定;(6)掌握光弹贴片法原理、测量技术及应用场合;(7)了解冻结实脸技术及其应用场合和所用仪器设备。

12.开设实验项目[1]张如一,《实验应力分析实验指导》,清华大学出版社,1980.0814.考核要求、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标准本课程的总学时为60学时,其中实验为20学时,占总学时的33%。

实验报告学生自拟。

本课程实验为验证性实验。

要求学生课前预习有关内容,教师作针对性指导,具体实脸步骤、数据处理由学生自行完成。

实验课成绩占本课程总成绩的30%o根据学生做试验的记录和实验报告完成的质量确定,对缺实脸成绩者,本课程不予通过。

《普通物理实验—力学部分》教学大纲

《普通物理实验—力学部分》教学大纲

《普通物理实验—力学部分》教学大纲课程编号:05099002学时:30学分:1开课对象:物理学专业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英文译名:dynamical experiments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对物理教育专业开设9个实验,每个实验3学时,计27学时,另有误差理论3学时,共计30学时。

一、教学任务和目的1、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判断,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和总结,使学生加深对物理基本概念和规律的认识。

2、通过实验,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严谨的工作作风。

3、为达到教学目的,要求学生课前预习,课后认真完成实验报告,爱护仪器仪表,实验结束时,考查效果,具体实验的选定可根据所学专业的侧重来定。

二、教学基本要求力学实验要求学生掌握长度、时间、质量三个基本物理量的测量方法,懂得正确使用游标卡尺、螺旋测微计、秒表、电子毫秒计、天平以及气垫导轨、光电门、光杠杅等基本仪器,要求能应用误差理论正确处理实验数据,能对实验结果作出正确的分析。

三、实验内容误差理论(3学时)具体要求:a. 掌握测量与误差的基本概念。

b. 了解误差分类及其处理方法。

c. 掌握测量不确定度的基本概念。

d.能对测量结果进行正确处理。

e.实验一长度测量(3学时)1、目的和要求:a. 掌握游标卡尺、螺旋测微计和读数显微镜的装置原理和使用方法。

b. 巩固有关误差、实验结果不确定度和有效数字的知识,熟悉数据记录、处理及测量结果表示方法。

c. 掌握多次等精度测量误差的估算方法。

2、实验项目:a. 分别用游标卡尺及螺旋测微计测一圆柱的尺寸,并求体积。

b. 利用读数显微镜测一半导体集成电路图形(或类似的图形)的尺寸,练习在弯游标及不同的测微计上读数。

c. 多次测量误差的估算,求其总不确定度。

3、实验设备:游标卡尺、螺旋测微计、测量显微镜。

实验二转动惯量的测定(3学时)1、目的和要求:a. 掌握利用转动定律测定均质规则固体的转动惯量。

b.验证平行轴定理。

工程力学实验教学大纲模板

工程力学实验教学大纲模板

工程力学实验教学大纲工程力学实验室2006.06课程类别:基础教育课程课程名称:工程力学实验开课单位:理学院课程编号:01073032总学时:24学分: 1.5适用专业:机械类先修课程:理论力学、材料力学一、课程在培养方案中地位、作用返回工程力学实验是高等工科院校机械类、近机械类专业学生必修课程,是学生进入大学后,首先受到的工程中力学问题测试、分析方法和实验技能的训练。

工程力学实验作为一门独立的课程,与理论课教学互相渗透,相辅相成,旨在加强学生的感性知识,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和创新精神,让学生学会使用实验方法和手段去研究和解决力学问题。

对学生工程素质的培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通过实验加深学生对力学有关理论知识的感性认识和理解。

2、培养和提高学生科学实验能力,其中包括:(1)能够通过阅读实验指导书作好实验前的准备,能够借助教材或设备说明书正确使用大型试验设备和常用仪器;(2)验证力学知识,掌握材料力学性能的测试方法,运用实验平台正确设计实验方案。

(3)通过设计性、综合性实验,扩大学生知识面,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基础知识,加强学生动手能力和设计研究的能力。

要求学生能将理论联系工程实际中的力学问题,培养其主动研究的探索精神。

二、课程内容、基本要求(一)工程力学实验01 运动分析实验学时:2学时性质:验证性实验内容及要求:1、通过观察教具和模型理解刚体平动、定轴转动特性,通过机构运动规律理解刚体曲线平动和定轴转动的区别。

初步认识刚体的平面运动的特性。

2、对典型机构,恰当地选取动点、动系进行合成运动分析。

对几种特殊运动进行牵连点和相对速度的分析。

3、刚体平面运动的分解运动及与基点选择的关系分析。

4、掌握刚体平动和定轴转动的运动特点,加深求解平动和定轴转动刚体上一点速度、加速度的方法。

能通过观察机构简图正确判断刚体曲线平动和定轴转动。

5、加深对动系、牵连点、牵连运动、相对运动等概念的理解,加深理解动点动系的选取原则,掌握典型机构动点、动系的选取技巧。

实验力学实验实验教学大纲

实验力学实验实验教学大纲

实验力学实验实验教学大纲
一、课程编号:0402041
二、实验课程名称:实验力学实验(Experiment Mechanics Test)
三、总学分:1学分实验学分:1学分实验时数:24学时
四、教学对象:工程力学专业本科生
五、开课实验室:力学实验中心
六、教材或实验指导书名称:
自编讲义《实验力学基础实验指导书》,2000年3月
《光弹性实验指导书》,1999年3月
七、实验的地位、作用和目的:
在学习掌握有关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的同时,通过加强实验环节来达到巩固理论,提高实验技术水平的目的,培养同学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及创新思维能力。

八、实验内容简介与基本要求:
实验力学基础实验课以电测、光测为主,电测分静态测试和动态测试两部分。

教师讲清实验目的、仪器使用方法、实验原理等,通过实验课使学生了解实验是科研工作重要手段之一。

掌握电测基本知识和实验手段、了解实验仪器的使用方法及测试内容,光测仪器的原理、分析方法。

数据的处理方法和手段。

九、设备及器材配置:
动、静态应变仪、振动台、计算机、频率仪、电荷放大器、传感器(包括位移传感器、速度传感器、加速度传感器、力传感器等)、专用对中钻孔装置、超声波仪、光弹仪
十、考核方式:
以实验报告及平时在实验课上的表现为准进行考核
十一、实验项目与内容提要。

《现代力学实验实验》课程教学大纲(精)

《现代力学实验实验》课程教学大纲(精)

《现代力学实验实验》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30S388Q适用专业:土建、机械课程层次及学位课否:大类专业基础学时数:16 学分数:执笔人:王正道编写日期:2004.12.18一.课程的任务和教学目标《现代力学实验实验》是一门以实验为主的专业基础课程。

本课程是在《工程力学实验》基础上,为机械、土建类高年级本科生开设的一门力学专业课程。

内容涉及断裂力学、损伤力学和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力学中典型参数的实验研究。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工程应用中涉及的一些实际力学问题和近代实验力学的一些重要测量方法,为其以后在相关领域的深入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堂教学内容和学时分配1.课堂教学:熟悉固体力学实验的基本要求和实验方法,了解工程应用中涉及的一些实际力学问题,掌握近代实验力学的一些重要测量方法及原理。

2.实验内容与基本要求:(1)平面断裂韧度的测量方法(建议4学时)了解断裂机理和三类基本裂纹型态,掌握平面应变断裂韧度K1C和平面应力断裂韧度K C的几种常用测量方法,了解脆性断裂和塑性断裂的区别;对典型裂纹型态的试件(张开型裂纹或滑移型裂纹)进行实测,熟悉测量步骤,观察各种材料在加载过程中表现的各种现象,分析破坏特点。

(2)损伤力学的基本测量方法(建议4学时)比较损伤和断裂的联系和研究角度的不同,掌握损伤破坏的基本机制、评价参数和常见的几种损伤破坏形式,以及脆性损伤和韧性损伤的区别,进行损伤变量的测量。

熟悉实验过程,观察各种材料在加载过程中的损伤破坏现象。

(3)疲劳破坏(建议2学时)分析比较断裂、损伤和疲劳破坏之间的内在联系和研究角度的区别,掌握金属材料和纤维复合材料疲劳破坏机理的不同,熟悉疲劳实验的一些参数指标,进行单向加载疲劳试验。

(4)光测断裂力学试验方法(建议4学时)学习光弹法、云纹法和散斑干涉法的基本原理和在断裂、损伤参数测量中的应用,利用动光弹仪进行动态断裂试验。

(5)纤维增强复合层压板层间剪切强度试验研究(建议2学时)比较三点弯曲、槽间剪切、双肩剪切和压剪耦合等几种典型测量纤维增强复合层压板层间剪切强度的方法,分析了解三点弯曲实验中随着跨距的增加,材料破坏形式由压缩破坏、剪切破坏到拉伸破坏的转变过程。

同济大学《实验力学》教学大纲

同济大学《实验力学》教学大纲

同济大学《实验力学》教学大纲《实验力学》教学大纲课程编号:450040学分:2总学时:36大纲编制主笔人:杨国标大纲审核人:韦林一、课程性质与目的课程性质:专业基础/c1。

目的:液态力学就是研究液态在外界因素促进作用下而出现的变形、形变、快速反应以及毁坏的学科。

实验力学就是液态力学的一个分支,它就是用各种实验方法和手段对变形液态展开形变快速反应分析的一门学科。

通过学习,了解实验力学发展的新动态,重点掌握以现代光、电、振动力学为主的各种实验方法的原理、技术和应用;通过实验力学方法检查验证按固体力学理论在一定假设条件下所得到的理论分析结果和计算结果的可靠程度和可靠性;通过实验力学方法进行直接量测以提供一些用理论分析难以获得的力学参数,并通过观察、实验和量测,认识问题的本质,在此基础上,提供假设,建立力学模型和理论系统,给出材料的本构关系等;同时通过实验力学方法对某些力学规律的探讨,为细观力学、界面力学、断裂力学等新学科的发展提供实验依据,最终为解决工程技术领域中广泛存在的力学问题的提供有效途径。

二、面向专业工程力学。

三、实验基本要求1.掌控工程形变测试中常用的设备和设备的原理、结构和特点。

2.掌控工程形变测试中常用仪器的用途,采用方法和各仪器间的服务设施采用,以及实验基本技能,培育学生动手能力。

3.掌握光弹性材料的浇铸、光弹性材料的特性。

4.熟识掌控平面光弹性形变-光学定律、等色线、等倾线、剪应力差法、绑压法。

5.掌握电阻应变测量的基本原理,能动手贴应变片,掌握电阻应变仪器操作。

6.掌握测量电桥的半桥接法,和全桥接法。

7.掌控工程振动测试中常用的激振设备、测振传感器、放大器、记录器和分析设备的原理、结构和特点。

8.掌握正弦稳态激振、瞬态激振和和随机激振的基本原理和测试方法。

9.熟悉和掌握振动特性参数的常用测量方法以及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得到结构动力特性参数。

10.通过整个教学实验过程,尤其就是综合性实验、设计性实验,并使学生介绍科研试验的通常过程,培育学生观测现象,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稳固所学的振动力学、实验力学课程的理论知识。

《力学实验》教学大纲-物理与电子科学学院

《力学实验》教学大纲-物理与电子科学学院

《力学实验》课程教学大纲物理学(师范)专业一.概述1、课程的目的和任务力学实验是物理学专业独立开设的一基础物理实验课程,是物理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

力学实验内容主要包括:基本量,长度、质量、时间的测量。

运动学、力学,刚体力学、振动和波等理论中的基本定律的验证。

基础物理实验课的目的及基本要求,测量基本概念与读数规则,有效数字基本概念及其运算法则,误差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处理方法,不确定度基本概念及其评定方法,测量结果的正确表示以及数据处理的基本方法等内容。

开设力学实验课的目的,一方面是使学生较系统地掌握基本测量方法和基本仪器的使用方法;培养学生实验基本技能;另一方面是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

力学实验课的任务是: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应使学生对实验科学中讲究客观真实的要求有一定的认识,具有应用常规力学学实验仪器进行实验观测的能力,能正确处理实验数据和表示出实验结果,并作出其不确定度评定。

较为规范的书写出实验报告。

2、课程的基本要求通过实验室理论课教学,使学生初步熟悉有关测量测试的基本方法。

数据处理方法,如列表法、作图法等。

直接测量量和间接测量的数据处理,误差的种类和处理,实验结果的正确表示,不确定度评定,不确定度传递理论计算间接测量量的不确定度;基本力学实验仪器常识、实验注意事项等。

通过实验教学,使学生加深对力学基本理论和基本规律的认识;掌握基本量,长度、质量、时间的测量、能初步分析实验误差,正确表示出实验结果,并进行不确定度评定。

会用列表法、、作图法和逐差法最处理数据。

实验分组为2人一组。

通过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教学,使学生了解设计实验方案的基本方法。

3、课程的学时安排总学时:学分 2大纲共列出18个实验,必做 12 个,选做 3 个,实验时每周4学时(预习1学时,实训3学时)总学时: 68 学时(理论8学时实验60 学时)4、授课对象物理与电子科学系、物理学(师范)本科专业5、先修课程力学、高等数学二.课程内容与学时分配第一篇.测量误差理论、数据处理和不确定度(8学时)1、测量;直接测量、间接测量,数据记录,有效数字。

《实验力学》教学大纲

《实验力学》教学大纲

《实验力学》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二、课程目的和任务解析法、实验法和计算法是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三种不同的途径,它们之间相互促进、相互补充而又各自保持着自己的特点。

理论必须以实验为基础,同样实验必须以理论为指导。

实验以其可靠性、真实性,在建立力学模型和验证理论及数值计算结果的正确性方面起着根本性的作用。

实验在解决复杂的工程实际问题中以其更直接、方便、经济及所得结果的可靠性在工程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实验也是探索新现象、发展新概念的源泉。

因此应用力学专业的学生必须具备应用解析法、实验法和计算法来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今后的工作和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关系《实验力学》是一门专业课,首先与基础课数学、电学、光学、声学、化学及理论与应用力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密切相关,它不仅使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的知识得到巩固,而且使学生学会利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

实验应力分析已经在机械、土建、航空等工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随着工业的不断发展,理论研究工作的不断深入,进一步验证理论计算的正确性及解决工程实际问题,需要不断提高实验应力分析的技术水平,在科学技术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四、教学内容、重点、教学进度、学时分配(一)绪论(2学时)1、主要内容了解实验应力分析的任务、主要研究方法和学科发展的方向。

2、重点实验应力分析的任务和主要研究方法。

3、教学要求实验应力分析的任务、主要研究方法和学科发展的方向——2学时。

(二)误差分析和实验数据处理(18学时)1、主要内容了解实验应力分析的基本概念,有效数字与计算法则。

理解误差的类型,误差产生的原因及系统误差的消除。

掌握偶然误差的理论、性质和表示方法以及实验数据表示方法。

2、重点误差分析和实验数据表示方法。

3、教学要求应力分析的基本概念,有效数字与计算法则,误差产生的原因及系统误差的消除。

偶然误差的理论、性质和表示方法以及实验数据表示方法——2学时;实验一:金属材料机械性能示范实验——2学时;实验二:应变片电测技术——2学时;实验三:梁的弯曲实验——2学时;实验四:偏心压缩——2学时;实验五:平面应力状态测量——2学时;实验六:压杆稳定实验——2学时;实验七:动荷挠度实验——2学时;实验八:静不定梁实验——2学时。

力学实验技术教学大纲要点

力学实验技术教学大纲要点
2.温度效应的补偿
3.应变片在电桥里的布置
4.交流电桥的输出电压
5.电位计式电路
第三章静态应变测量
1.静态应变测量步骤
2.贴片方位及应力换算
3.静态应变仪的校正
4.环境湿度与温度的影响
5.测量导线的修正
6.接触电阻与多点测量
第四章动态应变测量
1.动态应变仪及其频谱
2.应变片的动态响应
3.动态测量系统
3.学会用电阻应变花求解主应变、主应变方向及主应力。
(二)实验内容
在一个复杂构件,如开孔圆柱壳体的圆孔周围布片。由于圆孔的对称性,在孔周围1/4象限内布片即可满足测试要求,所以平行或垂直于孔的半径方向的应变片各20片,并成对出现。将每个应变片的引线按半桥、公用补偿片的方式接入应变数据采集仪UCAM-10B的本机及扫描箱的接线柱上。用气泵给圆柱壳体施加气压测试应变读数。分析圆柱壳体孔周围的应力分布规律。
第三节双曝光与时间平均全息干涉
第四节实时与频闪全息干涉
第五节全息干涉术的应用介绍
第二章散斑干涉技术,
第一节散斑的性质和检测原理
第二节散斑照相术
第三节散斑场的逐点和全场分析
第四节双光场散斑干涉
第五节散斑检测技术应用介绍
*第三章云纹检测技术,
第一节几何云纹的形成与数学描述
第二节云纹场中的位移和应变分析
第三节云纹的倍增和放大
第四节干涉云纹的测量原理
第五节云纹检测技术应用介绍
第四章光弹性实验技术,
第一节光弹性实验方法的基本原理
第二节等差线等倾线分析
第三节平面光弹性应力分析与计算
第四节光弹性实验技术应用介绍
第三部分:固体实验
电测部分:
实验一应变计的粘贴与防护实验

《普通物理实验(力学)》实验教学大纲

《普通物理实验(力学)》实验教学大纲

《普通物理实验(力学)》实验教学大纲课程名称:普通物理实验(力学)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适用专业:物理学所属实验室:力学实验室实验学时、学分:48学时 1.5 学分一、课程性质、教学目标物理学是一门实验性的科学。

物理学中的概念和规律都是从实验当中得到的。

普通物理实验课是对学生进行实验教育的入门课程,其教学目的在于使学生在学习物理实验基础知识的同时,受到严格的训练,掌握初步的实验能力,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和严谨的科学作风。

具体课程教学目标为:课程教学目标1:通过物理实验的教学,使学生在物理实验的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方面受到较系统的训练,从而使学生具有初步的科学实验能力;课程教学目标2: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实验数据的测量和处理,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加深对物理基本概念和规律的认识;学习实验的物理思想,增强用实验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素质,以适应学生各种可能的发展。

课程教学目标3: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严肃、认真、坚忍不拔的科学精神。

课程教学目标与毕业要求对应的矩阵关系注:以关联度标识,课程与某个毕业要求的关联度可根据该课程对相应毕业要求的支撑强度来定性估计,H表示关联度高;M表示关联度中;L表示关联度低。

二、实验教学要求实验课虽然是在教师指导下的学习环节,但在实验课上学生的活动有较大的独立性,我们要求学生以研究者的态度去组装实验装置,进行观测与分析,探讨最佳实验方案,从中积累经验、锻炼技巧和机智,为以后独立设计实验方案和解决新的实验课题创造条件。

三、对学生的指导和要求(一)既要指导学生安装、调整和操作实验装置,又要指导学生设计实验步骤、选取实验条件、分析实验现象、判断实验故障和审查实验数据。

要求每个学生都会进行实验操作。

(二)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数据的处理,要求学生既能正确读出有效数字,又能给出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

四、实验考核方式考查五、实验教学内容理论项目:绪论误差理论(4学时)主要目的要求:明确普通物理实验课的目的;掌握测量与误差的关系;熟练掌握仪器测量时记录有效数字的方法;熟练掌握计算不确定度的方法;熟练掌握用图解法、分组求差法、最小二乘法进行直线拟合的方法。

力学实验教学大纲

力学实验教学大纲

力学实验教学大纲更多免费资料请访问:豆丁教育百科普通物理实验(力学)教学大纲(物理系物理教育专业用)实验目的:本课程是对理科学生进行科学实验训练的一门必修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科学实验的主要过程与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熟练、扎实的实验基本知识、方法和技能,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奠定基础。

基本要求:本课程要求学生对基本物理现象进行观察和研究,学习基本物理量的测量方法,学习常用测量仪器的结构原理和测量方法,提高学生的基本实验能力、分析能力、表达能力和综合设计能力。

通过完成一定数量的力学、热学实验,应达到如下要求: 1、掌握常用基本物理实验仪器的原理和性能,学会正确使用、调节和读数。

2、了解一些物理量的测量方法,知道如何根据实验要求确定实验方案、选择实验仪器、设备,如何减少实验误差。

学会对实验进行误差分析和不确定度评定的基本方法,正确运用有效数字,学会定性判断和定量估算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3、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和严谨的科学作风,特别是严肃认真对待实验数据,杜绝弄虚作假,树立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道德。

第一部分力学实验(36 学时)绪论(误差理论)4 学时实验一长度测量要求:练习使用测长度的几种仪器;做好实验记录和计算不确定度。

实验类型:验证实验学时分配:2 学时实验二自由落体运动要求:学习用自由落下的物体测量重力加速度,对组合测量进行数据处理。

实验类型:验证实验学时分配:2 学时实验三密度的测量要求:熟习物质密度的测量方法,测定规则和不规则物体的密度。

实验类型:验证实验学时分配:2 学时实验四倾斜气垫导轨上滑块运动的研究要求:用倾斜气垫导轨测定重力加速度,分析和修正实验中的部分系统误差分量。

实验类型:综合实验学时分配:2 学时实验五阻尼振动要求:观察弹簧振子在有阻尼情况下的振动,测定表征阻尼振动特征的一些参量,利用动态法测定滑块和导轨之间的粘性阻尼常量。

更多免费资料请访问:豆丁教育百科实验类型:综合实验学时分配:2 学时实验六单摆要求:使用停表和米尺测单摆周期和长度,求出当地重力加速度g 值,考查单摆的系统误差对测重力加速度的影响。

力学实验教学大纲

力学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力学课程实验课程性质:实践课程适用专业:物理学实验类型:A.演示型B.验证型C.研究型D.设计型E.综合型一、实验课的性质与任务力学实验是大学本科物理学专业学生的一门专业必修课,是物理学专来进入大学以来的第一门实践性课程是对学生进行实验教学的入门课程,它可以使学生学习物理实验基础知识的同时,受到严格的训练,掌握初步的实验能力,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和严谨的科学作风。

1. 学习基础实验方法,仪器和数据处理知识。

2 锻炼手的操作技能。

对实验装置的安装调试对计量器具的正确操作。

3 学习实验的物理思想。

每个实验都是一个物理过程,通过此过程将间接测量转换为若干直接测量。

将难测得量变换成容易测的量。

将测不准的量变换成比较测的准的量,在这次变换中掌握了物理思想。

二、实验目的与要求通过对力学基本物理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学习用实验的方法加深对基本物理概念、物理思想的理解;学习运用理论指导实验;培养理论和实验相结合加深对有关物理概念的深入理解。

学习正确的分析评价实验结果和撰写实验报告;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实验态度的实事求是、严谨踏实的工作作风;为后续的实验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实验基础。

.实验项目及内容提要.四、实验报告的形式印发纸质来添写。

五、本课程考核方式、方法及实验成绩评定方法每位学生完成必做验证型、综合型实验题目为考核方式。

1) 平时成绩占50%通过预习、考勤、实验操作、数据处理等综合评定;2) 操作考试占50%,通过实际操作完成指定实验内容和数据处理回答教师提问等综合评定。

六、实验应配套的主要仪器设备及台(套)数1)单摆测定仪用周期测定仪测周期,米尺游标卡尺测摆长计数当地重力加速度,八套2)物理天平测密度,八套3)游标卡尺,螺旋测微计测长度,八套4)杨氏摸量测定仪,八套5)自由落体装置,八套6)气垫导轨,八套7)惯性秤,八套8)复摆振动仪,八套9) 转动惯量测定仪,三套10)分析天平,八套七、教学参考书目《普通物理实验》力热部分,杨述武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普通物理实验》,孟韵池主编,科学教育出版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力学》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中文):实验力学
课程编号:
课程性质:非独立设课课程属性:技术基础
教材及实验指导书名称:《实验应力分析》、《力学参数测试及应用》
学时学分:总学时60 实验学时20 总学分3.5
应开实验学期:第六学期
适用专业:工程力学
先修课程:大学物理、理论力学、材料力学
一、课程简介
实验力学是用实验方法测定构件中应力和变形的一门学科,是解决工程强度问题的一个重要手段,对改进机器的工作性能、减轻机器的重量及保证安全生产起重要作用。

二、课程实验的目的与要求
掌握实际构件应力与变形的测试手段,学会把实际问题抽象为力学计算模型的思维方法,来解决工程强度问题。

通过实验教学,使学生深化对理论的理解,增强独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掌握必要的工程结构分析测试技术,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为保证实验顺利进行,要求学生掌握电阻应变片的粘贴技术和方案设计,熟悉万能试验机、便携式超级应变仪、动态电阻应变仪、引伸计等常用仪器设备的原理及使用方法,并能进行数据处理。

四、实验方式与要求
实验方式:
实验分组进行,每组2-3人,学生独立进行实验,完成试件的制备、实验方案的设计、仪器设备的使用、数据记录和数据处理等。

注意事项:
1.实验前,学生必须认真预习,仔细阅读实验指导书和有关书籍,了解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方法和实验步骤。

2.实验开始前,认真听讲,服从实验教师的安排,了解实验所用设备和仪器的操作方法,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3.实验中,要集中精力,认真操作,如实记录各种实验数据,并仔细观察和分析各种实验现象。

4.实验中如出现异常现象,应及时向指导教师汇报,实验数据须交指导教师检查、签字。

五、考核方法
本课程采取预习报告、实际操作和实验报告完成情况,综合评定成绩。

撰写人:董玉芬任伟杰
教研室主任:董玉芬
教学主任:宋维源
力学系力学实验检测中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