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学实验指导讲解

合集下载

生态学实验

生态学实验

《生态学实验》实验一生态环境中生态因子的观测与测定一、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使学生了解和掌握生态环境中主要生态因子的观测和测定方法及一些常见的测定仪器的使用方法,并比较不同生态环境中主要生态因子的变化规律。

二、实验材料太阳辐射仪(或照度计)、水银温度计、最高温度计、最低温度计、干湿球温度计、风速测定仪、罗盘、竹竿、皮尺、卷尺、记录笔、记录纸等。

三、实验原理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的科学。

任何一种生物都生活在错综复杂的生态环境中,不仅受到各生态因子的制约和束缚,同时也能明显地改变各生态因子。

本实验通过对不同生态环境中的主要生态因子的观测与测定,使学生掌握几种主要生态因子的观测和测定方法,并通过不同生态环境及同一生态环境中不同位置的比较,了解生态因子的变化规律,认识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关系。

四、实验步骤1. 太阳辐射量调节太阳辐射仪到水平位置,连接辐射仪与辐射电流表;或调整照度计至“0”的位置,测下列项目:(1)总太阳辐射量将太阳辐射仪的探头直接暴露于太阳辐射下,待辐射电流表稳定后,记录读数,通过换算得出总太阳辐射量。

(2)散射辐射量在太阳辐射仪上面的一定高度,用黑色遮阳板遮住太阳辐射的直射部分,待辐射电流稳定后,记录读数。

(3)直射辐射量等于太阳总辐射与散射辐射量之差。

(4)地面反射辐射量将太阳辐射仪探头朝向地面,并与地面平行,待辐射电流表读数稳定后,记录读数。

2. 气温和土温(1)将一根竹竿(2~4m)垂直于地面,从地面起每隔50cm放一支温度计(注意不要让太阳光直射探头或温度计的下部,可用黑色遮阳板遮住阳光)。

(2)用小镐挖约20~50cm深的土炕,每隔5cm放一支土壤温度计。

(3)每隔约10分钟记录一次读数,需要注意的是,当用温度计测定温度的时候,取出或取下温度计时应尽快的读数,否则会增大误差。

3. 湿度单独测定湿度的常用温度计有通风干湿球温度计和露点温度计,干湿球温度计包括两个温度计,其球部并排暴露在空气中。

生态学实验指导汇总

生态学实验指导汇总

实验一鱼类对温度、盐度耐受性的观测【实验目的】(1)认识并练习判断生物对生态因子耐受性范围的方法。

(2)认识不同鱼类对温度、盐度等因子的耐受限度和范围不同,这种不同的耐受性与其分布生境和生活习性密切相关,加深对Shelford 耐受性定律的理解。

(3)认识影响鱼类耐受能力的因素。

【实验器材】1、实验动物:鲤鱼(Cyprinus carpio)、鲫鱼(Carassius auratus)等。

2、设备与试剂光照培养箱、温度计、天平、加热棒、容纳箱、玻璃棒等【方法与步骤】1、观察动物对高温和低温的耐受能力(1)建立环境温度梯度(5℃,室温20~25℃,35℃)。

(2)对实验动物称重,并记录其种类、驯化背景等。

(3)将鲤鱼和鲫鱼各6条分成一组,分别暴露在5℃、室温和35℃下30分钟。

观察行为。

如果正常,则停止观察;如有异常,则观察在该温度条件下动物死亡数达到50%时所需要的时间。

如果动物明显不动,则可认定死亡。

注:将动物放入低温(高温)环境中后,如果动物马上出现死亡,说明温度过低(或过高),应适当提高(降低)2~3℃再观测。

同时观察并比较室温条件下各鱼的行为。

(4)将鱼类在高温和低温出现死亡的温度条件下死亡率随时间的变化记录在表1-1中。

表1-1 极端温度下不同鱼类死亡率随时间的变化2 观察不同淡水鱼类对盐度的耐受能力(1)建立盐度梯度(20‰,30‰,40‰)。

(2)对实验动物称重,并记录其种类、驯化背景等。

(3)将鲤鱼和鲫鱼各6条分成一组,分别放入20‰,30‰,40‰的盐度环境中,同上观察其行为30分钟。

如果正常,则停止观察;如有异常,则继续观察在该条件下动物死亡数达到50%时所需要的时间。

如果动物明显不动,则可认定死亡。

(4)将鱼类在各盐度条件的死亡率随时间的变化记录在表1-2中。

表1-2鱼类对盐度的耐受性观测结果记录表【结果与分析】1、依据表中记录结果,以时间为横坐标、死亡率为纵坐标作图。

2、各组根据实验结果,结合谢尔福德耐受性定律等对结果进行讨论,分析各组间的差异,评估不同鱼类对温度、盐度耐受性的差异及其影响因素。

生态学实验指导书

生态学实验指导书

生态学实验指导书地理科学与园林专业二零一三年七月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实验一巢式样方设置一、实验目的和意义为了更好的理解巢式样方调查基本概念,熟悉生态调查的过程和步骤,通过具体操作、实践,掌握其样地设置方法,为以后野外生态调查确定最小调查样方面积打下基础。

二、实验工具每组钢2m的卷尺1个、记录夹1个、铅笔1支、橡皮1个、记录表1-4张,枝剪1把、计算器1个、坐标纸1纸。

三、实验内容在宝山校区相宝山灌草丛地段,选取了一个较典型区域(能基本代表这一地段总体情况,即为典型),作为本试验地块设置巢式样方。

测量完成后,确定这片灌草丛的调查样方的面积应为多少为宜。

具体操作:在选定地段任选一点作为起始点,设置一定大小的样方面积作为巢式样方初始面积(一般以10cm×10cm,的距形样方,样方的四个顶角均为90度),记录样方中植物有多少种,然后再将该面积扩大1倍,并记录扩大后样方中植物的种数变化,样方内种数增加,需再扩大1倍样方面积。

如初始面积100cm2的样方中观测到的植物种数为5种,扩大1倍面积后,即样方面积为200cm2样方中植物的种数为8种,增加了3种,说明样方中的草本植物种数在增加,就需要再将样方面积扩大,即样方面积扩大到400cm2再观测样方中的植物种数,如果是10种,说明种数还在增加,再扩大样方面积,直到样方面积增大而草本植物种类不再增加时,巢式样方设置完成。

下面是一次设置巢式样方的记录整理。

表1 巢式样方调查结果记录结果表样方面积(cm2) 100 200 400 800 1600 3200 6400 12800 植物种数(种) 4 5 8 12 16 18 20 20巢式样方主,设置如下图:四、实验结果分析为了直观反应实验结果,将表1中数据制作出种-样方面积2维坐标图,一般情况用最小二乘法,计算出种-样方面积的一元线性模型Y=a+bX,参数a和b 值,再在坐标纸上描绘出模型图,根据模型曲线的趋势判断样方面积(也可直接将调查的种-面积数据绘在坐标纸上)。

大四选修实验课生态学实验教学重点解析

大四选修实验课生态学实验教学重点解析

大四选修实验课生态学实验教学重点解析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凸显,人们对生态学的关注也逐渐加深。

作为大学生态学专业的学生,大四选修实验课是一个重要的环节。

本文将对大四选修实验课生态学实验的教学重点进行解析,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门课程。

一、实验目的与意义大四选修实验课生态学实验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深入了解生态学的研究方法和实验技巧,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同时,实验还能增加学生对生态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

二、实验内容与步骤1. 实验内容大四选修实验课生态学实验的内容主要包括生态调查、数据处理和实验报告撰写。

生态调查是实验的核心内容,学生需要选择合适的实地调查点,进行生物多样性调查、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调查等,采集样本并进行记录和分类。

数据处理是实验的重要环节,学生需要对采集到的样本数据进行整理、统计和分析,运用生态学相关的统计方法和模型,获取科学且可靠的结论。

实验报告撰写是对实验结果和结论进行总结和归纳的过程,学生需要按照科学论文的格式,清晰地描述实验过程、结果和讨论。

2. 实验步骤生态学实验的具体步骤如下:(1)选择实地调查点:根据实验设计和实验目的,选择合适的生态系统进行调查。

(2)采集样本:使用合适的工具和方法,采集目标生物种类的样本,并记录相关信息。

(3)数据整理与分析:对采集到的样本数据进行整理、统计和分析,使用适当的统计方法和模型。

(4)结果展示与讨论:根据数据处理结果,撰写实验报告,做出科学且可靠的结论,并与已有研究结果进行比较和讨论。

(5)实验报告提交与评分:按照要求撰写实验报告,并按时提交给指导教师进行评分。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大四选修实验课生态学实验的教学重点主要包括实验设计、数据处理和报告撰写。

1. 实验设计合理的实验设计是保证实验结果准确性和可靠性的关键。

学生需要根据实验目的和资料调研,设计出科学且可行的实验方案,确定实地调查点和采集方法,合理安排实验过程。

生态学实验指导书

生态学实验指导书

生态学实验指导书(园林、园艺、林学等专业用)刘龙昌周洲赵西平编河南科技大学林学院二○○七年六月河南科技大学学生实验守那么1.实验前要认真预习实验指导书和有关基础理论,并同意实验指导人员的检查。

不然,不得参加实验。

2.学生必需按时到实验室上实验课。

进入实验室后应维持室内安静整洁,不准抽烟、随地吐痰和将赃物带入室内。

3.做实验时必需严格遵守实验室的规章制度和仪器设备的操作规程,服从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的指导。

4.爱惜仪器设备、节约利用材料,未经许可不得动用与本次实验无关的仪器和其它设施,不准将室内物品带出室外。

5.实验中要细心观看,认真记录各类数据,不得马虎从事,不得剽窃他人数据,不得擅自离开操作职位。

6.实验时必需注意平安,避免人身和设备事故的发生,假设发生事故迅速采取有效方法,包括切断电源等,并注意爱惜现场,及时向指导人员报告。

7.实验完毕后,要将利用的仪器设备、工具等整理整齐,打扫实验场地,交检实验记录,经实验指导人员同意后方可离开。

8.凡损坏仪器设备和工具者应主动说明缘故,并同意检查,填写报废单或损坏情形报告,依照具体情形进行处置。

凡不遵守操作规程或擅自动用其它仪器设备造成损坏者按有关规定进行处置。

摘自:河科大教〔2007〕19号河南科技大学实验设备借用与补偿制度一、借用制度1.常规仪器设备校内互借,经所属实验室主任同意,借用方填写借用记录薄,两边严格交接手续。

校外原那么上不借,特殊情形经院(系)、实验室及实验室与设备治理处三方同意并填写借用记录薄,担保人签字担保,并收押金方可借出。

2.大精设备不外借。

校内借历时,设备技术人员应随机操作或指导。

3.计量仪器不准借用。

4.私人不准借用校内各类实验仪器设备和工具。

二、补偿制度人为造成实验设备丢失、损坏者,除追究当事人责任外,另按以下规定进行经济补偿。

1.教职工损坏、丢失实验仪器设备,修复后不阻碍利用者,补偿全数修理费。

如阻碍利用精度者,最低可按原价的5%补偿。

生态学实验指导讲解

生态学实验指导讲解

实验一鱼类对温度、盐度耐受性的观测实验目的】(1)认识并练习判断生物对生态因子耐受性范围的方法。

(2)认识不同鱼类对温度、盐度等因子的耐受限度和范围不同,这种不同的耐受性与其分布生境和生活习性密切相关,加深对Shelford 耐受性定律的理解。

(3)认识影响鱼类耐受能力的因素。

【实验器材】1、实验动物:鲤鱼(Cyprinus carpio)、鲫鱼(Carassius auratuS 等。

2、设备与试剂光照培养箱、温度计、天平、加热棒、容纳箱、玻璃棒等【方法与步骤】1 、观察动物对高温和低温的耐受能力(1)建立环境温度梯度(5C,室温20~25C, 35C)。

(2)对实验动物称重,并记录其种类、驯化背景等。

(3)将鲤鱼和鲫鱼各6条分成一组,分别暴露在5C、室温和35C 下30 分钟。

观察行为。

如果正常,则停止观察;如有异常,则观察在该温度条件下动物死亡数达到50%时所需要的时间。

如果动物明显不动,则可认定死亡。

注:将动物放入低温(高温)环境中后,如果动物马上出现死亡,说明温度过低(或过高),应适当提高(降低)2~3C再观测。

同时观察并比较室温条件下各鱼的行为。

(4) 将鱼类在高温和低温出现死亡的温度条件下死亡率随时间的变化记录在表1-1中表1-1极端温度下不同鱼类死亡率随时间的变化2观察不同淡水鱼类对盐度的耐受能力(1)建立盐度梯度(20%。

,30%。

,40%。

)。

(2)对实验动物称重,并记录其种类、驯化背景等。

(3)将鲤鱼和鲫鱼各6条分成一组,分别放入20%, 30%, 40% 的盐度环境中,同上观察其行为30分钟。

如果正常,则停止观察;如有异常,则继续观察在该条件下动物死亡数达到50%时所需要的时间。

如果动物明显不动,则可认定死亡。

(4)将鱼类在各盐度条件的死亡率随时间的变化记录在表1-2中。

表1-2鱼类对盐度的耐受性观测结果记录表【结果与分析】1、依据表中记录结果,以时间为横坐标、死亡率为纵坐标作图。

《农业生态学》实验实习指导

《农业生态学》实验实习指导
五.作业
1.以 7 天为一周期,记录不同作物株高的变化,分析不同作物间的竞争力动态变化; 2.将最终实验结果绘制为表格,进行统计分析,此后进行文字分析。
5
实验三 农业生态系统的能流分析*
一、目的意义
1.学会农业生态系统投入能结构和产出能效率分析和计算,分析各种能量流之间的关系; 2.从能量角度评价系统的基本情况,为改善系统投入能结构和建立新的农业生态系统提 供依据; 3.了解常用的能流分析方法:统计分析法、输入—输出法和过程分析法等。
四、实习资料
黄土高原某地张家山村年降水量 660mm,除川道外的农田无灌溉条件,长期以来种植小 麦、玉米为主,生产结构单一,加之山区缺乏燃料砍树毁草现象较为严重,生产水平低而不 稳。2001 某科技项目选择农户 20 个,进行生态农业模式示范。示范涉及土地面积 200 亩, 奶牛 20 头,猪 94 头,人口 89 人。生态农业示范包含的具体要素是:户均 8m3的沼气池一个、 一头奶牛、4—5 头猪、一个温室大棚(0.8 亩/个,20 个共占地 20 亩),1.0 亩青贮玉米,1.0 亩辣椒、1.5 亩苹果园,2.5 亩小麦田,1 亩草地(旱地)、2 亩林地。2001 年起在大棚栽植矮 化油桃,果园种植三叶草,旱地种草栽树。由于引入沼气系统,强化了农牧结合,加强了物 质循环,不断培肥地力,提高了自然资源的转化效率,农产品品质持续提高,取得了较好的 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
注:本实验引自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业生态学实习指导 6
(2)在组分确立后,分别确定各亚系统的输入和输出项目 对于生产者亚系统的输入,包括太阳辐射能和燃油、电力、农业机械、化肥、农药、除
草剂等各种工业辅助能以及人畜力、秸秆、有机肥料等可再生生物能;输出则包括主要目的 产品—粮食和收获的秸杆等。

森林生态学实验指导书

森林生态学实验指导书

福建农林大学林学院森林生态学实验指导书福建农林大学林学院生态环境系实验一生物气候图的绘制水热组合状况在决定植被类弄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Walter生物气候图解能较好地反映水、热二者综合的气候特点,是目前解释植被分布规律的一种比较理想的方法。

Walter 生物气候图解主要是用月平均气温和月平均降水量的匹配关系来表示生物气候类型。

通常以月平均气温和月平均降水量为两个纵坐标(右边为降水量,左边为温度),两者之间的匹配关系为P=2T(其中P为月平均降水量,T为月平均温度),而用一年中的12个月份作为横坐标。

实验目的:(1)掌握生物气候图的绘制方法(2)加深理解植被分布与气候之间的相互关系,并预测研究区域的地带性植被类型及其特点实验器材:1、气象资料(世界主要城市气候数据)2、实验器材坐标纸、直尺、铅笔、橡皮等方法与步骤1、气象数据的整理2、坐标轴刻度的确定(1)按P=2T分别建立两条纵轴(降水与温度)的坐标刻度值,每个刻度的大小视站点逐月平均温度和平均降水量的具体数值大小而定,如月平均温度曲线1刻度(即1格)等于10℃,则月平均降水刻度1格等于20mm。

若月平均降水量超过100mm,则刻度单位缩小1/10。

(2)以两条均分为12段(代表12个月)的平行直线作为横坐标,并从左至右依次标出1月、2月、3月、…12月。

3、生物气候图的绘制根据上述确定的坐标体系以及计算出来的逐月年平均降水量和逐月年平均温度,在坐标纸上绘制年平均降水量曲线和年平均温度曲线,并标定图示。

(1)将降水曲线与温度曲线相交的区域填充不同的标示符。

如果温度曲线在上,降水曲线在下,两者间的区域表示干旱区,将此区域用小黑点填充。

(2)如果温度曲线在下,降水曲线在上,两者间的区域表示湿润期,将此区域用细黑竖线填充。

(3)月平均降水量超过100mm的区域用黑色填充。

(4)在降水轴的上方,标明该站点的年均温度和年均降水量。

(5)在温度轴的上方标明该站点的海拔高度和经纬度。

生态学实验

生态学实验

实验一气候因子测定【实验目的】1.掌握干湿度计、照度计、风速仪的使用方法2.了解不同群落小气候因子观测及数据统计方法【实验原理】生态因子对生物具有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它约束和束缚着生物的生长发育、繁殖和分布等各方面;同时,生物也不是被动的,它们对环境也能产生一定的改造作用,是生态因子的数量和质量发生变化。

本实验通过对校园内的大气温湿度、太阳辐射强度的测定。

【操作步骤】1 样地的选择:在校内选择乔木、灌木、草地、裸地各一处4个地点,在离边缘2米以上确定观测地点,保证每一个小组成员测量一个点位的生态因子.2 在各样点分别测定温度、相对湿度、光照强度、风速,每隔半小时观察一次,各点保证观测2小时以上。

【实验报告】1掌握土壤水分的方法2了解植被与土壤水分的相互关系【实验原理】土壤水分含量的多少,直接影响土壤的固、液、气三相比例,以及土壤的适耕性和作物的生长发育。

在栽培作物时,需经常了解田间含水量等土壤水分状况,以便适时灌排,利于耕作,保证作物生长对水分的需求,达到高产丰收。

土壤水分大致分为化学结合水、吸湿水和自由水三类。

自由水是可供作物利用的;吸湿水是土粒表面分子力所吸附的单分子水层,只有在转变为气态时才能摆脱土粒表面分子力的吸附;而化学结合水却要在600-700℃下才能脱离土粒。

在进行理化分析时,需要在105℃下烘干,测定烘干的土样的土壤吸湿水含量,并以烘干样品重为相对统一的计算基础。

这是因为土壤理化常规分析常按烘干样品重计算分析结果,这样就可使整个分析结果有一合理的相对性数值。

土壤容重是土壤在未破坏自然结构的情况下,单位容积中的重量,通常以克/厘米3表示。

土壤容重大小反映土壤结构、透气性、透水性能以及保水能力的高低。

砂土容重较大,粘土容重较小。

一般腐殖质多的表层容重都较小。

一般耕作层土壤容重1。

00—1.30克/厘米3,土层越深则容重越大,可达1。

40-1。

60克/厘米3,沼泽土的潜育层容重可达1。

70-1。

生态学实验实习指导手册讲解

生态学实验实习指导手册讲解

生态学实验实习指导手册浙江林学院生态学科二○○七年一月目录实验一植物群落内生态因子的测定 (2)实验二不同树种的比叶面积测定 (4)实验三种群空间分布格局的调查分析 (6)实习一森林群落调查实习之一——样方法 (8)实习二森林群落调查方法之二点一象限法 (18)实习三森林群落调查方法之三——样线接触法 (22)实验一植物群落内生态因子的测定植物群落与环境是不可分的。

任何一个植物群落在形成的过程中,植物不仅对环境具有适应能力,而且对环境也有巨大的改造作用。

随着植物群落发育到成熟阶段,群落的内部环境也发育成熟。

植物群落内的环境因子如温度、湿度、光照强度等都不同于群落外部。

植物群落内的各生物物种在它们自己创造的环境中,井然有序地生活着。

不同的植物群落,其群落环境因子存在明显的差异。

【实验目的】(1)在掌握光照强度、温湿度测量仪器的使用和测定方法的基础上,对不同类型植物群落内的光照强度、湿度和大气湿度等生态因子进行测定。

(2)认识不同植物群落内部生态因子以及植物群落与裸地间生态因子的差异。

【实验器材】便携式光照度计,温湿度记录仪,风速测定仪,钢卷尺。

【方法与步骤】(一)植物群落内光照强度的测定(1)选取针叶林、阔叶林与竹林三种不同类型的群落。

(2)分别在针叶林、阔叶林与竹林下,从林缘向林地中心均匀选取5个测定点,用照度计测定每一点的光照强度,并记录每次测定的数值(见表1-1)。

(3)选择一空旷无林地(最好地面无植被覆盖)作为对照,随机测定5个点,用照度计测定裸地的光照强度,并记录每次测定的数值。

(二)植物群落内温湿度的测定在上述同样针叶林、阔叶林与竹林三种不同类型的群落以及对照地中,实施大气温湿度的测定:(1)从林缘向林地中心在1.5m高处,均匀选取5个点,测定每一点的温度和湿度,并记录每次的数值(见表1-2)。

(2)同时在空旷无林地的1.5m高处,随机选取5个点,测定空气温度和湿度,并记录每次测定的数值。

生态学实验指导新

生态学实验指导新

生态学实验指导学院:专业:年级:姓名:福建农林大学实验1植物的生态适应性观测【实验目的】1、熟悉野外生态环境调查的基本方法2、掌握主要生态因子的对比观测方法及相关测定仪器的使用方法3、掌握生态型、生活型的观测研究方法4、掌握植物对生态因子适应性研究的方法,验证生态因子对生物生长发育的影响,强化学生对生态因子对生物生长发育的影响,及生物对周围环境适应的理解。

5、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植物学、植物生理学、分子生物学和生态学知识来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实验原理】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的科学。

任何一种生物都生活在错综复杂的生态环境中,不仅受到各生态因子的制约和束缚,同时也能明显地改变各生态因子。

本实验通过对不同生态环境中的主要生态因子的测定及植物生态型和生活型的观测,使学生掌握生态因子、生态型、生活型的观测和测定方法,并通过不同生态环境植物形态和生理生态特征的比较,认识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关系。

【实验器材】全球定位系统(GPS)、海拔仪、测高器、便携式气象站、数显照度计、紫外辐照计、热球式风速测定仪、温湿度表、数字温度表、最高温度计、最低温度计、干湿球温度表、叶绿素测定仪、电导率仪、真空泵、离心机、真空干燥器、电子天平、人工气候箱、分光光度计、活体叶面积仪、显微镜、目镜测微尺、物镜测微尺、罗盘、竹竿、皮尺、卷尺、记录笔、记录纸、直尺、游标卡尺、低温冰箱、培养皿、烧杯、塑料方盘、具塞试管、移液器、洗瓶、玻棒、镊子、滤纸等。

【实验设计提示】选择1—2种在自然生长的植物,在不同环境条件的个体中取样品,或取在不同环境条件下培养植物的样品(可选择某一生态因子,设定一定的梯度)。

在实验室测定样品的形态解剖结构指标、生理生化指标或基因组水平和蛋白质组水平的变异。

详细记录测定结果(包括照片等)。

实验设计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对比的环境条件是否需要有较明显的区别?每一环境条件下的样品数量?应根据具体的植物和设定的环境条件选取和测定哪些指标?【结果分析】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

土壤生态学实验指导 PDF

土壤生态学实验指导 PDF

土壤生态学实验指导 PDF1 土壤生态学曹志平胡菊编 2007年10月24日资源环境学院生态系2 实验一、培养计数法测定土壤原生动物数量--------------------1 实验二、土壤中线虫的分离方法及杀死固定--------------------4 实验三、土壤螨类的分离------------------------------------6实验四、氯仿薰蒸浸提法测定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 3 实验一、培养计数法测定土壤原生动物数量目前国际上通常采用的有直接计数法和间接计数法两种。

直接计数法direct counting method顾名思义就是对土壤中的原生动物不进行培养而是取一定量的新鲜土壤加一定量的水或土壤浸出液摇匀后即进行镜检得到土壤原生动物丰度单位重量土壤中的原生动物个数。

间接记数法主要是培养记数法。

鉴于土壤这一特定环境土壤原生动物种类都能形成胞囊以渡过土壤干旱环境。

风干后土壤原生动物形成的胞囊用培养的方法诱导脱开胞囊以推知其种类和数量分布。

在培养过程中一切器皿、培养基均经高压灭菌接种时也应避免尘埃落入以确保培养不受污染。

本实验主要采用Singh1995和Stout1962的“3级10倍”环式稀释法。

仪器、设备和材料烘箱、培养箱、灭菌锅、培养箱、镊子、玻璃环、三角瓶、烧杯等。

方法与步骤 1土样采集土壤原生动物很难直接从土壤、水体中采集要通过室内培养。

土壤原生动物在土壤环境干旱时都能形成胞囊以等待土壤水分来临后再脱胞囊而活动。

所以土壤原生动物的采集实际上是采集土壤样品带回实验室进行培养而取得标本。

由于原生动物在土壤中的分布是不均匀的因此在一个采样区内需采集10个采样点。

用圆形采样器取土样把土样放入铝盒带回室内。

在培养之前需测定土样含水量。

2 稀释土样 2克风干土样如有条件也可以直接用湿土加18毫升无菌水充分振荡可用超声波仪粉碎土壤使之与水充分混合这时的稀释度为10然后用定量吸管吸取2毫升102的土壤悬浮液加入18毫升无菌水充分摇匀此时稀释度为103。

生态学实验

生态学实验

二、实验原理
❖ 在调查地段中,捕获一部分个体进行标志, 然后放回,经一定时间后进行重捕。根据重 捕中标志个体的比例,估计该地段中种群个 体的总数。若将该地段种群个体总数记作N, 其中标志数为M,重捕个体数为n,重捕中标 志个体数为m,假定总数中标志个体的比例 与重捕取样中标志个体的比例相同,则
N:M=n:m
❖ 用样方法估计种群数量,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取多 少个样本比较好。在大多数情况下,样本数可以由 经验来决定。若生物个体集群分布,各样方个体数 离散程度较大,即数据的方差(S2)较大,则需抽 取的样方数较多;反之,若生物个体均匀分布,各 样方个体数离散程度较小,即数据的方差(S2)较 小,则需抽取的样方数较少。若要精确确定,可用 以下3种方法:
二、实验原理
❖ 捕食者对被食者密度变化的功能反应可划分为3种 类型:
❖ 第I型为线性型。其特点是随着被食者密度而增加, 功能反应曲线呈直线上升,到达上部平坦部分表示 捕食者已经饱享。
❖ 第Ⅱ型是凸型的,为无脊椎动物型。被食者密度增加 的初期,被捕食的数量上升很快,以后逐渐变慢而 到充分饱享不再上升。
四、作业
❖ 根据砂纸圆盘实验结果,计算Holling圆 盘方程,并绘出“捕食”群落多样性和相似性的测定
一、实验目的 ❖ 1.熟悉并掌握常用物种多样性指数如香农指
数(Shannon′index)的计算方法。 ❖ 2.熟悉群落相似性与聚类分析的基本方法,
掌握相似性及聚类分析的技术要点 。
Y=aTsx ❖ 式中,Y为移去的圆盘数,x为圆盘密度,Ts为可供
寻觅的时间,a为瞬时发现率,是一常数。 ❖ 设Tt为总实验时间,假如每次实验的时间(Tt)是
固定的,Ts应随找到的砂纸圆盘数而变化,因为移 去砂纸圆盘所消耗的时间减少了搜索时间。若设移 去1个砂纸圆盘所花费的时间为b,则

生态学实验指导讲解

生态学实验指导讲解

实验一鱼类对温度、盐度耐受性的观测【实验目的】(1)认识并练习判断生物对生态因子耐受性范围的方法。

(2)认识不同鱼类对温度、盐度等因子的耐受限度和范围不同,这种不同的耐受性与其分布生境和生活习性密切相关,加深对Shelford 耐受性定律的理解。

(3)认识影响鱼类耐受能力的因素。

【实验器材】1、实验动物:鲤鱼(Cyprinus carpio)、鲫鱼(Carassius auratus)等。

2、设备与试剂光照培养箱、温度计、天平、加热棒、容纳箱、玻璃棒等【方法与步骤】1、观察动物对高温和低温的耐受能力(1)建立环境温度梯度(5℃,室温20~25℃,35℃)。

(2)对实验动物称重,并记录其种类、驯化背景等。

(3)将鲤鱼和鲫鱼各6条分成一组,分别暴露在5℃、室温和35℃下30分钟。

观察行为。

如果正常,则停止观察;如有异常,则观察在该温度条件下动物死亡数达到50%时所需要的时间。

如果动物明显不动,则可认定死亡。

注:将动物放入低温(高温)环境中后,如果动物马上出现死亡,说明温度过低(或过高),应适当提高(降低)2~3℃再观测。

同时观察并比较室温条件下各鱼的行为。

(4)将鱼类在高温和低温出现死亡的温度条件下死亡率随时间的变化记录在表1-1中。

表1-1 极端温度下不同鱼类死亡率随时间的变化2 观察不同淡水鱼类对盐度的耐受能力(1)建立盐度梯度(20‰,30‰,40‰)。

(2)对实验动物称重,并记录其种类、驯化背景等。

(3)将鲤鱼和鲫鱼各6条分成一组,分别放入20‰,30‰,40‰的盐度环境中,同上观察其行为30分钟。

如果正常,则停止观察;如有异常,则继续观察在该条件下动物死亡数达到50%时所需要的时间。

如果动物明显不动,则可认定死亡。

(4)将鱼类在各盐度条件的死亡率随时间的变化记录在表1-2中。

表1-2鱼类对盐度的耐受性观测结果记录表【结果与分析】1、依据表中记录结果,以时间为横坐标、死亡率为纵坐标作图。

2、各组根据实验结果,结合谢尔福德耐受性定律等对结果进行讨论,分析各组间的差异,评估不同鱼类对温度、盐度耐受性的差异及其影响因素。

《生态学实验》课件

《生态学实验》课件

实验操作的基本方法
野外采样
根据研究目的和实验设计,在野 外选择合适的地点和时间进行采 样。
数据记录与整理
准确记录实验数据,包括观测指 标的测量结果、实验过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中的异 常情况等。
01 02 03 04
室内实验操作
在实验室条件下进行必要的实验 操作,如培养、观察、测量等。
数据分析与解读
运用统计分析方法对实验数据进 行处理和分析,得出结论并解释 生态现象。
ABCD
清晰性和条理性
使用简洁明了的语言,按照逻辑顺序组织内容, 使读者易于理解。
分析和讨论
对实验结果进行深入分析,并与相关理论或预期 进行比较,提出合理的解释和推测。
实验报告的评审与修改
01
同行评审
邀请同学或老师对报告进行评审, 提出意见和建议。
格式审查
检查报告的格式是否符合要求,图 表、图片等是否清晰美观。
04
短期实验
在较短时间尺度内进 行的实验,如种群增 长实验、竞争排斥实 验等。
生态学实验的设计原则
实验结果应具有可重复性,以便 对实验结果进行验证和推广。
实验对象和条件应具有代表性, 能够反映实际情况,以便将实验 结果应用于实际问题解决。
控制性原则 可重复性原则 随机性原则 代表性原则
在实验过程中,应尽可能控制其 他干扰因素,确保实验结果的准 确性和可靠性。
04
实验报告的撰写
Chapter
实验报告的结构与格式
标题页
包含实验名称、作者姓名、学号、指导教师 等信息。
目录
简要介绍报告的主要内容和结构。
实验目的
明确阐述实验的目标和意义。
实验报告的结构与格式

《普通生态学》实验讲义

《普通生态学》实验讲义
去除取样法是标志重捕法的一个简单化的变型,只有在标志重捕法难以应 用,或作为狩猎管理事业中允许捕猎时,定时捕猎计划的副产品时,可以应用去 除取样法。本实验利用黄粉虫实验种群,学习如何应用样方法及去除取样法来估 计种群数量。
一、实验目的
1.通过样方法、去除取样法来估计种群数量,学习种群估计的基本方法。 使学生深刻理解洋方法、去除取样法的基本原理
一、实验目的
1.了解生命表的类型及其结构; 2.通过给定种群各年龄时期的存活个体数,计算生命表各特征值,理解种 群生命期望的含义,领会生命表的生态学意义。
二、实验原理
生命表一般可以分为如下几种类型: 1)特定年龄生命表:以一群同年龄个体为起始点,始终跟踪各年龄阶段的 种群动态,记录期繁殖和死亡个体数,直至该年龄群全部死亡为止。适用于世代 周期短、世代不重叠的种群 2)特定时间生命表:假设不同年龄段种群的大小和结构相同的前提下,对 一时刻各年龄段个体的调查统计而制成的生命表。适用于世代重叠且稳定的种 群。 3)图解生命表:将某世代个体数的动态特征以图解的形式直观地表现出来 便成了图解生命表。适用于生活史简单的种群。 总之,生命表是描述种群死亡过程及存活情况的一种有用工具,它包括了各 年龄组的实际死亡数、死亡率、存活数及平均期望年龄值等。根据生命表绘制的 种群存活曲线图可以直观地描述种群的时间动态。
2.了解应用去除取样法进行种群数量估计时,必须满足什么条件才能使估 计较为准确。
二、实验原理
种群数量可以通过取样调查进行估计,常用的方法有样方法、去除取样法、 标记重捕法等。
样方法:在若干样方中估计群不个体数,然后将其平均数推广,来估计种群 整体。样方形状可以有方形、长方形、条带的或圆形的,但样方必须具有良好的 代表性,这可以用随即取样来保证。

森林生态学实验指导书

森林生态学实验指导书

《森林生态学》实验指导书实验1 叶量的垂直分布和相对照度的关系一、目的掌握一般的叶量和相对照度的测定技术和绘图方法,使学员认识叶面积指数和光衰减系数相互关系的一般规律。

二、关于叶量的知识作为量度光合系统的叶的量度单位有:叶鲜重、叶干重、叶面积、叶绿素干重(Ikusima, 1965)、叶面积指数(Biaok, 1960),也有把绿化的茎考虑进去将绿茎的表面积家在叶面积里表示(Rychnovska, 1972)。

在这些量当中,与划在生产构造图中的相对照度最相关的是叶面积密度的单位,表示叶面积的分布。

也有用N素含量表示的(岩成和黑扬,1963)。

作为叶子的环境条件,通常还把相对照度划入图中。

温度、CO2浓度因为变化太大,一般不描入图中。

此外,还有把与各层叶相对应的光合速率(Ikusima, 1965;Nomoto, 1978)划入图中的,这对生产构造与物质生产的理解是很有启发的。

相对照度与气象学中的相同,不再详述。

三、仪器的准备100~200cm盒卷尺、50m皮尺、胸径尺、剪刀、手锯、天平、试料袋、塑料绳若干米1~2 m,木工笔、记录本、记录纸、铅笔、方格纸、叶面积测定仪、烘箱、照度计若干台。

四、相对照度的测定和叶子的取样测定1.在取样之前应在林分内按照林分调查规定进行调查测定,选出标准地和标准木。

然后进行相对照度垂直分布的测定。

相对照度的测定,地点和具体树应选在标准地内标准木上,分层测定,林冠上表面的1m以上和林地各设一点,林冠层应视林冠层的厚度而分层,为了提高测定制的代表性,每0.5m为一层,每0.5×0.5m设一个测定,取树冠内外的平均值作为该层的代表值。

严格来说应长期测定(一月或一年等),但为了方便,普遍选择晴天无云的日子,自早晨日出后每小时测定一次,连续数日,取其平均值为各层的代表值。

2.树冠的分层和叶子的取样:前边一说明了门司、佐伯关于生产构造图的表示方法。

按这个要求,对所要测定的树木,首先划分层次。

生态学实验报告(经典)

生态学实验报告(经典)

实验一.不同生态系统中生态因子的测定及其比较(一)、实验内容:气温、光照强度、土壤温度、水分、容重和pH测定的仪器与使用方法; 气温、光照强度、土壤温度的时空变化。

(二)、目的要求:熟悉生态学生态因子测定的基本仪器的使用方法; 熟悉若干生态因子的时空变化特点和规律;比较分析以上生态因子在不同生态系统中的异同及其原因。

(三)、主要仪器设备:温度计、照度计、土壤温度计、pH计、环刀、铝盒、土壤钻、小铲、烘箱、50ml小烧杯、玻璃棒、土壤筛(孔径1mm)、分析天平、干燥器(内盛变色硅胶或无水氯化钙)等。

(四)、实验方法及原理:研究生助教介绍照度计、土壤温度计、pH计等仪器使用方法和观察记录方法后,学生分成8组,在校园中选取不同森林生态系统,开展光照强度、气温、土壤温度、土壤容重、土壤含水量、pH等的时空测定。

照度计:测定太阳辐射强度(单位为umol m-2 s-1)。

一般采用照度计,它是利用光电原理制成的。

光电池具有一个氧化层,在光的作用下,从那里放出电子,只要用一个低电阻的电流表把金属膜和金属基部相连接,就会发出一个与光强度成正比的电流。

这种电池对300-700nm的光是不是灵敏的,而且具有反应迅速、不需要外接电源等优点。

测定时,在照度计的电池槽内装上电池,把光电头插头插入仪器的插孔,打开开关及探头盖,照度计的显示屏上显示读数,待数字稳定后,把光敏探头置于欲测光源处,便可读数。

显示屏的读数分4档,每档相差10倍(单位为lx)。

温度计:温度包括气温和土壤温度。

主要介绍土壤温度计。

土壤温度计的原理与构造与一般的水银空气温度计相似,所不同的是土壤温度计一端弯曲,以便读数。

土壤温度计有不同长短的一组温度计组成,以测定不同深度的土壤温度。

测定时,在土壤表面挖不同深度的小坑,把不同深度的温度计埋至不同的深度(注意温度计的底部与地表平行),把土填回,用手压实,一小时后便可读数。

pH计:pH计有多种类型,可根据精度的需要选用不同的pH计。

(完整版)生态学实验指导汇总,推荐文档

(完整版)生态学实验指导汇总,推荐文档

实验一鱼类对温度、盐度耐受性的观测【实验目的】(1)认识并练习判断生物对生态因子耐受性范围的方法。

(2)认识不同鱼类对温度、盐度等因子的耐受限度和范围不同,这种不同的耐受性与其分布生境和生活习性密切相关,加深对Shelford耐受性定律的理解。

(3)认识影响鱼类耐受能力的因素。

【实验器材】1、实验动物:鲤鱼(Cyprinus carpio)、鲫鱼(Carassius auratus)等。

2、设备与试剂光照培养箱、温度计、天平、加热棒、容纳箱、玻璃棒等【方法与步骤】1、观察动物对高温和低温的耐受能力(1)建立环境温度梯度(5℃,室温20~25℃,35℃)。

(2)对实验动物称重,并记录其种类、驯化背景等。

(3)将鲤鱼和鲫鱼各6条分成一组,分别暴露在5℃、室温和35℃下30分钟。

观察行为。

如果正常,则停止观察;如有异常,则观察在该温度条件下动物死亡数达到50%时所需要的时间。

如果动物明显不动,则可认定死亡。

注:将动物放入低温(高温)环境中后,如果动物马上出现死亡,说明温度过低(或过高),应适当提高(降低)2~3℃再观测。

同时观察并比较室温条件下各鱼的行为。

(4)将鱼类在高温和低温出现死亡的温度条件下死亡率随时间的变化记录在表1-1中。

表1-1 极端温度下不同鱼类死亡率随时间的变化5℃下随时间(分钟)的死亡率%35℃下随时间(分钟)的死亡率%动物种体重驯化背景3060903060902 观察不同淡水鱼类对盐度的耐受能力(1)建立盐度梯度(20‰,30‰,40‰)。

(2)对实验动物称重,并记录其种类、驯化背景等。

(3)将鲤鱼和鲫鱼各6条分成一组,分别放入20‰,30‰,40‰的盐度环境中,同上观察其行为30分钟。

如果正常,则停止观察;如有异常,则继续观察在该条件下动物死亡数达到50%时所需要的时间。

如果动物明显不动,则可认定死亡。

(4)将鱼类在各盐度条件的死亡率随时间的变化记录在表1-2中。

表1-2鱼类对盐度的耐受性观测结果记录表动物体驯5℃下随时间(分钟)35℃下随时间(分钟)的死亡率%的死亡率%种重化背景306090306090【结果与分析】1、依据表中记录结果,以时间为横坐标、死亡率为纵坐标作图。

生态学基础实验报告(3篇)

生态学基础实验报告(3篇)

第1篇实验名称:生态学基础实验实验日期: 2023年10月25日实验地点:生态实验室实验目的:1. 了解生态学基本实验方法和技术。

2. 学习生态调查和数据分析的基本步骤。

3. 掌握生态因子对生物种群分布的影响。

实验原理: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生态因子是指影响生物生长、分布和繁殖的各种环境因素,包括非生物因子(如光、温度、水分、土壤等)和生物因子(如食物、竞争、捕食等)。

本实验旨在通过观察和数据分析,探讨生态因子对生物种群分布的影响。

实验材料与仪器:- 生态调查工具:指南针、测量尺、地形图、样方法工具(如五点取样器、样方框等)- 数据记录表格- 电脑及统计软件(如SPSS、Excel等)- 生态因子测量工具(如温度计、湿度计、pH计等)实验方法与步骤:一、生态调查1. 确定调查区域:选择一片具有代表性的生态系统,如森林、草地、湿地等。

2. 确定调查方法:根据调查对象和目的,选择合适的调查方法,如样方法、样带法、样方法等。

3. 生态因子测量:使用生态因子测量工具,对调查区域内的光、温度、水分、土壤等生态因子进行测量。

4. 生物种群调查:在调查区域内,采用样方法或样带法,对植物、动物、微生物等生物种群进行计数和统计。

二、数据记录与分析1. 将调查数据记录在数据记录表格中。

2. 使用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如计算种群密度、物种多样性指数、生态位宽度等。

3. 分析生态因子对生物种群分布的影响,探讨生态因子与生物种群之间的相互关系。

实验结果:一、生态因子测量结果- 光照强度:平均值为1000 umol m-2 s-1- 温度:平均值为25℃- 水分:平均值为60%- 土壤pH:平均值为6.5二、生物种群调查结果- 植物种群密度:平均值为500株/m²- 动物种群密度:平均值为30只/m²- 微生物种群密度:平均值为1×10⁹个/g土壤三、数据分析结果1. 光照强度对植物种群密度有显著影响,光照强度越高,植物种群密度越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对计算出的5个p值,求其平均数:p=(Pl+P2+P3+P4+P5)
/ 5
式中:pi――第i次计算出的布袋中围棋子的总数。
再数出布袋中所装围棋子的实际数量(黑白棋子数之和),并比较 总数估算值p和总数实际值P。
Lin coin指数法实验记录


1
2
3
4
5
a
总数估算值的平均
值p
总数实际值P
n
r
【思考题】
(5)种群是封闭的,即没有迁入或迁出,如果有,迁入或迁出的数 量必须能够测定。
Lincoln指数法的的基本公式:p/a=n/r
其中:p——种群总数;a——最初标记数;n——取样总数;r—— 样本中标记个体数。
【实验目的】
(1)通过Lincoln指数法估计种群数量,使学生掌握标记重捕技术。
(2)理解Lincoln指数法在统计种群数量中的重要作用。
【实验目的】
(1)通过实验操作,掌握生命表的编制方法。 (2)学会分析生命表。
的死亡率%
35C下随时间(分钟)
的死亡率%
30
60
90
30
60
90
2观察不同淡水鱼类对盐度的耐受能力
(1)建立盐度梯度(20%。,30%。,40%。)。
(2)对实验动物称重,并记录其种类、驯化背景等。
(3)将鲤鱼和鲫鱼各6条分成一组,分别放入20%,30%,40% 的盐度环境中,同上观察其行为30分钟。如果正常,则停止观察; 如有异常,则继续观察在该条件下动物死亡数达到50%时所需要的时 间。如果动物明显不动,则可认定死亡。
注:将动物放入低温(高温)环境中后,如果动物马上出现死亡, 说明温度过低(或过高),应适当提高(降低)2~3C再观测。同时观 察并比较室温条件下各鱼的行为。
(4)将鱼类在高温和低温出现死亡的温度条件下死亡率随时间的
变化记录在表1-1中
表1-1极端温度下不同鱼类死亡率随时间的变化
动物







5C下随时间(分钟)
(1)Lin coin指数法调查中的使用范围是什么?其可靠程度如何?
(2)采用Lincoln指数法调查种群数量时取多大的样方才可以更好的 估计种群的数量?
【探索性实验】
取样计数过程中,一般实验组用100ml的烧杯,另一半实验组用50ml的烧杯,并比较实验结果。
二生命表的编制
生命表是表达种群死亡过程的有力工具。通过编制生命表,可获 得有关种群存活率、 存活曲线、生命期望、世代净增值率、 增长率(综 合生命表)等有重要价值的信息。 根据生命表所列数字的来源和类型, 可将生命表分为动态生命表 (又称同生群生命表, 追踪同生群存活数 和死亡数作为基本数据列入表中) 、静态生命表(根据一次大规模调 查,以不同年龄个体存活数作为基本数据列入表中) 和综合生命表(在 上述生命表中加入带便世代繁殖信息的数据) 。建立野外生物的动态 生命表往往需要结合运用标记重捕技术, 而且该方法由于要追踪生物 从出生到死亡的整个过程, 不太适用于寿命很长的生物的研究。 静态 生命表的编制需要一次大量采集数据, 以使样品能够代表整个种群的 构成,而且由于各同生群之间的出生率、死亡率不尽相同,容易出现 较大的误差。
实验二Lincoln指数法估计种群数量大小和生命表的编制
一、Lincoln指数法估计种群数量大小
标记重捕法通常用于估计在一个有比较明显界限的区域内的动物种 群数量。具体做法是:在该区域内捕捉一定数量的动物个体并对其进 行标记,然后放回,经过一个适当时期(让标记动物与种群内其它个 体充分混合)后,再进行重捕。根据重捕样本中标记者的比例,估计 该区域种群的总数。其原理是标记动物在第二次抽样样品中所占的比 例与所有标记动物在整个种群中所占的比例相同。标记重捕法的方法
(4)将鱼类在各盐度条件的死亡率随时间的变化记录在表1-2中。
表1-2鱼类对盐度的耐受性观测结果记录表

【结果与分析】
1、依据表中记录结果,以时间为横定律等对结果进行讨 论,分析各组间的差异,评估不同鱼类对温度、盐度耐受性的差 异及其影响因素。
(3)将黑色棋子与布袋中原有的白棋子混合均匀。
(4)用50mL烧杯随机取1烧杯棋子,记录50ml烧杯中总棋子数和 黑棋子数,并填入表中。
5)重复方法与步骤(3)和(4)5次
(6)计算p值(用n表示每次所取棋子(相当于样本)全部个数,
表示每次取样样本中标记的棋子个数(黑棋子数),a表示最初标记 棋子数(总的棋子数)。
实验一 鱼类对温度、盐度耐受性的观测
实验目的】 (1)认识并练习判断生物对生态因子耐受性范围的方法。
(2)认识不同鱼类对温度、盐度等因子的耐受限度和范围不同,这 种不同的耐受性与其分布生境和生活习性密切相关,加深对Shelford耐受性定律的理解。
(3)认识影响鱼类耐受能力的因素。
【实验器材】
1、实验动物:鲤鱼(Cyprinus carpio)、鲫鱼(Carassius auratuS等。
2、设备与试剂 光照培养箱、温度计、天平、加热棒、容纳箱、玻璃棒等 【方法与步骤】
1、观察动物对高温和低温的耐受能力
(1)建立环境温度梯度(5C,室温20~25C, 35C)。
(2)对实验动物称重,并记录其种类、驯化背景等。
(3)将鲤鱼和鲫鱼各6条分成一组,分别暴露在5C、室温和35C下30分钟。观察行为。如果正常,则停止观察;如有异常,则观察 在该温度条件下动物 死亡数达到50%时所需要的时间。如果动物明 显不动,则可认定死亡。
【实验器材】
黑色与白色围棋子各300枚(代替实验动物),标记笔,50mL的烧 饼,黑色布袋,托盘等。
【方法与步骤】
(1)每3人一小组,每小组取一个黑布袋,每袋装入由实验教师发 的白色围棋子若干(150个左右),但每组所装的棋子数不等。 (2)每组再分别装入黑色棋子50个左右(相当于标记的动物) ,并 将具体数目填入表中。
很多,其中Lin coin指数法是常用的方法之一。
在运用Lin coin指数法进行种群数量的估计时,必须满足下列假设 条件,才能使种群数量的估计比较准确:
(1)标记方法不能影响个体的正常活动。
(2)标记保留的时间不能短于整个实验时间。
(3)第二次取样之前标记个体必须在自然种群中充分混合。 (4)不同年龄的个体具有相等的被捕的几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