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文相关知识点总结
说明文知识点
![说明文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c3a72486a0c7aa00b52acfc789eb172dec639973.png)
说明文知识点
说明文是一种文体,它的目的是向读者解释、介绍或阐述某个事物、现象、原理、过程等。
说明文的主要特点是客观、准确、清晰和有条理。
以下是关于说明文的一些知识点:
1.主题明确:说明文的主题应该明确,即要解释、介绍或阐述的对
象应该具体且清晰。
2.结构合理:说明文的结构应该合理,通常包括开头、主体和结尾
三个部分。
开头部分用于引出主题,主体部分用于详细解释、介绍或阐述,结尾部分用于总结全文。
3.语言准确:说明文的语言应该准确,不能含糊其辞,更不能出现
错误。
同时,语言应该简洁明了,避免使用复杂的句式和生僻的词汇。
4.逻辑清晰:说明文的逻辑应该清晰,即文章的内容应该有条理,
各个部分之间应该有逻辑关系。
这样,读者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接受作者的观点。
5.使用说明方法:说明文中常常使用比较、分类、举例、因果、过程
等说明方法,使得内容更加生动、形象,易于理解。
6.客观公正:说明文应该客观公正,不能带有个人的情感色彩和主
观偏见。
只有这样,才能使读者信服。
7.注意段落过渡:说明文的段落之间应该有自然的过渡,使得文章
流畅,读起来不突兀。
以上就是关于说明文的一些知识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说明文知识点归纳总结
![说明文知识点归纳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a341ff66492fb4daa58da0116c175f0e7cd11931.png)
说明文知识点归纳总结说明文是一种以事实为基础的非虚构文体,通过对事物、现象、原理或者规则进行描写、解释、分析、归纳和总结,以达到传达信息、传递知识、阐明观点和指导实践的目的。
以下是说明文的主要知识点归纳总结:1. 目的性:说明文的目的是确切、准确地向读者传递信息或者传递知识。
通过对某一事物、现象、原理或规则的描述和解释,使读者对这一内容有更深入的认识。
2. 客观性:说明文要求客观、真实地反映事物的本质特点,不能夸大、歪曲事实。
通过真实描述和准确解释,使读者能够正确理解事物、现象、原理或规则的真实面貌。
3. 数据和事实支撑:说明文以客观的数据、有力的事实和恰当的证据为基础,通过描写、解释和分析来支撑自己的观点。
数据和事实的准确性和可信度对于说明文的高效传达非常重要。
4. 分类和归纳:说明文通常采用分类和归纳的方式来展示和讲解知识。
通过将事物、现象或规则归纳为不同的类别、种类或类型,使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所传达的知识内容。
5. 科学性和逻辑性:说明文需要具有科学性和逻辑性。
通过科学的解释和逻辑的论证,使读者对所讲述的事物、现象或规则有清晰、准确和合理的认识。
6. 文体特点:说明文通常使用客观、中肯、简洁的语言风格,避免使用主观感情和个人观点的修辞手法,重视事实和数据的陈述和分析。
7. 文章结构:说明文通常采用直接或间接的说理手法,具有明确的中心思想,严密的逻辑结构。
通常分为导入部分、主体部分和结论部分,以递进、分析或对比等方式展开说明和阐述。
8. 组织结构:说明文的组织结构可以根据所要说明的内容的特点选择合适的结构方式,如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因果关系等,以达到清晰、连贯、易于理解的效果。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的知识点是根据一般的说明文特点总结得出的,具体的说明文可能会有一些特殊的要求和特点。
在写作说明文时,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表达方式和结构,以达到传达信息和知识的目的。
说明文的知识总结
![说明文的知识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ca6eedc35ff7ba0d4a7302768e9951e79a896978.png)
说明文的知识总结说明文的知识总结说明文通过对实体事物科学地解说,对客观事物做出说明或对抽象事理的阐释,使人们对事物的形态、构造、性质、种类、成因、功能、关系或对事理的概念、特点、来源、演变、异同等能有科学的认识,从而获得有关的知识。
下面,小编为大家分享说明文的知识总结,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一、说明文的概念: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一种文体,或介绍事物的状态、性质、功能;或阐明事理,目的是给人以知识。
二、说明文的分类:通常,依据说明对象和说明目的的不同,把说明文分为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两大类。
说明对象是具体事物,说明目的是使读者了解、认识这个或这类事物的特点,常称之为事物说明文,如《松鼠》、《中国石拱桥》等。
说明对象是某个抽象事理,说明目的是使读者明白这个事理,常称之为事理说明文,如《死海不死》、《向沙漠进军》等。
在一篇说明文中,介绍事物与阐明事理往往是交错使用的。
根据说明文的语言风格(语言特色)以及表达方式的不同,可以把说明文分为平实的说明文和生动的说明文两种。
生动的说明文也叫作文艺性说明文。
三、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所谓特征就是这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标志。
只有抓住特征才能说明白这一事物或事理的独特之处。
一般说,事物类说明文其特征多体现在形状、方位、构造、发生发展变化过程、制作方法以及效能等方面。
事理类说明文其特征多体现概念、种类、本质属性、内部规律以及科学原理等方面。
怎样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呢?(1)从文章结构入手。
阅读说明文,要先给文段标上序号,弄清每段说的是什么,然后“同类合并”给文章分段,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
从而理解内容,知道说明对象是什么,分清类别,确定说明对象的特征。
(2)从重点段及关键语句入手。
从写作方法上看,说明文多具备层次分明、重点突出的特点。
抓住了这个特点,我们在捕捉说明文对象的特征时,就要注意重点段的明示作用。
在说明文中,总会有一些概括性的语句或归结上文说明的内容,或引出下文说明的要点,阅读中抓住这些语句,往往就等于抓住了说明对象的特征。
高中说明文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中说明文知识点归纳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fffe30a459f5f61fb7360b4c2e3f5727a5e92429.png)
高中说明文知识点归纳总结高中说明文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需要掌握的知识点有以下几个方面:一、说明文的基本概念和特点:说明文是一种以陈述事实、阐明道理为主要目的的文体,在语言上以客观准确、条理清晰为特点。
说明文具有以下特点:1. 事实性:说明文要客观陈述事实,不能主观臆断或夸大虚构。
2. 阐明性:说明文要通过论证、举例、比较等方式阐明事物本质、特点、原理等。
3. 理性和客观性:说明文要客观陈述事物,不能感情用事或带有主观色彩。
4. 条理性和逻辑性:说明文要有清晰的文体结构和严密的逻辑推理,使读者易于理解。
二、说明文的分类及写作方法:1. 过程说明文:主要介绍事物的发展演变过程,要注意顺序、流程、细节的描写。
2. 原理说明文:主要阐述事物的原理和道理,要明确事物的本质、特点及其原理的逻辑关系。
3. 特点说明文:主要介绍事物的特点、特性、特征等,要突出事物的独特之处。
4. 分类说明文:主要将事物进行分类、归类,并从各类中挑选出代表进行介绍。
三、说明文的文体结构:说明文的文体结构通常由引入、主体和结尾三个部分组成:1. 引入部分:引入部分主要是对要说明的事物进行引入和概述,吸引读者的注意力。
2. 主体部分:主体部分是说明文的核心部分,要对事物的特点、原理、过程等进行详细阐述,逻辑严密,数据有据。
3. 结尾部分:结尾部分主要是对前文进行总结和归纳,或对事物的意义和影响进行展望。
四、说明文的语言技巧:1.用词准确规范:说明文要使用准确明确、规范通顺的语言,避免使用模棱两可或含糊不清的词语。
2. 表达简练明了:说明文要力求用简洁的语言表达事物的本质、特点,避免冗长的句式和繁杂的词藻。
3. 用例论证:通过实例的引入和论证,可以增加说明文的说服力和可信度。
4.列数字数据:在说明事物特点和变化过程时,可以使用数据和图表进行量化和展示,以增强说明效果。
5.采用排比句:通过排比句的运用,可以使句子更加紧凑,增加语言的节奏感和修辞效果。
说明文知识点总结
![说明文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a36eea3bf111f18583d05ae1.png)
说明文知识点总结一、什么叫说明文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兼用叙述、议论、描写等表达方式,用以介绍事物、解说事理,给人以科学知识为目的。
因此以客观介绍为主。
阅读说明文要抓住文章的说明对象及说明对象的特征。
二、说明文的分类从内容上分为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区别:事物说明文重在介绍事物的特征,而事理说明文则重在揭示事物的本质。
所以,属于哪一类说明文,取决于说明的内容侧重于特征,还是其本质。
三、说明文的说明顺序一般来讲,常见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事物说明文一般采用时间顺序和空间顺序,我们阅读此类文章把握表示时间和空间的关键词语以便区分。
事理说明文一般采用逻辑顺序阐述前因后果。
四、说明文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是什么?1、作比较下定义打比方分类别列数字举例子2、写说明文要根据说明对象的特点及写作目的,选用最佳方法。
3、举事例:要注意例子的代表性,要注意例子的适量性。
4、常见的说明方法的作用公式:·举例子:通过举具体的事例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从而使说明更加具体,更有说服力。
·分类别: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分门别类,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
·作比较:把()和()加以比较。
突出强调了事物()的特征(事理)。
·打比方:将()比作(),从而形象生动的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事理)。
·下定义:用简明科学的语言对说明的对象(科学事理)加以揭示,从而更科学、更本质、更概括地揭示事物的特征(事理)。
·列数字:用具体的数据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是说明更准确,更有说服力。
五、说明文语言的特点:准确回答语言类问题时可采用一正一反一体现的公式。
如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删去后不符合人们认识客观事物的规律,与客观事实不相符。
说明文从语言上分为生动性说明文和平实性说明文。
说明文阅读1、说明文的类型:事物、事理说明文(从内容角度,根据说明的对象和目的)。
说明文知识点归纳总结小学
![说明文知识点归纳总结小学](https://img.taocdn.com/s3/m/181fa8bdf71fb7360b4c2e3f5727a5e9846a2770.png)
说明文知识点归纳总结小学说明文是介绍某个事物、过程或概念的一种文章形式。
它以客观、准确、系统、条理清晰的方式来阐述某个问题或主题。
在小学阶段,学生们开始接触各种说明文,了解不同领域的知识。
本文将对小学阶段常见的说明文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
一、科学知识类1. 太阳系太阳系是由太阳、八大行星以及许多行星、卫星、小行星、彗星和流星组成的宏大天体系统。
太阳系的行星按照离太阳远近分为内行星和外行星两类。
内行星有水金星、地球、火星,外行星有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2. 水循环水循环是地球上水分在不同形态之间循环的过程。
水蒸气从水面蒸发到大气中形成云,随后通过冷凝而转化为水滴,最终降落到地面上的过程称为降水。
3. 植物生长过程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阳光、水和二氧化碳转化为能量和养分。
植物的生长过程包括萌发、生长、开花和结果等阶段。
4. 常见恒星恒星是太空中巨大的氢核聚变反应中心。
常见恒星有太阳、北极星、木星、金星等。
二、社会科学类1. 交通规则交通规则是为了保证交通运输秩序和安全而制定的规定。
包括行人过马路注意事项、红绿灯规则、人行横道等。
2. 人体器官及功能人体器官包括心脏、肺、肝脏、脾脏等,每个器官都有各自的功能。
心脏负责泵血、肺负责呼吸、肝脏负责分解毒物等。
3. 环保知识环保知识包括垃圾分类、节约用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等。
环保是每个人的责任,通过行动保护环境。
4. 礼貌与公德礼貌与公德是社会道德的基本要求,包括尊重他人、友善待人、遵守纪律等。
三、自然科学类1. 气候类型气候是指地球某一地区长期的天气状况。
根据地理气候带可将气候分为寒冷地区气候、温暖地区气候、季风地区气候等。
2. 地球自转与公转地球的自转是指地球围绕自身中心轴的旋转运动,公转是指地球围绕太阳轨道的运动。
3. 河流的形成河流是由地下水形成的,它们是地壳运动、水域溶蚀产物和雨水等因素的综合结果。
4. 火山和地震火山喷发是由于地下岩浆充盈地壳中的裂隙和孔隙,形成高温高压而引起的。
小学说明文的知识点总结
![小学说明文的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7d4b52edf424ccbff121dd36a32d7375a417c6cf.png)
小学说明文的知识点总结一、说明文的概念和特点1. 说明文是介绍、解释、阐述某一现象、事物、观念、规律、原理等内容的一种文体。
2. 说明文语言要准确、清晰、简练、通俗易懂。
3. 说明文要注重事物的概括、分析、比较和说明,尊重事实,注重逻辑性和说服力。
二、说明文的写作方法和结构1. 说明文要先介绍所要说明的事物,让读者了解背景和基本情况。
2. 逐一阐述事物的特点、功能、原理、作用、分类等。
按照一般性原理、特殊性原理、个别性原理分别进行说明。
3. 结尾要得出结论,做出总结,表明态度,引起思考和启示。
三、说明文的常用连接词语1. 表对比关系:不仅...而且、与此同时、相反地2. 表因果关系:因为、由于、所以、因此、所以、故此3. 表递进关系:而且、再者、还有、更重要的是4. 表添加关系:另外、再者、而且、还有、再加上、又、再有5. 表总结关系:因此、总之、总体来看、归根结底、总而言之四、说明文的常见题材1. 自然现象:如昼夜交替、四季变化、水循环、生态平衡等。
2. 社会现象:如劳动分工、交通规则、公共设施、传统文化等。
3. 科学知识:如天文、地理、生物、物理、化学等知识的介绍和解释。
4. 文化习俗:如节日习俗、饮食文化、服饰文化等。
五、写好说明文的技巧和要点1. 充分了解所要说明的内容,做足够的调查和研究,掌握充足的材料。
2. 注意结构的合理安排,条理清晰,语言连贯,逻辑性强。
3. 注意用例子或实例来证明所论述的观点,增加文章的说服力。
4. 注意用言简意赅、通俗易懂的语言,尽量避免生僻词汇和长句子。
以上就是小学说明文的知识点总结,希望对学习说明文的同学们有所帮助。
说明文要点
![说明文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2843beb8c850ad02df8041d1.png)
说明文的学习【知识要点】一、概念: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一种文体,或介绍事物的状态、性质、功事理,目的是给人以知识。
二、说明文的分类:1・通常,依据说明对彖与说明目的的不同,把说明文分为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两2・我们还根据说明语言的不同特色,表达方式的使用情况的不同,把说明文分为平实和生动的说明文两种。
生动的说明文又叫文艺性说明文。
三、说明的方法:1・举例子:为了说明事物的情况或事理,有时光从道理上讲,人们不太理解,这就需要俗易懂又有代表性的例子来加以说明。
2・分类别:要说明事物的特征或事理,可以根据形状、性质、成因、功能等方面的空事物或事理按一定的标准分成若干类,然后依照类别,逐一加以说明。
3・列数据:从数量上说明事物特征或事理的最精确、最科学、最有说服力的依据。
4・作比较:为了把事物或事理说得通俗易懂,有时可以从人们已有的感性知识出发,们生活中熟悉的事物或事理作比较,从而唤起读者的想象,获得一个深刻的印象。
5・下定义:为了突出事物或事理的主要内容或主要问题,常常用简明扼要的语言给事义。
这是说明事物特征或事理、揭示事物或事理的本质的一种方法。
6・打比方:可以使人们不了解的事物或抽象的事理变得具体、生动、形象。
7・画图表:有些事物的关系抽象而复杂,仅用文字说明还不能使读者明白,这就需2意图,或按比例精确绘制出如产品设计图、军事行动路线图等。
有时,被说明的事物项目较彳成统计表,将有关数字分别填人表中,使人看了一目了然。
8・作诠释:这是对事物进行解释的一种说明方法。
下定义与作诠释的区别是:定义目整,即定义的对象与所下定义的外延要相等,并且要从一个方面完整地揭示概念的全部内涵;不要求完整,只要揭示概念的一部分内涵就可以了,并且解释的对彖与做出的解释外延也可I 作诠释不仅可以用来解释概念、定理、定律等,也可以用来解释事物或事理的性质、特点、J 等。
作诠释的语言虽不像下定义那样要求严格,但也须简明、准确、通俗易懂。
说明文的知识点归纳总结
![说明文的知识点归纳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f6f5865afbd6195f312b3169a45177232f60e41b.png)
说明文的知识点归纳总结以下是关于说明文的一些重要知识点归纳总结:1. 说明文的定义:说明文是一种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体,它通过对客观事物的性质、形态、特征、结构、功能、成因、关系等进行科学的说明,使读者对所说明的事物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2. 说明文的类型:- 按说明对象划分: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
- 按语言风格划分:平实说明文和生动说明文。
3. 说明顺序:- 时间顺序:按照时间先后顺序进行说明。
- 空间顺序:按照空间位置关系进行说明,如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内到外等。
- 逻辑顺序:按照事物的内在逻辑关系进行说明,如因果关系、主次关系、总分关系等。
4. 说明方法:- 举例子:通过具体事例来说明事物的特点。
- 分类别:将事物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说明。
- 作比较: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事物进行比较,突出它们的异同。
- 列数字:用具体的数据来说明事物的特征。
- 打比方: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来说明事物的特点。
- 下定义:用简洁的语言对事物进行准确的定义。
5. 说明文的语言特点:- 准确性:使用准确、恰当的语言,避免模糊和歧义。
- 简洁性:语言简洁明了,避免冗长和复杂。
- 逻辑性:条理清晰,层次分明,符合逻辑规律。
6. 写作结构:- 总分式结构:先总述事物的特点或事理,然后分别进行具体说明。
- 递进式结构:按照事物发展的顺序或逻辑关系逐步深入说明。
- 并列式结构:将说明对象的几个方面并列起来进行说明。
掌握以上说明文的知识点,对于阅读和写作说明文都有很大的帮助。
在阅读说明文时,可以更好地理解作者的说明思路和方法;在写作说明文时,可以运用恰当的说明方法和语言,使文章更加准确、清晰、有条理。
说明文的知识点归纳总结 说明文的知识点
![说明文的知识点归纳总结 说明文的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b46ee072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0c7084c.png)
说明文的知识点归纳总结说明文的知识点说明文的知识点归纳总结篇一特点以描写为主,叙事、描写、议论也有。
以解说或介绍事物的形状、性质、成因、构造、功用、类别等或物理的含义、特点、演变等为主要内容。
以客观、准确为基本要求,一般不表示的感情倾向。
分类按说明对象分事物说明文:解释、介绍实体性事物,如《中国石拱桥》。
事理说明文:解释、说明抽象性事物,如《死海不死》。
按写作方法分介绍性说明文:一般是介绍实体(建筑、用品等)事物,《雄伟的人民大会堂》。
描述性说明文:说明与描述结合,形象具体地说明事物,具有一定的文艺色彩,如《看云识天气》。
记述性说明文:说明结合记述,常用以说明事物的发展或生产操作过程《缩微图书》。
阐释性说明文:说明结合议论,阐释抽象的'事理,《沙漠进军》。
按功用范围分一般说明文:说明一般事物或事理的说明文,如《统筹方法》。
科技说明文:说明文科技产品或高新科技知识的说明文,如《子计算机的多种功能》。
应用说明文:以说明书、简介、规则、为主要样式的说明文,如《从宜宾到重庆》。
方法下定义:用判断句对事物的本质特征作简明、概括的说明。
举例子:列举实例对事物作具体的说明。
分类别:按照一定标准、角度对较复杂的事物进行分类,再逐一说明。
打比方:运用比喻方法,对事物或势力进行形象化的说明。
引用:引用经典、文献、名言、诗歌、歌谣、传说等。
列数字:确数,用准确的数字资料加以说明。
概数,用概数对事物作准确说明。
列图表;通过画图,照片或列表的形式对事物进行说明。
顺序。
空间空间方位、地点位置的转换顺序如东西南北中、前后左右等。
如《故宫博物院》。
时间以事物发展的时间先后顺序说明,如《从甲骨文到缩微图书》。
特点:以讨论表达为主,其他表达也可同时使用;态度明确地表达意见或观点;用充分的材料证明自己的观点或看法。
要素论点-对所论述的问题所持的观点、态度。
论点有中心论点、分论点两种,有的议论文只有中心论点,有的议论文中心论点、分论点均有。
说明文相关知识点总结
![说明文相关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0a740c7c360cba1aa811daaa.png)
说明文相关知识点总结一、说明文的定义:说明文是指客观地说明事物或阐明事理的文章,以说明事物的颜色、形状、构造、性质、成因、功用等特征以及阐明事理、介绍知识为主要内容。
二、说明文的类型:事物、事理说明文(从内容角度,根据说明的对象和目的)。
事物说明文一般标题就是说明的对象事理说明文找准开头结尾的总结句。
因为说明对象是一篇文章所要介绍的事物或事理,一般是一个名词或名词短语,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看文题二看首尾段。
事物说明文指出被说明事物即可。
事理说明文指出说明内容,形成一个短语:介绍了……的……(对象加内容) 。
三、说明对象:指文章说明的主要人或事物(一般不必答人或事物的特点)。
四、说明方法:1、常见的说明方法:举例子分类别打比方列数字作比较下定义引资料画图表作诠释2、一般回答三个字,要掌握几种常见的说明方法,会分析在文中的作用:①举例子:具体真切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
②分类别:条理清楚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
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分门别类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
使说明的内容眉目清楚,避免重复交叉的现象。
③列数字:具体而准确地说明该事物的××特点。
使说明更有说服力。
④作比较:突出强调了被说明对象的××特点(地位、影响等)。
⑤下定义:用简明科学的语言对说明的对象/科学事理加以揭示,从而更科学、更本质、更概括地揭示事物的特征/事理。
其最大特点是准确揭示事物的本质,是科技说明文常用的方法。
⑥打比方:打比方就是修辞方法中的比喻。
生动形象地说明该事物的××特点,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
⑦画图表:使读者一目了然,非常直观形象地说明的事物的××特点。
⑧作诠释: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懂。
做诠释是对事物的形状、构造、成因、用途等等进行说明⑨摹状貌: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形象化的描摹,使说明更具体生动形象。
说明文知识点总结
![说明文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835e2f33f56527d3240c844769eae009581ba2a8.png)
• 一是简明平实,二是生动活泼。
• பைடு நூலகம்论哪种语言风格,所用语言都必须准确。 这是说明文语言的基本特点。
• 说明文语言特征:生动(趣味性)、
•
准确(科学性)
限制性词语能否删去
• (1)表态(删还是不删)。 • (2)解释该词并定性。如:“比较”“几
乎”“相当”等词表程度;“大约”“可 能”“左 右”等表估计,“多”“有余” 等表数量。 • (3)结合原句说明。 • (4)若删去,原来什么样的意思就变成了 什么样的意思了,不符合实际,太绝对了。 • (5)xx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 密性。
• ②列数字:具体而准确地说明该事物的 ××特点。使说明更有说服力。
• ③打比方:把……比作……,生动形象地 说明该事物的××特点,增强了文章的趣 味性。
• ④作比较:将……和……加以比较,突出 地说明该事物的××特点(地位、影响 等)。
说明方法
• ⑤引资料:通过引用……使说明的内容更 具体、更有说服力。
说明顺序
• 空间顺序、时间顺序、逻辑顺序 • 逻辑顺序 • ①从现象到本质 • ②从原因到结果 • ③从概括到具体 • ④从特点到用途
⑤从主要到次要 • ⑥从整体到部分
段与段或句与句能否调换顺序
• 关注:逻辑顺序、时间顺序、结构 • 例如: • (1)不能调换;概括各段段意;原文采用由….
到….的逻辑顺序介绍事物,调换后不符合人们认 识事物的逻辑顺序。
• a、引用具体的事例;(作用同举例子) • b、引用具体的数据;(作用同列数字) • c、引用名言、格言、谚语;作用是增强说
明的文学性,使说明更有说服力。 • d、引用神话传说、新闻报道、谜语、轶事
趣闻等,作用是增强说明的趣味性,使说 明更有说服力。 • e、引用说明在文章开头,还起到引出说明 对象,吸引读者阅读的作用。
说明文知识点
![说明文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20627c6859eef8c75fbfb373.png)
说明文知识点一、知识名称:说明文之说明对象知识点(一):什么是说明对象1.被说明的事物或被解说的事理就是说明对象。
一般说来,说明的对象是文中所要具体介绍的事物或要解释的事理。
2.有时一个段落也有一个说明对象。
知识点(二):明确说明对象明确说明对象,主要从两个方面着眼,一是看文章说明什么事物或事理,二是看文章说明这一事物的哪个方面,我们既可从标题入手,也可从材料中归纳。
知识点(三):如何找准说明对象方法1:看题目,不少题目都表示说明对象。
方法2:抓首括句和中心句。
说明文往往运用这种句子来突出所要说明的事物和特征。
反之,如果要求为说明文加一个题目,也可以用说明对象作为题目。
二、知识名称:说明文之说明顺序知识点(一)说明文的顺序有哪些?时间顺序:以时间顺序依次说明事物的发展变化过程。
空间顺序:是指按事物的方位顺序说明事物,说明事物的形状和构造多用这种顺序。
要特别注意弄清空间的位置,注意事物的表里、大小、上下、前后、左右、东西南北等的位置和方向。
逻辑顺序:常以推理过程来表现,一般包括以下几种类型。
①从现象到本质:如《大自然的语言》先描述物候现象,再列举物候形成的原因。
②从原因到结果:或先说结果再解释原因,或先解释原因再得出结果。
③从概括到具体:先从总体上进行说明,再作进一步的具体说明。
④从特点到用途:先介绍事物的特点,再说明此事物的具体用途。
⑤从主要到次要:先说明此事物最主要的特征,再说明次要的。
⑥从整体到部分:先整体介绍,再具体介绍各部分内容。
知识点(二)准确把握说明对象,理清说明的顺序说明文总是按说明对象本身的特点来安排说明顺序的。
从说明文的分类来看:事物说明文常采用空间顺序和时间顺序,事理说明文常采用逻辑顺序。
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要找出体现说明顺序的重点词语和句子。
从说明内容来看:(1)用于人物的生平介绍、科学观察记录、说明事物或事理发生、发展或制作过程一类的说明文,往往运用时间顺序,一般都能从文章中找出标志性的表示时间的词语。
说明文知识点考点汇总
![说明文知识点考点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3cd8bb6a9b6648d7c1c74612.png)
说明文知识点考点汇总考点一、说明方法1、举例子:具体真切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
2、分类别:条理清楚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
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分门别类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
3、打比方:生动形象地说明该事物的××特点,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
4、列数字:具体而准确地说明该事物的××特点。
使说明更有说服力。
5、作比较:突出强调了被说明对象的××特点(地位、影响等)。
6、下定义:简明科学的语言对说明的对象或科学事理加以揭示,从而更科学、更本质、更概括地揭示事物的特征或事理。
7、摹状貌: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
8、做引用:具体充实用引用的方法说明事物的特征,增强说服力,如引用古诗文、谚语、俗话。
引用说明在文章开头,还起到引出说明对象的作用。
考点二、文段作用类型:说明某段或某句的作用(与现代文相类似)对策:这种题目答题的角度有二(1)结构、内容作用:1、开头段:①总起全文,领起下文、②设置悬念、③开门见山、渲染气氛、④为后文做铺垫,埋下伏笔2、中间段(过渡段):①承上启下②推动内容发展,使发展成为必然。
3、结尾段:①总结全文,呼应前文或题目,②深化(升华)主题,③卒章显志,言有意而意无穷,④画龙点睛,与首段相照应⑤使文章结构前后严谨。
有时在文章在开头,还起着引出说明对象或说明事理的作用。
(2)、结合说明方法谈。
通过……的说明方法,说明了……(事物特征或事理),使说明……(作用)。
拓展:1、标题的作用:①点出说明对象及特征②运用形象化的语言吸引读者,增加阅读的趣味性。
③设置悬念,增加趣味。
1、文章开头语句或段落的作用?①引出说明对象②点明说明对象的特征③吸引读者,增加文章阅读的趣味性。
④总起全文,领起下文,为后文做铺垫。
2、文章结尾的作用①总结全文,呼应前文或题目,②深化(升华)主题,③使文章结构前后严谨,再次总结说明对象的特征。
说明文知识点归纳
![说明文知识点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9f28af4aa55177232f60ddccda38376baf1fe076.png)
说明文知识点归纳总结一、基础梳理1.说明文的类型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章。
按说明对象的不同,可以分为事物说明文(如:《鲸》)和事理说明文(如:《只有一个地球》)。
按语言特点的不同,可以分为平实说明文和文艺性说明文(也叫科学小品,如文笔优美的布封的《松鼠》)。
2.说明的对象及特征说明对象是指在文中集中介绍的事物。
说明对象的特征是指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标志,抓住了才能了解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在一篇文章或一个文段中,往往用一句话、几句话的形式将事物的特征介绍得明明白白。
3.说明的顺序说明要有顺序,这是使说明内容条理化的必要条件。
常见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程序顺序是时间顺序的一种)、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说明文的顺序,根据说明的目的和对象,可以以一种顺序为主,兼用其他顺序。
4.说明的方法常见的说明方法有:分类别、下定义、作比较、举例子、打比方、列数据、画图表、作诠释、摹状貌、引资料等。
A.举例子:为了说明事物的情况或事理有时光从道理上讲,人们不太理解,这就需要举些既通俗易懂又有代表性的例子来加以说明。
常会出现“比如”、“例如”、“如”等字样。
B.分类别:要说明事物的特征或事理,从单方面往往不容易说清楚,可以根据形状、性质、成因、功能等方面的异同,把事物或事理按一定的标准分成若干类,然后依照类别,逐一加以说明。
如《鲸》一文中,“鲸总得来说分两类”一句便是典型的分类说明的标志。
C.列数据:数字是从数量上说明事物特征或事理的最精确、最科学、最有说服力的依据。
它往往通过数字来说明事物的特点,从数量上给人以具体、准确的印象。
但要注意,并非文中出现的数字都属于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关键是看它是否是在说明事物的特征。
与事物特征无关的数字的出现,不能看作是列数字的说明方法。
D.作比较:为了把事物或事理说得通俗易懂,有时可以利用人们生活中熟悉的事物或事理作比较,从而唤起读者的想象,获得一个深刻的印象。
一般说,采用此方法时总有相比事物之间的可比性,所以文中往往会出现一些“与……相比”、“……是……的几倍(几分之一)”、“……大似……”等字样,但也不尽然。
说明文知识点总结
![说明文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34e8a1be951ea76e58fafab069dc5022aaea4606.png)
说明文知识点总结说明文知识点总结1说明文的阅读考查要点通常有:把握说明对象及特征、概括说明的内容、分析说明的顺序、辨析说明的方法并理解其作用、品味说明的语言。
一、把握说明对象及特征。
1、对象:①事物说明文:看标题。
如:《中国石拱桥》《苏州园林》等。
②事理说明文:不能仅看标题。
如《死海不死》的说明对象是“死海不死”的原因。
注意:①一定要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后在确定,不能只看标题。
②不要把说明文中的局部的说明对象误认为是全文的说明对象。
2、特征:这是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标志。
方法:(1)直接筛选法:抓住文中的关键词、句。
如文章的标题(《雄伟的人民大会堂》)、全文的中心句(如《苏州园林》:“务必使游客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都构成一幅完美的图画”)、段落的中心句、段尾的总结句或承上启下的过渡句(如《中国石拱桥》第二段指出:“石拱桥在世界桥梁史上出现的比较早。
这种桥不仅形式优美,而且结构坚固。
)(2)综合概括法:有的文段没有直接表明中心的句子,需要综合全文的内容,小结段意,最后将它们归纳提炼。
二、概括说明的内容1事物说明文:说明对象+对象的特征。
2事理说明文:关于××的(原因、方法、原理等)。
三、分析说明顺序:1、时间顺序(时间的先后。
如:介绍事物的发展历程、介绍人物生平、讲解制作过程等)2、空间顺序(常用方位词如介绍建筑物或实体)。
3、逻辑顺序:按照(先结果后原因,现象到本质,因到果,果到因,主到次,浅入深,个别到一般等,常用表因果、表事理顺序的词,如“因为、所以”“首先、其次”)。
四、说明的方法及作用1、列数字:准确说明了什么事物什么特点。
2、举例子:具体说明了什么事物什么特点。
3、作比较:通过比较,更突出了说明了什么事物什么特点。
4、列图表:直观清晰地说明了什么事物什么特点。
五、品味说明语言。
特点一:准确性。
类型1、加点字词有何作用对策:答:准确/生动形象/地说明了某事物的某特征/事理。
说明文知识点梳理精品课件.ppt
![说明文知识点梳理精品课件.ppt](https://img.taocdn.com/s3/m/54ee6c023a3567ec102de2bd960590c69fc3d852.png)
判断
答题技巧
结合实际解释
说明文的语言要求 准确性 和严密性
•*(加点字)表示……,文中的意思是…….去掉后就 变成了……,不符合实际。情况失去了说明文语 言准确性的特点.
★
例题讲析
例如:“我国的石拱桥几乎到处都有” 中的 “几乎”能否去掉?
外—内、上—下、 左——右、前—后、远—近 逻辑顺序:主—次、原因—结果、
现象—本质、性状—用途、 一般—特殊、概括—具体、 整体—局部
实战演练
❖ (1)、大殿正中是一个约两米高的朱漆方台,上面安放着
金漆雕龙宝座,背后是雕龙屏。方台旁有6根高大的蟠龙金
柱,每根大柱上盘绕着矫健的金龙。仰望殿顶,中央藻井有
籍,是在两千多年前春秋战国时代出现的,起先,人们把文
字写在竹子木版上,这些竹片或木片叫做简或牍,……春秋
末期,还出现了写在绸子上面的书。这种书叫帛书……(时
间顺序
)
❖ (3)、死海海水的浮力为什么这样大呢?因
为海水的咸度很高,据统计,死海水里含有
多种矿物质;有134.5(4)亿吨氯化钠;有
63.7吨氯化钙,有20亿吨氯化钾,另外还有
作用分析:运用 下定义 的说明方法, 用简明的语言准确 地概括了“克隆” 的 本质特征 ,使读者对这一概念有了较 为清晰的认识。
实战演练 小心,涂改液伤着你
为了验证涂改液的危害程度,三名中学生又找来六只小白鼠,
分三组做对比模拟实验。他们将蘸有不等量二氯甲烷、三氯 乙烷和对二甲苯三种试剂的棉花,放入两组小白鼠的笼子边 上。试剂用量大的一组,只五分钟小白鼠就惊慌、抽搐而死; 剂量小一组,每天试验5-8分钟,与剩下一组对比观察。五天 中,实验组小白鼠的惊慌不安日益严重,进食减少,动作迟 缓,体重下降,与对比组小白鼠体重逐日增加形成明显对比。 停止试验15天,慢性中毒现象逐渐消失,一切恢复正常。
说明文的知识点知识点归纳
![说明文的知识点知识点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3e2c5d48591b6bd97f192279168884868662b859.png)
说明文的知识点归纳知识点一:说明文的定义说明文是一种用来解释和说明事物的文体,它以清晰、简明的语言来说明某一事物的特点、原理、功能、分类等内容。
知识点二:说明文的特点 1.客观性:说明文应该客观地陈述事物的特点和原理,不应该带有主观偏见。
2.简明性:说明文要求简明扼要地介绍事物,避免冗长和废话。
3.逻辑性:说明文的内容应该有严密的逻辑结构,按照一定的顺序展开。
4.专业性:说明文应该使用准确的词汇和专业术语,以确保内容的准确性和权威性。
知识点三:说明文的结构说明文一般包含以下几个部分: 1.导言部分:介绍事物的背景和重要性,引起读者的兴趣。
2.事物特点部分:详细说明事物的特点、属性和功能。
3.事物分类部分:将事物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和归类。
4.事物原理部分:解释事物的工作原理和实现方式。
5.事物应用部分:介绍事物的应用领域和实际应用情况。
6.总结部分:对事物进行总结和评价。
知识点四:撰写说明文的步骤 1.明确写作目的:确定说明文的写作目的和受众群体,以便有针对性地进行写作。
2.收集资料:收集和整理与说明文主题相关的资料和信息,确保内容的准确性和权威性。
3.确定结构:根据写作目的和资料的分析,确定说明文的结构和内容安排。
4.编写导言部分:撰写引人入胜的导言部分,引起读者的兴趣并提出写作主题。
5.展开事物特点:逐一介绍事物的特点、属性和功能,采用清晰简明的语言进行阐述。
6.进行事物分类:按照一定的标准将事物进行分类和归类,展示事物的分类特点。
7.解释事物原理:详细解释事物的工作原理和实现方式,采用恰当的例子和图表进行说明。
8.介绍事物应用:列举事物的应用领域和实际应用情况,说明事物的重要性和实用性。
9.进行总结评价:对事物进行总结和评价,提出自己的观点和建议。
10.修改润饰:对说明文进行修改和润饰,确保语言通顺、准确。
知识点五:说明文的写作技巧 1.使用简明扼要的语言,避免冗长和废话。
2024年高中说明文知识点归纳总结
![2024年高中说明文知识点归纳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5c2d1f624a35eefdc8d376eeaeaad1f347931112.png)
2024年高中说明文知识点归纳总结
2024年高中说明文的知识点归纳总结如下:
1. 说明文的定义和特点:说明文是一种以科学、客观、准确、简明的方式来解释和阐述某个事物、现象或观点的文体。
说明文通常是以事实为依据,通过逻辑论证和举例说明,来使读者理解和接受作者的观点。
2. 说明文的结构:说明文通常由导入部分、正文部分和结论部分组成。
导入部分引起读者的兴趣,正文部分主要阐述事物的特点、原理和分类,结论部分对正文进行总结和概括。
3. 说明文的语言特点:说明文通常使用科学、客观、准确的语言,避免主观情感和夸张的修辞手法。
说明文应该简明扼要、清晰明了,避免使用模糊的词语和术语。
4. 说明文的写作方法:说明文可以采用比较、分类、定义、举例等方法来进行说明。
比较可以将事物与事物进行对比,突出它们的差异和共同点;分类可以将事物进行分类,帮助读者理解其特点和属性;定义可以阐明事物的含义和定义;举例可以通过具体实例来说明事物的特点和作用。
5. 说明文的阅读技巧:阅读说明文时,应重点关注作者的观点和论证过程,抓住关键词和关键句子来理解作者的意图。
同时,要注意理解和记忆文章中的事实和概念,以便后续的复习和运用。
总结起来,2024年高中说明文的知识点主要包括说明文的定义和特点、结构、语言特点、写作方法和阅读技巧等内容。
掌握这些知识点将有助于学生在高中阶段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说明文。
第 1 页共 1 页。
说明文知识点总结
![说明文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d39e7549876fb84ae45c3b3567ec102de3bddf1b.png)
说明文知识点总结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来解说事物、阐明事理而给人知识的文章体裁。
它通过对客观事物做出说明或对抽象事理的阐释,使人们对事物的形态、构造、性质、种类、成因、功能、关系或对事理的概念、特点、来源、演变、异同等能有科学的认识。
为了更好地掌握说明文的写作和阅读,下面对说明文的相关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说明文的特点1、内容的科学性说明文的内容必须真实准确,以确凿的材料为依据,如实反映客观事物的特征、本质及规律,具有严密的科学性。
2、语言的准确性说明文要求语言准确无误,无论是对事物的说明还是对事理的阐释,都要恰如其分,不夸大、不缩小、不走样。
3、结构的条理性说明文的结构要有条理,通常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说明,如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等,使读者能够清晰地理解说明的内容。
4、说明的客观性说明文旨在客观地介绍事物或阐释事理,作者在文中不发表主观的见解和情感,只是冷静地陈述事实和原理。
二、说明文的分类1、事物说明文事物说明文旨在介绍具体的事物,如建筑、动物、植物、用品等,通过对事物的形状、构造、性质、特点、用途等方面的描述,让读者对该事物有清晰的认识。
2、事理说明文事理说明文侧重于阐释抽象的事理,如原理、规律、成因等,通过对事理的分析和解释,帮助读者理解事物的本质和内在联系。
三、说明文的说明顺序1、时间顺序按照事物发展的时间先后顺序来进行说明。
比如介绍一种植物的生长过程,或者叙述一件事情的发展历程。
2、空间顺序按照事物的空间位置关系来进行说明。
可以从外到内、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前到后等,常用于介绍建筑物、景点等。
3、逻辑顺序按照事物或事理的内在逻辑关系来进行说明。
常见的逻辑顺序有:从原因到结果、从主要到次要、从整体到部分、从概括到具体、从现象到本质等。
四、说明文的说明方法1、举例子通过列举具体的事例,使所要说明的事物具体化,便于读者理解。
例如:“我国的石拱桥几乎到处都有。
这些桥大小不一,形式多样,有许多是惊人的杰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说明文相关知识点总结-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5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说明文相关知识点总结
一、说明文的定义:
说明文是指客观地说明事物或阐明事理的文章,以说明事物的颜色、形状、构造、性质、成因、功用等特征以及阐明事理、介绍知识为主要内容。
二、说明文的类型:事物、事理说明文(从内容角度,根据说明的对象和目的)。
事物说明文一般标题就是说明的对象事理说明文找准开头结尾的总结句。
因为说明对象是一篇文章所要介绍的事物或事理,一般是一个名词或名词短语,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看文题二看首尾段。
事物说明文指出被说明事物即可。
事理说明文指出说明内容,形成一个短语:介绍了……的……(对象加内容) 。
三、说明对象:指文章说明的主要人或事物(一般不必答人或事物的特点)。
四、说明方法:
1、常见的说明方法:
举例子分类别打比方列数字作比较下定义引资料画图表作诠释
2、一般回答三个字,要掌握几种常见的说明方法,会分析在文中的作用:
①举例子:具体真切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
②分类别:条理清楚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
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分门别类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
使说明的内容眉目清楚,避免重复交叉的现象。
③列数字:具体而准确地说明该事物的××特点。
使说明更有说服力。
④作比较:突出强调了被说明对象的××特点(地位、影响等)。
⑤下定义:用简明科学的语言对说明的对象/科学事理加以揭示,从而更科学、更本质、更概括地揭示事物的特征/事理。
其最大特点是准确揭示事物的本质,是科技说明文常用的方法。
⑥打比方:打比方就是修辞方法中的比喻。
生动形象地说明该事物的××特点,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
⑦画图表:使读者一目了然,非常直观形象地说明的事物的××特点。
⑧作诠释: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懂。
做诠释是对事物的形状、构造、成因、用途等等进行说明
⑨摹状貌: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形象化的描摹,使说明更具体生动形象。
⑩引资料:能使说明的内容更具体、更充实。
用引用的方法说明事物的特征,增强说服力,如引用古诗文、谚语、俗话。
引用说明在文章开头,还起到引出说明对象的作用。
(也叫引用说明)
A、引用具体的事例;(作用同举例子)
B、引用具体的数据;(作用同列数字)
C、引用名言、格言、谚语;作用是使说明更有说服力。
D、引用神话传说、新闻报道、谜语、轶事趣闻等。
作用是增强说明的趣味性。
下定义与作诠释的区别是:定义要求完整,而诠释并不要求完整,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懂。
可以颠倒。
定义法和诠释法常采用“某某是什么”的语言形式。
形式相同,如何区分呢?一般来说,“是”字两边的话能够互换,就是定义;如果不能互换,就是诠释。
保和殿是每年除夕皇帝赐宴外藩王公的场所。
蟋蟀,又名促织、蛐蛐,属节肢动物门,昆虫纲,直翅目,是一种很常见的昆虫。
生物是一门学科。
生物是一门关于XXXXXXXX的学科。
举例子和打比方的区别:打比方是通过将要描写的事物比喻为它物来表达自己的观点,是虚拟的,不一定是事实。
举例子是通过列举具体实例来论证自己的观点,是客观存在的事实。
体现关键词(表达效果上的作用)常见的有:
举例子:具体形象(真切)地
列数字:准确具体地
分类别:条理清晰地
打比方:生动形象地 + 说明事物的特征
作比较:突出强调
下定义:科学准确简明地
列图表:直观形象地
3、掌握说明方法(语言标志)
★举例子:例如、比如、据说、譬如……
★列数据:数词(大写也是)确数、约数;小数、分数、百分数、度数、倍数……(值得注意的是表示年、月、日的不是列数字。
)
★分类别:一类(种)……一类(种)……分为……
(区别于逻辑解释中的主次罗列〈一〉〈二〉〈三〉〈四〉首先其次然后)
★作比较:比、而、相对于、较……
★下定义:科学、完整,判断句
4、关于说明方法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
划线句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或有什么表达效果?
答:划线句采用了()的说明方法,()说明了()。
(第一空填具体的说明方法,第二空填说明方法表达效果的作用,第三空填具体说明的事物特点或道理。
)
例题:卷云丝丝缕缕地飘浮着,有时像一片白色的羽毛,有时像……
句采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生动形象地)说明了(卷云轻盈洁白的特点。
)
五、体会说明文的语言:平实、质朴、准确
1、说明文语言特点:准确、严密
2、说明文语言风格:生动、形象、准确
A、加点字词有何作用?
例题:“天上的薄云,往往是天气晴朗的象征”这句话中的加点词语“往往”有什么作用或表达效果?
答:“往往”是大多数的意思,说明了天上的薄云大多预示着天气晴朗,但也不排除特殊情况。
“往往”一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注:“往往”是一个频率副词,频率副词还有“常常、经常、通常、总是、有时”等,分析它们都是一样的。
加点字作用题型答题方法:
1、解释词语意思
2、带词解释句子(结合具体内容分析);
3、xx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B、能否替换为另一个词语?
例题:“天上的薄云,往往是天气晴朗的象征”这句话中的加点词语“往往”能否替换成“总是”,试说明理由。
答:不能。
因为“往往”是大多数的意思,说明了天上的薄云大多预示着天气晴朗,但也不排除特殊情况。
使用“总是”说明天上出现薄云一定表示天气晴朗,如果换了,就与客观事实不符合。
表达不准确。
“往往”一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能否替换词语题型答题方法:
1表态:不能替换;
2定性:解释原词意思或带词解释句子;
3定性:解释所换词语意思;
4若替换,句子意思有何改变,不符合实际;
5原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C、加点词语能否删去?
例题:“天上的薄云,往往是……”这句话中的加点词语“往往”能否删去?
答:不能删去,因为“往往”是大多数的意思,如果删去就说明天上出现薄云一定表示天气晴朗,这与客观事实不符合。
表达不准确。
“往往”一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加点词能否删去答题方法:
1表态:不能删;
2定性:解释这个词或带词解释句子;
3若删去,句子意思变成了“…”这与事实不符合,表达不准确。
(太绝对了);
4XX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六、说明语句、段落的作用:(这种题目答题的角度有三)
1、结构方面的作用:承接上文、承上启下、引出下文。
有时在文章在开头,还起着引出说明对象/说明事理的作用。
2、内容方面的作用:总领全段(全文)、总结全段(全文)。
3、主题(中心)方面的作用:揭示(点明、深化、升华、突出)主题(中心)、卒章显志、画龙点睛。
例题1:“我们还可以根据天上的云彩现象,推测天气的情况”这句话有何作用?
答:承上启下、总领全段。
例题2:《看云识天》最后一段有何作用。
答:总结全文、点明中心、卒章显志、画龙点睛。
(可分析这一段写了什么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