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毒理学第1阶段测试题1b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单项选择题

1、毒理学研究的最终目的是研究()对人体的损害作用(毒作用)及其机制。

A、内源化学物

B、外源化学物

C、内分泌物质

D、体内代谢物

2、()表示外源化学物的剂量与某一群体中质反应发生率之间的关系。

A、剂量-反应关系

B、剂量-量反应关系

C、剂量-质反应关系

D、剂量-效应关系

3、水和食物中的有害物质主要是通过()吸收。

A、呼吸道

B、消化道

C、皮肤

D、肌肉

4、除了()和乙酰化结合外,其它Ⅱ相反应显著增加毒物的水溶性,促进其排泄。

A、氨基化

B、葡糖醛酸结合

C、硫酸结合

D、甲基化

5、化学物的同分异构体之间的毒性不同,一般来说,()

A、邻位>间位>对位

B、对位>邻位>间位

C、间位>对位>邻位

D、对位>间位>邻位

6、理论上,毒性的强度主要取决于终毒物在其作用部位的()和持续时间。

A、溶解度

B、存在方式

C、浓度

D、作用方式

7、一般毒性作用根据接触毒物的时间的长短又可分为急性毒性、()和慢性毒性。

A、致突变毒性

B、生殖毒性

C、免疫毒性

D、亚慢性毒性

8、胺类化合物按其毒性大小一次为:()

A、叔胺>伯胺>仲胺

B、仲胺>叔胺>伯胺

C、伯胺>仲胺>叔胺

D、仲胺>伯胺>叔胺

9、生物转化的Ⅰ相反应主要包括()、还原和水解反应。

A、氧化

B、加成

C、氢化

D、脱氢

10、化学毒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和排泄过程称为()。

A、生物转化

B、消除

C、生物转运

D、代谢

二、多项选择题

1、危险度也称为危险性或风险度,可分为()。

A、间接危险度

B、归因危险度

C、相对危险度

D、直接危险度

2、一般情况下,剂量-反应曲线包括的类型有()。

A、直线型

B、抛物线型

C、S型曲线

D、“全或无”反应

3、毒理学研究中常用来反映毒作用重点的观察指标可以分为()。

A、特异指标

B、形态学指标

C、组织学指标

D、死亡指标

4、肾脏对外源化学物的的排泄机理包括()。

A、肾小球滤过

B、肾小球简单扩散

C、肾小管主动转运

D、肾小管重吸收

5、安全限值即卫生标准,下列可用于描述安全限值的有()。

A、每日允许摄入量

B、最高容许浓度

C、阈限值

D、参考剂量

6、化学毒物对膜生物物理性质的影响表现在:()。

A、影响膜通透性

B、影响膜流动性

C、影响膜组分

D、影响膜表面电荷

7、生物转运的类型包括()。

A、被动转运

B、主动转运

C、脂质转运

D、膜动转运

8、急性毒性试验中试验动物接触化学物的最常用方式为()。

A、经口接触

B、经动脉注射接触

C、经皮肤接触

D、经呼吸道接触

9、自由基对蛋白质的影响作用表现在()。

A、直接作用

B、间接作用

C、加合作用

D、拮抗作用

10、下列理化性质对外源化学物毒性有影响的有()。

A、脂/水分配系数

B、电离度

C、挥发度和蒸汽压

D、分散度

三、判断题

1、体内试验也称为整体动物试验。()

2、归因危险度是指人群接触某因素而发生有害效应的可能频率。()

3、有毒物质主要通过物理损伤使生物体遭受损害。()

4、一般认为非损害作用不引起机体额外应激状态代偿能力的损伤。()

5、肾小管重吸收作用不会对外源化学物的毒性造成影响。()

6、终毒物常是母体化合物,也可能是母体化合物的代谢产物或者是在毒物生物转化期间产生的活性氧。()

7、首过效应可减少经体循环到达靶器官组织的外源化学物数量或可能减轻毒性效应。()

8、酸基的引入会导致外源化学物毒性的增高。()

9、化学结构上属于同系物的外源化学物同时作用于机体时常会形成拮抗效应。()

10、对非烃类化合物分子中引入羟基,使脂溶性增高,易于透过生物膜,毒性降低。()

附: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B

2、C

3、B

4、D

5、B

6、C

7、D

8、C

9、A 10、C

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BC

2、ABCD

3、AD

4、ABC

5、ABCD

6、ABD

7、ABD

8、ACD

9、AB 10、ABCD

三、判断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四、名词解释(本题共5小题,每题2分,共10分)

1、食品安全:世界卫生组织(WHO)将其定义为:“生产、加工、储存、分配和制作食品过程中确保食品安全可靠,有益于健康并且适合人消费的种种必要条件和措施”。

2、靶器官:化学物进入机体后,对体内各器官的毒作用并不一样,往往有选择毒性,外源化学物可以直接发挥毒作用的器官就称为该物质的靶器官。

3、毒物动力学:是以速率论的观点出发,用数学模型分析和研究化学毒物在体内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的过程及其动力学的规律。

4、蓄积作用:外源化学物进入机体后,经过代谢转化排出体外,或直接排出体外。但是当其连续地、反复地进入机体,而且吸收速度超过代谢转化与排泄的速度时,化学物质在体内的量逐渐增加,称为化学物质的蓄积作用。

5、亚慢性毒性作用:亚慢性毒性是指实验动物连续(通常1~3个月)重复染毒外源化学物所引起的毒性效应

1、致畸试验:是检查受试外源化学物能否通过妊娠母体引起胚胎毒性或后代畸形的动物试验。

2、毒理学安全性评价:是通过动物实验和对人群的观察,阐明待评物质的毒性及潜在的危害,决定其能否进入市场或阐明安全使用的条件,以达到最大限度的减小其危害作用、保护人民身体健康的目的。

3、危险度评价:是在综合分析人群流行病学观察、毒理学试验、环境监测和健康监护等多方面研究资料的基础上,对化学毒物损害人类健康的潜在能力进行定性和定量的评估,以判断损害可能发生的概率和严重程度。

4、超敏反应:又称变态反应,是指机体对某些抗原初次应答后,再次接受相同抗原刺激时,发生的一种以机体生理功能紊乱或组织细胞损伤为主的特异性免疫应答。

5、遗传毒性致癌物:化学致癌物或其代谢物与DNA共价结合,引起基因突变或染色体结构和数量的改变导致癌变,称为遗传毒性致癌物。

五、简答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1、简述发达国家对食品安全卫生控制的两个趋势。

答:首先说明趋势是什么,然后稍加阐述,具体答案为:

发达国家对食品安全卫生控制趋势:

(1)安全卫生指标限量值逐步降低,并出现了诸如二噁英等污染物的超痕量指标;

(2)检测技术高技术化、系列化(多残留)、速测化、便携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