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组织理论、证据与公共政策

合集下载

产业组织理论文献综述

产业组织理论文献综述

产业组织理论文献综述作者:陈豪华来源:《经营者》 2018年第12期产业组织理论(又称“产业经济学”)以企业理论、规制、反垄断政策、合同理论以及组织理论为主要研究内容。

换句话说,就是以市场及企业为研究对象,从市场角度研究企业行为或从企业角度研究市场结构。

20世纪以来,随着许多大型制造公司的迅猛涌现,其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研究领域日益得到广大学者的重视。

一、产业组织理论渊源(一)产业组织理论的萌芽当前,学界比较公认的说法是,产业组织理论思想渊源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在其著作《国富论》中关于市场竞争机制和分工协作的论述。

关注市场竞争和分工协作机制,使亚当·斯密成为最早认识到产业组织核心研究问题的经济学家。

但其在关注竞争机制的作用以及分工与协作产生规模经济效益的同时,忽视了竞争与规模经济之间的关系问题。

对这个问题作出修正的是最先把产业组织概念引入经济学的新古典学派经济学家马歇尔。

马歇尔在分析规模经济的成因时,发现了竞争与规模经济之间的矛盾,后人将这种矛盾称为“马歇尔冲突”。

尽管马歇尔触及的产业组织的基本问题,只是散见于其庞大的经济学体系中,而且均未作出专题研究或明确的分析,但他的这些工作对后来者从事产业组织的研究具有极富价值的启迪,因而他被西方学者称为产业组织理论的先驱。

(二)产业组织理论的奠基20世纪初,随着生产日趋集中,企业规模不断扩大,垄断和寡头垄断已成为西方发达国家中普遍存在的现象。

竞争和垄断问题吸引了许多经济学家的研究。

1933年,美国哈佛大学的张伯伦和英国剑桥大学的罗宾逊夫人同时出版了各自的专著《垄断竞争理论》和《不完全竞争经济学》,不谋而合地提出了纠正传统自由竞争概念的垄断竞争理论。

这些概念和观点成为现代产业组织理论的重要来源,直接推动了产业组织理论向市场结构方向发展,为现代产业组织理论的形成奠定了坚实基础。

张伯伦和罗宾逊夫人也被称为“产业组织理论的鼻祖”。

第二章 产业组织理论简介

第二章 产业组织理论简介

发达国家的公共政策主要是前两类, 发达国家的公共政策主要是前两类,发 展中国家的公共政策中还包括产业政策
2.3 产业组织理论流派 (INDUSTRIAL ORGANIZATION THEORY)
1
产业组织理论的产生 产业组织理论主要学派及其理论内容 产业组织理论的发展
2
3
2.3.1 产业组织理论的产生和发展
2.3.2 产业组织理论的主要学派及内容
一、 哈佛学派的主要论 Harvard School
1、SCP范式 、 范式 Market structure
“结构 结构——行为 行为——绩效”范式 绩效” 结构 行为 绩效
Market conduct
主要以进入壁垒、 主要以进入壁垒、市场集中 产品差异化等指标来衡量。 度、产品差异化等指标来衡量。 哈佛学派建立了完整的产业组织理论 体系,在分析方法上重视实证分析、 体系,在分析方法上重视实证分析、重 视市场结构的作用。 视市场结构的作用。
其理论主张对美国 司法部兼并准则和 反垄断内容的出台 起了重要作用, 起了重要作用,这 类准则对各类兼并 采取了采取了严厉 的制裁措施
二 、芝加哥学派 (CHICAGO SCHOOL)
信奉市场经济中竞争机制的作用, 信奉市场经济中竞争机制的作用,反对政府 过多干预
1968年施蒂格勒的 年施蒂格勒的 名著《产业组织》 名著《产业组织》一 书的问世, 书的问世,标志着 芝加哥学派在理论 上的成熟。 上的成熟。
组织理论是与管理学科联系较为密切的经济学 科)
有助于政府认识和评价产业的总体竞争状 制定切合实际的竞Biblioteka 政策。 况,制定切合实际的竞争政策。
可口可乐收购汇源
2.1.2 产业组织学与微观经济学

公共政策执行:行动理论、组织理论

公共政策执行:行动理论、组织理论

一、政策执行的含义所谓政策执行就是政策方案被采纳后,政策执行者通过一定的组织形式,运用各种政策资源,经解释、实施、服务和宣传等行动方式将政策观念形态的内容转为现实效果,从而使既定的政策目标得以实现的过程。

二、政策执行的相关理论关于政策执行理论界定,长期以来学术界形成了行动学派和组织理论学派两大流派:行动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查尔斯.奥。

琼斯认为“政策执行是将一项政策付诸实施的各项活动,在诸多活动中,要以解释、组织和实施三者最为重要。

所谓的解释就是将政策的内容政策的内容转化为民众所能接受和理解的指令:所谓的组织就是指建立政策执行机构拟定执行的办法,从而实现政策目标;所谓实施就是执行机关提供例行的服务与设备,支持经费,从而,完成议定的政策目标。

”由此可见,行动学派关注政策作为行动指南的指导性作用,强调政策执行的股关键问题在于政策执行机关如何采取政策行动,强调政策行动只要坚强有力、行动的方法切实可行就可以较为顺利的实现政策目标,合理的政策执行活动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政策决定的局限和无能。

而政策执行的组织理论学派则强调政策执行组织机构的作用,认为任何政策都是通过一定的组织得以实施的。

没有一定的组织机构作依托,没有一定的组织原则作为保证,任何政策目标都只能停留在纸上谈兵的政策构想阶段。

因此该理论认为,尽管政策执行不力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政策组织问题是其中恒定的关键原因之一。

组织理论学派的代表人物J.佛瑞斯特提出:“传统的政策执行规范理论强调政策执行机构及其人员的审视检定、自省以及前瞻分析的能力和需求。

但政策规划者、政策执行机构和人员的预期分为分析能力,即在危机事件或事态发生之前预感并相应采取适当步骤和程序加以有效对付的能力,实际上是对政策执行成功与否起关键作用的因素。

组织理论学派认为,政策能否有效执行,关键在于执行机构的主客观条件,主观要看能否理解和领会政策,能否具有执行的积极性,客观上要看是否拥有足够的资源,是否拥有足够的执行能力。

产业组织与公共政策芝加哥学派

产业组织与公共政策芝加哥学派

产业组织与公共政策芝加哥学派本文将探讨产业组织与公共政策之间的,并介绍芝加哥学派在这方面的观点和实践。

我们将首先确定主题和重点,然后通过引入关键词、详细阐述重点、引用数据和总结来形成一篇结构清晰、内容丰富的文章。

产业组织是指某一特定产业内的企业、机构、政府和其他利益相关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关系。

这些相互作用和关系决定了该产业的竞争格局、市场绩效和政策方向。

而公共政策则是指政府制定的法规、计划和措施,旨在促进经济发展、改善社会福利和解决其他社会问题。

芝加哥学派是一个经济学和政治学派别,强调市场自由、有限政府和最小化的社会干预。

其在产业组织和公共政策方面的观点也体现了这些特点。

芝加哥学派认为,市场机制是最有效的资源配置方式,而政府应该尽可能地避免干预市场运行。

在产业组织方面,芝加哥学派主张企业之间自由竞争,反对垄断和过度集中。

他们认为,垄断和过度集中会限制市场竞争,导致资源配置效率低下和社会福利损失。

因此,芝加哥学派支持反垄断政策,以维护市场自由竞争。

在公共政策方面,芝加哥学派主张最小化政府干预,提倡“小政府”和“大社会”。

他们认为,政府干预会破坏市场机制,导致资源浪费和社会不公。

因此,芝加哥学派支持经济自由化、私有化和市场化改革,以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福利改善。

一些数据显示,芝加哥学派的观点在某些情况下是有效的。

例如,一项研究发现,反垄断政策可以降低消费品价格,提高市场竞争力。

一些国家实施经济自由化、私有化和市场化改革后,经济增长率得到了提高,社会福利也得到了改善。

总之产业组织与公共政策芝加哥学派强调市场自由竞争和有限政府干预对于产业组织和公共政策的观点有着积极的影响场景理论在城市公共政策中的应用——以芝加哥学派城市研究为例芝加哥学派城市研究作为当代城市研究的重要分支,以其独特的理论框架和方法论对城市现象进行了深刻阐述。

场景理论作为芝加哥学派城市研究的核心概念之一,对于理解城市公共政策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以芝加哥学派城市研究为核心,探讨场景理论在城市公共政策中的应用。

产业组织理论

产业组织理论

产业组织理论概述产业组织理论(Industrial Organization), 研究市场在不完全竞争条件下的企业行为和市场构造,是微观经济学(个体经济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

研究产业内企业关系结构的状况、性质及其发展规律的应用经济理论。

由美国经济学家梅森(Edward.S.Mason)和乔·贝恩(J.Bain)创立。

其理论渊源可追溯到马歇尔的经济理论。

现代产业组织理论的三个基本范畴: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和市场成果。

该理论的核心问题是:在保护市场机制竞争活力的同时充分利用“规模经济”,即:(1)某一产业的产业组织性质是否保持了该产业内的企业有足够的竞争压力以改善经营、提高技术、降低成本。

(2)是否充分利用规模经济使该产业的单位成本处于最低水平。

该理论的目的在于寻找最有利于资源合理分配的市场秩序,寻找充分发挥价格机制功能的现实条件。

在产业组织论者看来,垄断是一定市场结构中的各种市场行为产生的一种市场效果、影响市场结构和市场行为的主要因素是集中、产品的差别化、新企业的进入壁垒、市场需求的增长率、企业的价格政策、产品政策、压制竞争对手的政策等。

每个企业都追求规模经济,而每个产业的市场规模都不是无限的。

这样,有限的市场规模和企业追求规模经济所产生的市场行为都会使市场结构趋向垄断。

垄断的形成则会使少数企业通过企业间的合谋、默契、领导价格制和构成卡特尔等形式控制产业价格、形成扼杀竞争的垄断价格,破坏价格在合理分配资源上所起的作用,阻碍资源随供求关系移动,引起资源分配的“X非效率”,减弱企业改善经营管理和推动技术革新的动力,最后造成经济发展的停滞。

因而,为了获得理想的市场效果,需要国家通过制定产业组织政策干预产业的市场结构和市场行为,通过降低卖者的集中度、减少进入壁垒、弱化产品差别化趋势、控制市场结构和通过反托拉斯法控制市场行为等抑制垄断的弊端,维护合理和适度的竞争秩序。

产业组织理论发展的简要回顾产业组织理论是20 世纪30年代以来在西方国家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以特定产业内部的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和市场绩效及其内在联系为主要研究对象,以揭示产业组织活动的内在规律性,为现实经济活动的参与者提供决策依据,为政策的制定者提供政策建议为目标的一门微观应用经济学。

上海交大高金金融MBA推荐书目

上海交大高金金融MBA推荐书目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中国青年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译林
书名
作者
出版社
竞争三部曲:竞争优势、竞争战 迈克尔 波特
华夏出版社
略、国家竞争优势
微观经济学
曼昆
北京大学出版社
必读书籍 宏观经济学
曼昆
北京大学出版社
会计、财务成本管理
CPA教材
——
价值评估
麦肯锡
电子工业出版社
证券分析师的最佳实践指南
詹姆斯 瓦伦丁
机械工业出版社
经济学的思维方式
保罗•海恩
世界图书出版社
估值方法 理解财务报表
Fraser等著
清华大学出版社
估值建模
实用投融资分析师认证考试教 中国金融出版社
材编写组
从优秀到卓越Colli源自s著中信出版社基业长青
Collins著
中信出版社
战略与管理
杰克.韦尔奇自传 赢
韦尔奇著 韦尔奇著
中信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发现利润区
斯莱沃斯基
中信出版社
创新公司:皮克斯的启示
证券分析师的最佳指南
詹姆斯 J.瓦伦丁
投资研究
股票作手回忆录 彼得林奇的成功投资
杰西·利弗莫尔 彼得·林奇
漫步华尔街
马尔基尔
伟大的博弈
约翰·S·戈登
华尔街的肉
凯斯勒
华尔街顶级证券分析师的忏悔
丹·莱因戈尔
中信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上海人民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上海人民 出版社 东方出版社
经济学理论
微观经济学:现代观点 博弈与社会

山东大学(威海)产业经济学 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及说明

山东大学(威海)产业经济学 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及说明

应用经济学学科(产业经济学专业)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专业代码:020205)(2016年5月修订)一、培养目标具有较高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具有扎实的经济学理论基础、较深广的产业经济学专业知识和较高的科研能力,熟练掌握和应用一门外语和先进的经济分析方法,毕业后能从事学校教学、科研和相关经济部门与行业的研究、管理工作,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的本学科高层次专门人才。

二、研究方向1.产业组织理论与实践着重研究市场结构、市场要素、市场机制的特点与功能以及产业组织合理化的方式方法;产业结构的演进、实现产业结构合理化的途径与方法,及开放经济条件下的产业结构调整。

2.区域经济与产业发展研究区域产业发展的影响因素、产业发展的过程与方向、产业之间的互动联系、区域产业集群、各种经济主体在产业演进与发展中的作用,以及产业在空间区域的分布规律、区域城镇化与产业发展的内在联系。

3.战略性新兴产业结合国际和国内经济社会发展新变化、科技和产业发展趋势新特点,研究战略性新兴产业区域集聚特征、空间布局方向、产业关联效应和效率提升路径;战略性新兴产业国际化研发体系和产业发展体系构建;政府创新宏观引导方式,以供给侧改革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与发展等重大经济问题。

4.国际贸易与国际经济合作结合国际贸易的具体问题,着重研究国际市场结构、国际间要素流动、贸易模式及利益分配、贸易理论的演进、贸易结构调整、区域经济一体化与自贸区等;运用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研究国际经济合作、国际投资与跨国公司、中国利用外资与海外投资、企业竞争力等问题。

5.能源经济与环境政策针对能源利用与环境影响问题,采用多学科交叉的理论和方法,着重研究能源资源优化配置与高效利用,合理地规划、开发、利用能源资源以及解决与能源开发、利用相关的环境、经济、管理问题,强调从定性到定量的综合集成方法的运用。

包括能源利用效率与优化、碳排放绩效与影响因素、碳排放交易与减排目标管理、低碳发展政策及管理等方面。

《产业组织理论》课程教学大纲

《产业组织理论》课程教学大纲

《产业组织理论》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代码:课程名称:产业组织理论英文名称:Industrial Organization课程类别:学科基础课学时:32学分:2适用对象: 2020经济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实验区)考核方式:考试先修课程:产业经济学二、课程简介产业组织理论主要是对不完全竞争市场的分析,主要内容是市场的组织和结构、市场策略行为和市场绩效,基本的政策导向是反垄断政策。

目前,产业组织理论已经成为经济学领域以及公司理财、组织战略、经济法学等相关领域的重要理论基础之一,产业组织理论是目前国际经济学领域发展最快和最活跃的领域之一。

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产业组织的基本理论和以博弈论为主的分析工具,熟用产业组织理论的分析框架和主要分析方法,能对现实经济中存在的大量产业组织现象进行较深入的经济学分析。

学生除了掌握产业经济学的理论框架和分析范式之外,还需要及时关注重大的产业组织现象、问题和产业组织政策变化,能从专业的角度解释并且评价现实产业组织的实践问题,有能力提出假说,建立理论模型或实证检验,并设计符合可行的产业组织政策。

因此,需要学生及时完成课后作业、阅读每章的经典文献和参与课堂案例讨论。

在教学过程中,既照顾理论的系统性,又突出教学重点。

系统总结我国政府在推动经济转型、促进经济增长方面做出的努力,展示中国近年来在经济发展中取得的成绩,培养学生爱国情怀。

思考我国政府在鼓励竞争,促进企业创新,改善社会福利水平等方面采取的措施与取得的成绩,让学生深刻体会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针对一些难度较大的模型推导和前沿专题,教师可课外单独辅导,以满足部分素养较好学生的求知欲望。

教师的教学进度参考本大纲规定的教学时间安排,具体内容可酌情调整。

四、教学内容及要求第一章导论(一)目的与要求使学生了解掌握产业的分类,了解产业组织理论的发展进程,理解产业组织理论与政策的中国意义(二)教学内容第一节产业组织研究的对象第二节产业组织理论的产生和发展第三节产业组织与微观经济学第四节中国经济转型与产业经济学(三)思考与实践总结我国政府在推动经济转型、促进经济增长方面做出的努力,展示中国近年来在经济发展中取得的成绩,培养学生爱国情怀。

产业经济学Industrial Economics

产业经济学Industrial Economics

产业经济学纲要课程介绍:产业经济学Industrial Economics产业组织理论、产业组织学(国外)Industrial Organization,在国际上是相对独立的应用经济学学科。

在西方国家产业经济学主要是研究产业内部、企业之间的产业组织问题,在这个意义上,产业经济学又称产业组织学,在国际惯例中,产业经济学等同于“产业组织学”。

产业经济学划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1930—1970代表人物:贝恩、梅森代表著作:贝恩1959年发表的《产业组织论》。

它是第一本系统论述产业经济学的著作。

主要研究:第二阶段:1970—今代表人物:泰勒尔代表著作:泰勒尔1988年《产业组织理论》主要研究:我国的情况:改革开放之前,我国一直缺乏对产业组织理论的系统研究,但由于在经济建设中我们仍然遇到与产业组织有关的问题需加以解决。

因此,经济学界还是在不自觉的状态下对产业组织问题进行过一些分析和研究,如对工业经济领域的社会分工和专业化生产与协作问题的研究,以及对工业生产的联合化和集中化等问题所进行的研究。

进入60年代以后,一些学者开始从规模经济的角度研究分析工业托拉斯的优点(李必强,1968)。

但由于这些研究仍然是在传统范式下进行的,其研究的出发点只是如何通过计划来引导企业之间的分工协作,因而这些研究均未对产业组织理论的核心问题“马歇尔冲突”作理论上的分析。

1978年以后,产业组织理论的研究进入一个引进与研究范式初步转换的时期,在整个80年代,从研究的理论视角和范式看,具有明显的过渡性和双重性:一方面传统的范式和在传统范式影响下进行讨论的问题仍然得以继续;另一方面,随着对外学术交流的展开,一部分学者已开始尝试运用西方产业组织理论的范式对我国产业组织的有关问题进行研究,一些大学也开设了产业经济学课程。

1990年我国对学科专业门类作了调整,产业经济学作为经济学大类中应用经济学这个一级学科之下的二级学科第一次位列其中,在学科设置上初步与国际惯例接轨。

产业组织理论

产业组织理论

系统独具特色的电子笔录功能,开始 审讯后 ,办案 人员可 通过审 讯终端 直接进 行笔录 录入, 全电子 化的办 公,可 实现无 纸化作 业
梅森于1938年在哈佛大学建立了第一个产业组织理论研 究机构——“梅森联谊会”,并将以往对产业组织问题 的研究从侧重于垄断和反垄断扩大到了整个市场和厂商 的分析上。 更为重要的是梅森提出了产业组织的理论体系和研究方 向,从而为产业组织理论体系的最终形成奠定了坚实的 基础。 在克拉克的可行竞争学说发表之后,梅森又综合了克氏 学说和其他学者关于实现可行竞争的条件的各种分析, 指出所谓可行竞争就是能够保证和促进经济增长与技术 进步的竞争,这种竞争的基本特征就是偏离完全竞争的 均衡模式。
系统独具特色的电子笔录功能,开始 审讯后 ,办案 人员可 通过审 讯终端 直接进 行笔录 录入, 全电子 化的办 公,可 实现无 纸化作 业
斯密通过对重商主义学说和重商主义时代 国家干预私人经济主体活动的批判,提出 了所谓自由竞争的思想。 按照斯蒂格勒(Stigler,George J.)的归纳, 斯密所宣扬的自由竞争的观念实际上是由 五项条件组成的,即:
系统独具特色的电子笔录功能,开始 审讯后 ,办案 人员可 通过审 讯终端 直接进 行笔录 录入, 全电子 化的办 公,可 实现无 纸化作 业
贝恩的另一个重要贡献,是其成功开创了持续20余年的以 跨部门研究为主的经验性产业组织分析的时代。 正是运用这一方法进行跨部门经验性分析的过程中,贝恩 提出了传统产业组织理论中最为著名的“集中度、进入条 件与利润率假说”。即在集中度高到使有效的串谋成为可 能的条件下,少数大企业之间的串谋会提高产业的平均利 润率;不仅如此,如果新企业的进入也变得较为困难,那 么产业的平均利润率同样也会保持在较高的水平。

产业组织学导论(2)

产业组织学导论(2)
参考书目
❖ [美]刘易斯•卡布罗:《产业组织导论》, 人民邮电出版社2002年版;
❖ [英]多纳德•海、德理克•莫瑞斯:《产业经 济学与组织》,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
❖ G.J.施蒂格勒:《产业组织与政府管制》, 上海三联书店1996年版;
❖ 谢地等:《大象与蝴蝶共舞--产业组织 案例分析》,长春出版社2003年版。
❖ 三分法有效竞争标准
三分法有效竞争标准
❖ 市场结构标准:(1)集中度不太高;(2)市场 进入容易;(3)没有极端的产品差别化。
❖ 市场行为标准:(1)对于价格没有共谋;(2) 对于产品没有共谋;(3)对竞争者没有压制 政策。
❖ 市场绩效标准:(1)存在不断改进产品和生 产过程的压力;(2)随成本大幅度下降价格 能向下调整;(3)企业与产业处于适宜规模; (4)销售费用在总费用中的比重不存在过高 现象;(5)不存在长期的过剩生产能力。
弗格森对产业和市场的区分
❖ 市场是由生产具有紧密替代性产品的企业组 成的,这里讲的产品紧密替代性是从产品购 买者或需求方的观点来分析的。在同一市场 上,产品之间的交叉需求弹性很大,而对其 他市场上的产品的交叉需求弹性很小。
❖ 产业是由具有紧密替代性的产品组成的,这 里讲的产品替代性是从产品出售者或供应者 的观点来分析的。
市场行为
❖ 市场行为是指企业在市场上为了获得更 多的利润和更高的市场占有率所采取的 一系列战略性行为。它通常包括定价策 略、产品差别化策略、内部组织、规模 化和多样化、企业间合谋等
市场绩效
❖ 市场绩效是指在一定的市场结构下,通 过一定的市场行为使某一产业在价格、 产量、费用、利润、技术进步、产品质 量,以致于在就业、分配等方面所达到 的现实状态。其主要衡量指标有资源配 置效率、市场和分配效率、技术进步率 和销售费用率等

第三章-产业组织理论概述课件

第三章-产业组织理论概述课件

四、传统的结构—行为—绩效框架
▪ 贝恩等人首先提出了一个由market structure、 market conduct和market performance组成的研 究框架(见图2-1)。
▪ 贝恩等人分析产业组织理论的结构—行为—绩效 模式以及与此相关的市场供需条件和公共政策所 构成的产业组织理论体系框架,简称为SCP框架。
▪ The Economics of the Pacific Coast Petroleum Industry, 1944.
▪ Industrial Organization, 1959. ▪ Northern California's Water Industry, with R.E.
Caves and J. Margolis, 1966. ▪ Environmental Decay: Economic causes and
▪ 非价格绩效:各个品牌的软实力都得到提升。在 激烈残酷的竞争中,有一批企业能够通过高品质 的产品、高水准的服务提升自己品牌在消费者心 目中的位置。在消费者市场上,已经形成一定程 度稳定的品牌排名。
结论
目前中国空调行业开始向良性的方向发 展。集中度的大幅度提高,差异化的不断显 著,让该行业的竞争更加有序。而今后的发 展重点还应该继续围绕产品结构升级,产品 技术提升上。
remedies, 1973. ▪ ----编自
/wiki/Joe_S._Bain
贝恩等人的传统SCP分析范式
市场结构S
企业行为C
市场绩效P
• 买者与卖者的数量 和规模
• 产品差异 • 进入(退出)障碍 • 垂直一体化 • 多样化经营
• 定价行为 • R&D • 投资 • 广告 • 竞争行为 • 购并 • 串谋

产业组织理论的哈佛学派_董维刚

产业组织理论的哈佛学派_董维刚

产业组织理论的哈佛学派董维刚(东北财经大学 研究生部,辽宁 大连116025) 摘 要:产业组织理论是现代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门用以分析、研究市场经济条件下涉及经济运行问题的新兴的应用经济理论。

哈佛学派作为产业组织理论发展史中最早形成的流派,其产生及发展都对产业组织研究产生了重要影响。

本文拟对哈佛学派的学派形成、理论体系等问题的历史研究做一综述。

关键词:产业组织理论;哈佛学派;SCP 范式收稿日期:2004-12-19作者简介:董维刚(1980-),男,山东烟台人,研究生。

中图分类号:F0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859(2005)02-0019-04 产业组织理论作为近年来经济学最活跃、成果最丰富的领域之一,有着久远的理论渊源,但其理论体系的形成却是20世纪30年代以后,随着哈佛学派的形成而逐渐确立的。

本文以哈佛学派为对象,研究其产生、发展,理论体系,政策主张等相关问题。

一、哈佛学派的形成和发展“产业组织”的名称以及对其最初研究的推动来自20世纪30年代后期的哈佛大学。

一批学者在对市场竞争过程中的结构、行为、绩效深入研究的基础上逐渐形成了比较完整的产业组织理论。

(一)理论起源哈佛学派的理论观点最早起源于20世纪30年代。

张伯伦(E .H .Chamberlin )和梅森(E .S .Mason )首先在哈佛大学开设了产业组织课程。

1938年,梅森建立了一个包括贝恩(J .S .Bain )、凯森(C .Kaysen )、麦克尔(J .W .Mckie )、麦克海姆(J .Markham )和艾得曼(M .Addman )在内的产业组织研究小组。

该组织以深入的个案研究为手段,分析若干行业的市场结构,开始对市场竞争过程的组织结构、竞争行为方式和市场竞争结果进行经验性研究。

在继承张伯伦等人的垄断竞争理论的基础上,梅森提出了产业组织的理论体系和研究方向,并于1939年出版了《大企业的生产价格政策》一书。

产业组织理论的主要内容

产业组织理论的主要内容

产业组织理论的主要内容产业组织理论是研究产业内企业行为和产业结构的理论框架,旨在解释企业为何会选择某种市场结构和战略行动,以及市场结构如何影响企业的行为和市场效果。

它被广泛运用于产业经济学、战略管理和公共政策等领域。

产业组织理论的主要内容包括市场结构理论、企业行为理论和市场效果理论。

一、市场结构理论市场结构指的是市场中存在的企业数量、市场规模和企业之间的互动方式等特征。

产业组织理论通过研究市场结构,探讨不同市场结构对企业行为和市场效果的影响。

其中,常见的市场结构理论主要有如下几种:1. 竞争市场:竞争市场是指存在大量小规模企业,企业之间没有垄断权力,市场进入门槛较低的市场结构。

在竞争市场中,企业之间的竞争程度较高,价格和产出水平往往较为接近,企业的利润率相对较低。

2. 寡头垄断市场:寡头垄断市场是指市场上存在少数几家具有市场支配地位的企业,这些企业通过价格竞争、非价格竞争或者合谋行为来影响市场供求关系和价格。

在寡头垄断市场中,企业之间的竞争程度相对较低,但仍然存在一定的竞争压力,企业的利润率相对较高。

3. 垄断市场:垄断市场是指市场上只存在一家企业,该企业对市场拥有绝对的市场支配地位,可以通过控制供给来影响市场价格。

垄断市场下,企业通常会面临较低的市场竞争压力,从而可能获得较高的利润率。

二、企业行为理论企业行为理论研究企业在不同市场结构下的行为选择和竞争策略。

企业行为理论的核心在于解释为何企业会选择某种市场结构、如何制定定价策略以及如何进行非价格竞争等。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企业行为理论:1. 价格理论:价格理论研究企业在不同市场结构下的定价策略。

在竞争市场中,企业通常会采取较低的价格水平以吸引消费者;而在寡头垄断市场中,企业可能通过价格歧视等方式来获取更多利润。

2. 产能理论:产能理论研究企业在不同市场结构下的产能决策。

在竞争市场中,企业通常会根据市场需求灵活调整产能;而在垄断市场中,企业可能会限制产能以保持较高的市场价格。

产业组织理论

产业组织理论

芝加哥学派在理论上继承了奈特以来芝加哥大学传
统的经济自由主义思想和社会达尔文主义,信奉自
由市场经济中竞争机制的作用,相信市场力量的自 我调节能力,认为市场竞争过程是市场力量自由发 挥作用的过程,是一个适者生存、劣者淘汰的所谓 “生存检验”的过程。芝加哥学派的基本思想,乃
是主张把价格理论模型作为分析市场的基本工具,
的成本。也就是说,只要和现有企业相比,新企业 不遭受成本上的不利。那么进入就是自由的(Stigler, 1968)。这样,芝加哥学派所认为的多数产业的进 入壁垒自然就比结构—行为—绩效范式所得出的判
断低得多。
(2)认为企业自身的效率才是决定市场结构和市场
绩效的基本因素。也就是说,正是由于一些企业效
率的提高,才导致了企业利润的增加和规模的扩大, 从 而 使 市 场 势 力 得 以 增 加 ( Demsetz , 1973 ) 。 (3)对“集中度、进入壁垒与盈利性假说”的批判, 指出其不仅实质上反映了一种非均衡的关系,而且
如果纠正有关产业样本选择和盈利性数据选择方面
的偏差,那么,有关经验性分析结果就不足以支持 者一假说(Brozen,1971)。
(1)竞争者必须是独立行动,而没有事先的约定;
(2)现有的竞争者数量足以使利润平均化;
(3)经济主体必须具备有关市场状况的足够知识;
(4)经济主体必须拥有摆脱社会限制的自由; (5)经济主体有足够的时间完成生产要素配置中 的 必要适应过程。
1879年,马歇尔将产业组织正式定义为产业内部的
结构。马歇尔在论及生产要素问题时,在萨伊的生
芝加哥学派指主要以斯蒂格勒(Stinler,George J.)、 德姆塞茨(Demsetz,Harold)、布罗曾(Brozen, Yale ) 、 佩 尔 兹 曼 ( Peltzman , Sam ) 和 波 斯 纳 (Posner,Richard A.)等人为代表的在20世纪60-70 年代形成的有别于哈佛学派的产业组织理论。1968 年斯蒂格勒的《产业组织》一书的问世,标志着芝 加哥学派在理论上的成熟。

经济学书籍——聂辉华推荐

经济学书籍——聂辉华推荐

一、入门读物/启蒙读物1、茅于轼:《生活中的经济学》,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1998年暨南大学出版社再版2、张五常:《卖桔者言》,香港信报有限公司1993年再版,四川人民出版社1988年出版(有删节)二、经济学原理1、曼昆:《经济学原理》,北大出版社2、萨谬尔森、诺德豪斯:《经济学》,华夏出版社3、斯蒂格里茨:《经济学》,人大出版社二、微观经济学:中级和高级(中)1、平迪克、鲁宾费尔德:《微观经济学》,人大出版社(中)2、尼科尔森:《微观经济理论——基本模型和扩展》(推荐使用英文版)(高)4、瓦里安(即范里安):《微观经济学》(高级教程),经济科学出版社(高)3、马斯科莱尔等(MWG):《高级微观经济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三、宏观经济学:中级和高级(中)1、曼昆:《宏观经济学》,人大出版社(中)2、多恩布什:《宏观经济学》,人大出版社(高)3、罗默:《高级宏观经济学》,商务印书馆(高)4、萨金特:《动态宏观经济理论》,中国社科出版社四、数理经济学准备1、蒋中一:《数理经济学基础》(修订版),商务印书馆2、蒋中一:《动态优化基础》,商务印书馆3、高山晟(takayama):《经济学中的优化方法》,人大出版社4、龚六堂:《动态经济学方法》,北大出版社,2002五、金融学1、博迪和莫顿:《金融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罗斯:《公司理财》,机械工业出版社;六、计量经济学(初)伍德里奇:《计量经济学:现代观点》,人大出版社(中)格林:《经济计量分析》,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七、国际经济学/国际金融学1、克鲁格曼、奥伯斯法尔德:《国际经济学》,人大出版社中文第五版,清华大学出版社英文第六版2、奥伯斯法尔德、若戈夫:《高级国际金融学教程》,刘红忠译,中国金融出版社,2002年八、制度经济学1、张五常:《经济解释》,香港花千树出版社,或《21世纪经济报道》连载版2、费吕博腾等:《新制度经济学》,上海三联出版社2006年3、埃格特森:《经济行为与制度》,商务印书馆4、《企业理论:现代观点》,杨瑞龙主编,人大出版社2005年九、发展经济学吉利斯、罗默:《发展经济学》,人大出版社第四版十、博弈论(初)1、拉斯谬斯:《博弈与信息》,人大出版社(中)2、吉本斯:《博弈论基础》,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高)3、弗登博格、梯若尔:《博弈论》,人大出版社,2002年(高)4、迈尔森:《博弈论:矛盾冲突分析》,中国经济出版社,2001年十一、公共经济学/财政学1、斯蒂格利茨:《公共部门经济学》(第三版),人大出版社2、布郎、杰克逊:《公共部门经济学》(第四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3、哈维·罗森:《财政学》,人大出版社十二、产业组织理论/产业经济学(初)1、克拉克森、米勒:《产业组织:理论、证据和公共政策》,上海三联书店,1989年(中)2、海、莫瑞斯:《产业经济学与组织》,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年(高)3、梯若尔:《产业组织理论》,人大出版社,1998年十三、激励理论/信息经济学(中)1、马可-斯达德勒等:《信息经济学引论:激励和合约》,上海财大出版社,2004年(高)2、博尔顿、德瓦特里庞:《合同理论》,上海三联出版社,2008年十四、经济史/经济思想史埃克伦德、赫伯特:《经济理论和方法史》,人大出版社2002年斯皮格尔:《经济思想的成长》,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产业组织理论、证据和公共政策》作者:克拉克森米勒译者的话产业组织理论也可理解为产业竞争组织学。

按照施马伦西(Sohmalensee)的解释,产业组织是“难以用标准教科书或竞争模型分析的市场的经济学。

在该领域中,主要研究各种不完全竞争模型的实证和规范含义,政府反托拉斯活动的组织及其后果,以及旨在提高市场绩效的各种管制政策。

”产业组织的渊源一直可以追溯到亚当·斯密。

斯密认为,竞争的结果总是使价格与成本一致。

这一论断提出后100多年一直无人挑战。

到了本世纪初的马歇尔那里,这个假定便成了“一般可以通过竞争使市场价格与单位生产成本相等。

”本世纪20、30年代兴起的现代厂商理论第一次对这个假定提出了挑战。

斯拉法(1926)、琼·罗宾逊(1933年)、E·张伯仑(1933)相继提出了不完全(或垄断)竞争理论,由于这一贡献,他们就成为产业组织的直接理论先驱。

他们认为,由于许多行业存在产品差异,因此即使这些行业是高度竞争性的,其个别厂商面对的需求曲线也可能是向下倾斜的,即在定价上具有“垄断性”,他们不再是市场价格的接受者。

这样,每个行业的平均成本线和收益曲线就不再一致,而且,长期中只有相同的正常利润的假定也就站不住脚了。

30年代,梅森(Mason)开始在哈佛大学开设真正的产业组织课程,他被公认为是产业组织的开创者。

由他指导的该领域最早的博士生贝恩(J.Bain)日后成为这一领域的主要权威。

当时的哈佛人才济济,包括张伯仑、梅森和贝恩这样的大家都在那时,早期(40年代至60年代)产业组织的研究中心在哈佛大学也就毫不奇怪了。

哈佛学派的主要贡献是建立了完整的产业组织理论体系,即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和市场绩效理论。

贝恩提出了著名的“结构-绩效”范式,以后由谢勒(Scherer)发展成“结构-行为-绩效”三段范式,它至今仍是主流产业组织理论的基本框架。

贝恩范式是从垄断竞争模型中推导出来的。

据认为,竞争是结构问题,判断一个行业是否具有竞争性,不能只看市场行为(如定价行为)或市场绩效(如是否存在超额利润),而应看该行业市场结构是否高度集中,是否实际上由一个或数个寡头控制,此外还要看进入该行业的壁垒是否很高,以致扼制了新厂商加入竞争。

这就是从市场结构推断竞争结果的“结构-绩效”范式。

贝恩1959年出版的《产业组织》一书,被公认为是这一思想的代表作。

他在书中说:“如果存在着集中的市场结构,厂商就能成功地限制产出、把价格提高到正常收益以上的水平。

”由于贝恩等人十分强调结构对行为和绩效的决定性作用,故人们又称哈佛学派为结构主义学派。

结构主义理论的提出,是产业组织对厂商理论的重大发展,它向人们提供了验证各种竞争模型的手段。

谢勒深受这一传统的影响,他于1970年出版的《产业市场结构和经济绩效》一书,集该思想之大成,折衷了来自各方面的批评,提出“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市场绩效”范式,将贝恩范式又向前推进了一步。

他认为,市场结构首先决定了市场行为,继而决定了市场绩效。

与贝恩不同,他更重视市场行为理论。

除哈佛学派之外,还有许多学者对产业组织的早期发展作出过重要贡献。

张伯仑虽提出垄断竞争是产品差异造成的,但他没有去比较、检验不同行业的产品差异。

霍特林(Hote-llilg,1929)提出了空间竞争理论,把产品差异划分为空间中直线段上的不同点,从而使产品差异具有可检验的经验含意。

兰开斯特(Lancaster,1966)又进一步提出了特征空间理论,把消费者偏好序定义为特征向量,由此推导出了厂商面对的需求曲线。

这些成就使传统厂商理论中的市场结构四分法(完全竞争、垄断竞争、寡头垄断、完全垄断)扩展成连续序列分析,并为产业组织中的广告推销、销售合约等理论奠定了基础。

美国是一个有着浓厚的经验主义研究传统的国家。

从上个世纪起就有许多美国经济学家研究产业问题,方法基本上都是经验观察和个案考证,缺乏理论支持。

产业组织理论的兴起使传统的产业研究与理论验证结合起来了。

50年代起,就制造业样本进行横截面的统计研究已经司空见惯。

而且,产业组织从一开始就十分注重其政策含意,其理论研究一直与当时的反托拉斯活动和政府管制密切相关。

经济学家在这方面的热情到60年代中期达到了高潮,许多人加入了联邦贸易委员会和司法部反托拉斯局,直接参与对反竞争商业活动的司法、执法限制的实践。

他们对于国会尼尔(Neal)委员会报告的形成以及1968年司法部《兼并准则》的首次出台起了很大作用。

该准则严厉限制兼并活动的态度恰好与哈佛“结构主义”观点相似,这自然不是巧合。

当时,有许多经济学家热衷于论证集中与反竞争性市场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

不幸的是,这些经验验证并不成功。

这个教训是很深刻的。

芝加哥大学的布罗曾(Brozen)总结道:“现在我们知道,1935-1970年间这方面研究作用的数据不够严格;行业和厂商的样本没有代表性;把所得到的统计关系的意义理解错了;所用方法也不全面;行业分类又是主观的……其原因可归结为研究者先入为主地认为集中是反竞争的。

这种见解还披上了结构-行为-绩效范式的外衣。

”后来,经济学家用更好的数据和统计技术重新检验了以前提到的结论,发现在集中与盈利性或价格之间并无简单的联系。

年届退休的科斯(R.H.Coase)严厉批评了这些学者急功近利的反科学态度。

他说,当时许多人急于找到限制反竞争活动的根据,“导致该领域许多有才华的学者放松要求,容忍本来应该拒绝的证据和分析标准。

反托拉斯案例中的论据都被当作正确的接受下来。

律师(或法官)看问题的方法被当作我们分析问题应采取的方法而接受下来。

法官的观点常常是分析的起点,经济学家所要做的就只是搞清楚他们的话是什么意思了。

”正是在对60年代产业组织研究的批评中,芝加哥学派开始崛起了。

自60年代后期起,施蒂格勒(J.Stigler)、戴姆塞茨(H.Demsetz)、波斯纳(R.Posner)、麦吉(Y.McGee)、布罗曾等来自芝加哥大学的学者对当时被奉为正统的结构主义理论和论据进行了激烈抨击,并逐渐形成了一种新的核心。

施蒂格勒作为这个核心的灵魂当然是众望所归了。

早在1958年,施蒂格勒回到芝大后就开始转向研究管制和产业组织。

60年代初,他发起了一个非正式的产业组织讨论会,一时云集了科斯、弗里舆曼、麦吉、凯塞尔(Kessel)、哈伯格(Harberger)、戴姆塞茨、特尔塞(Telser)、波斯纳、帕辛金(Pashigian)、刘易斯(G.Lowis)等众多一流经济学家。

起先他们茶余饭后经常在迪莱克特(A.Director)家里争得面红耳赤,常常因此产生了许多开创性思想。

后来这个圈子由封闭转向开放,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来参加。

他们中不少人年轻气盛,颇具反叛精神,结果在正统的产业组织领域中开辟出一片新天地。

众所周知,芝加哥传统的基本精神就是强调价格理论及其应用的重要性。

早在奈特和维纳的时代,芝加哥就抵制当时(30年代)的理论创新,如垄断竞争理论和凯恩斯的《通论》,坚持认为经济分析无非是新古典价格理论的应用而已,即相信个人总是在既定的均衡市场价格和数量下使其行为最优化;而由此得到的决策结果,可以用来解释各种经济现象。

这种信仰至今仍未动摇。

芝加哥学派认为,产业组织及反托拉斯问题应该通过价格理论的透镜来研究。

他们运用局部均衡福利经济学方法来判断市场势力和效率间的权衡取舍,力图重新把竞争性产业作为解释相对价格的主导模型。

1968年施蒂格勒《产业组织》一书的问世,是这一思想成熟的重要标志。

在该书中,斯蒂格勒特别注重判断集中及定价的结果是否提高了效率,而不是像结构主义者那样只看是否损害了竞争。

布罗曾也指出,兼并未必反竞争;高利润率并不一定是反竞争定价的结果,而完全可能是高效率的结果。

他们进而甚至提出,绩效或行为决定了结构,而不是相反。

此外,他们还改写了贝恩首创的进入壁垒理论。

过去人们认为进入壁垒限制了竞争,因而损害了资源的最优配置(即效率)。

进入壁垒的存在一直是反托拉斯当局识别反竞争活动的主要根据。

而芝加哥学派则认为,问题的关键是看是否存在人为的进入壁垒。

戴姆塞茨于1982年提出了“所有权进入壁垒”概念,指出只要产权存在,壁垒就存在。

它不是保护原有厂商,就是保护新进入厂商,因此壁垒的撤除也可能损害原有厂商,而这种损害并非天然是正当的。

他认为,问题不在于是否应当有这种保护,而在于应该给哪一方以怎样的保护,这一判断标准只能是看总效率是否提高。

由于芝加哥学派极为注重效率标准,人们也称其为“效率学派”。

芝加哥学派对产业组织的其他理论体系发展也产生了重要影响.我们这里要特别提到科斯的名字。

他对现代厂商理论的贡献早已有口皆碑。

过去,经济学家大多对非标准商业合约抱有疑虑,认为对顾客、营业地域及其他合约的条件上的限制有反竞争倾向。

之所以产生这种认识,是基于当时一般相信真正的节约只能由技术因素造成,而它在一个厂商内部就已完全实现了。

既然非标准因素不会带来节约,把它引入由市场作媒介册交易就不再增加任何收益,那末一方采用合约来限制另一方的商业活动的做法就当然是反竞争的了。

科斯一针见血指出了这种观点的错误,他论证说,各种市场合约的重新优化可以节约交易费用,而那些无法用标准价格理论解释的非标准合约很可能正是起了这种作用,因而增进了效率,它们本身也并不当然是反竞争的。

沿着这一思路,威谦森(O.E.Williamson)发展出一整套理论,解释了这些非标准合约以及有关的商业行为,改写了传统的市场行为理论。

有人称其为“新产业组织”。

芝加哥学派的思想对美国反托拉斯活动及政府管制政策产生了深远影响。

在里根政府时期,不但有许多芝加哥学派的或赞成其思想的经济学家成为司法部的顾问,而且有的还担任了联邦贸易委员会主席、司法部反托拉斯局局长或最高上诉法院法官等要职。

在这些人影响下,司法部于1982年颁布了新的《兼并准则》。

该准则偏重用效率原则来指导反托拉斯诉讼,放宽了判定商业活动反竞争的标准。

美国的立法、司法和执法机构对兼并活动采取了本世纪以来最为放任的立场。

例如。

1982年到1986年间,联邦贸易委员会和最高法院只对上报的7700多个兼并中的56个采取了强制行动。

在美国,产业组织研究队伍早已多元化,除了以哈佛为代表的传统体系和以芝加哥为代表的反传统体系之外,还有许多研究也取得了为人称道的成就,在此恕不一一赘述。

我们不妨参照施马伦西的见解,介绍一下迄今为止产业组织领域所关注的主要问题,以此来勾勒一个总的研究概貌。

必须说明的是:以下列出的问题中没有包括反托拉斯和政府管制方面的内容。

·厂商是否如同微观理论假定的那样力图使其利润(或更一般地,使业主福利)最大化?·决定厂商和市场边界的因素是什么?对这一问题,威廉森从节约交易费用角度,斯蒂格勒从规模经济角度,鲍莫尔等从范围经济角度作出了各自的回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