盈余管理涵义
盈余管理名词解释
盈余管理名词解释
盈余管理是指企业通过管理会计手段,调节财务报表中的利润数,以达到特定目的的一种行为。
其主要手段包括操纵销售价格、控制原材料采购价格、调节折旧方法和年限、操纵财务费用等。
盈余管理的行为可能会导致企业夸大或缩小其利润数,从而影响投资者的信心和决策,损害投资者利益。
其中,法定盈余公积是指企业按照规定的比例从净利润中提取的盈余公积,主要用于企业扩大规模、资本支出等长期性投资。
企业可以在规定的比例范围内自由分配法定盈余公积,但不得用于弥补亏损或者转增资本。
管理是指为达到一定目标,通过制定计划为前提,对计划实行组织、监督、控制、奖惩,使计划达到组织目标的过程。
管理涉及到组织中的每一个人、物、事、信息等资源,其工作本质是协调。
管理工作的重点是对人进行管理,包括激励、考核、培养等。
盈余管理
主要原因: 1.权责发生制的固有缺陷。 应计制会计或权责发生制将经济实体真 实发生的交易(所有权与风险的转移)按 照其产生的财务结果在不同期间加以记录, 而不是在经济实体实际收人或付出现金时 予以确认。因此,应计制会计采用了预提、 待摊、递延以及分配等方法程序,将各期 间收人与费用、收益与损失配比。
2.会计准则的灵活性和滞后性。 基于“会计是一项主观见于客观的活动” 的认识,无论国际会计准则、美国会计准 则,还是我国的企业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 都给予了会计人员较多的选择空间。再加 上新经济业务的不断涌现,使得其中部分 交易和经济事项的会计确认、计量和披露 并未在相关准则中作出相应的规定。因此, 企业管理当局可以利用会计准则制订的滞 后性对会计事项作出对自身有利的估计或 判断。
在具体方法上,企业可以通过改变会计方法与 应计项实现盈余管理。常见的会计方法选择如存 货的先进先出法或后进先出法,固定资产的直线 折旧法或加速折旧法,以及各种减值准备的计提 等等。在改变应计项方面,企业主要是通过改变 收入或支出的确认时间实现的,从而改变利润。 例如,公司将本该记入费用的营业税金记入生产 成本,由于生产成本首先记录在存货中,直到存 货销售出去时才转入“主营业务成本”,这样就 延迟了其进入利润表的时间。当然也有可能将费 用提前,例如公司在其业绩尚好的时候提前确认 工资费用,作为未来的业绩储备,而在业绩下滑 时减少工资费用的计提。
Hedy和Wahlen(1999):当管理者 在编制财务报告和构建经济交易时,运用 判断改变财务报告,从而误导一些利益相 关者对公司根本经济收益的理解,或者影 响根据报告中会计数据形成的契约结果。 从权威性的定义可以看出以下共同点: 第一,盈余管理的主体是企业管理当局, 它包括经理人员和董事会。 第二,盈余管理的客体是企业对外报告的 盈余信息 (即会计收益)。
财务管理的盈余管理
财务管理的盈余管理盈余管理是财务管理中的一个重要方面,负责管理企业在盈利后产生的结余资金。
它的目标是最大化资产者的财富,同时确保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从盈余管理的定义、重要性以及实施方法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盈余管理的定义盈余管理是指企业在获得盈利后,对剩余资金的管理。
它包括决定是否将盈余分配给股东或留存为公司自有资本,以及如何有效地利用这些资金以创造更大的财务回报。
盈余管理涉及到多个层面,包括资本结构管理、股利政策制定、投资决策和资本预算等方面。
通过盈余管理,企业可以平衡投资、分红和留存的需求,实现长期的盈利能力和竞争优势。
二、盈余管理的重要性1. 最大化股东利益:盈余管理的核心目标是为股东创造最大的财富。
通过合理的盈余分配政策和资本运用,企业可以实现股东财富的最大化,提高股东的满意度,进而吸引更多的投资者。
2. 保持企业可持续发展:盈余管理可以帮助企业平衡短期回报和长期发展之间的关系。
合理的盈余管理可以确保企业在满足当期经营需求的同时,为未来的扩张和发展留存足够的资金储备。
3. 提升财务稳定性:盈余管理可以提高企业的财务稳定性。
通过合理的盈余分配策略,企业可以平衡资金来源和运用,减少财务风险和经营压力,保障企业的长期稳定发展。
三、盈余管理的实施方法1. 资本结构管理:盈余管理的第一步是确定企业的资本结构,即确定资本的比例、种类和来源。
企业应该根据自身的需求和风险承受能力,选择合适的资本结构,平衡利润分配和资本回报的关系。
2. 股利政策制定:企业应该制定科学合理的股利政策。
股利政策应该考虑企业的盈利能力、现金流状况和发展需求,同时兼顾股东的期望和利益。
通过合理的股利政策,可以平衡分红与留存的需求,实现财务的稳定和持续发展。
3. 投资决策和资本预算:盈余管理涉及到投资决策和资金运用。
企业应该通过资本预算和投资决策来选择最具回报的投资项目,确保将盈余有效地投入到能够创造更大财务回报的领域。
4. 盈余留存和再投资:合理的盈余管理应该考虑将一部分盈余留存为企业自有资本,用于未来的发展和扩张。
化工企业盈余管理手段分析
化工企业盈余管理手段分析一、化工企业盈余管理的基本概念盈余管理是指化工企业对经营活动中所产生的盈余进行管理和运用的过程。
通过盈余管理,化工企业可以合理配置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盈余管理主要包括盈余的保障、盈余的分配和盈余的再投资等内容。
盈余的保障是指确保化工企业拥有足够的盈余用于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包括市场风险、经营风险、政策风险等。
盈余的分配是指化工企业对盈余的合理分配和运用,包括派发股利、股票回购、进行并购重组等。
盈余的再投资是指将一部分盈余用于企业的再投资和扩大经营规模,为企业的长期发展提供资金支持。
二、盈余管理的重要性盈余管理对化工企业的经营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盈余管理可以有效提高企业的资金使用效率,确保企业资金的合理配置和利用。
盈余管理可以提高企业的抗风险能力,确保企业在面对各种不确定性因素时能够保持稳定发展。
盈余管理可以增强企业的竞争实力,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为企业的长期发展提供持续的资金支持。
盈余管理可以提高股东和投资者的满意度,吸引更多的资金进入企业,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更多的动力。
化工企业在进行盈余管理时,可以采取多种手段来实现盈余的合理运用和管理。
主要包括资本开支管理、股利政策、再投资政策和股票回购政策等。
资本开支管理是指化工企业对资本开支进行合理规划和控制,确保资金的有效使用和投资回报。
化工企业可以建立资本开支预算制度,加强项目评估和管理,确保资本开支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股利政策是指化工企业对盈余的分配和运用进行管理和决策。
化工企业可以根据企业的盈利状况和发展需要,确定合理的股利政策,采取现金股利或股票股利的方式进行分配,满足股东的需求,同时保障企业的发展和稳定。
再投资政策是指化工企业将一部分盈余用于企业的再投资和扩大经营规模。
化工企业可以通过增加研发投入、扩大生产规模、开展新产品开发等方式,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盈利能力。
股票回购政策是指化工企业利用盈余回购自己的股票,灵活运用盈余,提高每股收益和股东回报率,增强企业的股价表现和市场吸引力。
财报分析-盈余管理
1.什么是盈余管理?盈余管理是公司管理层为实现自身效用或公司市场价值最大化等目的,进行会计政策的选择,从而调节公司盈余的行为。
盈余管理只能在会计准则或制度的范围内进行,不能超越会计准则及制度的规定。
一旦超越会计准则及制度的规定范围,则被称之为利润操纵。
2.盈余管理动机:(一)资本市场动机。
1、首次公开发行股票(1PO)动机。
在我国特有的制度下,对股票的上市发行进行严格达到额度控制和规模控制,并且企业过去的经营业绩是一个很重要的考虑因素。
为了取得上市资格,企业有进行盈余管理的动机,尤其是经营业绩不佳的企业。
另外,一旦获准发行股票,企业过去的经营业绩又会影响股票的发行价格2、维持公司上市资格。
根据公司法及其他有关规定,上市公司出现连续2年亏损,将进行特别处理(即ST处理);当其继续亏损时,将暂停上市资格,即停牌。
这意味着如果继续经营不力,将要退出股票市场。
3、配股动机。
企业要想以配股融资需要具备一定的条件。
证监会制定的配股政策始终都以净资产收益率(ROE)为标准。
为了达到规定的配股“及格线”,要进行盈余管理调整净资产收益率水平。
保证配股的顺利进行4炒作股票。
通过盈余管理,向市场传递绩优信息,达到改善公众形象的目的。
(二)契约动机。
会计盈余作为某些契约的基础,被用来调整各个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关系。
1、债务契约。
随着金融机构的信贷风险意识不断加强,企业贷款时会与银行签订契约,对企业的经营状况如一些财务指标做出要求,一旦企业超出这些条款所允许的变动范围,就会相应地提出一些惩罚措施。
因此,当企业注意到本年度的一些财务指标有偏离债务条款的趋势或已经偏离时,也会有很强的动机进行盈余管理。
2、管理层报酬激励。
企业经理人的报酬与企业绩效挂钩时,经理人会加强盈余管理动机。
修饰公司业绩指标,以尽可能地获取更多的奖金。
(三).以逃避监管为目的的机会主义动机以美国为例,美国银行业要求银行必须满足一定资本充足率,要求保险公司要符合最低财务质量标准等。
会计盈余管理
会计盈余管理会计盈余管理是指企业利用会计准则和财务政策,通过合理运用会计手段来管理和操纵盈余的过程。
盈余管理是企业经营管理中的重要内容,它对企业财务报告的真实性和透明度具有重要影响。
本文将从盈余管理的概念、原因、方法和影响等几个方面展开讨论。
一、盈余管理的概念盈余管理是指企业通过改变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和会计处理方式,来调整盈余水平或盈余结构的管理行为。
它包括了盈余的操纵、调节和控制等多种手段,旨在影响企业财务报告的盈余数额和品质。
盈余管理既可以通过合法的财务工程手段来实现,也可能借助于违背会计准则和伦理道德来达到目的。
二、盈余管理的原因1. 市场预期管理:企业可能会利用盈余管理来平稳市场对企业的盈余预期,避免市场过度波动导致股价波动过大。
2. 税收规划:通过盈余管理,企业可以灵活安排盈余结构,以减少税负,提高企业盈余水平。
3. 绩效考核:企业管理者可能会利用盈余管理来实现自身绩效目标,提高个人或团队的激励。
4. 融资成本:通过盈余管理,企业可以调整资本结构,降低融资成本,提高利润水平。
5. 信用评级:通过调整盈余水平,企业可以改善自身的信用评级,提高债务融资的便利程度。
三、盈余管理的方法1. 改变会计估计:企业可以通过调整长期资产的折旧、坏账准备等估计值,来调整盈余水平。
2. 改变会计政策:企业可以选择不同的会计政策来处理同一项业务,以实现盈余的调整。
3. 重组业务:企业可以重组业务结构,调整盈余构成,来影响盈余水平。
4. 资本资本化:通过将原本应记为费用的支出资本化,延后费用认定时间,提高当期盈余水平。
四、盈余管理的影响盈余管理的实施将对企业内部和外部产生多方面的影响:1. 内部影响:盈余管理可能导致企业内部管理者针对盈余目标进行操纵,最终破坏了企业家利益相关者的和谐利益关系,影响企业的长期发展。
2. 外部影响:盈余管理也会对企业的投资者、债权人、供应商等外部利益相关者产生影响,可能导致市场失真、投资风险增大,进而影响企业的社会责任和信誉。
盈余管理
一、盈余管理定义:美国会计学者斯考特(Scott):盈余管理是会计政策的选择具有经济后果的一种具体表现。
他认为,只要企业的管理人员有选择不同会计政策的自由,他们必定会选择使其效用最大化或使企业的市场价值最大化的会计政策,这就是所谓的盈余管理。
美国著名会计学者Schiper:为了获得某种私人利益(而并非仅仅为了中立地处理经营活动),对外部财务报告进行有目的的干预。
Hedy和Wahlen于1999年对盈余管理所作出的解释:当管理者在编制财务报告和构建经济交易时,运用判断改变财务报告,从而误导一些利益相关者对公司根本经济收益的理解,或者影响根据报告中会计数据形成的契约结果,盈余管理就产生了。
综合:第一,盈余管理的主体是企业的管理当局。
企业管理当局,无论是董事会、总经理还是高级管理人员,他们作为企业信息的加工者和披露者,有权利选择会计政策和方法,有权利变更会计估计,有权利安排交易发生的时间和方式等。
而信息的不对称和信息披露的不完全为他们进行盈余管理提供了条件。
第二,在盈余管理的过程中,企业管理当局是有目的、有意地选择对自身有利的会计政策或交易安排,即管理当局是有意图的。
第三,管理当局进行盈余管理的目的在于获得自身利益。
虽然盈余管理的直接结果是使得一些利益相关者对企业的经济收益产生误解,但其最终目的是使得自身利益最大化。
二、盈余管理的方法(一)变更会计政策会计政策的变更是最常见也是最原始的盈余管理方法。
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存货计价方法、长期投资核算方法、无形资产核算方法、递延资产核算方法、产品开发费用核算方法、养老金核算方法的选用及变更都能对会计收益数额产生一定的影响。
尽管会计政策的变更为会计准则所允许,但通过会计政策的变更来操纵报告利润的行为受到公众甚至企业经理最多的反感。
许多声誉卓著的大公司已很少采用这类方法来进行利润管理。
(二)应计项目管理对应计资产和应计负债的不合理确认和对费用的不合理递延是盈余管理的另一种常用方法。
盈余管理研究综述
盈余管理研究综述
盈余管理是指企业在会计处理中通过选取不同的会计政策和方法,以及对会计估计的选择,从而影响企业财务报表中的收入和盈余的过程。
盈余管理是企业管理层为了实现自身利益而进行的一种行为。
本文对盈余管理的研究进行综述,主要内容包括盈余管理的动机、方法和影响等方面。
一、盈余管理的动机
盈余管理的动机主要分为两类:市场反应和管理者激励。
市场反应主要指的是企业希望通过盈余管理来改变投资者对于企业价值的认知。
而管理者激励主要是指企业管理层希望通过盈余管理来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
市场反应主要包括投资者的需求和资本市场的奖励机制,管理者激励主要包括奖励制度和股权激励。
二、盈余管理的方法
盈余管理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会计政策选择、会计估计的选择和会计准则的运用。
会计政策选择主要是通过选择不同的会计政策来影响财务报表的收入和盈余。
会计估计的选择主要是通过选择不同的会计估计方法来影响盈余。
会计准则的运用主要是通过利用会计准则中的灵活性来实现盈余管理。
三、盈余管理的影响
盈余管理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对投资者认知的影响、对经营决策的影响和对资本市场的影响。
盈余管理会改变投资者对企业价值的认知,从而影响投资者的决策行为。
盈余管理也会对经营决策产生影响,例如企业可能会通过盈余管理来实现经营目标的达成。
盈余管理还会对资本市场产生影响,例如通过对盈余进行管理来影响股价。
企业盈余管理的文献综述
企业盈余管理的文献综述企业盈余管理是指企业通过不同的会计和财务手段来管理自己的盈余,以达到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财务状况的目的。
盈余管理是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并且在企业运作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通过盈余管理,企业可以在满足法律法规的前提下,最大程度地实现盈利最大化,并在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位置。
本文将综述关于企业盈余管理的相关文献,探讨盈余管理的定义、影响因素、方法和实践等方面的研究成果。
一、盈余管理的定义盈余管理,又称盈余操纵,是指企业对其财务报表中的盈余数额进行人为操控,以达到企业特定目标的行为。
这种操纵可以包括对收入和费用的虚增或减少,以及对资产和负债的操纵,从而在会计报表中呈现出所期望的盈余水平。
盈余管理是企业财务报告中的一种欺诈行为,其目的是为了误导投资者和利益相关方,掩盖企业真实的经营状况。
在一定程度上,盈余管理是企业对外隐藏真实盈余水平的一种手段,是违反企业财务透明度的行为。
盈余管理的实践对企业经营活动和市场竞争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二、影响盈余管理的因素1. 管理层奖酬制度:过高的管理层奖酬制度可能会导致盈余管理的出现。
管理层为了获取更高的奖励,在财务报表中进行盈余的操控,以实现奖酬水平的提高。
2. 股东需求压力:上市公司股东通常会有对于盈余水平的期望,高盈余水平可能会带来更高的股价和股利分配。
企业管理层为了顺应股东的期望,可能会通过盈余管理来提高盈余水平,满足股东的需求。
3. 税收政策:企业在税收政策上可能会受到一定的影响,特别是在盈余管理中会考虑到税收的影响。
为了减少企业所得税的负担,企业可能会通过盈余管理手段来减少利润,以降低税负。
4. 监管压力:监管机构对企业财务报表的披露和准确性有一定的要求,企业可能会受到监管压力影响,通过盈余管理来满足监管的要求,或者规避监管的风险。
5. 市场竞争:市场竞争对企业盈余水平也有一定的影响。
为了在市场上获得更大的竞争优势,企业可能会通过盈余管理来呈现更好的盈余水平,以吸引投资者和潜在合作伙伴。
盈余管理资料
• 股东为了维护自身利益,需要对管理层进行监督和激励,以降 低盈余管理的风险
• 委托代理理论为盈余管理的研究提供了理论框架,有助于深入理 解盈余管理的产生和治理
信息不对称理论与盈 余管理
• 信息不对称理论认为,外部投资者与公司管理层之间存在信息不 对称,使得外部投资者难以准确判断公司的真实业绩
盈余管理的目的是实现特定利益或者避免特定损失
• 提高公司的业绩以吸引投资者 • 降低公司的业绩以减轻税收负担 • 保持公司的业绩稳定以稳定股价
盈余管理的手段和方法
盈余管理的方法包括应计项目、线下项目和真实活动
• 应计项目:通过调整应收账款、存货等应计项目的余额来操纵盈余 • 线下项目:通过调整投资收益、资产减值损失等线下项目来操纵盈余 • 真实活动:通过操纵实际经营活动、调整财务报告的披露时间等手段来操纵盈余
• 当公司的负债比例较高时,管理层为了避免债务违约,可能会 通过盈余管理来提高公司的业绩
• 当公司的股权比例较高时,管理层为了实现股权融资,可能会 通过盈余管理来提高公司的业绩
• 资本结构理论为盈余管理的研究提供了理论支持,有助于探讨盈 余管理的动机和手段
03
盈余管理的实证研究
盈余管理的存在性研究
CREATE TOGETHER
DOCS
DOCS SMART CREATE
盈余管理:理论与实践
01
盈余管理的概念与定义
盈余管理的含义及其背景
盈余管理是指公司管理层在遵循会计准则的基础上, 通过调整财务报告中的会计政策和估计,以达到操
纵公司盈余的目的
• 盈余管理的主体是公司管理层 • 盈余管理的客体是财务报告中的会计 政策和估计 • 盈余管理的方法是通过调整会计政策 和估计来操纵盈余
盈余管理种类
盈余管理种类
盈余管理是企业管理层在遵循会计准则的基础上,通过对企业对外报告的会计收益信息进行控制或调整,以达到主体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行为。
根据管理手段的不同,盈余管理可以分为应计项目盈余管理和真实活动盈余管理。
应计项目盈余管理是指企业通过对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的选择来操纵利润,例如调整固定资产折旧年限、坏账准备计提比例等。
这种方法通常只影响企业的短期利润,而不会改变企业的实际经营活动。
真实活动盈余管理则是指企业通过改变实际经营活动来操纵利润,例如调整生产计划、削减研发费用、增加广告支出等。
这种方法会直接影响企业的长期经营活动和价值创造。
除了以上两种常见的盈余管理类型,还有其他一些特殊的盈余管理方式,例如通过关联交易、资产重组等手段来操纵利润。
需要注意的是,盈余管理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企业实现短期的财务目标,但如果过度使用或者使用不当,可能会对企业的长期发展和信誉造成负面影响。
因此,企业应该在合法合规的前提下,合理运用盈余管理手段,以实现可持续的发展和价值创造。
盈余管理研究综述
盈余管理研究综述盈余管理是指企业通过财务报告和会计手段来调整会计盈余,以达到某种特定目的的行为。
盈余管理是企业财务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公司的财务报告的质量和可靠性。
本文将从盈余管理的动机、方法和影响三个方面来进行综述。
盈余管理的动机主要包括股东财富最大化、避税和稳定收益等。
股东财富最大化是企业的首要目标,通过盈余管理可以调整盈余来实现这一目标。
盈余管理还可以通过合理调整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来降低企业的税负,实现避税的目的。
一些企业为了稳定收益和维护声誉,在业绩不佳的情况下也会进行盈余管理,以避免股价大幅下跌或信誉受损。
盈余管理有多种方法,主要包括创造性会计、损失计提延后、收入提前确认和租赁等。
创造性会计是最常用的盈余管理方法之一,企业可以通过调整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改变会计盈余的金额和时间,从而实现盈余管理的目的。
损失计提延后是一种常见的盈余管理手段,企业可以将损失计提的时间推迟,以减少当期的损失对盈余的影响。
收入提前确认是将应收账款或预收账款提前确认为营业收入,从而增加当前期的盈余。
租赁是一种可以通过调整租赁合同来实现盈余管理的方法,企业可以选择将租赁合同分类为财务租赁或经营租赁,以改变租赁费用对盈余的影响。
盈余管理对企业以及投资者有着重要的影响。
盈余管理可以改变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绩效的表现,从而对投资者的决策产生影响。
盈余管理还可以对公司的信誉和声誉产生影响,一旦被发现盈余管理行为,可能导致投资者对公司的信任度下降,影响公司的长期发展。
盈余管理也可能对财务报告的质量和可靠性产生影响,从而影响投资者对公司的分析和判断。
盈余管理是企业财务管理中的重要环节,不同的动机和方法都会对企业和投资者产生影响。
对盈余管理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企业的财务运作和决策,从而提高投资决策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盈余管理的概念及特征
盈余管理的概念及特征一、盈余管理的概念盈余管理是指企业为实现或稳定其盈余目标而对财务数据进行操作和调整的行为。
盈余管理在企业管理中占据了重要的位置,它是为了维持企业的股价、扩大财务报表上的利润和保持公司的经营前景而采取的一种手段。
盈余管理在企业中普遍存在,不同的企业有不同的目的和形式,都使用盈余管理来影响其财务报表,尽管这种行为会影响企业的收入和利润,但如果其被良好地管理,对企业的收益也会有所帮助。
盈余管理的基本原则是:稳定收益、可预测收益、保持合法和诚实等。
二、盈余管理的特征1、与真实财务信息不一致。
盈余管理可以通过对财务信息的报告进行操作,以优化其利润度。
这种操作可能会使企业的财务报表呈现比实际情况更好的形象,例如,将未实现收益纳入收益单据。
2、盈余管理是有意的,存在预期。
盈余管理一般是有目的和预期的,尽管它在某些情况下是由意外因素引起的,而且可以使企业获得一些好处,但总体来说,这种做法是计划好的。
3、盈余管理是对财务报表的常规修正。
盈余管理并不是一种特定的行为,它是常规性质的行为。
企业会在其财务报表上进行一系列的修正和调整,从而使财务表现更有利于股东和其他利益相关方。
4、披露盈余管理政策需要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盈余管理在企业中经常存在,但公司必须合法披露其盈余管理政策和原则,以消除因误导而引起投资者或外部利益相关者的诉讼风险。
5、盈余管理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企业的盈利能力。
盈余管理会影响企业的收入和利润,并会导致财务报表不真实,这可能会使企业的股价下降,甚至面临执法部门的调查,从而影响企业未来的发展。
三、盈余管理的分类盈余管理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收入管理:收入管理是指企业通过改变收入时间、金额、方法或报告而进行的操作。
例如,当企业欲在特殊时间点上报更高的收益(如年底),它可以选择在那些期间使用一些财务技巧,如减少库存、销售折扣等方式,以增加收入。
2、支出管理:支出管理是指企业通过改变支出时间、金额、方法或报告的方式来调整利润。
盈余管理对企业价值的影响
盈余管理对企业价值的影响盈余管理是指企业管理层通过调整会计准则和政策,以及选择会计估计等手段来操纵财务报表中的盈余信息,以达到一定目的的做法。
盈余是企业经营的核心指标之一,对企业的价值和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本文将从盈余管理的定义、目的和对企业价值的影响等方面进行探讨。
通过盈余管理,企业管理层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操纵财务报表中的盈余信息。
比如,他们可以通过调整会计准则和政策,对收入、费用、资产和负债等项目进行重新归类或分摊,使企业的盈余更加符合管理层的预期或目标。
管理层还可以通过选择会计估计等手段,来调整盈余的计算和确认时间,以获得更有利的财务报表结果。
这种盈余管理的目的主要包括优化企业的绩效评价、提高股东回报率、控制企业税负以及增强企业的资本市场竞争力等。
然而,盈余管理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对企业的价值产生影响。
过度的盈余管理可能导致财务报表数据的失真和不可靠,降低了对企业真实财务状况的披露和评估。
这使得投资者、分析师和其他利益相关者难以准确评估企业的盈利能力和风险水平,进而影响投资决策和资源配置。
盈余管理可能削弱了企业的长期盈利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为了追求短期盈余目标,企业管理层可能选择短视的经营决策,如减少研发投资、削减员工福利和培训等,从而牺牲了企业的长期增长潜力。
再次,过度的盈余管理也可能损害企业的声誉和信誉。
一旦盈余操纵行为被揭露,将引发投资者的不信任和市场的负面反应,进而对企业的市值和信贷评级产生负面影响。
然而,一定程度的合理盈余管理对企业价值的提升也是存在的。
例如,适度的盈余管理可以提高企业的绩效评价和股东回报率。
在合规的框架下,管理层可以通过调整相关会计政策和估计,来凸显企业的盈余成长潜力和价值。
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吸引投资者关注和提高企业的股价。
盈余管理还可以帮助企业控制税负并提高利润,从而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适当的盈余管理可以帮助企业在税务方面获得优势,降低企业负担,改善经营效益。
第八章盈余管理
◆2007年有48家企业进行了资产重组,又有48家被撤 销*ST,其中21家是通过在2007年的资产重组各种方 式来实现“摘星”“摘帽”的。
8
案例:
1、 股份转让 即上市公司将其持有的其他公司股权予以高价转让
的行为。
◆如嘉丰股份于1997年12月28日将所持有的上海华源集团 公司的股权1350万股以每股2.2326元的价格转让给上海 纺织发展公司(此公司与嘉丰股份同受一公司控制), 其原取得成本为每股1元,所得收益1664万元。
16
(2)世纪星源的故事
世纪星源原名深圳原野,系中国证券市场上第一支中 外合资上市公司,为深交所“老五股”之一。澳大利亚籍 华人彭建东通过香港润涛公司控股原野股份,1993年3月9 日,由于涉及财务舞弊包括虚增股本、虚列销售收入、隐 匿管理费用、炒卖本公司股票虚构利润等,深圳市人民政 府以深府办(1993)117号文决定对原野公司实施重整, 深圳原野被深圳市政府下令冻结资产。为了保存自己利益, 彭建东邀请丁芃和郑列列为股东,并赠送深圳原野间接股 份,希望利用其通天能量与深圳市政府磋商力挽狂澜。谁 知引狼入室,此后发生一系列罗生门事件,彭建东所持原 野股份悉数如乾坤大挪移般转入中国投资有限公司,该公 司实际控制人为丁芃及郑列列。自此,深圳原野更名为世 纪星源。
盈余管理是什么意思
盈余管理是什么意思盈余管理是指企业管理层通过有意操纵盈余来粉饰或掩盖公司真实经济业绩的行为。
最早的盈余管理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应计项目的操纵,即利用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的选择空间操纵盈余,管理层通过提前确认收入或延迟确认费用来增加当期盈余。
但这样做的后果是企业未来收益减少,激进的会计政策选择可能会引起监管机构的注意。
随后出现了真实活动操纵模型,是指通过故意安排真实交易来操纵收益,如提供价格折扣(或放宽信贷条款)、削减可自由支配的费用(如R&D费用)和生产过剩(以降低单位销售成本)。
这种方式的优点是很难被监管机构发现,缺点是改变了公司正常的经营决策,对公司未来的经营有很大的负面影响。
此外,还有利用线下物品管理收益的方法。
线下项目(非经常性项目)是指利润表中营业利润以下的项目,即营业外收入和营业外支出。
线下项目操纵只是通过改变公司的损益来调整公司的净利润。
目前,分类转让盈余管理是一个热门话题。
是指故意对利润表中的项目进行错误分类以改变收益结构的行为,即把核心费用(营业费用)向下转移到非核心费用(非营业费用),把非核心收益(非营业收入)向上转移到核心收益(营业收入)。
不改变公司净利润,所以成本低,风险小。
但是,正是因为它只改变了营业利润,只有当报表使用者对不同质量的盈余(如永久性盈余和暂时性盈余)区别对待时,管理层才有动力进行分类转移操纵。
公司的盈余结构具有更高的信息含量,对股票收益的解释力比总括盈余更强。
盈利结构在预测公司未来盈利能力和未来现金流量方面具有更显著的预测力。
可持续性是衡量收益质量的重要指标。
公司的核心盈利能力越强,盈利结构质量越高,盈利的可持续性也越高。
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和完善,以及投资者对盈余操纵行为识别能力的提升,企业管理层越来越倾向于选择分类转移盈余方式,以迎合投资者预期和分析师预期,获得质押融资,以期达到公司ipo、市场定价等市场门槛要求。
企业盈余管理路径研究
企业盈余管理路径研究企业盈余管理是企业经营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通过盈余管理,企业可以实现资金的有效利用,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竞争力。
本文将从企业盈余管理的概念、目的、路径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企业盈余管理的概念企业盈余管理是指企业合理管理、利用和分配盈余的行为,以达到最大化盈利的目的。
企业盈余管理是企业财务管理活动中的重要内容,也是企业经营的关键。
企业盈余管理的基本目的是为了实现企业的经济效益最大化。
1.实现企业的财务目标2.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企业盈余管理可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通过盈余管理,企业可以实现资金的有效利用,提高企业的资金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提高企业的市场占有率和市场地位。
3.创建企业的品牌形象企业盈余管理可以创建企业的品牌形象。
通过盈余管理,企业可以为员工提供更好的福利待遇,提高员工的满意度和企业形象,将企业打造成为受人尊敬的良好企业形象。
1.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企业盈余管理的一条路径是要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企业要在生产经营中,合理利用和分配盈余资金,实现投资回报的最大化,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财务状况。
2.加强企业内部控制企业盈余管理的另一条路径是要加强企业内部控制。
企业要加强内部控制,规范企业的财务管理和经营活动,防止公司资产损失和财务风险,切实保障企业的盈余安全,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市场形象。
3.优化资本结构4.完善企业治理结构企业盈余管理的最后一条路径是要完善企业治理结构。
企业要建立健全的企业治理结构,规范企业的决策流程和运作规则,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率和财务状况,实现企业的快速发展和稳健运营。
财务管理之盈余管理
财务管理之盈余管理什么是盈余管理?盈余管理是指企业在资产、利润等方面取得过剩的情况下,如何合理地使用和管理盈余,以达到最佳的财务效益和持续发展的目标。
盈余是企业经营过程中获得的超过实际需要的资产或利润。
在盈余管理中,企业需要考虑如何利用盈余进行再投资、分红、储备和偿还债务等方面的决策,以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和持续增长。
盈余管理的目标盈余管理的主要目标是最大化股东权益,为企业持续发展提供支撑。
通过合理管理盈余,企业可以实现以下几个方面的目标:1.支持企业内部再投资:盈余可以作为企业资金来源,用于新项目的开发和投资,从而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经营效益。
2.分配适当的股息:通过分配股息,企业可以回报股东,增加股东的投资回报率,提高企业的企业形象和吸引力。
3.储备应对风险:保持适当的盈余储备可以为企业应对市场风险、经济不确定性和突发事件提供一定的应对能力,增强企业的抵抗力和稳定性。
4.偿还债务:利用盈余偿还债务可以降低企业的财务风险,减少债务压力,提升企业的信用度和借贷能力。
盈余管理的方法1. 再投资再投资是指将部分或全部盈余用于新项目开发、资本扩充和业务增长等方面的投资活动。
通过再投资,企业可以提高生产能力、扩大市场份额和实现更高的利润率。
再投资可以采取以下几个方法:•投入新产品开发:将盈余用于研发新产品,扩展企业产品线,提高产品竞争力。
•扩大生产能力:盈余可用于购买新设备、增加生产线或扩大生产场地,提高生产效率和产能。
•拓展市场份额:利用盈余进行市场营销、广告宣传,增加市场份额,提升品牌影响力。
再投资需要进行充分的市场调研和风险评估,确保投资项目具有可持续性和盈利能力。
2. 分红分红是指企业将部分盈余返还给股东,以回报股东对企业的投资。
分红可以通过现金分红和股票分红两种方式来实现。
•现金分红:企业以现金形式向股东支付股息。
现金分红可以是定期分红,也可以是特别分红,根据企业的盈余状况和对股东的回报承诺来决定。
公司盈余管理
六 公司盈余管理的治理
• • • • • • • • • (三)进一步加强中介机构的监管 1.发展合伙事务所 2.加强行业自律管理 3.引入民事赔偿制度,司法程序 (四)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 1.国有股减持和治理结构的改善 2.引入独立董事制度 3.颁布公司治理准则(2002年1月10日) 4.引入股权激励等长期激励制度
• (一)Healy.P.M and Wahlen.J.M • 是公司管理当局在对财务报告和交易进 行判断的基础上,对财务报告信息进行修 改,以在公司重要财务业绩方面误导利益 关系人或对依赖于所报告会计数据的契 约结果产生影响.
一 盈余管理概念(Earnings Management)
• (二)王立彦:盈余管理与利润操纵有所不 同.利润操纵是指通过违规违法的手段弄 作假而人为造成利润的增加或减少.盈余 管理是选择会计政策对自己有利的财务 结果,合规合法是前提. • (三)吴联生:会计信息失真三分法 • 规则性失真,违规性失真和行为性失真
五 盈余管理深层原因分析
• (四)有效资本市场尚未建立(市场发育程 度) • 强式有效的资本市场 • 半强式有效的资本市场 • 弱式有效的资本市场
六 公司盈余管理的治理
• (一)进一步建立健全法律法规制度 • 1.会计法律法规 • (1)<<会计法>>明确单位负责人对企业会计工 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负责; • (2)建立完整的会计准则体系和会计制度等会计 规范体系 • 资产和收入重新定义;计提八项资产减值准备; 建立系统的会计准则体系等等 • (3)建立会计内部控制制度体系
三 盈余管理的主要手法
• 其次;制作虚假的原始凭证和会计记录,证 券会通过检查原始凭证以确定其是否运 行一年,为此,公司想法设法支更换销售发 票,购货发票和银行对账单等,并更换记账 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等 .真是恶劣之 极,我国的东方锅炉便是一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盈余管理涵义一、盈余管理的涵义盈余管理是当前国外经济学和会计学广泛研究的课题。
对盈余管理的概念会计学界存有着诸多不同意见。
从以下两个权威性的定义能够看出盈余管理的基本涵义。
一是美国会计学家斯考特(William.K.Scott)认为,盈余管理是指“在GAAP允许的范围内,通过对会计政策的选择使经营者自身利益或企业市场价值达到最大化的行为”。
另一是美国会计学家凯瑟琳。
雪珀(KathehneSchipPer)认为,盈余管理实际上是企业管理人员通过有目的地控制对外财务报告过程,以获取某些私人利益的“披露管理”。
根据以上两个权威性的定义,能够看出,盈余管理主要具备这样一些涵义:第一,盈余管理的主体是企业管理当局,它包括经理人员和董事会。
即使经理人员和董事会实行盈余管理的动机并不完全一致,但他们对企业会计政策和对外报告盈余都有重大影响,企业盈余信息的披露由他们各自作用的合力所决定。
第二,盈余管理的客体是企业对外报告的盈余信息(即会计收益)。
在雪珀的定义中,盈余管理不但仅指对会计收益的调整和控制,而且包括对其他会计信息的披露的管理,但是对会计收益以外的财务数据的操纵并不具有普遍的意义,它所具有的经济后果相对来说要小得多。
如果将其纳入盈余管理的范畴反而会影响对盈余管理本质的把握。
第三,盈余管理的方法是在GAAP允许的范围内综合使用会计和非会计手段来实现对会计收益的控制和调整,它主要包括会计政策的选用,应计项目的管理,交易时间的改变,交易的创造等。
第四,盈余管理的目的是盈余管理主体自身利益的最大化。
其中又包括管理人员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和董事会成员所代表的股东利益的最大化。
综上所述,盈余管理就是企业管理当局在遵循GAAP(或会计准则)的基础上,通过对企业对外报告的会计收益信息实行控制或调整,以达到主体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行为。
二、盈余管理的目的对盈余管理目的的剖析能够从盈余管理的终极目的与其具体目的两个层次来了解。
1.盈余管理的终极目的毫无疑问,企业盈余管理的终极目的是十分明确的,即获取私人利益。
一般认为,通过盈余管理获取私人利益的主体是掌握企业管理权的高级雇员,包括总经理、部门经理和其他高级主管。
现代意义上的公司制企业是以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为基础的,公司的大股东可能并不参与日常经营管理,真正掌握管理权的往往是公司的高级雇员。
因为管理者与股东的目标并不完全一致,他们都有各自的小算盘。
所以,委托——代理关系一经建立,“道德风险”、“信任危机”等问题也将随之产生。
为使二者的目标趋于一致,委托方(股东)通常采用业绩——报酬激励的方式来促使管理者尽最大努力工作。
管理激励机制产生了双重效应。
一方面,它使管理者的管理活动迅速向股东的目标靠拢;另一方面,它又使管理者更积极地谋求任期内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包括报酬最大化、更多晋升机会等。
为此,管理者就有动因采用盈余管理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如果净利润低于奖金方案的下限,管理者就有可能进一步降低净利润。
这样,下一年度得到奖金的概率就会增加。
相反,如果净利润高于奖金方案的上限,管理者在计算报告利润时就会尽量去除超过上限的部分,因为这部分利润得不到奖金。
只有当净利润在奖金方案的上限和下限之间时,管理这才会有增加报告利润的动机。
此外,管理者在卸任之前通常会选择有利的会计政策调增报告利润,以获取最后一次高额奖金。
同样,业绩较差的企业管理者在任期将到时,为防止或推迟被解雇,也会利用盈余管理来粉饰真实业绩。
但是,一旦管理者的变动得到确定,管理者便可能降低当期利润,以增加未来盈利的可能性。
在实行承包制的企业中,管理者实行盈余管理以达到获取个人利益的目的的可能性更大。
管理者报酬与会计利润挂钩的制度原本是用来消除股东与企业管理者之间的“信任危机”,但实施的结果却是事与愿违,非但没有消除危机,反而加深了危机。
最终的结果是管理者通过盈余管理获取了巨大的私人利益,而股东、底层雇员却成了名副其实的受害者。
2.盈余管理的具体目的管理当局为了实现个人利益最大化的最终目的,在实施盈余管理过程中又会有一些具体目的。
与其终极目的不同的是,盈余管理的具体目的一般是以促动企业发展为中介,以达到公司规模扩张之后管理者报酬的增加、在职消费层次的提升以及政治前途的发展等终极目的的实现。
盈余管理的具体目的一般表现为四个方面:一是筹资目的。
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直接目的就是筹资,当公司首次发行股票时。
《公司法》对企业有严格的规定,如必须在近三年内连续盈利,才能申请上市。
为达到目的,企业便采用盈余管理,实行财务包装,合规合法地“骗”得上市资格。
同时,经过盈余粉饰的报表还有助于企业获得较高的股票定价。
再如上市公司准备配股的时候。
中国证监会的相关文件规定,公司“最近三年内净资产收益率每年都必须在10%以上,属于能源、原材料、基础设施类的公司可略低于9%”。
为了达到配股及格线,上司公司便会积极利用盈余管理调整净资产收益率以达到配股的目的。
二是避税目的。
公司盈余管理的避税目的是十分明显的。
“合理避税”之所以成为可能,一方面是因为我国的税法体系还不十分完善,税收优惠政策颇多;另一方面是因为公司管理者在会计政策和会计方法的选用上有较大的灵活性。
比如我国企业所得税实行33%的比例税率,同时又规定了两档照顾性税率,对企业管理者来说,税法的规定便为其展开盈余管理提供了弹性空间。
管理者会通过选用适当的会计政策和方法调减应纳税所得额,从而有资格按照顾性税率缴纳所得税。
三是获取政治成本的目的。
政治成本是指某些企业面临着与会计数据明显正相关的严格管制和监控,一旦财务成果高于或低于一定的界限,企业就会招致严厉的政策限制,从而影响正常的生产经营。
为了避免发生政治成本,管理者通常会设法降低报告盈余,以非垄断等形象出现在社会公众面前。
如微软公司就曾通过递延确认实际所得收入来下调盈利,以逃避美国反垄断机构的指控。
四是规避债务契约约束的目的。
债权人与企业签订债务契约是为了限制管理者用债权人的资产为企业获利但却有损于债权人利益的行为。
通常包含一些保证条款以保护债权人利益,如不能过度发放股利、不实行超额贷款、计提一定比例的偿债准备金等等。
有些商业银行甚至规定不得向亏损企业贷款。
这些都使得企业不敢轻易违反相关条款,否则会招致极大的违约成本。
如果企业的财务状况接近于违反债务契约,管理者就有可能调增报告利润,以减少违约风险。
盈余管理就成为企业减少违约风险的一个工具。
新晨范文网三、盈余管理的表现形式与防范1.盈余管理的表现形式一是多种形式的“利润储存器”。
有些企业用不切实际的假设去估计诸如退货、贷款损失、保修费用等或有事项的准备,这样,企业就可在业绩良好时多计提准备,在业绩不佳时少计提准备,以调节利润。
二是操纵收入的确认时间。
如为了虚增利润,在销售完成之前、货物起运之前,或在客户还有权取消定货或推迟购货之前,就确认收入。
当为了少计利润时就做相反的操作。
三是滥用重要性原则。
重要性原则认为,对微不足道的项目则不值得对其实行精确计量和报告。
有些企业以会计上的重要性原则为借口,编造会计数据,从而达到粉饰财务业绩的目的。
四是巨额冲销。
有些企业为了保证未来盈利水平,采取巨额冲销的手法。
例如,在企业重组过程中夸大重组费用,以隐瞒利润。
而当重组企业未来盈利不足时,这些虚列的费用,即隐瞒的利润,就会变成重组企业的收入。
有些兼并公司,尤其是那些通过发行股票实施兼并的公司,在兼并时确认一大笔研究开发费用,或预提大量经营费用,形成巨额准备。
在适当的时候就能够调节利润。
2.盈余管理的防范措施一是完善会计规范。
首先要求公司在改变会计方法和原则时,应尽可能详细地披露其改变对利润的影响,包括增加财务报表附表,详细列示所有调整项目。
其次坚决反对以重要性为借口,为故意虚报业绩开脱责任。
再次对收入确认提出严格要求,特别要避免收入的提前确认。
二是增强审计监控。
注册会计师行业应明确对被兼并公司研究开发费的审计原则,对公司兼并中相关巨额冲销、资产重组以及收入确认等事项的规则应加以补充、完善。
外部审计师必须把信息的完整性放在首位,不允许以追求效率而忽视效果的审计方法取代完整的审计程序。
三是增大监管力度。
监管机构应将那些重组过程中预提费用、实行巨额冲销的公司,列入重点核查范围。
发现问题应实行严厉的处理,增大惩罚力度。
同时,监管机构还应增强准确引导,使企业的经营管理者建立起公允、合法、一贯地实行会计盈余报告的理念。
摘要:盈余管理就是企业管理当局在遵循会计准则的基础上,通过对企业对外报告的会计收益信息实行控制或调整,以达到主体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行为。
其终极目的在于获取私人利益,具体目的为筹资、避税、获取政治资本以及规避债务契约约束等。
盈余管理有诸多表现形式,能够通过完善会计规范、增强审计监控和增大监管力度等实行防范。
关键词:盈余管理涵义目的防范措施盈余管理涵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