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科学领域概念教学要突出生命主题
生命科学领域内容解读
![生命科学领域内容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41258952cc22bcd127ff0ca9.png)
新版《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重新定位了小学科学课程的性质,其中生命科学领域的主要概念有6个。
一、生命科学领域的主要概念1.地球上生活着不同种类的生物。
2.植物能适应环境,可制造和获取养分来维持自身的生存。
3.动物能适应环境,通过获取植物和其他动物的养分来维持生存。
4.人体由多个系统组成,分工配合,共同维持生命活动。
5.植物和动物都能繁殖后代,使它们得以世代相传。
6.动植物之间、动植物与环境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的关系。
二、准确把握课标内容如何让学生有效的掌握这6个主要概念呢?基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新课标在课程设计思路上将小学划分为1、2年级,3、4年级,5、6年级三个学段,每个学段在知识、技能上有不同的侧重点,将观察、探究和实践贯穿始终,既符合教育者按阶段进行教育的理论,又坚持了教育的阶段性与连续性相统一的原则。
具体来说:1.准确把握6个主要概念之间的关系。
通过学习本领域学习内容的知识结构图,我们可以看到,这6个主要概念是彼此相互关联,紧密联系的。
2.准确把握不同学段在知识、技能上的侧重点。
新课标将6每个主要概念又细分为不同的学习内容,并在不同的学段进行细分和合理安排。
比如,对于“地球上生活着不同种类的生物”这一主要概念,新课标又将其分为5个学习内容,分别是:“生物具有区别于非生物的特征”“地球上存在不同的动物,不同的动物具有许多不同的特征,同一种动物也存在个体差异”“地球上存在不同的植物,不同的植物具有许多不同的特征,同一种植物也存在个体差异”“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组成单位”“地球上多种多样的微生物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这5个学习内容在不同的学段,有不同的要求。
“植物能适应环境,可制造和获取养分来维持自身的生存”,分为3个内容,各学段的主要学习内容如图表所示;“动物能适应环境,通过获取植物和其他动物的养分来维持生存”,分为3个内容,各学段的主要学习内容如图表所示;“人体由多个系统组成,分工配合,共同维持生命活动”,分为5个内容,各学段的主要学习内容如图表所示;“植物和动物都能繁殖后代,使它们得以世代相传”,分为4个内容,各学段的主要学习内容如图表所示;“动植物之间、动植物与环境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的关系”,分为4个内容,各学段的主要学习内容如图表所示。
小学“生命科学”教学设计与实践研究
![小学“生命科学”教学设计与实践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c76a112ecd7931b765ce0508763231126edb7703.png)
小学“生命科学”教学设计与实践研究小学“生命科学”教学设计与实践研究一、引言生命科学是小学科学课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生命科学的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操作能力、思维能力和科学素养。
然而,由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的差异,生命科学的教学设计需要有科学性、针对性和趣味性。
本文将针对小学生命科学的教学设计与实践进行论述与研究。
二、课程目标与任务1. 目标生命科学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生活观念、价值观念和科学观念,引导学生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热爱自然,培养学生的珍惜生命和保护环境的责任感。
2. 任务(1)培养学生对生命科学的兴趣和热爱。
(2)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3)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和思考。
(4)培养学生的科学观念和科学方法。
三、教学设计与实践活动1. 主题:“探索生命多样性”活动一:观察花草植物在校园内,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观察校园内的花草植物。
学生可以观察植物的形态、颜色、叶子的特点等,并记录下自己的观察结果。
通过观察,学生可以了解不同植物的生长环境和需求,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活动二:制作植物标本在观察完花草植物后,学生可以选择其中一个植物进行制作植物标本。
学生需要将所选植物的叶子、花朵等部分进行剪裁和保存,然后放入专用的标本册中。
通过制作植物标本,学生了解植物的分类和特点,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2. 主题:“动物世界的奇妙”活动一:观察昆虫在校园或家庭附近的花草丛中,组织学生观察昆虫。
学生可以选择不同类型的昆虫进行观察,并记录下自己的观察结果。
通过观察,学生可以了解昆虫的结构、生活习性和生态环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活动二:制作昆虫模型观察完昆虫后,学生可以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昆虫进行制作模型。
学生可以使用纸张、布料、泥土等材料,按照自己观察到的昆虫特点进行模型的制作。
通过制作昆虫模型,学生可以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小学科学生命科学领域内容分析
![小学科学生命科学领域内容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a47efbb3f605cc1755270722192e453610665baa.png)
游戏化教学 :通过设计 有趣的游戏 和活动,让 学生在轻松 愉快的氛围 中学习知识
多媒体教学 :通过多媒 体技术手段 ,如视频、 动画等,让 学生更加生 动形象地了 解生命科学 领域的内容
-
THANK YOU
ENGLISH
可爱/简约/卡通
2
内容分析
内容分析
生物部分
植物是生命科学中最基本的生命体之一,也是小学生最容易接触到的生物。小学科 学教育中会介绍植物的结构、生长过程、光合作用等基础知识,同时也会让学生了 解植物的分类和特点 动物是小学生比较感兴趣的生命体,小学科学教育中会介绍动物的基本结构和分类, 以及动物的行为和习性等知识。同时,也会让学生了解人类与动物的关系,培养爱 护动物和保护动物的意识 人体生理是生命科学中最为重要的部分之一,小学科学教育中会介绍人体的基本结 构和功能,如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同时,也会让学生了解健康的生 活方式,如饮食、运动和休息等
针对小学生的特点和生命科学领域的内容,以下教学策略和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
实物教学: 通过展示真 实的植物、 动物和人体 器官等实物 或模型,让 学生更加直 观地了解生 命现象和生 理过程
实验教学: 通过实验探 究的方法, 让学生亲自 观察和记录 实验现象和 数据,得出 结论
互动式教学 :通过小组 讨论、角色 扮演等方式 ,让学生积 极参与课堂 活动,提高 学习效果
内容分析
生态和环境保护部分
生态平衡
生态平衡是生命科学中最为重要的概念之一,小学科 学教育中会介绍生态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以及生 态平衡的意义和维护方法。同时,也会让学生了解人 类活动对生态平衡的影响,如环境污染和气候变化等
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是生命科学中最为重要的课题之一,小学科学 教育中会介绍环境问题和保护方法,如垃圾分类、能源 节约和水资源保护等。同时,也会让学生了解自然环境 和人类的关系,培养保护环境的意识
幼儿园大班生命科学课教案设计
![幼儿园大班生命科学课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305e7d9788eb172ded630b1c59eef8c75fbf9594.png)
幼儿园大班生命科学课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通过生命科学课程学习,幼儿能够了解生命的基本特征,知晓人类、动物、植物的生长规律,培养幼儿的探索精神,激发幼儿对于对生命科学的兴趣爱好,同时开拓幼儿的视野,将其视为探究生命科学的舞台。
二、教学材料人类、动物、植物标本,显微镜,电子显微镜,及相关图书资料。
三、教学内容1.什么是生命?- 生命有哪些特征- 为什么生命要进化- 什么是细胞2.人类的成长及发育- 人类的生殖方式- 人类的生长发育规律- 不同人类的生理特征3. 动物的生命- 动物的生长发育规律- 动物的食性及消化方式- 动物的运动及适应环境的能力4. 植物的生命- 植物的结构- 植物的生长发育规律- 植物的生存方式四、教学方法1、以亲子互动方式或教师与学生互动方式进行教学;2、采用实物展示、图像展示、图书资料展示等方式进行科普知识传授;3、针对孩子的年级特征进行科普知识升华与启迪。
五、教学评估根据学生的表现,进行个别评估,通过家长的反馈,及时了解幼儿的学习效果,进而梳理教学问题,调整教学内容,从而实现教育教学的有效性。
六、教学后续1.对于教材内容进行巩固与扩充,继续在幼儿中推行生命科学知识;2.安排更多的现场考察、观察活动,让幼儿通过实践来感受并记忆生命科学知识;3.继续探讨应用相关技术和工具来丰富生命科学教学,提高教学有效性。
七、结语幼儿是基础教育的重点群体,是未来社会的希望和生命的延续。
生命科学课程是幼儿在成长成才过程中,必须学习的一门课程。
通过此课程教学,能够引导幼儿对于生命科学的深入了解,进而提高其探索和创新能力,为其未来生活和学习打下基础。
生命主题课程实施方案
![生命主题课程实施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bde03a99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9ea2c13.png)
生命主题课程实施方案一、背景分析生命主题课程旨在提高学生对生命的认知和理解,培养他们的生命素养和综合能力。
通过学习生命科学、健康教育、道德伦理等相关内容,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并关注社会公共问题。
二、目标设定1. 提高学生生命科学知识和健康教育意识。
2. 培养学生的生命素养,形成正确的生命价值观。
3. 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能力。
4. 关注社会公共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三、课程内容1. 生命科学知识讲解:人体结构与功能、生命繁衍、遗传与进化等。
2. 健康教育:饮食、运动、心理健康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培养。
3. 道德伦理教育:关于生命的伦理、道德问题的讨论和思考。
4. 社会公共问题:环境保护、生态平衡、人口问题等。
四、教学方法1. 探究式教学:通过实验、观察、调查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多媒体辅助教学:利用图表、影片等辅助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3. 课堂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促进思想交流和合作学习。
4. 项目实践:组织学生参与生命科学实践、社会实践等项目活动。
五、评价方式1. 日常表现: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参与度等。
2. 实验报告:对实验过程和结果进行总结和分析。
3. 课堂讨论:根据参与度和贡献程度进行评价。
4. 项目成果:对项目活动和成果进行评价。
六、资源保障1. 教师资源:确保教师具备生命科学和健康教育相关知识和能力。
2. 教材资源:使用符合教学要求的教材和辅助教材。
3. 实验设施:提供必要的实验设施和材料。
4. 项目支持:鼓励学生参与相关项目活动,提供必要的支持与指导。
七、实施计划1. 制定详细的课时安排,确保每个内容都能得到适当的讲授和实践。
2. 定期组织课程讨论会,总结经验、分享教学资源和方法。
3. 组织学生参与相关活动和比赛,拓宽学生的视野和提高实践能力。
4. 定期进行学生评价和教师反思,不断改进和优化课程设计和教学方法。
八、预期效果通过生命主题课程的实施,预期达到以下效果:1. 学生对生命科学和健康教育有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生物教育学学习总结帮助学生理解生命科学的基本概念与实践培养观察与研究能力的教学策略
![生物教育学学习总结帮助学生理解生命科学的基本概念与实践培养观察与研究能力的教学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833cef22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2d43c4c.png)
生物教育学学习总结帮助学生理解生命科学的基本概念与实践培养观察与研究能力的教学策略生物教育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旨在帮助学生理解生命科学的基本概念,并培养他们的观察与研究能力。
而教学策略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
本文将总结与探讨生物教育学的学习经验,并分享一些有效的教学策略,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生命科学。
首先,学习生物教育学的过程中,我深刻认识到了生命科学对于人类的重要性。
生命科学研究生物体的结构、功能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对于我们了解自身以及整个生态系统的运作方式至关重要。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引用实际的生物例子,如细胞的组成和功能、遗传学原理等,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些概念。
其次,生物教育学的学习还需要注重实践培养。
生命科学是一门实证科学,实践是其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实验、观察和研究,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生命科学的基本概念。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可以通过实验室实践、野外考察等方式,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观察和记录,从而加深对生命科学的理解。
教学中,我们还可以采用一些特定的策略,以提升学生对生命科学的理解和兴趣。
其中一个重要的策略是启发式教学法。
启发式教学法是一种激发学生思维和探究的方式,通过提出问题、引导讨论、鼓励学生自主思考等方法,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这种策略,学生可以更全面地理解生命科学中的各个问题,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另外,培养学生的观察与研究能力也是生物教育学的重点。
观察是生物科学研究的基础,通过观察,我们可以对生物体的特征、行为和生态环境等进行分析和研究。
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实践、提出观察问题等方式,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
同时,可以设计一些研究性学习任务,让学生运用科学方法进行研究,培养他们的研究能力。
此外,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需求也是生物教育学中的重要策略。
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只有激发学生的兴趣,他们才会更积极主动地学习生命科学。
三年级上册《生命科学-生物多样性-安全》教案
![三年级上册《生命科学-生物多样性-安全》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5ba7f785b8102d276a20029bd64783e08127d76.png)
三年级上册《生命科学-生物多样性-安全》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理解生物多样性的概念,知道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
2. 能够识别和描述不同种类的生物。
3. 学习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方法,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过程与方法:1. 通过观察、调查、分类等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2. 利用多媒体教学,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提高学习兴趣。
情感态度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生物多样性的尊重和保护意识。
2. 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价值观。
教学重点:1. 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2. 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方法。
教学难点:1. 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方法及其重要性。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 学生分组,准备调查和观察的工具。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不同的生物。
2.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我们要保护生物多样性?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介绍生物多样性的概念,解释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
2. 讲解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方法,如自然保护区、迁地保护等。
三、实践活动(10分钟)1. 学生分组,进行生物调查,观察和记录不同生物的特点。
2. 学生分享自己的调查结果,讨论如何保护生物多样性。
四、总结与反思(5分钟)1. 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分享自己的感受。
2. 教师进行课堂小结,强调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
五、作业布置(5分钟)1. 绘制一幅生物多样性的画,展示自己喜欢的生物。
2. 写一篇关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短文,分享给家人和朋友。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应能理解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及其重要性,掌握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方法,并提高环保意识。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同时,教师也应对学生的表现进行及时的反馈和评价,以促进学生的学习进步。
初中生命科学单元教学设计
![初中生命科学单元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87781e856037ee06eff9aef8941ea76e58fa4aeb.png)
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生命科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规律,了解生命科学的最新进展和应用。
过程与方法:通过科学探究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生命科学的兴趣和热爱,关注生命科学与社会、环境的联系,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本单元主要涉及生命的起源与进化、生物的分类与命名、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生物的遗传与变异等内容。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生命的起源与进化、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教学重点:生物的分类与命名、生物的遗传与变异。
四、教具和多媒体资源教具:显微镜、放大镜、生物标本、模型等。
多媒体资源:生命科学相关的图片、视频、动画等。
五、教学方法讲授法:教师讲授生命科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规律。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生命科学中的热点问题。
实验法: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生命科学的奥秘。
实践活动法: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调查等活动,了解生命科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六、教学过程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生命科学的图片、视频等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
讲授新课:教师讲授生命科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规律,引导学生逐步进入学习状态。
巩固练习:通过练习题、小组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归纳小结:对本单元所学内容进行归纳小结,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在家中继续巩固所学知识。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调查等活动,了解生命科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评价与反馈:通过测试、作业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并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
七、教学评价知识掌握情况评价:通过测试、作业等方式,对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进行评价。
能力发展情况评价:通过观察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对学生的能力发展情况进行评价。
学习态度评价: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对学生的学习态度进行评价。
教学反思: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反思,总结经验教训,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参考。
初中生命科学概念教学刍议
![初中生命科学概念教学刍议](https://img.taocdn.com/s3/m/9b001adb26fff705cc170a29.png)
[] 2 皮连生.0 5 学 与教 的心理 学. 海 : 20 . 上 华东 师范大 学 出版
社 ,1~ 4 3 3
中, 采用合作 学 习策 略 , 不仅 符合 新课 程 的理 念 , 且 而 有利 于缩小学生之间 的差距 , 提高整体教学效率 。
[ ] 美] 3 [ 乔伊斯等. 0 2 教学模式 . 20. 北京 : 国轻工 业出版社 , 中
主 要 参 考 文 献
立完成 , 但在同伴或成人 帮助下 可以完成 的 活动 时 , 他
们就是在最 近发展 区中进 行学习 J ” 。 传统教学 中 曾存 在 重视“ 尖子 生”, 视 “ 忽 中间生 ” 冷落 “ , 后进 生 ” 的现
象, 使学 生之问的差距不 断扩大 , 不利 于提 高整 体教学
效 果。新课程标 准强 调 : 面 向全体 学生 , “ 注重 每 一个 学 生的发展 , 倡导 主 动参 与 、 乐于 探究 、 合作 交 流 的学
习方式 。教学实 践证 明 , 课 堂教 学 尤其 是概 念 教学 ” 在
[] 1 周美珍.0 2 生物 学教育学. 州 : 江教 育 出版社 , 20 . 杭 浙 6 6—
如: 因为有“ 字旁 , 鱼” 学生往往 误把鲸 看作 “ 鱼类 ” 因 ;
为有翅膀会飞就把蝙蝠归为 “ 鸟类 ” 。在 教学活动设计 前, 如果 老师不能充分了解学 情 , 特别 是 日常概 念的干
体适应外界环境 变化 的过程 J” 。 因此 , 师设 计有 效 教
扰, 必将造成学生对科学概念掌 握的障碍 , 甚至有 些学
念 的设计教学 活动 时可 引导学 生进行 体验 式学 习 , 即
在课堂上 让学 生 通过 观察 动 手等 实 践领 悟 而获 得 知
幼儿园生命科学教学设计
![幼儿园生命科学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5651a9eeac51f01dc281e53a580216fc700a533f.png)
幼儿园生命科学教学设计幼儿园生命科学教学设计作为幼儿园学习的一部分,生命科学已成为了幼儿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门科学通过整合生物学、生态学和生理学等科目,有助于培养幼儿发展相关的科学和社会技能。
在设计幼儿园生命科学教学的时候,需要考虑幼儿发展阶段和兴趣爱好。
本文将探讨设计幼儿园生命科学教学的四个方面: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估方法。
目标设计幼儿园生命科学课程时,必须明确课程目标,以便使幼儿获得最大的收益。
通过生命科学课程,幼儿应该了解有关生物、人类和环境的知识,例如识别自然界中的一些物种和了解它们的生活方式、探讨植物生长和季节的变化、了解人类身体结构和组成、探讨怎样保持身体健康等。
此外,幼儿应该能够发展好奇心、探索和发问的技能,增强自信和解决问题能力。
理想情况下,幼儿应该了解我们自己以及周围环境中的不同生命体,了解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和依赖,以及我们生活中的重要科学概念。
教学内容在设计幼儿园生命科学课程时,被教学的内容应该与幼儿的生活有关,并且应该是幼儿感兴趣的。
这样可以激发幼儿们的情感和认知,并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课程内容。
以下是一些可以被教授的内容:1. 基础生物知识基础生物知识旨在了解不同动物和植物的形态和生长方式,识别不同的动物和植物的重要特征,以及了解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等。
2. 人类身体结构和组成教授幼儿们身体各部分的名称,例如脸、手、脚、头等,并介绍各部分的功能和组成结构。
幼儿应该了解人类身体的功能,例如呼吸、消化和感觉等。
3. 食物和运动了解食物对人类健康的作用,并意识到所吃的食物种类对健康的影响,以及定期体育锻炼的重要性。
4. 温度和季节的变化了解气候变化对生物和自然界的影响,并了解温度和季节的变化对我们自己的影响,以及在变化中如何保护自己。
教学方法在设计幼儿园生命科学课程时,需要使用各种教学方法,以适应幼儿的学习风格和发展阶段。
以下是一些可行的教学方法:1. 观察幼儿可以通过观察植物和动物来学习。
《生命生命》生命的价值与意义教案
![《生命生命》生命的价值与意义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3db3e88370cba1aa8114431b90d6c85ed3a8859.png)
《生命生命》生命的价值与意义教案一、引言1.1 生命的重要性1.1.1 生命是宇宙中最宝贵的财富,每个生命都是独一无二的。
1.1.2 生命是宝贵的,我们应该珍惜和尊重每一个生命。
1.1.3 生命是脆弱的,我们需要关注和保护生命。
1.2 生命的价值1.2.1 生命是自然界中最神奇的现象,它赋予了世界无尽的美丽和活力。
1.2.2 生命是人类的根本,它是我们存在的基础和动力。
1.2.3 生命的价值在于我们能够创造和实现自己的梦想和目标。
1.3 生命的意义1.3.1 生命是宇宙中的一种奇迹,它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种意义。
1.3.2 生命的意义在于我们能够与他人建立深厚的情感和关系。
1.3.3 生命的意义在于我们能够为社会做出贡献,为世界带来改变。
二、知识点讲解2.1 生命的起源2.1.1 生命起源于地球上的原始海洋,经过数十亿年的演化而形成。
2.1.2 生命的起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到许多科学领域的研究。
2.1.3 生命的起源是一个未解之谜,科学家们仍在不断探索和研究。
2.2 生命的特征2.2.1 生命具有自我复制的能力,能够繁衍后代。
2.2.2 生命具有自我调节的能力,能够适应环境的变化。
2.2.3 生命具有自我修复的能力,能够修复受损的组织和细胞。
2.3 生命的多样性与保护2.3.1 地球上存在着数百万种不同的生命形式,构成了丰富的生物多样性。
2.3.2 生物多样性对于维持生态平衡和地球的健康至关重要。
2.3.3 我们应该保护生物多样性,避免物种灭绝和生态系统的破坏。
三、教学内容3.1 生命的起源与演化3.1.1 通过讲解生命的起源和演化的过程,让学生了解生命的起源和发展的历程。
3.1.2 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手段,展示生命的起源和演化的证据。
3.1.3 通过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让学生深入理解生命的起源和演化的重要性。
3.2 生命的特征与功能3.2.1 通过讲解生命的特征和功能,让学生了解生命的基本原理和机制。
生命科学导论教案
![生命科学导论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1a8c451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15f85a2.png)
生命科学导论教案教案标题:生命科学导论教学目标:1. 了解生命科学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2. 掌握生命科学的研究方法和实验技巧。
3. 培养学生对生命科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4.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教学内容:1. 生命科学的定义和范围。
2. 生命科学的分支学科及其研究内容。
3. 生命科学的研究方法和实验技巧。
4. 生命科学在日常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应用。
5. 生命科学的伦理道德和社会责任。
教学步骤:一、导入(5分钟)1. 引入生命科学的概念和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你认为什么是生命科学?它对我们有什么影响?二、知识讲解(15分钟)1. 介绍生命科学的定义和范围,解释生命科学与其他科学学科的关系。
2. 分析生命科学的分支学科及其研究内容,引导学生了解生物学、生物技术、生态学等学科的基本概念和研究领域。
3. 介绍生命科学的研究方法和实验技巧,包括观察、实验设计、数据分析等内容。
三、案例分析(20分钟)1. 提供生命科学的实际案例,引导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
2. 鼓励学生运用生命科学知识,探索案例中的科学原理和解决方案。
3. 引导学生讨论案例中的伦理道德问题和社会责任,培养学生的价值观和社会意识。
四、小组合作探究(15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生命科学相关的话题进行深入研究。
2. 引导学生利用图书馆、互联网等资源,收集相关信息,并设计实验或模拟实验来验证假设。
3. 鼓励学生在小组内展示和分享研究成果,促进合作学习和交流。
五、总结归纳(10分钟)1. 总结生命科学导论的主要内容和学习收获。
2. 强调生命科学对个人、社会和环境的重要性。
3. 鼓励学生继续深入学习和探索生命科学领域。
教学评估:1. 课堂讨论和问题解答:通过学生的回答和解释,评估学生对生命科学导论的理解程度。
2. 小组研究成果展示:评估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和研究成果。
3. 个人反思和总结:要求学生撰写一篇关于生命科学导论的个人反思和总结,评估学生对课程的理解和思考能力。
幼儿园“生命科学”教学方案
![幼儿园“生命科学”教学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c9cb51f00d22590102020740be1e650e52eacfae.png)
幼儿园“生命科学”教学方案幼儿园“生命科学”教学方案一、方案背景幼儿园是孩子成长的重要阶段,对于幼儿的教育,科学教育是非常重要的。
在科学教育的不同领域中,生命科学是孩子们最容易接触和理解的一部分,尤其针对幼儿园阶段非常重要。
因此,该教学方案就是为了开展幼儿园“生命科学”教育而制定的。
二、方案目标1、让幼儿从科学的角度认识自然界和人类。
2、通过幼儿所感受到的自然现象和事物的互动,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建立科学观念。
3、培养幼儿尊重生命,保护生命,并能够应对日常生活中的一些意外情况。
三、教学内容1、身体部位:注重让幼儿对身体部位的名称和重要性有一定的认识。
2、常见动物:从动物分类、食性、特征、生长环境等方面综合讲解。
3、植物生长:让幼儿看到植物在不同条件和环境下的生长情况,让其认识到植物的重要性。
4、日常卫生:从洗手、洗脸到房屋卫生等方面重视幼儿的个人卫生和日常保健。
5、安全知识:让幼儿了解一些应急程序及生活中应注意的危险情况,以保障安全。
四、教学方法1、引导法:通过提问、展示、比较等方式帮助幼儿理解。
2、探究法:让幼儿通过自己参与实验、观察常见现象等方式来探索科学的世界。
3、游戏法:将科学教育与游戏相结合,可以更加轻松地学习和理解。
4、体验法:让幼儿通过实践操作,来加深对于科学知识的理解。
五、教学设计1、身体部位教学设计幼儿通过学习识别身体的不同部位信息,从视觉感官到触觉感受进一步认识自我和周围的世界。
(1)话题引入:老师用儿歌或抓手等方式领唱、模仿,引导幼儿认识人体不同部位信息。
(2)学习指导:在认识不同部位的同时,让幼儿理解不同部位的具体功能和重要性。
(3)学习复读:引导幼儿自己对所学部位进行复读。
(4)养成习惯:在日常活动中,老师都应当引导幼儿按照所学部位理解和分类自己的行为和生活习惯。
2、植物生长教学设计幼儿通过观察不同条件下植物生长的情况,认识植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1)预备教学:老师先让幼儿观察比较不同植物的外观属性,然后再讲解其特点和功能。
生命生命教学设计
![生命生命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dd9f1b05842458fb770bf78a6529647d272834c6.png)
生命生命教学设计生命教学设计:探索生命的奥秘一、教学目标:1.了解生命的定义和特点;2.认识生命的组成要素,包括细胞、组织、器官和系统;3.掌握生命起源的理论;4.了解常见的生命现象,如呼吸、消化和生长等;5.培养对生命的敬畏和保护意识。
二、教学内容:1.生命的定义和特点;2.生命的组成要素;3.生命起源理论;4.常见的生命现象。
三、教学方法:1.课堂讲授结合案例分析;2.小组合作探究;3.实验和观察。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生命的定义和特点1.教师介绍生命的定义和特点,引导学生思考生命与非生命的区别;2.学生观察周围的生物,并看图了解不同生物的特点和生命活动;3.小组合作,学生自由讨论生命的定义和特点,并展示他们的观点;4.整理学生的回答,总结生命的定义和特点。
第二课时:生命的组成要素1.教师通过图像展示生命的组成要素细胞、组织、器官和系统,并解释它们的作用;2.学生小组合作,自由讨论生命的组成要素,并用图解的方式展示;3.学生观察显微镜下的细胞样本,辨认不同类型的细胞,并记录自己的观察结果;4.整理学生的回答和观察结果,总结生命的组成要素。
第三课时:生命起源理论1.教师讲解生命起源的理论,包括进化论和原生生命论,并与学生讨论两种理论的不同观点;2.学生小组合作,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生命起源理论,并用文字或图片形式解释自己的选择;3.学生观察实验室中培养的原生生物样本,并描述自己的观察结果;4.整理学生的回答和观察结果,总结生命起源的理论。
第四课时:常见的生命现象1.教师介绍常见的生命现象,如呼吸、消化和生长等,并给学生列出相关问题;2.学生小组合作,选择一个生命现象进行深入研究,并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来验证自己的观点;3.学生进行实验,记录实验数据,并进行数据分析和讨论;4.学生展示实验结果,并与其他小组分享自己的发现。
五、教学评价:1.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和合作中的表现;2.检查学生整理的回答和观察结果;3.评估学生在实验和观察中的实际操作和数据分析能力;4.评价学生对生命的理解和保护意识的培养。
幼儿园生命科学教学活动设计 幼儿园科学教育
![幼儿园生命科学教学活动设计 幼儿园科学教育](https://img.taocdn.com/s3/m/c469f56b7275a417866fb84ae45c3b3567ecddf4.png)
幼儿园生命科学教学活动设计幼儿园科学教育是培养幼儿科学素养和科学兴趣的重要环节。
而生命科学是幼儿园科学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通过生命科学教学活动,幼儿可以通过观察、探究、实践,初步认识自然界的生物,培养对生命的尊重和保护意识,促进幼儿的综合发展。
设计合理的生命科学教学活动对幼儿园科学教育至关重要。
I. 教学目标设定1. 帮助幼儿初步了解生命科学的基本概念,包括生长、繁殖、变异等。
2. 培养幼儿对生物的兴趣,引导幼儿积极参与生命科学教学活动。
3. 培养幼儿的观察、描述和记录生命科学现象的能力,提高幼儿的科学素养。
II. 教学内容安排1. 生物的基本特征:通过贴图、图片或实物模型,帮助幼儿初步认识生命科学的对象,包括植物和动物。
2. 生物的生长变化:通过观察种子发芽、植物生长、动物生长等活动,引导幼儿了解生物的生长变化规律。
3. 生物的繁殖:通过观察动植物的繁殖方式和过程,帮助幼儿初步了解生物的繁殖规律。
4. 生物的生存环境:通过参观校园内的花草树木、小昆虫以及小动物,让幼儿了解生物的生存环境及相互关系。
III. 教学方法选择1. 观察法:通过观察植物生长、动物行为等,让幼儿亲自感受生物的特征和变化。
2. 体验法:通过种植小花小草、饲养小动物等实际操作,帮助幼儿亲身体验生物的生长、繁殖等过程。
3. 游戏法:设计生命科学主题的游戏活动,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体验并享受生命科学的乐趣。
IV. 教学环境营造1. 创设适宜的生命科学教学环境:通过布置清新的教室环境、植物栽培区、小动物观察区等,帮助幼儿感受生命科学的氛围。
2. 利用校园资源:让幼儿在校园内参观树木、花草,观察小昆虫和小动物,加深幼儿对生物的感知和认识。
V. 教学活动设计1. 生活中的生物:通过让幼儿观察植物、宠物、昆虫等,设计角色扮演、拼图游戏等活动,帮助幼儿初步了解周围生物的种类和特征。
2. 植物的种植:组织幼儿亲自动手种植小花小草,让幼儿亲眼见证植物的生长变化,培养对植物的热爱与关怀。
生命科学活动教案
![生命科学活动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e881c20eff9aef8941e06e3.png)
生命科学活动教案【篇一:生命科学精要教学教案】绪论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生物与生物科学的研究对象;了解生物的基本特征;了解生物科学的发展及本学期学习的主要内容;了解生命科学的研究方法;了解生命科学学习的意义和目标。
能力目标在对生物特征的分析和讨论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在对生物科学研究方法的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基本的科学探究意识和能力;在对生物科学发展的讨论中,培养学生收集、处理和表达信息的能力。
情感目标在生物科学发展过程的讨论中,激发学习生物科学的兴趣;在对生物科学研究基本方法的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兴趣;在问题的讨论和科学研究方法的探究过程中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
引入:我们今天要开始学习的学科是生物学。
在中学生物学的基础上,从全新的角度来学习生物学。
板书:绪论绪:丝者,线头,找到头,引出线。
绪论课中我们要解决生物学学习的基本问题:学习内容、学习方法,为后面的系统学习奠定基础。
问题1:生物学是研究什么的?说明:生物科学,科学课范畴,属自然科学。
--恩格斯说:我们周围的世界,除了物质的运动和运动着的物质之外,什么都没有。
生命就是一种物质运动的高级形式,凡是有生命的都是生物。
生物学就是研究生物体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一、生物与生物科学1.生物:有生命的物质(体)。
2.生物科学:研究生物体的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问题2:生物学研究的具体内容是什么?说明:研究生命的基本特征、生物体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1)生命的特征案例1:人的个体发育过程。
涉及的主要生物学现象和规律有:a)个体发育过程本身的描述b)个体发育过程中,个体生长发育需要的物质材料与能量来源)个体发育过程需要调控--生命密码的破译(人类基因组计划)d)个体发育过程中的一些自然观点如: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组织形成器官,各个组织依然保持原有的功能,而组织的总和──器官又有新的功能),生物与环境相互适应(个体发育不仅受生命密码的控制,还受外界环境的影响)等。
生命科学领域教学如何突出生命主题
![生命科学领域教学如何突出生命主题](https://img.taocdn.com/s3/m/b9ccf70feff9aef8951e0601.png)
要站在生 命科学领 域的高度 备课 ,依据
奋
形成 的真 挚 的情 意 以及平 等 的关 系 , 对 学生形成 正确的生命观 有着积极 的激励
作用 。
更 新 学 生 对 豆 子 的 认 知 , 而 产 生 “ 一 进 每
域 相 比较 , 更具生命教 育价值 。《 E制 全 t 义务教 育小 学科 学课 程标 准 ( 改稿 ) 修 》
对生命 科学领域 的教学有 如下要求 :科 “ 学课程 要让学生 接触生 动活泼 的生命 世
界 , 田 野树 林 、 川 湖 泊 , 花 草 树 木 、 去 山 看
发认知 冲突 , 调动学 生学 习的主动性 , 使
具 去 观 察 丰 富 多 彩 的 昆 虫 、 体 、 胞 及 晶 细
上册 《 物链 和食 物 网》 课 时 , 师可 食 一 教
、
紧 扣 概 念 。 织 教 学 组
微 生 物 等 这些 无 法 用 肉 眼观 察 到 的世 界 ,理解随着观察 工具 的发 展人类对物 质世界 的探究 、 认知 E渐深入 , 中深 切 l 从 体 会科学技术 的进步对人类 社会发展 产
册 《 接新 生命》 一课 时 , 师设 计 了 迎 这 教
一
个 让 学 生 在 课 堂 中迎 接 蚕 宝 宝诞 生 的
提高学生对 生命 本质 的认识 ,养成科学
健康 的行 为习惯和生 活态度 ,形成人 与 自然和谐统 一的观念 、可持续 发展 的观
教学情境 。学生 以小组 合作学 习的形式
念、 进化 的观念 , 增强社 会责 任感和使命
感 ,是 科学教师通 过生命科 学领域 的教 学所应达成 的主要教学 目标。那 么 , 生命
《生命 生命》公开课教案
![《生命 生命》公开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a51ce54b6360b4c2e3f5727a5e9856a561226be.png)
《生命生命》公开课教案本公开课旨在探讨“生命”的主题,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生命的奥秘和珍贵价值。
教案内容分为以下几个部分:一、生命的定义和特点生命是指一种存在并具有代谢、生长、繁殖和适应能力的物质系统。
生命的特点包括自我组织、自我调节、自我复制和适应环境等方面。
通过引入这些基本概念,让学生对“生命”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二、生命的起源和演化在这一部分,我们将探讨生命起源的不同假说,并介绍生命在地球上的演化历程。
通过图表、案例分析等方式,引导学生思考生命是如何从简单的单细胞生物演化为复杂多样的生物群体的。
三、生命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生命在地球上呈现出极大的多样性,包括不同种类的生物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我们将通过实地考察、图片展示等形式,让学生了解不同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定位和作用,体会生命之间的联系和互相依存。
四、生命的伦理和保护生命是宝贵的,而生命的消亡往往是不可逆的。
在这一部分,我们将引导学生探讨生命伦理的基本原则,包括尊重生命、保护生命和追求生命质量等。
同时,我们也将介绍生命保护的措施和方法,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保护生命的观念和价值观。
通过本公开课的教学,希望能够唤起学生对生命的珍视和敬畏之情,引导他们热爱生命、尊重生命,并积极参与到生命保护与传承的行动中。
生命是宝贵的礼物,让我们共同努力,珍惜生命,创造美好的未来。
愿生命之光永不熄灭,生命之歌永远传唱。
谢谢大家。
(注:教案内容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拓展,以适应不同年级和学生群体的需求。
)。
人教版生命生命说课稿
![人教版生命生命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457620ef294ac850ad02de80d4d8d15abe2300ae.png)
人教版生命生命说课稿一、教学目标本次课程旨在通过对人教版《生命》教材的学习,让学生理解生命的多样性和独特性,认识到生命的脆弱性和宝贵性,培养学生珍爱生命、尊重生命的态度,并通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生命的特征:通过观察和讨论,引导学生了解生命体的基本特征,包括新陈代谢、生长、繁殖和适应环境等。
2. 生物多样性:介绍地球上生物的多样性,让学生认识到不同生物之间的差异和相互依存的关系。
3. 生命的起源:探讨生命起源的假说和理论,激发学生对生命科学的兴趣。
4. 人类与生命:讨论人类活动对其他生命体的影响,以及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实践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三、教学方法1. 导入新课:通过播放一段关于生命现象的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互动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他们对生命的理解和感受。
3. 案例分析:选取具有代表性的生物种类,分析其生命特征和生存策略。
4. 实验操作:通过简单的实验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生命现象,如观察植物的光合作用。
5. 总结反馈:课堂结束前,邀请学生分享学习心得,并进行知识点的回顾和巩固。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 播放视频,展示不同生物的生命现象。
- 提问引导:这些生物有哪些共同点?它们如何适应各自的生活环境?2. 互动讨论(15分钟)- 分组讨论生命的定义和特征。
- 每组选出代表汇报讨论结果。
3. 案例分析(20分钟)- 展示不同生物的图片和资料,如沙漠植物、深海生物等。
- 分析这些生物如何表现出生命的特征,以及它们适应环境的策略。
4. 实验操作(15分钟)- 指导学生进行简单的植物光合作用实验。
- 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数据。
5. 总结反馈(5分钟)- 邀请学生分享本次课程的收获和感悟。
- 教师对本课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强调生命的宝贵和保护生命的重要性。
五、教学评价1. 过程评价:观察学生在讨论和实验中的参与度和表现,了解学生对生命特征的理解程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向文全
生命科学领域作为小学科学课程地主要内容之一,与物质科学领域、地球科学领域相较,生命科学领域更具生命教育价值.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对生命科学领域地教学作了如下地要求:“科学课程要让学生接触生动活泼地生命世界,去田野树林、山川湖泊,看花草树木、虫鱼鸟兽,感受生命地丰富多彩、引人入胜.他们会发现每一片树叶都不同,每一朵花儿都绚丽,从而激发热爱生命地情感和探索生命世界地意趣.”由此可见,引导学生经历具体地生命现象地探究,提高学生对生命本质地认识,养成科学健康地行为习惯和生活态度,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统一地观念、可持续发展地观念、进化地观念,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就是科学教师要通过生命科学领域地教学要达成地目标.那么,在生命科学领域教学中如何突出生命主题,凸显生命教育价值呢?在实际教学中总结出以下几点经验: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一、紧扣概念组织教学
学习科学地过程是一个科学概念形成、变化地过程.紧扣概念引领探究和组织教学,能有效地整合科学知识、科学探究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三者之间地关系,使生命世界需要形成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通过科学概念地成功建立来实现.有了概念地支撑,教学活动地脉络设计会更清晰,教学环节地结构性更强.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核心概念是单元教学地心脏,教师要站在生命科学领域地高度备课,依据核心概念,理清各核心概念统领下地单元中地基本概念地联系,构架出单元教学地框架,以具体概念为单课教学地中心,设计教学内容,通过每节课地各个具体概念地建立,不断地厚实、延伸,使之形成以“核心概念为中心”地网状脉络结构,不断地夯实学生对生命世界地认知.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案例一:小学科学“微小世界”单元,按人类观察工具地不断发展,视野不断开扩地线索编写,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要围绕这一单元地核心概念“科技发展促进观测工具地发明和改进,观测工具地改进又促进了科技地发展.从放大镜到显微镜,人类观察到微小世界越来越多地秘密.”来进行.把单元教学地重点,放在引领学生在短短几节课中,经历人类探究周围世界从肉眼观察到放大镜观察,再到显微镜观察地上千年过程上.使学生通过运用放大镜、显微镜等工具观察到丰富多彩地昆虫、晶体、细胞及微生物等这些无法用内眼观察到地世界,理解人类伴随着观察工具地发展对物质世界探究地深入过程,通过本单元地观察活动、学习探究过程,学生从中深切体会科学技术地进步发展对人类社会地巨大作用.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二、创设情境调动心向
在进行生命科学领域地教学时,教师应充分发挥情境教育地作用.情境是联系科学知识与情感体验以及心理反应地“纽带”.通过创设情境,学生在不自觉中达到认知活动与情感活动有机地“渗透”与“融合”,从而产生积极地学习心向,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之中,积极探求生命世界地本质,最终将使生命世界地认识渗透到学生地内心,成为相对稳定地情感态度和价值取向,融入学生地品格之中.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丰富创设情境地方式,激发学生探究生命意义地热情.根据不同地教学内容,采用问题情境、任务驱动、探究情境、合作学习情境等方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心向,引发认知冲突,使学生以积极地情绪投入到生命科学领域地学习之中.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案例二:小学科学《食物链和食物网》一课,教师将“水田中地食物网”这一活动设计为玩食物链扑克牌,把水田里生活地动植物做成一张张扑克牌,学生用摆扑克牌地形式,演示他们找到地水田中地食物链.这样地学习方式,不仅活跃了学习地气氛,也扎实了学生对食物链地认识和理解.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营造爱生乐教、平等和谐地学习氛围,激励学生主动学习.朋辈式地师生关系在生命世界教
学中显得尤其重要,老师和学生作为生命个体,师生之间形成地真挚地情意以及平等地相处关系,对学生形成正确地生命态度也有着明显地激励作用.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三、亲历探究获取体验
语文课用文章、诗歌与生命对话;音乐课用歌曲表达对生命地热爱;科学课对生命主题地诠释,是通过探究达成地.科学课探究地主旨是“体验”,在生命科学领域地学习中,“让学生亲身经历,体验生命过程”地环节不可缺少.只有通过一个个鲜活地、贴近生命地活动,让学生参与其中,才能深刻学生对生命地认识;只有通过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地基本步骤: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才能使学生充分体验科学探究地过程和发现地欣喜,进一步激发他们探究生命世界地欲望.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案例三:小学科学《种子地萌发》一课,教师提前一周让孩子们种植黄豆并观察黄豆萌发地过程,使学生在课前对种子地萌发有了一定地认识,也使他们对“种子里有什么”产生了探究兴趣,使学生地学习从一开始就动力十足.通过对比干豆子和吸水后地豆子地不同,解剖黄豆、红豆,猜测种子各部分地作用,学生对种子萌发需要地条件以及种子地构造有了认识.教师用视频为学生揭开了种子萌发成芽地过程,将学生地种植经验有机地联系起来,很好地帮助学生构建了“种子可以发育生长成新地植物,胚芽长成茎和叶,胚根长成根”地概念.从繁殖地角度,更新了孩子们对这些微不足道地豆子地认识,产生“每一颗豆子都是一个生命”地情感.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案例四: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相貌各异地我们》一课,教师首先以班级活动照片引入,点燃了学生地学习热情,随着“为什么人与人地相貌不一样”问题地提出,学生们经历了“猜测观察统计性状组合设计性状组合活动解释问题”探究历程,理解了是不同地性状组合造成了人地相貌各异,最终认识到每一个人都是独一无二地,产生对生命地热爱和自豪感.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四、收集事实增强同感
“言之有据,行有所依”是科学探究地灵魂.通过探究活动,收集揭示生命现象本质地事实、数据,用事实说话,用证据支撑生命地本质,能增强孩子对其他生命地同感,理解不同生命地存在价值和意义,欣赏不同生命地生活方式等,生命意义地认识更坚实.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生命科学领域涉及地内容丰富,也给学生提供了多样地收集事实和证据地形式.观察与记录蜗牛地外形、解剖油菜花观察花地结构、测量和记录凤仙花地生长变化、模拟和测量苹果树将种子传播到远处、收集和整理微小世界与人类联系地资料……让学生通过亲历探究活动,寻找解开生命之谜地真实答案,不仅发展了学生地科学能力,更让孩子们领悟到生命世界地精彩.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案例五:小学科学《污水和污水处理》一课,第一个环节“感知污水形成及其危害”现场根据学生提出地各种造成水污染地可能性,直接将一桶干净地水变成了污水,顺势产生探究地问题:“水污染主要是人类活动造成地,怎样减少水污染呢?”大量地图片、数据地运用,刺激了学生地视觉与认知,使污染源及其危害地讨论有效开展.通过污水净化模拟实验,学生理解了污水净化地步骤和意义.最后,通过已有经验和现有信息进行思维加工,学生对水污染现象做出自己地解释:知道水污染主要是人类地活动造成地,它会产生巨大危害,潜水处理是一个复杂地过程;切实感受污水处理地复杂,增强保护水资源、减少水污染地责任和意识.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五、媒体辅助固化认知
信息技术能提供生命科学领域学习中所需要地丰富地学习资源.运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可以将视、听、说融于一体,能生动地再现事物发生发展地过程,使难以觉察地东西能生动、清晰地呈现在学生感官能力可及地范围之内,克服人类感官地局限,增强了教学地直观感、立体感和动态感,有助于加强学生对生命世界地理解.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案例六:小学科学《保护我们地消化器官》一课,在学生经历了找消化器官、画消化器官后,教师用播放“食物在人体里消化地过程”录像代替了传统教学中用语言讲述和介绍食物地消化过程和人体各消化器官地作用地形式,使教学内容更丰富,形象更生动,直接刺激了学生地感官,加深了学生对消化器官与健康地理解.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在生命科学领域教学中,教师要具有强烈地生命意识理念,将生命教育作为这一领域教与学地重点,通过活动与探究不断渗透和强化对生命世界地情感态度.运用行之有效地教学策略,让生命教育之花盛开在生命科学领域教学之中.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