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答案

合集下载

四年级上册科学试题 第四单元、简单电路 苏教版 含答案

四年级上册科学试题   第四单元、简单电路   苏教版   含答案

四年级(上)期末复习资料第四单元、简单电路1、科学实验中常用的电源是(电池),它的一端是(正),另一端是(负)极。

2、能使小灯泡亮起来的电路是一个(闭合)电路。

3、开关可以控制电路的(通)和(断)。

4、只有(电流)通过小灯泡才会亮。

5、(极容易导电的物体)是导体,例如(铁丝)、(铜丝)、(铝箔)、(硬币)等;(极不容易导电的物体)是绝缘体,例如(塑料尺)、(玻璃)、(干木头)、(瓷器)。

6、我们利用(导体)把电送到需要的地方,利用(绝缘体)阻断电流到人们不需要电的地方。

7、在检验不同液体的导电性能的实验中,多放点(盐)或多加几节(电池),可以提高检测不同液体导电性能的效果。

8、明明家的电路出了问题,但不能到天花板、墙壁、地板砖下面去看一看。

这就是生活中存在的(电路暗箱)。

9、在简单的电路中,增加一节电池,小灯泡的亮度会(变亮);增加一个小灯泡,小灯泡的亮度会(变暗)。

10、用电路检测器去接触暗箱里的两个接线柱,如果小灯泡正常亮,说明暗箱里这两个接线端之间的电路是(通路),它们之间没有(电池)和(小灯泡);如果小灯泡变暗了,说明暗箱里这两个接线端之间的电路连接着一个(小灯泡)。

11、电池提供的电是(直流电),发电厂提供的电是(交流电)。

12、交流电主要是通过(火电厂)、(太阳能电站)、(核电站)、(水电站)等提供。

在我国,家用电器使用的电压一般是(220V)。

13、把许多用电器连接在同一个插座上,或用电器连续使用时间过长,都有可能因(绝缘体过热)而引发火灾。

14、(电源)、(开关)、(用电器)和(导线)能组成一个简单电路。

其中控制电路的通和断的是(开关)。

15、下面铅笔各部分是导体的有(BD),绝缘体的有(AC)。

16、连接灯泡的导线两端分别连接电池的(正极)和(负极),形成电流(通路),灯泡才会亮起来。

17、观察手电筒的结构图,填写各部分的名称。

(1)、(小灯泡)(2)、(开关)(3)、(灯罩)(4)、(电池)二、选择题18、下面小灯泡连接正确的是(A)B、C、A、19、换遥控器的电池时,电池槽内有“+”的地方应该与电池的(A)相连。

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试卷【含答案】

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试卷【含答案】

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试卷【含答案】专业课原理概述部分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5分)1. 下列哪种动物属于哺乳动物?A. 青蛙B. 老虎C. 鲨鱼D. 蜗牛2. 植物的光合作用发生在哪个部位?A. 根B. 叶子C. 花D. 果实3. 下列哪种物质是导体?A. 玻璃B. 金属C. 塑料D. 木头4. 地球绕太阳转一圈需要多长时间?A. 一天B. 一年C. 一小时D. 一月5. 下列哪种现象属于物理变化?A. 燃烧B. 腐烂C. 熔化D. 发芽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5分)1. 地球是太阳系中的第五颗行星。

()2. 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都有细胞核。

()3. 食物链中,生产者总是位于第一级。

()4. 恒星是一成不变的。

()5. 声音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快。

()三、填空题(每题1分,共5分)1. 植物通过______进行光合作用。

2. 地球上的水循环包括蒸发、降水和______。

3. 人体最大的消化腺是______。

4. 在电路中,开关的作用是______。

5. 地球自转的方向是______。

四、简答题(每题2分,共10分)1. 简述食物链的基本组成。

2. 描述植物种子的结构。

3. 解释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

4. 说出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5. 简述声波传播的基本原理。

五、应用题(每题2分,共10分)1. 小明用放大镜观察昆虫,昆虫看起来比实际大。

这是为什么?2. 水在0℃以下会结冰,这是为什么?3. 在电路中,为什么要在灯泡和开关之间串联一个电阻?4. 如果地球停止自转,会发生什么?5. 为什么我们能看到彩虹?六、分析题(每题5分,共10分)1. 分析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重要性。

2. 分析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关系。

七、实践操作题(每题5分,共10分)1. 设计一个实验来证明植物的光合作用。

2. 设计一个实验来观察水的沸腾现象。

八、专业设计题(每题2分,共10分)1. 设计一个简易的电路,包括电源、开关、导线和灯泡。

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答案及试题

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答案及试题

四年级上册科学各单元知识点及试题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期末重点复习题第一单元: 1、空气具有(占据空间)、(有质量)、(有流动性)、(可以被压缩)等性质。

2、被压缩的空气叫(压缩空气)。

压缩空气有(弹性)。

3、空气被压缩的程度越大,产生的(弹力)就越(大)。

4、(热空气)比同体积的冷空气(轻)。

热空气会(上升),冷空气会(下降)。

5、(热气球)、(孔明灯)是利用(热空气上升)的原理制成的。

6、空气总是在(循环运动)的,(流动的空气)就是(风)。

7、制冷空调应挂在房间的(上方);取暖器应放在房间的(下方)。

8、空气是由多种气体(混合)而成的,空气中包括(氧气)、(氮气)和少量的(二氧化碳)、(水蒸气)等。

9、空气中支持燃烧的气体叫做(氧气),(氧气)大约占空气体积的(21% )。

空气中最多的气体是(氮气),(氮气)大约占空气体积的(78%)。

10、(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二氧化碳比(空气)重;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能灭火。

11、如果空气中除了正常成分外,还增加了很多(有害物质),空气就被(污染)了。

12、(人类活动)是造成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

13、减少空气污染的方法有:(植树造林)、(减少交通工具尾气的排放)、(不焚烧垃圾)等。

14、森林有(氧气制造厂)、(天然空调器)、(绿色蓄水库)、(空气净化器)等美誉。

第二单元: 1、(温度)是指(物体的冷热程度),用(摄氏度)、(华氏度)作单位。

2、(温度计)可以准确测量出物体的(温度)。

3、一杯热水的降温规律是(先快后慢)。

4、温度计是易碎品,使用时要(轻拿轻放)。

5、在测量液体的温度时,温度计下端的液泡要(完全浸没在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的(底和侧壁)。

6、要等温度计内的液柱(不再上升或下降)时才能认读,并且要使(视线与温度计液柱的顶端)保持水平。

7、热在(固体)中,总是从(温度高)的地方传到(温度低)的地方,这种传热的方式称为(传导)。

四年级上册科学试题 第三单元、常见的力 苏教版 含答案

四年级上册科学试题   第三单元、常见的力   苏教版  含答案

四年级(上)期末复习资料第三单元、常见的力1、力可以使静止的物体(运动),也可以使运动的物体(静止),还可以改变物体运动的(快慢)与(方向)。

2、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离不开力。

3、一定的拉力可以使静止的物体运动起来,拉力越(大),小车运动的越(快)。

4、磁铁具有(磁力),可以使从斜面滚下的钢珠改变运动路径。

5、当物体受到力的作用时,(形状)或(体积)会发生改变;撤去外力后,又恢复到原来的(形状)或(体积),这种性质叫作(弹性)。

6、能使物体恢复到原来的(形状)或(体积)的力叫作(弹力)。

7、当一根橡皮筋拉长时,他就会产生(弹)力,如果松开手,这个产生的力也会随之(消失)。

8、我们一般用(弹簧测力计)来测量力的大小,科学上用(牛顿)作为力的单位,用字母(N)表示。

9、在地面上运动的物体,都会与地面发生(摩擦)。

10、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的表面运动时,在两个物体的接触面会产生一种(阻碍物体运动)的力,这种力叫(摩擦力)。

11、物体在液体或空气中运动时,受到的摩擦力是一种(阻力)。

12、下雪天,给汽车轮胎加上防滑链,是为了(增大)摩擦力。

13、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拖动物体,使物体在桌面上作匀速直线运动,此时弹簧测力计上显示的读数是对物体的(拉力),等于物体受到的(摩擦力)。

14、火箭的顶端制造成尖尖的圆锥体,是为了(减小摩擦力)。

15、浸入水中的物体会受到水(垂直向上)托举的力,这种力叫(浮力)。

16、用弹簧测力计勾住一小块石块,把它慢慢放入到水中,发现弹簧测力计的读数比在空气中的读数(小),是因为石块受到了水的(浮力)。

17、物体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就越大。

18、在体积相同的情况下,较重的物体在水中容易(下沉),较轻的物体容易(上浮)。

19、判断一个物体是否受到了力的作用,就看这个物体的(运动状态)有没有改变,因为力可以改变物体运动的(快慢)和(方向)。

20、生活中利用弹力的例子有(橡皮筋)、(握力器)、(拉力器)。

【科学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第4.4课生活中的电一课一练(含答案)

【科学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第4.4课生活中的电一课一练(含答案)

第4单元简单点路4.4 生活中的电一、填空题1.制作水果电池需要的材料有:、、、、。

2.用橙子制作水果电池时,如果灯不亮,可以。

3.电池提供电,发电厂提供电。

4.、、和等可以提供交流电。

二、判断题(对的画“ ”,错的画“X”)1.我们可以用马铃薯做蔬菜电池。

()2.我们要提高安全用电的意识。

()3.同一个插座上连接许多用电器,不会有任何危险。

()4.不能在高压线下放风筝。

()5.我们生活的居民小区离发电站很远,不会用到交流电。

()6.电视遥控器由电池供电。

()7.电饭煲由电池供电。

()8.雷雨天气可以站在大树下避雨。

()三、选择题(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中)1.水果电池是将()转化为了电能。

A.化学能B.热能C.动能2.下列用电器中,供电方式与其他用电器不同的是()。

A.电灯B.空调C.手电筒3.做水果电池时不需要用到()。

A.铜片B.锌片C.塑料片4.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可以在电线上晾晒衣服B.移动用电器时,先切断电源C.不要用湿手触碰用电器开关5.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为我们提供交流电的是()。

A.火电厂B.太阳能电站C.水电站6.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用湿抹布擦使用中的用电器B.用电器起火后,用水来灭火C.远离高压设备7.下列用电器中,使用直流电的是()。

A.电冰箱B.电子手表C.洗衣机8.下列用电器中,由发电厂供电的是()。

A.空调遥控器 B.计算器 C.电视机四、简答题1.说说哪些用电器是由发电厂供电的,哪些用电器是由电池供电的。

2.安全用电要注意哪些事项?答案一、填空题1.没有连接 2.不能 3.不亮较暗 4.小灯泡电池二、判断题1.√ 2.√ 3.× 4.√ 5.× 6.√ 7.× 8.×三、选择题1.A 2.C 3.C 4.A 5.B 6.C 7.B 8.C四、简答题1.大多数家用电器用交流电,如:冰箱、电视机、洗衣机、电灯、烤箱等。

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上册课课练(课后练习题)附答案

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上册课课练(课后练习题)附答案

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上册课课练(课后练习题)附答案第一单元动物大家族1.给动物分类一、选择题1.O不属于脊椎动物A.孔雀B.蚂蚁C.小丑鱼D.猴子2.我国是世界上拥有野生动物种类最多的国家之一,其中()是我国特有的珍稀动物A.华南虎B.美洲豹C.帝企鹅D.袋鼠3.蝴蝶属于OA,脊椎动物B.无脊椎动物C.植物D,以上都不是4.在动物园的灵长类区,我们能看到()A.蛇B.猴子C.鹦鹉D,鳄鱼5.按运动方式进行划分,小丑鱼的运动特征是OA.在水里游B.在陆地走或爬C.在天上飞D,以上都可以二、判断题1•因为蚯蚓的身体是一节一节的,所以它是脊椎动物2.人类的脊椎是一节一节的,其他动物的脊椎都是完整的一3.常见的鸡、鸭、鹅等家禽属于脊椎动物4.蚊子、苍蝇等昆虫属于无脊椎动物5.我们只能将动物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参考答案】6.B2.A3.B4.B5.A1.×2.×3.√4.√5.×2.鱼类一、选择题1.O不属于鱼类的特征A.靠鳍呼吸8.身体呈纺锤形C.覆盖羽毛D.用鳍游泳9.以下生物,属于鱼类的是OA.青蛙B.螃蟹C.小丑鱼D.蝴蝶10鱼在游泳时不断地张口,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A.它在喝水B.它在进食C.它在呼吸水里的氧气D.它在说话11用滴管吸取少量红色液体,并悄悄地滴在鱼嘴前方,我们可以看到OA.红色液体从鱼的嘴部吸入,从鲤部流出12红色液体从鱼的鲤部吸入,从嘴部流出C.红色液体从鱼的鲤部吸入,从鲤部流出D.红色液体从鱼的嘴部吸入,从嘴部流出13很多鱼类身体的形状都很相似,这是因为这种形状OA.利于隐藏自己B.能减小水的阻力C.能吸引异性D,以上都是1.鱼类属于脊椎动物2.鱼类在水中生活,所以不需要氧气3.在水中生活的脊椎动物都是鱼4.鱼在游动时,尾鳍用于维持身体平衡5.鱼只能用鲤呼吸【参考答案】1.C2.C3.D4.A5.B1.√2.×3.×4.√5.×3.鸟类一、选择题1.燕子的尾巴具有()的作用A.减少空气阻力B.飞翔C.掌握平衡,控制方向D,装饰4.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OA.带钩的鸟爪容易抓住树干,适宜生活在森林中,并有利于捕食B.鸭子的脚趾中间有蹊,使得脚掌宽大,只适宜在陆地上行走C.鸵鸟的足非常粗壮,只有两趾,有利于支撑鸵鸟巨大的身体D.火烈鸟可以靠一只爪子支撑身体5.家鸽的绒羽最主要的作用是()A.保暖B.飞行C.装饰D,繁衍6.鸟类的喙一般用于()A.取食B.繁衍C.争斗D.控制飞行方向7.将鸟的正羽羽根剪断,里面是()A.空心的B.骨髓C,骨头D血液二、判断题1.鸟属于脊椎动物2.所有的鸟类都会飞3.鸟类的羽毛是实心的4.鸟的羽毛主要用于装饰和保暖5.鸭子的脚趾中间有蹊是为了划水时省力【参考答案】l.c2.B3.A4.A5.A1.√2.×3.×4.×5.√4.哺乳类一、选择题1.能够说明蝙蝠是哺乳动物的关键特征是()A.体表被毛B.哺乳C.体腔分为胸腔和腹腔D以上都是2.生活在海洋中的鲸鱼属于()A.哺乳动物B.鱼类C.鸟类D植物3,下列动物的繁殖方式是胎生的是()A.鸟类B.鱼类C.哺乳动物D.昆虫类4,北极熊的皮下有着一层厚厚的脂肪,其作用是()A.伪装B.保温C.保护D.以上都是5,下列那些哺乳类动物不是生活在海里()的A.鲸鱼B海豚C海豹D.大象二、判断题1.狮子、大象、鲸都是用乳汁哺育后代的2.蝙蝠是鸟类,不是哺乳动物3.人是哺乳动物4,哺乳动物的脂肪不具备保暖作用5.鲸鱼是鱼类,也是哺乳动物【参考答案】1.B2.A3.C4.B5.D1.√2.×3.√4.×5.×第二单元物体的运动5.运动与位置一、选择题1.在前进的火车中,以O作为参照物,乘客是静止的A.窗外的树B.轨道旁边的小河C.车厢里的座椅D.车厢外的房屋2•诗句“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中“巍巍青山两岸走”选用的参照物是()A.巍巍青山B.岸边的树C.小小竹排D.天空的太阳3.坐在行驶的汽车上,人相对于汽车是()A.静止的B.运动的C.无法判断D.以上都有可能4•我们所说的物体的运动,是指这一物体相对于另一物体来说,它的O发生变化A.大小B.位置C.颜色D,形状5.“小红家在小明家的正东方向300米处”这句话中O是参照物A.300米8.小明家C.小红家D,正东方向二、判断题1.判断物体是否运动,要先确定参照物9.参照物是假定静止不动的10.高山一定是静止不动的11小红在跳绳是运动的,小刚坐在地上是静止的12世界上没有绝对不动或静止的物体【参考答案】1.C2.C3.A4.B5.B1.√2.√3.×4.×5.√13.不同的运动一、选择题1.在下列运动中,从物体的运动路线来看,做直线运动的是A.向空中斜抛出的小石头B.旋转的车轮C.正在工作的升降电梯D.飞行的蝴蝶14直升飞机的运动方式是OA.螺旋桨转动B.机身做直线运动C.螺旋桨做直线运动D,机身转动15在水平地面上推木块,木块动起来,木块的主要运动方式是()A.移动B.滚动C.转动D挪动16下列不属于曲线运动的是OA.拨弄琴弦B.水车转动C.风车转动D.摆锤摆动17下列运动属于复合运动的是()A.锯木头B.旋转木马C.荡秋千D.时针转动二、判断题1.物体只能以一种运动方式运动2.拨动钢尺时,钢尺的运动方式是曲线运动3.苹果落地属于直线运动4.我们走路时,身体只有直线运动一种方式5.物体的运动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参考答案】1.C2.A3.A4.A5.B6.×2.√3.√4.×5.√7.运动的快慢一、选择题1.以下是速度的单位的是()A.米/秒B.米C•秒D.小时2•小明和小红同时从运动场一端出发,1分钟后我们可以分别测量他们的(),比较他们运动的快慢A.距离B.步数C.速度D.以上都可以3.小明用2米/秒的速度走完26米,用了()秒A.2B.13C.12D.104.一条鱼游动速度3米/秒,游动5秒钟游了O米A.3B.5C.8D.151.1米/秒和60米/分钟这两个速度OA.1米/秒速度更快2.60米/分钟速度更快C.两个速度一样快D.无法比较二、判断题1.在运动路程相同的情况下,可以根据所用时间的长短来判断运动的快慢。

四年级上册科学试题 第二单元、物体的运动 苏教版 含答案

四年级上册科学试题   第二单元、物体的运动  苏教版  含答案

四年级(上)期末复习资料第二单元、物体的运动一、填空题1、判断一个物体是否运动,可以看这一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有没有发生变化。

2、运动的物体在某个时刻的位置,可以用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方向)和(距离)来描述。

3、判断一个物体运动还是静止,首先要选择一个(参照物)。

如果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发生了改变,物体就是(运动)的。

4、小明坐在高铁上时,相对于车厢里的座椅来说,他是(静止的);相对于铁道两旁的树木来说,他是(运动)的。

生活中(没有)绝对不动的物体。

5、明明家在学校东北方约500米的地方,这里是以(学校)为参照物的。

6、物体常见的运动形式有移动、(摆动)、(振动)、(旋转)、(滚动)、绕圈等。

7、悠悠球、指尖陀螺的运动形式是(旋转),上下往复运动的直尺的运动形式是(振动),荡着的秋千的运动形式是(摆动)。

8、从运动的路线看,风车的旋转是(曲线)运动,乘自动扶梯上楼是(直线)运动,荡秋千是(曲线)运动。

9、根据运动路线的不同,物体的运动可以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10、通常用速度来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

速度等于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比较两个物体运动快慢需要的条件是(路程)和(时间)。

11、物体运动的路程相同,可以通过比较物体运动的(时间)来比较运动的快慢。

12、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约为(340)米/秒。

光在空气中的速度约为(3亿)米/秒。

二、选择题13、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 C)在发生变化,我们就说这个物体在运动。

A、大小B、形状C、位置14、太阳从东边升起来了,这里是以( A )为参照物的。

A、地球B、太阳C、空气15、小鸟在空中飞翔。

相对于( C )来说,小鸟是没有运动的。

A、地面上的建筑B、太阳C、它口中叼着的小虫16、下面的运动,最有可能是直线运动的是(B)A、蝴蝶在花丛中飞舞B、运动员进行100米赛跑C、抛出去的垒球17、黄牛拉磨的运动形式(A)A、绕圈B、摆动C、旋转18、下面的运动形式和荡秋千的运动形式相同的是(C)A、滚铁环B、玩陀螺C、钟摆的摆动19、旋转木马上的人的运动形式是(C)A、上下运动B、旋转运动C、上下运动和旋转运动20、物体运动的快慢可以用(B)来描述A、路程B、速度C、时间21、姐姐和妹妹一起从家出发,到同一个学校去读书,可以通过比较她们上学花的(C)来比较她们的快慢。

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13《导体和绝缘体》知识梳理和练习题含答案

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13《导体和绝缘体》知识梳理和练习题含答案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13课《导体和绝缘体》知识梳理1、导线由金属和橡胶两部分组成。

导线的金属可以导电,橡胶可以保护导线、防止漏电、保护人体安全。

2、容易导电的物体——铁钉、铅笔芯、铝箔、硬币、水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塑料尺、竹签、橡皮、木块、瓷勺、玻璃3、像铁钉、铝箔这些物品,容易导电,被称为导体;像塑料尺、干燥的竹签这些物品,不容易导电,被称为绝缘体。

4、根据简单电路原理安装一个检测装置,再将物品分别接入检测装置,观察小灯泡是否发光。

如果物品接入检测装置后小灯泡能发光,说明该物品容易导电。

5、电工材料和工具中有可能和人体直接接触的部分一般使用绝缘体制造,如螺丝刀的把手、开关的拉绳、绝缘胶带、插座的面板等,保护人体免受电击;需要导电的部分使用导体制造,如测电笔笔杆、开关铜片触头、插座接线端子等。

6、我们可以用验电球做人体导电的实验。

当验电球两端接触人体,形成闭合回路时,验电球亮起,说明人体是导体。

7、人体、自来水和盐水都是导体,纯净水不容易导电。

8、自来水、纯净水、盐水的导电性能是不一样的,盐水的导电性能最强,其次是自来水,导电性能最弱的是纯净水。

9、不同的液体导电性能不同,改变盐水浓度或电压,它的导电性能也会发生变化。

练习题一、填空题。

1、像铁钉、铝箔等物品,容易导电,被称为()。

像塑料尺、干燥的竹签等物品,不容易导电,被称为()。

2、用验电球做人体导电实验,验电球亮了,说明()。

3、电工胶带、验电笔的塑料把手等是应用了()的性质。

二、判断题。

1、导线的塑料外壳能导电。

()2、在自来水里加盐能增大自来水的导电性。

()3、检测物品的导电性时,可以将物品接到家用电路中。

()4、螺丝刀的刀把用金属制作,是利用金属能导电的性质。

()5、使用含有一节电池的检测装置检测盐水的导电性,小灯泡没有亮,说明盐水是绝缘体。

()三、选择题。

1、我们身边有些材料是不容易导电的,下列物体是绝缘体的是()。

A. 铅笔芯B. 铁钉C. 干塑料尺D. 铝箔2、下面的物体都利用了金属的同一种性质,这种性质是()。

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期末复习题第一、二单元班级:姓名:一、填空:1、空气可以被压缩,压缩空气有(弹)性,空气被压缩的程度越大,产生的弹力就越(大)。

2、空气主要由(氧气)、(氮气)和少量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水蒸气)等气体混合而成。

3、空气受热时会(向上)流动,受冷时会(向下)流动。

4、中国古代人利用(热空气上升)的原理,发明了孔明灯。

5、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

6、一杯热水的降温规律是(由快到慢)。

7、(温度计)可以准确的测出物体的温度。

8、热在金属中是以(传导)方式传递的,热在酒精中是以(对流)方式传递的。

9、糖受热会熔化成(液)体,冷却后又会凝结成(固)体。

10、液态的水受热后会变成(气体)形态的(水蒸气),这种现象叫(蒸发)。

11、同一种物质,表面颜色深得比表面颜色浅的吸热(快),散热(快)。

12、露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汽遇(冷)形成的,这种现象叫(凝结)。

13、不靠空气水或其他物体也能传递热,这种传热方式称为(辐射)。

二、判断:1、我们周围的空间不真正是空的,而是充满了空气。

(√)2、燃烧用去的是空气中的氧气。

(√)3、在大自然当中,空气的流动形成了风。

(√)4、因为我们感觉不到空气,所以空气没有质量。

(×)5、用醋和小苏打可以制取二氧化碳。

(√)6、全地球上的河水,日夜不停地流入海洋,迟早有一天,海洋会溢出来。

(×)7、不同物质吸热散热的性能是不同的。

(√)8、温度计的液面达到的刻度数值越大,表示温度越高。

(√)9、人们根据需要制成不同用途的温度计。

(√)10、水和沙子在相同的条件下吸热和散热性能是一样的。

(×)11、夏天,自行车胎的气不要打得太足,以免热胀爆胎。

(√)12、水在海洋、天空、陆地之间循环运动,永不停息。

(√)三、选择。

1、冬季,有时水缸、自来水管会被冻裂,这是因为(水缸或自来水管里的水结冰时,体积膨胀,把水缸或自来水管胀破了)。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答案汇总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答案汇总

第一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1、空气的性质一、填空题。

1、(空气),(健康),(人类健康和动植物生长)2、(不会弄湿),(空气占据了杯子里的空间)3、(另一端下沉),(空气有质量)4、(风吹脸),(有空气流动)5、(松软),(空气能被压缩,压缩空气有弹)6、(给车轮胎充气)(喷雾器)(玩空气枪)7、(占据空间)、(有质量)、(有流动性)、(可以被压缩)8、(混合)(氧气)、(21%),(氮气)9、(燃烧),(浑浊)二、×√√√三1、注射器抽气注入水中.2、用塑料袋兜空气。

四、答:相同点:都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没有一定的形状、都是透明的、都要占据空间。

不同点:空气容易被压缩、空气比水轻。

五、答:少开车、少用空调、多养些净化空气的植物。

2、热空气和冷空气一、填空1、(轻)2、(向上流动)(上升)(向下流动)(下降)3、(上方)、(下方)、4、(天灯)(热空气上升)5、(上方)6、(下)(冷空气向下流动)二、答:(1)、三国时中国人利用热空气上升的原理发明了孔明灯(2)、1873年,法国人利用热空气上升原理制造出载人热气球三、热空气上升,冷空气补充到热空气上升后留下的空间里。

空气总是在循环运动的,流动的空气就是风。

四.D3、空气中有什么一、填空1、(氧气)(氮气)(二氧化碳)(水蒸气)2、(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二氧化碳比空气重)(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能灭火)。

3、(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冰罐时受冷变成水)4、(重)二、答:在一只瓶里放一些小苏打,再倒进一些醋,瓶里出现的泡泡就是二氧化碳,用带有玻璃管的塞子塞紧瓶口,把二氧化碳引到另一只瓶里。

三、答:①把碎冰倒进干燥的玻璃杯。

②用卡片把玻璃杯盖上,等几分钟。

③小水珠(露珠)就会出现在杯的外壁上。

4、生命之源一、填空题1、(有害物质)(交通工具)(工业生产)(生活煤灶)(人类活动)2、(有害物质)(健康)(动植物生长)3、(氧气制造厂)(天然空调器)(绿色蓄水库)(空气净化器)4、(植树造林)(减少交通工具尾气的排放)(不焚烧垃圾)二、答:1、人憋气时很难受2、登山运动员要携带氧气瓶3、抽掉玻璃罩里的空气,植物会枯萎、4、给金鱼缸装上增氧泵等都说明空气和水一样都是生命之源。

新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上册学生活动手册参考答案

新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上册学生活动手册参考答案

新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上册学生活动手册参考答案第一单元《动物大家族》1.给动物分类写出鱼的外形的共同特征。

1.身体分头,躯干和尾三部分。

2.头骨与躯椎间缺乏颈部,头部不能灵活转动。

3.体形多呈流线型.在水中游泳减少水的阻力。

4.以鳃进行呼吸,靠口的开关,鳃弧的张缩一促使水的通入与流出。

5.鱼体表覆盖鳞片,上有粘液。

6.身体颜色是背深腹浅,有保护作用。

7.身体两侧有侧线,能感知水流方向。

画出你观察到的鱼的外形,并标注出鳃和鳍。

研究鸽子的羽毛。

我的发现对鸽子的作用观察正羽正羽外形优美,比较宽大,摸上去比较光滑,中间有一根坚硬的、粗壮的羽轴。

利于鸽子的飞行和掌握身体的平衡。

剪断正羽羽根后发现羽根里面是空的。

减轻重量在正羽上滴水后水不会被吸收。

防水,防止羽毛被水沾湿,影响飞行。

用放大镜观察绒羽绒羽看上去比较细小,摸在手上比较柔软。

保持体温,减少热量散失,抵御寒冷。

将这些鸟喙与它们各适合吃的食物连线。

研究哺乳动物。

第二单元物体的运动5.运动与位置辨别教科书图片中哪些物体在运动(汽车)在运动,因为它相对于(草地上的两个人)的位置发生了变化;(自行车与骑手)在运动,因为它相对于(公路)位置发生了变化; (河里的鸭子)在运动,因为它相对于(河岸)的位置发生了变化; (河边小路的乌龟)在运动,因为它相对于(草地上的两个人)的位置发生了变化;(天空中的老鹰)在运动,因为它相对于(白云)位置发生了变化。

6.不同的运动用简单的图示表示下面各种物体的运动轨迹。

7.运动的快慢测一测走路的速度。

姓名路程时间速度张佳琪5米2秒 2.5米/秒李梦如10米4秒 2.5米/秒申时航5米 1.5秒 3.3米/秒杨一帆10米3秒 3.3米/秒给下面物体的运动速度排序。

第三单元常见的力8.力与运动探究拉力大小与小车前进快慢的关系。

问题:拉力大小与小车前进快慢是否有关?假设:拉力大小与小车前进快慢有关系,拉力越大,小车前进越快,拉力越小,小车前进越慢。

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期末考试题及答案【完整版】

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期末考试题及答案【完整版】

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期末考试题及答案【完整版】班级:姓名:一、填空题。

(共20分)1、做一个可以观察的种植杯时,要选择____________的杯子,要将种子放在_______。

2、不断抽出玻璃罩里的空气,玻璃罩里的闹钟铃声会_______,直至_______。

3、经验证明,小于_______V的电压才是安全的。

4、营养搭配原则:________、________、多种搭配,每日吃适量的新鲜水果和蔬菜等。

5、一些歌唱家的歌声被称为“海豚音”,是因为他们能发出很_______的声音。

6、靠卵繁殖后代的动物叫__________,用胎生繁殖后代的动物叫___________。

7、我们周围的声音丰富多彩。

有来自_______的叫声,有来自_______的声音,还有来自_______生产生活发出的声音。

8、声音能在_______体,_______体,_______体中传播。

9、人体活动需要的能量来自于_______对食物中营养的吸收。

10、绿色植物进行蒸腾作用的主要部位是____________。

二、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下面说法不正确的是()。

A.在进行剧烈运动时,每分钟呼吸的次数会增加B.经常锻炼身体,可以增大肺活量,有利于身体健康C.人在睡觉与运动时的呼吸和心跳的次数是差不多的2、下面岩石中有不同的颜色,很坚硬,可用作建筑材料的是()。

A.页岩B.花岗岩C.石灰岩3、食物滴上碘酒后,变蓝色,说明食物中有()A.蛋白质B.脂肪C.淀粉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岩石和矿物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B.岩石和矿物在人们开采之后就不可能再生了,因此要保护和合理利用。

C.岩石在大气,水,生物等长期联合作用下也不会发生变化。

5、雌蕊的柱头上有粘液,它的作用是()。

A.更好地接受花粉B.有利于蜜蜂采蜜C.防雨6、人体活动需要的能量来自下列哪个系统对食物中营养的消化和吸收()A.呼吸系统B.消化系统C.循环系统7、在通常情况下,一天中()的气温最高。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试题及答案(五套)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试题及答案(五套)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试题(一)一、填一填1、我们生活在()的海洋里,周围看起来好像什么也没有,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并不是这样。

空气有许多奇妙的(),探索空气的奥秘非常有趣。

2、空气受热后,体积会(),与同体积的空气相比,重量会(),热空气会()。

3、空气中的()约占空气体积的21%,()约占空气体积的78%,此外,还有少量的()、()。

4、空气是一种没有()、没有()、没有()、()的气体。

5、二氧化碳比空气(),不能()。

二、判断。

(1)喝完啤酒的瓶子里,什么也没有。

()(2)空气是白色的。

()(3)空气不仅存在,并且占据空间,能流动。

()(4)开动电扇,摇动扇子都有风。

可见,风的形成与空气的冷热没有关系。

()(5)动物吸入的不是纯氧。

()(6)用澄清石灰水可以鉴别二氧化碳。

()(7)空气污染是指自然环境受到有害气体或烟尘的污染,室内的空气不存在污染问题。

()(8)空气中的氮气支持燃烧。

()(9)空气是一种单纯的气体。

()(10)氧气既能支持燃烧又能供给人和动植物的呼吸。

()三、选择1、空气是()的气体。

A、白色B、乳白色C、无色2、下面()的空气比较好。

A、采石场、石灰厂附件B、清晨的乡间小道C、繁华的街道3、把土块放进装满水的盆中,会冒出许多小气泡,这是因为()A、土块干枯被水浸湿时发生的现象B、土块在水中呼吸C、土块的空隙原先被空气占据着,现在水把土块里的缝隙充满了4、热空气之所以会上升,是因为()A、热空气温度较高B、热空气体积较大C、热空气比同体积的冷空气重量轻5、约站空气体积的五分之四的气体是()A、氧气B、氮气C、二氧化碳四、连一连①比空气重②比空气轻③不支持燃烧A、氧气④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B、二氧化碳五、问答1、制冷空调的室内机为什么要挂高,而取暖器要放在地上?2、大自然中的风是怎样形成的?3、如何签别一种气体是不是二氧化碳?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一、填一填(30分,每空2分)1、空气性质2、膨胀变轻上升3、氧气氮气二氧化碳水蒸气4、颜色气味味道透明5、重支持燃烧二、判断(20分,每题1分)××√×√√×××√三、选择(10分,每题2分)C B C C B四、连一连(10分,每个2分)①——A②——B③——B④——B⑤——A五、问答(30分,每题10分)1、答:因为制冷空调出的是冷风,冷空气要下降,才能起到降温的目的,所以要挂得高;取暖器放在地上,是因为取暖器发出热,使周围的空气变热,放在地上,热空气才能上升,使热空气充满整个室内,从而达到升温取暖的作用。

年新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设计活动手册答案

年新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设计活动手册答案

2020年新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设计+活动手册答案2020年新苏教版四年级科学全册教学设计备课人:目录苏教版(2020)科学四年级上册教学计划3第一单元动物大家族71给动物分类72鱼类133鸟类164哺乳类22第二单元物体的运动285运动与位置286不同的运动357运动的快慢39第三单元常见的力468力与运动469弹力5110摩擦力6011浮力70第四单元简单电路8512点亮小灯泡8513导体和绝缘体9014电路暗箱9615生活中的电102第五单元岩石与矿物10616常见的岩石10617.认识矿物11118矿物与我们的生活116专项学习123像工程师那样……123活动手册参考答案132苏教版(2020)科学四年级上册教学计划一、教材分析本教材是2020年秋季的新版苏教科学教材。

1、以学生的发展为教材编写的宗旨。

本教材的设计理念与国家课程改革的三个关键词“核心素养”“学科核心素养”“学业质量评价标准”高度-致。

以面向儿童终身受益的学习,如科学精神、科学思维、对自然的好奇心、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核心要素,构建大科学观统领下的主题单元,设计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学习活动。

2.以科学世界观作为整册教材的组织线索。

这些线索包括对科学本体的应有认知和对自然界的应有认知。

教材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从低年级到中高年级螺旋上升式体现了这一组织线索,让学生在实践中建构起这样的世界观: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不断运动和变化的,物质的运动和变化不仅是有规律的,也是相互联系的,世界是-个统一的整体。

3.强化对科学探究和二工程实践的指导。

科学探究的程序和方法、工程设计的步骤与要领是科学课程重要的学习内容。

为此,在每册教材的后面设有“专项学习”,将有关科学探究和工程设计(含科学思维与工程思维)的指导系统化和显性化,在保证过程完整的基础上,将探究和设计要素按年级有所侧重,又螺旋上升地加以编排。

4.设计专门针对解决问题能力训练的STEM单元。

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物体的运动》知识点、练习题及答案

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物体的运动》知识点、练习题及答案

第5课《运动与位置》知识点1、我们生活的世界有着各种各样的运动,动物(人)的运动、植物生长的生命活动、交通工具的运动,以及非生命体的(溪水、白云、月亮等)的运动等等。

2、物体之间或同一物体各部分之间相对位置随时间变化的运动是机械运动,如地球的自转、弹簧的拉伸等。

机械运动是最基本的运动形式。

3、判断一个物体是否运动的方法,就是看这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有没有发生变化。

我们把另一个物体叫做参照物。

4、运动的物体在某个时刻的位置,可以用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方向和距离来描述。

5、运动和位置之间的关系:一是可以用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有没有发生变化来判断某个物体是否在运动,二是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方向和距离来描述运动物体在某个时刻的位置。

6、自然界没有绝对不动的物体,静止都是相对的。

运动是绝对的,一切物体都在运动。

7、静止的物体,都是相对于某个参照物而言,参照物改变,对物体运动状态的描述也可能改变,所以说静止是相对的。

第5课《运动与位置》练习题一、填空题1.判断一个物体是否运动,可以看这个物体相对于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有没有发生变化,我们把另一个物体叫做()。

2.自己坐在教室里,相对于课桌,自己处于()状态;相对于太空,自己处于()状态。

3.我们坐在缓慢行驶的汽车上,看到路两旁的树向后退,判断汽车应在向()运动。

4.在“我的位置在操场东南方约45米处”的描述中是以()为参照物5. 坐在汽车上,如果我们觉得路旁的树木、房屋往后退,这时选定的参照物是()。

如果我们以路旁的树木、房屋为参照物,那么汽车在(),我们自己是()的,如果以车上的乘客为参照物,我们自己是()的。

如果以汽车本身为参照物,乘客是()的。

6.运动的物体在某个时刻的位置,可以用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和()来描述。

二、判断题1.没有参照物,我们也可以判断一个物体是静止还是在运动。

()2.公交车停在站台上,说明此时公交车相对地面静止不动。

()3.“小小竹排江中走,巍巍青山两岸走”,竹排和青山互为参照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1、空气的性质一、填空题。

1、(空气),(健康),(人类健康和动植物生长)2、(不会弄湿),(空气占据了杯子里的空间)3、(另一端下沉),(空气有质量)4、(风吹脸),(有空气流动)5、(松软),(空气能被压缩,压缩空气有弹)6、(给车轮胎充气)(喷雾器)(玩空气枪)7、(占据空间)、(有质量)、(有流动性)、(可以被压缩)8、(混合)(氧气)、(21%),(氮气)9、(燃烧),(浑浊)二、×√√√三1、注射器抽气注入水中.2、用塑料袋兜空气。

四、答:相同点:都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没有一定的形状、都是透明的、都要占据空间。

不同点:空气容易被压缩、空气比水轻。

五、答:少开车、少用空调、多养些净化空气的植物。

2、热空气和冷空气一、填空1、(轻)2、(向上流动)(上升)(向下流动)(下降)3、(上方)、(下方)、4、(天灯)(热空气上升)5、(上方)6、(下)(冷空气向下流动)二、答:(1)、三国时中国人利用热空气上升的原理发明了孔明灯(2)、1873年,法国人利用热空气上升原理制造出载人热气球三、热空气上升,冷空气补充到热空气上升后留下的空间里。

空气总是在循环运动的,流动的空气就是风。

四.D3、空气中有什么一、填空1、(氧气)(氮气)(二氧化碳)(水蒸气)2、(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二氧化碳比空气重)(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能灭火)。

3、(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冰罐时受冷变成水)4、(重)二、答:在一只瓶里放一些小苏打,再倒进一些醋,瓶里出现的泡泡就是二氧化碳,用带有玻璃管的塞子塞紧瓶口,把二氧化碳引到另一只瓶里。

三、答:①把碎冰倒进干燥的玻璃杯。

②用卡片把玻璃杯盖上,等几分钟。

③小水珠(露珠)就会出现在杯的外壁上。

4、生命之源一、填空题1、(有害物质)(交通工具)(工业生产)(生活煤灶)(人类活动)2、(有害物质)(健康)(动植物生长)3、(氧气制造厂)(天然空调器)(绿色蓄水库)(空气净化器)4、(植树造林)(减少交通工具尾气的排放)(不焚烧垃圾)二、答:1、人憋气时很难受2、登山运动员要携带氧气瓶3、抽掉玻璃罩里的空气,植物会枯萎、4、给金鱼缸装上增氧泵等都说明空气和水一样都是生命之源。

三、××√×第一单元检测题填空题1、(弹性)(大)2、(向上)(向下)3、(轻)4、(球)(不同)(冷热程度)(冷热)5、(氧气)(氮气)(二氧化碳)(水蒸气)6、(污染)7、(空气污染)二、×√×√√√√第二单元冷和热冷热与温度一、填空题1、(物体的冷热程度)(摄氏度)、(温度计)(温度)2、(先快后慢,逐渐稳定)3、(轻拿轻放)4、(完全浸没在液体中),(底和侧壁)5、(不再上升或下降)(视线与温度计液柱的顶端)二、答:1、温度计是易碎品,使用时要轻拿轻放。

2、在测量液体的温度时,温度计下端的液泡要完全浸没在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的底和侧壁。

5、要等温度计内的液柱不再上升或下降时才能认读,并且要使视线与温度计液柱的顶端保持水平。

2、热的传递一、填空题1、(高)(低)(传导)。

2、(上升)、(下降)(对流)。

3、(辐射)4、(物质热胀冷缩)二、A C三、铁棒——木块——泡沫——水四、夏天电线热胀下垂,冬天冷缩绷紧3、加热和冷却一、填空题1、(形态)(体积)2、(干冰)(干冰)(气体)3、(伽利略)(空气温度计)(摄氏温度)(℃)4、(0℃)(100℃)二、答:1、用开水泡,使瘪了的乒乓球変圆;2、炼钢厂工人浇铸钢锭应用了物体加热和冷却后形态的变化;3、预留铁轨缝隙是为了防止铁轨受热后体积膨胀而造成危险。

三、绝大多数物体在受热时,体积会膨胀;冷却时,体积会收缩,这种现象叫做热胀冷缩。

四、答:靠近火焰处的蜡烛变成了液体流下来,流下来的蜡烛油凝固成固体。

4、吸热和散热一、填空题1、(吸热和散热)(固体)(体液)2、(快)(快)(慢)(慢)3、(蒸发面积)(空气流动)(周围温度)4、(液态)(固态)(气态)5、(云)(雾)(雨)(露)(霜)(雪)(冰)(水蒸气)。

二、答:1、冰箱后面的散热板漆成黑色是因为深色物体的散热性能更好。

2、沙漠地区的人们长穿白色长袍吸热性能差,而且宽大的长袍中可以形成气体对流,会使人感到凉爽。

3、海水和沙的吸热性能不同,在阳光的照射下,沙升温快,海水升温慢,所以水中凉快,沙滩温度高。

三、1、液态的水受热后变成气态的水蒸气,这种现象叫蒸发。

2、水蒸气遇冷后,又从气态变成液态,这种现象叫凝结。

第二单元检测题一、填空题1、( 温度 )2、(高温处)(低温处)3、(液体)(固体)4、(快)(快)5、(吸热和散热)(油)(金属片)6、(沙子)二、1、错,改正:大部分物体都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2、对3、对 4、对 5、错改为:云和雾是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聚在一起的极小水滴。

三、(1)先观察,确定酒精灯内的酒精量不超过瓶体的(三分之二)。

打开瓶帽,将瓶帽(竖放)在灯旁。

(2)用点着的火柴(自下而上)斜向点燃酒精灯灯芯。

(3)把被加热物体放在火焰中温度最高的(外焰)部分加热。

(4)用完酒精灯后,用灯帽自(右上方)斜向盖灭火焰。

四、1C 2C 3 D 4 B 5( A)(B) 6(D)(A)(BC)五、答:盐最大的特性就是吸水。

撒盐后,只要温度稍高于0度,雪就会开始融化。

而且化成的盐水不容易凝固,这样雪就会不断融化。

期中检测答案一、填空1、弹、大2、氧气、氮气、二氧化碳、水蒸气3、向上、向下4、热空气上升5、冷热程度6、由快到慢7、温度计8、传导、对流9、液、固10、气体、水蒸气、蒸发11、快、快12、冷、凝结13、辐射二、判断1、√2、√3、√4、×5、√6、×7、√8、√9、√10、×三、选择1、(1)2、(1)(2)3、(1)4、(1)5、(3)四、列举1、答:使乒乓球变鼓、弯玻璃管、炼钢提纯、铁轨留缝隙。

还有夏天架线要松一些、夏天车胎里的气不要充太足,以免爆胎、弯塑料眼镜腿、大面积水泥地上的夹缝、桥面上的缝隙等。

2、答:把瓶子倒立放入水中,然后翻转会看到有气泡冒出;把海绵放到水里挤压会看到有气泡冒出;把饼干、砖头放到水里也会看到有气泡冒出。

这些都能证明空气的存在。

五、简答1、答:制冷空调应挂在上方,这样,可以利用冷热空气的对流使冷空气自然向下流动,较快降低室内的气温。

而取暖器则相反,应放置在下放,让热空气自然上升,较快提高室内气温。

2、答:在自然界中,海洋和地面的水在阳光的照射下蒸发到天空中变成云和雾、天空中的云遇冷变成小水滴或小冰晶,落到地面上变成雨和雪,从而形成水在自然界的循环过程。

3、答:热带地区的人们常穿的白色长袍吸热性能差,而且宽大的长袍中可行成气体对流,因此会使人感觉凉爽。

六、1、实验名称: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实验材料:制取一瓶二氧化碳备用,制取一瓶澄清的石灰水备用、烧杯一个实验过程:1)、将澄清的石灰水倒入烧杯中,观察澄清的石灰水是什么样子的,2)、倒入装有二氧化碳的瓶子,摇晃后观察现象。

实验结论: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2、实验名称:研究液体的热胀冷缩实验材料:细管、胶塞、平底烧瓶、红颜色的水、水槽、热水实验过程:(1)细管插在胶塞中间,用胶塞塞住瓶口(2)、往瓶里加红颜色的水(3)把瓶子放入水槽中,记下细管里水的位置。

(4)往水槽里加热水,观察细管里水面的位置有什么变化。

实验结论;液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第三单元奇妙的声音王国1、声音的产生一、填空题1、(信息)(声音)2、(弹拨)(敲击)(吹气)(摩擦)3、(震动)(声音)(消失)4、(摩擦)、(弹拨)、(敲击)、(吹气)二、涛声——液体风声——气体钟声——固体三、1、D 2、B四、1、一只手压住尺子,另一只手弹拨,尺子振动产生声音。

2、手摸喉咙,声带振动发出声音。

3、敲击音钹,音钹振动产生声音。

五、1、×2√、3、×4、√2、声音的传播1、(固体)(液体)(气体)(真空)(介质)2. (不同)(固体)(液体)(空气)3、(各个方向)4、(金属棒)(固体传声原理)二、答:“伏罂而听”的意思是:人趴在地上,耳朵对着坛子,通过倾听从地下传来的挖掘声来确定方位。

运用的科学道理是:挖掘声通过土壤和岩石这些固体向四面八方传播,传到坛子后引起坛壁的振动,又引起坛内空气的振动,空气的振动把声音传到了人的耳朵。

三、(固体——液体——气体)四、(D)3、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一、填空题1、(振动)2、(外耳)、(中耳)、(内耳)3、(耳廓)(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听神经)4、(收集声波)5、(噪音)(噪声)和(废气)、(废水)6、(同情)(关爱)(理解)(帮助)二、(1)A B C (2)AC (3) C三、答:小球会振动。

这是因为敲鼓时,鼓声冲击纸屏,使纸屏振动,从而引起纸屏上吊着的小球振动。

四、答:声源——耳廓——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听神经——大脑。

五、答:1、捂住耳朵2、离开噪声区3、戴上耳塞4、控制物体发声。

4、不同的声音一、填空题1、(音量)(振幅和距离)(振幅)(越近)2、(用力的大小造成物体振动幅度的大小不同)3、(音调)(松紧)(长短)(粗细)(紧短细)(快)(高)(慢)(低)4、(20——20000赫兹)5、(听小骨)二、1、(A)2.(ACD)3.(B)三、1、人们把频率小于20赫兹的声波叫次声波,借助仪器才能听到它们,它们无处不在。

2、当物体的振动频率高于人耳听觉的上限时,人们便听不出来了,这种声波叫超声波。

四、(1)揉、搓保鲜袋;(2)绷紧保鲜袋,放在唇间吹;(3)吹足气后用指头弹击保鲜袋;(4)吹足气体系紧再挤破;(5)来回抖动保鲜袋。

五、制作材料:两个纸杯、一根长线、两根牙签制作过程:(1)找两个纸杯,在每个杯底戳一个小洞。

(2)找一根长线,穿过两个杯底的洞,在线头处捆上一小段牙签或打个结。

这样一个土电话就做成了。

传声原因:当人对着纸杯说话时,纸杯的底部就会振动起来,振动被细线传送到另一个纸杯的底部,这个纸杯底部的空气也振动起来,于是,对方就能听到声音了。

单元检测题一、选择题1、(a)(b)(c)2.(ac)二、错对错对三、(6B)(5C)(2E)(1A)(4F)(3D)四、答:1、汽车上安消声器、2、公路两旁栽树3、市区设置禁鸣区4、公路和机场远离居民区.五、实验名称:声音是向什么方向传播的?实验材料:铅笔实验过程:用钢笔敲击桌面的中心,我们不论站在桌子的哪个方向,都能听到铅笔敲击桌子的声音。

实验结论:声音传播的方向是向着各个方向的(或四面八方)。

第四单元吃的学问1、我们吃什么一、填空题1、(食物)2、(碳水化合物)(能量)3、(蛋白质)(营养)4、(脂肪)(能量)(体温)5、(矿物质)(维生素)6、(全部营养)(偏食)(挑食)二、答: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矿物质和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