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金色的鱼钩》人教版

合集下载

金色的鱼钩-人教版7篇

金色的鱼钩-人教版7篇

金色的鱼钩|人教版7篇《金色的鱼钩》|人教版篇一教学目标1、认识12个生字,读读记记“颧骨、两鬓、抽噎、喜出望外、奄奄一息”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受到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品质的教育。

3、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展现人物内心的表达方法。

4、练习快速阅读,简要地复述故事。

教学重点体会文章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理解“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这句话的含义。

课时安排1课时。

课前准备课前布置收集有关长征的图片、文字等资料,通过课前阅读,熟悉课文。

一、预习探究长征是世界军事一个伟大的奇迹,一个由伟大的中国工农红军创造的奇迹。

在这个奇迹的背后,是红军战士历尽的千难万险,是无数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一个老班长的故事。

(板书课题,生读课题。

)二、合作交流1、请同学快速默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再次快速默读课文,读时注意自己的感受和心情变化,读后谈谈感受。

设计意图:放手让学生畅谈初读后的感受,学生会谈到会被班长为革命,为他人牺牲自己的品质感动。

这样能及时释放学生心中的感动,又能根据学情来展开下面的教学。

三、品读体验1、同学们都被班长尽心尽力地照顾伤员而不顾自己的崇高品质所感动。

带着这份感动再次走进课文,细细品读描写老班长的句子,想想它们为什么让你感动。

2、品读重点句:从外貌体会中心:⑴“炊事班长快四十岁了……脸上布满皱纹,两鬓斑白,显得十分苍老。

”①三十多岁的老班长为什么会有五六十岁老人的外貌特征?(“满脸的皱纹”证明他经历长期艰苦的革命斗争。

“斑白的两鬓”说明他饱经风霜的考验。

他“比我们还瘦得厉害”,反映他内心为病号的担忧和焦虑。

)②抓住表现“苍老”的重点词朗读,读出感动。

⑴“瘦得只剩皮包骨头,眼睛深深地陷了下去,还一直用饱满的情绪鼓励着我们。

”老班长胜利地完成了上级交给他的任务,可自己已经衰弱到不能支撑的地步。

这充分说明他对战友的满腔热爱,对党的高度忠诚。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3课《金色的鱼钩》优质课件(共60张PPT)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3课《金色的鱼钩》优质课件(共60张PPT)

五千里。中央红军长征前约8.8万人,到
达陕北后只剩下约七千。
红军过的草地主要是现在的川西北毛儿地区。草 地,其实就是高原湿地,为泥质沼泽。远远望去,似 一片灰绿色海洋,不见山丘,不见树木,鸟兽绝迹, 人烟荒芜,没有村寨,没有道路。人和骡马在草地上 行走,需脚踏草丛根部,沿草甸前进。若不慎陷入泥 潭,无人相救,会愈陷愈深,乃至被吞没。每年的5月 至9月为草地雨季,使本已滞水泥泞的沼泽,更成漫漫 泽国。红军正是在这个季节经过草地的。
反义词
低沉(高昂) 增强(减弱) 严厉(宽容)
选一选 A.无边无涯 B.喜出望外 C.收敛
D.支吾
E.奄奄一息
1.遇到出乎意料的喜事而特别高兴。( B )
2.没有边际。( A )
3.(笑容、光线等)减弱或消失。( C )
4.形容气息微弱。( E )
5.说话含混躲闪;用含混的话语搪塞。( D )
初读课文
这段话揭示了文章的主题。“我”把鱼 钩小心地包起来,不仅表达了“我”永远向 老班长学习的决心,同时也是为了留下这个 让子孙后代瞻仰革命前辈的遗物,学习他为 了革命事业的成功、为了战友的生命而不惜
牺牲自己的高贵品质。鱼钩虽然长满了红锈, 但它记录着老班长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闪 烁着老班长金子般的思想光辉,昭示着老班 长关心同志、舍己为人、忠于革命的精神永 垂不朽。
到达陕北,与红一方面军会师,长征胜利结束。
拓展二 少年行(其三) [唐]令狐楚 弓背霞明剑照霜, 秋风走马出咸阳。 未收天子河湟地, 不拟回头望故乡。
【译文】弓背如彩 霞明亮,宝剑磨得像霜 雪一样闪亮,迎着秋风 跨上战马飞奔出咸阳。 不收复河湟一带,我誓 不回头眺望故乡。
课后作业
长征途中这样的感人故事还有很多很多, 课外找《倔强的小红军》来读读。

人教版小学语文《金色的鱼钩》课文原文及赏析

人教版小学语文《金色的鱼钩》课文原文及赏析

人教版小学语文课《金色的鱼钩》课文原文及赏析《金色的鱼钩》课文原文:
在红军长征的路上,有一位老班长,他负责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

他们在荒芜人烟的草地上行进,食物极度匮乏。

一天,老班长在河边钓到了一条鱼。

他用鱼骨做了一个鱼钩,每天都能钓到一些小鱼。

他就把这些鱼煮成鱼汤,让三个小战士喝,自己却只嚼着鱼骨。

小战士们看到老班长瘦弱的身体和他嘴里嚼的鱼骨,心里十分难受。

他们恳求老班长一起吃鱼,但老班长总是说他已经吃过了,或者他不饿。

日子一天天过去,老班长的身体越来越虚弱,但他仍然坚持每天去钓鱼,为小战士们煮鱼汤。

直到有一天,他倒在了草地上,手里还紧紧握着那个金色的鱼钩。

小战士们含泪埋葬了老班长,他们知道,那个金色的鱼钩不仅是老班长生命的象征,更是他无私奉献和崇高精神的象征。

《金色的鱼钩》赏析:
《金色的鱼钩》是一篇感人至深的小学语文课文,它以红军长征为背景,通过描述老班长为了照顾生病的小战士,宁愿自己饿肚子也要让他们吃到鱼的故事,展现了人性的伟大和无私。

文章中的老班长是一个典型的英雄形象,他的坚韧不拔、无私奉献和崇高的牺牲精神深深地打动了读者。

他用鱼骨做成的金色鱼钩,成为了他无私奉献和崇高精神的象征。

文章的语言简洁明快,情节紧凑动人,充满了深情厚意。

作者通过细致入微的描绘,使读者能够深深感受到老班长对小战士们的关爱和牺牲,以及小战士们对老班长的敬爱和感激。

总的来说,《金色的鱼钩》不仅是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也是一部富有教育意义的作品。

它教育我们要学习老班长的无私奉献和崇高精神,珍惜生活,尊重生命,为他人着想,为社会做出贡献。

人教版语文下册《金色的鱼钩》PPT

人教版语文下册《金色的鱼钩》PPT
颧骨 两鬓 斑白 搪瓷 严厉 收敛 疙瘩 粗糙 抽噎 红锈 宿营地 青稞面 喜出望外 热气腾腾 无边无涯 昏迷不醒 奄奄一息
支吾:说话含混躲闪;用含混的话语搪 塞。 弥漫:(烟尘、雾气、水等)充满;布 满。 鱼饵:钓鱼用的鱼食。 收敛:(笑容、光线等)减弱或消失, 本课是指老班长的笑容消失。 宿营地:军队在行军或战斗后住宿的地 方。 无边无涯:没有边际。 奄奄一息:形容气息微弱。
②擦干了眼泪,我把老班 长留下的鱼钩小心地包起 来,放在贴身的衣兜里。 我想,等革命胜利以后, 一定要把它送到革命烈士 纪念馆去,让我们的子子 孙孙都来瞻仰它。在这个 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后一段话,揭示了课文 的主题。“我”把鱼钩小心地包起来,不 仅表达了“我”永远向老班长学习的决心 ,也是为了留下这个让子孙后代瞻仰革命 前辈的遗物,学习他们为了革命事业的成 功、为了战友的生命而不惜牺牲自己的高 贵品质。鱼钩虽然长满了红锈,但它记录 着老班长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闪烁着老 班长金子般的思想光辉,昭示着老班长关 心同志、舍己为人、忠于革命的精神永垂 不朽。
①我端起搪瓷碗,觉得这个碗有千 斤重,怎么也送不到嘴边。
当“我”知道鱼的来之不易,以 及老班长把仅有的一点儿东西都给三 个病号吃,自己却硬咽草根、用鱼骨 充饥时,“我”的内心极为沉重。“ 我”实在不忍心喝下这少之又少的鱼 汤,实在不愿意看着老班长忍饥挨饿 ,也实在不希望看到老班长的身体一 天天衰弱下去,所以觉得手中的搪瓷 碗有千斤重,怎么也送不到嘴边。
草地课文中的草地指的是松潘草地,位于青藏高原和 四川盆地连接段的川西北草原,纵横300余公里,海拔在 3500米以上。由于排水不良,形成大片的沼泽。水草盘根 错节,结成片片草甸,覆盖于沼泽之上。草地气候极为恶 劣,年平均气温在零度以下,雨雪风雹来去无常。过草地 是红军长征中最艰难的行军。行军时,稍不小心,就会陷 入泥潭,遭受灭顶之灾。红军战士凭着对革命必胜的信念 和钢铁般坚强的意志,战胜千难万险,走出了人迹罕至的 茫茫草地。 青稞也叫元麦,大麦的一种。成熟时麦粒易从壳内脱 出。粒大皮薄,麦麸少。我国西藏、青海等地称作青稞, 是当地人的主要粮食,也可酿酒.

部编版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金色的鱼钩》教案

部编版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金色的鱼钩》教案

部编版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金色的鱼钩》教案一. 教材分析《金色的鱼钩》是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课文。

课文讲述了一个关于一位老渔夫和他的孙子钓鱼的故事。

故事中,老渔夫教育孙子要用心钓鱼,孙子最终钓到了一条大鱼,但在拉鱼上船的过程中,鱼钩挂在了岩石上,孙子为了保护鱼钩,不顾一切地拉扯,最终鱼钩断裂,孙子感到非常失望。

然而,当孙子抬起头时,他发现鱼钩上挂着一片金色的鱼鳞,这片鱼鳞让他感受到了钓鱼的美好和爷爷的关爱。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

但对于课文中的情感内涵和寓意可能还需要进一步引导和启发。

此外,学生可能对钓鱼这一活动比较陌生,需要通过教师的讲解和图片展示等方式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课文。

三. 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能够理解课文中的情感内涵,体会爷爷对孙子的关爱。

3.能够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式进行表达和创作。

4.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良好的阅读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理解课文中的情感内涵,体会爷爷对孙子的关爱。

2.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式进行表达和创作。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展示和教师讲解,创设情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2.情感教学法:通过引导和启发,让学生体会课文中的情感内涵。

3.任务驱动法:通过设定任务,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六. 教学准备1.准备课文课件和图片素材。

2.准备相关阅读材料,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

3.准备课堂活动所需的教学工具和材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展示老渔夫和孙子钓鱼的场景,引导学生进入课文学习。

2.呈现(10分钟)教师朗读课文,学生跟读,确保学生正确理解课文内容。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和表情,体会课文中的情感内涵。

4.巩固(10分钟)学生回答问题,如:“课文讲述了谁和谁钓鱼的故事?”“他们在钓鱼过程中发生了哪些事情?”等,巩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15、《金色的鱼钩》 PPT课件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15、《金色的鱼钩》  PPT课件
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教科书》第十册
huò
zuó
jiáo
和 面
qiǎn g
作 料
yǎn
嚼 着
勉 强
奄 奄 一 息
故事Leabharlann 背景这是发生在1935年秋天,红军长征过草地 时的一个故事。由于王明的错误路线,使红军 遭受到巨大的损失,红军被迫转移,进行长征。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从江西瑞金出发,经过 十一个省,越过终年积雪的高山,走过人迹罕 至的草地,历尽艰辛击溃了敌人的堵截,行军 二万五千里,终于在1935年胜利到达陕北革命 根据地。
长 征 路 线 图
老班长接受照顾“我们”三个病号过 草地的任务。 一路上,老班长想办法克服困难,尽 全力照顾“我们”,而他自己却很少休息, 很少吃东西。
快走出草地时老班长牺牲了,“我们” 很悲痛。 “我”把老班长留下的鱼钩保存起来。
他坐在那里捧着搪瓷
碗,嚼着几根和我们吃剩
的鱼骨头,嚼了一会儿, 就皱紧眉头硬咽下去。
我把碗端到嘴边,泪珠 大颗大颗地落在热气腾腾的 鱼汤里,我悄悄背转身,擦 擦眼睛,大口大口地咽着鱼 汤。老班长看着我们吃完, 脸上的皱纹舒展开了,嘴边 露出了一丝笑意。可是我的 心里好像塞了铅块似的。沉 重极了。
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 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茫。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金色的鱼钩》课文原文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金色的鱼钩》课文原文

金色的鱼钩1935年秋天,红四方面军进入草地,许多同志得了肠胃病。

我和两个小同志病得实在跟不上队伍了,指导员派炊事班长照顾我们,让我们走在后面。

炊事班长快四十岁了,个儿挺高,背有点儿驼,四方脸,高颧骨,脸上布满皱纹,两鬓都斑白了。

因为全连数他岁数大,对大家又特别亲,大伙都叫他“老班长”。

三个病号走不快,一天只走二十来里路。

一路上,老班长带我们走一阵歇一阵。

到了宿营地,他就到处去找野菜,和着青稞面给我们做饭。

不到半个月,两袋青稞面吃完了。

饥饿威胁着我们。

老班长到处找野菜,挖草根,可是光吃这些东西怎么行呢!老班长看我们一天天瘦下去,他整夜整夜地合不拢眼。

其实他这些天瘦得比我们还厉害呢。

一天,他在一个水塘边给我们洗衣裳,忽然看见一条鱼跳出水面。

他喜出望外地跑回来,取出一根缝衣针,烧红了,弯成了钓鱼钩。

这天夜里,我们就吃到了新鲜的鱼汤。

尽管没加作料,可我们觉得没有比这鱼汤更鲜美的了,端起碗来吃了个精光。

以后,老班长尽可能找有水塘的地方宿营,把我们安顿好,就带着鱼钩出去了。

第二天,他总能端着热气腾腾的鲜鱼野菜汤给我们吃。

我们虽然还是一天一天衰弱下去,比起光吃草根野菜来毕竟好多啦。

可是老班长自己呢,我从来没见他吃过一点儿鱼。

有一次,我禁不住问他:“老班长,你怎么不吃鱼啊?”他摸了摸嘴,好像回味似的说:“吃过了。

我一起锅就吃,比你们还先吃呢。

”我不信,等他收拾完碗筷走了,就悄悄地跟着他。

走近前一看,啊!我不由得呆住了。

他坐在那里捧着搪瓷碗,嚼着几根草根和我们吃剩的鱼骨头,嚼了一会儿,就皱紧眉头硬咽下去。

我觉得好像有万根钢针扎着喉管,失声喊起来:“老班长,你怎么……”老班长猛抬起头,看见我目不转睛地看着他手里的搪瓷碗,就支吾着说:“我,我早就吃过了。

看到碗里还没吃干净,扔了怪可惜的……”“不,我全知道了。

”我打断了他的话。

老班长转身朝两个小同志睡觉的地方看了一眼,一把把我搂到身边,轻声说:“小声点儿,小梁!咱俩是党员,你既然知道了,可不要再告诉别人。

部编版人教版最新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金色的鱼钩》名师精品课件

部编版人教版最新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金色的鱼钩》名师精品课件

上。远处,重重叠叠的山峰已经看得见了。
“饱满的情绪”与极为衰弱的身体形成鲜明的对
比,充分表现出老班长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坚定的
革命信念。
品读课文
第三件事(24—34)
我蹲在水边,心里不停地念叨:“鱼啊!快 些来吧!这是挽救一个革命战士的生命啊!”
心理描写
连用了三个感叹号,表现了“我”急切地 想要钓到鱼的心情。
15 * 金色的鱼钩
新课导入
爬雪山
过草地
写作背景
1935年,中国工农红军为了北上抗日, 曾经越过人迹罕至的松潘草地。松潘草地亦 称“松潘高原”,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 自治州北部,为阿尼玛卿山、岷山和巴颜喀 拉山之间的山原,平均海拔3000米左右,草 地的环境极为恶劣、凶险。本文讲的就是发 生在红军过草地时的一个感人的故事。
品读课文
老班长猛抬起头,看见我目不转睛地看
着他手里的搪瓷碗,就支吾着说:“我,我
早就吃过了。看到碗里还没吃干净,扔了怪
可惜的……”
语言描写
老班长为了让“我”安心,仍试图隐瞒 真相。
品读课文
“不要紧,我身体还硬实!”他抬起头,望着夜 色弥漫的草地,好久,才用低沉的声音说:“指导员把 你们三个人交给我,他临走的时候说:‘他们年轻。一 路上,你是上级,是保姆,是勤务员啊,无论多么艰 苦,都要把他们带出草地。’小梁,你看这草地,无 边无涯,没个尽头。我估计,还要二十天才能走出去。
品读课文
用较快的语速自主阅读课文,想想课文可以分为几个 部分,每部分写了哪些内容。
第一部分(1):简要交代了故事的时间、地点和起因。 第二部分(2):刻画老班长的外貌。 第三部分(3-5):“我”发现老班长从来不吃鱼。 第四部分(6-19):老班长让“我”帮他隐瞒真相。 第五部分(20-23):老班长命令我们喝下鱼汤。 第六部分(24-34):老班长牺牲,“我”收藏老班长的 遗物“鱼钩”。

《金色的鱼钩》-人教版优秀7篇

《金色的鱼钩》-人教版优秀7篇

《金色的鱼钩》|人教版优秀7篇《金色的鱼钩》篇一编者按:本文整理的是著名教师支玉恒的教学实录,共两课时。

师:今天我们要讲的课题是什么?生:“金色的鱼钩”。

师:啊,今天讲一个小东西,(板书“鱼钩”)什么东西?生:鱼钩。

师:你们同意我这句话吗?生:不同意。

师:这么小的东西(做一个手势),怎么不同意?生:虽然这个鱼钩体积很小,但在课文里,没有它,就不能钩上鱼,小红军就吃不上东西,所以它关系到生命。

师:很好,你对课文已经有了初步的理解了。

生:虽然这个鱼钩很小,但是它的意义是重大的。

生:平常的鱼钩是钓鱼用的,而这个鱼钩,还含着一个感人的故事。

师:说得真好,蕴含着一个感人的故事。

生:虽然这个鱼钩是很小的,但是代表着老班长的一种高贵的品质。

(真的很妙,以小见大,以“小”引出学生的辩论,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更有助于学生把握全文的中心思想)师:很好,大家从一个小鱼钩里看到了那么大的意义,说明大家很会学习。

因为它有很大的意义,蕴含着感人的故事,代表着一个人伟大的精神,所以课文上说它是什么鱼钩?生:金色的鱼钩。

师:(在板书“鱼钩”前加“金色的”)大家一起来读一读,要带着赞颂和仰慕的情感来读,开始。

生:“金色的鱼钩”。

师:好,我看你们已经对课文的总体意义理解得很好了,但我不知道你们对课文的具体头绪把握得怎么样了?根据课文里说,进了草地不到半个月,一袋干粮就怎么样?生:吃完了,是两袋。

师:后来有一次在夜晚,老班长和小梁谈话时,老班长说过一句话“我看还有二十天才能走出这片草地”。

走了十五天,断粮了,陆陆续续又走了几天,后来说大概还有二十天才能走出去。

你们想一想,他们在草地上大概一共走了多少天?生:三十多天。

师:光说出来的就三十五天了,再加上陆陆续续的大约共有四十天。

这位作者还真会写文章。

要让我写这四十多天,将会成为一篇长篇小说,但是人们看起来恐怕没味。

因为有好多日子,没有特殊的事,也把它写下来,你们想这样写四十天,是一篇好文章吗?生:不是。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3课《金色的鱼钩》精品PPT课件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3课《金色的鱼钩》精品PPT课件
神地看。 ( 无边无涯 ):无边无际,没有边际。
时整间体感19知35年秋天
地点 红军长征途中过草地
人物 炊事理班清长文(章主顺要序人,物概)、括三主个要病内号容。
起因 指导员派炊事事班情长发照展顾顺三序个病号
经过
老班长尽心尽力地照顾三个病号,想尽办
法给他们弄吃的,自己却挨饿
结果
老班长壮烈牺牲,三个病号走出草地,怀 念老班长
2
老班长走了,永远地离 我们而去了,而他却给我们 留下了__________________
昏迷不醒 壮烈牺牲
色 的 草地途中 鱼 照顾伤员
保存鱼钩 永远怀念

忠于革命 舍己为人
教育后人
课文主题
本文记述了长征途中意为炊事班长接受 党组织交给的任务,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 过草地而不惜牺牲自己的感人事迹,表现了 红军战士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拓展发散
拓展一
拓展二
课堂练习
一、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难过 沉重
反衬老班长高大的形象
感动之五:奄奄一息让鱼汤
外貌描写
老班长虽然瘦得只剩皮包骨头,眼睛深
深地陷了下去,还一直用饱满的情绪鼓励着
我们。
不忘自己的责任,不忘党的重托
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日夜操劳
老班长用粗糙的手抚摸着我的头。突 然间,他的手垂了下去。 关爱同志
老班长像父亲般照顾我们三个病号, 在即将走出草原之际,壮烈牺牲。
在这个奇迹的背后,是红军战 士历尽的千难万险,是无数可歌可 泣的感人故事。今天我们要学习的 《金色的鱼钩》就是其中之一。
他快40岁了,个儿挺高,背有 点驼,四方脸,高颧骨,脸上布 满皱纹,两鬓都斑白了。

人教版部编本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13金色的鱼钩课文原文

人教版部编本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13金色的鱼钩课文原文

人教版部编本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13金色的鱼钩课文原文13.* 金色的鱼钩本文讲述的是红军长征途中发生的一个故事。

快速默读课文,然后和同学交流:老班长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你是从他的哪些言行中看出来的?最让你感动的是什么?1935年秋天,红四方面军进入草地,许多同志得了肠胃病。

我和两个小同志病得实在跟不上队伍了,指导员派炊事班长照顾我们,让我们走在后面。

炊事班长快四十岁了,个儿挺高,背有点儿驼,四方脸,高颧骨,脸上布满皱纹,两鬓都斑白了。

因为全连数他岁数大,对大家又特别亲,大伙都叫他“老班长”。

三个病号走不快,一天只走二十来里路。

一路上,老班长带我们走一阵歇一阵。

到了宿营地,他就到处去找野菜,和着青稞面给我们做饭。

不到半个月,两袋青稞面吃完了。

饥饿威胁着我们。

老班长到处找野菜,挖草根,可是光吃这些东西怎么行呢!老班长看我们一天天瘦下去,他整夜整夜地合不拢眼。

其实他这些天瘦得比我们还厉害呢。

一天,他在一个水塘边给我们洗衣裳,忽然看见一条鱼跳出水面。

他喜出望外地跑回来,取出一根缝衣针,烧红了,弯成了钓鱼钩。

这天夜里,我们就吃到了新鲜的鱼汤。

尽管没加作料,可我们觉得没有比这鱼汤更鲜美的了,端起碗来吃了个精光。

以后,老班长尽可能找有水塘的地方宿营,把我们安顿好,就带着鱼钩出去了。

第二天,他总能端着热气腾腾的鲜鱼野菜汤给我们吃。

我们虽然还是一天一天衰弱下去,比起光吃草根野菜来毕竟好多啦。

可是老班长自己呢,我从来没见他吃过一点儿鱼。

有一次,我禁不住问他:“老班长,你怎么不吃鱼啊?”他摸了摸嘴,好像回味似的说:“吃过了。

我一起锅就吃,比你们还先吃呢。

”我不信,等他收拾完碗筷走了,就悄悄地跟着他。

走近前一看,啊!我不由得呆住了。

他坐在那里捧着搪瓷碗,嚼着几根草根和我们吃剩的鱼骨头,嚼了一会儿,就皱紧眉头硬咽下去。

我觉得好像有万根钢针扎着喉管,失声喊起来:“老班长,你怎么……”老班长猛抬起头,看见我目不转睛地看着他手里的搪瓷碗,就支吾着说:“我,我早就吃过了。

《金色的鱼钩》 教学设计优秀9篇

《金色的鱼钩》 教学设计优秀9篇

《金色的鱼钩》教学设计优秀9篇教案包括教材简析和学生分析、教学目的、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及练习设计等。

下面的9篇《金色的鱼钩》教学设计是由作者精心整理的金色的鱼钩教案范文模板,欢迎阅读参考。

小学五年级语文《金色的鱼钩》公开课教案篇一一、题解,领略思想内容1、“金色”是什么意思?2、(轻声朗读)把和题目相关的句子写出来。

3、说说本文记叙一件什么事?4、(出示小黑板)“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老师:为什么说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金色的光芒?〔抓住关键,问得中肯,富有启发性。

〕学生:因为老班长曾用这个鱼钩救过三位小战士的生命,而自己却牺牲在河边。

学生:鱼钩上有老班长的血与汗,看到它,仿佛看到了老班长的一颗闪闪发光的心。

学生:“鱼钩”是老班长的遗物,看到它,仿佛又见到了老班长。

学生:这鱼钩象征着老班长忠于D、忠于人民、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

这精神永放光芒。

二、绘形,激发思想感情老师:作者是用什么方法来揭示老班长的内心世界的?学生:通过老班长的外表描写来揭示的。

(从课文中画出描写老班长外表的句子。

)〔既动脑又动手,紧扣课文,由表及里。

〕(出示小黑板。

)老师:三十多岁的老班长为什么会有五六十岁老人的外貌特征?〔问得妙!一石投水……〕学生:因为在长征途中,他经历过无数艰苦的战斗生活。

学生:说明在长征路上老班长为革命十分操劳。

学生:“满脸的皱纹”足以证明他经历长期艰苦的革命斗争。

学生:“斑白的两鬓”说明他饱经风霜的考验。

学生:从老班长这些外貌,让我们看到了他那金子般的内心世界。

学生:对,看到了他忠于D、忠于革命、关心战士、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答得好!一问数答,互相启发,互相补充,突出老班长的形象。

〕老师:老班长这种崇高的品质还可以从什么地方找出来?〔抓住不放,步步深入。

〕学生:从他的行动表现出来。

他是“一棵一棵地摸着”找野菜来和着青稞面当饭吃的。

学生:他挖草根,想尽办法做鱼钩钓鱼。

部编版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金色的鱼钩》说课稿

部编版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金色的鱼钩》说课稿

部编版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金色的鱼钩》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金色的鱼钩》是部编版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课文。

这篇课文讲述了一个关于红军长征时期的故事,通过描述一位红军战士为了让三个小战士吃上鱼,不惜付出自己的生命,展现了红军战士的无私奉献精神。

课文情节感人,具有很强的教育意义,能够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和集体主义精神。

在教材中,本文属于阅读理解板块,要求学生通过阅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掌握课文内容,并能够进行相应的拓展思考。

通过学习本文,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自己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独立阅读课文并理解其中大意。

但是,由于年龄和经历的限制,他们对红军长征时期的历史背景和无私奉献精神可能缺乏深入的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了解历史背景,感受故事中的情感,从而更好地理解课文。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读写课文中的生词,理解课文的大意,掌握课文中的重要知识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课文,学生能够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学会通过细节描写来感受人物的情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理解红军长征时期战士们的无私奉献精神,培养自己的爱国情怀和集体主义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正确读写课文中的生词,理解课文的大意,掌握课文中的重要知识点。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通过细节描写来感受故事中人物的情感,理解红军长征时期战士们的无私奉献精神。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情境教学法、情感教学法和启发式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

通过设置情境,引导学生感受故事中的情感;通过启发式提问,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通过情感教学,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集体主义精神。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红军长征的图片和相关历史背景,引导学生了解课文的历史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读课文:学生独立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勾画出生词和不懂的地方。

《金色的鱼钩》教案

《金色的鱼钩》教案

《金色的鱼钩》教案•相关推荐《金色的鱼钩》教案(通用9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

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金色的鱼钩》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金色的鱼钩》教案篇1教学目标1.通过入情入境阅读课文,体会文中人物间令人震撼的情。

2.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

3.收集战争期间令人感动的人或事。

教学重点入情入境地读,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资料交流,初融情感1.两国人民在战火纷飞中结下深厚的友谊,在列车开动的一刹那,心中的激情喷涌而出,这惜别的场面真让人感慨万千,同学们也收集了相关资料,让我们一起来感受这人间真情吧。

2.交流资料。

二、入情入境,深悟情感1.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草地深处,翻开发黄的历史,再现当年那不起眼的小小鱼钩吧。

齐读课题。

2.同学们预习了课文,说说这鱼钩是什么样子?3.齐读句子:他喜出望外地跑回来,取出一根缝衣针,烧红了,弯成个鱼钩。

4.就是这个小小的鱼钩,挽救了三个濒临死亡的生命,究竟发生了什么事呢?默读课文,想:文章讲了一件什么事?5.把你感动的句子勾画出来,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6.多么让人感动的故事啊,在老班长、战士之间,这深深的战友情是他们战胜重重困难的力量,是他们寒冬中看到希望的浓浓暖意,读了这个故事,你能谈谈你的感受吗?7.说说“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光芒”的理解。

8.这篇文章有什么写作特点?(1)巧妙地点明主题。

(2)典型人物的刻画。

(3)精彩的对话描写。

(4)动人的真情实感。

《金色的鱼钩》教案篇2一、说教材《金色的鱼钩》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第五单元的一篇阅读课文。

“阅读要有一定的速度”是本单元的训练重点。

本组课文的教学,重点是培养学生快速阅读的能力。

通过不断练习,熟能生巧,使学生的理解能力和阅读能力得到提高。

选择这篇的目的我认为有两个:一是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15课《金色的鱼钩》精美课件【最新】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15课《金色的鱼钩》精美课件【最新】

红军过的草地主要是现在的川西北若尔盖地区。 草地,其实就是高原湿地,为泥质沼泽。远远望去, 似一片灰绿色海洋,不见山丘,不见树木,鸟兽绝迹, 人烟荒芜,没有村寨,没有道路。人和骡马在草地上 行走,需脚踏草丛根部,沿草甸前进。若不慎陷入泥 潭,无人相救,会愈陷愈深,乃至被吞没。每年的5月 至9月为草地雨季,使本已滞水泥泞的沼泽,变成漫漫 泽国。红军正是在这个季节经过草地的。
面临的困难
老班长到处找野菜,挖草根,可是光吃这些东西怎 么行呢?老班长看我们一天天瘦下去,他整夜整夜地 合不拢眼,其实,这些天他比我们瘦得还厉害呢!
这体现了老班长忠 诚于党、高度负责 的精神。
担心我们的身体, 愁得睡不着。
一天,他在一个水塘边给我们洗衣裳,忽然看见
一条鱼跳出水面。他喜出望外地跑回来,取出一根缝
有一次,我禁不住问他:“老班长,你怎么不 吃鱼啊?”
他摸了摸嘴,好像回味似的说:“吃过了。我 一起锅就吃,比你们还先吃呢。”
语言描写
我不信,等他收拾完碗筷走了,就悄悄地跟着
他。走近前一看,啊!我不由得呆住了。他坐在那
里捧着搪瓷碗 ,嚼着几根草根和我们吃剩下的鱼
骨头,嚼了一会儿,就皱紧眉头硬咽下去。我觉得
老班长寻找食物的不易。
读一读,说说此时你体会到了什么。
他说:“怎么了,吃不下?要是不吃,咱们
就走不出这草地。同志们,为了革命,你们必须
吃下去。小梁,你不要太脆弱!”最后这句话是
严厉的,意思只有我知道。
此时老班长心里想什么?
严厉的爱,可敬可亲
“我”心里又在想什么?
读一读,说说此时你体会到了什么。
他微微地睁开眼睛,看见我端着的鱼汤,头
老班长的身体极 其衰弱,死亡的威胁 正步步朝他逼来。

2024小学语文一年级人教版上册《金色的鱼钩》教案

2024小学语文一年级人教版上册《金色的鱼钩》教案

2024小学语文一年级人教版上册《金色的鱼钩》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并理解《金色的鱼钩》这篇课文的内容;2. 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及词语搭配;3.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朗读能力;4.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

教学内容:《金色的鱼钩》教学重点:1. 理解故事情节,了解课文主要人物和时间地点;2. 掌握新词汇和词语搭配的意义;3. 培养学生的语感和朗读能力。

教学难点:1. 理解故事中的隐含意义;2. 理解课文中的比喻和修辞手法;3. 准确地朗读课文,传达给读者正确的情感。

教学准备:1. 课文《金色的鱼钩》;2. 教学PPT;3. 黑板和粉笔;4. 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新课1. 学生齐诵《金色的鱼钩》。

2. 引导学生观察教室中的物品:黑板、粉笔、桌椅等,引出课文《金色的鱼钩》。

Step 2 课文阅读理解1. 教师朗读《金色的鱼钩》,学生跟读一遍。

2. 细读课文,学生回答以下问题:a. 课文讲述了什么故事?b. 故事中的主人公是谁?他有一个什么样的鱼钩?c. 故事中的小男孩怎么了?他希望谁能帮助他?d. 鱼钩的形状是什么样的?它被形容成了什么?e. 小男孩的爷爷如何解决了问题?f. 故事的结尾如何?Step 3 生字学习1. 教授课文中的生字词和词语搭配,并给出相应的解释。

2. 学生跟读并模仿老师的朗读。

Step 4 情感认知1. 引导学生思考:小男孩遇到困难时,为什么没有向其他人求助?2.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讨论,并将答案分享给全班。

Step 5 朗读训练1. 将课文分段给学生,分角色进行朗读。

2. 老师抽查学生的朗读情况,并给予指导和鼓励。

Step 6 扩展阅读教师推荐其他关于渔民和海洋的故事,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

Step 7 总结与反思1. 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课堂所学内容;2. 学生思考自己在这节课中的收获和困惑的地方。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设计和展开,学生对《金色的鱼钩》的主要内容进行了理解和把握,同时学习了新的词汇和词语搭配。

最新人教版(部编)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金色的鱼钩》教学课件

最新人教版(部编)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金色的鱼钩》教学课件

13 金色的鱼钩
13 金色的鱼钩
13 金色的鱼钩
13 金色的鱼钩
为什么说“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 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
因为这鱼钩是老班长用来钓鱼给他们吃的,让他 们维持生命走出草地的遗物;鱼钩虽然长满了红锈, 但老班长舍己为人的革命精神却永远放光芒。小梁 把鱼钩小心地包起来,是为了让子孙后代瞻仰革命 前辈的遗物,受到革命传统教育,同时也表达了小 梁自己永远向老班长学习的决心。最后这句话点明 了文章的主题。
13 金色的鱼钩
13 金色的鱼钩
13 金色的鱼钩
12.金色的鱼钩
——革命回忆录
13 金色的鱼钩
读读下列词语
颧骨 两鬓 斑白 搪瓷 严厉 收敛 疙瘩 粗糙 抽噎 红锈 宿营地 青
稞面
喜出望外 热气腾腾中几次描写了老班长 的外貌,从课文中摘录出描 写老班长外貌的语句。
13 金色的鱼钩
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13 金色的鱼钩
课后反思
1、和同桌说说今天学习的收获好吗?
2、师引导学生归纳本课知识重点。
13 金色的鱼钩
感谢聆听
—— 小朋友们再见——
13 金色的鱼钩
下课了!
13 金色的鱼钩
13 金色的鱼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8《金色的鱼钩》人教版
18《金色的鱼钩》|人教版
第一课时
目的要求:
1.读准字音.
2.学习第一,二段,知道红军过草地时的艰苦情况,学习老班长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3.通过重点语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重点:练习通过重点语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难点:练习通过重点语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导语.鱼钩是什么颜色的?可是,一篇文章的题目却是
<<金色的鱼钩>>,这是怎么回事呢?(板书:金色的鱼钩)
二.检查预习
1.听课文录音,把自己读错的字标出来.之后,多读几遍.
2.联系课文说说词语的意思(单击课前预习中的字词练习)
3.说说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当时的环境.指名说,其他同学可以补充.
4.你划下了哪些令你最感动的句子?
三.分段.
1.这篇课文主要讲了几件事?(一件是讲老班长煮鲜鱼野菜
汤给三个病号吃,他自己没吃一点鱼;一件是讲快走出草地时老班长牺牲了.)
2.快速默读课文,思考:全文可分几段?说说段意.(第一
段,1---2自然段;第二段,3---22自然段;第三段.23---33自然段;第四段,34自然段.
四.通过自学,理解内容,体会思想感情.
1.齐读第一段.说说关于老班长的描写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默读第二段,边读边注意体会人物当时的思想感情,看你从文中体会到什么?(学生发言,教师和其他同学补充或提出异议)
可引导讨论:
(1)你觉得哪些词句可以看出老班长对我们非常负责?
(2)当小梁发现老班长不吃鱼汤却嚼草根,咽着鱼骨头时,老班长地神态有什么变化?划出有关词句.(单击课前预习中的内容理解2)
(3)想象一下,老班长的神态变化反映了他当时怎样的内心活动?(单击课前预习中的内容理解3
(4)划出小梁神态变化的句子,想象一下,他当时心情怎
样?(单击内容理解4)
(5)写老班长的一忧一喜,为什么忧,为什么喜?这说明了什么?(单击内容理解5)
第二课时
目的要求:
1.学习第三段,学习老班长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2.通过重点语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点:通过重点语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总结上节课的学习方法.
二.学习第三段.
1.默读课文第三段.
2.抓住有关语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1)老班长始终不肯吃鱼,仅仅是因为鱼太少了吗?
(2)为什么说这个长满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单击内容理解7)
(3)课文最后一句有什么含义?在写法上有什么作用?(单击内容理解6)
(4)课文写老班长,为什么用”金色的鱼钩”作题?单击内容理解8)
三.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把你认为最能表达人物的思想感情的一段话找出来,试着读
一读,其他同学讨论交流,可以补充改正.最后,把全文有感情地朗读下来.
四.巩固练习.
(单击巩固练习中的拼音填空,比字组词,词语搭配,选字填空.学生口头练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