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课件】第八章 放射性污染监测

合集下载

环境监测放射性污染监测

环境监测放射性污染监测

提高公众意识与参与度
制定更加完善的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规 范和推动监测工作的发展。
加强公众教育,提高公众对放射性污染的 认知和参与度,形成全社会共同关注和参 与的良好氛围。
环境监测的分类与标准
分类
环境监测可以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进行划分,如按监测区域可分为区域监测和点位监测;按监测对象可分为水质 监测、空气监测、土壤监测等。
标准
为了规范环境监测工作,各国都制定了一系列的环境监测标准和技术规范,如我国的环境监测总站制定的《环境 水质监测质量保证手册》等,以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环境监测技术的发展历程
起步阶段
20世纪初,环境监测技术开始起步,主要依赖于手工采样和实验室分析,监测项目有 限,数据精度不高。
快速发展阶段
20世纪中叶以后,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环境监测技术进入快速发展阶段,遥感、遥 测等技术的应用使得大范围的环境监测成为可能。
智能化阶段
近年来,随着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普及,环境监测技术逐渐向智能化、 自动化方向发展,监测数据的获取、处理和解析能力得到大幅提升。
02
放射性污染监测
BIG DATA EMPOWERS TO CREATE A NEW
ERA
放射性污染的定义与来源
定义
放射性污染是指放射性物质在环境中异常积累,导致环境质量下降的现象。
来源
核设施排放、核武器试验、核事故泄漏、放射性物质运输等。
放射性污染的危害与影响
危害
影响人体健康,如致癌、致畸、致突变等;破坏生态环境,影响生物多样性;影响社会 经济发展,如农业、旅游业等。
BIG DATA EMPOWERS TO CREATE A NEW
ERA

环境监测技术—放射性监测

环境监测技术—放射性监测












授课时间
月日
月日
月日
月日
周星期
周星期
周星期
周星期
班级节次
教学课题
第九章、室内污染物监测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空内空气监测采样条件
教学目的
掌握放射性监测方法、了解晓以大义辐射污染监测方法
课堂类型
单一型
教学重点
掌握放射必监测方法
教学难点
掌握放射备

参考书
α粒子经过物质时,很容易使物质电离。因此α粒子随呼吸和摄食进入人体是十分危险的。但它的穿透力较差,在空气中经3—8cm路程即被吸收,甚至一张纸片就能挡住它,与人体接触时,α粒子只能穿过皮肤的角质层。但速度极快1—2万km/s。
2.β衰变:放射性核素自发放射出β粒子(即快速中子),使核中的中子转变成质子的过程称为β衰变。β衰变分为正、负β衰变和电子俘获三种类型。经β衰变后,衰变后的原子核比母体的原子序数提高或降低了一个单位。β粒子的电离作用比α粒子弱,而穿透能力比α粒子强,其速度比α射线高10倍以上。在空气中能穿透几米至几十米才被吸收。它可以灼伤皮肤。
2.吸收剂量D
吸收剂量是反映物体对辐射能量的吸收状况,指单位质量物质吸收电离辐射能量的数量。D= 给单位体积物质的平均能量,单位为戈瑞(Gy)。1 Gy=任何1kg物质吸收1焦耳的辐射能量,即1 Gy=1J/kg。如果1g物质吸收10-5J的能量则称为1拉德(rad)。
3.剂量当量H
电离辐射所产生的生物效应与辐射的能量、类型有关。尽管吸收剂量相同,但若射线类型、照射条件不同时,对生物组织的破坏程度是不同的。因此在辐射防护工作中引入了剂量当量,以表征所吸收的辐射能量对人体可能产生的危害情况。H=DQN其中D为剂量当量;Q为品质因子;N为所有其他修正因素的乘积。单位为SV,SV=J/kg。

环境监测第八章.

环境监测第八章.

天然铀
3. 自然界中单独存在的核素
40K
209Bi
自然环境中天然存在的放射性称为天然放射性本 底,它是判断环境是否受到放射性污染的基准。
(二)人为放射性核素
1. 核试验及航天事故
地下核爆炸冒 顶事故
大气层核试验 核动力航具事故
放射性尘埃
2. 核工业
原子能核电站
核动力潜艇
事故:三哩岛、切尔诺贝利核电站
污染:“三废”排放物
原子能反应堆
3. 工农业、医学、科研等部门的排放废物
放疗
示踪试验 发 光 钟 表
化 疗
4. 放射性矿的开采和利用
放射性物质 标志
稀土金属矿的开采、提炼— —排放“三废”
二、放射性核素在环境中的分布
(一)在土壤和岩石中的分布
表8.2 土壤、岩石中天然放射性核素的含量
核素
40K 226Ra 232Th 238U
受照射部位 器官分类 器官名称 全身、性腺、 红骨髓、眼晶体 职业性放射性 工作人员的年 最大容许剂量 当量①/Sv 放射性工作场所、相 广大居民年 邻及附近地区工作人 最大容许剂 员和居民的年最大容 量当量②/Sv ① 许剂量当量 /Sv
第一类 第二类
5×10-2
5×10-3 3×10-2 ②
5×10-4 1×10-2
表8.1 品质因数与照射类型、射线种类的关系
照射类型 射线种类
x、γ、e 中能中子(0.02MeV) 中能中子(0.1MeV) 快中子(0.5~10MeV) 重反冲核
品质因素
1 5 8 10 20
热中子及能量小于0.005MeV的中能中子 3
外照射
β -、β+、γ、e、x
内照射 α 裂变碎片、α发射中的反冲核

《放射性监测》课件

《放射性监测》课件

2
监测结果的评估和应对策略
Hale Waihona Puke 监测结果的评估内容主要包括监测目标是否达成、环境和公众是否受到影响等方 面。在评估的基础上,应对策略包括环境修复、污染源控制、应急处置等。
放射性监测的应用领域
放射性监测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
放射性监测在环境保护工作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其应用领域包括核电站周边环境监测、 城市水环境监测、土壤污染监测等。
《放射性监测》PPT课件
欢迎大家来到放射性监测PPT课件,今天我将带你深入了解放射性监测的概 念、必要性以及应用领域。愿这份课件能为大家的理解提供更多帮助。
简介
1 概念
放射性监测是一项从环境、生物体及人体中 监测放射性物质的活动,旨在掌握环境中放 射性物质的变化和分布情况,保障公众健康 与环境质量。
监测方案中的要素包括哪些
放射性监测方案主要包括责任机构、监测目标和监测内容、监测方法和技术、监测时间和频 率、数据处理和质量保证等要素。
监测区域的划分
监测区域需要考虑哪些因素
放射性的监测区域包括周边区域和被污染区域两部 分,其划分需要考虑核污染区域范围、环境地理特 征、生物地理学制约因素等多方面因素。
2 建议
我们鼓励更多的专家学者投身到放射性监测 研究中来,通过共同的努力,保障环境安全, 维护公众健康,构建美好家园。
放射性监测在核电站等领域的应用
在核设施建造、运行、关闭和废除等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放射性监测都有广泛的应用,如 地面通风与气体处理系统、辐射控制设施、放射性废物等领域的监测。
结论
1 展望未来
作为一项重要的环境监测工作,随着技术的 进步和监测要求的增加,未来放射性监测工 作将更加突出其多样化、先进化、智能化和 实时化的发展特点。

环境检测08环境中放射性物质监测

环境检测08环境中放射性物质监测
内分泌失调
长期接触放射性物质可能导致内分泌系统紊乱,影响 生理功能。
遗传损伤
放射性物质可能对生殖细胞产生影响,增加后代出生 缺陷和遗传疾病的风险。
04 环境中的放射性物质监测 方法
采样方法
01
02
03
固定源监测
在固定地点对环境中放射 性物质的长期监测,通常 设置在核设施周围、工业 区等高风险区域。
生物分析法
利用生物体对放射性物质的敏感反应,通过生物 体内的变化来间接评估环境中的放射性物质。
数据解读与报告
数据解读
将监测数据与参考值、历史数据等进行比较,判断环境中的放射性 物质是否超标,并分析其原因和潜在风险。
报告撰写
根据监测和分析结果,编写环境放射性物质监测报告,包括数据汇 总、分析结论、建议措施等。
高放射性水平区域可能增加居民患癌症等疾病的风险,因 此需要采取措施降低这些风险。
对未来工作的建议
加强监测网络建设
深入研究影响因素
建议增加环境放射性监测站点,提高监测 频次,以便更全面地了解放射性物质在环 境中的分布和变化趋势。
针对影响放射性水平的关键因素,开展深 入调查和研究,为制定有效的管理措施提 供科学依据。
核技术应用
核医学、放射性示踪、工业无损检测等应用 中产生的放射性废物。
核武器试验
核武器试验会产生大量的放射性物质,这些 物质会随着大气流动而扩散到环境中。
工业生产
某些工业生产过程中,如荧光物质、电子元 件等,会产生放射性废弃物。
03 放射性物质对环境和人类 的影响
对环境的直接影响
01
破坏生态系统
监测结果
监测数据显示,大部分地区的放 射性物质含量在正常范围内,但

放射性污染监测

放射性污染监测
10
第八章 放射性污染监测
第二节 放射性监测方法
( 2 ) 样品预处理
衰变法
共沉淀法
灰化法
电化学法
( 3 ) 环境中放射性监测
水样的总α放射性活度的测定
水样的总α放射性活度
0.1Bq/L
11
第八章 放射性污染监测
第二节 放射性监测方法
( 3 ) 环境中放射性监测


测定水样总α放射性活度的方法:

电磁辐射的监测按监测场所分为:作业环境、特 定公众暴露环境、一般公众暴露环境监测。

按监测参数分为:电场强度、磁场强度和电磁场
功率通量密度等监测。

监测仪器根据测量目的分为:非选频式宽带辐射
测量仪和选频式辐射测量仪。
18
第八章 放射性污染监测
小结
1、放射性污染的来源、计量方法及危害; 2、放射性一般监测仪器的工作原理; 3、放射性监测方法。
第八章 放射性污染监测
第八章 放射性污染监测

教学目标



1、了解放射性污染的来源、计量方法及危害。 2、了解一般监测仪器的工作原理。 教学内容 放射性的类型、来源及对人体的危害;放射性防护标 准;放射性检测实验室及检测仪器;放射性样品的采集及 一般检测方法 教学重点 放射性污染物性质特征及常用监测方法的理论讲解。 教学难点 放射性污染物常用监测方法。
结束
19
水样中总β放射性活度测量
与总α放射性活度测量步骤基本相同,但检测器用低本底
的盖革记数管。 土壤中总α、β放射性活度的测量

( nc nb ) 10 Q 60 S l F
4
6
Q 1.4810

放射性污染监测

放射性污染监测

个人外照射剂量
个人外照射剂量用佩戴在身体适当部位的个 人剂量测量,这是一种能对放射性辐射进行累积 剂量的小型、轻便、容易使用的仪器。常用的个 人计量计有袖珍电离室、胶片计量计、热释光体 和荧光玻璃。
返回目录
12.3
电磁辐射污染监测 电磁辐射
1.电磁辐射的含义 电磁波在自由空间以一定速度向四周传播,这种以电磁波传递能 量的过程或现象称之。 2.电磁辐射产生的方式 天然产生的电磁辐射主要来自地球的热辐射、太阳的辐射、宇宙 射线和雷电等;人工产生的电磁辐射主要来自某些电子设备和电气 装臵的工作系统,其中包括: (1)高频感应加热设备; (2)高频介质 加热设备;(3)短波、超短波理疗设备;(4)微波发射设备;(5)无线 电广播与通讯等各种射频设备。
放射性监测方法 ——预处理
1.对样品进行预处理的目的: 是将样品处理成适于测量的状态,将样品的欲 测核素转变成适于测量的形态并进行浓集,以及去 除干扰核素。
2.预处理方法: 衰变法、有机溶剂溶解法、蒸馏法、灰化法、 溶剂萃取法、离子交换法、共沉淀法、电化学法等。
水样的总α放射性活度的测定
水体中常见辐射 α 粒子的核素有226Ra、222Rn及 其衰变产物等。 方法是:取一定体积水样,过滤除去固体物质, 滤液加硫酸酸化,蒸发至干,在不超过350℃温度 下灰化。将灰化后的样品移入测量盘中并铺成均匀 薄层,用闪烁检测器测量。在测量样品之前,先测 量空测量盘的本底值和已知活度的标准样品。 测量总α 放射性活度的标准源常选择硝酸铀酰。 nc ) n b 水样的总α比放射性活度 Qa (Q α 用下式计算:
nsV
水样的总β放射性活度测量
水样总β放射性活度测量步骤基本上与总 α放 射性活度测量相同,但检测器用低本底的盖革计 数管,且以含40K的化合物作标准源。 水样中的β射线常来自40K、90Sr、129I等核素的衰 变,其目前公认的安全水平为lBq/L。40K标准源可 用天然钾的化合物(如氯化钾或碳酸钾)制备。

《放射性污染监测》课件

《放射性污染监测》课件

2
辐射测量
使用辐射仪器测量样品中的辐射水平。
3
数据分析
对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确定是否超过限值。
放射性监测设备和装置
• 辐射计和辐射探测器 • 样品收集器和气溶胶采样器 • 分析设备和仪器
环境放射性监测
环境放射性监测旨在获取环境中放射性物质的数据,确保环境安全。
食品放射性监测
食品放射性监测是为了确保食品中的放射性物质不超过安全限值,保证公众健康。
《放射性污染监测》PPT课件
让我们一起探索《放射性污染监测》这个引人入胜的话题。通过这个PPT课件, 你将了解放射性污染的定义、来源、特点,以及监测的方法和意义。让我们 开始吧!
什么是放射性污染?
放射性污染是指环境中存在的放射性物质超过正常水平,对人体和生态系统 造成危害的现象。
放射性污染的来源
放射性监测的数据统计和分析
将大量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为决策提供依据。
放射性监测数据的报告与发布
将监测结果整理成报告,并发布给相关部门和公众。
国际标准与法规
放射性污染监测受到国际标准和法规的规范与指导。
放射性污染应急预案
制定应急预案,应对放射性污染事故的发生。
防范放射性污染的措施
采取措施,减少放射性污染对人体和环境的危害。
放射性监测的意义与目的
放射性监测的目的是保护公众和环境免受放射性污染的威胁,提供准确的数据和信息用于决策和环境
包括大气、水和土壤等自然环境。
2 食品
包括农产品、水产品和加工食品等。
3 个人身体
通过监测人体内的放射性物质水平。
放射性监测的方法与技术
1
样品采集
采集环境、食品和个人身体样品。

第八章放射性监测

第八章放射性监测

(7)其他予处理方法
环境样品中放射性核素的分离、浓集、纯化等予处理 方法中,还有其他方法,如有机溶剂溶解法、吸附法、蒸 馏法、蒸发法、过滤法等。
三. 环境中放射性监测
(1)水样的总 a 放射性活度的测定
水体中常见的 a 辐射粒ⅰ子的核素有:226Ra、222Rn及 其衰变产物等。目前公认的水样总放射性安全浓度是0.1 贝可/升(Bq/L),当大于此值时,应对放射粒子的核素 进行鉴定和测量,确定主要的放射性核素,判断水质污染 情况 。
(ⅲ)吸收剂量 吸收剂量单位有:戈瑞(Gy),简称戈;拉德
(rad)。 1 rad = 10-2Gy
(ⅳ)剂量当量 剂量当量单位有:雷姆(rem)、希沃特(Sv)。 1 rem = 10-2Sv
(2)放射性检测仪器
表8-1
图8-2
图 8 -3
图 8-4
图8-5
(二)放射性监测
(1)监测对象及内容
二. 样品予处理
(1)衰变法
采样后,将样品放置一段时间,让样品中一些 短寿命的非欲测核素除去,然后再进行放射性测量。
例如,用抽气过滤法采集大气样品后,放置4—5 h, 使短寿命的氡、钍子体衰变除去,测定大气气溶胶中 的总a和ß总放射性。
(2)共沉淀法
在环境样品中放射性核素的含量很低,达不到溶 度积,需加入毫克数量级与欲分离放射性核素性质相 近的非放射性元素载体,则由于两者之间发生同晶共 沉淀或吸附共沉淀,载体将放射性核素载带下来,达 到分离和富集的目的。
(2)在水体中的分布
海水中的天然放射性核素主要是40K、87Rb和铀系 元素。
淡水中天然放射性核素的含量与所接触的岩石、 水文地质等因素有关。
一般地下水所含放射性核素高以地面水。

环境监测第八章放射性污染监测

环境监测第八章放射性污染监测
环境监测第八章放射性污染监测
三、放射性污染的危害
通常,每人每年从环境中受到的放射性辐射总
剂量不超过2毫希沃特。其中,天然放射性本底辐射
占50%以上,其余是人为放射性污染引起的辐射。 放射性元素铀(238U、235U、234U)、钍(232Th)、 镭(226Ra)、氡(222Rn)和钾(40K)对人体的辐射 伤害特征见表8.4所示。
环境监测第八章放射性污染监测
•(三)放射性活度和半衰期
1.放射性活度(强度) 放射性活度系指单位时间内发生核衰变的数 目。 2.半衰期 当放射性的核素因衰变而减少到原来的一半时所 需的时间称为半衰期(T1/2)。
• (四)核反应
• 核反应:是指用快速粒子打击靶核而给出新 核(核产物)和另一粒子的过程。
2.放射性
在衰变过程中,不稳定的原子核能自发地放出α、 β、γ射线,使本身物理和化学性质发生变化的现象, 称为“放射性”。
环境监测第八章放射性污染监测
•图8.1 226Ra和60Co的核衰变
环境监测第八章放射性污染监测
•(二)放射性衰变的类型
1.α衰变 α衰变是不稳定重核(一般原子序数大于82) 自发放出4He核(α粒子)的过程。 2.β衰变 β衰变是放射性核素放射β粒子(即快速电 子)的过程,它是原子核内质子和中子发生互变的 结果。 β衰变可分为负β衰变、正β衰变和电子俘获 三种类型。 3.γ衰变 γ射线是原子核从较高能级跃迁到较低能级或 者基态时所放射的电磁辐射。
•表8.4 天然放射性核素的主要辐射特征
放射性核素
对人体伤害类型
γ射线能量/ kev
238U
外照射伤害
186
232Th
外照射伤害
238
226Ra

环境监测第八章课件

环境监测第八章课件

大爆炸后,火势迅猛蔓延。工作人员冒着极大的危 大爆炸后,火势迅猛蔓延。 险关闭了相关阀门, 险关闭了相关阀门,消防队员攀上屋顶压制住几十 米高的火焰。他们用手套排除爆炸碎片, 米高的火焰。他们用手套排除爆炸碎片,靴子浸在 熔化了的沥青中。 熔化了的沥青中。政府也征调了大批空军直升飞机 投放4500吨沙子 吨沙子、 白云石和沉重的铅条, 投放4500吨沙子、硼、白云石和沉重的铅条,将第 4号机组反应堆覆盖起来,形成隔离层。 号机组反应堆覆盖起来,形成隔离层。 26日傍晚,医护人员赶到了事故现场。事发当 26日傍晚 医护人员赶到了事故现场。 日傍晚, 前苏联政府要求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为中心的30 天,前苏联政府要求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为中心的30 公里半径内的所有居民立即撤离。 公里半径内的所有居民立即撤离。乌克兰运输部门 调集了1216辆大型公共汽车 三百余辆各种卡车, 辆大型公共汽车, 调集了1216辆大型公共汽车,三百余辆各种卡车, 组成了长达15公里的车队 公里的车队。 组成了长达15公里的车队。 这次事故直接造成31人死亡 13.5万人被迫 人死亡, 这次事故直接造成31人死亡,13.5万人被迫 撤离。由于大量放射性物质外泄, 撤离。由于大量放射性物质外泄,还造成了放射性 污染。在前苏联境内,需要清除污染的有5000多个 污染。在前苏联境内,需要清除污染的有5000多个 居民点, 万幢住宅及大片森林、田地。 居民点,6万幢住宅及大片森林、田地。
参与这次行动的3400名勇士中的许多人几 参与这次行动的3400名勇士中的许多人几 秒钟便吸收了常人一生所遭受的辐射剂量, 秒钟便吸收了常人一生所遭受的辐射剂量, 半生饱受辐射病折磨。当时22岁的消防员 半生饱受辐射病折磨。当时22岁的消防员 皮耶?科麦曾到现场灭火。 皮耶?科麦曾到现场灭火。灭火结束后 , 皮耶和战友们被送到了莫斯科的医院, 皮耶和战友们被送到了莫斯科的医院, 医生说我患上了急性放射病。 “医生说我患上了急性放射病。”他的体 温持续上升,头发大量脱落,最后, 温持续上升,头发大量脱落,最后,他的 头发、胡子都掉光了。 头发、胡子都掉光了。他的父亲是消防队 也去了现场,2004年死于胃癌 年死于胃癌。 的司 机,也去了现场,2004年死于胃癌。

环境监测课件第八章

环境监测课件第八章
受照射部位
职业性放射性工作人员的年最大容许剂量当量①/Sv
放射性工作场所、相邻及附近地区工作人员和居民的年最大容许剂量当量①/Sv
广大居民年最大容许剂量当量②/Sv
器官分类
器官名称
第一类
全身、性腺、 红骨髓、眼晶体
5×10-2
5×10-3
5×10-4
第二类
皮肤、骨、甲状腺
3.0×10-1
3×10-2 ②
03
图8.8所示。
04
图8.8 半导体检测器工作原理示意图
05
n, p——半导体的n极和p极;
06
RH——电阻。
07
监测对象及内容பைடு நூலகம்
第五节 放射性监测
一、监测对象及内容 (一)按照监测对象分
1.现场监测 对放射性物质生产或应用单位内部工作区域 的监测。 2.个人剂量监测 对放射性专业工作人员或公众进行的内照射 和外照射的剂量监测。 3.环境监测 对放射性生产和应用单位外部环境(包括空 气、水体、土壤、生物、固体废物等)的监测。
照射量和剂量 照射量 x或γ辐射在单位质量空气中产生一种符号离子总 电荷的绝对值.
式中:dQ——γ或X射线在空气中完全被阻止时,引起质量为dm的某一体积元的空气电离所产生的带电粒子(正的或负的)的总电量值,C; X——照射量,它的SI单位为C/kg,与它暂时并用的专用单位是伦琴(R),简称伦。
226Ra 222Rn 210Pb 210Po
3.7×10-2~3.7×10-1 3.7×102~3.7×103 <3.7×10-3 ≈7.4×10-4
<3.7×10-2 3.7~37 <3.7×10-3 ≈3.7×10-4
<3.7×10-2 3.7×10-1 <1.85×10-2 -

放射性污染监测

放射性污染监测

第八章放射性污染监测8.1 概述8.1.1 放射性有些原子核不稳定,能自发地有规律地改变其结构转变为另一种原子核,这种现象称为核衰变。

在核衰变过程中会放出具有一定动能的带电或不带电粒子,即α、β和γ射线,这种性质称为放射性。

放射性物质放出的粒子或光子会对周围介质产生电离作用,造成放射性污染和损伤。

8.1.2 放射性污染的来源(一)天然来源( 1 )宇宙射线( 2 )天然放射性同位素(二)人为来源核试验及航天事故;核工业;工农业、医学、科研等部门对放射性核素的应用;放射性矿的开采和利用等。

8.1.3 放射性核素对人体的危害(一)进入人体途径呼吸道--人体--肺,血液全身消化道--人体--肝脏,血液,全身皮肤或粘膜--人体--可溶性物质易被皮肤吸收(伤口的吸收率更较高)(二)危害主要是辐射损伤,导致蛋白质分子键断裂和畸变,破坏对人类新陈代谢有重要意义的酶。

另外可以直接破坏细胞的组织和结构,对人体产生躯体损伤效应和遗传损伤效应。

8.2 放射性监测方法8.2.1 监测对象及内容放射性监测按监测对象可分为①现场监测②个人剂量监测③环境监测。

具体测量内容包括:①放射源强度、半衰期、射线种类及能量;②环境和人体中放射物质含量、放射性强度、空间照射量或电离辐射剂量。

8.2.2 放射性测量实验室( 1 )放射性化学实验室( 2 )放射性计测实验室8.2.3 放射性检测仪器最常用的检测器有三类,即电离型检测器、闪烁检测器和半导体检测器。

( 1 )电离型检测器原理:如果核辐射被电离室中的气体吸收,该气体将发生电离。

电离探测器即是通过收集射线在气体中产生的电离电荷进行测量的。

仪器:常用的有电离室、正比计数管、盖革 — 弥勒计数管( G-M 管)。

用法:电离室是测量由电离作用而产生的电离电流,适用于测量强放射性;正比计数管和盖革 — 弥勒计数管则是测量由每一入射粒子引起电离作用而产生的脉冲式电压变化,从而对入射粒子逐个计数,这适合于测量弱放射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hapter8环境中放射性污染监测教学目的1. 放射性基础知识2. 环境中的放射性3. 放射性辐射防护标准4.放射性测量实验室和检测仪器5.放射性监测教学重点1 环境中的放射性2. 放射性辐射防护标准3.放射性监测教学方法课内安排2个学时。

必读教材和参考书页码教材:369-392多媒体课件:讲授提纲8.1 基础知识8.1.1放射性有些原子核不稳定,能自发地有规律地改变其结构转变为另一种原子核,这种现象称为核衰变。

在核衰变过程中会放出具有一定动能的带电或不带电粒子,即α、β和γ射线,这种性质称为放射性。

放射性物质放出的粒子或光子会对周围介质产生电离作用,造成放射性污染和损伤。

放射性衰变的类型.衰变衰变不稳定重核(一般原子序大于82)自发放出4He核(α粒子)的过程。

如226Ra的。

衰变可写成:226Ra →222Rn + 4He不同核素所放出的α粒子的动能不等,一般在2--8MeV范围内。

:222Rn、218Po、210Po 等核素在衰变时放出单能α射线;231Pa 、226Ra、212Bi等核素在衰变时放出几种能量不同的α射线和能量较低的γ射线。

226Ra衰变有两种方式(分枝衰变):第一种方式是226Ra放射出4.777MeV的α粒子后变成基态的222Rn,这种方式的几率占94.3%;另一种方式是226Ra放射出4.589MeV的α粒子后变成激发态的222Rn,然后很快地跃迁至基态222Rn , 并放射出0.188MeV的γ射线,这种衰变方式的几率占5.7%。

α粒子的质量大,速度小,照射物质时易使其原子、分子发生电离或激发,但穿透力小,只能穿过皮肤的角质层。

衰变是放射性核素放射β粒子(即快速电子)的过程,它是原子核内质子和中子发生互变的结果。

β衰变可分为负β衰变、正β衰变和电子俘获三种类型。

(1) β-衰变:β-衰变是核素中的中子转变为质子并放出一个β-粒子和中微子的过程。

β-粒子实际上是带一个单位负电荷的电子。

许多β衰变的放射性核素只发射β粒子,不伴随其他的射线,如146C、3215P、9038Cs等,但更多β 衰变的核素常常伴有γ射线,如60Co衰变时,除放射出γ粒外,还放射两种γ射线。

β射线的电子速度比α射线高10倍以上,其穿透能力较强,在空气中能穿透几米至几十米才被吸收;与物质作用时可使其原子电离,也能灼伤皮肤。

(2) β+衰变:核素中质子转变为中子并发射正电子和中微子的过程。

电子俘获的含义:不稳定的原子核俘获一个核外电子,使核中的质子转变成中子并放出一个中微子的过程。

因靠近原子核的K层电子被俘获的几率远大于其他壳层电子,故这种衰变又称K电子俘获。

例如:5526Fe (K俘获) → 5525Mn当K壳层电子被俘获后,该壳层产生空位;则更高能级的电子可来填充空位同时放射特征引线。

(3).γ衰变同质异能跃迁的概念:γ射线是原子核从较高能级跃迁到较低能级或者基态时所放射的电磁辐射。

这种跃迁对原子核的原子序和原子质量数都没影响,所以称为同质异能跃迁。

某些不稳定的核素经过。

或小变后仍处于高能状态,很快(约10-13秒)再发射出γ 射线而达稳定态。

γ射线是一种波长很短的电磁波(约为0.007 - 0.1nm),故穿透能力极强,它与物质作用产生光电效应、康普顿效应、电子对生成效应等。

放射性活度和半衰期放射性活度(强度)放射性活度系指单位时间内发生核衰变的数目。

可表示为;A = — dN / d t = λN式中:A ——放射性活度(s-)。

活度单位的专门名称为贝可,用符号Bq表示。

1Bq= 1s - 。

N ——谋时刻的核素数;t ——时间(s);A ——衰变常数,表示放射性核素在单位时间内的衰变几率。

半衰期当放射性的核素因衰变而减少到原来的一半时所需的时间称为半衰期(T1/2)。

衰变常数与半衰期有下列关系:T1/2 = 0.693 / λ半衰期是放射性核素的基本特性之一,不同核索T1/2不同。

如21284Po的T1/2 = 3.0*10-7年,而23892U的T1/2 = 4.5*109年。

因为放射性核素每一十核的衰变并非同时发生,而是有先有后,所以对一些T1/2长的核素,一旦发生核污染,要通过衰变令其自行消失,需时是十分长久的。

例如,Sr的T1/2 = 29年,一定质量的90Sr衰变掉99.9%所需时间可由下式算出:λ= 0.693 / T1/2A = — dN / d t = λN或N =N o e-λtlg N0 / N = λ*t/ 2.303t =2.303 * (1/2.39*10-2)* (lg 1/0.001) =289(a)核反应核反应的含义:指用快速粒子打击靶核而给出新核(核产物)和另一粒子的过程。

进行核反应的方法主要有:用快速中子轰击发生核反应;吸收慢中子的核反应:用带电粒子轰击发生核反应;用高能光子照射发生核反应等。

其中,最重要的是重核裂变反应,如可作为裂变材料的235U、239Pu、232U被装载在反应堆或原子弹中,经热中子轰击后释放出大量原子能,其本身同时裂成各种碎片(131I、90Sr、137Cs等)。

8.1.2照射量和剂量照射量和剂量都是表征放射性粒子与物质作用后产生的效应及其量度的术语。

照射量被定义为:X = dQ / dm式中:dQ——γ或x射线在空气中完全被阻止时,引起质量为dm的某一体积元的空气电离所产生的带电粒子(正的或负的)的总电量值(C)。

X ——照射量,它的SI单位为C/kg,与它暂时井用的专用单位是伦琴(R),简称伦。

1R = 2.58 * 10-4C/kg伦琴单位的定义是凡l伦琴γ 或x射线照射1cm3标准状况下(0℃和101.325kPa)的空气,能引起空气电离而产生1静电单位正电荷和1静电单位负电荷的带电粒子。

这一单位仅适用于γ或x射线透过空气介质的情况,不能用于其他类型的辐射和介质。

吸收剂量它用于表示在电离辐射与物质发生相互作用时单位质量的物质吸收电离辐射能量大小的物理量。

其定义用下式表示;D = dE D / dm式中;D ——吸收剂量;d E D——电离辐射给予质量为dm的物质的平均能量。

吸收剂量的SI单位为J/kg,单位的专门名称为戈瑞,简称戈,用符号Gy表示。

1 Gy =1 J/kg与戈瑞暂时并用的专用单位是拉德(rad) ;l rad = l 0-2Gy吸收剂量单位可适用于内照射和外照射。

现已广泛应用于放射生物学、辐射化学、辐射防护等科。

吸收剂量有时用吸收剂量率(P)来表示。

它定义为单位时间内的吸收剂量,即P = dD / dt其单位为Gy/s 或rad/s。

8.2.3 剂量当量剂量当量(H)定义为:在生物机体组织内所考虑的一个体积单元上吸收剂量、品质因数和有修正因素的乘积,即H = DQN式中:D ——吸收剂量(Gy);Q ——品质因素,其值决定于导致电离粒子的初始动能、种类及照射类型等;N ——所有其他修正因素的乘积。

品质因素与外照射、内照射和射线种类的关系:外照射是指宇宙射线及地面上天然放射性核素发射的β和γ射线对人体的照射内照射是指通过呼吸和消化系统进入人体内部的放射性核素造成的照射。

剂量当量(H)的SI单位为J/kg;单位的专门名称为希沃特(Sv)。

1Sv = 1 J/kg与希沃特暂时并用的专用单位是雷姆(rem)l rem =10-2 Sv应用剂量当量来描述人体所受各种电离辐射的危害程度,可以表达不同种类的射线在不同能量及不同照射条件下所引起生物效应的差异。

在计算剂量当量时,就必须预先指定这些条件。

对β和γ射线来说,以雷姆为单位的剂量当量和以拉德为单位的剂量在数值上是相等的。

单位时间内的剂量当量称为剂量当量定律,单位为Sv 或rem。

此外,还有累计剂量、最大容许剂量、致死剂量等8.2环境中的放射性8.2.1放射性污染的来源(一)天然来源( 1 )宇宙射线( 2 )天然放射性同位素(二)人为来源核试验及航天事故;核工业;工农业、医学、科研等部门对放射性核素的应用;放射性矿的开采和利用等。

8.2.2放射性核素在环境中的分布8.2.3放射性污染的危害(一)进入人体途径呼吸道--人体--肺,血液全身消化道--人体--肝脏,血液,全身皮肤或粘膜--人体--可溶性物质易被皮肤吸收(伤口的吸收率更较高)(二)危害主要是辐射损伤,导致蛋白质分子键断裂和畸变,破坏对人类新陈代谢有重要意义的酶。

另外可以直接破坏细胞的组织和结构,对人体产生躯体损伤效应和遗传损伤效应。

8.3放射性辐射防护标准8.3.1我国《电磁辐射防护规定》(GB8703—88 )中的部分规定(一)职业性放射性工作人员和居民每年限制剂量当量(二)露天水源中限制浓度和放射性工作场所空气中最大容许浓度8.3.2其他国家和机构发布的有关环境放射性标准8.4放射性测量实验室和检测仪器8.4.1放射性测量实验室(一)放射化学实验室(二)放射性计测实验室8.4.2放射性检测仪器8.2.3放射性检测仪器最常用的检测器有三类,即电离型检测器、闪烁检测器和半导体检测器。

( 1 )电离型检测器原理:如果核辐射被电离室中的气体吸收,该气体将发生电离。

电离探测器即是通过收集射线在气体中产生的电离电荷进行测量的。

仪器:常用的有电离室、正比计数管、盖革—弥勒计数管( G-M 管)。

用法:电离室是测量由电离作用而产生的电离电流,适用于测量强放射性;正比计数管和盖革—弥勒计数管则是测量由每一入射粒子引起电离作用而产生的脉冲式电压变化,从而对入射粒子逐个计数,这适合于测量弱放射性。

( 2 )闪烁探测器原理:是利用射线照射在某些闪烁体上而使它发生闪光的原理进行测量的仪器。

它具有一个闪烁体,当射线进入其中时产生闪光,然后用光电倍增管将闪光讯号放大、记录下来。

用法:该探测器以其高灵敏度和高计数率的优点而被用作测量α、β、γ辐射强度。

由于它对不同能量的射线具有很高的分辨率,所以又可作谱仪使用。

通过能谱测量,鉴别放射性核素,并且在适当的条件下,能够定量的分析几种放射性核素的混合物。

此外,这种仪器还能测量照射量和吸收剂量。

( 3 )半导体检测器原理:是将辐射吸收在固态半导体中,当辐射与半导体晶体相互作用时将产生电子—空穴对。

由于产生电子—空穴对的能量较低,所以该种探测器具有能量分辨率高且线性范围宽等优点。

用法:用硅制作的探测器可用于α计数、α、β能谱测定;用锗制作的半导体探测器可用于γ能谱测量,而且探测效率高、分辨能力好。

半导体探测器是近年来迅速发展的一类新型核辐射探测仪器。

8.5放射性监测8.5.1监测对象及内容放射性监测按监测对象可分为①现场监测②个人剂量监测③环境监测。

具体测量内容包括:①放射源强度、半衰期、射线种类及能量;②环境和人体中放射物质含量、放射性强度、空间照射量或电离辐射剂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