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分类实施方案3篇
2021年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实施方案
2021年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实施方案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是指将现有事业单位按照社会功能划分为承担行政职能、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和从事公益服务三个类别,那么如何做好2021年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实施的方案呢?下面是有2021年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实施方案_事业单位改革工作施方案模板,欢迎参阅。
2021年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实施方案范文12020年底前取消事业编制对于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事业单位,2020年前将全部转企改制。
转制单位注销事业单位法人,核销事业编制!在职职工也会转为签订劳动合同,而不再是原有的事业单位聘用合同。
这类事业单位主要有:工程建设、维修、养护,工程勘察设计,市政公用经营与作业,经营性水利工程管理,农场、园艺场、养殖场、苗圃和经营性林场等农业养殖(种植)机构,技术开发类科研,经济鉴证类社会中介,商业性地质勘查,招投标代理,一般性评审认证,咨询服务,评估鉴定,面向社会的培训机构,宾馆,招待所,经营性康复疗养,房屋修缮,物业、车辆服务,部门文印机构,投融资,担保,粮食收储,物资、图书、仪器设备供应,非时政类报刊,一般文艺院团,影剧院,影视音像制作销售,演出中介,新闻媒体的印刷广告发行传输等经营部分,电影制片厂及其他各类公司(厂)等。
去年3月财政部、税务总局、中央宣传部就联合发布通知,指出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可以享受税收优惠政策,鼓励转为企业。
(一)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自转制注册之日起五年内免征企业所得税。
2018年12月31日之前已完成转制的企业,自2019年1月1日起可继续免征五年企业所得税。
(二)由财政部门拨付事业经费的文化单位转制为企业,自转制注册之日起五年内对其自用房产免征房产税。
2018年12月31日之前已完成转制的企业,自2019年1月1日起对其自用房产可继续免征五年房产税。
(三)党报、党刊将其发行、印刷业务及相应的经营性资产剥离组建的文化企业,自注册之日起所取得的党报、党刊发行收入和印刷收入免征增值税。
最新机关单位生活垃圾分类实施方案三篇
【其它】垃圾分类作为我市十大民生工程之一,是建设宜居城市、打造美丽绍兴的战略布局。
为坚定不移地打好城乡生活垃圾分类处理攻坚战,根据省、市两级会议精神和《绍兴市城乡生活垃圾分类实施方案》工作要求,结合行政中心实际,特制订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实施方案。
一、工作目标紧紧围绕生活垃圾分类“控增量、促减量、提质量”的工作要求,以及实现市级机关事业单位生活垃圾强制分类覆盖率100%、准确率全面提升的目标任务,行政中心率先垂范、拉高标杆、做好榜样,以智能化管理为手段,加强监督考核,完善体制机制,着力提升分类实效,致力打造全市机关事业单位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样板示范工程。
二、管理模式行政中心生活垃圾分类管理,主要是条块结合,以条为主的运行模式,从每个办公室到每个楼层、到每幢办公楼、再到整个大院,层层落实监督管理职责。
各部门(单位)为各自垃圾分类责任部门(单位),市机管局为大院内公共区域责任单位(有二次分类、监督、检查等责任)。
辅助引入智能化设施设备,实现人防、技防相结合的智慧管理。
具体运作方式体现为以发袋机、巡检机、分类垃圾桶、垃圾袋等设备设施为载体,以发袋机的平台管理系统为依托。
以每间办公室为单位,制作生成一个账号(二维码形式体现)。
办公室内工作人员在发袋机上扫描该二维码,可领取印有该二维码的垃圾袋。
垃圾分类督查人员通过巡检机扫描垃圾袋上的二维码,可查询到该垃圾归属的办公室,以物联网、互联网融合技术,实现垃圾分类的有效监管。
三、设施配置及分类流程各类分类设施由市机管局配置到位。
分类垃圾袋以每间办公室为单位2个月领用一次,每次领用垃圾袋两卷,分别为其他垃圾袋和可回收物垃圾袋。
(一)设施配置1.发袋机1-4号楼安置2台,5号楼、6号楼、7号楼、食堂楼各安置1台,配套用房安置1台,共配置7台;2.每间办公室配置组合垃圾桶(可回收物、其他垃圾)一个;3.每层楼卫生间内配置可回收物、其他垃圾垃圾桶各一个,在洗手盆旁设置厨余垃圾垃圾篓一个;4.每幢楼配置可回收物、厨余垃圾、其他垃圾、有害垃圾四个垃圾桶(主楼1-4号楼配两组);5.信访楼旁、洗车场、食堂楼东面小广场、会议中心楼设四个垃圾集中投放点,配置可回收物、厨余垃圾、其他垃圾、有害垃圾四类垃圾桶各一个;6.在大院地下停车场合适位置设置有害垃圾存储处。
2023年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实施方案
2023年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实施方案____年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实施方案目录一、背景和意义二、改革目标三、改革内容1.事业单位分类标准的修订2.事业单位分类管理体制的优化3.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具体措施四、改革计划1.制定改革方案2.组织改革实施3.评估改革成效五、改革保障措施1.法律法规保障2.人才培养和引进3.财政支持政策4.宣传和舆论引导六、总结一、背景和意义事业单位是我国特有的组织形式,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然而,随着国家体制机制改革的深入推进,事业单位的分类管理亟待完善。
当前的事业单位分类标准过于简单和单一,难以准确反映事业单位的性质和职能。
因此,进一步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具有重要意义和迫切需要。
二、改革目标1.建立科学合理的事业单位分类标准,准确划分事业单位的性质和职能。
2.优化事业单位分类管理体制,提升事业单位的服务质量和效率。
3.加强事业单位的社会责任和使命感,推动事业单位改革创新。
三、改革内容1.事业单位分类标准的修订当前的事业单位分类标准主要根据行政属地划分,未能充分反映事业单位的性质和职能。
因此,需要修订事业单位分类标准,将其与事业单位的性质、职能和管理特点相结合。
考虑到现实情况,可以从行政管理、社会服务、科研教育、医疗卫生等方面对事业单位进行分类,进一步明确职能和任务。
2.事业单位分类管理体制的优化当前的事业单位分类管理体制不够科学和有效,存在管理权限不清、监督不到位等问题。
因此,需要优化事业单位的分类管理体制,明确各级政府和部门的职责和权限,加强事业单位的监督和评估。
可以建立事业单位分类管理机构,负责制定分类标准、组织评估和监督事业单位的运行和管理。
3.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具体措施为了推动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实施,可以采取以下具体措施:(1)制定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时间表和路线图,确立改革工作的目标和步骤。
(2)广泛征求各方意见,充分听取事业单位和专家学者的建议,确保改革方案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事业单位分类工作实施方案
事业单位分类工作实施方案一、背景介绍事业单位是指依法设立,专门从事公益事业的法人单位,包括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
为了更好地管理和规范事业单位,提高其服务质量和效率,需要对事业单位进行分类管理。
事业单位分类工作实施方案的制定,旨在为事业单位的管理和运行提供明确的指导和规范。
二、分类标准1. 经济性质:按照事业单位的经济性质进行分类,包括盈利性事业单位和非盈利性事业单位。
2. 行业领域:根据事业单位所从事的行业领域进行分类,包括教育、医疗、文化、科研等。
3. 组织形式:根据事业单位的组织形式进行分类,包括机关、学校、医院、科研院所等。
三、分类管理1. 相关政策制定:根据不同类型的事业单位,制定相应的管理政策,明确其管理权限和责任。
2. 完善管理机制:建立健全事业单位分类管理的组织架构和管理制度,明确管理职责和权限。
3. 强化监督检查:加强对事业单位的监督检查,确保其按照相关规定开展工作,防止出现违规行为。
四、分类评估1. 绩效评估:根据事业单位的分类,建立相应的绩效评估体系,对其绩效进行定期评估。
2. 资产评估:对不同类型的事业单位的资产进行评估,为其提供合理的资产配置和使用建议。
3. 风险评估:对事业单位的风险进行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潜在的风险问题。
五、分类指导1. 提供政策指导:针对不同类型的事业单位,提供相应的政策指导,帮助其更好地开展工作。
2. 组织培训交流:组织相关的培训和交流活动,促进不同类型事业单位之间的经验分享和合作。
3. 提供咨询服务:为事业单位提供分类管理方面的咨询服务,解决其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
六、实施保障1. 资金支持:为事业单位的分类管理工作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确保其顺利实施。
2. 人力资源保障:加强对事业单位分类管理人员的培训和引进工作,提高其管理水平和能力。
3. 管理信息化建设:推动事业单位分类管理工作的信息化建设,提高管理效率和水平。
七、总结事业单位分类工作实施方案的制定和实施,有利于提高事业单位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促进其健康发展。
事业单位分类工作实施方案
事业单位分类工作实施方案文章来山课件w w5k J.cO m文秘事业单位分类工作实施方案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指导意见》(中发〔2011〕5号)、《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意见〉的通知》(中办发〔2011〕28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配套文件的通知》(国办发〔2011〕37号)、《中共xx省委、xx省人民政府关于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实施意见》(吉发〔2011〕31号)和《中共xx省委办公厅、xx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xx省事业单位分类实施方案〉和五个配套文件的通知》(吉办发〔2013〕28号)精神,现就全市事业单位分类提出如下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一)推进政事分开、事企分开。
规范并区分行政机构与事业单位、事业单位与经营企业的职能,分离事业单位承担的行政管理职能和企业经营职能,强化事业单位公益属性。
(二)坚持以社会功能为分类的主要依据。
按照事业单位社会功能进行分类,不以事业单位名称、经费来源、人员管理方式作为分类依据,严格控制行政类和公益一类类别范围。
(三)严格按照分类标准和目录进行分类。
依照《xx省事业单位分类目录》确定的事业单位类别进行分类,确保社会功能和职能特征基本相同的事业单位划入同一类别。
对于完全符合类别特征和认定条件的事业单位,可直接确定类别;对基本符合类别特征和认定条件的,要对职能进行相应调整后确定类别;对兼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类别特征的,要按主体职能任务和发展方向确定类别。
(四)把清理规范贯彻分类始终。
对不符合分类改革方向、职能弱化、没有公益服务发展空间的事业单位,要通过撤销或合并等方式进行调整。
对政事、事企职能分离后,不具备独立设置条件的事业单位要进行整合。
鼓励和支持打破原有管理体制和部门界限,对同类事业单位进行跨部门、跨行业整合。
(五)兼顾行业体制改革实施分类。
事业单位分类工作实施方案
事业单位分类工作实施方案
一、背景和意义
事业单位作为国家公共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管理和运
营一直是国家重视的重点。
为了更好地推进事业单位管理和服务水
平的提升,对各类事业单位进行分类管理及职责划分,实施分类管理,对于推进事业单位规范化、科学化和现代化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二、分类原则
事业单位分类应按照以下原则进行:
1. 根据其服务对象的不同,进行分类管理。
如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社会福利等领域的事业单位均可分为不同类别。
2. 根据其提供的服务水平、质量进行分类管理,例如:高等教育、中等教育、基础教育;一级医院、二级医院、三级医院。
3. 根据其技术性质以及所处的行业领域,进行分类管理。
例如:专业技术类、财务类、后勤类等。
三、分类方法
事业单位分类依据实体属性、功能性质、机构设置等方面进行
分类。
1. 实体属性类别
按照实体属性的不同,事业单位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2023年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实施方案
2023年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实施方案一、背景与意义近年来,我国事业单位的数量不断增加,形成了一定规模。
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深入,传统事业单位的发展模式和管理机制已经难以适应当前社会的需求。
为此,有必要进行事业单位的分类改革,以进一步优化事业单位的组织结构,提高其管理水平和效能。
分类改革的目的是实现事业单位的精简与效能提升,优化资源配置,提高服务能力,适应社会需求,提升事业单位综合实力。
二、分类原则1. 社会需求导向原则:根据国家和地方发展需要,将事业单位划分为核心领域事业单位和辅助领域事业单位两类。
核心领域事业单位是指与国家和地方发展战略紧密相关的事业单位,具有较高的社会需求度。
辅助领域事业单位是指为核心领域事业单位提供支持和服务的事业单位。
2. 服务对象导向原则:根据事业单位的服务对象划分分类,将事业单位划分为社会公共服务事业单位、企事业单位服务事业单位和专业技术服务事业单位三类。
3. 经济性原则:将事业单位按照其市场化程度划分分类,将事业单位划分为市场化事业单位和非市场化事业单位两类。
市场化事业单位是指能够以市场机制进行经营活动、实现自负盈亏的事业单位。
非市场化事业单位是指依靠财政拨款为主要经费来源、较难实现自负盈亏的事业单位。
三、分类改革内容1. 核心领域事业单位和辅助领域事业单位划分核心领域事业单位主要包括教育、医疗卫生、科研、公安、军事、文化、媒体等领域的事业单位。
辅助领域事业单位主要包括财务、审计、人力资源、行政管理等领域的事业单位。
2. 社会公共服务事业单位的分类社会公共服务事业单位主要包括教育、医疗卫生、科研、文化、体育等领域的事业单位。
按照服务对象划分,可分为教育事业单位、医疗卫生事业单位、科研事业单位、文化事业单位、体育事业单位等。
3. 企事业单位服务事业单位的分类企事业单位服务事业单位主要包括为企事业单位提供支持和服务的事业单位。
按照服务对象划分,可分为财务、审计、人力资源、行政管理等事业单位。
关于事业单位分类及相关改革的方案
关于事业单位分类及相关改革的方案
一、关于事业单位的分类
根据事业单位的定义,事业单位包括:事业法人、企业法人、事业经
营法人、社会团体、社会保障经办机构;以及社会保障收费机构、非营利
组织、机关事业单位、教育科研单位等。
根据不同类别,事业单位可以分
为四大类:
(1)综合类事业单位:主要指各类行业和部门的事业法人、企业法人、事业经营法人、社会团体、社会保障经办机构等,具有多元的经济组
织形式,各类经营范围比较广泛。
(2)机关事业单位:主要指政府在有关领域直接参与的机构,具有
决策机构和协调机构的双重功能,是国家行政机关指导、管理和服务一切
事业单位的重要组织。
(3)社会保障类事业单位:主要指社会保障收费机构和非营利组织,主要负责收取社会保障征收的费用,以及实施社会保障政策,保障国民基
本的社会权利和利益。
(4)教育科研类事业单位:主要指各类学校、学院、研究所及科研
单位,负责从事教育、科研和技术研发等方面的工作,为推进国民教育、
科学技术进步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二、关于事业单位的方案
事业单位的方案,应以政府作为主导力量,积极创新政策。
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实施方案
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实施方案近年来,我国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成为一个热点话题,各级政府陆续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
随着改革进程的不断推进,事业单位的管理体制、人事制度、业务范围等方面也发生了重大变化。
一、改革的意义事业单位是我国社会事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已有的管理体制已逐渐显现出一些短板。
随之而来的是,中国的政治、经济形势的不断发展所带来的各种课题,其中涉及到我国49万个事业单位的管理和改革问题。
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实施,是为了正视问题,并为我国事业单位实现改革和发展提供切实有效的路径,并给予其更大的自主决策权、自主创新权。
二、改革的主要内容1、管理体制的转变改革之前,事业单位在组织上属于政府机构领导,这就造成了很多行政机构和事业性机构互相控制的现象。
为此,政府决心对事业单位的管理体制实施转变,要让事业单位真正脱离行政部门的影响,能够自主化发展。
2、人事制度的改善事业单位一直以来使用的是公务员制度,而这种制度的主要体现是根据你的资历和工龄给你安排职务。
但是,这种制度无法根据人的能力和兴趣进行调整。
为此,改革方案提出要废除原有制度,实行人才选拔机制,并建立灵活、多元化管理和工作方式。
3、业务范围的调整改革前,事业单位的业务范围相对固定、单一,一些事业单位长期停滞不前,出现了业务不开展、工作不紧密等现象。
改革方案提出,事业单位的业务范围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让其有更多的发展空间和创新的权力,鼓励其另辟蹊径、引领风气的方向。
三、改革方案的实施策略1、正确认识改革需要大家的支持,要正确认识改革的意义和重要性,并积极参与、提供意见。
2、创新思路改革不能停留在表面,必须要有一个全面深入的改革思路,根据事业单位的实际情况制定改革计划,并加强科学管理。
3、巩固措施改革只有在持续和巩固过程中才能真正实现。
政府要采取落实政策、加强监管、配套措施等多种方式,巩固改革成果。
四、改革的成效实施分类改革后,事业单位得到了根本性转变。
事业单位分类实施方案
事业单位分类实施方案第1篇事业单位分类实施方案一、背景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和公共服务体系的逐步建立,事业单位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凸显。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决策部署,优化事业单位布局结构,提高事业单位公益服务水平,现就制定本方案。
二、目标本方案旨在通过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实现以下目标:1. 优化事业单位布局结构,提高公益服务效率。
2. 明确事业单位功能定位,强化公益属性。
3. 激发事业单位活力,增强发展动力。
4. 健全事业单位监管体系,提升管理水平。
三、分类原则按照事业单位的功能定位、运行方式、服务对象和资源配置方式,将事业单位分为以下三类:1. 公益一类:承担政府规定的社会公益性服务任务,不能或不宜由市场配置资源的事业单位。
2. 公益二类:承担政府规定的社会公益性服务任务,部分业务可以由市场配置资源的事业单位。
3. 生产经营类:具备一定经济效益,可以逐步实行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
四、具体措施1. 公益一类事业单位(1)明确功能定位,强化公益属性。
(2)加大财政支持力度,保障公益服务需求。
(3)优化内部管理,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
(4)建立健全监管制度,确保公益目标实现。
2. 公益二类事业单位(1)合理划分业务范围,明确公益性和市场性业务。
(2)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公益服务能力。
(3)创新运行机制,激发内部活力。
(4)加强监管,防止公益资源流失。
3. 生产经营类事业单位(1)推进企业化管理,增强市场竞争力。
(2)引入社会资本,优化产权结构。
(3)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提高决策水平。
(4)加强财务监管,防范经营风险。
五、组织实施1. 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责任分工。
2. 制定具体实施方案,明确时间表、路线图。
3. 建立健全协调机制,统筹推进改革。
4. 加强宣传引导,营造良好改革氛围。
5. 加强督促检查,确保改革措施落地生根。
六、附则本方案自发布之日起实施,原有相关规定与本方案不一致的,按照本方案执行。
2023年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实施方案
2023年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实施方案一、背景事业单位是我国公共服务领域中的重要组织形式,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然而,在过去的发展中,我国事业单位管理存在着一些问题,如机构设置不合理、权责不清、人事制度不完善等,制约了事业单位的发展和提高服务质量效果。
为了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提高公共服务能力和效率,2023年将实施事业单位分类改革,进一步完善事业单位管理体制,促进事业单位适应新形势下的发展要求。
二、宗旨和目标宗旨:通过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充分发挥各类事业单位的优势,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和效能。
目标:1. 调整事业单位类别,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建立适应新形势下发展的管理体制;2. 优化事业单位机构设置,提高服务效率和水平;3. 完善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激发人才活力;4. 推动互联网+事业单位服务模式创新,提升服务效能;5. 提升事业单位绩效管理水平,实现事业单位服务能力和效果的全面提升。
三、改革内容和重点1. 调整事业单位类别针对不同的事业单位,根据其性质、功能和运行特点,将其分为公共管理类、教育科研类、医疗卫生类、文体娱乐类、社会福利类等不同类别,进一步明确事业单位的定位和职责。
2. 优化事业单位机构设置根据事业单位的性质和业务需要,进行机构设置的优化调整。
对重复、冗余、功能不明确的机构进行梳理和整合,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
同时,推动事业单位与社会资本合理结合,引入市场化运行机制,增强事业单位的活力和竞争力。
3. 完善事业单位人事制度建立符合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人事制度,推行事业单位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改革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模式,实行岗位聘任制和绩效工资制度,激励事业单位人员更好地发挥作用,提高综合素质和服务水平。
4. 推动互联网+事业单位服务模式创新积极推动互联网和信息技术在事业单位服务中的应用,开展线上线下融合式服务,提高服务的便捷性和覆盖面。
发展跨部门、跨地区的公共服务平台,提供一站式服务,提高服务效益和用户满意度。
县内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具体实施计划
县内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具体实施计划为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事业单位改革的决策部署,结合我县实际情况,制定县内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具体实施计划。
一、指导思想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化事业单位改革,实现政事分开、事企分开、管办分离,提高事业单位公益服务质量和效率,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需求。
二、改革目标1.完成事业单位分类。
根据功能类别,将现有事业单位划分为承担行政职能、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和从事公益服务三个类别。
2.清理规范事业单位承担的行政职能。
将事业单位承担的行政职能回归行政机关,逐步实现政事分开。
3.加强公益服务事业单位建设。
优化公益服务资源配置,提高公益服务质量和效率,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
4.推进事企分开。
逐步将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事业单位转为企业,实现事企分开。
5.加强党的领导。
加强党对事业单位的全面领导,确保事业单位正确发展方向。
三、实施步骤1.调查摸底(2023年1-3月)。
全面了解我县事业单位承担的行政职能、生产经营活动及公益服务等情况,为后续改革提供基础数据。
2.事业单位分类(2023年4-6月)。
根据调查摸底结果,对我县事业单位进行分类,明确各自的功能类别。
3.清理规范(2023年7-9月)。
将事业单位承担的行政职能回归行政机关,逐步实现政事分开;对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事业单位,逐步推进事企分开。
4.加强公益服务事业单位建设(2023年10-12月)。
优化公益服务资源配置,完善公益服务事业单位管理制度,提高公益服务质量和效率。
四、保障措施1.加强组织领导。
成立县事业单位分类改革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各方力量,确保改革顺利进行。
2.明确责任分工。
各相关部门要明确职责,密切协作,形成工作合力。
3.做好人员安置。
结合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做好人员安置工作,确保职工合法权益。
5.强化监督考核。
加强对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工作的监督考核,确保改革举措落地生根。
事业单位垃圾分类实施方案
事业单位垃圾分类实施方案随着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垃圾分类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事业单位作为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带头做好垃圾分类工作,为建设美丽家园贡献力量。
为了切实推进本事业单位的垃圾分类工作,特制定以下实施方案。
一、工作目标通过实施垃圾分类,提高全体干部职工的环保意识,实现垃圾的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处理。
在本单位内建立起完善的垃圾分类体系,确保垃圾分类工作的常态化、规范化和科学化。
二、实施范围本方案适用于本事业单位内的所有办公区域、公共区域以及食堂等场所。
三、分类标准按照国家相关规定,将垃圾分为以下四类:1、可回收物:包括废纸、塑料、玻璃、金属和布料等。
2、厨余垃圾:包括剩菜剩饭、骨头、果皮、菜叶等食品类废物。
3、有害垃圾:包括废电池、废荧光灯管、废水银温度计、过期药品等。
4、其他垃圾:除上述三类以外的其他生活垃圾,如砖瓦陶瓷、渣土、卫生间废纸等。
四、工作措施1、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垃圾分类工作领导小组,由单位主要领导担任组长,各部门负责人为成员。
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垃圾分类工作,制定工作计划和目标,监督工作进展情况。
2、完善设施设备(1)在办公区域、公共区域和食堂等场所合理设置垃圾分类收集容器,并标明分类标识。
(2)配备专门的垃圾运输车辆,确保分类后的垃圾能够及时清运。
3、开展宣传培训(1)通过宣传栏、电子显示屏、内部网站等多种渠道,广泛宣传垃圾分类的重要意义和相关知识。
(2)组织全体干部职工参加垃圾分类培训,使其熟悉垃圾分类的标准和方法。
4、建立监督机制(1)成立垃圾分类监督小组,定期对各部门的垃圾分类工作进行检查和评估。
(2)对垃圾分类工作表现突出的部门和个人进行表彰和奖励,对工作不力的进行批评和整改。
5、强化源头减量(1)倡导绿色办公,减少纸张、一次性用品等的使用。
(2)加强食堂管理,推行“光盘行动”,减少厨余垃圾的产生。
五、工作步骤1、准备阶段(_____月_____日_____月_____日)(1)制定垃圾分类实施方案,明确工作目标、任务和职责。
事业单位垃圾分类实施方案
事业单位垃圾分类实施方案在这个时代,垃圾分类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特别是事业单位,更应该起到表率作用。
很多人可能觉得,垃圾分类就是把垃圾分开丢掉,其实不然。
它不仅仅是个小动作,更是对环境的保护和责任的担当。
一、垃圾分类的重要性1.1 保护环境,人人有责垃圾分类可以减少资源浪费,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
听说,每一吨可回收物品能节省一吨原材料,太划算了吧?减少垃圾填埋,既环保又能节约土地资源。
想象一下,如果每个人都能行动起来,地球将会变得多么美丽!1.2 提高资源利用率通过分类,许多物品可以得到再利用,像纸张、塑料、金属等。
想想那些旧报纸,如果我们把它们送去回收,可以变成新纸,省下树木,真是两全其美。
分类不仅是环保,还是对资源的合理利用。
二、事业单位的责任2.1 身体力行,带头示范事业单位作为公众机构,理应成为垃圾分类的模范。
通过制定详细的分类标准,让每一个员工都能轻松理解。
这样,大家都能自觉参与,形成良好的氛围。
2.2 开展宣传教育别小看宣传教育,很多人对垃圾分类的知识并不够了解。
可以通过举办讲座、发放宣传手册,让大家真正明白如何分类、分类的重要性。
人人皆知,才能人人行动。
2.3 设置分类投放点在办公区域内,设置明显的分类投放点,配备清晰的标识。
这样一来,大家在投放垃圾时就不会犯迷糊,分类效果自然提升。
想想看,见到清晰的标志,我们的习惯就会悄然改变。
三、垃圾分类的实施方案3.1 制定具体方案事业单位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垃圾分类实施方案,内容包括分类标准、投放地点和监督机制等。
一个好的方案能让事情变得简单。
3.2 定期检查和评估实施后,定期进行检查,评估分类效果,发现问题及时调整。
只有通过反复的实践,才能真正做到位。
3.3 激励机制可以考虑设立一些激励机制,比如评选“垃圾分类先进单位”,以此鼓励大家积极参与。
这不仅能提升大家的参与度,还能让大家感受到成就感。
总结垃圾分类不仅是个小动作,更是我们每个人应尽的责任。
X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实施方案
X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实施方案X事业单位是指以公共利益为宗旨,非营利性、行政管理委托单位,为满足公共服务需求,而由政府组织、管理的机构。
经过多年的发展,X事业单位在我国公共服务领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然而,在快速发展的背景下,社会需求不断变化,X事业单位的依赖性、僵化性等问题也日益凸显。
为此,国家对于X事业单位的分类改革提出了明确的实施方案。
一、方案目标开展X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核心目标在于优化政府部门职能,加快公共服务领域的部门改革进程,推动事业单位的自主权和市场化操作能力。
为实现这一目标,本方案的实施将从三个方面进行改革。
二、方案内容(一)改革X事业单位分类目前我国X事业单位的发展已经到了需要进行分类改革的阶段,X事业单位可按照公益性、公共性、商业性3类进行分类,并实行管理依据分类分级、分类分步进行。
公益性X事业单位主要借助政府财政投入,为公众提供必需的公益性服务,如医院、学校、文化场馆等。
公共性X事业单位主要要求满足公众的生活和社会需求,以自负盈亏的方式运行,如咨询、培训、科研机构、文艺团体等。
商业性X事业单位主要追求经营利润的最大化,具有独立法人地位,其业务在市场中追求竞争力,如体育俱乐部、酒店、商业广场等。
(二)改革X事业单位的运作机制目前很多X事业单位的运作模式还停留在传统模式上,缺乏创新理念、创新模式,行业水平较低。
因此,改革X事业单位的运作机制是必需的。
在此基础上,可建立科学合理的管理体系,完善内部控制体系,提升管理和服务质量,提高运作效率和经济效益。
(三)改革X事业单位的薪酬制度当前,X事业单位的薪酬制度依然是限制其高效运作和人才流动的一个瓶颈。
针对这一问题,改革的核心是建立人性化、市场化、竞争性的薪酬制度,保障职工福利,吸引高素质人才,提高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
同时,建立差异化的激励制度,充分调动员工的内在动力,提高工作积极性和效率。
三、方案实施(一)增强政府主导性政府是改革的主导者和推动者,各级政府应制定相关发展计划、政策及措施,加强对X事业单位的监管和指导,为其发展提供财政支持和政策保障。
[福建省事业单位改革方案]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方案多篇
[福建省事业单位改革方案]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方案多篇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方案三篇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方案一根据《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广东省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意见的通知》(粤发[20__]6号)精神,结合我市实际,对我市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提出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目标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政事分开、事企分开、管办分离的原则,以社会功能为依据,突出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创新,逐步建立公益目标明确、布局结构合理、投入机制完善、治理结构规范、微观运行高效、监管制度健全的现代事业单位管理体制和机制,促进我市社会事业更好更快地发展。
二、改革的主要内容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方案根据现有事业单位所具有的社会功能,将其划分为行政类、公益类和经营类三个类别。
公益类事业单位再划分为三个小类别,即公益一类、二类、三类。
1、行政类事业单位:指依据法律法规授权,按规定程序批准设立,履行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
部门自行委托事业单位承担行政职能的不作为依据。
行政类事业单位改革的方向是:职能归位、调整机构。
即对获批准的行政类事业单位予以保留,将其经营服务性职能剥离,并交由其他机构、社会组织;对编制数少于6名的行政类事业单位,将行政职能回归行政部门,机构与相关事业单位进行资源整合。
对申报未获批准单位,则根据其社会功能划定相应的公益类别。
根据省编制部门的审批程序规定,行政类事业单位审批权限上收到省,并由省按程序报中央编办。
在分类时,市编制部门将对现有事业单位进行清理和调整,对拟定为行政类的事业单位要求申报部门和单位列出法律法规授权依据,并依照省的规范格式和要求汇总,按机构编制审批程序报批。
改革后,除法律法规授权外,不再批准设立承担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
2、公益类事业单位:指国家为了社会公益目的,由国家机关和其他组织利用国有资产举办,面向社会提供公共服务和为国家机关行使职能提供保障的事业单位。
事业单位分类实施方案
事业单位分类实施方案随着社会进步和发展,我国的事业单位建设也日趋完善。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现行的事业单位分类已经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需求,因此,国家近期就出台了新的事业单位分类实施方案,以便更好地推动事业单位的发展,实现更好的社会服务。
本文将就这一实施方案进行详细介绍。
一、实施方案的设计背景和意义事业单位是我国公共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服务于社会的各个方面,包括教育、科研、医疗、文化、体育、社会福利等多个领域。
长期以来,我国采用的事业单位分类体系已经过时,已经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需求。
为了进一步推动事业单位的改革和发展,出台了新的事业单位分类实施方案。
该方案的设计背景和意义如下:1.积极推动事业单位的改革和发展,加快公共服务的现代化进程。
2.优化事业单位分类体系,实现更加科学、合理的分类方式。
3.推动事业单位的管理体制改革,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激发事业单位的活力和创造力。
二、新的事业单位分类实施方案的具体内容新的事业单位分类实施方案主要包括以下方面的内容:1.分类标准的制定针对现有的事业单位分类标准薄弱的问题,新的方案对分类标准进行了重新制定,将其纳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中。
分类标准主要包括事业单位的性质、职能、人员构成、经费来源等方面的内容。
2.分类体系的调整新的方案主要对事业单位分类体系进行了调整。
原有的分类体系主要分为三个层次,即国家级、省级和地市级事业单位。
现在,新的分类实施方案将事业单位分为国家事业单位和地方事业单位两大类。
国家事业单位主要指直属于中央管理的事业单位,地方事业单位主要是指由地方政府授权管理的事业单位。
3.职称评定方法的调整新的方案还对事业单位职称评定方法进行了调整。
传统的职称评定方法主要是通过学历、职称等身份信息来确定职务等级。
新的方案则主要考虑个人的工作业绩、专业能力、技能等方面的内容,更加突出个人能力和业绩水平的重要性。
三、实施方案的预期效果新的事业单位分类实施方案的预期效果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营造良好的事业单位发展环境,推动事业单位集中化、规范化、专业化建设。
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实施方案
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实施方案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我国事业单位的数量和规模快速增长,但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如机构重叠、职责模糊、管理混乱等。
为了进一步改革事业单位的管理体制,提高其运行效率和服务水平,我国决定实施事业单位分类改革。
本文将就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实施方案进行探讨。
一、改革目标实施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目标是:减少机构重叠、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办事效率和服务质量;明确事业单位的分类和职责,减少职责模糊现象;加强事业单位的管理和监督,推动其健康发展。
二、改革内容1. 分类标准根据事业单位的性质、功能和管理特点,将其分为行政类、事务类和公益类三大类事业单位。
行政类事业单位主要为政府部门和行政机构;事务类事业单位主要为独立核算的事业单元;公益类事业单位主要为公益性组织。
2. 分类准入条件各类事业单位的准入条件将有所不同。
行政类事业单位应符合政府机构设置的相关规定;事务类事业单位应具备独立核算和管理能力;公益类事业单位应具备公益性质和能力。
3. 分类管理分类改革后,对不同类型的事业单位将采取不同的管理方式。
行政类事业单位将依托政府相关部门进行管理并纳入绩效考核体系;事务类事业单位将实行独立核算和自负盈亏,通过制定业务经营计划和年度目标来管理;公益类事业单位将加强社会监督和自律,注重公益性质的发挥。
4. 分类改革过渡分类改革将分阶段进行。
首先,对各类事业单位进行普查和评估,明确归类情况;然后,对分类准入条件进行制定和公示;最后,逐步将事业单位纳入分类管理,强化监督机制和责任追究。
三、改革措施为了顺利实施事业单位分类改革,需要采取以下措施:1. 完善法律法规通过修改现行法律法规,明确事业单位分类的相关政策和法规,为分类改革提供法律依据。
2. 建立分类管理系统建立事业单位分类管理的绩效评价体系,明确各类事业单位的考核指标和评价标准,并实行动态管理。
3. 完善内部管理机制制定更加规范的内部管理制度和流程,明确事业单位各项工作的职责和权限,优化管理效能。
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实施方案
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实施方案一、背景和目标事业单位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行业分布广泛,遍布各个领域。
然而,当前我国事业单位存在分类不明确、运行机制不规范等问题,制约了事业单位的发展和社会效益的提升。
为了深化事业单位,确保事业单位能够更好地履行社会职能和服务大众的使命,提高办事效率和管理水平,根据我国国情和实际情况,制定事业单位分类实施方案。
本次事业单位分类的目标是:明确事业单位的分类标准和运行机制,建立符合市场经济需求的事业单位管理体制,提高事业单位的服务能力和效益,进一步推动我国事业单位的和发展。
二、分类标准1.按照服务对象的不同,将事业单位分为政府性事业单位和社会性事业单位。
-政府性事业单位主要为政府服务的重要机构,如政府机关、公安机关、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等;-社会性事业单位主要为社会公益性服务机构,如学校、医院、科研机构、文化机构等。
2.在社会性事业单位中,根据服务对象的不同,可进一步分为教育类事业单位、医疗类事业单位、科研类事业单位、文化类事业单位等,以满足不同领域的服务需求。
三、运行机制1.设立事业单位监督管理机构,负责事业单位分类管理和绩效评估等工作,加强对事业单位的监督和指导。
2.政府性事业单位应完善事业单位管理体制,强化职能定位,明确各部门之间的协作关系,提高决策效率和行政效能。
3.社会性事业单位应按照市场化的原则,拓展多元化的筹资渠道,提高自负盈亏能力,降低对财政的依赖。
4.加强事业单位人员管理,建立激励机制,提高人员的积极性和工作效率,推动事业单位的职业发展和能力提升。
5.健全事业单位财务制度,加强财务管理,做到收支平衡,提高财务透明度和民众的监督参与度。
四、实施步骤1.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明确事业单位的分类标准和运行机制,为提供法律依据。
2.研究制定政策措施,鼓励事业单位分类和发展,提供必要的支持和激励。
3.开展事业单位分类调研,全面了解各类事业单位的现状和问题,为分类提供科学数据支持。
2023年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实施方案
2023年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实施方案一、背景和意义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事业单位在我国的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然而,事业单位的发展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包括机构设置不合理、管理模式陈旧、资源配置不充分等。
为了进一步推动事业单位改革,优化其发展环境,提高其服务和管理水平,我们决定在2023年实施事业单位分类改革。
实施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主要意义在于:一是推动事业单位转变职能定位,更好地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二是优化事业单位管理体制,提高服务效能和社会认可度;三是促进事业单位管理创新,推动其良性发展。
二、改革目标1. 转变事业单位职能定位,推动事业单位向社会化服务型组织转变;2. 优化事业单位管理体制,建立科学、规范、高效的管理机制;3. 提高事业单位服务能力,增强社会认可度;4. 加强事业单位内部治理,提高管理水平和效能。
三、改革措施1. 完善事业单位分类体系根据事业单位的职能和特点,将其划分为公益类、行政类和企业类三个大类别,并进一步细分为若干具体类别,并制定相应的管理办法和政策。
2. 推进事业单位职能转变公益类事业单位要加大对弱势群体和公益事业的支持,将其服务对象明确为社会公众,提高公益性和社会效益;行政类事业单位要转变为服务型事业单位,建立以用户需求为导向的服务模式;企业类事业单位要进一步市场化改革,增强盈利性,提高经济效益。
3. 改进事业单位管理体制建立相应的事业单位管理机构和管理制度,建立事业单位管理服务平台,加强对事业单位的综合管理,明确管理权限与责任;推行事业单位薪酬制度改革,实行绩效工资制度,提高人员素质和工作动力。
4. 强化事业单位内部治理加强对事业单位内部管理的监督和考核,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制度,增加透明度和公开性;加强对事业单位领导班子建设和人才培养,提高管理水平和创新能力。
四、配套措施1. 完善事业单位财税政策,为事业单位改革提供良好的财政和税收支持;2. 加强对事业单位的信息化建设和技术支持,提升事业单位服务水平;3. 建立事业单位资产与负债管理制度,规范事业单位资产运营和债务管理;4. 加强事业单位之间的沟通和合作,推进资源共享和协同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事业单位分类实施方案3篇Implementation plan for classification of public instituti ons编订:JinTai College事业单位分类实施方案3篇小泰温馨提示:报告是按照上级部署或工作计划,每完成一项任务,一般都要向上级写报告,反映工作中的基本情况、工作中取得的经验教训、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工作设想等,以取得上级领导部门的指导。
本文档根据申请报告内容要求展开说明,具有实践指导意义,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Ctrl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1、篇章1:事业单位分类实施方案2、篇章2:深圳市市属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实施方案3、篇章3:事业单位分类工作实施方案篇章1:事业单位分类实施方案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指导意见》(中发〔xx〕5号)、《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意见〉的通知》(中办发〔xx〕28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配套文件的通知》(国办发〔xx〕37号)、《中共xx省委、xx省人民政府关于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实施意见》(吉发〔xx〕31号)和《中共xx省委办公厅、xx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xx省事业单位分类实施方案〉和五个配套文件的通知》(吉办发〔xx〕28号)精神,现就全市事业单位分类提出如下实施方案。
(一)推进政事分开、事企分开。
规范并区分行政机构与事业单位、事业单位与经营企业的职能,分离事业单位承担的行政管理职能和企业经营职能,强化事业单位公益属性。
(二)坚持以社会功能为分类的主要依据。
按照事业单位社会功能进行分类,不以事业单位名称、经费来源、人员管理方式作为分类依据,严格控制行政类和公益一类类别范围。
(三)严格按照分类标准和目录进行分类。
依照《xx省事业单位分类目录》确定的事业单位类别进行分类,确保社会功能和职能特征基本相同的事业单位划入同一类别。
对于完全符合类别特征和认定条件的事业单位,可直接确定类别;对基本符合类别特征和认定条件的,要对职能进行相应调整后确定类别;对兼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类别特征的,要按主体职能任务和发展方向确定类别。
(四)把清理规范贯彻分类始终。
对不符合分类改革方向、职能弱化、没有公益服务发展空间的事业单位,要通过撤销或合并等方式进行调整。
对政事、事企职能分离后,不具备独立设置条件的事业单位要进行整合。
鼓励和支持打破原有管理体制和部门界限,对同类事业单位进行跨部门、跨行业整合。
(五)兼顾行业体制改革实施分类。
要做好与行业体制改革的衔接。
行业体制改革已明确方向的,要继续落实改革任务;确需调整改革方向的,由改革牵头部门同有关部门统筹研究提出意见,按程序报批。
市委、市政府直属和部门所属事业单位、群众团体机关及其他组织所属事业单位全部纳入分类范围。
按照社会功能,将现有事业单位划分为承担行政职能、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和从事公益服务三个类别。
(一)承担行政职能事业单位。
指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中央有关政策规定,承担行政决策、行政执行、行政监督等职能的事业单位。
认定承担行政职能事业单位应同时具备以下三个条件:一是必须承担行政职能;二是承担的行政职能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或中央有关政策规定作为依据,包括国家法律、国务院颁布的行政法规、全国人大常委会发布的法律解释、党中央和国务院文件;三是承担的行政职能必须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或中央有关政策规定的明确授权(即明确指向事业单位)。
国家法律法规和中央政策规定只有原则性表述,没有明确具体行政职能和授权指向的,不作为认定依据;规章和地方性法规不作为认定依据;受委托承担行政职能的不作为认定依据。
(二)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事业单位。
指所提供的产品或服务可以由市场配置资源、不承担公益服务职责的事业单位。
认定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事业单位应具备以下三个条件之一:一是主要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以营利为目的;二是所提供的产品或服务不属于政府必须提供的公益服务范围;三是所提供的产品或服务能够且应当通过市场获得。
(三)从事公益服务事业单位。
指面向社会提供公益服务和为机关行使职能提供支持保障的事业单位。
根据职责任务、服务对象和资源配置方式等情况,将从事公益服务的事业单位细分为公益一类、公益二类。
公益一类事业单位。
指承担义务教育、基础性科研、公共文化、公共卫生及基层的基本医疗服务等基本公益服务,不能或不宜由市场配置资源的事业单位。
认定公益一类事业单位应同时具备以下三个条件:一是面向社会提供基本公益服务或仅为机关行使职能提供支持保障;二是不能或不宜由市场配置资源;三是不得从事经营活动,其宗旨、业务范围和服务规范由国家确定。
公益二类事业单位。
指承担高等教育、非营利医疗等公益服务,可部分由市场配置资源的事业单位。
认定公益二类事业单位应同时具备以下三个条件:一是面向社会提供公益服务或主要为机关行使职能提供支持保障,并可部分由市场配置资源;二是按照国家确定的公益目标和相关标准开展活动;三是在确保公益目标的前提下,可依据相关法律法规提供与主业相关的服务,收益的使用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第一阶段:动员部署(xx年2月中旬)1.各部门要切实把握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各项规定与要求,认真学习传达《榆树市事业单位分类工作实施方案》,研究解读关于实施分类的相关标准、条件、明确政策节点和适用范围,把握实施分类的各项要求。
2.根据全市事业单位分类工作会议精神,召开实施分类工作动员部署会,对分类工作总体安排进行统一部署,明确任务,宣传政策,提出要求,落实责任。
3.各部门要对所属事业单位现状进行调查研究,全面掌握实施分类事业单位的机构编制、职能范围和运行状态、经费形式和资产管理等涉及分类的有关情况。
4.各部门要对所属事业单位承担职能任务情况进行认真梳理,确认主体职能、社会功能、其他职能配置、职能复合、事企职能交叉等情况,搜集相关政策文件依据。
第二阶段:制定方案(xx年2月底前)5.各部门要结合实际,研究制定《事业单位分类工作方案》,对实施分类的总体要求、主体内容、工作程序、时间节点、组织领导等方面作出明确详细安排。
6.各事业单位要在征求本单位职工意见的基础上形成分类初步意见报主管部门;主管部门在充分研究论证的基础上,征求市委、市政府分管领导意见后,提交部门党组(党委)会议审议后,形成《xx部门事业单位分类意见》(白头稿)。
7.对拟划入承担行政职能类事业单位的,要按规定起草《承担行政职能事业单位呈报备案的报告》(白头稿),由市编办负责上报省编办审核同意后备案。
第三阶段:沟通协商(xx年3月中旬)8.各部门要与编办就《xx部门事业单位分类意见》(白头稿)进行初步沟通,就类别认定问题进行协商。
9.沟通协商达成一致意见的,由各部门将《xx部门事业单位分类意见》、《事业单位类别认定呈报备案表》、《事业单位“三定”规定》(代拟稿)及有关备件一并报送市编办。
10.沟通协商未达成一致意见的,由市编办就其主体职能和社会功能作进一步调查论证,提出类别认定意见。
第四阶段:审核批复(xx年4月底)11.市编办负责对各部门(单位)上报的《xx部门(单位)事业单位分类意见》〔正式文,并附各事业单位“三定”规定(代拟稿)〕进行审核,根据事业单位类型,会同组织、财政、人社、法制等部门提出审核意见,并按规定程序报批。
12.对认定类别意见不一致的,由市编办将主管部门意见和会商意见一并提交市编委审定,以市编委文件批复。
第五阶段:检查验收(xx年5月底)13.各部门按照全市统一要求,对所属事业单位分类和落实“三定”规定情况进行自查,准备相关资料,形成自查报告。
14.市编办组织有关力量,对事业单位分类和落实“三定”规定情况进行集中检查验收,对所发现的问题提出整改意见,并限期整改。
15.市编办根据检查验收情况,起草检查验收工作报告,报市编委审定,并报省编办备案。
第六阶段:工作总结(xx年6月底)16.市编办根据全市事业单位分类工作情况,起草《榆树市事业单位分类工作总结》,报市编委同意后,上报省编办。
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关系到公益性事业单位的发展,关系到事业单位干部职工的切身利益,更关系到社会稳定。
各部门要加强领导,精心谋划,缜密实施,保证事业单位分类顺利进行。
(一)加强组织领导。
市委、市政府负责全市事业单位分类的组织领导,成立市事业单位分类领导小组(名单附后),负责具体工作。
市编办负责指导全市事业单位分类工作。
各部门分别成立事业单位领导小组,负责领导本部门所属事业单位分类;各事业单位主管部门为分类工作第一责任人,对本部门所属事业单位分类负总责,组织实施所属事业单位分类工作;事业单位为分类工作的具体负责人,对主管部门负责,承担本单位分类工作的直接责任。
(二)把握分类政策。
对已认定为承担行政职能、但尚未调整到位的事业单位,要继续按照现行法律和政策规定履行职责,使用事业编制且只减不增,人事、财务、社会保险等依照国家现行政策规定实施管理。
(三)严格审批程序。
市委、市政府直属事业单位的分类意见,由直属事业单位负责提出,报市编办审核,按程序与财政、人社等部门会商并达成一致后,按规定程序报批;部门所属事业单位的分类意见,由主管部门负责提出,报市编办审核,按程序与财政、人社等部门会商并达成一致后,按规定程序报批。
(四)强化调度指导。
市事业单位分类领导小组负责建立规范有效的部门间协调沟通机制,明确沟通协调方式,及时调度工作进展情况。
要建立联络员制度,加强与有关部门和事业单位主管部门的工作联系,保证分类工作稳步推进。
(五)组织验收评估。
市事业单位分类领导小组牵头组织成立验收评估组。
对各部门事业单位分类实施工作情况开展验收评估。
全市事业单位分类工作结束后,市事业单位分类领导小组对事业单位分类形成专题报告,上报市委、市政府。
并在上级部门验收结束后,向各部门反馈分类结果。
(六)严肃工作纪律。
各部门在实施分类时,要严格执行机构编制、组织人事纪律,严格履行工作程序,严格遵守财务和资产管理等各项规定,严禁违规进人,严禁突击提拔干部,严禁超职数配备领导干部或违规提高干部职级待遇,严禁以各种手段挤占、侵吞、转移国有资产,确保事业单位人员思想不散、工作不断、秩序不乱。
市事业单位分类领导小组下设1个办公室、5个工作组。
设在市编办,主任由xx同志兼任。
负责全市事业单位分类工作的组织、协调工作。
设在市编办,组长由xx同志兼任。
工作职责:依据中发〔xx〕5号、中办发〔xx〕28号、国办发〔xx〕37号、吉发〔xx〕31号和吉办发〔xx〕28号文件精神,负责事业单位分类、事业单位公益服务职能与生产经营职能分离指导工作;负责事业单位分类目录制定;负责各部门事业单位分类审核;负责事业单位分类验收组织工作;负责事业单位事企职能分离指导工作;负责制定事业单位分类后“三定”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