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合集下载

绘画整合

绘画整合

高中美术《绘画》模块课程整合报告高二孙鲁楠《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绘画)(选修)》,是供普通高中学生学习美术课程的选修教材之一,全书编选了7课内容,适合18课时的学习使用。

绘画本来是美术学科中的一个基础性的、而且门类相当繁多和应用十分广泛的模块,为了适应高中学生的选修实际情况,依据课程标准的基本精神和要求,进行了慎重的精选与合理的编排。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课标》)的第一部分指出:“制定新的《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应力求体现我国普通高中教育的培养目标,鼓励学生在感受、体验、参与、探究、思考和合作等学习活动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基本的美术知识与技能,体验美术学习的过程和方法,形成有益于个人和社会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课程改革,要构建符合基础教育要求的具有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的美术课程体系,为不同兴趣和专长的学生提供进一步发展的平台。

”这就为实验教材明确了最基本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

此外,《课标》所规定的“课程的基本理念”,即“(一)体现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满足发展的需求;(二)理解祖国优秀艺术,尊重世界多元文化;(三)注重学习方法和过程,提高美术素养;(四)强调创新精神,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五)提倡质性评价,促进个性发展。

”等,也都应成为本册教材编写的极其重要的理论依据和必须遵循的编写原则。

基于《课标》的以上规定,我们在编写过程中对本册教材的整体结构以及体系特色,逐步明确和确立了以下的各种设想。

一、既重视美术作品的欣赏教学,也注重绘画表现的实践练习;既注重绘画基础知识的学习与造型艺术观念的培养和形成,也要强调基本绘画技能技法和创作过程的体验、尝试与实际应用。

1997年颁布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艺术欣赏课教学大纲》和随后出版的试用教材,都只规定了美术欣赏的内容。

而新的《课标》则明确要求在提高学生美术鉴赏能力的基础上,使他们“积极参与绘画或雕塑造型活动”,“灵活地运用材料,选择适合自己的绘画或雕塑语言和相关技法,创作一件以上的绘画作品或雕塑作品,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级美术说课稿

级美术说课稿

级美术说课稿《高中美术——绘画中的色彩表现》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绘画中的色彩表现》,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本节课选自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鉴赏》中的一个重要章节。

色彩作为绘画的重要表现语言,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和表现力。

通过对绘画中色彩表现的学习,能够帮助学生提高对色彩的感知和运用能力,进而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和艺术创造力。

教材首先介绍了色彩的基本概念和属性,包括色相、明度、纯度等,为学生理解色彩奠定了基础。

接着,通过对不同绘画作品的分析,展示了色彩在表现情感、营造氛围、塑造形象等方面的作用。

最后,引导学生进行色彩实践,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创作自己的作品。

二、学情分析授课对象是高一年级的学生,他们在初中阶段已经对色彩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对于色彩在绘画中的表现和运用还缺乏系统的认识和深入的理解。

这个阶段的学生思维活跃,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喜欢尝试新鲜事物,但在观察、分析和表达方面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培养。

三、教学目标基于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了解色彩的基本概念和属性,掌握色彩在绘画中的表现方法和技巧,能够运用色彩表现自己的情感和想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欣赏、分析优秀的绘画作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审美能力;通过实践操作,提高学生的色彩运用能力和创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绘画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艺术素养,让学生在创作中体验到色彩带来的乐趣和成就感。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色彩的基本概念和属性,色彩在绘画中的表现方法和技巧。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色彩表达情感和想法,以及如何解决学生在色彩实践中遇到的问题。

五、教学方法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色彩的基本知识和原理,让学生对色彩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实验)解读教育部基础教育司一、对普通高中美术新课程中系列与模块设置的理解国家《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中对普通高中的课程改革的性质作出了基本认定:即我国未来的高中教育不是精英教育,而是大众教育;不是应试教育,而是素质教育。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培养目标:1.培养全面适应环境的完整人格。

2.运用工具和媒介,体验艺术的创造性活动。

3.培养对环境艺术的认识和欣赏。

4.培养解决日常生活中艺术方面问题的能力。

5.通过创造性的解决艺术方面的问题来提高学生改善环境的兴趣。

6.形成敏锐的艺术鉴赏力。

7.获得艺术方面知识。

8.培养进步和开放的艺术观念。

9.扩大艺术爱好提供娱乐的方式。

10.获得开发非常才能的机会。

二、普通高中美术新课程的解读1.新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大力推进教育创新,构建具有中国特色、充满活力的普通高中新课程体系,为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奠定基础。

2. .新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内容,增强与社会进步、科技发展、学生经验的联系,拓展视野,引导创新与实践适应社会需求的多样化和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构建重基础、多样化、有层次、综合性的课程结构;创设有利于建立新型学习方式的课程实施环境,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建立与新课程相配套的评价机制,改进校内评价,推行学生学业成绩与成长记录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式,探索建立课程实施质量的监督和调控机制;赋予学校合理而充分的课程自主权,为学校创造性地实施国家课程、因地制宜地开发学校课程和学生有效选择课程提供保障。

3.在高中阶段特别强调: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自觉维护国家尊严和利益,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弘扬民族精神,有为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作贡献的强烈愿望;具有民主与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维护社会正义,自觉行使公民的权利,履行公民的义务,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并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具有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掌握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形成收集、判断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具有基本的科学与人文素养、环境意识、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具有强健的体魄、顽强的意志,形成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审美情趣,初步具有独立生活的能力、职业意识、创业精神和人生规划能力;正确认识自己,尊重他人,学会交流与合作,具有团队精神,理解文化的多样性,初步具有国际视野和参与国际交往的能力。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实验)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实验)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第一部分 前 言 美术课程是普通高中课程的组成部分之一。

它对于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积极的作用。

1997年《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艺术欣赏课教学大纲(初审稿)》的颁布,使美术课程正式进入普通高中课程体系,从而形成了我国基础教育美术课程相对完整的格局。

但是也应该看到,我国的普通高中美术课程仍有一些方面尚需改革和完善,才能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

制订新的《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应力求体现我国普通高中教育的培养目标,鼓励学生在感受、体验、参与、探究、思考和合作等学习活动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基本的美术知识与技能,体验美术学习的过程和方法,形成有益于个人和社会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课程改革,要构建符合基础教育要求的具有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的美术课程体系,为不同兴趣和专长的学生提供进一步发展的平台。

一、课程性质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是艺术学习领域中的必修课程之一。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既与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课程相衔接,又具有自己的特点,是高一层次的美术课程。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具有人文学科的特征,能够帮助学生实现下列价值:(一)陶冶审美情操,提高生活品质美术是一种视觉艺术,在发展学生的视知觉,获得以视觉为主的审美体验,陶冶审美情操,提高生活品质等方面,具有其他学科难以替代的作用。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能够提高学生对自然物、人造物形态美的认识,提高对美术作品的内容、材料、形式、风格的多样性的认识,使学生体验美术与生活的关系,陶冶审美情操,提高生活品质。

(二)传承文化艺术,弘扬人文精神我国的美术有着悠久的历史和辉煌的成就,与其他国家和民族的美术共同构成世界美术的多元化。

美术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美术课程具有传承文化艺术的功能。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能使学生较为全面地了解美术与自我、美术与自然、美术与社会等方面的关系,引导学生热爱祖国,理解文化艺术,弘扬人文精神。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
首先,美术教科书应该贴近学生的生活和实际,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

通过对日常生活中的艺术元素进行分析和感悟,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美术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和热爱。

其次,美术教科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表现能力。

在教学内容
的选择上,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引导学生欣赏和理解不同类型的艺术作品,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艺术表现能力,引导学生进行创作实践,提高学生的艺术表现能力和创造力。

另外,美术教科书还应该注重传统与现代相结合,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教学内容的安排上,要充分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让学生了解和感受中国传统艺术的魅力。

同时,要注重现代艺术的引入,让学生了解和感受现代艺术的魅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实践操作的训练,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和实际操作能力。

最后,美术教科书的编写还应该注重教学手段和方法的创新。

在教学手段和方
法上,要注重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的优势,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要注重教学方法的创新,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总之,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的编写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它关系到
学生的艺术修养和审美素养的培养,关系到美术教育的质量和水平。

因此,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美术教科书编写的重要性,不断加强对美术教科书编写工作的研究和实践,不断提高美术教科书的编写质量和水平,为学生的美术教育提供更好的教学资源和条件。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实验)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实验)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实验)普通高中教育应在义务教育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素质,为学生的多样性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和广阔的空间。

因此,高中课程的设置应充分注意均衡性和多样性。

高中美术课程的设置与改革,是高中课程整体改革的重要环节,是均衡性和多样性课程理念的实际体现。

随着美育被列入教育方针,我国的中小学美术教育迎来了最好的发展机遇。

1996年《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艺术欣赏课教学大纲(初审稿)》的颁布,使美术课程正式进入普通高中课程体系,从而形成了我国基础教育美术课程相对完整的格局,但是也应该看到,我国的普通高中美术课程仍有一些方面尚需改革和完善,才能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

制订新的《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应力求体现我国普通高中教育的培养目标,鼓励学生在感受、体验、参与、探究,思考和合作等学习活动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基本的美术知识与技能,体会美术学习的过程和方法,形成有益于个人和社会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课程改革,要构建符合基础教育要求具有基础性、多样性和选择性的美术课程体系,增强美术课程对学生发展要求的适应性,为不同兴趣和专长的学生提供进一步发展的平台。

高中美术课程标准结构图一、课程性质↓二、课程价值↓三、课程理念↓四、课程总目标↓五、课程内容↓模块A美术鉴赏1、学习目标2、学习内容3、评价建议模块B绘画·雕塑1、学习目标2、学习内容3、评价建议模块C设计·工艺1、学习目标2、学习内容3、评价建议模块D书法·篆刻1、学习目标2、学习内容3、评价建议模块E现代媒体艺术1、学习目标2、学习内容3、评价建议↓六、教学建议↓七、课程资源↓八、教材编写建议↓附:名词解释一、课程性质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是艺术学习领域中的必修课程之一。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既与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课程相衔接,又具有自己的特点,是高一层次的美术课程。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具有人文学科的特征,体现基础性、多样性和选择性。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实验)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实验)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实验)普通高中教育应在义务教育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素质,为学生的多样性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和广阔的空间。

因此,高中课程的设置应充分注意均衡性和多样性。

高中美术课程的设置与改革,是高中课程整体改革的重要环节,是均衡性和多样性课程理念的实际体现。

随着美育被列入教育方针,我国的中小学美术教育迎来了最好的发展机遇。

1996年《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艺术欣赏课教学大纲(初审稿)》的颁布,使美术课程正式进入普通高中课程体系,从而形成了我国基础教育美术课程相对完整的格局,但是也应该看到,我国的普通高中美术课程仍有一些方面尚需改革和完善,才能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

制订新的《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应力求体现我国普通高中教育的培养目标,鼓励学生在感受、体验、参与、探究,思考和合作等学习活动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基本的美术知识与技能,体会美术学习的过程和方法,形成有益于个人和社会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课程改革,要构建符合基础教育要求具有基础性、多样性和选择性的美术课程体系,增强美术课程对学生发展要求的适应性,为不同兴趣和专长的学生提供进一步发展的平台。

高中美术课程标准结构图一、课程性质↓二、课程价值↓三、课程理念↓四、课程总目标↓五、课程内容↓模块A美术鉴赏1、学习目标2、学习内容3、评价建议模块B绘画·雕塑1、学习目标2、学习内容3、评价建议模块C设计·工艺1、学习目标2、学习内容3、评价建议模块D书法·篆刻1、学习目标2、学习内容3、评价建议模块E现代媒体艺术1、学习目标2、学习内容3、评价建议↓六、教学建议↓七、课程资源↓八、教材编写建议↓附:名词解释一、课程性质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是艺术学习领域中的必修课程之一。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既与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课程相衔接,又具有自己的特点,是高一层次的美术课程。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具有人文学科的特征,体现基础性、多样性和选择性。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选修)绘画》绘画(18课时)第一课认识绘画艺‎术第二课中国画的艺‎术境界和艺‎术语言第三课尝试体验中‎国画的笔墨‎情趣---学画中国画‎第四课西方绘画的‎表现图示与‎艺术特征第五课简捷地捕捉‎物象的方法‎---线描写生第六课色彩的表现‎与材料的选‎择---色彩画初试‎第七课版画艺术的‎独特美感---黑白或套色‎版画《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选修)工艺》工艺(10课时)第一课工艺的内涵‎第二课笔插的设计‎与制作第三课书籍保护的‎设计制作第四课鸟巢的设计‎与制作第五课石膏造型工‎艺制作第六课靠垫的设计‎与制作第七课扎染的设计‎与制作第八课腊绘的设计‎与制作第九课纤维艺术的‎工艺制作第十课陶瓷造型工‎艺制作个人学习工‎艺评估表《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选修)书法》书法(18课时)第一课汉字与书法‎文化第二课隶书源流与‎赏析第三课楷书源流与‎赏析第四课行书源流与‎赏析第五课草书源流与‎赏析第六课工具材料与‎基本要求第七课点画特点分‎析及练习第八课结字特点分‎析及训练(一)第九课结字特点分‎析及训练(二)第十课结字特点分‎析及训练(三)第十一课整体临摹训‎练(一)第十二课整体临摹训‎练(二)第十三课整体临摹训‎练(三)第十四课创作训练(一)第十五课创作训练(二)第十六课创作训练(三)第十七课综合知识第十八课考察实践《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选修)电脑绘画·电脑设计》电脑绘画.电脑设计(18课时)第一课万能的虚拟‎画笔---用电脑画画‎第二课电脑工作坊‎---做个电脑设‎计师第三课神奇的三维‎世界---建设3D立‎体空间第四课建设虚拟空‎间---亦真亦幻的‎游戏世界第五课让影像动起‎来---米老鼠的诞‎生第六课创作你的动‎画片(上)第七课创作你的动‎画片(下)第八课用电脑编辑‎电影---自己当导演‎第九课声光电艺术‎---多媒体第十课让世界都知‎道---网络艺术欣‎赏与实践第十一课媒体艺术家‎第十二课媒体大赛《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选修)篆刻》篆刻(18时)第一课印章的实用‎作用与艺术‎价值第二课篆书于印章‎文字第三课实用印章的‎发展演变(一)第四课实用印章的‎发展演变(二)第五课流派篆刻及‎风格特征(一)第六课流派篆刻及‎风格特征(二)第七课篆刻的工具‎材料与基本‎理念第八课篆书技法分‎析与训练第九课篆书临摹训‎练第十课刀法分析及‎训练第十一课白文印临摹‎练习第十二课朱文印临摹‎练习第十三课边款刻法与‎拓法第十四课字法与章法‎练习第十五课白文印创作‎练习第十六课朱文印创作‎练习第十七课自由创作第十八课观摩考察。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书法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书法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书法《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书法)(选修)》编写说明刘恒本教材以中国书法艺术的发展史、书法的基本原理及主要书体的技法原则为基本内容,力求利用知识传授和技能训练相结合的教学手段,使学生对中国的书法艺术形成概括、准确的认识和比较详细的了解,对于常见、常用的隶书、楷书和行书三种书体的书写技法具有基本的理解及实践经验。

通过学习,学生可以简要地掌握中国书法艺术的发展概况、主要书体的基本特征及历史上著名书法家的风格特点与代表作品;能够运用书法专用概念、术语结合书法作品进行描述、评论或者表达自己的感受;可以独立完成隶书、楷书及行书的简单作品创作。

同时,教材还结合每课的具体内容,适当地介绍与书法艺术密切相关的文史知识、历史文物知识及文房四宝知识,从而丰富学生的知识结构,达到培养学生了解和热爱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具备欣赏和简单分析古今书法作品的基本能力,为今后能够继续深人从事书法学习与书法实践打下基础。

在课程设置与分配上,本教材采取知识介绍与技能训练并重的方式,教材分为3个单元共18课时,具体安排如下。

第一单元内容是书法文化与书体源流知识,分为5课时。

通过对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五种书体的发展演变过程,基本风格特点及相关知识的介绍,并配以大量作品附图,使学生对中国书法的发展历史、基本原理及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价值获得一个比较全面和准确的了解,对各个历史时期的书法基本特点、著名书法家及其代表作品形成具体的认识,并熟悉书法专用的概念、术语及表述方式。

第1课《汉字与书法文化》本课分三部分:“汉字的起源与书法的产生”主要对汉字早期发展与篆书的各种类型进行介绍;“书法的实用价值与艺术特征”介绍书法艺术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的法则规范;“书法在传统文化中的地位”主要介绍书法对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表现以及在中外文化交流中的作用。

第2课《隶书源流与赏析》本课分三部分:“隶书的产生”介绍隶书形成过程以及基本特点;“汉代隶书的辉煌”介绍汉隶的成就及主要作品;“隶书的复兴”介绍清代以来隶书的繁荣情况及代表性书法家和作品。

第八课美术作品的意义与价值判断

第八课美术作品的意义与价值判断

课堂实践:
《 艰 苦 岁 月 》 潘 鹤
马奈 《吹笛少年》
吹 笛 女 》 布 岱 尔

艰苦岁月(雕塑,高100厘米,1957年, 中国革命军事博物馆藏) 潘鹤
潘鹤(1925— ),广州市人。广州美术学院雕塑系教授。1940年 开始从事艺术活动。1957年为中国革命军事博物馆创作了他的代表作 《艰苦岁月》。在这件作品中,潘鹤真实地再现了万里长征那个“艰苦岁 月”里红军的形象和精神风貌:残破的军帽,褴褛的军衣,裸露的脚丫, 艰难的生活留下的粗壮的胸骨,如钢棍的手指上一支古色的长笛,干裂的 嘴唇轻贴笛孔,快活地吹奏着悠扬的乐曲;脸上的粗皮舒展开来,嘴角露 着会心的微笑,额上如壑的深沟中贮存着艰苦岁月里结成的苦难——这是 潘鹤的雕塑《艰苦岁月》里老战士的形象。而一个满脸稚气的小红军战士 则蜷缩在他的身旁,一手抱着长枪,一手托着下颌,聆听着那美妙的笛声, 微笑而遐想的目光向上伸展,放逐于无限的长空,憧憬着未来的理想。这 个形象已超越了个别性,而成为一个时代的精神象征。
5、心理学批评
由于美术作品是由 一个个美术家创作完成 的,所以,心理学批判 侧重从美术家个人的气 质、个性、情感和心理 的角度对作品做出品价 其中还包括了美术家在 创作过程中的下意识和 潜意识活动等。
课堂总结:
体验才能作出自己的判断。而对美术作品意义和价值的判断又不是任意 的,必须建立在对美术作品及其相关知识的了解的基础之上。 在美术鉴赏中,别人的感受不能代替你的感受,每个人都必须通过自己 的亲身
美观 价值 感受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美术鉴赏】(人美版)第8课
所有的美术作品 都一样重要吗?
美术作品意义 与价值的判断
泾川三中 巨小成
美术作品意义与价值的判断依据: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实验教科书(美术鉴赏)(选修)说明-人教版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实验教科书(美术鉴赏)(选修)说明-人教版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实验教科书(美术鉴赏)(选修)说明-人教版《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鉴赏)(选修)》说明-人教版(20XX-10-14 00:23:16)作为普通高中阶段美术科目的学习模块之一,《美术鉴赏》课程在帮助学生学会欣赏、鉴别与评价中外美术作品的过程中,逐步提高学生艺术鉴赏力、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热爱中华民族文化和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情感和立场。

二、编写指导思想1.通过教学,帮助学生了解美术的范围、性质、各门类的特点及中外美术发展的大体脉络。

2.帮助学生掌握美术鉴赏的基本方法,通过对具体作品的典型分析,以点带面,触类旁通,尽量做到每课教学都能使学生了解相关的美术观点、美术规律。

重要在于理解和贯通,养成独立分析能力,而不在于记住个别结论。

3.启发学生利用当地文化资源、美术现象,结合从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进行调查研究,收集资料(包括作著录、绘示意图、作统计、调查报告等),作出自己的分析判断,加强理论与实践的联系。

三、中国美术鉴赏框架结构和教学要点中国美术鉴赏共18课,包括美术门类中的工艺美术、建筑、雕塑、绘画与民间美术。

由于课时所限,还有些重要门类未包括,如书法、篆刻、摄影等。

课程内容尽量兼顾美术发展的纵向演变与横向参照。

选择各个门类、古今比较有代表性的作者与作品,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举一反三地了解和认识该门类的特点。

在教学过程中,最好能参照《绘画》《雕塑》《工艺》《设计》《书法》《篆刻》《摄影·摄像》《电脑绘画·电脑设计》等教材的内容与图像,以丰富相关知识。

第一课《学些美术鉴赏知识》(1课时)本课主要是让学生概略地了解美术是什么?包括哪些主要的门类?懂得进行美术鉴赏应具备哪些知识,从而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爱好,受到审美教育。

教学中可从进行美术作品的著录做起。

著录过程是认真观察、理解、研究作品与作者的过程,同时也是认识、熟悉该美术门类艺术特点的过程。

本教科书每课都有一些对具体作品的介绍和品评,可作为学生学习鉴赏不同门类美术作品的参照。

高中美术 《工艺》教材编写说明

高中美术 《工艺》教材编写说明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工艺)(选修)》编写说明杨永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工艺)(选修)》模块的教材,是为了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而开设的,是在义务教育阶段美术课程“设计·应用”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与延伸,并分别把“设计”与“工艺”内容有所侧重地编写为两册。

根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制定的《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实验)》规定的课程系列中,关于“工艺”的涵义,既不是专职工艺美术,也不是专指一般的加工技术,而是一门为了“帮助学生广泛的接触材料,认识功能与形式的关系,提高策划设计、绘图、制作能力和形成创造意识”而专门设置的课程。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工艺)(选修)》模块的学习内容,主要是选取高中学生学习和生活中,一些必要的手工艺学习活动展开的,所涉及的都是一些最基本的工艺观念和技法,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判断和实践的能力,使大脑和双手协调发展,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潜能。

本教科书所说的“工艺”,是指创造人工制品的手工技艺活动,不同于单纯的“技术”,但与之又有所联系,其本质的区别在于不是简单的复制加工,而是有创意的手工艺制作。

本书中所讲的“工艺”和“设计”是分不开的,工艺是实现设计构思的重要手段,也是进一步完善设计意图的必要过程。

这是一门非专业性质的手工艺实践课程。

是一项具有较强技巧性和艺术性的创造活动。

本册教科书中的课题,以贴近高中学生的生活实际为基础;利用比较简单的工具和设备就可以进行作业,选取便于寻找和购买的材料;通过教师示范,学生动手实践,能够比较好的掌握和熟练,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要求学生通过创意、选材、制作的过程,把握所要创造物品的功能效用,灵活运用“因材施艺”的原则,学会掌握工具和充分利用工具,按照美的规律去创造。

这是一门重视创意,技术为体现设计构思的“工艺”课程。

《工艺》模块的内容,不同于劳动技术课。

工艺课程教学要求学生通过所设定的课题作业,不断理解所制作物品的功能效用,材料技术和形式美感之间的关系,在完成创意构思的过程中,强调再动手实践的全过程,讲述方法和程序,按照最有效的方法,合理的程序进行作业,必然会比较好地体现设计意图。

第一课雕塑艺术的主要特点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高中美术

第一课雕塑艺术的主要特点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高中美术

第一课雕塑艺术的主要特点作者:本社教材阅读一、教材分析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对作为空间艺术的雕塑有所了解、有所认识,以达到开阔眼界,增进知识,陶冶情操,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和感受、体验、鉴赏雕塑艺术美的能力,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的目的。

二内容结构本课共分 5个自然段。

第一部分介绍了两个外国的雕塑家,主要目的在于说明雕塑创作的特点和艰辛。

第二部分一、雕塑的概念首先介绍了什么是雕塑,以及雕塑创作的主要手法和特征。

第三部分二、雕塑的样式简单介绍了雕塑的两大类型:圆雕和浮雕。

第四部分三、雕塑的材料讲的是雕塑一般都使用些什么材料。

第五部分四、雕塑的风格类型讲的是雕塑的一般表现手法和风格类型。

三教学的重点与难点本课是对雕塑的一般特点的介绍,重点在于对雕塑的概念、样式、材料和风格类型的讲解。

难点是要讲清这几个方面并不容易,只要作一般的介绍,让学生对雕塑的这几个方面有所认识和了解就可以了。

二、教学内容资料一课文资料分析 1.雕塑的概念雕塑是指以雕、刻、塑以及堆、焊、敲击、编织等手段制作三维空间形象的美术。

传统的材料有石、木、金属、石膏、树脂及黏土等。

圆雕、浮雕和透雕镂空雕是基本形式。

在同一环境下用一种圆雕或浮雕共同表达一个主题内容的叫组雕。

传统的观念认为雕塑是静态的、可视的、可触的三维物体,以主体的造型形象和空间形式反映现实。

因之有所谓“凝固的舞蹈”之说,或被比作凝练的诗句。

它不长于叙述,只能表现动作的一个片刻。

以静态造型表现运动,是作品效果生动的重要原因。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观念的变化,在现代艺术中出现了反传统的四维雕塑、五维雕塑、声光艺术、动态雕塑以及软雕塑等。

这是由于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出现,冲破了由牛顿学说建立的世界观,改变了人们的时空观念,使现代艺术家有条件站在更高的层次上去认识世界和表现世界,突破传统的三维的静态的形式,朝向多维的时空心态方面探索。

雕塑的产生和发展与人类的生产活动紧密相联,同时又受到各个时代宗教、哲学等社会意识形态的直接影响。

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美术鉴赏

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美术鉴赏
价值,提高审美能力。
学法——注重培养独立精
神,倡导自主学习、研究性 学习和合作学习,引导学生 主动探究艺术的本质、特性 和文化内涵。主要指导学生 采用小组合作讨论、自主
探究的学习方法。
教学环境与资源准备
教学环境 多媒体教室
老师准备:视频片段、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学生准备: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课前搜集有关“三杰”
设计意图:可以极大激发学生的 好奇心和迫切了解画家及其他作 品的愿望,很自然的引出本课的 课题。
观察比较归纳——形成认识
设的计参意与《图热最:情进后,一的充步晚分激餐激发》活学课生堂美,术使鉴教赏师课 上课和学生学习过程成为轻松自然、 充分享受的过程!并能充分锻炼学生 合作学习的能力,可以使不同层次的 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都能得到审美方
法的锻炼和审美能力的提升。
《创世纪》
1、三件作品分别《带椅给中你圣何母种》感觉?
2、你们组在达成共识的基础上认为 哪件作品最优秀?
教 学 过 程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2.观察比较归纳——形成认识 3.研究讨论——提高认识
整合一: 整合二: 整合三:
4.总结反思——深化认识
5.任务后延——自主探究 评价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欣赏三杰的作品,深入分析作品及其艺术 风格。
学生对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时代特点,它
教学难点 在历史上的重要作用,特别是当时的先进
思想--人文主义,缺乏比较深入的了解。
教法、学法
教法——多媒体演示法
情境教学法 在教师的引导下,借助多媒 体技术,创设生活化的教学 情境,通过开放性问题的设 置和比较分析来启发学生掌 握欣赏的方法,使学生能够 自主讨论、体会美术的文化
研究讨论——提高认识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
(1)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课程计划;
(2)明确课程目标,确保课程内容的系统性与连贯性;
(3)加强课程实施的过程管理,确保教学质量的提高。
2.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1)整合校内外资源,丰富课程内容;
(2)鼓励教师开发校本课程,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
(3)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课程资源的共享性。
(1)掌握美术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2)了解中国美术史、世界美术史及重要美术流派;
(3)熟悉各类美术作品的特点、风格和创作方法;
(4)具备一定的美术鉴赏、创作和表现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体验、实践,掌握美术表现的基本方法;
(2)运用美术语言和多种表现手法,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和创意;
十一、安全与环保教育
1.安全教育:
(1)在教学中强调使用美术工具、材料的安全知识;
(2)定期进行安全演练,提高学生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3)确保教学活动中的安全措施得到有效执行。
2.环保教育:
(1)在课程中融入环保理念,引导学生关注环境保护;
(2)鼓励学生利用废旧物品进行美术创作,提倡资源再利用;
(3)组织环保主题活动,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行动能力。
(1)定期进行美术创作实践,提高个人专业素养;
(2)参与专业培训,拓宽美术知识领域;
(3)与其他美术教师交流,共享教学资源与经验。
3.教育教学研究:
(1)开展课题研究,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
(2)撰写教育教学论文,总结教学经验;
(3)参与教育部门组织的教研活动,提升教研能力。
八、课程管理
1.课程计划的制定与实施:
(2)定期反馈评价结果,指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

人美版高中美术必修《美术鉴赏》第1课培养审美的眼睛--美术鉴赏及其意义教案

人美版高中美术必修《美术鉴赏》第1课培养审美的眼睛--美术鉴赏及其意义教案

“培养审美的眼睛”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美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鉴赏》第1课
一、课时
1课时
教材分析:本课作为高中整个美术鉴赏教学的开篇,对后面的教学具有指导意义。

学情分析:通过调查很多同学以前接受美术教育的机会很少,尤其是农村的学生,初中和小学的美术课几乎是是自习,但同学们对美术鉴赏很感兴趣,很多同学都会很仔细地欣赏课本中的作品图片。

二、课业类型:欣赏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知道什么是美术鉴赏,了解美术鉴赏的一般方法。

(二)方法与过程:能正确区分美术门类,学会运用美术鉴赏的一般方法分析鉴赏美术作品。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明确学习美术鉴赏的意义,产生对美术鉴赏的兴趣四、探索重点
培养学生送审美的眼睛,让学生掌握美术鉴赏的一般方法,认识美术鉴赏对于个人未来人生发展的重要价值和意义。

(审美应是一种主动地行为,因为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只有具备了一双审美的眼睛,才能会看和主动。


五、探索难点
如何结合实例讲清美术的主要分类方法、美术鉴赏的概念和美术鉴赏一般过程或方法。

六、教学方法:讲述与启发,讨论与评价,ppt展示。

七、教学过程:
作业布置:自选一幅摄影图片或者是设计作品图片,根据课中所了解的美术鉴赏的一般方法来运用其进行鉴赏。

板书设计:
美术鉴赏及其意义
一、什么是美术鉴赏
二、美术作品是如何分门别类的?三、美术鉴赏的意义
绘画、认识功能
雕塑、教育功

建筑、审美功能设计、
书法、
摄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体例呈现方式特点
本套教材努力贯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精神,立 足改革,使教材真正体现新的课程理念、新的 教材功能与面貌。9个模块教材体例有所差异。 鉴赏优秀作品以介绍为主,也力求突出学生的 活动,学生的表达。教学内容也有拓展。工艺、 设计与绘画、雕刻教材以富有趣味的内容与清 晰的示范,设置了一个个生动的教学环境,吸 引学生参与实践。书法、篆刻、摄影/摄像、电 脑绘画/电脑设计教材,欣赏和表现结合、图文 并茂、脑手并用,使教材呈现出观赏性与实用 性相统一的面貌。真正达到体例服从目标、服 从教学需要的目的。
2.认真贯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精神,更新教育观念,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 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建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 价值观、课程观、质量观的教材体系。
编写指导思想
3.认真落实《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 精神,使课程、教材成为艺术教育的重 要内容和手段,使高中艺术教育真正得 到落实,彻底改变高中艺术课程空白的 局面。提高高中美术教材的质量。
2.教学互动。改变以往单纯讲授,“满堂灌” 的模式,提倡给学生以表达的空间。充分考 虑学生的主动性,提高自主学习、合作交流, 尤其在作业设计中,强调学生动脑、动手。
目标与结构特点
3.以提高审美能力、鉴别能力为重要目标。无论是 鉴赏还是表现、设计、手工,都作为审美活动,培 养“眼力”,提高“品位”。
5.有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掌握、适应时代发展 需要的双基。有初步的科学与人文素养,环境意识、 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6.强健的体魄、顽强的意志、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审 美情趣。
7.学会交流合作,理解文化多样性。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编写目的
1.我们编写高中美术教材,是为了积极参与教 学改革,为课程改革和教材建设作贡献。在我 国的目前阶段,高中美术教材建设具有创新、 开拓的意义,我们编写高中美术教材是有意义 的探索。
2.高中阶段对学生人生观、审美观、价值观的 养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学生进行先进的 美术文化教育,吸引学生积极参与美术教育活 动,创设良好的美术学习环境,提高学生的艺 术修养,培养创造精神。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文 化价值观和具有一定的艺术设计与表现能力。 我们力争通过美术教材,实践三个代表的重要 思想。
教材主要特点
1.认真实施新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并加以具 体化,使课程标准提出的课程理念、课程价 值观、课程模式得到创造性的体观,既遵循 又有探索,因此,开拓性、探索性是本教材 的首要特点。
2.紧密围绕提高学生兴趣与能力,教学内容 的选择少而精,每个模块之间既协调又有相 对的独立性,在统一的体系下各有特点。
目标与结构特点
按课标要求分为美术欣赏、绘画、雕塑、 工艺、设计、篆刻、摄影/摄像、电脑绘 画/电脑设计9个模块编写,共9册。作为 一套完整的教材,在课程与教材的性质 上应是统一的,即定性为文化修养课程, 体系统一、教学理念统一。
目标与结构特点
1.以学生为本。内容的选择以学生生活及需 要为出发点,选择终身必备的基础知识,方 式方法也力求符合高中生心理和生理的特点, 拓展视野引导创新和实践。
4.强调实践能力的培养。即使在美术鉴赏模块,也 有资料查询、信息处理、考察参观、讨论表达、艺 术实践等环节与活动。但在内容选择与教学系统设 计上,充分发挥不同模块的功能作用。如美术鉴赏 模块,重在鉴赏评述,理论学习与体验为主;绘画 与雕塑模块和工艺、设计模块,以实际训练和创作 为主,强调动手和表现;而摄影/摄像、电脑美术/ 电脑设计和书法、篆刻模块,在具体训练与表现为 主的前提下,理论与欣赏兼而有之。
目标与结构特点
5.建立发展性评价体系,实行学生学业 成绩和成长记录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式。
6.课程由三个层次构成 学习领域(如语言与文学、艺术) 科目(如语文、英语、美术) 模块(如美术鉴赏、绘画、书法)
体系特点
本套教材在体系上,尽可能与九年义务 教务教育体系相衔接,因此,在体系建 构上,学习了九年义务教育和高中美术 课程标准。体系的价值取向,以教学活 动和美术学科范畴结合。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 实验教科书
编写说明 人民教育出版社
高中教育的培养目标
1.在九年义务教育基础上,提高素质, 面向大众的基础教育。
2.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高中教育的培养目标
3.热爱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维护国家尊严和利 益,宏扬民族精神。
4.具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公德,行使 权利,履行义务,具有社会责任感。
体系特点
这一体系在于淡化专业体系,有利于学 生文化素养的培养。当然,由于是美术 课程,还要以美术的范畴来构建。其实 质是非美术专业的美术教育体系。
体系特点
在内容选择上,突出作为一种修养必备的知识、 技能的学习与训练。知识的学习和技能的训练,其 目的并非掌握专业或学科的技能,只是作为理解美 术文化的一种载体。如山水画的临摹与表现,其目 的不是掌握山水画技法,而是为了通过训练,对山 水画乃至中国画产生感性认识,加深对中国画的理 解。即使是实用倾向很强的书法,要想通过18课时 掌握书法篆刻艺术,并达到一定艺术水平,也是不 可能的。书写训练的目的,也在于提高对书法艺术 的认识,进行艺术体验。
教材主要特点
3.以生动和趣味性强的内容导入、浅显易懂 与深入精到结合,力争深入浅出。以实践为 主,在实践过程中处理好理论、活动及实践 的关系。
4.纵向上,与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一脉相 承,既衔接又有区别,体现一体化和阶段化 的结合。横向上,与历史、文学、音乐、社 会相联系,讲求学科之间的联系,具有一定 的综合性。
编写目的
3.以教材建设为切入口,培养、培训美术骨干 教师,促进高中美术教师队伍建设。目前我国 高中美术课处于初级建设阶段,美术课开课率 低,教师数量少,素质偏低,应当利用新课标 新教材的实验,促使开课率提高,促进教师队 伍建设。
编写指导思想
1.以十六大报告精神为指针,认真贯彻三个代 表思想,向学生介绍优秀美术作品,提高学生 素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