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道感染细菌指南

合集下载

呼吸道感染细菌学检验操作规范

呼吸道感染细菌学检验操作规范
实验室检测
细菌培养
01
02
03
04
培养基选择
根据不同病原体选择适宜的培 养基,如血琼脂、巧克力琼脂 等。
标本采集
采集呼吸道分泌物、痰液、肺 泡灌洗液等作为培养样本。
培养条件
菌落鉴别
在恒温(35-37℃)条件下进行 培养,观察菌落生长情况。
根据菌落的形态、染色特性、 生化反应等指标鉴别细菌种类 。
药敏试验
分子生物学检测
细菌学快速检测
采用自动化仪器和试剂盒进行细菌学 快速检测,如免疫分析仪、干式生化 分析仪等。
利用PCR等分子生物学技术检测病原 体核酸,具有快速、敏感的优点。
05
结果报告与解读
结果报告的格式与内容
检验结果
包括细菌培养、药敏试验等结果, 应详细记录。
检验报告单
应包括患者基本信息、送检标本类 型、检验项目、检验结果及结论等。
事故应急处理
制定实验室事故应急处理预案 ,并定期进行演练,确保在发 生事故时能够迅速、有效地应
对。
THANK YOU
感谢聆听
检验报告时间
应在规定时间内出具检验报告,并 注明报告时间。
结果解读与临床意义
解读依据
根据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 结合患者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 指标进行综合分析。
临床意义
为医生提供细菌种类、耐药性及 感染部位等信息,指导临床用药 和治疗方案制定。
结果报告的注意事项
准确性
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避免误差和误报。
样本稀释
将采集的样本进行稀释, 以便后续的细菌分离和培 养。
样本预处理
对稀释后的样本进行预处 理,如添加抗菌药物,以 抑制其他微生物的生长。

呼吸系统感染的抗生素治疗指南

呼吸系统感染的抗生素治疗指南

呼吸系统感染的抗生素治疗指南呼吸系统感染是指由细菌、病毒或真菌引起的呼吸道感染,包括鼻咽炎、扁桃体炎、喉炎、气管炎、支气管炎、肺炎等疾病。

抗生素被广泛应用于呼吸系统感染的治疗,但由于抗生素的滥用导致的抗药性正在成为全球性的健康危机。

为了合理使用抗生素,以下是针对呼吸系统感染的抗生素治疗指南。

1.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包括鼻咽炎、扁桃体炎和咽炎。

通常由病毒引起,抗生素对此类感染无效。

治疗建议:- 鼻咽炎:休息、多饮水、辅助支持疗法,如鼻洗,使用止痛药缓解症状。

- 扁桃体炎:休息、多饮水、使用止痛药、漱口水、盐水漱口,对于复发性感染建议复查咽拭子。

- 咽炎:休息、多饮水、使用止痛药、盐水漱口,症状持续超过7天或复发性感染时建议复查咽拭子。

2. 急性气管支气管炎急性气管支气管炎主要由病毒引起,少数病例由细菌感染引起。

病情较轻的患者一般不需要抗生素治疗,以下情况可考虑使用抗生素:- 高热持续超过3天。

- 年龄小于6个月的婴幼儿。

- 基础疾病或免疫功能低下患者。

常用的抗生素有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及其盐和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3. 社区获得性肺炎社区获得性肺炎是一种常见的呼吸系统感染,主要由细菌感染引起。

治疗需考虑以下因素:- 年龄、性别和基础疾病。

- 是否需要住院治疗。

- 是否有多重耐药菌感染的风险。

依据患者情况,可根据以下几种方案选择抗生素:- 轻度肺炎的成年患者:口服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及其盐或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时间通常为7-10天。

- 中度或重度肺炎的成人患者:静脉给药第三代头孢菌素或氟喹诺酮类抗生素,治疗时间通常为7-14天。

- 儿童和老年患者:静脉给药第三代头孢菌素或氟喹诺酮类抗生素,治疗时间因年龄和个体差异而异。

- 孕妇:对孕妇进行详细的评估后,可选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及盐。

4. 支气管扩张和肺囊肿感染支气管扩张和肺囊肿感染的治疗主要依据患者的病情和感染程度,可选择静脉或口服抗生素。

常规治疗通常包括静脉使用第三代头孢菌素或氟喹诺酮类抗生素。

上呼吸道感染抗生素使用指南

上呼吸道感染抗生素使用指南

上呼吸道感染抗生素使用指南引言:上呼吸道感染是指影响口腔、咽喉、喉、鼻和鼻窦的疾病。

这些感染通常由病毒引起,但也可能由细菌感染引发。

在临床实践中,上呼吸道感染是最常见的病因之一。

然而,抗生素的滥用和不正确的使用已经导致了细菌耐药问题的加剧。

因此,正确使用抗生素是上呼吸道感染管理的关键一环,本文将为您介绍上呼吸道感染抗生素使用的指南。

一、病原菌特点和常见致病菌:上呼吸道感染最常见的病原体是呼吸道病毒,包括流感病毒、腺病毒、副流感病毒等。

细菌感染通常较少见,但在某些情况下,如临床症状严重、免疫功能低下或合并其他疾病时,细菌感染的风险会增加。

常见的致病菌包括链球菌、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等。

二、合理使用抗生素的原则:1. 区分病毒和细菌感染:根据临床症状和体征,尽量确定感染的病原类型。

例如,病毒感染通常伴有流涕、咳嗽等上呼吸道症状,而细菌感染则可能出现高热、咽痛等症状。

2. 仅对细菌感染使用抗生素:由于病毒感染无法通过抗生素治疗,因此应仅在确定为细菌感染时使用抗生素。

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体征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医生可以判断是否存在细菌感染的可能性。

3. 根据药敏试验选择抗生素:如果确定需要使用抗生素治疗,应进行药敏试验,以确保药物的选择是对的。

药敏试验可以指导医生在治疗过程中选择最有效的抗生素。

4. 因人而异的治疗:不同的患者可能具有不同的细菌感染风险和抗生素耐受性。

因此,在选择抗生素时,医生必须综合考虑患者的年龄、妊娠状况、药物过敏史和其他病史。

三、抗生素的常用选择:对于上呼吸道感染的细菌感染,常用的抗生素有以下几种:1. 青霉素类药物:包括青霉素G、青霉素V等。

这些药物对于多种细菌感染有较好的疗效,但近年来由于耐药问题的增加,使用时需要谨慎。

2. 大环内酯类药物:如红霉素、阿奇霉素等。

这些抗生素具有广谱抗菌活性,可以用于对多种细菌感染的治疗。

3. 头孢菌素类药物:包括头孢氨苄、头孢呋辛等。

这些药物对于革兰阳性细菌和部分革兰阴性细菌有较好的覆盖范围。

呼吸道感染的细菌感染

呼吸道感染的细菌感染

呼吸道感染的细菌感染呼吸道感染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它通常由细菌、病毒或真菌引起。

其中,细菌感染在呼吸道感染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

本文将重点讨论呼吸道感染中的细菌感染,并探讨其病因、症状、治疗和预防措施。

一、细菌感染的病因呼吸道细菌感染的病因主要有两个方面。

首先是细菌的直接传播。

当出现一个或多个感染者时,细菌可通过空气飞沫、咳嗽、打喷嚏等途径传播给他人。

另外,共用物品、接触被感染者或携带细菌的物体也是细菌传播的途径之一。

其次是细菌的自身特性。

不同细菌具有不同类型的感染性,某些细菌易于引起呼吸道感染。

二、细菌感染的症状呼吸道感染的细菌感染症状各有不同,下面就几种常见的症状进行了解释。

1. 咳嗽及喉咙痛:细菌感染引起的咳嗽通常会伴有痰液的产生,痰液可能呈现黄绿色并具有浓稠的质地。

这种咳嗽可能伴随着喉咙痛。

2. 发热:细菌感染可导致发热,体温升高是身体抵抗细菌感染的一种自然反应。

3. 呼吸急促:细菌感染会导致呼吸道炎症和堵塞,使呼吸变得困难,呼吸急促就是常见的症状之一。

4. 胸痛和胸闷:细菌感染可引起胸部不适,表现为胸痛和胸闷。

三、细菌感染的治疗方法针对呼吸道感染的细菌感染,及时的治疗和抗生素的应用是非常重要的。

1. 找寻病原体:首先需要进行病原体的检测和鉴定,以确定细菌的种类和药敏试验,从而选择合适的抗生素。

2. 使用抗生素:经过病原体检测和药敏试验,医生会根据检测结果选择合适的抗生素。

患者应遵守医嘱,按时按量服用药物。

3. 对症治疗:除了使用抗生素外,对症治疗也是非常重要的。

例如,对发热、咳嗽、喉咙痛等症状进行缓解和控制。

四、细菌感染的预防措施预防细菌感染是非常重要的一环,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预防细菌感染的方法。

1. 注意个人卫生: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切勿随地吐痰。

2. 增强免疫力:通过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充足睡眠等方式增强自身免疫力,减少感染的几率。

3. 避免接触感染源:尽量避免与感染者密切接触,并不共用个人物品。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基层诊疗指南(完整版)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基层诊疗指南(完整版)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基层诊疗指南(完整版)一、概述急性上呼吸道感染(upper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URTI,简称上感),是包括鼻腔、咽或喉部急性炎症的总称,它不是一个疾病诊断,而是一组疾病的总称,包括普通感冒、病毒性咽炎、喉炎、疱疹性咽峡炎、咽结膜热、细菌性咽-扁桃体炎。

主要病原体是病毒,少数为细菌。

通常病情轻、病程短、多可自愈,预后好。

但发病率高,有时可伴有严重并发症,需积极防治。

(一)定义上感是由各种病毒和/或细菌引起的主要侵犯鼻、咽或喉部急性炎症的总称。

以病毒多见,约占70%~80%,主要包括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鼻病毒、埃可病毒、柯萨奇病毒、麻疹病毒和风疹病毒等。

细菌感染约占20%~30%,以溶血性链球菌最为多见,其次为流感嗜血杆菌、肺炎球菌和葡萄球菌等,偶见革兰阴性杆菌[1]。

(二)分类根据病因和病变范围的不同,有以下类型:1.普通感冒:俗称"伤风",又称急性鼻炎或上呼吸道卡他,以鼻咽部卡他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

多由鼻病毒引起,其次为冠状病毒、副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埃可病毒、柯萨奇病毒等。

起病较急,主要表现为鼻部症状,如喷嚏、鼻塞、流清水样鼻涕,也可表现为咳嗽、咽干、咽痒或灼热感,甚至鼻后滴漏感。

发病同时或数小时后可有喷嚏、鼻塞、流清水样鼻涕等症状。

2~3 d后鼻涕变稠,常伴咽痛、流泪、味觉减退、呼吸不畅、声嘶等。

一般无发热及全身症状,或仅有低热、不适、轻度畏寒、头痛。

体检可见鼻腔黏膜充血、水肿、有分泌物,咽部轻度充血。

一般5~7 d 可痊愈。

2.急性病毒性咽炎或喉炎:(1)急性病毒性咽炎:多由鼻病毒、腺病毒、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以及肠道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等引起。

临床特征为咽部发痒或灼热感,咳嗽少见,一般咽痛不明显。

当吞咽疼痛时,常提示有链球菌感染。

体检咽部明显充血水肿,颌下淋巴结肿大且触痛。

(2)急性病毒性喉炎:多由鼻病毒、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及腺病毒等引起。

2024版呼吸道传染病防治指南

2024版呼吸道传染病防治指南
效切断传播途径。
保护易感人群
对于老年人、儿童、孕产妇、慢 性病患者等易感人群,应加强保 护,如接种疫苗、提高免疫力等。
控制传染源
对于已经感染的患者和疑似患者, 应进行隔离治疗,以减少传染源 对周围人群的传播风险。同时, 加强疫情监测和报告,及时发现
和控制疫情。
02
常见呼吸道传染病介绍
流行性感冒
病因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疫苗研发与应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未来将有更多针对呼吸道传染 病的疫苗问世,为预防和控制呼吸道传染病提供有力武器。
智能化监测与预警系统 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建立智能化监测与预 警系统,实现对呼吸道传染病的实时监测和预警。
多元化治疗手段 未来呼吸道传染病的治疗手段将更加多元化,包括药物治 疗、免疫治疗、基因治疗等多种方法,为患者提供更多选 择。
的药物进行治疗。
病情严重程度
02
根据患者病情轻重,制定个性化的药物治疗方案,确保治疗效
果和安全性。
药物敏感性和耐药性
03
考虑病原体对药物的敏感性和患者可能产生的耐药性,选择具
有针对性的药物。
抗生素使用注意事项
合理使用抗生素
严格掌握抗生素的使用指征,避免滥用和误用,减少耐药性的产 生。
注意药物剂量和疗程
根据患者病情和抗生素的药代动力学特点,合理安排药物剂量和 疗程,确保治疗效果。
监测药物不良反应
密切关注患者在使用抗生素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及时采 取措施进行处理。
对症支持治疗措施
退热治疗
针对发热患者,采取物理降温或药物降温措施, 缓解患者不适。
止咳祛痰
对于咳嗽、咳痰患者,选用适当的止咳祛痰药物, 帮助患者排痰和减轻咳嗽症状。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临床诊疗指南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临床诊疗指南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临床诊疗指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指鼻腔、咽或喉部急性炎症的概称。

该病不分年龄、性别、职业和地区,全年皆可发病,但冬春季节多发。

病毒通过含有病毒的飞沫或被污染的用具传播,多数为散发性,但常在气候变时流行。

一个人一年内可有多次发病,因为无交叉免疫,同时在健康人群中有病毒携带者。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约70%-80%由病毒引起,主要有流感病毒(甲型、乙型、丙型)、副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鼻病毒、埃可病毒、柯萨奇病毒、麻疹病毒、风疹病毒等。

细菌感染可直接或继病毒感染之后发生,以溶血性链球菌多见,其次为流感嗜血杆菌、肺炎链球菌和葡萄球菌等。

偶见革兰阴性杆菌。

其感染的主要表现为鼻炎、咽喉炎或扁桃体炎。

当为受凉、淋雨、过度疲劳等诱发因素,使全身或呼吸道局部防御功能降低时,原有存在于上呼吸道或从外界入侵的病毒或细菌迅速繁殖,引起本病。

老幼体弱或有慢性呼吸道疾如鼻窦炎、扁桃体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者,更易患病。

普通感冒俗称“伤风”,又称急性鼻炎或上呼吸道卡他,以鼻咽部卡他症状为主要表现。

成人多为鼻病毒引起,次为副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埃可病毒、柯萨奇病毒等。

起病急。

初期有咽干、咽痒或烧灼感,发病同时或数小时后,可有喷嚏、鼻塞、流清水样鼻涕,2-3天后变稠。

可伴咽痛,有时由于耳咽管炎使听力减退,也可出现流泪、味觉迟钝、呼吸不畅、声嘶、少量咳嗽等。

一般无发热及全身症状,或仅有低热、不适、轻度胃寒和头痛。

检查可见鼻腔粘膜充血、水肿、有分泌物,咽部轻度充血。

如无并发症,一般5-7天后痊愈。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性感冒病毒引起。

潜伏期1-2日,最短数小时,最长3天。

起病多急骤,症状变化多,主要以全身中毒症状为主,呼吸道症状轻微或不明显。

临床表现和轻重程度差异颇大。

1.单纯型:这是最常见的类型,通常开始出现畏寒或寒战、发热,接着全身不适、腰背酸痛、四肢疼痛、头昏头痛等症状。

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消化道症状,如食欲不振、恶心、便秘等。

呼吸道感染诊断和治疗指南

呼吸道感染诊断和治疗指南

呼吸道感染诊断和治疗指南
引言
呼吸道感染是常见的疾病,它可以发生在任何年龄段,并可导致咳嗽、打喷嚏、喉咙痛、流鼻涕、发热等症状。

呼吸道感染的种类很多,从普通感冒到严重的肺炎都有可能。

因此,诊断和治疗呼吸道感染十分重要。

诊断
- 根据症状和体征进行诊断,如喉咙痛、咳嗽、发热、流清鼻涕等;
- 通过痰液和血液检查确定感染的病原体;
- 通过X线检查确定是否存在肺炎等并发症。

治疗
- 对于绝大多数的呼吸道感染患者,治疗是不必要的。

可以通过休息和饮食来缓解症状;
- 对于症状严重的患者,可以用一些药物来治疗,如发热和疼痛的药物、镇咳药、抗组织胺药等;
- 对于细菌感染引起的呼吸道感染,可以使用抗生素治疗。

预防
- 保持手卫生;
- 保持室内外的空气流通;
- 在公共场所佩戴口罩;
- 保持良好的生活惯和饮食惯;
- 接种相应的疫苗。

总之,对于呼吸道感染,及时的诊断和治疗是很重要的。

如果您怀疑自己患有呼吸道感染,请及时咨询医生,以便得到及时的诊断和治疗。

2023儿童呼吸道感染管理指南(完整版)

2023儿童呼吸道感染管理指南(完整版)

2023儿童呼吸道感染管理指南(完整版)
简介
本文档是2023年儿童呼吸道感染管理指南的完整版。

该指南旨在为医务人员提供关于儿童呼吸道感染的最新指导,以便有效管理和治疗这种常见疾病。

分类和诊断
儿童呼吸道感染可分为上呼吸道感染和下呼吸道感染。

上呼吸道感染常见的病原体包括流感病毒和冠状病毒等,而下呼吸道感染则主要由细菌引起。

诊断儿童呼吸道感染应综合考虑患者的临床表现、体征和实验室检查结果。

常用的诊断方法包括体温测量、咽拭子检测和咳嗽反射试验等。

治疗原则
儿童呼吸道感染的治疗应根据病原体类型和严重程度进行个体化管理。

一般情况下,治疗的原则包括以下几点:
1. 对症治疗:通过控制症状、缓解疼痛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来改善患者的病情。

2. 细菌感染的治疗:使用适当的抗生素治疗细菌引起的下呼吸
道感染,但需根据抗生素敏感性测试的结果进行选择。

3. 病毒感染的治疗: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通常无需特殊治疗,
而是通过对症治疗来缓解症状。

4. 预防措施:加强个人卫生惯、接种疫苗和避免接触病原体是
预防儿童呼吸道感染的有效措施。

常见并发症
儿童呼吸道感染的并发症包括肺炎、中耳炎、气管支气管炎等。

对于有并发症的患儿,应及时诊断和治疗,以有效控制疾病的进展。

结语
本指南提供了关于儿童呼吸道感染管理的全面指导,旨在帮助
医务人员更好地了解和治疗这一疾病。

但请注意,具体治疗方案仍
需根据具体情况和医生的专业判断来确定。

下呼吸道感染抗菌药物使用指南

下呼吸道感染抗菌药物使用指南

您的位置:首页 > 我的继续教育 > 全文临床抗生素的合理应用下呼吸道感染抗菌药物的使用解放军总医院刘又宁下呼吸道感染是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下呼吸道感染治疗的关键在于正确的诊断和制定正确的治疗策略,并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以减少病原体的耐药率。

一、氨基甙类抗生素的投药方法氨基甙类抗生素是治疗肺炎的常用药物,但因其毒性较大,容易产生耐药,一般很少单独使用。

氨基甙类联合β-内酰胺类治疗重症或耐药细菌肺炎是值得推荐的方案之一。

国外已有大量的动物实验和符合循证医学要求的临床实验结果表明,氨基甙类日剂量一次使用与分二、三次使用相比,疗效没有变化(也有报告认为增加),耳、肾毒性有所减少。

动物实验结果表明,阿米卡星日剂量一次使用与二次使用相比,药效相当,血肌酐清除率下降幅度减少,耳蜗外毛细胞缺失率也减少。

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在治疗后16小时与治疗后72小时,单次给药组比分两次给药组有所减少,但其差别没有统计学意义。

C-反应蛋白,在治疗72小时后,单次给药组较两次给药组下降明显,提示单次给药效果要好。

药摄入总量减少。

二、喹诺酮类药物应用价值喹诺酮类药物目前临床应用的主要有:诺氟沙星、依诺沙星、氧氟沙星、培氧沙星、环丙沙星、洛美沙星、氟罗沙星、左氟沙星,其中绝大多数国内已能生产。

(一)喹诺酮类药物的优点喹诺酮类药物口服吸收好,吸收率在90 %以上,口服可以代替注射,很少发生过敏反应,使用前不用皮试,临床应用方便。

喹诺酮类药物抗菌谱广,组织穿透力强,在肺组织中浓度高。

喹诺酮类药物不仅对细菌有效,对非典型致病源支原体、衣原体和军团菌均有较好疗效。

(二)喹诺酮类药物的不足1.神经系统不良反应如头痛、头晕、睡眠障碍、情绪变化等发生率较高,严重时可出现癫痫样发作。

2.有潜在催畸作用并影响幼年动物的骨关节发育。

喹诺酮的机制是直接作用于细菌的DNA,可能同时会影响到胚胎的DNA,孕妇和儿童不宜应用。

3.药敏实验虽然比较理想,但是一般血药浓度不是很高,临床效果不好,决定杀菌活性的Cmax/MIC并不十分理想。

呼吸道感染病症的抗生素选择与用药指南

呼吸道感染病症的抗生素选择与用药指南

呼吸道感染病症的抗生素选择与用药指南呼吸道感染是指由各种致病菌引起的疾病,包括上呼吸道感染(如鼻窦炎、咽炎)和下呼吸道感染(如支气管炎、肺炎)。

由于呼吸道感染常由细菌引起,抗生素的使用对于抑制感染病症的进展至关重要。

本文将为您介绍呼吸道感染病症的抗生素选择与用药指南,以便患者和医生能够更好地应对呼吸道感染。

一、抗生素选择的原则对于呼吸道感染病症的抗生素选择,需要根据致病菌的特点、患者的病情以及抗生素的耐药性情况来综合考虑。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抗生素选择原则:1. 应用广谱抗生素:对于一般的上呼吸道感染,如鼻窦炎和咽喉炎,常见的致病菌包括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等。

选择应用广谱抗生素,如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等,可以覆盖大部分致病菌,从而有效抑制感染。

2. 个体化治疗:对于下呼吸道感染,如支气管炎和肺炎,选择抗生素需要根据致病菌的情况来进行个体化治疗。

常见的致病菌包括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半乳糖杆菌等。

对于轻度病例,应考虑使用口服抗生素;对于重度病例,尤其是需要住院治疗的患者,应考虑使用静脉注射抗生素。

3. 耐药菌的识别:近年来,抗生素的滥用导致细菌耐药性的增加。

在临床实践中,应警惕耐药菌的出现,并在抗生素选择中考虑细菌的耐药性情况。

如果可能,应进行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以帮助制定更准确的抗生素治疗方案。

二、常见呼吸道感染病症的抗生素治疗指南1. 鼻窦炎:对于一般的鼻窦炎,可首选口服广谱抗生素,如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Augmentin)或头孢菌素类(如头孢地尼)。

如症状严重,或存在抗生素耐药菌的风险,则可选择更强效的抗生素,如呼吸喷雾用头孢曲松(Zefinha)。

2. 咽炎:对于病毒引起的一般咽炎,不宜使用抗生素治疗,应采取对症治疗,如局部含漱盐水、漱口药水等。

如病情严重或有细菌感染的征象,可选择青霉素类抗生素或麦考酚酯(Azithromycin)。

3. 支气管炎:对于轻度的急性支气管炎,口服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或纤维素类抗生素即可;对于重度和复发性支气管炎,可选择青霉素类的注射剂。

下呼吸道感染细菌培养操作规范解读

下呼吸道感染细菌培养操作规范解读

下呼吸道感染细菌培养操作规范解读引言:下呼吸道感染是指细菌侵入呼吸道,引发炎症反应和感染。

细菌培养是诊断下呼吸道感染的重要方法之一,它可以确定感染的微生物种类以及对药物的敏感性,指导合理的抗感染治疗。

下面对下呼吸道感染细菌培养操作规范进行解读。

一、培养基选择:制备培养基是进行细菌培养的重要环节。

常见的下呼吸道感染细菌培养基有血琼脂培养基、MacConkey琼脂培养基、巴斯德培养基等。

血琼脂培养基适用于大多数细菌的培养,MacConkey琼脂培养基可用于选择性培养革兰阴性杆菌,巴斯德培养基则常用于痰液的培养。

二、样品采集:样品采集是细菌培养的前提,因此操作规范的制定对准确采集样品至关重要。

下呼吸道采样的常见方法包括痰液、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

痰液是最常见的样品,正确的采集方法是由患者自行深呼吸后,咳出痰液至少5mL以上。

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和支气管肺泡冲洗液的操作需要经验丰富的医护人员进行。

三、样品运输:样品运输是培养质量的重要环节。

样品需要尽快送至实验室进行处理,少数情况下可以在运输过程中使用冷藏剂保持样品的新鲜度。

样品应由医护人员妥善包装,标明患者信息、采集日期、样品性质等。

四、样品处理:样品进入实验室后,需要进行处理以提取细菌。

首先,将样品进行离心,然后用生理盐水洗涤,使样品含有细菌的液体分离。

接下来,可以进行细菌培养的操作。

五、细菌培养:细菌培养是最关键的步骤,操作规范对培养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具有重要影响。

常用的细菌培养方法有涂布法、点菌法、渗透法等。

涂布法适用于不同类型的细菌,点菌法适用于分离杂菌,渗透法适用于培养一些特定菌株。

细菌培养需要进行一系列步骤,如选取合适的培养基,调节pH值,控制培养温度和培养时间等。

六、结果的解读:培养结果需要经过专业人员进行解读,判断感染的微生物种类和数量,以及对药物的敏感性。

常见的痰液培养结果包括呼吸道常见细菌(如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等)、革兰阴性杆菌(如大肠杆菌、克雷伯氏菌等)以及其他细菌(如金黄色葡萄球菌等)。

呼吸道感染性细菌

呼吸道感染性细菌
预防链球菌感染的主要措施是加强个 人卫生,保持室内通风,避免与感染 者接触。
流感嗜血杆菌
流感嗜血杆菌是一种常见的呼吸道病原菌,主要引起急 性呼吸道感染,如支气管炎、肺炎等。
流感嗜血杆菌的传播途径主要是通过飞沫传播,也可通 过直接接触感染者的口鼻分泌物或污染物传播。
流感嗜血杆菌感染可引发多种疾病,如脑膜炎、心内膜 炎等,严重时可导致死亡。
保持良好卫生习惯
勤洗手
经常用肥皂和流动水洗手 ,或使用含有至少60%酒 精的手部消毒液。
避免接触感染源
避免接触呼吸道感染患者 ,如有可能,尽量保持距 离。
戴口罩
在公共场所或人员密集的 地方,应佩戴口罩以减少 飞沫传播的风险。
疫苗接种
接种疫苗
根据医生建议接种针对特定呼吸 道感染性细菌的疫苗,如流感疫
THANKS
感谢观看
苗、肺炎球菌疫苗等。
及时接种
按照疫苗接种计划,按时接种相关 疫苗,确保免疫保护。
了解疫苗信息
了解疫苗的适应症、禁忌症和注意 事项,以便做出明智的接种决策。
04
呼吸道感染性细菌的治疗
抗生素治疗
抗生素选择
抗生素治疗注意事项
根据感染的具体病菌类型,选择敏感 的抗生素进行治疗,如青霉素、头孢 菌素等。
在治疗过程中,需注意观察病情变化 ,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同时注意预防 抗生素的不良反应。
肺炎球菌感染案例
总结词
肺炎球菌感染是一种常见的呼吸道感染性疾病,主要通过飞 沫传播,引起肺炎等症状。
详细描述
肺炎球菌感染通常在冬季和春季高发,患者会出现发热、咳 嗽、呼吸困难等症状。治疗肺炎球菌感染需要使用抗生素, 如青霉素、头孢菌素等,同时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免疫力 也是预防肺炎球菌感染的重要措施。

成人急性呼吸道感染抗菌药物指南

成人急性呼吸道感染抗菌药物指南


3. 高水平建议(指证据等级) 除非怀疑存在肺炎,否则不应经验性使用抗菌 药物。
咽炎

咽炎是上呼吸道感染的表现形式之一,常呈自 限性,通常表现为咽痛,进而表现为吞咽困难, 同时合并或不合并全身症状。
1. 判断菌感染的可能性


大部分咽炎源于病毒,常见的有鼻病毒、冠状病毒、 腺病毒、单纯疱疹病毒、副流感病毒、肠病毒、EB 病毒、巨细胞病毒、流感病毒。患者表现为咽痛和其 他相关症状,包括咳嗽、鼻塞、结膜炎、声音嘶哑、 腹泻,或咽部病变(溃疡或水泡)。通常不需要进一 步的试验。 但是,应该排除 A 组链球菌感染,并排除其他严重感 染。考虑存在细菌感染症状的患者可以进行 A 组链球 菌快速抗原检测或者咽部标本培养,或者两者同时进 行。可疑的临床表现包括持续性的发热、寒战、盗汗、 淋巴结压痛、咽部扁桃体渗出、猩红热样皮疹、腭部 瘀点、扁桃体肿大。
2. 管理策略



2012 年 IDSA 建议仅当患者有链球菌试验的阳性结果时才考虑 给予抗菌药物。应选择窄谱的抗菌药物,疗程通常 10 天才能根 除。 尽管大部分咽炎的病因都是病毒,但是超过 60% 的患者给予了 抗菌药物。诊断为 A 组链球菌感染的患者使用抗菌药物可以缩 短咽痛的病程,但是获益很有限。证据表明抗菌药物可以预防 A 组链球菌复杂感染,比如急性风湿热、扁桃体周围脓肿和 A 组 链球菌的进一步传播、爆发。不建议对于慢性 A 组链球菌携带 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也不建议行扁桃体切除术来降低发病率。 成人咽痛患者可以给予对症治疗。阿司匹林、对乙酰氨基酚这些 非甾体抗炎药和咽喉含片可以减轻疼痛。盐水、利多卡因胶浆和 其他类似混合物的证据不足。咽痛的典型病程通常不超过 1 周, 抗菌药物对于缓解症状获益极少,并且有不良效果。

呼吸道感染 细菌性 疗程及停药指征

呼吸道感染 细菌性 疗程及停药指征

一.急性细菌性上呼吸道感染:急性细菌性咽炎及扁桃体炎1.青霉素为首选,可选用青霉素G,也可肌内注射普鲁卡因青霉素或口服青霉素V,或口服阿莫西林,疗程均为10 天。

2.青霉素过敏患者可口服四环素或对溶血性链球菌敏感的氟喹诺酮类。

大环内酯的应用应参照当地药敏情况。

3.其他可选药有口服第一代或第二代头孢菌素,疗程10 天,但不能用于有青霉素过敏性休克史的患者。

急性细菌性中耳炎1.抗菌治疗应覆盖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和卡他莫拉菌等。

2.疗程7~10 天,以减少复发。

急性细菌性鼻窦炎1.初始治疗应覆盖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和卡他莫拉菌,如阿莫西林/克拉维酸,而后根据治疗反应和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调整用药。

2.局部用血管收缩药,以利于鼻窦内脓液引流。

3.疗程10~14 天,以减少复发。

二.CAP:患者诊断明确,经有效治疗后病情明显好转,体温正常超过24 h且满足临床稳定的其他4项指标,可以转为口服药物治疗,无需要进一步处理的并发症及精神障碍等情况时,可以考虑出院(I A)。

临床稳定标准5项指标:(1)体温≤37.8℃;(2)心率≤100次/rain;(3)呼吸频率≤24次/rain;(4)收缩压≥90 mmHg;(5)氧饱和度≥90%(或者动脉氧分压≥60 mmHg,吸空气条件下)(ⅡA)。

三.HAP or V AP:抗菌药物治疗的停药指征: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影像学和实验室检查(特别是PCT)等结果决定停药时机(ⅢB)。

参考文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修订工作组.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年版[M].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5.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中国成人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2016年版)[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16,(4):253-279.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感染学组. 中国成人医院获得性肺炎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2018年版)[J].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2018(4).。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基层诊疗指南精选全文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基层诊疗指南精选全文

基层诊疗指南
二、病因学分析
1. 诱因或危险因素
各种导致全身或呼吸道局部防御功能降低的原因,如受凉、淋雨、气候突变、过度疲劳等均 可诱发。
2. 病因
主要由病毒引起,20%~30%由细菌引起,细菌感染可直接感染或继发于病毒感染之后。
3. 机制
当机体或呼吸道局部防御功能降低时,原已存在于上呼吸道或从外界侵入的病毒或细菌迅速 繁殖,引起本病。老幼体弱、免疫功能低下或患有慢性呼吸道疾病的患者易患本病。
基层诊疗指南
三、识别、诊断与转诊
2. 诊断方法
(4)鉴别诊断:
③ 急性传染病前驱症状:某些急性传染病(如麻疹、流行f生出血热、流行性脑脊髓膜炎、脊髓灰 质炎、伤寒、斑疹伤寒)在患病初期常有上呼吸道症状,但这些疾病常常有流行季节和地区,并 具有一些特异性的症状和体征。必要时实验室检查亦有助于鉴别。
流 行 性 脑 脊 髓 膜 炎 :
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状为前驱期症状,约有90%的患者在发病后2~3d在上颌第二磨牙部位的颊黏膜上 可见灰白色小斑点(科氏斑),而上感无科氏斑。
流 行 性 出 血 热 :
主要传染源是鼠类,流行具有地区性。 可有头痛、腰痛、眼眶痛(俗称三痛)症状,发热、出血及肾损害为三大主征,典型患者可有发热期、 低血压休克期、少尿期、多尿期及恢复期5期。上感全身中毒症状轻,以鼻咽部卡他症状为主。
A. 保持呼吸道通畅:
吸氧、雾化吸入,减轻黏膜水肿。
发热为最早期症状,可伴有上感症状,但常有缓脉、脾大或玫瑰疹,伤寒病原学与血清学检查阳性, 病程较长。
斑 疹 伤 寒 :
流行性斑疹伤寒多见于冬春季节,地方性斑疹伤寒多见于夏秋季节。一般起病急,脉搏较速,多有明 显头痛。发病第5~6天出现皮疹,数量多且可有出血性皮疹。外斐反应阳性。

呼吸道感染护理指南

呼吸道感染护理指南

呼吸道感染护理指南呼吸道感染是指由各种病原体引起的上呼吸道、下呼吸道及肺部感染。

该病在全球范围内普遍存在,且对人类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威胁。

为了更好地护理患有呼吸道感染的患者,本文将为您提供一份详尽的呼吸道感染护理指南。

Ⅰ. 动员全员参与抗击感染呼吸道感染的传播速度较快,因此抗击感染需要全员参与。

医疗机构应制定相关的感染控制政策和程序,并定期对人员进行培训和演练,确保每个人在护理过程中都能按照正确的操作流程进行。

Ⅱ. 做好个人防护在照顾患有呼吸道感染的患者时,护理人员必须保证自己的个人防护措施到位。

这包括佩戴医用口罩、手套、护目镜等,并且在离患者较近时做好手卫生,以减少交叉感染的风险。

Ⅲ. 给予患者适当的药物治疗在治疗呼吸道感染时,医生应对患者进行评估,确定病原体类型,并根据病情给予患者适当的抗生素治疗。

同时,要指导患者按时按量服药,遵循完整的疗程,以减少细菌耐药的风险。

Ⅳ. 加强病房环境管理呼吸道感染具有较高的传染性,因此病房环境管理至关重要。

医护人员应定期清洁和消毒病房内的常用物品和表面,保持病房空气流通畅通,充足的阳光和新鲜空气有助于减少病原体的存活。

Ⅴ. 提供适当的支持治疗除了药物治疗外,患者还需要适当的支持治疗来缓解症状和促进康复。

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提供相应的护理措施,如给予氧气治疗、适当的水分补充等,以帮助患者恢复健康。

Ⅵ. 注意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呼吸道感染容易引发并发症,如肺炎、支气管炎等。

所以,护理人员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发现可能的并发症,并采取相应的预防和处理措施,以降低风险。

总结:呼吸道感染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通过全员参与抗击感染、做好个人防护、给予患者适当的药物治疗、加强病房环境管理、提供适当的支持治疗以及注意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我们可以更好地护理呼吸道感染患者,加快其康复进程,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希望本指南能对广大医护人员在呼吸道感染护理工作中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肺炎克雷伯菌
一般不致病,但在机体免疫 力降低时,可引起多种感染,是 临床上重要的条件致病菌。
呼吸道感染病毒
1.正粘病毒科 流感病毒 2.副粘病毒科 麻疹病毒、腮腺炎病毒、
副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 3.小RNA病毒科 鼻病毒 4.冠状病毒科 冠状病毒 5.其他病毒科 腺病毒、风疹病毒
急性呼吸道感染中90%以上是由病毒引起。
从基因进化树看出,SARS冠状病毒与人 冠状病毒相距很远,故是一种新的冠状病 毒种。
核心为螺旋状单正链RNA,编码N、S、M、 E等蛋白。N蛋白在病毒转录、复制和成熟 中起作用。包膜有两种糖蛋白,S蛋白能与 细胞受体结合,使细胞发生融合,M蛋白 为跨膜蛋白,参与包膜形成。
病毒在Vero-E6细胞及FRhK-4细胞等内增 殖并引起细胞病变,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毒复制可被病人恢 复期血清所抑制。
注射白喉类毒素是预防的重要措施。可显 著地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
在注射抗毒素血清的同时还应进行抗菌治 疗,用青霉素、红霉素等均有效 。
嗜肺军团菌
1976年美国费城的一次退伍军人大会期间,暴发 流行肺炎,称为军团病。
分离新的革兰阴性杆菌命名为嗜肺军团菌 该菌自 然界普遍存在,特别易存在于各种天然水源及人 工冷、热水管道系统中。
形态多为球形,核酸为分节段的单负链RNA,由 核心和衣壳组成的核衣壳,呈螺旋对称,有包膜, 表面有刺突。
节段 编码多肽


1 PB2
RNA聚合酶与RNA转录和复制有关
2 PB1 3 PA 4 HA1、2
5 NP
同上 同上 血凝素识别与吸附宿主细胞,为中和抗原, 有亚型特异性 核蛋白,具有型特异性
抵抗力
对乙醚等脂溶剂敏感。不耐热或酸,故 用0.2%~0.5%过氧乙酸或氯制剂(如 液氯、10%次氯酸钠等),丙酮、10%甲 醛以及75%乙醇消毒。在5min内可杀死 病毒。对热的抵抗力比普通冠状病毒强, 在4℃条件下活性仅下降10%,在粪便和 尿中至少可存活1~2d,56℃30min可被 灭活,但在液氮中可长期保存。
目前常用的药物有利福平、异烟肼、对氨基水 杨酸、乙胺丁醇、链霉素等。联合应用不仅有 协同作用,还能降低耐药性。
白喉棒状杆菌
经呼吸道传播可引起白喉, 菌体两端可见 着色较深的异染颗粒 ,有鉴定意义。
白喉杆菌侵入机体,仅在咽喉部生长,产 生白喉毒素入血,可引起心肌炎、 肾上 腺功能障碍等症状。
香港甲型 H3N2、H1N1
与新甲型
流行年代 1918-1957 1957-1968 1968-1977 1977-
最初流行地 西班牙 亚洲 香港 俄罗斯
传染源患者和隐性感染者。经飞沫、气溶胶通过 呼吸道在人之间直接传播。
病毒传染性强,在人群中可迅速蔓延造成流行。 病毒仅在局部增殖,一般不入血。病毒在呼吸道 上皮细胞内增殖,扩散至邻近细胞,严重者扩散 至下呼吸道可引起病毒性肺炎。严重者可危及生 命。并发症多为继发细菌性感染,常见的是肺炎 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等。
机体感染SARS冠状病毒后,可产生抗该 病毒的特异性抗体,一般感染10d后血清中 出现IgM,15d后出现IgG。
用恢复期血清治疗得到疗效,说明抗体 有中和保护作用。同时也有细胞免疫反应, 如T细胞亚群及细胞因子的变化,在病毒刺 激下有细胞免疫防御反应,同时也会产生 免疫病理损伤。
(三)微生物学检查
致病性与免疫性
传染源是患者,隐性感染者是否有传染性尚无根据, 突发性流行,其源头是否来源于野生动物,目前不明了。
以近距离飞沫传播为主,同时可通过接触病人呼吸道分 泌物经口、鼻、眼传播,不排除经粪-口等途径传播。该 病在密闭的环境中易于传播,故有家庭和医院明显聚集现 象。人对无天然免疫力,故人群普遍易感,患者家庭成员 和医护人员等密切接触者是本病高危人群。
冬、春季上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毒,流行季节是12月至 次年的5月,SARS冠状病毒流行也符合这一规律。
潜伏期为2~10d,发热为首发症状,体温高于 38℃,可伴有头痛乏力,关节痛等,继而出现干 咳、胸闷气短等症状。肺部X线片出现阴影。
严重者肺部病变进展快,出现多叶病变,X线胸 片48小时内病灶达50%以上,同时出现呼吸困难 和低氧血症。进而产生严重肺渗出,出现呼吸窘 迫,常伴有休克、DIC、心率紊乱等症状,传染 性极强且很难抢救,死亡率很高。如原有糖尿病、 冠心病、肺气肿等基础病的老年患者死亡率可达 40%~50%。
病后对同型病毒可产生特异性免疫,但免疫力不 牢固 。
病毒诊断:在流行期根据典型症状可作出临床诊 断。实验室检查常用于流行病学监测、病毒型别 鉴定等,主要包括病毒分离培养、血清学和快速 诊断方法。
预防 流行期间避免人群聚集,对公共场所进行空 气消毒等,以防造成大流行。
接种疫苗是预防流感的特异性方法,由于流感病 毒经常发生变异,制备的疫苗必须与流行型别相 同才能有特异性预防作用。
对链霉素、异烟肼、利福平、环丝氨酸、乙胺丁 醇、卡那霉素、对氨基水杨酸等抗结核药物敏感, 但长期用药出现耐药性。
致病性
主要与菌体成分、代谢产物的毒性以及免疫 病理损伤有关。
脂质占细胞壁60%, 引起慢性肉芽肿。 磷脂:形成结核结节及干酪样坏死。 蜡质和蛋白质:引起迟发型超敏反应。 硫酸脑苷酯:在吞噬细胞内能长期存活,为
胞内寄生菌 。 核糖体RNA:主要引起免疫反应。
所致疾病
传染源 是排菌的 患者。 经呼吸道引起肺结核, 也可经消化道、破损的皮肤黏膜等途径进入机体, 侵犯多种组织器官引起结核。
原发性肺结核,常见于儿童。继发感染发生于成人。 多为原发病灶引起的内源性感染, 可经血液、淋巴 液扩散侵入肺外组织器官,引起脑、肾、骨、关节、 生殖器官、肠结核和结核性腹膜炎等。
菌体含大量分枝菌酸,故不易着色,但加温或延 长染色时间着色后能抵抗盐酸乙醇的脱色,故又 称抗酸杆菌 ,呈分枝状 。
为专性需氧菌需培养2~4w才可见菌落生长。菌落 为粗糙。
有较强的抵抗力。在干燥痰中活6~8个月,在空 气中,传染性保持8~10d;在6% H2SO4或4% NaOH中30min仍有活力。对酒精、湿热及紫外线抵 抗力较弱。
流行于夏秋季节。经飞沫传播,直接吸入下呼吸 道, 引起以肺为主的全身性感染。
临床上有流感型、肺炎型和肺外感染型。 治疗 可首选红霉素。
百日咳鲍特菌
革兰阴性短杆菌,是百日咳的病原体。 传染源为病人和带菌者。儿童易感。通过飞沫
传播。菌不进入血流,主要造成局部组织损伤。 病后可获得持久免疫力,很少再次感染。百日
四、麻疹病毒
人是唯一自然宿主。传染源是患者,通过飞沫 传播,传染性最强,易感者接触后几乎全部发病 , 易并发细菌性肺炎,是死亡主要原因。有0.1%的 患者发生脑脊髓炎,是迟发型超敏反应性疾病。 麻疹病愈后,平均7年,百万分之一患者出现亚急 性硬化性全脑炎(SSPE)。属于急性感染后的迟 发并发症,表现为渐进性大脑衰退死亡。 麻疹病后人体可获得持久免疫力。 预防主要措施是进行人工主动免疫接种麻疹疫苗, 免疫力可持续10年左右。注血清丙种球蛋白,用 人工被动免疫可防止发病或减轻症状。
免疫力随结核 杆菌在体内存在而存在,故被称为 感染免疫 或有菌免疫。
结核菌素试验
测定机体皮肤迟发型超敏反应的试验,以判 断机体对结核分枝杆菌有无免疫力。
用结核菌素 5单位注入前臂皮内,48~72h 后,红肿硬结超过5mm者为阳性,≥15mm为 强阳性。
阳性反应表明机体已感染过结核分枝杆菌或 卡介苗接种成功,对结核分枝杆菌有迟发型 超敏反应,并说明有特异性免疫力。强阳性 反应则表明可能有活动性结核病。
血清学检查 用免疫荧光、酶联免疫及胶体金免疫分析等方 法检测血清中的特异抗体,包括IgM、IgG,病后12d检出 率高,用于早期诊断有困难,故临床尚须快速、特异、敏 感的早期诊断方法和技术。
预防治疗措施
主要是隔离病人、切断传播途径和提高机体免 疫力。
特异性预防的疫苗正在研制中, 现已研制出灭 活疫苗、基因工程疫苗, 但必须通过动物安全试 验和疫苗保护性试验测定后方可用于临床,用 于人群预防接种还需要一定时间。
(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SARS)的病 原体。
2002年底至2003年上半年在世界上流行的一种 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又称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2003年8月7日止,全世界有32个国家和地区有疫 情,发病人数达8465人,死亡919人,平均死亡 率达11%。我国内地发病人数为5327人,死亡 349人,死亡率为6.7%。
采用支持疗法,如氧疗及激素疗法等。给予抗 病毒类药物和抗生素,可防止病情发展及并发 症发生。
二、流行性感冒病毒
对人或动物细胞表面粘蛋白有亲和性,核酸分节 段,分为甲(A)、乙(B)、丙(C)三型,流 行性感冒的病原体。
甲型流感病毒除了感染人外,还可引起禽、猪等 多种动物感染。由于该病毒抗原性易发生变异, 曾多次引起世界性大流行。
呼吸道感染细菌
结核分枝杆菌 嗜肺军团菌 流感嗜血杆菌
白喉棒状杆菌 百日咳鲍特菌 肺炎克雷伯菌
结核分枝杆菌
结核病的病原菌。本菌可侵犯全身各 组织器官,但以肺部感染最多见。 80年 代后,由于艾滋病流行以及结核分枝杆 菌耐药菌株的出现等原因,结核病的发 病率又有不断升高趋势。我国每年死于 结核病约有25万,为传染病之首。为亟 待解决的公共卫生问题。
病毒分离鉴定 必须在P3实验室进行。 采集咽拭子、痰液、气管分泌物等标本,用Vero细胞分离 培养病毒,进行鉴定,如电镜形态观察、病毒抗原和核酸 序列检测等。
核酸检测 是目前对SARS-Cov进行快速诊断最好方法。采集 血、便、呼吸道分泌物或人体液提取RNA,用特异引物 进行RT-PCR或巢式PCR检测SARS冠状病毒核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