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土工程课程设计
岩土工程实践教学设计(3篇)
第1篇一、前言岩土工程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很强的工程学科,其实践教学在培养岩土工程人才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本文将针对岩土工程实践教学进行设计,以期为相关教学单位提供参考。
二、实践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具备扎实的岩土工程理论知识,掌握岩土工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培养学生具备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能够独立完成岩土工程项目的规划、设计、施工和验收。
3. 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团队合作精神,适应社会需求。
4. 培养学生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为岩土工程领域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三、实践教学内容1. 岩土工程基本原理与计算(1)土壤力学基本理论:土体的应力、应变、强度、变形等基本理论。
(2)地基基础设计:地基承载力计算、基础类型选择、基础施工等。
(3)边坡稳定分析:边坡稳定理论、计算方法、稳定性分析等。
(4)地下工程:地下工程类型、施工方法、施工安全等。
2. 实验室实践教学(1)土工试验:土样的采集、制备、试验方法及数据处理。
(2)岩石力学试验:岩石力学性能试验、岩石力学参数测定等。
(3)地基基础工程试验:地基承载力试验、基础沉降试验等。
(4)边坡稳定试验:边坡稳定试验方法、试验数据分析等。
3. 工程现场实践教学(1)岩土工程现场勘查:地质勘察、现场取样、现场测试等。
(2)岩土工程设计与施工:工程设计、施工方案编制、施工质量控制等。
(3)岩土工程监理:工程监理流程、监理方法、监理要点等。
(4)岩土工程验收:工程验收标准、验收程序、验收报告编制等。
四、实践教学方法1. 讲授法:系统讲解岩土工程基本理论、计算方法和工程实践经验。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工程案例,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实验教学法:在实验室进行土工、岩石力学、地基基础等试验,使学生掌握实验原理、方法和数据处理。
4. 工程现场实践教学法:组织学生参观施工现场,了解工程实际,培养学生的现场实践能力。
岩土工程课程实践设计方案
岩土工程课程实践设计方案一、课程背景岩土工程是土木工程中的重要专业领域,它主要研究地基基础与地质工程的有关理论与技术,包括土体的物理力学特性、地震力学、地下水流和土体渗透等。
岩土工程作为土木工程学科体系中的重要一环,对于工程建设和地质环境评价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因此,岩土工程课程实践设计方案的设计和实施对于学生的岩土工程专业学习和实践能力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二、实践目标1.培养学生对岩土工程学科的实际操作能力;2.激发学生对岩土工程实践问题的探讨与思考能力;3.提升学生对于地基土力学与地质工程理论的理解与应用能力;4.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和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5.提高学生对于工程实践中的安全意识和责任心。
三、实践内容1.岩土工程勘察实践:通过实地考察和勘察,了解岩土地质情况、地下水情况、地形地貌等情况,同时了解勘察数据的获取和分析方法。
2.地基处理与加固实践:学习地基处理与加固的原理和方法,进行栽桩、灌浆、加固等实际操作。
3.岩土工程实验:进行室内模拟实验,学习土体、岩石的力学特性试验方法、数据处理和分析。
4.岩土工程设计实践:学习岩土工程设计的基本方法,进行地基基础设计、边坡稳定设计等实际案例分析。
5.岩土工程安全实践:进行岩土工程施工安全实践,学习施工安全标准和常见问题处理方法。
四、实践组织1.组织形式:实践以小组为单位,每个小组5-6人,每个小组设有1-2名指导老师。
2.实践地点:实践地点包括校内实验室、校外实地勘察地点、实际施工工地等。
3.实践时间:根据实践内容的不同,安排不同时间段的实践活动,通常为3-5天的实践周期。
4.实践材料:根据不同实践内容,准备相关的实践材料与设备。
五、实践评估1.考核方式:实践过程中,对学生的表现和成果进行考核,包括实验报告、实地勘察报告、实践操作记录、实际设计方案等。
2.评估标准:综合考虑实践数据的准确性、实践操作的熟练程度、设计方案的合理性、安全意识等因素,对学生进行评价和考核。
岩土工程综合课程设计
目录1柱下独立基础课程设计 (1)1.1 设计资料 (2)1.2 独立基础设计 (2)1.2.1 选择基础材料 (2)1.2.2 选择基础埋置深度 (2)1.2.3 求地基承载力特征值a f (3)1.2.4 初步选择基地尺寸 (4)1.2.5 验持力层地基承载力 (4)1.2.6 计算基底净反力 (5)1.2.7 基础高度(采用锥形基础) (5)1.2.8配筋计算 (6)1.2.9 基础配筋大样图(附图) (8)1.2.10 确定○B,○C两轴柱子基础底面尺寸 (8)2 沉管灌注桩基课程设计 (9)2.1 设计题目 (9)2.2 设计荷载 (9)2.3 地层条件及参数 (10)2.4 灌注桩基设计 (12)2.4.1 单桩承载力的计算 (13)2.4.2 桩基的验算 (13)2.4.3 承台设计 (15)2.4.4 桩身结构设计 (19)2.4.5 估算A、B轴线柱下桩数 (22)2.4.6 设计图纸 (23)3 浆砌块石重力式堤墙设计 (24)3.1 设计题目 (24)3.1.1 挡土墙简介及组成部分 (24)3.2 设计资料 (25)3.2.1 地形 (25)3.2.2 工程地质条件 (25)3.2.3 墙身及墙后填料参数 (26)3.2.4 荷载参数 (26)3.2.5 水文地质条件 (26)3.2.6 设计荷载 (26)3.2.7 排水设施 (26)3.3 挡土墙设计 (27)3.3.1 主动土压力计算 (28)3.3.2 设计挡土墙截面 (30)3.4 设计图纸 (33)4 参考文献 (33)1柱下独立基础课程设计1.1 设计资料6号题A 轴柱底荷载①柱底荷载效应标准组合值:。
;;86kN V m 257kN M 1282kN F K K K =⋅== ②柱底荷载效应基本组合值:。
;;112kN V m 334kN M 1167kN F =⋅==持力层选用③号土层,承载力特征值kPa f ak 180=,框架柱截面尺寸mm mm 500500⨯,室外地坪标高同自然地面,室内外高差450mm 。
岩土工程勘察的课程设计
岩土工程勘察的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理解岩土工程勘察的基本概念、目的和意义,掌握岩土参数的测定方法及勘察报告的编制要求。
2. 使学生掌握岩土工程中土的物理性质、力学性质及地下水的基本特征,了解其对于工程的影响。
3. 帮助学生了解我国岩土工程勘察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岩土工程勘察方案设计、数据采集、分析处理及报告撰写的能力。
2. 提高学生实际操作岩土工程勘察设备、仪器的熟练度,培养其动手能力和实践技能。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岩土工程勘察工作的兴趣,激发其探究精神,提高学生的专业认同感。
2. 强化学生的安全意识,使其在勘察过程中能够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确保人身和设备安全。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提高沟通与交流能力,使其在勘察项目中能够与他人有效合作。
本课程针对高中年级学生,结合岩土工程勘察的学科特点,注重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结合。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学生在掌握基本概念和方法的基础上,能够独立完成勘察任务,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为学生未来从事岩土工程领域的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1. 岩土工程勘察基本概念:介绍勘察的目的、意义,岩土参数的含义及作用,使学生了解勘察工作的基本要求。
2. 勘察方法与技术:讲解现场勘探、原位测试、室内试验等勘察方法,以及相关技术标准,使学生掌握岩土参数测定技术。
3. 土的物理性质与力学性质:分析土的组成、分类,研究土的物理性质、力学性质,使学生了解土的性质对工程的影响。
4. 地下水特征及其影响:探讨地下水的分布、类型,分析地下水对岩土工程的影响,提高学生应对地下水问题的能力。
5. 勘察报告编制:教授勘察报告的编写格式、内容要求,训练学生整理、分析勘察数据,撰写报告的能力。
6. 岩土工程案例分析:选取典型岩土工程案例,分析勘察、设计和施工过程,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岩土工程勘察》课程设计报告
目录一课程设计目的二课程设计要求三工程概况四执行技术规范及标准五基础工程地质分析1.地形地貌2.地层岩性及工程性能3.地质构造及地震4.岩溶5.地下水6.人类工程活动六承载力计算1.红粘土物理力学指标及承载力2.岩石力学指标及承载力3.地基承载力七地基持力层及基础方案八基础沉降计算九滑坡稳定系数和滑坡推力(剩余下滑力)计算1.采用折线滑动法计算边坡稳定性系数2.滑动面为折线形时,滑坡推力(=1.15)t十岩溶地基处理1、体积较小的溶洞2、洞体较大的空洞或半填充溶洞3、埋藏较深、地下水丰富的发育溶洞十一基坑涌水量预测1、计算渗透系数K2、基坑涌水量的计算十二地下水腐蚀性评价1.环境类型水对混泥土结构腐蚀评价如下2.受地层渗透性影响的水对混泥土结构腐蚀性评价3.地下水对钢筋混泥土结构中的钢筋的腐蚀性评价4.水对钢结构腐蚀性评价十三课程设计心得附件一课程设计目的:《岩土工程勘察》是勘察技术与工程专业(岩土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主干课程,是一门实践性相当强的课程。
在《岩土工程勘察》课程中安排课程设计教学环节,将使学生所学到的岩土工程勘察基础理论和专业技术知识更加系统、巩固、延伸和拓展,使学生在生动、具体的课程设计实践中提高自身独立思考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生经过课程设计的教学环节后,可系统掌握工程建筑中岩土工程地质条件的分析评价、工程地质问题的处理方法,进行场地工程建设适宜性评价;掌握工程勘察的基本理论与各种实用方法。
在毕业设计或论文中,能充分应用本课程知识完成实际的工程地质勘察项目,毕业后从事实际工程项目时,能很快熟悉工作方法,完成相应的工程地质工作,提出合格的工程地质(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二课程设计要求:1.岩土工程地质分析、岩溶处理、地基承载力计算、持力层选择及基础方案建议、场地稳定性评价、钻孔柱状图及工程地质剖面图(CAD)。
2.基础沉降计算3.滑坡稳定系数计算4.基坑涌水量计算5.提交报告(文,图)纸质及电子文档各一份。
岩土相关课程设计方案模板
一、课程名称岩土工程勘察与设计二、课程目标1. 使学生掌握岩土工程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2. 培养学生具备独立进行岩土工程勘察、设计和施工的能力。
3. 增强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协调能力。
三、课程内容1. 岩土工程基本理论- 岩土力学基本概念- 地基基础设计理论- 地下水与土的相互作用2. 岩土工程勘察- 工程地质调查与测绘- 岩土工程勘探与取样- 岩土试验与分析3. 岩土工程设计- 基础工程设计- 基坑支护设计- 边坡稳定性分析及设计4. 岩土工程施工- 施工组织与施工方案- 施工技术与管理- 施工安全与环境保护四、教学方法1. 理论教学:采用多媒体教学、案例教学、讨论式教学等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 实践教学:通过实验室实验、现场实习、课程设计等环节,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3. 讨论与交流: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学术报告会等活动,提高学生的沟通协调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五、课程考核1.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实验报告、课程论文等。
2. 期末考试:笔试,考核学生对岩土工程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
3. 课程设计:独立完成一个岩土工程勘察与设计项目,考核学生的综合能力。
六、教学资源1. 教材:选用权威的岩土工程教材,如《岩土工程勘察与设计》、《土力学与地基基础》等。
2. 实验室:配备岩土工程实验室,包括岩土力学试验设备、勘探设备等。
3. 现场实习基地:与相关岩土工程企业合作,为学生提供现场实习机会。
七、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阶段(第1-4周):介绍岩土工程基本理论,进行岩土力学实验。
2. 第二阶段(第5-8周):讲解岩土工程勘察方法,进行岩土工程勘探与取样实验。
3. 第三阶段(第9-12周):讲解岩土工程设计原理,进行基础工程设计、基坑支护设计等课程设计。
4. 第四阶段(第13-16周):讲解岩土工程施工技术,进行现场实习。
岩土工程课程设计
岩土工程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岩土工程的基本概念、原理及工程应用,包括土的性质、分类及力学性质。
2. 使学生了解岩土工程的勘察、设计和施工方法,理解我国岩土工程相关标准和规范。
3. 帮助学生掌握岩土工程稳定性分析的基本方法,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岩土工程理论知识,分析岩土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2. 提高学生运用勘察、设计和施工技术进行岩土工程实践操作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岩土工程软件进行模拟分析,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岩土工程专业的热爱,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树立良好的职业素养。
2.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注重实际操作与理论学习的结合,形成实践探究的意识。
3. 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培养沟通与交流能力,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本课程针对高年级学生,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
结合学生特点,课程目标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和实践操作。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岩土工程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为未来从事相关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1. 岩土工程基本概念与原理- 土的组成与性质- 岩土的分类及力学性质- 岩土工程稳定性分析原理2. 岩土工程勘察技术- 勘察方法与设备- 勘察数据的处理与分析- 勘察报告的编制3. 岩土工程设计方法- 基础工程设计- 地基处理技术- 边坡稳定性分析4. 岩土工程施工技术- 施工方法与工艺- 施工组织与管理- 施工质量控制与验收5. 岩土工程案例分析- 实际工程案例介绍- 案例分析及讨论- 案例解决方法与应用教学内容依据课程目标,按照教材章节进行组织。
教学大纲明确教学内容安排和进度,共计16周,每周2课时。
第1-4周重点讲解岩土工程基本概念与原理;第5-8周介绍岩土工程勘察技术;第9-12周讲述岩土工程设计方法;第13-16周阐述岩土工程施工技术,并穿插进行岩土工程案例分析。
岩土相关课程设置方案模板
一、课程背景岩土工程作为土木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土力学、岩体力学、工程地质学等多个学科领域。
为培养具有岩土工程专业知识、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特制定本课程设置方案。
二、课程目标1. 培养学生掌握岩土工程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2. 培养学生具备岩土工程勘察、设计、施工和监测等方面的实际操作能力;3. 培养学生具备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4. 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
三、课程设置1. 基础课程(1)高等数学(2)大学物理(3)工程力学(4)材料力学(5)流体力学(6)结构力学(7)计算机应用基础2. 专业基础课程(1)土力学(2)岩体力学(3)工程地质学(4)水文地质学(5)地基与基础(6)岩土工程勘察(7)工程制图(8)测量与工程测量3. 专业核心课程(1)岩土工程勘察与设计(2)地基处理与加固(3)基础工程(4)岩土工程监测(5)岩土工程数值分析(6)岩土工程试验技术(7)岩土工程安全管理(8)岩土工程案例分析4. 实践环节(1)认识实习(2)测量实习(3)工程地质实习(4)专业实习或生产实习(5)毕业设计或毕业论文四、课程实施1. 教学方法:采用理论教学、实践教学、案例教学、实验、实习等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践能力。
2. 教学资源:充分利用图书馆、实验室、网络等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料。
3. 教学评价:采用课堂考核、实验考核、实习考核、毕业设计(论文)等多种评价方式,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五、课程调整与优化1. 根据行业发展和社会需求,及时调整课程设置,确保课程内容的先进性和实用性。
2.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
3. 优化课程结构,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4. 加强校企合作,为学生提供实习和就业机会。
本课程设置方案旨在为岩土工程专业的学生提供全面、系统的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培养,为我国岩土工程领域培养高素质的工程技术人才。
岩土工程课程设计
岩土工程课程设计岩土工程是一门研究土与岩石物理力学性质和工程特性的学科,是工程领域中非常重要和基础的课程之一。
本文将就岩土工程课程设计这一话题进行探讨,包括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和教材选择等。
一、课程设置岩土工程课程的设置主要包括必修和选修两个部分。
在大多数学校,岩土工程都是土木工程、建筑工程等专业必修课程。
而在一些地区,如煤炭、水利、交通等领域,岩土工程也是必修课程。
在选修课程中,岩土工程通常为大地工程、地震工程、工程地质等相关专业的选修课程。
从内容上看,岩土工程课程设置应该包括岩土力学、岩土结构、固体力学和材料力学等方面的内容。
此外,还应该关注岩土工程的实际应用,包括基础工程、地下工程、隧道工程、桥梁工程等方面的案例分析和设计思路。
二、教学方法岩土工程的教学方法应该以理论课为主,但也要注重实践。
在课程中,教师应该注重学生的参与,在讲解理论知识的同时,提供实际案例和具体应用,使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岩土工程。
另外,教师可以通过分组或小组讨论等方式促进学生的互动和交流,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对于岩土工程的实践方法,可以采用实验室实验、野外勘探等方式,让学生亲身感受岩土工程的实际应用。
此外,还可以拓展教材外的学习资源,如实践性教材、实际应用案例等,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教材选择岩土工程的教材选择应符合课程的教学目标和内容。
教材应具有权威性、科学性和实用性,能够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岩土工程的理论和实践知识,了解各种工程结构的特点和设计要求。
此外,教材还应该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充分呈现岩土工程在实践中的应用和创新。
在教材选择上,教师可以参考国内外的专业期刊、学术论文和工程实践案例,以确保教材的高质量和科学性。
综上所述,岩土工程课程的设计是非常重要和基础的课程设置之一。
通过合理的课程设置、科学的教学方法和全面的教材选择,可以提升学生对岩土工程的理解和应用能力,为其未来的工程实践奠定坚实的基础。
岩土设计课程设计
岩土设计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岩土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的岩土工程设计。
具体来说,知识目标包括:理解岩土设计的概念、目的和意义;掌握岩土工程的基本原理和设计方法;了解岩土工程领域的最新发展。
技能目标包括: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的岩土工程设计;具备一定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包括:培养学生对岩土工程事业的热爱和责任感;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岩土设计的基本原理、设计方法和工程实践。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岩土设计的概念、目的和意义;岩土工程的基本原理和设计方法;岩土工程的分类和特点;岩土工程设计的流程和步骤;岩土工程实践案例分析。
三、教学方法为了实现上述教学目标,我们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实验法和讨论法等。
通过这些方法的综合运用,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我们将准备多种教学资源,包括教材、参考书、多媒体资料和实验设备等。
这些教学资源将能够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岩土设计的相关知识。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评估方式包括平时表现、作业和考试三个部分。
平时表现主要评估学生的出勤、课堂参与度和团队合作表现;作业主要评估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相关设计任务;考试主要评估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包括开卷考试和闭卷考试。
评估方式应客观、公正,能够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果。
六、教学安排本课程的教学安排将分为16周,每周2课时。
教学时间安排在周二和周四下午,地点在教室101。
教学进度将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确保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
同时,教学安排还考虑学生的作息时间和兴趣爱好,尽量在学生容易集中精力的时间段进行教学。
七、差异化教学根据学生的不同学习风格、兴趣和能力水平,我们将设计差异化的教学活动和评估方式。
岩土工程施工课程设计
岩土工程施工课程设计课程设计:岩土工程施工一、引言岩土工程施工是岩土工程学科中的重要环节,它涉及到土石方开挖、地基处理、基础施工等一系列工作。
本课程设计旨在使学生通过综合应用岩土工程知识,了解并掌握岩土工程施工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目的1. 掌握岩土工程施工的基本流程和注意事项;2. 熟悉常用的岩土工程施工方法和设备;3. 学习并应用相关的施工规范和标准;4. 培养实际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三、实验内容1. 岩土勘察:学生将完成一次岩土工程勘察任务,包括现场勘察、取样分析等。
2. 地基处理:学生将学习并应用地基处理方法,包括挡土墙施工、加固处理等。
3. 基础施工:学生将进行基础构筑物的施工操作,包括基础开挖、混凝土浇筑等。
4. 施工质量控制:学生将学习并应用施工质量控制的方法和技术,包括现场检测、数据分析等。
四、实验步骤1. 岩土勘察实验步骤:a. 确定勘察区域,并进行现场勘察,了解地质情况和水文地质特征;b. 采集现场土样,并进行室内试验,分析土壤的物理力学性质;c. 根据勘察结果,编制勘察报告,包括土层分布、地下水位、地质构造等信息。
2. 地基处理实验步骤:a. 根据勘察结果确定地基处理方法,如挡土墙、排水等;b. 进行挡土墙施工,包括挖槽、浇筑、回填等工序;c. 进行排水处理,如设置排水管道、加装抽水设备等。
3. 基础施工实验步骤:a. 根据勘察结果设计基础结构,确定开挖深度、基坑尺寸等参数;b. 进行基础开挖工作,包括人工开挖或机械开挖;c. 进行混凝土浇筑,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浇筑、振捣等。
4. 施工质量控制实验步骤:a. 安装测量仪器,监测施工现场的沉降、位移等变化;b. 进行混凝土质量检测,包括抗压强度、骨料配合比等指标;c. 进行土壤密实度检测,采用原位试验和室内实验相结合的方法。
五、实验结果和讨论根据实验步骤的完成情况和实验数据的分析,学生将对实验结果进行讨论和总结,包括施工中的问题及解决办法,对施工质量的评价等。
岩土钻掘工程课程设计
岩土钻掘工程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理解岩土钻掘工程的基本概念,掌握钻掘施工的原理及方法。
2. 使学生了解岩土钻掘工程中涉及到的土力学、岩石力学基础知识,并能运用这些知识分析工程问题。
3. 引导学生掌握岩土钻掘工程中常用的设备、工具及其性能参数。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岩土钻掘技术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能够根据地质条件选择合适的钻掘工艺和设备。
2. 提高学生运用专业知识进行岩土钻掘工程设计与施工方案制定的能力。
3. 培养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团队协作等方式获取和整合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激发学生对岩土钻掘工程的兴趣,培养其热爱专业、勇于探索的精神。
2. 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使其明白遵守工程规范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念。
3. 引导学生关注环境保护,认识到岩土钻掘工程对环境的影响,培养其绿色施工的观念。
本课程针对高年级学生,结合学科特点和教学要求,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以便于教学设计和评估。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在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方面得到全面提升,为未来从事岩土钻掘工程领域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1. 岩土钻掘工程概述- 钻掘工程的基本概念- 岩土钻掘工程的应用领域2. 岩土钻掘施工原理- 钻掘施工的基本原理- 钻掘施工中的力学原理3. 岩土钻掘工程地质条件分析- 地质条件对钻掘工程的影响- 岩土工程地质分类及特点4. 岩土钻掘常用设备与工具- 钻机、钻具及其性能参数- 钻掘施工中常用的辅助设备5. 钻掘工艺及施工技术- 常见钻掘工艺方法及特点- 钻掘施工中的技术要点6. 岩土钻掘工程设计与施工方案制定- 工程设计的基本原则与要求- 施工方案的制定与优化7. 岩土钻掘工程实例分析- 实际工程案例介绍- 案例分析及启示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进行科学性和系统性组织,确保学生能够掌握岩土钻掘工程的基本理论、实践技能和工程应用。
本教学大纲明确教学内容安排和进度,与教材章节相对应,便于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岩土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岩土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基础工程课程中岩土工程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具体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岩土工程的定义、分类和特点;掌握岩土力学、土工合成材料等基本概念;了解岩土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方法。
2.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具备一定的岩土工程设计和施工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岩土工程事业的热爱和责任感,提高他们的人地协调观念和可持续发展意识。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岩土工程的定义、分类和特点;2.岩土力学的基本原理及其在工程中的应用;3.土工合成材料的作用、种类及其应用;4.岩土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方法。
三、教学方法为了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岩土工程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引导学生掌握相关知识。
2.案例分析法:教师通过分析实际工程案例,让学生了解岩土工程在实际中的应用和挑战。
3.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岩土工程相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实验法:学生进行岩土工程的实验,让学生亲手操作,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保证本节课的教学质量,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国内权威的岩土工程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的理论知识。
2.参考书:提供相关的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
3.多媒体资料:制作精美的PPT,展示岩土工程的图片、视频等资料,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实验设备:准备充分的实验设备,确保学生能够顺利进行实验操作。
五、教学评估本节课的评估方式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平时表现:评估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以检验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积极性。
2.作业:布置与课程内容相关的作业,评估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
3.考试:设置期末考试,全面测试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情况。
评估方式应客观、公正,能够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果。
岩土工程施工课程设计要求
岩土工程施工课程设计要求一、课程设计目的岩土工程施工课程设计旨在让学生在掌握岩土工程基本理论的基础上,熟悉岩土工程施工的基本工艺、方法和技术,提高学生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通过课程设计,使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工程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将来从事岩土工程施工和管理打下坚实基础。
二、课程设计任务1. 了解岩土工程施工的基本工艺和方法,掌握施工过程中的关键技术。
2. 分析岩土工程施工现场的地质、水文、气象等条件,制定合理的施工方案。
3. 熟悉施工设备、材料的选择和使用,确保施工质量和安全。
4. 掌握施工现场的 organization 和管理,提高施工效率。
5. 分析施工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6. 编写岩土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报告。
三、课程设计内容1. 施工方案制定:根据工程地质报告、设计文件和施工现场条件,制定施工方案,包括施工工艺、施工顺序、施工进度等。
2. 施工组织设计:编写施工组织设计报告,包括施工现场平面布置、施工临时设施设计、施工进度计划、施工资源配置、施工质量控制、施工安全管理等内容。
3. 施工工艺设计:针对施工过程中遇到的特殊岩土问题,制定相应的施工工艺,如基坑支护、地下连续墙、桩基施工等。
4. 施工设备选择:根据施工方案和施工现场条件,选择合适的施工设备,如挖掘机、装载机、混凝土泵、桩机等。
5. 施工质量控制:制定施工质量控制措施,确保施工过程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
6. 施工安全管理:编写施工安全计划,确保施工现场安全无事故。
四、课程设计成果要求1. 施工组织设计报告:内容完整,逻辑清晰,文字表达准确,图纸规范。
2. 施工工艺设计:针对性强,措施合理,工艺先进。
3. 施工设备选择:依据充分,性能参数符合要求。
4. 施工质量控制:措施具体,易于操作,效果明显。
5. 施工安全管理:内容全面,预防措施到位,事故应急预案合理。
五、课程设计时间安排课程设计时间为两周,学生可根据实际情况自主安排设计进度。
岩土工程分析课程设计
岩土工程分析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岩土工程分析的基本原理,理解土体性质、土压力和地基承载力的概念。
2. 使学生了解岩土工程中常用的分析方法和计算模型,并能运用相关公式进行简单工程计算。
3. 帮助学生了解岩土工程领域的发展趋势和新技术应用。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岩土工程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进行简单的工程分析和设计。
2. 提高学生运用计算机软件进行岩土工程模拟和计算的操作技能。
3. 培养学生查阅相关资料、撰写课程报告和进行课堂展示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岩土工程领域的兴趣,激发他们探索科学问题的热情。
2. 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懂得尊重他人意见,学会共同解决问题。
3. 引导学生关注岩土工程对环境和社会的影响,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
本课程旨在通过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相结合,帮助学生掌握岩土工程分析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针对学生的年级特点,课程目标具体、可衡量,以使学生在完成本课程学习后,具备进一步深造或从事岩土工程相关工作的基础。
同时,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他们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1. 岩土工程基本概念:土的组成与分类、土的性质、岩土工程概述。
2. 土体力学基础:应力分布、土的压缩性、土的剪切强度、土压力计算。
3. 地基与基础工程:地基承载力、基础设计原理、地基处理技术。
4. 岩土工程分析方法:极限平衡法、数值分析法、原位测试技术。
5. 岩土工程设计:边坡稳定分析、挡土墙设计、地基加固设计。
6. 岩土工程案例分析:国内外典型岩土工程案例解析。
7. 计算机应用:介绍岩土工程相关软件,如理正、ANSYS等,并进行实际操作。
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进行科学性和系统性地组织,与教材章节相对应。
教学大纲明确教学内容的安排和进度,确保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步掌握岩土工程分析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
通过本章节内容的学习,学生将对岩土工程领域有更深入的了解,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岩土工程课程设计报告书
岩土工程课程设计报告书岩土工程勘察课程设计报告书学院资源与环境学院专业岩土工程姓名学号指导教师目录1、前言1.1 工程概况1.2 勘察目的及技术要求1.3 勘察工作依据及技术标准1.4 勘察工作方法及完成工作量2、场地工程地质条件2.1 区域气象特征2.2 场地地形地貌2.3 地质构造2.4地层结构2.5场地地下水2.6土对混凝土结构的腐蚀性2.7地基岩土物理力学性质3、场地地震效应评价3.1 抗震设防烈度及分组3.2 砂土液化判别3.3 土的类型及场地类别4、岩土工程评价4.1 场地稳定性及建筑场地的适宜性4.2场地地基土评价4.3不良地质作用4.4各岩土层物理力学性质指标5、地基基础方案分析评价5.1天然地基基础评价5.2 地基基础方案建议6 与施工有关的岩土工程问题6.1地下建筑的防水与抗浮6.2基坑支护及降水6.3地下管线6.4岩土工程设计和施工中应注意的问题7、结论及建议7.1 结论7.2 建议附录:1、勘探点平面布置图 1张2、工程地质剖面图 1张3、钻孔柱状图 1张1、前言1.1 工程概况成都建华投资有限公司拟在成都市温江区某街道修建1幢28层商业建筑,建筑高度120m。
基础拟采用筏形基础,地下室两层,地下室埋置深度10m。
建筑物长度为(80-xh)m,宽度为(20+xh)m 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程》(JGJ72-2004)等有关规范,确定拟建建筑工程重要性等级为一级,本场地复杂程度为中等复杂场地,本场地地基复杂程度为中等复杂场地地基。
综上所述,拟建建筑工程岩土工程勘察等级划分为级。
1.2 勘察目的及技术要求本次勘察目的是对拟建物场地进行详细勘察工作,并为设计单位提供相关工程地质依据。
主要技术要求如下:1.2.1 查明拟建场地内各岩土层的年代成因、地层结构,并进行均匀性评价;查明基础有无下卧软弱和各土层分布情况以及各岩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质。
北京岩土工程课程设计
北京岩土工程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了解北京地区岩土工程的基本知识,包括岩土类型、性质及工程影响。
2. 使学生掌握岩土工程勘察、设计和施工的基本原理与方法。
3. 帮助学生了解岩土工程在城市建设和发展中的作用及重要性。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北京地区岩土工程问题的能力。
2. 提高学生进行岩土工程勘察、设计和施工的实践操作技能。
3. 培养学生运用现代技术手段解决岩土工程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岩土工程学科的兴趣和热情,激发学生探索自然科学的精神。
2.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使其认识到岩土工程在保护生态环境中的责任和作用。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提高学生在实际工程中的沟通与协作能力。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践性较强的学科课程,结合北京地区实际情况,旨在培养学生的岩土工程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
学生特点:学生具备一定的物理、数学和地质学基础知识,对岩土工程有初步的了解和认识。
教学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工程相结合,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化实践操作环节,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
课程目标的分解和实现将有助于学生在岩土工程领域的深入学习和职业发展。
二、教学内容1. 岩土工程基础知识:包括岩土的分类与性质、岩土工程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参考教材第二章内容。
2. 岩土工程勘察:介绍北京地区岩土工程勘察的方法、技术及设备,以教材第三章为基础,结合实际案例分析。
3. 岩土工程设计:讲解岩土工程设计的基本原则、方法和步骤,以教材第四章内容为参考,重点关注北京地区特点。
4. 岩土工程施工:阐述岩土工程施工技术、工艺及质量控制,结合教材第五章内容,分析北京地区施工案例。
5. 岩土工程监测与维护:介绍岩土工程监测技术、方法及其在工程维护中的应用,以教材第六章为基础,结合实际工程案例。
6.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探讨岩土工程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方面的措施和策略,参考教材第七章内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岩土工程课程设计学生姓名:学号:班级:设计课题:指导教师:引言隧道监控测量是新奥法施工的重要技术控制手段之一,其结果主要用于对隧道施工方法的可行性、设计参数的合理性进行评价,帮助施工技术人员全面了解隧道施工实际围岩级别和变形特性,从而达到对隧道二次衬砌的施作时间的正确选择,隧道监控测量是保障隧道建设成功必不可少的手段。
一、工程概况本工程为市府广场公交换乘中心改造工程的一部分,由现商城负一层消防通道下穿市府广场停车场负二层原设计地道总长,其中明挖框架段,穿越城市主干道至地下停车场段为隧道工程,长42m。
桩号1+~1+,长42m;采用“新奥法”原理进行设计,暗挖法施工。
地下通道为圆形拱衬砌,挡墙式洞口,洞内路面采用混凝土路面,通道净宽6m,净高,其中开挖高度,开挖宽度。
结构覆土厚度约为3m。
隧道穿越地层为杂填土(Qm1)和淤泥质杂填土(Q4a1),其中淤黏土为天然含水量大于液限含水量,天然孔隙比大于或等于的粘性土,属于静水或缓慢的流水环境中沉积,经生物化学作用形成的一种特殊性土。
通道所处位置及断面设计如图1和图2所示。
图1 地下通道平面图图2 地下通道断面设计图二、监控量测的目的及意义隧道现场监控量测是指在隧道施工过程中,对围岩和支护、衬砌受力状态的量测。
现场监控量测是监视围岩稳定,判断支护、衬砌结构设计是否合理,施工方法是否正确的一种手段;也是保证新奥法安全施工、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条件;为施工中可能有的工程变更提供科学依据;它贯穿隧道施工的全过程。
为此《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JTJ 042-94)中第条作出下列规定:采用复合式衬砌的隧道,必须将现场监控量测项目列入施工组织设计,制定监控量测计划,并在施工中认真实施。
监控量测工作必须紧接开挖、支护作业,按这种要求进行布点和检测,并根据现场情况及时进行调整或增加量测的项目和内容。
量测数据应及时分析处理,并将结构反馈到施工过程中。
结合本管段隧道的施工特点及设计要求,特制定隧道施工监控量测作业指导书,以指导隧道施工。
1 监控测量的目的(1)、通过监控量测,了解各施工阶段地层与支护结构的动态变化,明确工程施工对地层的影响程度以及可能产生失稳的薄弱环节,把握施工过程中结构所处的安全状态。
(2)、用现场实测的结果弥补理论分析的不足,并把监控量测结果反馈到设计和施工中。
在是够过程中,及时掌握地层和支护结构的变位与受力信息,以便采取相应的施工技术措施,比如改变施工方法、选择相应辅助工法、确定二次衬砌施作时机、调整开挖步序、修正支护参数等,以避免出现施工事故。
(3)、对工程施工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进行全面的监控,判断浅埋暗挖法施工队周围环境的影响程度,寻求预防的办法。
(4)、修改工程设计。
监控量测除了表明工程的质量状况外,研究监控量测工程状况的累积记录,有助于对工程设计进行修改,并通过观测数据域理论上及试验中预测的工程特性指标的比较,了解设计的合理程度。
2、量测的意义(1)在施工过程中对前进的开挖工作面附近围岩的岩石性质、状态进行目测,掌握围岩动态,以及围岩的施工力学性能,了解支护结构在不同工况时的受力状态和应力分布,及时改进支护,对围岩稳定性、安全性作出评价来指导现场施工。
(2)通过施工和环境监测进行信息反馈及预测预报,优化施工组织设计,指导现场施工,确保隧道施工的安全与质量和工程项目的社会、经济和环境效益。
(3)验证支护结构型式、支护参数的合理性,对支护结构、施工方法的合理性及其安全性作出评价及建议,为确定二次支护时间提供依据。
(4)积累量测数据,为信息化设计与施工提供依据,为修改变更设计、调整施工方法提供科学依据。
三、监控量测工作的原则和要求监控测量工作必须紧接开挖、支护作业,应按设计要求进行布点和监测,并根据现场施工情况及时调整量测项目和内容。
量测数据应及时分析处理,并将结果反馈到施工过程中。
监控量测应作为施工组织设计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应纳入施工工序,并贯穿施工的全过程,为施工管理及时提供信息。
开工前应根据隧道规模、地形、地质条件、施工方法、支护类型和参数、工期安排以及所确定的量测目的等编制量测计划。
编制内容应包括:量测项目、量测监控量测设计选取量测项目确定量测频率监测测点布置现场量测洞内、外观察水平净空收敛、拱顶下沉量测综合判断分析数据处理非线性函数数学变换后进行线性回归修改支护刚度调整施工程序变更设计浅埋段地表下沉量测仪器选择、测点布置、量测频率、数据处理、反馈方法及组织机构、管理体系等。
现场应成立专门监控量测小组,负责测点埋设、日常监测、数据处理和仪器维修保养工作,并及时将量测信息反馈于设计和施工。
四、监控量测的内容及控制基准1、监控量测手段本标段主要采用精密水准仪、收敛仪、全站仪等先进测量设备对隧道地表沉降、拱顶下沉、围岩收敛、断面变化等监控项目进行量测。
2、监控流程监控流程见监控量测流程框图3、监控量测程序和项目监控量测必测项目表监控量测选测项目表4、必测项目和选测项目必测项目(1)开挖底层及支护状况观察与描述观察检测开挖地层,同时对其进行描述和填表,记录下围岩中的地质情况:岩性、岩层产状、裂隙、地下水情况、围岩完整性与稳定性。
现场可以判断围岩级别是否和设计情况吻合,有条件的应采用拍照摄像,同时测量出地下水的流量;并监控围岩的支护效果。
(2)拱顶下沉测量拱顶下沉测量是在隧道开挖毛洞的拱顶及轴线左右各几个个带挂钩的锚桩,测桩埋设深度30cm,钻孔直径φ42,用快凝水泥或早强锚固剂固定,测桩头需设保护罩。
该测量通过一个测量相对基准点,用精密水准仪和测微器、配合铟瓦合金尺用倒尺法测量拱顶下沉。
(3)地面沉降测点通常是施工前在结构对应的地面沿纵向中线位置间隔一定距离提前布设的。
一般选择若干个有代表性的监控量测主断面,按一定间隔布设测点,进行监控量测,布点范围为~倍洞径。
测点间距为2~5米。
(4)周边收敛位移测量隧道开挖以后,在预设点的断面,沿隧道周边部位分别埋设测线、测桩,测桩埋设深度30cm,钻孔直径φ42,用快凝水泥或早强锚固剂固定,测桩头设保护罩。
测线每断面布设上下2条、测桩每断面2对共4根。
采用钢尺式周边收敛仪来测量周边收敛变形。
选测项目隧道选测项目监控测量断面布置锚杆轴力测量锚杆轴力计安装与拱架应力计安装基本相同,在锚杆待测部位并联焊接钢筋计,焊接时应对轴力计采取降温措施。
围岩内部位移测量该测量是用具有3~5点钻孔伸长计的多点位移计进行测量,每一测量断面布设3~5组测点。
其目的是了解隧道围岩的松弛区、位移量及围岩应力分布,为准确判断围岩的变化发展提供数据。
围岩压力的测量围岩压力测量主要是把压力盒布设在围岩与初支中间,为了测围岩压力;另外把压力盒布设在初支与二衬之间,为了测两层支护间的压力。
在测点布设实践中要把测点分别布设在具有代表性的断面的关键部位上,同时对各测点逐一进行编号。
在埋设压力盒时,应该使压力盒的受压面朝着围岩方向。
在隧道壁面,如果测围岩施加给喷砼层的径向压力时,可以用水泥砂浆把压力盒固定在岩石面上,然后施作喷砼层,注意请不要使压力盒和喷砼之间存在间隙,使得压力盒与围岩受压面在一起贴紧。
围岩压力测试的主要是为了判断复合式衬砌中围岩载荷的大小,为了判断初期支护与二次衬砌各自分担围岩压力的情况。
支护混凝土内应力测量支护混凝土内应力测量是为了了解支护衬砌内的受力状态。
在衬砌的内外层钢筋中成对布设。
安装前要在主筋待测部位将钢弦式应力计并联焊接上,施工中应注意在焊接中对应力计淋水降温,同时对应力计编号并记录下应力计型号,使用透明胶布将写在纸上的编号粘贴在导线上。
5、监控量测点布置及方法浅埋隧道地表沉降观测点应在隧道开挖前布设。
地表沉降测点和隧道内测点应布置在同一断面里程。
沉降测点在隧道两侧量测范围不应小于H0+B,其测点布置如下示意图地表沉降测点纵向间距注:Ho为隧道埋深; B为隧道最大开挖宽度拱顶下沉测点和净空变化(围岩收敛)测点应布置在同一断面,根据设计要求,Ⅴ级围岩每5m、Ⅳ级围岩每10m、Ⅲ级围岩每30m、Ⅱ级围岩每50m布设一个断面,第一个监测断面布置在明暗洞交界里程往洞内方向2m处,拱顶下沉测点原则上布置在拱顶轴线附近。
隧底隆起观测点布设在仰拱中心,与拱顶下沉观测点在同一量测断面上。
拱顶下沉及净空变化量测点布置见下图。
6、施工监测管理(1)工程施工前,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尤其危房建筑)及工程的施工进度,编制详细的监测实施作业计划及其相应的保证措施。
纳入施工生产计划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同时报请监理工程师和业主批准。
(2)成立专门的监测小组,保证监测人员有确定的时间、空间和相应的监测工具,确保监测成果及时准确。
(3)施工监测紧密结合施工步骤,测出每一施工步骤时的变形影响,同时计算出各测点的累计变形。
(4)监测人员及时整理分析监测数据,绘制各种变形和时间的关系曲线,预测变形发展趋向,及时向总工程师、监理和业主汇报,若发现异常情况,随时与监理、业主联系,采取有效措施,做好预防。
同时根据监测结果及时调整施工步骤及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确保施工及周围环境的安全。
五、数据处理、分析及应用(1).绘制位移—时间关系曲线,根据曲线形态判断围岩的稳定情况。
当位移—时间关系曲线趋于平缓时(如图A),变形速率不断下降,表明围岩趋于稳定,支护是安全的,应进行数据处理或回归分析,推算最终位移掌握位移变化规律。
当位移—曲线出现反弯点时(如图B),则表明围岩和支护已呈不稳定状态,此时应密切监视围岩动态,并加强支护,必要时暂停开挖。
(2)回归分析由于量测的偶然误差所造成的离散性,绘制的散点图是上下波动和不规则的, 因此必须对量测采集的数据进行数字处理---回归分析,采用最小二乘法拟合数据获得合理的典型曲线,并以相应的数字公式进行描述。
回归分析是目前时测数据数学处理的主要方法,通过量测数据回归分析可以预测最终位移值和位移速率。
目前常采用以下函数作为回归函数: 对数函数:()⎪⎪⎭⎫⎝⎛++=++=0ln 1ln t B T B A u t B A u指数函数:双曲函数:式中: u ——某一时刻变形值(mm );A 、B ——回归系数; t ——量测时间;t 0——测点初读数距开挖时的时间(d );T ——量测时距开挖时的时间(d )。
监测数据处理方法①对围岩及支护状态观测,详细记录洞内各项作业、时间与进尺,描绘每一开挖断面的工程地质断面和水文地质断面,记录描述支护厚度、质量等情况。
每周绘制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纵向剖面图。
②对洞内变形和支护格栅应力,记录填写日变化量和累计量的日报表,绘制累计变化量与时间、累计变化量与进尺关系散点图,按下述函数关系: σ= A1g(1 + T )σ= A1ge -B/Tσ= T/ (A + B T ) σ= A(e -B/T -eB/T ) σ= AT2 + B T + C 式中:—变形值或应力值; T 量测时间或开挖进尺; A 、B 、C 回归常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