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声学专题讲义

合集下载

初中物理专题声现象课件

初中物理专题声现象课件

初中物理专题声现象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声现象》这一专题,内容涉及教材第十一章第一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详细内容包括声音的定义、声音的产生原理、声音的传播条件、声速概念、回声现象以及声音的反射、折射和衍射等基础知识点。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原理,理解声速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

2. 培养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声音现象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

3. 激发学生对声学现象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科学、探索未知的热情。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声音的反射、折射和衍射现象,以及声速的计算。

教学重点:声音的产生原理、传播条件,以及回声现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声学实验器材(如音叉、共鸣箱、橡皮球等)。

学生准备:笔记本、铅笔、直尺、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大自然中的声音,引导学生关注声音现象,并提出问题:“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又是如何传播的?”2. 知识讲解:(1)声音的产生:介绍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声音消失。

(2)声音的传播:讲解声音需要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

(3)声速:介绍声速的概念,以及影响声速的因素。

3. 实践情景引入:(1)演示音叉振动产生声音,引导学生观察音叉振动的现象。

(2)分组实验:让学生用共鸣箱和橡皮球进行声音传播实验,观察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情况。

4. 例题讲解:(1)计算声速:已知距离和回声时间,计算声速。

(2)分析声音反射、折射和衍射现象。

5. 随堂练习:针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设计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巩固知识点。

六、板书设计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声音的产生:物体振动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声速:距离/时间2. 回声现象及声速计算3. 声音的反射、折射和衍射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声音的产生原理。

(2)声音在哪些介质中可以传播?真空能否传声?(3)计算题:已知声源距离为1700m,回声时间为2s,求声速。

初中物理讲义全有

初中物理讲义全有

第一讲声现象知识结构浏览:声音的产生——声源的振动介质——真空不能传声声音的传播声速——回声声波——声能次声波声现象音调——频率人耳的听觉范围声音的特征超声波响度——振幅音色——发生体决定乐音声音的种类噪声的来源噪声噪声的控制知识点:1、声音是由于发声体的而产生的,物体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需要,不能传声。

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其中在中传播最快,在中传播最慢;声音在15℃空气中传播速度是。

声音以的形式传播,声音具有,叫做能3、乐音的三个特征分别是、和。

乐音的波形是。

4、指声音的高低,它是由发声体的振动决定。

影响音调高低的因素:发生体震动的。

越高,音调越,越低,音调就越。

5、指声音的强弱,它的大小不仅跟振幅有关还与有关。

影响响度大小的因素:(1)发声体振动的。

越大,响度越;越小,响度就越。

(2)人到声源的。

越,响度越;越,响度就越。

6、我们能分辨出不同发声体的声音靠的是,也叫音质或音品,它它反映了每个物体发出的声音特有的品质,是由发声体的材料、结构、形状和振动方式等因素决定。

7、从物理学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而产生的声音。

从环保角度看,凡是影响人们正常学习、工作和休息的声音或人们在某些场合“不需要的声音”都属于。

8、噪声的波形是,噪声的强弱用为单位来表示。

符号:。

9、减弱噪声的途径有:(1)控制噪声(改变/减少/停止声源振动);(2)阻断噪声(隔声/吸声/消声);(3)在减弱噪声(戴护耳器/耳罩/耳塞/头盔等),其中最有效的是在控制。

各种材料的隔声性能是不同的,除隔声材料外,物理学还利用“以声消声”的方法来控制噪声,这种技术叫“有源消声技术”。

10、人耳能听到声波的频率范围在Hz至Hz之间,把它叫做可听声。

11、超声波是指频率Hz的声波。

超声波具有、、等特点。

超声波已广泛应用于探伤、定位、测、测、清洗、焊接、碎石、造影等方面。

次声波是指频率Hz的声波。

次声波具有可以传得很远、很容易绕过障碍物且无孔不入的特点。

中考物理总复习第1讲:声现象 通用优秀课件

中考物理总复习第1讲:声现象 通用优秀课件

考点二 声音的特性
【例2】(2015,鄂州)《中国好声音》是一档大型励志专业音乐评论节
目,也是深受观众欢迎和喜爱的唱歌类娱乐节目。在节目中常常听到导师
们说:“某某某,你的声音有很强的辨识度,我很喜欢。”这里所说的“
辨识度”主要是指选手唱歌时声音的( )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以上说法均正确
【点拨】能够清楚的分清不同发声体的声音,是因为不同发声体所发声
24.(盐城中考)小明发现悬挂的金属管发出声音时在做有规律的摆动,认为 金属管发出的声音是由于摆动所产生的。请设计一简单的实验来检验小明的想 法,简要写出实验方案和判断方法。
实验方案:_将__金_属__管__悬__挂__,_轻__推__使__其__摆_动___; 判断方法:若__能__听__到_其__发__声__,__则_说__明__发__声__是_由__摆__动__产__生_的__,__反__之__则__不_是___。
2.(2015,邵阳)2015年6月1日,“东方之星”旅游船在长江不幸翻沉。救援 人员将耳朵贴在船底,听到船内有呼救声,及时救出了呼救人员。这说明不仅气 体、液体能够传声,_固__体_也能够传声。
3.(2015,东营)“掩耳盗铃”是大家熟悉的成语故事。从物理学角度分析,盗 贼所犯的错误是:既没有阻止声音的___产_,生又没有阻止声音的___传_播。
反射面材料 反射声音 的强弱
大理石 最强
玻璃板 强
木板 强
棉布 较强
毛巾 弱
海绵
几乎听不 到
(2)分析实验结果可以得出:在其他条件相同时,反射声音的强弱与充当反 射面的材料__有__关____。你还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__其__他__条_件__相__同__时__,_海__绵__吸__收__声_音__效__果__最__好______(写出一条即可)。 (3)实验结果表明,玻璃板和木板反射声音的强弱无法分辨,有同学认为可 能是人耳对声音强弱的分辨能力不够造成的。对此,请你提出一个改进的措施 或方法___用__灵__敏_仪__器__替__代__人__耳_测__量__反__射__声_音__的__强__弱__等________。 (4)类比光的反射,你认为利用该装置还能研究的问题是 ___最__强__反_射__声__的__方__向_与__入__射__声__的_方__向__是__否__有_关__等_______(写出一条即可)。 (5)如果利用声音的反射现象,测量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应选择表中 的___大__理__石_____作为反射面效果最好。

初三物理复习重点掌握声学部分

初三物理复习重点掌握声学部分

初三物理复习重点掌握声学部分声学是物理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声音的产生、传播和接收等相关现象。

在初三物理学习中,声学是一个重点难点,需要同学们进行深入的学习和掌握。

本文将从声音的特性、声音的传播、声音的利用和声学实验等方面进行详细的介绍和讲解,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复习和掌握声学部分的知识。

一、声音的特性声音是一种机械波,是由物体的振动引起的。

声音在空气、固体和液体中的传播都需要介质的存在,而在真空中无法传播。

声音有以下几个重要的特性:1. 频率:声音的频率是指声音波的周期性振动次数,单位是赫兹(Hz)。

频率越高,声音就越高音调;频率越低,声音就越低音调。

2. 声强:声音的声强是指单位面积上的能量传递,单位是瓦特/平方米(W/m²)。

声强强弱决定了声音的大小。

3. 音速: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会有所不同,而同一介质中,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的性质有关。

在空气中,声音的传播速度约为343米/秒。

二、声音的传播声音的传播是指声音从声源到达听者的过程。

声音的传播具有以下几个重要特点:1. 机械振动:声音的产生是由物体的振动引起的,当物体振动时,周围的空气分子也会产生振动,形成机械波。

2. 纵波传播:声音是以纵波的形式传播的,纵波是指介质中的颗粒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相同的波。

3. 超声和次声:声音的频率范围是20Hz~20000Hz,超过20000Hz的声音称为超声,低于20Hz的声音称为次声。

三、声音的利用声学的应用非常广泛,涉及到生活的各个方面。

以下是几个常见的声学应用:1. 乐器:乐器是利用物体的振动产生声音的,包括弦乐器、管乐器和敲击乐器等。

不同形状和材质的乐器会产生不同的音色效果。

2. 通信: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具有广泛的应用,人们利用声音进行语言交流、电话通话、广播传播等。

3. 医学影像:超声波在医学领域有着广泛应用,可以用于产前检查、器官检查和疾病诊断等方面。

4. 环境保护:声学在环境保护中也具有重要作用,如利用声纳技术监测海洋生态系统、保护濒危动物等。

初中物理声学专题讲义-

初中物理声学专题讲义-

教育学科教师辅导讲义年级:初二学员姓名:辅导科目:物理学科教师:老师授课类型新授学习内容声学--声音的特征教学内容二、音调、响度、音色1、音调:人耳对声音高低的感觉称为音调。

音调的单位称为美(mel).物体在1秒内振动的次数叫频率。

物体振动得越快,频率越大。

所以,音调跟发声体振动的频率有关系。

频率越大,音调越高;频率越小,音调越低。

男低音歌唱家可以低到每秒65次,而女高音歌唱家可以高达每秒1180次。

发声体的长短、粗细、松紧的不同往往会影响音调的高低。

例如:空气柱越短,声调越高,反之越低;琴弦越紧,发出的音调越高,反之越低;细弦比粗弦发出的音调高, 反之越低.2、响度:人耳对声音强弱的主观感觉称为响度。

响度的单位:其单位为宋(sone).响度和声波振动的幅度有关。

一般说来,声波振动幅度越大则响度也越大。

物体在振动时偏离原来位置的最大距离叫振幅。

实验表明,音叉叉股、橡皮筋的振幅越大,人们听到的声音越大。

所以,人耳感觉到的声音的大小--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系。

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振幅越小,响度越小。

响度还跟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系。

声音是从发声体向四面八方传播的,越到远处越分散,所以人们距发声体越远,听到的声音越小。

如果能够想办法减小声音的分散,就可以使声音响度更大些。

3、音色:音色是人们区别具有同样响度、同样音调的两个声音之所以不同的特性,或者说是人耳对各种频率、各种强度的声波的综合反应。

音色与发声体的材料、结构和发声方式等有关。

胡琴、钢琴、吉他、笛子等乐器发出的声音,即使音调、响度都相同,我们也可以分辨出来,就是由于它们的音色不同。

人的声音的音色也因人而异,所以我们闭着眼也能听出是哪位熟人在讲话。

三、乐音和噪音:1、乐音:优美动听、令人愉快的声音-----听觉感受声源有规则的振动产生的------物理学角度定义2、噪声:难听刺耳的声音-----听觉感受声源有无规则的振动产生的------物理学角度定义3.减弱噪声的方法: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

中考物理复习专题讲座(二)声学初步知识

中考物理复习专题讲座(二)声学初步知识
响度------响度指的是声音得到大小,比如开会是发言的人讲话声音小了,利用扩音机接大喇叭放大,此时放大的就是响度,不是音调。
音色------指的是声音品质的好坏,譬如歌星林俊杰唱歌就好听,而我本人和他唱同一首歌时就没人听,这就是发声的品质的问题,即音色。
4、噪音------噪音是指发音没有韵律、响度又大,影响人们身心健康的声音,比如机器轰鸣,闹市上的人群发出的嘈杂声音,动物(驴)的鸣叫等,都是噪音;乐器操作不当,也同样可以发出噪音。
5、次声与超声:根据发声体振动频率的不同,人类耳朵只能听见20----20000赫兹的声音,可以划分为次声与超声;即低于20赫兹为次声,如地震、海啸时发出的声音;高出20000赫兹的声音为超声,探测工具声呐发出的就是超声。
6、声波可以传递能量,例如核爆炸的冲击波具有强大的能量,可以把楼房振塌。
2、夯实小练
3、在音乐中,中音C调“1(do)”的频率是262Hz,D调“1(do)”的频率是294Hz,由此可知D调“1”比C调“1”的______高(选填乐音的三要素)。
答案:音调。因为发声体的振动频率高低决定了音调。
4、有一山峡宽1200m,两旁都是竖直的陡壁,有一人在山峡内开了一枪,听到第一、第二两次回声间隔5s,则人到两壁的距离分别是(声速v=340m/s)( )
解析:(1)如图甲所示,用竖直悬挂的泡沫塑料球接触发声的音叉时,泡沫塑料球被弹起,这个现象说明发声体在振动;
(2)为了便于观察实验现象,把不容易看到的现象转换成便于观察的现象,叫转换法。
(3)如图乙所示,敲击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这个现象说明空气能够传播声音;而且响度越大,小球被弹开的幅度越大,说明响度与物体的振幅有关。
答案与解析:2.5S内汽车前进的路程为 ,声音通过的路程为 。汽车走过的距离和声音走过的距离的关系为: 。如图所示:

初中物理声学讲义

初中物理声学讲义

第一章声现象知识梳理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A. 声音的产生来回往复的运动叫做振动,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人说话时的发声是靠声带的振动,婉转的鸟鸣声是靠气管和支气管交界处鸣膜的振动,弦乐器(二胡、京胡、琵琶、提琴等)的发声是靠弦的振动,管乐器(笛、箫、黑管、号等)的发声是靠管中的空气振动,打击乐器(锣、鼓等)的发声是靠锣面和鼓膜的振动.B. 声音的传播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一般说来,固体的传声能力比液体的强,液体的传声能力比气体的强.C. 声波声音是一种波,叫做声波.可将不可见的声波与可见的水波进行类比,以理解声波.由于发声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在介质中传播时,在介质中形成疏密相问的波向四周传播,传入人耳后就激起耳内鼓膜的振动,人便听到了声音.发声停止是指声源停止向外界传送声波,而已经传送出去的声波仍可继续传播.如闪电和雷声是同时产生的,人们在看到闪电后几秒钟才听到雷声,此时声源处的振动早已停止了.声波在传播的过程中,若遇到山崖、墙壁、高大建筑物等障碍物,就会被障碍物的表面反射回来,形成回声.若回声与原声的时间间隔不小于0.1 S,人耳就能听到回声,否则,回声和原声混在一起,使原声加强,修建剧场、礼堂、音乐厅都要考虑回声,以免影响音响效果.声音的反射也遵守光的反射定律.利用回声现象制成的回声测深仪、水声定向器、超声探伤仪等广泛应用于矿床勘探、材料探伤、水深测量、鱼群探测等方面.从声源发出的声波,在传播的过程中若遇到多个反射面,就可以发生多次的反射.如夏日的雷声,有时隆隆地延续几秒钟以上,就是声波在云层、山岳和地面间多次反射造成的;再如古建筑中的“回音壁”、“三音石”以及江西弋阳境内的名胜“回声谷”等等都是属于多次反射的回声.人在室内讲话比在旷野讲话听起来要响亮,而且当讲话声停止以后,声音并没有立即消失,仍然有余音回荡,就是由于声音在物体表面连续多次反射的多次回声交混在一起形成的,称为交混回响,简称混响,这种混响可以延续一段时间.从声源发声停止,到声音减弱到听不到的一段时间,称为混响时间.如果剧场的混响时间太长,往往使声音不清晰,音色混浊、发闷,形成嗡嗡不绝的噪声;如果剧场的混响时间太短,就会使本来婉转圆润的声音变得干涩无力、生硬,一般剧场的混响时间以l.5 S左右为宜.两列声波在某种物质中传播时相遇如振幅增大,响度就增大,这种现象在声学上叫做声音的共鸣.二胡、小提琴等各种乐器在制造时都充分考虑了这一原理.物体除了能反射声波,也能吸收声波,特别是软的多孔的材料吸收声波的效果更好.播音室内的墙壁和地面都要用吸收声波的材料来减少杂音的干扰.D.声能声音具有能量,这种能量叫做声能.声波在传播的过程中,随着时间的推移,声能逐渐减小,若设法使声波向某一方向传播,则声能就集中,声波就能传得远些,医用听诊器、广播喇叭之所以制成那种形状,就是利用了这个道理.E.声速(1)定义声音每秒传播的距离叫做声速.(2)决定因素①声速与传播声音的介质有关.空气中的声速约为340米/秒.一般说来,声音在固体中传播得最快,在液体中次之,在气体中最慢,真空中的声速为零.②声速还与传播声音介质的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声速越大.声音在同一种介质中传播时,声速不变,频率、音调不变,但振幅减小、响度减弱.频率不同的声音在同一种介质中能传播的距离不同,频率越小,能传播的距离越远.当一个乐队慢慢地从很远的地方向你走来时,你先听到的是音调低沉的鼓声,以后才听到音调较高的喇叭声、笛声、铃声,就是这个道理,其原因是频率越大的声波,在传播的过程中被介质吸收得越多.2.声音的特征A. 声音的三要素响度、音调和音色组成声音的三要素.(1)响度①定义:声音的强弱叫做响度.声源振动的幅度叫做振幅.②决定因素:声音的响度与声源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声音的响度还与距离声源的远近有关,距离声源越近,响度越大.(2)音调①定义:声音的高低叫做音调.声源每秒振动的次数叫做频率.频率的单位为赫兹(Hz).②决定因素:声音的音调决定于声源振动的频率,频率越大,音调越高.弦乐器的音调决定于弦的长短、粗细和松紧.弦的材料(密度)一定时,弦越短、越细、越紧,其发出声音的音调越高.管乐器的音调由发音部分的气体体积大小决定,体积越小,音调越高.人的发声频率大约在85 Hz~1100 Hz之间,一般说来,成年男子的声带长而厚,振动频率为90 Hz~140 Hz,而成年女子的声带短而薄,振动频率为270 Hz~550 Hz,所以女子说话的音调比男子高些,儿童声带更短、更薄,童音的音调比成人的高.(3)音色①音色反映的是声音的品质,又叫音品.不同发声体发出声音的响度和音调都可能相同,但音色不会相同.②决定因素:声音的音色除了与发声体发出的泛音个数、频率分布、强度分布等因素有关外,还与传声介质、距离声源的远近以及听者的年龄、经历、文化素养等因素有关.借助示波器,可以观察到不同音色的声音,它们的波形是不同的.B声音的听觉辨别及其应用音调与音色是辨别不同声音的重要依据,这两个依据必须结合起来讲.因为不同的声音既有音调的不同也有音色的不同.只不过有的情况下主要是音调不同,而有的情况下主要是音色不同.听觉的辨别是根据主要因素来进行的.例如,蜜蜂带着花蜜飞时翅膀振动的频率低,发出的音调就低些;不带花蜜飞时振动的频率高,发出的音调就高些.因此,有经验的养蜂人往往根据蜜蜂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来判断蜜蜂是飞出去采蜜还是采了蜜飞回蜂房.其实,带蜜飞行与不带蜜飞行,发出声音的音色也有差异,但主要的是音调的不同.又如,有经验的人用手指弹击碗碟,就能判断碗碟的质量,完好的与内部有损伤的碗碟发出的声音不一样——音调与音色都有差异,但最明显的是音调不同.再如,在欣赏音乐时,乐队里有各种乐器齐奏,它们的音调一样,但我们还是能辨别出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这里的区别就主要是音色.3.令人厌烦的噪声A. 声音的分类(1)从物理学的角度来看;乐音的波形是有规律的,乐音好听悦耳;而噪声的波形是杂乱无章的,噪声难听刺耳.(2)从人的心理和环境保护的角度来看,凡是影响人们正常学习、工作和休息的声音,都属于噪声.由于声音很难用精确的物理定量来划分,而心理评价又带有很重的心理成分,因而声音的分类通常只能是相对的.B.噪声的来源按噪声的主要来源可分为三类:工业(包括建筑工业)噪声、交通噪声、生活噪声.C. 噪声的危害人们用分贝(dB)为单位来表示声音的响度.0 dB是人能听到的最微弱的声音——听觉下限.分贝值越大,响度越大.(1)噪声对人的影响不同分贝的噪声,对人的影响是不同的.30~40 dB是对人较为理想的声音环境.70 dB以上的噪声干扰交谈,90 dB以上的噪声将对人的听力造成损伤,l50 dB及以上的噪声会导致人的双耳完全失去听力.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50 dB;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70 dB;为了保护听力,应控制噪声不超过90 dB.(2)噪声的物理危害高强度噪声能够损害建筑;在特高强度噪声下,就连发声体本身也可能因疲劳而损坏.D.噪声的控制噪声从产生到引起听觉有三个阶段:声源的振动产生声音斗空气与介质的传播斗人耳鼓膜的振动.(1)控制噪声的主要途径①控制噪声声源.可以更换或改造噪声大的机器或部件,在噪声源的周围加吸声、隔声的罩子,还可以在内燃机的排气管上加消声器.②阻断噪声传播.可使装有噪声源的厂房让窗背向居民区,可以植树造林、建立隔音屏障来反射或部分吸收传来的噪声.③在人耳处减弱.若条件许可,三管齐下,综合治理,控制噪声的效果将更好.(2)以声消声根据声波的干涉原理,用话筒将噪声收集起来传送到专门的电脑进行分析.根据分析结果通过喇叭发出与原来反相的新噪声,使之与原噪声相叠加,它们相互抵消而变得寂静无声.这种“以声消声”的新的反噪声术称做“有源消声技术”.4.人耳听不见的声音A. 人耳听觉的频率范围人耳所能听到声波的频率范围通常在20~20 000 Hz之间,叫做可听声.频率于20 000 Hz的声波叫做超声波,频率低于20 Hz的声波叫做次声波,也叫做亚声波.每个人的听觉范围并不相同,尤其以年龄不同而差异显着.有些儿童可以听到低于20 Hz、高达30 000 Hz甚至40 000 Hz的声音.随着年龄的增长,能听的最低频率将升高,能听见的最高频率将降低,70岁以上的老年人一般只能听见1000~4000 Hz的声音.B超声波的特点及其应用(1)方向性好利用超声波定向性好和在水中传播距离远等特点制成声呐,进行水中观察和测量.利用超声波方向性好及多普勒效应制成超声波速度测定器.(2)穿透能力强在一些不透明的固体中能穿透几十米的厚度.以上两个特点使得超声波成为探伤、定位等技术的重要工具,如制作A超、B超、M超仪.(3)易于获得较集中的声能超声波可以用来粉碎人体结石,对硬质材料作切削、凿孔、焊接等加工以及用来清洗、消毒等.C次声波的特点及其危害(1)特点次声波可以传得很远,很容易绕过障碍物,而且无孔不入.可通过次声来预报地震、海啸、台风、火山爆发等自然灾害,以及监测核爆炸.(2)危害人体各部分器官的振动频率一般处在5~20 Hz的次声频段.如胸腔为5~9 Hz,腹腔为6~10 Hz,心脏为5 Hz,盆腔为5 Hz,头部为20 Hz,全身为5~20 Hz.频段为5~20 Hz的次声波容易通过共振机理使人受到伤害.一定强度的次声波对人体会造成严重伤害.次声波对机器设备、建筑物等会造成破坏.典例剖析1.晚上小吴在家中正欣赏着音箱里传出来的交响乐,忽然停电了.他将蜡烛点亮后放在音箱前面.过了一会儿通电了,交响乐又响起来了.仔细观察,发现当音箱音量突然变大时,烛焰摇曳得更明显.2.(1)烛焰没有受到风的影响,进一步探究,发现蜡烛越靠近音箱,烛焰摇曳得越明显,由此可确定烛焰的摇曳是受的影响所致.3.(2)上述现象中,除了有与响度有关的声知识外,相关的声的知识还有(写出两例):4.①;5.②.6.根据以下数据,你能从中获得什么信息?(写三条) 几种物质的声速(m/s)7.9.10.11.12.13.你获得的信息:14.(1) .15.(2) .16.(3) .17.请你设想一下,假如声音传播速度变为0.1 m/s,我们的生活会有哪些变化?(请写出3个合理的场景)18.(1) .19.(2) .20.(3) .21.超声波在科学技术、生产生活和医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请你说出两个应用的实例:22.(1) .23.(2) .24.如图所示,四个相同的玻璃瓶里装水,水面高度不同,用嘴贴着瓶口吹气,如果能分别吹出“dou(1)’’“ruai(2)”“mi(3)’’‘‘fa(4)"四个音阶,则与这四个音阶相对应的瓶子的序号是、、、 .25.26.27.28.29.30.31.生活中常常有这样的感受和经历:当你吃饼干或者硬而脆的食物时,如果用手捂紧自己的双耳,自己会听到很大的咀嚼声,这说明能够传声;但是你身旁的同学却往往听不到明显的声音,这又是为什么呢?请从物理学的角度提出一个合理的猜想:32..33.《楚天金报》消息:4月15日清晨,湖北十堰市竹山县一单位在搞宣传活动时,伴随着激扬的音乐声,飞翔的l5只珍稀红嘴相思鸟纷纷落地而亡!关于珍稀红嘴相总鸟为何会集体自杀,请提出你的猜想:.34.如图(a)所示,伍实同学用示波器、钢锯条和台钳研究声音的响度.他将钢锯条的下端夹紧在台钳上,上端用手扳动一下,使钢锯条振动发声.实验中,他进行了两次实验,第一次锯条发出的声音响,第二次锯条发出的声音轻,他同时观察到示波器上显示的波形幅度分别如图(b)、(c)所示,则他得出的实验结论是:.图(d)、(e)是两种声音的波形图,从图形可知:图是乐音的波形,请提出一种控制噪声的方法:35.。

初中物理声学讲义

初中物理声学讲义

第一章声现象知识梳理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A. 声音的产生来回往复的运动叫做振动,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人说话时的发声是靠声带的振动,婉转的鸟鸣声是靠气管和支气管交界处鸣膜的振动,弦乐器(二胡、京胡、琵琶、提琴等)的发声是靠弦的振动,管乐器(笛、箫、黑管、号等)的发声是靠管中的空气振动,打击乐器(锣、鼓等)的发声是靠锣面和鼓膜的振动.B. 声音的传播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一般说来,固体的传声能力比液体的强,液体的传声能力比气体的强.C. 声波声音是一种波,叫做声波.可将不可见的声波与可见的水波进行类比,以理解声波.由于发声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在介质中传播时,在介质中形成疏密相问的波向四周传播,传入人耳后就激起耳内鼓膜的振动,人便听到了声音.发声停止是指声源停止向外界传送声波,而已经传送出去的声波仍可继续传播.如闪电和雷声是同时产生的,人们在看到闪电后几秒钟才听到雷声,此时声源处的振动早已停止了.声波在传播的过程中,若遇到山崖、墙壁、高大建筑物等障碍物,就会被障碍物的表面反射回来,形成回声.若回声与原声的时间间隔不小于0.1 S,人耳就能听到回声,否则,回声和原声混在一起,使原声加强,修建剧场、礼堂、音乐厅都要考虑回声,以免影响音响效果.声音的反射也遵守光的反射定律.利用回声现象制成的回声测深仪、水声定向器、超声探伤仪等广泛应用于矿床勘探、材料探伤、水深测量、鱼群探测等方面.从声源发出的声波,在传播的过程中若遇到多个反射面,就可以发生多次的反射.如夏日的雷声,有时隆隆地延续几秒钟以上,就是声波在云层、山岳和地面间多次反射造成的;再如古建筑中的“回音壁”、“三音石”以及江西弋阳境内的名胜“回声谷”等等都是属于多次反射的回声.人在室内讲话比在旷野讲话听起来要响亮,而且当讲话声停止以后,声音并没有立即消失,仍然有余音回荡,就是由于声音在物体表面连续多次反射的多次回声交混在一起形成的,称为交混回响,简称混响,这种混响可以延续一段时间.从声源发声停止,到声音减弱到听不到的一段时间,称为混响时间.如果剧场的混响时间太长,往往使声音不清晰,音色混浊、发闷,形成嗡嗡不绝的噪声;如果剧场的混响时间太短,就会使本来婉转圆润的声音变得干涩无力、生硬,一般剧场的混响时间以l.5 S左右为宜.两列声波在某种物质中传播时相遇如振幅增大,响度就增大,这种现象在声学上叫做声音的共鸣.二胡、小提琴等各种乐器在制造时都充分考虑了这一原理.物体除了能反射声波,也能吸收声波,特别是软的多孔的材料吸收声波的效果更好.播音室内的墙壁和地面都要用吸收声波的材料来减少杂音的干扰.D.声能声音具有能量,这种能量叫做声能.声波在传播的过程中,随着时间的推移,声能逐渐减小,若设法使声波向某一方向传播,则声能就集中,声波就能传得远些,医用听诊器、广播喇叭之所以制成那种形状,就是利用了这个道理.(1)定义声音每秒传播的距离叫做声速.(2)决定因素①声速与传播声音的介质有关.空气中的声速约为340米/秒.一般说来,声音在固体中传播得最快,在液体中次之,在气体中最慢,真空中的声速为零.②声速还与传播声音介质的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声速越大.声音在同一种介质中传播时,声速不变,频率、音调不变,但振幅减小、响度减弱.频率不同的声音在同一种介质中能传播的距离不同,频率越小,能传播的距离越远.当一个乐队慢慢地从很远的地方向你走来时,你先听到的是音调低沉的鼓声,以后才听到音调较高的喇叭声、笛声、铃声,就是这个道理,其原因是频率越大的声波,在传播的过程中被介质吸收得越多.2.声音的特征A. 声音的三要素响度、音调和音色组成声音的三要素.(1)响度①定义:声音的强弱叫做响度.声源振动的幅度叫做振幅.②决定因素:声音的响度与声源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声音的响度还与距离声源的远近有关,距离声源越近,响度越大.(2)音调①定义:声音的高低叫做音调.声源每秒振动的次数叫做频率.频率的单位为赫兹(Hz).②决定因素:声音的音调决定于声源振动的频率,频率越大,音调越高.弦乐器的音调决定于弦的长短、粗细和松紧.弦的材料(密度)一定时,弦越短、越细、越紧,其发出声音的音调越高.管乐器的音调由发音部分的气体体积大小决定,体积越小,音调越高.人的发声频率大约在85 Hz~1100 Hz之间,一般说来,成年男子的声带长而厚,振动频率为90 Hz~140 Hz,而成年女子的声带短而薄,振动频率为270 Hz~550 Hz,所以女子说话的音调比男子高些,儿童声带更短、更薄,童音的音调比成人的高.(3)音色①音色反映的是声音的品质,又叫音品.不同发声体发出声音的响度和音调都可能相同,但音色不会相同.②决定因素:声音的音色除了与发声体发出的泛音个数、频率分布、强度分布等因素有关外,还与传声介质、距离声源的远近以及听者的年龄、经历、文化素养等因素有关.借助示波器,可以观察到不同音色的声音,它们的波形是不同的.B声音的听觉辨别及其应用音调与音色是辨别不同声音的重要依据,这两个依据必须结合起来讲.因为不同的声音既有音调的不同也有音色的不同.只不过有的情况下主要是音调不同,而有的情况下主要是音色不同.听觉的辨别是根据主要因素来进行的.例如,蜜蜂带着花蜜飞时翅膀振动的频率低,发出的音调就低些;不带花蜜飞时振动的频率高,发出的音调就高些.因此,有经验的养蜂人往往根据蜜蜂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来判断蜜蜂是飞出去采蜜还是采了蜜飞回蜂房.其实,带蜜飞行与不带蜜飞行,发出声音的音色也有差异,但主要的是音调的不同.又如,有经验的人用手指弹击碗碟,就能判断碗碟的质量,完好的与内部有损伤的碗碟发出的声音不一样——音调与音色都有差异,们还是能辨别出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这里的区别就主要是音色.3.令人厌烦的噪声A. 声音的分类(1)从物理学的角度来看;乐音的波形是有规律的,乐音好听悦耳;而噪声的波形是杂乱无章的,噪声难听刺耳.(2)从人的心理和环境保护的角度来看,凡是影响人们正常学习、工作和休息的声音,都属于噪声.由于声音很难用精确的物理定量来划分,而心理评价又带有很重的心理成分,因而声音的分类通常只能是相对的.B.噪声的来源按噪声的主要来源可分为三类:工业(包括建筑工业)噪声、交通噪声、生活噪声.C. 噪声的危害人们用分贝(dB)为单位来表示声音的响度.0 dB是人能听到的最微弱的声音——听觉下限.分贝值越大,响度越大.(1)噪声对人的影响不同分贝的噪声,对人的影响是不同的.30~40 dB是对人较为理想的声音环境.70 dB 以上的噪声干扰交谈,90 dB以上的噪声将对人的听力造成损伤,l50 dB及以上的噪声会导致人的双耳完全失去听力.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50 dB;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70 dB;为了保护听力,应控制噪声不超过90 dB.(2)噪声的物理危害高强度噪声能够损害建筑;在特高强度噪声下,就连发声体本身也可能因疲劳而损坏.D.噪声的控制噪声从产生到引起听觉有三个阶段:声源的振动产生声音斗空气与介质的传播斗人耳鼓膜的振动.(1)控制噪声的主要途径①控制噪声声源.可以更换或改造噪声大的机器或部件,在噪声源的周围加吸声、隔声的罩子,还可以在内燃机的排气管上加消声器.②阻断噪声传播.可使装有噪声源的厂房让窗背向居民区,可以植树造林、建立隔音屏障来反射或部分吸收传来的噪声.③在人耳处减弱.若条件许可,三管齐下,综合治理,控制噪声的效果将更好.(2)以声消声根据声波的干涉原理,用话筒将噪声收集起来传送到专门的电脑进行分析.根据分析结果通过喇叭发出与原来反相的新噪声,使之与原噪声相叠加,它们相互抵消而变得寂静无声.这种“以声消声”的新的反噪声术称做“有源消声技术”.4.人耳听不见的声音A. 人耳听觉的频率范围人耳所能听到声波的频率范围通常在20~20 000 Hz之间,叫做可听声.频率于20 000 Hz的声波叫做超声波,频率低于20 Hz的声波叫做次声波,也叫做亚声波.高达30 000 Hz甚至40 000 Hz的声音.随着年龄的增长,能听的最低频率将升高,能听见的最高频率将降低,70岁以上的老年人一般只能听见1000~4000 Hz的声音.B超声波的特点及其应用(1)方向性好利用超声波定向性好和在水中传播距离远等特点制成声呐,进行水中观察和测量.利用超声波方向性好及多普勒效应制成超声波速度测定器.(2)穿透能力强在一些不透明的固体中能穿透几十米的厚度.以上两个特点使得超声波成为探伤、定位等技术的重要工具,如制作A超、B超、M超仪.(3)易于获得较集中的声能超声波可以用来粉碎人体结石,对硬质材料作切削、凿孔、焊接等加工以及用来清洗、消毒等.C次声波的特点及其危害(1)特点次声波可以传得很远,很容易绕过障碍物,而且无孔不入.可通过次声来预报地震、海啸、台风、火山爆发等自然灾害,以及监测核爆炸.(2)危害人体各部分器官的振动频率一般处在5~20 Hz的次声频段.如胸腔为5~9 Hz,腹腔为6~10 Hz,心脏为5 Hz,盆腔为5 Hz,头部为20 Hz,全身为5~20 Hz.频段为5~20 Hz的次声波容易通过共振机理使人受到伤害.一定强度的次声波对人体会造成严重伤害.次声波对机器设备、建筑物等会造成破坏.典例剖析1.晚上小吴在家中正欣赏着音箱里传出来的交响乐,忽然停电了.他将蜡烛点亮后放在音箱前面.过了一会儿通电了,交响乐又响起来了.仔细观察,发现当音箱音量突然变大时,烛焰摇曳得更明显.(1)烛焰没有受到风的影响,进一步探究,发现蜡烛越靠近音箱,烛焰摇曳得越明显,由此可确定烛焰的摇曳是受的影响所致.(2)上述现象中,除了有与响度有关的声知识外,相关的声的知识还有(写出两例):①;②.2.根据以下数据,你能从中获得什么信息?(写三条) 几种物质的声速(m/s)空气(15℃) 340 海水(25℃) 1 531空气(25℃) 346 铜(棒) 3 750软木500 大理石 3 810煤油(25℃) 1 324 铅(棒) 5 000蒸馏水(25℃) 1 497 铁(棒) 5 200你获得的信息:(1) .(2) .(3) .3.请你设想一下,假如声音传播速度变为0.1 m/s,我们的生活会有哪些变化?(请写出3个合理的场景)(1) .(2) .(3) .4.超声波在科学技术、生产生活和医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请你说出两个应用的实例:(1) .(2) .5.如图所示,四个相同的玻璃瓶里装水,水面高度不同,用嘴贴着瓶口吹气,如果能分别吹出“dou(1)’’“ruai(2)”“mi(3)’’‘‘fa(4)"四个音阶,则与这四个音阶相对应的瓶子的序号是、、、 .6.生活中常常有这样的感受和经历:当你吃饼干或者硬而脆的食物时,如果用手捂紧自己的双耳,自己会听到很大的咀嚼声,这说明能够传声;但是你身旁的同学却往往听不到明显的声音,这又是为什么呢?请从物理学的角度提出一个合理的猜想:7.《楚天金报》消息:4月15日清晨,湖北十堰市竹山县一单位在搞宣传活动时,伴随着激扬的音乐声,飞翔的l5只珍稀红嘴相思鸟纷纷落地而亡!关于珍稀红嘴相总鸟为何会集体自杀,请提出你的猜想:.8.如图(a)所示,伍实同学用示波器、钢锯条和台钳研究声音的响度.他将钢锯条的下端夹紧在台钳上,上端用手扳动一下,使钢锯条振动发声.实验中,他进行了两次实验,第一次锯条发出的声音响,第二次锯条发出的声音轻,他同时观察到示波器上显示的波形幅度分别如图(b)、(c)所示,则他得出的实验结论是:.图(d)、(e)是两种声音的波形图,从图形可知:图是乐音的波形,请提出一种控制噪声的方法:。

初中物理声学专题讲义

初中物理声学专题讲义

教育学科教师辅导讲义年级:初二学员姓名:辅导科目:物理学科教师:老师授课类型新授学习内容声学---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教学内容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一)、声的产生:来回往复的运动叫做振动,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停止。

常见物体的发声原理:人发声——利用声带的振动笛子发声——空气柱振动蜜蜂、蚊子——利用翅膀的振动古琴、二胡等——利用琴弦振动发声(二)、声音的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传播声音的物质叫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传声。

1、声波:发声体振动会使传声的空气的疏密发生变化而产生声波。

发声停止是指声源停止向外界传送声波,而已经传送出去的声波仍可继续传播.如闪电和雷声是同时产生的,人们在看到闪电后几秒钟才听到雷声,此时声源处的振动早已停止了.声波传到耳道中,引起鼓膜振动,再经过其他组织刺激听神经,把这种信号传递给大脑,就产生了听觉。

2、超声波和次声波(1).人的听觉频率范围:20HZ-20000HZ。

(2).高于20000HZ的声音叫超声波。

蝙蝠、海豚、声纳、B超、超声波金属探伤仪。

(3).低于20HZ的声音叫次声波。

地震、火山喷发、台风、海啸。

3.声音能传递信息①.蝙蝠利用超声波捕食;声纳探测海底深度、鱼群等;②.医生利用听诊器了解病人心肺情况;③.利用B超机诊断病情。

4、声波传递能量:1.声波吹灭蜡烛;2.超声波清洗钟表;3.超声波去除结石。

5、声速:声音的传播快慢。

(声音每秒传播的距离叫做声速.)决定声速快慢的因素:1、介质种类。

2、介质温度(空气温度越高,速度越快)。

记住:15℃速度340m/s 。

几种物质中的声速)/(1-•s m V空气(15℃) 340空气(25℃) 346软木 500煤油(25℃) 1324蒸馏水(25℃) 1497 海水(25℃) 1531 铜(棒) 3750 大理石 3810 铝(棒) 5000 铁(棒) 5200 分析:通过分析上表,可得到以下与声相关的结论:①不同的介质传播声音的速度不相同.②气体传播速度<液体传播速度<固体传播速度.③对同种介质而言,温度越高声音传越播快,如空气.6.声波在界面的反射声音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中考物理总复习课件声学部分(声现象)

中考物理总复习课件声学部分(声现象)

第 20 页
第9页
• 易错点 • 分辨乐音和噪声要从两个角度考虑.从物理学角度来看,无规则 振动产生的声音都是噪声,有规则的振动产生的声音都是乐 音.从环保角度来看,使人心情愉悦的声音是乐音,影响人们正 常工作、休息和学习的声音是噪声.
第 10 页
图片 常考图片 • 考点五
命题点
12.(1) 将玻璃罩中的空气逐渐抽出,能听到声音逐渐变
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小,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再逐渐将空气注入玻璃罩中,声音逐渐变大,说明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3.用手指轻敲桌面,耳朵贴在桌面上能听到敲击声,是
固体可以传声 因为________________ .
地铁正在建设时,为解决噪声扰民的问题,地铁公司对部分设备安装了消 声装置,这种减弱噪声的途径是在 A.声源处 C.人耳处
A
第 19 页
• 解题指导 • 控制噪声从三个途径来实现,注意把握这三个途径,分析题 目所给信息,找到是哪种防治措施即可.如:(1)发动机安装 消音器、无声手枪安装消音器、禁止鸣笛等都是从防止噪声 产生做起.(2)高速路旁建造隔音墙、路旁植树种花等是阻断 噪声传播.(3)戴耳塞或耳罩等是防止噪声进入人耳.
高低 声音的________
第7页
强弱 声音的________
品质 声音的________
• • • •
考点三 声的利用【常考点】 能量 8.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________,还可以传递________ . 考点四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常考点】 无规则振动 9.从物理学角度讲,噪声是指发声体做______________ 时发 出的声音.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讲,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 学习和工作的声音都属于噪声.通常所说的“噪声”是从 环境保护 ____________ 的角度定义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科教师辅导讲义年 级:初二 学员姓名: 辅导科目:物理 学科教师:老师授课类型 新授 学习内容 声学教学内容〖基础知识梳理〗第一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知识点一:声音的产生1.定义: 声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可以发声2.理解:① 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②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③ 发声物体停止振动,发声也停止3.难点:① 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因振动而产生声音。

例如: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② “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不同于“振动停止,声音也消失”。

振动停止,只是不再发声,但是原来所发出的声音还会存在并继续向外传播。

③ 用转化的方法,通过纸屑的跳跃或其他物理的运动来显示发生物理在振动。

1、笛子发声是由笛膜的 引起的。

1、振动2、如图所示,用力敲响音叉,并用悬挂的塑料球接触发声的叉股,我们看到的现象是 ,此现象说明 ;塑料球的作用是2、塑料球被弹开; 物体的振动产生声音; 把叉股的振动放大。

知识点二:声源1. 定义: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声源2. 理解:① 人是怎样发声的?说话时,空气从肺部通过气管挤压,引起声带振动发声。

② 乐器是怎样发声的?乐器分打击乐器、弦乐器和管乐器。

鼓、锣等打击乐器受到打击时,鼓面和锣面发生振动而发声二胡、小提琴等弦乐器通过弦的振动发声,它们常有一个木制共鸣箱使声音洪亮。

长笛、箫等管乐器,靠空气柱振动发声,吹奏时,用手指将孔全堵上,振动的空气柱最长,孔全打开时振动的空气柱最短。

知识点三:声音的传播1.定义: 声的传播需要介质,声以波的形式传播,这种波叫声波。

2.理解: 转化法:借助其他工具将不易直接观察到的现象转化放大为易于直接观察的现象的方我们根据两个对象(水波和声波)之间在某些方面的相同或相似(都是一种波动),二① 能够传播声音的物质叫做介质② 传播声音的介质有:固体,气体,液体③真空不能传声3.难点:在湖面投一小石子,会看到以石子为中心的水波向四周传播。

类似的,声从声源发出后以声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

因为物体的振动,物体两侧的空气就形成了疏密相间的波动向远处传播,这就是声波。

3、机械式闹钟的小锤敲击两边的铃铛时,能发出闹铃声;铃声以 声波 (选填“声波”或“无线电波”)的形式通过 空气 传入人的耳内.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入钟罩内,如图所示,抽去钟罩内的空气,就听不到铃声了,这说明 真空 中不能传播声音.4、如图4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乒乓球被弹开,它说明了( B )A .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B .发声的音叉正在振动C .声音的传播不需要介质D .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最快知识点四:声速和回声1.定义:声传播的快慢用声速描述,它的大小等于声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

声音在15℃的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3. 理解:①声速与介质的种类有关。

一般在固体中传播最快,其次是液体,在气体中传播最慢②声速与节制的温度有关。

一般在气体中,温度越高,声速越快③ 声音在传播过程中,碰到障碍物后被反射回来,人们能够与原生区分开,这样反射回来的声波就是回声。

难点:1. 分辨原声与回声的条件:回声到达人耳的时间比原声晚0.1s 以上;②声源距离障碍物至少有17m 远2. 回声测距离:2s=vt5、下列情景中,声音传播速度最大的是( A )A 在大地中B 在盐水中C 在空气中D 在真空中6、石子投入水中发出声音,岸上的人和水中的鱼到石子的落点距离相等,如图1所示,先听到声音的是( A )A .鱼 B.人 C .一样快 D.无法确定第二节:声音的特性知识点一:音调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的高低不同,也可以说声音的粗细是不同的。

例如:男低音歌唱家声音低沉粗壮,女高音歌唱家声音尖细;狮子的吼声粗壮,羔羊的叫声尖细。

1.定义:物理学中把声音的高低称为音调。

图6图4实验证明:物体振动的快,发出的音调就高;振动的慢,发出的音调就低2 频率:物体每秒振动的次数,表示物体振动的快慢。

频率决定声音的音调。

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

频率的单位是赫兹,简称赫,符号为Hz3人能感受的声音频率有一定的范围,大多数人能够听到的频率范围从20Hz~20000Hz。

4 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音为超声波;低于20Hz的声音为次声波理解:1 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也就是平常我们说的声音的粗细2 在相同的介质和温度中,频率不同的声音传播速度相同。

3音调的高低跟发声体的形状,尺寸和所用的材料的性质等多种因素有关。

二:响度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同一面鼓,我们听到声音的大小会不同1定义:声音的强弱(大小)叫做响度(响度也叫音量)。

2。

人耳听到的声音的响度与那些因素有关①物理学中用振幅来描述物体振动的幅度。

实验证明物体的振幅越大,产生声音的响度越大。

②与声源到人耳过程中的分散程度有关,声音越分散,响度越小。

③与声源到人耳的距离有关,距离越远,响度越小。

难点:音调和响度的区分音调是指声音的尖细,而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

如,小孩的窃窃私语声,音调高,但响度小;而大人的厉声斥吓声,音调低,但响度大。

7、某同学在学过声音的特征以后,到学校物理实验室借了两个不同的音叉,用同一示波设备,做了四次实验,并记录了四次实验的波型图,如图7A、B、C、D所示。

图7A B C D根据我们所学过的知识可知,在上述四个波形图中,响度较大的是______和______两图,音调较高的是______和______两图。

7、C和D,B和D三:音色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也就不同。

音色是指声音的品质,即音质。

难点:音色是由发声体本生决定的,发声体不同,音色便不同。

8.演唱时,高音和低音是指所发出的声音具有不同的( B )。

A.音色B.音调C.响度D.振幅9.提琴表演时,演奏者控制琴弦的松紧是为调节琴声的( B )A.响度B. 音调C. 音色D. 音量10.吹笛子表演中,演奏者不断用手指分别开闭6个音孔,这样是为了改变笛声的( B )。

A.音色B.音调C.音量D.响度11.成语“震耳欲聋”形容的是声音的( A )。

A.响度大B.音调高C.音色好D.频率高12.在公共场所“轻声”说话是文明的表现,在课堂上“大声”回答问题才能让老师和同学们都能听清楚.这里的“轻声”和“大声”是指声音的( B )A.音调B.响度C.音色D.频率分析:声音的三个特征分别是:音调、响度、音色,是从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和距离有关;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一个特性.解答:解:“轻声”和“大声”都是指声音大小、强弱,也就是声音的响度.13.在欣赏音乐时,我们很容易分辨出笛子、二胡的声音,我们判断的依据是( C )A.音调不同B.响度不同C.音色不同D.频率不同分析:音色反映了声音的品质和特色,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也就不同.解答:解:音色反映了声音的品质和特色,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也就不同.我们能区分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这是因为不同乐器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14.学生能分辨出不同老师的声音,主要是依据不同人的讲话声具有不同的( A )。

A 音色B 音调C 响度D 振幅15.如图所示,将一把钢尺压在桌面上,一部分伸出桌面,用手拨动其伸出桌外的一端,轻拨与图15重拨钢尺,则钢尺发出声音的不同.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则钢尺发出声音的不同.(均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 15、响度音调解析】将一把钢尺压在桌面上,一部分伸出桌面,用手拨动其伸出桌外的一端,轻拨与重拨钢尺,则钢尺发出声音的响度不同.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则钢尺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第三节:噪声的危害和控制一:噪声的来源1 从物理角度来说,噪声是发声体作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从环保角度来说,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2 噪声的波形无规律且杂乱。

难点:乐音和噪声的根本区别在于:乐音是由发声体规则振动产生的,波形是规则的;噪声是由发声体不规则振动产生的,波形杂乱无章。

二:噪声的等级的划分1 人们以分贝(符号是dB)为单位来表示声音强弱的等级。

人的听觉是20Hz-----20000Hz。

0dB:人刚能听到最微弱的声音。

30—40dB:较为理想的安静环境,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声音不能超过50dB,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声音不能超过70dB,为了保护听力,声音不能超过90dB 。

2 声音从产生到引起听觉的三个阶段:①声源的振动产生声音;②空气等介质的传播;③鼓膜的振动3. 控制噪声的三个方面:①防止噪声产生;②阻断噪声的传播;③防止噪声进入耳朵消声(从声源处);吸声(在传播过程中减弱);隔声(在人耳处减弱)16.如图16所示的交通标志牌,它提示减弱噪声的方法是( B )A 在传播路径中减弱噪声。

B 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C 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图16D 在传播介质中减弱噪声。

17.城市中汽车禁止鸣号、住宅区道路旁安装隔音板等措施的目的是( B )A 绿化居住环境B 降低噪声污染 D 减少大气污染C缓解热岛效应第四节:声的利用一:声与信息1 回声定位2 声纳测距,探测鱼群难点:声的概念比较广,包括超声,次声等;声音则指人而能够感受到的声声音可以传递信息用超声波可以准确地获得人体内部疾病的信息,这就是“B超”。

用超声波检查身体时,由于人体各部分器官对声波的反射情况不同,利用计算机图像显示设备,可以清楚地将人体内部器官的结构显示在屏幕上,根据图像,医生很快就可以找出病灶所在的位置了,超声波探查对人体没有伤害。

这一点不同于“X光”二:声与能量物体的振动→产生声波→将能量传递出去→声波能传递能量重点:超声波可以用来清洗精密的机械;外科医生可以利用超声波振动除去人体内的结石。

18.“空谷回音”表明障碍物对声波有反射的作用.在设计、建造电影院时,为了减少“回声”对观众听觉的干扰和影响,应尽量四周墙壁对声音的反射减少(选填“增大”或“减少”),因此电影院内四周墙壁表面要采用的材料柔软多孔(选填“柔软多孔”或“坚硬光滑”).19.玻璃杯上蒙有塑料薄膜,绷紧薄膜,在薄膜上放几粒小米.小明同学在薄膜附近用力敲击铁盘,铁盘因为__________而发出声音,同时发现薄膜上的小米在跳动,这说明声波可以传递____________________.15、振动能量20.关于声音的利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D )A.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声音的响度来判断的B.在开阔的田野上引吭高歌时,回声起到了增强原声的作用C.利用声呐探测地球到月球的距离,说明声波可以传递信息D.利用超声波粉碎人体内的结石,说明声波可以传递能量〖课堂作业〗一、选择题1.吹奏笛子时,演奏者抬起压在不同出气孔的手指,是为了改变笛子发声的( D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