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最新试题资料-朱自清散文《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赏析
朱自清散文《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赏析
![朱自清散文《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aadfc7e80c22590103029d0f.png)
朱自清散文《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赏析朱自清散《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赏析莫祝君朱自清的《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是一篇出色的散代表作,笔墨变化多端,有典雅的诗化语言,也有浓艳的语句。
作者坦率和诚挚地流露出真情实感,将自己的感情与思绪,融合在技巧十分高超的风景描写中间,使读者真切地感受到作者的思想感情。
这篇相当突出地标志着“五四”散创作所达到的艺术成就。
对于社会人生和自然景色,朱自清一向很善于进行精确和缜密的观察,作出细腻和深入的描写。
朱自清在描绘自然景物的时候,都是在读者不知不觉中,悄悄地完成的。
这些委婉而富有韵味的描绘,在开始时似乎都是无关紧要的闲笔,他从各处名胜的游艇讲起,说到了秦淮河的小船(七板子),说到了这船上的“灯彩”,接着就扩展到多少条游船上的灯光,映出了河上的“薄霭和微漪”,然后又过渡到描写“碧阴阴的”、“厚而不腻”的河水,描写河上“薄薄的夜,淡淡的月”,描写清朗的月光和浑浊的灯光,及其相互交织在一起的景致。
在这一束束五彩缤纷而又变幻莫测的光照底下,秦淮河的夜景显出“缠绵”和“渺渺”的丰富复杂的意境。
在表现秦淮河光亮的这一点上,朱自清运用的并非形象的色彩,而是抽象的字,他驾驭起字像具有魔力似的,非常真实地绘出了秦淮河光亮的美丽与绚丽多彩,绘出了犹如印象派大师所作的五光十色的油画。
显得非常丰满和浑厚。
这当然是由于作为现代人的朱自清,接受了中外学艺术创作的许多有益的经验,对于宇宙万物的观察和理解深刻的缘故,因此才能够作出这种真实形象的描写。
在涂抹鲜明丰富和浑厚浓郁的色彩,描绘灯光、水光和月光时,朱自清将自己深沉的感情灌注了进去。
他一开始就神往于秦淮河的历史陈迹,因而产生了“空”和“静”的感觉,然而当圆润的歌声,凄厉的琴声,微风的吹漾,和水波的摇拂一起传时,他“便疯狂似的不能自主了”,历史和现实的交织辉映,确实使他的感情波涛起伏,他不是单纯地在作风景画,同时也剖析了自己心中的强烈感受,他将自己的感情与思绪,融合在技巧十分高超的风景描写中间,因而当读者在领略他笔下的秦淮河夜景时,也就领略了他情感与思绪的波澜,领略了他内心中的搏斗。
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句子赏析
![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句子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ba702f4e2bf90242a8956bec0975f46527d3a7b3.png)
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句子赏析1. “秦淮河的水是碧阴阴的;看起来厚而不腻,或者是六朝金粉所凝么?”赏析:这就像是在打量一个神秘的美人,把秦淮河的水想象成是六朝金粉凝结而成的,那水仿佛是一块流动的、带着历史脂粉气的碧玉。
说它厚而不腻,就像一块恰到好处的糕点,多一分则太油,少一分则太寡淡,把水写得既有历史的厚重感又不失灵动。
2. “我们初上船的时候,天色还未断黑,那漾漾的柔波是这样的恬静,委婉,使我们一面有水阔天空之想,一面又憧憬着纸醉金迷之境了。
”赏析:这柔波就像一个温柔的小妖精,刚上船时,天色还没全黑,它就开始施展魔法了。
那恬静委婉的样子,让人的思绪像脱缰的野马,一会儿想在宽阔的水面上自由驰骋,一会儿又被纸醉金迷的幻想勾了魂,就像一个人在两个极端的美梦之间来回蹦跶。
3. “等到灯火明时,阴阴的变为沉沉了:黯淡的水光,像梦一般;那偶然闪烁着的光芒,就是梦的眼睛了。
”赏析:哇塞,这秦淮河的水光从阴阴变成沉沉,就像一个人从含蓄的小忧郁变成了深沉的大悲伤。
黯淡的水光像梦一样,那闪烁的光居然是梦的眼睛,这比喻简直绝了,就好像这秦淮河是一个造梦的工厂,那些光就像窥探梦境的小窗户,神秘又迷人。
4. “我们坐在舱前,因了那隆起的顶棚,仿佛总是昂着首向前走着似的;于是飘飘然如御风而行的我们,看着那些自在的湾泊着的船,船里走马灯般的人物,便像是下界一般,迢迢的远了,又像在雾里看花,尽朦朦胧胧的。
”赏析:那顶棚让坐在舱前的人感觉像昂着头向前走,就像一只骄傲的大鹅。
飘飘然御风而行的感觉,简直像自己成了神仙。
而看着湾泊的船和船里的人,像在下界,远得很,还像雾里看花,朦胧得很,就像自己站在云端看人间的小闹剧,那些人和船就像一群蚂蚁在演一出模模糊糊的话剧。
5. “灯与月竟能并存着,交融着,使月成了缠绵的月,灯射着渺渺的灵辉;这正是天之所以厚秦淮河,也正是天之所以厚我们了。
”赏析:灯和月能并存交融,就像两个性格迥异的小伙伴居然能玩到一起,还玩得特别好。
朱自清美文赏析: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
![朱自清美文赏析: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https://img.taocdn.com/s3/m/c9c8c71382c4bb4cf7ec4afe04a1b0717fd5b3d7.png)
朱自清美文赏析: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朱自清美文赏析: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朱自清(1898年11月22日—1948年8月12日),原名自华,号秋实,后改名自清,字佩弦。
原籍浙江绍兴,出生于江苏省东海县(今连云港市东海县平明镇)。
现代杰出的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一九二三年八月的一晚,我和平伯同游秦淮河;平伯是初泛,我是重来了。
我们雇了一只“七板子”,在夕阳已去,皎月方来的时候,便下了船。
于是桨声汩——汩,我们开始领略那晃荡着蔷薇色的历史的秦淮河的滋味了。
秦淮河里的船,比北京万甡园,颐和园的船好,比西湖的船好,比扬州瘦西湖的船也好。
这几处的船不是觉着笨,就是觉着简陋、局促;都不能引起乘客们的情韵,如秦淮河的船一样。
秦淮河的船约略可分为两种:一是大船;一是小船,就是所谓“七板子”。
大船舱口阔大,可容二三十人。
里面陈设着字画和光洁的红木家具,桌上一律嵌着冰凉的大理石面。
窗格雕镂颇细,使人起柔腻之感。
窗格里映着红色蓝色的玻璃;玻璃上有精致的花纹,也颇悦人目。
“七板子”规模虽不及大船,但那淡蓝色的栏干,空敞的舱,也足系人情思。
而最出色处却在它的舱前。
舱前是甲板上的一部。
上面有弧形的顶,两边用疏疏的栏干支着。
里面通常放着两张藤的躺椅。
躺下,可以谈天,可以望远,可以顾盼两岸的河房。
大船上也有这个,便在小船上更觉清隽罢了。
舱前的顶下,一律悬着灯彩;灯的多少,明暗,彩苏的精粗,艳晦,是不一的。
但好歹总还你一个灯彩。
这灯彩实在是最能钩人的东西。
夜幕垂垂地下来时,大小船上都点起灯火。
从两重玻璃里映出那辐射着的黄黄的散光,反晕出一片朦胧的烟霭;透过这烟霭,在黯黯的水波里,又逗起缕缕的明漪。
在这薄霭和微漪里,听着那悠然的间歇的桨声,谁能不被引入他的美梦去呢?只愁梦太多了,这些大小船儿如何载得起呀?我们这时模模糊糊的谈着明末的秦淮河的艳迹,如《桃花扇》及《板桥杂记》里所载的。
我们真神往了。
我们仿佛亲见那时华灯映水,画舫凌波的光景了。
朱自清的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赏析
![朱自清的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7bf8c64dbc64783e0912a21614791711cc7979ef.png)
朱自清的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赏析
1. 哇塞,你们知道朱自清的《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有多美吗?就像一幅绚丽多彩的画卷在你眼前缓缓展开!比如那秦淮河上的桨声,是不是仿佛在轻轻诉说着古老的故事呢?
2. 嘿,想想看,朱自清笔下的秦淮河那独特的韵味!那灯影摇曳的样子,不就像夜空中闪烁的星星那般迷人吗?这描写得多绝啊!
3. 哎呀呀,《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里的描写简直太细腻啦!就像你能真真切切感受到秦淮河的每一丝气息,难道不是吗?
4. 哇哦,朱自清对秦淮河景色的刻画,那可真是神了!好比是一位高超的画师,一笔一笔勾勒出那醉人的美景,太厉害了吧!
5. 嘿,你们想想,那秦淮河在朱自清的文字里是多么生动啊!仿佛它活过来了一样,这文字的魅力也太大了吧!
6. 哎呀,读《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的时候,真的会被深深吸引啊!就像掉进了一个神奇的世界,你们有这种感觉吗?
7. 哇,朱自清把秦淮河写得那么有韵味,真的太牛了!就如同给秦淮河赋予了灵魂一般,这是多么了不起啊!
8. 嘿,仔细品品《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中的语句,那真的是精妙绝伦啊!好像每一个字都在闪闪发光,不是吗?
9. 哎呀呀,这篇文章里对秦淮河氛围的营造,简直绝了!就跟你身临其境似的,这写作水平也太高了吧!
10. 总之,朱自清的《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绝对是经典之作!那里面的一切都让人陶醉,让人忍不住一读再读啊!。
高考语文中国现当代文学阅读:朱自清作品
![高考语文中国现当代文学阅读:朱自清作品](https://img.taocdn.com/s3/m/174c2548a88271fe910ef12d2af90242a895ab36.png)
朱自清作品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朱自清(1)秦淮河的船约略可分为两种:一是大船;一是小船,就是所谓七板子。
大船舱口阔大,可容二三十人。
里面陈设着字画和光洁的红木家具,桌上一律嵌着冰凉的大理石面。
窗格雕镂颇细,使人起柔腻之感。
窗格里映着红色蓝色的玻璃;玻璃上有精致的花纹,也颇悦人目。
七板子规模虽不及大船,但那淡蓝色的栏干,空敞的舱,也足系人情思。
而最出色处却在它的舱前。
舱前是甲板上的一部。
上面有弧形的项,两边用疏疏的栏干支着。
里面通常放着两张藤的躺椅。
躺下,可以谈天,可以望远,可以顾盼两岸的河房。
大船上也有这个,便在小船上更觉清隽罢了。
舱前的顶下,一律悬着灯彩;灯的多少,明暗,彩苏的精粗,艳晦,是不一的。
但好歹总还你一个灯彩。
这灯彩实在是最能钩人的东西。
夜幕垂垂地下来时,大、小船上都点起灯火。
从两重玻璃里映出那辐射着的黄黄的散光,反晕出一片朦胧的烟霭;透过这烟霭,在黯黯的水波里,又逗起缕缕的明漪。
在这薄霭和微漪里,听着那悠然的间歇的桨声,谁能不被引入他的美梦去呢?只愁梦太多了,这些大、小船儿如何载得起呀?我们这时模模糊糊的谈着明末的秦淮河的艳迹,如《桃花扇》及《板桥杂记》里所载的。
我们真神往了。
我们仿佛亲见那时华灯映水,画舫凌波的光景了。
于是我们的船便成了历史的重载了。
(2)秦淮河的水是碧阴阴的;看起来厚而不腻,或者是六朝金粉所凝么?我们初上船的时候,天色还未断黑,那漾漾的柔波是这样的恬静,委婉,使我们一面有水阔天空之想,一面又憧憬着纸醉金迷之境了。
等到灯火明时,阴阴的变为沉沉了:黯淡的水光,像梦一般;那偶然闪烁着的光芒,就是梦的眼睛了。
我们坐在舱前,因了那隆起的顶棚,仿佛总是昂着首向前走着似的;于是飘飘然如御风而行的我们,看着那些自在的湾泊着的船,船里走马灯般的人物,便像是下界一般,迢迢的远了,又像在雾里看花,尽朦朦胧胧的。
这时我们已过了利涉桥,望见东关头了。
沿路听见断续的歌声:有从沿河的楼飘来的,有从河上船里度来的。
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 朱自清赏析
![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 朱自清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8579e8316ad97f192279168884868762caaebbca.png)
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朱自清赏析朱自清是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中国现代作家,其作品中展现了他对于传统文化的热爱,也充满了对现实社会的愤恨与反思。
他的作品中经常会突出描绘中国文化的笔触,比如他发表的《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
这篇文章就以《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为例,来分析一下朱自清的文学特色以及他对传统文化的思考。
《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是朱自清写于1920年的一篇随笔,记述了作者在晚上乘坐小船游玩秦淮河时的看法。
文章一开头,作者就大胆的描写秦淮河的景色:“晚上乘船游玩,满河火光,桨声灯影。
船尾拖着九色长缆,游离在梦幻的花火里。
”这直观的描述使读者身临其境,形象地表现出晚上船游时的灿烂景色。
朱自清还在全景式描写秦淮河晚上景色的基础上,将目光放向远处,描绘出“西头清晰而浩淼的玉带,林立裁判官居台,庙宇苍苍,山形如榜,坊街如洗,落英缤纷、烟波渺远,宛若仙境”的壮阔景色。
这种大气而宏伟的景色既表现出秦淮河上灯火辉煌的夜景,也表现出远古秦淮河繁荣而古老的文化氛围。
朱自清将他的文字完美地结合在一起,表现出了秦淮河上夜晚景色的美丽,也把远古文化的特色和现代文化完美地联系在一起。
朱自清在他文中穿插着一些对中国文化的思考,比如他提到“伊阙佳景”这一古老的文化概念,他说“晋商高歌,周旅不眠。
宝应万里,明月孤烛,晚来风信,双青烟波,寒烟拥江,伊阙佳景,清乐无人”。
朱自清这里首先描述了印象深刻的秦淮河景色,然后引用古代的“伊阙佳景”的概念来描述房屋灯火、风信烟波及宁静的夜晚景色,这就是朱自清在文章中穿插传统文化的特色,而这种以传统文化为基础,又与现实社会密切相关的思考,也是朱自清文章思想特色的体现之一。
另外,朱自清章中还有一些唯美的情绪表达,比如他描述“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芳心欲寄何处,月明星稀”,这里他表达出的深情的情绪的真实性,既有对现实的控诉,也有对秦淮河的美景的珍惜,他对自然的情怀体现得淋漓尽致,这种唯美的情绪表达也是朱自清文章中不可多得的特色。
解析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
![解析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https://img.taocdn.com/s3/m/37b1f660caaedd3383c4d33f.png)
多年以前,俞平伯和朱自清同游秦淮河,以《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为共同题目,各作散文一文,于是便有了新文学中的两篇散文名作。
虽为同体文章,但二者却以迥异的风格传世,于是便有了新文学中的两篇散文名作,成为现代文学史上的一段佳话。
就像所说的“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那么这样传奇的两位文学巨匠肯定也会用自己的手法让佳作传世。
一样的灯彩月影,一样的歌吹泛舟,但对于两个有着不同经历的人来说,有着各自的情愫。
俞平伯是首次来到秦淮河上,朱自清则是重游。
因此在文章的开头就显示出了差异。
“我们消受的秦淮河上的灯影,圆月犹皎的仲夏之夜。
”这突如其来的两句一下就把这位初来者的欣喜惊奇的心情勾勒出来。
而那位重游者在文开头只是平直的交代“平伯初泛,而我是重来了”朱自清善于把自己的真实情感通过平易的叙述表达出来,笔致简练,朴素亲切;而俞平伯追求一种独特的风致,遣词造句比较古朴、凝练。
在朱自清在这篇散文里,着意描绘了秦淮河的夜景,并且融情于景,情景交融,把自己的感情和思绪,融注进他所创造的形象里。
但另一方面,朱自清又渴望光明,富有正义感,怅惘而不妥协,始终严肃地对待生活、对待自己。
这种思想情感被灌注于《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里,甚至作品中关于月色、灯火、河水的描写,都隐含着作者的感情色彩。
夜游一开始,他就神往于秦淮河的历史陈迹,那“华灯映水”、“灯月交辉”的光景,使朱自清“枯涩久了”的心,被“润泽”得“不能自主”,简直有迷离恍惚之感。
在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中,作者的烦闷、惆怅似乎都被暂时忘却,只感觉到月光、灯火、水色的交互辉映,成一派不浓不淡、若明若暗、朦朦胧胧,调和、适中、安逸的境界,这正是朱自清当时追求的安宁和一切均皆适度的意趣的流露。
然而作者却不能真正超然,泛舟途中出现的妓船,把他拉回到现实中,情感为之骤然一变。
一来作者没有想到他们“仍在秦淮河里挣扎”,为现实的黑暗而愤然;二来作者又苦于既同情他们的遭遇,又迫于道德律而不能点歌,为此“觉得很怅怅的”。
朱自清散文《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赏析
![朱自清散文《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95e6495a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02ddcab.png)
朱自清散文《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赏析朱自清散文《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赏析朱自清的《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是一篇出色的散文代表作,文章笔墨变化多端,有典雅的诗化语言,也有浓艳的语句。
作者坦率和诚挚地流露出真情实感,将自己的感情与思绪,融合在技巧十分高超的风景描写中间。
以下是小编分享的朱自清散文《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赏析,欢迎大家阅读!朱自清散文《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赏析篇1朱自清的《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是一篇出色的散文代表作,文章笔墨变化多端,有典雅的诗化语言,也有浓艳的语句。
作者坦率和诚挚地流露出真情实感,将自己的感情与思绪,融合在技巧十分高超的风景描写中间,使读者真切地感受到作者的思想感情。
这篇文章相当突出地标志着“五四”散文创作所达到的艺术成就。
对于社会人生和自然景色,朱自清一向很善于进行精确和缜密的观察,作出细腻和深入的描写。
朱自清在描绘自然景物的时候,都是在读者不知不觉中,悄悄地完成的。
这些委婉而富有韵味的描绘,在开始时似乎都是无关紧要的闲笔,他从各处名胜的游艇讲起,说到了秦淮河的小船(七板子),说到了这船上的“灯彩”,接着就扩展到多少条游船上的灯光,映出了河上的“薄霭和微漪”,然后又过渡到描写“碧阴阴的”、“厚而不腻”的河水,描写河上“薄薄的夜,淡淡的月”,描写清朗的月光和浑浊的灯光,及其相互交织在一起的景致。
在这一束束五彩缤纷而又变幻莫测的光照底下,秦淮河的夜景显出“缠绵”和“渺渺”的丰富复杂的意境。
在表现秦淮河光亮的这一点上,朱自清运用的并非形象的色彩,而是抽象的文字,他驾驭起文字来像具有魔力似的,非常真实地绘出了秦淮河光亮的美丽与绚丽多彩,绘出了犹如印象派大师所作的五光十色的油画。
显得非常丰满和浑厚。
这当然是由于作为现代人的朱自清,接受了中外文学艺术创作的许多有益的经验,对于宇宙万物的观察和理解深刻的缘故,因此才能够作出这种真实形象的描写。
在涂抹鲜明丰富和浑厚浓郁的色彩,描绘灯光、水光和月光时,朱自清将自己深沉的感情灌注了进去。
朱自清《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阅读练习及答案
![朱自清《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阅读练习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a164927df11dc281e53a580216fc700abb6852b8.png)
朱自清《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阅读练习及答案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朱自清过了大中桥,使到了灯月交辉,笙歌彻夜的秦淮河,这才是秦淮河的真面目哩。
大中桥外,顿然空阔,和桥内两岸排着密密的人家的景象大异了,一眼望去,疏疏的林,淡淡的月,衬着蔚蓝的天,颇像荒江野渡光景;那边呢,郁丛丛的,阴森森的,又似乎藏着无边的黑暗,令人几乎不信那是繁华的秦淮河了。
但是河中眩晕着的灯光,纵横着的画舫,悠扬着的笛韵,夹着那吱吱的胡琴声,终于使我们认识绿如菌陈酒的秦淮水了。
此地天裸露着的多些,故觉夜来的独迟些;从清清的水影里,我们感受到的只是薄薄的夜——这正是秦淮河的夜。
这时正是盛夏。
我们下船后,籍着新生的晚凉和河上的微风,暑气已渐渐消散;到了此地,豁然开朗,身子顿然轻了—习习的清风荏苒在面上,手上,衣上,这便又感到一缕新凉了。
南京的日光,大概没有杭州猛烈;西湖的夏夜老是热蓬蓬的,水像沸着一般,秦淮河的水却尽是这样冷冷的绿着。
任你人影的憧憧,歌声的扰扰,总像隔着一层薄薄的绿纱面似的;它尽是这样静静的,冷冷的绿着。
我们出了大中桥,走不上半里路,船夫便将船划到一旁,停了桨由它荡着。
他以为那里正是繁华的极点,再过去就是荒凉了;所以让我们多多赏鉴一会儿。
他自己却静静的蹲着。
他是看惯这光景的了,大约只是一个无可无不可。
这无可无不可,无论是升的沉的,总之,都比我们高了那时河里热闹极了;船大半治着,小半在水上穿梭似的来往,停泊着的都在近市的那一边,我们的船自然也央在其中。
因为这边略略的挤,便觉得那边十分的疏了。
在每一只船从那边过去时,我们能画出它的轻轻的影和曲曲的波,在我们的心上;这显着是空,且显着是静了,那时处处都是歌声和凄厉的胡琴声,圆润的喉咙,确乎是很少的。
但那生涩的、尖脆的调子能使人有少年的、粗率不拘的感觉,也正可快我们的意。
况且多少隔开些儿听着,因为想象与渴慕的作美,总觉更有滋味;而竞发的喧嚣,抑扬的不齐,远远的杂沓,和乐器的嘈切切,合成另一意味的谐音,也使我们无所适从,如随着大风而走。
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赏析
![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d4499a76905f804d2b160b4e767f5acfa1c783bb.png)
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赏析
1. 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啊,那简直就是一幅绝美的画卷!就像你置身于一个梦幻的世界,周围的一切都变得那么不真实。
比如那悠悠的桨声,难道不像在轻轻诉说着秦淮河的故事吗?
2. 秦淮河的灯影,哇,真是太迷人了!仿佛是无数颗璀璨的星星落入了河中。
你想想,这不就像走在一条闪闪发光的银河上吗?
3. 当你沉浸在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时,那种感觉,哎呀,无法形容!就好似被一股温柔的力量紧紧包裹着,难道不是吗?
4. 秦淮河的美,那是独一无二的呀!就如同一个绝世佳人,让人忍不住想要亲近。
你看那河边的建筑,不正是她华丽的衣裳吗?
5. 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真的会让你陶醉其中!就像喝了一杯香醇的美酒,让你晕乎乎却又无比享受。
这难道不比一场美梦还美妙吗?
6. 站在秦淮河畔,感受着那桨声和灯影,哇塞,简直太棒了!就好像自己变成了古代的文人墨客,在吟诗作对呢,你说是不是很神奇?
7. 秦淮河的魅力,那可是无穷无尽的哟!好比一个巨大的磁场,把你深深吸引住。
你听听那桨声,是不是像在呼唤你去探索?
8. 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真的太有韵味了!仿佛是一首悠扬的老歌,在你耳边回荡。
这不就和你记忆中最美好的时光一样吗?
9. 看着那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心中满是感慨啊!就像看到了岁月的流淌和变迁。
难道你不会也有这样的感受吗?
10. 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是那么让人着迷和难忘!就如同心中的一个秘密花园。
你难道不想去亲自感受一下它的魅力吗?
我的观点结论: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就是一个充满魅力和魔力的地方,值得每个人去细细品味和感受。
散文名篇赏析:《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 俞平伯
![散文名篇赏析:《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 俞平伯](https://img.taocdn.com/s3/m/1944f729854769eae009581b6bd97f192279bfec.png)
散文名篇赏析:《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俞平伯我们消受得秦淮河上的灯影,当圆月犹皎的仲夏之夜。
在茶店里吃了一盘豆腐干丝,两个烧饼之后,以歪歪的脚步踅上夫子庙前停泊着的画舫,就懒洋洋躺到藤椅上去了。
好郁蒸的江南,傍晚也还是热的。
“快开船吧!”桨声响了。
小的灯舫初次在河中荡漾;于我,情景是颇朦胧,滋味是怪羞涩的。
我要错认它作七里的山塘:可是,河房里明窗洞启,映着玲珑入画的曲栏杆,顿然省得身在何处了。
佩弦呢,他已是重来,很应当消释一些迷惘的。
但看他太频繁地摇着我的黑纸扇。
胖子是这个样怯热的吗?又早是夕阳西下,河上妆成一抹胭脂的薄媚。
是被青溪的姊妹们所熏染的吗?还是匀得她们脸上的残脂呢?寂寂的河水,随双桨打它,终是没言语。
密匝匝的绮恨逐老去的年华,已都如蜜饧似的融在流波的心窝里,连呜咽也将嫌它多事,更哪里论到哀嘶。
心头,宛转的凄怀;口内,徘徊的低唱;留在夜夜的秦淮河上。
在利涉桥边买了一匣烟,荡过东关头,渐荡出大中桥了。
船儿悄悄地穿出连环着的三个壮阔的涵洞,青溪夏夜的韵华已如巨幅的画豁然而抖落。
哦!凄厉而繁的弦索,颤岔而涩的歌喉,杂着吓哈的笑语声,噼啪的竹牌响,更能把诸楼船上的华灯彩绘,显出火样的鲜明,火样的温煦了。
小船儿载着我们,在大船缝里挤着,挨着,抹着走。
它忘了自己也是今宵河上的一星灯火。
既踏进所谓“六朝金粉气”的销金锅,谁不笑笑呢!今天的一晚,且默了滔滔的言说,且舒了恻恻的情怀,暂且学着,姑且学着我们平时认为在醉里梦里他们的憨痴笑语。
看!初上的灯儿们一点点掠剪柔腻的波心,梭织地往来;把河水都皴得微明了。
纸薄的心旌,我的,尽无休息地跟着它们飘荡,以至于怦怦而内热。
这还好说什么的!如此说,诱惑是诚然有的,且于我已留下不易磨灭的印记。
至于对榻的那一位先生,自认曾经一度摆脱了纠缠的他,其辩解又在何处?这实在非我所知。
我们,醉不以涩味的酒,以微漾着,轻晕着的夜的风华。
不是什么欣悦,不是什么慰藉,只感到一种怪陌生、怪异样的朦胧。
朱自清《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阅读练习及答案
![朱自清《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阅读练习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869dc2ec89eb172ded63b7e7.png)
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朱自清过了大中桥,使到了灯月交辉,笙歌彻夜的秦淮河,这才是秦淮河的真面目哩。
大中桥外,顿然空阔,和桥内两岸排着密密的人家的景象大异了,一眼望去,疏疏的林,淡淡的月,衬着蔚蓝的天,颇像荒江野渡光景;那边呢,郁丛丛的,阴森森的,又似乎藏着无边的黑暗,令人几乎不信那是繁华的秦淮河了。
但是河中眩晕着的灯光,纵横着的画舫,悠扬着的笛韵,夹着那吱吱的胡琴声,终于使我们认识绿如菌陈酒的秦淮水了。
此地天裸露着的多些,故觉夜来的独迟些;从清清的水影里,我们感受到的只是薄薄的夜——这正是秦淮河的夜。
这时正是盛夏。
我们下船后,籍着新生的晚凉和河上的微风,暑气已渐渐消散;到了此地,豁然开朗,身子顿然轻了—习习的清风荏苒在面上,手上,衣上,这便又感到一缕新凉了。
南京的日光,大概没有杭州猛烈;西湖的夏夜老是热蓬蓬的,水像沸着一般,秦淮河的水却尽是这样冷冷的绿着。
任你人影的憧憧,歌声的扰扰,总像隔着一层薄薄的绿纱面似的;它尽是这样静静的,冷冷的绿着。
我们出了大中桥,走不上半里路,船夫便将船划到一旁,停了桨由它荡着。
他以为那里正是繁华的极点,再过去就是荒凉了;所以让我们多多赏鉴一会儿。
他自己却静静的蹲着。
他是看惯这光景的了,大约只是一个无可无不可。
这无可无不可,无论是升的沉的,总之,都比我们高了那时河里热闹极了;船大半治着,小半在水上穿梭似的来往,停泊着的都在近市的那一边,我们的船自然也央在其中。
因为这边略略的挤,便觉得那边十分的疏了。
在每一只船从那边过去时,我们能画出它的轻轻的影和曲曲的波,在我们的心上;这显着是空,且显着是静了,那时处处都是歌声和凄厉的胡琴声,圆润的喉咙,确乎是很少的。
但那生涩的、尖脆的调子能使人有少年的、粗率不拘的感觉,也正可快我们的意。
况且多少隔开些儿听着,因为想象与渴慕的作美,总觉更有滋味;而竞发的喧嚣,抑扬的不齐,远远的杂沓,和乐器的嘈切切,合成另一意味的谐音,也使我们无所适从,如随着大风而走。
朱自清秦淮河赏析
![朱自清秦淮河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91145913227916888486d7dd.png)
朱自清在这篇散文里,着意描绘了秦淮河的夜景,并且融情于景,情景交融,把自己的感情和思绪,融注进他所创造的形象里。
此文写于1923年,当时正处于五四落潮期,朱自清深感苦闷、寂寞,同时很想填补空虚,排解烦恼,或躲进书斋,或寄情山水,追求一时的宁静和一切均皆适度的生活情趣。
但另一方面,朱自清又渴望光明,富有正义感,怅惘而不妥协,始终严肃地对待生活、对待自己. 这种思想情感被灌注于(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里,甚至作品中关于月色、灯火、河水的描写,都隐含着作者的感情色彩。
夜游一开始,他就神往于秦淮河的历史陈迹,那“华灯映水”、“灯月交辉”的光景,使朱自清“枯涩久了”的心,被“润泽”得“不能自主”,简直有迷离恍惚之感。
在他眼里,船上的灯火“反晕出”“朦胧的烟霭”,又“逗起缕缕明漪”,…“碧阴阴的”水,荡漾起的“柔波是这样的恬静,委婉”,而大中桥外,“淡淡的月,衬着蔚蓝的天”,水面被映照得“总像隔着一层薄薄的绿纱面”,在清的月色和浑的灯光的交融中,秦淮河竟“仿佛笼上了一团光雾”。
在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中,作者的烦闷、惆怅似乎都被暂时忘却,只感觉到月光、灯火、水色的交互辉映,成一派不浓不淡、若明若暗、朦朦胧胧,调和、适中、安逸的境界,这正是朱自清当时追求的安宁和一切均皆适度的意趣的流露。
然而作者却不能真正超然,泛舟途中出现的妓船,把他拉回到现实中,情感为之骤然一变。
一来作者没有想到她们“仍在秦淮河里挣扎”,为现实的黑暗而愤然;二来作者又苦于既同情她们的遭遇,又迫于道德律而不能点歌,为此“觉得很怅怅的”。
丑恶的现实打破了作者恬静的心境,由于“心里的不安”,作者眼里“清艳的夜景也为之减色”:“森森的水影,如黑暗张着巨口”,仿佛“要将我们的船吞了下去”;傍岸船上一星两星的灯光,也“枯燥无力”;连电灯下的人物,都“像蚂蚁一般”。
显然,作者的情感由陶醉于秦淮河的夜景,而变为“心里充满了幻灭的情思”,并且这种心境的变化,也抹染在月光、灯火、水色等景致的描绘中,显示出寓情于景,情景相生的艺术特色。
朱自清《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阅读理解
![朱自清《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阅读理解](https://img.taocdn.com/s3/m/7479d214ba68a98271fe910ef12d2af90242a8f5.png)
朱自清《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阅读理解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朱自清过了大中桥,便到了灯月交辉,笙歌彻夜的秦淮河,这才是秦淮河的真面目哩。
大中桥外,顿然空阔,和桥内两岸排着密密的人家的景象大异了,一眼望去,疏疏的林,淡淡的月,衬着蔚蓝的天,颇像荒江野渡光景;那边呢,郁丛丛的,阴森森的,又似乎藏着无边的黑暗,令人几乎不信那是繁华的秦淮河了。
但是河中眩晕着的灯光,纵横着的画舫,悠扬着的笛韵,夹着那吱吱的胡琴声,终于使我们认识绿如茵陈酒的秦淮水了。
此地天裸露着的多些,故觉夜来的独迟些;从清清的水影里,我们感受到的只是薄薄的夜——这正是秦淮河的夜。
这时正是盛夏。
我们下船后,籍着新生的晚凉和河上的微风,暑气已渐渐消散;到了此地,豁然开朗,身子顿然轻了——习习的清风荏苒在面上,手上,衣上,这便又感到一缕新凉了。
南京的日光,大概没有杭州猛烈;西湖的夏夜老是热蓬蓬的,水像沸着一般,秦淮河的水却尽是这样冷冷的绿着。
任你人影的憧憧,歌声的扰扰,总像隔着一层薄薄的绿纱面似的;它尽是这样静静的,冷冷的绿着。
我们出了大中桥,走不上半里路,船夫便将船划到一旁,停了桨由它荡着。
他以为那里正是繁华的极点,再过去就是荒凉了;所以让我们多多赏鉴..一会儿。
他自己却静静的蹲着。
他是看惯这光景的了,大约只是一个无可无不可。
这无可无不可,无论是升的沉的,总之,都比我们高了。
那时河里热闹极了;船大半泊着,小半在水上穿梭似的来往,停泊着的都在近市的那一边,我们的船自然也夹在其中。
因为这边略略的挤,便觉得那边十分的疏了。
在每一只船从那边过去时,我们能画出它的轻轻的影和曲曲的波,在我们的心上;这显着是空,且显着是静了,那时处处都是歌声和凄厉的胡琴声,圆润的喉咙,确乎是很少的。
但那生涩的、尖脆的调子能使人有少年的、粗率不拘的感觉,也正可快我们的意。
况且多少隔开些儿听着,因为想象与渴慕的作美,总觉更有滋味;而竞发的喧嚣,抑扬的不齐,远远的杂沓,和乐器的嘈嘈切切,合成另一意味的谐音,也使我们无所适从,如随着大风而走。
《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赏析
![《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505d517d77232f60ddcca164.png)
《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赏析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2005-8-26字数:1105“纸醉金迷” 、“六朝金粉”的秦淮河,随着历史长河的流淌而逐渐失去了昔日风韵,朱自清“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以浓墨重彩为它猛绘一笔,再次展现了浓装艳丽秦淮河的风采。
朱自清成名作《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记叙夏夜泛舟秦淮河的见闻感受,作者在声光色彩的协奏中,敏锐地捕捉到了秦淮河不同时地、不同情境中的绰约风姿,引入发思古之幽情。
富有诗情画意是文章的最大特色,秦淮河在作者笔下诗、如画、如梦一般。
奇异的“七板子”船,足以让人发幽思之情;温柔飘香的绿水,仿佛六朝金粉所凝;飘渺的歌声,似是微风和河水的密语……平淡中见神奇,意味隽永,有诗的意境,画的境界,正所谓是文中有画,画中有文。
作者的笔触是细致的,描绘秦淮河风光时,不求气势豪放,而以精巧展现美,具体细腻地描绘秦淮河的秀丽安逸,充分体现了作者细致的描写手法。
船只、绿水、灯光、月光、大中桥、歌声……种种景物,作者抓住其光、形、色、味,细细描绘,却是明丽中不见雕琢,淡雅而不俗气,使得秦淮河在水、灯、月交相辉映。
历史是秦淮河的养料,可以说历史成就了秦淮河,没有历史的秦淮河失去了一切意义。
作者从现实走进历史回忆,从形态与神态两方面唤醒了秦淮河。
“舱前的顶下,一律悬着灯彩;灯的多少,明暗,彩苏的精粗,艳晦,是不一的。
但好歹总还你一个灯彩。
” 这灯彩实在是最能钩人的东西:“在这薄霭和微漪里,听着那悠然的间歇的桨声,谁能不被引入他的美梦去呢?只愁梦太多了,这些大小船儿如何载得起呀?我们这时模模糊糊的谈着明末的秦淮河的艳迹,如《桃花扇》及《板桥杂记》里所载的。
我们真神往了。
我们仿佛亲见那时华灯映水,画舫凌波的光景了。
于是我们的船便成了历史的重载。
”作者由灯开始堕入历史,模模糊糊中、恍惚中,实在是许多历史的影象使然了:行走的船只,雾里看花,尽是飘飘然,朦朦胧胧;飘渺的歌声,似幻似真……作者借助对历史影象缅怀,将秦淮河写得虚虚实实、朦朦胧胧,让人陶醉,令人神往。
从《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看朱自清的语言风格.
![从《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看朱自清的语言风格.](https://img.taocdn.com/s3/m/97651bae50e2524de5187ef5.png)
语言风格,是作家通过作品表现出来的创作语言特有的格调。
比如古代的:李白-雄奇飘逸,杜甫-沉郁顿错,白居易-清浅通俗,李贺-幽峭冷艳,李商隐-秾丽朦胧。
“一个人的语言修养,是构成他的语言风格的各种因素中最活跃的一个因素。
任何一个人都不可能掌握一种语言的一切词、一切句式,也不可能对一切同义形式没有一点儿偏爱。
人们总会或多或少地给全民词语带来一些个人的理解,增加一些个人的色彩,在选择语言材料和修辞方式时总有一些个人的习惯。
这在语言风格的形成中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
”在二十世纪中国新文学史上,朱自清就是一位拥有独特艺术风格的散文名家。
下面我通过《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一文对朱自清的语言风格进行分析。
特点如下:特点一:文言词语和西欧语言的吸收使用一.古为今用在朴质的叙事散文中,含有不少文言词汇,如“罢了”“太息”“故觉”“更甚”“相与沉浮于”等。
这些词,颇为传神,用典雅的诗话语言引发人思古之幽情使“朴素自然中见精工”,收效甚奇。
二洋为我用对西欧语言中用不同词尾改变词性方法的借鉴,•是借助了汉语中动态助词“着”“了”“过”放在非动词类的后面,以利于表情达意。
•作者在形容词“纵横”“悠扬”后面加上动态助词“着”,使其动词化,,句式整齐,更显露出秦淮河的情韵•可见,朱自清巧妙地选用一些文言词语及西欧语言,是对“口语化”艺术的有益补充,使他所追求的“口语化”语言成为了一种能雅俗共赏、具有大家风范的文学性语言;也是当时的文学语言在努力向前发展的过程中,与时代纵横相联的一种自然痕迹,体现了语言的时代性特征。
特点二:华美与朴素相结合•朱自清的散文,很多的都从中体现出这种华丽与朴素相互渗透的语言风格。
从华丽和朴素中见真情,他的语言毫不带刺,只是真实的表露。
写人叙景,不直意抒情,却洋溢出一股诚挚而深沉的情感,感动了千百读者,给读者在很大程度上的审美愉悦。
所谓“天然去雕饰”,朱自清就是这样自然地在作品中表露。
也正因为这样,它才能雅俗共赏,有更多的人去鉴赏它,品味它。
两篇《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散文文本的多重语境分析
![两篇《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散文文本的多重语境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f2a9b2cf8662caaedd3383c4bb4cf7ec4afeb63a.png)
其次,这种美来自于秦淮河的历史文化底蕴。作为南京的母亲河,秦淮河承载 了深厚的历史文化。在文章中,朱自清通过对秦淮河历史文化的描绘,让我们 感受到了这条河流所蕴含的厚重历史和独特文化。
最后,这种美来自于作者与秦淮河之间的情感交融。在文章中,朱自清将自己 的情感融入了对秦淮河的描绘中。这种情感与河流之间的交融,使得文章更加 感人至深,让我们对这条古老的河流产生了更为深厚的感情。
在这篇文章中,俞平伯对秦淮河的历史和文化进行了深入挖掘。他通过描述秦 淮河畔的古建筑、传统手工艺和地方美食,让读者领略到了秦淮河厚重的历史 文化底蕴。同时,他还引用了大量的诗词典故,将秦淮河的美景与文学艺术完 美结合,展现了他深厚的文学造诣。
在阅读这篇文章的过程中,我不禁回想起自己曾在秦淮河畔漫步的情景。那时, 夕阳西下,秦淮河畔的古树映入眼帘,仿佛置身于一幅美丽的画卷之中。俞平 伯笔下的秦淮河,唤起了我对那段美好时光的回忆。在这篇文章中,我感受到 了俞平伯对秦淮河的热爱以及对传统文化的敬仰。他的文字让我重新认识了秦 淮河,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了南京这座古都的别样华彩。
重读《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我们不仅欣赏到了朱自清优美的文字,更感受 到了这条南京古城的母亲河所蕴含的历史和文化底蕴。在今天这个快速发展的 时代里,我们应该更加珍视这些历史文化遗产,让它们在我们的生活中得到传 承和发扬光大。
谢谢观看
文本分析1、词汇语境在《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中,朱自清运用了大量形容词和动词来描绘秦淮河 的景色和氛围,如“黯淡”、“隐约”、“宁静”、“柔软”等,这些词汇从 不同角度展现了秦淮河的韵味。而在俞平伯的文章中,他更注重用细腻的笔触 描绘秦淮河的细节,比如他描述船娘摇橹的姿态,以及秦淮河岸边的建筑、植 物等。这些不同的词汇选择,使得两位作家笔下的秦淮河更加生动和立体。
《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赏析
![《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a14cf94002d8ce2f0066f5335a8102d277a26156.png)
《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赏析
《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是一首描写秦淮河风景的诗,描绘了夜晚的秦淮河景色和桨声灯影的美景。
下面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首先,诗人通过使用形象的描写手法,让读者能够清晰地感受到秦淮河夜晚的美景。
诗中提到的桨声和灯影给人一种真实感和动感,通过这些描写,读者仿佛能够听到引导船只前行的桨声和看到河上灯影的闪烁,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受。
其次,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对细节的关注,让读者能够感受到秦淮河夜晚的浪漫和神秘感。
诗中提到的“古风”、“月华”、“楼台”等词语,给人一种古色古香的感觉。
另外,诗中还提到了“丝竹暂歇时,杯觞聊自适”的景象,传达了一种休闲愉悦的氛围,让人感觉到夜晚的秦淮河是一个人们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最后,诗人通过对秦淮河的描写,表达了对家乡的热爱和对古老文化的追求。
诗中提到的“宫商往来奏”和“清风宝泉泓”,传递出一种对传统文化的珍视和向往之情。
通过这些描写,诗人表达了对家乡文化和历史的热爱和自豪感。
综上所述,《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通过形象的描写、细腻的情感表达和对传统文化的追溯,展现了秦淮河夜晚美景的浪漫和神秘感,让读者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这片美丽的风景。
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阅读练习及答案
![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阅读练习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9c1734e9f71fb7360b4c2e3f5727a5e9856a27bd.png)
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阅读练习及答案《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是现代散文家朱自清与友人俞平伯同游秦淮河时所作的散文,文章记叙的是夏夜泛舟秦淮河的见闻。
以下是店铺为你整理的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阅读练习及答案,希望能帮到你。
《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阅读材料①一九二三年八月的一晚,我和平伯同游秦淮河;平伯是初泛,我是重来了。
我们雇了一只“七板子”,在夕阳已去,皎月方来的时候,便下了船。
于是桨声汩——汩,我们开始领略那晃荡着蔷薇色的历史的秦淮河的滋味了。
……②秦淮河的水是碧阴阴的;看起来厚而不腻,或者是六朝金粉所凝么?我们初上船的时候,天色还未断黑,那漾漾的柔波是这样的恬静,委婉,使我们一面有水阔天空之想,一面又憧憬着纸醉金迷之境了。
等到灯火明时,阴阴的变为沉沉了:黯淡的水光,像梦一般;那偶然闪烁着的光芒,就是梦的眼睛了。
我们坐在舱前,因了那隆起的顶棚,仿佛总是昂着首向前走着似的;于是飘飘然如御风而行的我们,看着那些自在的湾泊着的船,船里走马灯般的人物,便像是下界一般,迢迢的远了,又像在雾里看花,尽朦朦胧胧的。
这时我们已过了利涉桥,望见东关头了。
沿路听见断续的歌声:有从沿河的妓楼飘来的,有从河上船里度来的。
我们明知那些歌声,只是些因袭的言词,从生涩的歌喉里机械的发出来的;但它们经了夏夜的微风的吹漾和水波的摇拂,袅娜着到我们耳边的时候,已经不单是她们的歌声,而混着微风和河水的密语了。
于是我们不得不被牵惹着,震撼着,相与浮沉于这歌声里了。
……③那时河里热闹极了;船大半泊着,小半在水上穿梭似的来往。
停泊着的都在近市的那一边,我们的船自然也夹在其中。
因为这边略略的挤,便觉得那边十分的疏了。
在每一只船从那边过去时,我们能画出它的轻轻的影和曲曲的波,在我们的心上;这显着是空,且显着是静了。
那时处处都是歌声和凄厉的胡琴声,圆润的喉咙,确乎是很少的。
但那生涩的,尖脆的调子能使人有少年的,粗率不拘的感觉,也正可快我们的意。
况且多少隔开些儿听着,因为想象与渴慕的做美,总觉更有滋味;而竞发的喧嚣,抑扬的不齐,远近的杂沓,和乐器的嘈嘈切切,合成另一意味的谐音,也使我们无所适从,如随着大风而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朱自清散文《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赏析朱自清散《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赏析朱自清散《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赏析
5
c
朱自清散《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赏析
莫祝君
朱自清的《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是一篇出色的散代表作,笔墨变化多端,有典雅的诗化语言,也有浓艳的语句。
坦率和诚挚地流露出真情实感,将自己的感情与思绪,融合在技巧十分高超的风景描写中间,使读者真切地感受到的思想感情。
这篇相当突出地标志着“五四”散创作所达到的艺术成就。
对于社会人生和自然景色,朱自清一向很善于进行精确和缜密的观察,作出细腻和深入的描写。
朱自清在描绘自然景物的时候,都是在读者不知不觉中,悄悄地完成的。
这些委婉而富有韵味的描绘,在开始时似乎都是无关紧要的闲笔,他从各处名胜的游艇讲起,说到了秦淮河的小船(七板子),说到了这船上的“灯彩”,接着就扩展到多少条游船上的灯光,映出了河上的“薄霭和微漪”,然后又过渡到描写“碧阴阴的”、“厚而不腻”的河水,描写河上“薄薄的夜,淡淡的月”,描写清朗的月光和浑浊的灯光,及其相互交织在一起的景致。
在这一束束五彩缤纷而又变幻莫测的光照底下,秦淮河的夜景显出“缠绵”和“渺渺”的丰富复杂的意境。
在表现秦淮河光亮的这一点上,朱自清运用的并非形象的色彩,而是抽象的字,他驾驭起字像具有魔力似的,非常真实地绘出了秦淮河光亮的美丽与绚丽多彩,绘出了犹如印象派大师所作的五光十色的油画。
显得非常丰满和浑厚。
这当然是由于作为现代人的朱自清,接受了中外学艺术创作的许多有益的经验,对于宇宙万物的观察和理解深刻的缘故,因此才能够作出这种真实形象的描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