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认识
内部控制基本知识讲解
内部控制基本知识讲解提纲1首先,我们介绍一下内部控制的重要性,为什么要提出内部控制?2什么是内部控制?就是内部控制的概念3第三个问题:内部控制的目标,实施内部控制的目的4下面学习第四个问题,内部控制的要素5第五个问题,内部控制的方法6第六个问题,内部控制的设计7第七个问题,内部控制的几大循环7-1首先看采购与付款7-2存货控制7-3以上是关于存货的控制,下面我们看销售与收款的控制。
7-4监督检查8第八个问题,也是最后一个问题,简单谈一下我们公司的内部控制情况。
首先,我们介绍一下内部控制的重要性,为什么要提出内部控制?一、内部控制的功能由于内部控制具有维护企业财务安全,降低成本,避免资产损失,当好管理者的助手和参谋的特征,因此,内部控制具备以下四种功能。
防护功能:内部控制是以计划目标为依据的控制,内部控制对计划的鉴定与分析,使计划更加正确可靠,更有利于制约管理过程中的各种消极因素。
调节功能:内部控制是管理层的一种职责,内部控制是为了制约标准的执行与平衡偏差,因此,控制的全部工作应包括设计标准、衡量差异、提出分析、采取措施、协助业务部门使其执行结果符合标准,以达到实现监督考核与制约的目的。
反馈功能:由于内部控制一般采取闭环控制方式,有利于各种管理信息的反馈,因此,对管理目标的执行、差异存在的状况、应采取的措施等能够及时准确的报告给有关管理者,有助于企业各项计划、政策的贯彻、落实和执行。
参谋助手功能:内部控制作为企业的职能部门,是专职综合性经济监督机构,应能掌握企业经济管理活动中的决策,随时了解经营工作的总体部署、工作重点和重大举措,围绕调控中的热点从宏观着眼,微观入手,监督和协调经济管理各部门、各环节,使其更好的履行职责,并注意发现经济运行中的新情况和新问题,进行综合性分析,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以促进各项制度和措施的进一步加强与完善。
二、内部控制的主要作用内部控制的作用指内部控制的功能在实际工作中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及外部社会经济活动所产生的影响和效果。
内控基础知识
内控与风险管理知识目录第一部分内控基础知识 (3)一.什么是内部控制? (3)二.什么是控制环境? (10)三.什么是风险评估? (10)四.什么是控制活动? (10)五.什么是信息与沟通? (10)七.内部控制的四大目标是什么? (10)八.控制环境包括哪些内容? (10)九.内控体系框架五要素是什么? (11)十.《萨奥法案》404条款提出了哪些要求? (11)十一.什么是权限指引? (11)十二.油田公司风险控制管理文件(全部流程)包括哪几部分? (11)十三.风险类别分为哪几种?简称分别是什么? (11)十四.流程命名规则是什么? (11)十五.流程图中各种符号的含义是什么? (12)十六.什么是风险控制文档(RCD)四要素? (13)十七.油田公司重要业务流程目录包含哪些内容? (13)十八.流程类别包括哪几类?编码简称分别是什么? (13)十九.绘制流程图使用的什么软件,作用是什么? (13)二十.从业务流程管理信息系统查看流程图,最方便的访问的途径有几种? (14)二十一.什么是外部审计? (14)沈阳工程技术处参加局技术比赛教材二十二.什么是缺陷报告? (14)二十三.内部控制测试的方法有哪些? (14)二十四.内控测试程序分为几个阶段? (14)二十五.业务层面测试有几种方式? (14)二十六.什么是管理层测试? (14)二十七.内部控制缺陷根据其性质分为哪几种缺陷? (15)二十八.根据缺陷的重要程度分为哪几种缺陷? (15)二十九.什么是监督?监督包括哪几部分? (15)三十.业务流程管理的目标是什么? (15)三十一.业务流程管理的内容包括哪些? (15)三十二.什么情况下需对业务流程做出调整? (15)三十三.内部信息包括哪些内容?外部信息包括哪些内容? (15)三十四.油田公司控制文档包括哪几种类型? (16)三十五.例外事项的类型有哪几种,分别是什么? (16)三十六.油田公司上市单位内控体系建设是从哪年开始的? (16)三十七.常见的舞弊行为有哪些? (16)三十八.什么是流程图? (16)三十九.不相容职务分离控制主要包括哪几种职务分离? (17)四十.实质性漏洞认定的定性标准有哪些? (17)四十一.《员工职业道德手册》的内容。
对企业内部控制的理解与认识
对企业内部控制的理解与认识摘要内部控制是一个动态过程,内部控制应该与企业的经营管理过程相结合,内部控制要有风险意识,在成本与效益原则的基础上,将内部控制变成企业的一种积极行动;企业内部控制是由一系列具有控制职能的方法、措施、程序组成,是予以规范化和系统化的严密、完整的体系;在此体系中,内部控制制度靠一个个独立的管理和规章制度发挥作用,使内部控制落到实处;这样,管理、规章制度、措施、方法、程序等与内部控制相互之间存在着必然的联系,共同对企业的日常管理发生着作用;那么,如何来理解和认识内部控制,笔者谈几点看法;一、区别内部控制与规章制度的关系在企业日常管理中许多人认为,内部控制就是建立规章制度,好像建立了规章制度就是实现了内部控制;其实,一个企业的内部控制,不仅要有完善的规章制度,还要有严格的考核管理办法和健全的监督管理机制,相互制衡,才能使管理落到实处,控制才能有效;如果规章制度制定得很多、很全,仅仅是写在纸上、挂在墙上,落不到实处,又没有相应的监督机制,不会起到控制的作用;或者规章制度制定得不科学、不合理,即使定得再多,执行得再有力,也起不到控制的作用,反而会使管理更加混乱,效益也会越差;因此,内部控制不是静态的制度,而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是由始到终从方方面面保障制度科学有效的、活的、灵动的过程,完善、科学的规章制度是实施内部控制的基础;所以说,内部控制需要一定的规章制度为载体,但它不能等同于制度建设,更不能认为建立了规章制度就完成了内部控制;二、区别内部控制和日常管理的关系常常有人认为,内部控制就是分门别类的管理,仿佛内部控制就是日常管理,二者毫无区别;必须承认,企业内部控制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企业内部进行有效管理的工具,也是企业的自动预警系统和维护系统;内部控制是一个系统,但它比日常管理层次更高,它是管理的灵魂,是使管理臻于科学,更加合理、更加有效的重要保证;日常管理是企业为了实现预定的经营目标而进行的计划、组织、控制和实施的过程,它是较详细、具体的管理活动;尽管现在内部控制的内涵不断扩大,它与日常管理的边界越来越难以明确界定,但它不能等于日常管理;在企业的运行过程中,内部控制确实融于内部管理之中,并以一定的管理手段为表现形式,而管理者也要对内部控制的建设负责,这也是内部控制内容的一个组成部分,二者相互存在;管理活动做得好,内部控制有效,企业就能够实现它的目标,管理者就可以获得丰厚的报酬;如果管理活动做得不好,内部控制无效,企业的目标难以实现,管理者就应当承担责任;因此,二者相互包容,内涵不同;三、明确内部控制不是一种消极的预防行为有人通俗地把内部控制比作免疫机制,是一种预防行为;这就需要对免疫的内涵进一步理解,免疫系统的功能不仅仅是防病,更重要的是促进气血畅通,实现全身的协调和平衡,从而达到强身的目的;内部控制是一个管理系统,它通过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沟通和监督,这五大部分相互协调,相互制衡,从而保证各项目标的实现,是一种着眼于企业长远和全面发展的进取性很强的积极行动;它的着眼点已不仅仅是防范舞弊和遵纪守法,而是延伸到了企业业务目标的全面实现,在防范的同时保证各系统的协调、高效运作,是一种积极的管理行为,不仅仅是消极的预防;四、树立内部控制是现代管理的理念由于内部控制不能直接产生经济效益,其间接效益又需很长时间才能见到,有人认为,内部控制是一种得不偿失的多余负担,甚至认为是束缚自己的手脚、影响办事效率的不智行为;实际上,企业内部控制建设是一项极其复杂的系统工程,它有助于管理层实现经营方针和目标,确保企业经营活动的效率性和效果性;可以保护企业各项资产的安全和完整,防止资产流失;保证业务经营信息和财务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内部控制带来的效益是长远的、无形的;搞好内部控制需要有严肃的科学态度、认真严谨的工作作风和很高的专业水平,做不得丝毫表面文章,容不得半点敷衍和浮夸;因此,应该树立内部控制是现代管理的理念; 转贴于五、正确把握内部控制的内涵企业内部控制,不是制度建设,也不等同于日常管理;它比制度建设和管理层面更高、更关键、更要害;它犹如人体的血脉和神经,又似看不见摸不着的经络,有了它们,才能构成一个活的有机的生命,否则就是一具僵尸;内部控制也绝不是纯粹的消极预防行为,而是一种积极行动;这才是内部控制的本质,必须正确把握内部控制的内涵;一内部控制是一个动态过程内部控制是对企业的整个经营管理活动进行监督与控制的过程;企业的经营活动是永不停止的,企业的内部控制过程因此也不会停止;企业内部控制不是一项制度或一个机械的规定,企业经营管理环境的变化必然要求企业内部控制越来越趋于完善;内部控制是一个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发现新问题、解决新问题的循环往复的过程,因此,它是动态的管理过程;二内部控制应该与企业的经营管理过程相结合内部控制是企业经营过程的一部分,经营过程是通过规划、执行及监督等过程对企业加以管理;内部控制只有与经营过程紧密结合,不要凌驾于企业的基本活动之上,才能实现对企业经营过程的有效监督,同时才能使经营活动达到预期效果;不过,内部控制只是管理的一种工具,并不能取代管理;三内部控制要有风险意识现代社会是一个充满激烈竞争的社会,每一个企业都面临着成功的挑战和失败的风险,对风险的管理是现代企业的主旋律之一;风险影响着每个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能力,也影响着企业的竞争力及在市场上的声誉和形象;因此,企业不论其规模、结构、性质或产业是什么,其组织的不同层级都会遭遇风险,必须密切注意各层级的风险预警防范,并采取必要的管理措施;四内部控制要建立在成本与效益原则的基础上内部控制并不是完美无缺和不花费成本就能够消除、防止任何浪费、保证资产完整的,而是要创造一种为防范不合理消耗与因控制所取得的回报之比呈合理状态的机制,即经济原则;因此,通过严密的、有形的内部控制,能获取持久的、无形的效益;五内部控制是企业上下的责任不仅仅是管理人员、内部审计或董事会,组织中的每一个人都应对内部控制负有责任;就是说,企业的所有员工,需要团结一致,主动地维护及改善企业的内部控制,而不是与管理层相互对立,被动地执行内部控制;转贴于。
企业内部控制的正确认知
企业内部控制的正确认知一、什么是企业内部控制任何企业都有自己的功能、使命和责任,如果这些核心出现问题,企业可能就会倒闭。
1.企业内部控制的定义和作用企业的内部控制,就是完善内部管理的过程,让生产、采购、销售、技术、研发和财务等整个企业的内部管理变成一个整体。
一般来说,企业的内部控制有两个作用:一是防范风险,二是规范流程。
防范风险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会存在很多风险,但这种风险是正常存在的。
比如,财务风险、市场风险、经济风险、人员变动风险等,企业的内部控制就是要认识风险,然后规范管理。
企业的内部控制管理可用制度、流程和表格总结。
体制是影响企业发展的最主要的问题,体现的是组织结构关系,是管理者的思想和灵魂。
制度应用于企业管理过程中就是流程,流程最后反映出企业经营管理的结果。
风险是发生不确定事件的可能性,且该事件的发生会给当事人带来一定的损失。
一提到风险,人们就有一种威胁感,但正是这种威胁感会让企业经营得更长久。
规范流程企业内部控制的第二个作用是能规范流程。
当完善企业的内部管理过程之后,流程自然也就规范了。
2.企业所面临的风险企业管理者要有风险意识,要知道它能给企业带来多大的危害,而且一定要防范。
企业所面临的风险主要有三种:行业风险、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
要点提示企业所面临的三种主要风险:①行业风险;②经营风险;③财务风险。
二、企业内部控制五要素具体来说,企业内部控制的要素主要包括: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察。
1.控制环境企业的经营环境很重要,董事会与高层对待内部控制重要性的态度及采取的行动决定了控制环境的问题。
公司文化决定公司的发展,公司的文化也是总裁的文化,这种文化是企业的整体控制方向之一。
如果一个企业想做内控,首先要看老板的态度。
2.风险评估风险评估指的是识别和分析影响目标实现的风险。
“影响目标”特别重要,因为经营企业一定要设立目标,但是要想实现目标,必须脚踏实地一步一步地努力。
内控制度学习心得(3篇)
内控制度学习心得内控制度是指企业为了达成目标、规范经营行为、有效管理风险而制定的一系列制度和流程。
作为企业管理的基础,内控制度对于企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在我所在的公司,我参加了内控制度的学习,并深入了解了其重要性和实施方法。
以下是我的学习心得。
首先,内控制度是企业管理的基石。
通过学习,我了解到内控制度是企业规范经营行为、优化资源配置的重要工具。
它通过明确岗位职责、制定流程和规范执行,来保证企业的各项决策和活动能够在合规的基础上进行。
它可以帮助企业发现和解决问题,提高组织运行效率和风险管理水平,确保企业能够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稳定发展。
其次,内控制度的实施需要全员参与。
在学习过程中,我了解到内控制度的实施需要全员参与,每个员工都有自己的职责和义务。
只有每个员工都能够认识到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并积极履行,才能够形成完善的内控制度体系。
因此,在实施过程中,企业需要加强员工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员工的风险意识和合规意识,使他们能够自觉遵守内控制度。
第三,内控制度的改进是一个持续的过程。
学习中,我了解到内控制度的改进是一个持续的过程,需要不断地调整和完善。
随着市场环境和企业发展的变化,企业的管理需求也会发生变化。
因此,企业需要时刻关注内外环境的变化,及时调整和改进内控制度,以适应新的情况和需求。
只有不断改进内控制度,企业才能够更好地适应变化的市场环境,获取竞争优势。
第四,内控制度的落地需要有效的沟通和协作。
在学习过程中,我了解到内控制度的实施需要各部门之间的沟通和协作。
不同部门之间的职责分工和流程要相互衔接,才能够形成一个高效的内控制度体系。
因此,企业需要加强内部沟通和协作,建立沟通渠道和协调机制,确保各部门之间的协作无缝衔接,实现内控制度的落地。
第五,内控制度需要监督和评估。
学习中,我了解到内控制度的实施需要进行监督和评估,以确保其有效性和适用性。
企业需要建立监督机制,对内控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和检查。
对内部控制的认识
对内部控制的认识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是企业管理现代化的必然产物,加强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内在要求。
有效的内部控制不仅能使企业的资源合理配置,提高劳动生产率,而且更能防范和发现企业内部和外部的欺诈行为。
但是目前有相当一部分企业对建立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不够重视,导致会计信息失真,会计秩序混乱,违法违纪现象时常发生,以致管理失控,资产流失、经营失败。
因此。
建立和完善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策略是当前企业管理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一、企业内部控制的内涵1、企业内部控制的概述内部控制作为企业管理活动中的一种自我调整和制约的手段,从其形成至完善,大体经历了内部牵制的采用—制约机制的建立—控制体系的形成三个阶段。
企业内部会计控制是企业为保证经营业务活动的有序进行而制定和实施的会计政策和程序,它的主要作用是确保资产的安全完整和会计信息的真实准确,以及确保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企业内部各项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约束企业内部涉及会计工作的各项经济业务活动及相关岗位,它由于管理目的与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保持高度一致而成为企业内控体系的核心组成部分。
2、企业内部控制的作用(1)解决会计信息失真、保证国民经济正常运转的客观要求。
当前我国会计信息失真现象较为严重,它不仅影响着企业生产经营正常持久地进行,而且有碍于宏观经济的发展。
失真现象的背后,体现出在日常工作中,单位的各项制度有章不循或无章可循,各项批准授权不清,相互牵制不到位。
(2)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强化内部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客观要求。
内部控制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确保企业各项工作的正常进行、促进企业经营管理效率的提高及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3)统合企业整体的有力工具。
现代企业的经营成功,离不开生产、营销、物资、计划、财务、人事等部门的通力合作,各部门的业务虽有单独的系统,但其个别作业与整体业务又必然发生联系,并受其他部门作业的牵制和监督。
(4)防范财务风险的客观要求。
企业内部控制的正确认知
企业内部控制的正确认知企业内部控制是指企业在经营过程中,通过一系列有效的制度、流程和措施,确保企业经济活动的合法性、规范性、安全性和有效性的一种管理方式。
有效的企业内部控制应是企业内部财务、风险管控和经营管理等多方面的综合体系,不仅能有序、高效、稳健地开展日常经营活动,而且具备持续不断地发现和预防内部风险的能力,进而达到节约成本、提高效益、推动协同的目的。
然而,对于企业内部控制的认识,在实践中往往存在着各种误区和偏见,例如:1. 将企业内部控制等同于财务内部控制:财务内部控制只是企业内部控制的一个方面,是为了保证财务报表真实可靠而设立的制度。
而企业内部控制则是指全面监控企业经营活动全过程,确保企业所面临的各种风险得到有效控制的综合性系统。
2. 内部控制的目的仅仅是为了便于审计:实际上,内部控制应该是企业内部高效管理的有效工具。
通过科学规范的内部控制机制,可以规避风险,提高效率,减少误操作和失误,提供企业有效的监督体系。
3. 高强度的内部控制机制导致管理成本的增加:确实,构建内部控制机制需要耗费一定的成本,但是长远来看,随着企业发展和规模的不断扩大,管理成本的提高远远比内部控制机制的成本更加可观。
而且,企业内部控制不仅能够降低内部风险,也能够减少外部风险因素对企业的影响。
4. 内部控制只是在避免风险上发挥作用:内部控制机制的确可以有效避免内部风险,但是还能在经营决策、战略规划等方面提供支持和指导作用。
企业可以通过内部控制,实现对人员、财务、物资、信息等方面的监控和控制,从而真正实现企业的全面管理。
5. 内部控制只是管理人员、财务人员的工作:内部控制应该是企业所有人员的共同责任。
各个部门的各类岗位人员都应该认真执行内部控制的行为规范和流程,将内部控制系统贯彻于企业经营中的方方面面。
在企业实践中,正确的认识和理解内部控制,有助于企业更好的理清管理思路,加强内部协作,提高工作效率和企业竞争力。
因此,企业应该深入探究内部控制的本质,不断优化完善制度、流程和措施,构建健全的内部控制机制,实现企业高效精细化管理和稳健可持续发展。
内部控制学习心得模板(三篇)
内部控制学习心得模板学习内部控制的过程中,我深刻认识到内部控制对一个组织的重要性。
一个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可以确保组织的财务报告的准确性,保护组织的资产,预防内部欺诈和误操作,并提高管理效率。
通过学习内部控制的理论和实践,我对内部控制的各个方面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且在实际工作中应用了一些内部控制的方法和技巧。
在此,我将通过以下四个方面来总结我的学习心得。
一、理论学习学习内部控制的第一步是掌握其基本理论。
在学习过程中,我学习了内部控制的定义、基本原则和内部控制的构成要素。
通过学习,我深刻认识到内部控制的本质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种单一的手段,它涉及到组织的各个方面,包括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和沟通以及监控等。
我也了解到内部控制的目标是保护组织的利益,并对内部控制的目标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讨论。
二、实践经验通过参与实际工作中的内部控制实践,我对理论知识进行了巩固和应用。
在实践中,我运用了各种内部控制的方法和技巧,例如编写控制活动手册、制定审计计划、进行内部审计等。
在实践中,我发现了一些内部控制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
通过实践,我进一步理解了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和困难之处,并且能够更好地应用内部控制的理论知识。
三、案例分析在学习过程中,我还进行了一些内部控制案例的分析。
通过对一些实际案例的研究,我了解了一些内部控制失效的原因和后果,以及内部控制的改进方法和途径。
通过案例分析,我能够从实际案例中吸取教训,加深对内部控制的理解,并且能够将理论知识更好地应用到实际工作中。
四、总结与展望通过学习内部控制,我不仅对内部控制的基本理论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对内部控制的实践方法和技巧有了一定的掌握。
学习内部控制让我认识到一个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对一个组织的重要性,并且能够在实际工作中更好地应用内部控制的方法和技巧。
然而,我也意识到内部控制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需要持续不断地改进和完善。
因此,我希望能够不断地学习和提高,进一步增强对内部控制的理解和应用能力,为组织的发展提供更好的支持。
谈谈对企业内部控制的认识
谈谈对企业内部控制的认识内部控制是衡量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标志,企业经营失败,会计信息失真及不守法经营在很大程度上都可归结为企业内部控制的缺失或失效.新修订的《会计法》十分强调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问题.但是到目前为止.人们对内部控制的认识还远未取得共识,本文拟就内部控制的概念,基本方式及如何建立健全内部控制体系问题,谈谈自己的理解和认识.一,关于内部控制概念的理解内部控制理论发展始于早期内部牵制思想.内部牵制思想基于以下两个基本设想:(1)二个或以上的人或部门无意识地犯同样错误的机会是很小的;(2)二个或以上的人或部门有意识地台伙舞弊的可能性大大低于单独一个人或部门舞弊的可能性.本世纪4O 年代末至7O年代,美国会计师协会的审计程序委员会把内部控制定义为包括组织机构的设计和企业内部采取的所有相互协调的方法和措施,进而将内部控制划分为会计控制和管理控制.内部会计控制是指与财产安全和财物记录可靠性有直接联系的组织规划的所有方法和程序,内部管理控制是指主要与经营效率和贯彻管理方针有关且与财务记录有问接关系的方怯和程序.西方学术界在对内部会计控制和管理控制进行研究时,逐步发现这两者是不可分割,相互联系的,因此在2O世纪8O年代提出了内部控制结构的概念.企业的内部控制结构是包括为提供取得企业特定目标的台理保证而建立的各种政策和程序, 内部控制结构具体包括三个要素: 控制环境,指反映董事会,管理者,业主和其他人员对控制的态度和行为;会计系统,指规定各项g建立健全内部控制体系i经济业务的确认,归集,分类,分析,登记和编报方法;控制程序,指管理当局为保证达到一定的目的制定的政策和程序.9O年代初,美国.反对虚假财务报告委员会”下属的由美国会计学会,注册会计师协会,国际内部审计人员协会,财务经理协会和管理会计学会等组织参与的”发起组织委员会(coso)发布报告内部控制一整体框架”,即”COSO报告”. COSO委员会提出,内部控制是由企业董事会,经理阶层和其他员工实施的,为营运的效率效果,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相关法令的遵循}生等目标的达成而提供台理保证的过程.其构成要索应该来源于管理阶层经营企业的方式,并与管理的过程相结合.具体包括:(1)控制环境.是对企业内部控制有重大影响的各种因素的统称,它包括企业员工的品性和能力,组织结构,管理哲学和经营方式,授权和分配责任的方法,人事政策和实务等等. (2)风险评估企业必须设立识别,分析和管理相关风险的机制,以了解自身所面I临的风险,并适时采取相应行动进行处理.(3)控制活动.企业必须制定和执行控制的政策及程序,以达到控制所识别的风险的目的,保证企业目标的实现它包括业绩评价,信息处理,实物控制,职责分离等具体形式.(4)信息和沟通.企业内部的员工能取得他们在执行,管理和控制企业经营过程中所需的信息,并能够进行交流和沟通.(j)监督.对整个内部控制的过程进行评价和监督,在必要时对其加以修正.综上所述,内部控制是形成一系列具有控制职能的方法,措施, 程序,并予以规范化和系统化,使之成为一个严密的,较为完整的体系.它的目标是:一有助于管理层实现经营方针和目标;二是保护单位各项资产的安全和完整;三是保奶广州金鹏集团有限公司仇肖军谈谈对企业内部控il;的认识建立健全内部控制体系证业务经营信息和财务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四是保证合法经营它本身是一种手段而非一种目的,是企业经营过程的一部分,与经营过程结合在一起,使经营过程发挥其应有的功能,并监督着企业经营过程的持续进行.同时内部控制深受企业内部和外部环境的影响,环境影响企业控制目标的制定与实施的.所有的内部控制都是针对”人而设立和实施的,企业中的每一个员工既是控制的主体又是控制的客体, 既对其所负责的工作实施控制, 又受到他人的控制和监督,企业内部会因此形成一种控制理念, 直接影响到企业的控制效率和效果二,内部控制的基本方式内部控制的基本方式主要有:组织规划控制,授权批准控制,会计系统控制,全面预算控制,财产保全控制,职工素质控制,风险评估控制,内部报告控制,电子信息系统控制和内部审计控制等. L,组织规划控制组织规划是对企业组织机构设置,职务分工的台理性和有效性所进行的控制.企业组织规划控制要求合理设置内部机构,科学划分职责权限,贯彻不相容职务分离原则.比如授权批准职务与执行业务职务相分离,业务经办职务与会计记录职务相分离等等.2,授权批准控制授权批准控制指对单位内部部门或职员处理经济业务的权限控制单位内部某个部门或某个职员在处理经济业务时,必须经过授权批准才能进行,否则就无权审批,授权批准有一般授权和特定授权两种形式一般授权是对办理常规经济业务的权利,条件和责任的规定,通常在单位的内部控制中予以明确;特别授权是对特别经济业务处理的权利,条件和责任的规定,如当某项经济业务的数额超过某部门的批准权限时,只有经过特定授权批准才能处理.3,会计系统控制会计系统控制是整个内部控制的核心,其主要包括(1)可靠的凭证制度.(2)完整的簿记制度(3)严格的核对制度.(4)合理的会计政策和程序.企业单位在国家制订的会计制度的指导下, 从本单位会计工作的实际出发, 建立合理,相应的会计政策和程序,并以书面的形式予以规定,便于统一核算汇总分析和考核.4,全面预算控制全面预算是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为达到企业既定目标编制的经营,资本,财务等年度收支总体计划,全面预算控制应抓好以下环节:预算体系的建立,预算的编制和审定,预算的执行,预算差异的分析与调整, 预算业绩的考核等.全面预算是一项集体性工作,需要企业内各部门人员的相关台作,为此,有条件的企业应设立预算委员会.组织领导企业全面预算工作.5,财产保仝控制财产保护是指对实物资产的直接保护,其主要内容有:(1)限制接近.限制接近主要指严格限制无关人员对实物资产的直接接触,只有经过授权批准的人员才能够接触资产.限制接近的对象包括限制接近现金,其他易变现资产,存货.(2)定期盘点,建立对资产定期盘点制度,保证实物资产实有数量与账面记载相符, 如账实不符,应查明原因,及时处理.(3)财产记录监控.对企业要建立资产个体档案.资产增减变动应及时全面予以记录6,职工素质控制内部控制的成效关键在于职工素质的高低程度.职工素质控制的目的在于保证职工忠诚,正直,勤奋,有效的工作能力.从而保证其他内部控制有效实施.职工素质控制包括:(1)建立严格招聘程序;(2)制定员工工作规范; (3j定期对员工进行培训:(4)定期考核,奖惩分明;(j)工作岗位轮换,可以定期或不定期进行工作岗位轮换.通过轮换及时发现存在的错弊情况,甚至可抑制不法分子的不良动机7,风险防范控制企业在市场经济环境中,不可避免会遇到各种风险,从企业本身来讲.风险分为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为防范和规避风险企业应建立风险评估机制,必要时可设置风险评估部门或岗位,专门负责有关风险的认别,规避和控制.企业常有的风险评估内容有:筹资风险评估,投资风险评估,信用风险评估.这里所说的信用风险,特指企业应收账款回收过程中遭受损失的可能性.企业应制定客户信用评估指标体系, 确定信用授予标准,规定客户信用审批程序,进行信用实施中的实时跟踪.8,内部报告控制为满足企业内部管理的时效性和针对性.企业应当建立内部管理报告体系,全面反映经济活动情况,及时提供业务活动中的重要信息.内部报告体系应反映各责任部门(人)经管责任,符合“例外”管理要求,报告形式和内容简明易懂,并要统筹规划,避免重复.常用的内部报告有资金分析报告,翌营分析报告,费用分析报告,资产分析报告,投资分析报告,财务分析报告等,9,电子信息系统控制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企业利用计算机从事经营管理方式手段越来越普遍,尤其会计电算化和电子商务的发展对信息的安全性提出更严格的要求,为此, 加强电子信息系统的控制势在必行其控制内容有:(1)一般控制, 它主要是对电子信息系统构成1人,硬件,软件)及环境实施的控制,如系统组织和管理控制,系统开发和维护控制,文件资料控制, 系统设备,数据,程序,网络安全的控制.(2)应用控制,这是对电子系统处理活动进行的控制,如数据输入与输出控制,处理控制等l0,内部审计控制内部审计是内部控制的一种特殊形式,它是一个企业内部经济活动和管理制度是否台规,合理和有效的独立评价机构,在某种意义上讲是对其他内部控制的再控制.内部审计内容十分广泛, 按其目的可分为财务审计,经营审计和管理审计.内部审计在企业应保持相对独立性,应独立于其他经营管理部门,最好受董事会或下属的审计委员会直接领导. 三,如何建立健全企业内部控制体系本文第一,二部分详细介绍了内部控制的涵义和十种基本方式,那么我国国有企业如何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体系呢?从当前实际情况看,大多数企业在发挥内部控制作用方面都不同程度地存在一定差距,主要表现为企业内部管理混乱.会计信息失真.违纪违法现象时常发生等等,如果要一步到位达到内部控制理想框架的要求是不可能的,也是不现实的笔者认为.应从关键的因素抓起逐步建立和完善企业内部控制体系.(一)l擘化产权制度改革,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内部控制能否真正成为管理者的内在需求, 关犍是要解决深层次的问题,就是产权制度和代理问题因此,只有通过产权制度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使企业领导人与企业兴衰息息相关,企业领导者才会有动力去实施企业内部控制制度, 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才会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健全管理机拍,明确管理权责.如前所述,按照组织规划控制的要求,内部控制的建设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健全的机构,这是内部控制机制产生作用的硬件要素:二是各内部机构间的分工与牵制,这是内部控制机制产生作用的软件要素.公司制企业中股东大会(权力机构),,董事会(决策机构),监事会(监督机构),总经理层(日常管理机构),这四个法定刚性机构为内部控制机构的建立职责分工与制约提供了基本的组织框架,但内部控制机制的运作还必须在这一组织框架下设立满足企业监控需要的职能机构.例如,目前有些上市公司中依据自身经营特点设立了审计委员会,价格委员会,报酬委员会等就是完善内部控制机制的有益尝试同时关键还要推行职务不相容制度,杜绝高层管理人员交叉任职.如董事长和总经理为一人,董事会和总经理班子人员重叠.这违背了内部控制的基本假设,造成董事会与总经理班子之间权责不清,制衡力度锐减,办事程序由一个人操纵的现象出现. 因此,建立内部控制体系首先要在组织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方面做到董事长和总经理分设,董事会和总经理班子分设,避免人员重叠.(三)强化预算管理.预算控制是内部控制的重要方式,是保证内部控制体系运行质量的监督建立健全内部控制体系手段.预算管理是将企业的目标及其资源的配置方式预算方式加以量化.并使之得以实现的企业内部控制活动或过程的总称. 预算管理由预算编制,预算执行与控制,预算考评等环节构成.目前,大多数企业的预算是由总经理组织编制,报董事会批准后实施的,由于信息不对称,往往董事会不可能对预算提出实质性意见. 预算管理中董事会职权弱化的现象十分突出,从而滋生了预算管理中的”内部人控制”现象.因此应该在董事会下设预算委员会. 具体负责预算的制订,实施过程中的监控等工作,只有这样,才能使预算制订权真正掌握在董事会手中.强化外部监督和内部监督,督促企业不断完善内部控制制度. 所谓外部监督,就是发挥财政,税务,审计等政府部门的监督作用加强对企业内部控制的了解,检查与监督加大执法力度,增强威慑力.政府有关部门应尽快制定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基本规范, 督促企业以统一的内部控制规范为依据,根据企业自身的经营规模和特点建立内部控制体系,并制定具体的控制程序和措施.所谓内部监督,关键是解决内部审计的设置和定位问题,内部审计在内部控制框架构建中的作用在于监督企业经营业务符合内控制度的要求.评价内部控制的有效性,提出完善内部控制和纠正错弊的建议.从我国企业的实际情况来看,根据企业的经营规模设置审计部或审计委员会对董事会负责,业务上接受监事会的指导. 形成法人治理结构中一定程度的制衡关系,能有效防止”内部人控制的现象责任编辑:罗绍德。
对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几点认识
对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几点认识本文由收集整理2对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几点认识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一体化进程的加速和中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为确保企业经济资源的安全完整,会计信息的正确可靠,规避违法经营等情况的发生,强化企业的内部控制已经成为发达国家大型公司治理的重要手段。
现在我就谈谈对国有企业(平台公司)内部控制制度的几点认识。
一、什么是企业内部控制企业内部控制是指为了保证企业经营活动的有效进行;保护资源资产的安全和完整;防止、发现、纠正违规操作;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合法、完整而制定和实施的政策与程序。
二、国有企业(平台公司)加强内部控制的重要意义(一)确保国有资产的安全与完整国有企业利用国有资产实施生产经营活动,为企业产生经济利益,要做好内部控制才能够有效防止和降低贪腐行为,确保国有资产的安全与完整。
(二)实现国有企业的经营方针与目标具备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合理实施职责分工,确保会计信息的准确,使经营活动依照所定方针进行,以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
三、现行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存在的问题(一)权利过于集中我国的国有企业存在所有者缺位、产权不明晰现象,“一把手”说了算。
比如有些企业所上马的项目成了“烂尾”工程,就是因为一把手拍板,没有经过集体研究,不听其他人的意见而造成的。
(二)产权关系不明产权制度改革是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核心,而规范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关键要看董事会能否充分发挥作用。
有不少国有企业董事会成员和经理成员高度重叠,致使国有企业产权主体缺位、权责不清。
(三)监督机制不健全一些国有企业的管理体制与管理方式上还存在问题,监督评审主要依靠内审部门来实现,而内审部门隶属于财务部门,与财务部同属一人领导,内部审计在形式上缺乏独立性。
(四)风险控制意识薄弱有些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管理的风险意识薄弱,未能根据经济形势发展的新情况、新变化,及时地分析研究企业内部控制管理存在的风险隐患和问题,没有及时地制定对策措施,纠正所出现的缺点与错误。
内部控制培训材料
内部控制培训材料一、内部控制的基本概念内部控制是指一个组织通过建立合理的目标、策略和程序,以保证实现目标的有效性和效率,以及财务报表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的一种管理活动。
内部控制是组织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涉及到组织的各个方面,如财务报表、风险管理、合规性等。
二、内部控制的目标1.资产保护:确保组织的资产受到充分的保护,防止损失、浪费或滥用。
2.业务实现:达到组织设定的商业目标,确保经营活动的顺利进行。
3.财务报表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确保财务报表表达了组织真实的财务状况和业绩。
4.合规性:确保组织的运营活动符合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内部规定。
三、内部控制的基本要素1.控制环境:包括组织的管理态度、道德价值观、员工能力和自律性等。
2.风险评估:评估和管理组织面临的各种风险,制定相应的风险防范和控制措施。
3.控制活动:设计和执行内部控制的具体措施,包括制定政策和程序、设立岗位和职责、进行审计和监督等。
4.信息和通信:确保组织内部信息的准确性和实时性,以及信息的适时传递和共享。
5.监督:进行内部审计、监督和评估,以保证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和持续改进。
四、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的方法1.领导者的示范:组织的领导者应该以身作则,对内部控制的重要性给予足够的重视,并通过自己的行动来示范。
2.内部控制政策和程序的制定:制定适用于组织的内部控制政策和程序,并全员配合执行。
3.职责明确化:明确各个岗位的职责和权限,确保各项控制活动的责任分工清晰。
4.内部培训和沟通:定期举行内部培训,提高员工对内部控制的认识和理解,并通过有效的沟通渠道,确保相关信息的及时传递。
5.监督和反馈机制的建立:建立内部审计机构或委员会,对内部控制进行监督和评估,并及时反馈问题和改进意见。
6.持续改进:内部控制是一个动态的过程,组织需要不断改进和优化内部控制机制,以适应环境变化和业务需求。
五、案例分析:内部控制缺失的后果公司在内部控制上存在严重缺陷,导致发生了财务丑闻,以及一系列的不利后果:1.资产损失:由于内部控制缺失,员工的行为没有得到足够的监督和控制,导致资源的浪费、盗窃和损失。
对内部控制的认识
对内部控制的认识一、引言内部控制是指组织内部为实现其目标而建立的一系列政策、程序和措施,旨在保护资产、确保财务信息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促进业务的有效运作。
良好的内部控制对于企业的稳定发展至关重要,能够提高管理效能、降低风险,并增强利润能力。
二、内部控制的目的1. 保护资产安全:内部控制系统能够有效保护企业的资产,防止盗窃、损毁或其他形式的损失。
2. 确保财务信息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内部控制能够确保财务信息的准确性,提高财务报表的可靠性,减少会计错误和舞弊行为的发生。
3. 促进业务的有效运作:内部控制可以规范企业的各项业务活动,提高工作效率,确保业务流程的顺利进行。
4. 防范风险和错误:内部控制系统能够及时发现和纠正错误,防范各种风险,减少损失和不利影响。
5. 提高管理效能:内部控制能够加强对企业各项活动的监督和管理,提高管理效能,确保公司能够按照既定目标和战略进行发展。
三、内部控制的要素1. 控制环境:包括组织的管理层对内部控制的重视程度、价值观和道德规范等。
良好的控制环境能够为内部控制的有效实施提供保障。
2. 预防性控制措施:预防性控制措施是指通过制定政策和程序,对企业各项活动进行规范和约束,以防范风险和错误。
3. 检查性控制措施:检查性控制措施是指通过内部审计和监督,对企业各项活动进行检查和监控,以发现和纠正错误和不规范行为。
4. 信息与沟通:信息与沟通是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确保信息的及时传递和沟通,减少信息的滞后和失真。
5. 监督与评价:监督与评价是指对内部控制系统的运行进行监督和评价,发现问题并及时进行改进。
四、内部控制的实施步骤1. 建立内部控制框架:根据企业的特点和目标,建立适合的内部控制框架,明确控制目标和控制要求。
2. 设计内部控制制度:根据内部控制框架,设计内部控制制度和程序,明确各项业务活动的责任和权限。
3. 实施内部控制制度:将内部控制制度落实到各个部门和岗位,培训员工并确保其理解和执行内部控制制度。
谈谈对企业内部控制的认识
谈谈对企业内部控制的认识企业内部控制是指企业在组织管理、财务管理、风险管理等方面建立的一套有效的控制机制和措施,以确保企业运作的合规性、经济性和效率性。
它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企业的正常运营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企业内部控制在组织管理方面起到关键作用。
企业内部控制应该明确组织结构、职责权限、决策流程等方面的规定,确保企业内部各级部门和岗位之间的协调配合和信息传递畅通。
通过明确职责和权限,可以避免职责不清、责任不明的问题,提高组织效率和工作质量。
企业内部控制在财务管理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核心之一,企业内部控制应该建立完善的财务制度和规范,确保财务数据的真实、准确和完整。
企业应该建立科学的会计核算和报告制度,加强财务审计和内部审计,及时发现和纠正财务管理中的问题和漏洞,确保企业的财务运作合规、规范和可靠。
企业内部控制在风险管理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企业经营过程中面临着各种风险,包括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操作风险等。
企业内部控制应该建立健全的风险管理体系,包括明确风险管理的责任和职责、建立风险识别和评估的机制、制定风险防范和控制的措施等。
通过有效的风险管理,企业可以降低风险带来的损失,并提升企业的抗风险能力和竞争力。
企业内部控制还应该关注信息系统的安全和保护。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企业的信息系统越来越复杂和重要,信息安全和保护成为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内容。
企业应该建立完善的信息系统安全管理制度和技术措施,包括网络安全、数据保护、访问控制等,确保企业的信息资产安全和保密。
企业内部控制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企业的正常运营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它包括组织管理、财务管理、风险管理和信息系统安全等方面的内容,通过建立有效的控制机制和措施,确保企业的合规性、经济性和效率性。
企业应该高度重视内部控制建设,不断完善和提升内部控制水平,以适应日益复杂和多变的市场环境,保障企业的长期发展。
内部控制认识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并学会评估和加强企业的内部控制体系
内部控制认识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并学会评估和加强企业的内部控制体系内部控制:认识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并学会评估和加强企业的内部控制体系内部控制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保障企业运作的安全性、高效性和透明度具有重要意义。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深入探讨内部控制的概念、重要性,并介绍评估和加强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方法。
一、内部控制的概念内部控制是指企业为实现业务目标,依据法律法规和管理方针,通过建立一系列控制措施,以保障企业财务状况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可靠性,防范内部和外部风险,并提高运营效率和监控效果的一种管理方式。
二、内部控制的重要性1. 风险防范:内部控制可以识别、评估和管理各种潜在风险,减少经营风险带来的损失,保护企业的财务利益和声誉。
2. 资产保护:良好的内部控制体系能保护企业的资产免受盗窃、浪费、滥用等风险,确保企业资源的有效利用。
3. 业务有效性:内部控制有助于确保企业各项业务活动的有效性和高效性,提高业务流程的协调性和运营效率。
4. 内部沟通:通过内部控制,企业能够建立有效的内部沟通机制,提高各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和协作配合,加强企业整体运营的一致性。
5. 外部信任: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体系可以提升外部股东、投资者和合作伙伴对企业的信任度,增强与外界的合作关系和业务发展机会。
三、评估企业的内部控制体系为了评估企业的内部控制体系是否有效,可以采取以下方法:1. 自评:企业可以内部组织评估自身的内部控制体系,以发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提出改进措施。
2. 外部审核:聘请专业机构进行内部控制审核,以获取独立客观的评估结果,发现潜在问题并提供改善建议。
3. 内部审计:设立内部审计机构或聘请内部审计师对内部控制体系中的风险和问题进行全面审计,及时发现和解决潜在风险。
四、加强企业的内部控制体系为了加强企业的内部控制体系,可采取以下措施:1. 设立明确的授权权限和责任制度,明确各个岗位的职责和权限范围,严格控制资金和资源的使用。
企业内部控制制度
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一、内部控制概述内部控制是指为了保证企业业务活动的有效进行,保护资产的安全和完整,防止、发现、纠正错误与舞弊,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合法、完整而制定和实施的某某某策与程序。
内部控制的目标包括:(1)保护企业资产的安全、完整及对其的有效使用;(2)保证会计信息及其他各种管理信息的可靠和及时提供;(3)保证企业制定的各项管理方针、制度和措施的贯彻执行;(4)尽量压缩、控制成本、费用,减少不必要的成本、费用,以求企业达到更大的盈利目标;(5)预防和控制且尽早尽快查明各种错误和弊端,及时、准确地制定和采取纠正措施;(6)保证企业各项生产和经营活动有序有效地进行。
内部控制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手段。
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保证会计信息质量,对于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和信息披露制度,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保证资本市场有效运行,均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现行企业内部控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一)对内部控制认识不足目前一些企业特别是一些国有企业对内部控制的认识存在两种倾向值得注意:一是一部分人习惯于甚至满足于传统的经营管理方式,认为只要能够规范化操作就行了,不必考虑是否先进;二是虽然意识到的必要性,但是容易片面强调组织结构的重要性,忽视了控制方式的跟进和强化;这就使企业的同微观治理机制相脱离。
(二)产权关系不明在我国现阶段,公司的法人治理结构不够完善,甚至是有形无实,尤其体现在董事会这一重要机构没有发挥应有的职能。
有不少国有企业在过程中,一味地“放权让利”,致使原厂长负责制的领导班子现在既是经理层又进入董事会,董事会成员和经理成员高度重叠,致使国有企业产权主体缺位、权责不清,内部控制的受益主体模糊。
这种责权不分的公司治理结构,导致所有者对经营者不能实施控制,作为代表公司股东的控制主体(董事会)也就形同虚设。
(三)监督机制不健全目前有很多企业监督评审主要依靠内审部门来实现,而有些企业的内审部门隶属于财务部门,与财务部同属一人领导,内部审计在形式上缺乏应有的某某某性。
企业内部控制学习心得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企业内部控制学习心得企业内部控制学习心得》企业内部控制是指创造合理的经营目标,为实现这些目标所制定的一系列控制措施。
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商业环境下,企业内部控制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作为一个在商业领域有着一定经验的管理者,我对企业内部控制始终保持着浓厚的兴趣。
最近,我参加了一次有关企业内部控制的学习,这让我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下面,我将分享一些自己的学习心得。
首先,学习企业内部控制,我明白了一个重要的原则,即内控制度要与企业的实际运作相结合。
企业内部控制不能仅仅停留在理论的层面上,而应该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具体的制定和实施。
不同的企业有不同的特点和需求,只有将内部控制制度与企业实际情况相结合,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并确保企业能够健康、稳定地运营下去。
其次,从学习中我也意识到了企业内部控制的核心是风险管理。
通过对企业内部的风险进行识别、评估和控制,可以大大减少发生损失的可能性,确保企业的持续发展。
因此,只有在深入了解企业的运作情况和内部环境的基础上,才能够有效地进行风险管理。
同时,企业内部控制还需要不断地进行监督和改进,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外部环境和内部情况。
另外,学习企业内部控制还让我懂得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企业内部控制的建立和实施需要各部门之间的密切合作,需要不同职能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和协调配合。
只有形成一个团结、合作的团队,才能够更好地完成企业内部控制的任务。
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也深刻体会到了团队合作的力量,只有团队的共同努力,才能够实现企业内部控制的目标。
第1页/共2页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此外,学习中我还了解到了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以及监督、评价与改进等。
控制环境是企业内部控制的基础,它包括企业的价值观、道德风险和委员会的组成等。
风险评估是为了识别和评估企业可能面临的风险,以便采取相应措施予以控制。
控制活动是具体的内部控制措施,包括制定和执行相应的政策、流程和程序。
对企业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几点认识
对企业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几点认识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面临的风险与挑战也在不断增加,因此企业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变得至关重要。
在此,我将从几个方面探讨企业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认识。
一、内部控制的定义与意义企业内部控制指企业管理者为保证财务报表准确、合法,全面规范会计核算、财务报告和内部经营管理活动,制定有关的规章制度,建立内部监督机构,采取相应的人员配备、工作程序和技术手段,防范和控制风险的一种管理方式。
而对于企业来说,内部控制具有如下的几个意义:1.保证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从而保障投资者的利益。
2.提高财务管理的效率和效力,增强公司竞争力。
3.保护企业数据和机密,防止遭受经济损失和声誉损害。
二、内部控制的基本元素企业内部控制的基本元素包括: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通讯以及监控。
其中,控制环境是内部控制的基础,对于认真建设内部控制制度与流程,建立健全内部管理机制非常重要。
1.控制环境:包括内部控制意识、公司文化、组织结构、人员素质、内部监督机构等方面。
企业应该认真评估自身的内部环境,并制定相应的改善措施。
2.风险评估:对企业所面临的各类风险进行科学评估和定量分析,确定重要性等级,为制订控制计划做准备。
3.控制活动:采取一系列预防和纠正措施,控制不良风险发生,确保各项工作规范和有效运行。
4.信息与通讯:确保信息及时准确,传递透明,建立内部信息传递渠道,为企业制定重要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5.监控:对内部控制的各项措施和制度进行监督,及时纠正不足,保障控制体系持续稳定发展。
三、风险管理的认识风险管理是一种全面的、系统的管理方式,是对公司内部和外部的各种潜在或实际风险进行定量分析和评估,并构建一套适合公司自身的风险管理体系,旨在避免公司遭受损失和降低企业经营风险。
风险管理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确定风险种类并进行科学评估:企业根据其自身特点,明确公司面临的风险类型,并通过科学手段进行实际评估,以制定目标和决策。
内部控制含义
内部控制含义内部控制是指企业在组织机构、系统、程序和行为准则等方面对其活动进行规范和监督,以实现企业目标的一种管理制度。
它涉及到企业各个层级的员工,在其日常工作中如何执行和遵守企业的规章制度,以确保企业的财务信息准确、可靠,资产得到合理保护,并防止潜在的风险和损失。
内部控制的目标是保证企业的运营效率和经济效益,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并防止内部和外部因素对企业的影响。
它通过规范和监督企业内部各个环节的运作,建立健全的决策、执行和监督机制,确保企业各项决策和行动符合相关法律法规、道德伦理和规章制度的要求。
内部控制包括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和沟通以及监督等五个要素,通过这些要素的有机组合,实现对企业活动全面、系统和有针对性的管理和控制。
首先,控制环境是内部控制的基础,它包括企业的管理层面、组织文化和管理人员的行为准则等,它们共同影响着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一个健康的控制环境能够为企业提供稳定和有效的内部控制基础。
其次,风险评估是指企业在决策和实施过程中识别、评估和管理可能发生的各种风险。
企业应该根据其所处的行业特点和经营环境,制定适合的风险评估方法和工具,以及有效的风险管理措施,从而降低风险对企业的影响。
控制活动是指企业根据风险评估的结果,在企业的各个层级和业务流程中制定和执行适当的控制措施,以确保企业的各项活动符合内部和外部的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和道德伦理要求。
这些控制措施可以是预防性的、检测性的和纠正性的,通过有效的控制活动,企业能够减少潜在的风险和损失。
信息和沟通是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企业内部信息的收集、处理和传递,以及与外部机构和利益相关者之间的沟通。
企业应该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可靠性和及时性,以便管理层能够做出正确的决策和采取适当的行动,并及时与内外部各方进行沟通和交流。
监督是内部控制的核心要素,它包括对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和信息沟通等方面进行监督和审查,以确保其有效性和可行性。
对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几点认识doc
对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几点认识本文由收集整理2对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几点认识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一体化进程的加速和中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为确保企业经济资源的安全完整,会计信息的正确可靠,规避违法经营等情况的发生,强化企业的内部控制已经成为发达国家大型公司治理的重要手段。
现在我就谈谈对国有企业(平台公司)内部控制制度的几点认识.一、什么是企业内部控制企业内部控制是指为了保证企业经营活动的有效进行;保护资源资产的安全和完整;防止、发现、纠正违规操作;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合法、完整而制定和实施的政策与程序.二、国有企业(平台公司)加强内部控制的重要意义(一)确保国有资产的安全与完整国有企业利用国有资产实施生产经营活动,为企业产生经济利益,要做好内部控制才能够有效防止和降低贪腐行为,确保国有资产的安全与完整。
(二)实现国有企业的经营方针与目标具备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合理实施职责分工,确保会计信息的准确,使经营活动依照所定方针进行,以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
三、现行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存在的问题(一)权利过于集中我国的国有企业存在所有者缺位、产权不明晰现象,“一把手"说了算。
比如有些企业所上马的项目成了“烂尾"工程,就是因为一把手拍板,没有经过集体研究,不听其他人的意见而造成的.(二)产权关系不明产权制度改革是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核心,而规范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关键要看董事会能否充分发挥作用。
有不少国有企业董事会成员和经理成员高度重叠,致使国有企业产权主体缺位、权责不清.(三)监督机制不健全一些国有企业的管理体制与管理方式上还存在问题,监督评审主要依靠内审部门来实现,而内审部门隶属于财务部门,与财务部同属一人领导,内部审计在形式上缺乏独立性.(四)风险控制意识薄弱有些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管理的风险意识薄弱,未能根据经济形势发展的新情况、新变化,及时地分析研究企业内部控制管理存在的风险隐患和问题,没有及时地制定对策措施,纠正所出现的缺点与错误。
对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几点认识
对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几点认识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是指国有企业根据法律法规及管理制度,建立的保障企业财产安全、提高经济效益、防范风险的一系列制度和措施。
下面从几个方面对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进行说明。
首先,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核心是风险管理。
风险管理是对国有企业内部各种可能发生的影响企业正常经营的预测、评估和控制的过程。
国有企业面临的风险多种多样,包括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操作风险等。
通过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制度,国有企业能够及时发现、预防和应对各类风险,提高企业的稳定性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其次,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还包括安全防范措施。
国有企业拥有大量的国家财产和重要资源,因此必须加强安全管理,防止盗窃、损毁和泄密等安全事件的发生。
为此,国有企业需要建立门禁、监控系统,加强员工背景调查和保密教育,确保企业财产和国家机密的安全。
第三,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还包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措施。
国有企业作为国家财产的管理者,应该最大限度地发挥资源配置的效能,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为此,国有企业需要加强成本管理,提高效率,优化资源配置,减少浪费,提高企业绩效。
这一方面需要建立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包括预算编制、费用控制、资金管理等,另一方面还需要建立激励机制,吸引和激励人才,提高企业的创造力和竞争力。
第四,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还包括建立健全的信息化系统。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国有企业应适应时代的变革,建立健全先进的信息化系统。
信息化系统可以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和效率,实现信息的共享和流通,减少信息的孤立和重复,提高对内对外决策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通过信息化系统,国有企业可以更好地掌握市场动态、企业经营情况和风险变化,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此外,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还应包括监督机制。
监督机制是保障内部控制的有效性的重要环节。
国有企业应建立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对企业的财务和业务进行监督和审计,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同时,还可以委托专业的外部审计机构对企业进行审计,提供独立的意见和建议,确保内部控制的合规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认识从表面来看,内部控制基本观念已深入不少企业,但大部分的企业却片面地认为内部控制就是由管理层实施的、旨在加强对员工控制的过程。
所以,对内部控制进行正确的阐述是非常必要的。
一、制定内部控制制度不等于就是内部控制对内部控制的内涵认识不清的现象是普遍的,认为内部控制就是内部控制制度,是企业防止发生错误和舞弊,或者是用以应付有关部门及主管单位检查而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
在内部控制实际运行过程中,企业往往认为有关的职责分工、审批授权制度就是内部控制制度,完成有关部门或主管单位所要求的内部控制制度制定工作就是实施了企业内部控制,对内部控制只注重制度建设而不重视制度执行,缺乏对内部控制实际执行效果的考核与评价。
而按照C0S0对于内部控制的定义:企业内部控制是受企业董事会、管理当局和其他员工的影响,目的在于实现经营效果和效率、财务报告的可靠性、遵循适当的法规等目标而提供合理保证的一种过程,应由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控五个方面内容构成。
COSO框架强调内部控制是为了保证企业目标的实现的控制过程,要围绕五要素来构建内部控制框架,是一项比较复杂的系统工程。
我国颁布的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作用绝不限于一套规章制度,它至少具有以下六个方面的重要创新与显著特点:1、构建了一个标准框架。
新的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科学地构建了一套内部环境优化、风险评估科学、控制措施得当、信息沟通迅捷、监督制约有力的内部控制框架,可以有效解决了原先政出多门,要求不一,企业无所适从的问题,有利于提高内部控制的监管效益,降低监管成本,有利于优化企业管理和增强企业竞争力,有利于保障资本安全,维护资本市场稳定。
2、强化了一种内控理念。
新的企业内部控制体系进一步强化了企业的社会责任感和风险的防范意识,实现了由内部牵制、单一会计控制向全面、全员、全程风险控制的观念转变,必将在社会营造一种立信守诚、和谐进取、健康向上的内控文化,对深化企业改革、推进金融改革、健全现代市场体系和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3、建立了一套内控措施。
新的企业内部控制体系进一步强化了对财务报告信息和其他管理信息的约束,提高了企业资源管理与利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为维护投资者和社会公众利益提供了有力支持。
4、夯实了一个制度基础。
新的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制定实施,既是促进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和其他有关法规制度有效执行的配套制度安排,同时也是推动企业内部各项规章制度令行禁止的重要机制保障。
5、确立了一个实施模式。
新的企业内部控制体系有效地化解了标准制定与实施过程中不同利益主体之间可能存在的矛盾和冲突,提高了内控标准的严肃性、权威性和公认性,增强了标准的执行力。
6、构筑了一个联动平台。
在环环相扣、相互关联的大会计系统之中,完备的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将为会计改革和发展创造良好的法制环境。
所以,实施的新的企业内部控制体系,旨在巩固企业防范风险舞弊的防火墙,筑牢促进资本市场健康稳定发展的安全网,培育企业健康安全发展的守护神,而不仅仅是一套制度那么简单。
企业要象保护眼睛一样维护好这个平台,让新的企业内部体系这个幼苗成长为替企业遮阴避雨的参天大树和企业经济安全保驾护航的忠诚卫士。
二、对下属进行控制不等于内部控制我国相当多的企业将内部控制传统的理解为管理当局与其下属之间的管理控制关系,是面向次级管理人员和员工的控制,其主要控制程序限定在总经理之下,控制点主要集中在于会计核算系统和业务执行系统。
总经理(经营层)控制下的内部控制也许能按经营层意志进行有效的运----防止和及时发现底层员工和特殊岗位员工的舞弊等,但对企业决策系统(董事会)的影响力有限。
例如,成立于1993年的中国航油(新加坡)股份有限公司,在总裁陈炯霖的带领下扭亏为盈,成为中国首家利用海外自有资产在国外上市的中资企业。
然而在2004年,该公司因擅自从事石油衍生产品的期权交易,总计亏损5.5亿美元,不得不申请破产。
通过分析造成这一惨痛事实原因发现,陈炯霖在位期间,“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四种身份竟然由其“一肩挑”,缺乏相应的制衡与监管,其个人意志可以“一统天下”。
正是由于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方面的严重缺失、内部控制环境恶劣,致使内部控制实施无效,最终导致该企业出现巨额亏损。
许多案例表明,公司高层的舞弊活动大大限制了原有内部控制作用的发挥。
这说明内部控制的控制域目前存在着盲控区和弱控区,即无法从源头上杜绝虚假会计信息和经济舞弊行为的发生。
要实现内控基本目标,仅靠内部控制制度还不够,必须完善公司治理结构,营造和优化内部控制环境,将内部控制制度的构建与公司法人治理结构进行有效的对接及健全内控评审监督机制,才能保证设计良好的内部控制制度得以有效实施,才能为企业提供真实、可靠的信息,及时防范规避财务与经营风险,实现企业目标,保证企业稳定发展。
出于传统和体制上的原因,我国多数企业,甚至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与内部控制作用效果的发挥一直未得到充分重视,直到诸如“郑百文”、陈炯霖等一系列案件的频频发生,才严重暴露了公司治理结构的不完善与治理机制的严重缺失。
公司治理结构作为经营者所面临的最重要的外部约束,其约束强度和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内部控制环境的优良与否,从而制约着内部控制的效果和效率。
如果企业出现“内部人控制”,即出现对于经营者约束的高度弱化,经营者必然没有很强的动机来设计并实施良好的内部控制制度,即使有一个良好的成文的内部控制制度的存在,也会被“架空”而成为一纸空文。
要真正发挥内部控制作用,首先应当从完善公司治理结构着手。
一方面,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是企业经营理念、管理哲学、价值观的创造者和行为表率者,也是经营目标、组织架构、制度规范的制定与执行者,是企业所有责任的最终承担者;另一方面,在内部控制环境诸要素中,公司治理实际上发挥着最主要,最关键的作用。
有效公司治理的中心目标是:即要保证经营者有充分的自主权,在市场上展示出经营管理能力,以实现股东财富最大化;又要保证经营者以股东利益为准绳,合理运用受托于股东的自主权,并在权利可能被滥用的时候,得到及时的监督、约束和控制。
这是一种在委托与受托之间形成的不偏不倚的权利、责任和利益的制衡机制,它在客观上要求所有者既不能对经营者做过多的直接干预,也不能完全放任,必须对经营者的行为进行行之有效的激励与约束。
只有在企业中明确而合理地配置公司股东、董事会、经理人员和其他利益相关者之间的权利、责任和利益,从而形成有效制衡关系,建立科学、高效的组织机构,才能最大程度上保持公司股东、董事会、经理层的价值取向一致;才能充分展现公司管理当局的操守及价值观,管理哲学和经营风格,进而影响到企业员工,从而在企业中形成积极、优秀的企业文化;才能保证科学的人力资源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从而充分开发和利用企业中“人”这一最为重要的因素,进而为企业内部控制的建立和实施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会计控制(或管理控制)不等于内部控制会计控制、管理控制与内部控制三者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㈠、会计控制按照控制对象将内部控制分为会计控制和管理控制,根源于20世纪40年代以来内部控制论的影响。
最初认为的内部控制方法和程序与财产安全和财物记录的可靠性有直接的联系,包括授权与批准制度、从事财务记录和审核与从事经营或财产保管职务分离的控制、财产的实务控制和内部审计。
现在,根据我国《内部审计控制规范---基本规范》的规定,内部会计控制是指为了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确保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等而制定和实施的一系列控制方法、措施和程序。
也就是说,会计控制的目标是指为了保护财产物资的安全性、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以及财务活动的合法性所实施的有关控制活动。
内部会计控制在内部控制体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核心地位。
按照《内部审计控制规范---基本规范》的规定,企业内部会计控制主要包括货币资金控制、实物资产控制、对外投资控制、工程项目控制、采购与付款控制、筹资控制、销售与收款控制、成本费用控制和担保控制九个方面的内容。
㈡、管理控制20世纪80年代以前认为的内部管理控制方法和程序主要与经营效率和贯彻管理方针有关,通常只与财务记录有间接关系。
当时认为的管理控制是与会计控制并驾齐驱的控制行为,或者说,除了会计控制以外的其他控制行为都可以称之为管理控制。
㈢、内部控制我国《内部审计控制规范---基本规范》第三条规定,内部控制是由企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和全体员工实施的,旨在实现控制目标的过程。
也就是说,内部控制的目标是合理保证企业经营管理合法合规、资产安全、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
我国目前对内部控制概念偏重于内部管理控制,从其范围来看,应当包含会计控制。
从内部控制的概念分析,内部控制要求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和全体员工全面、全员全过程的参与,其中:董事会对股东(大)会负责,依法行使企业的经营决策权,属于出资者控制的范畴,旨在为了实现其资本保全和资本增值目标而对经营者的财务收支活动进行控制,如对全面预算、对投资活动的控制等。
监事会对股东(大)会负责,监督企业董事、经理和其他高级管理人员依法履行职责。
经理层负责组织实施股东(大)会、董事会决议事项,主持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工作。
经理层控制属于经营者控制范畴,是为了实现财务预算目标而对企业及各责任中心的财务收支活动进行的控制,是通过经营者制定财务决策目标,并促使这些目标被贯彻执行而实现的。
如控制财务收入活动,旨在达到高收入的目标;控制财务支出活动,旨在降低成本,减少支出,从而实现利润最大化。
会计控制是在经理层领导下的职能部门控制。
财务会计部门为了有效的组织现金流动,通过编制现金预算,执行现金预算,对企业日常财务活动各责任中心的现金流入和现金流出活动进行控制,如对各项货币资金用途的审查等。
由于企业财务会计采取权责发生制,导致利润不等于现金净流入,所以对现金有必要单独控制。
并且,日常财务活动主要是组织现金流动的过程,现金控制就显得十分重要。
应通过对现金的会计控制,力求实现现金流入流出的基本平衡,即要防止因现金短缺而造成的支付危机,也要减少因现金沉淀而增加的机会成本等。
由于管理师一种有目的的控制活动,凡是围绕控制目标与控制要求所实施的管理行为都可以说是控制,因而有关企业内部控制如何进行分类有很多方法。
例如,按照控制的对象,可分为会计控制和管理控制;按照控制的时序,可分为事前控制、事中控制、事后控制;按照控制的主体,可分为出资者控制、经营者控制和财务会计部门控制;按照控制的依据,可分为预算控制和制度控制;按照控制的手段,可分为定额控制(绝对控制)和定率控制(相对控制);按照控制的内容,可分为一般控制和应用控制;按照控制的意图或功能,可分为预防性控制、侦查性控制、纠正性控制、指导性控制和补偿性控制;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