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论文2
关于马铃薯食用加工分析论文
关于马铃薯食用加工分析论文第1篇:关于马铃薯食用加工分析论文一、马铃薯适口*好,任何人种,男女老少均喜欢食用正是由于顺口好吃,马铃薯才被古印第安人所发现。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追求素、淡口味,人们首选的就是马铃薯,如整薯熟食、凉调、杂拌、单炒以及多种花样的配菜,不但是城市居民的家常菜,也成为宾馆酒店的常备菜,甚至摆在了2008年*奥运会的餐桌上。
著名的“麦当劳”、“肯德基”及薯条薯片等世界*西式快餐食品、休闲食品,也是以马铃薯为主要原料制作而成的。
二、马铃薯亲和力特强,食用方法简单易做马铃薯与其他多种粮食、蔬菜搭配可以做出许多美味可口的饭菜,如与小米熬制的稀饭,与莜麦做成的面饭,与各种蔬菜做成的汤菜及北方大烩菜等等,特别是与猪肉、牛肉、羊肉等肉食配合,风味独特,别具一格,欧洲著名的“土豆烧牛肉”一度成为俄罗斯理想的膳食生活目标。
三、马铃薯营养成份齐全,营养价值较高马铃薯块茎类似于水果,含水量在76%左右,干物质约24%左右,其中除淀粉占干物质总量的70-80%之外,还含有2%左右的蛋白质,包括18种氨基*极易为人体消化吸收,其中有9种氨基*是人体必需又不能在人体自身内合成。
马铃薯还含有多种人体需要的矿物质元素和维生素,其中va、vb、vc含量高出其它谷类粮食作物,尤其是vb和vc几乎高出苹果的4倍和10倍,营养学家认为:一个成年人每天食未完,继续阅读 >第2篇:关于马铃薯的功用介绍及美食做法马铃薯是一种非常常见的养生食材,吃马铃薯的好处很多,不仅可以帮助我们养胃健脾,还有不错的美容功效,除了这些功效之外,马铃薯的功效与作用其实还有很多,比如宽肠通便等。
马铃薯的基本介绍马铃薯(马铃薯)是茄科茄属植物,俗名地豆子,多年生草本,但作一年生或一年两季栽培。
地下块茎呈圆、卵、椭圆形等,有芽眼,皮红、黄、白或紫*。
地上茎呈棱形,有毛。
奇数羽状复叶。
聚伞花序顶生,花白、红或紫*。
浆果球形,绿或紫褐*。
马铃薯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论文
马铃薯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论文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崇尚健康饮食,以低脂低糖的食品为主,而马铃薯正是符合这一趋势的重要食品之一。
马铃薯不仅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而且口感丰富,能用来制作各种美食。
因此,马铃薯产业的发展前景非常广阔。
一、马铃薯产业的现状1. 马铃薯生产规模大我国马铃薯的生产规模非常大,据统计,中国的马铃薯种植面积超过500万公顷,可产马铃薯约9000万吨,占全球总产量的15%以上。
2. 品种丰富我国马铃薯品种非常多,根据不同的地区和用途,大约有200多个品种。
其中,和熙马铃薯、黄河桥、巨型巨人等高产优质品种被广泛应用。
3. 市场需求变化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观念的转变,特别是在当前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马铃薯在日常生活和餐饮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各种美食,如西式烘培食品、炸薯条、薯片、马铃薯泥等受到了消费者的青睐。
二、面临的问题1. 市场价格波动大由于马铃薯是季节性农作物,而且经济效益不够好,价格波动非常大,因此对于相关从业者来说,经营风险非常高。
2. 生产成本较高马铃薯的种植需要大量的肥料、农药等投入,同时收割、运输等后期的全部环节都需要数以万计的劳动力,所以生产成本非常高。
由于生产成本和市场价格的矛盾,带来了极大的利润下降。
三、对策研究1. 集约化经营目前我国马铃薯的种植基本上仍然是小规模的散养式生产,这样导致了种植效率和生产成本过高。
因此,需要通过加强集约化经营,加快推进新型农业的建设,推广新技术和新方法等措施,提高生产效益。
2. 增强市场竞争力本应该是比较优质的马铃薯商品,由于产地分散和质量不同,价格和销售利润的差异也很大。
因此,需要进一步加强市场信息交流,探索新的销售模式,提高行业市场的竞争力。
3. 改善品质马铃薯产品要推向市场,必须具备市场所需要的各项素质和规格,而品质则是决定马铃薯市场竞争力的关键。
因此,应该根据市场需求,积极改善品质,生产出更符合市场的商品,增强市场竞争力。
马铃薯营养与保健专业论文
浅谈薯类的营养保健0摘要:薯类主要指马铃薯、甘薯、木薯以及山药,是我国居民既作主食又当蔬菜的传统食物。
马铃薯的营养价值很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A和维生素C以及矿物质,优质淀粉含量约为16.5%,还含有大量木质素等,被誉为人类的“第二面包”。
本文探讨了薯类的营养特点及其膳食重要性,为人们进行营养知识的教育及指导提供参考依据。
0关键词:薯类营养保健作用0薯类主要指马铃薯、甘薯、木薯以及山药,是我国居民既作主食又当蔬菜的传统食物。
马铃薯俗称土豆,甘薯又称红薯、白薯、番薯、地瓜、红苕等,木薯又称树薯、树番薯、木番薯、南洋薯、槐薯等。
薯类常常种植在一般禾谷类作物不能种植的丘陵地带,容易种植,抗旱,是高产、稳产的作物。
马铃薯起源于南美洲秘鲁以及沿安第斯山麓广大地区。
十六世纪中期引进我国,主要种植在东北、华北、西北和西南冷凉地区。
到目前为止,我国马铃薯的栽培时已有400多年的历史,并积累了丰富的栽培经验。
我国马铃薯的栽培研究和品种改良工作始于本世纪三十年代,种植面积迅速扩大。
从五十到八十年代,马铃薯科学研究获得很大的进展。
0专家指出,薯类食品品种多,种类齐全,海内外市场潜力很大。
我国营类资源丰富,大力开发薯类系列食品,不仅能满足市场的需要,丰富人民的饮食,而且能大大提高经济效益,一举多得。
01 薯类的营养成分和价值01.1薯类的营养成分0薯类的营养身分非常富厚,不仅富含卵白质,而且质量好,靠近动物性卵白。
它含有特殊的粘卵白,不但有润肠效用,另有脂类代谢效用,能帮助胆固醇代谢。
此外,薯类含有人的身体必需的多种氨基酸,还含有多种维他命。
美国营养学家的讲法:"每一餐只要吃全脂奶和土豆,即可获患上人的身体需要的全数营养素。
" 下面的表1是薯类中甘薯的营养成分表。
从新鲜甘薯块根的化学组成中可以看出,以2.5千克鲜薯折成0.5千克粮食计算,其营养成分除脂肪外,其他比大米和白面都高,特别是大米、面粉中比较稀缺的赖氨酸的含量丰富,维生素A、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C和尼克酸的含量都比其他粮食高,钙、磷、铁等无机物较多。
农业实践教学马铃薯(3篇)
第1篇摘要:马铃薯作为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本文通过对马铃薯栽培与管理进行实践教学,旨在提高学生的农业技术水平,培养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为我国马铃薯产业的发展提供人才支持。
一、引言马铃薯(学名:Solanum tuberosum L.)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具有营养丰富、适应性强、产量高等特点。
近年来,随着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马铃薯产业在我国得到了迅速发展。
为了提高学生的农业技术水平,培养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本文以马铃薯栽培与管理为实践教学内容,对马铃薯的生产过程进行详细讲解和操作示范。
二、马铃薯栽培技术1. 选地与整地(1)选地:马铃薯对土壤适应性较强,但以肥沃、排水良好的砂壤土为佳。
选择地势较高、排水良好的地块进行种植。
(2)整地:在播种前进行深耕,深度以20-30厘米为宜,打破犁底层,提高土壤通透性。
2. 种薯准备(1)种薯选择:选择无病虫害、无冻伤、大小均匀的种薯,一般选用直径在3-5厘米的种薯。
(2)种薯处理:将选好的种薯进行切块,每块保留1-2个芽眼,切面晾干后用草木灰涂抹,以防病菌感染。
3. 播种(1)播种时间:一般选择春季气温稳定在10℃以上时进行播种。
(2)播种方法:采用条播或穴播,行距40-50厘米,株距20-30厘米,播种深度5-10厘米。
4. 田间管理(1)施肥:马铃薯生长过程中,需氮、磷、钾等多种营养元素。
根据土壤肥力情况,一般在播种前施足底肥,播种后追肥2-3次。
(2)灌溉:马铃薯生长过程中,需水量较大。
根据土壤墒情,适时进行灌溉,保持土壤湿润。
(3)除草:马铃薯生长过程中,要及时进行除草,以减少养分消耗。
(4)病虫害防治:马铃薯易受晚疫病、早疫病、蚜虫等病虫害的侵害。
要及时发现并采取措施进行防治。
三、马铃薯收获与贮藏1. 收获时间:一般选择马铃薯植株枯萎后进行收获,此时块茎已经成熟。
2. 收获方法:人工挖掘或机械收获,注意避免损伤块茎。
3. 贮藏:收获后的马铃薯要尽快晾晒,降低含水量,然后进行贮藏。
马铃薯高产技术论文
马铃薯高产技术初探马铃薯又称土豆、洋芋、地蛋等,是青海省第三大经济作物,常年种植面积达8.67万公顷。
它具有抗旱,高产、优质、高效、营养全等特点,是农村种植结构调整中的优选作物。
青海省海拔高,日照强,昼夜温差大,特别适宜于块茎类作物的生长,具有得天独厚的种薯生产条件。
结合本人经验,现将马铃薯无公害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做一总结如下。
一、选种和催芽1、选好良种。
选用早熟品种渝薯1号、川芋4号、中薯3号、费乌瑞它等脱毒种薯。
以30克左右的小种薯整薯播种为好,大种薯要先纵切。
确保每个切块有1~2个健壮芽,每块重30克以上,并用1公斤70%甲基托布津加0.5公斤72%农用链霉素加25公斤滑石粉,每50公斤种薯用2公斤混合药拌匀,防止种薯腐烂。
2、浸种催芽。
对没有通过休眠期的种薯,在播种前7~10天,切块用0.5~2毫克/升浓度的赤霉素药液浸泡10~15分钟,在通风凉爽的室内铺湿润河沙3厘米厚,上放一层浸好的种薯,再加一层3厘米厚的河沙,如此2~3层,最上面一层河沙3厘米厚,要保持沙床湿润,经7~10天即可发芽,芽长1.5~2厘米时,取出炼苗1~2天,即可播种。
3、地膜覆盖播种。
一般在3月中下旬,当10cm~16cm地温稳定在7~8摄氏度适宜播种。
用种量1500至2500kg/hm2。
采用起垄双行种植,垄面宽60cm,垄沟宽50cm,垄高15~20cm,每垄种2行,行距35cm,株距25~30cm,用宽90cm地膜覆盖,保苗约6万株/hm2。
先起垄后覆膜,用打孔器打穴深8~10cm,每穴放1个薯块,用细潮土封穴。
二、田间管理1、苗期管理:发芽期保持土壤舒松透气,出苗前一般不浇水。
需要灌溉时,小水浅浇,浇后立即松土。
出苗后要早追肥,早浇水,浇水后中耕应深。
发棵期要浇水和中耕紧密结合,不旱不浇。
只松耕垄沟土壤,结合浅培土。
株高达20厘米时,结合浇水进行大培土。
现蕾期要培土锄草,早熟栽培一般不施追肥。
2、结薯期和膨大期:保持土壤的湿润和疏松,显蕾期不宜缺水,盛花期的头三水属关键。
论文(马铃薯)
关于商都县发展马铃薯产业的思考马铃薯是新世纪我国最有发展前景的高产高效经济作物,具有产量高、营养丰富、粮菜兼用等特点,是最具有营养价值的健康食品之一,被誉为“地下苹果”。
马铃薯是内蒙古的三大粮食作物之一,也是“三宝”之一。
马铃薯产业是内蒙古农牧业产业化经营六大主导产业之一,对我区粮食总产贡献率达到10%。
乌兰察布于2010年3月被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命名为“中国马铃薯之都”。
商都县于2010年被农业部确定为国家马铃薯高产创建示范区之一,是乌兰察布市重要的马铃薯种植、加工基地,马铃薯是商都县主栽作物。
多年的实践证明,马铃薯不仅是商都县传统优势作物和主要食物,而且也是增加农民收入的支柱产业,在全县的经济社会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并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商都县马铃薯产业概述(一)商都县概况商都县位于乌兰察布市东北部,东经113°08′—114°15′,北纬41°18′—42°09′,北靠锡盟,南邻乌兰察布市的兴和县,西依乌兰察布市的察哈尔右翼后旗,东与河北省为邻。
省际大通道、集通铁路、商张(张家口)公路贯穿境内。
土地面积4353平方公里,辖6镇3乡,18个社区、211个村委会、694个自然村。
总人口34万,其中农业人口28万,是乌兰察布市第一人口大县。
全县有耕地150万亩,其中水地34万亩。
森林覆盖为22%。
商都属温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均降水量为200毫米左右,平均气温3.1℃,无霜期105天左右。
土质属栗钙土带,平均海拔1400多米。
农业以乳、肉、薯、菜为主,主播作物有马铃薯、蔬菜、玉米、小麦等。
工业以电力、农畜产品加工、重化工、建材、矿石开采为主。
2010年,三产比重为26:41:33。
去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为36亿元,财政收入1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25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300元,属于国贫县。
(二)种植马铃薯的优势和特点近年来,商都县播种马铃薯面积稳定在50万亩左右,占到乌兰察布市的13%,是乌兰察布市种植马铃薯最多的县。
论文(马铃薯) 2
青海马铃薯淀粉产业现状分析及对策建议摘要:马铃薯是青海广大农业区的传统优势作物,以抗旱、高产、优质、高效、全营养等特点成为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特色产业之一。
马铃薯淀粉及其衍生物具有十分广泛的工业用途,可用于造纸业、食品加工业、胶粘剂生产、饲料工业、纺织业、糖果工业、铸造业、石油工业,以及在烘焙粉末状物料时作为吸水辅助剂、发酵制品的原辅料、片状制品凝固剂、肥皂填充料、化妆品稳定剂、干电池中隔离剂、硝基淀粉制造原料、农药混合吸附剂、锅炉用水净化剂以及采矿作业用水澄清剂等。
关键词:马铃薯淀粉产业现状分析、对策、建议一、青海马铃薯产业的突出优势1.生态条件适宜,马铃薯质量优良青海地处高原,气候冷凉,传毒媒介少,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
加之青海土质多为栗钙土,土质、土性良好,易于养分和矿物质的吸收,特别是富含马铃薯所需的钾元素,十分有利于马铃薯生长,是全国最适宜马铃薯生长、发育的地区之一。
适宜的生态条件使青海种植的马铃薯平均亩产均在1500公斤左右,比全国平均亩产高500多公斤。
淀粉含量为16%~22.5%(国家规定20%以上即为高质品种),均属国内中上品质。
2.种植和增产潜力较大,价格优势明显青海现有的830多万亩耕地当中,68.4%为山旱地,其中70%以上的山旱地适宜种植马铃薯,约500万亩。
而2005年青海省马铃薯的实际种植面积仅有不到112万亩,平均单产仅为1500公斤。
农民只需增加马铃薯种植的科技含量和投入,随着市场的有效带动和收购价的提升,平均亩产能至少提高500公斤,增产优势明显。
3.抗灾能力强,比较效益突出青海山旱地在其总耕地面积中占有较大比重,旱地的收益状况决定着青海农业的总体收益水平。
通过对青海山区农户种植情况调查结果的对比表明,旱地种植马铃薯,平均纯收益达659元/亩,比种植小麦、豌豆、胡麻等高4~5倍,比种植油菜高2.9倍,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种植效益显著。
马铃薯的抗旱灾、雹灾、虫害能力也较强,优于小麦、油菜和其他粮食作物。
马铃薯产业发展对策研究论文
马铃薯产业发展对策研究论文论文关键词:马铃薯;现状;问题;对策论文摘要:论述了通渭县马铃薯产业发展现状,指出了当前马铃薯产业存在的问题和发展思路:加快良种繁育步伐,实现品种专用化、优质化;完善繁育制度,提高种薯质量;实行规模化种植,营造品牌优势,提高产品竞争力;完善市场营销体系健全市场信息网络,帮助农民增收;发展精深加工,延伸产业链,全面提升马铃薯产业素质和效益。
1马铃薯产业发展现状1.1种植生产情况马铃薯是通渭县的粮菜兼用和主栽优势作物。
从1999年开始,县委、县政府按照农业结构调整的要求,把马铃薯种植当作压粮扩经、压夏扩秋,科技抗旱的主要措施。
至2004年全县马铃薯面积达到3.15万hm2,商品薯总量达50万t,是过去马铃薯总产量的两倍多。
2006年,新一届县委、县政府在重新审视县情,充分调查论证的基础上,确立了马铃薯产业的主导地位,做出了培育“四大产业”的农业结构调整思路,当年马铃薯播种面积达到3.51万hm2。
2007年,在扩大种植面积、增加总量的同时,县委、县政府把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当作提升马铃薯产业发展的突破口,提出“一年搭好框架、两年充实内容、三年初见成效”的马铃薯良种繁育体系建设目标,加快解决脱毒种薯应用率低、品种退化快的瓶颈问题。
并邀请定西市爱兰薯业公司进驻通渭西川园区,无偿提供日光温室50座、面积2.40hm2,用于脱毒原原种生产;县农技中心租赁旧店子村耕地,投入资金60万元,搭建网棚100座,开展示范性脱毒原种扩繁;依托省农科院引进脱毒原种50t,在华岭乡老站村、马营镇小营村等冷凉区落实陇薯3号脱毒一级种繁育面积23.33hm2,逐步建成原原种-原种-一级种的马铃薯脱毒良种繁育体系。
2008年,县上在确保完成4万hm2马铃薯种植面积的同时,重点在良种繁育体系建设上下功夫。
依托“企地合作”平台,与市爱兰薯业公司协作,利用西川园区日光温室121座建成脱毒原原种繁育基地6.67余公顷,预计年底可生产陇薯3号、陇薯6号、费乌瑞它、大西洋、夏波蒂等品种脱毒原原种1500万粒;借助“院地合作”平台,与省农科院马铃薯研究所合作,结合省列马铃薯良种补贴项目实施,在平襄镇旧店子和新景乡大寨村建成网室脱毒原种繁育基地20hm2,在华岭乡席家岖、老站、新站、大牛、石勿以及马营镇小营、西山等7村建成一级种繁育基地165.33hm2。
马铃薯秋季高产栽培技术论文
马铃薯秋季高产栽培技术探讨[摘要] 马铃薯既可以看做是粮食作物,也可以看做是蔬菜作物,在农业生产中的地位较为重要。
探讨马铃薯秋季高产栽培技术,以便做到最大限度地协调、利用好各种资源,适时适地发展马铃薯生产,充分满足和调节市场需要,积极拓宽广大农民群众的致富渠道。
[关键词] 马铃薯;秋季;高产栽培马铃薯含有大量碳水化合物,同时含有蛋白质、矿物质(磷、钙等)、维生素等。
可以做主食,也可以作为蔬菜食用,或做辅助食品如薯条、薯片等,也用来制作淀粉、粉丝等,也可以酿酒或作为家畜的饲料。
近年来,随着蔬菜价格的上涨,陕县马铃薯种植面积逐年增大。
陕县地处河南省西部丘陵山区,位于西北黄土高原东部边缘,黄河南岸。
地理坐标在东经111001'—111044',北纬34024'—34051'之间。
气候条件: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光照充足,气候温和,四季分明。
年平均气温13.9℃,年日照2354.3h,无霜期219d,年平均降雨量652.6mm。
年际分布不均,最高年份达828.2mm,最低年份仅350mm。
我县的气候特点是“十年九旱”,常因夏播时的干旱天气而使夏播作物不能适时播种。
即使遇雨播种,也因播期推迟、积温减少等原因而不能正常成熟,使产量和品质下降,进而影响效益,从而挫伤了群众的积极性,增加了他们的心理压力。
也有部分农田因干旱不能及时播种而秋季闲荒,造成土地资源不能得到充分利用。
根据马铃薯生育期较短,且抗旱、耐贫瘠,易种植的特点和我县气候实际,发展种植秋季马铃薯,可以充分利用土地资源。
秋马铃薯全生育期70余天,7月上旬播种,9月下旬至10月上旬收获,不影响适期种麦。
但由于品种选择不当,栽培技术掌握不好,致使我县秋马铃薯产量普遍不高。
为摸索马铃薯秋季高产栽培技术,2010年—2011年进行了试验研究,现将技术要点总结如下:一、栽培试验情况2010年试验地选择在陕县大营镇寺古洼村,当地的海拔高度为460m,面积为2亩,品种为费乌瑞它,播种时间为7月19日,收获10月2日。
黑龙江省马铃薯高产、高效限制因素及对策论文
黑龙江省马铃薯高产、高效限制因素及对策马铃薯是粮菜兼用作物,马铃薯的块茎营养十分丰富,除一般食用外,还可以作饲料、食品加工和轻工业原料,用途广泛,其本身具有适应性强、生育期短和抗灾能力强的优点,种植面积逐年增加,对种薯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同时,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产品的品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为了更好地发挥马铃薯高产、高效的优势,针对马铃薯生产的限制因素进行了专题调查。
一、马铃薯高产的限制因素1.品种因素马铃薯茎尖脱毒是根据病毒在植株组中分布不均的匀性及越靠近新生组织中病毒越少的实际情况,加之植株具有再生性的特点,通过切取马铃薯茎尖进行组织培养来实现的,其目的在于通过扩大生产脱毒种薯,进而提高马铃薯产量。
2.耕作因素马铃薯是通过地下匍匐茎尖端膨大而而形成块茎即笔者种植马铃薯所要收获的部分。
因此,土壤状况好坏直接影响根系生长,影响产量形状发挥。
为了使植株生长健壮,易于早结薯,结大薯,减少畸形薯,必须使土壤中水、肥、气、热等条件得到改善,而深耕整地是调节土壤中最有效措施,民间也流传“深耕细耙、旱涝不怕”的说法,说明深耕的重要性。
2009年试验、示范调查显示,采用全方位深松整地深度达38cm,比普通耕翻深23cm,增幅达40%左右。
3.施肥因素肥料是植物的粮食,没有足够的营养,马铃薯生产就不能获得高产,因此,施肥水平的高低是影响马铃薯产量提高的一个主要因素。
具体表现为:其一农民素质因素。
目前中国农民科学种田水平不高,绝大多数农民不重视养分含量和配比,只考虑商品量的多少。
其二是市场因素。
目前市场堪称复合肥大战,但能够叫的响的马铃薯专用肥很少,通用型的复合肥又多是氮、磷、钾等含量配比,不适合马铃薯生产。
4.防病因素近几年,由于受干旱气候条件的影响,人们对晚疫病、早疫病预防的防病意识逐渐淡化,很少防病,并且又人为引进了一些感病品种,如早大白、尤金、费乌端它系列等,目前已成为马铃薯生产的主宰品种,但他们对自然灾害的抗性不强,比如今年早春冷凉干旱对尤金生长不利,致使烂薯现象严重,并且对疫病抗性不强,如果不及时防病,存有侥幸心理,遇上雨多年份,后果不堪设想。
马铃薯发展现状及策略研究论文
马铃薯发展现状及策略研究论文摘要详述了宁夏盐池县大水坑镇马铃薯产业发展现状及产业优势,指出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马铃薯产业发展对策。
关键词马铃薯产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发展对策;宁夏盐池;大水坑镇 1盐池县马铃薯产业发展现状盐池县地处宁夏回族自治区中部干旱带,属鄂尔多斯台地向黄土丘陵过渡地带,全镇耕地面积1.6万hm2,其中水浇地133.33hm2。
其地理位置、土壤、气候等自然条件适宜于种植马铃薯。
盐池县大水坑镇土壤以砂壤土为主,土壤透气好,导热性强,白天吸热快,增温高,夜间散热迅速,昼夜温差大,不仅有利于马铃薯对水分、矿物质营养的吸收,促进块茎发育,而且利于光合作用的运转,提高叶片的同化率,利于淀粉的积累,土壤中钾元素相对较为丰富,马铃薯块茎干物质含量高,块茎表皮光滑,薯形整齐,深受外地消费者青睐。
马铃薯产业是全镇确定的战略性主导产业之一,也是盐池县大水坑镇的区域优势特色主导产业。
马铃薯在大水坑镇具有粮、菜、饲兼用,适播期伸缩性大,保收系数高等特点,产品具有淀粉含量高、商品性好等优势,群众种植积极性高。
1990—1999年,全镇年均种植马铃薯2000hm2,占全镇年均粮食播种面积的12.5%,平均产鲜薯5955kg/hm2,占全镇粮食总产的17.96%。
1999—2008年全县平均种植马铃薯3333.33hm2,平均产鲜薯7153.5kg/hm2,占全镇粮食总产的22.95%。
盐池县大水坑镇马铃薯生产按照“扩大面积,做大基地”的发展思路,以马铃薯“三化”技术为突破口,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2009年全镇马铃薯种植面积4666.67hm2,其中在大水坑镇马坊村原种繁育6.67hm2,在大水坑镇向阳村一级种繁育333.33hm2,其他各村二级种繁育4326.67hm2,标准化栽培技术示范推广2000hm2,以外销菜用型为主的专用型品种推广达到80%以上。
2009年全镇马铃薯总产鲜薯6000t,农民人均马铃薯产业收入达500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14%。
马铃薯种植技术论文-马铃薯种植技术
马铃薯种植技术论文|马铃薯种植技术马铃薯作为我国传统的经济型和粮食型作物之一,其产量和品质对我国消费者餐桌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
下面是小编整理了马铃薯种植技术论文,有兴趣的亲可以来阅读一下!马铃薯种植技术论文篇一马铃薯的种植技术[摘要] 马铃薯作为我国传统的经济型和粮食型作物之一,其产量和品质对我国消费者餐桌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
因此,研究好马铃薯栽培技术对种植区的经济发展来说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马铃薯是岷县的主要农作物,其地理环境和自然条件十分适合马铃薯的种植,其在干旱少雨的环境下依然能够具有较高的产量。
本文主要结合岷县马铃薯种植的实际情况,就马铃薯的种植技术进行分析和研究,希望通过本次研究对更好的促进马铃薯产业的发展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 岷县马铃薯种植技术分析[中图分类号] S5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08-0175-01马铃薯在我国有着广泛的种植历史,在我国农作物市场中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但是现阶段我们还应该清楚的认识到,我国马铃薯在种植过程中,其栽培技术还存在不少的问题,给我国马铃薯产业的发展带来了严重的影响,因此,研究好马铃薯科学种植技术就显得十分重要了。
1 选择好种植地在种植马铃薯前,做好前期的准备工作十分的重要,首先,应该选择合适的种植地块,在通常情况下,种植马铃薯的地块应该保证三年以内没有种植过其他茄科类作物。
种植地选择完毕之后,应该做好整地工作,对土地进行深翻,并要做好地下害虫和病害的防治工作。
2 施足底肥任何作物在生长过程中都离不开肥料。
在马铃薯种植过程中,最好的肥料就是农家肥,其能够为马铃薯生长提供长久的肥效。
每亩施入完全腐熟的有机肥1500公斤以上,控制好氮肥的施入量,适量的施入钾肥和磷肥。
底肥通常情况下,在马铃薯播种之前进行,在播种的前一到两周内将化肥均匀的撒播到田地中,然后在进行翻耕和整地。
3 选择合适的种薯在种植过程中,应该根据天气和气候环境的特点,选择合适的马铃薯品种。
物种大交换为主题的小论文
物种大交换为主题的小论文马铃薯,作为“哥伦布物种大交换”,全球互动交流的产物,让爱尔兰在15-18世纪迎来了人口大爆炸,人口从200万一下飙升到800万。
随之而来的大悲剧,却让全世界为之震惊。
1845-1849年,因为马铃薯霜霉病菌,马铃薯减产导致上百万的爱尔兰人饿死。
马铃薯改变了世界,这不是危言耸听,尽管直到近现代人们才开始注意到马铃薯已经成为很多国家的主要食物,但是它对人类的影响是实实在在的。
当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的时候,同时让人类在新大陆发现了玉米、马铃薯、花生、豆类、番茄、辣椒、番石榴、甘薯、树薯、美国南瓜、菠萝、可可等植物。
现在人类学家认为产自美洲的玉米、马铃薯、木薯、甘薯、向日葵、花生、菜豆、烟草、可可豆和棉花等10种农作物,被列入影响世界的30大物种。
美洲不愧为是人类世界的一个巨大宝藏,仅玉米、马铃薯和甘薯的热量就足以养活全人类。
“物种大交换”意义在于,在西方殖民扩张的大背景下,全球生态环境实现了新的布局与重组。
新的物种的引入并不是一帆风顺的,由于宗教、文化、饮食习惯等因素,马铃薯在世界各地起初并不受欢迎。
但是当战争、饥荒发生的时候,为了活着,马铃薯成为小麦、水稻、玉米之后,第四大粮食作物。
马铃薯促使欧洲人口极大增长。
自从哥伦布发现美洲开始,欧洲人认为美洲文化是落后的,尤其是宗教心理的隔阂,让马铃薯一开始就遭到歧视,仅仅是在菜园等小区域内种植。
18世纪,马铃薯突破菜地,逐渐走向田间,人们开始食用这种农作物,逐渐对欧洲人口增长造成进一步的影响。
欧洲在1700年在遭遇黑死病打击之后,在1800年迎了爆发式增长,相比较于1400年的6000万人,增长到1800年的1亿8千万人。
如果没有马铃薯,欧洲不可能诞生工业革命1565年,西班牙远征军向西班牙国王腓力二世进献了一箱包括马铃薯在内的美洲农产品,西班牙王室随后将马铃薯种植在近郊的花园里,从此开启了马铃薯在欧洲的跌宕旅程。
其实西班牙大部分地区并不适合种植马铃薯,仅在西北部的山区长得比较好。
马铃薯组织培养论文
马铃薯组织培养论⽂⽣命科学技术学院植物组织培养与繁殖技术课程论⽂论⽂题⽬马铃薯的组织培养学⽣姓名学号专业⽣物科学授课教师成绩⼆〇⼀⼆年⽉⽇0 引⾔马铃薯茎尖组织脱毒培养,愈伤组织解除分化形成新个体时,体细胞有丝分裂的异染⾊质延迟复制⾏为较正常活体植株更严重,后代变异较⾃然群体变异⾼出500倍,若在培养过程添加辐射和化学诱变试剂变异率会更⾼。
因此,组织培养环境不只是现代⽣物技术辅助育种的⼀个重要条件,更是诱变育种的⼀个有效途径,对于以营养体繁殖的马铃薯作物效果更好。
本⽂介绍了马铃薯茎尖培养的意义和⽅法,综述了植物激素在马铃薯⽣长中的作⽤。
1马铃薯组织培养的意义1.1马铃薯的⽣态习性和种类马铃薯⽣长对⼟壤的适应性很强,但对⽓候要求凉、冷、燥,在湿热地区虽然也能⽣长,不过⼀代以后品种就会演化,需要经常从寒冷地区引进新的种。
种薯在⼟温5~8℃的条件下即可萌发⽣长,最适温度为15~20℃。
适于植株茎叶⽣长和开花的⽓温为16~22℃。
夜间最适于块茎形成的⽓温为10~13℃(⼟温16~18℃),⾼于20℃时则形成缓慢。
出⼟和幼苗期在⽓温降⾄-2℃即遭冻害。
开花和块茎形成期为全⽣育期中需⽔量最⼤的时期。
马铃薯在原产地就有⼏百个品种,在世界各地⼜不断地培养新品种,⽬前全世界有⼏千个品种,有含淀粉⽐例较⾼,适合作为主⾷的,也有适合作为蔬菜⾷⽤的。
⼈们根据不同的⽤途培养出很多新品种,花⾊有⽩⾊、红⾊、紫⾊等品种,地下块茎有圆形、卵形和椭圆形,其⽪⾊有红⾊、黄⾊、⽩⾊和紫⾊的不同品种。
⼀般⽤块茎上的“芽眼”切下播种,如果⽤种⼦种植,很快就会产⽣变异,因此⾮常容易出现新品种。
1.2马铃薯的市场效益分析马铃薯是世界上仅次于⼩麦、⽔稻和⽟⽶的第四种主要农作物。
就单位⾯积出产的⼲物质⽽⾔,它⾼于⼩麦、⼤麦和⽟⽶,就单位⾯积出产的蛋⽩质⽽⾔,分别为⼩麦、⽔稻和⽟⽶的2.02、1.33和1.20倍。
⽬前我国马铃薯常年种植⾯积为467万公顷左右,鲜薯年总产量5500万吨,居世界第⼀位。
论文
花山乡冬马铃薯生产现状及发展对策摘要:本文讲述了花山乡冬马铃薯生产现状及存在问题,结合花山实际,分析了花山种植冬马铃薯的有利条件和重要性,提出了冬马铃薯生产的发展对策。
关键词:冬马铃薯生产现状存在问题发展对策马铃薯是世界四大粮食作物之一,含有大量碳水化合物和丰富的矿质元素,营养价值高,产业链长,可全年供应,是一种调剂市场淡旺,深受欢迎的鲜食蔬菜和加工原料。
发展种植冬马铃薯可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具有见效快、投资少、效益高等优点。
我乡冬马铃薯一般11-12月播种,次年3-4月收获,正好填补蔬菜市场空白,优势明显,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对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1、冬马铃薯生产现状花山乡种植马铃薯历史悠久,但由于种植大豆后再种马铃薯延迟了种水稻时间,种植面积一直很少,直到1999年引进推广种植生育期较短的脱毒品种合作88和会—2号以后,面积和产量才有较大提高,近几年一直保持在1500亩左右。
种植区主要涉及营盘、文俄、文召、坡头四个村。
据统计2008年共有35个社600余户农户种植马铃薯,共种植1500亩, 平均单产为1100公斤,总产为1650吨。
其中营盘500亩,文俄400亩,文召250亩,坡头350亩。
2008年在营盘村干海子社实施高产示范样板50亩,平均单产2256公斤,比全乡平均每亩1100公斤增1156公斤,增产率为110%。
2、存在问题2.1冬马铃薯种植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1.1种植农户由于受传统栽培习惯的影响,播种时用的种块太小,导致营养供运不足,出苗不整齐;种植密度过大或播种深度不够,造成小薯多,青头多,产量下降的情况。
2.1.2绝大部分农户病虫害防治措施不力,所用种薯自留自种,以粮代种,致使病毒病、晚疫病、青枯病等主要病害加重,种性严重退化,产量、品质不高,商品率低。
2.2种薯来源广、质量差、价位高。
我乡的种薯一般从外地调进,一些个体商贩在调种过程中,不负责任,以次充好,大部分种薯在流通过程中既无品种说明,更没有质量保障,如果不采取措施,不加以规范管理,将严重影响薯块的产量和商品性。
马铃薯论文2
马铃薯机械化种植技术试验报告山西省地处黄土高原,特殊的气候特点适宜马铃薯种植,长期以来山西省各地都有种植马铃薯的传统习惯,种植面积常年保持在23万hm2左右。
近年来,随着农业商品经济的发展,马铃薯加工业得到快速发展,马铃薯已由传统的粮蔬作物转变为种植业中经济效益十分显著的主要糖分作物,农民种植积极性空前高涨,马铃薯市场十分活跃。
为促进全省马铃薯产业化发展,提高马铃薯生产效益,为此,进行对马铃薯机械化垄作种植技术试验示范研究。
1.试验技术路线及实施技术内容1.1试验区概况试验区选在大同市新荣区破鲁堡乡裴家窑村,地块平坦,沙壤土,年降雨量为350-400mm,年均气温5℃左右,无霜期平均110d。
1.1试验设计2013年,在裴家窑村连片选择试验田面积3.33 hm2。
其中,非覆膜垄作1.33 hm2,覆膜垄作、非覆膜平作、覆膜平作各0.67 hm2。
同时进行四种机械化种植模式对比。
各试验区根据当地实际统一品种、统一种薯处理、统一机械化种植、统一田间管理、统一机械化收获开展对比试验。
1.2工艺路线机械化耕整地→机械化起垄播种→机械化培土→机械化值保→机械化收获。
1.3主要技术内容1.3.1机械化耕整前茬收获后及时翻耕晒垡,进行浅耕,进行深松,深度达到35cm 以上,以打破犁底层,有利于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并适度镇压,以保持土壤水分。
1.3.2种薯处理种薯品种选择抗病力强,产量较高的晋薯7号,种薯规格为45g,用甲基灭菌灵和滑石粉拌种。
1.3.3 机械化播种5月16日,进行播种作业。
处理一:非覆膜垄作、覆膜垄作采用中机美诺1240型马铃薯播种机,配套动力为88.2kW,理论为单垄单行,行距90cm,垄距90cm,株距14~42cm,播深15cm。
处理二:非覆膜平作,覆膜平作采用2BFM-2型马铃薯播种机,配套动力为22.05kW,行距为60cm,株距40cm,播深13cm。
1.3.4机械化培土6月18日,非覆膜垄作和垄作覆膜采用3ZP-4中耕机中耕培土,非覆膜平作和平作覆膜进行了除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铃薯机械化种植技术试验报告
山西省地处黄土高原,特殊的气候特点适宜马铃薯种植,长期以来山西省各地都有种植马铃薯的传统习惯,种植面积常年保持在23万hm2左右。
近年来,随着农业商品经济的发展,马铃薯加工业得到快速发展,马铃薯已由传统的粮蔬作物转变为种植业中经济效益十分显著的主要糖分作物,农民种植积极性空前高涨,马铃薯市场十分活跃。
为促进全省马铃薯产业化发展,提高马铃薯生产效益,为此,进行对马铃薯机械化垄作种植技术试验示范研究。
1.试验技术路线及实施技术内容
1.1试验区概况
试验区选在大同市新荣区破鲁堡乡裴家窑村,地块平坦,沙壤土,年降雨量为350-400mm,年均气温5℃左右,无霜期平均110d。
1.1试验设计
2013年,在裴家窑村连片选择试验田面积3.33 hm2。
其中,非覆膜垄作1.33 hm2,覆膜垄作、非覆膜平作、覆膜平作各0.67 hm2。
同时进行四种机械化种植模式对比。
各试验区根据当地实际统一品种、统一种薯处理、统一机械化种植、统一田间管理、统一机械化收获开展对比试验。
1.2工艺路线
机械化耕整地→机械化起垄播种→机械化培土→机械化值保→机械化收获。
1.3主要技术内容
1.3.1机械化耕整
前茬收获后及时翻耕晒垡,进行浅耕,进行深松,深度达到35cm 以上,以打破犁底层,有利于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并适度镇压,以保持土壤水分。
1.3.2种薯处理
种薯品种选择抗病力强,产量较高的晋薯7号,种薯规格为45g,用甲基灭菌灵和滑石粉拌种。
1.3.3 机械化播种
5月16日,进行播种作业。
处理一:非覆膜垄作、覆膜垄作采用中机美诺1240型马铃薯播种机,配套动力为88.2kW,理论为单垄单行,行距90cm,垄距90cm,株距14~42cm,播深15cm。
处理二:非覆膜平作,覆膜平作采用2BFM-2型马铃薯播种机,配套动力为22.05kW,行距为60cm,株距40cm,播深13cm。
1.3.4机械化培土
6月18日,非覆膜垄作和垄作覆膜采用3ZP-4中耕机中耕培土,非覆膜平作和平作覆膜进行了除草。
1.3.5机械化植保
由于今年雨水充足,未进行灌溉。
但是马铃薯生长后期出现了晚
疫病,分别于8月8日和8月16日利用中机美诺3880型喷雾机喷药两次。
1.3.6机械化收获
9月22日,杀秧,非覆膜垄作和垄作覆膜于运用中机美诺1804型杀秧机割秧,非覆膜平作和平作覆膜是人工割秧。
9月24日,收获,非覆膜垄作和垄作覆膜选用的是中机美诺生产的1700型马铃薯收获机,非覆膜平作和平作覆膜选用的是青岛洪洙生产的4U-83型马铃薯收获机。
1.4试验效果比对
1.4.1 5月16日进行的播种作业效率测定(见表1),表明,采用中机美诺1240马铃薯种植机播种,作业幅度宽并且作业速度快,适用大规模生产应用,2BFM-2型马铃薯种植机适用于农机大户和农民使用。
表1:马铃薯播种作业效率测定比对表
1.4.2 通过对不同生长期地温测试,四种种植模式出苗期和现蕾期略有差异,覆膜垄作和覆膜平作的出苗时间比非覆膜垄作、非覆膜
平作的出苗时间早3天,土壤水分较高5%,地温高7—7.5℃,覆膜比不覆膜更有助于马铃薯生长。
1.4.3产量测定
9月22至24日,对各试验田马铃薯产量进行了测产,覆膜垄作的产量较其他三种产量最高,达到
2847.7kg/0.067hm 2依次为覆膜平作2570/0.067hm 2,非覆膜垄作1784/0.067hm 2、非覆膜平作1672.61/0.067hm 2,马铃薯产量测定比对(见表2)。
表2:马铃薯产量测定比对表
2 生产成本投入与效益分析 2.1 生产成本投入
数据测定 种植模式
非覆膜 垄作 覆膜 垄作 非覆膜 平作 覆膜 平作 保收株数 株/0.067hm 2 2470 2470 2380 2380 株结薯数量 个/株 5.6 6.4 7 9 平均单薯重量 g 129 183 98.6 120 平均单产kg/0.067hm 2 1784 2847.7 1642.6 2570 收获效率(0.067hm 2/h )
0.70
0.70
0.27
0.27
根据统计,垄作、覆膜垄作、平作、覆膜平作四种植模式生产成本投入分别为: 892.2元/0.067hm2,936.2元/0.067hm2, 840.2元/0.067hm2, 884.2元/0.067hm2;产量分别为:1784kg/0.067hm2,2847.7 kg/0.067hm2,1642.6 kg/0.067hm2,kg/0.067hm2;按每kg 马铃薯1.4元计算,经济效益分别为:1115.45元/0.067hm2,2530.84元/0.067hm2,950.45元/0.067hm2,2165.86元/0.067hm2。
覆膜垄作模式产量和效益要明显高于其他模式。
各种植模式的投入和产出情况见(表3)。
表3:各种种植模式投入产出效益比对表
情况损失kg/0.067hm235.68 56.95 49.28 77.10 马铃薯售价元/kg 1.40 1.40 1.40 1.40
收入元/0.067hm22447.65 3907.04 2230.65 3490.06
单位面积效益元/0.067hm21115.45 2530.84 950.45 2165.86
2.2 效益分析
通过测产,采用覆膜垄作和非覆膜垄作机械化种植技术,单产分别达2847.7
kg/0.067hm2和2447.6/0.067hm2,比覆膜平作和非覆
膜平作的2570 kg/0.067hm2和2230.65/0.067hm2分别增产277.7kg 和216.95kg,每0.067hm2增收365元和165元。
且商品薯率明显提高,可以看出通过实施机械化垄作种植技术可以大大提高马铃薯对光、热、水的利用率,明显提高产量,促进农民增收。
3 结论
3.1 地膜覆盖仍是高寒冷凉地区粮食增产的主要措施
地膜覆盖能够有效提高农作物对光、热、水等自然资源的利用率,实施地膜覆盖的马铃薯比不覆盖的产量高出50%以上,商品率也明显提高,该项技术仍是目前我省晋北等高寒冷凉地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保障性技术手段。
3.2起垄种植能明显提高马铃薯产量和种植收益
垄作比平作产增产率达到10%,增产、增收效果明显。
3.3垄作模式利于机收
起垄种植后马铃薯生长在垄内,收获作业只需从垄底进行收获,动力消耗小,作业效率高,明薯率高、伤薯率低,覆膜垄作比覆膜平作比较,膜垄作和平作比较,伤薯率都降低了1%。
通过对比试验情况分析,马铃薯在同等地块、同等地力条件、同一品种、同等管理水平的条件下,产量及收益排序为覆膜垄作、覆膜平作、非覆膜垄作、非覆膜平作。
可以看出地膜覆盖仍是我省高寒冷凉地区和旱作区农业增产的主要手段,但也可以看出垄作种植模式的增产效果也很明显,是我省马铃薯增产的新支点,应尽快扩大试验示范规模,促进该项技术大范围推广应用,为我省杂粮产业振兴作出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