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读为主,以读代讲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调查分析法:通过问卷、走访、座谈等形式,了解目前本班学生的感情朗读现状和自己在指导朗读方面所存在的问题,为课题的研究建构意义。

行动研究法:以实际问题的解决为主要任务。立足于自己的教学实践,分析存在的问题,寻求相关的解决策略。做到边实践,边思考,边总结。

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3年5月)

1、研究部署课题实验的工作,确定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并制定课题研究的主要阶段的任务、目标和要取得的成果,确保实验顺利进行。

2、根据课题项目,结合我班学生的实际,选准实验的突破口,制订《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以读为主,以读代讲的研究》计划,明确提出实验的目标和内容,确定实验的方法步骤。

3、搜集资料,制定专题研究方案,并加以论证。

第二阶段:理论学习阶段(2013年6月—7月)

认真领会“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以读为主,以读代讲’的研究”科学内涵和基本要求,教师学习相关的教育教学理论。提高对教材教法的理解,为上好“以读为主,以读代讲”阅读教学打好基础。

1、小学语文新大纲规定:“小学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朗读要贯穿于整个语文教学活

动中,在教学中必须采用多种方法,加强朗读指导,方能圆满地完成教学任务,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逐步学会独立思考,学会读书。以读为主,以读代讲,以读促听,以读促说,以读促写,使学生的各项能力共同提高。实现“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的这一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

2、读的目的要明确恰当。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应该认真地设计好每一节课的朗读要求,也就是为什么要读,读后要达到什么目的,什么时候进行理解性朗读,什么时候进行表演性朗读。教师一定要根据教学目标、课文特点、学生实际等因素,做细致而科学的阶段安排。一般来说,初读课文时,主要目的是让学生通过朗读,了解主要内容,朗读的基本要求是:正确流利。分段讲读课文时,朗读的目的是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思想感情,积累语言,培养语感,学习作者是如何遣词造句的,这时的朗读不仅要求正确流利,还应该掌握并传达出每部分课文表现的情境和感情。在学习完全篇课文后,朗读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对课文能有一个更高层次的整体与部分相结合的把握,要求学生能通过朗读体会并表现出作者感情的变化过程。

第三阶段:实施阶段:(2013年8月—10月)

1、制定具体可行的研究计划,并按计划开始实施。

(1)、端正教学思想。我在教学中,坚持把“朗读”放在教学的一定高度,并加强朗读训练,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在以“三个面向”为指针,培养创造型、开拓型人才的今天,加强朗读教学和朗读训练决不是绊脚石,而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金钥匙。

(2)、制定朗读计划。制定学期的语文教学计划时,要辅之以读为主的计划。全书中哪些是重点指导朗读训练的文章?这些文章各具有什么特色?哪些是全文指导?哪些是片段指导?都要事先安排好。在朗读基本功的训练方面,本期要达到什么要求等,都要明确提出来。做到以读代讲,以读促听,以读促说,以读促写,使学生的各项能力得以提高。只有读的计划周密,教学时,才能做到心中有数。

2、每月进行总结体会,及时调整研究方案,初步形成体系。

(一)、阅读教学应该以读为主,以读为本的基本特征就是以读代讲。而这个读却并不是盲目地读、漫无目的地读,更不是一味的只是强调多读。如果读书的层次和指向性都非常的模糊,那么,这样的多读就是低效的,甚至是无效的。而且,如果没有注重通过读进行词语的理解和感悟,只是单纯地强调以读悟情,一再的要求学生读出感情来,这样的“情”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即使勉强的读出感情也只能够是虚情假意。

首先,多读应该是有层次性的,不同的层次有不同的要求。以读代讲第一层次的要求:学生初读课文,能够借助拼音或者是字典等学习工具通读课文,要求能够读准字音,尤其对于自己不会读的字在文章当中应该做出批注,逐渐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当然,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让学生学会自读课文还需要老师不断的引导、示范,带领学生共同探讨识字方法,使学生渐渐具备自主识字的能力。第二层次的要求:再读课文,这次要求学生应该能够正确、通顺、流利地朗读课文。在学生能够达到这两项要求后,接下来就应

该要求学生能够在正确、通顺、流利的基础上“把书读好”,这里的读好指能够读的像说话一样自然。现在学生们读书的通病就是容易扯着嗓子慢吞吞的喊,这样既对嗓子不好,而且声音也很难听,之所以出现这样的现象就是还有许多孩子不会读好语气助词,这就需要老师的范读与不断的引导。书从不熟读到自然流利,学生自然会对文章的大意有所理解,接下来,就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通过表情、语气,甚至可以加上动作来读一读了。不要小看学生的语言能力、理解和感悟能力,俗话说的好: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而以读代讲的最后一层要求也就是学生能够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背诵文本了,相信有了之前的铺垫,学生要达到这层要求也不是件难事。在这反复阅读的过程中,学生朗读的要求逐层提高,以读为主中的“读”也就真正的落到了实处。

其次,多读是应该有指向性的,应该通过多读来着重理解重点语句,最终达到“以读悟情”的目的。如:在学习《狐狸和乌鸦》一课中,我引导学生抓住狐狸和乌鸦三次对话这条主线进行反复朗读、感悟、比较。让学生通过反复朗读抓住描写它们不同表情、动作的词语来感悟它们的内心世界(狐狸从眼珠一转——赔着笑脸——摇摇尾巴,乌鸦从没有回答——看了狐狸一眼——张开嘴巴)。能够抓住重点语句,让学生去读、去演也就水到渠成,没有什么难度了。

(二)、朗读的形式要灵活多变

朗读训练中,朗读的形式应该灵活多变。如果只是一味地齐读,个别读,则会显得十分单一,乏味,势必影响学生的朗读兴趣和热情。

表面上看起来是朗读,但只是停留在“声音”上,达不到朗读的要求。为了引起学生朗读的兴趣与热情,可以采取多种形式的朗读:如领读、个别读、分角色读、轻声读、评读、快速读、竞赛读、配乐朗读等。至于一堂课中选取什么方式指导学生朗读,应视学生学习情况、课文特点而定,不可牵强迈用。

(三)、朗读是少年儿童增强语感,领会文义的最好方式。

朗读是一种阅读方式,是书面语言的有声化,是化无声的文字符号为有声语言的创造性的阅读活动,是用声音增强原作力量的重要手段。

1、指导学生对课文的朗读,他们就能够把课文中规范的书面语言和口头语言得到沟通起来,反复的朗读,能够在口头上逐渐习惯课文中的用词用语,自然地吸收书面语言,使说和读连接起来。“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正好概括读对美化口语的作用。

2、“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等古人名句,无不说明读对疏文解义的重要意义。通过朗读,能使学生领会课文的内容和意义,可以自然感受到文章的气势和韵味,既得到教育,又受到感染。好的朗读,还可以加倍地显示出感动力量,达到陶冶情操,教书育人的效果。

3、朗读是一把衡量尺。学生的朗读质量,是考察他们对课文学习得怎样的尺度。学生理解得怎样,从朗读中能够清楚地反映出来,感受得怎样,也能从朗读中表露出来。如果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