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企业质量文化建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食品企业质量文化建设
1.企业家是质量文化的创造者
在社会和企业界,文化是由人们的价值观及信念所界定。企业家们设定
企业价值,并通过日常行为去强化它,他们的行为决定什么重要,应该去做,以及什么事不重要。职工的行为表现、质量控制以及对、用户的重视程度都由最高决策人,即企业家来决定。客观上,企业家的文化基于两个实际的准则:一是怎样做能带来最大竞争优势;二是企业如何能全心投入而不妥协。问题的答案代表了企业文化和企业质量文化的价值标准。对企业家来说,企业的质量文化必须直接强有力地支持用户和产品策略,这正是企业策略的核心。
当然,如果你走进成功企业,面对企业家提出这样的问题:“你是如何
创造质量文化的?”显然,他会一下子感到对这个术语不适应而不知从何谈起。那么,最好仔细观察和倾听他们在实践中是怎样做的,文化本身无法自行运作,而是要高层管理者的亲身投入,因此,在成功企业环境中,人们会强烈感觉到企业家的灵魂所在。
企业家也是质量文化的保护者,创造质量文化只是成功的一半。
保持下去以至数代不变是十分艰难的。当企业处于困境中的时候,则更
为艰难,企业承受巨大的压力和挑战,企业家能够在极恶劣的经济环境中经营,坚守质量文化的“座右铭”,使职工也为企业赴汤蹈火,在所不辞,这
些已经为世界著名企业家的实践所证明。
2.加强质量战略意识
质量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战略问题之一,这一点前面已经谈过。现在的
关键所在是如何树立牢固的观念,当然它不应该是所谓企业的政策报告文件,而是由企业的日常世俗行为以及惯例表现出来。另一方面就是从宏观角度去认识其重要意义。为了保证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满足社会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对质量的要求会愈来愈高。所以,有必要加强质量意识教育,树立牢固的“质量第一”的思想,这不是一时的权宜之计。企业要用
唯物辩证法的观点,树立起对产品质量的持久性、艰巨性、永恒性的根本认识,从思想上明确实施质量的战略意义和重要地位。
3.质量竞争意识
竞争规律是市场经济的固有规律,竞争的基础是质量。社会主义市场经
济的竞争强调公平、公正、公开,优胜劣汰,产品的服务质量则是竞争的焦点,所以竞争意识也就是市场意识。为使我国企业逐步成为真正的市场竞争主体,无论是生产者或销售者,必须履行好产品质量的责任和义务,树立牢固的质量竞争意识,否则,将会在竞争中被淘汰。
竞争意识是当代质量文化的特征之一,为了树立正确的竞争意识,必须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
(1)义和利的关系
在封闭式旧的计划体制下,企业谈利色变,把谋取利润看成是资本主义
经营手段,不讲求经济效益,生产越多,积压越多;增产越快,浪费越大,耗费了大量的宝贵资源。这其中主要是质量不适应用户的要求,不是用户需要什么生产什么,而是生产什么就供给用户什么,当然也就谈不上什么竞争意识。在改革开放后的市场经济体制下,“利本位”的价值取向,促使企业
投入到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作为市场的主体是赢利的主体,企业实施的市场行为是赢利行为,衡量优胜的标准是企业的效益,影响效益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产品质量。但有些企业又错误地片面追求赢利,见利忘义,这里所说的“义”就是质量,从而步入了赢利的误区。有的得逞于一时,有的“赔了
夫人又折兵”,得不偿失,最后只能以损人开始,以害己而告终。正确的做
法应是以利为动力,以义(即质量)为内容,以义支持利,利才有基础,才能持久,既可实现企业效益,又可实现社会效益,企业在竞争中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2)质和量的关系
在实际中如何正确处理质量和数量的关系,这是个老问题,但早已成了
“老大难”。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使我国一些企业经营者养成了根
深蒂固的“重数量、轻质量”的思想,严重影响了产品质量的提高,阻碍了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在市场绎济条件下,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注意到正确处理质量和数量的关系,必要时宁可减少产量,坚持质量宗旨,保证质量,决不盲目生产,粗制滥造,欺骗用户。经验告诉我们,数量和质量这对矛盾中,质量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一定意义上说,质量好等于数量多,没有质量的产品,数量越多,浪费越大,效益越差。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优质产品可以淘汰劣质产品,赢得信誉,占领市场,使企业兴旺发展。作为企业经营者还应该懂得,质量是要不断提高的,不能一劳永逸,今天的高质量,明天就可能变成低质量。这就要求企业不断实行质量改进,长期坚持不懈地抓好质量,不要急功近利,一旦销售情况良好,就放松质量,片面追求数量,这是正确处理好数量与质量关系的关键。为此,还必须密切注视市场动向,掌握发展方向,随时收集信息,抓住时机,主动超前地进行新产品开发设计,瞄准市场需求,利用新工艺、新材料、新技术,对产品质量不断开拓和创新。应当指出,在坚持市场竞争意识同时,还必须严格守法(包括产品质量法、合同法、反不正当竞争法等),接受宏观调控监督,保护用户和消费者的合
法权益,真正把用户当作“上帝”看待。这是因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征,是以市场为导向,进行合理的资源配置;是在法律范围内和国家宏观调控下开展市场上的平等竞争;充分利用价值规律、供求规律推动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4.树立质量的参与意识
所谓质量的参与意识,就是带动企业的全体员工参与企业的质量管理,
这也是企业质量文化的重要特征之一。因为,质量文化的真正接受者和贯彻者是全体企业职工,没有他们的参与,没有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质量是无法保证的。但是质量好坏的最终评判者是用户和消费者,只有用户满意的产品,才能算是质量好的产品。因此,只有广大用户和消费者的评判、监督,并反馈质量信息,才能促使企业保证和提高产品质量。现在,一些企业对自己的产品实行质量跟踪活动,了解产品在使用中的真实质量状况,正是出于这个原因。当然,用户和消费者也要懂得怎样利用质量法律和法规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关于提高企业职工对质量的参与意识,通常主要依靠两方面的工作:
一是加强对全体员工的质量管理培训教育,首先是对企业最高经营者的教育,使他们树立质量的责任感、紧迫感、荣辱感和道德感,而当前最重要的是“入关”后的危机感。质量是企业的生命,是生产者和销售者的责任,是产品进
入市场的通行证,是占稳市场的护身符,也是主要经营者(厂长、经理)责无旁贷的目标和追求。树立生产优质产品光荣、生产劣质产品可耻的思想;特别是提倡职业道德,不弄虚作假,不偷工减料,不敷衍塞责,这是一种理智、良心和利益之间的道德冲突,必须正确对待,并有约束机制和具体措施,例如制定质量处罚制度和奖励基金等。要了解“入关”后所面临的严峻形势,其中最主要的就是竞争的加剧和质量的挑战,所以,要树立危机感,加强紧迫感。
90 年代乃至21 世纪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质量的竞争,将形成一个全
球性的“世界大战”。我国现在提出“质量兴国,人人有责”,其原因就在
于此。
二是要使企业全体职工具有参与意识,人人关心质量。为此,必须有高
层管理人员不遗余力的积极投入,然后带动职工参与,增强企业的凝聚力。使每个职工都能以厂为家,与企业同呼吸、共命运。树立起“厂兴我荣,厂
衰我耻”的精神,把企业的利益同个人的利益紧密联系在一起。质量好坏,
攸关天下,而企业和个人的命运也息息相关。以质量为己任,历来是我国社会主义主人翁的精神。为此,也必须提高企业的现代化管理水平,纵观世界,国外成功企业的实践为我国提供了良好的经验。
现代化企业管理就是要尊重职工,爱护职工,关心职工,提倡精神激励。
国外企业家提出,企业有两个“上帝”:一个是用户,一个是职工。没有职工的积极性和参与精神,企业是办不好的。即使在资本主义制度下,企业管理也已经抛弃了皮鞭加饥饿、胡萝卜加大棒的管理方式。而是实行以人为根本,不是把人当成机器来使用。
不争取相互理解,缓解矛盾,理顺情绪的方式,不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企业怎能出效益,质量怎么能保证和提高呢?例如,前不久就有美国在中国合资的企业家曾直言不讳地批评中国一些企业管理人员,只注重经济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