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诗歌鉴赏解析
专题16 古代诗歌鉴赏:鉴赏诗歌的语言(解析版)
专题16 古代诗歌鉴赏:鉴赏诗歌的语言一、考纲解析鉴赏诗歌语言,就是要了解诗歌语言的特点,并借此领悟诗歌的精妙之处。
分析诗歌语言的妙处,除了解语言的字面意思之外,还要分析语言的表达效果,进而把握好诗歌表情达意的语言特色。
从历年的高考试题看,对诗歌语言的鉴赏包括,赏析字词表达效果、赏析诗句表达效果、赏析诗歌语言风格。
二、考向分析考向一赏析字词表达效果(炼字)赏析古诗字词包括准确理解有关词语的特定意义、比喻意义、隐含意义、暗示意义,还包括准确理解重要词语的深层含义和言外之意,能够鉴赏字词的表达效果。
【技法梳理】1.关注字词的含义这里的含义包括字词本身的意思和在诗句中的语境义。
从字词含义的角度体会妙处。
2.关注字词的手法字词的常用手法包括比喻、拟人、拟物、双关、通感、夸张等修辞手法,也包括使动、形容词用作动词等文言活用现象。
3.关注字词的作用说作用时要从内容(突出描述对象的……特点)、情感(表达……情感)、结构(照应……、承上启下、线索等)三方面分析,尽量全面。
表达效果主要是生动形象,含蓄蕴藉,增强诗歌韵味或趣味等小贴士考向二鉴赏诗歌中的关键句(炼句)赏析诗句,这种题型综合性很强,自由度很大,可以从内容、形象、表达技巧、情感等角度赏析,有时也可以等同于词语鉴赏题、分析表达技巧题或句子情感分析题。
但毕竟不能完全等同,有时又因赏析角度的不固定性,答题的自由度很大,同时难度也较大。
【技法梳理】赏析诗句“4技巧”1.抓前提→读懂句子的内容着眼全篇,弄懂句子的内容和情感,是赏析句子的前提。
2.依类型→明特点倒装句,错位的美;互文句,开合的美;对仗句,整饬的美;炼字句,凝练的美。
3.抓特点→关注表达技巧一般而言,高考试题选取的句子,都是在表达上有特色的句子。
有的运用修辞手法,有的运用表现手法。
鉴赏时要分析其在表达上的特别之处。
4.看位置→分析作用或效果句子在诗中的位置不同,其作用或效果都会有所不同。
【答题步骤】小贴士不同诗句的作用或效果考向三鉴赏诗歌中的语言风格所谓语言风格,是指诗人在长期的创作实践中逐渐形成的独特的语言艺术个性,是诗人的个人气质、诗歌美学观念在作品中的凝结,是具有恒定性的、区别于其他诗人的艺术特色。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
中国古代诗歌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以下是几首中国古代诗歌的鉴赏。
1. 《登鹳雀楼》杜甫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首诗描绘了壮丽的自然景观,表达了作者对壮丽山河的敬仰之情。
诗人用简洁而寓意深远的语言,将人与自然的关系融入其中,给人以广阔和高远的感受。
2. 《静夜思》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是一首富有浪漫主义情怀的诗歌,以简洁的词句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通过描绘明亮的月光和霜天景色,诗人抒发了对家乡的思念之情,使人产生了一种深情厚意的感受。
3. 《赋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这首诗以古原草为题材,表达了生命的无常和循环的主题。
诗人以简洁明了的语言描绘了草木的生命特征,通过自然景物的变化,寄托了对人生无常的思考和对生命力量的讴歌。
4. 《登高》王之涣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这首诗写了诗人登高时的所见所感,通过描绘自然景物以及对个人命运的思考,表达了诗人对人生苦难和无常的思索。
诗歌通篇充满了忧伤和浪漫情怀,给人以深刻的思考和感慨。
以上只是中国古代诗歌中的一小部分作品,每一首诗歌都有它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意义。
通过鉴赏古代诗歌,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感受中国古代文化的魅力。
古代诗歌鉴赏之抒情方式专题解析 最新
3、托物言志
借助具体外物来 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
王安石《北陂杏花》
“一陂春水绕花身,花影妖娆各占春。
纵被春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作尘。”
杏花,绚丽而脱俗,傍水杏花, 更是风姿绰约,神韵独绝。本诗写 临水开放的杏花,是一首咏物诗, 更是作者淡然心境,高洁人格,宁 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倔强个性的体 现。
赏析下列诗的抒情方式和表达的内容
陈玉兰《寄夫》 夫戍边关妾在关,西风吹妾妾忧夫。 一行书信千行泪,寒到君边衣到无? 抒情方式:直抒胸臆
表达内容:全诗以第一人称(妾)内心独白的 形式来表现妻子对丈夫的思念和牵挂,首句念夫 远隔天涯,次句忧夫边关苦寒,复次寄衣和泪修 书,最后悬想寄衣到否。四句细腻逼真、层次井 然的心理描写直截了当地揭示出的作用:
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 倍增其哀乐”
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谢亭送别 许 浑 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答:不同意。这是以乐景写哀情的手 有人认为“红叶青山”的描写展示 法。深秋时节,青峦叠翠,层林尽染, 了一幅色彩艳丽的画面,这似乎与送别 江水青碧,景色明丽。景色越是明丽 的气氛不大协调。你是否同意这种看法, 越能反衬出诗人在朋友别离时的伤感 试加鉴赏。
2、借景抒情 诗人对某种景物有所感触 时,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 , 寄寓在景物中,通过描写景物 予以抒发,这种抒情方式叫借 景抒情。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按要求答题。(06福建卷) 端居① 李商隐 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②。 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 [注] ①端居:闲居。②素秋:秋天的代称。 问:这首诗的三、四两句在艺术手法上有什么特点? 请简要分析。
之情和愁闷之绪。
哀景乐情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中国古代诗歌是世界文学宝库中的一颗明珠,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深厚文化和历史底蕴。
这些古老的诗歌作品,不仅具备极高的艺术价值,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民族的精神追求。
本文将对中国古代诗歌进行鉴赏,欣赏其中的美妙之处。
一、楚辞风华楚辞是我国古代文学的瑰宝,由楚国的文人创作而成。
一直以来,楚辞以其犀利的辞章和深情的表达,吸引了无数文人墨客的研究和传诵。
例如《离骚》一篇,以其华美的语言和激昂的情感,展现了楚国诗人屈原的忧国忧民之心,以及对流亡生活的思乡之情。
文中“思君如满月,夜夜减清辉”一句,表达了诗人思念国家的深深之情。
同时,楚辞中的表现手法多样,既有形象生动的描摹,又有含蓄委婉的抒发,给人以蕴含丰富意象的美感。
二、唐诗之美唐代是中国古代诗歌发展的巅峰时期,众多杰出的诗人纷纷涌现,留下了大量不朽的诗篇,成为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唐诗以其精练的形式、婉约的语言和深邃的意境而闻名。
例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一诗,以深入人心的思想内涵和雄伟壮丽的描写手法,表现了人们对事业追求的豪情壮志,展现了雄鹰展翅的壮丽景象。
唐诗以其清新的艺术风格和丰富的思想内涵,成为中国古代诗歌的瑰宝。
三、宋词婉约宋代是中国古代诗歌史上的又一重要时期,宋词的盛行使古代诗歌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宋词以其婉约的风格和细腻的描写,展现了人们对爱情与人生的感悟与热爱。
宋词追求的是情感与思想的内化,并通过细腻的描写手法,将其表达得淋漓尽致。
例如苏轼的《水调歌头》一首,以其豪放的情感和流畅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道出了人们心中对人生的美好期许。
宋词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在中国古代诗歌史上占据重要地位。
四、元曲曲情万种元曲是中国古代戏曲的重要形式,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元曲以其曲情万种,既有悲剧的诗意表达,也有喜剧的幽默描写,以及对社会民生的揭示与批判。
例如《西华山》是元代剧作家关汉卿的代表作品之一,通过对山林的描写,表达了大义灭亲、家国情怀与忠诚精神。
古代诗歌鉴赏分析炼字型(写写帮整理)
古代诗歌鉴赏分析炼字型(写写帮整理)第一篇:古代诗歌鉴赏分析炼字型(写写帮整理)【教学目标】1.了解诗歌常见的语言风格;2.掌握有关语言试题的解题技巧。
【考点阐释】诗歌是语言的艺术,对诗歌进行艺术分析的依据首先就是语言。
诗歌语言与其他文学样式的语言相比,更具有抒情性、含蓄性、精炼性、跳跃性。
2009年高考18套语文试卷中,共有7套针对语言设置了考题,2010年有8套考查。
题型大多采用主观题形式,重点考查考生鉴赏作者用词、用语技巧的能力。
角度一:分析炼字型【考向探究】古人作诗填词都很讲究炼字。
在一首诗中,最能表达诗人思想感情、体现诗人匠心的字是“炼”过在字,一首诗词往往会因一字(或几个字)炼得好而意境全出。
一般说来,炼字往往主要是锤炼诗词中的动词、形容词和虚词。
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过锤炼的字所深藏的情思或品味其更为形象生动的效果。
赏析时定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品味,要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鉴赏遣词用语】1.名词:一些意象名词,由于意象的独特性或代表性,可以通过它理解作者的思想或感情,尤其是多个名词连用时,意象的组合会营造一定的意境。
如杜牧的《江南春》“水村山郭酒旗风”就用多个名词罗列了水村、山峦、酒旗、风几个意象,让我们领略到了江南春天的特有风情。
2.动词:一首诗,是由一些诗的意象按照一定的艺术构思组合而成的,而真正能构成鲜明的化美为媚的意象的词,主要是表动态的具象动词。
因为名词在诗句中往往只是一个被陈述的对象,它本身没有表述性,而能给作主语的名词以生动的形态的,主要就是常常充当谓语的动词,这样,具象动词的提炼,就成了中国古典诗歌炼字的主要内容,离开了炼动词,炼字艺术就会黯然失色。
一个好的动词能够点燃整个诗句,巧用动词可以使诗歌意象化静为动,形象生动。
在鉴赏诗歌时,需要关照动词,特别是具有“多重含义”的。
如“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怨”字明显采用了拟人手法,既是曲中之情,又是吹笛人之心。
诗歌鉴赏赏析中国古代诗歌之美
诗歌鉴赏赏析中国古代诗歌之美中国古代诗歌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丰富的情感表达而闻名于世。
它们不仅展示了古代文人的智慧和才华,也深刻地揭示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本文将通过对中国古代诗歌的赏析,探讨其美学特点和意义。
中国古代诗歌的美学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古代诗歌注重意境的营造。
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观、描写人物情感等手法,营造出独特的意象和氛围,使读者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
例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通过描绘高楼之上的壮丽景色达到了情景交融的效果。
其次,中国古代诗歌注重节奏和韵律的运用。
古人注重歌诗的音韵美感,通过诗句的长短、押韵的组合等手法,营造出优美的音韵效果。
例如,杜甫的《月夜忆舍弟》运用了流畅的韵律来表达对逝去亲人的思念之情。
最后,古代诗歌强调写意和抒情。
诗人通过自己的感悟和体验,用简练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表达自己对世界的看法和感受。
例如,李白的《静夜思》通过简单而富有韵律感的词句,表达了孤独与渴望的深情。
中国古代诗歌不仅美在形式上,更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哲学思考。
首先,古代诗歌展示了中国人对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中国古人常常以山水之间、花草鸟兽之中表现人情世态,以自然景观寄托自己对生活和命运的思考。
这种对大自然的感悟不仅体现了古代人的精神追求,也反映出中国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
其次,诗歌也是古代文人表达个人情感和社会思考的重要方式。
古人常常以诗歌的形式表达对生活的热爱、对友情的珍惜、对社会现象的思考等。
他们通过诗歌表达内心的喜怒哀乐,寄托自己的情感与思想,使作品具有普世的人情关怀和审美价值。
最后,中国古代诗歌还反映了古代社会的变迁和人民的遭遇。
许多古代诗人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和目睹的历史事件来表达对时局和社会现实的观察和思考。
他们以诗歌的笔触记录下了古代社会的兴衰荣辱,使作品充满了时代感和历史意义。
通过对中国古代诗歌的赏析,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古代文人的思想、情感和审美观。
这些作品不仅是中国文化的瑰宝,也是人类文明的宝贵遗产。
古代诗词解析2023年全国高考诗歌鉴赏题汇总(有详尽解析)
古代诗词解析2023年全国高考诗歌鉴赏
题汇总(有详尽解析)
古代诗词解析2023年全国高考诗歌鉴赏题汇总(有详尽解析)
引言
本文汇总了2023年全国高考中的古代诗词鉴赏题,同时提供了详尽的解析,以帮助考生理解和研究古代诗词。
1. 题目编号:2023-01
题目内容:
《静夜思》是哪位唐代著名诗人创作的?
A. 杜牧
B. 杜甫
C. 王之涣
D. 李白
解析:
《静夜思》是唐代诗人李白创作的,以描绘作者在夜晚安静的思考之中表达对乡愁的思念之情。
2. 题目编号:2023-02
题目内容:
下面哪个诗句出自《登鹳雀楼》?
A.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B.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C.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D. 春风又绿江南岸。
解析:
诗句“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出自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通过描绘身临高楼之上,观赏壮丽景色来表达作者的豪情壮志。
3. 题目编号:2023-03
题目内容:
下面哪位诗人有“诗仙”之称?
A. 杜牧
B. 杜甫
C. 李商隐
D. 李白
解析:
诗人李白拥有“诗仙”之称,他的诗作以豪放、奔放的风格而著称,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美学意义。
...
(继续添加更多题目和解析)
结论
通过研究和了解古代诗词,可以提升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和欣赏能力,同时也是备战2023年全国高考的重要内容。
希望考生能够努力研究,掌握古代诗词的背景和内涵,为高考取得优异成绩做好准备。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古诗分析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古诗分析诗歌是一种抒情言志的文学体裁。
《毛诗-大序》记载:“诗者,志之所之也。
在心为志,发言为诗”。
南宋严羽《沧浪诗话》云:“诗者,吟咏性情也”。
只有一种用言语表达的艺术就是诗歌。
下面是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古诗分析,请参考!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古诗分析篇1诗是最古老也是最具有文学特质的文学样式。
来源于古代人们的劳动号子和民歌,原是诗与歌的总称。
开始诗和歌不分,诗和音乐、舞蹈结合在一起,统称为诗歌。
中国诗歌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遗产,如,《诗经》《楚辞》和《汉乐府》以及无数诗人的作品。
西欧的诗歌,由古希腊的荷马、萨福和古罗马的维尔吉、贺拉斯等诗人开启创作之源。
一、按内容来分类:可分为叙事诗、抒情诗、送别诗、边塞诗、山水田园诗、怀古诗(咏史诗)、咏物诗、悼亡诗、讽谕诗。
(1)怀古诗。
一般是怀念古代的人物和事迹。
咏史怀古诗往往将史实与现实扭结到一起,或感慨个人遭遇,或抨击社会现实(2)咏物诗。
咏物诗的特点:内容上以某一物为描写对象,抓住其某些特征着意描摹。
思想上往往是托物言志。
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
常用比喻、象征、拟人、对比等表现手法。
(3)山水田园诗。
南朝谢灵运开山水诗先河,东晋陶渊明开田园诗先河,发展到唐代,有山水田园诗派,代表人物是王维、孟浩然。
山水田园诗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见长,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练。
(4)战争诗。
从先秦就有了以边塞、战争为题材的诗,发展到唐代,由于战争仍频,统治者重武轻文,士人邀功边庭以博取功名比由科举进身容易得多,加之盛唐那种积极用世、昂扬奋进的时代气氛,于是奇情壮丽的边塞诗便大大发展起来了,形成一个新的诗歌流派,其代表人物是高适、岑参、王昌龄。
(5)行旅诗和闺怨诗。
古人或久宦在外,或长期流离漂泊,或久戍边关,总会引起浓浓的思乡怀人之情,所以这类诗文就特别多,它们或写羁旅之思,或写思念亲友,或写征人思乡,或写闺中怀人。
鉴赏中国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
鉴赏中国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一.思想内容主要是指诗歌的立意;古人云:诗言志。
“志”是指志向、报负、愿望、情怀等。
一般地说,唐诗重情,宋诗重理。
注意诗歌种类及其情感一般来说,按内容可以把诗歌分为:咏史诗、咏物诗、写景诗、送别诗等,在评价思想感情时要注意区别。
二.古诗中常见的思想感情忧国忧民 建功报国 怀古伤今蔑视权贵 愤世嫉俗 怀才不遇寄情山水 归隐田园 登高览胜惜春悲秋 思乡怀人 长亭送别思乡念亲 相知相思 别恨离愁●忧国伤时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如:杜牧《过华清宫》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反映离乱的痛苦如:杜甫《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同情人民的疾苦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白居易《卖炭翁》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如:杜甫《登楼》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
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父吟。
这是一首感时抚事的诗。
作者写登楼望见无边春色,想到万方多难,浮云变幻,不免伤心感喟。
进而想到朝廷就象北极星座一样,不可动摇,即使吐蕃入侵,也难改变人们的正统观念。
最后坦露了自己要效法诸葛亮辅佐朝廷的抱负,大有澄清天下的气概。
全诗即景抒情●建功报国建功立业的渴望。
如:曹操《龟虽寿》、陆游《书愤》保家卫国的决心如:王昌龄《从军行》报国无门的悲伤 如: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丑奴儿?少年不识愁滋味》山河沦丧的痛苦如:陆游《示儿》、文天祥《过零丁洋》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 如:苏轼《水调歌头?赤壁怀古》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如:杜甫《兵车行》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如:屈原《涉江》●思乡怀人羁旅愁思如:孟浩然《宿建德江》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温庭筠《商山早行》思亲念友 如: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边关思乡如:范仲淹《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闺中怀人 如:王昌龄《闺怨》、欧阳修《踏莎行?候馆梅残,溪桥柳细》、李白《乐府》(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生活杂感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 如:王维《山居秋暝》、孟浩然《过故人庄》昔胜今衰的感慨如:姜夔《扬州慢》、刘禹锡《乌衣巷》借古讽今的情怀 如: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青春易逝的伤感如: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仕途失意的苦闷 如:白居易《琵琶行》、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告慰平生的喜悦如:杜甫《春夜喜雨》《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辛弃疾《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长亭送别依依不舍的留念如:柳永《雨霖铃》、王维《渭城曲》、李白《金陵酒肆留别》情深意长的勉励如: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坦陈心志的告白如: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古代诗歌鉴赏人物形象
古代诗歌鉴赏——鉴赏诗歌中的人物形象一、概念解析:所谓“形象”就是诗歌中所展示出来的生活图景,一般可分为人物形象、自然景物形象和客观事物的形象。
在命题时,主要考察对“形象”的情感认知和理性思考。
1.人物形象。
诗中的诗人形象“我”,一般指的就是抒情主人公,即诗人自己。
有别于小说中的“我”(非作者本人)。
2.景物形象。
诗中的景物形象是情中景。
抒情诗,往往是借助客观物象(山川草木等)表现出来的主观感情形象,也就是含有“意”的形象,即“意象”。
诗人一般借意象来表现自我,诗人作为主体,往往与意象这个客体合而为一。
有时诗中有几个意象,各个意象之间都有一定的联系。
3.事物形象即指咏物诗的物象。
往往由物及人,从物人一体的角度来把握事物的特点。
人(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或抒情主人公)形象(意象)景(写景诗或杂诗中的景象)物(咏物诗或杂诗中的物象)二、鉴赏指导:1.具体要求:把握形象的特征,分析寓于形象中的思想感情,理解形象的典型意义。
2.怎样把握人物形象?(1)知人论世,关注背景。
高考诗词一般都注明了作者,这些诗人绝大多数在课本中出现过,是考生比较熟悉的。
虽不是考查他们的代表作品,但一般是接近主创风格的。
这就为我们理解诗歌,把握人物形象提供了条件。
另外,背景的了解对把握人物形象也有重要作用。
我们可以从诗歌内容中揣摩其写作背景,更多的时候,出题者会在诗词后附注释给我们以暗示。
(2)抓抒情主人公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
人物形象的塑造离不开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等方面的刻画,诗歌也不例外。
古典诗词中的人物形象一般不如小说中的形象丰满、完整,它可以是人物的一个神态、一个笑容、一个动作、一个微妙的心理变化,或一组人物的语言、声音,或是一个典型的细节等等。
通过精当的描写,以简练的笔法刻画人物的形象,表现人物的性格,反映人物的思想感情。
3.答案构成:(1)什么形象(2)分析形象的基本特征(3)形象的意义。
文段开头(也可是文末)要注意“盖帽”,即说出诗人的形象的总体特征,再以此为“中心论点”,从诗歌的具体语词方围绕这个论点具体分析其特征并概括形象的意义。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之复杂情感分析-》(解析版)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之复杂情感分析诗歌的内容和感情意蕴【鉴赏指导】一、鉴赏知识归类1.不同题材的诗歌所抒发的情感归类【咏史怀古诗】(1)表达物是人非的惆怅,昔盛今衰、沧海桑田的感慨。
(2)借古人的遭遇来类比自己的遭遇,抒写年华消逝、怀才不遇之叹,表达壮志难酬、报国无门之悲。
(3)赞扬古人建功立业的事迹,表达自己渴望建功立业的雄心。
(4)忧国伤时,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同情下层人民的疾苦,担忧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
(5)借古讽今,劝谏或批评当今统治者。
【边塞征战诗】(1)表达建功立业的渴望,或报效国家的激情,或保家卫国的决心。
(2)表达戍边将士的乡愁,或家中妻子的离恨。
(3)表现塞外环境的恶劣、生活的艰辛,或连年征战的残酷。
(4)表现对帝王穷兵黩武的不满,或对将军贪功启衅的怨恨,或对战争的厌恶。
(5)表现报国无门的怨愤,或归家无望的哀痛。
(6)表现塞外风光的奇丽壮阔。
【山水田园诗】(1)表现静谧美丽的自然环境,表现对自然山水的喜爱。
(2)表现对官场仕途的厌恶,或对隐逸生活的向往,或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追求自由闲适生活。
【思乡怀远诗】(1)表达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2)表现游子异地生活的凄楚辛酸。
【赠友送别诗】(1)抒写离愁别恨或别后的孤独寂寞。
(2)借以一吐胸中块垒或表明心志。
(3)表达劝勉、鼓励、安慰之意。
【思妇闺情诗】(1)表达对丈夫的思念。
(2)表达对兵役和战争残酷的怨恨。
(3)表达对青春易逝的哀怨。
(4)表达对自由幸福生活的向往。
【托物言志诗】(1)感慨兴衰。
(2)寄托哀思。
(3)托古讽今。
【谈禅说理诗】表达某种禅趣或哲理。
【羁旅行役诗】(1)表达漂泊在外的孤独、寂寞。
(2)表达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3)表达对安定幸福生活的期盼向往。
【伤春惜别诗】(1)抒发韶华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慨。
(2)表达对某人的无限思念之情。
【游仙悼亡诗】(1)表达对亲人离去的哀怨和思念。
(2)借助仙境表达自己的远大抱负或在现实生活中的苦闷。
诗经中的古代诗歌鉴赏
诗经中的古代诗歌鉴赏诗经是中国古代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自古以来备受人们的推崇和喜爱。
作为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诗经记录了西周至春秋时期的各类古代诗歌,反映了当时社会、历史和文化的状况。
本文将以《诗经》为切入点,对其中的古代诗歌进行鉴赏和探讨。
一、《卫风》——真实记录生活的诗歌《卫风》是《诗经》中的一个篇目,它以写实的方式描绘了古代人们的生活场景和情感体验,给我们提供了一个直观的了解古代社会的窗口。
比如《丘中有麻》这首诗,它以描写麻田中的景象为主题,向读者展示了古代农耕社会的生产场景。
诗中描述了农民们勤劳劳作的情景,以及他们期望丰收的心情。
诗人运用形象生动的语言,使读者能够感受到古人生活的热闹与真实。
另一首著名的《采薇》则以描绘女子采摘薇草的形象,表达了女子思念自己心上人的情感,呈现了充满柔美与怀念的意境。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文字描写和巧妙的抒情手法,使读者感受到了古代女性的感情世界。
二、《国风》——表达国家和民族情感的诗歌《国风》是《诗经》中表达国家和民族情感的一部分,代表了古代诗歌的高度。
其中的《秦风·蒹葭》以蒹葭这种植物为象征,以诗人对大国衰败的忧虑为背景,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深思。
诗中的“蒹葭苍苍”一句,抒发了诗人内心的悲凉之情,同时也寄托了对国家富强繁荣的期望。
《国风·周南·桃夭》则是一首表达爱情和闺怨的诗歌。
诗中以桃花为象征,描述了恋人之间的深情和相思之苦。
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抒情描写,这首诗唤起了读者对古人爱情和相思的共鸣。
三、《周南》——婉约风格的代表作《周南》是《诗经》中的一部分,也是其中的代表作之一。
它主要描写了爱情和婚姻的主题,以婉约细腻的表达方式成为了中国古代婉转诗意的代表。
例如《关雎》一首,以描述男女离别的情景为主题,通过婉约的语言和抒情的笔墨,表现了古人对爱情的追求和向往。
这首诗结构独特,语言简练,富有音韵美感,给人以优美动听的感觉。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思路探析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思路探析
中国古代诗歌,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是我国文化瑰宝。
它不仅代表着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也是对中国社会历史的记录,蕴
含着丰富的文化内容。
鉴赏古代诗歌,可以通过审美理论、民俗情感、文学思想等多方面进行探析。
从审美角度来看,诗歌审美的表现可以分为写实与超越之分,通过古
人的因果思考,综合古典文学观念和古代文字文化,借助于古代文字
来追求典雅美感,主要将自然和人文相结合,反映非凡观念。
从民俗情感角度来看,古代诗歌反映了民族思想的文学格调,介绍了
贴近生活的典故和象征性的历史故事,表现出夹杂着感情和情怀的文
学作品特色。
从文学思想角度来看,中国古代文学对于审美和写作有着独特的理念,它关注生活中看不见的事物,如思想、心灵、意志等,运用诗歌来塑
造人文景物,将中国传统文化中无法言表的精神内涵描绘出来。
总之,中国古代诗歌极具艺术韵味,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精神表达方式。
理解和鉴赏古代诗歌,要多参照古诗以及审美意象,培养自身的
审美眼光,从多个视角进行鉴赏,以达到最佳的艺术效果。
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古代诗歌鉴赏之形象鉴赏+课件
杜甫形象:生活贫苦、热情真诚、率真纯朴的诗人形 象。 曹操形象:求贤若渴、惜时如金、具有一统天下理想 的志士形象。 陆游形象:客居京城、百无聊赖、落寞孤独、看透世 态炎凉、始终矢志不渝的爱国斗士形象。 李清照形象:天涯沦落、形影相吊、漂泊孤独的女子 形象。 周瑜形象:年轻有为,从容闲雅,雄才大略的儒将形 象。 劳动者形象:辛勤劳动,吃苦耐劳、以农事为重的农 民形象。 士兵形象:渴望建功立业、力竭苦战、不畏生死、不 顾荣誉、思亲念家的战士形象。 离人形象:思家念亲、感慨时光流逝青春不再,归家 遥遥无期的孤独寂寞的离人形象。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插秧歌杨万里 宋
田夫抛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笠是兜鍪蓑 是甲,雨从头上湿到胛。唤渠朝餐歇半霎,低头 折腰只不答。秧根未牢莳未匝,照管鹅儿与雏鸭。
声声慢·寻寻觅觅
李清照 】宋
[答案] 琵琶女 年老色衰 沦落江湖 作者(白居易) 怀才 不遇 沦落江湖 忧愁痛苦
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 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 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 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 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4.2024年全国三套试卷均未涉及形象内容,属于轮考题型。
人物形象p247
古典诗词中的人物形象往往以片段的形式表现出来,它可以是人 物的一个眼神、一个笑容、一个动作、一个微妙的心理变化,或是 一个典型的细节。因此,鉴赏人物形象应以人物(肖像、行动、语言、 神态、心理)、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为依据。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诗歌赏析(含解析)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诗歌赏析(含解析)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诗歌赏析1.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问题。
___ 菩萨蛮①___ 【宋】李清照风柔日薄春犹早,夹衫乍著心情好。
睡起觉微寒,梅花鬓上残。
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
沉水②卧时烧,香消酒未消。
【注释】①这首词写于词人晚年流落浙江绍兴、金华期间。
②沉水:沉香的别称,是一种名贵的熏香。
(1)请对“睡起觉微寒"中“微寒”一词作简要赏析。
___(2)“香消酒未消"一句表达了词人哪些情感?___2.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问题。
塞上忆汶水【元】曹元用沙碛秋高苑马肥,哀笳一曲塞云飞。
南都儿辈应相念,过尽征鸿犹未归。
【注】①沙碛:沙漠。
②苑马:西域大宛所产的马。
(1)前两句描绘了怎样的景象?___(2)最后一句写“征鸿”有什么作用?___3.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题目。
【甲】月夜【唐】杜甫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乙】月夜【唐】刘方平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1)对以上两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杜甫的《月夜》用小儿女的“未解忆"反衬妻子的“忆”,突出了首联中的“独"字。
B.杜甫的《月夜》中“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一联,是对妻子的外貌描写,写出了她忧心忡忡,夜不能寐。
C.刘方平的《月夜》第一、二句通过明暗的对比来衬托夜的静谧和天空的寂静。
D.刘方平的《月夜》第四句从视觉角度表现春天的来临,富有创造性。
(2)虽然两首诗都写了“月夜",但两诗抒发的思想感情却不相同,请分析。
___4.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题目。
龟虽寿曹操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注】①烈士:有气节有壮志的人。
古代诗词鉴赏登鹳雀楼的历史意义解析
古代诗词鉴赏登鹳雀楼的历史意义解析古代诗词鉴赏:登鹳雀楼的历史意义解析登鹳雀楼,是唐代文学家王之涣创作的一首诗。
这首诗以其优美的语言、深刻的意境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成为了中国古代诗词的经典之作。
本文将对登鹳雀楼的历史意义进行解析。
1. 诗歌背景的重要性登鹳雀楼的诗歌背景是指创作该诗时的具体历史背景。
在王之涣的这首诗中,诗人站在丽江鹤鸟楼的高楼上,眺望远方的江山壮丽景色,以及历代英豪辈出的历史背景。
这种历史背景的描写,使诗歌充满了浓厚的历史氛围,更加突出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底蕴。
2. 诗歌的艺术价值登鹳雀楼除了具有历史意义外,还具备了深厚的诗歌艺术价值。
首先,该诗以优美的诗句和恰如其分的比喻,展现了作者对江山的热爱和对历史人物的敬仰之情。
其次,诗中运用了对景物的描绘和对人物的赞颂,形象生动,意境深远。
最后,诗中采用了对仰望过去和期待未来的叙事手法,给人以思索和思考的空间,是一首令人回味无穷的佳作。
3. 文化内涵的传承作为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登鹳雀楼的诗歌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首先,诗中所描绘的江山胜景,表达了中国古代文人对壮丽自然景色的热爱和追求,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自然的崇尚。
其次,王之涣在诗中对历史人物进行了赞美,体现了中国古代文人对英雄事迹的推崇和传承。
最后,诗中的对登高远望的意境,寓意着人们应该有广阔的胸怀和远大的理想追求,传达了中国古代文化中高尚的人生追求。
4. 历史意义的探索和延伸登鹳雀楼作为一首文学作品,除了具备其独特的历史意义外,也给我们提供了对历史进行探索和延伸的机会。
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了解到唐代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状况,了解到唐代文人对壮丽自然和英雄事迹的追求,甚至可以通过一种以文学形式来体验历史的感受。
同时,也为今人揭示了中国古代文人的价值观念以及他们所表达的政治、权力和人情的动态,为我们研究古代历史提供了珍贵的资料。
总结起来,登鹳雀楼作为一首具有历史意义的诗歌,承载着中国古代文化的内涵和文人对历史的思考和感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结尾两句诗很富于哲理情趣,表达了一个朴素 ‘而又深刻的思想:蓬勃向上的美好景物总要积极 向上,是终究关禁不住的。)
古代诗歌鉴赏常用名词术语
1、评价主旨类 深化意境、深化主旨、意境深远、意境优美、 意味深长、耐人寻味、言近旨远语言浅近易 懂、主旨深远 言简义丰:语言简洁,内容丰富。 意在言外:言外之意,言在此而意在彼;弦 外音意外味,言有尽而意无穷。含蓄蕴藉委 婉不著一字,尽得风流;语意含而不露,或 表达的不明显,耐人寻味。
7、文章结构 做铺垫:在情节发生前的交代暗示。 埋伏笔:前段为后段埋下的线索。 呼应、照应:前后的互相联系。 浑然天成:结构非常完整,如同自然生成的。
8、行文技巧 虚实相生:虚,多指文章中想象的部分。 水乳交融:紧密结合在一起。
9、其它 构思精巧、新颖、独树一帜、别具一格、不落窠臼、 不落俗套。 自出机杼:有创新不沿用陈旧的格式作法颇具匠心。 感情细腻、感情真挚、跃然纸上、曲折、层次分明。
3、侧面描写 对比:目的是突出一方。 怀古伤今,借古讽今:追念古代,伤感现实。 起兴:先言它物,以引起所咏之物。 情景交融,情景相生,情因景生,借景抒情,以景衬 情,融情入景,一切皆情语。
4、语言特点类 勾勒:简洁的语言描写,介绍事物的大概。 浓墨重彩:描写详尽、细腻。 惟妙惟肖:描写逼真,多指人或动物。 体物入微,穷形尽相(相):描写细致入微、刻画细 致生动。 诗情画意。
5、议论类 富有哲理,淋漓尽致。
6、语言风格类 行云流水:结构、语言自然流畅。 形神兼备:语言、结构等形式与内容主旨都无可挑 剔。 简洁洗练:语言简练利索。 浅显明白如话:不雕塑饰,不加修饰。 平淡无奇、质朴清新、淡雅、辞藻华丽 明快:明白通畅。 沉郁顿挫苍凉:低沉、苍劲、舒缓、悲凉等。 雄健、雄浑:雄壮、强健、浑厚。
2、分析手法类
卒章显志:在文章末尾点明主旨。 画龙点睛:用一二句精彩的话点明主旨。 直抒胸臆:直接抒发感情。 托物言志象征:把要抒发的感情、阐发的思想借 助于对某种事物或物品的描摹议论表达出来。 以小见大:由平凡细微的事情反映重大的主题。 开门见山:文章开头就进入正题,不拐弯抹角。 寄寓、寄托:把感情、主题放在一种事物上表现。 衬托、烘托:用一个事物来陪衬另一个事物,以 使后者更突出。 渲染:描摹色彩以加强效果。
④远、近、高、低
难点训练:
墨
梅
王冕
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1、这首诗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
2、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抒发了王冕不向世俗献媚的坚贞、纯洁的情怀和 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游园不 值 叶绍翁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只红杏出墙来。
塞 下曲 李白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本诗抒发了什么感情? (这首诗表达了一个在他乡的人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 情。) 试从某个角度,赏析本诗表达技巧上的特色。
(颔联用典,也使用了反衬手法。“笛中闻折柳” 。
《折杨柳》为乐府横吹曲,多写行客的愁苦。在这里, 诗人写闻折柳”,当亦包含着一层苍凉寒苦的情调尾联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是借用傅介子慷慨复仇 的故事,表现诗人甘愿赴身疆场,为国杀敌的雄心壮志。 “直”与“愿”字呼应,语气斩截强烈,一派心声,喷 涌而出,自有夺人心魄的艺术感召力。 )
体裁完备:古诗/律诗/绝句
高潮 唐 朝
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盛唐大诗人:李白/ 杜甫/ 白居易
边塞诗人:高适/岑参/王昌龄/王之涣 山水诗人:孟浩然/王维
中晚唐:刘禹锡/李贺/李商隐/杜牧
宋词 北宋: 柳永/苏轼
发展
南宋:辛弃疾/陆游等
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白朴
古诗词鉴赏基本概念
对偶、比喻、拟人、借代、夸张、排比、反复、象 征、寄寓、寄托.
4.写作技巧 赋比兴、衬托、用典、对比、渲染、卒章显志、
画龙点睛、以小见大、欲扬先抑、联想想象、语序 倒置等 .
5.艺术风格 雄浑、旷达、豪放、俊爽、冲淡、沉郁、悲慨、
婉约等 .
6.语言特色 清新、平淡、绚丽、明快、含蓄、简洁
7.描写 ①动、静 ②点、面 ③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难点训练 从军行
海畔风吹冻泥裂,梧桐叶落枝梢折。 横笛闻声不见人,红旗直上天山雪。
用简要的语言分析本诗用什么样的方法描写了怎样的 景象,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 用映衬的手法描写了戍边将士顶风冒雪里行军的 壮阔场面,表达一种壮怀激烈,昂扬向上的思想感 情) 试从色彩动静的角度分析一下本诗所展现出来的诗情 画意。 (本诗兼有诗情画意之美,莽莽大山,成行红旗,雪 的白,旗的红,山的静,旗的动,展示出一幅壮美的 风雪行军图。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
( 一)
人教版(高二)选修
中国古代诗歌发展概况
源头 秦以前 <诗经>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楚辞>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离骚><九歌><九章><天问>
汉代 乐府诗:最早最长的民间叙事诗<孔雀东南飞>
建安时期:曹氏父子/建安七子
发展
魏晋
东晋:陶渊明(田园诗人)
南北朝 民歌:<木兰诗><敕勒歌>
1.表达方式 : 主要运用叙述 、描写、议论 、抒情四种表达方式 ,其
中描写抒情是考察重点 .描写方式有动静结合、虚实结 合等;抒情方式有 (直接抒情、间接抒情 )直接胸臆、借景 抒情、寓情于景 、情景交融 、情景相生、情因景生、以 景衬情、融情入景、一切景语皆情语等 . 2.结构形式
首尾照应 、开门见山 、层层深入、先总后分、先景 后情、卒章显志、过渡、铺垫、伏笔等 . 3.修辞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