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高中音乐《德彪西》ppt课件

合集下载

人音版高中音乐必修音乐鉴赏第11单元第21节 一个人的流派——德彪西 课件(共19张PPT)

人音版高中音乐必修音乐鉴赏第11单元第21节  一个人的流派——德彪西  课件(共19张PPT)
色彩 明暗
线条 布局
形状 意境
多以色块造型,画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粗犷质朴,强调色彩感以及光感
<<日出.印象>> 法国 .莫奈
这幅画面描绘的是塞纳河的清晨,太阳刚刚升起的时 候。由于画家要在很短的瞬间,将早晨的美景在光 线还没有变化前,就要完成作品,因此画面不可能 描绘的很仔细。当学院派的画家们看到这幅作品时, 认为很粗糙随便,就用讥讽的语言嘲笑说,《日出 印象》完全就是凭印象胡乱画出来的,这些画家统 统都是“印象主义” 这些挖苦的话,反而成全了 这批画家,“印象派”随之诞生
清晰地旋律线
严谨规整的古 典主义乐派
不规则的 节奏发展
模糊的旋 律线
月光的感觉
分析
如果说“静”是贝多芬月光的最大特点的话, 那么“动”便是德彪西月光的精髓所在。 在他的音乐里,月光如水般倾泄,缓缓流淌, 充盈整个房间。德彪西的音符是有些离散的,打散了旋律。 然而散而不乱,像是溢出的水银在地板或是台阶上走走停停。 每一个音符,都给你充分的想象空间。
这部作品不仅描绘出了一幅引人入胜的大海波澜 壮阔的景象,同时也表现出作者对大自然景物的 歌颂和赞美。
是谁坐在盛开的苜蓿花丛中, 自清晨起就在放声歌唱? 那是一位有着亚麻色头发的姑娘, 她的樱桃般的嘴唇美妙无双. 在夏日明亮的阳光下, 云雀的歌声在回荡, 爱情在她的心中发芽滋长
<<月光>>
有规律的 伴奏音型
印象主义音乐
“有色彩的绘画 将进入一个音乐时代”
-------保罗.高更 (后印象画派代表人物)
德彪西
德彪西的音乐和古典主义音乐相去甚远。在
他的作品中已看不到古典主义音乐的严谨结 构、深刻的思想性和逻辑性,也看不到浪漫 主义音乐的丰富情感,取而代之的则是奇异 的幻想因素、朦胧的感觉和神奇莫测的色彩。 他的和声细腻、繁复,配器新奇而富 有色彩, 旋律略带冷漠飘忽的感觉,这都是古典主义 音乐和浪漫主义音乐所不具备的。他一生创 作的作品虽然不多,但他的作品每首都有其 突出的特色。他的许多作品已经成为“印象 主义”音乐的典范

人音版高中第十一单元 一个人的流派——德彪西(共15张PPT)

人音版高中第十一单元 一个人的流派——德彪西(共15张PPT)
一个人的流——德彪西
印象派|一个人|光影|色彩|朦胧
目录
印象派艺术的起源与概念 印象派音乐的代表作曲家——德彪西的生平 印象派音乐的作品聆听 印象派音乐的特点总结
CHAPTE ONE
印象派音乐的起源
印象派19世纪后半页至20 世纪初期流行于法国的一 种全新的艺术流派和文化 思潮。印象派音乐产生于 19世纪末期,是受到象征 主义文学和印象主义绘画 影响产生的一个音乐流派, 印象派音乐有一种完全抽 象,超越现实的色彩,是 音乐进入现代主义的开端。
CHAPTE THREE
印象派音乐聆听
这些仙女,我欲使她们永存 她们的肌肤 是那样的光艳,粉红, 在天光中熠烁 带着迷离睡意 我爱一个梦吗 我的怀疑,古老的沉沉夜色 停留在那细密纤巧的树枝上 这是真正的树枝,哎! 我感到了孤独 为了克服那追求玫瑰理想的缺陷 让我们思索吧……
【曲名】牧神午后
【作者】德彪西
德彪西
德彪西是法国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欧 洲音乐界颇具影响的作曲家、革新家,近代“印 象主义”音乐的鼻祖。德彪西自幼年起即受到印 象派艺术的熏陶,他的作品结合了东方音乐,西 班牙舞曲和爵士乐的一些特点。其音乐对自他以 后的作曲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德彪西的代表作品有管弦乐《大海》、 《牧神午后前奏曲》,钢琴曲《前奏曲》和《练 习曲》,而他的创作最高峰则是歌剧《佩利亚斯 与梅丽桑德》。
质朴,清新,恬静而优雅的小女孩的形象
对比聆听三首与月相关的音乐作品分析三首 作品有什么不同。
思考
朦胧
CHAPTE FOUR
光影
印象派音乐的特点
色彩
短小
德彪西【法】
印象派绘画
朦胧,光影,色彩
三种月色的不同对比
古典主义音乐: 严谨、规整 浪漫主义音乐: 注重情感的表达,浪漫诗意 印象主义音乐: 突出瞬间的主体印象,表现一种朦胧,

人音版音乐鉴赏第十一单元 第二十一节《德彪西》课件

人音版音乐鉴赏第十一单元 第二十一节《德彪西》课件
高二年级
人民音乐出版社
第十一单元二十一节
音乐色彩大师 ----德彪西
德彪西是19世纪末 20世纪初法国杰出的作 曲家、钢琴家、指挥家 和音乐评论家,印象主 义音乐的创始人。 他的代表作有钢琴 曲《亚麻色头发的少 女》,管弦乐《牧神的 午后前奏曲》、《大海》 等。
听觉与视觉

弱 长音 短音

跳进 明亮 灰暗
音高 音值 力度 速度 节奏 旋律 高 长音 强 快 舒展 跳进 低 短音 弱 慢 紧缩 级进
黎明时的海
随着太阳的升起,天越来越亮, 这时的海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音乐又有什么特点?
美术
线条模糊 光线的强弱
音乐
旋律 节奏 力度 音调 ຫໍສະໝຸດ 色光与影的变换色彩明暗




绿



正午的海
正午的太阳已经高高悬起, 这时的海又有什么变化?与“ 黎明”比较,音乐又有哪些变 化?
级进
快 慢

《大海》的三幅素描
“海上—从黎明到中午”
“海浪的嬉戏 ” “风和海的对话”
黎明前的海 太阳还没有升起,这时的 大海是怎样的?音乐上有什 么特点?
音乐是一门深奥的数学,其要素为 永恒的一部分。它决定着海水的运动, 决定着由风引起的海浪的戏谑。。。。
黎明时的海
请用以下音乐要素设计黎明时的海。
光 线 的 线 强 条 弱 模 糊 力 度 短 若 小 隐 的 若 旋 现 律
光 与 影 的 变 换 节 奏 多 变
色 彩 明 暗 乐 器 频 繁 变 化




一位伟大的 音乐革新者, 一个把音乐 带到另一个 境界的开路 先锋。

第二十一节:德彪西

第二十一节:德彪西

1新设计1.通过翻转课堂结合微课等形式,提前预知,初步学习难点问题,并有作业反馈,便于课堂针对讲解,2新设计2.结合辅导表演,使学生充分感受、了解音乐描绘的任务形象。

3教学目标1.通过讲解欣赏《海上——从黎明到中午》第一乐章,能初步感受到印象主义音乐风格。

2.对比欣赏《亚麻色头发的少女》和《少女的祈祷》认识印象主义音乐与浪漫派音乐的区别。

3.通过对比欣赏拉威尔《水之嬉戏》与《喷泉》,进一步了解印象派音乐,加深理解。

4.欣赏G20杭州峰会上演出的德彪西《月光》,加深感知印象派音乐特点,感受祖国强大,达成爱国主义教育。

4新设计3.加入教师吹奏小学、初中时学习过的竖笛的演奏,让学生回顾喜爱竖笛,通过演奏《亚麻色头发的少女》,教学生学唱富有东方色彩的五声音调旋律,感知作曲家创作风格特点。

5学情分析高一新生对于西方音乐史初步接触,古典、浪漫主义有所了解,但对于印象派音乐知之甚少,印象派音乐有较为难以理解,必须通过印象派绘画等艺术形式加以引导,通过多听,辅助以教师对于印象派音乐创作手法特点的讲解,才能慢慢理解、领悟、学牢本节课知识内容,还要通过对比的方法,将印象派音乐与浪漫派音乐对比,了解音乐风格的不同才能更容易掌握,对比曲目的选择,尽量是乐曲表达的内容相同或者相似,才会得到对比教学的效果。

6重点难点1.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多听、多想、互动;感受和体验印象主义音乐。

2.通过对比欣赏,逐步使学生感知、加深对印象主义音乐风格特点的掌握。

3.知识点的了解与把握,需要通过讲解、对比欣赏,用慢慢梳理、逐步加深的方式,层次和环节的设置需要精心安排。

同时,要结合高中生特点,课堂气氛和活动设置要能调节好,为本节课教学知识服务,得到好的教学效果。

7教学过程7.1 第一学时7.1.1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介绍印象派绘画,了解印象派音乐的起源“印象派”名称起源法国印象派绘画大师莫奈的《日出。

印象》,画家注重问题的轮廓,用短促的必出与感受强烈的色彩,绘画出对问题的朦胧印象。

人音版高中音乐必修音乐鉴赏第11单元第21节一个人的流派——德彪西课件 (1)

人音版高中音乐必修音乐鉴赏第11单元第21节一个人的流派——德彪西课件 (1)
变幻无常
灿烂辉煌
清晨(第一段) 正午(尾声)
8
第一乐章《海上——从黎明到中午》
引子






第一段








第二段








尾声
9
引子:音区?音量? 低音区,音量很弱
这样的音量与音区给 展现的是一幅怎样的画 面? 引子部都出现了哪些 乐器?
低音鼓、竖琴、大提 琴、小号、小提琴
10
音区?音量?
11
12
五声调式
12356
13
14
音乐本身描绘的是大海,但作者德彪西 最终想表达的是什么? 人们置身于大自然奇观中的一种感触与印象。
15
印象主义音乐特点
旋律短小,轮廓模糊,不易歌唱 旋 律
使用动力感不强的复节拍和复节奏,节
给人以连绵感

和声新颖,营造朦胧意境 和 声
未脱离大小调体系,但大量采用五声音阶 调 式
突出木管音色,注重打击乐和色彩性乐器的使用 配 器
16
音乐流派
古典主义音乐 浪漫主义音乐 印象主义音乐
音乐风格 严谨 规整 注重情感的表现
追求 瞬间 的主观印象
表现 朦胧 的意境
17
18
19
一个人的流派 —德彪西
1
2
克劳德·莫奈 法国印象派画家
3
印象.德彪西
阿希尔—克劳德.德彪西 (1862-1918)法国杰出的作曲家、 指挥家、钢琴家、音乐评论人, 印象主义音乐的创始人。
德彪西的创作崇尚印象的瞬 间交替和变幻,运用模糊不定的 意境,采用变换多端的表现手法, 赋予音乐更多的色彩感。

《第二十一节:德彪西课件》高中音乐人音版必修 《音乐鉴赏》

《第二十一节:德彪西课件》高中音乐人音版必修 《音乐鉴赏》


二、《波浪的游戏》 三、《风和海的对话》

《海上-从黎明到中午》
《海上-从黎明到中午》的结构由两个基本段 落组成,外加一段引子和尾声。整部乐曲描述 了从黎明到中午海面上光的繁复变化。 ⑴乐曲主要运用哪些乐器音色来表现德彪西对 大海的印象? ⑵用几个关键词汇的连接(或画线条)记录下 乐曲中大海从黎明到中午的变化过程。

《吉内佛拉.德.班奇像》
《康威尔斯小姐像》
钢琴曲《亚麻色头发的少女》
“我非常热爱音乐。正由于我热爱音乐
,我试图让它脱离使它受到抑制的贫乏 的传统。音乐是真诚洋溢的自由艺术, 是室外的艺术,像自然那样无边无际, 像风,像地面,像海洋。绝不能把音乐 关在屋子里,成为学院派的艺术。”— — 德彪西(法)
拉威尔在该作品中采用了非常独特的手法:全曲在一个固 定的节奏背景上,由两个主题及其不断的交替反复组成。节奏 充满活力,贯穿全曲始终。全曲始终在C大调上,只是最后的 两小节才开始转调, 前半部分配有和声,除了独奏就是齐奏 , 后半部分附有淡淡的和弦。而且自始至终只有渐强的变化。 乐曲开始由小鼓和中提琴、大提琴的拨弦来表现“波莱罗” 的节奏(铃鼓自始至终打着相同的节奏)。这种节奏持续四小 节之后,从第五小节开始出现了第一主题,第一主题舒展明亮, 具有浓郁的西班牙风格,该主题先由长笛在低音区轻轻奏出; 期间经单簧管反复之后,由大管奏出第二主题。乐曲的第二主 题是第一主题的黯淡的答句,第二主题被作者称为具有西班 牙——阿拉伯风格。
听这样的音乐你想到了什么?
莫奈《印象 日出》
云、月光、大海、沉没的教堂
看到这些标题,你想的什么?
一:印象乐派的起源
19世纪末,受印象主义绘画和象征主义文 学的影响而出现了一个新的音乐流派—印象 乐派。它力求改变浪漫主义的主观情感表现, 采用印象主义的创作手法,渲染神秘朦胧、 若隐若现、虚无缥缈的气氛和色彩,主张捕 捉自然界的瞬间印象。

德彪西钢琴作品分析课件

德彪西钢琴作品分析课件

创作背景与影响
印象主义音乐风格的 影响
吸收了东方音乐的元 素,如《月光》等作 品中的琵琶音型
追求细腻、精致的音 乐表现
创作背景与影响
对后来的现代派音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创新与突破
在和声上进行了大胆的创新,打破了传统的功能和声体系,如《月光》中的平行五 度等
创作背景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影响
01
在曲式结构上也有所突破,如《 练习曲》中的自由曲式等
04
• 尾声要逐渐放慢,营造出回味无穷的氛围。
《阿拉伯风格曲》
• 总结词:这是一首具有浓郁异国情调的钢琴作品, 表现了阿拉伯文化的独特魅力。
《阿拉伯风格曲》
详细描述 • 曲式结构:作品采用复三部曲式结构,由引子、主体和尾声组成。
• 旋律特点:运用了大量的装饰音和即兴式的演奏技巧,创造出独特的旋律风格。
德彪西的作品在技巧和表现力方面,为钢琴教育提供了很好的范例。他的作品充 分展示了钢琴作为一种乐器的丰富表现力和巨大潜力,为学习者提供了很好的借 鉴和参考。
对演奏技巧的锻炼
德彪西的作品对演奏技巧的要求极高,需要演奏者具备扎实 的功底和高超的演奏能力。他的作品在节奏、音色、力度等 方面都有很高的要求,需要演奏者通过不断的练习和摸索, 逐渐掌握这些技巧。
音色控制
触键方式
德彪西的作品要求演奏者具备精 细的触键技巧,以获得柔和、清 晰、富有表现力的音色。
力度控制
德彪西的作品中的力度变化非常 明显,要求演奏者具备出色的力 度控制技巧,以实现从弱到强的 宽广的动态范围。
如何演绎德彪西的作品
05
理解作品内涵
了解德彪西的生平与创作背景
01
通过了解作曲家的生活经历和时代背景,深入理解作品所表达

高中音乐-一个人的流派——德彪西-优质课课件

高中音乐-一个人的流派——德彪西-优质课课件
人民音乐出版社
一个人的流派——德彪西
授课老师: 指导老师:
聆听两个音乐片段
1、哪个音乐片段是你熟悉的? 2、两个音乐片段有何区别?
节奏严谨规整
旋律清晰完整
旋律模糊细碎
节奏自由流动
听海
《海上——从黎明到中午》
听四段主题,按黎明到中午的场景重组顺序
第四条旋律:
竖琴的呼应,定音鼓滚奏加弱音器 的大提琴、小号,慢板的速度,很 弱的力度,级进的旋律,营造大海 在黎明前迷蒙的情景。
第二条旋律:
第三条旋律:
木管乐器、圆号、弦乐器交替演奏,相同的 调号与节拍,力度层次逐渐出现,描绘海面 随旋律:
十六把大提琴同时奏出,力度对比 更加明显,旋律呈大跳,体现了深 沉宽广、浪花飞溅的中午景象。
神奈川冲浪里
作曲家的创作思路是:④②③①
《大海》创作于1905年三月,同年十月首演。这是一首交响 素描,全曲分为三部分:《海上从黎明到中午》《波浪的游 戏》《风与海的对话》。
赏海
请你对大海的意象用文字或者绘画表现出来
印象主义音乐的风格特征:
若隐若现
飘忽空幻
模糊细碎 自由流动 幽静朦胧
印象.德彪西
阿希尔—克洛德.德彪西(18621918)法国杰出的作曲家、指挥 家、钢琴家、音乐评论人,印象 主义音乐的创始人。
德彪西的创作崇尚印象的瞬间 交替和变幻,运用模糊不定的意 境,采用变换多端的表现手法, 赋予音乐更多的色彩感。
在夏日明亮的阳光下,
云雀的歌声在回荡, 爱情在她的心中发芽滋长。 【法】 雷诺阿
—黎塞尔
讨论探究:
为什么印象主义音乐是一个人的流 派?
德彪西代表作:
康塔塔:《浪子》 歌剧:《佩利亚斯与梅丽桑德》 管弦乐:《牧神午后前奏曲》与《夜曲》 钢琴曲:《意象集》与《版画集》

高中音乐《德彪西》课件 (共18张PPT)

高中音乐《德彪西》课件 (共18张PPT)

1879年,德彪西经由老师介 绍,认识了梅克夫人。梅克夫人 从小喜欢音乐,文化素养很高。 丈夫死后,留下一大笔积蓄,她 深居简出,除了独自坐在包厢中 听音乐会外,什么地方也不去。 她虽然非常富有,但却感到寂寞 孤独,音乐成了她生命中不可缺 少的寄托。她常常邀请一些音乐 家来家作客、演奏,并常常帮助 贫困的音乐家。她与柴科夫斯基 的情谊已成为传世美谈。
“印象主义”音乐
他为了让所有的人们都听见,大胆 地敲响了那些人们甚至还不知道自己已 经听见了的声音。由于德彪西 敏感的 耳朵,他还在管弦乐队里使用各种乐器 的不同组合来发出柔和的、闪烁着的音 响效果。起初人们还被他的音乐所困惑, 并且不知道怎样理解它,但是一旦听惯 了,就会非常喜欢它。 德彪西所创立 的这种音乐,就是被后人称为“印象主 义”的音乐。
一个人的流派
————德彪西
惟有音乐能够唤起人们对似真非真的美 景,对将信将疑的世界的想象。
• 阿希尔·克劳德·德彪西 期:1862年8月22日 • 逝世日期:1918年3月25日 • 职业:作曲家,音乐评论家 • 主要成就:近代“印象主义”
音乐的鼻祖 • 代表作品:钢琴曲《前奏
同学们
来学校和回家的路上要注意安全
同学们
来学校和回家的路上要注意安全
曲》、《练习曲》,歌剧 《佩利亚斯与梅丽桑德》
20世纪的音乐舞台, 是由法国作曲家德彪西拉 开帷幕的。克洛德·阿希 尔·德彪西于1862年8月22 日生在巴黎近郊。父亲是 店员,还参加过巴黎公社 武装起义。父母都与音乐 无缘,他们更希望儿子长 大以后能够成为海军军官。
德彪西7岁时,显示出对音 乐的浓厚兴趣,深得钢琴家弗勒 维尔夫人喜爱。弗勒维尔夫人免 费教他学习钢琴,直到德彪西11 岁考入巴黎音乐学院后,还为他 负担了大部分学费。在音乐学院 上学时,德彪西虽然刻苦用功, 许多功课都不错,还得过奖,但 他自己却深不满足。他觉得音乐 学院的教学过分保守拘古,与他 内心的创新要求相去甚远。

人音版高中音乐必修音乐鉴赏第11单元第21节一个人的流派——德彪西课件(1)

人音版高中音乐必修音乐鉴赏第11单元第21节一个人的流派——德彪西课件(1)
8
印象主义音乐
印象主义音乐并不通过音乐来直接描 绘实际生活中的图画, 而是更多地描写那 些图画给我们的感觉或印象,渲染出一种 神秘朦胧、若隐若现的气氛和色调。在乐 曲的形式上多采用短小的、不规则的形式, 以便更好地体现出印象主义音乐较为自由 的特点。 印象主义音乐盛行的时间不很长, 它很快就被更加激进与富于变化的现代音 乐所代替,但印象主义音乐 却是音乐发展 史上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阶段,从此音乐艺
3
《大海》所含3首交响素描分别 为:
1.《海上—从黎明到中午》 从大海在黎明时的安详开头,由一个描述海妖的简单
双音开始展开部,其中多天空与云彩、阳光在海上千变万 化的光影的描述。近结束时,有一个平静的众赞歌乐句。
2.《波浪的嬉戏》 表现海的戏谑的盛怒中,水花涌现出的各种色彩。
3.《风与海的对话》 似乎暴风雨将至,但又一切猝然沉寂。
4
请大家把心里感受到的画面,画出来。
5
《海上—从黎明到中午》
大海的第一乐章《海上—从黎明到中午》。 乐曲给我们展示了这样一个大海的画面:
夜幕徐缓揭去,大海从黑夜中苏
醒,黎明的朝霞渐渐从阳光映照的水平线
上升起,一望无际的汪洋大海美丽动人,
充满生机:它时而是蓝,时而是绿,不停
闪烁着诡异的光,涌动着斑斓的色。它清
是谁在清晨低吟浅唱 嘴唇红如樱桃将歌声轻放 百灵鸟在枝头引吭 我心所爱,将倩影珍藏 那卷曲的长发如野花含香 百灵鸟在枝头引吭 别说“愿意”!我会痴狂 你粉色的嘴唇令人眼盲 百灵鸟在枝头引吭 还有红鹧鸪!我多想 用手指轻按你的红唇 百灵鸟在枝头引吭
7
《亚麻色头发的少女》德彪西
选自德彪西的钢琴小品集《前奏曲》, 这首乐曲是他从法国诗人勒孔特·德·里尔 的同名诗腮红活的灵感而创作的。 这首短小而又抒情的前奏曲,清新、恬 静、优雅而充满活力。 曲中描写的少女形象活灵活现,她的内 心世界不是神秘的,而是充满活力,犹 如少女的歌唱,像清晨那样朴实、温暖 沐浴着阳光,充满着光明去幻想。

印象·德彪西ppt课件

印象·德彪西ppt课件
《月光曲》这首作品虽然是德彪西早期的作品,但已初步显 示了印象派艺术的风格。德彪西大胆的运用了和声手法与音 乐形式处理,引导人们的奇异想象力,塑造出丰富而优美的 音乐形象。简单精悍的片断旋律和多变的演奏技法,特殊的 和声组合,使整个曲子笼罩在飘忽不定,万般闪烁的气氛之 中。意大利音乐评论家加蒂曾评论这首作品的再现部分: “那轻盈的上行琶音,犹如向天空喷涌的清泉,然后在主、 属音的交替中恢复平静,主题在这一背景中延伸扩展,宽广 而富有表情。”作品细腻的、充满浪漫色彩的和精致的和声 描绘,以变幻无常的节奏音型处理,别具一格,充分说明了 《月光》所带来的迷人意境。作曲家采用柔美纯净的和声丰 富的钢琴织体,描绘了幽暗的月光透过轻轻浮动的云,影影 绰绰的洒在平静的水面上,把灵艳的月光泻洒下的冰一样的 银辉展现得淋漓尽致。
印象·德彪西
——交响乐鉴赏之著名音乐家展示
1
一.基本资料:
Achille-Claude Debussy 【法】 阿希尔·克劳德·德彪西(1862-1918)
主要成就:近代“印象主义”音乐的鼻祖
阿希尔·克劳德·德彪西,是十九世纪末、 二十世纪初欧洲音乐界颇具影响的作曲家、 革新家,同时也是近代“印象主义”音乐的 鼻祖,对欧美各国的音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德彪西的代表作品有管弦乐《大海》、《牧 神午后前奏曲》,钢琴曲《前奏曲》和《练 习曲》,而他的创作最高峰则是歌剧《佩利 亚斯与梅丽桑德》。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他写过一些对遭受苦难的人民寄予同情的作 品,创作风格也有所改变。此时他已患癌症, 于1918年德国进攻巴黎时去世。
7
印象主义
音 乐
印象派音乐:
像印象派绘画一样,印象派音乐 的主角是音响和音色。为了让色 彩效果得以在音乐作品中突出起 作用,印象派作曲家大胆地对十 九世纪后半叶浪漫主义音乐的风 格和形式提出挑战。 印象派音乐喜欢反映微妙和难于 捉摸的东西;模糊的轮廓,朦胧 的色彩,不易分辨的色调变化, 都是印象派音乐的明显标志。但 是印象派画家不关心作品的思想 性,用织体、色彩和响度以取代 发展,他们还认为音乐只能暗示 或者提供一种意象或心境,不必 要去转述一则故事或者字面的含 义。

第二十一节 德彪西

第二十一节  德彪西

《德彪西》各位评委老师,你们好!我是XXX号考生祖文韬,我今天的说课题目是《德彪西》。

一,说教材本节课是编排在高中教材《音乐鉴赏》第十单元《一个人的流派——德彪西》中的第二十一节《德彪西》。

本节课教材中有课前导言,法国德彪西曲的交响素描《大海》中的第一乐章《海上—从黎明到中午》,钢琴曲《亚麻色头发的少女》。

二,教学内容印象主义,德彪西的介绍《海上—从黎明到中午》《亚麻色头发的少女》三,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后,让学生们了解印象主义和作曲家,革新家德彪西。

2.通过欣赏德彪西的三部作品,感受和体会印象主义的风格。

3.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们积极主动的配合教学。

四,教学重点难点1.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们积极主动的配合教学。

2.了解印象主义,认识德彪西。

3.欣赏作品,了解印象主义的风格。

五,说教法学法学生是学习的主题,所以想让学生学的轻松,记得轻松,老师教的轻松,教法学法的选择十分重要,在这节课上,我主要是通过:谈话导入法,自主参与法,讲授法,分组讨论法,提问法,拓展探究法等教学手段来完成我的教学。

六,教学过程1.谈话导入,引出课题老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第十一单元的内容,说道印象主义大家可能都知道:印象主义在19世纪60-70年代以创新的姿态登上法国画坛。

艺术嘛,有美术流派那么就必定有音乐流派。

那么什么是印象主义音乐流派呢?风格有是怎样?同学们思考,讨论后回答问题老师总结补充:19世纪末到二十世纪初以法国作曲家德彪西为代表的音乐流派,,流派风格多以自然景物或是个回话为题材,突出瞬间的主观印象或感受,在音乐语言上突破大小调体系,重视于和声,织体,和配齐的色彩,擅长表现幽静朦胧,飘忽空幻的意境。

印象主义音乐流派在那时曾被称作是“一个人的流派”。

这个人指的就是德彪西。

下面我们通过书上的介绍,同学们组织概况一下德彪西这位大家。

同学们看书思考,回答问题。

老师补充:阿希尔·克劳德·德彪西,是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欧洲音乐界颇具影响的作曲家、革新家,同时也是近代“印象主义”音乐的鼻祖,他一身中虽然写了不多的作品,但在德彪西的创作中你看不到古典主义的严谨结构,也看不到浪漫主义的丰富情感,取而代之的是细腻,繁复,新奇而富有色彩,给人以朦胧,神奇莫测的感觉。

印象·德彪西ppt课件

印象·德彪西ppt课件
7
印象主义
音 乐
印象派音乐:
像印象派绘画一样,印象派音乐 的主角是音响和音色。为了让色 彩效果得以在音乐作品中突出起 作用,印象派作曲家大胆地对十 九世纪后半叶浪漫主义音乐的风 格和形式提出挑战。 印象派音乐喜欢反映微妙和难于 捉摸的东西;模糊的轮廓,朦胧 的色彩,不易分辨的色调变化, 都是印象派音乐的明显标志。但 是印象派画家不关心作品的思想 性,用织体、色彩和响度以取代 发展,他们还认为音乐只能暗示 或者提供一种意象或心境,不必 要去转述一则故事或者字面的含 义。
2
二.音乐特色 时代背景 德彪西性格与音乐 独特的“印象主义”音乐风格 与“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的对比
3
时代背景与音乐风格
唯美主义思潮 追求音乐在表达上所具有的“非明确性”和暗示性等象 征性意味的表现。
印象派绘画的兴起 强调的不再是通过题材来表达内心情感,而更多的是通 过一种感官上的色彩变化,“色彩和光线的感官、物体 的和实际的刺激成了主要的题材。”们都是人类某一时期中意识形态的 表现,是文化思潮中闪现出的艺术瑰宝。音乐的灵动也许就 在于——不仅仅是音乐,更是跳动的音符下的人性之美,是 人们心中的声音
9
与印象派拉威尔的比较
·相同点: 德彪西与拉威尔都是法国近代音乐的革新家,印象派代表作曲家,在打破正 统的和声桎梏和应用希腊古调式与五声音阶有其共同之处。
德彪西的印象派音乐:
印象派画家所要捕捉的是光影感 觉,而德彪西就像这些画家一样, 他尝试以音乐捕捉事物的印象或 情绪,而且要用最经济的方式把 某个念头的本质凝塑下来。 德彪西相信:音乐因其本性使然, 绝不可能被局限于传统与固定形 式窠臼中,音乐是颜色与韵律的 组合,他拥有得天独厚灵敏双耳, 能创造出正确的音乐色彩,这种 能力是天生的,无法用后天的训 练培养。 这便是他印象主义音乐区别于以 往浪漫主义音乐的最大特点。也 是这位艺术家的伟大之处,他尊 重生命,尊重万物。超越唯物与 虚幻,到达一个崭新的高度。

德彪西PPT

德彪西PPT

《佩利亚斯与梅丽桑德》
《阿拉伯斯克》、《贝加摩组曲》、《版 画》、《欢乐岛》 、《意象集》和《二十 四首前奏曲》 、《月光》
《牧神午后》、《夜曲》、《大海》、 《伊贝利亚》
这不是一个人的游戏
· 全音音阶
· 善用泛音
· 以触感弥补技巧缺陷
《儿童园地》
《练习曲博士》
《小象催眠曲 》 《洋娃娃小夜曲 》 《雪花飞舞 》 《小牧童 》
一切都烧烤得昏昏沉沉, 看不清追求者一心渴望了那么多姻缘 凭什么本领,竟能全部逃散不见 于是我只有品味初次的热情,挺身站直, 在古老的光流照耀下形单影只, 百合花呀!你们当中有最纯真的一朵。
…… 逃不掉的惩罚…… 别了,仙女们;我还会看见 不,只是, 你们化成的影。 沉重的躯体和空无一语的心灵 慢慢地屈服于中午高傲的寂静。 无能为力,咱该在焦渴的沙滩上躺下. 赶快睡去,而忘却亵渎神明的蠢话, 我还爱张着嘴,朝向葡萄酒的万应之星!
《木偶的步态舞 》


60 50 40 30 20 10 0 莫扎特 肖邦 德彪西 年龄
印象主义美术
印象主义文学
印象主义音乐
乔治•修拉 (Georges Seurat )
梵 高 (van Gogh )
克劳德· 莫奈 (Claude Monet )
莫非我爱的是个梦? 我的疑问有如一堆古夜的黑影 终结于无数细枝,而仍是真的树林, 证明孤独的我献给了我自身—— 唉!一束祝捷玫瑰的理想的假象。 让咱们想想……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个人的流派
————德彪西
• • • • • • •
惟有音乐能够唤起人们对似真非真的 阿希尔·克劳德·德彪西 美景,对将信将疑的世界的想象。 国籍:法国
出生地:法国圣日耳曼昂莱 出生日期:1862年8月22日 逝世日期:1918年3月25日 职业:作曲家,音乐评论家 主要成就:近代“印象主义” 音乐的鼻祖 • 代表作品:钢琴曲《前奏 曲》、《练习曲》,歌剧 《佩利亚斯与梅丽桑德》
“印象主义”音乐
他为了让所有的人们都听见,大胆 地敲响了那些人们甚至还不知道自己已 经听见了的声音。由于德彪西 敏感的 耳朵,他还在管弦乐队里使用各种乐器 的不同组合来发出柔和的、闪烁着的音 响效果。起初人们还被他的音乐所困惑, 并且不知道怎样理解它,但是一旦听惯 了,就会非常喜欢它。 德彪西所创立 的这种音乐,就是被后人称为‚印象主 义‛的音乐。
印象派音乐在音乐史上有着极为 重要的地位。它在音乐创作上开辟了 一条新的道路,使音乐以一种全新的 面貌奉献给世人,并对近代的音乐创 作产生极为深刻的影响,以至其后有 许多音乐家都有印象主义的音乐作品, 如意大利的雷斯庇基,法国的杜卡, 拉威尔,西班牙的法雅,英国的戴留 斯,德国的雷格,俄国的斯克里至1913年间,德彪西 连续创作了24首钢琴小品, 他自己称之为《前奏曲》。 《亚麻色头发的少女》就 是其中颇具特色的一首。 整首作品短小、精练,通 过具有东方色彩的五声音 调,刻画出一位清纯的少 女形象。主题旋律线条清 晰,富于歌唱性,音乐轻 柔、飘逸、朦胧,是典型 的“印象主义”音乐风格。
20世纪的音乐舞台, 是由法国作曲家德彪西拉 开帷幕的。克洛德·阿希 尔·德彪西于1862年8月22 日生在巴黎近郊。父亲是 店员,还参加过巴黎公社 武装起义。父母都与音乐 无缘,他们更希望儿子长 大以后能够成为海军军官。
德彪西7岁时,显示出对音 乐的浓厚兴趣,深得钢琴家弗勒 维尔夫人喜爱。弗勒维尔夫人免 费教他学习钢琴,直到德彪西11 岁考入巴黎音乐学院后,还为他 负担了大部分学费。在音乐学院 上学时,德彪西虽然刻苦用功, 许多功课都不错,还得过奖,但 他自己却深不满足。他觉得音乐 学院的教学过分保守拘古,与他 内心的创新要求相去甚远。
1880与1881年间的暑假中,德 彪西应梅克夫人邀请在她家的三重 奏团中演奏钢琴,同时担任她孩子 们的音乐教师。旅居俄国使德彪西 有机会接触到了一大批格调新颖的 俄罗斯作品,穆索尔斯基的大胆探 索尤其令他折服。他在俄罗斯作曲 家们的心目中也留下了很好的印象。 柴科夫斯基在给梅克夫的人信中说: ‚德彪西的面容和他的手,使人想 起少年时代的‘钢琴之王’——安 东·鲁宾斯坦。愿上帝赐福于他, 使他能够像钢琴之王那样,一生幸 运。‛
1879年,德彪西经由老师介 绍,认识了梅克夫人。梅克夫人 从小喜欢音乐,文化素养很高。 丈夫死后,留下一大笔积蓄,她 深居简出,除了独自坐在包厢中 听音乐会外,什么地方也不去。 她虽然非常富有,但却感到寂寞 孤独,音乐成了她生命中不可缺 少的寄托。她常常邀请一些音乐 家来家作客、演奏,并常常帮助 贫困的音乐家。她与柴科夫斯基 的情谊已成为传世美谈。
19世纪末的法国,正处于各种 思潮纷纷涌现的时期。在巴黎文学 艺术界最盛行的是文学上的象征主 义和绘画上的印象主义。所谓象征 主义是由当时法国诗人马拉美等倡 导发展起来的。他们不主张在创作 中直接表达感情,更不屑于描写客 观现实;他们过分重视语言的形式 美,把大量注意力都集中在语言本 身的音韵起伏上,甚至不惜牺牲语 言概念上的清晰。他们的诗作让人 读来铿锵有力,朗朗上口,但又往 往不知所云。
1885年以后,德彪西 认识了象征派诗人马拉美。 马拉美家中常常聚集着许 多年轻的艺术家,尤其是 诗人和画家。他们每星期 二都在一起热烈地探讨艺 术问题,思想非常活跃。 德彪西乐此不疲,每会必 到。
1889年,在巴黎举行的 国际博览会上,德彪西接触 到了亚洲地区的东方民间音 乐。这些音乐不曾受过西方 音乐的影响,它们有着完全 不同的文化背景,出自完全 不同的文化土壤。德彪西十 分喜爱这些来自远方异国的 音乐文化,从中受到十分深 刻的启发。
► 它表现了“大海”的景色及其富有动态的性格,
并通过整个乐队的不同音区,极为强烈地表现 出“大海”中各种画面的色彩。乐曲在时间和 空间上给人以完整的“海”的印象和对海的幻 想。
音乐并不以描述实物为主,但是一些音乐作品却的确是应情应景 而写的。这些音乐被称为标题音乐。而印象主义音乐作品几乎都 是标题音乐。这意味着这些作品会以风景,诗歌或者是图像为题, 例如德彪西的《大海》。 一如印象主义绘画,倾向于描绘物体的光和色,而非其清晰的轮 廓,这样的作品给人以梦幻,印象或是暗示的感觉。
在印象主义思潮的推 动下,在东方音乐的影响 下,他渐渐在作品中更强 调音响在一瞬间给人的听 觉印象,强调各个个别音 响之间的相互对比和不断 变化,并且在相当程度上 模糊了在传统音乐中占突 出地位的旋律轮廓线和明 确的音响连接逻辑。
德彪西对传统音乐作了许多大 胆革新。之所以只有他敢这样做, 也许是因为任何一个音乐家都不曾 有过他这样的一双敏锐的耳朵:德 彪西实际上比一般人听得见更多的 泛音。正像一种颜色往往是由一些 别的颜色组成的那样(紫=蓝+红, 橙=红+黄,等等),一个音往往也 是 由许多音组合而成的。各种音是 由空气中的各种振动引起的,而正 如我们从希腊的单弦琴上看到的那 样,一个音是高还是低,要看振动 有多快。
1884年,德彪西因合唱 《浪子》获得罗马大奖。按照 规定,获此奖者将由政府派送 意大利学习4年。第二年,德 彪西入学罗马的法兰西学院。 居此期间,他完成了早期的两 部重要作品:清唱剧《中选的 小姐》和管弦乐《春》。这两 部作品已清晰地显示出德彪西 的创新意向,于是引起校方的 反感。从此,校方拒绝上演他 的作品。
聆听《大海》
尤其值得提到的是德彪西的交响素描《大海》。德彪西 从少年时代起就非常喜欢大海,中年时,他每年夏天必 赴海滨避暑。大海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为他带来 了丰富的灵感。交响素描《大海》由三个乐章组成: 《海上的黎明到中午》、《波涛的嬉戏》和《风与海的 对话》。1905年首演时,反应平平。1908年由德彪西亲 自指挥再度上演时,却赢得了高度的赞誉。
• (1) 管弦乐曲: 《春》(1886); 《牧神午后前奏曲》 主要作品 (1894); 《夜曲》 (1899); 《大 海》(1905); 《意 象》(1912). • (2) 室内乐: 《弦乐四重奏》(1893); 《大提琴奏 鸣曲》(1915); 《长笛、中提琴和 竖琴奏鸣曲》 (1915); 《小提琴奏曲》(1916-1917). • (3) 钢琴曲: 《贝加莫组曲》(1905); 《钢琴曲》 (1901); 《版画》(1903); 《意象 》(1905和1907); 《儿童园地》(1908); 《前奏曲》(卷I:1910,卷 ii:1913); 《练习 曲》(1915); 《白与黑》,供两架 钢琴演奏(1915). • (4) 合唱作品: 《浪子》(1884); 《中选的小姐》 (1888); 《圣塞巴斯蒂安之殉难》 (1911). • (5) 歌剧: 《佩利亚斯与梅丽桑德》(1902).
印象主义,是当时一个画派 的名称。在一批青年画家1874年 举行的一次画展中,有一幅题为 《日出印象》的作品,这个流派 因以得名。印象主义者的画强调 物体在一瞬间给人的视觉印象以 及在这一瞬间物体周围的色彩光 线变化。他们在作品中,用多变 的线条和模糊的色调取代了传统 绘画中所要求的清晰的轮廓和明 确的色彩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