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歌行优秀教案设计
2024年曹操《短歌行》优秀教案(通用

2024年曹操《短歌行》优秀教案(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中的《短歌行》,该诗歌为建安文学代表人物曹操所作。
教学内容包括:理解《短歌行》的背景及诗歌主题;分析诗歌的韵律、意象、修辞手法;品鉴诗歌的情感表达。
二、教学目标1. 掌握《短歌行》的基本内容,了解曹操及其诗歌背景。
2. 分析并欣赏《短歌行》的韵律美、意象美、修辞美,提高审美能力。
3. 体会诗人情感,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珍惜时光的品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分析《短歌行》的修辞手法及情感表达。
教学重点:理解诗歌内容,欣赏诗歌的艺术美。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课本、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古风音乐,引导学生进入古代诗歌的意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背景:介绍曹操及其诗歌背景,让学生了解《短歌行》的创作背景。
3. 诵读诗歌:全班同学齐读《短歌行》,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4. 分析内容:引导学生分析诗歌中的意象、修辞手法,深入理解诗歌内容。
6. 例题讲解:分析一道关于《短歌行》的鉴赏题目,讲解答题技巧。
7. 随堂练习:布置一道关于《短歌行》的练习题,学生当堂完成,教师点评。
六、板书设计1. 《短歌行》2. 内容:作者:曹操背景:建安文学意象:秋、露、月、星修辞:比喻、对仗、夸张情感:珍惜时光、奋发向前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结合《短歌行》的内容,分析其意象特点及修辞手法。
2. 答案示例:诗歌通过描绘秋夜星空、霜露等意象,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修辞手法主要有比喻、对仗、夸张等,如“人生几何,对酒当歌”运用了比喻手法,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感慨。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环节,提高了学生对《短歌行》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但在课堂互动方面,可以进一步增加学生的参与度。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曹操的其他诗歌作品,了解建安文学的特点,提高古诗文鉴赏能力。
《短歌行》优秀教案设计

《短歌行》优秀教案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理解《短歌行》的创作背景及作者曹操的历史地位。
分析《短歌行》的文学特点,如韵律、意象、修辞等。
解读《短歌行》中的主题思想及情感表达。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运用文本分析法,解读《短歌行》中的意象与情感。
借助历史背景资料,深入理解《短歌行》的创作背景。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曹操的雄才伟略及其对国家、民族的忠诚与担当。
体味《短歌行》中的爱国情怀,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学会在现实生活中积极面对困难,坚定信念,追求理想。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教学重点《短歌行》诗词的字词解释与翻译。
《短歌行》的文学特点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2.2 教学难点解读《短歌行》中的意象与情感。
理解曹操的雄才伟略及其对国家、民族的忠诚与担当。
2.3 教学准备准备《短歌行》文本及相关注释、翻译资料。
收集曹操的历史背景资料,如生平、事迹、著作等。
2.4 教学过程介绍曹操的历史地位及其文学成就。
引导学生朗读《短歌行》,感受其韵律美。
分析《短歌行》的文学特点,如意象、修辞等。
解读《短歌行》中的主题思想及情感表达。
第三章:教学方法与策略3.1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短歌行》的内涵。
运用案例分析法,对比分析《短歌行》与其他诗词的异同。
采用小组合作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2 教学策略以情境教学法,让学生感受《短歌行》创作的历史背景。
运用启发式教学法,激发学生的思维与创造力。
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习成果。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过程性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提问中的参与程度及表现。
评估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团队协作能力及成果。
4.2 终结性评价考试或测验:考察学生对《短歌行》的理解、鉴赏能力。
作文或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短歌行》主题思想的感悟与运用。
4.3 评价标准过程性评价:积极参与、表现出色、团队协作能力强。
2024年曹操《短歌行》教案(通用

2024年曹操《短歌行》教案(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中的《短歌行》,该诗歌为东汉末年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曹操所作。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分析《短歌行》的篇章结构,详细讲解诗歌的语言、意境、情感,以及了解曹操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短歌行》的诗意、意境和情感。
2. 分析曹操的写作技巧,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 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忧患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曹操的写作技巧及其所表达的情感。
重点:分析《短歌行》的诗意、意境和情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PPT、黑板。
2. 学具:教材、《短歌行》课文、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电视剧《三国演义》中的曹操片段,引入曹操的形象,激发学生对曹操的兴趣。
2. 课文阅读:学生齐读《短歌行》,教师提问学生关于诗歌的整体感受。
3. 诗意解析:分析诗歌的篇章结构,讲解诗中的关键词语,如“人生几何”、“对酒当歌”等。
4. 情感分析:结合曹操的生平和创作背景,引导学生体会诗中所表达的忧患意识和爱国情怀。
5. 例题讲解:分析《短歌行》中的一句诗句,如“譬如朝露,去日苦多”,讲解其修辞手法和表达效果。
6. 随堂练习:让学生结合诗意,仿写一句诗句,并进行互相交流。
六、板书设计1. 《短歌行》2. 章节内容:诗意解析、情感分析、写作技巧3. 重点:忧患意识、爱国情怀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结合《短歌行》的诗意,谈谈你对曹操的认识。
2. 答案要求:观点明确,论述合理,不少于200字。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是否有效地引导学生体会诗歌的情感,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曹操的其他诗作,进一步了解曹操的文学成就。
重点和难点解析:1. 诗意解析中的关键词语理解。
2. 情感分析,尤其是曹操的忧患意识和爱国情怀。
3. 例题讲解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效果。
2024年曹操《短歌行》优秀教案(通用

2024年曹操《短歌行》优秀教案(通用一、教学内容本教案选自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二单元“诗歌”,具体内容为曹操的《短歌行》。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深入了解《短歌行》的背景、意义、艺术特色以及诗歌的表现手法。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短歌行》的背景,把握诗歌的主题思想,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领会作者的情感表达。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诗歌鉴赏能力和文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曹操的豪放情怀,激发学生对古典诗歌的热爱,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诗歌的艺术特色分析,如对仗、用典、意象等。
2. 教学重点:《短歌行》的主题思想、情感表达及表现手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播放古风音乐,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古典诗歌的魅力,引出《短歌行》。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短歌行》,了解诗歌的背景,理解诗歌内容,感受作者情感。
4. 例题讲解:以“对仗”为例,讲解其特点及作用,引导学生运用到其他诗句的分析中。
5. 随堂练习:让学生选取一句诗句,分析其艺术特色,并分享自己的感受。
六、板书设计1. 《短歌行》2. 诗人:曹操3. 主题:豪放情怀,忧国忧民4. 艺术特色:对仗、用典、意象5. 教学重点:背景、主题、艺术特色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短歌行》中的意象,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2. 答案示例:意象分析:《短歌行》中的意象丰富,如“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等。
这些意象展现了曹操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理想的追求。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方法。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曹操的其他作品,如《观沧海》、《龟虽寿》等,进一步了解曹操的诗歌创作特点。
同时,鼓励学生参加诗歌朗诵、创作比赛等活动,提高诗歌鉴赏和创作能力。
《短歌行》优秀教案

《短歌行》优秀教案《短歌行》优秀教案(通用10篇)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
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店铺整理的《短歌行》优秀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短歌行》优秀教案篇1教学目标:通过诵读和分析讨论,体味《短歌行》“忧”而奋发、慷慨悲凉的思想感情;希望能为学生学习古诗文提供一个一般性的样例(诵读熟悉-解决词句疑难-领悟思想情感-诵读巩固)。
教学设想:1、贯彻两个思想:诵读是基础,尽量让学生自己讨论分析。
2、本诗的思想感情还是较明显的,但如何深入理解,却是个难点;应该通过分析曹操的生平、为人及写作背景来评析,给学生一些相关的补充阅读材料是必要的。
3、全课教学分为三块:初步体味(熟悉内容),深入体味(讨论分析其思想感情),巩固体味(诵读、听音乐)。
深入体味部分用三个问题来结构(你对诗中哪个句子有感触?“忧”、“求贤”各为了什么?曹操何许人也?)。
教学过程:一、熟悉诗歌1、导入:导语:(指黑板)这个人大家认识吗?我们在初中的课文《青梅煮洒论英雄》中曾和他见过,《三国演义》电视剧播出后,大家和他也就频频见面了。
《短歌行》大家听过吗?在《三国演义》的赤壁之战中,就有一段曹操“横槊赋诗”的场面,唱的就是这首《短歌行》;同学们谁会唱这首歌吗?――我会,我给唱唱看好吗?自唱《短歌行》。
(过渡语:遇到古诗文,我们怎样进行学习呢?首先是不管三七二十一,先把它背下来再说)2、要求学生用5分钟的时间来背诵全诗,之后齐声背诵。
(过渡语:……接着再来解决古诗文中的疑难问题)3、解决难懂的字词句(要求学生参看注解,提出不懂之处,一起解决。
如“譬如朝露,去日苦多”,如“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如“呦呦鹿鸣,食野之苹”,如“月明星稀,乌鸦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4、叫2个学生个读诗歌。
分别叫他们说说自己为什么要这样读诗。
再指出其优缺点。
短歌行教案(共25篇)

篇1:短歌行教案【目标】1、反复诵读,读懂诗意,读出诗情。
2、品味语言,鉴赏写作手法,体味忧情。
【教学重点】以“忧”为线索,揣摩诗歌情绪变化,体味忧情鉴赏诗歌的写作技巧。
【教学难点】运用典故及点化诗句表达感情的技巧。
【教学方法】朗读品味法、设疑讨论法、合作探讨法【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俗话说:“乱世出英雄。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豪杰并起,最终形成了三国鼎立的局面。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说到三国英雄,人们往往首先想到孙权、周瑜、诸葛亮等人。
苏轼推崇周瑜,“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念奴娇?赤壁怀古》);辛弃疾崇拜孙权,“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唐代大诗人杜甫仰慕诸葛亮,他在《蜀相》中这样赞美诸葛亮的功绩:“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陆游也以诸葛亮自况,“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周瑜等人固然称得上英雄,但人们却忽略了一个重要人物,曹操。
曹操在东汉末年“挟天子以令诸侯”,曾是中国北方的实际统治者,是一个在当时叱咤风云的人物。
他堪称英雄,但历来得到的评价并不高。
易中天教授在百家讲坛概括了人们对他的三个称谓:英雄、奸雄、奸贼。
那么曹操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二、知人入诗,了解背景1、曹操简介曹操(155-220),字孟德,小名阿瞒,沛国谯郡(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年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他“外定武功,内兴文学”:统一中国北方;他知人善察,唯才是举;也是建安文学的开创者和组织者。
但历来人们对他毁誉参半。
当年,汝南名士许劭(三国曹魏时名士,喜评人物,)称之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陈寿在《三国志》中:“抑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
”戏曲舞台上常把曹操塑造成白脸奸臣,成为一个阴险、残忍、狡诈、狠毒的人物。
我们应站在历史的高度看待曹操这一历史人物,承认他对历史的推动作用,肯定他的贡献。
曹操《短歌行》优秀教案 (菁选精选5篇

曹操《短歌行》优秀教案(菁选精选5篇曹操《短歌行》优秀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掌握《短歌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2、体会诗人曲折表达自己渴望招纳贤才以建功立业的心情。
教学重难点:1、诗人怎样抒发自己的“忧”。
2、引用诗句、妙用比喻、巧用用典故来表达感情的技巧。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电影《天下无贼》中,葛优有这样一句经典台词:21世纪什么最贵?人才!的确如此,当今时代是个人才竞争的时代,那么在群雄纷争的三国时期,被称为“治世之能臣”的曹操又是怎样对待人才的呢?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进他的《短歌行》,体会他求贤若渴的心情!二、解题“短歌”是汉乐府的一个曲调名称,短歌、长歌,因歌词音节的长短区分。
一般说长歌比较热烈奔放,而短歌的节奏比较短促,低吟短唱,适于抒发内心的忧愁和苦闷。
行,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
三、知人论世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先后击败吕布、袁术等豪强集团,又在官渡之战一举消灭了强大的袁绍势力,并北征乌桓,统一了北方。
建安十三年冬天,曹操亲率八十三万大军,饮马长江,欲一举荡平“孙刘联盟”,统一天下。
赤壁之战前夕,曹操在江上设酒置乐,款待文武众将,饮至半夜,忽闻鸦声往南飞鸣而去。
年过半百的曹操感此景而横槊赋诗,吟唱了这首千古名作——《短歌行》。
(下面,让我们穿越历史的天空,回到三国,与曹操对话。
)四、朗读课文,整体感知1、营造氛围:播放电视剧《三国演义》曹操吟唱《短歌行》片段。
(鲍国安的吟唱,慷慨悲凉,扣人心弦。
曹操当年是不是也是这么唱的?请大家注意,《短歌行》这首乐曲在东汉时期是怎么个唱法已经失传了,鲍国安演唱的《短歌行》是现代人重新谱曲演唱的。
)(指出版本的区别,见幻灯片。
)2、检查预习:指名学生朗读。
(请其他同学认真听,看有无读错的字音。
)3、教师范读或播放名家诵读。
学生齐读课文。
4、大家已经初步熟悉了课文,本诗的感情基调是怎样的?从哪些诗句可以看出?明确:忧(板书)——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忧从中来5、全诗充满了诗人的“忧思”、“忧愁”、“忧虑”,由此引发读者的思考。
《短歌行》教案大全

《短歌行》教案大全第一首诗通过宴会的歌唱,以沉稳顿挫的笔调抒写诗人求贤如渴的思想感情和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第二首诗借礼赞周文王、齐桓公、晋文公坚守臣节的史事,申明自己只有扶佐汉室之志,决无代汉自立之心。
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短歌行》教案大全,希望大家喜欢!《短歌行》教案大全一教学目标:1.体会曹操四言诗的语言风格特点。
2.分析、品读诗中的人物形象和人物感情。
3.学习、鉴赏诗歌的艺术手法和表达效果。
4.理解诗中重要的文言知识点,背诵《短歌行》。
教学重点:1.分析、品读诗中的人物形象和人物感情。
2.学习、鉴赏诗歌的艺术手法和表达效果。
教学难点:1.曹操的真挚感情与高尚情操。
2.丰富学生的诗歌积累与文化素养。
教学方法:品读法课时安排:教学过程:一、导语: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群雄并起,纷争不断,各路英雄各显神通,意欲荡平宇内,一统天下。
《三国演义》第四十八回当中,有这样一个情节:建安十三年,即公元208年,正值赤壁大战的前夕。
曹操带领文武将士,陈兵江上。
这天夜里,月光皎洁,风平浪静,澄江如练。
曹操与诸将士饮酒狂欢,纵论天下。
此情此景,曹操来了兴致,取槊立于船头,满饮三杯,在将士面前慷慨高歌,他所唱的就是后来流传千古、脍炙人口的《短歌行》。
二、老师范读:(配乐朗诵,背景音乐《英雄的黎明》,老师亲自上场,如陶醉状,深情诵读)三、学生齐读:这《短歌行》本来是古乐曲的名称,属于汉乐府旧题。
曹操的《短歌行》,虽然借用了乐府旧题,抒发的却是自我的情感。
这种运用乐府旧题来补做新词的诗歌,就是所谓的“拟乐府”。
曹操传世的《短歌行》共有两首,其中,这一首名气最大,流传最广。
全诗一共四节,每一节八句,层层递进,情感浓烈,含蓄婉转,意蕴深长。
下面有请同学们一起来品读一下。
四、分节品读:1.品读第一节:(教师点评并提问)诗人一开篇就表现出一副愁苦不堪的样子。
一边享用美酒佳肴,一边慷慨高歌。
此情此景,按理说应该让人感到快乐,可是曹操却以悲凉的情调发出了“人生几何”的感叹,情绪的这个陡转,好像有些突兀。
《短歌行》教案(精选15篇)

《短歌行》教案《短歌行》教案(精选15篇)作为一名教职工,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
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短歌行》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短歌行》教案1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颠覆曹操作为奸臣逆贼的形象。
2、背诵诗歌的第一小节。
3、分析作者的忧思之情。
过程与方法:1、多朗读,从朗诵中感知诗歌的意思。
2、捉住能表现作者心情的字如“忧”,进行赏析。
情感态度价值观:1、感知曹操的远大志向和英雄形象。
2、培养高中的独立评价能力。
教学方法:美读法、讨论法、启发诱导法。
教学方式:多媒体教学。
教学课时:一课时。
导入:同学们有看过三国演义的吗?在三国演义里曹操是什么样的形象?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这样评价曹操:治世之能臣,乱世之枭雄。
现在同学们看这幅图片,只这是京剧中曹操的形象,同学们曹操的脸有什么特点?白色的。
那位同学知道京剧中白色代表什么类型的人。
代表的是阴险奸诈的人。
展示《观沧海》的幻灯片。
二、学习文本。
带着对曹操诗歌的这种感受,我们一起学习曹操的另一首非常著名的诗歌《短歌行》。
1、朗读,先让学生朗读一遍,从朗读中检查他们的预习情况,对诗歌的把握如何?然后播放录音,让学生感受一下,别人是如何朗读短歌行,注意感情的轻重舒缓。
预设:在让学生听完朗诵之后再读一遍。
小结朗读:同学们读得很流畅,但感情把握不到位,这是因为诗歌离我们的年代比较久远,所以对于它所表达的情感可能把握得不够到位,那我们就深入地了解一下诗歌,请同学们看一下这首诗中,最能体现出作者心情的是什么词?预设回答:忧2、范仲淹登岳阳楼的时候为国为民,发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一代丞相的情怀,那同学们看一下曹操他忧的对象是什么?先不着急回答,我们说这首诗总共有两段,但是我们还可以把这两段分为四节,所以我们先来齐读第一节(从开头至唯有杜康)女生读一句,男生读后一句,我们先把这一小节读一下,从中看作者“忧”什么?预设:忧的是人生苦短。
[总结范文]短歌行教案6篇
![[总结范文]短歌行教案6篇](https://img.taocdn.com/s3/m/8eb74b5ef242336c1eb95ec9.png)
[总结范文]短歌行教案6篇短歌行教案短歌行教案(一):教学目标:1.掌握《短歌行》的思想资料和艺术特色。
2.背诵本诗歌。
3.态度与价值观:教学难点:①《短歌行》中,运用典故及引用诗句表达感情的技巧。
②透过诗歌的语言把握诗歌的意境。
教学重点:体会诗人曲折表达自己渴望招纳贤才以建功立业的情绪。
教学方法:①点拨法:以点带面,抓住关键诗句进行点拨②诵读法:反复诵读,逐步加深对诗意的理解教学用具:磁带、录音机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语:“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三国演义》卷首词)在历史的大浪淘沙中,有多少英雄能够经得起历史的千淘万漉而流芳百世呢?曹操就应是三国时代留下了浓重一笔的人物,请同学说说自己所了解的曹操:老师总结,并启发他们去联系:我们学过他的《观沧海》东临碣石,以观沧海…..还有《龟虽寿》神龟虽寿,猷有竟时。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而《三国演义》中的曹操是个奸雄的形象,如曹操借刀杀祢衡杨修等,曹操的名言就是“宁教我负天下人,天下人不可负我”。
所以后人觉得曹操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京剧中曹操的白脸形象(在戏剧中白脸代表坏人),其实小说戏剧不必须能全面反映曹操的性格,历史上真实的曹操也许不像小说戏剧当中所描述的那样奸诈、阴险、嫉妒。
二、解题1.写作背景建安十三年,曹操率大军南下,列阵长江,想一举消灭孙权和刘备的势力.赤壁大战前夕,酒宴众文武,喝酒到半夜,忽然听到乌鸦声往南飞鸣而去,曹操感此景而持长矛唱《短歌行》.此诗格调高远感情丰富,是诗人内心世界的真实写照,哪位同学先自告奋勇朗读一下这首诗呢2.作者简介曹操,东汉末年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作为政治家:曹操二十岁被举为孝廉,参加镇压黄巾起义,起兵讨伐董卓,先“挟天子以令诸侯”,后削平吕布等割据势力。
官渡之战大破河北割据势力袁绍后,成为北方势力最强的军阀,并逐渐统一了中国北部。
《短歌行》教学设计(最新9篇)

《短歌行》教学设计(最新9篇)短歌行优秀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诵读并背诵全诗2、培养学生穿透诗文把握文章内涵的能力3、教育学生自觉珍惜时间,树立远大志向教学重点:1、体会一个政治家身处动乱时代的人生感受及求贤若渴的情怀2、熟背全诗教学难点:引句、比兴等艺术手法的运用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点拨法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以前,我们学过曹操的两首诗歌──《观沧海》和《龟虽寿》。
从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位胸怀天下、壮志凌云的英雄。
今天我们来学习他的《短歌行》,进一步体会诗人的英雄气慨。
二、作者简介曹操(155~220),字孟德,小名阿瞒,沛国谯郡(今安徽亳县)人,东汉末年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他“外定武功,内兴文学”:统一中国北方;他知人善察,唯才是举;也是建安文学的开创者和组织者。
曹操诗歌现存20余首,大致分为两类。
①有的反映当时社会动乱,军阀混战给人民带来的灾难。
如《蒿里行》:“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②有的抒发个人的政治理想和抱负。
如《步出夏门行龟虽寿》:“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建安文学:建安是汉献帝的年号,建安文学以诗歌成就最为显著,此期许多作品反映当时社会的动乱和人民流离失所的痛苦,体现了要求国家安定统一的愿望和理想。
其情调慷慨悲凉,语言刚健有力,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建安诗歌的这种杰出成就和特色,形成后来被称为“建安风骨”的传统。
代表作家:“三曹”:曹操及其子曹丕、曹植。
“建安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幹、阮瑀、应玚、刘桢;七子中成就最高者是王粲。
女作家蔡琰(字文姬)。
三、朗读全诗,整体感知1、生大声自读全诗读时要尽量以“曹操的身份”来朗读2、指明学生朗读(师生点评)3、老师范读学生思考这首诗的内容4、解题:从文题就可看出本文属歌行体,一般篇幅较长,本诗共三十二句,每四句为一章,每两章为一节,共分八章四节《乐府题解》根据《古诗》“长歌已激烈”,曹丕《燕歌行》“短歌微吟不能长”,认为长歌、短歌是指歌声长短而言一般说,长歌比较热烈奔放,而短歌的节奏比较短促,低吟短唱,适于抒发内心的忧愁和苦闷四、品鉴诗歌的思想内容及情感请同学们把诗歌自由诵读一遍,然后结合课下注释,揣摩诗意。
短歌行的教案(精选5篇

短歌行的教案(精选5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材《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四章《诗海泛舟》中的《短歌行》。
内容包括诗的朗读、理解、鉴赏以及创作背景介绍。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短歌行》的基本内容,理解诗的意境和主题。
2. 培养学生的诗歌朗读和鉴赏能力,提高文学素养。
3. 引导学生了解作者曹操的生平和创作背景,增强对文学史的了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诗的意境和主题,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2. 教学重点:朗读、理解和鉴赏《短歌行》。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多媒体播放《短歌行》的朗诵视频,让学生初步感受诗的韵律美。
2. 课堂讲解:(1)介绍作者曹操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逐句解析《短歌行》的诗意和主题。
3.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诗中所描绘的景象和情感。
4. 例题讲解:讲解《短歌行》中的难点句子,如“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5. 随堂练习:让学生模仿诗句,创作一首五言绝句。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熟读并背诵《短歌行》。
(2)分析诗中的意境和主题,写一篇300字左右的鉴赏文章。
2. 答案:(1)背诵要求:流利、有感情。
(2)鉴赏文章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语言流畅。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教师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自我反思,找出不足之处,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2. 拓展延伸:(1)推荐学生阅读曹操的其他诗作,如《观沧海》、《龟虽寿》等。
(2)组织一次诗歌朗诵比赛,提高学生的诗歌朗读能力。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深入了解《短歌行》的艺术魅力,激发学生对古典诗歌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同时,注重课后反思和拓展延伸,为学生的诗歌学习之路奠定坚实基础。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目标的设定2. 教学难点的把握3. 实践情景引入的设计4. 例题讲解的深度5.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和答案的指导性6.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实际效果一、教学目标的设定1. 知识与技能:学生应掌握《短歌行》的基本内容,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诗歌,并理解诗的意境和主题。
曹操《短歌行》优秀教案 (菁选优秀7篇

曹操《短歌行》优秀教案(菁选优秀7篇《短歌行》优秀教学设计篇一一、教学设计的说明《短歌行》是新课标高中语文第二模块第二单元第四篇课文。
在这之前,学生按照我国古代诗歌的发展历程,先后学习了《诗经》两首、《离骚》和《孔雀东南飞》,已经从多个角度对中国古典诗歌有了初步的认识和理解。
在这基础上,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首建安文学的代表作。
二、教学目标的确立依据《新课标》的要求,这节课应达到以下目标:体现在知识和技能方面的是了解魏晋诗歌的基本特征,深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掌握相应的表现手法,从而培养学生初步鉴赏诗歌的能力。
体现在过程和方法方面的是通过诵读、讨论、赏析、点拨,领悟诗人在作品中表现的思想感情,引发联想,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体现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的是体会古典诗歌的意境美和节奏美,教育学生要自觉珍惜时间,要拥有宽广的胸襟,树立远大的志向。
基于上述“三维目标”,我确立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把握诗歌的主旨,揭示诗人的创作目的,从而更好地理解这首诗,体会作者在作品中的思想感情。
难点:针对学生在诗歌鉴赏方面表现手法掌握不好的现状,我们把难点定在探究这首诗的表现手法上。
教学方法:①诵读法:反复诵读,逐步加深学生对诗意的理解②讨论法: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和集体探究,得出答案③点拨法:以点带面,抓住关键诗句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拨三、教学过程1、激发兴趣,导入新课《三国演义》第四十一回,常山赵子龙于曹营几十万大军中救出吴蜀后主刘禅,曹操在景山顶上看到赵云无比威猛,于是感慨道:“真虎将也!吾当生致之。
”正是曹操的这句话我们看到了赵子龙单骑救主的义举。
这是小说中曹操爱惜人才的生动体现。
今天,我们共同走进曹操的诗作,看看其内心深处是如何渴求贤士的,感受一下他作为政治家的抱负和情怀。
2、曹操简介曹操(155—220),字孟德,小名阿瞒,沛国谯郡(今安徽亳县)人,东汉末年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他横扫黄河两岸,统一中国北方;他知人善任,唯才是举;他“外定武功,内兴文学”,对历史的发展有不可泯灭的功勋。
短歌行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短歌行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短歌行教案教学设计1短歌行教案教学设计短歌行是一种中国古代诗歌形式,具有独特的音乐性和节奏感。
通过短歌行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诗歌欣赏能力,认识文化传统,培养语言表达能力等方面的能力。
下面是一份短歌行的教案教学设计,带领同学们领略古代诗歌的魅力。
一、教材分析本单元主要内容为中国古代诗歌形式短歌行。
选择范围为唐代及以下,也可参照明清时期的创作方式等。
本单元突出音乐性和韵律感,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古代诗歌的形式特点和文化内涵。
二、教学目标1.了解短歌行的定义和历史背景。
2.掌握短歌行的构成和表达技巧。
3.感受短歌行的音乐性和韵律感。
4.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技巧。
5.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
三、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10分钟)有哪些学生想过发言?请提一提,提一提关于唐代的一些知识以及古诗词类知识。
随着同学的发言,导入短歌行中国古代的诗歌形式。
第二步:引入(15分钟)介绍短歌行的定义、历史背景和特点。
※ 传统意义上的短歌行,在中国南北朝和隋唐时期,是一种唱词的形式,主要表现青春文、婚嫁、美景、离别等方面的感情。
其特点是传唱广泛,曲调流畅,音调起伏较大,韵律紧凑。
※ 现代意义上的短歌行,是指古韵律诗的一种,主要尝试推翻传统韵律并保留极简,通俗的韵词和韵律结构,以及弱化态度和形式上的复杂性。
这种诗体形式流行于1980年代末期和1990年代初期,形成了一种独立的文学流派。
第三步:分组讨论(20分钟)将学生分为小组,组数根据情况而定。
提供几篇优秀短歌行的诗歌,让同学们自主分析和讨论一下这篇诗詞的诗学特色和表达方式。
鼓励同学将表达方式用自己的语言再次表达,且每一个小组需要选择一个代表,将此次小组的研究成果向全班呈现,并在完成呈现之后分享对方发言的感想。
第四步:语句互通(35分钟)假设每个学生都写一句五言短歌行,随后教师将会挑选其中几句,让同学们以此为素材各自组合,再共同合成一首短歌行诗,以上一句五言续用四言的方式结束。
短歌行教案(优秀6篇)

短歌行教案(优秀6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预备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精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我们应当怎么写教案呢?这次秀丽的我为您带来了短歌行教案(优秀6篇),假如对您有一些参考与挂念,请共享给最好的伴侣。
短歌行教案篇一一、教学目标1、学问与技能:(1)找到本诗的诗眼“忧”,了解诗歌创作背景,结合知人论世,以意逆志的方法分析诗人人物形象和诗歌情感(2)简洁了解建安风骨和歌行体的特点,学习并把握诗歌鉴赏中常用手法:比兴、用典等2、过程与方法:通过情境创设、新旧学问联想、师生共读、反复吟诵等方式进行文本学习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带领同学感受曹操作为一代枭雄在乱世的豪情壮志和求贤若渴的心情,引导同学树立时不我待、应有担当的人生价值观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曹操的“三忧”(人生苦短,求贤不得,功业难成),体会诗人对时间易逝的感慨,对贤才的渴求和渴望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教学难点:把握诗歌中的意象和使用的用典、比兴的手法三、教学过程(一)导入你了解曹操这个历史人物吗?我们在中学语文教材中学习过曹操的哪些诗句?《观沧海》《龟虽寿》结合你之前的阅读经受,曹操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可从名著、电视剧等分析)鲁迅先生曾于1927年指出:“我们讲到曹操,很简洁就联想起《三国演义》,更而想起戏台上那一位花面奸臣,但这不是观看曹操的真实方法。
”又说“曹操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个英雄。
”由于曹操这一历史人物的确具有多重性,要还其真实面目我们必需用辩证的方法看待问题,才能得出实事求是的结论。
今日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当年曹操夜宴群雄,横槊赋诗时所吟唱的《短歌行》,从一个侧面来了解一下这个有争议的历史人物。
解题:1诗歌体裁:歌行体“行”是诗歌体裁的一种,常与“歌”并称,可配乐唱歌,汉魏以下的乐府诗常题名为“歌”或“行”。
“长歌”“短歌”都是汉乐府中的曲调名称,依据歌词音节长短进行划分,通常长歌吵闹奔放,短歌低吟短唱,所以我们可以从音律节奏和风格来推断长短歌行。
曹操《短歌行》优秀教案(精选6篇)

曹操《短歌行》优秀教案(精选6篇)部编版高一上册语文第七课《短歌行》课文原文篇一短歌行曹操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阔谈讌,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短歌行》篇二一、说教材地位与内容《短歌行》是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2第二单元第8课《诗三首》中的第二首。
这个单元主要是学习从先秦到南北朝时期的诗歌。
单元内容包括:《诗经两首》、《离*》、《孔雀东南飞》、《汉魏晋诗三首》,是高一新生继必修1第一单元学习中国现代诗歌的基础上又一关于诗歌学习的阶段。
而《短歌行》是魏时曹操以乐府旧题创作的一首四言诗,它虽然继承了汉代乐府的传统,但面对人生苦短却一扫两汉时期及时享乐的腐朽诗风,代之以新鲜的现实内容——政治理想的高扬,建功立业的欲望,强烈的个性,都体现了魏晋时代文人的创作风格。
学习它对中学生思想道德及人生价值取向有着正面的教育意义。
二、说教学目标“阅读鉴赏”是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的主体。
新课标对这部分的要求是学生能在鉴赏活动中,不断充实精神生活、完善自我人格,提升人生境界;并能用普通话流畅地朗读,恰当地表达出文本的思想感情和自己的阅读感受,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所以教学大纲和教材都强调高中语文诗歌鉴赏单元的教学必须以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品质为主,教学重点必须放在如何指导学生阅读鉴赏这方面。
根据《课程标准》,教材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基本学情,特制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1、知识与技能:(1)、能用普通话流畅地朗读诗歌;(2)、理解曹操“忧”的内涵,感受诗歌的情感变化;(3)、学习并掌握诗中运用比兴、典故等表现手法的鉴赏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情境创设,反复诵读、质疑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感受文本,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方法归纳等学习能力。
短歌行公开课优秀教案

短歌行公开课优秀教案范文(精选5篇)短歌行公开课优秀教案1【教学目标】1、品味诗中表现出来的求贤若渴的思想2、提高学生的古诗词鉴赏能力3、培养高尚的品德情操【教学方法】诵读鉴赏,讨论分析【教学设想】通过诵读、分析讨论,体味《短歌行》“忧”而奋发、慷慨悲凉的思想感情。
【教学课时】一课时【具体教学步骤】一、作者介绍曹操(155---220)字孟德,小名阿瞒,是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
他实行“唯才是举”的政策。
“挟天子以令诸侯”。
“外定武功,内兴文学”,对历史的发展有不可泯灭的功勋。
曹操有很高的艺术修养。
他的乐府诗继承汉乐府民歌“缘事而发”的现实主义精神。
其诗语言质朴,情感深沉,格调苍凉悲壮,有很高的艺术性。
有《曹操集》。
二、写作背景赤壁大战前夕,在曹军用铁锁连舟之后,曹操看着大军威武的气势,以为不日就可扫平四海,统一中原,不禁喜从中来,于是备齐鼓乐,以歌舞壮军威,饮至半夜,忽闻鸦声望南飞鸣而去。
曹操感此景而持槊歌此《短歌行》,意下抒发了自己立志统一中原的雄心斗志,不禁令人感慨,可惜不久之后,曹操即被孙刘联军大败赤壁,然而这首不朽的乐府诗却被广为传唱。
三、文题理解《短歌行》是汉乐府的旧题,属《相和歌平调曲》。
乐府又有《长歌行》。
长歌、短歌是指曲调长短而言。
行,古代歌曲的一种体裁。
这大概是用于宴会的歌辞。
四、同学有感情朗诵示范朗诵五、整体感知、赏析全篇(一)解构诗句分节鉴赏分解1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幽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在里作者强调他非常发愁,那么愁的是什么呢?格调(风骨)如何?“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情调悲凉,慨叹人生短促和年华消逝;更重要的是全诗洋溢着高昂的情绪,蕴藏着及时努力的思想。
而与诗人求贤未得、功业未就有密切关系。
在这八句诗中,主要的情感特征就是一个“愁”字,“愁”到需要用酒来消解。
“愁”这种感情本身是无法评价的,能够评价的只是这种情感的客观内容,也就是为什么而“愁”。
《短歌行》优秀教案设计短歌行的优秀教案

《短歌行》优秀教案设计《短歌行》优秀教案设计篇一一、教学目标了解汉魏晋诗歌的基本特征,体会曹操诗歌的风格,感悟诗人的思想感情,感受诗歌政治性与抒情性相交融的艺术特征;反复诵读,疏通诗意;小组合作,讨论鉴赏。
体会一个政治家身处动乱时代的人生感受及求贤若渴的情怀,引导学生自觉珍惜时间,树立远大志向。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深入体会诗人曲折表达自己渴望招纳贤才以建功立业的心情。
三、教学过程设计 1、情境导入背景音乐:电视剧《三国演义》片头曲《滚滚长江东逝水》导语: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曹操的《短歌行》。
曹操是我们所熟知的历史人物,他曾经在三足鼎立的历史舞台上叱咤风云,尽管人们对他的评价不尽相同,有“英雄”、“奸雄”和“枭雄”之别,但不争的事实是——他是中国历史上一个举足轻重的军事家、政治家和文学家,尤其他是一个大气磅礴,慷慨激昂的诗人。
大家在初中学过曹操的什么诗哪些诗句曾经深深地震撼过你学生回顾和交流。
(说明:学生对已学诗歌的简单回顾可以帮助其进一步巩固已学知识,也为接下来的学习和理解作好铺垫。
) 教师点明主题: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当年他亲率八十万大军,列阵长江,欲一举荡平“孙刘联盟”,夜宴群雄,横槊赋诗时所吟唱的《短歌行》。
(说明:激昂的背景音乐加上老师的慷慨陈词,为整个课堂营造了一个良好的氛围,学生心目中的曹操被唤醒了,他们正在一步一步地走进诗歌,走进曹操的内心。
) 2、比较鉴赏请学生观看《三国演义》中曹操“横槊赋诗”的一段剪辑,同时给学生布置两个思考练习。
【幻灯片展示】: (1)剪辑中曹操所吟唱的《短歌行》与课本上的《短歌行》有几处不同 (2)剪辑当中的曹操留给你什么样的印象让学生结合课文注释理解诗句,并反复诵读,以体会把握。
(说明:将曹操在电视剧《三国演义》中横槊赋诗的场景与课本中的诗歌原作进行对比是本课的一大特色,本课力图通过这样的设计开拓学生的思维,虽然是两种不同艺术表现形式之间的对比,但是这样的安排一方面调动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另一方面也让学生在比较中深化对作品的理解。
《短歌行》教学设计【精选9篇】

《短歌行》教学设计【精选9篇】《短歌行》教学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诵读诗歌,把握诗歌表达的情感。
2、体会本诗用典、比兴等艺术手法的运用,了解鉴赏诗歌的方法。
3、感知曹操的远大志向和英雄形象,学习他积极进取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分析诗歌中诗人之“忧”。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板块一:课前预习(课前印发资料)(一)看课文注释,给生字注音(幻灯片)譬(pì)如朝露青青子衿(jīn) 呦呦(yōu)鹿鸣何时可掇(duō) 契(qì) 阔谈?(yàn) 绕树三匝(zā) 周公吐哺(bǔ)(二)了解曹操,知人论世(三)曹操“横槊赋诗”的背景(四)解释题目板块二:品析诗歌(怎一个忧字了得)(一)初读学生自由朗读诗歌,思考下列问题:1、哪一个字可以作为全诗的诗眼?2、文章几次写“忧”?分别是什么?(二)品读师生合作,品析诗歌。
在品析诗歌过程中,把握本诗的表达技巧,体会诗人的情感。
3、作者何以写忧呢?本诗中的艺术手法最为精彩的当属用典和比喻。
可分类归纳诗文中用典句及比喻句,可要求学生用如下的表达方式:例句——释义——效果。
解读:引用典故不着痕迹,巧用比喻,生动形象地表达出作者思贤若渴的急切心情和成就一番伟业的雄心壮志。
(三)美读1、基本二二节拍。
2、注意节奏与轻重的变化。
3、注意停顿与延长的变化。
板块三:课外延伸结合学习过的《奇妙的对联》的相关知识以及本文,撰写一幅评价曹操的对联。
教学难点:篇二1、背诵全诗。
2、理解分析诗人的情感态度。
短歌行教案篇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背诵本诗歌。
2、过程与方法:掌握《短歌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3、态度与价值观: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体会诗人曲折表达自己渴望招纳贤才以建功立业的心情。
2、教学难点:①《短歌行》中,运用典故及引用诗句表达感情的技巧。
②通过诗歌的语言把握诗歌的意境。
教学方法:①诵读法:反复诵读,逐步加深对诗意的理解②点拨法:以点带面,抓住关键诗句进行点拨教学用具:录音机、磁带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语:“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短歌行优秀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 准确理解诗人“忧”的内涵
2.能鉴赏、品味
3.能通过的比较分,来进一步把握诗人的情感
4. 背诵全诗
过程与方法:诵读法、合作探究法、质疑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人那种求贤若渴及奋发向上,渴求建功立业的精神
【教学重点】把握诗人“忧”的内涵及求贤若渴的情感
【教学难点】能通过词语的比较分,来进一步把握诗人的情感
【教学准备】下发学案
【课时】一个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语:
曹操是我们所熟知的历史人物,他曾经在三足鼎立的历史舞台上叱咤风云我们初中也学过他的《》、《龟虽寿》,请同学们齐背《龟虽寿》
他的诗有一个共同特点,大气、慷慨激昂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他的《》
二、朗读,整体感知,把握深层含义
(一)朗读课文
1.学生自由朗读
2.师生竞读提示:注意老师和学生朗读的特点
(1)学生推荐代表朗读
(2)教师朗读
(3)学生点评
(4)教师归纳,提出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出情感——把握好节奏、声调、缓急等并以前8句为例进行分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此诗创作于诗人的晚年对于年近53岁,而统一中国的理想仍未实现的诗人感到岁月不饶人“譬如朝露,去日苦多”,人生的短促感、焦灼感重重地向他压来,这使诗人不由发出“人生几何”的感慨因此诗是四言诗,故诵读时要把握节奏,2/2断读又因前四句是作者感慨人生有限、生命易尽,情调感伤苍凉读时应该语速缓慢,语气伤感低沉其中要重读的是“当、人生、譬如、去日”后四句诗人慷慨高歌,借酒消愁,寄托忧思读时感情要激昂慷慨其中需重读的是“慨当、忧思、何以、唯有”)
(5)学生自由选读
(二)学生就自己的难点进行质疑
(三)把握内容,理解“忧”的内涵
1、请用一个词来括全诗主要抒发的感情
2、请括诗人“忧”的具体内容是什么?你从哪里读出来的?
明确:二忧人生苦短,二忧贤才难得
3、诗中多次出现“忧”,这种忧是否意味着诗人对人生持一种消极悲观的态度呢?你的理由是什么?
明确:“何以解忧,唯有杜康”,从表面看,曹操的人生态度是消极的从其产生的原因来看,正因为人生短暂,而诗人自己年岁已老,霸业未成,才更渴望招纳贤才为己所用;才更迫切地希望实现自己建功立业、一统天下的宏伟壮志作者的这种忧思,正是源于内心的焦急,内心的渴求;源于一种发自内心的忧患意识体现的正是使人一种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三、自由品读:你最喜欢诗中哪几句诗?理由是什么?
四、问题探究:
1、“明明如月,何时可”课文中注解说通“辍”,一说“”,解释为“取”《三国演义》中直接写成“明明如月,何时可辍”你觉得是读“”好还是“辍”好?理由是什么?
明确:“辍”——停止,整句是“皎洁在天的月亮,什么时候才能停止运行”,比喻义则为“我对贤人的思念,何时才能停止呢?”
“”——取,整句是“皎洁在天的月亮,什么时候才能取?”,比喻义则为“皎洁如月的`贤才,我什么时候才能拥有呢?”
个人意见:行动较思念更进一层,更符合曹操那种想坐拥天下贤才的霸气
2、“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在《三国演义》中是“绕树三匝,无枝可依”你觉得是选“何”好还是“无”好?为什么?
参考意见:“何”好
一“无”字,展现的是往南去的人才没有无枝可依,即没有接纳他们的地方即使投靠曹操,也只是一种无赖的选择
而“何枝可依”,展现的是乱世当中,往南而去的人才在徘徊、犹豫中进行一种选择而此时的曹操恰似那谦虚的山、博大的海、求贤若渴的周公,成为那可供贤才依托的一枝
五、背诵全诗
六、课后作业
1、问题探究:在《三国演义》中,有“宴长江曹操赋诗,锁战船北军用武”一章,其中涉及到的《短歌行》是曹操在赤壁之战之前写的而我们的教参说《短歌行》是在赤壁之战后写的你认同哪种说法?依据是什么?请小组长组织本组同学查阅资料,进行探究,一个星期后上交研究成果
2、阅读《求贤令》及《曹操:颠覆儒教理念的三道求贤令》,并结合《短歌行》思考曹操的求贤观对现代生活有什么启示,对你有什么启发?请写一篇不少于400字的文章表达你的看法
附:1、《求贤令》原文及译
【原文】
自古受命及中兴之君,尝不得贤人君子与之共治天下者乎!及其得贤也,曾不出闾巷,岂幸相遇哉?上之人不求之耳今天下尚未定,此特求贤之急时也‘孟公绰为赵、魏老则优,不可以为、大夫’若必廉士而后可用,则齐桓其何以霸世!今天下得无有被怀玉而钓于渭滨者乎?又得无盗嫂受金而未遇无知者乎?二三子其我明杨仄陋,唯才是举,吾得而用之”
【注释】
①选自《曹操集》②受命:即受于天命,指开国③尝:哪有,何④闾巷:里弄,古代二十五家为一“里”,里门叫“闾”⑤上之人求取之耳:上层的人去寻求他上之人:指君主⑥孟公绰为赵:孟公绰,鲁国大夫,廉士做晋国世卿赵、魏的家臣才力有余,但没有能力去做、这样小国的大夫⑦若必廉士而后可用,则齐桓其何以霸世:齐桓即齐桓公如果一定要廉士方可使用,那齐桓公怎么能称霸当世⑧今天下得无有被怀玉而钓于渭滨者乎:被,同“披”;,古代贫贱人穿的粗布衣服被怀玉:比喻身份低下而怀有真才实学的人钓于渭滨:相传姜子牙80岁时在渭水边钓鱼被周文王访得,拜为丞相,后又为武王起兵伐纣,完成了兴国大业⑨又得无有盗嫂受金而未遇无知者乎:盗嫂受金,指的是陈平被魏无知推荐给汉高祖刘邦当谋臣,有人攻击他,说他同嫂子私通,接受贿赂,但刘邦不予理睬,仍然重用⑩仄陋:狭隘、卑贱,指身份贫贱而被埋没的人才
【今译】
自古以来开国和中兴的君主,哪有不是得到有才能的人和他共同治理国家的呢?当他们得到人才的时候,往往不出里巷,这难道是偶尔幸碰到的吗?不!只是执政的人去认真访求罢了!当今天下还未平定,这是特别要访求人才的最迫切的时刻“孟公绰做赵、魏两家的家臣才力有余,却不能胜任像、那样小国的大夫”如果一定要所谓廉士方可使用,那么齐桓公怎能称霸当世!现在天下难道没有身穿粗衣而怀揣真才干像姜子牙那样在渭水边钓鱼的人吗?又难道没有像陈平那样蒙受“盗嫂受金”污名还未遇到魏无知的人吗?你们要帮助我发现那些地位低下而被埋没的人才,只要有才能就推荐出来,让我们能够任用他们
2、曹操:颠覆儒教理念的三道求贤令
曹操曾颁布三道求贤令,这三道求贤令一举颠覆了中华传统儒教理念的文化思维他提出了唯才是举的选才标准,选拔人才一扫“名节、门第、资历”的旧框框,不是名门大族,即使窃金、盗嫂之徒都可以用曹操不仅郑重推出“唯才是举”的主张,还将这一主张无条件地贯彻到底,使“唯才是举”成为优先于其他原则之上的首选原则,选拔了许多出色的文臣武将,成就了一番大业,留下了千古佳话
曹操的一位高级谋士去世后,他对当时任侍中、尚书令的荀说:“志才死后,没有可以与我共同商谈国家大事之人”并要求荀为他推荐人才荀就把郭嘉推荐给曹操郭嘉与曹操初次见面,就纵论天下大势,探讨国家兴亡,畅谈治国用兵之道,曹操十分高兴地对众人说:“能使我成就天下大业的,必定是此
人!”曹操打败袁绍后,在袁绍的军营里搜到好多自己的部将私通袁绍的信件曹操却看也不看就将这些信件全部烧毁了,并说:“袁绍兵强马壮,我自己有时也打退堂鼓,何况你们呢?”众将无不感激涕零,从此死心塌地跟随曹操,死而后已
曹操赏罚分明,极少贪功,战事一了,常会在庆功宴上作一番点评,将分属于各位谋士武将的功劳逐个指出,“此乃荡寇将军张辽之功也”,“此乃贾诩之功也”,“此乃钟之功也”,如此等等
曹操非常爱惜人才,为了留住人才甚至可以受辱有一次陈琳写文章把曹操给骂了,而且骂得很难听,基本上祖宗三代全给括了后来曹操抓住了陈琳,审讯时,曹操问道:“你为什么骂我的祖宗?”陈琳嘿嘿地笑道:“我当时写文章,文思泉涌,骂你骂得兴起,就控制不住把你祖宗也给带上了”曹操素知陈琳是个人才,听罢他的话后哈哈大笑,竟然宽恕了他,并把他留在身边视为好友
曹操很信任魏种当年州被吕布夺去,郡县之人多叛曹应吕,曹操曾不无得意地对手下说:“我相信魏种肯定不会抛弃我”话音刚落,就接到了魏种叛变的消息曹操怒火攻心,咬牙切齿地发誓道:“除非你有本事逃到我找不到你的地方”后来曹操战败吕布,叛逃的魏种即被兵士绑得结结实实,送到曹操面前“哪能这样对待魏先生”曹操喝退兵士,亲自上前为魏种解开绳索,仍旧让他官复原职,就像两人之间根本没有过节,就像自己从来没有发过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