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各单元复习要点
2023年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各单元知识要点总结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各单元知识要点总结1.常用的长度单位:米、厘米。
尺子是测量长度的工具。
2.测量较(短)物体通常用(厘米)作单位,测量较(长)物体通常用(米)作单位。
3.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将物体的左端对准直尺的“0”刻度,看物体的右端对着直尺上的刻度是几,这个物体的长度就是几厘米。
4.米和厘米的关系:1米=100厘米100厘米=1米5.线段⑴线段的特点:①线段是直的;②线段有两个端点;③线段有长有短,是可以量出长度的。
⑵画线段的方法:先用笔对准尺子的’0”刻度,在它的上面点一个点,再对准要画到的长度的厘米刻度,在它的上面也点一个点,然后把这两个点连起来,写出线段的长度。
⑶测量物体的长度时,当不是从“0”刻度量起时,要用终点的刻度数减去起点的刻度数。
(4)三角形由(3)条线段组成,正方形由(4)条线段组成。
6.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小明身高1(米)30(厘米)练习本宽13(厘米)铅笔长17(厘米)黑板长2(米)图钉长1(厘米)一张床长2(米)一口井深3(米)学校进行100(米)赛跑教学楼高25(米)宝宝身高80(厘米)跳绳长2(米)一棵树高3(米)一把钥匙长5(厘米)一个文具盒长24(厘米)讲台高90(厘米)门高2(米)教室长12(米)筷子长20(厘米)一棵小树苗高1(米)小朋友的头围48厘米爸爸的身高1米75厘米或175厘米小朋友的身高120厘米或1米20厘米第2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两位数加两位数1.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法则:①相同数位对齐;②从个位加起;③个位满十向十位进1。
2.和= 加数+加数一个加数= 和-另一个加数二、两位数减两位数1.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的笔算法则:①相同数位对齐;②从个位减起;③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当10再减,退位要标记。
2.被减数-减数=差被减数= 减数+ 差减数=被减数-差三、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1.连加、连减连加、连减的笔算顺序和连加、连减的口算顺序一样,都是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复习教案(全册)
第一单元复习教案复习内容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长度单位”,教材第2~10页。
知识梳理知识归类知识点统一长度单位1.养成认真观察的好习惯,做到准确估测。
2.测量物体的长度要用统一的标准,这样才能知道物体有多长。
认识厘米用厘米量1.“厘米”是较小的长度单位,可以用字母“cm”来表示,1厘米记作1cm。
2.在厘米尺上,每相邻两个数之间是1厘米。
3.用厘米作单位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把物体的一端对准直尺的刻度0,物体的另一端对着的刻度是几,物体就长几厘米。
认识米厘米和米的关系1.测量比较长的物体或距离,一般用“米”作单位。
“米”用字母“m”来表示,1米记作1m。
2.米和厘米之间的进率是100,1米=100厘米,1 m=100 cm。
认识线段画线段1.线段的特征:①直的;②有两个端点;③可以测量长度。
2.线段的测量方法:先把直尺的刻度0对准线段的左端点,看右端点所对应的直尺上的刻度是多少,就是几厘米。
也可以先以其他刻度为起点,再找到终点对应的刻度,起点和终点对应的两个刻度的差,就是线段的长度。
3.画线段的步骤:①先画一个端点。
②再把直尺的刻度0与这个点对齐。
③从刻度0开始沿着直尺画,是几厘米的线段,就画到几厘米的地方。
解决问题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解决问题:①头脑中要有1米和1厘米的长度表象。
②用自己身上的“尺子”估一估。
③根据实际经验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
复习目标1.通过复习,使学生体会到长度单位在生活中的意义。
2.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认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
知道1米=100厘米。
3学生进一步认识线段,熟练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会用刻度尺画线段。
4.能够用适当的测量工具量出有关物体或距离的长度,并会在某些情景对物体或距离的长度进行简单的估测。
复习重难点1.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2.大致会估计物体的长度。
复习方法1.教材为本,整体复习。
课本是复习的阶梯,学习需要有“本”可依。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各单元知识点复习归纳
二年级上册各单元知识点复习归纳第一单元长度单位1、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和长度单位的作用。
2、认识厘米:认识厘米的长度,1厘米大于有多长,用字母cm表示;量比较短的物体,用厘米作单位;用尺子上以厘米为单位量物体的长度。
3、认识米:认识米的长度,1米大于有多长,用字母m表示,量比较长的物体,通常用米作单位;用尺子以米为单位量物体的长度;厘米和米的关系:1米=100厘米。
4、认识线段:线段的特征:是直的,可以量出长度;会用尺子量线段的长度(限整厘米和米);根据图形数线段的数量;画线段:按给定长度画线段(限整厘米)。
5、解决问题:估测物体的长度,选择合适长度单位(限厘米和米)。
第二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一、加法: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
注意个位进一后,在十位计算时不要加掉了。
1、不进位加法;2、进位加法。
二、减法: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个位不够,十位借一作十。
注意十位借一后,在十位计算时不要减掉了。
1、不退位减法:2、退位减法。
三、两步计算:无括号,一个竖式来计算,有括号,分两步,先算括号再算外,注意进位和退位,别把进退给忘掉。
1、无括号:连加;连减;加减混合。
2、有括号:括号在后面两个数上。
四、解决问题:1、用画线段图的方法解决求比一个数多几(或少)的数。
通过连贯思考解决连续两问的问题。
第三单元、三角形的初步认识一、认识角1、角的特征:一个顶点,两条边(直的)2、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叉开的大小有关,与两条边的长短无关。
3、角的画法:(1)、定顶点。
(2)、由这一点引一条直线。
(3)、画另一条边(直角时,用直角边对准画好的一条边后,沿着另一条直角边,画线)二、角的分类:1、认识直角:直角的特点,2、认识锐角和钝角:锐角比直角小,钝角比直角大。
3、会用三角尺来判断直角、锐角和钝角:吧三角尺上直角的顶点与被比较角的顶点重叠在一起,再将三角尺上直角的一条边与被比角的一条边重合,最后比较三角尺上直角的另一条边与被比角的另一条边,线上为直角,内为锐角,外为钝角。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单元知识点归纳(8单元)
人教版·三数学
4.米和厘米是两个最基本的长度单位,它们之间 的关系是:1米=100厘米。 5.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1)物体的一端对准尺子的刻度0,另一端对着 几就是几厘米。 (2)如果物体的一端没有对准刻度0,物体两端 的刻度差就是物体的长度。
人教版·三数学
例1:
例题演练
铅笔长8厘米。 例2:
人教版·三数学
4.画直角的方法:先画一个点,从这个点出发画 一条笔直的线;然后用三角尺上直角的顶点与这 个点重合,一条直角边与这条线对齐,从这个点 出发 沿三角尺上的另一条直角边画一条笔直的线; 最后画出直角符号。 5.认识锐角和钝角:锐角比直角小;钝角比直角 大。
人教版·三数学
例1:
例题演练
人教版·三数学
人教版·三数学
例题演练
例:用
这三张数字卡片能摆成几个
不同的两位数?把它们写出来。 (每个数字只能
用一次)
十位为2:25、28;十位为5:52、58; 十位为8:
82、85。共6个。
人教版·三数学
必考知识点
二、简单的组合问题 在解决组合(搭配)问题时,要按一定的顺序 去思考,不重复、不遗漏地把所有的搭配方法 找出来。另外,也可以借助连线法来解答。
人教版·三数学
例:
例题演练
人教版·三数学
必考知识点
三、解决问题 解决有关观察图形的实际问题时,要抓住所观 察的面的特征,由立体图形转化为平面图形。
人教版·三数学
例:
例题演练
人教版·三数学
第六单元
人教版·三数学
必考知识点
一、7、8、9的乘法口诀 1.几的乘法口诀就有几句。 2.根据两个乘数不同的乘法口诀可以写出两道乘法算 式。 3.几的乘法口诀,相邻两句口诀中的得数就相差几。 4.9的乘法口诀的积中,十位与个位数字之和都为9。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小学数学第三单元《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课件和复习课件
学了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3 角的初步认识
第 3 课 时 认识锐角和钝角
我是公正小法官。
(1)一个直角也有一个顶点两条边。
(√)
(2)三角尺上的直角比黑板上的直角小。
2.按要求画一画。
(1)画一个小于直角的角。 (2)画一个大于直角的角。
(3)画两个不相等的钝角。 (4)画两个不相等的锐角。
3. 找一找。
找出下面三角形中的 直角你、有锐什角么和发钝现角?。
学了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3 角的初步认识
第 4 课 时 解决问题
下面的两个三角尺,分别有几个角?都 是什么样的角?
笔直 每条边都是
的线。
1.下面的图形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
( ) (× ) ( ) (× )
2.数一数下面图形分别有几个角。 ( 4 )个角 ( 6 )个角 ( 0 )个角
知识点二:角的大小
朱佩奇
角的大小
1、与两边张开的大小有关系, 张开越大,角越大, 张开越小,角越小;
知识点三:画角
朱佩奇
画直角。
新知探究
3
这些图形中有角吗?
这些角有什么特点?
上面这些角都是直角,大小 一样。
直角
每个三角尺上都有一个直角。
要知道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可 以用三角尺上的直角比一比。
角的顶点和两条边与三角板上的 直角完全重合的角才是直角。
×
这个角是直角吗?
你会用纸折一个直角吗?
用三角板比划一下你折 的角是不是直角?
3 角的初步认识
第 1 课 时 认识角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知识要点及同步练习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知识要点及同步练习第六单元表内乘法(二)知识点归纳:1、熟记乘法口诀表并能熟练运用。
2、得数相同的乘法算式。
例如6×6=36 4×9=362×9=18 3×6=182×8=16 4×4=162×6=12 3×4=124×6=24 3×8=243、只能列一道乘法算式的口诀有9句:一一得一,二二得四,三三得九,四四十六,五五二十五,六六三十六,七七四十九,八八六十四,九九八十一。
4、解决问题区分“几和几相加”与“几个几相加”(1)求几和几相加,用加法;如:求4和3相加是多少?用加法(4+3=7)(2)求几个几相加,用乘法。
如:求4个3相加是多少?(3×4=12或4×3=12)(3)求几和几相乘的积,用乘法。
如:2个4相乘用4×4=16(4)求2个乘数都是几的积,用乘法。
如:乘数都是6 用6×6=36单价×数量=总价关于一题多解的问题(乘加、乘减)练习巩固一、填空题。
1、把下面口诀补充完整。
( )九六十三 ( )八五十六四七( ) 三( )二十七五( )三十五二( )十四七( )四十九 ( )七四十二( )八六十四 ( )八三十二八九( ) ( )九八十一2、2个乘数是8,积是,列式是,算式读作:,口诀是:。
2个8相加的和是(),2个8相乘的积是( )。
7和8的积是( ),7与8的和是(),3、算式改写。
7+7+7+7+7=()×() 9×3=( )+( )+( )8+8+8+8+3=( ) ×( )+( ) 6+6+6+2=( ) ×( )-( )4、()里最大能填几?( )×5<36 37>4×( ) 7×( )<53( )×8<65 59>( ) ×9 ( )×6<47( )×3<25 37>8×( ) 63>( )×85、把口诀填写完整,并写出两道乘法算式。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各单元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期末总复习第一单元长度单位:本单元主要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并能估测或实际测量生活中物体的长度。
1、认识厘米:尺子是测量长度的工具。
厘米是一个统一的长度单位。
量比较短的物体,用“厘米”作单位,可以用“cm”作单位。
2、量物体的长度:把尺的刻度0对准物体的一端,再看物体的另一端对着几,就是几厘米。
如果量物体时从尺子的其他刻度开始时,就用大刻度去减小刻度,差就是物体的长度。
3、认识米:量比较长的物体,通常用“米”作单位。
米可以用“m”表示。
1米=100厘米。
4、认识线段:拉紧的一段线,可以看作一条线段。
线段的特征是:直的;有两个端点,可以量出长度。
学会画一条线段,画完线段后要标上线段的长度。
5、解决问题:能用熟悉的长度为标准来判断物体的长度,并会选择合适的单位。
避免产生“一张床长2厘米”的错误。
记住一些生活常识如:食指的宽度大约是1厘米;小朋友1拃的长度大约是14厘米;小学生一步长大约40厘米;手掌的宽度大约是8厘米;从地面到小朋友胸口的位置大约是1米;一张双人桌的长大约是1米;门高大约2米;跳绳大约2--3米;单人桌长60厘米,一层楼高约3米,一张床长约2米。
6、平时多与孩子讨论生活中常见物体的长度或高度,并会估测物体大概的长度或高度。
第二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本单元主要是学习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摆竖式计算)计算法则: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
1、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和进位加。
重点是进位加: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用小1作标记),十位加的时候别忘加小1。
2、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和退位减。
重点是退位减: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一(用小圆点作标记),十位减的时候别忘推掉1。
3、解决问题:(1)求比一个数多几或少几的数。
注意:不能看“多”就加,看“少”就减,应先判断出哪个是大数,哪个是小数,求大数用加法,求小数用减法。
(2)连续两问。
根据数学问题选取题目中相应有用的数学信息来解决问题,弄清两个数学问题之间的联系(也就是说第一个问题的答案是否可直接用于第二个问题)。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4单元7整理和复习人教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4单元 7 整理和复习人教版我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今天我要为大家分享的是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的第4单元,第7课《整理和复习》,人教版。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教材中第4单元的7个章节,具体内容包括:1. 整数的概念和运算;2. 比较大小;3. 加减法运算;4.认识人民币;5. 简单的几何图形;6. 时间和日期;7. 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整数的概念和运算,比较大小,加减法运算,认识人民币,简单的几何图形,时间和日期,解决实际问题等基本知识和技能。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比较大小,加减法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整数的概念和运算,认识人民币,简单的几何图形,时间和日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课件。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通过展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场景,如购物,计时等,引导学生发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2. 例题讲解:教师通过讲解教材中的例题,使学生掌握整数的概念和运算,比较大小,加减法运算,认识人民币,简单的几何图形,时间和日期等知识。
3. 随堂练习:教师布置一些随堂练习题,让学生即时巩固所学知识。
4. 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小结,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5. 课后作业:教师布置一些课后作业,让学生课后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1. 整数的概念和运算2. 比较大小3. 加减法运算4. 认识人民币5. 简单的几何图形6. 时间和日期7. 解决实际问题七、作业设计1. 请列出10以内整数的加减法运算。
答案:1+1=2,21=1,3+2=5,43=1,5+4=9,65=1,7+6=13,87=1,9+8=17,109=1。
答案:23<34,12<45。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在本节课中,学生对整数的概念和运算,比较大小,加减法运算等知识掌握较好,但在解决实际问题方面,部分学生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整理和复习
整理和复习教材第86~87页相关内容1.通过整理乘法口诀表,促进对乘法口诀的正确记忆与熟练应用。
2.知道利用表格整理知识比较清楚,并利用规律整体记忆全部乘法口诀,发展数学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会运用乘法口诀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验获得数学知识的乐趣。
一、小组交流,整理归纳师:第6单元的学习已经结束了,在本单元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现在给大家一些时间,以小组为单位把本单元的知识整理一下,小组长做好记录。
学生互相交流,教师巡视,掌握学生的整理情况。
师:现在请各个小组来汇报一下你们的成果吧。
【学情预设】预设1:学习了7~9的乘法口诀。
预设2:能利用乘法口诀解决相关问题。
教学提示:教师根据小组的汇报板书各部分内容(或出示课件),同时对学生汇报给予肯定。
师:同学们整理得非常全面,有的小组补充得也非常好。
看一看知识网络图,就能把这个单元的知识点给整理好了。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自主整理,交流汇报,明确本单元知识脉络,培养学生整理知识的良好习惯和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水平。
二、复习巩固,提升认识1.自主整理1~9的乘法口诀。
师:我们现在一共学习了哪些乘法口诀呢?请同学们完成教材第86页第1题。
可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以小组为单位整理乘法口诀。
由于1~6的乘法口诀已经整理过一次,所以应放手让学生回忆整理。
展示整理结果时,应让学生进行分析、对比,找出一种比较简明、方便的整理方法,并让学生有所发现、有所感悟。
设计意图:突出让学生自己动手,写出乘法口诀并整理。
既包括了背诵、写出乘法口诀的环节,又包括了让学生建构整个表内乘法的知识体系的过程。
2.呈现阶梯形的乘法口诀表。
课件出示教材第86页第2题亮亮整理的乘法口诀表。
师:这是亮亮整理的乘法口诀表,但并不完整,我们先来观察亮亮是怎样整理的。
学生交流自己的发现,指名汇报发现的排列规律。
【学情预设】预设1:竖着看,第一列都是一开头的口诀,从“一一得一”到“一九得九”;第二列都是二开头的口诀,从“二二得四”到“二九十八”。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各单元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期末总复习第一单元长度单位:本单元主要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并能估测或实际测量生活中物体的长度。
1、认识厘米:尺子是测量长度的工具。
厘米是一个统一的长度单位。
量比较短的物体,用“厘米”作单位,可以用“cm”作单位。
2、量物体的长度:把尺的刻度0对准物体的一端,再看物体的另一端对着几,就是几厘米。
如果量物体时从尺子的其他刻度开始时,就用大刻度去减小刻度,差就是物体的长度。
3、认识米:量比较长的物体,通常用“米”作单位。
米可以用“m”表示。
1米=100厘米。
4、认识线段:拉紧的一段线,可以看作一条线段。
线段的特征是:直的;有两个端点,可以量出长度。
学会画一条线段,画完线段后要标上线段的长度。
5、解决问题:能用熟悉的长度为标准来判断物体的长度,并会选择合适的单位。
避免产生“一张床长2厘米”的错误。
记住一些生活常识如:食指的宽度大约是1厘米;小朋友1拃的长度大约是14厘米;小学生一步长大约40厘米;手掌的宽度大约是8厘米;从地面到小朋友胸口的位置大约是1米;一张双人桌的长大约是1米;门高大约2米;跳绳大约2--3米;单人桌长60厘米,一层楼高约3米,一张床长约2米。
6、平时多与孩子讨论生活中常见物体的长度或高度,并会估测物体大概的长度或高度。
第二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本单元主要是学习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摆竖式计算)计算法则: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
1、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和进位加。
重点是进位加: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用小1作标记),十位加的时候别忘加小1。
2、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和退位减。
重点是退位减: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一(用小圆点作标记),十位减的时候别忘推掉1。
3、解决问题:(1)求比一个数多几或少几的数。
注意:不能看“多”就加,看“少”就减,应先判断出哪个是大数,哪个是小数,求大数用加法,求小数用减法。
(2)连续两问。
根据数学问题选取题目中相应有用的数学信息来解决问题,弄清两个数学问题之间的联系(也就是说第一个问题的答案是否可直接用于第二个问题)。
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整理和复习-优质课件
100-58=42(米)
42米>40米 够
答:一共用去了58米。 剩下的电线够用。
2.小红有80元钱,买《英汉词典》用28元, 买《童话故事》用16元。
(1)小红一共用去了多少钱? 28+16=44(元)
(2)小红还想买一个40元钱的书包,剩 下的钱够吗?
80-44=36(元)
(1)科技书有多少本?
46+15=61(本)
(2)作文书比科技书还要多9本,作 文书有多少本?
61+9=70(本)
知识点4:两位数加、减法在日常生活中 的应用。
1.
(1)买一个
和一个
要花多少钱?
28+15=43(元)
(2)买一辆 10元吗?
和一盒
24+26=50(元)
可以省10元钱。
能节省
2.
36<40 不够
知识点2:解决“有关求比一个数多多少或 少多少的数”的问题。
1.
(1)爸爸今年多少岁? 13+28=41(岁)
(2)妈妈今年多少岁? 41-3=38(岁)
11、即使是普通孩子,只要教育得法,也会成为不平凡的人。 12、首先是教师品格的陶冶,行为的教育,然后才是专门知识和技能的训练。 13、儿童是中心,教育的措施便围绕他们而组织起来。 14、孩子在快乐的时候,他学习任何东西都比较容易。 15、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 16、当在学校所学的一切全都忘记之后,还剩下来的才是教育。2021年10月21日星期四2021/10/212021/10/212021/10/21 17、播种行为,可以收获习惯;播种习惯,可以收获性格;播种性格,可以收获命运。2021年10月 2021/10/212021/10/212021/10/2110/21/2021 18、我们发现了儿童有创造力,认识了儿童有创造力,就须进一步把儿童的创造力解放出来2021/10/212021/10/21October 21, 2021 19、人自身有一种力量,用许多方式按照本人意愿控制和影响这种力量,一旦他这样做,就会影响到对他的教育和对他发生作用的环境。 2021/10/212021/10/212021/10/212021/10/21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各单元复习重点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各单元复习重点一、第一单元《长度单位》(一)米和厘米1、常用的长度单位有:米和厘米。
2、要知道物体的长度,可以用(尺)来量。
3、测量较短物体通常用厘米作单位;测量较长物体通常用米作单位。
4、测量时:把尺的“0”刻度对准物体的左端,再看纸条的右端对这几,对着几就是几厘米。
5在计算长度单位时,先看单位是否相同,不同则要先把单位化成一样的单位再加减。
1米 =100厘米 1米-40厘米 =60厘米100厘米 -40厘米=60厘米6、在带单位加减法中,先看单位是否一样。
单位不同要先把单位化成相同单位再加减。
单位相同则直接相加减。
96厘米<1米解析:做这种比较大小的题时不能单单比较数的大小,还要看后面的单位,先转换成相同单位后再比较数的大小。
(二)线段1、线段的特点:①线段是直的。
②线段有两个端点。
③线段是可以测量出长度。
2、画线段要从尺的(0)刻度开始画起,画到题目要求的数字那里。
比如:要求画一条5厘米长的线段。
就从0开始,画到5结束。
例题:(1)从刻度0到7是( 7 )厘米,就直接用7-0=7厘米。
括号就填7厘米。
(2)2到8是(6 )厘米。
就直接用8-2=6厘米。
括号就填6厘米。
3、画一条比6厘米短3厘米的线段。
就是求比6厘米短3厘米是多少?6-3=3厘米。
所以题目要求就是画一条3厘米长的线段。
二、第二单元《100以内的笔算加法和减法》1、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加法时:①相同数位对齐。
②从个位加起。
③如果个位满10,要向十位进1。
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减法时:①相同数位对齐。
②从个位减起。
③如果个位不够减,要从十位退1;在原来的个位数字上加10再减,计算时十位要记得减去退掉的1。
2、求“一个已知数”比“另一个已知数”多多少、少多少?用减法计算。
较大数减去较小数。
3、多几、少几已知的问题。
比谁少几,就用谁减去几;未知数比谁多几,未知数就等于谁加上几。
三、第三单元《角、直角》1、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
人教版本小学二年级上数学单元同步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各单元知识点归纳第一单元长度单位:知识要点归纳:1、常用的长度单位:米、厘米。
4、米和厘米的关系:1米=100厘米 100厘米=1米5、线段⑴线段的特点:①线段是直的;②线段有两个端点;③线段有长有短,是可以量出长度的。
⑵画线段的方法:先用笔对准尺子的’0”刻度,在它的上面点一个点,再对准要画到的长度的厘米刻度,在它的上面也点一个点,然后把这两个点连起来,写出线段的长度。
⑶测量物体的长度时,当不是从“0”刻度量起时,要用终点的刻度数减去起点的刻度数。
6、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小明身高1(米)30(厘米)练习本宽13(厘米)铅笔长17(厘米)黑板长2(米)图钉长1(厘米)一张床长2(米)一口井深3(米)学校进行100(米)赛跑教学楼高25(米)宝宝身高80(厘米)跳绳长2(米)一棵树高3(米)一把钥匙长5(厘米)一个文具盒长24(厘米)讲台高90(厘米)门高2(米)教室长12(米)筷子长20(厘米)一棵小树苗高1(米)小朋友的头围 48厘米爸爸的身高1米75厘米或175厘米小朋友的身高 120厘米或1米20厘米第二单元100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知识要点归纳:一、两位数加两位数1、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的计算法则:把相同数位对齐列竖式,在把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
2、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法则:①相同数位对齐;②从个位加起;③个位满十向十位进1。
3、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时,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位满十要向十位进“1”,十位上的数相加时,不要遗漏进上来的“1”。
4、和= 加数+加数一个加数= 和-另一个加数二、两位数减两位数1、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的笔算:相同数位对齐列竖式,再把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减。
2、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的笔算法则:①相同数位对齐;②从个位减起;③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在个位上加10再减。
3、笔算两位数减两位数时,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减起,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个位加10再减,十位计算时要先减去退走的1再算。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各单元复习要点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各单元复习要点第一单元厘米和米的认识1.厘米和米都是测量物体长度的单位,它们的关系是1米=100厘米。
2.测量较短的物体时用厘米做单位,测量较长的物体时用米做单位。
3.测量物体的长度时,要用物体的左端和尺子的0刻度对齐,物体右端对着数字几就是几厘米。
4.数学书的厚和图钉的长大约是1厘米,张开手臂和课桌的长大约是1米。
5.线段是直的并有两个端点。
6.数图形有几条线段就数有几条边。
第二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笔算加法和减法要注意什么?1.相同数位要对齐。
2.从个位算起。
3.个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向十位进1。
4.如果个位不够减要从十位退一(退一当十),在个位上加十再减。
二、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依次计算。
要注意看清楚运算符号。
三、加减估算估算方法:1.读题,弄懂题意,有“大约”要估算。
2.把每个数看成最接近的整十数。
3.口算整十数,得出估算结果,记着得数前面写约等于号。
第三单元角的初步认识1.角是由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组成。
2.角的画法:先点一个点,从这一点起,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直线。
3.画直角:先画一个顶点,再从一个点出发画一条线,然后用三角板上的直角的顶点对齐这个点,一条直角边对齐这条线,再从这个点出发沿三角板上直角的另一条边画一条线,最后画出直角标志。
4.判断直角的方法: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比一比。
5.角的大小与角的两边长短无关,与角的张口大小有关。
张开的角度越大,角就越大;张开的角度越小,角就越小。
6.在一个三角形中最多只有一个直角,所有的直角都相等。
用放大镜看角,角的大小不变。
7.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有四个直角。
8.数角:先数单个小的再数组合成大的,最后全部加。
.数角窍门:如右图:数出单个的角有4个,然后从4开始依次递减相加:4+3+2+1=10(个)第四单元表内乘法1.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除了可以用加法表示外,还可以用乘法表示。
但用乘法表示更加简便。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复习 表内乘法(一)》课件
巩固基础
1 看谁算得又对又快。(教材P67第1题)
3×6=18 2×6= 12 5×5=25 6×5=30
5×3=15 3×3=9
2×3=6
4×4=16
3×1= 3
4×5=20 5×2=10 3×5=15
6×4=24 3×4= 12 4×1=4 4×3=12
4×2= 8
1×6= 6
6×6=36 5×6=30
1 夺红旗。
24 4×6
36 6×6
30 6×5
4×5 20
15 5×3
8 2×4
5×2 10
4×3 12
3×6 18
2 1辆小汽车有4个车轮,5辆小汽车有多少个 车轮?(教材P67第3题)
4×5=20(个) 口答:5辆小汽车有20个车轮。
3 小鱼一共吹了多少个泡泡?
6×5=30(个)或 5×6=30(个) 口答:一共吹了30个泡泡。
二二得四 二三得六 二四得八 二五一十 二六十二
4×25×=230=,6,5×3×4=22=06。
三三得九 三四十二 三五十五 三六十八
四四十六 四五二十 四六二十四
五五二十五 五六三十
六六三十六
3 用1~6的乘法算式卡片摆出一个表,说一说
你是按什么规律排列的。(教材P66第2题)
思考:这些算式是按怎样的规律排列的?
二二得四 二三得六 二四得八 二五一十 二六十二
三三得九 三四十二 三五十五 三六十八
说一说小英想怎样整理, 再帮她把口诀表补全。
四四十六 四五二十 四六二十四
五五二十五 五六三十
六六三十六
(2)任意指一句乘法口诀,说出 用它计算的乘法算式。
快和同桌一起 你指我说吧!
(2011新课标)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 第一单元 长度单位 - 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长度单位一、测量物体的方法:1. 把尺子的“0”刻度对准物体的一端,再看物体的另一端对着几,这个物体的长度就是几厘米。
2. 如果没有把尺子的“0”刻度对着物体的左端时,可以用物体右端对应尺的刻度减去左端对应尺的刻度。
3.(1)量较长物体的长度,可以用()作单位。
量较短物体的长度可以用()作单位。
(2)量物体的长度时,要把尺子的()刻度对准物体的一端,再看物体的另一端对着几。
(3)看一看,填一填。
这支回形针长( )厘米这支铅笔长( )厘米。
(4)在()里填上合适的单位①一本书厚1()②手掌的宽约8()③操场长约60()④课桌的高65()⑤一条跳绳长2()⑥哥哥的身高1()28()(5)先量出下面每条线段的长度填在右边的括号里,再回答问题。
第一条 ( )厘米第二条 ( )厘米①两条一共有( )厘米。
②第二条比第一条长( )厘米。
二、知道米和厘米的换算关系1米=()厘米1. 1米=()厘米 400厘米=()米 30米+8米=()米12厘米-7厘米=()厘米 27厘米+6厘米=()厘米2. 比较大小5米8米32厘米厘米8米厘米35厘米厘米5米500厘米45厘米54厘米20厘米2米5米厘米1米8180厘米99厘米1米4米400厘米6米厘米三、认识线段1. 线段的定义:两端有端点的直线就叫线段。
2. 会量线段、会数线段、会画线段。
3. 下面图形哪些是线段,是的在()里打“√”,不是的打“×”。
()()()() ( )( ) ( ) ( ) ( ) ( )4. 画一画。
(1)画一条长4厘米的线段。
(2)画一条比下面线段短2厘米的线段。
5. 下面图形各有几条线段?()()()()()()()()()6. 比一比,谁跑得快?(终点)起点10米20米30米40米50米小刚小强小亮1.小刚跑了()米,离终点还有()米。
2.小强跑了()米,离终点还有()米。
3.小刚比小强多跑()米,小亮比小强多跑()米。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整理和复习(2)
三、综合练习
2. [教材P37 练习七 第8题]
99 34
39 93
19 96
18 98
三、综合练习
3. [教材P37 练习七 第9题]
(1)买一个 要花多少钱?
和一个
28+15=43(元)
答:要花43元。
三、综合练习
3. [教材P37 练习七 第9题]
(2)买一辆 能节省10元吗?
和一盒
24+26=50(元)
28+13=41(人) 41-6=35(人) 答:看漫画书的有41人,看科技书的有35人。
二、解决问题练习
4.一捆电线长100米,一班先用去20米,又用
去38米。一共用去了多少米?二班需要40米,
剩下的电线够不够?
[教材P36 练习七 第4题]
20+38=58(米)
100-58=42(米)
42米>40米 够
二、解决问题练习
2.文化大楼高多少米? 科技大楼比文化大楼还 要高5米,科技大楼高 多少米?[教材P37 练习七 第6题]
38+13=51(米) 答:文化大楼高51米。 51+5=56(米) 答:科技大楼高56米。
二、解决问题练习
3.阅览室里有28人在看故事书,看漫画书的人 数比看故事书的多13人,看漫画书的有多少人? 看科技书的人数比看漫画书的少6人,看科技 书的有多少人?
26+15=41(条) 41-19=22(条) 答:小黑猫钓了41条鱼,小白猫钓了22条鱼。
答:能节省10元。
三、综合练习
3. [教材P37 练习七 第9题]
(3)你还能提出其他数学问题 并解答吗?
买一个
和 ,可以减
10元吗?
26+15=41(元)
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整理和复习-优质课件
6×4 =24(节)
2.蛋糕房里的蛋糕有一盒装6块的,也有一 盒装5块的。 (1)两种蛋糕各买一盒,一共有多少块蛋糕?
6+5=11(块) (2)如果买6盒5块装的,一共有多少块蛋糕?
6×5=30(块)
知识点4:乘法比较多少的问题。
1.每只小猫钓6条鱼,4只小猫能钓多 少条鱼?
6 × 4 = 24 (条 ) 想一想:7只小猫钓的鱼,
比40条多还是少?
6×7=42(条) 42>40,比40多。
2.每只小兔子拔5个萝卜。
(1)5只小兔能拔多少个萝卜? 5×5=25(个)
(2)7只小兔拔的萝卜比40多还是少? 5×7=35(个) 35<40,比40少。
知识点2:用乘法解决问题。
1.一辆
有4个车轮,5辆这样的车有
多少个车轮? 4×5 =20(个)
答:5辆这样的车有20个车轮。
2.一件上衣上有5颗扣子,4件这样的上衣有 多少颗扣子?
5×4=20(颗) 答:4件这样的上衣有20颗扣子。
知识点3:解决乘法与加法对照的问题。
1.超市里的7号电池有一板装4节的,也有一 板装6节的。 (1)两种电池各买一板,一共多少节电池?
知识点1:应用1~6的乘法口诀计算 乘加、乘减算式。
1.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6×3-8= 10 5×4+30= 50 4×4+12= 28
5×3+9= 24 6×6+6= 42 4×6-4= 20
2.看谁算的又对又快。
6×4+9= 33 3×5-8=7 5×6-30=0
6×2+7= 19 4×4+14=30 6×3+21=39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
各单元复习要点
第一单元厘米和米的认识
1.厘米和米都是测量物体长度的单位,它们的关系是1米=100厘米。
2.测量较短的物体时用厘米做单位,测量较长的物体时用米做单位。
3.测量物体的长度时,要用物体的左端和尺子的0刻度对齐,物体右端对着数字几就是几厘米。
4.数学书的厚和图钉的长大约是1厘米,张开手臂和课桌的长大约是1米。
5.线段是直的并有两个端点。
6.数图形有几条线段就数有几条边。
第二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一、笔算加法和减法要注意什么?
1.相同数位要对齐。
2.从个位算起。
3.个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向十位进1。
4.如果个位不够减要从十位退一(退一当十),在个位上加十再减。
二、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
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依次计算。
要注意看清楚运算符号。
三、加减估算
估算方法:
1.读题,弄懂题意,有“大约”要估算。
2.把每个数看成最接近的整十数。
3.口算整十数,得出估算结果,记着得数前面写约等于号。
第三单元角的初步认识
1.角是由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组成。
2.角的画法:先点一个点,从这一点起,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直线。
3.画直角:先画一个顶点,再从一个点出发画一条线,然后用三角板上的直角的顶点对齐这个点,一条直角边对齐这条线,再从这个点出发沿三角板上直角的另一条边画一条线,最后画出直角标志。
4.判断直角的方法: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比一比。
5.角的大小与角的两边长短无关,与角的张口大小有关。
张开的角度越大,角就越大;张开的角度越小,角就越小。
6.在一个三角形中最多只有一个直角,所有的直角都相等。
用放大镜看角,角的大小不变。
7.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有四个直角。
8.数角:先数单个小的再数组合成大的,最后全部加。
.数角窍门:如右图:数出单个的角有4个,然后从4开始依次递减相加:4+3+2+1=10(个)
第四单元表内乘法
1.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除了可以用加法表示外,还可以用乘法表示。
但用乘法表示更加简便。
2.相同加数相加写成乘法时,先看成几个几。
如:5+5+5+5 看成4个5,可以表示:5×4或4×5
3.加法改写成乘法时,加法的和与乘法的积相同。
4. 快速算乘法,背熟乘法口诀是关键。
5.乘法算式中,两个因数交换位置,积不变。
6.算式各部分名称及计算公式。
乘法:因数×因数=积
加法:加数+加数=和和—加数=加数
减法:被减数—减数=差被减数=差+减数减数=被减数—差
7.看图,写乘加、乘减算式时:
乘加:先把相同的部分用乘法表示,再加上不相同的部分。
乘减:先把每一份都算成相同的,写成乘法,然后再把多算进去的减去。
计算时,先算乘,再算加减。
如:加法:3+3+3+3+2=14
乘加:3×4+2=14
乘减:3×5-1=14
8.“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计算,用这个数×倍数或倍数×这个数。
如:5的3倍就是3个5,用算式3×5或5×3.
第五单元观察物体
1.每个图形对折后的左、右部分或上、下部分都是一样的,我们就把这样的物体叫做对称图形。
2.用虚线把图形平分成完全对称的两个部分,这条虚线叫做对称轴。
3.倒影属于上下对称。
照镜子时,前后、上下位置不变,左右方向相反。
4.长方形、正方形、圆都是对称图形。
长方形有2条对称轴,正方形有4条对称轴,圆有无数条对称轴。
5.从任意位置观察一个长方体,最多可以看到它的(三)个面。
6.从任意位置观察球体看到的形状都是(圆)
7.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同一个物,呈现的形状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
8.一个面是正方形,它不一定是个正方体。
第六单元统计
1.收集和整理数据:用画“正”字法记录,每一笔代表一个数量,“正”表示数量5,这种方法比较简便。
2.在统计图中,如果一格表示数量2,那么半格就表示数量1。
3.注意发现什么数学信息和提出数学问题并解答的区别
4.看条形统计图时,数格子要先看清左边的数,也就是1个格子代表几,再用格子数乘几求出相应的数据,或者不数格子直接看每个条形顶端对应的左边的那个数。
5.在画统计图时,要找到数量所对应的位置,注意用尺子打斜线或涂黑,认真填充,不空,不超。
并在直条上面标注数量。
第七单元数学广角
1.简单的排列:用两个数排列时,可以交换两个数的位置;用三个数排列两位数时,让每一个数作十位数(0除外),其余的数依次和它组合。
排列数字时要有序,这样才能做到不遗漏、不重复。
2.简单的推理:用排除逆推法解决问题,在推理、猜测时,可以用排除法将含有多个条件的复杂推理转化成含有两个条件的简单推理。
推理时要抓住题中有价值的信息即关键句,找出与问题有关系的条件进行推想。
也可以尝试利用表格图肯定的打勾,否定的打叉进行排除删选。
总结解决应用题的方法:
1.知道几部分,求总数用加法。
(特别记住求“原来一共有多少”用加法)
2.求其中一部分用减法;
3.求……比……多多少用减法(相当于比较求多出的一部分所以用减法)
求……比……少多少用减法
4.求比一个数多几是多少用加法(相当于求大的数加上几给它)
求比一个数少几是多少用减法(相当于求小的数减掉几)
5.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
6.求几个几是多少用乘法
7.每份数×份数=总数
8.求判断“够不够”的问题,先算出所需要的总数,再用这个总数和给的总数比较。
如:一本故事书6元,买三本20元够吗?
6×3=18(元)
18元<20元,够
答:买三本20元够。
《解应用题儿歌》
题目读几遍,从中找关键;
先看求什么,再去找条件;
合理列算式,仔细来计算;
一题可多解,单位莫遗忘;
结果要检查,最后写答题。
“学数学有方法,数学数学真有趣,我爱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