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制剂学课件
中药药剂学PPT精选课件
![中药药剂学PPT精选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f74313c0b4e767f5acfce66.png)
分类: 按原料来源分 1)皮胶类 3)骨胶类
2)角胶类 4)甲胶类
二、胶剂的原辅料选择
皮类:如阿胶 骨类:如鹿骨胶 甲胶类:如鳖甲胶 角胶类:如鹿角胶
原料的选择
冰糖、油类、 酒类、明矾和 阿胶等
阿胶
辅料的选择
三、胶剂的制备
工艺流程
原料的选 煎取 择与处理 胶液
滤过 澄清
浓缩 收胶
胶凝与 干燥与
切胶
晾干而制成的 外用固体制剂。
棒剂
将药物制成小棒状的外
用固体制剂
习题
1. 不属于胶剂的是( E ) A 新阿胶 B 阿胶龟 E 阿拉伯胶
C 甲胶鹿
D 角胶
2. 属于甲胶类胶剂的是( D ) A 阿胶 B 新阿胶 C 鹿角胶 E 阿拉伯胶
D 龟甲胶
泡膜燥膜量
装
质量检查
性状 重量差异 微生物检查 其他
第二节 胶剂(gel)
一、 胶剂的含义与特点 二、 胶剂的原辅料选择 三、 胶剂的制备
一、胶剂的含义与特点
胶剂: 用动物的皮、骨、甲或角用水煎取胶质,浓缩 成稠膏状,经干燥后制成的固体块状内服制剂。
特点: 滋补强壮,如皮胶类补血、角胶类温阳、甲胶 类则重滋阴及活血祛风等作用。
烟剂: 利用药物或药材提取物,掺入烟丝中,卷制 成香烟形,供点燃吸入用的制剂。
制法
1)全中药药烟 将中药切成烟丝状,渗入 一定量的助燃物质等,按卷烟方法制备, 供点燃吸入用。
2)含中药药烟 将中药提取物按一定比例 均匀喷洒在烟丝中。若提取物是流浸膏, 可用烟丝吸附一定量。低温干燥后按卷烟 工艺制成卷烟,分剂量,包装。
第四节 锭剂、茶剂与糕剂
一、 锭剂 二、 茶剂 三、 糕剂
中药制剂-ppt课件
![中药制剂-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a90dd41a36925c52cc58bd63186bceb19e8ed3a.png)
ppt课件
10
二、中药材的前处理
鉴别 1.
——药材品质检查
1.药材来源与品种鉴定 2.有效成分或总浸出物的测定 3.含水量测定
2.炮制 药材预处理
3.粉碎
ppt课件
11
3. 粉碎
定义:借助外加机械力将大块固体物质粉碎成
适用程度的操作过程。
粉碎目的:a 促进溶解,增加吸收,改善药效; b 适应某些药剂制备;
加速蒸发措施: 1)加温并搅拌, 2)抽真空 3 )尽量利用平而大蒸发皿 4)空气流通或干燥处进行
ppt课件
29
2.常用蒸发方法与器械
①常压蒸发——适用水浸液,蒸发皿、蒸发锅。 ②减压蒸发——温度低速度快,可防止某些不
耐
热成分的分解,设
备同减压蒸馏。
③多效蒸发 ④薄膜蒸发——蒸发效率高,药物受热时间短。
合
并浸出液
静置24h
滤过即得。
适用范围:非组织结构药材和新鲜药材浸出,对 毒剧药材、成分含量低及贵重药材的 浸取不适用。
ppt课件
16
ppt课件
17
ppt课件
18
(三) 渗漉法: 定义:药材粉末装于渗漉器中,在药粉上连续添加浸
出溶剂使其渗过药粉自下部流出浸出液的一种动态的浸出 方法。
操作:药材粉碎 湿润 装筒 排气 浸渍 渗漉 分别收取初、续漉液 至终点。
剂
水
固体或半固
2)渗漉法
整至规定标准的
)浓度:1g=2~5g
3)浸渍法
体制剂; 2
原药材3)调整含量时用淀
粉、糖粉等作稀释剂 4)供配
制流浸膏及其他制剂用 ppt课件
48
名称 溶媒 制
法
常用中药制剂 ppt课件
![常用中药制剂 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22b1ebb7f1922791688e896.png)
第五节 浸出制剂 第六节 中药成方制剂
PPT课件
1
第五节 浸出制剂
一、汤剂
汤剂(煎剂):指中药材加水煎煮,去渣 取汁制成的液体剂型。
特点:1. 吸收快;
2. 发挥多成分综合作用;
3. 可随证加减
煎煮
汤剂制备:药材 + 水
药汁
PPT课件
2
二、合剂与口服液
中药合剂(浓汤剂、浓煎剂):将药材用水或 其它溶剂,采用适宜方法提取,经浓缩制成 的内服液体制剂。单剂量包装者称口服液。
↓ 收膏:加糖和炼蜜,继续加热至一定相对密度
(1.4左右) 。
PPT课件
9
第六节 中药成方制剂
一、丸剂(pill) (一)丸剂的含义与分类
1. 含义:指药材细粉或药材提取物加适宜的 粘合剂或辅料制成的球形或类球形制剂。
2. 分类 (1)按制法分:塑制丸、泛制丸、滴制丸 (2)按赋形剂分:水丸、蜜丸、糊丸、蜡丸 、浓缩丸
制法:1、渗漉法
收集制备量85%初漉液
渗漉
合并、调整浓度
续漉液低温浓缩
2、其它方法:溶解法(浸膏剂)、煎煮法。
PPT课件
7
六、浸膏剂(Extracts)药材用适当方法提取
有效成分,蒸去全部溶剂,调整浓度至规定 标准而制成的固体或半固体制剂
浓度:一般1g:2—5g
制备 浸出:渗漉法、煎煮法
↓ 精制
↓ 浓缩
的控制与安全性; ③中药注射剂的质量控制技术相对落后,无
法客观科学全面评价其质量; ④中药各成分在体内浓度过低,或在体内过
程复杂; ⑤临床应用不规范。
PPT课件
19
2.解决办法 ① 建立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及加工规范; ②加强中药注射剂的药效物质的基础研究; ③提高工艺水平,加强工艺过程控制; ④建立更全面的质量控制标准; ⑤重视临床前及临床试验中安全性和毒理学
《中药制剂学讲义》课件
![《中药制剂学讲义》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e623d91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dcce797.png)
制剂成型
A
散剂
将中药粉末与适当的辅料混合,制成具有一定 形状和大小的制剂。
颗粒剂
将中药提取物或粉末与适当的辅料混合, 制成颗粒状的制剂。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B
C
片剂
将中药提取物或粉末与适当的辅料混合,压 制而成具有一定形状和大小的片状制剂。
胶囊剂
将中药提取物或粉末装入胶囊中,制成一定 规格的制剂。
D
03 中药制剂的质量控制
中药制剂学的研究和应用,有助于推动中药产业的现代 化和国际化,提高中药产业的竞争力和市场地位。
中药制剂学的历史与发展
历史回顾
中药制剂学的发展源远流长,从古代的汤剂、丸剂、散剂等传统剂型,到现代的 滴丸剂、软胶囊剂、注射剂等新型剂型,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演变。
发展趋势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类健康需求的不断提高,中药制剂学将更加注重创新与 研发,实现中药制剂的个性化、精准化和智能化制备。同时,中药制剂的质量控 制和临床应用研究也将得到进一步加强,以推动中药制剂的国际化进程。
中药制剂的毒理学研究
毒理学研究内容
对中药制剂的毒理学进行研究,包括急性毒性、亚慢性毒性、慢 性毒性和致畸、致突变、致癌等特殊毒性研究。
毒理学研究方法
根据中药制剂的特点和研究目的,选择合适的毒理学研究方法,以 全面了解其毒性特征和潜在危害。
毒理学研究结果
根据毒理学研究结果,对中药制剂的安全性进行综合评价,为其临 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将提取液进行浓缩,提高有效成分的浓度。
02
01
精制
通过重结晶、萃取等方法进一步纯化提取物 。
04
03
浓缩与干燥
浓缩
将提取液进行蒸发,减 少体积,得到较为浓稠 的液体。
《中药制剂课件》
![《中药制剂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541f584ba4cf7ec4afe04a1b0717fd5360cb2e2.png)
拔罐理疗
通过产生负压从而起到疏通 经络使气血通畅等目的。
煎药疗法
是治疗中药的基本方法之一, 最常见、最广泛使用的化学 方法。
中药保健的现状和展望
现状
中草药保健品产业已经成为我国第二大保 健品市场领域。这其中,具有标准化、现 代化生产模式的中成药更是得到了更多人 的青睐。
枸杞子
可明目、散瘀。
人参
补气、养血、安神。
பைடு நூலகம்川芎
活血行气,通经止痛。
中成药和保健品
1 抗疲劳口服液
2 安神补脑通组方胶囊
富含强心的中草药,调整机体代谢,有 效缓解疲劳。
由多种天然草本提取物组合而成,适用 于失眠、失忆、脑力衰退等症状。
3 壮骨贴片
4 茯苓口服液
专为治疗骨质疏松症研制开发的一款高 科技产品。具有良好的渗透性,有效提 高骨密。
中药制剂课件
中药制剂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这里将深入探讨中药的历史、分 类、制备方法、药材选择以及应用范围等关键领域。
中草药的分类
食疗药膳
藤黄、黄精、淮山等具有很高药用价值的 食材。
复方草药
将各种草药搭配使用,达到协同效应的目 的。
单味草药
古人根据苦、甘、辛、酸、咸五味分为五 类,协调内外。
展望
中药保健品在未来的市场化道路上将迎来 更多的机遇与挑战。中国的互联网技术与 市场化环境也将借助中药保健品行业的发 展而进一步加强。
方剂
将各种草药按一定比例配伍而成。
中药制备方法
1
煎
是中药处理最简单、最基本的方法。
蒸
2
中药材切碎、放水,隔水加热,煮 沸1小时左右。
《药学中药制剂课件》
![《药学中药制剂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5568c261fd9ad51f01dc281e53a580216fc50f1.png)
中药制剂贮存条件与保养
介绍中药制剂的贮存条件和保养方法,确保其药效和质量在贮存和使用过程 中始终保持稳定。
中药制剂的质量控制方法与技 术
深入探讨中药制剂的质量控制方法和技术,确保制剂的安全性、有效性和一 致性。
中药制剂的研究与创新
探索中药制剂的研究和创新领域,包括新型制剂的开发和制剂工艺的改进等 方面。
中药饮片的炮制方法与质量要 求
详细介绍中药饮片的炮制方法,包括炮制工艺、药材选择和质量控制等关键 方面。
中药丸、散剂、胶囊、片剂等 制剂的研究与开发
探究中药丸、散剂、胶囊、片剂等制剂的研发过程,包括药物配方、工艺优 化和临床应用等方面。
中药注射剂的制备与质量控制
了解中药注射剂的制备方法和质量控制标准,探索中药在注射剂领域的应用 和发展。
中药制剂在临床应用中的现状 与前景
分析中药制剂在临床应用中的现状和前景,包括治疗效果、临床研究和未来 发展方向等方面。
药学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药制剂课件
本课件全面介绍了药学中药制剂的各个方面,包括基本概念与分类、性质与 特点、炮制方法与质量要求、制剂研究与开发等内容。
中药制剂的基本概念与分类
探索中药制剂的定义、分类和用途,了解传统中药在现代医药领域的重要性 和发展前景。
中药制剂的性质与特点
深入了解中药制剂的独特性质,包括药效、稳定性、药代动力学等方面的特点与挑战。
中药外用制剂的种类与应用
介绍中药外用制剂的各种类型,包括药膏、贴剂、涂剂等,并探讨其在皮肤 疾病治疗中的应用。
中药提取工艺及其应用
探索中药提取工艺的方法和技术,以及提取物在药物研发、保健品和食品工业中的广泛应用。
中药配伍及其注意事项
中药制剂--精品医学课件
![中药制剂--精品医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219145c650e52ea55189899.png)
所以,一般非水溶剂不易从含水量多的药材中浸出有效成分, 必须先行干燥;而极性溶剂则不易从富含油脂的药材中浸出 有效成分,对于这些药材应先用溶剂脱脂,或榨取油脂,再 用水、醇浸出。
2、溶解
溶剂进入细胞后溶解其可溶性成分,形成 溶液。药材中各成分被溶出的程度决定于 选择的溶剂和被溶出成分的性质。 溶剂进入细胞内溶解可溶性成分的速度取 决于药材的特性和溶剂的特性。
扩散速度与药材表面积、浓度梯度、浸出温度成 正比,而与浸出物的分子半径、浸出液的粘度成 反比。
4、置换
(1)CO2超临界流体提取的优点:
①萃取温度低,避免热敏性成分的破坏;
②无有机溶剂残留,安全性高;
③萃取物中无细菌、霉菌等,具有抗氧化、灭菌作用, 有利于保证和提高产品质量; ④提取和分离合二为一,简化工艺流程,生产效率高;
⑤超临界CO2 纯度高,价廉易得,可循环使用; ⑥超临界流体的极性可以改变,一定温度条件下,只 要改变压力或加入适宜的夹带剂即可提取不同极性的 物质,选择范围广。
1.工艺流程
饮片
粉碎
置有盖容器中
不时搅拌 密闭浸泡一定时间
收集浸出液
压榨 残汁
过滤
静置24h
过滤
浸出液
冷浸法:常温下(15-25℃)溶媒中浸渍。
温浸法:40-6次浸渍完毕
多次浸渍法:定量溶媒多次浸渍,减小药 渣吸液损失。
2.浸制法注意事项
①浸制时间较长,因此不宜用水浸制,多用不同 浓度的乙醇,故浸制过程应密闭;
一般疏松药材溶解得快;用乙醇为溶剂比 用水溶解的速度快,因前者穿透能力强。
3、扩散
进入细胞的溶剂溶解了大量可溶性成分后,便造 成了细胞内外的浓度差。此时,细胞内具有较高 的渗透压,从而形成扩散点,不断向细胞外扩散 其溶解的成分,以平衡其渗透压,而溶剂又不断 地进入细胞内,如此反复,直至达到动态平衡。 在此过程中的浓度差是浸出的动力。浸出成分的 扩散速度可用Ficks第一扩散定律来说明。
《中药制剂技术》课件
![《中药制剂技术》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49b02d5dc88d0d233d4b14e852458fb770b38e0.png)
药材筛选
制作中药干粉制剂时需要 选用质量稳定、无虫蛀、 无污染的中药材。
粉碎加工
将干净的中药材烘干,研 磨成一定粒度的粉末,以 增大药物的表面积,便于 浸提成药液。
混合造粒
将干粉和粘剂一起混合, 通过造粒机械设备制粒, 造粒完毕后形成颗粒状的 中药干制剂。
中药片剂制备技术
1
丸剂制备
2
制成压制型的药丸,保证压片的质量
中药炮制技术
1
蒸制
蒸制是把中药材放入锅中,用蒸汽使之逐渐变软、破损,有助于煮出药材的有效 成分,如黄芪等。
2
炙制
炙制是把中药材放置在火上烘炙,除去水分,加强药材的温热能力,如红枣等。
3
曝制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曝制是将多种干燥中药材混合在一起,曝晒后制成的制剂,如麝香、没药等。
中药饮片制备技术
1 炮制加工
炮制前必须要经过严格的检查,杂质必须清除且各个地方和温度都要严格把握。
和完整性。
3
前处理
包括原料处理、粉末筛选等,确保中 药片剂的药材品质。
压片制剂
将丸剂通过压片机进行压制,使其成 形。然后将干燥后的压片制剂进行风 干。
《中药制剂技术》PPT课 件
通过这个PPT课件,你将会了解中国传统中医药制剂技术的概况和各类中药制 剂的制备技术。希望这份课件能为你对中药制剂技术的了解提供一定的帮助。
中药制剂概述
概念
中药制剂是指将中药或中 药制剂制成固态、液态或 半固半液态制剂的一类制 剂。它是中医药学的一个 重要分支。
历史
中药制剂的历史悠久,中 药炮制技术和饮片制备技 术的技术纪录已可追溯到 公元前二千多年前的著作 《黄帝内经》。至今历代 医家不断发展中药制剂技 术。
中药药剂学--PPT课件
![中药药剂学--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9ea27f81b37f111f18583d049649b6648d70996.png)
中药药剂学的基本性质
✓ 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 ✓ 在继承传统制剂理论和经验的基础上,不断
吸收现代药剂学的新理论、新技术 ✓ 综合性 ✓ 应用性 ✓ 技术科学
中药药剂学的任务
• 基本任务
– 根据临床用药和处方中药味的性质以及生产、 贮藏、运输、携带、服用等方面的要求,将 中药制成适宜的剂型,以质量优良的制剂满 足医疗卫生的需要。
药剂学的发展:古代
两宋时代(AD960~1279) AD1076 设立了太医院卖药所(后改称太平惠民局)及 修合药所(后改称和剂局) AD1080 陈师文等《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制剂规范中成药 788种
明清时代(AD1368-1911) 李时珍 AD1518-1593《本草纲目》 剂型近40种
药剂学的发展:近代
GMP思想与内容
• 药品质量形成是设计和生产出来的,不 是检验出来的
• 预防为主 • 质量保证体系
GMP的三大要素
• 人员素质要素:指对全体人员(包括各 级人员、工人和厂长)的管理;
• 物质要素:指对全部物质(包括生产用 原辅料、包装材料、机器、厂房、器械) 的管理;
• 管理要素:指对全过程(从原辅料的购 买到生产再到售后服务)的管理。
• 继承\整理 • 发展\提高 • 基本理论研究 • 辅料研究
重要术语
• 药物: 预防、治疗、诊断疾病的物质,包括原料和制剂 • 药品: 原料药经加工制成的成品,可直接应用 • 剂型: Dosage form原料药经加工制成的、适合于应用的形式 • 制剂:Pharmaceutical preparation根据标准制成的、具有一定规
格、可直接应用的药品;剂型中的具体品种 • 调剂: 按照医师处方、专为某一病人配制、注明用法用量的调配
第3章中药制剂课件(1)
![第3章中药制剂课件(1)](https://img.taocdn.com/s3/m/ac45866b0a4c2e3f5727a5e9856a561252d321e6.png)
第三章 中药制剂生产
3.1 中药材前处理
(一)中药材的净制
2. 非药用部分的去除
(1) 去根与去茎
(5) 去毛
(2) 去枝梗
(6) 去芦
(3) 去粗皮
(7) 去心
(4) 去皮壳
(8) 去核瓤
(9) 去头、尾、皮、骨、足、翅
9 9
第三章 中药制剂生产
3.1 中药材前处理
(一)中药材的净制 3. 清除杂质——泥土、砂石、木屑等
润药筒
药材洗净后自动投入筒中,水沥 干后密封筒盖,接通真空泵,抽真 空,4min后放入蒸汽,温度上升。
利用负压和气体穿透力,使蒸汽充满药材内部微孔,保 温15min,关闭蒸汽,输送带将药材运到切药机切片。
20
3.1 中药材前处理
二、中药前处理设备 (二)润药机
❖ 1. 真空加温润药机
特点:
快速性,软化时间短,过程自动化 均匀性,软化效果良好; 药材含水率20%,可控; 基本避免药材有效成分流失,
便于煎出药效,便于进一步加工制成各种剂型,便 于进行炮制,便于处方调配和鉴别 。
1. 软化药材
药材切制时,少数药材可趁鲜切制或干切。对干燥的原 药材,需进行适当水处理,使其软化,利于切制。
软化方法:淋法、洗法、泡法、润法、热蒸汽软化。
11 11
第三章 中药制剂生产
3.1 中药材前处理
(二)中药材的切制 2. 切制饮片 (1)常见饮片类型 薄片(致密坚硬)、厚片(疏松易碎)、直片(个体肥大致 密)、斜片(长条纤维性强)、丝片(叶类和皮类)、块(煎 熬时易糊化)、段(细长,成分易煎出)
适用于对根、 茎、块及果实类 药材的切制。
不宜切坚硬、 球状及粘性过大 的药材。
《中药药剂学》课件——第二十章 药物制剂新技术
![《中药药剂学》课件——第二十章 药物制剂新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5605644c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3d00c3d.png)
中药药剂学
几点说明:
第二十章 药物制剂新技术
▼凝聚囊的固化:高分子物质的凝聚往往是可逆的, 一旦凝聚的条件解除,就可能发生解凝聚。因此,形 成微囊后,要尽快固化,使之保持囊形。固化方法视 囊材而定,如以明胶为囊材,可用甲醛进行固化,其 固化条件及原理如下:
固化剂:甲醛 固化温度:15℃以下(低温有利于固化)。 原理:以明胶为囊材时,加入甲醛进行胺缩醛反应, 使明胶分子互相交联,从而使之固化。 2 R-NH2 + HCHO → R-NH-CH2-NH-R +H2O
工艺要点 ▼常用囊材:明胶-阿拉伯胶、明胶-桃胶、明胶海藻酸钠等。 ▼必须精确测定两种胶液的等电点,根据测得的等 电点,控制微囊制备过程中的pH值。
中药药剂学
下
第二十章 药物制剂新技术
等电点(pH值) 等电点之上 等电点之
酸法明胶(A型) 7~9
负
正
碱法明胶(B型)4.5~5.0
负
正
通常用A型明胶,因其等电点较大,只要用弱酸(如
中药药剂学
第二十章 药物制剂新技术
第二十章 药物制剂新技术 第一节 环糊精包合技术
1、概念 固体或液体药物分子(客分子) 被全部或部分包合于环糊精分子(主分子)的 空穴结构中所形成的包合物叫环糊精包合物, 这一包合技术叫环糊精包合技术。
中药药剂学
第二十章 药物制剂新技术
2、有关环糊精的基本知识 概念:环糊精系淀粉经环糊精葡聚糖转位酶作用 后所形成的产物,是由6~12个D-葡萄糖分子以1、4糖 苷键连接的环状低聚糖化合物,为水溶性、非还原性 的白色结晶性粉末,熔点300~305℃。常见的有α、 β、γ三种,分别由6、7、8个葡萄糖分子构成,最常 用的为β-环糊精(β-CD)。
《药大中药制剂学》PPT课件
![《药大中药制剂学》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fe9e2f0dd36a32d72758122.png)
精品医学
1
1.重点剂型及章节:
▪ 剂型:绪论、浸提、分离、精制、干燥、浸 出药剂、液体药剂、注射剂等。
▪ 理论:药剂稳定性、表面活性剂等。
2.各剂型重点部分:
▪ 剂型:定义(包括英文名称)、特点、制备及其 方法。如 • 注射剂:特点、制备工艺、质量标准。
▪ 处方分析:液体制剂、注射剂等,注意教材 各剂型举例。
举例:液体药剂热力学、动力 学均不稳定的体系是:
A.溶液型 B.混悬型 C.高分
子溶液 D.溶胶
精品医学
15
2.配 对 选 择 题 Ⅰ(B 型 题 ) : 备 选 答案在前,试题在后,每题只 有一个正确答案,每个答案可 重复选用,也可不选。。
举例A.Pharmaceutics B. HLB
C. injections
• 重点掌握剂型的意义、剂型选择原则;
• 掌握药剂学的分支学科的定义;
• 掌握药典的概念、性质和各国药典及我国药 典最新版本;
• 了解中西药剂学的发展、剂型的分类、 GMP、GAP、GLP、GCP、GSP的定义、目 的、内容等。
精品医学
5
2) 粉碎、浸提、分离与精制、浓缩与干燥、 浸出药剂的要求:
6.考题难度:
▪ 重点掌握的内容难度:最高,必须熟记 并充分理解才可解答;
▪ 掌握的内容难度:其次,熟记即可解答; ▪ 了解的内容难度:有印象不一定熟记即
可解答。
精品医学
4
5. 教学大纲
1) 绪论的要求:
• 重点掌握中药药剂学的含义、性质和任务; 剂型、DDS、制剂、方剂、制剂学、调剂学、 中成药、中成药学等名词的定义;
精品医学
2
3.理论基础:结合剂型,重点应 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草药制剂学第一章绪论一、概念1、中药制剂学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既继承传统中药制剂的方法,又用现代科学的理论技术,来研究中药剂型、制剂的配制理论、生产技术、质量控制和临床药效学的科学。
制剂的中心内容是研究制剂的生产工艺和理论,使制剂的生产工艺合理,质量符合各项规定要求,疗效突出,毒副反应小,便于生产、服用、携带、运输、贮藏,病人欢迎,市场畅销,社会效益好,经济效益高,以最大限度地发挥药物疗效的目的。
总之,必须使制剂有效、安全、稳定。
2、中药与中草药概念的区别?中药是指在中医学理论体系和治疗法则的指导下,用以防治疾病以及帮助诊断疾病的药物,这些药来源於自然界,包括植物、动物和矿物等。
其中大都是古代“本草”书中记载的国产药材,也有少数是从国外输入的,如乳香、没药、马钱子、藏红花、犀角、胡椒、血竭等,因使用年久,故一并称为中药。
中草药是指民间百姓就地采集用来防治疾病的原生药。
它有一定的地区性,不像常用中药作为商品,在全国各地或国外销售使用。
现在所说的草药,在古代的“本草”书已有记载,有的流传于民间,如夏枯草、蜀羊泉、金莲花等。
随著运用草药防治疾病越来越多,数以千计的民间草药不断地被发掘、研究和推广应用,一些疗效较好的草药逐渐被中医所常用。
这样就使中药和草药难以区分,所以把草药归属于中药的范畴,是符合中医药学发展的实际情况。
3、制剂根据药典、部颁标准或其他规定的处方,将原料药物加工制成具有一定规格的药物制品,称为制剂。
制剂一般指某一个具体品种,如三金片、十滴水软胶囊、复方丹参滴丸、双黄连粉针剂等。
制剂有时也可以是各种剂型、各具体制剂的总称。
1.剂型根据药物的性质、用药目的和给药途径,将原料药加工制成适合于医疗或预防应用的形式,称药物剂型,简称剂型。
剂型是药物各种应用形式的统称,如汤剂、散剂、颗粒剂、丸剂等等。
2.药典是一个国家记载药品质量规格、标准的法典。
由国家组织药典委员会编纂,并由政府颁发施行,具有法律的约束力。
3.非处方药(OTC)指无需医生处方,消费者可按药品说明书自行判断、购买和使用的药品。
非处方具有应用安全、疗效确切、质量稳定、使用方便等特点。
在正常用法和正常剂4.中成药指以中药材为原料,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经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生产的,有特有名称并标明功能主治、用法用量和规格的药品,包括处方药与非处方药。
药物与药品药物凡用于治疗、预防及诊断疾病的物质总称为药物,包括原料药和药品,一般可分为天然药物和人工合成药物两大类。
药品是指原料药物经过加工制成的具有一定剂型,可直接应用的成品。
4、剂型与制剂的依据?任何药物供临床使用之前都必须制成适合于医疗或预防应用的形式,称为剂型,例如片剂、注射剂、气雾剂、丸剂、散剂、膏剂等。
剂型是集体名词,一般是指制剂的类别,剂型中的任何一个具体品种,例如片剂中的元胡止痛片、注射剂中的止喘灵注射液、丸剂中的香砂六君子丸等叫做制剂。
药物制成何种剂型何种制剂的依据:1.首先是根据医疗预防的需要由于病有缓急,证有表里,因此,对于剂型、制剂的要求亦有不同,如急症用药,药效宜速,故采用汤剂、注射剂、舌下片(丸)剂、气雾剂等;缓症用药,药效宜缓,滋补用药,药效宜持久,常采用蜜丸、水丸、糊丸、膏滋、缓释片等;皮肤疾患,一般采用膏药、软膏等;某些腔道疾患如痔疮、瘘管,可用栓剂、条剂、线剂或钉剂等。
2.其次是根据药物的性质药物性质不同亦要求制成不同剂型、制剂,以更好地发挥药物疗效,如处方中含有毒性和刺激性药物时,则宜制成糊丸、蜡丸、缓释片等;遇胃酸易分解失效的药物成分,宜制成肠溶胶囊或肠溶片剂;某些药物制成液体制剂不稳定时,可制成散剂、片剂、粉针剂或油溶液等。
3.药物制成剂型、制剂时还要考虑便于服用、携带、运输、贮藏及生产等有关药物制成剂型、制剂,前人早有论述,《本经》序例中记载:“药性有宜丸者、宜散者、宜水煎者、宜酒渍者、宜膏煎者,亦有一物兼宜者,亦有不可入汤酒者,并随药性,不得违越。
”梁代陶弘景则进一步指出:“……又按病有宜服丸者、服散者、服汤者、服酒者、服膏煎者,亦兼参用察病之源以为其制也。
”当然,药物和剂型、制剂之间的关系是辩证的,药物本身的疗效无疑是主导的,但剂型、制剂对药物疗效的发挥在一定条件下也是十分重要的。
二、中草药制剂学的发展1、《黄帝内经》汤剂、散剂、膏剂、丸剂、药酒等剂型。
1、《汤液经》为我国最早的方剂与制药技术专著,相传《汤液经》是殷商时代的伊尹所著。
2、《肘后备急方》晋代葛洪(公元261~314年)著,共八卷,第一次提出“成药剂”的概念,主张批量生产贮备,供急需之用。
3、《新修本草》唐显庆四年(公元659年)编纂并颁布(又称《唐新修本草》或《唐本草》),是我国由政府颁布的第一部药典,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全国性药典。
4、《xxxx和剂局方》宋、元时期(公元960~1367年),由官方编写,书中每方之后除详列药物及主治证外,对药物炮制、药剂制法及其检验均有较详细论述,为我国历史上由国家颁发的第一部制药规范。
5、《本草纲目》剂型达40多种。
除片剂、注射剂等外所有剂型。
第二章中草药化学成分第一节中草药有效成分与无效成分一、中草药化学成分中草药所含化学成分很复杂,通常有糖类、氨基酸、蛋白质、油脂、蜡、酶、色素、维生素、有机酸、鞣质、无机盐、挥发油、生物碱、甙类等。
每一种中草药都可能含有多种成分。
中草药化学成分不仅与中草药的医疗作用有着密切的关系,而且对于鉴定中草药的品种、质量以及加工炮制、贮藏、栽培引种、资源发掘都有重要意义。
因此,在研究中草药的工作中,必须了解中草药化学成分的组成、性质、分布、以及对中草药成分的鉴定、含量测定、提取分离、结构鉴定等有关知识。
二、中草药有效成分在这些成分中,有一部分具有明显生物活性并起医疗作用的,常称为有效成分,如生物碱、甙类、挥发油、萜类等。
提出了中药“有效成分”不应单单指化学上的单体化合物,通常更多是指来自药材的一些混合物成分,包括了原药材及其经切制、粉碎、炮制、提取及浓缩的任何形式,这个观念才能真实地反映中药的物质基础,有利于中医药业的运作和发展。
中药单体指具有医疗效用或生物活性的物质,有一定的分子式或结构式,有一定的溶点、沸点、旋光度、溶解等理化常数,称为中药有效单体。
中草药之所以有医疗作用,主要因所含有效成分所致。
除过去早有研究并已广泛应用的许多中草药有效成分,如黄连中抗菌消炎的小檗碱(黄连素)、麻黄中平喘的麻黄碱、萝芙木中的降压成分利血平等外,近年来,国内外均陆续发现了更多的中草药有效成分,特别是在抗肿瘤、治疗心血管疾病和慢住气管炎等疾病的生物活往成分方面研究得更多。
三、中草药无效成分在中草药里普遍存在,但通常没有什么生物活性,不起医疗作用,称为“无效成分”,如但是,有效与无效不是绝对的,一些原来认为是无效的成分因发现了它们具有生物活性而成为有效成分。
例如蘑菇、茯芩所含的多糖有一定的抑制肿瘤作用;海藻中的多糖有降血脂作用,天花粉蛋白质具有引产作用;鞣质在中草药里普遍存在,一般对治疗疾病不起主导作用,常视为无效成分,但在五倍子、虎杖、地榆中却因鞣质含量较高并有一定生物活性而是有效成分;又如粘液通常为无效成分,而在白及中却为有效成分等。
第二节中草药主要有效成分及性质一、生物碱化学成分1、概念生物碱(Alkaloid)是指一类绝大多数具有显著的生物活性的碱性有机化合物,是天然的氮杂环化合物,是中草药中重要的有效成分之一。
举例:1、黄连中的小檗碱(黄连素)含量可高达8~9%:抗原微生物、抗炎、镇痛、抗心律失常、降血压、降血糖、抗氧化、抗溃疡、抗毒素、抗感染、增强免疫、解热镇吐等作用。
2、xx中的xx碱:药理作用广泛,有平喘、镇咳、祛痰、发汗、利尿、抗变态反应、抗炎、解热、抗菌等作用。
3、长春新碱:治疗恶性肿瘤的有效成分。
广泛存在植物界,又称为植物碱,如黄连中的小檗碱(黄连素)、麻黄中的麻黄碱、萝芙木中的利血平、喜树中的喜树碱、长春花中的长春新碱。
含生物碱的中草药很多,如三尖杉、麻黄、黄连、乌头、延胡索、粉防已、颠茄、洋金花、萝芙木、贝母、槟榔、百部等,分布于100多科中。
以双子叶植物最多,依次为单子叶植物、裸子植物、蕨类植物。
以罂粟科、豆科、防已科、毛茛科、夹竹桃科、茄科、石蒜科等科的植物中分布较多。
同一科属或亲缘关系较近的科常含有同一结构或类似结构的生物碱,但同一种生物碱亦可分布在多种科中,如小檗碱在毛莨科、芸香科、小檗科的一些植物中都有存在。
中草药中生物碱含量一般都较低,大多少于1%,但有少数含量特别多或特别少的特殊情况,如黄连中小檗碱含量可高达8~9%,金鸡纳树皮中生物碱含量为10~15%,而长春花中的长春新碱含量只有百万分之一。
2、生物碱的通性1.大多数生物碱为结晶性物质,味苦,少数为液体(如烟碱、槟榔碱)。
2.一般生物碱均无色,具旋光性,多数呈左旋光性。
但有少数例外,如小檗碱为黄色,胡椒碱无旋光性等,个别生物碱有挥发性,如麻黄碱。
3.大多数生物碱呈碱性反应。
生物碱的碱性强弱,与它们分子中氮原子存在的状态有密切的关系。
一般季铵碱>仲胺碱>叔胺碱。
如氮原子呈酰胺状态,则碱性极弱或消失。
有的生物碱分子具有酚性羟基或羧基,因而具有酸碱两性。
4.生物碱大多数不溶或难溶于水而溶于乙醇、氯仿、乙醚、苯等有机溶剂。
生物碱盐类除了在乙醇中也能溶解外,其他溶解性能恰与生物碱相反。
由于这一性质,可以使生物碱溶解在酸性溶液中(生物碱遇酸即结合成盐而溶于水中),如果在这酸性溶液中加碱至碱性,生物碱盐类就会成为游离生物碱而自水溶液中析出。
生物碱的这一溶解性能常在制取含生物碱类的中草药药物时,用于提取、分离与精制。
另有少数生物碱可溶于水而其盐类反而难溶,如小檗碱,麻黄碱可溶于水及有机溶剂,季铵类生物碱均易溶于水。
5.一般生物碱都可以与一些特殊试剂(称为生物碱试剂,常系重金属盐类或分子量较大的复盐以及特殊无机酸如硅钨酸、磷钨酸,或有机酸如苦味酸的溶液)作用生成不溶于水的盐而沉淀。
利用这个性质可检查中草药中是否含有生物碱以及用以分离生物碱。
生物碱沉淀剂的种类很多,常用的有下面几种:(1)碘化汞钾试剂(Mayer试剂,HgI2。
KI)在酸性溶液中与生物碱反应生成白色或淡黄色沉淀(为一种络盐AIK·HI (HgI2)n,AIK表示生物碱。
(2)碘化铋钾试剂(Dragendorff试剂,BiI3·KI)在酸性溶液中与生物碱反应生成桔红色沉淀(为一种络盐AIK.HI.(BiI3)n)。
(3)碘化钾碘试剂(Wagner试剂,I2·KI)在酸性溶液中与生物碱反应生成棕红色沉淀(为一种络盐AIK·HI·In)。
(4)硅钨酸试剂(Bertrand试剂,12W03·Sl02):在酸性溶液中与生物碱反应生成灰白色沉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