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整理).doc

合集下载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2、相对真理
• 从认识的广度看:任何真理性认识都只是对 客观物质世界的某一领域、某一部分、某一方 面、某一片断的正确认识,而不是对全部事物 的正确反映。
• 从认识的深度看:任何真理性的认识都只是
对特定的具体事物一定程度、一定层次的近似
正确的反映。
3、绝对真理与相对真理辩证统一
• 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相互渗透、相互包含, 任何真理都是二者的统一 ; • 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在认识过程中又是辩证
二、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
——这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对认识本
质的科学回答,它既不同于坚持从思想和感
觉到物的唯心主义路线,也区别于旧唯物主
义的直观反映论。
三、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
(一)从实践到认识
——认识过程的第一次飞跃
感性认识
理性认识
1、感性认识 —— 认识的初级阶段
三种形式:感觉、知觉、表象
如果割裂其中的联系,断章取义地理解真理,真理就 可能变成谬误。
真理与谬误辩证关系原理的现实 意义:
• 要正确把握真理的“度”,同时要勇于坚
持真理,修正错误,做彻底的唯物主义者。
• 认识的根本任务,就在于排除谬误,获得
真理,并在真理的指导下不断地改造世界。
二、真理的检验标准
(一)实践是检验真理的 唯一标准 • 真理的本性: —— 主观认识与客观实际相符合。 • 实践的特点: —— “直接现实性”,使主观见之于客观。
• 理论付诸实践,要经过一定的中间环节 ;
• 理论必须为群众所掌握;
• 要运用正确的工作方法。
(三)认识运动的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 1、认识发展的总过程: “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 环往复,以至无穷。”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青藏铁路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的统一, 的统一,决定了理论与 实践必须相结合。 实践必须相结合。马克 思主义理论与具体实际 相结合, 相结合,是达到正确地 认识世界和有效地改造 世界的根本途径。 世界的根本途径。
创造了人类建筑史上的奇迹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
既是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 既是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也是 认识和改造主观世界的过程。 认识和改造主观世界的过程。 1.改造客观世界 1.改造客观世界:改造自然界和改造人 改造客观世界: 类社会。 类社会。 2.改造主观世界: 2.改造主观世界:改造人们自己的认识 改造主观世界 能力、 能力、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关 核心是改造世界观 是改造世界观, 本质是 系,其核心是改造世界观,其本质是 提高人的素质。 提高人的素质。
认识世 界和改造 世界是一 个充满矛 盾的过程。 盾的过程。
• 必然王国和自由王国是人类在客观世界面前所处 的两种不同的社会活动状态。 的两种不同的社会活动状态。 必然王国, • 所谓必然王国,是指人们没有掌握自然界和社会 所谓必然王国 历史发展的客观必然性之前,行为活动受自然界 历史发展的客观必然性之前, 和社会领域盲目力量支配和奴役的状态。 和社会领域盲目力量支配和奴役的状态。 • 所谓自由王国,就是指人们认识和掌握了社会历 所谓自由王国, 自由王国 史的必然性和规律, 史的必然性和规律,使自己成了自然界和社会的 主人, 主人,从自然界和社会领域的盲目力量的支配和 奴役下解放出来, 奴役下解放出来,从而能自觉地创造自己的历史 的这样一种状态。 的这样一种状态。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改造客观世 界和改造主观世界的过程, 界和改造主观世界的过程,也就是从 必然走向自由的过程。 必然走向自由的过程。

第二章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第二章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简述题: 简述题: 1、简述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辨证关系。 简述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辨证关系。 真理的绝对性与相对性的辨证统一。 2、真理的绝对性与相对性的辨证统一。
1、从前,沧州城南有一座临河寺庙,庙前有两尊面对流水的石兽,据说是 “ 镇水 ” 用的。一年暴雨成灾,大庙山门倒塌,将那两尊石兽撞入河中。 庙僧一时无计可施,待到10 年后募金重修山门,才感到那对石兽之不可或缺, 于是派人下河寻找。按照他的想法,河水东流,石兽理应顺流东下,谁知一 直向下游找了十里地,也不见其踪影。这时,一位在庙中讲学的先生提出其见 解:石兽不是木头做的,而是由大石头制成,它们不会被流水冲走,石重沙轻, 石兽必然于掉落之处朝下沉,你们往下游找,怎么找得到呢?旁人听来,此言 有理。不料,一位守河堤的老兵插话:我看不见得,凡大石落入河中,水急石 重而河床沙松者应求之于上游。众人一下子全愣住了:这可能吗?老兵解释道: “我等长年守护于此,深知河中情势,那石兽很重,而河沙又松,西来的河水 冲不动石兽,反而把石兽下面的沙子冲走了,还冲成一个坑,时间一久,石兽 势必向西倒去,掉进坑中。如此年复一年地倒,就好像石兽往河水上游翻跟头 一样。众人听后,无不服膺。寻找者依照他的指点,果真在河的上游发现并挖 出了那两头石兽。 请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有关原理, 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庙僧按照常理,认为石兽应顺流而下。从真理的具体性分析其失当之处。 (1)庙僧按照常理,认为石兽应顺流而下。从真理的具体性分析其失当之处。 守河堤老兵关于石兽“逆流而上” (2)守河堤老兵关于石兽“逆流而上”的见解对我们辩证地思考问题有何启 并举一例说明之。 示?并举一例说明之。
二、必然和自由的关系?怎样获得自由? 必然和自由的关系?怎样获得自由?
野蛮人 必然王国 自然压迫 文明人 社会压迫 观念压迫 自然压迫 自由王国:自由人 自由王国 自由人 消除三大压迫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各种形式的工 具
3、主体和客体的关系
• 认识关系 • 实践关系
从根本上来说
• 改造和被改造的关系
辩证唯物主义
4、主体和客体的相互作用

一、确立实践目的和实践方案
二、实践主体按照实践目的 和实践方案实际作用于实践客体
三、通过反馈各调节,使实践目 的、手段和结果按一定方向运行
二、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
(三)、认识运动的不断反复和无限 发展
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如此实
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至 无穷,一步步地深化和提高,这就是认识发 展的总过程。
1、造成认识过程反复性各无限性的原因:
• 第一,人们对事物的认识,由于主客观条件的限 制,往往不是一次完成的。 • 从主观方面说,人们总是受到自己认识能力和实 践活动范围的限制; 从客观方面说,受到科学技术条件的限制,以及客 观过程的发展和表现程度的限制。客观事物的本 质有一个显露的过程,人的认识也就需要一个过 程。
2.1、概念、判断、推理
概念是对同类事物共同的
一般特性和本质属性的概 括的反映
草食性动物
判断是对事物有所肯定或 有所否定的思维形式。
鲸鱼是哺 乳动物
鲤鱼非哺 乳动物
推理是根据事物之间的 联系,由已有判断推出 新判断的思维形式。
2米=200厘米
1米=100厘米
3、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有着不可分 的辩证联系
认识பைடு நூலகம்
列宁
认识
实践
(一)、从认识到实践
• 1、感性认识: • 感性认识是人们在实践基础上,由感觉器官直接 感受到的关于事物的现象、事物的外部联系、事 物的各个方面的认识,包括感觉、知觉和表象三 种形式。 • 特点:直接性、生动性、形象性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第六讲 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第六讲 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
列宁: 马克思主义是以事实,
而不是以可能性为依 据的。
(二)实事求是是中国共产党思想 路线的核心
1.思想路线与认识路线的定义及其辩证关系
(1)定义
思想路线就是人们实践活动中用以指导行 动的基本原则和方法,是一定的世界观和 方法论在实际工作中的运用和贯彻,认识 路线和思想路线在本质上是统一的。
(一)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的辩证 统一
1.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人类创造历史的两 个基本活动
(1)认识世界:主体能动的反映客体,获 得关于事物本质及发展规律的科学认识, 探索和掌握真理。
(2)改造世界 人类按照有利于自身生存和发展的需要,
改变事物的现存形式,创造自己的理想形 式和生活方式。
2.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是相互依赖、相互统 一的辩证关系
(一)一切从实际出发是马克思主义认识 论的基本要求
(二)实事求是是共产党思想路线的核心
(一)一切从实际出发是马克思主 义认识论的基本要求
案例导入1:领导下河游泳证明水质好
2012年,某市领导曾表示,检验河水治理 成效,不以报上来的数据为标准,要求以 领导下河游泳作为治理好的标准,要求环 保局长带头下河游泳。
的出发点。
2.“实际”: 变化发展着的实际;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
物质世界的客观规律。
马克思、恩格斯:
共产党人的理论原理,决不是以这个或那 个世界改革家所发明的思想、原则为根据 的。这些原理不过是以现存的阶级斗争, 我们眼前的历史运动的真实关系的一般表 述。
3.从实际出发,关键 是要尊重事实,从事 实出发
平衡到均衡的过程,即使达到很高的水平 也会有差别。
5.自由和必然的关系贯穿于人类社会发展的 始终,并成为人类存在和发展的永恒矛盾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一、观点案例资料1、即使是科学的理论和真理性的认识,也要在新实践中不断发展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它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外部条件、政治保证、战略步骤、党的领导和依靠力量以及祖国统一等一系列基本问题,指导我们党制定了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它是贯通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领域,涵盖经济、政治、科技、教育、文化、民族、军事、外交、统一战线、党的建设等方面比较完备的科学体系,又是需要从各方面进一步丰富发展的科学体系。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是全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发展的、前进的。

全党必须在思想上不断有新解放,理论上不断有新发展,实践上不断有新创造”。

观点案例点评:该观点揭示了认识运动的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认识过程的反复性。

2、哲学史上对认识本质的不同的理解观点1 柏拉图的“回忆说”回忆说是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为论证他的理念论而提出的一种认识学说。

柏拉图认为,人的感觉只能认识有变化生灭的、不真实的现实事物,而不能认识永恒的、真实的理念,人们关于理念的知识只有通过回忆的途径才能获得。

为什么人能够通过回忆来获得知识呢?柏拉图认为,人在出生以前,灵魂中原本已经具有了关于理念的知识,只是在灵魂和肉体结合出生之时忘记了。

在人出生以后,通过对一些具体事物的认识,并加以启发,人们便回忆起和这些具体事物相类似的知识。

正如看到一个人的肖像或他用过的物品时就能够回忆起这个人一样,人通过美的花、美的人等具体的荚的事物,便回忆起绝对的完全的美的理念。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第二章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一、蚂蚁具有和我们不同的眼睛……参考答案:此题可着重强调两点:其一,人的眼睛与蚂蚁的眼睛存在不同的结构,在感受某些光线方面,人的眼睛确实不如蚂蚁;其二,人能够在实践的基础上超越眼睛等生理结构的局限,获取对世界的认识。

蚂蚁的活动终究只是一种本能的活动,而人能够在实践的基础上,通过对感性材料进行科学加工,获得理性认识。

另可参见逄锦聚主编《〈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师参考书》第87-88页。

二、1997年11月,中国互联网……参考答案:此题重在运用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和前提。

互联网作为当代信息科技发展和运用的产物,以日益丰富的信息传播手段,将人们放在一个开放的信息世界。

由于其提供的信息良莠不齐,加之互联网信息传播的特殊性,它对人们思想观念的影响也有具有两面性:一方面,增强了人们思想的主体性、平等性、开放性、选择性。

但与此同时,它也产生和放大了人们思想的随意性、盲从性等。

对待互联网的双重效应,当代大学生应该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加以正确分析,树立社会主义价值观,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三、在我们这个时代,每一种事物好像都包含有自己的反面……结合马克思的论述,谈谈如何理解哲学上的价值和价值评价的含义?参考答案:马克思的这段论述反映了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价值和价值评价:第一,价值是揭示外部客观世界对于满足人的需要的意义关系的范畴,哲学上的价值概念具有最大的普遍性。

所以马克思说:“在我们这个时代,每一种事物”都有不同的价值评价。

马克思所列举的这些例子都是主体和客体之间价值关系的丰富多彩的表现形式。

第二,价值具有多维性,客体满足主体需要关系是复杂的,可以是双重的。

正如马克思所说,“在我们这个时代,每一种事物好像都包含有自己的反面”……第三,价值具有客观性。

“现代工业和科学为一方与现代贫困和衰颓为另一方的这种对抗,我们时代的生产力与社会关系之间的这种对抗,是显而易见的、不可避免的和无庸争辩的事实。

第二章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第二章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实践检验过程分析 有 革 命 的 实 践 没 有 革 命 的 理 论 就 没 理论 指导 实践 预期 结果 部分相符 实践 结果 完全相符
完全不相符
如果是一次检验,上述三种情况都不能说明什么.实践检验是 如果是一次检验,上述三种情况都不能说明什么. 反复检验. 反复检验.
历史上的一段公案
"认为太阳是世界的中心, 认为太阳是世界的中心, 认为太阳是世界的中心 是不动的, 是不动的,这是荒谬 的,在哲学上是错误 的,在形式上是异端 邪说, 邪说,因为它明确违 圣经》 反《圣经》." --1633 1633年 --1633年,罗马教会 的审判词
第二节 真理与价值
我怎么知道我所知道的东西是真的? 我怎么知道我所知道的东西是真的? 我所知道的东西是真的
我知道什么?我怎么知道的? 我知道什么?我怎么知道的? 认识过程和认识结果 由于认识过程附属于主客改造之目的,故负载价值; 由于认识过程附属于主客改造之目的,故负载价值; 认识结果只能以主观形态呈现, 认识结果只能以主观形态呈现,故有真谬之分.
完全和 佛教的 界定吻 合,一 般是不 可能的
需要 取权 重
依佛教对善之界 定设置情境
A—— 20分 分
B——10分 分
C——10分 分 D——10分 分
E——10分 分 -
获得 关于 某人 人性 之分 值, 比如 90分 分
表明此人基 本上是善的. 本上是善的. 绝对的善是 不存在的. 不存在的.
是不是实践标准检验出宗教说 的是错的,伽利略说的是对的?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 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在实际利益面前,所有的标准是不是 在实际利益面前, 都是一个托词? 都是一个托词?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完整)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完整)

第二节 真理和价值
一、真理的属性
1、真理的概念 真理是人们对于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是标 志着主观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 2、真理和谬误的辩证关系 真理和谬误是对立统一的。首先,二者是对立的。其次, 二者又是相互联系的,二者相比较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 再次,二者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3、真理的客观性(真理的唯物主义) 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检验真理的标准——实践也是 客观的。真理的客观性决定了真理的一元论。
3、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真理的辩证法) 绝对性和相对性是真理的两种属性,不是两种不同类型 的真理。 真理的绝对性是指真理的无条件性、无限性。首先,真 理的客观性是绝对的,它同谬误有原则的界限,是正确的, 而不是错误的;其次,世界的可知性是绝对的,人能够获得 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的正确认识。 真理的相对性是指真理的有条件性、有限性、近似性。 首先从广度上看,真理所反映的对象是有条件的,有限的; 其次从深度上看,真理反映客观对象的正确程度也是有条件 的、近似的。 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是辩证统一的。首先,二者是相 互包含、相互渗透的。在真理的相对性中包含着绝对真理的 颗粒;真理的绝对性通过相对性表现出来,无数个相对真理 的总和构成了绝对真理。其次,真理是由相对真理向绝对真 理的转化过程,这是真理的发展规律。 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辩证关系原理的意义,坚持和发 展马克思主义。
五、认识的辩证发展过程 认识的全过程(总规律): 实践→认识→实践 1、认识过程的第一次飞跃:从实践到认识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概念 二者的辩证关系以及割裂二者辩证关系的错误观点 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条件 2、认识过程的第二次飞跃:从认识到实践 必要性:用理论指导实践,在实践中检验和发 展理论。 条件:坚持理论和世界相结合的原则;理论为群 众所掌握;要有正确的实践方法。 3、认识运动的反复性和无限性 4、理论和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什么是一切从实际出发?
一切从实际出发,就是要把客观存在的事物 作为观察和处理问题的根本出发点,这是马 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根本要求和具体体现。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为什么要一切从实际出发? 一切从实际出发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根本要求和 具体体现。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是具有客观实在 性的物质统一体,认识是主体在实践基础上对客体 的能动反映。这就要求我们做一切工作都必须从实 际出发,如实地反映客观实际,从客观事物中形成 思想、原则、计划和方案等。
LOGO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主要内容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相结合 从必然走向自由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一)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及其辩证关系
从认识论 的角度人 类活动
认识世界
改造客 观世界
改造主 观世界
改造世界
(一)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及其辩证关系

认识世界是人们从观念上把握世界,把客观事物 的本质和规律变成自己的知识和智慧。 改造世界是人们现实的把握世界,按照自己的目 的去改造客观事物的结构和形式,使其满足自己 的物质和文化需要。
必要前提。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是相互依赖、相互制约,是
辩证统一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统一,决定了
理论与实践必须相结合,这也是正确的认识世界和
有效的改造世界的根本途径。
(一)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及其辩证关系
从认识论 的角度人 类活动
认识世界
改造客 观世界
改造主 观世界
改造世界
(一)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及其辩证关系 改造客观世界是指改造自然界和人类社会。 改造主观世界是指改造人的内心世界,主 要内容有:一是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 观和价值观;二是提高道德素质、政治素 质、文化素质和心理素质等;三是提高思 维能力、表达能力、交往能力和实际操作 能力等。

第二章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第二章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三、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



“从生动的直观到抽象的思维,并从抽象的思 维到实践,这就是认识真理、认识客观实在的 辨证途径‛——列宁《列宁全集》第55卷,人 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142页。 (一)从实践到认识 (二)从认识到实践 (三)认识运动的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
(一)从实践到认识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
3.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
(1)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 (2)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 (3)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统一的基础是社 会实践。

4.这一原理的理论、现实意义

(1)在理论上批判哲学史上的唯理论和经验论

(2)在实际工作中反对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
B
c a
C
a2+b2=c2
b
A
2、真理的相对性
真理的相对性是指主体在一定条件下所获得的真理 性认识在广度、深度等方面的有限性。
B
B
a
b
C
c
A C
a
b
c
A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2+b2=c2 a
2+b2≠c2 a
真理的相对性
从认识的广度看,真理都是对物质世界某一阶段、 某一方面、某一层次的认识;
从认识的深度看,任何真理性的认识都只是对特定 的具体事物一定程度、一定层次的近似正确的反映。
3、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的辩证统一
一、具有绝对性的真理和具有相对性的真理 相互渗透,相互包含。绝对之中有相对,相对 之中有绝对。相对性和绝对性是同一个真理的 两种属性,不是两个真理。 二、具有相对性的真理和具有绝对性的真理 又是辨证转化的。认识的不断深化过程就是由 相对真理向绝对真理的转化。

马哲章节总结 2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马哲章节总结 2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第1节认识的本质及规律一、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观点)(一)实践和认识的主体与客体概念:实践活动是以改造客观世界为目的,主体(人)与客体(对象)之间通过一定的中介(工具)发生相互作用。

主体与客体关系:根本上是认识关系和实践关系。

主体放映客体的过程也是主体改造客体的过程。

相互作用:1确立实践的目的和实践方案。

2实践主体按照实践方案实际的作用于实践客体,通过一定的实践手段把实践方案变成实际的实践活动。

3通过反馈和调节,使实践目的、手段和结果按一定方向运行。

(二)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作用表现在:1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

2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

3实践使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

4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人的认识从实践中产生,为实践服务,随实践发展,并接受实践检验。

意识依赖于实践,离开时间的认识是不可能的。

肯定实践是认识实践的基础,决不意味着认识无足轻重。

实践和认识总是相互作用,认识特别是反映事物本质和规律行的理性认识,对实践有着巨大的指导作用。

)二、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对认识本质的科学回答)1 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引入了实践的观点,科学的规定了认识的主体和客体及其相互关系,认为其关系首先是一种改造与被改造的关系,在此基础上产生反应与被反映之间的关系。

反映的特点:1摹写性2创造性。

人不仅能反映现象,更能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不仅能反映现在,能进一步揭示事物的过去和未来:不仅能反映现实中的事物,能塑造出现实中并不存在的事物。

三、认识活动的基本规律(辩证发展过程:从实践到认识: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一)从实践到认识(理性认识和感性认识)理性是人们在实践的基础上,由感觉器官直接感受到的关于事物的现象、事物的外部联系、事物的各个方面的认识,包括感觉直觉和表象。

理性是人们借助抽象思维,在概括整理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达到关于事物的本质、全体、内部联系和事物自身规律性的认识,包括概念、判断、推理。

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

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

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人类总是在不断地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在解释与实践中生存和发展,改造世界的活动从来都是在认识世界的指导下进行的。

马克思主义坚持认识与实践的统一,同时强调认识改造主观世界与认识改造客观世界的统一,以达到最大的效果。

一、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的关系人类从原始社会就开始认识世界,从畏惧自然到了解自然;人类又在不断地改造世界,从古代的都江堰到现代的三峡工程都蕴含着人类改造世界的智慧。

可以说,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是人类创造历史的两种基本活动。

人类了解自然之后不再畏惧,转而开发自然、利用自然,可见认识的任务不仅仅在于解释世界,更重要的在于改造世界。

认识世界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改造世界。

毛泽东同志在《自由是必然的认识和世界的改造》一文中开宗明义地指出:“认识世界是为了改造世界,人类历史是人类自己造出来的,但不认识世界就不能改造世界。

”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并且创造客观世界,改变世界、创造世界也就是人的实践,人类往往先通过征服自然界、改造自然界,向自然界索取自己所需要的生活和生产资料,进而从事改造社会的实践活动。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是相互依赖、相互制约、辩证统一的。

认识世界是为了改造世界;而要有效地改造世界,又必须正确地认识世界。

对比戊戌变法的失败与抗日战争的胜利、土地革命的成功与人民公社运动的破灭,我们发现,改造世界必须在人的认识指导下进行,盲目的认识带来的是盲目的实践,错误的认识造成的则是行动的失败,只有正确的认识才能保证行动的成功。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取得的伟大成就又告诉我们,正确的改造世界可以促进民众更为准确地认识世界。

二、认识改造主、客观世界并重(一)认识改造主观世界与认识改造客观世界的关系人类世界由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构成,人类主体总是受目的性和能动性的驱使,要求外部客观世界满足自身的需求,然而客观世界是按照固有的规律运行的,不可能自动地满足主体的愿望和需要,因而主观和客观就处于矛盾状态之中,例如当今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马克思 第二章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马克思 第二章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认识主体
中介 (工具)
认识客体
• • • •
⒉主体和客体关系的基本类型: 实践关系:即主体和客体之间改造和被改造的关系。 认识关系:即主体与客体之间反映和被反映的关系。 价值关系:即客体的功能、属性对主体需要的满足。以 及主体和客体之间欣赏和被欣赏的审美关系。
• 以上三种关系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其中实践关系是最 基本的关系。
a b
c
• ①特点:间接性和抽象性
• ②形式:概念、判断、推理
a2+b2=c2
⒊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统一 • ⑴理性认识必须以感性认识为基础; • ⑵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和深化为理性认识; • 感性认识有局限性 ⑶二者相互渗透、相互包含。
偏 见
• 认识过程之所以分为感性认识和理 性认识两个阶段,并能自觉实现感 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飞跃,其客观 依据是: 客观物质世界现象与本质的对立统 一。
二、认识的本质
• ㈠不同哲学派别对认识本质问题的不同回答
认识论
不可知论
可知论
唯心主义先验论
唯物主义反映论 辩证唯物主义 能动反映论
旧唯物主义 直观反映论
• ⒈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 可知论:世界可以被人认识,人有能力认识世界; • 不可知论:世界是不可认识的,或者至少是不可能彻底 认识的。(代表人物:休谟,康德) • 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 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 唯物主义:物→感觉和思想 唯心主义:感觉、思想→物
⒉真理的相对性(相对真理) • ⑴任何真理都是对客观世界某些领域、某些事物和过 程的一定范围的正确反映;——承认认识有待于扩展 • ⑵任何真理都是对特定事物一定程度、一定层次的正 确反映。——承认认识有待于深化 • ⒊真理绝对性和相对性的辩证统一 • ⑴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是同一真理的两种不同属性。

第二章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第二章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3)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 )
主体对客体有能动作用, 主体对客体有能动作用,客体对主体有制约 作用。 作用。主体对客体的改造体现了主体对客体的能 动作用。在实践中, 动作用。在实践中,如果按照客体的本性和规律 去改造,就能成功; 去改造,就能成功;违反客体的本性和规律就会 失败,这就体现了客体对主体的制约作用。 失败,这就体现了客体对主体的制约作用。正因 为有这种制约作用,主体为了有效的改造客体, 为有这种制约作用,主体为了有效的改造客体, 必须去认识客体。 必须去认识客体。
1.什么是实践 . 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 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
2.实践主体 .
是只具有思维能力, 主体是只具有思维能力,从事社会实践和认 识活动的人
实践主体在实践 活动中, 活动中,是实践 主导者、 过程的主导者 过程的主导者、 主动者和价值 承担着! 承担着!

普通望 远镜 显微镜

天然激光 遥感探测仪
5.主体和客体的相互关系 主体和客体的相互关系
二者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主体和客体的相互关系, 主体和客体的相互关系,从根本上说 是认识关系,实践关系. 是认识关系,实践关系.
(1)认识关系 ) 在实践中,主体必然会反映客体,发生 在实践中,主体必然会反映客体, 主体的认识活动。所以在实践的同时也构 主体的认识活动。 成了主体和客体之间的反应与被反映的认 识关系。( 。(如果没有这种关系他们就不成 识关系。(如果没有这种关系他们就不成 其认识的主体和客体。) 其认识的主体和客体。)
第二章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人的一生要做这三方面的事: 人的一生要做这三方面的事: 发现真理、 发现真理、 创造价值和享受生活 其中,改造世界、创造价值是核心, 其中,改造世界、创造价值是核心,而科学认识世 界,发现真理是后两者的前提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是人类创造历史的两种基本活动。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是相互依赖、相互制约,是辩证统一 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既是认识和改造客观世 界的过程,也是认识和改造主观世界的过程。 改造客观世界包括改造自然界和改造人类社会。 改造主观世界就是改造人们自己的认识能力、改造主观 世界和客观世界的关系,核心是改造世界观,即观察和处 理问题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改造客观世界和改造主观世界相辅相承、相互促进、缺 一不可。
改变自己
改变自己是一个系统工程,这个工程包含了多种因素:
分析能力:先分析自己,自己的性栺特征、能力倾向、兴趣爱好、心 理预期;再分析客观条件,社会发展方向和大趋势、存在哪些机会, 自己现在有什么样的条件、能干什么等。 策划能力:定出适合自己的目标,分解目标,制定每一步的计划。
实施能力:自我约束和控制,日积月累的工作等。
必然王国和自由王国
必然王国:指人受物支配的社会状态。 自由王国:指支配物的社会状态。 从必然王国到自由王国是永无止境的 无限发展过程。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所揭示的人类 认识的本质和发展规律的学说,为人 类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指明了现 实的道路,为工人阶级及其政党奠定 了思想路线的理论基础。
心理承受和调节能力:自我激励,坚持的毅力,对挫折的消化等等。
学习能力:学习必要的业务知识,学习良好的处世乊道和工作方法等 等。
认识世界
人类的两 项基本活 动
目 的
改造世界
改造客己的 思想 改造世界观 改造人生观 改造价值观 核 心
改造主 观世界
改造自己的认识能力
都离不 开实践
改造客观世界与主观世界的 关系 改造主观世界是为了更好地改造客 相互联系 观世界 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造主观世界, 提高改造客观世界的能力 相互作用

第二章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第二章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开普勒
(四)正确认识非理性因素在认识中的作用 1.理性因素 是指人的理性直 观、理性思维能 力,在认识过程 中起主导作用。 2.非理性因素包括:情感、意 志、欲望、动机、信念、习惯、 本能等意识形式。 3.非理性因素的作用 (1)动力作用 (2)诱导作用 (3)激发作用
“激情、热情是人强烈 地追求自己的对象的本质 力量。 ——马克思
认识过程的无限性
大陆漂移说——海底扩张 说——板块构造说——…… 1912年,德国学者魏格 纳提出了“大陆漂移说”。 他认为,被大西洋隔开的大 陆是一个整块,由于大陆会 在水中漂移,所以整块的大 陆就分离开来了。
海底扩张说(sea-floor spreading hypothesis)
1961年,美国科学家赫斯和 迪茨提出了“海底扩张说”。这 种理论认为,由于洋底岩石不断 生长和地球不断扩张,从而把老 的岩石向两侧推挤,进入巨大的 板块下面,造成这些老岩石的消 亡,而使洋底岩石永远处于年轻 状态。
(二)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及统一的基础
1.辩证关系
◆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认识论的唯物论 ◆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和深化为理性认识——认识
论的辩证法。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相互包含 2.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统一的基础是实践。 (三)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条件 1.调查实践 2.理性思考
你要有知识,你就得参加 变革现实的实践。你要知道梨 子的滋味,你就得变革梨子, 亲口尝一尝。 ——毛泽东
第四、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只有通过实践的检验,才能辨别认识的真 假,从而推动认识向前发展。 ——邓小平
黑洞能吞掉整个宇宙吗?
人类认识宇宙水平与 人实践的水平相一致
超新星爆炸
太阳系边缘发现的新天体

第一章第三节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讲稿(DOC)

第一章第三节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讲稿(DOC)

唯物辩证法作为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第三节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一、唯物辩证法是科学的认识方法1、唯物辩证法是客观辩证法与主观辩证法的统一客观辩证法是指客观事物或客观存在的辩证法,即客观事物以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的形式呈现出来的各种物质形态的辩证运动和发展规律。

主观辩证法是指人类认识和思维运动的辩证法,即以概念作为思维细胞的辩证思维运动和发展规律。

唯物辩证法既包括客观辩证法也包括主观辩证法,体现了唯物主义、辩证法、认识论的统一。

2、唯物辩证法是伟大的认识工具唯物辩证法的一系列规律、范畴和原理,都具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意义,我们在前面都已经做了阐述。

照辩证法办事,就能做到应事而变、顺势而为、运筹帷幄、高瞻远瞩。

3、矛盾分析方法是根本的认识方法矛盾分析法包括哪些内容?如两点论重点论相结合的方法,抓关键看主流的方法,批判与继承相统一的方法等,都是矛盾分析法的具体体现。

这些方法都是我们生活学习中常用的方法。

二、唯物辩证法是科学的思维方法——辩证思维方法辩证思维方法是辩证法在思维过程中的具体化,又叫辩证逻辑,辩证思维的基本方法有:归纳和演绎、分析和综合、抽象与具体、历史和逻辑相统一等。

1、归纳与演绎归纳和演绎是人类认识最早、运用最为广泛的思维方法。

它所涉及的是个别与一般的关系。

(1)归纳和演绎的涵义归纳,是从个别事实中概括出一般性结论,是由个别性前提过渡到一般性结论的推理形式。

18世纪俄国科学家罗蒙诺索夫的论文《关于热和冷的原因之探索》,有一个推论:“我们摩擦冻僵了的双手,手便暖和起来;我们敲击冷冷的石头,石头能发出火光;我们用锤子不断地捶击铁块,铁块也可以热到发红;由此可知:运动能够产生热。

”演绎:是从一般原理走向个别结论的思维方法,是由一般性原则推导个别结论的推理形式。

“金属都是导电的,铜、铝、铁都是金属,所以它们导电。

”“所有的湖南人都吃辣椒,毛泽东是湖南人,毛泽东吃辣椒。

《马原》第二章认识世 界和改造世界

《马原》第二章认识世  界和改造世界

主体 ≠ 主观
客体是指进入实践领域、为主体实践和认识活动所指 向的客观事物,是主体活动对象的总和。 客体的特征:客观性、对象性、社会历史性。其中对象 性是客体最本质的属性。 客体的形式: 自然客体、社会客体和精神客体。
客体 ≠ 客观
认识工具是指主体和 客体在相互作用过程中所 利用的一切条件,包括物 质条件和精神条件。认识 作为主体和客体之间的相 互作用是需要通过中介来 实现的。认识的工具既表 现为以往认识过程的知识 的积累,也表现为新的认 识过程开始的基本前提。
二、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一)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对认识的不同回答
• 认识论中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 • 一是“从物到感觉和思想”的路线 ,主张 物质引起感觉、思想、从客观到主观,这是 唯物主义认识路线。 • 一是“从思想和感觉到物”,主张感觉、 思想派生物质,从主观到客观。这是唯心主 义认识路线。
休谟的“不可知论”
英国哲学家大卫 ·休谟认为,感觉 是我们唯一知道的东西,他同时认 为没有理由断定感觉是对外界物质 对象的反映。他说:人心中从来没 有什么别的东西,只有感觉,而且 人心也不能经验到这些感觉与物象 之间的联系。因此,外界物是否存 在?外界物又是怎样的?这些问题 我们都是不知道的。
休谟
主体能力和主体精神世界
一、影响主体能力的基本因素
主体的基本属性:物质性、社会性、意识性
1.物质生理性因素
2.社会性因素
3.意识性或精神性因素
二、主体精神世界的形成、发展及其结构
1.主体有一个精神世界
2.主体精神世界的形成和发展
3.主体精神世界的结构
三、主体精神世界在认识中的作用
1.主体的知识在认识中的作用
第二章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第三节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第三节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人类主体总是受着目的性和能 动性的驱使

客观世界按照有规律运行,
不能自动满足主体的愿望和需 要
三、方法论指导
我们只有自觉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在参加变革显示的实 践活动中,正确解决主观和客观的矛盾,才能科学的认识 世界和改造世界,建设一个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以及人与 人协调统一的和谐社会,为人类营造一个美好的家园。
人们必须认真改造主观世界才能改造客观世界,同时只有在改造客观世 界的实践中才能改造主观世界,改造客观世界和改造主观世界相辅相成、 相互促进、缺一不可。
03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是一个充满矛盾的过程
(三)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是一个充满矛盾的过程
产生矛盾的原因:

主观和客观的矛盾是人类认识和
实践活动中的基本矛盾,是人类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动力。
THANK YOU
二 、两者辩证关系
1 相互依赖、相互制约、辩证统一
2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既是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也是认 识和改造主观世界的过程。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关系,核心是改造世界观。
3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是一个充满矛盾的过程
01
相互依赖、相互制约、辩证统一
(一)相互依赖、相互制约、辩证统一
1.
2.
3.
认识世界是为了改造世界,正确的认识世 界是有效改造世界的必要前提;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统一,决定了理论 与实践必须相结合 没有理论指导的实践都是盲目的实践,不 与实践相结合的理论是空洞的理论,都是 不可取的
02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既是认识 和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也是认 识和 改造主观世界的过程。改造主观世界和客 观世界的关系,核心是改造世界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
人类总是在不断地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在解释与实践中生存和发展,改造世界的活动从来都是在认识世界的指导下进行的。

马克思主义坚持认识与实践的统一,同时强调认识改造主观世界与认识改造客观世界的统一,以达到最大的效果。

一、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的关系
人类从原始社会就开始认识世界,从畏惧自然到了解自然;人类又在不断地改造世界,从古代的都江堰到现代的三峡工程都蕴含着人类改造世界的智慧。

可以说,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是人类创造历史的两种基本活动。

人类了解自然之后不再畏惧,转而开发自然、利用自然,可见认识的任务不仅仅在于解释世界,更重要的在于改造世界。

认识世界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改造世界。

毛泽东同志在《自由是必然的认识和世界的改造》一文中开宗明义地指出:“认识世界是为了改造世界,人类历史是人类自己造出来的,但不认识世界就不能改造世界。

”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并且创造客观世界,改变世界、创造世界也就是人的实践,人类往往先通过征服自然界、改造自然界,向自然界索取自己所需要的生活和生产资料,进而从事改造社会的实践活动。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是相互依赖、相互制约、辩证统一的。

认识世界是为了改造世界;而要有效地改造世界,又必须正确地认识世界。

对比戊戌变法的失败与抗日战争的胜利、土地革命的成功与人民公社运动的破灭,我们发现,改造世界必须在人的认识指导下进行,盲目的认识带来的是盲目的实践,错误的认识造成的则是行动的失败,只有正确的认识才能保证行动的成功。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取得的伟大成就又告诉我们,正确的改造世界可以促进民众更为准确地认识世界。

二、认识改造主、客观世界并重
(一)认识改造主观世界与认识改造客观世界的关系
人类世界由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构成,人类主体总是受目的性和能动性的驱使,要求外部客观世界满足自身的需求,然而客观世界是按照固有的规律运行的,不可能自动地满足主体的愿望和需要,因而主观和客观就处于矛盾状态之中,例如当今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这就需要我们既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也要认识和改造主观世界,使主客观达到有机统一,正确解决两者的矛盾。

认识改造客观世界与认识改造主观世界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缺一不可。

改造客观世界包括改造自然界和改造人类社会,改造主观世界就是改造人们自己的认识能力、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关系,核心是改造世界观,即观察和处理问题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只有对自身的主观世界做出正确认识并进行合理改造后,才能使自己的主体性、能动性得到充分发挥,才能使客观世界的认识改造高效完善,才能使社会整体达到和谐。

而认识改造客观世界是认识改造主观世界的重要前提和基础,它为认识改造主观世界提供物质条件和实践经验,并能检验认识改造主观世界的成果。

(二)认识改造世界中存在的问题
长期以来,由于人们重视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改造而忽视对主观世界的认识改造,因而导致人们重视自然科学而忽视人文科学,重视个人眼前利益而忽视人类长远利益,重视物质文明建设而忽视精神文明建设,重视物质消费而轻视精神消费,重视物质财富积累而轻视精神财富积累。

近一段时间,通过杀害小孩报复社会,媒体中出现的低级趣味的新闻,富二代网上“晒富”等现象的产生,都是由认识改造个人主观世界不足造成的。

另外,由于人是社会动物,因此不能脱离客观实际而一味改造主观世界。

倘若忽视了认识改造客观世界,对主观世界的认识改造也会出现偏颇,这便导致自我评价降低,甚至出现轻生。

再者,人类是不断发展变化的,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也是日新月异,即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都处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中。

人类对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认识和改造亦是动态的、不断更新的,永远不会完结。

所以对主客观世界的认识改造不能停留在过去,要与时俱进。

三、科学地认识世界、改造世界
唯物辩证法揭示了事物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为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了根本的观点和方法,简单来说,唯物辩证法认识改造世界的方法就是:在“变”中认识世界,在“和”中改造世界。

(一)在“变”中认识世界
世界上万事万物都在变化之中,变是绝对的,不变是相对的,用“变”的思想认识世界,既是哲学方法论的需要,也是时代精神的需要。

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让我们看到了客观世界变化的迅速,深圳特区在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以来取得的成就举世瞩目,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也有目共睹,这让我们不得不用“变”的思想认识客观世界。

同时,每个人的主观世界也并非一成不变,“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我们必须用“变”的思想看待自身。

在“变”中认识世界,要求将变化原则始终贯穿于各种认识之中,立足于现实,着眼于未来,随机应变,适时而动,在变化中把握变化。

主要可以通过两种途径来把握:一是从历史发展的统一性、因果性和连续性中观察事物的变化趋势,用历史的尺度衡量事物的发展前景;二是面向未来进行科学预测,要做到善于明察秋毫、见微知著,善于投石问路、摸索尝试。

(二)在“和”中改造世界
“和”已经成为各国共同追求的一个目标,用“和”的方法改造世界则是非常重要的价值取向。

过去人与自然的对立、对自然掠夺式的开发让人类深受其害,产生矛盾之后想要寻求和谐更是难上加难;世界多极化的趋势让大国之间的矛盾放大,双方利益都会受损。

只有用“和”的思想改造世界,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才能协调,改造世界取得的成果才能长久,对世界的改造才能有良性的发展。

在“和”中改造世界,一方面要在“和”中改造主观世界,调节自己的身心状态,使自己的生态与心态达到某种平衡状态,另一方面要在“和”中改造客观世界,使自然与社会和谐共处,不能为了追求社会的发展而抛弃自然的生态平衡,不能只看局部利益不管整体利益,不能牺牲他人利益、满足私人需求……当然,还要做到改造主观世界与改造客观世界的“和”,这样才能使二者稳步发展,相互促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