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脾脏切除术的临床分析
腹腔镜脾切除术21例临床经验

腹腔镜脾切除术21例临床经验(湖北省谷城县人民医院普外科湖北谷城441700)【摘要】目的探讨采用腹腔镜脾切除术的临床应用的可行性。
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8年1月至2011年6月间采用腹腔镜脾切除术21例的临床资料。
结果21例中18例顺利完成腹腔镜脾切除术,其中3例因脾蒂出血较快中转开腹,手术时间110-190min,平均160min,术中出血200-800ml,平均350ml,术后恢复佳,无并发症或手术死亡。
结论只要熟练掌握腹腔镜技巧,腹腔镜脾切除术是一种安全可行的微创手术方式,值得推广。
【关键词】腹腔镜;脾切除术;外科手术;微创【中国分类号】r657.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5511(2012)04-0465-01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feasibility of laparoscopic splenectomy(ls) in the management of splenic diseases. meathods ihe clinical data of 21 patient who had undergone ls between january 2008 and june 2011 were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 in our hospital, results ls was successfully performed in seven cases; three patient converted to open splenetomy because rapid transit abdominal bleeding of splenic pedicle. operative time was ranged from 110 to 190min(average of 160min),blood loss was ranged from 200 to 800ml(average of 350ml).no complications or operative death was observed. conclusion ls is safe andminimally invasive surgical method worthy to be popularized.【key words】laparoscopic ;splenectomy;;minimally invasive1991年delaitre等率先报道腹腔镜脾切除术(laparoscopic splenectomy,ls),目前ls的优越性已经被大家肯定,手术方法也逐渐成熟。
腹腔镜脾切除术治疗外伤性脾破裂22例临床分析

症, 改善肝功能、 凝血功能障碍。术前应充分利用
影像 学及 超声 等辅 助 检 查 , 肝 胆 管 结 石 准 确定 对
方法, 都是较可行 的操作 技术 。部 分肝段、 肝叶 、 甚 至半肝 切 除应 用 于肝 内胆 管 结 石 的治疗 可 获得
满 意效 果 。本 组 2例 左 半 肝 切 除 患 者 均 恢 复 良 好, 术后 未 出现 明显并 发症 。
音, 腹腔 穿 刺有 不凝 血 。腹 部 C T及 B超 提 示 脾 破 裂 , 腔积 液 。l 血 流动力 学稳定 , 4例 经 腹 8例 有 补 液和输 血后 , 血压 稳 定 。脾 损 伤程 度 分 级 I : 级 被 膜下破 裂或 被 膜 及 实 质 轻 度 损 伤 , 术 所 见 损 手
用二级脾蒂离断法。小心解剖出脾动静脉 的二级
38 1
咸 宁学 院学报 ( 医学版 )02年第 2 21 6卷第 4期 [oraoXan gUirt( eilc ne) Ju l f i i n ei M d aSi cs] n n n vsy c e 综 上所 述 , 格 掌握手 术 适应 证 , 严 做好 围手术 期 的准 备 , 拥有 熟练 的腹腔 镜操 作 技术 , 腹腔 镜脾 切除术 治疗外 伤性 脾 破裂是 安 全可行 的。
本组 2 例腹腔镜脾切除术均顺利完成, 中 2 无 转开腹 , 术后 无死亡 、 漏、 胰 胃漏、 出血等并发症 , 平 均 手术 时间 为 16 7 n平 均 术 中 出血 30 l 3 .mi, 0m , 术 后 平 均 住 院 天 数 1d 平 均 术 后 的 排 气 时 间 2, 3 .h 排气后进食流质饮食。 86 ,
1 资料 与方 法
1 1 一 般资料 .
腹腔镜脾切除术38例临床分析

全麻 ,右侧卧位或右侧斜卧位或截石位 ,头 高 3 ,在脐下、剑突下 、左锁骨 中线肋缘下 5m O c 及腋前线肋缘下分别作 1 、5 0及 1r 的戳 O 、1 2m a 孔,右侧卧位 的倾斜度和戳孔 的位置可根据脾脏
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 3 ; 例合并有慢性胆囊 例 4 炎并胆囊结石 : 本组 3 例患者脾长径小于 2c 4 0m, 4 例患者脾长径大于 2 c 0m为巨脾,其 中最大 1 例
脾体积 为 2 m×lc 6c 5c 1m× mo
12方 法 .
L 术 后 住 院时 间I 胃肠 道 功 能恢 复 时 间 、 S在 、
置,以防止术中难 以控制的大出血发生。
3 3脾 蒂 的处 理 .
关 于脾 蒂 的处 理 方 法 目前 主 要 有 以下 几 种 。
①经手助切 口直视下结扎 : 这种方法手助切 口大、 创伤大 ,不能体 现微创手术的优越性 。②腔镜下
Ed — I no GA:此法安全、有效、省时 ,但是价格 比
难 ,一 旦脾 脏 巨 大 或膈 面粘 连 严 重 ,则 脾 脏 无 法 显 露 ,可造 成 手术 失 败 。右 侧 卧 位 虽 可 较 满 意 地 显 露脾 周韧 带 ,但 由于 重 力作 用 会 使 脾 向右 侧 移
最后再行切 断 ;③在用 超声刀 、L a r ’ i s e或 E d gu no
织的间隙.特别是在处理脾蒂和脾 胃韧带时要贴
近脾脏操作 ,防止副损伤。术后常规 留置术区引 用 L a r 直接离断脾动、静脉有 出血 可能。④ 流管。保证引流通畅。对于小 的渗漏可 以起到 良 is e gu 腔镜下结扎 :需要腔镜下分离脾蒂后套人结扎线 , 好 的引流作用而避免再次手术。 ( 下转第 6 0页)
48例腹腔镜脾切除的临床分析

48例腹腔镜脾切除的临床分析作者:刘明辉于跃来源:《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3年第10期【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腹腔镜脾切除手术的方法和效果。
方法对我院收治的48例腹腔镜脾切除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
结果1例患者进行了中转开腹手术,其余47例患者手术成功。
对于合并胆囊结石患者,给患者进行胆囊切除。
手术的平均时间为(125.5±5.0min。
术中的平均出血量为(245.0±5.0ml。
术后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6.5±0.5d。
结论在掌握好手术的适应证和腹腔镜技术时,对患者进行腹腔镜脾切除手术,具有安全、有效、微创、恢复快等优点,值得进行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脾切除术;腹腔镜;临床分析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10.125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5665-01传统的开腹手术对患者造成的创伤大,并且术后并发症多[1]。
而腹腔镜手术具有微创、术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我院对收治的患者采用腹腔镜脾切除手术治疗,取得显著效果,以下是详细报道。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此次研究和治疗的48例腹腔镜脾切除手术患者,都是我院在2010年6月——2012年9月期间收治。
其中男性为21例,女性为27例;患者的年龄在24-67岁之间,平均年龄在(40.5±2.0岁。
1.2术前准备术前留置好胃管和尿管,对增加气腹空间有一定的帮助,同时有利于进行镜下观察和操作。
避免出现手术时间过长而导致患者膀胱出现过度膨胀。
1.3方法对患者采用气管插管静脉复合麻醉,患者处于平卧位,头高足低,右侧倾斜30°-80°,垫高左季肋区。
在其脐部左上方做一个10mm的切口,并置入Trocar,建立人工气腹。
力度维持在12-15mmHg,置入30°镜头用于观察。
在直视下,分别在剑突下和剑突以及脐连线中下13处和左腋前线肋缘下置入5mm、5mm、10mm的Trocar。
腹腔镜下巨脾切除术24例分析

用 , 者经验 是 5mE直径 以内的血 管可 以安全 的直接 利用超 笔
声 刀凝 同后离断 , 无需 另加钛夹夹 闭 。因此绝 大部分 脾周韧带
的离断均可 以超 声刀完成 。 但超 声刀刀头较粗 , 如遇韧带 较短 、 组织 间隙较 小及粘 连较 重或脾 门血 管 紧贴浆膜 时难 以置 人刀
超声 刀T 作 时组织温 度升 高一般 达 8 10 C; 0 0 o 后者可 使凝 同作 片 达深 部组织 , j 因而 超声刀对 较大血管 可达到凝 固封闭作
【 参考文献】
[] eat , ine .pe e tm y tec l so i a p o c [ .r s 1 D li e B Mag in B S ln co y b h ei c pc p r a hJ P e s r o ] Me , 9 , (4: 6 . d1 1 04 ) 2 3 9 2 2
报 道如均 获得 成功 。3 患者 因在 术 中处理 4 例 二 级脾 蒂 时 出血 较 多, 镜 下 止 血 困难 , 即 行 中转 开 腹 手 腔 立
1 资料 与方法
11 一般 资料 . 本 组 2 患 者 , 1 , 1 。 年龄 2 ~7 4例 男 2例 女 2例 8 4岁 , 平
作 中的体会是 首先 需要 术者具 有 丰富 的腹腔镜 手术 经验 和熟
练 的操 作技 巧 , 以及雄 厚 的开腹 脾外 科手 术功底 , 因巨脾 体积
膜囊 , 向上以超声 刀离 断脾 胃韧带 。切 断部分 胃后血管 和 胃短 血管 , 电钩打 开脾 蒂上缘 后腹 膜 。将 脾脏 和 胃牵 向两侧 , 向上 完全离 断 胃短血 管 , 露脾脏 上极 。在 胰体尾部 上缘找 到脾动 暴 脉 , 以 7 0丝线 双道结扎或 大号 He o k夹闭。助手用玻 棒 予 - ml c 或无 损伤 钳抬起 脾脏 下极 , 超声 刀依 次离 断脾结 肠 韧带 、 用 脾 肾韧 带。部 分患 者存 在严重 粘 连 , 离断 脾膈 韧带有 困 r 可 , 留待切 断脾 蒂后再处理 。遇 较大血管 f 直径 ≥ 5mm) 可先用钛 夹或 H m ok夹 闭近远 端后 用超 声 刀离 断或用 剪刀 剪 断。脾 e lc 蒂 的处 理方 法主要有 内镜下切割 闭合器 ( n o G A) 割闭合 E d~ I 切
腹腔镜下胰体尾切除术+脾切除术手术记录

腹腔镜下胰体尾切除术+脾切除术手术记录文章标题:深度解析腹腔镜下胰体尾切除术+脾切除术手术记录一、引言腹腔镜下胰体尾切除术+脾切除术是一种常见的腹部手术,主要用于治疗胰腺疾病和脾脏相关疾病。
该手术具有操作微创、恢复快、创伤小等优点,受到患者的欢迎和青睐。
本文将从手术操作的详细记录入手,深入探讨腹腔镜下胰体尾切除术+脾切除术的相关知识,帮助读者全面了解该手术。
二、手术记录1. 病历概况病人X,男,45岁,主因胰腺癌痛,入院查体发现脾脏也有病变,故推荐进行腹腔镜下胰体尾切除术+脾切除术。
2. 术前准备术前做好全面的检查和评估,包括血液检查、心电图、腹部CT等。
3. 手术进行(1)体位:采取仰卧位,(2)麻醉:全麻下行手术(3)手术切口:在腹部作3个小切口,分别用于放置腹腔镜探头和手术器械。
(4)操作步骤:先行脾切除术,随后进行胰体尾切除术。
手术操作顺利,血管、胆管等重要结构得到保护。
4. 术后处理术后患者密切观察,避免并发症的发生,术后3天拔除胃管,术后7天拔除腹腔引流管等。
恢复良好,病情得到有效控制。
三、深入解析1. 腹腔镜下胰体尾切除术+脾切除术的适应症和禁忌症(1)适应症:主要用于治疗胰腺疾病,脾脏疾病,如胰腺癌、慢性胰腺炎、脾囊肿等。
(2)禁忌症:严重的心、肺、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不全的患者,禁忌于该手术。
2. 腹腔镜下胰体尾切除术+脾切除术的手术优势(1)微创:相比传统开放手术,微创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
(2)精准:腹腔镜可以提供清晰的手术视野,医生可以更加精准地操作。
3. 术后并发症及处理腹腔镜下胰体尾切除术+脾切除术虽然有一定的优势,但仍存在术后并发症的风险,包括出血、感染、腹腔内器官损伤等。
医生需要密切观察患者,及时处理并发症。
四、总结回顾本文深入解析了腹腔镜下胰体尾切除术+脾切除术的手术记录,分析了手术操作的具体步骤和术后处理情况,结合术前准备、术中操作以及术后处理全面评估了该手术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希望能给读者带来一定的启发和思考。
腹腔镜下脾切除术

7.脾窝放置引流管后,排出气体,取出穿刺 套管,缝合穿刺孔。
术中注意要点
• 1.分离脾周韧带时应尽量靠近脾侧,以免损 伤胃底、结肠等邻近脏器。
• 2.脾蒂主血管的处理是腹腔镜脾切除手术成 败的关键,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 3.术中发现脾脏粘连严重、巨脾切除困难或 术中发生大出血而腹腔镜又无法迅速止血 者,应及时中转剖腹手术。
• 一个正常的脾脏可贮藏血小板循环总量的1/3,并于需要时将其释入血循环内;血小板经正常生存期后亦在脾脏内被 清除。脾切除术后,周围血液中白细胞和血小板计数在几小时内即可迅速上升,扁平红细胞和靶形红细胞明显增多 ,这个现象有人认为是由于脾脏有控制血细胞自骨髓释放入血液循环的功能.
脾解剖图
关于腹腔镜脾切除术(LS)
• 5.脾脏取出
• 切断脾蒂后,将左上腹穿刺孔扩张成,由 孔内置入导尿袋塑形,袋口两侧由剑突下 及腋前线处的钳子抓牢后撑开,将脾放入 袋内。袋口拖出腹壁外,用卵圆钳将脾夹 碎后分块取出,也可以使用粉碎机取出。
6.寻找副脾
切脾操作结束后,复查术野,观察有无活动 性出血和周围脏器损伤,并积极寻找有无 副脾存在。
手术步骤
1.穿刺孔位置与作用 观察孔位于脐左1cm,置放30°腹腔镜。主 操作孔位于左腋前线和左锁骨中线肋缘下 ,插入分离钳或超声刀等,负责主要的手 术操作。辅助操作孔位于剑突下左侧,插 入分离钳负责暴露术野。
腹腔镜脾脏切除术的临床应用(附1例报告及文献回顾)

L 功, s成 手术 时 间 4 h 失血 约 20 m , 0 l。术 毕麻醉 清醒拔 除 胃管 , 术后 2 4h下床 活动并 开始进流 质饮食 , 流管 引流 出 引 淡血 性液约 10m , 0 l3天后拔 出引流管 , 术后穿刺孔周 围出现瘀
斑 , 无并发症 。术后住 院 6天 。术后 2 余 4h血小 板 明显上升 ,
入腹腔把脾装入 袋 内, 用抓 钳拉 袋 口至腹 壁外展 开 袋 口 , 剪 用 刀从袋 内将脾剪碎取 出。
结合文献 , 报告如下 。 现
结
果
资料 与方法
1一般资料 。 女性 1 , 例 年龄 3 岁。术前诊 断 : 性血 8 特发
小板减少性 紫癜 (doa i trm oy pncp rua T , ii t c ho bct ei up r,IP) 脾 ph o
维普资讯 ht 7年 第 2 第 1 8卷 期
腹 腔 镜脾 脏 切 除术 的 临床 应 用 ( 1 附 例报 告及 文献 回顾 )
吴 立胜
[ 摘
汪
宏
涂从 银
要 ] 目的 初 步探讨 腹腔镜脾 切除术 ( S 在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 紫癜 患者 需行 脾切 除术 中的应用 、 L) 手
因素相关 。我科 2 0 0 5年 0 9月成 功完成 1例腹腔镜 脾切 除术 ,
夹 2枚 钛夹 , 剪断 。在脾 门处 , 用超 声刀切 开脾 蒂前 后浆膜 , 用 Ed no—GA腔内直线型切割 吻合器 离断脾 蒂完成切 脾 , I 可以看 到整个脾脏 全部 变成暗褐色 , 证明脾血供 完全 阻断 。切 除脾 脏 暂放 于左肝 下方 , 用生理盐水 冲洗脾床 , 检查 有无活 动性 出血 。 然后 , 扩大左锁骨 中线肋缘 下切 口至 3 c 用 自制 的取 脾袋 放 m,
单极电凝钩腹腔镜脾切除术临床疗效分析

( 1广西壮族 自治 区桂东人 民医院普外科 , 梧州市
普外科 , 南 宁市 5 3 0 0 0 1 )
5 4 3 0 0 1 ; 2广西壮 族 自治区 民族医 院
【 摘要】 目的 探讨应用单极电凝钩行腹腔镜脾切除术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 1 2 例应 用单极 电凝 钩行腹 腔镜脾 切 除术 的患 者 的临床资料 。结果 1 2 例 病人完 全在腹 腔镜下 完成 手
・
7 2・
J o u r n a l o fMi n i m a l l y I n v a s i v e Me d i c i n e , F e b , 2 0 1 3 , V o 1 . 8 , N o . 1
单 极 电 凝 钩 腹 腔 镜 脾 切 除 术 临 床 疗 效 分 析
可行 的 , 手术 费用低 , 适 用于 医疗 设备 简陋 的基层 医院开展 。
【 关键词】 单极电凝钩; 腹腔镜 ; 脾切除手术; t g中海贫血 ; 脾功能亢进 【 中图分类号】 R 6 5 7 . 6 【 文献标识码】 B 【 文章编号】 1 6 7 3 - 6 5 7 5 ( 2 0 1 3 ) 0 1 - 0 0 7 2 - 0 2 白1 9 9 1年 D e l a i t r e施行 了首 例 腹 腔 镜 脾 切 除术 ( 1 a p a r o s c o p i c s p l e n e c t o m y , L S ) 以来 … , 国内外许 多医 院 相继对 L S进行 了报 道 “ , 但 多数 为腹 腔镜 下应 用超 声 刀、 L i g a s u r e 、离 子 刀、一 次 性 腔 内 切 割 吻 合 器 ( E n d o . G I A) 等器械 为主进 行脾切 除手术 。我 们近 年 来 应用单 极电凝 钩行腹腔镜脾切 除手术 , 也取得 了令 人 满意的结 果 , 现报告如下 。 管, 用 4号丝 线结扎 、 离断脾 蒂二级血 管 ( 6~ 8支 ) , 或 用可吸收夹 、 H e m o l o k或者 钛夹 血管 ( 血管 近 端上 双夹 或双重结扎 , 远端上单夹后剪断 ) 。如粘连较重 , 亦可用 可吸收的无 损伤缝 线缝扎 脾动 脉分支 。最 后用 电钩再 分离脾 胃韧带上部及脾膈韧带 , 然后将 切除的脾脏装 入 自制 的取脾袋 中, 将碎 脾后 自扩大 的 t r o e a r 取 出。脾 窝
腹腔镜脾切除治疗的临床分析

’
予 以夹闭。沿脾脏 向上逐支夹闭切断脾 门处 动静 脉血管 , 出 取 脾脏 , 引流管 。 置
2 结果
11 临床资料 本组 l , l , 5例 , . 5例 男 0例 女 年龄 1 6 8— 2岁 , 平均 4 4岁。其 中原发 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doa i trm o i p t c ho b. i h
i 4essecp cs ovrt t d i a sl et yT e p r i m a 0t 2 0mi( en10m n . h ou e n1 ae xet aecne aio l pe c m ,h e t nt ew s8 1 n m a 2 i)T evlm 1 tor tn n o o ao i o o l dl si oe tnw s 0t 1 0 lmen10m1,n el gho s prtehsi lt a 3t 9dy( en f o s n p r i a 00m ( a 8 ) adt nt f ot eav opt a w s as m a b o o ao 5 o h e p o i asy o
Cicl nl io L prs pC p nc my A ,H ND n-n ,E GZi e e口 D 疗 删 oS ̄  ̄i l l i a s aao oiS l et G OH C E og e F N h m i t m f u ., l l n aA y sf c e o fg . ' g l l
裂(penrpu ) sle u t 1例 , e r 自身免 疫 性溶 血 性 贫 血 ( uo mue a tm n i hm li ae i, I ) 例 , 囊肿 (pencs) 。腹腔镜 e o t n ma AHA 1 脾 yc sle yt2例 脾切除 4例 , 手助腹腔镜脾切除术 l 0例。 12 手术方法 全麻 , . 患者取头高脚低 l。 0 , 0 一3 。 并向右侧倾 斜 4 。一 0 , 0 6 。卧位 , 主刀医师位于患者右侧 , 二氧化碳气腹压 力
腹腔镜脾切除术20例临床效果分析

切开 分离 ;② 胃脾 韧带 、 胃短 动 、静脉 的 分离 与切 断 :将 脾下极 挑起 ,电凝钩 剥离 脾 肾韧 带 ,暴 露 脾 胃韧 带 ,用钳 子 夹住脾 胃韧 带 ,脾 上极 与 胃大 弯之 间用 电 刀切 开 ,较粗 血 管用 钛夹 夹住 、切
断 ;③ 脾 门部 动 、静 脉 剥离 :脾 胃韧带 中下 部分 离后 脾 门部 血 管
切 口相 关 并 发 症 少 ,患 者术 后 恢 复 快 。尤 其在 胆囊 和脾 脏 等 有
蒂 器 官 ,较 开 放 手 术 优 势 明 显 。 自2 0 年 1 一2 1 年 1 , 03 月 00 月
手 术 时 间10— 0 n 5 3 0mi,平均 2 0ri,术 中出 血6 0 , 2 n a 0~150ml
霉 素 之类 的抗 生素 【。 2 】
扩 张器 内拉 袋 口至腹 外 ,展 开切 口 ,将 剪刀 从袋 内将 脾 脏剪 碎易 取 出 ;⑧摘 除脾 脏后 :检查 腹腔 ,确 认 左膈 下 、后腹 膜 等处 已确
切止血 。 于脾窝 处放 置 引流 管一 根 ,至 取脾 的皮 肤切 口处 引 出 ,
炎 、内部 出血 和 腹 腔 内脾 脏 位 置 的感 染 ,尽 管 这 些 并 发 症并 不
常见 。胰 腺 可 能 发 炎 ( 胰腺 炎 )。有 的问 题 可 能 出 现 在几 个 月 到 几 年 以后 ,即 插 管 位 置 的疝 气 或 全 身 的 凶 险 性感 染 。此 并 发 症 也 不 多见 。全脾 切 除 术后 的 凶险 性感 染 ,被称 为O S。OP I PI S 的原 因是 没 有 脾 脏 来抵 御 某 些 细 菌 的感 染 。通 常 导致 这 种 类 型
3 讨 论
1 资料 与 方法 1 一 般 资 料 :本组 男 9 ,女 1例 。年 龄 1 —6 岁 ,平 均 3 . 1 例 1 8 5 8 岁 。特 发性 血小 板减 少 紫癜 3 , 自身溶 血性 贫 血5 ,遗传 性球 例 例
腹腔镜下脾切除的临床应用

L S的手术 适应 证 与 开腹 脾切 除 术基 本 相 同 , 包 括 :) 1 需行 脾切 除治疗 的血 液病 , 各种 溶血 性贫 血 如
注 意检 查 近侧 断 端 有无 渗 血或 活动 性 出 血 , 活 动 对 性 出血 点 可施 夹 止 血 , 面渗 血 者 可 喷洒 纤 维 蛋 白 创 胶 止 血 [, 可 用 带 针缝 线 “ 字 缝 合创 面 , 7也 ] U” 以防术 后 出血 。本组 2 4例患 者均 未 出现脾 动静 脉瘘 33 脾 动脉 的结 扎 于 胰 尾 上 缘 结扎 脾 动 脉 能 阻 _ 断脾 脏 大 部 分 或 全 部 血 供 ,既 可 降 低 大 出血 的风 险 , 因 脾 血 减 少 、 脏 体 积 缩 小 。 加 了 操 作 空 又 脾 增 间 , 助 于 暴露 脾 脏 。应 避 免 在 脾动 脉 刚 分 支后 解 有
炎 )在 不 超 过胰 腺 最 末 端 3c ; m近 侧 结 扎 脾 动脉 是 安全 的[。 8 结扎 后 注意 观察 脾 的颜 色变 化 , 部分 脾 ] 若 脏 颜 色变 化 不 明显 ,则说 明有 脾 动脉 分 支 被 遗漏 , 需 仔 细 分 离 将 其 结 扎 ;当看 到整 个 脾 脏 颜 色 改 变 后 . 断脾 蒂 再 3 . 术后 并 发症 L 4 S的主要 并 发 症 包 括 : )腹 腔 1 内大 出血 ; )膈 下 及 切 口感 染 ; )内脏 损 伤 ; ) 2 3 4 血 栓 ; ) 口皮 下血 肿 、 下 气 肿 等 ; ) 切 除术 后 凶 5切 皮 6脾 险性 感 染 。 S最 常见 的并 发 症 是术 后创 面 渗血 , 。 。L 本 组 未 出现术 后 出 血再 手术 的病 例 , 虑 与 术 中严 考
腹腔镜脾切除术概述

腹腔镜脾切除术概述【摘要】腹腔镜脾切除术(laparoscoic splenectomy,以下简称LS)于1991年在澳大利亚里斯本皇家医院(Royalbrisbome hospital)成功应用于临床,1992年开始见诸报道,此后在世界范围内迅速展开[1]。
综合分析国内外腹腔镜脾切除术的手术方法、安全性、临床效果和方法。
随着技术的进步,LS的适应范围会逐渐的扩大。
脾脏大小是影响LS手术效果的重要因素。
但是对于巨大的脾脏,LS具有微创的优点[2],以及相比较开腹手术的优越性, LS是安全可行的。
随着手术实施者的经验积累和手术方法、操作器械的不断的改进, LS必将更加广阔的应用于临床。
【关键词】脾切除术;腹腔镜;脾疾病脾脏是人体最大的淋巴器官,脾切除术广泛应用于多种疾病的治疗,包括良性与恶性的血液系统疾病[3]。
同时腹腔镜手术具有损伤小,痛苦轻,恢复快等优点,已经在临床上得到广泛的应用。
随着腹腔镜技术的发展,LS已经在国内各大医院开展起来,现对LS的适应症和禁忌、LS的手术方法、并发症及临床疗效做一概述:1. LS的适应症和禁忌症1.1适应症(1)脾脏良性占位病变如错构瘤、囊肿。
(2) 继发性脾功能亢进。
(3)游走脾。
(4)血液系统疾病:对内科治疗无效的原发性或与HIV有关的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遗传性球形细胞增多症(HS)、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HA)等。
1.2禁忌症(1)重要器官功能不全,难以耐受麻醉。
(2)有难以纠正的凝血功能障碍。
(3)膈疝和肥胖患者。
(4)急性腹膜炎、有左上腹手术史脾脓肿等脾感染性疾病。
(5)脾恶性肿瘤。
(6)脾动脉瘤。
(7)淋巴瘤伴脾门淋巴结肿大。
2.LS的手术方法2.1全腹腔镜脾脏切除术全腹腔镜脾脏切除术是目前最广泛的一种LS, 也是工人微创治疗的金标准[4]。
目前此手术面临的主要的问题就是术中出血,有效离断脾韧带、脾蒂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术中仔细解剖,防止出血,并安全、有效的处理脾蒂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手术记录腹腔镜下脾切除+副脾切除

手术记录手术日期:术前诊断: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 thrombocytoplenic purpura术后诊断: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副脾Idiopathic thrombocytoplenic purpura,accessory spleen手术方式:腹腔镜下脾切除,副脾切除Laparoscopic splenectomy, accessory spleen resection手术人员:麻醉方式:插管全麻 General anesthesia麻醉人员:朱平 Zhuping术中所见:肝脏质地可,未见硬化,胃底脾门处未见曲张静脉,脾脏常大,横结肠系膜处可见副脾一枚。
手术经过:1.气插全麻,右侧卧位,腰部抬高,常规消毒铺巾。
2.于脐上3cm处作弧行小切口,以气腹针穿刺入腹腔,充入二氧化碳气体成15 mmHg气腹。
套筒针穿刺,进腹腔镜后,探察腹腔,如术中所见,直视下再作四个套筒针穿刺。
左右各两个(见图示)。
3.用扇形拉钩挡开左肝,用金属棒抬起脾脏下极,超声电刀与解剖器配合,切断脾结肠韧带,游离脾脏下极。
4.解剖器提起胃结肠韧带,用超声刀切开韧带,用抓钳将两侧提起后,紧贴胃壁用超声电刀向左切断胃结肠韧带至脾胃韧带。
解剖器提起胃壁,金属棒向上向外挡开脾脏,超声电刀切断脾胃韧带、脾膈韧带,明显血管用钛夹夹闭后切断,至脾脏上极完全游离。
5.用金属棒将脾脏下极向内向上挡开,解剖器与超声电刀配合切断脾肾韧带后,游离脾脏背面。
6.充分显露脾蒂,分离脾动脉后用钛夹夹闭。
用腹腔镜下切割闭合器切断脾蒂。
使脾脏完全游离。
解剖器提起副脾后,用超声电刀切除。
抓钳取出副脾后,放入标本袋,将游离脾脏装入标本袋后用抓钳提至腹壁处,剪刀切碎脾脏后取出。
7.冲洗腹腔,确切止血,脾窝放置200 ml J-P负压引流管后,拔除套筒,缝合切口。
8.手术经过顺利,术中出血约100ml,术中输血,浓缩血小板30u。
术中病人血压平稳,麻醉效果满意,术后标本送病检,病人送PACU。
腹腔镜脾切除术39例临床分析

a p p r o a c h a n d h a n g i n g ma n e u v e r o f t h e me s e n t e r i c F O O t 【 J 】 .
[ 摘 要] 目的 探讨完全腹腔镜下脾切除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回顾分析由我院同 一治疗小组
在2 0 0 6年 3月至 2 0 1 3年 3月期 间完成 的 3 9例腹 腔镜脾切除术 患者 的・ 临床 资料。 病种 包括特 发性血 小板 减少性 紫癜 ( I T P )2 1 例 ,脾血管瘤 5 例 ,脾囊肿 4例,乙肝肝硬 化脾功 能亢进 ( 脾亢 )4 例 ,自身免疫性
溶血性 贫血 2 例 ,酒精性肝硬化脾 亢、遗传性球 形红细胞增 多症 、脾淋 巴瘤各 1 例 。结果
3 9例患者 均顺
利 完成腹腔镜脾切除术 ,无中转手助腹腔镜或开腹手术。脾 长径 ( 1 4 . 2土5 . 0 )c m ,手术时间 ( 1 0 0 . 3士 5 0 . 3 )m i n ,术中 出血 量 5~1 5 0 0 m L( 平均 1 1 8 . 8 m L ) 。均 留置脾 窝引流 管,术后 2 4 h引流量 1 O~1 0 0 0
g mail. cO m。
例、 胆囊结石并胆总管结石 1 例、 门脉高压食管胃底 静脉 曲张 2 例。 本组 3 9 例患者 术前彩 色多普勒超 声或
参考文献:
【 1 】 龚道 军, 张家 敏, 毛 根军, 等. 保 留十二指肠 的胰 头切除术 1 2 例临床分析 『 J ] . 肝胆胰外科杂 志, 2 0 1 1 , 2 3 ( 3 ) : 2 1 9 — 2 2 0 . 【 2 】 曲辉, 王成锋, 赵平, 等. 胰腺肿瘤局 部切除 1 7 例l } 缶 床分析 … .
腹腔镜门奇断流脾切术的操作及并发症课件

术前准备
做好手术区域的皮肤清洁, 备好手术器械和敷料,确 保手术顺利进行。
手术步骤
脾脏切除
利用腹腔镜技术,将脾脏切除并 取出体外。
止血与缝合
对手术创面进行止血,然后进行 缝合,确保伤口愈合良好。
01
建立气腹
通过在患者腹部建立气腹,使手 术视野清晰,方便手术操作。
02
03
04
门奇断流
在门静脉和奇静脉处进行断流, 以减少手术出血。
详细描述
感染可以发生在手术伤口、腹腔或脾脏切除部位等,可能是 由于手术操作过程中细菌污染、术后护理不当等原因引起。 处理方法包括使用抗生素、及时清创、引流等措施,同时需 注意术后护理,保持伤口清洁干燥。
血栓形成及处理
总结词
血栓形成是腹腔镜门奇断流脾切术的潜在并发症之一,可能导致血管栓塞和器官 缺血。
成熟阶段
目前,腹腔镜门奇断流脾切术已经成为治疗 门静脉高压症的常用手术方法之一,具有创 伤小、恢复快、疗效可靠等优点。
02
腹腔镜门奇断流脾切术操作流程
术前准备
01
02
03
患者评估
全面评估患者的身体状况, 包括心肺功能、肝功能、 凝血功能等,确保患者能 够耐受手术。
术前宣教
向患者及家属介绍手术的 必要性、手术过程、术后 恢复等方面的知识,以减 轻患者的焦虑和恐惧。
详细描述
血栓形成可以发生在术后,可能是由于长期卧床、血管损伤等原因引起。处理方 法包括使用抗凝药物、溶栓治疗等措施,同时需注意预防长期卧床引起的静脉血 栓形成。
其他并发症及处理
总结词
除出血、感染和血栓形成外,腹腔镜门 奇断流脾切术还可能发生其他并发症。
VS
详细描述
手术记录:脾切除术

手术记录:脾切除术
术前及术后诊断:
患者男性,年龄45岁,因左上腹疼痛伴恶心、呕吐入院。
实验室检查显示脾功能亢进,脾肿大。
影像学检查(如超声、CT等)提示脾脏占位性病变,考虑为非均质性脾脓肿。
手术方式:
本次手术采用全身麻醉,经左上腹肋缘下切口进行脾切除术。
手术过程中,仔细分离脾周韧带并结扎脾动脉,将脾脏完全游离并切除。
切除后,对手术区域进行彻底止血,并放置引流管进行术后引流。
麻醉方式:
本手术采用全身麻醉,患者进入手术室后,常规监测生命体征并进行全身麻醉诱导,术中维持患者生命体征稳定,密切观察患者手术进展及反应。
手术经过:
1.麻醉成功后,患者取左侧卧位,常规消毒铺巾。
2.左上腹肋缘下切口约20cm,逐层进入腹腔。
3.探查脾脏发现脾脏明显肿大,周围组织有炎症反应。
用拉钩牵拉脾脏,显露并分离
脾周韧带。
4.仔细分离脾动脉,阻断脾动脉血流。
5.用手术刀将脾脏完整切除,仔细止血,检查无活动性出血。
6.放置引流管并关闭切口。
7.整个手术过程中,患者生命体征稳定,出血量少,手术顺利完成。
术后注意事项:
1.手术后患者需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及腹腔引流情况。
2.常规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及止血药物治疗。
3.术后第一天可进流食,逐步过渡到半流食及普食。
4.注意休息,避免剧烈活动。
如有不适症状应及时就医。
后外侧入路腹腔镜脾脏切除术的临床分析

于高 于 正常 参 考 值 范 围 的 比例 , 示 有一 定 程 度 的 中 提 性 粒 细胞 减 少 。 ( ) 8 血清 C反 应蛋 白升高 和 前 白蛋 白 下 降 比较常 见 。 9 在 奥 司他 韦治 疗 的前 提 下 , 者病 () 患 毒 转 阴 时 问为 1~7d 中位 时 间为 4d推 测 自然 转 阴 , ; 的 中位 时 间为 5d (o 预 后 良好 , 组病 例 全部 好 转 ;1 ) 该
2~6d 中位 时 间为 3d 潜 伏期 均 在 6d或 以 内。 ( ) , , 5 发 病 到住 院时 间 为 1 , ~4d 中位 时 间 为 2d ( ) 。 6 首发 症 状 多为发 热 , 多数 为 中低 热 , 热 持续 时间 为 1~ 大 发 4d 主 要 症 状 包 括 发 热 、 嗽 、 痛 , 别 占 9 .% 、 : 咳 咽 分 85 8 .%、29 ; 38 5 .% 主要 体 征 为 咽 部 充 血 、 桃 体 肿 大 , 扁 分
h mas『] N E g JMe ,2 0 ,6 (5 :6 5 2 l . u n J . nl d 0 9 3 0 2 ) 2 0 — 6 5 『 1 MosdSB. T ersre c fs ieoinif e z ( N1 4 sa h eugneo wn -r i nl naA H1 ) g u 『] CeeCi d,20 7 ( ) 3 7 3 3 J . lv l JMe n 0 9,6 6 :3 — 4 . f 1 P isJS onLL,G a 5 er ,P o i u nY,E egn eo oe s ieoi n m rec f n vl wn —r a i g if e2 i s ( 一 V) N1Vi si u n 1 JCi n u n aA vr S0I H1 r nh mas l u u J. l n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腹腔镜脾脏切除术的临床分析
摘要】许多外科疾病如肝硬化脾肿大、多发性脾囊肿、脾破裂等不但可通过脾
切除得以治愈,且与许多血液病临床症状的改善也关系密切。
自1887年Spencer
首次为遗传性球型细胞增多症(HS)患者作脾切除以来,通过脾切除术治疗血液病
的适应证逐渐扩大,国内外文献报道血液病及其合并症的外科治疗日益增多。
近
年来,随着腹腔镜技术的迅猛发展,使用腹腔镜行脾切除的病例越来越多,但由
于腹腔镜手术的局限性及脾脏位于左上腹深处,质软且脆,血管丰富等特性,给
手术操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与风险,因此有必要给予足够的重视。
【关键词】腹腔镜术脾切除术手术方法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患者18例。
男性5例,女性13例;年龄14~58岁。
术前
诊断分别为: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8例,原发性球型红细胞增多症4例,免
疫性溶血性贫血1例,脾血管瘤2例,脾错构瘤1例,脾囊肿1例,脾功能亢进
1例。
其中4例合并胆囊结石。
脾脏大小根据术前B超或CT检查,上下径12.~
20cm。
本组均无腹部手术史。
1.2 LS的适应证与禁忌证
1.2.1 LS的适应证总体来说,LS的手术指征与传统开腹脾切除术大致相同,但
由于腹腔镜手术失去了术者用手直接触摸器官的优势,因此,其手术指征、适应
证与开腹手术相比还具有一定的限制。
就目前的设备、器械条件及操作技术而言,LS目前的适应证应为:
脾囊肿、脾血管瘤等脾良性肿瘤须行脾脏切除的疾病;
与脾功能亢进有关的血液病脾须行脾切除术者;
外伤性脾破裂病人体征稳定,估计出血不迅猛者。
1.2.2 LS的手术指征为:在符合LS的手术适应证的基础上,最好达到下列条件:体外B超提示脾脏长径≤15 cm者;
脾周围或腹腔无广泛粘连者。
1.2.3 LS的禁忌证
肝功能较差,门脉高压症性脾肿大须同时行分流或断流术者;
外伤性脾破裂出现休克,估计出血较为凶猛者;
广泛腹腔或脾周围粘连者;
脾脏恶性肿瘤。
上述禁忌证实际上只是目前的相对禁忌证,随着术者操作经验的丰富及手术器
械的改良,特别是随着“手辅助腹腔镜手术(hand assistant laparoscopic surgery;HALS)”技术的出现并逐渐普及,上述的禁忌证将会成为适应证。
2 围手术期处理
对非血液病脾患者的术前准备与开腹脾切除术相同;对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
癜(ITP)患者,如术前已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者应根据病情,适当加大口服剂量,
通常为强的松20~40mg bid,术中常规使用氢化可的松200~300mg静脉滴注,
术后仍需使用较大剂量激素并根据病情逐渐停药;全部病人手术当天开始使用抗
生素,手术开始时使用一次剂量,术后视病情使用3~5天,血小板计数(PLT)低
于100×109/L或有严重出血倾向者,术前一天及术时可根据血小板的情况各输注
血小板悬液15~30单位。
3 手术体位及器械
3.1 麻醉方法及体位采用气管内插管静脉全身麻醉。
可选择右侧斜卧位或完全
右侧卧位进行手术。
3.2 手术器械最好备有30°光学视管,超声手术剪,双极电凝和内镜切割吻合器,采用CO2持续气腹方法,压力维持在12~14 mmHg(1.6~1.9 kPa)。
4 手术过程
4.1 手术切口通常以脐上或下缘10 mm戳孔为腹腔镜观察孔。
取右斜卧位及右
侧卧位者,通常采用三孔法,即在左锁骨中线肋缘下5 cm处及左腋前线平脐交
点处各行一个5 mm及12 mm的戳孔;采用膀胱截石位者可在取上述戳孔位置的
基础上增加剑突下及脐剑中点10~12 mm戳孔。
4.2 注意副脾的存在进镜后应首先探查腹腔,注意脾门、胰尾、大网膜等副脾
常发生位置上有否副脾存在。
在做血液系统疾病患者脾切除术时,更应注意有否
副脾存在,如体内遗留副脾,因其可取代脾脏的功能,导致疗效欠佳或疾病复发。
据统计14%~30%的病人有副脾存在。
4.3 先分离脾下极及其背后侧的脾结肠韧带,切忌急于分离脾胃韧带。
由于脾周韧带未分离完全,贸然分离脾胃韧带,因间隙狭小,极易损伤胃壁或招致胃短血
管出血,这在较大的脾脏更需注意。
当脾周韧带,特别是脾肾韧带、脾结肠韧带
离断后,脾脏会因重力下垂,将脾胃韧带自然伸展,这时用把持钳在脾下极稍作
牵拉,即可得到较好的操作空间。
4.4 如脾膈韧带较短,导致脾上极与膈顶空间狭小,则不强求先离断脾周韧带后再处理脾门,可先将脾结肠及脾肾韧带、脾胃韧带中下部先行离断,分离结扎脾
动静脉后或用内镜切割吻合器钉合切断脾门血管后再处理余下的脾周韧带。
4.5 最后离断脾膈韧带,切下脾脏。
4.6 通过穿刺孔放入拾物袋,将切下的脾脏套入袋中后,重新检查脾窝及术野有否活动性出血,冲洗并吸净液体,扩大操作孔至3~4 cm,拖出拾物袋口,用剪
刀将脾脏剪成小块取出,注意不要剪穿拾物袋,以防脾组织腹腔种植,影响疗效。
4.7 利用穿刺孔放入腹腔引流管,缝合切口结束手术。
5 手术体会
5.1 脾肿大特别是巨脾病例的选择,要根据病人的情况、手术室设备的配置及术者的操作经验等综合考虑。
如果病人的一般情况较好,不过于肥胖,行LS的各种配套器械较为充裕,手术者经验较为丰富,较正常略大的脾脏行LS应该是比较安全的。
Targarona等报道,随着脾脏增大,重量增加,副脾的存在等因素出现,LS 手术时间明显延长。
根据我们的经验,体外B超提示脾脏长径≤15 cm者较为合适采用 LS。
5.2 对巨脾的处理对长径超过15 cm的脾脏,解剖脾周韧带及脾门时要格外小心。
由于脾肿大,脾周韧带相对变短,脾门深藏,因此,在解剖顺序上应视病人、操作者的技术与经验作一些适当调整。
5.3 离断脾门血管应尽量使用内镜切割吻合器,除非脾门的血管解剖十分清楚且松弛,有足够的操作空间,可以考虑使用体外打结或钛夹、可吸收夹等方法闭合
脾门,否则,一旦出血,试图再用内镜切割吻合器来补救,由于这些异物极有可
能阻挡其刀片的推进,使钉合失败,造成极为被动的局面。
5.4 控制脾门意外出血当用内镜切割吻合器钉合、切割脾门血管时,有时会出
现因脱钉、脾门组织过厚钉合不牢等种种原因导致的出血。
这种情况往往见于松
开切割吻合器的时候,凶猛的出血常常是被迫中转开腹手术的主要原因,因此,
应将内镜切割吻合器置入已显露清楚的脾门并将钉仓闭合,用抓钳提牢脾门血管
近端,再击发切割手柄,由于脾门血管的近端被抓牢,松开切割器后,即使有血
管出血,也容易看见,不致因血管回缩而导致术野难以处理的出血。
由于脾脏与
胰腺关系密切,50%的人胰尾距脾门1 cm以内,约1/3人的胰尾与脾门接触,其
中50%的人胰尾紧靠脾门中央,因此,一旦脾门的血管回缩并出血,盲目钳夹止
血最易导致胰腺的损伤。
5.5 LS最大的优点在于手术创伤小,病人恢复快,围手术期时间较传统开腹手
术明显缩短,只要运用得当,掌握好适应证,是目前脾切除的最好方法之一。
基
于脾脏深藏在左上腹,毗邻多个重要腹腔脏器,操作空间狭小,病理性脾又往往
容易出血等特点,LS是否中转开腹,除遵从一般腹腔镜中转开腹的原则外,主要
依靠手术者对术中出现的情况和自己的操作技术予以正确的评估,如把握不大,
应尽快中转开腹手术为宜。
参考文献
[1]谢晓燕,杨杨,吕明德,等.腹腔镜脾切除术100例[J].中华肝胆外科杂志,2006,
12(9):599-600.
[2]谭敏.腹腔镜脾脏切除术[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4,24(12):761-762.
[3]黄飞,卢榜裕,蔡小勇,等.腹腔镜脾切除(附20例报告)[J].中国内镜杂志,2005,11(11):1150-1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