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食品添加剂法规及标准

合集下载

国际食品标准以及和法规

国际食品标准以及和法规
国际食品标准与法规的修订和完善需 经过严格的程序,包括收集各方意见、 评估影响、制定修订草案等。
完善内容
修订和完善的内容包括标准的更新、 法规的调整、原则和要求的改进等, 以确保国际食品标准与法规能够适应 新的食品安全挑战和需求。
THANKS
感谢观看

02
国际食品标准的核心内容
食品安全标准
食品安全标准是确保食品质量和安全 的重要依据,包括食品卫生、污染物 限量、微生物指标等方面的规定。
食品安全标准的制定基于科学的风险 评估,并考虑了社会经济、文化等方 面的因素。
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AC)是制定 食品安全标准的重要国际组织,其制 定的标准被广泛采纳和遵循。
各国政府和监管机构负责监督食品添加剂标准的实施, 以确保食品质量和安全。
食品标签标准
食品标签是向消费者传递食品信 息的重要途径,包括产品名称、 配料表、净含量、生产日期、保
质期等。
国际食品标签法规(如《预包装 食品通用标签法规》)规定了食
品标签的基本要求和标准。
各国政府和监管机构负责监督食 品标签标准的实施,以确保消费 者获得准确、全面的食品信息。
国际食品标准与法规的执行机构与程序
执行机构
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odex Alimentarius Commission, CAC)、世界卫生组织(WHO)、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 (FAO)等国际组织在执行国际食品标准与法规方面发挥着重 要作用。
执行程序
各国政府根据国际食品标准与法规制定本国的食品标准与法 规,并由相关监管机构负责监督执行。在执行过程中,需遵 循国际食品标准与法规规定的原则、要求和程序,确保食品 的安全、质量和合法性。
定义
国际食品法规是一套全球性的标准、准则和规定,旨在确保食品的安全、质量 和合法性。

国际食品添加剂标准

国际食品添加剂标准

国际食品添加剂标准国际食品添加剂标准是指对食品中使用的添加剂所做出的国际性标准规定,其目的是为了保障食品安全,保护消费者的健康。

食品添加剂是指为了改善食品的色、香、味和保鲜等特性而向食品中添加的物质,包括色素、甜味剂、防腐剂、抗氧化剂等。

国际食品添加剂标准的制定对于促进国际贸易、加强食品安全监管、规范食品添加剂使用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国际食品添加剂标准的制定是基于科学研究的。

在制定国际食品添加剂标准时,需要充分考虑到食品添加剂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以及其在食品中的使用安全性。

相关的科学研究成果将成为制定标准的重要依据,以保证食品添加剂的使用不会对消费者造成危害。

其次,国际食品添加剂标准的制定需要考虑到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法律法规以及文化习惯。

不同国家和地区对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可能存在差异,因此在制定国际标准时需要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以便使标准更具普适性和可操作性。

国际食品添加剂标准的制定还需要考虑到食品工业的发展趋势。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食品工业不断推出新的食品添加剂,这就需要不断完善和更新国际标准,以适应新的市场需求和技术发展。

在国际食品添加剂标准的制定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到食品安全和消费者健康的保护。

食品添加剂的合理使用可以改善食品的口感和品质,但如果使用不当则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因此,国际食品添加剂标准的制定需要严格遵循科学原则,确保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安全可控。

总的来说,国际食品添加剂标准的制定是一个复杂而严谨的过程,需要充分考虑到科学研究、法律法规、产业发展和消费者健康等多方面因素。

只有在全球范围内建立起科学、合理、统一的食品添加剂标准体系,才能更好地保障食品安全,促进国际贸易的发展,以及保护消费者的健康权益。

中国和欧亚联盟食品添加剂法规标准比较分析

中国和欧亚联盟食品添加剂法规标准比较分析

中国和欧亚联盟食品添加剂法规标准比较分析
1. 法规体系:中国的食品添加剂法规主要由《食品安全法》、《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等法规构成;而欧亚联盟的食品添加剂法规由欧洲食品安全局(EFSA)制定的《欧洲食品添加剂法规》以及欧盟成员国的相关法规组成。

相比之下,欧亚联盟的
法规体系更加统一和规范。

2. 审批程序:中国的食品添加剂审批程序相对较为繁琐,涉及多个部门的审批和核准,时间较长。

而在欧亚联盟,食品添加剂的审批程序相对简化,由欧洲食品安全局负责
评估和审批,减少了审批时间和操作复杂性。

3. 质量标准:中国的食品添加剂质量标准相对落后于欧亚联盟。

欧亚联盟对食品添
加剂的使用限量和安全性评估要求更加严格,涉及到的毒理学研究和安全性评估更为全面,以保障食品安全。

相比之下,中国的食品添加剂质量标准还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

4. 分类标准:中国和欧亚联盟在食品添加剂的分类标准上存在一定差异。

中国按照
功效将食品添加剂分为增稠剂、稳定剂、酸度调节剂等;而欧亚联盟则按照功能和使用限
量对食品添加剂进行分类。

5. 使用标准:中国和欧亚联盟在食品添加剂的使用标准上也存在差异。

中国对食品
添加剂的使用限量多数采用GB2760-201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该标准对不同种类的食品添加剂的使用限量有详细规定。

欧亚联盟则根据EFSA的评估结果确定食品添加剂的使用限量。

国际食品添加剂法规及标准

国际食品添加剂法规及标准
16
九、进出口食品安全管理办法 简介
• 6、出口报检 、 • 报检材料:合同、发票、装箱单、出厂 合格证明、出口食品加工原料供货证明 文件等。 • 出口食品符合出口要求的,由检验检疫 机构按照规定出具通关证明。 • 出口食品经检验检疫不合格的,依法可 以进行技术处理的,技术处理合格后方 准出口;依法不能进行技术处理或者经 技术处理后仍不合格的,不准出口。
22
带入原则
• 1、由复合食品的配料所带入的食品添加剂; • 2、由食品添加剂、食品酶制剂和食品用香料 带入食品; • 3、专用于生产复合食品的食品,如果该复合 食品允许使用某一种食品添加剂; • 4、婴幼儿食品不适用; • 5、不得具有技术功能。
23
• 甜味剂的许可原则: • 非致龋齿的食品或无糖食品的生产中用于替 代糖;替代糖以提高保质期;生产特殊营养 用途食品 • 甜味剂的使用原则: • 1、以94/35/EC的附录为基本条件 • 2、婴幼儿食品禁用甜味剂 • 3、有限的带入原则
24
甜味剂的许可和使用规则
• • • • • • •
甜味剂的带入原则仅在以下情况中允许: 1、无糖复合食品; 2、降热量复合食品; 3、低卡路里复合特殊膳食; 4、非致龋齿的复合食品; 5、延长保质期的复合食品; 6、上述复合食品的配料允许使用甜味剂。
甜味剂的带入原则
25
甜味剂的使用规则
山梨糖醇;甘露糖醇;麦芽糖醇; 山梨糖醇;甘露糖醇;麦芽糖醇; 餐后甜点和类似产品 麦芽糖醇;乳糖醇;木糖醇; 麦芽糖醇;乳糖醇;木糖醇;赤藓糖 糖果点心类 醇 乙酰磺胺酸钾(安赛蜜);天门 乙酰磺胺酸钾(安赛蜜);天门 ); 冬酰苯丙氨酸甲酯(阿斯巴甜); );糖 冬酰苯丙氨酸甲酯(阿斯巴甜);糖 精及其钠、 钙盐; 精及其钠、钾、钙盐;新橘皮苷二氢 查尔酮;阿斯巴甜- 查尔酮;阿斯巴甜-安赛蜜盐 无酒精饮料 餐后甜点和类似产品 糖果点心类 以糖浆或可咀嚼形态提供的食品补充 品 无酒精饮料 餐后甜点和类似产品 糖果点心类 糖果点心类 以糖浆或可咀嚼形态提供的食品补充 品

国外食品添加剂的管理法规及安全标准现状

国外食品添加剂的管理法规及安全标准现状
理办 法 。
在美国, 食品添加剂的产品规格必须符合美国食品
用化学品法典 ( o d C e c l Co e , C 。 F o h mi s a d x F C) 该
隶属于美国卫生部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 D 法典在美国具有 “ F A) 准法律”的地位 , 是F DA评价食品添 是管理食品添加剂的负责机构 ,13 年实施的 《 8 9 联邦食 加剂质量是否达标的一项重要依据。 C (I 于 16 F C ) 6 9
02 并于20 年进行了修订。 03 新食品法 准在国际范围内得到了广泛认可,许多食品用化学品的 20 法规正式生效 , 食品添加剂是其关 制造商 、销售商以及用户将 F CC中的标准作为他们销 是欧盟迄今出台的最重要的食品法 ,
售 或购 买合 约 的基础 。
注的重点领域之一, 这一新法为欧盟保障食品添加剂的
除 F &C外 , D 美国联邦法规 ( d fF d r l Co e o e e a
R g l in C R) 2 卷下收纳的是美国 F A的食 eut , F 第 1 ao D


美国
品和药物行政法规。 美国每年都要对CF 中的每卷进行 R
美国是食品添加剂的主要生产国和使用国, 其食品 修订 , 2 卷的修订版一般在每年的 4 1 第 1 月 日发布。最 添加剂的产值和种类在世界上都位居榜首 。美国规定 , 新版 (0 5 4 20 年 月)CF R中的 7 ~7 ,8 -8 部分是 0 4 0 2
维普资讯
圈 食 添剂 状 管法及全 准 国 规加标现 外 品安 的 理
作者 :柴秋儿
食品添加剂是食品生产中最活跃 、 最有创造力的一 法案要求食品添加剂在上市前必须通过F A D 审批 , 同时 个领域 ,它对食品工业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近 需要生产者提供资料证实其使用安全性 。 如果申报的添

GB2760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目-录

GB2760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目-录

目录
前言Ⅰ
范围 1 术语和定义 1 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原则 1 食品添加剂质量标准 2 带入原则 2 食品分类系统 2 食品添加剂的使用规定 2 营养强化剂 2 食品用香料 2 食品工业用加工助剂2胶基糖果中基础剂物质及其配料 2 附录A食品添加剂的使用规定 3
表A.2 可在各类食品中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名单95 表A.3 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的食品添加剂所例外的食品类别名单99 附录B食品用香料使用规定100 表B.1 不得添加食用香料、香精的食品名单101 表B.2 允许使用的食品用天然香料名单102 表B.3允许使用的食品用合成香料名单118 附录C食品工业用加工助剂(以下简称“加工助剂”)使用规定162
表C.2 需要规定功能和使用范围的加工助剂名单(不含酶制剂)164 表C.3 食品用酶制剂及其来源名单167 附录D胶基糖果中基础剂物质及其配料名单175 附录E食品添加剂功能类别177 附录F食品分类系统 178。

食品添加剂国际标准规范

食品添加剂国际标准规范

食品添加剂国际标准规范随着全球食品贸易的增加以及人们对食品安全和质量的关注,食品添加剂的控制和管理变得至关重要。

为了确保食品添加剂的合理使用和全球食品标准的一致性,国际标准组织制定了一系列的国际标准规范。

本文将介绍食品添加剂国际标准规范的主要内容和应用。

1. 概述食品添加剂国际标准规范旨在规范食品添加剂的种类、使用条件、标签要求等方面的标准化要求,以确保食品添加剂的安全性和适用性,并促进国际贸易的顺利进行。

该标准规范涵盖了各类食品添加剂,包括防腐剂、色素、增味剂等。

2. 食品添加剂分类和命名规范食品添加剂按照其功能和作用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别,如防腐剂、增稠剂、抗氧化剂等。

每个类别下的食品添加剂都应有相应的命名规范,以便于识别和使用。

3. 食品添加剂的使用条件食品添加剂的使用条件是指在制造过程中添加剂所需满足的要求,包括使用量、添加时机、反应条件等。

国际标准规范对各类食品添加剂的使用条件进行详细规定,以确保其在食品生产中的安全和效果。

4. 食品添加剂标签要求食品添加剂标签要求规定了食品添加剂在产品标签上应包含的信息。

标签要求包括添加剂的名称、数量、功能等内容,以便消费者了解到食品中是否有添加剂以及添加剂的用途。

5. 食品添加剂的合理使用原则食品添加剂的合理使用原则是指在食品生产和加工过程中,根据科学研究和实践经验,合理选择和使用食品添加剂,以保证食品的安全性和质量。

国际标准规范提出了使用食品添加剂的原则,如最大使用量限制、卫生要求等。

6. 食品添加剂的风险评估和监测为确保食品添加剂的安全性,国际标准规范要求进行风险评估和监测。

风险评估是指对食品添加剂进行科学评估,确定其对人体健康可能产生的潜在风险。

食品添加剂的监测是指对市场上的食品样品进行检测,确保食品添加剂的使用符合标准规范。

7. 食品添加剂的国际贸易国际标准规范对食品添加剂的国际贸易进行规范,包括质量检验和认证、进出口要求等。

通过统一的国际标准,可减少贸易争端和技术壁垒,促进食品添加剂的全球贸易。

国外食品添加剂的管理法规及安全标准现状

国外食品添加剂的管理法规及安全标准现状

国外食品添加剂的管理法规及安全标准现状
来自国外的食品添加剂一般都属于化学物质,大多数国家对其采取了严格的管理法规以确保食品安全,避免给消费者带来身体健康问题。

在近几十年来,美国、欧盟等国际组织都提出了一整套严格的安全标准以及有关添加剂使用量和质量标准,主要作用是管理食品中添加剂的使用。

美国dFA对食品添加剂的要求十分严格,规定的所有添加剂必须获得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批准,经过安全性鉴定和有效性检测,在被授权允许使用后方可加入食品。

欧盟的安全标准亦非常严厉,针对船货传输运输的食品添加剂,只有经欧盟批准的有毒性物质和其他危害性组分,成分及其使用量不超过预定标准,才可在食品中使用。

此外,有关食品添加剂需遵守专业机构给出的相关法规,以确保国内消费者健康安全。

国内外食品添加剂的管理法规_标准状况及分析_续完_李晓瑜

国内外食品添加剂的管理法规_标准状况及分析_续完_李晓瑜

国内外食品添加剂的管理法规、标准状况及分析(续完)李晓瑜 王茂起(1.卫生部卫生监督中心,北京 100007;2.中国疾控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北京 100021)摘 要:介绍美国、加拿大、欧盟、澳大利亚、日本、中国、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等国家和国际组织不同的食品添加剂管理模式和法规标准概况,着重从不同的食品添加剂范畴、评价要求、使用规定以及标识等方面进行分析比较,为加强我国食品添加剂管理以及与国际相关标准接轨提供参考和建议。

关键词:食品添加剂;法学;参考标准The review of regulations and standards on food additive w orldwideLi X iaoyu Wang Maoqi(National Center for Inspection and Supervision,China,Beijing100007)Abstract:The article introduces the regulations and standards on food additives am ong the United States, Canada,European Union,Australia,Japan,China and C odex Alimentarius C ommission,especially com pares the range of control,evaluation requirements,provision on use and labeling.S ome recommendations and sug2 gestions on how to strengthen the control of food additives and to adopt international standards were made at the end.K ey Words:F ood Additives;Jurisprudence;Reference Standards基金项目:国家科技部专项基金项目作者简介:李小瑜 女 硕士This w ork w as supported by the Special Founds of Ministry of Science and T echnology,China.6 中国(大陆) 我国最早对食品添加剂的管理规定是1954年卫生部“关于食品中使用糖精剂量的规定”,对糖精在清凉饮料(包括汽水、冰棍、水果酒)、面包和供给孩童食用的蛋糕及饼干中的使用限量做出了明确规定。

国外食品添加剂法规标准介绍

国外食品添加剂法规标准介绍

食品添加剂是指在食品加工过程中,用于改变、保持或改善食品的性质、味道、外观、口感、营养价值或提高食品的保藏期的物质。

在国外,食品添加剂的使用是受到法律法规的严格限制的。

常见的国外食品添加剂法规标准包括:
1.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的《食品添加剂规则》(Code of Federal
Regulations,CFR)
2.欧盟的《食品添加剂指令》(Directive 89/107/EEC)
3.日本的《食品添加剂使用法》(Food Additive Use Law)
4.加拿大的《食品和药物法》(Food and Drugs Act)
在这些法规标准中,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均有明确的使用范围和使用限制,并且需要进行安全评价和批准。

在使用食品添加剂时,需要遵守法律法规的规定,确保食品的安全性。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2760-2014解读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2760-2014解读

三、标准解读
3. 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原则
3.4 带入原则
3.4.1 在下列情况下食品添加剂可以通过食品配料(含食品添加剂)带入 食品中:(同时满足) a)根据本标准,食品配料中允许使用该食品添加剂; b)食品配料中该添加剂的用量不应超过允许的最大使用量;
c)应在正常生产工艺条件下使用这些配料,并且食品中该添加剂的含
是“14.03蛋白饮料类” 或“14.0饮料类” 。 确定食品类别的归属不要受QS分类的影响,这两个是不同的食品分类 体系,用途不同,而且很多食品的QS分类是采用就近分类原则。因此 不能因为QS分类时属于某个类别,就按照这个类别确定食品添加剂的 使用。
三、标准解读
5. 食品添加剂的使用规定
A.1 A.2 A.3 A.4 A.5 A.6 表A.1 规定了食品添加剂的允许使用品种、使用范围以及最大使用量或残留量。 表A.1 列出的同一功能的食品添加剂(相同色泽着色剂、防腐剂、抗氧化剂)在混合使用时,各自用量占其最大
功能类别(参见附录D)代码及其在相应功能类别中的顺序号组成
三、标准解读
3. 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原则
3.1 食品添加剂使用时应符合以下基本要求:
a)不应对人体产生任何健康危害;
b)不应掩盖食品腐败变质;
c)不应掩盖食品本身或加工过程中的质量缺陷或以掺杂、 掺假、伪造为目的而使用食品添加剂; d)不应降低食品本身的营养价值; e)在达到预期的效果下尽可能降低在食品中的用量。
香基--也称为基香剂或主香剂,它是香精主体香的
基础,是香精配方的主体,用量最大。只作为香精的 香气主要组分。
课程目录
C
纲要
ONTENTS
1 2 3 4
基本概念 标准变化

益生元(包括低聚果糖、低聚葡萄糖等)的国际法规、管理措施

益生元(包括低聚果糖、低聚葡萄糖等)的国际法规、管理措施

益生元(包括低聚果糖、低聚葡萄糖等)的国际法规、管
理措施
目前,针对益生元(包括低聚果糖、低聚葡萄糖等)的国际法规和管理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食品添加剂法规:益生元在许多国家被归类为食品添加剂,并根据当地食品法规进行管理。

例如,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将低聚果糖和低聚葡萄糖列为GRAS(一般被认为是安全的)物质,允许用于食品中。

欧盟食品安全局(EFSA)将低聚果糖和低聚葡萄糖归类为食品添加剂,通过严格的食品安全评估来确定其使用条件和限量。

3.安全数据和风险评估:为了确保益生元在使用中的安全性,许多国家要求制造商提供安全性评估和相关的科学数据。

例如,欧盟食品安全局要求食品添加剂的申请者提供相关研究和数据,以支持申请的安全性。

4.最大使用限量:针对益生元的使用,许多国家也规定了最大使用限量,以确保其使用与消费者的安全相关。

这些限量通常根据人体摄入量、不同食物和产品中的使用量以及科学研究数据来制定。

5.检验和监管:许多国家都建立了专门的机构来监管食品和添加剂的质量和合规性。

这些机构负责检验产品的成分、质量和安全性,并对不符合要求的产品采取相应措施。

例如,美国FDA和欧盟食品安全局都进行了严格的食品监管和检验。

总体而言,尽管各国的法规和管理措施存在一定差异,但国际上对益生元的管理主要侧重于其安全性和合规性。

这些措施旨在确保消费者的健康和权益,并维护食品市场的秩序和稳定。

同时,制造商也有责任遵守相关法规和标准,确保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国际标准(CODEXSTAN)《食品添加剂销售标识》法规

国际标准(CODEXSTAN)《食品添加剂销售标识》法规

食品添加剂销售标识的法典通用标准CODEXSTAN107?1981[1]1.范围本标准适用于销售“食品添加剂”的标识,无论是以零售还是以零售以外的方式销售,包括售予饮食业者或食品制造商用于他们的商业目的。

本标准亦适用于食品“加工辅助剂”,凡食品添加剂均包括食品加工辅助剂。

2.术语定义用于本标准时:(a)食品添加剂指任何不管其是否具有营养价值,但其自身不以食品被正常消费,亦不以典型的食品配料被正常使用的物质。

将其加入食品是出于对生产、加工、制作、处理、包装、打包以及运输等技术(包括感官方面的)方面的考虑,或使食品保持不变,或期望作为食品的组成部分或影响食品特征的成份在食品或其副产品中发挥(间接地或直接地)作用。

食品添加剂不包括污染物或为了保持或提高营养质量而添加的物质,亦不包括食盐;(b)加工辅助剂指设备和器皿以外的自身不作为食品配料被食用的物质或材料。

在原料、食品或其配料加工中使用辅助剂是为了在处理或加工过程中达到某种技术目的,但可能导致在成品中出现非有意的但却是不可避免的残留物或衍生物;(c)污染物指任何并非有意添加于食品,而是由于在食品生产(包括家畜和作物生产以及兽药的使用)制作、加工、处理、打包、包装、运输或储藏过程中进入食品或因环境污染的结果所至;(d)标签包括书写、图画、模板印刷、标记、模压、印盖或附带在一个包装容器上的附签、商标、标志、图形或其它的描述性材料;(e)标识包括食品添加剂的标签及与食品添加剂有关并随附的任何书写、印刷或图解性材料。

该定义不包括帐单、发票及食品添加剂其它可能随附的类似材料;(f)包装容器指单件销售的食品添加剂的任何包装形式,不论其内是否全部或部分装满食品添加剂,还包括包装纸;(g)配料指用于生产与制作某种食品并在成品中出现的任何物质,不包括食品添加剂;(h)零售指销售给以非再出售为目的而购买的个人,不包括向配餐供应商用于配餐业务或生产商用于食品制作业务的销售。

国内外食品添加剂法规标准介绍

国内外食品添加剂法规标准介绍

亚硝酸盐——案例
近16年文献报告亚硝酸盐中毒达130篇。在1983~1998年, 山东省各市地报告亚硝酸盐食物中毒共计86起,1096人中毒, 39人死亡,分别占同期全部食物中毒起数,发病人数,死亡 人数的4.99%,2.13%和13.22%。
某个体户加工狗肉超量使用亚硝酸盐致43人中毒,1人死亡,
狗肉中亚硝酸盐含量超过使用标准的63倍。
1996年5月26日,乌鲁木齐开出的114次列车在陇西至天水
间发生旅客食物中毒,87人中毒,2人死亡。原因是陇西站小 贩出售的麻辣牛肉片中含大量亚硝酸钠,死者胃内容物亚硝 酸钠含量75.70mg/kg。
2002年12月16日,安徽凤台县县城关东菜市街一个体牛肉
服务号(Chemical Abstract Service No. 简称CAS No.)。 由三组数字构成,其中第二组是两位数,第三组是个 位数。为进一步查阅有关资料提供线索。
有CA大量技术信息做后盾。不少著作中(包括联合国1992年公布的《食 品添加剂规范汇编》、均收入了CAS NO.
国际染料索引号(Colour Index Number,简称C.I. No)包
死亡。喂含3%苯甲酸钠饲料给小鼠或2.4%的量 给大鼠时,观察到肝增大和坏死。
苯甲酸钠改变细胞膜通透性,抑制细胞膜对氨基
酸吸收,并透过细胞膜抑制脂肪酶等酶活性,使 ATP合成受阻。影响肝脏酶对脂肪酸氧化能增加啮 齿动物肝、肾重量以及蛋白质的血清水平。
一、急性和慢性中毒
维生素A过量
短期大剂量摄入引起急、慢性中毒。成人 50万IU/次;
以及为防腐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的化学合 成或者天然物质。”还明确规定 “为增强营 养成分而加入食品中的天然的或者人工合成的 属于天然营养素范围的食品添加剂。” 也就 是食品营养强化剂也属于食品添加剂。

2023版GB2760食品添加剂使用规范手册

2023版GB2760食品添加剂使用规范手册

2023版GB2760食品添加剂使用规范手册简介本文档旨在提供关于2023版GB2760食品添加剂使用的规范和指导。

食品添加剂是用于改善食品品质、延长食品保质期以及改善加工食品特性的物质。

正确和合理使用食品添加剂可以确保食品的安全和质量。

本手册涵盖了使用食品添加剂的一般原则、规范和要求。

一般原则- 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应符合国家食品安全法律法规的规定。

- 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应遵循安全、科学、适度和合理的原则。

- 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应基于食品的特性、用途和加工技术要求。

使用规范和要求本手册列出了常用的食品添加剂的使用规范和要求。

以下是一些示例:1. 食品着色剂- 食品着色剂应符合国家标准的要求。

- 食品中的着色剂使用量应符合规定的上限。

- 不得使用禁止使用的着色剂。

2. 食品防腐剂- 食品防腐剂应符合国家标准的要求。

- 食品中的防腐剂使用量应符合规定的上限。

- 不得使用禁止使用的防腐剂。

3. 食品增稠剂- 食品增稠剂应符合国家标准的要求。

- 食品中的增稠剂使用量应符合规定的上限。

- 不得使用禁止使用的增稠剂。

4. 食品增甜剂- 食品增甜剂应符合国家标准的要求。

- 食品中的增甜剂使用量应符合规定的上限。

- 不得使用禁止使用的增甜剂。

总结2023版GB2760食品添加剂使用规范手册提供了对食品添加剂使用的规范和指导。

使用者应遵守国家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并确保根据食品特性、用途和加工技术要求选择合适的食品添加剂。

本手册提供了常用食品添加剂的使用规范和要求,以及禁止使用的添加剂名单。

正确的使用食品添加剂可以保证食品的安全和质量。

2760-2011食品添加剂安全标准

2760-2011食品添加剂安全标准

GB 2760-2011 加工助剂使用注意事项
• a 指用于提取酶制剂的动物、植物或微生物。 • b 指为酶制剂的生物技术来源提供基因片段
的动物、植物或微生物。
• c 包括针尾曲霉Aspergillus aculeatus 和泡盛曲
霉A. awamori。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公告
• 13.01 婴幼儿配方食品:较大婴儿和幼儿配方食品中可以使
用香兰素、乙基香兰素和香荚兰豆浸膏,最大使用量分别 为5mg/100mL、5mg/100mL和按照生产需要适量使用,其中 100mL以即食食品计,生产企业应按照冲调比例折算成配 方食品中的使用量;婴幼儿谷类辅助食品中可以使用香兰 素,最大使用量为7mg/100g,其中100g以即食食品计,生产 企业应按照冲调比例折算成谷类食品中的使用量;凡使用 范围涵盖0至6个月婴幼儿配方食品不得添加任何食用香料。
可和日常监管。

五、鼓励并欢迎企业和行业组织参与食品添加剂国家标准制修订工作。

联系单位: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潘家园南里7号,邮编:100021。
中 华 人民 共 和 国 卫 生 部 公告
2011年 第7号
•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和《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管理办法》
粘性固形物的物质。
• 19 甜味剂:赋予食品以甜味的物质。 • 20 增稠剂:可以提高食品的粘稠度或形成凝胶,从而改变食品的物
理性状、赋予食品粘润、适宜的口感,并兼有乳化、稳定或使呈悬浮 状态作用的物质。
• 21 食品用香料:能够用于调配食品香精,并使食品增香的物质。 • 22 食品工业用加工助剂:有助于食品加工能顺利进行的各种物质,

食品添加剂相关法律法规

食品添加剂相关法律法规

食品添加剂相关法律法规(卫生部令第73 号)第一条为加强食品添加剂新品种管理,根据《食品安全法》和《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食品添加剂新品种是指:(一)未列入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食品添加剂品种(二)未列入卫生部公告允许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品种(三)扩大使用范围或者用量的食品添加剂品种。

第三条食品添加剂应当在技术上确有必要且经过风险评估证明安全可靠。

第四条使用食品添加剂应当符合下列要求:(一)不应当掩盖食品腐败变质(二)不应当掩盖食品本身或者加工过程中的质量缺陷(三)不以掺杂、掺假、伪造为目的而使用食品添加剂(四)不应当降低食品本身的营养价值(五)在达到预期的效果下尽可能降低在食品中的用量(六)食品工业用加工助剂应当在制成最后成品之前去除,有规定允许残留量的除外。

第五条卫生部负责食品添加剂新品种的审查许可工作,组织制定食品添加剂新品种技术评价和审查规范。

第六条申请食品添加剂新品种生产、经营、使用或者进口的单位或者个人(以下简称申请人),应当提出食品添加剂新品种许可申请,并提交以下材料:(一)添加剂的通用名称、功能分类,用量和使用范围(二)证明技术上确有必要和使用效果的资料或者文件(三)食品添加剂的质量规格要求、生产工艺和检验方法,食品中该添加剂的检验方法或者相关情况说明(四)安全性评估材料,包括生产原料或者来源、化学结构和物理特性、生产工艺、毒理学安全性评价资料或者检验报告、质量规格检验报告(五)标签、说明书和食品添加剂产品样品(六)其他国家(地区)、国际组织允许生产和使用等有助于安全性评估的资料。

申请食品添加剂品种扩大使用范围或者用量的,可以免于提交前款第四项材料,但是技术评审中要求补充提供的除外。

第七条申请首次进口食品添加剂新品种的,除提交第六条规定的材料外,还应当提交以下材料:(一)出口国(地区)相关部门或者机构出具的允许该添加剂在该国(地区)生产或者销售的证明材料(二)生产企业所在国(地区)有关机构或者组织出具的对生产企业审查或者认证的证明材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
原框架
21
二、食品添加剂的使用规则
• 1、允许使用的品种及条件由特定指令作 出详细规定
• 2、允许食品添加剂的带入原则 • 3、允许用于食品用香料,但不得在食品
中具有技术功能作用。 • 4、食品添加剂的最大限量根据是食品销
售时状态确定。对于干燥、粉末、浓缩 的食品,最大限量根据按照使用说明进 行复原后的食品进行计算。
国际食品添加剂法规及标 准
培训转训教材
转训时间:7月29日;参加人员:技术中心、质量中心
徐华孝
1
食品添加剂知识点
• 肯定列表原则(大多肯定列表,有些是否定列表)。 • 带入原则(日本的TBHQ和香港的甜蜜素该条不适用) • 比例原则 ( ) 同功能比例添加小于1 • 出口从严原则
2
第一部分
食品出口情况介绍
19
一、新规主要内容
• 1、食品添加剂种类扩大到26类 • 2、重新审议所有食品添加剂 • 3、甜味剂只能用于下列目的:在降热量食品、
非致龋齿的食品或无糖食品的生产中用于替代糖; 替代糖以提高保质期;生产特殊营养用途食品 • 4、着色剂只能用于下列目的:对于由于加工、 储存、包装和经销中颜色受到影响的食品,用于 恢复这些食品的原有外观;使食品在视觉上更具 吸引力;对无色食品着色。 • 5、婴幼儿食品不得添加食品添加剂。 • 6、建立食品添加剂用食品添加剂清单
所在地检验检疫机构通报原料情况。 • 种植、养殖场应当建立原料的生产记录
制度,记录保存不得少于2年。 • 每一批原料出具出口食品加工原料供货
证明文件。
16
九、进出口食品全管理办法 简介
• 6、出口报检
• 报检材料:合同、发票、装箱单、出厂 合格证明、出口食品加工原料供货证明 文件等。
• 出口食品符合出口要求的,由检验检疫 机构按照规定出具通关证明。
13
七、进出口食品安全管理办法 简介
• 3、标准要求 • 出口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保证其出口食
品符合进口国家(地区)的标准及合同 要求。 • 进口国家(地区)无相关标准且合同未 有要求的,应当保证出口食品符合中国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14
九、进出口食品安全管理办法 简介
• 4、生产企业管理体系 • 出口食品生产企业应当建立质量安全管理体系。 • 出口食品生产企业应当建立原料、辅料、食品
• 3、着色剂国际禁用 • 喹啉黄、新红、偶氮玉红、苋菜红、胭
脂红、赤藓红、柠檬黄
12
七、进出口食品安全管理办法 简介
• 1、适用对象
• 食品生产经营者:包括进出口食品的生 产企业、收发货人、进出口商和代理商。
• 2、管理制度
• 备案管理:出口食品生产企业实施备案 管理、对出口食品原料种植、养殖场实 施备案管理、对出口食品实施监督、抽 检。
7
五、典型违规案例
• 1、二氧化硫
• 香菇柄粒 韩国 二氧化硫33.3mg/kg(标准30)
• 单冻虾仁 韩国 二氧化硫58.3ppm(标准30)
• 咸宝塔菜 日本 二氧化硫超标
• 萝卜干 日本 二氧化硫42.05mg/kg(标准5)
• 草菇老抽 中国香港 二氧化硫214mg/kg(标 准50)
• 脱水蒜粉 奥地利 二氧化硫547mg/kg
• 出口食品经检验检疫不合格的,依法可 以进行技术处理的,技术处理合格后方 准出口;依法不能进行技术处理或者经 技术处理后仍不合格的,不准出口。 17
七、进出口食品安全管理办法 简介
• 6、小结 • 明确了出口食品依据的技术要求; • 要求建立食品安全管理体系; • 加强出口食品原料监控
18
第二部分 欧盟篇
添加剂、包装材料容器等进货查验记录制度。 • 出口食品生产企业应当建立生产记录档案。 • 出口食品生产企业应当建立出厂检验记录制度。 • 记录保存期不得少于2年。
15
九、进出口食品安全管理办法 简介
• 5、种植养殖场所 • 备案种植、养殖场所在地检验检疫机构
对备案种植、养殖场实施监督、检查。 • 生产企业所在地检验检疫机构应向备案
• 香菇粉 美国 二氧化硫126 mg/kg
• 新竹米粉 马来西亚 二氧化硫61.1 g/kg
8
典型违规案例
• 2、苯甲酸
• 苹果味汽水 比利时 220mg/kg
•醋
日本 6.6mg/kg
• 调和软饮料 澳大利亚 404mg/kg
• 素黄鱼 中国香港
8mg/kg
• 大饼
中国香港
9.2mg/kg
• 炒面
3
一、拟出口不合格食品检出情 况
350 343
300
308
250
200
150
100
50
0 日本
235 208
183175
美国 中国香港
2007 2008
4
二、不合格原因分析
600 500 400 300 200 100
0
微生物污染 农兽
残超标 重金属超
标 天然 食品添加毒剂素不污染
合格 标签不
合格
10
六、各国的主要差异
• 1、防腐剂和抗氧化剂等 • 原则性差异:
• 4-苯基苯酚;TBHQ;联苯醚;仲丁胺;过氧 化苯甲酰
• 品种性差异:
• 对羟基苯甲酸酯及盐类;没食子酸及酯类;有 机酸及盐类
• 条件性差异:
• 苯甲酸及盐类、山梨酸及盐类;二氧化硫
11
各国的主要差异
• 2、甜味剂国际通行禁用 • 阿力甜;糖精;甜蜜素、纽甜
2008 2007 2006
5
三、按食品种类
大类食品中食品添加剂不合格比例
动物源性食品 17%
加工食品 61%
植物源性食品 22%
6
四、检出食品添加剂不合格主
4% 要项目
2%
2% 4%
14%
3%
5%
4%
7%
55%
苯甲酸(钠) 二氧化硫 甜蜜素 柠檬黄 亚硫酸盐 山梨酸 日落黄 胭脂红 糖精钠 其他
中国香港
1PPM)
1.7mg/kg(标准
9
典型违规案例
• 3、甜蜜素 • 世界上有包括美国、日本等国在内的40多个国
家禁止使用甜蜜素作为食品甜味剂;另外有我 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在内的80多个国家允许 在食品中添加甜蜜素。 • 黄金梅糖 墨西哥 2.3g/kg GB 2760 • 甜橄榄 中国台湾 超标 GB 14884 • 泡菜 日本 26.5mg/kg 不得检出 • 酱腌菜 美国 750mg/kg 禁用
22
带入原则
• 1、由复合食品的配料所带入的食品添加剂; • 2、由食品添加剂、食品酶制剂和食品用香料
带入食品; • 3、专用于生产复合食品的食品,如果该复合
食品允许使用某一种食品添加剂; • 4、婴幼儿食品不适用; • 5、不得具有技术功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