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后地质总结格式

合集下载

2024年区域地质调查总结范本(三篇)

2024年区域地质调查总结范本(三篇)

2024年区域地质调查总结范本一、引言____年,我们团队在某地区进行了一次全面的地质调查。

本次调查旨在了解该地区的地质特征、资源分布以及地质灾害风险。

通过这次调查,我们获得了大量的数据和信息,对该地区的地质情况有了更全面的认识。

本文将对调查结果进行总结和分析。

二、地质特征1. 景观地貌:该地区以山地、丘陵和平原为主,地势起伏较大。

山地和丘陵地区形成了丰富的地质景观,包括山峰、河流、峡谷等。

平原地区土壤肥沃,适合农作物种植。

2. 岩石组成:调查表明,该地区的岩石主要包括花岗岩、石灰岩和页岩。

花岗岩广泛存在于山地和丘陵地区,石灰岩和页岩则主要分布在平原地区。

3. 水文地质:该地区的水系发达,河流众多,湖泊较少。

地下水资源储量丰富,水质良好。

4. 地震活动:调查结果显示,该地区存在一些断裂带,地震频发。

尽管大部分地震都是小型的,但仍然存在一定的地震风险。

三、资源分布1. 矿产资源:调查发现,该地区存在多种矿产资源,包括煤炭、铁矿石、金、银等。

其中,煤炭储量较大,是该地区的重要经济支柱。

2. 水资源:该地区的水资源丰富,不仅有丰富的地下水资源,还有众多的河流、湖泊和水库。

这些水资源对于灌溉、发电和生活用水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3. 土地资源:平原地区土壤肥沃,适宜农作物种植。

同时,山地和丘陵地区蕴藏着丰富的林木资源。

四、地质灾害风险1. 泥石流:由于该地区地势起伏较大,降雨集聚的地方会引发泥石流。

特别是在山峡和河谷,泥石流的发生风险较高。

2. 地震:尽管地震的规模较小,但对于建筑物和基础设施的破坏仍然存在一定的风险。

特别是在地震活动较频繁的断裂带附近,需加强地震防灾工作。

3. 土壤侵蚀:由于该地区多山地和丘陵,土壤侵蚀是一个较为严重的问题。

大规模的土地开垦和不合理的农业经营方式是土壤侵蚀的主要原因之一。

五、对策建议1. 地质灾害预防:加强对于泥石流和土壤侵蚀的监测和预警系统,加强防灾排险,降低灾害损失。

2. 资源利用与保护:合理开发利用矿产资源,同时建立相应的环保措施,保护环境和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0341中工作面采后总结

0341中工作面采后总结

0341工作面采后地质总结一、工作面概况0341工作面一采区西翼的南部,井下标高为-360~-405.8米,设计走向长340米,倾向长130米,面积m2,工业储量吨,可采储量吨。

该面北邻131西一分层采空区,留10米区段煤柱,南邻FD5(∠70°H=50~180m),留30米保护煤柱。

下顺槽中部内侧有一285钻孔,东部边界为FD5-2(∠70°H=0~10m),西侧为未采区,以FD5-1(∠70°H=0~16m)相隔。

附近无其它工作面或采空区。

对应地表位置为:位于工广南部偏东约1000m,283钻孔以北。

地面标高+40~+42.00m,地表为农田,无其它建筑物,无常年地表水。

二、煤层及其顶底板情况煤层:本工作面所采煤层为3煤,整体为一单斜构造,煤层走向变化不大,为 20~30º,倾角平均13º,煤层厚度均匀约5.65米;煤层节理、层理、内生裂隙发育,瓦斯涌出量较低,灰分较低。

与精查报告提供资料基本一致。

本区段为分层开采,本工作面为一分层,原则上沿煤层顶板开采,采厚2.3米。

煤层顶板:主要为厚层状细粒砂岩及粉砂岩。

西部(起采侧)东侧(停采侧)直接顶为细粒砂岩,厚3.41~17.99米,渐变为直接顶为粉砂岩,厚2.7米。

与精查报告提供资料基本一致。

煤层底板:主要为厚层状细粒砂岩及粉砂岩。

西侧(起采侧)直接底为泥岩,厚0.64~0.95米,向东(停采侧)渐变为直接底为粉砂岩,厚约0.87米。

与精查报告提供资料基本一致。

三、地质构造情况经实际揭露知,本工作面地质条件简单,整个工作面内基本上没有出现断层,除个别地方伪顶变厚造成顶板起伏外,没有其他影响生产的地质构造。

四、水文地质条件据精查报告知本工作面水文地质条件简单,三煤顶底板砂岩裂隙水为工作面的直接充水源,由于顶板砂岩裂隙水富水性弱,以静储量为主,为弱承压含水层,且补给条件差,对生产影响不大;三煤底板距三灰约50米,底板采动裂隙带距三灰较远,对生产无影响;下侧距DF5断层30米以外,且断层为不易导水断层,对生产无影响。

2024年区域地质调查总结范本

2024年区域地质调查总结范本

2024年区域地质调查总结范本____年区域地质调查总结一、调查目的本次地质调查旨在对某一特定地区的地质情况进行全面调查,收集地质数据以及相关信息,为该地区的地质环境评价、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灾害防控等提供科学依据。

二、调查范围本次地质调查范围涵盖了X市Y区、Z县以及周边地区。

该地区地质形态复杂,包括山脉、河流、湖泊、高原等多种地貌类型。

同时,该地区也存在着多种岩石类型和矿产资源。

三、调查方法1.野外调查野外调查是本次地质调查的重要环节,通过对目标地区的实地调查,获得准确的地质数据。

我们组织了一支由地质学专家、测量人员和野外调查人员组成的队伍,分别负责不同的调查任务。

调查内容包括地质构造、地貌类型、岩石类型、矿产资源、地下水资源等方面。

2.采样与分析在野外调查的基础上,我们对不同地质构造、地貌类型、岩石类型等进行了采样,并进行了相应的样品分析。

采样主要包括土壤、岩石、矿石等方面。

样品分析主要采用现代地球物理仪器和实验室分析仪器,包括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原子吸收光谱仪等。

3.数据分析与成果通过野外调查和样品分析,我们获得了大量的地质数据和相关信息。

我们将对这些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形成地质调查报告和地质图册,为地质环境评价、资源开发利用和灾害防控等提供依据。

四、调查结果1.地质构造经过调查,发现该地区主要由断裂构造和复式构造所控制。

断裂构造主要表现为断层和裂隙,复式构造主要表现为褶皱、推覆和滑脱。

这些地质构造对该地区的地貌发育和岩石类型具有重要影响。

2.地貌类型根据野外调查结果,该地区地貌类型多样,包括山地、丘陵、平原、河谷和湖泊等。

山地占据了该地区的主要地貌类型,其中包括丘陵山地和高山地貌。

河谷地貌和湖泊地貌分布广泛,为水资源和景观资源提供了重要基础。

3.岩石类型经过采样与分析,发现该地区的岩石类型主要包括火成岩、沉积岩和变质岩。

火成岩包括花岗岩、玄武岩等,沉积岩包括砂岩、泥岩等,变质岩主要为片麻岩、云母片岩等。

2019年度残采区地质总结(范本)

2019年度残采区地质总结(范本)

0305-6残采区外段采后地质总结(范本)编制单位:三井技术组一、工作面位置及参数0305-6残采区外段位于+140水平,上部为2103区4-8层旧采迹,下部为2103区9-13层旧采迹。

本区对应地表为丘陵地形,地表标高为+350m~+380m,地表无建筑物、水体、小井等。

0305-6工作面外段位于三井水平东翼,属流砂层下残采、复采工作面标高在+116.2m~+153.7 m之间,采区平均走向长度为405m,采面斜长70m,煤层平均厚度13.2m,地质储量为52.4万吨。

回采率为93%,可采储量为48.7万吨。

在整个回采工作面区域,共有三条斜交断层横穿该工作面,即f13、、f15断层,断层参数见表一F4表一、断层参数表二、煤层赋存及顶底板情况该区主采第三系下含煤段12层煤。

煤层赋存比较稳定,结构复杂,夹石较少,节理、层理发育。

煤层顶板为黑褐色泥岩,断口呈贝壳状。

煤层底板为灰白色泥岩,或灰黑色炭质泥岩。

煤层厚度10~40m,煤层倾角22°~50°,煤质硬度小于1,煤种为长焰煤。

三、工作面地质情况根据0305区实际揭露断层资料可知,0305-6残采区工作面条件复杂,工作面及外围共揭露6条断层,其中主要影响本区回采的断层为f13、F4、 f15号地质断层,该区受断层牵引作用的影响,小型褶曲较发育,造成顶板煤帮破碎。

四、工作面开采地质工作1、设计前的地质工作由于该区复采工作面属流砂层下残采,旧巷及采迹较多,受逐层采动影响,地质构造复杂,断层变化较大,给工作面的开采设计带来了一定难度,为此我们翻阅了该区域所有地质资料及图件,了解该区域工作面开采情况,并对该设计中存在的不足反复修改,最终确定本开采设计。

在设计之前为了更有把握的控制及掌握工作面的储量,做了大量的残煤查找,为设计提供了可靠的地质保障。

2、掘进工作巷道在掘进之前,根据《煤矿地质规程》及《地测防治水质量标准化》要求绘制了掘进地质说明书一份,图文并茂,内容详细,为正确施工提供了可靠的地质依据。

矿区地层总结汇报材料范文

矿区地层总结汇报材料范文

矿区地层总结汇报材料范文矿区地层总结汇报材料尊敬的领导、各位专家,大家好!我是XX矿区地质勘探队的XX,今天我将向大家汇报我们在矿区的地层总结情况。

首先,我将简要介绍矿区的地理位置和基本情况。

XX矿区位于XX省XX市,总面积约XX平方公里,地处山区。

该矿区具有丰富的矿产资源,主要包括煤炭、铁矿石、石灰石等。

在过去的几年中,我队积极展开地质勘探工作,精确掌握了矿区的地层情况。

矿区的地质构造主要分为XX和XX两个断裂带。

XX断裂带位于矿区的西侧,走向大致为西北-东南向,是矿区地质构造的主要界线,对矿区的地层起到了重要的控制作用。

XX断裂带位于矿区的东侧,走向大致为西南-东北向,与XX断裂带交汇,形成了相对复杂的构造地质条件。

根据我们的勘探工作,我们将矿区的地层划分为四个主要地层单元:第一单元为XX层,其位于矿区的最上方,主要由上新统煤层和第四纪沉积物组成;第二单元为XX层,距离地表较浅,主要由侏罗系和白垩系地层构成;第三单元为XX层,主要由白垩系、新生代和第三纪地层组成;第四单元为XX层,位于矿区的最深处,主要为无古生代地层。

在矿区地层的勘探过程中,我们还发现了几个重要的断层、褶皱和岩体。

其中,XX断层是一个近直线型的大断裂带,走向大致为东北-西南向,主要影响着矿区的地质构造和地层的延伸。

此外,我们还发现了多个褶皱和岩体,其中的某些褶皱和岩体具有较好的矿产资源勘探前景,为矿区的矿产资源开发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总结一下,XX矿区的地层划分主要包括四个地层单元:XX 层、XX层、XX层和XX层。

矿区的地质构造主要由XX和XX两个断裂带构成,其中XX断裂带是矿区地质构造的主要界线。

此外,我们还发现了重要的断层、褶皱和岩体,这些地质构造和岩体在矿产资源勘探和开发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以上就是我们在XX矿区的地层总结情况的汇报材料,谢谢大家!如果还有任何问题,请随时提问。

工作面采后地质总结范例(二)

工作面采后地质总结范例(二)

xxxxx 矿18115工作面采后地质总结科长:审核:编制:编制单位:地测科回采结束时间:2010.02.25 提交时间:2010.03.20概况工作面编号18115 煤层编号8#水平760采区南一地面标高(m)1175~1312工作面标高(m)964~1022盖山厚度(m)211~290 地面位置工作面地面位于西沟西部山坡,北为红条村;东北角红星村;西南面为采区风井。

井下位置及四邻采掘情况该工作面东北为矿井边界,东南为18117工作面(正在回采),西南为大巷保护煤柱,西北为18113工作面(已回采)。

走向长(m)1027倾向长(m)158面积(m2)98782.5 采煤队组综采二队开采方式综采全高开采日期2005.05 停采日期2007.06煤层赋存情况工作面开采前情况工作面采后情况煤(矿)层总厚(m)1.91-4.002.79~3.753.14 2.81煤层结构总体简单简单煤层倾角1--10°5°1--10°5°概述8#煤厚1.91~4.00米,平均为3.14米。

局部夹一层到两层夹矸。

煤层厚度稳定,没有大的变化。

煤质质情况A d(%)V daf(%)Q gr。

maf(MJ/kg)G R.I S t。

d(%)Y(mm)工业牌号27.0 19.6 22.2 0 2.5 0 PM构造情况断层情况断层代号性质走向(度)倾向(度)倾角(度)落差(m)延伸长度(m)对回采影响程度F1 正断层30 120 50 1.2 44 较小F2 正断层290 200 65 2.1-3.2 130 较大F3 正断层35 125 60 0.8-3.5 270 较大F4 正断层35 125 65 1.2-4.5 250 较大F5 正断层32 122 60 1.2-1.5 270 较大F6 逆断层32 122 30 2.8-3.5 200 较大F7 逆断层33123 25 6.0 40 无F8 正断层60 150 60 1.2 30 较小工作面开采前情况工作面采后情况掘进时共揭露七条断层经回采揭露,F2断层落差有所增大,F4、F6断层不是同一条断层,工作面新增落差为1.0m的F8断层,其它断层与原来预测的基本一致。

野外地质工作总结_地质工作总结

野外地质工作总结_地质工作总结

野外地质工作总结_地质工作总结
在野外地质工作中,我主要负责了地质勘察和采样工作。

通过这次工作,我对地质实
践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我参与了地质勘察工作。

在勘察过程中,我仔细观察了地形地貌、岩层特征等地质要素,通过测量和记录,绘制了详细的地质剖面图和地质地图。

通过这些工作,我对地质要
素的观察和勘察技巧有了一定的掌握,也了解到地质勘察实践中的一些困难和挑战。

我参与了采样工作。

在野外地质工作中,采样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通过采集岩石样品
和土壤样品,可以进行地质分析和实验室测试,获得更多的地质信息。

在采样过程中,我
学会了正确使用采样工具,选择合适的采样点和采样方法,保证采样的准确性和代表性。

我也注意保护自然环境,按照规定进行废物处理,做到了环境友好采样。

我还参与了地质调查工作。

在调查过程中,我根据勘察和采样结果,对地质问题进行
综合分析和解释。

通过现场观察和数据分析,我发现了一些地质异常和特征,为后续工作
提供了重要参考。

通过这次野外地质工作,我不仅学到了很多地质理论知识,也提高了地质实践的能力。

在实践中,我发现地质工作需要具备细心观察、分析问题和合理解释的能力,同时也需要
勇于面对困难和挑战的勇气。

在未来的工作中,我会继续学习和提高,不断完善自己的地
质知识和技能,为更好地开展地质工作做出贡献。

煤矿地质工作总结_地质部门工作总结

煤矿地质工作总结_地质部门工作总结

煤矿地质工作总结_地质部门工作总结尊敬的领导、同事们:时光荏苒,转眼之间,又一年的地质工作已经接近尾声。

回首过去的一年,我深感时光飞逝,工作的压力与忙碌并存,同时也意识到自己在地质工作上有不少不足之处。

在今年的工作中,经过各方的努力,我们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同时也遇到了一些问题。

下面我将对今年的地质工作进行总结和评价。

一、工作成绩今年,地质部门主要围绕煤矿的勘探、开采和灾害防治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工作。

在勘探方面,我们对现有矿井进行了详细的地质勘察,确定了储量和矿层分布情况,为后续的开采工作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在开采方面,我们做好了地质预警工作,及时发现和处理了一些地质灾害,确保了矿井的安全生产。

在灾害防治方面,我们加强了对矿山的地质监测,及时掌握了地质活动的动态,采取了相应的防治措施,有效地减少了地质灾害的发生。

在地质研究方面,我们积极开展科研项目,推进了地质学的发展。

我们参与了多项重要项目的研究,有力地推动了地质学在煤矿工作中的应用。

我们还积极与其他单位进行了合作,共同开展了一些科研项目,使我们的地质工作更加紧密联系于实际。

二、存在的问题尽管在今年的地质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我们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困难。

人员配置不合理。

由于我们人手不足,导致无法及时完成任务。

科研水平不高。

虽然我们积极开展科研工作,但在技术上与一些先进单位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沟通与协调不够。

由于各项工作的联系较为紧密,需要各部门之间的配合协调,但由于沟通不畅,使得工作的进行受到了一定的影响。

三、改进措施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我们将采取以下措施进行改进。

加强人员培训,提高员工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

通过定期培训和考核,提高员工的能力,增强工作的效率。

加强科研力量建设,吸引更多的专业人才加入到我们的地质部门,推动地质学在煤矿工作中的应用。

加强内部协作,提高各部门之间的沟通和配合能力。

通过加强信息共享和交流,解决工作中的问题,提高工作效率。

采后总结

采后总结

****综采工作面采后总结编制单位:****编制:审核:主管:技术部长:总工程师:*年*月*综采工作面采后总结一、工作面的基本情况:*综采工作面属于8+9#煤,位于*水平,*采区,工作面标高820~875米,地面标高1166~1223米。

开采范围:东至井田边界,南至*采空区(开采年限:*),西至*,北至*采空区(开采年限:*)。

地面位置在*。

于2010年5月5日开采,2011年1月10日结束。

二、地质构造:根据工作面回采揭露本工作面主要地质构造为断层和陷落柱。

F55断层向工作面内延伸550m,比预计延长了490m,F53断层向工作面内延伸比预计缩短了15m,X424陷落柱比预计影响走向长多10m,比预计影响倾斜长多20m,新揭露X434、X436和X437三个陷落柱,其余构造均无明显变化。

详细内容如下:F18断层走向23°,倾向113°,倾角72°,落差1米,实见位置进风巷10#测点向西9米处,向面内延伸6米。

对回采影响较小。

F49断层走向118°,倾向28°,倾角56°落差3米,实见位置回风巷7#测点向东44米,向面内延伸11米。

对回采影响小。

F53断层走向90°,倾向180°,倾角22°,落差2.5米,实见位置切眼1#测点向北10米处,向面内延伸3米。

对回采影响较小。

F55断层走向53°~83°,倾向143°~173°,倾角42°~75°,落差2~6.3米,实见位置切眼3#测点向北18米。

对回采影响大。

X412陷落柱长轴43m,短轴31m,实见位置回风巷9#测点向东70~93m机尾处,影响工作面走向长23m,倾斜长6m,面积93.5㎡,对回采影响小。

X424陷落柱长轴72m,短轴30m,实见位置进风巷8#测点向东25~55m机头处,影响工作面走向长33m,倾斜长31m,面积801.5㎡,对回采影响较大。

1102采区采后地质总结

1102采区采后地质总结

1102采区采后地质总结盘县羊场乡松杨煤矿1102工作面采后总结矿长:总工程师:生产矿长:安全矿长:机电矿长:采煤工程师:通风工程师:编制人:编制单位:松杨煤矿总工办编制日期:2013年4月8日1102工作面采后总结1102工作面于2012年12月份开始回采至2013年4月份停采,现将工作面采后总结如下:1、概况1)工作面位置:1102采区位于井田东部,该采区相对地面位置为荒山,无建筑物。

2)巷道布置与联系形式:1102工作面布置在矿区东南翼中段10号煤层中,工作面回风巷经专用回风巷与1483回风石门连通,运输巷经12号煤层反石门上山再经1122运输巷与1418运输石门连通,构成完整的通风及生产系统。

3)巷道支护情况:运输、回风巷,全部采用矿用11号工字钢支护,上净宽2.1m,下净宽3.4m,中净高2.0m,棚距700mm。

4)支护设备及材料:根据采煤工作面顶板及现有设备状况,选用单体液压支柱配合2.6米长金属顶梁,整个工作面按四梁八柱的方式交替迈步支护,齐梁齐柱形式,一梁三柱交替迈步进,在采空区侧,每前进两排打上一根戗柱,在片帮区加打帖帮柱。

排距1米,每组柱距0.8米,“四、四”排管理。

2、煤层特征10号煤层为龙潭组上段主要可采煤层,上居9号煤32米左右。

全层厚0.39~3.57米平均2.07米。

偶含夹矸,煤层结构简单。

在本区可采厚2米左右,煤层倾角16~18°。

该层顶底板均为粉砂岩。

该层属全区大部分可采较稳定的中厚煤层。

矿界内开采标高在1600~1300米之间。

3、煤层顶底板岩性本煤层顶板岩性为粉砂岩及粉砂质泥岩,不坚固、不稳定、易垮落,见煤后全支护或局部支护。

煤层底板为粉砂质泥岩、粉砂岩,一般与煤层接触外均有0.20—0.50米的泥岩,该泥岩遇水后易泥化。

4、水文地质井田内含风化裂隙水,随着垂深增加,风化程度减弱,含水性减小,深部含水甚微,甚至无水。

风化裂隙水以渗流为主,水力联系较差。

xx工作面采完地质工作总结

xx工作面采完地质工作总结

xx工作面采完地质工作总结xx工作面采完地质工作总结XX煤矿编制:XX审核:日期:XX年XX月XX日XX采煤工作面采后地质总结XX工作面采面位于井田南翼,+1845m水平至+1876m水平,为走向壁式布置。

工作面煤层赋存相对稳定,工作面上部还有一块9煤未开采,下部也有一块9煤。

本工作面采用壁式采煤方法回采,根据松软程度采用爆破落煤或手镐落煤、单体液压支柱配π型金属顶梁支护。

工作面采高控制在2.2m,跟底留顶煤。

XX工作面,从202*年9月开始回采到202*年10月结束,共生产了13个月,总计生产煤量为1.9吨。

XX工作面,可采长度125米,切眼长度为35米,煤层倾角缓处有15°,倾角大的有45°,工作面煤层平均厚度为4米,地质储量2.4万吨。

工作面在回采结束后实际出煤量是1.9万吨,工作面回采率为85%,损失率为15%。

120903工作面地质较为复杂,回采中,遇数条大小断层,回采至尾部,由于遇大断层和下出口煤层倾角过大(>50°),所以提前收尾时,导致损失煤量0.5万吨。

XX工作面水文地质条件,在机、风巷掘进过程中未见到顶板有淋水,只有少量的裂隙水,也无积水现象,说明工作面水文条件简单。

问题及建议: 工作面由于采用由北向南回采方式,在综合矿井现状,统筹考虑和设计上,以及生产接续上暴露出不少问题和揭露的断层,在今后的9煤工作面设计施工中应更加周密科学。

扩展阅读:采油队XX年地质工作总结202*年采油站地质工作总结一、基本情况1、概况目前第三采油站有四大主力区块,分别为彩8井区、滴12井区、滴2井区和滴西12井区,至202*年12月全站已接管油水井共有229口,其中采油井总井数163口,开井数132口,注水井总井数66口,开井数59口。

(表1)表1第三采油站生产情况统计表(202*12)区块滴2滴12滴20滴西12合计油水总井数采油总井数采油开井数注水总井数注水开井数(口)(口)(口)(口)(口)3465725822925454845163163745920241366719231059341322、目前生产情况截止202*年12月底,油井开井数132口,井口平均日产液1073t(滴2井区128t,滴12井区307t,滴20井区354t,滴西12井区284t),日产油419t(滴2井区27t,滴12井区74t,滴20井区214t,滴西12井区104t),综合含水61.0%,水井开井数,59口,平均日注水1141m3(表2)。

回采工作面采后地质总结

回采工作面采后地质总结
其它 开采 技术 条件:
顶板预测为易跨落顶板,随米随落,底板遇水易膨胀。实际开米观 测结果与预测基本相符合。
水文 地质:
水文地质与预测基本相符合。
储量:
重 大 事 件 记 录
采用新方法及效果:
水、火、瓦斯、顶板、煤尘等事故情况:
上述灾害事故因严格执行了各项安全技术措施,均未发生。
存在问题及建议
该综米工作面米用的支架型号为QY14-30型,支架型号较落后。 建议采用新型支架,以增加安全系数,提高回采率。
回采工作面采后地质总结
编制单位: 编制人: 审 核: 队 长: 总工程师:
采区起止时间2007.06〜2007.10.
提交时间2007年10月
回采工作面采后地质总结


煤层 名称
四3煤
水平名称
I水平
采区名 称
四3煤首采 区
采面 名称
四-11050
地面标咼
(m
+227〜+258
米面标 高(m
-158.7〜
采取的方法是:在过断层期间,如果围岩较硬,割煤机无法工作时, 采取人工放炮,放炮后及时拉超前架,严格控制顶板,防止冒顶,落煤 后采取煤矸分运等措施,通过采取一系列措施,使顶板得到了有效控制, 开采过程中没有发生过冒顶事故,采取煤矸分运使媒质得到了保证,效 果明显。
其它 地质 因素 对开 采的 影响 程度 及处 理方 法效 果
水 文 地 质 情 况
该面水文地质条件较复杂:风巷掘进到636米处时透小煤矿老空 水,针对此情况,制定了专项防治水设计,实施防治水工程,在采面切 眼及风巷400m- 800m段内进行钻探,钻孔深度30米,钻孔间距20米, 经钻探验证除透水处老空外,没有在发现其它老空及老空水。影响开米 的水主要还是透水处一直有2m/h的水量不断从采空区流出。

工作面采后总结Microsoft Word 文档

工作面采后总结Microsoft Word 文档

煤矿工作面采后地质工作总结编制:审核:科长:地测副总:总工程师:防治水科工作面采后总结一、工作面基本情况工作面位于一采区南部,东部为工作面、西部为工作面,南部为铁路保护煤柱,北部为铁路保护煤柱,地表标高880—1020m,煤层底板标高538—610m。

2012年年初,开始施工轨道顺槽、胶带顺槽及高抽巷,2013年9月形成工作面。

2014年1月开始回采,2015年5月结束。

工作面走向长度830m,倾向长度180m,地质储量104万吨。

实际采出煤量97.6万吨,回采17个月,平均月产量5.74万吨。

劳动组织:工作面采用“三、八”制作业制度,每个班作业八小时,三个班轮回生产,每天白班上午8点-11点为检修时间。

二、工作面煤层赋存特征本工作面煤系地层为石碳系,上统,太原组,煤层上部局部含一到二层泥岩夹矸,夹矸厚0.2~0.3m。

煤层东高西低,走向南北。

煤层厚度4.2~5.2m,平均厚度4.8m。

煤层倾角4—18°。

煤层顶板为砂质泥岩,底板为泥岩。

工作面标高538~610m。

三、回采工作面地质构造工作面回采过程中,共遇见4个断层,详见断层特征表。

断层特征表15107工作面回采过程中,共遇见11个陷落柱,详见陷落柱特征表。

陷落柱特征表四、工作面水文地质地质(一)、水文地质概况1、15煤顶板砂岩和k2、k3、K4灰岩裂隙。

对开采没有大的影响。

该工作面主要充水水源系k2、k3、K4灰岩裂隙水,该灰岩富水较弱,没有出现滴水现象。

2、在施工胶带顺槽时,已经在低洼点对15109采空区积水进行了探放,共放出水量1300m3。

3、15105工作面中部有个积水区,在施工轨道顺槽时,在7G18经纬仪点前15m,垂直顺槽方向对15105积水区打钻放水,放出水量6571m3,经确认水量放完后,工作面进行了回采。

4、15107工作面最大涌水量10 m3/h,正常涌水量2—3m3/h,主要是生产用水。

(二)、工作面水害防治措施1、按照“有掘必探,先探后掘”的原则轨道顺槽、胶带顺槽和高抽巷在掘进施工过程中,都进行了超前探放水,其方法是扇形布置3个钻孔,胶顺每个钻孔探测100m,掘进80m。

2024年区域地质调查总结范本(3篇)

2024年区域地质调查总结范本(3篇)

2024年区域地质调查总结范本一、背景介绍2024年,我们团队开展了一次区域地质调查,目标地区为XX省某县城及周边地区。

此次调查旨在了解该地区的地质特征、资源分布情况,为未来的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以下是对调查结果进行的总结。

二、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用了多种方法,包括地质勘探、地球物理勘探、地球化学分析等。

同时,也结合了遥感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GIS)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

三、调查结果1. 地质特征分析经过调查我们发现,该地区地质构造主要由山地和丘陵组成,地势较为起伏。

主要岩石类型有花岗岩、片麻岩和砂岩等,形成了复杂多样的地质景观。

此外,还存在一些断裂带和断层带,对该区域的地质演化产生了重要影响。

2. 矿产资源分布情况该地区的矿产资源种类较为丰富。

经调查发现,该区域存在煤炭、铁矿石、铜矿石等金属矿产资源,以及石灰石、石膏等非金属矿产资源。

其中,煤炭资源是该地区的主要矿产之一,具有较大的开发潜力。

3. 水资源状况该地区的水资源相对较为丰富,主要包括河流和湖泊水源。

其中,某县城附近存在一条重要的河流,水质较好且水量充足,可满足县城及周边地区的生活用水需求。

此外,湖泊水资源也为这一区域的生态环境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4. 土壤质量评估通过地球化学分析,我们对该区域的土壤质量进行了评估。

结果表明,大部分地区的土壤质量较好,具备较高的农业生产潜力。

但是也存在部分地区土壤中重金属元素含量超标的情况,需要注意土壤污染的治理和保护。

5. 地震地质风险评估针对该地区的地震地质风险进行了评估。

通过分析地震活动的历史数据和构造特征,发现该地区存在较高的地震风险,应加强地震监测和建筑物抗震设防工作,确保公众生命财产安全。

四、建议与展望基于以上调查结果,我们提出以下建议和展望:1. 关注环境保护:尽管该地区存在丰富的矿产资源,但在开发过程中应充分考虑环境保护,合理规划矿区开发,减少环境污染。

2. 加强地震监测:由于该地区的地震风险较高,建议加强地震监测工作,提高地震预警能力,提醒公众做好地震安全防范。

2024年区域地质调查总结范本

2024年区域地质调查总结范本

2024年区域地质调查总结范本一、调查目的和背景2024年,我们进行了对某个区域的地质调查,目的是为了深入了解该区域的地质构造、地质历史和地质资源状况,为该区域的发展和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二、调查范围和方法本次调查范围涵盖了该区域的地质构造、地质历史和地质资源状况。

我们采用了多种方法进行实地勘察、样品采集和实验分析,包括地质地貌观测、地球物理勘探、钻探取样和岩石化学分析等。

三、地质构造和地质历史我们调查发现该区域的地质构造主要是由断裂带和隆起构造组成。

断裂带在该区域分布广泛,形成了一系列的地块和山脉。

隆起构造主要表现为一些山地和高原,形成于古生代晚期至中生代早期的地质过程。

地质历史上,该区域经历了多次地质事件的作用。

早古生代至中生代早期,该区域曾存在海洋环境,形成了大量的沉积物。

中生代晚期至现代,该区域经历了一系列的构造抬升和侵蚀作用,形成了现在的地形和地貌。

四、地质资源状况在本次调查中,我们对该区域的地质资源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和分析。

主要的地质资源包括矿产资源、水资源和能源资源。

矿产资源方面,该区域蕴藏有丰富的金属矿产资源,包括铜、铁、锌等。

此外,还发现了一些非金属矿产资源,如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等。

水资源方面,该区域存在较丰富的地下水和地表水资源,可以为当地的农业灌溉和城市供水提供一定的支撑。

能源资源方面,该区域蕴藏有一定的煤炭和石油天然气资源,对当地的能源供应具有重要意义。

五、调查结论和建议通过本次调查,我们对该区域的地质构造、地质历史和地质资源状况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根据调查结果,我们提出以下结论和建议:1. 该区域的地质构造主要受断裂带和隆起构造控制,需要加强对断裂带和隆起构造的研究,为地质灾害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2. 该区域存在丰富的金属矿产资源,可以加大对金属矿产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效率。

3. 发现的非金属矿产资源如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等,对能源供应具有重要意义,应该加强对这些资源的勘探和开发。

工作面采后地质总结

工作面采后地质总结

山西西山煤电股份有限公司西铭矿49509工作面釆后地质总结总工程师: 科 审 编编制单位: 回采结束时间:提交时间:概况长: 核:制:1、该面上覆8#煤已回釆,东邻 49507丄作面,西邻48511工作面均已回 采,掘进中已对上部8#煤采空区及相邻 49507采空区积水进行了探放。

预计•在8# 煤采空区局部低洼地段仍会有少量残留积 水存在,对回采有一定影响。

2、工作面北部切眼附近有小窑破坏区, 可能有积水存在。

1、该面上覆8#煤已回采,掘进中虽 S对上部8#煤釆空区及相邻49507釆 空区积水进行了探放。

但回采至向斜 轴部附近轨道巷测仍有淋水,水量约 5m3/ho工作面开采前情况 工作面采后情况走向长(m) 489 实采走向长(in) 494. 4 倾斜长(m) 144 实采倾斜长(m) 144 面积(ni2) 70416 实采面积(ni2) 71094.7 煤厚(m) 2. 30〜 3. 50/2. 86实釆煤耳(m) 2. 80 容重(t/m3)1. 36 实采容重(t/m3) 1.36 小窑破坏面积 (m2) 无 实际动用量(t) 280397.5 工业储量(t) 273890.1实际采出量(t)270583. 6小窑破坏储量(t)呆滞量(t)可采储量(t)260195.6落煤损失9059. 3厚度损失面积损失 754 小计9813.9 回采率(%)95.0实际回采率(%)96.5无 无储 量ir算工作面实际动用储量280397. 5吨,采出量270583. 6吨。

回采率96.5% ,造成 损失主要为落煤8985.9吨,丢底煤828吨。

工作面回采揭露陷落柱4个,减少面积191・2・in2,减少储量754吨。

附 图。

6302工作面回采结束地质工作总结

6302工作面回采结束地质工作总结

九台营城矿业分公司6302工作面回采结束地质工作总结一、工作面概况6302工作面井下位于西南大巷西,西临F7断层抵矿界。

6302轨道顺槽皮带巷通过轨道顺槽皮带联络巷与皮带巷大巷相连接。

工作面煤层赋存相对稳定,煤层倾角为5°~8°,平均倾角为7煤层底板标高为-560 m~-590m。

工作面走向长度750米,工作面倾斜长度103米,煤层厚度5.6~6.1米,平均6.0米,工作面面积为95598m2。

二、巷道布置优缺点优点:1、本工作面两顺槽布置比较合理,工作面倾角相对较小,减少了工作面输送机上窜下滑的几率。

2、工作面轨道顺槽坡度较小,工作面各类设备运输比较方便。

缺点:1、轨道顺槽拖后皮带顺槽15米,给工作面的初采调面带来较大困难,输送机、支架上窜控制比较困难。

2、皮带顺槽高度相差较大,超前支护材料配备较多,搬运工作量大。

皮带顺槽起底高度不足,工作面输送机与皮带顺槽小溜子搭接有时比较困难,需要人工卧底。

三、设备布置优缺点优点:工作面原本设计83个支架,经过协商定位85架,虽然在最初阶段出现调面困难,但经过采取多重措施,防止了支架下滑抵帮现象的发生,工作面多布置一个支架给今后的工作带来较多便利:一方面省去机尾处关门支柱,另一方面机尾处顶板支护效果明显增加。

缺点:1、工作面支架最大支撑高度为2.2米,当煤层厚度超过2.2米时不得不进行留底煤开采,浪费资源,降低了煤炭回收率。

2、工作面煤机为375煤机,滚筒直径为1.3米,最大采高2.2米,由于工作面配套使用了730刮板输送机,输送机高度较大,滚筒直径较小,滚筒卧底量较小、装煤效果较差,增加了人工卧底、装煤的强度。

3、本工作面支架、采煤机经久失修,在最初生产期间问题较多,处理起来比较困难,大大降低了回采速度。

4、本工作面顶板不接顶时,接顶效果较差,不得不使用道丝袋子等材料进行接顶,增加了材料的消耗。

5、本工作面采用的液压支架没有抬底千斤顶,工作面拉移支架较为困难,且推溜千斤顶安装为正向安装,移架前如有积煤,容易造成推溜千斤顶活柱体断裂。

3206工作面采后总结(地质)

3206工作面采后总结(地质)

山东省朝阳矿业有限公司3206综放工作面采后总结(地质及防治水)二〇一四年九月第一章3206工作面概况一、工作面位置、四周关系3206综放工作面是32采区第五个回采工作面。

具体情况如下:地面相对位置:地面位于矿井西南部,宏大港、化工港西侧,基本为湖区。

井下位置及开采情况:井下位于32采区的西部,东为未掘进区域,北为F2探煤巷,西邻3205(里)工作面,南至井田边界保护煤柱。

二、工作面参数、开采技术条件及煤层赋存特征工作面参数:煤厚6.4m,切眼长111.5m,材料道实际推采238米,工作面皮带巷实际推采239米,工作面实际回采238.5米。

煤层赋存特征:本工作面总体形态为一向斜,轴向NE,向SW倾伏,工作面整体倾角1°~24°,平均约10°,断层附近倾角变化较大,局部有起伏。

附:煤层顶底板情况三、地质构造情况3206工作面总体形态为一向斜,轴向NE,向SW倾伏,工作面整体倾角1°~24°,平均约10°,断层附近倾角变化较大,局部有起伏。

本工作面小断层较发育,两巷共实见断层7条,走向以NW向为主。

两巷揭露断层与回采期间实际揭露基本相符,断层全部揭露,但在面里走向有轻微变化。

实际揭露断层情况如下:工作面揭露F3206-1断层( 275°∠70°H=0~10m),该为滑移断层。

该断层从回采开始一直影响到回采即将结束,影响工作面的长度约在30~50m左右。

断层使面内的煤层倾角大、煤层破碎、面内的煤层厚度变薄甚至尖灭;给工作面的回采带来了推进度、煤质、顶板管理和防灭火带来困难。

3206工作面经回采验证,水文情况较为正常,未发生明显涌水情况,仅有少量滴淋水,面内排水基本以工业用水为主,无其他水文情况;根据工作面回撤前的观测,工作面涌水量约为3m3/h。

四、工作面储量与回采率1、储量计算范围:计算范围为本工作面材料道内帮、皮带巷内帮、切眼内帮和停采线所包围的独立块段。

采煤工作面采后地质总结_2

采煤工作面采后地质总结_2

11504采煤工作面采后地质总结
一、开采枝术条件
本工作面位于矿井南翼,回采上限+1280m、回采下限+1260m。

走向长度150m,倾斜长度:最长80m,煤层倾角550煤层最大厚度2.2m、最小厚度2.0m、平均厚度2.1m,采用走向长壁区内后退式采煤方法进行回采,工作面采用单体液压支柱配用铰接顶梁进行支护,采面下口留设5m区段护巷煤柱,由南向北推进。

二、工作面储量及回采率
工作面地质储量万吨,实际采出量44万吨。

回采率为90%。

三、采面地质情况
该采面地质构造简单,煤层赋存条件稳定,采面初采时相距露头较远,工作面无伪顶,直接顶1.2—2.3m厚度、随回柱极易冒落,老顶3—8m强度较低、工作周期来压显现不明显,伪底为0—0.3m 的泥页岩遇水易臌胀、发生推底。

局部地段小的构造,需要加强支护,另外个别地段有过去小煤窑采过的空区,给回采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

地质工作总结汇报模版

地质工作总结汇报模版

地质工作总结汇报模版地质工作总结汇报模版【1000字】尊敬的领导:我是×××地质工作的×××,感谢您给予我这次总结汇报的机会。

下面是我今年地质工作的总结。

一、工作开展情况1. 工作目标在去年的总结基础上,我们确定了今年的工作目标:深入开展地质勘探,为矿产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提供支撑;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确保社会的安全稳定;提高地质调查的精度和效率,为城市规划和环境保护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

2. 工作内容(1)地质勘探方面,我们组织了大量的地质调查和采样工作,通过实地勘察和实验分析,获得了丰富的地质信息,为矿产资源的勘探和评价提供了科学依据。

(2)地质灾害防治方面,我们加强了对潜在地质灾害隐患点的排查,制定了详细的防灾预案,并组织了培训和演练活动,提高了应急处理的能力。

(3)地质调查方面,我们选择了一些重要的区域和关键地段进行了详细的地质调查,及时发现了一些地质问题,为城市规划和环境保护工作提供了重要参考。

3. 工作成果(1)地质勘探方面,我们发现了若干个潜在的矿产资源点,并对其进行了详细的评价,其中有几个已被确定为重要的矿产资源区,为相关企业的开发提供了重要的信息支持。

(2)地质灾害防治方面,我们排查出了一些潜在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并采取了防治措施,成功避免了一些潜在灾害的发生,确保了当地居民的安全。

(3)地质调查方面,我们为城市规划部门提供了大量的地质数据,为城市的规划和建设提供了可靠的科学依据,并明确了一些不适宜建设的区域,提醒了相关部门注意环境保护问题。

二、存在的问题1. 工作计划安排不合理,导致工作进度滞后。

2. 部分员工技术水平有待提高,需要加强培训和学习。

3. 有些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还需进一步完善,以提高应急处置的能力。

三、改进措施1. 合理安排工作计划,确保任务的顺利进行。

2. 组织员工参加培训和学习,提高技术水平和工作能力。

3. 进一步完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加强应急处置的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倾斜长(m)
实采倾斜长(m)
面积(m2)
实采面积(m2)
预计小窑破坏面积(m2)
实际小窑破坏面积(m2)
煤厚(m)
实际动用煤厚(m)
采高(m)
容重(t/m3)
实采容重(t/m3)
小窑破坏储量(t)
实际小窑破坏储量(t)
111b(t)
实际动用量(t)
111(t)
实际采出量(t)
损失量ຫໍສະໝຸດ 落煤损失(t)厚度损失(t)
西山煤电集团(股份)公司某某矿
12345工作面采后地质总结
总工程师:
地测副总:
科 长:
审 核:
编 制:
编制单位:
工作面停采时间:
提 交 时 间:


工作面编号
煤层编号
水 平
采 区
地面标高
(m)
工作面标高(m)
盖山厚度(m)
走向长
(m)
倾向长(m)
面积(m2)
采煤队组
开采方式
顶板管理方法
开采日期
停采日期
回采对地表及地物影响情况
回采对相邻巷道影响情况






工作面开采前情况
工作面采后情况
煤(矿)层
总厚(m)
煤层结构
煤层倾角
概述
煤质情况
项目
Mad(%)
Ad
(%)
Vdaf
(%)
Qgr,ad
(MJ/kg)
FC
St,d
(%)
Y
(mm)
煤种
开采前
开采后
构造情况
断层
编号
性质
走 向(°)
倾向(°)
倾角(°)
落差(m)
小计(t)
回采率(%)
实际回采率(%)
储量对比
采探
对比
情况
钻探
物探
影响
回采
的其
他地
质情

项目
回采前情况
回采后情况
瓦斯
煤尘
煤层
自燃
地 温
地 压
其他
致灾
地质
因素
附 图
12345工作面采后地质平面图1:1000
延伸长度(m)
对回采影响程度
回采前情况
回采后情况
陷落柱
编号
位置
长轴(m)
短轴(m)
面积(m2)
工作面内面积(m2)
对回采影响程度
回采前情况
回采后情况
褶曲
名称
轴部位置
轴向(°)
两翼倾角(°)
回采前情况
回采后情况
水文
地质
情况
回采前情况
回采后情况
资源
储量
情况
工作面开采前情况
工作面采后情况
走向长(m)
实采走向长(m)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