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YNAFORM数值模拟分析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DYNAFORM数值模拟分析
讨论
• 在模拟中发现,当板料外缘流入模具凹模 时,板料表面会发生起皱。虽然在后续成 形中,该起皱会在某种程度上消除,留下 的痕迹仍然是不可接受的;
• 板料的外边缘需要使用拉延筋将之紧紧压 住;
成形目标
• 工件剪切后的部分第一主应变介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2%-4%;
• 同时该部分最小厚度大于0.95mm;
•板料内侧流动较大
•板料外侧没有流入
Case0: 仅有外圈拉延筋
• 剪切部分(第一主应变分布)
相应蓝色区域需要加上拉延筋
Case0:仅有外圈拉延筋
• 剪切部分(厚度分布)
Case1: 有内外圈拉延筋
• 外圈拉延筋的分布 (图中粗线)
外圈拉延筋高度 • Bead0: 10mm; Bead5 Bead1 Bead4 内圈拉延筋高度 • Bead1: 6mm; • Bead2: 2mm; • Bead3: 4mm; • Bead4: 3mm; • Bead5: 4mm; • Bead6: 6mm; • Bead7: 3mm;
• 外圈拉延筋的分布 (图中粗线)
外圈拉延筋高度 • Bead0: 10mm; Bead5 Bead1 Bead4 内圈拉延筋高度 • Bead1: 6mm; • Bead2: 2mm; • Bead3: 5mm; • Bead4: 4mm; • Bead5: 4mm; • Bead6: 6mm; • Bead7: 3mm;
• 外圈拉延筋的分布 (图中粗线)
外圈拉延筋高度 • Bead0: 10mm; Bead5 Bead1 Bead4 内圈拉延筋高度 • Bead1: 7mm; • Bead2: 4mm; • Bead3: 6mm; • Bead4: 5mm; • Bead5: 5mm; • Bead6: 7mm; • Bead7: 4mm;
模拟工况
• 仅有外圈拉延筋
– Case0;
• 内外圈均有拉延筋
– Case1; – Case2 – Case3;
拉延筋尺寸设定与材料参数
拉延筋受力在高度方面的变化
• 在前述拉延筋的凸模高度为10mm
Case0: 仅有外圈拉延筋
• 外圈拉延筋的分布 (图中粗线)
Case0: 仅有外圈拉延筋
• 板料在X方向的流动情况
Bead7
Bead6
Bead2
Bead3 Bead0
Case3: 有内外圈拉延筋
• 板料在X方向的流动情况
•板料内侧流动较大
•板料外侧没有流入
Case3: 有内外圈拉延筋
• 剪切部分(第一主应变分布)
应变均大于3.2%
Case3: 有内外圈拉延筋
• 剪切部分(厚度分布)
厚度均大于0.96mm
Bead7
Bead6
Bead2
Bead3 Bead0
Case2: 有内外圈拉延筋
• 板料在X方向的流动情况
•板料内侧流动较大
•板料外侧没有流入
Case2: 有内外圈拉延筋
• 剪切部分(第一主应变分布)
应变均大于2%
Case2: 有内外圈拉延筋
• 剪切部分(厚度分布)
厚度均大于0.95mm
Case3: 有内外圈拉延筋
Bead7
Bead6
Bead2
Bead3 Bead0
Case1: 有内外圈拉延筋
• 板料在X方向的流动情况
•板料内侧流动较大
•板料外侧没有流入
Case1: 有内外圈拉延筋
• 剪切部分(第一主应变分布)
相应蓝色区域需要加上拉延筋
Case1: 有内外圈拉延筋
• 剪切部分(厚度分布)
Case2: 有内外圈拉延筋
讨论
• 在模拟中发现,当板料外缘流入模具凹模 时,板料表面会发生起皱。虽然在后续成 形中,该起皱会在某种程度上消除,留下 的痕迹仍然是不可接受的;
• 板料的外边缘需要使用拉延筋将之紧紧压 住;
成形目标
• 工件剪切后的部分第一主应变介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2%-4%;
• 同时该部分最小厚度大于0.95mm;
•板料内侧流动较大
•板料外侧没有流入
Case0: 仅有外圈拉延筋
• 剪切部分(第一主应变分布)
相应蓝色区域需要加上拉延筋
Case0:仅有外圈拉延筋
• 剪切部分(厚度分布)
Case1: 有内外圈拉延筋
• 外圈拉延筋的分布 (图中粗线)
外圈拉延筋高度 • Bead0: 10mm; Bead5 Bead1 Bead4 内圈拉延筋高度 • Bead1: 6mm; • Bead2: 2mm; • Bead3: 4mm; • Bead4: 3mm; • Bead5: 4mm; • Bead6: 6mm; • Bead7: 3mm;
• 外圈拉延筋的分布 (图中粗线)
外圈拉延筋高度 • Bead0: 10mm; Bead5 Bead1 Bead4 内圈拉延筋高度 • Bead1: 6mm; • Bead2: 2mm; • Bead3: 5mm; • Bead4: 4mm; • Bead5: 4mm; • Bead6: 6mm; • Bead7: 3mm;
• 外圈拉延筋的分布 (图中粗线)
外圈拉延筋高度 • Bead0: 10mm; Bead5 Bead1 Bead4 内圈拉延筋高度 • Bead1: 7mm; • Bead2: 4mm; • Bead3: 6mm; • Bead4: 5mm; • Bead5: 5mm; • Bead6: 7mm; • Bead7: 4mm;
模拟工况
• 仅有外圈拉延筋
– Case0;
• 内外圈均有拉延筋
– Case1; – Case2 – Case3;
拉延筋尺寸设定与材料参数
拉延筋受力在高度方面的变化
• 在前述拉延筋的凸模高度为10mm
Case0: 仅有外圈拉延筋
• 外圈拉延筋的分布 (图中粗线)
Case0: 仅有外圈拉延筋
• 板料在X方向的流动情况
Bead7
Bead6
Bead2
Bead3 Bead0
Case3: 有内外圈拉延筋
• 板料在X方向的流动情况
•板料内侧流动较大
•板料外侧没有流入
Case3: 有内外圈拉延筋
• 剪切部分(第一主应变分布)
应变均大于3.2%
Case3: 有内外圈拉延筋
• 剪切部分(厚度分布)
厚度均大于0.96mm
Bead7
Bead6
Bead2
Bead3 Bead0
Case2: 有内外圈拉延筋
• 板料在X方向的流动情况
•板料内侧流动较大
•板料外侧没有流入
Case2: 有内外圈拉延筋
• 剪切部分(第一主应变分布)
应变均大于2%
Case2: 有内外圈拉延筋
• 剪切部分(厚度分布)
厚度均大于0.95mm
Case3: 有内外圈拉延筋
Bead7
Bead6
Bead2
Bead3 Bead0
Case1: 有内外圈拉延筋
• 板料在X方向的流动情况
•板料内侧流动较大
•板料外侧没有流入
Case1: 有内外圈拉延筋
• 剪切部分(第一主应变分布)
相应蓝色区域需要加上拉延筋
Case1: 有内外圈拉延筋
• 剪切部分(厚度分布)
Case2: 有内外圈拉延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