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新闻两篇》课件 参赛作品

合集下载

短新闻两篇ppt1 人教课标版

短新闻两篇ppt1 人教课标版

2.为什么又要写――但作者还是要写,因为他此时已经 不只是一个记者,更是一个被深深震撼的参观者,感到一 种非写不可的使命感。这种感情驱使作者必须为它写一 点东西,以祭奠亡灵,揭露罪恶。
奥斯维辛集中 营的残酷遗迹
参观
众多的参观 者(游客)
产生
参观者的感 受、反应
观察
记者(罗森塔尔)
1、从某种意义上说,在布热金卡,最可怕的事情是这里居然阳光 明媚温暖,一行行白杨树波娑起舞。 2、文章一开始描述了奥斯维辛现在的情景:阳光明媚,绿树成荫, 孩子们高兴地嬉戏。这是一幅多么美好的和平的景象。可是为什么 作者却说这是“最可怕的景象”“像一场噩梦”? 3、如何理解:在德国人撤退时炸毁的布热金卡毒气室和焚尸炉废 墟上,雏菊花在怒放。 4、 “这是一个二十多岁的姑娘,长得丰满,可爱,皮肤细白,金 发碧眼。她在温和地微笑着,似乎是为着一个美好而又隐秘的梦想 而微笑。当时,她在想什么呢?现在她在这堵奥斯维辛集中营遇难 者纪念墙上,又在想什么呢?”
【一】这篇通讯是从什么角度,按什么顺序 把“香港回归”这一重大历史事件记录下 来的 ? 【二】文中描写了英国撤退时的哪几个场景? 具有什么样的象征意义? 【三】找出文中哪些地方插入了关于背景描 写的内容,并说说对这些背景的描写表明 了什么。
• 时间

地点
主要事件
1997年6月30日 下午4点30分 港督府 彭定康注视着港督旗帜降下旗杆 1997年6月30日 下午4点40分 港督府 彭定康乘车最后一次离开港督府 1997年6月30日 下午6点15分 距英军总部不远的添马舰 东面的广场 举行“告别仪式”,查 尔斯宣读女王赠言 1997年6月30日 下午7点45分 “威尔士亲王”军营旁 举行第二次降旗仪式 1997年6月30日 • 最后一分钟 中英香港交接仪式现场 米字旗在香港最后一次降下 新的一天来临的第一分钟 ,中英香港交接仪式现场 五星红旗伴着《义勇军 进行曲》冉冉升起。与此同时,五星红旗在英军添马舰营区升起 。 1997年零点40分 中国南海 查尔斯和彭定康登上“不列颠尼亚”,“不列颠 尼亚”消失在南海的夜幕中

短新闻两篇优秀PPT课件

短新闻两篇优秀PPT课件
黑色“劳斯莱斯” 广场上灯光渐暗 绿树丛 白色建筑 南海的夜幕 巨 幅紫荆花图案 五星红旗
标题的意义和作用
1 象征意义:用英国皇家游轮“不列颠尼亚”代表英国在香港的统治。 2 讽刺意义:词语“别了”表明英国在香港的统治结束。 3 强调作用:标题是倒装句式,将“别了”提前。有突出和强调作用,引人注意 。
记者对于所报道的事件有两种 参与的情况:
一种是记者作为旁观者身份出现,只是纯客观 记叙,不掺杂自己的感情和判断,只是由事实本 身说话;
另一种是记者作为旁观者出现,但会在叙述事 实的同时表达自己的看法或者渗透自己的感情
获第8届“中国新闻奖”消息类一等
奖 1、新闻正文一般分为哪几个部分?
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
短新闻两篇
身高2.51米世界第一高人成婚, 新娘1.75米
什么是新闻?
含义:新闻属于记叙文,是报社、通讯 社、广播电台、电视台等新闻机构对国 内外新近发生的具有一定社会价值的人 和事实的简要而迅速的报道。
什么是新闻?
广义;是消息、通讯、报告文 学、特写、新闻评论等诸种新 闻文体的总称。 狭义:专指“消息”。
鲜明的新闻性
“报告”指的是新闻性,它所反映的人物、事件,应是现实生活中新近发生的, 具有新闻报道价值的真人真事。报告文学的新闻性首先表现在它的真实性原则上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也是报告文学的生命。它和新闻报道一样,文中涉及的一 切材料,包括细节,都必须真实可靠,准确无误。
强烈的文学性
报告文学不能像新闻报道那样,只有事件的故事梗概,它必须塑造丰满的人物形 象,必须有生动的形象化的细节。由于它的新闻性,就和小说之类的文学作品不 同,由于它的文学性,又与一般的新闻报道有明显不同。 报告文学要刻画人物,挖掘深刻反映人物性格的情节故事。报告文学还可以吸收 小说的描写技巧、戏剧的对话艺术、电影分镜头的叙述方法以及诗歌的跳跃手法 等。

短新闻两篇ppt实用课件17

短新闻两篇ppt实用课件17
11
【示例】(四)
加分制成自主招生拦路虎 北大应先废高考加分
(《中国青年报》2010年11月21日) 在11名教授联名建议改革“唯分数论”录取方式、校 长周其凤表示同意后,北大正在讨论在部分省份试点“高 考分数加面试”的自主选拔方式的可行性方案。 北大此次招生改革的方向,符合国际上大学招生的通 例。教育基本规律就是因材施教,不拘一格选人育人。而 从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的转变,归根结底是破除教育中的 行政化,让教育回到教育本身。当前不论是统一大纲统一 试题统一高考的“标准件式教育”,还是全国统一加分制 度,抑或是“钦定”大学在各地的招生名额,本质上都是 行政权力僭越于教育权力之上。 ……
6月30日23时42分,交接仪式正式开始,中方国家主席江泽民、国务院 总理李鹏、国务院副总理兼外交部长钱其琛、中央军委副主席张万年、香 港特别行政区首任行政长官董建华,英方查尔斯王子、首相布莱尔、外交 大臣库克、离任港督彭定康、国防参谋长查尔斯·格思里,同时步入会场登 上主席台主礼台。1997年7月1日零时,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和中华人民共 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在香港升起。零时4分,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江泽 民庄严宣告:根据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两国政府如期举行了香 港交接仪式,宣告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本报香港7月1日凌晨电)新华社记者、本报记者报道:1997年7月1 日零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在香港升起,经历 了百年沧桑的香港回到祖国的怀抱,中国政府开始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1997年6月30日午夜至7月1日凌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新翼灯火辉煌, 举世瞩目的中英两国政府香港政权交接仪式在这里的五楼大会堂隆重举 行。
闻的核心内容; 主体是新闻的躯干,它用充足的事实表现主题,是对导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10课《短新闻两篇-别了,“不列颠尼亚”》课件 (共33张PPT)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10课《短新闻两篇-别了,“不列颠尼亚”》课件 (共33张PPT)

新闻的基础知识 1、什么是新闻? 把社会上新近发生的重要事情及时地、如实地报道 出来叫做新闻。 2、新闻的特点 ? 真实性、 及时性、准确性、意义性
3、新闻的分类?
广义:消息、通讯、报告文学
狭义:消息
• 4、新闻的体裁分类? • 四大类:消息报道、特写、通讯 和报告文学
• 5、新闻的结构?
• 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尾
结语(最后1段) 与开头呼应,交代英国 在香港的统治背景。
2、本课的结构 ①、标题:别了,“不列颠尼亚” ②、导语:港督彭定康离开香港(第1段)。 ③、主体: 4时30分,末任港督的降旗仪式; 4时40分,彭定康离开港督府; 6时15分,“日落仪式”; 7时45分,第二次降旗仪式; 0时左右,香港交接仪式上的易帜; 0时40分,“不列颠尼亚”号离开香港。 ④、背景:港督府的变迁 ⑤、结尾:大英帝国从海上来,又从海上去。
第10课 短新闻两篇—别了, “不列颠尼亚”
作者:周婷 杨兴
导入新课
1997年7月1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恢 复对香港行使主权的时刻!这也是中华民族洗 雪百年耻辱,长民族志气、振国家声威的喜庆 时刻。在这样一件百年盛事之际。数位新华社 记者,作为历史的见证人,真实、准确地记下 了这难忘的时刻,写下了《别了,“不列颠尼 亚”》这篇寓意深刻、耐人寻味的新闻。
5.介绍每一仪式之后作者总要介绍一些背景材料,这 样做的好处是什么?

明确:对事件做了必要的补充,使得
每一仪式都显示出历史的跨度、厚度,因
而虽然作者并不直接发表评论,说出仪式
的历史意义,但情感和评价暗含其中。
研读课文
• • • • • • • • 0 : 40 港 –新闻事实 30日下午 告别拉开序幕 4:30 港督旗帜降落 4:40 港督离开港督府 6:15 告别仪式 7:45 第二次降旗仪式 0:00 中英交接仪式 “ 不列颠尼亚”离

高中语文 短新闻两篇课件3课件 版必修1

高中语文 短新闻两篇课件3课件 版必修1
跨进温暖的家门
.
1
短新闻两篇
篇一 篇二
《别了,“不列颠尼亚”》
获第8届“中国新闻奖”消息类一等奖 从1841年1月26日英国远征军第一次将米字旗插 上港岛,至1997年7月1日五星红旗在香港升起,一共 过去了156年5个月零4天。大英帝国从海上来,又从 海上去。
2
标题创意 构思创意 回归之路
5
一、清晰的可视性
场景一 场景二 场景三 场景四 场景五
捕捉镜头
6
二、生动的可听性(环境描写烘托气氛) 环境音响 旗落 雨声 讲话声 乐曲声
7
三、清新强烈的动态感 背景与现场对比 米字旗插上港岛 五星红旗在香港升起
大英帝国从海上来 又从海上去
8
四、对比强烈的色彩感 画面色彩交错 色彩明快
黑色“劳斯莱斯” 广场上灯光渐暗 绿树丛 白色建筑 南海的夜幕 幅紫荆花图案 五星红旗

9
最后一任港督彭定康离开港督府庭院
10
短新闻两篇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
11
细节魅力
精辟议论 感受妙发
图片展示 视频展示
12
视频展示
纳粹迫害人民
13
视频展示
纳粹分子把尸体焚烧
14
视频展示
纳粹分子开始屠杀
15
视频展示
屠杀犹太人惨状
16
视频展示
被带入毒气室的人们
17
奥斯维辛集中营入口
18
集 中 营 内 高 高 的 电 网
19
纳 粹 分 子 污 蔑 犹 太 人
20
受 难 女 囚 群 雕
21
纳 粹 分 子 往 毒 气 室 搬 运 死 尸

短新闻两篇-精品教学课件

短新闻两篇-精品教学课件

体裁简介
特写:也称新闻速写、新闻素描,要求用类似电影 “特定镜头”的手法反映事实,是作者深入新闻事件 现场,采写制作的一种新闻价值高、现场感强、篇幅 短小精悍的消息文体。
特写消息侧重于“再现”,往往采用文学手法,集中、 突出地描述某一重大事件的发生现场,或某些重要和 精彩的场面,生动、形象地将所报道的事实再现在读 者面前。
目前,全球已有85个国家的2300余所高校 开设了汉语课程,3000万外国人正在学习中 文。许多外国人为留学、就业、投资、贸易 等,苦学“方块字”,苦练“中国话”。英 国计划在未来五年内拨款100万英镑普及中 文学习;美国将汉语纳入国民教育体系;韩
国不少企业都开设全中球文学掀习起班汉。语学习热。
请将下列内容概括成一句话新闻(不超 过15字)
大英帝国从海上来,又从海上去。
“从海上来”,是说当年不可一世的英国 远征军强行占领了中国领土,开始了殖民 统治。“从海上去”,明写查尔斯王子和 彭定康乘坐“不列颠尼亚号”离开,实指 英国殖民统治的结束,点明了题意。这里 没有讽刺,没有痛骂,我们却从作者平实 的语言中,感受到心潮的起伏。
港督降旗仪式,作者说“但这 一次不同:永远都不会有另一面港 督旗帜从这里升起”。作者巧妙地 运用了对比手法,强调这次降旗不 再是以往港督换任的重复,它是具 有标志意义的最后一次。
7时45分的第二次降旗仪式,也 只是一笔带过,但作者把这一事件 放在历史今昔的对比上,有一种历 史沧桑变化的感觉,使得曾经的坎 坷,在人们脑海中“积淀成了神圣 而执著的理性”,也使得“今夜的 喜悦变得更加凝重”。
总结
这些仪式的叙述都很简洁,作者突出仪式 本身的涵义,这表现在介绍了每一种仪式 之后,作者总要引用一些背景材料,使得 每一个仪式都显示出历史的跨度,有着历 史的意义。

短新闻两篇公开课课件10.29

短新闻两篇公开课课件10.29

新闻写作练习

1、用一句话概括下面一段话的主要信息。
(不超过18个字)

央广网北京11月22日消息(记者佟亚涛)港珠澳大桥10月23日通车运行以来,
已近满月。根据交通运输部的数据,截至昨天零点,大桥客运量共约179万人次, 平均每日约6.4万人次。

在今天上午举行的交通运输部新闻发布会上,新闻发言人吴春耕介绍,大桥
港珠澳大桥通车一个月 已通行179万人次
2、用一句话概括下面一段话的主要信息。 (不超过10个字)
目前,全球已有85个国家的2300余所高 校开设了汉语课程,3000万外国人正在学习 中文。许多外国人为留学、就业、投资、贸 易等,苦学“方块字”,苦练“中国话”。 英国计划在未来五年内拨款100万英镑普及中 文学习;美国将汉语纳入国民教育体系;韩 国不少企业都开设中文学习班。
通车以来,交通运输部积极指导广东省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加强大桥运营监测工作,
科学规范实施养护和运营管理工作。从大桥运行1个月的情况看,总体上实现了
“安全、便利、有序、通畅”的预期目标。

据初步统计,截至11月20日24时,大桥客运量共约179万人次,平均每日约
6.4万人次,最高约10.3万人次。其中,大桥通行车辆以客车为主,占比超过97%。
2、在新的一天来临的第一分钟,五星红旗伴着《义勇军进
。 行曲》冉冉升起,中国从此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
对于中国人民来说,英国在香港进行的殖民统 治的这段历史是刻骨铭心的,是不应该被忘记的。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综合国力的不断提 高,中国人民经过漫长的期待,终于迎来了香港回 到祖国怀抱的这一天。国旗是一个国家主权的体现 ,是一个国家的象征。作者郑重地记录下五星红旗 第一次在香港升起的时刻,含蓄地表达了庄严而喜 悦的心情。预示着香港美好的明天开始了。

人教版高中语文《短新闻两篇》PPT优秀课件1

人教版高中语文《短新闻两篇》PPT优秀课件1

人教版高中语文《短新闻两篇》PPT优 秀课件 1 人教版高中语文《短新闻两篇》PPT优 秀课件 1
人教版高中语文《短新闻两篇》PPT优 秀课件 1 人教版高中语文《短新闻两篇》PPT优 秀课件 1
人教版高中语文《短新闻两篇》PPT优 秀课件 1 人教版高中语文《短新闻两篇》PPT优 秀课件 1
人教版高中语文《短新闻两篇》PPT优 秀课件 1 人教版高中语文《短新闻两篇》PPT优 秀课件 1
人教版高中语文《短新闻两篇》PPT优 秀课件 1 人教版高中语文《短新闻两篇》PPT优 秀课件 1
人教版高中语文《短新闻两篇》PPT优 秀课件 1 人教版高中语文《短新闻两篇》PPT优 秀课件 1
人教版高中语文《短新闻两篇》PPT优 秀课件 1 人教版高中语文《短新闻两篇》PPT优 秀课件 1
人教版高中语文《短新闻两篇》PPT优 秀课件 1 人教版高中语文《短新闻两篇》PPT优 秀课件 1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人教版高中语文《短新闻两篇》PPT优 秀课件 1 人教版高中语文《短新闻两篇》PPT优 秀课件 1
人教版高中语文《短新闻两篇》PPT优 秀课件 1 人教版高中语文《短新闻两篇》PPT优 秀课件 1
人教版高中语文《短新闻两篇》PPT优 秀课件 1 人教版高中语文《短新闻两篇》PPT优 秀课件 1
人教版高中语文《短新闻两篇》PPT优 秀课件 1 人教版高中语文《短新闻两篇》PPT优 秀课件 1
人教版高中语文《短新闻两篇》PPT优 秀课件 1 人教版高中语文《短新闻两篇》PPT优 秀课件 1
人教版高中语文《短新闻两篇》PPT优 秀课件 1 人教版高中语文《短新闻两篇》PPT优 秀课件 1
人教版高中语文《短新闻两篇》PPT优 秀课件 1 人教版高中语文《短新闻两篇》PPT优 秀课件 1

【高中语文】短新闻两篇ppt精品课件20(课件+教案+导学案+素材,9份)

【高中语文】短新闻两篇ppt精品课件20(课件+教案+导学案+素材,9份)
(第5、6、7自然段)
彭 定 康 接 过 降 下 的 旗 帜
第三场景:子夜时分,中英香港交接仪式, 米字旗香港最后一次降落,五星红旗升起。
(第8自然段)
第四场景:7月1日零点40分,在中国南海, 查尔斯王子和彭定康登上“不列颠尼亚” 号离英香港交接仪式的四个 场景,出色地记录了象征英国殖民统治的 “不列颠尼亚”号撤离香港的最后历史时 刻,充分表现了香港回归这一深刻的历史 主题。






1、做老师的只要有一次向学生撒谎撒漏了底,就可能使他的全部教育成果从此为之毁灭。——卢梭 2、教育人就是要形成人的性格。——欧文 3、自我教育需要有非常重要而强有力的促进因素——自尊心、自我尊重感、上进心。——苏霍姆林斯基 4、追求理想是一个人进行自我教育的最初的动力,而没有自我教育就不能想象会有完美的精神生活。我认为,教会学生自己教育自己,这是一种 最高级的技巧和艺术。——苏霍姆林斯基 5、没有时间教育儿子——就意味着没有时间做人。——(前苏联)苏霍姆林斯基 6、教育不是注满一桶水,而且点燃一把火。——叶芝 7、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也就在于如何爱护儿童。——苏霍姆林斯基 8、教育的根是苦的,但其果实是甜的。——亚里士多德 9、教育的目的,是替年轻人的终生自修作准备。——R.M.H. 10、教育的目的在于能让青年人毕生进行自我教育。——哈钦斯 11、教育的实质正是在于克服自己身上的动物本能和发展人所特有的全部本性。——(前苏联)苏霍姆林斯基 12、教育的唯一工作与全部工作可以总结在这一概念之中——道德。——赫尔巴特 13、教育儿童通过周围世界的美,人的关系的美而看到的精神的高尚、善良和诚实,并在此基础上在自己身上确立美的品质。——苏霍姆林斯基 14、教育不在于使人知其所未知,而在于按其所未行而行。——园斯金 15、教育工作中的百分之一的废品,就会使国家遭受严重的损失。——马卡连柯 16、教育技巧的全部诀窍就在于抓住儿童的这种上进心,这种道德上的自勉。要是儿童自己不求上进,不知自勉,任何教育者就都不能在他的身 上培养出好的品质。可是只有在集体和教师首先看到儿童优点的那些地方,儿童才会产生上进心。——苏霍姆林斯基 17、教育能开拓人的智力。——贺拉斯 18、作为一个父亲,最大的乐趣就在于:在其有生之年,能够根据自己走过的路来启发教育子女。——蒙田 19、教育上的水是什么就是情,就是爱。教育没有了情爱,就成了无水的池,任你四方形也罢、圆形也罢,总逃不出一个空虚。班主任广博的爱 心就是流淌在班级之池中的水,时刻滋润着学生的心田。——夏丐尊 20、教育不能创造什么,但它能启发儿童创造力以从事于创造工作。——陶行知

短新闻两篇ppt23(课件+练案,4份打包) 人教课标版1

短新闻两篇ppt23(课件+练案,4份打包) 人教课标版1

全的地方,自己却躲闪不及,被炸弹击中了,就这样,本来一
由于日军的轰炸,被破坏了。突然间,一座座高楼大厦变成了
海,繁华热闹的站台,霎时变得人迹罕见,冷冷清清,到处都
体。这个骨瘦如柴、衣衫褴褛的小孩坐在溅满鲜血的地上声嘶
“ 妈,妈,你在哪儿?爸,爸,你去哪儿了? ” 他的眼神那
语 文 必 修 ① · 人 教 版
语 文 必 修 ① · 人 教 版
行白杨树婆娑起舞,在大门附近的草地上,还有儿童在追逐游戏
并与“布热金卡应当是个永远没有阳光、百花永远凋谢的地方,
是人间地狱”形成对照。
第四单元
4.《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这篇消息与我们常见的消息
【提示】 不同之处就在于记者在文章中的参与程度不同。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的事件有三种参与的情况:一种是记者作为旁观者的身份出现,
助,他那幼小的心灵似乎要折磨碎了。瞬时间,他的命运发生
化,没有了疼爱他的爸爸妈妈,没有了兄弟姐妹,没有了温暖
无依无靠的他。
第四单元
我们虽然生活在太平的环境中,但和平之神并没有永驻人
弥漫着战争的硝烟,罪恶的子弹还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
“救救孩子们,要和平,不要战争!”为了人们不再失去美满 活在充满阳光、鲜花和爱的世界吧!
西,的确是没有什么新闻可供报道了;但另一方面,即使没有新
要写,因为他感到一种非写不可的使命感。奥斯维辛虽然是没有 使作者必须为它写一点东西,以祭奠亡灵,揭露罪恶。
语 文 必 修 ① · 人 教 版
了,但每一个参观者进来了都只有一个感受,那就是震惊和窒息
第四单元
3.这篇课文在写作技巧上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第四单元
识 记 字 音 婆娑 (suō) . 噩 (è )梦 . 废墟 (xū) . 步履 (lǚ)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正文 下午6:15
结语
米字国旗降下, 子夜时分 交接仪式上 Nhomakorabea星红旗升起 凌晨40分 英王储查尔斯及第 香港码头 28任港督离港 交代英国在香港的统治背景
时 间 顺 序
2、找出回顾历史的段落,小组讨论其作用
参考: 4、7、11段介绍了一些背景材料,意图: 这样一来,就像电影中的闪回一样,将历史 与现实用镜头方式交错出现,不仅画面很强, 且突出了英国对香港156年统治的终结。历史 的回顾更强化了用不再来的意味。
结构严谨
重大历史事件与描写现实场景的有机融合
历史意义重大 语言斟酌有度。
同学们,
香港的回归,
昭示着百年屈辱的结束;
香港的回归,
代表了祖国母亲的强盛。 风华正茂的我们要奋发努力, 使我们的祖国更加繁荣昌盛!
第二课时 《奥斯威辛没有什么新闻》
奥斯维辛集中营
奥斯维辛位于波兰南部小波兰省境内,1940年4月27日, 德国法西斯头子希姆莱下令在此修建最大的灭绝人性的杀 人工厂——奥斯维辛集中营,并于同年6月14日将首批犯 人运抵奥斯维辛。1941年开始对集中营进行了扩建,二战 结束时,整个集中营占地面积达40平方公里。除斯塔姆拉 格、布热金卡、莫诺维采三个主要集中营外,还有45个分 营。营内采用毒气室等各种方法屠杀、虐待囚犯,5个焚 尸炉平均每天焚尸1万具。包括中国人在内的28个民族的 400万人死于集中营,其中犹太人最多,达250万。1947年 被开辟为国家博物馆。1979年被列入联合国世界文化遗产 名录。 “奥斯维辛”一词演变到现在,已成为了屠杀和 灭绝人性的代名词。
毒气室——焚尸室——女监房——试验 室——纪念墙——绞刑室
1、观看历史资料图片,找出与图片相 对应的文段。 2、各小组为成员,选择画出的语段, 有感情的朗读,并说出自己的理解。 (圈点勾画)
各小组选出认为好的语段进行分析理解,结 合课后第3—(3)、(4)题,分析作者的思想 情感。
参考: (3)和平美好景象使人们忘记历史,忘记灾难; 欲抑先扬,更显惨无人道;反衬,反衬曾经的残酷, 暗无天日(乐景写哀情);告诫后人。 (4)一边是残害生命的,一边是蓬勃的生命。 强烈的反差,强烈的控诉,戕害生命的罪恶;极大 的嘲讽,残暴的杀戮阻止不了生命的进程。自由与 光明之花,人性与生命之花必将灿烂的开放。
(2)大英帝国从海上来,又从海上去。 参考: “大英帝国从海上来,又从海上去”,“从海上 来”,是说当年不可一世的英国远征军强占了中国的 领土,开始了殖民统治;“从海上去”,明着是写查 尔斯王子和末任港督彭定康乘坐“不列颠尼亚”号离 开香港,暗写英国的殖民统治结束,点明题意。这里 既没有讽刺,也没有痛骂,我们却可以在看似平实的 语言中,感受到作者心潮的起伏。
3、结合课后第3题的(1)(2),揣摩语言内涵。 (亦可选出自己认为好的语言进行分析)
(1)停泊在港湾中的皇家游轮“不列颠尼亚” 号和邻近大厦上悬挂的巨幅紫荆花图案,恰好构 成这个“日落仪式”的背景。
参考: “停泊在港湾中的皇家游轮‘不列颠尼亚’ 号和邻近大厦上的悬挂的巨幅紫荆花图案,恰 好构成这个‘日落仪式’的背景”,则将“新” 与“旧”、“撤离”与“交接”、“终结”与 “新生”这一主题表现得淋漓尽致。
补充: ①“这是一个二十多岁的姑娘,长得丰满、可爱„„ 她在温和的微笑着„„又在想什么呢?” 美好的生命被残害,强烈的控诉,我们应铭记罪恶。 残酷的杀戮,浇不灭内心的希望。 ②“在奥斯维辛,没有可以作祷告的地方” 祷告:忏悔,求得原谅——沾满鲜血刽子手?保佑, 渴望保佑——失去自由的人们?
小组探究文章的写作角度以及本文的主旨。
毒 气 室 中 等 死 的 囚 犯
被 饿 死 的 囚 犯
用来 做医 学实 验的 犹太 儿童
被 枪 杀 的 犯 人
堆 积 如 山 的 尸 骨



的 囚 犯 的 尸 体
遇难者的鞋子
焚 尸

集中营里的万人坑
„„
《奥斯威辛没有什么新闻》,但是真 的是没有什么新闻吗?初读文章,找一 找本文写了什么内容?
明确:
(观察)
记者(罗森塔尔)
(产生) → ← (参观) → →


参观者的感受、反应
众多的参观者(游客) 奥斯维辛集中营的残酷遗迹
呼唤良知 呼唤人性
尊重生命
珍惜和平 铭记历史 记住灾难
对比两篇文章的异同之处。
提示: 相同:(1)叙事特点。①两篇新闻都与历史性的重大事件密切相关,均 采用现场描写与历史背景相结合的方式,给读者以现实的亲临和历史的 厚重质感。 (2)机构布局。两篇新闻都注重开头和结尾的设计,体现了首尾呼应的 布局特点,都在主题上得到了深化升华。①《别了,“不列颠尼亚”》 以港都告别落笔,又以“不列颠尼亚”离去收尾;②《奥斯威辛没有什 么新闻》一“最可怕”的阳光明媚,白羊婆娑,孩子追逐游戏的景观切 入,又以同样的景观收束。 不同:(1)情感抒发。①《别了,“不列颠尼亚”》寓情于景,借景生 情,用客观事实说话。②《奥斯威辛没有什么新闻》用笔墨从参观者和 作者的见闻感受将记叙、描写、抒情直白而不直露的融为一体。 (2)结构布局。①《别了,“不列颠尼亚”》以时间顺序, 以英方的活动为线索,层层递进。②《奥斯威辛没有什么新闻》以空间 的顺序,一方面写集中营,一方面写参观者见闻感受和心情。
参考:
1、欧洲科学家最近表示,他们相信自己第一次 拍到了另一个“太阳系”的行星照片。 2、信息一:长江水将在2010年引人北京。 信息二:南水北调工程北京段年底完工,可作 为应急调水通道。
(3)标题的分析(补充发现)
参考:
①毛泽东主席在1949年美国驻华大使司徒雷登回国、 美国政府的白皮书发表之时,曾写过一篇文章,题 目是《别了,司徒雷登》。本文活用此题。 ②以英国皇家油轮“不列颠尼亚”号象征英国在香 港的统治。
③“别了”,用委婉中略含嘲讽的口气,表明这之 中统治的结束。
4、自由质疑,你问我答(如:这篇文章为何能获奖)
冉冉
rǎn
婆娑
噩梦 嬉笑
suō
è xī
撰处 步履
zhuàn lǚ
凝重
沉重
凝重多指面色,沉重多指心情。
报道
报到
“报道”是通过报纸、杂志、广播、电视或其他形 式 把新闻告诉群众,可做动词和名词。 “报到”是向组织报告自己已经来到,只做动词。
管治
管制
“管治”指通过政权来控制、管理。 “管制”指强制管理。
1 依据文章内容填表
标题 导语 时间 地点 事件 顺序
正文
结语
1 依据文章内容填表
标题 导语
别了,“不列颠尼亚” (委婉中略含嘲讽)
总写不列颠尼亚号离开香港,英国结束对香港的统治 时间 下午4:30 地点 港都府 添马舰军营 东面的广场 事件 末任港督告别港督 府,降下港督旗帜 降下英国国旗 顺序
《别了,“不列颠尼亚”》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
武安市第一中学 张 泉 王 颖 刘 磊
知识与技能:了解新闻的特点; 学会用新闻的形式反映生活; 过程与方法:品味语言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树立民族自豪感和民族平等观念;
珍爱生命、珍惜和平、珍惜幸福生活。
第一课时 《别了,“不列颠尼亚”》
1、新闻的定义:新闻是用概括性的叙述方式,简明扼 要的文字,迅速及时地报道国内外具有新闻价值的新近发 生的事实的一种新闻文体。 2、新闻的结构: ⑴标题(副标题):是新闻内容的提要 ⑵导语:是一句话或一段话,是新闻当中最有价值最核心 的事实概括 ⑶主体:是对导语的展开补充 ⑷背景:是新闻的历史情况和坏境条件 ⑸结语:是最后一句话或一段话,具有启发与激励性 3、新闻的六要素: 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发展、结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