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考前指导精华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
二、综合实验题中难点整合:
(一)工业流程图(表格务必要背下来)
流程题目在流程上一般分为 3 个过程:原料处理 ―→ 分离提纯 ―→ 获得产品
原料预处理阶段
1.研磨、粉碎 、喷洒 2.浸出 3.搅拌、加热 4.增大反应物浓 度、加压 1.可增大反应物的接触面和接触机会,加快反应速率,以提高原料转化率、利用率。 2.增大接触面积的具体措施有:固体采用粉碎、研磨的方法;液体采用喷洒的方法;气体 采用多孔分散器等。 1..酸浸:是为了溶解金属、金属氧化物、调节 PH 促进某离子的水解而转化为沉淀等 2.碱浸:是为了除去油污、溶解酸性氧化物、溶解铝及其化合物、调节 PH 等。 加速溶解;增大反应物的接触面积,加快反应速率;对于吸热反应,加热可同时提高原 料的转化率,但要避免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过热分解。 1.可加快反应速率 2.加压一般是提高气体反应物浓度措施,在气体和固体、液体反应的体系中并不适宜 3.生产中常使廉价易得的原料适量过量,以提高另一原料的利用率 1.目的:使某些金属离子形成氢氧化物沉淀而分离 2.方法:加入能消耗 H+的物质且不引入新的杂质。如要除去 Cu2+中混有的 Fe3+,可加入 CuO、Cu(OH)2、Cu2(OH)2CO3 等来调节溶液的 pH。 1.营造还原性氛围,防止还原性物质被氧化。如加入铁粉防止 Fe2+被氧化。 2.加入氧化剂进行氧化。如加入绿色氧化剂 H2O2 将 Fe2+氧化转化为 Fe3+ 绿色氧化剂 H2O2 的优点:不引入新杂质,对环境无污染。 1.加热:加速溶解、加快反应速率或促进某个反应 2.降温:防止某物质在某温度时会溶解或分解,或促进某个反应 3.如题目中出现了包括产物在内的各种物质的溶解度信息,则要根据它们溶解度随温度升 高而改变的情况,寻找合适的结晶分离方法。 1 防止过滤一种晶体或杂质的过程中,因温度下降而析出另一种晶体。 2.若首先析出的是产品,则防止降温时析出杂质而影响产品纯度(目的是提高产品纯 度);若首先析出的是杂质,则防止产品在降温时结晶而损耗(目的是减少产品的损 耗) 3.方法:将漏斗先置于热水中预热。 1 冰水洗涤:洗去晶体表面的杂质离子,减少洗涤过程中的溶解损耗 2.有机物(如用乙醇)洗涤:洗去表面的杂质离子,降低晶体的溶解损耗,且易于干燥 1.若某种物质在流程中既是辅助原料又是副产品(既流进又流出),则考虑循环利用。 2.注意某些隐形存在物质,在循环操作中因累积导致浓度过高,可能影响产品的纯度 过滤、蒸发、灼烧、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配制、质量分数浓度的配制、酸碱中和反应 1.洗涤沉淀:往过滤器中加蒸馏水,使水浸没沉淀,待水自然流下后,重复操作 2-3 次。 2.洗涤沉淀的目的:去除沉淀表面附着的可溶性的杂质离子和母液 3.检验沉淀是否洗涤干净:取最后一次洗涤液,根据沉淀吸附的杂质离子,加入合适的检 验试剂 ,若没有特征现象出现,则表明沉淀已洗涤干净。 易溶性晶体洗涤(如硫酸铜晶体):为减少晶体因溶解而损失,可用相应的饱和溶液或 酒精洗涤。 4.从溶液中得到干燥晶体或沉淀的步骤: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洗涤、干燥 5.趁热过滤:减少结晶损失;提高纯度 8.易分解的物质:低温烘干或自然晾干 6.蒸馏: 考虑:(1)环境污染问题;(2)原子的经济性;(3)节约能源(包括使用催化剂) (4)原料应是可再生的(或者可循环使用)(5)工艺的安全性
灼热氧化铜 CO+CuO Cu+CO2 Na2CO3+Ca(OH)2=2NaOH+CaCO3↓ 加入适量石灰水,蒸发 KOH+HNO3=KNO3+H2O 加入适量的稀硝酸 加入饱和 Na2SO4 溶液中 过滤、洗涤、干燥 溶解、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洗涤、干燥 溶解、蒸发结晶、趁热过滤、洗涤、干燥
Baidu Nhomakorabea
8.技巧计算
解题步骤:阅读试题、注意物质的转化、注意质量的变迁。考查较多的方法为守恒、关系式、差量、极限、整 体思维、定值思维等等 典型例题(13) : 向 MgO 和 CuO 的混合物 8 g 中加入稀硫酸至恰好溶解,再向所得溶液中加入 NaOH 溶液 至恰好沉淀完全,生成 Mg(OH)2 和 Cu(OH)2 沉淀的总质量为 10.7 g,则参加反应的 NaOH 的质量为 A.8.0 g B.12.0g C.16.0g D.18.0g 典型例题(14) : 密闭容器中盛有 CH4、N2 和 O2 的混合气,点火使其充分反应,CH4 全部转化为 CO、CO2 和 H2O。待容器恢复至室温,测得容器内的混合气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12%,则反应前混合气中 N2 的 质量分数可能为 A.28% B.42% C.54% D.64%
3
6.除杂问题
角度:原理是否正确、步骤是否正确、装置是否正确 三原则:①不引入新杂质;②不减少被提纯物质的质量;③杂质便于分离。 三要领:①根据物理性质或化学性质的差异;②确定除杂质方法;③选择适宜试剂。 选项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待提纯物质 H2(H2O) CaO(CaCO3) CuSO4溶液(硫酸) Cu(Fe) KCl(K2CO3) CO2(HCl) CuO(Cu) CO2(CO) NaOH(Na2CO3) KNO3 溶液(KOH) Na2SO4(KNO3) KNO3 溶液(NaCl) NaCl 溶液(KNO3) 选用试剂 浓硫酸 CaCO3 CaO+CO2↑ CuO+H2SO4=CuSO4+H2O Fe+H2SO4=FeSO4+H2↑ K2CO3+2HCl=2KCl+H2O+CO2↑ NaHCO3+HCl=NaCl+H2O+CO2↑ 2Cu+O2 2CuO 操作方法 洗气 高温煅烧 过量氧化铜、过滤 加稀硫酸、过滤、洗涤、干燥 稀盐酸、蒸发、结晶 饱和碳酸氢钠溶液、洗气 通氧气加热
示一步转化)。下列各项中,不能 满足图示转化关系的是 .. A B C D 甲 化合物 酸 盐 金属 乙 化合物 碱 碱 盐 丁 单质 氧化物 碱 盐 X 单质 氧化物 氧化物 碱
4.装置的选择
角度:发生装置,收集装置以及防倒吸、除杂等装置的选择 典型例题(6) :下列装置用于实验室中制取干燥氨气的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3.物质的转化
原理:符合质量守恒定律、符合金属活动顺序、符合复分解反应的条件等等; 关注:冷门反应。例如:二氧化碳和水反应条件不同生成物不同;甲烷等有机物的完全燃烧和不完全燃烧; 硫燃烧的产物是二氧化硫而不是三氧化硫等 典型例题(4) :下列各组物质间通过一步反应就能实现如图转化,则甲、乙、丙可能是 A. NaOH NaCl NaNO3 B.CO2 C6H12O6 H2O C. CaO Ca(OH)2 CaCO3 D.H2O2 H2O O2 典型例题(5) :甲、乙、丙、丁、X 的转化关系如图 1 所示(反应条件和部分产物已略去,“→”表
2
A.用装置甲制备氨气 B.用装置乙除去氨气中少量水 C.用装置丙收集氨气 D.用装置丁吸收多余的氨气 典型例题(7) :除去 CO 中少量的 CO2,选用的试剂和装置均正确的是 A. 试剂 部分装置 NaOH 溶液 B. CuO 固体 C. 浓硫酸 D. Na2SO4 溶液
典型例题(8) :实验室常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硫化氢尾气,以防止环境污染.下图既能吸收尾气,又能防止 溶液倒吸的装置是
一、空气的主要成分和用途(7 年考查 13 次) 二、氧气的主要性质和用途(7 年考查 16 次) 三、二氧化碳的主要性质和用途(7 年考查 26 次) 四、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方法(7 年考查 15 次) 五、水的组成,纯水与天然(自来水)水、硬水与软水等的区别(7 年考查 8 次) 六、吸附、沉降、过滤和蒸馏等净化水的常用方法(7 年考查 5 次)。 七、饱和溶液和溶解度的含义(7 年连考) 八、溶质的质量分数(7 年连考) 九、金属的物理特征和常见金属的主要化学性质(7 年连考) 十、铁矿石炼铁的原理(7 年连考) 十一、浓硫酸的稀释(7 年连考) 十二、溶液酸碱性与酸碱度的测定(7 年连考) 十三、酸碱中和反应(7 年考查 10 次) 十四、氢氧化钠溶液与二氧化碳的反应(7 年连考) 十五、食盐、纯碱、小苏打、碳酸钙等盐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7 年考查 20 次) 十六、复分解反应(近 7 年连考) 十七、物质的多样性(物质分类)(7 年考查 10 次) 十八、物质的微粒性(7 年考查 8 次) 十九、物质的组成(7 年考查 15 次) 二十、物质的变化(7 年考查 10 次) 二十一、化学反应类型(7 年考查 8 次) 二十二、质量守恒定律(7 年考查 17 次) 二十三、正确书写简单的化学方程式(年年考,每年大约 10-16 分)。 二十四、化学与能源和资源(7 年考查 16 次) 二十五、化学物质与健康(7 年考查 11 次) 二十六、保护环境(7 年考查 6 次) 二十七、科学探究(渗透在其他考点中) 二十八、化学史(科学家) 二十九、常用化肥(5 次考查硝酸钾做复合肥料,2 次考查氮肥如碳酸氢铵和氯化铵等) 三十、 溶解中的吸热、放热现象(4 年) 三十一、常见的化学材料(5 次) 三十二、常见的乳化现象(3 年)
其他曾经考查过的考点: 结晶现象(2 年)、纯金属与合金性能的区别(3 年)、保护金属资源的措施(1 年)、元素及元素周期表 (1 年)
1
一、选择题中难点整合: 1.环境问题:
热点事件的关注:臭氧层空洞、温室效应、厄尔尼诺现象、赤潮、酸雨、工业“三废”、汽车尾气、室内污 染、食品污染、正确使用食品添加剂、南海可燃冰开采、民用大飞机、第一艘国产航母、东北森林大火。 典型物质的关注:H2O、CH4、SO2、CO2 等。 典型例题(1) :化学与生产、生活、环境保护等密切相关。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绿色食品是生产时不使用化肥农药,不含任何化学物质的食品 B.新型材料聚酯纤维、光导纤维都属于有机高分子材料 C.医药中常用酒精来消毒,是因为酒精能够使病毒的蛋白质发生变性 D.CO2 的水溶液呈酸性,CO2 的大量排放会导致酸雨的形成 典型例题(2) : 下列措施有利于节能减排、保护环境或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理念相符合的是 ①加快化石燃料的开采与使用 ②用氢气做环保燃料电池的燃料 ③应用高效洁净的能源转换技术 ④田间焚烧秸秆 ⑤推广使用节能环保材料 ⑥改进汽车尾气净化技术,减少大气污染物的排放 ⑦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 ⑧研发可降解塑料,减少“白色污染” ⑨过度开发矿物资源,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7.推断型选择题
解题思路:每一个选项都务必要重新画一个图,要用铅笔,看到选项中有“一定”的就找反例,看到 “是”、“可以”、“能够”的,就按照选项的思路推。 典型例题(11) : 已知 A—H 为初中阶段常见的物质,且 A、C、G 均为常用化肥且 C 为复合肥,其反应关 系如图所示,以下判断一定错误 的是 .. A.B 物质一定是酸 B.D 物质一定是氧化物 C.若 H 是碱,则 A 一定是钾肥 D.若 E 的相对分子质量大于 F 的相对分子质量,则 G 一定是氮肥 典型例题(12) : 已知 A~I 为初中化学常见的九种物质,且都含有相同的一种元素.如图为这些物质间的 关系,其中“-”代表两种物质之间能够发生化学反应,“→”代表两种物质之间可以转化.H 中原子个数比为 1:2:2.根据你的推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C 为 CO B.反应①可能是化合反应 C.反应②无沉淀生成 D.D 可能是酸、可能是盐、也可能是有机物
6.图像题:
关注读图的能力:起点、转折点、终点;横坐标和纵坐标的意义;线段的趋势等等 典型例题(9) :图 2 为 Na2SO4 和 NaCl 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①可用降温结晶法提纯含少量 Na2SO4 的 NaCl ②45℃ 时,使 Na2SO4 饱和溶液析出晶体的措施仅有加热升温、 冷却降温和蒸发水 3 种 ③20℃ 时 , 向 125g 溶 质 质 量 分 数 为 20% 的 食 盐 水 中 加 入 15gNaCl 粉末并振荡,会出现浑浊 ④ 将 相 同 质 量 的 Na2SO4 和 NaCl 的 饱 和 溶 液 从 40℃ 降 温 至 10℃,前者析出晶体的质量大 A.①② B.③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典型例题(10) :在两份相同的 Ba(OH)2 溶液中,分别滴入物质的量浓度相等的 H2SO4、NaHSO4 溶液,其 导电能力随滴入溶液体积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①代表滴加 H2SO4 溶液的变化曲线 B.b 点,溶液中大量存在的离子是 Na+、OHC.c 点,两溶液中含有相同量的 OHD.a、d 两点对应的溶液均显中性
考前指导—重点题型分析
【考前复习的几点建议】
1.考前复习基础(学校提供的基础知识,至少复习 2 遍),重温复习笔记和错题笔记,查漏补缺,纠正错 误。 2.认真复习做过的模拟试卷,以及综合练习,考前可以将常州市的历届中考题回顾一遍。 3.加强“问”的功能,注意加强纠错矫正,强化选择题尽量拿满分。 4.注意解题反思与归纳,使自己能全面复习相关内容,举一反三。 5.熟悉近年来的中考考点
2.化学式的意义
重点:原子、分子、离子、元素、相对质量等概念的辨析与相互关系的建立 典型例题(3) :某功能饮料含牛磺酸(C2H3NO3S),下列关于牛磺酸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共含有 14 种元素 B. 分子中 O、S 元素的质量比为 3:2 C. 相对分子质量为 125g D. 含有臭氧(O3)分子 E.牛磺酸中含有硫原子 F.每个分子中含有 14 个原子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