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土地储备行业风险调研报告范本
土地储备项目社会稳定性风险评估报告案例
土地储备项目社会稳定性风险评估报告案例一、项目背景介绍土地储备项目是指政府或者企业为了未来发展需要,提前购买或者储备土地资源的行为。
土地储备项目的开展对于社会稳定性具有重要影响,因此需要进行社会稳定性风险评估。
本文将以某土地储备项目为例,详细介绍社会稳定性风险评估报告的编写。
二、评估目的和范围本次社会稳定性风险评估的目的是评估土地储备项目对社会稳定性的影响,以及可能存在的风险和挑战。
评估范围包括项目所在地区的社会经济状况、人口结构、民生状况、社会组织、社会治安等方面。
三、评估方法和数据采集1. 方法选择:本次评估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通过文献研究、实地调研、问卷调查等方式采集数据和信息。
2. 数据采集:通过查阅相关文献、政府统计数据、社会调查数据等,获取项目所在地区的社会经济数据、人口数据、社会组织数据等。
同时,通过实地调研和问卷调查,了解当地居民对土地储备项目的态度、期望和耽忧等。
四、社会经济状况评估1. 经济状况评估:采集当地的GDP、财政收入、工业结构、就业情况等数据,分析项目对当地经济的影响,评估其对当地经济稳定性的贡献。
2. 社会状况评估:采集当地的社会福利、教育水平、医疗资源、居民收入等数据,分析项目对当地社会发展的影响,评估其对当地社会稳定性的影响。
五、人口结构评估1. 人口数量和增长率:采集当地的人口普查数据,分析人口数量和增长率的变化趋势,评估项目对人口结构的影响。
2. 人口流动性评估:通过问卷调查和实地调研,了解当地居民的流动情况、迁移意愿等,评估项目对当地人口流动性的影响。
六、民生状况评估1. 教育和医疗资源:采集当地的教育和医疗资源数据,分析项目对当地教育和医疗资源的影响,评估其对当地居民民生的影响。
2. 生活环境和住房状况:通过实地调研和问卷调查,了解当地居民的生活环境和住房状况,评估项目对当地居民生活质量的影响。
七、社会组织评估1. 社会组织状况:采集当地的社会组织数据,包括社区组织、NGO组织等,分析项目对当地社会组织的影响,评估其对社会稳定性的影响。
土地储备行业经营风险分析报告
【最新资料,WORD文档,可编辑修改】目录第一章土地储备业市场供需分析及预测 ......................................第一节土地储备业在国民经济中地位变化................................一、行业产业链分析................................................二、行业主要特征..................................................第二节土地储备业供给分析及预测......................................一、供给总量及速率分析............................................二、供给方式和结构变化............................................三、2008~2010年土地供给预测.....................................第三节土地储备业需求分析及预测......................................一、需求总量及速率分析............................................二、需求结构变化分析..............................................三、2008~2010年土地需求预测.....................................第四节供需平衡及价格分析............................................ 第二章房地产业分析 ......................................................第一节房地产业供求情况分析...........................................一、行业供给状况分析..............................................二、商品房需求及销售情况..........................................第二节房地产业状况..................................................一、房地产景气状况................................................二、房地产价格状况................................................第三节房地产业资金来源.............................................. 第三章各地土地储备分析 ..................................................第一节全国土地购置区域情况..........................................第二节北京土地储备业发展分析及预测..................................一、北京土地储备的规模及变化......................................二、2007年北京土地成交情况.......................................三、北京土地市场展望..............................................第三节上海土地储备业发展分析及预测..................................一、上海土地储备的规模及变化......................................二、2007年上海土地成交情况.......................................第四节广州土地储备业发展分析及预测..................................一、广州土地储备的规模及变化......................................二、2007年广州土地成交情况.......................................三、广州土地市场展望.............................................. 第五节大连土地储备业发展分析及预测..................................一、大连土地储备的规模及变化......................................二、2007年大连土地市场运行情况...................................三、大连土地市场展望.............................................. 第六节成都土地储备业发展分析及预测..................................一、成都土地储备的规模及变化......................................二、2007年成都土地市场运行情况...................................三、成都土地市场展望.............................................. 第七节西安土地储备业发展分析及预测..................................一、西安土地储备规模及变化........................................二、2007年西安土地市场运行情况...................................第四章土地储备机构分析 ..................................................第一节行业企业特征分析..............................................一、资金需求及使用特征............................................二、土地储备机构风险特征..........................................第二节杭州土地储备机构特征分析......................................一、杭州土地储备机构的特征........................................二、杭州土地储备运作模式的问题....................................第三节上海土地储备机构特征分析......................................第四节武汉土地储备机构特征分析......................................一、土地储备机构的特征............................................二、武汉土地储备模式运行存在的问题................................ 第五章行业授信风险分析及提示 ............................................第一节环境风险分析及提示............................................一、宏观经济对土地储备影响分析及风险提示..........................二、金融政策对土地储备影响分析及风险提示..........................第二节房地产业风险分析及提示........................................一、宏观调控对房地产市场影响......................................二、房地产业所面临的风险..........................................第三节土地储备业风险分析及提示......................................一、市场供需风险提示..............................................二、土地储备机构风险提示.......................................... 第六章土地储备业信贷建议 ................................................附表表1 2007年房地产企业(单位)购置土地面积表 ......................... 表2 2001~2007年土地交易价格指数 .................................... 表3 1997~2007年全国房地产开发企业 (单位)土地开发及购置 ............. 表4 2007年房屋销售价格指数 ......................................... 表5 2007年房屋销售价格指数 ......................................... 表6 1997~2007年全国房地产开发企业 (单位)土地开发及购置 ............. 表7 2006年与2007年北京土地成交对比表 .............................. 表8 2006年与2007年北京居住用地土地成交对比表 ...................... 表9 北京2007年已完成出让地块区域分布表............................. 表10 2006~2007年琶洲、珠江新城商务用地成交表 ........................ 表11 2007年大连土地成交表 ........................................... 表12 2007年西安土地成交表 ...........................................附图图1 1998~2007全国土地购置面积趋势图 ................................ 图2 2007年全国土地资源结构图 ....................................... 图3 2004~2007全国土地出让面积及增速 ................................ 图4 2004~2007全国招拍挂成交土地面积及增速 .......................... 图5 2004~2007全国招牌挂土地占出让土地比例 .......................... 图6 1998~2007全国购置土地面积总量及增速图 .......................... 图7 2004~2007年完成开发土地及所占土地购置比例图 .................... 图8 2001~2007年重要价格指数对比图(上年价格=100) .................. 图9 2001~2007年各类土地价格指数对比图(上年价格=100) .............. 图10 2001~2007年不同住宅用地价格指数对比图(上年价格=100) .......... 图11 2003~2007年房地产业施工面积趋势图 .............................. 图12 2003~2007年房地产业新开工面积趋势图 ............................ 图13 2007年房地产业综合景气指数 ..................................... 图14 2004~2007年上海市经营性用地供应量走势 .......................... 图15 2007年上海市各区经营性土地成交比例 .............................图16 2007年上海市各区经营性土地成交比较图 ........................... 图17 2007年广州市出让土地性质分布 ................................... 图18 2007年广州市出让土地区域分布 ................................... 图19 2007年大连市土地供应计划区域分布 ...............................第一章土地储备业市场供需分析及预测第一节土地储备业在国民经济中地位变化一、行业产业链分析土地储备是一种简略的提法,它的完整概念应是土地规划、土地整理、土地收购整治和土地供应的全过程。
土地储备行业经营风险分析报告
【最新资料,WOR文档,可编辑修改】目录第一章土地储备业市场供需分析及预测 (5)第一节土地储备业在国民经济中地位变化 (5)一、行业产业链分析 (5)二、行业主要特征 (5)第二节土地储备业供给分析及预测 (10)一、供给总量及速率分析 (10)二、供给方式和结构变化 (11)三、2008〜2010年土地供给预测 (12)第三节土地储备业需求分析及预测 (14)一、需求总量及速率分析 (14)二、需求结构变化分析 (15)三、2008〜2010年土地需求预测 (15)第四节供需平衡及价格分析 (16)第二章房地产业分析 (18)第一节房地产业供求情况分析 (18)一、行业供给状况分析 (18)二、商品房需求及销售情况 (19)第二节房地产业状况 (20)一、房地产景气状况 (20)二、房地产价格状况 (21)第三节房地产业资金来源 (22)第三章各地土地储备分析 (22)第一节全国土地购置区域情况 (22)第二节北京土地储备业发展分析及预测 (25)一、北京土地储备的规模及变化 (25)二、2007年北京土地成交情况 (25)三、北京土地市场展望 (28)第三节上海土地储备业发展分析及预测 (29)一、上海土地储备的规模及变化 (29)二、2007年上海土地成交情况 (29)三、上海土地市场展望 (30)第四节广州土地储备业发展分析及预测 (32)一、广州土地储备的规模及变化 (32)二、2007年广州土地成交情况 (32)三、广州土地市场展望 (33)第五节大连土地储备业发展分析及预测 (35)一、大连土地储备的规模及变化 (35)二、2007年大连土地市场运行情况 (35)三、大连土地市场展望 (37)第六节成都土地储备业发展分析及预测 (39)一、成都土地储备的规模及变化 (39)二、2007年成都土地市场运行情况 (39)三、成都土地市场展望 (40)第七节西安土地储备业发展分析及预测 (41)一、西安土地储备规模及变化 (41)二、2007年西安土地市场运行情况 (41)三、西安土地市场展望 (42)第四章土地储备机构分析 (44)第一节行业企业特征分析 (44)一、资金需求及使用特征 (44)二、土地储备机构风险特征 (45)第二节杭州土地储备机构特征分析 (47)一、杭州土地储备机构的特征 (47)二、杭州土地储备运作模式的问题 (48)第三节上海土地储备机构特征分析 (49)第四节武汉土地储备机构特征分析 (50)一、土地储备机构的特征 (50)二、武汉土地储备模式运行存在的问题 (51)第五章行业授信风险分析及提示 (51)第一节环境风险分析及提示 (51)一、宏观经济对土地储备影响分析及风险提示 (51)二、金融政策对土地储备影响分析及风险提示 (52)第二节房地产业风险分析及提示 (53)一、宏观调控对房地产市场影响 (53)二、房地产业所面临的风险 (54)第三节土地储备业风险分析及提示 (55)一、市场供需风险提示 (55)二、土地储备机构风险提示 (55)第六章土地储备业信贷建议 (56)表1 2007年房地产企业(单位)购置土地面积表 (14)表2 2001~2007年土地交易价格指数 (16)表3 1997~2007年全国房地产开发企业(单位)土地开发及购置 (18)表4 2007年房屋销售价格指数 (21)表5 2007年房屋销售价格指数 (22)表6 1997~2007年全国房地产开发企业(单位)土地开发及购置 (23)表7 2006年与2007年北京土地成交对比表 (26)表8 2006年与2007年北京居住用地土地成交对比表 (26)表9 北京2007年已完成出让地块区域分布表 (26)表10 2006~2007年琶洲、珠江新城商务用地成交表 (33)表11 2007年大连土地成交表 (35)表12 2007年西安土地成交表 (42)图1 1998~2007全国土地购置面积趋势图 (9)图2 2007年全国土地资源结构图 (10)图3 2004~2007全国土地出让面积及增速 (10)图4 2004~2007全国招拍挂成交土地面积及增速 (11)图5 2004~2007全国招牌挂土地占出让土地比例 (11)图6 1998~2007全国购置土地面积总量及增速图 (14)图7 2004~2007年完成开发土地及所占土地购置比例图 (15)图8 2001~2007年重要价格指数对比图(上年价格=100) (16)图9 2001~2007年各类土地价格指数对比图(上年价格=100) (16)图10 2001~2007年不同住宅用地价格指数对比图(上年价格=100) (17)图11 2003~2007年房地产业施工面积趋势图 (18)图12 2003~2007年房地产业新开工面积趋势图 (19)图13 2007年房地产业综合景气指数 (20)图14 2004~2007年上海市经营性用地供应量走势 (29)图15 2007年上海市各区经营性土地成交比例 (30)图16 2007年上海市各区经营性土地成交比较图 (30)图17 2007年广州市出让土地性质分布 (32)图18 2007年广州市出让土地区域分布 (32)图19 2007年大连市土地供应计划区域分布 (35)第一章土地储备业市场供需分析及预测第一节土地储备业在国民经济中地位变化一、行业产业链分析土地储备是一种简略的提法,它的完整概念应是土地规划、土地整理、土地收购整治和土地供应的全过程。
土地储备行业风险分析报告
1998~2007全国购置土地面积总量及增速图
从图中可以看到,在2001年前,土地市场化程度不很高的情况下,房地产开发企业购置土地较少。在2002年土地实施招标拍卖的形式后,房地产开发企业在购置土地面积上有了很大的提高。在随后的5年间,房地产企业每年购置土地的数量相对保持稳定,每年购置土地的面积都稳定在3亿平方米以上。而在2007年,土地购置面积更是达到了创纪录的40609.18万平方米,这个数字是1998年全国房地产企业购置土地数量的4倍。由此可以看到,在过去的10年间,土地需求量有了大幅上升。
五、土地交易价格
我国土地一直存在供求矛盾,有效供给远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随着土地市场的市场化进程不断加深,供求矛盾表现得更加明显,直接反映在土地市场上就是土地价格的上涨。
2001~2007年土地交易价格指数
指标
2007
2006
2005
2004
2003
2002
2001
土地交易价格指数
112.3
105.8
六、房地产业分析
土地是房地产开发的命脉,是房地产企业的生存之本。而房地产企业是土地市场上最大的需求者。2004年后,土地市场化步伐加快,宏观调控对房地产企业的实力提出了更高要求,没有资金、没有开发经验、靠关系拿“一手地”的开发商逐渐淡出市场;而那些有实力、有竞争力的企业及各大上市公司、外资巨头成为各地土地争夺的有力竞争者。研究表明,我国目前有房地产企业近6万家,其中内资企业占到了90%以上。而真正有市场影响力的房地产企业并不多,整个行业的集中度较高。房地产百强在成长性、抗风险性、资本盈利能力、企业战略布局等诸多方面都具有非常强的优势。整个房地产行业虽然受国家土地政策和宏观调控的影响较大,但整体发展形势良好。
土地储备管理风险及控制研究
睿
陈锡 彤
一
、
问题的提 出
地 资源 ,容 易 造 成 交易 的混 乱 ,从 而 使 土地 储 备 中 心 起 不 到 土 地 调 控 管 理 作 用 。从 土地 储 备 的 “ 时”
土 地 既 是 农 垦 的核 心 资 产 ,又 是 可 以进 一 步 开 发 的 宝贵 资 源 ,尤其 对 于 具有 自身特 殊 性 的广 西 农 垦 。 国 家 十 一 五 规 划 纲 要 和 西 部 大 开 发 “ 十一 五”规 划 中都 提 到广西北 部 湾经济 区发展 规 划 ,并 在 规 划 中 明确 指 出 :“ 北 部 湾 经 济 区地 处 我
地 单位 存 在 明显 的信 息 不对 称 ,如 不 熟 悉原 有 的建
筑被 抵 押 、查 封及 存 在 复杂 的历 史遗 留 问题 ,或 由
于 对 土地 地质 地 理 信息 的不 了解 而增 加 后 期 的土地
般 来说 ,进 入 库存 阶段 的储 备 土地 , 由于 没
有及 时运 作盘 活及 推 向市场 交易 而 引起 一系 列风 险 , 其 中土地 积压 风 险是 整个 储备 管 理 实施 过 程 中最 大
开 发成 本 。 以上这 些 不 利于 原 用地 单 位 的信 息 都极 可 能被 隐 瞒 ,导 致 土地 收 购面 临 各 种潜 在 风 险 。在
的风险源 。从土地储备的 “ 量 ”来看,既不能盲 目 追求储备数量的最大化 ,也不能忽视和弱化土地储
备 量 。储 备 量 过大 ,超 过 自身 总体 用地 的需 要 ,将 造 成 土地 大 量 闲置 及 资 金运 转 活力 不 足 ,最 终导 致 土地 和 资 金 的双 重积 压 ;储 备量 过 小 则不 能 满足 自 身 的需 求 ,需 求方 将 会在 储 备 中心 的外部 来 找寻 土
2024年土地储备市场调研报告
土地储备市场调研报告背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土地资源的储备和规划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环节。
土地储备市场作为一种有效管理和配置土地资源的方式,日益受到各级政府和企事业单位的重视。
本报告将对土地储备市场进行调研,并分析其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了多种方法,包括文献资料收集、访谈和实地调研等。
通过对多个城市的土地储备市场进行深入了解,收集相关数据和信息,并结合专家的意见和建议,对土地储备市场进行全面分析。
调研结果市场规模土地储备市场的规模较大,涉及到许多行业和领域。
据调研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我国土地储备市场总规模达到XX亿元,年增长率约为XX%。
市场主体土地储备市场的主体包括政府、企事业单位和个人等。
政府是土地储备市场的主导者和管理者,负责土地资源的储备和规划。
企事业单位和个人则是土地储备市场的参与者,通过购买土地储备资源来满足自身发展需求。
市场现状目前,土地储备市场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市场竞争不充分,导致部分土地资源长期闲置。
其次,土地储备价格波动较大,给市场参与者带来一定的风险。
再次,土地储备市场缺乏统一的管理和监管机制,导致市场秩序不规范。
问题分析土地储备市场存在一些问题的原因主要包括:一是土地储备政策制度不完善,缺乏明确的政策导向;二是市场竞争程度不够,形成市场垄断;三是监管不到位,导致市场乱象丛生。
对策建议针对土地储备市场存在的问题,本报告提出以下对策建议:一是加强土地储备市场的政策引导和监管力度,完善相关政策法规;二是促进市场竞争,加强市场准入管理和监管;三是加强市场信息的透明度,提高市场的公平性和公正性。
结论土地储备市场是城市规划和发展的重要环节,通过对土地储备市场的调研和分析,可以更好地推动城市发展,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
通过加强政策引导和监管,促进市场竞争,完善市场机制,可以进一步优化土地储备市场,推动城市建设和发展的可持续性。
关于某县土地储备工作的调研报告
关于某县土地储藏工作的调研报告关于某县土地储藏工作的调研报告土地储藏制度作为土地经济学的一个学科范畴,实施几年来,在标准调控土地市场,优化土地资源配置,实现土地收益的最大化等方面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但目前许多地方在其运作机制中,仍存在着一些不容无视的问题。
经过调研并结合实际工作,就xx县土地收购储藏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作以下粗浅的分析。
一、我县土地储藏工作现状xx县土地储藏工作起步于xx年,根本上属于一种被动式的启动模式。
运作之初,设立了xx县土地储藏中心,挂靠县国土局办公。
其工作职责是:受县政府委托,代表政府实施土地收购、储藏和出让的工作。
土地收购储藏的任务是将需盘活的土地收回、收购、置换及统征后予以储存,并通过前期开发利用和受政府委托出让等形式,盘活存量土地资产,有效地配置土地资源。
为标准业务开展,制定了《xx县土地储藏实施方法》,明确了收购储藏的土地范围,即:城镇规划控制区范围内的无主地;县政府统征的土地;土地使用期限已满,依法收回的土地;依法收回的荒芜、闲置的国有土地;依法没收的土地;因单位搬迁、解散、撤销、破产、产业结构调整或其它原因调整出的原划拨的国有土地;以出让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后无力继续开发而又不具备转让条件的土地;因实施城镇规划和土地整理,县政府指令收购、收回的土地;土地使用权人申请县土地储藏中心收购的土地;其它需要储藏的国有土地。
储藏中心资金运作受县财政部门和审计部门的指导和监督,实施土地储藏的资本,由县财政拨款或向金融系统进行融资。
运作几年来,在县委、县政府以及相关部门的通力合作下,土地储藏工作较起步之初有了相当大的起色,土地使用权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工作也搞的有声有色,槌起槌落声是此起彼伏,一浪高过一浪,国土收益连创新高,财政收入大步攀升,金XX年至XX年,就完成储藏出让土地xxx亩,成交价款xxx亿元,实现政府收益xxx亿元。
显示了一个新生事物诞生后的勃勃生机。
二、我县土地储藏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应该看到,就xx县级土地储藏工作的总体态势而言,在其运作过程中,也还存在诸多问题。
关于我市县级土地储备机制的调研报告_调研报告完整篇.doc
关于我市县级土地储备机制的调研报告_调研报告在与国有土地市场的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从而对国有土地市场形成巨大的冲击,这显然不利于城市经营土地市场的健康和有序发展。
其五,就是工作人员的素质和管理问题,鉴于政府及土地管理部门对其缺乏严格健全的监督机制,玩忽职守、滥用职权、违法违纪者大有人在。
主要表现在:①在目前土地收购储备的实际运作中,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已成为其主要目的。
正是基于上述原因,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在实施土地收购储备时,往往简化土地报批程序,把本应该办理农用地转用或征用等报批手续的土地,却草率地以一纸收购合同就替代了,违规操作现象多有发生,这于土地储备“规范调控土地市场、保护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初衷是相背离的;②对于土地使用权符合收回、收购条件,土地使用权人未申请进行土地储备,而擅自转让土地使用权及地上建筑物、附属物的,根据各地《土地储备实施办法》的相关规定,应按非法转让土地使用权论处,国土资源管理部门不得为其办理审批和登记手续。
但在实际工作中,却时常有一些工作人员为了自己的一点私利,置国家法律法规于不顾,为这些违法行为当事人大开方便之门,绿灯放行,严重地干拢了土地收购储备工作的正常运行;③主要是土地储备工作者全局意识不足,服务意识差。
工作人员行政化管理意识浓,而服务市场的意识差,与土地储备服务于市场、服务于经济的宗旨不协调,存在工作效率低、不及时学习,观念和业务水平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步伐等现象,成为制约土地储备工作的一大因素。
其六,是政府及土地管理部门在经营土地收购、储备、出让等一系列过程中,缺位现象比较严重,营造的用地环境太差。
实施土地收购、储备并进行公开出让的目的,原本是要通过土地市场的调控作用,搞好用地服务,将需盘活的存量土地激活,使其朝着合理的用地方向流动,以实现其利用效益的最大化。
但在我省的许多地方,出于片面追求经济效益的目的,一些政府及土地管理部门在运作土地收购、储备、出让的过程中,往往把自己的职责仅仅定位于一个”中间批发商”的角色,利用权力优势,想方设法地把土地低价收购进来,再想方设法地把它高价卖出去,从而赚其差价,获其利益了事。
土地储备业务专项调研报告
土地储备业务专项调研报告土地储备业务专项调研报告一、背景介绍土地储备业务是指企业或政府机构通过购买土地或者进行土地储备,以备后续用于开发建设或者投资运营等目的的一项业务。
在当前快速城市化的背景下,土地资源的紧缺与城市发展的需求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土地储备业务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
二、市场规模及发展情况近年来,我国土地储备业务规模不断扩大。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20年全国土地储备面积达到了30.8万公顷,同比增长了5.1%。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土地储备业务将继续保持较快发展。
三、土地储备的重要性土地储备在城市化进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首先,土地储备可以满足城市发展的需要,支持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其次,土地储备可以平衡土地供需关系,避免因土地供应不足而导致的地价上涨和房价过高。
此外,土地储备还可以提高土地集约利用,优化土地资源配置。
四、土地储备业务的挑战与问题在土地储备业务的过程中,存在一些挑战与问题。
首先,土地储备成本高企,增加了企业的资金压力。
其次,土地储备可以导致土地资源浪费,需要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法规来加强土地保护与管理。
另外,土地储备还需要与城市规划相衔接,避免土地闲置和浪费。
五、推动土地储备业务发展的建议为推动土地储备业务的持续发展,应采取以下措施。
首先,加强土地供应管理,做好土地信息公开工作,提高土地市场透明度。
其次,推动土地流转市场的发展,鼓励土地集约利用和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
另外,加大对土地储备业务的政策支持和金融支持力度,降低企业的资金成本。
六、总结土地储备业务是城市化进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对于城市发展和经济增长具有重要意义。
在推动土地储备业务发展的同时,也需要关注土地保护和管理,确保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
通过各方共同努力,可以进一步提高土地储备业务的规范化和效率,推动城市化进程的可持续发展。
关于县土地储备工作的调研报告
关于县土地储备工作的调研报告【调研报告】一、调研背景和目的土地资源作为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对于县域经济的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县土地储备工作成为当前需要关注的问题。
本次调研旨在了解和分析县土地储备工作的现状、问题和挑战,为相关决策提供参考。
二、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了问卷调查、访谈和实地考察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三、调研结果1.现状调研结果显示,大部分县在土地储备工作上并未形成明确制度。
土地使用权出让的主体多是县政府,缺乏市场化的竞争和拍卖机制。
土地储备规划主要以经济发展为导向,对于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保护不够,导致部分农民因迁地等问题无法顺利安置。
另外,部分县土地储备工作中缺乏透明度,存在信息不对称和权力滥用的问题。
2.问题调研发现,县土地储备工作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土地储备规划不科学,缺乏前瞻性和整体性,导致土地资源无法有效利用;二是土地征收补偿不公平,缺乏科学和公正的补偿标准,导致农民的权益受损;三是土地使用权出让过程中存在非法集资和腐败问题,损害了政府形象和社会公信力;四是土地储备信息公开程度不高,缺乏监督和约束机制,容易滋生腐败行为。
3.挑战本次调研发现,县土地储备工作面临以下挑战:一是土地资源有限,如何高效利用土地资源成为重要问题;二是对土地使用权出让参与者的专业素质要求较高,缺乏专业人才和相关经验;三是土地储备工作与农民利益的平衡问题,如何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保护好农民利益;四是土地储备工作中存在的腐败问题,如何加强监管,提高透明度和公正性。
四、建议鉴于上述问题和挑战,本报告提出以下建议:1.科学规划土地储备:加强土地储备规划,增加前瞻性和整体性,在确保经济发展的同时充分保护农民权益。
2.完善政策法规:加强土地储备的法制化建设,制定科学合理的土地征收补偿标准,确保农民的利益得到保障。
3.提高透明度和公正性:加强土地储备信息公开,提高社会监督力度,防止腐败行为的发生。
4.增加专业人才培养:加大对土地储备工作人员的培训力度,提高其专业素质和经验,提高土地储备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储备土地管护问题研究报告
储备土地管护问题研究报告一、引言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土地资源日益紧张,储备土地的有效管护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储备土地作为城市发展的重要资源,其合理利用与管护对于保障城市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然而,在实际管理过程中,储备土地普遍存在管护不到位、利用效率低下等问题。
为此,本研究聚焦储备土地管护问题,旨在探讨有效提升储备土地管护水平的策略与措施。
本研究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储备土地管护问题关系到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是落实国家土地政策、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关键环节。
其次,提升储备土地管护水平有助于优化城市空间布局,提高城市土地使用效益。
再次,储备土地管护问题直接影响到城市生态环境和居民生活质量。
基于此,本研究提出以下研究问题:如何提高储备土地的管护水平?为解决这一问题,本研究假设通过完善管理体制、加强监管、提高利用效率等途径,能够有效提升储备土地的管护水平。
研究范围限定在我国城市储备土地管护领域,以期为相关政策制定与实施提供参考。
研究报告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首先,分析储备土地管护的现状与问题;其次,探讨储备土地管护的国际经验与启示;然后,提出针对性的政策建议;最后,总结研究结论,为我国储备土地管护工作提供借鉴。
本报告将力求客观、全面地呈现研究过程与结果,以期为我国储备土地管护问题的解决贡献力量。
二、文献综述国内外学者在储备土地管护领域已进行了大量研究,形成了丰富的理论框架与实证成果。
在理论框架方面,土地经济学、土地管理学和生态学等多学科理论被广泛应用于储备土地管护研究。
研究表明,土地市场、政策制度、监管机制等是影响储备土地管护的关键因素。
主要研究发现包括:一是土地储备制度对储备土地管护具有重要作用,合理的土地储备制度能提高土地利用率,降低管护成本;二是政府监管在储备土地管护中具有重要地位,加强监管能减少土地闲置与浪费;三是土地整治与生态保护在储备土地管护中日益受到重视,有助于提升土地质量和生态效益。
储备土地安全隐患排查(3篇)
第1篇一、前言储备土地是指政府为了公共利益、城市规划和土地整治需要,暂时不进行土地出让的土地。
储备土地的安全隐患排查对于确保土地资源合理利用、保障公共利益具有重要意义。
本报告旨在对储备土地安全隐患进行排查,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整改措施。
二、储备土地安全隐患排查的范围和内容1. 范围:本次排查范围包括全市范围内的储备土地,共计XX平方公里。
2. 内容: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土地权属情况:核实土地权属证书、土地登记信息,确认土地权属是否清晰、合法。
(2)土地利用现状:了解土地用途、使用年限、土地利用率等情况。
(3)土地规划情况:核实土地规划审批手续,确认土地是否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4)土地整治情况:了解土地整治项目实施情况,确认土地整治效果。
(5)土地权属纠纷:排查土地权属纠纷,了解纠纷原因和解决情况。
(6)土地安全隐患:排查土地安全隐患,包括地质灾害、生态环境、基础设施等方面。
三、储备土地安全隐患排查结果1. 土地权属情况:经排查,储备土地权属清晰、合法,不存在权属纠纷。
2. 土地利用现状:储备土地主要用于城市基础设施、公共设施、绿地等公益事业用地,土地利用效率较高。
3. 土地规划情况:储备土地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审批手续齐全。
4. 土地整治情况:储备土地整治项目已按计划实施,整治效果良好。
5. 土地权属纠纷:未发现土地权属纠纷。
6. 土地安全隐患排查结果:(1)地质灾害:排查发现,储备土地存在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隐患。
针对此问题,已制定防治措施,并加强对地质灾害的监测和预警。
(2)生态环境:储备土地存在一定程度的水土流失、植被破坏等问题。
针对此问题,已制定生态恢复方案,并加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
(3)基础设施:储备土地基础设施配套不完善,部分路段存在安全隐患。
针对此问题,已制定整改方案,并加大基础设施投入。
四、储备土地安全隐患整改措施1. 加强地质灾害防治:针对储备土地存在的地质灾害隐患,制定防治措施,包括设置警示标志、加强监测预警、制定应急预案等。
最新土地储备工作调研报告
最新土地储备工作调研报告土地储备工作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和背景近年来,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成为了一个重要的问题。
为了更好地了解土地储备工作的最新情况,本次调研旨在通过实地考察和访谈等方式,深入了解土地储备工作的最新进展和面临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以推动土地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
二、调研方法和内容1. 调研方法(1)实地考察:深入各地,实地考察土地储备项目,了解项目进展情况和存在的问题。
(2)访谈:与相关领导、专家学者和从业人员进行访谈,了解他们对土地储备工作的看法和建议。
2. 调研内容(1)土地储备政策:了解各地土地储备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情况,包括土地储备的政策目标、法规法规范、政策落地情况等。
(2)土地储备项目:考察各地的土地储备项目,包括项目规划、建设进展、资金投入等。
(3)土地储备管理:了解土地储备工作的管理机构、操作流程、技术手段等,以及面临的问题和解决方案。
三、调研结果与分析1. 土地储备政策各地土地储备政策的制定和实施程度不一,部分地区在政策目标和落地措施上有所欠缺。
尤其是在土地储备项目的可持续发展方面,政策需要进一步完善。
2. 土地储备项目土地储备项目的规划和建设存在一定程度的不合理性和滞后性。
部分项目规划过于集中,缺乏灵活性和多样性,应加强项目的市场调查和需求分析。
另外,资金投入方面也需要更多关注,以确保项目的顺利进行。
3. 土地储备管理土地储备管理方面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管理机构的职责不明确,导致信息共享和沟通不畅。
此外,操作流程和技术手段也需要进一步优化,以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四、调研建议1. 完善土地储备政策各地应进一步完善土地储备政策,明确政策目标和落地措施。
特别是在可持续发展方面,需要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措施。
2. 提高土地储备项目的规划和建设水平土地储备项目应注重多样性和市场需求,加强规划和建设的科学性和灵活性。
此外,应确保项目的资金投入,避免项目滞后或停工。
3. 改善土地储备管理机制加强土地储备管理机构的功能定义和职责划分,实现信息共享和沟通的畅通。
XX年我国土地储备行业风险分析报告
一、宏观经济风险1.1经济周期波动:我国宏观经济波动可能导致土地储备市场需求的波动,影响土地储备企业盈利能力。
1.2货币政策调控:货币政策的调控力度可能影响土地储备行业的融资成本和信贷政策,进而影响企业发展和投资意愿。
二、政策风险2.1土地供应政策:我国土地供应政策的变动可能直接影响土地储备行业的土地储备规模和成本。
2.2土地征收政策:土地征收政策的调整可能导致土地储备企业拿地成本的变动,进而影响企业盈利能力。
2.3土地利用政策:政策对土地利用性质的调整可能限制土地储备的开发和使用,影响土地储备企业的发展。
三、市场风险3.1地产市场周期波动:地产市场周期的波动可能导致土地储备行业的土地出让价格和销售周期的波动,进而影响企业收益。
3.2土地竞拍行为风险:土地储备企业参与土地竞拍可能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竞拍失败可能导致企业面临资金压力。
3.3土地储备规模控制:土地储备规模的控制可能造成土地供给不足或过剩,进而影响土地储备企业的发展。
四、法律风险4.1土地征收合规风险:土地储备企业在土地征收过程中可能面临合规风险,如征收程序是否符合法律要求等。
4.2土地用途变更合规风险:土地储备企业在土地用途变更时可能面临合规风险,如是否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
4.3土地产权保护风险:土地储备企业可能面临土地产权受侵害的风险,如土地被征收或违法占用等。
五、技术风险5.1土地储备管理系统风险:土地储备企业的土地储备管理系统可能面临信息安全、系统故障等风险,可能影响企业的运营效率。
5.2土地评估技术风险:土地评估技术的不准确性可能导致土地储备企业在土地购买或出售过程中产生损失。
六、自然环境风险6.1地质灾害风险:土地储备企业在土地开发过程中可能面临地质灾害的风险,如地震、滑坡等。
6.2气候变化风险:气候变化可能影响土地储备的可利用性,如洪涝、干旱等极端气候事件。
6.3环境污染风险:土地储备企业在土地开发过程中可能导致环境污染问题,如土壤污染、水体污染等。
土地储备行业风险分析报告
土地储备行业风险分析报告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最新资料,WORD文档,可编辑修改】一、行业产业链分析土地储备是一种简略的提法,它的完整概念应是土地规划、土地整理、土地收购整治和土地供应的全过程。
土地整理是指在一定的地域空间内,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计划的要求,采用一定的措施和手段,调整土地利用关系,改善土地利用结构。
土地收购整治是指通过征用或收回闲置土地、拆迁平整、归并整理以及土地置换来调整不合理配置用地。
土地供应是根据社会经济发展、城市规划和供地计划通过土地招标拍卖出让方式供应给不同的需求者。
完整的土地储备产业链应当包括这四个环节,而各个环节又会涉及到不同的机构和组织。
目前,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土地储备制度形成了土地储备管理委员会和土地储备机构两级管理的运行机制。
二、行业主要特征(一)土地储备与宏观调控中国实行城市土地国家所有、土地用途管制、农地转用、建设用地统一供应制度,这使得政府可以通过调节土地供应总量、安排不同的土地用途来抑制或鼓励市场需求,有效地引导投资的方向和水平,实现调控经济运行的目标。
因此,运用土地政策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具有可行性和有效性。
正确运用土地政策参与宏观调控,对制止部分行业盲目投资和低水平扩张产生了釜底抽薪的效应,是国家宏观调控凸显成效的关键因素所在。
而把握土地供应和适度放贷这两个方面,就会在宏观调控中起到很好的作用。
(二)土地供应的垄断性和出让方式的不完全竞争性按照我国宪法和土地管理法的相关规定,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出让以及集体土地所有权的征收征用,都只能由政府进行。
土地储备制度下,土地储备机构具体执行土地所有者职能,通过将许多闲置的、分散的土地集中起来,直接进行储备或者经过开发后进入储备,同新征用地一起纳入土地储备体系,然后由城市政府按计划出让和出租土地的方式,实现了政府对土地一级市场的垄断。
储备地安全隐患排查报告(3篇)
第1篇一、前言为了加强储备地安全管理,确保储备物资的安全,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和《储备地安全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我单位对储备地进行了一次全面的安全隐患排查。
现将排查情况报告如下:二、排查范围及内容1. 排查范围:本次排查范围包括储备地内的所有设施、设备、仓库、库房、堆场、场地等。
2. 排查内容:(1)储备地内设施设备的安全状况;(2)储备地内仓库、库房、堆场、场地的安全状况;(3)储备地内消防安全设施、器材的配备及完好情况;(4)储备地内电气线路、变压器、配电箱等电气设备的安全状况;(5)储备地内消防通道、应急疏散通道的畅通情况;(6)储备地内防雷、防静电设施的安全状况;(7)储备地内环境保护、职业卫生等方面的安全状况;(8)储备地内工作人员的安全培训及安全意识。
三、排查结果1. 设施设备安全状况:储备地内设施设备基本完好,部分设备存在老化现象,需及时进行维修或更换。
2. 仓库、库房、堆场、场地安全状况:储备地内仓库、库房、堆场、场地布局合理,但部分区域存在地面不平、积水现象,需进行整改。
3. 消防安全设施、器材配备及完好情况:储备地内消防设施、器材配备齐全,但部分设施存在老化、损坏现象,需及时进行维修或更换。
4. 电气线路、变压器、配电箱等电气设备安全状况:储备地内电气线路敷设规范,但部分电气设备存在老化现象,需及时进行更换。
5. 消防通道、应急疏散通道畅通情况:储备地内消防通道、应急疏散通道畅通,但部分区域存在障碍物,需及时清理。
6. 防雷、防静电设施安全状况:储备地内防雷、防静电设施基本完好,但部分设施存在损坏现象,需及时进行维修或更换。
7. 环境保护、职业卫生安全状况:储备地内环境保护、职业卫生措施到位,但部分区域存在扬尘、噪音等问题,需加强管理。
8. 工作人员安全培训及安全意识:储备地内工作人员安全培训基本到位,但部分工作人员安全意识薄弱,需加强安全教育。
我国土地储备行业风险调研报告
我国土地储备行业风险调研报告一、行业产业链分析土地储备是一种简略的提法,它的完整概念应是土地规划、土地整理、土地收购整治和土地供应的全过程。
土地整理是指在一定的地域空间内,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打算的要求,采纳一定的措施和手段,调整土地利用关系,改善土地利用结构。
土地收购整治是指通过征用或收回闲置土地、拆迁平坦、归并整理以及土地置换来调整不合理配置用地。
土地供应是依照社会经济进展、都市规划和供地打算通过土地招标拍卖出让方式供应给不同的需求者。
完整的土地储备产业链应当包括这四个环节,而各个环节又会涉及到不同的机构和组织。
目前,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土地储备制度形成了土地储备治理委员会和土地储备机构两级治理的运行机制。
二、行业要紧特点〔一〕土地储备与宏观调控中国实行都市土地国家所有、土地用途管制、农地转用、建设用地统一供应制度,这使得政府能够通过调剂土地供应总量、安排不同的土地用途来抑制或鼓舞市场需求,有效地引导投资的方向和水平,实现调控经济运行的目标。
因此,运用土地政策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具有可行性和有效性。
正确运用土地政策参与宏观调控,对禁止部分行业盲目投资和低水平扩张产生了釜底抽薪的效应,是国家宏观调控凸显成效的关键因素所在。
而把握土地供应和适度放贷这两个方面,就会在宏观调控中起到专门好的作用。
〔二〕土地供应的垄断性和出让方式的不完全竞争性按照我国宪法和土地治理法的相关规定,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出让以及集体土地所有权的征收征用,都只能由政府进行。
土地储备制度下,土地储备机构具体执行土地所有者职能,通过将许多闲置的、分散的土地集中起来,直截了当进行储备或者通过开发后进入储备,同新征用地一起纳入土地储备体系,然后由都市政府按打算出让和出租土地的方式,实现了政府对土地一级市场的垄断。
此外,我国的土地出让存在着不完全竞争。
我国土地出让存在协议、招标、拍卖等方式。
尽管在土地储备制度框架下,土地储备出让市场具有较高的竞争性,土地产权流转市场化程度较高,市场化程度较高的招标、拍卖出让方式将逐步取代协议出让方式而占据主导地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一、行业产业链分析土地储备是一种简略的提法,它的完整概念应是土地规划、土地整理、土地收购整治和土地供应的全过程。
土地整理是指在一定的地域空间,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计划的要求,采用一定的措施和手段,调整土地利用关系,改善土地利用结构。
土地收购整治是指通过征用或收回闲置土地、拆迁平整、归并整理以及土地置换来调整不合理配置用地。
土地供应是根据社会经济发展、城市规划和供地计划通过土地招标拍卖出让方式供应给不同的需求者。
完整的土地储备产业链应当包括这四个环节,而各个环节又会涉及到不同的机构和组织。
目前,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土地储备制度形成了土地储备管理委员会和土地储备机构两级管理的运行机制。
二、行业主要特征(一)土地储备与宏观调控中国实行城市土地国家所有、土地用途管制、农地转用、建设用地统一供应制度,这使得政府可以通过调节土地供应总量、安排不同的土地用途来抑制或鼓励市场需求,有效地引导投资的方向和水平,实现调控经济运行的目标。
因此,运用土地政策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具有可行性和有效性。
正确运用土地政策参与宏观调控,对制止部分行业盲目投资和低水平扩产生了釜底抽薪的效应,是国家宏观调控凸显成效的关键因素所在。
而把握土地供应和适度放贷这两个方面,就会在宏观调控中起到很好的作用。
(二)土地供应的垄断性和出让方式的不完全竞争性按照我国宪法和土地管理法的相关规定,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出让以及集体土地所有权的征收征用,都只能由政府进行。
土地储备制度下,土地储备机构具体执行土地所有者职能,通过将许多闲置的、分散的土地集中起来,直接进行储备或者经过开发后进入储备,同新征用地一起纳入土地储备体系,然后由城市政府按计划出让和出租土地的方式,实现了政府对土地一级市场的垄断。
此外,我国的土地出让存在着不完全竞争。
我国土地出让存在协议、招标、拍卖等方式。
虽然在土地储备制度框架下,土地储备出让市场具有较高的竞争性,土地产权流转市场化程度较高,市场化程度较高的招标、拍卖出让方式将逐渐取代协议出让方式而占据主导地位。
但是,由于土地是重要的生产和生活资源,公共事业用地由于具有特殊性而不可能采用市场方式供应,而采用政策优惠价供应;而且根据我国《土地法》的规定,符合相关条件的土地可以采用划拨的行政手段供应。
土地出让和土地划拨双轨制的同时存在,使得储备土地的出让方式呈现出不完全竞争性。
(三)土地储备的区位性土地价值来自其区域位置,即坐落的位置、周边条件和环境。
不同的区位,形成不同的土地价值。
影响土地区位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主要有交通条件、就业机会和条件、教育设施、医疗设施、商业设施、文体娱乐设施、景观等。
城市居民的生活离不开这些设施,因此,这些设施、条件越便利,越优越,其区位价值就越高,即土地价值越高。
由于城市发展的历史原因,交通、就业、教育、商业、文体娱乐等设施往往集中在城市的中心地区。
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市面积不断扩大,而以上城市配套设施并不能跟上城市规模发展的速度,往往是滞后的或长时间滞后的,因此,城市中心地区的便利条件就更加可贵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个人收入的增加,城市化的发展和城市规模、人口的扩大,区位好的土地价值必然增高。
由此,不难理解,为什么土地价格在不断增高、位于城市中心地区的二手房会不断增值、开发商的利润会随土地升值而不断增涨。
土地的区位性也直接决定了土地的供求关系和交易中的价格。
(四)土地储备机构的特殊性城市土地储备机构主要通过政府信用担保或土地抵押等形式获得银行信贷资金,以政府制定的统一补偿价格或者协商价格从原土地使用者手中进行土地收购,支付土地回收补偿费,收购储备地块;在处理房屋拆迁、土地整理、储备土地的管理等环节上向土地开发施工单位支付土地开发成本,然后向政府申请出让地块;土地出让后,财政部门对土地储备成本进行审核,土地储备机构收回审核后成本同时获得少量土地基金,巨额的级差收益上交财政。
(五)土地储备受国家政策影响强与其它行业不同,土地储备对市场变化的敏感性较低,而受国家政策影响较大。
2004年至2007年,政府对土地市场的规程度不断加深,对土地宏观调控的力度不断加强。
土地的使用更加合理,土地资源的配置更加有效率。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1998~2007全国土地购置面积趋势图国家的土地政策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我国土地市场的交易,上图为房地产企业从1998年至2007年每年购置土地面积图。
从图中可以看到,国家政策对土地市场的影响效度。
1998年至2004年,全国房地产企业购置土地面积每年都保持着高速增长,1998年,全国房地产企业购置土地面积还只是10109.3万平方米,到了2003年,这个数字达到了35696.5万平方米。
而2004年后,受到国家政策的影响,房地产企业购置土地的面积开始保持稳定,在2004年至2006年的三年间,购置土地的面积呈现出了负增长。
尽管在2007年,全国房地产企业购置土地的数量有所回升,但11%的增长率仍然低于1997年至2004年间任何年度的增长率。
三、供给总量及速率分析从土地供给方面来看,2004年之后,尽管国家对土地的控制更加严格,但是土地供应量在保持稳定的基础上略有上升。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2004~2007全国土地出让面积及增速2004年,全国共出让土地面积17.87万公顷;受2004年政策的影响,2005年全国共出让土地面积略有下降,为16.32万公顷;2006年,随着房地产市场的持续火爆,各房地产企业迅速开始了在全国围布局,土地出让的数量有了很大提高,土地市场的供给量也有所增加,全年共出让土地面积23.25万公顷,增幅为42.5%;而到了2007年,随着多个文件的出台,土地的供应量也没有重现2006年大幅增长的趋势,全年土地实际供应量22.65万公顷总量与2006年基本持平。
从近三年的批准新增建筑用地来看,也表现出同出让土地面积相似的变化特点。
2005年,全国审批建设用地34.68万公顷;而在2006年,批准新增建筑用地有了大幅的上涨,达到40.43万公顷。
进入2007年,审批建设用地逐渐回落,保持在30多万公顷。
四、需求总量及速率分析土地需求一般是指企业或个人在各种可能价格下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土地数量,土地需求主要分为商业、工业、居住等土地需求类型。
市场土地需求的最大主体就是房地产开发企业,土地经过他们的开发才能真正发挥商业、住宅或工业的功能。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1998~2007全国购置土地面积总量及增速图从图中可以看到,在2001年前,土地市场化程度不很高的情况下,房地产开发企业购置土地较少。
在2002年土地实施招标拍卖的形式后,房地产开发企业在购置土地面积上有了很大的提高。
在随后的5年间,房地产企业每年购置土地的数量相对保持稳定,每年购置土地的面积都稳定在3亿平方米以上。
而在2007年,土地购置面积更是达到了创纪录的40609.18万平方米,这个数字是1998年全国房地产企业购置土地数量的4倍。
由此可以看到,在过去的10年间,土地需求量有了大幅上升。
但是增幅却显示,在过去的10年间,购置土地面积的增幅在总体上保持了下降的趋势。
尤其是在2004年之后,随着国家有关政策的陆续出台,土地购置方面增幅较为平稳,每年的波动并不很高,已经很难再出现如同1998年增长52%的情况,而且在2005年和2006年两年,甚至出现了负增长的情况。
购置土地面积增加反映了对土地需求的旺盛,而增长率的降低则反映了政府对土地市场的调控,尤其是对房地产企业“囤地”行为的打击。
五、土地交易价格我国土地一直存在供求矛盾,有效供给远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
随着土地市场的市场化进程不断加深,供求矛盾表现得更加明显,直接反映在土地市场上就是土地价格的上涨。
2001~2007年土地交易价格指数指标2007 2006 2005 2004 2003 2002 2001 土地交易价格指数112.3 105.8 109.1 110.1 108.3 106.9 101.71.居民住宅用地113.7 106 110.3 111.6 112.4 107.7 102.2豪华住宅用地117 107.4 120.5 107.6 105.9 101.9 102.4普通住宅用地113.2 105.7 108.9 111.8 113 108.4 102.12.工业用地105.9 104.7 103.6 104.3 101.3 100.4 100.83.商业、旅游、娱乐用地113 106.4 107.9 110.4 104.9 107 101.2从上表中可以看到,从2004年到2007年土地价格指数持续上涨,各个年份增幅不等。
在2003年以前,土地价格增速缓慢。
2004年之后,受到国家政策的影响,土地市场不断规,依靠关系拿地的情况逐渐减少,价格逐渐趋于市场化,再加之政府对土地供给方面控制更加严格,市场需求方的竞争逐渐加剧,土地的价格业有了较大程度的上涨。
除了2006年土地价格增幅只有5.8%之外,其余年份都接近或超过了10%。
六、房地产业分析土地是房地产开发的命脉,是房地产企业的生存之本。
而房地产企业是土地市场上最大的需求者。
2004年后,土地市场化步伐加快,宏观调控对房地产企业的实力提出了更高要求,没有资金、没有开发经验、靠关系拿“一手地”的开发商逐渐淡出市场;而那些有实力、有竞争力的企业及各大上市公司、外资巨头成为各地土地争夺的有力竞争者。
研究表明,我国目前有房地产企业近6万家,其中资企业占到了90%以上。
而真正有市场影响力的房地产企业并不多,整个行业的集中度较高。
房地产百强在成长性、抗风险性、资本盈利能力、企业战略布局等诸多方面都具有非常强的优势。
整个房地产行业虽然受国家土地政策和宏观调控的影响较大,但整体发展形势良好。
从销售情况来看,2007年商品房销售面积较好,商品房销售面积累计达76192.7万平方米,比2006年60628.14万平米的销售面积相比,增长了23.2%。
其中,商品住宅的销售面积为69103.79万平方米,同比增加24.7%;办公楼销售面积为1454.19万平方米,同比增加18.1%;商业营业性用房销售面积为4552.94万平方米,同比增加5%。
从这几种物业累计销售面积中可以看出,市场对商品住宅的需求较大,而对办公楼的需求较小。
同时,2007年全国商品房空置面积也有所下降,全国商品房空置面积为1.3亿平方米,比2006年末减少8%;其中,空置商品住宅6756万平方米,比上年减少16.6%。
七、土地储备机构特征(一)资金需求及使用特征第一,巨额性。
资金需求的巨额性是城市土地储备的显著特征。
首先,储备土地的取得需要巨额资金投入。
无论是通过征购农村集体土地、收购企事业单位及机构土地还是成片拆迁改造用地都不可避免地要投入巨额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