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奥运开幕说课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奥运开幕》说课稿
各位领导大家早上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奥运开幕》,我准备从以下这几个方面展开说课。
一、说教材
《奥运开幕》是北师版数学教材二年级下册的第五单元的内容,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初步认识钟表上整时、半时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秒。单元包括三节内容:认识钟表上的几时几分,知道1时=60分;体验时间的长短,知道1分=60秒;了解“作息时间表”,体会并能说出经过的时间,培养遵守时间的良好习惯。
《奥运开幕》的重点在于学习分的认识和1时=60分。学生还要能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在活动中体验感受1分的长短,使学生在活动中初步构建起时间观念。本课是学生学习本单元秒的认知和经过时间的基础,也是学生以后学习24时记时的认知基础。教材的呈现重视创设丰富具体和现实的问题情景,以引导学生的认知需求。
教材安排了一个主题例题,主要是通过主题情景图北京奥运会倒记时一周年庆祝大会开幕作为背景,引出认识钟表的学习,例1是回顾钟面知识。例2是认识时和分,知道“1时=60分”。认识1分,体验1分时间有多长。例3是教会学生认读钟面,学会怎么书写钟面上的时间。智慧老爷爷的话,是让我们引导学生要充分体现数学和生活的密切关系,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来源于生活”。
二、说学情
在正确理解了教材设计意图的基础上,我认真分析了二年级孩子的实际情况:
在一年级上学期学生就能初步认读钟面上的整时数、半时的时间,并对生活中作息时间具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在此基础上,教给学生进一步认识钟面和掌握看钟表的方法,认识时间单位小时、分,知道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是60,初步建立时间观念。
二年级孩子以随意注意为主,容易为内容活泼、形式新颖的学习活动所吸引。动手能力强,求知欲强。他们思考、观察、表达、练习、概括的能力尚未形成,
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步培养
三、说教学目标
结合我对教材的理解和学生实际情况的分析,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使学生正确认识钟面,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知道1时=60分。初步建立相应的时间观念。通过让学生拨学具钟,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与同伴合作交流的能力。增加学生的活动时间,充分感知1分和1时的长短。
过程与方法:利用多媒体教学,让学生自主、快乐的参与学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初步建立时间观念,教育学生遵守时间,珍惜时间,做时间的小主人。同时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了解有关北京申办奥运的知识,关心社会,关心时事。
四、说教学重点与难点
我认为“钟面的认识和掌握时分之间的进率”这一教学目标,既是本堂课教学的重点也是本堂课的难点,二年级的学生还是处于思维、理解能力的培养阶段,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对这些概括性强的知识并不能深刻地理解。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情景就能突破这些教学难点。
五、说教法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靠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本节课以小组合作学习为主要形式,以“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为主要学习方式。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通过让学生想一想、数一数、说一说、比一比、写一写、拨一拨等多种形式,让学生积极动眼、动耳、动脑、动口,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体验来学习新知,积极开展本节课的教学活动
根据课堂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课程理念,本课教学采取“以学定教,顺学而导”的方法,根据学生学习的实际,灵活地组织教学环节,设计有效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实践、探索、交流中学习。这节课,我打算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情景导入法、小组合作法、讲解示范法、动手操作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
六、教具准备:为了能顺利完成这节课的教学任务我准备了多媒体课件。,学生每人准备1个钟面模型。
七、说教学流程
(一)激趣导入,变“静”为动。
导入部分我采用了猜谜语,逛钟表店,欣赏了多姿多彩的钟表,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出示教学情景图“北京奥运会圣火采集图片,说说北京奥运会倒记时()天()时()分,谈谈奥运会在我们祖国北京举行有什么感想。
(这一环节的设计利用了学生所熟悉的物体,贴近学生的生活,让学生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这样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又进行了爱国主义教育,为后面的探索学习创造了一个良好的环境。)
(二)提供材料、合作探究
在构建新知的教学环节,我从认识钟面——认识时分及关系,体验时和分的长短。在教学中我层层设疑、分层递进、、突出重点、分散难点。利用精心设计的教学情境促思益智,以达到激发兴趣,激活思维,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新知。
第一环节:钟面结构认识
提供一个残缺的钟面,让孩子们帮助它找亲人,让学生观察钟表,给学生一个自我学习、交流的机会,把自己的发现告诉大家,唤起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为具体学习钟面上的知识作了一个良好的辅垫。课件上分别闪动钟面上的时针、分针和秒针,并且标注出名称,让孩子们一目了然,很清楚的认识了什么是时针,什么是分针。多媒体课件的直观性,形象性,在这里得到了恰如其分的运用。
(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充分借助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观察钟面,体现了教学方法的开放性和创造性。)
第二环节:认识分、认识时[课件演示]
有些学生虽然能机械地记忆某时某刻,例如7:40到校,但对钟面上的数学信息点并不十分了解,我通过课件演示引导学生发现分针、时针的行走规律,学生对30分以后的数一数可能不够准确或速度很慢,所以,我在钟面旁加上了5、
10、15……60,为学习几时几分做了铺垫,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1时=60分的关系时,我先让学生猜想,然后放手让学生自己拨动钟表,参与到知识形成的过程中,使学生理解1时=60分的道理。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内容不仅包括数学的现成结果,还要包括这些结果的形成过程,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我安排学生仔细观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学生亲自经历、体验做数学的过程,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准确的理解1时=60分,突破教学重点、难点。)
第三环节:体验1分的时间,“动”、“静”结合。
我在课上,为了使这帮小娃娃们真切体会到1分钟到底有多长,我特意安排了一个亲身感受的环节。利用课件播放1分钟优美动听的音乐,先让学生闭上双眼仔细聆听。再让学生分成活动小组,分别做1分钟口算,跳1分钟绳,写一分钟字,数一分钟数。通过两次动静不同的感受,孩子们应该可以体会出1分钟的实际涵义。
(抽象的数学知识,综合了音乐的欣赏,活动的开展,使教学效果大大增强。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建立在形象的感知之上,把静态的数学结论建立在动态的体验、感悟和思考之上)
(三)多形式活动,学会写时间
1.设置对比,在课中,我用8:8分比较8:08分,用9:0和9:00进行比较,让学生思考怎么正确书写。
2.进行我说你拨游戏活动。我让学生拨出一个时间,接着读出来,然后写出来。个别活动后,组织小组活动。
第四环节:巩固练习,小组汇报
让学生完成书本76页练习1、2,并根据教师巡视学习情况,选择集体交流内容。
第五环节:课后拓展,延伸和应用知识。
小军说:“9点的时候小明在读书;9点的时候,小明在睡觉。”这句话你能理解吗?怎么说能更好呢?将本节课的教学引入生活,引入更深的知识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