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记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习目标:
1、能记住本课重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及其意思,能结合课下注解准确口译全文。
2、能在揣摩、理解文意的基础上,处理朗读的感情基调、停顿与连贯、重音与轻读、延长与收音等。
3、深切体会并能说出陶渊明语言的风格。
4、能体会《桃花源记》反映的陶渊明在黑暗社会现实中对美好社会的渴望与追求。
学习重点:
1、深切体会《桃花源记》似癯实腴的语言特点。
一篇《桃花源记》何以有如此大魅力?这两堂课就围绕此带领学生感受《桃花源记》的魅力之所在。《桃花源记》这篇散文的语言,一如陶渊明的诗歌的语言风格,冲淡而意味隽永。因此,感受《桃花源记》语言之似淡实浓,是领会其魅力的一方面——艺术魅力。另一方面,《桃花源记》所寄寓的诗人对理想社会的向往,反映的不仅是个人的愿望,也是当时劳苦百姓的共同愿望。古今中外的文人、哲人都对理想社会有所描述,其实这反映的是全人类的普遍心理——对美好社会的向往与追求。引导学生由陶渊明对理想社会的构筑,感悟其中反映的人类的追求理想社会、理想生活的普遍愿望,从而感受《桃花源记》的另一层魅力——永恒的思想魅力。至此,本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1)、深切体会《桃花源记》似癯实腴的语言特点;(2)、理解《桃花源记》中所表达的诗人及劳苦百姓对美好社会的向往,由此推及人类追求美好生活的普遍心理。《桃花源记》中集中体现陶渊明语言特点的句子集中在“土地平旷,……,并怡然自乐”一段,因此紧抓这49个字,进行三个层次的分析:(1)揣摩文意的基础上,指导朗读;(2)引导学生用生动传神的语言丰富该段所描述的景象;(3)探究这段文字背后陶渊明构筑的理想社会。通过这三个层次的分析,学生切身感受陶作的艺术风格。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思考,陶渊明构筑桃花源这一理想社会的原因,结合背景使学生最终走向对劳苦大众的同情,对美好社会的追求,从而更深刻地理解陶渊明,理解《桃花源记》。
《桃花源记》做为古文,要达成以上两个教学重点,,首先要让学生理解字句和文意,在此基础上才可能实现更高层次的目标。基于《桃花源记》语言较浅显易懂,所执教班级学生基础扎实,自学能力强,且进入初二已有一定文言知识积累和文言语感,字句的理解和文意的疏通以课前预习的形式完成大部,做到粗通文意。课堂上老师只提出重点字词,引导学生解决字句理解的疑难问题,将文意疏通贯穿于完成教学重点(1)中。课后则要夯实文言基础知识,学生自主整理、识记重点字词和特殊字词、句式。
课堂学习: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有没有同学到过叫“桃花源”的景点的?这个国庆假期,老师就去了山水甲天下的桂林,在那里有一个叫世外桃源的地方。不过在全国有30多个地方名叫“桃花源”!我们一起来看看其中比较有名的几个。(展示图片)真是“处处桃花源,渐欲迷人眼”!桃花源多得令人眼花缭乱,却有一个共同的来源,那就是东晋大诗人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记》,今天我们就一起去那真正的桃源一探究竟。(板书:桃花源记陶渊明)
有了课前预习、课堂提重点和课后整理三个环节的互补,文言基础知识的掌握基本达成。在此基础上,要达成上述两个教学重点,学生需了解课外知识,搜集课外资料:(1)、《桃花源诗》;(2)、古代描写百姓艰辛生活的诗句、成语;(3)、东晋末期社会背景;(4)、陶渊明作《桃花源记》的事件背景。著名语文特级教师韩军提出,语文学习要举三反一,而不是举一反三,只有掌握了大量材料才能够触类旁通,因此学生在课外的资料收集是高效课堂的保证。
(生观赏图片,产生兴趣。)
二、检查预习
师:老师安排大家预习了课文,检查下大家的预习情况。请同学们有感情地齐读课文,让我们跟随武陵渔人的脚步,一起进行神秘的桃花源之旅。朗诵,是一门艺术,而我们的朗读则是朗诵的基础。在准备朗读前,我们要端坐,直腰,昂首,挺胸,匀气息,好,《桃花源记》,陶渊明,起——
生齐读课文,进入情境。
2、感受和理解《桃花源记》中所表达的诗人及劳苦百姓对美好社会的向往,由此推及人类追求美好生活的普遍心理。
学习难点:
1、揣摩“土地平旷……怡然自乐”这一文段,想象和丰富陶渊明笔下的田园生活画卷,从中概括、提炼陶渊明构筑的平等、安宁、富足、没有阶级和压迫的理想社会。
2、从老子的“小国寡民”,《礼记》的“大同”社会,托马斯的“乌托邦”中,透视人类追求美好生活的共同愿望和不懈追求。
课前wk.baidu.com习:
1、根据课下注解,查阅工具书,口译全文。标记不能理解以及不能确定的字句。
2、仿照语文老师平时的板书,自己根据对全文的理解,设计板书,要求简洁、概括性强。
3、收集资料:(1)、《桃花源诗》;(2)、古代描写百姓艰辛生活的诗句、成语;(3)、东晋末期社会背景;(4)、陶渊明作《桃花源记》的事件背景。
生找出描写桃花源景象的句子:“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师:请同学们带着自己的理解和感悟有感情地自由朗读这一部分,注意语气、语调、停顿和重音。
生自由朗读。
师:请一个同学来朗读一下这个部分。
生示范朗读。师点评。
师点评朗读,正字音,准节奏。
三、进入文本,理解“桃源景象”部分,学习朗读技巧,感受陶语言的丰厚含义
师:读得字正腔圆仅仅是朗诵的基础阶段,要真正将一篇经典古散文读出专属它的味道来,我们必须深入理解和把握它的意思。刚才我们跟着武陵渔人在桃花源里走了一遭,到底桃花源里是怎样的一番景象呢?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文中描写桃花源景象的部分。
美丽的桃花源,永恒的“乌托邦”
——《桃花源记》教学设计
学习内容:
人教版八上第五单元第21课《桃花源记》
教学设想:
《桃花源记》是东晋大诗人陶渊明的一篇经典散文,一千多年来为人们所津津乐道,桃花源三个字,几乎妇孺皆知。而文人更是对其颇有兴趣,王维因作《桃花行》,韩愈、苏轼探求桃花源的真实性,李白作《桃源》诗“露暗烟浓草色新,一翻流水满溪春。可怜渔歌父重来访,只见桃花不见人”,李群玉、杜牧为相约为常德桃花源题诗……而当代,“桃花源”成了各地旅游商家们争相抢夺的香饽饽,全国有三十多个“桃花源”如雨后春笋拔地而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